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統計學筆記整理

統計學筆記整理

時間:2023-07-13 17:22:4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筆記整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統計學筆記整理

第1篇

關鍵詞:中職教育 統計學 教學改革

中職教育是職業教育,也是就業教育。它是為學生將來從事特定職業崗位的需要進行相關知識、技能技巧的教育,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人才。各中職學校都以中職教育這一培養目標為導向,把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基本素質的目標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

統計學課程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經濟、管理類各專業課程體系中建立經濟知識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研究關于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數據的學科。但該課程體系嚴密、內容豐富、概念抽象、計算復雜,大部分中職學生在學習中興趣不大,覺得統計學是一門枯燥的課程。因此,在教學上,應根據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側重統計學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講解,密切聯系實際、立足于應用,使學生能應用所學統計知識,分析和處理有關經濟問題。

一、統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過窄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社會上需要愈來愈多的綜合素質好、業務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出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統計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又要具備能夠運用現代統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而目前在統計學教學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的現象,相當于老師在教室讓學生想像著如何開機床的道理是一樣的,以至于學生創造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偏低。

2.統計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統計學教學仍然是以教師在教室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輸,“啟發式”教學方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都無異于紙上談兵。在教學內容上重理論、輕實踐,忽視發展與變化,案例多年來一層不變,教會了理論知識,卻忽視了應用知識。

在教學手段上,統計教學至今還沒有與現代計算機教學相結合。教學中幻燈、多媒體、網絡等電化教學手段運用太少。

3.考試形式和方法過于單一

目前統計學課程的考試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閉卷的形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雖然這種考試模式較充分地考慮了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并將其與學生的認識發展過程相結合,易于組織教學,但它由于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的完整性,容易使理論脫離實際。由于考試內容嚴格按照考試大綱,主要以課本上理論知識為主,這就導致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前沿知識較少,甚至教師課堂講課本,學生課后背課本,其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培養。

二、統計學教學改革途徑

1.合理設置課程,調整教學內容

在傳統的教學中,幾乎每堂課都是老師唱主角,講課滿堂灌,學生除了記筆記之外很少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雖然很多,但能在學生頭腦中留下印象的卻很少,更不要說對知識的掌握與應用了。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內容上要有所選擇和側重,突出重點,讓出更多時間給學生自學,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興趣。

統計學與數學、會計學、市場營銷學、計算機等多門學科息息相關,讓學生通過統計課程的學習對專業技能要有真實的幫助。在課本方面應有所側重,比如會計專業的統計學課本中應增加更多財務方面的統計應用知識,市場營銷專業的統計課本側重市場調查分析的案例。在例題中學生遇到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問題,可以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其他有關課程,從而擴大知識領域,豐富知識內涵,培養其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教師應注意將講授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問題探究式教學、訓練與實踐式教學、多媒體教學等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傳授已經形成的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將本班作為樣本采集的對象,由教師設計模擬課題,學生在設計調查方案的基礎上,組成若干調查小組,在校園內正式進行一次統計調查活動。從調查目的、調查對象和單位的確定,調查方法的選擇,數據的收集整理和計算分析,一直到調查報告的編寫、調查總結或體會的形成,全部由學生自己來完成。這樣,同學們就親身參與了統計調查、統計整理和統計分析的整個過程,熟悉工作程序,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效果很好。

老師講課的過程中也要多注重課本知識在學生身邊事物的應用分析,舉例子也要切記用學生看得到摸得著的真實案例做為導入內容,這樣才會拉近學生與統計之間的距離,認識到學習統計學這門課程的深刻意義。

3.考核方式也要改變

傳統的統計學考核方式主要圍繞書本知識在理論和方法上做文章,從教學到考核以“書”為本,考試一過關,好像就認為掌握了統計學的知識,具備了統計的基本素質和能力。其實不然,因為統計學的學科性質決定了學生的統計素質和能力很難通過筆試考出來。統計學從內容上主要包括兩大組成部分:理論知識和綜合應用。統計學的考核應圍繞這兩部分內容而展開,當然這兩部分內容各有側重。

(1)理論知識的考核

統計學的理論知識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種類、特點、原則和程序等,這部分可筆試進行,但要注重把理論知識盡量轉化為實際問題去測試,考查學生對理論的理解程度。

(2)綜合應用能力考核

1)撰寫調查報告。調查是統計的經常性工作,無論在政府機關,還是在企事業單位,都需要開展調查,以反映事物的真實情況。調查的結果往往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反映,調查報告既體現學生的寫作水平,又反映他們的專業水平。在非統計專業的統計學教學中,讓他們對調查工作親身感受,并以調查報告的形式去考核他們,這樣會比單純說教方式更好。

第2篇

生物統計作為畜牧學科的核心課程一直是高校的講授重點與難點。本文將結合筆者在講授生物統計學課程中發現的一些現實問題,如:理論課與實操分割,學生的數理基礎薄弱,課堂交流的缺乏等探討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

關鍵詞:

生物統計;教學改革

統計學可以分為數理統計和應用統計兩大范疇。生物統計學就是應用統計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也是生物信息分析和超級計算機平臺上進行大數據分析的重要理論基礎。隨著國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中國不論從政府,企業還是高等學府越來越重視統計學的相關課程。通過生物統計學課程的講授,筆者發現了一些生物統計學課程講授中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

1高校教學安排中通常將理論課的講授和實踐操作分割開來

舉個例子來說,在高校的生物統計學課程通常是先進行基礎理論的講授,內容包括統計資料的整理,資料的描述統計,常用的概率分布,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卡方檢驗,直線回歸與相關分析,以及試驗設計方法。所有的理論課程講完以后,一般情況下就過去10個教學周了。之后是安排一整周的教學實習。教學實習的安排通常是一種統計學軟件(如SAS)的操作,以SAS軟件為例,主要教授如下內容:SAS軟件的基本操作,SAS程序結構、程序的輸入、修改調試和運行,常用生物統計方法的SAS程序(描述性統計、資料的正態性檢驗、t檢驗、方差分析、直線回歸分析等)[1]。這里有幾個小問題值得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去思考。首先,學生的記憶能否再10周以后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依舊清晰。在微機課程開始的時候,所學的知識已經是幾周以前講授的內容了,在教學中,我經常發現當我提出一個指令讓學生輸入的時候,一部分學生還可以馬上跟上教師的節奏,另一部分學生在線面瞪著眼睛茫然不知所措。其次就是實踐操作的部分內容和理論課程脫節。這樣講授的后果就是不論理論課程還是實踐操作,學生學習結果都是半桶水,而生物統計學課程也成為同學們心目中的難點課程。

2涉及大量的抽象概念和公式,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該課程的興趣

生物統計學涉及大量抽象概念,例如:總體與樣本,參數與統計量,準確性與精確性,隨機誤差與系統誤差,小概率事件實際不可能原理等[2]。生物統計學涉及大量的數學知識。雖然我院的學生在開設生物統計學課程之前已經學習了部分高等數學的知識。但對于理工口的學生而言,農科口的學生對數學的掌握和運用程度仍然有所欠缺。而這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導致了部分學生的恐懼心理。

3統計學課程的數理屬性導致了課堂交流開放性的欠缺

和管理或文法課程不同的是,生物統計學課程中講述例題的結果是在概率論的基礎下做出的結論。比如說:當計算出的試驗參數小于或超過試驗閾值的時候,我們可以接受或否定預先建立的零假設,而否定或接受備擇假設,從而對試驗結果做出統計學上的判斷[3]。而管理學課程往往可以是多元開放的結果。比如:請用S(strengths)W(weaknesses)O(opportunities)T(threats)分析法來討論一家企業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同學在和教師的討論過程中就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經驗和理解給出開放多元的答案。根據以上三點在生物統計學講授課程中所發現的問題。我對生物統計學課程有如下思考:1)將理論課時和實踐課時結合講授。首選的方案是在機房里講授統計學課程,2個標準學時的大課可以一堂課程講授理論課程,一堂課講授相關的微機操作。次選方案是在多媒體教室講課時,老師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連接連接多媒體平臺,切換理論和操作課程的講授,每節課程結束后,下次課帶學生進機房實操。2)對于數學基礎相對薄弱學科的學生,在每節課的講授之前先做一個簡單的概念回顧,將本節課程所需要運用的數學知識進行一個幾分鐘的短時間review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恐懼心理。3)加強和學生的課堂溝通。盡管無法做到象文科類課程那樣隨心所欲的暢所欲言,課堂交流在生物統計學課程上仍然是必要的。一般而言,我會選擇上一堂課結束前講授過的習題和同學們進行溝通交流。溫故而知新,對自己已經聽過的課程同學們進行解答和回顧往往更有信心,也能更好的活躍課堂的氣氛。

4總結

生物統計是一門農業口重要的核心課程,在生物統計的教學中,筆者發現了一些困擾現在高校教師和學生的問題,也提出一些教學改革的探討,以期提高教學效率,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3篇

 

1合理使用教材,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的知識載體,使教學的基本工具,不僅是學生在校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6]。近幾年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各樣的生物統計教材不斷出現,每一本教材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又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足之處,尤其在內容的編排上,筆者認為目前尚無符合數學邏輯的較為完美的教材,這也許與生物統計學這門課自身的特點有關。作為一名生物統計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博覽群書,歸納、整理和總結各家所長,深切領會生物統計教學內容,透徹把握內容間的內在邏輯聯系,遵循數學邏輯編排各章節教學內容,

 

使學生聽起來順理成章,便于系統理解和掌握。例如:

 

大部分生物統計教材都是將正態分布、標準正態分布、、分布和二項分布等編排在同一章,而不同性質資料的顯著性檢驗所依賴的理論分布不同,計量資料的顯著性檢驗的理論依據是正態分布、標準正態分布、t分布和樣本平均數的分布,其統計量的計算公式來源于正態分布和統計量的分布;計數資料的兩屬性率的顯著性檢驗的理論依據是二項分布,其統計量的計算公式來源于二項分布的原理。所以,為了便于學生系統理解和掌握,應該將計量資料的顯著性檢驗的理論分布和檢驗方法編排在一起講授,而將計數資料的顯著性檢驗的理論分布和檢驗方法編排在一起講授。

 

2改革教學方法,運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

 

生物統計學的理論性相對較強,內容相對枯燥和抽象,單一的教學形式容易導致學生注意力渙散,產生視覺、聽覺和思維疲勞。做為一名教師必須認真撰寫教案或講稿,認真備課,根據教材各章節的具體情況,選擇多種適當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力求做到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優化組合。例如:兩樣本所在總體均數差異的統計比較,試驗設計方法不同,顯著性檢驗所用的統計量的計算方法也不同,這時可采用比較法將成組設計與成對設計兩種設計資料的統計比較方法對比起來講解,從而有助于學生加深記憶,避免混淆;有時可采用演繹法,例如講到算術平均數時,先下定義:一個資料中各觀測值的總和除以觀測值的個數所得的商就是算術平均數。再加以解釋,最后再舉例說明;有時可采用歸納法,例如在講樣本平均數分布的基本性質時,如果應用數學知識進行證明推導,一方面需要相當好的數學基礎,另一方面又很抽象,不便于理解。為此,可模擬一個簡單的抽樣試驗,根據試驗結果歸納得出樣本平均數分布的基本性質;有時可采用講授與練習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在講授試驗資料的整理、假設檢驗、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內容時,在講清解題思路和分析步驟的基礎上,借助計算機Excel表統計分析工具和SPSS、DPS等統計分析軟件演示例題的分析過程與結果,并安排適當的時間讓學生動手練習。

 

另外,筆者授課時還注重系統講授與啟發式、討論式及課堂提問等教學方法相結合,避免滿堂灌”。經常在講課過程中提出問題,啟發、引導學生思考,適當‘設疑”,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在每次課結束前,有意識地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提問,以了解學生對所講授的知識的掌握程度,發現問題,通過答疑及時得到解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講授內容的理解記憶,增強學習生物統計的興趣。

 

在教學的組織上,講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藝術,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判斷、思維、推測、論證等多項技能,促進其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課堂講授是生物統計教學過程的主要形式,授課時應注意概念準確,條理清楚,邏輯性強,全面把握課程的深廣度,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語言生動、精練,深入淺出;板書簡潔、清晰;重視講課效果的信息反饋,根據反饋信息適當調整講課進度與講授方式,修改完善授課內容,力求使教與學兩方面協調一致,以提高教學效果。

 

3明確教師職責,既教書又育人,實現教學相長

 

作為一名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職責,愛崗敬業,積極承擔教學任務,以對國家、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待自己的教學工作。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業務,不斷提高學術水平。認真學習和研宄教育科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作為一名大學教師應注重自身道德品質修養,始終堅持身正為師,德高為范的宗旨,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為人正直、誠實,治學嚴謹,以自己的言行規范同學們的思想意識,端正學習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素質的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生物統計學的教學中,要注意用教師的言行感召學生,影響他們正確做人,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例如,通過介紹本門課程的發展史以及在生產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啟迪學生樹立發奮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獻身的決心;通過介紹前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通過指導學生自學,培養學生分析歸納、綜合表達的能力;通過課堂講授,在教學語言、教學方法、版書設計等方面,給學生起示范作用,培養學生的從師素質;通過認真批改學生作業和耐心答疑,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由于生物統計學具有數學邏輯性,前后章節聯系較密切,通常是上次課講原理,下一次課接著講應用,如果原理沒有掌握好,具體應用時就會一塌糊涂;另外,生物統計課程內容的編排一般是:先講基礎理論、基礎知識(包括一些常用的統計量,如均方、標準差、標準誤等)或常用的實驗術語和統計術語,后面直接利用這些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或在講課過程中直接使用統計術語或實驗術語,如果這些基礎知識沒有理解或掌握,聽課時就會反應遲鈍,影響聽課效果,久而久之,就會感到越聽越糊涂,越學越不明白,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必須嚴格要求學生按時上課,不準隨意曠課、遲到、早退,同時,上課要認真聽講,積極思考,順著教師講課的思路,認真詳細地做好筆記,便于今后復習和鞏固所學內容。

 

另外,為幫助學生鞏固和消化所學知識,可要求學生積極主動與教師聯系溝通,教師也要注重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只有通過及時溝通,學生才可以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向教師反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和改進建議,同時教師也可以在交流中清楚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理解能力及學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安排,并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優化課堂教學環節,促進教學相長和師生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主要采用課間交流、作業批改、手機短消息、無記名隨堂問卷調查等形式,保持教學互動和師生間必要的交流;通過E-mail等網絡交流工具實現師生間在情感、知識等方面的良好溝通與緊密聯系,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了解教學情況,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效果。

 

4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設備的普及,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MCAI)作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在國內外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多媒體課件因其容量大、展示靈活,而且集圖像、音頻和視頻于一體,為教學創造了廣闊的空間[7]。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微觀、宏觀的限制,通過生動形象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進行對比、綜合和歸納,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方面,可以實現傳統教學方式不可比擬的效果。生物統計學概念多,公式多,統計計算過程繁瑣乏味。如果在課堂上采用板書的形式進行演算,既浪費課堂教學時間,又容易出錯。多媒體課件具有圖文并茂的特點,可以進行人機交流,在生物統計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以下優點。

 

第一,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傳授給學生一種應用高科技、緊跟時代步伐的觀念,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在計算機等相關課程的學習。

 

第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以文字、圖形或動畫方式直觀地展示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不同的背景圖案、字體顏色、線條、圖形、聲音、動畫等變化多端的形式,來吸引和刺激學生集中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第三,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授課的信息量大,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及時銜接到相關的統計網站或網頁,靈活地向學生傳遞相關的教學信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關注并介紹一些主要的統計學網站和論壇給學生,借助網絡達到溝通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四,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以計算機為媒介,通過‘網絡課堂”模塊,為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空間,實現師生間的‘交互”。在網絡課堂”模塊,按照教師授課的邏輯過程及教學方法,將授課內容進行模擬,并以Flash動畫的形式再現,學生可以隨時瀏覽、學習,從而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自我學習空間,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在‘網上討論”界面,通過局域網與教師或學生進行討論,實現師生之間的直接交流與互動。

 

第五,多媒體教學使生物統計學教學智能化,實現教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的有機結合。生物統計學教學的目的并不在于讓學生掌握一些知識點,而在于樹立統計觀念,培養學生新的統計學推理思維能力,學會從不確定性和概率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深刻理解統計學基本原理,懂得如何運用統計學原理處理科學研宄中的信息,并能夠應用統計分析軟件正確地處理分析試驗數據。傳統的生物統計學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以黑板、粉筆和教案進行教學,學生被動地做筆記、復習、考試,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熟練掌握這門課程。應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直接利用Excel、SPSS、DPS等統計分析軟件演示例題的分析過程與結果,從而實現教學內容與生物統計軟件應用的有機結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5積極開設實驗課,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實驗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有它獨特的地位,它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手段,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媒介,有利于拓展和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大學期間所學的知識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應該是通過學習培養出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掌握探索未知世界規律的途徑和方法。由于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運用多種感官來接受信息,不僅容易引發興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全面觀察和積極思維。

第4篇

關鍵詞: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040-02

《生物統計學》是數理統計在生物學中的應用,從數量角度研究生命科學現象已經為大多數生物學研究者所認知。通過對生物試驗與調查數據資料的客觀分析,不僅能夠將生命科學問題推向深化和精確化,而且還能對其理論及其假說進行論證和說明。在這一過程中,生物統計為生命科學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重要方法和工具。近年來,全國各高校生物類專業普遍加強了《生物統計學》的教學工作[1]。《生物統計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學生普遍反映這門課程難懂、難學。本文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在分析目前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就如何提高《生物統計學》的教學效果,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思考。

1 現狀分析

1.1 內容側重數理,計算繁瑣,令學生缺乏興趣

統計學是把數學的語言引入具體的科學研究領域,將所研究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是搜集、分析和解釋數據的一門科學。《生物統計學》是數理統計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它是用數理統計的原理和方法來分析和解釋生物界各種現象和試驗調查資料的一門學科,屬于應用統計學的一個分支[1]。該課程有許多抽象的理論、概念和公式,難以理解和記憶,所以課程學習起來,枯燥單調,且計算繁瑣,學生的興趣很難長時間保持。計算繁瑣突出表現在作業完成需要用較多的時間,學生反映大部分時間都用于計算,由于平時學習任務較為繁重,沒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作業。在考試過程中甚至存在個別同學寧愿放棄計算最后結果以求爭得更多審題做題時間。因此計算繁瑣、費時導致部分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下降。

1.2 教學條件限制,計算機應用欠缺

由于教學條件限制,目前生物類專業的教學沒有條件開設上機試驗課,所以目前廣泛應用的Excel表統計分析工具和SAS等統計分析軟件這部分知識就沒有機會傳授給學生。如果僅僅在課堂上進行講授不進行實際上機操作,就很難做到所學內容與科研實踐的緊密結合。如果在課堂上學生用計算器來計算,一是降低了運算速度,相對耗時較多,二是無法對一些常用的《生物統計學》軟件進行學習,無法進行較為復雜的統計分析。

1.3 專業課程尚未開設,學生理解困難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首先應該了解學生的特點。

開設本門課程是在大二的第一個學期,學生已經學過了高等數學,有了一定數學基礎和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本課程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大部分都已掌握;但對于專業課程尚未接觸,對一些專業術語還不熟悉,在舉專業方面的例子的時候學生理解時存在一定的困難。不過就筆者這學期所帶的3個班而言,接受能力比以往的班級要強一些,特別是很多同學考研愿望比較強烈。因此,在給這些班級上課時,就必須考慮這種情況,結合專業術語、統計原理多舉實例,著重突出統計原理在科研實踐中的應用,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 教學實踐中的兩個發現

2.1 從課堂效果看

在講解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這一章節內容中,針對試驗目的要明確這一知識點,“安排試驗時,需要對試驗的預期結果及其在生產和科研中的作用做到心中有數,既要抓住眼前的關鍵問題,又要兼顧未來。”在舉例時,談到國家轉基因專項的立項目的和小麥突變體庫構建的試驗目的,通過一宏觀一微觀兩個例子,學習便很好地理解了這一知識點。并且從學生的課堂表現可以看出,學生是非常樂意學習到一些這樣緊密聯系實際的例子。

2.2 從試卷分析看

筆者對商丘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2011級生物科學、生物工程專業共111名學生的期末試卷成績進行了分析,從中可以了解學生對各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可以為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效果提供依據。考試采用開卷形式,考試題型有名詞解釋、填空題、計算題、綜合題。學生成績在各分數段的分布情況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成績大致呈正態分布,大部分的學生掌握了課程的基本內容。通過對試卷的分析,還發現試卷中學生的計算題失分較多。分析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只掌握了基本理論,應用到具體情況往往不知道該怎么分析。比如平均數的假設檢驗,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應該有區別的應用,但學生不知道什么情況下用哪種方法來計算,區分不明便容易出錯;二是掌握知識點不細致,導致在計算時出現一些錯誤。比如t測驗和u測驗中臨界值的大小記不準確;三是審題不明,導致所問非所答。比如把“相關系數”看成“回歸系數”導致出錯;四是難點沒有很好掌握,導致計算錯誤。比如對數據進行多重比較時出錯率較高;五是計算失誤,導致結果錯誤。

3 改進設想

基于以上對現狀的分析及教學實踐中的發現,針對存在問題,筆者有下面一些改進設想。

3.1 調整已有教學內容順序

該課程包括試驗設計和統計分析兩部分,考慮到學生對專業知識接觸少,在課程內容的編排上可以實行先介紹試驗設計的內容,包括田間試驗、溫室和盆栽試驗的設計,而后再對統計分析結果的專業解釋和剖析反饋信息內容作介紹。從試驗研究的選題和設計、試驗方案的制定和實施、試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到試驗數據的統計分析,最后做出科學判斷等,盡可能把抽象的數理概念變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課程內容[2]。

3.2 加入計算機統計軟件的教學內容

在計算機日益普及的今天,統計軟件的使用使得計算變得簡單、快捷和準確,這有利于將學生從繁瑣的計算中解放出來,把注意力放到對問題的討論、分析和評價統計結論上去,所以,學生應該通過統計教學對常用的統計軟件有所了解和掌握。目前適用于統計教學的計算機軟件有SAS、SPSS、Excel等,前兩種屬于專業統計軟件,SAS功能強大,是國際流行的統計軟件包,分析結果得到國內外專家的認可,但缺點也很明顯,過于龐雜,且是完全的英文界面,教學難度較大[3]。非統計專業的統計教學也可以選用Exce1軟件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因為Excel提供了一個功能相對完整的數據分析工具,它的統計功能涵蓋了統計學的基本內容,并在Excel的宏內提供了一些實用的統計分析程序,如t測驗、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等。而且大多數計算機里都裝有該軟件,學習起來非常方便。

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運用Excel或SAS軟件來解決《生物統計學》教學的大量統計計算,使學生熟練掌握該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的基本操作,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有關統計學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3 類比人文學科實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培養學生的統計思維,運用統計學的思維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個教學目標,可以類比人文社科的例子,從身邊看得到摸得著已經熟悉的例子入手,再介紹相關專業上的例子,理解起來就會簡單許多。如講相關性分析時,就可以舉如下例子:有10人對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按照其喜好程度進行等級評價。其中,最喜歡的等級為1,最不喜歡的等級為7,結果用表格形式列出。問這10人對顏色的愛好是否具有一致性。通過這個例子學生可以明了相關分析的用途,然后再詳細講解專業上的例子。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結合一個個生動的事例進行講解,學生聽起來感到形象、生動,有利于對知識的理解和升華,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4]。

4 結語

對于《生物統計學》課程的學習,尤其是要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師在課堂上應反復強調這門課程的學習要求和學習的四個環節——預習、聽課并做筆記、做題、復習。明確指出做筆記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利用效率。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踴躍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和上講臺演算,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在每學完一部分內容時進行歸納總結。統計學的內容博大精深,作為《生物統計學》課程的教師,應努力通過各種信息反饋途徑,找出教學中的不足,從而加強教學研究,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提高《生物統計學》教學質量,為學生今后的科研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春喜.生物統計學(第四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郭新梅,宋希云.增強《生物統計學》教學效果的幾點建議[J].考試周刊,2009,50:203-204

[3]鄭先波,栗燕,宋尚偉. Excel在生物統計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1:183-183

第5篇

一、實施公安統計案例教學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CaseMethod)是以教學案例為基礎,通過創設具體教學環境,以幫助學習者達到特定學習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院長蘭德爾于19世紀70年代提出。20世紀20年代,哈佛商學院開始推廣應用該方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案例教學法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廣泛地應用于經濟管理、政府管理、教育、法律、醫學、環境科學等學科的教學中,成為國內外廣泛采用并推廣的一種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以實際問題為依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方法,對從社會實踐中獲得的資料進行討論、分析、研究和論證,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特點是將源于實踐的具有典型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案例作為聯系理論與實踐的橋梁,讓抽象的理論之樹植根于豐腴的實踐土壤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3]。與傳統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法具有以下幾個鮮明的特點:

(一)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傳統的教學模式通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傳輸方式,使學生被動地接受老師所講的知識,缺乏學習的主動能動性,使教學過程死氣沉沉,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通過創建具體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從實際案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強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公安統計學教學模式注重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以至于學生學習了公安統計知識后,還不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與傳統的單向傳輸教學模式不同,案例教學法更加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在公安統計學案例教學中,教學案例都是由公安工作中的一些實際事例和真實數據構建的教育情境,其作用不僅能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統計方法及計算公式等基礎理論知識,同時還能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案例的討論和分析,學會運用統計知識分析社會現實問題,解讀分析結果,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和措施,從而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強調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當前,在公安統計學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的盲目性,缺乏學習興趣。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安統計學存在大量抽象的理論知識和深奧的計算公式;另一方面是公安統計學的教學內容嚴重與實際脫節,使學生對公安統計學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深。公安統計案例教學法選用在公安業務工作中的實際事例作為教學案例,所選擇的數據來自于公安統計工作所獲得的真實數據,這些數據真實地反映了當前公安工作的具體情況。在教學中,通過對這些真實事例和數據的討論和分析,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公安業務特別是公安統計工作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充分認識公安統計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解決教學與實際相脫離的問題;同時還能讓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公安統計學的興趣。

二、公安統計案例教學的具體步驟

(一)教學案例的編寫。

公安統計案例教學實施的關鍵在于教學案例的編寫。一般說來,教學案例的編寫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真實性。即要深入實際搜集資料,根據教學要求進行整理、提煉和概括,而不能憑空臆造,脫離實際。公安統計工作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嚴肅工作,其中很多數據都涉及對社會治安等狀況的客觀描述,因此,如果在教學中采用了缺乏真實性的教學案例,特別含有不真實數據的教學案例,不僅不能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同時還會使學生對現實情況產生錯誤的認識,甚至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2.典型性。即要從搜集到的大量原始統計資料中,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業務事項作為案例的構成內容。

3.針對性。即針對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并能突出相應教學重點和難點的教學案例。

4.理論性。即要將適宜的統計基礎理論和方法融會于具體教學案例之中,以便學生掌握并善于運用所學的統計基礎理論和方法。

5.適宜性。即案例的選擇要難易適中,案例太難,學生會因知識儲備不足無從下手,只能消極等待老師的灌輸,喪失參與的興趣;案例過于簡單,不僅降低了教學要求,也會降低學生對案例的參與度。

(二)案例教學的組織與實施。

1.課前準備。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案例教學要復雜得多,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之前要作好充分的準備。首先教師需要對案例材料進行精心的組織和編排,擬定具體的教學計劃,精心設計討論的問題。其次,對于難度較大、材料較多的教學案例,應提前把案例材料發給學生,給于充足研讀案例和閱讀參考書的時間,使學生在進入課堂討論前能結合理論知識對案例內容有自己的分析判斷,在案例討論時有話可說。再次,要充分考慮到在進行案例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并提前作好充分的準備。案例教學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對問題討論的控制和把握。由于案例教學法是一種開放式教學,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難于回答的問題。因此,如何應對好這樣的情況,控制好課堂,需要教師在課前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有所預見,并做好充分準備,保證案例教學的順利進行。

2.教學組織。案例教學組織包括案例分析與討論和案例總結兩個環節[3]。分析和討論是案例教學法實施的中心環節,分析和討論質量的高低關系直接影響到案例教學法的最終教學效果。在這一階段,教師主要起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對案例設計的問題應交由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要積極主動地發言,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由于大膽主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方案,相互辯論,有利于鍛煉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同時,由于認真傾聽他人的分析與見解,并比較自己的觀點,有利于得到更完善的決策觀點。在案例總結階段,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握現象中的特殊問題,分析現象發生的約束條件,將案例一般化,對學生的不同見解進行評價、提煉,上升到一般理論,并進行實證性的簡要分析或指出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三)案例教學的評價。

教學評價是案例教學實施的最后環節,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案例教學的評價主要包括課堂參與的評價和對案例分析的評價[3]。

1.課堂參與度的評價是指老師對學生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參與程度的評價。課堂參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學習論和學生的角度來說,案例教學可視為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它是建構性的。學生必須學會與文本互動,在合作與交流中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互相檢驗彼此的理解和觀點。在案例教學實施過程中,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學生就不能真正把握和領會案例教學的要義,不能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無法獲得案例教學應有的效果。

2.案例分析的評價是指對學生分析案例水平的評判,直接反映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所獲知識和能力的水平。一般來說,案例分析評價可以采取兩種方法:一種是平時性的評價,即教師平日在課堂上根據學生案例分析的表現做出評分記錄;另一種是總結性的評價,即教師結合學生案例分析報告內容的質量和學生反思水平的提高與否,對學生的進步、表現情況做出評判。

三、實施公安統計案例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結合公安統計工作內容,編寫具有公安專業特色的案例教材,建立教學案例庫。

目前,適合用于公安統計學的教學案例還非常稀少,因此編寫具有公安專業特色的教學案例是目前實施公安統計案例教學法亟待解決的問題。本著“以用促學,學以致用”的原則,公安統計教學案例的建立應與教學內容相吻合,并盡量考慮圍繞公安工作的內容進行,如對社會治安、刑事犯罪、交通事故、公安管理等情況。

公安統計教學案例庫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建立:(1)深入公安統計工作第一線,參加公安統計實踐活動,從實際工作中搜集案例;(2)依據教學內容,參考有關資料,結合公安統計工作的實際情況設計案例。

(二)與傳統授課方法相結合,彌補案例教學的不足。

案例教學只是一種實踐性教學方法,它既不能解決公安統計學教學中出現的所有問題,也不可能取代傳統教學方法中對公安統計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案例教學的實施必需在學生擁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進行,因為只有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透徹,才能充分開展案例討論,才能取得實效。而在理論知識普及和更新方面,傳統講授式教學法具有其獨到之處,它能全面、系統地向學生傳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4]。因此,在公安統計教學中應將案例教學和傳統授課方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彌補各自的不足,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的。

(三)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踐,不斷提高案例教學水平。

公安統計案例教學,不僅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理論水平,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同時還需要教師熟悉相關的公安業務知識,這樣才能對各種案例背景、案例中問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熟練把握,才能對計算結果的優缺點有比較透徹的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習和掌握更為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相關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參加與公安業務相關的統計實踐活動,參與教學案例的收集和編寫,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和科研水平,從而不斷提高案例教學的水平。

(四)結合統計分析軟件,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在公安統計案例教學過程中,將統計分析軟件與案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不僅是公安統計案例教學的要求,更是公安統計工作的實踐要求。公安統計案例教學所涉及的數據往往都是大量而復雜的,對于這樣大量而復雜的數據,用手工進行處理和演示是不現實的。在計算機普及的今天,計算已經不再是統計學教學的重點。現代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離不開現代信息處理技術。統計分析軟件的使用,不僅使統計數據的計算和顯示變得簡單、準確,而且使統計教學由繁瑣抽象變得簡單輕松、由枯燥乏味變得趣味盎然。

(五)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在實施公安統計案例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技術配合案例教學,具有以下優點:一方面,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方便快捷地處理統計圖表,可以加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通過圖文并茂的課件使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形象,增強學生的理解力,提高學習興趣,達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充分節約板書時間,增加課堂教學的知識輸出量,降低教師的勞動強度,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六)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鼓勵學生參與研究項目。

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工作中,是達到案例教學目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公安統計案例教學中,可以有針對性為學生設計研究項目,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實際課題中,完成調查方案的設計、分析方法的確定、計算結果的解釋等步驟,使學生能從工作實際中充分認識和體會公安統計工作的作用和意義。

第6篇

蒙文版《生物統計學》系列教材建設必然性

蒙語授課“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團隊有能力建設課程系列教材菊林花教授自1982年就用蒙漢雙語講授“生物統計學”、“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試驗設計”等課程。多次出國學習,積累了30年的豐富經驗,在2012被評為校級名師。金鳳副教授自1985年開始用蒙漢雙語講授“生物統計學”、“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等課程,已有28年教學經驗。自1988年開始自編、參編、主編多部教材的豐富經驗。2009~2010年在日本京都大學農學部統計教研室與佐佐木教授共同研究完成了“地方品種遺傳參數估計模型”。玉榮講師自2004年以來用蒙漢雙語講授"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等課程。2010年到中國農業大學研修學習,積累了可喜的教學經驗。教材是有效補充課堂內容的工具、技術手冊,要及時關注本領域科學發展的前沿動向生物統計學是一門探討如何從事生物學研究的設計、取樣、分析、資料整理與推論的科學,它作為邊緣交叉學科,已經在生態環境保護、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畜禽生態學研究、分子生物學研究、高科技農業研究、生物制藥技術、流行病規律研究與探索、畜禽數量遺傳學研究、畜禽遺傳繁育、生物信息學研究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目前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的蓬勃發展,使得“生物統計學”在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領域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課程建設中,隨時注意增加生物統計在前沿領域研究應用的內容,增強課程的活力,提高教師和學生面向生物產業時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統計學教學模式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以教師為主體和中心,教師是主講者,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課堂組織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從我講授蒙漢語“生物統計學”課程28年的教學實踐經驗看,課堂上老師講授,學生做筆記的教學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阻礙了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影響了學生真正掌握統計分析的方法。因此,我們在生物統計學教學過程中結合高校自主學習為主的教育特點,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將傳授知識和提高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摸索出一套對教學內容有效補充作用的教材,同時可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科技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工具。

蒙語授課“生物統計學”教學團隊主編、參編的蒙漢雙語系列教材

1.金鳳、菊林花主編的蒙文版教材《生物統計學》2000年由內蒙古大學出版發行。是根據1999年修訂的全國高等農林院校本科教學大綱,依據同年11月召開的全國農林院校教材會議上討論的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教材編寫大綱編寫的。是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的本科生必修課程教材。當時在內容的編排上也相應照顧到了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專業的需要,將案例和例題略加增刪或改動,并對個別專題內容加以補充。因此,本教材在2008年前一直作為生物工程、食品工程試用教材。教材的編寫,保持本學科的系統性和科學性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內容的先進性與針對性的統一,循序漸進、簡明易懂,特別注重了對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各章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介紹本課程中的基本概念、著重對基本分析方法的詳細介紹,每一種分析方法都有相應的例題,其過程詳細,步驟完整。每章后配有習題,供讀者實踐。一直用作為畜牧獸醫專業成人教育、自學考試教材。2004年,該選題被內蒙古大中專蒙古文教材編審委員會審批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為了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規劃教材,以及貫徹落實教育部有關教改精神,進一步提高教材質量,使“生物統計學”課程教材符合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及國家教委新制訂的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在廣泛征求兄弟院校如內蒙古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的相關老師的意見基礎上,總結以往成功經驗,采納有關兄弟院校師生的建議,并針對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對《生物統計學》教材進行了全面修訂。2.金鳳、何金山(內蒙古大學)主編的蒙文版教材《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2004年由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本教材在2008年內蒙古大中專蒙古文教材評比中獲優秀獎。與《生物統計學》教材相比較,新版教材保證了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實用性,突出體現了本課程的先進性、技能性與前沿性。具體內容如下:對第一章、第二章的內容做了次序上的調整。第三章“平均數、標準偏差、變異系數”改為“數據特征值”。第四章補充了二項分布應用案例。第五章“兩個樣本平均數差異顯著性檢驗”改為“假設檢驗”。第六章方差分析的第四節中增加了兩個因素系統分組方差分析方法。第七章第二節中增加了檢驗是否符合某種分布的案例題。第八章第四節增加了直線相關與直線應用案例。第九章第三節增加了案例分析。第十章第十一章分別增加了對應案例。第十二章試驗設計原理與常用方法(新增)。第十三章常用統計應用程序簡介(新增)。該教材及時引入了現代運算工具,將常用的設計與分析方法與優秀統計應用軟件融為一體,使統計知識與計算機應用有機結合,為生物統計學技術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方便與快捷的手段。已經連續8學年在10多個專業1000多人中使用,被相關專業師生廣泛采用,反響良好,已多次印刷,為生物統計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本教材已被列入自治區規劃教材。它的出版不僅解決了內蒙古農業大學蒙語授課“生物統計學”課程學生和內蒙古民族大學畜牧專業蒙語授課學生的資料問題,而且可作為牧區畜牧獸醫技術工作者、動物科學研究者、動物醫學研究者及相關專業研究生、博士生用來進行整理分析復雜的生產一線數據并找出數據潛在的規律提供參考書。3.金鳳、成格爾、玉榮主編的全國高等學校蒙文版教材《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2008年由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隨著科學事業的發展,“統計學”已大步跨進了一個又一個相關學科領域,而每個學科領域在其自身發展過程中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需分析揭示其內在規律。統計學作為分析方法,食品科技工作者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其重要性,開設“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課程。目前為止,蒙文版教材《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方法》是唯一的一個專門給蒙語授課食品科學專業學生所使用的“統計學”類教材。同時也是那些從事相關專業的技術工作者的理想參考用書。4.金鳳參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食品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漢文,第二版),2010年由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承擔第七章的編寫,該教材為目前我校食品科學各專業課程教材。5.金鳳參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漢,第四版),2008年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發行。它榮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獎。承擔第三章、第四章的編寫,該教材為目前我校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工程等院系課程教材。6.金鳳參編全國統編教材《田間試驗與統計分析》(漢文,第二版),2008年由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承擔第十一章的編寫,該教材為目前我校農學、生態環境等學院課程教材。7.金鳳參編面向21世紀教材《生物統計學》(漢文),2005年由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承擔第六章的編寫,該教材為內蒙古農業大學(生物制藥)、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相關課程教材。8.金鳳參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漢文,第三版),2002年由農業出版社出版發行。承擔第四章編寫,該教材為2008年前我校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工程等院系課程教材。9.金鳳主編校級教材《統計分析SAS應用上機指導書》(漢文),2010年內蒙古農業大學出版。該教材為目前我校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生物工程、食品科學各專業學生的上機實踐教材。

本系列教材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1.“生物統計學”是數理統計分析方法在生物學中的應用。我們編寫教材時不僅保持本學科的系統性,知識性,而且注重了與現代計算技術的有機結合。因此解決了蒙漢雙語授課學生因認知差異引起的教學效果有差異的問題。2.雖然電子課件因其信息量大而受到大家好評,但是學生上課時更多的時間忙于抄課件,忽略了教師的講解,而教材恰可彌補多媒體教學的這些不足。有了教材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可獲得試驗設計模板與方法、經典分析案例的詳細步驟、顯著性檢驗臨界值等。3.本系列教材在輔助科研水平提升的同時,促進了科研成果進一步支撐統計分析案例教學,解決了今后修訂教材時的實際案例問題,實現了科學研究與結果統計分析相互輔助的良性循環。蒙漢雙語《生物統計學》系列教材編寫過程中不僅突出了“生物統計學”是方法論、工具論的特色,而且顧及到了蒙漢雙語授課學生的認知差異,及地區特色,內容編排上多為草原畜牧業案例,從而促進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教學效果及社會效益

1.作為專業技術課教材使用范圍較廣我們主編的《生物統計學》系列教材被內蒙古大中專蒙文教材編審委員會定為八省區蒙語授課本科教材。作為必修課教材,印刷多次,每年使用冊數近300冊。學生通過閱讀本系列教材,更深刻、更準確地掌握本學科的知識點,鍛煉了他們的創造性和思辨能力,為增強教學效果起了重要作用。2.教師的助手,學生的益師良友隨著課程教學改革及質量工程建設,講授學時大大縮減。教師講授的內容只能是本課程的重點、難點。學生想掌握更多的相關內容,通過閱讀教材,可獲得詳細操作步驟,實現復雜的運算。這不僅減輕了教師的工作強度,而且他們的綜合應用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學效果明顯得到提升。3.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術手冊我們主編的系列教材都是相關部門指定正式出版的教材,保證了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因此在本領域具有權威性,能夠讓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本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應用。可作為諸多行業及相關專業讀者的參考用書。例如,2012年7月,錫林郭勒阿巴嘎旗、蘇尼特左旗、東烏珠穆沁旗3個旗的就業局舉辦的“畜牧工作者職業技能培訓”班的“畜產品經紀人與效益分析”課采用的教材就是我們主編出版的“生物統計學”系列教材。授課對象近150人,得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4.輔助課程教學改革、促進質量工程建設在2012年“生物統計學”課程被評為自治區精品課程。同時促進了科研成果進一步支撐統計分析案例教學,為我們今后修訂本系列教材提供了實際案例,實現了科學研究與結果統計分析相互輔助的良性循環。

作者:金鳳 菊林花 玉榮 單位:內蒙古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

第7篇

關鍵詞 生物統計學 教學改革 教學內容 教學方式 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生物統計學是應用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來分析、解釋生物界各種現象和試驗調查資料的一門科學。該課程是高等院校農學、植保、生物類專業的必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將掌握試驗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學會科學地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方法,培養對試驗結果可靠性的判斷能力,獲得計算機統計軟件的操作技能,學會統計思維,提高對自然與社會中具有不確定性事物的認識能力,同時也為學習其它課程如數量遺傳學奠定基礎。

為將農業與生物學試驗,特別是田間試驗緊密結合起來,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農學專業的生物統計學課程名稱改用“生物統計與田間試驗設計”,一般在第四或五學期開設,這時學生雖然已經系統學習了概率論、遺傳學等相關基礎課程,但對本課程的理解和掌握仍然存在較大難度。因此,進一步加強該課程的教學手段改良、深化教學改革,對于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具有積極意義。結合該課程的特點,筆者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就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索和實踐,形成了幾點心得體會。

1 生物統計與田間試驗設計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內容和手段有待進一步合理優化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許多學生為了能上大學而選擇農業類高校,進了大學之后對農業類專業有抵觸情緒,學習思想不端正,導致厭學,對專業課程得過且過,靠“臨時抱佛腳”突擊過關。而且,由于生物統計學課程所涉及的公式很多,學生們普遍認為該課程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再加上傳統教學中以“填鴨式”教學為主,重課堂講解輕實踐應用,學生們認為這門課程學習完了就一輩子再也用不到了,即使學習,也是機械地背下公式以應付考試,缺乏主觀能動性。常常是教師辛辛苦苦講解,學生們一考完試就全部忘光。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學內容陳舊枯燥,教學手段單一呆板,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由于教學中輕實踐應用,學生們也忽視了該課程的重要性和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1.2 成績考核體系未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

現行的課程成績評價辦法有一定的科學性,但尚需進一步改進。一般是教師根據學生平時的課堂出席情況和課后作業完成的優劣給出一個平時成績,課程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中)期末成績按一定比例折合算得。學生們為了保證平時成績較好,雖然會積極到堂,但有些學生“人在曹營心在漢”,作業抄襲情況嚴重,未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

2 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幾點建議

2.1 豐富和更新教學內容

目前,市面上的生物統計學教材琳瑯滿目,各有千秋,有的教材重實證舉例,有的注重理論推導,選擇教材時要注意結合各種圖書的特點。可以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蓋均鎰主編的《試驗統計方法》為主要教材,參考書目為: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郭平毅主編的《生物統計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杜榮騫主編的《生物統計學》,科學出版社出版、李春喜等編著的《生物統計學》,幾本教材取長補短,相互結合進行教學。

由于課時較之幾年前大量壓縮,因此在編排課程內容時要重點突出,針對不同的專業,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在側重點明晰的前提下,以所選教材為主線,在講授經典理論和方法的同時,兼顧農業類學科的前沿進展和發展方向,對相應內容在講解時以學科前沿或學生們易感興趣的事例舉例。比如,為端正學生們的學習態度,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緒論章節要重點強調統計方法在實際生活和本專業中的重要貢獻和作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比如有:許多淘寶賣家為提高銷量刷信用,利用的就是顧客傾向于從銷量最多或信用最好的店鋪購物的心理,這里用到的就是統計學中的眾數;各種平民選秀節目中,邀請多個評委對每個選手進行綜合評分和評價,最后各選手的排名和分數的獲得也利用到了統計學中的方法;也可以簡單說明生物統計學在遺傳學領域的重要作用,如在遺傳作圖、序列比對及基因的分子進化分析中都用到了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甚至還可以列出一些最新的專業文獻,展示其利用生物統計學的方法處理數據的部分內容。

另外,在教學內容的編排次序上,也不宜對教材生搬照抄、幾年不變,應該隨著開課學期的不同以及當季農作物的農時來合理安排。因為該門課程中有些章節如田間試驗方法與實施和卡方測驗等與大部分的章節內容沒有一個承上啟下的關系,在時間編排上比較靈活,為配合農作物的生長季節以便安排學生通過田間實地考察和操作來增加感性認識,讓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度進行探索式學習,這些章節在內容編排上可以靈活變動。

2.2 多種教學方式的結合和靈活應用

傳統的板書教學方式在有限的時間內提供的信息量較少,但展現細致,對于講解有些公式的來由和推理過程比較適用。隨著教學條件的不斷提高和完善,多媒體教學目前已經成為高校授課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多媒體教學方式提供的信息量大,能夠加快課程進度,比較適合當前課時已經幾經壓縮的生物統計學課程,但是要注意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調節課時進度。多媒體教學講課進度加快,加上學生從教師那里可以拷貝得到課件,因此大部分學生來不及也懶得再做筆記,課后又不鞏固復習,造成過目即忘的現象,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將兩種教學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以多媒體教學為主,板書為輔,利用板書一方面可以清楚地陳述公式或結論的推導過程,另一方面也是有效控制課時進度的有效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利用PPT的特點,適當插入圖片和例證,統計學課件也可以制作得圖文并茂,色彩豐富,同時還可以在需要作圖的環節比如雙尾和單尾檢驗部分,設置動畫和聲音效果,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其學習積極性。比如在課程內容從抽樣分布過渡到假設檢驗時,可以舉個年輕人感興趣的例子——中國和韓國女星知名度的比較,PPT中插入多個中韓當紅明星的照片,以此說明對兩個總體的比較常常是不可行的,這時就要采取另一種辦法,即抽取樣本,通過樣本所代表的總體進行比較。各類美女的照片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印象深刻,同時也完成了講課內容從總體到樣本的研究順利過渡到樣本到總體的研究。

2.3 重視實踐教學——實驗課程改革

當前農業高校人才培養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重實驗室訓練輕田間試驗操作等現象。在人才培養計劃中,一線實踐學時比例逐步下降,并在分割中進一步被弱化。另一方面,許多年輕教師從本科到博士的經歷是從實驗室到實驗室,缺乏實踐生產經驗,致使其在教學中不能理論聯系實際,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得不到訓練和提高。

生物統計學是一門與生產實踐聯系緊密的學科,因此實驗課程的設置必須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教學目標。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開設了10個學時的實驗課程,課程主要在現代化的電腦實驗室完成,目的是介紹和訓練學生應用Excel進行常規的統計分析,如用Excel進行描述統計、統計圖表的制作、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直線相關和回歸分析等,也簡略介紹了SAS在統計中的應用。這種教學模式將統計知識與計算機技能融為一體,同時由于Excel軟件不用購買,操作簡單,不需編程,學生容易掌握,也就為生物統計學的實際應用提供了方便與快捷的手段。許多學生反映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在本專業畢業課題的數據分析中非常有用。

另一方面,實驗課程的設置還應強調統計知識在田間生產中的實際應用,注意課堂教學和田間教學相結合。比如緒論中介紹的田間試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小區、保護行、試驗因素、水平、處理、試驗指標等,有些定義比較拗口,不易理解,在期末考核和實際應用中發現學生理解上比較模糊,個別概念容易混淆。尤其是常用田間試驗設計方法這一章節,介紹了各種試驗設計方法及其優缺點、適用的條件等等,信息量大,學生只能靠死記硬背暫時記住,很難理解記憶。這幾年,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在實驗課與田間實地教學的結合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將學生帶到田間地頭,進行實例教學,指出小區、因素等等在田間的具體指代內容和所在,更把學生帶到省級區試試驗點和育種圃,現場講解各種田間試驗方法的設計,讓學生根據具體情況一起討論和分析每種方法的優缺點,幫助學生理解記憶,也為其它專業課如作物育種學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效果很好。

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并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知識長久不用就會遺忘,教學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批判精神。因此,我們也嘗試安排了一些討論課,比如在介紹完各種田間試驗方法和相應的數據分析方法之后,以幾個育種或生產上的實例讓學生進行田間設計,將實際所學的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起來,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真正實現教學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2.4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期中或期末考試是對教學質量進行考核的一個主要辦法,同時也對學生認真學習該門課程有很好的督促作用,但是過于強調筆試在學生成績中的比重,不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由于生物統計學的課程特點,公式多,難理解難記憶,課程內容連貫性較強,因此每次講解新內容前,我們會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復習回顧上節課的重點內容,理清脈絡,比較記憶各章節中的公式,對學生新內容的學習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效果較好。但是仍然有許多學生不進行課后復習,在講課時他一臉茫然的表情。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們進行了改進,每次課前隨機抽取一個學生請他幫大家復習鞏固上次課程的學習內容,根據學生的表現在平時成績上給予適當分數獎勵。還可以根據課時進度,在課程中穿插一些小的問題或統計學題目,請學生自告奮勇爭相解答,給以適當分數獎勵。改變后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平時成績(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的比例,更能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參考文獻

[1] 蓋均鎰.試驗統計方法.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2] 朱漢春,程龍.《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與實踐.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270-272.

第8篇

[摘要] 目的 分析現象分析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癥狀困擾的效果。 方法 選取浙江省恩澤醫療集團臺州醫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診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與研究方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3例。所有患者均行放療,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采用現象學分析法分析后行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癥狀困擾情況及滿意度。 結果 觀察組患者口腔干燥(17.4%)、口咽部疼痛(13.0%)、味覺改變(8.7%)及吞咽障礙發生率(4.3%)均明顯低于對照組(82.6%、69.6%、65.2%、56.5%),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 0.01);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5.7%)明顯高于對照組(73.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結論 通過對鼻咽癌患者放療中癥狀困擾情況的質性研究,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口咽部不適病癥,有助于放療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 鼻咽癌;放療;癥狀困擾;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 R739.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3(a)-0113-04

Application of phenomenon analysis in 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ymptom distres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radiotherapy

ZHOU Lichun NA Ximing ZHOU Lizhen

Taizhou Hospital of Enze Medical Group, Zhejiang Province, Linhai 31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henomenon analy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symptom distres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Methods 46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were selected in Taizhou Hospital of Enze Medical Group of Zhejiang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3,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nursing and research methods, with 23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underwent radiotherapy.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after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Symptom distress and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cidence of dry mouth (17.4%); oropharyngeal pain (13.0%); taste change (8.7%); dysphagia (4.3%)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82.6%, 69.6%, 65.2%, 56.5%), the differences were hig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1);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95.7%)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73.9%),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symptom distress of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radiotherapy,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be given to patient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oropharyngeal discomfort of patients and contribute to smooth development of radiotherapy.

[Key words]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 Symptom distress; Qualitative research

鼻咽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腫瘤疾病,由于機體鼻咽部的解剖位置比較隱蔽,鼻咽癌的早期癥狀不典型,在臨床上容易延誤診斷而影響患者的治療,應特別提高警惕。放射治療是目前鼻咽癌公認和有效的根治性治療手段,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而改善患者的預后[1-3]。在鼻咽癌放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多種急性反應[4-5],例如味覺改變、口咽部疼痛、口干、唾液黏稠等癥狀,均會給患者帶來不適。為了探討鼻咽癌患者放療中癥狀困擾的質性效果,選取浙江省恩澤醫療集團臺州醫院(以下簡稱“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診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行放療,根據護理與研究方法分為兩組,現象學分析法分析后實施護理干預,針對護理后患者的癥狀困擾情況及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診治的鼻咽癌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患者年齡為18~72歲,平均(48.1±13.6)歲;其中男27例,女19例。患者均符合鼻咽癌的臨床診斷標準,具有良好的記憶能力、精神功能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腎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精神疾病、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根據護理與研究方法將入選的46例鼻咽癌患者分為兩組。23例行常規護理的患者為對照組,年齡18~72歲,平均(48.4±12.5)歲;男13例,女10例。23例采用現象學分析法分析后行護理干預的患者為觀察組,年齡19~70歲,平均(47.9±13.8)歲;男14例,女9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一般情況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已取得患者同意,且經我院倫理委員會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治療。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帶領患者開展各項臨床指標的檢查,為患者準備放療設備和各項器材,幫助其完成放療,保持病房通風良好和環境整潔衛生,及時更換患者的床單被褥等。

觀察組患者采用現象學分析法分析后實施護理干預治療。與患者進行開放式的訪談,以面對面、半結構性、深度訪談方式收集資料。談話的內容可涉及如下:①您現在主要的不適癥狀是什么?②您了解產生這些癥狀的原因嗎?③您能告訴我您現在的內心感受嗎?④您認為產生這些心理感受主要原因是什么?向患者解釋本次訪談的目的,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對交談內容進行錄音,采用非語言資料進行記錄,以確保收集資料的完整性。每名訪談對象均被作為研究中的個案,按訪談時間順序進行數字編號,控制訪談時間為20~40 min。訪談結束后,及時整理訪談筆記,反復聆聽患者的訪談錄音,再將錄音資料整理成文字,對資料進行分析并提煉主題。

主題1: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干燥;主題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口咽部疼痛;主題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味覺改變;主題4: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礙。

個案1“嘴巴干”;個案2“沒有胃口”;個案3“咽不下”;個案4“咽喉刺痛”;個案5“難以下咽”;個案6“不想吃東西”;個案7“喉嚨疼”;個案8“口腔干”;個案9“體重下降”;個案10“吃啥都沒味兒”;個案11“咽喉疼痛”;個案12“食欲太差”;個案13“不想飯吃”;個案14“只能喝稀粥”;個案15“口干想水喝”;個案16“吃飯像完成任務”;個案17“沒有想吃的”;個案18“吃飯無感覺”;個案19“難以進食,舌尖疼痛”;個案20“完全不想飯吃”;個案21“喉嚨疼痛難忍”。個案22“食欲太差”;個案23“水都不想喝”。

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首先要向患者講解放療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并發癥及不良反應情況,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口腔干燥時要指導患者適當飲水,不要過急和過飽,也可常用水濕潤口腔和咽喉,口咽部疼痛時可采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疼痛,如果疼痛難以忍受,可給予患者適當的止痛藥物進行鎮痛,但患者的味覺改變時,要注意食物色香味的改變,采用少食多餐的原則,保證患者吃到最合口的食物,根據患者的味覺情況,制訂相應的飲食,當患者發生吞咽障礙時,可給予患者流食,以清淡軟食為主,避免辛辣、粗糙、酸堿食物對患者咽喉的不良刺激,可給予患者適當補充維生素。還要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清潔,定時漱口,緩解疼痛,并消除潰瘍,必要時可給予患者相應的藥物進行消炎漱口等。

1.3 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中鼻咽癌患者的觀察指標如下:癥狀困擾情況(口腔干燥、口咽部疼痛、味覺改變、吞咽障礙)、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4 評定標準

此次研究中鼻咽癌患者滿意度的評定標準如下:①非常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給予了高度任何和評價。②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給予了肯定評價。③不滿意:患者對護理工作未表示肯定,對護理工作不認可。患者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癥狀困擾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后癥狀困擾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口腔干燥、口咽部疼痛、味覺改變及吞咽障礙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 P < 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后癥狀困擾情況比較[n(%)]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分析

兩組患者護理后患者滿意度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后患者滿意度分析[n(%)]

注:與對照組比較,χ2=4.212,P = 0.040

3 討論

鼻咽癌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其發生可能與遺傳、病毒及環境等因素有關,可誘發全身反應,包括乏力、頭暈、胃納減退、惡心、嘔吐、口中無味或變味、失眠或嗜睡等,進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療鼻咽癌的首選治療方案為放療[6-8],通過照射可有效殺傷機體中的惡性腫瘤細胞,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但對機體也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放療過程中可引發急性放射反應,例如味覺改變、口咽部疼痛、口腔干燥、吞咽障礙等身體問題引起的癥狀困擾,從而引發或加重情緒問題,及對經濟問題的重新思考。

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通過對多種資料進行有效收集,針對社會現象進行整理和探究,采用歸納法分析整理資料并形成理論,再通過和研究對象的互動,了解研究對象的行為和研究意義,并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本次研究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開展了有針對性的質性研究。

鼻咽癌放療患者的癥狀困擾具有隨放射劑量增加而逐漸加重的特點,不同時期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及心理需求不一樣,很多患者選擇獲取健康教育知識的方式主要是與醫護人員交談。護理在鼻咽癌放療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可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治療效果,影響患者的預后[9-11]。護理人員要注重對患者開展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以減輕患者放療可能誘發的不良反應,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主動性、依從性。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和流程式健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以個案教育、集中教育、隨機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形式,為患者提供連續及人性化的護理,使患者在全面認識鼻咽癌及放療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逐漸改變患者對疾病的信念、態度,從而改善癥狀困擾。

放療前患者對鼻咽癌相關知識和治療方法、效果、時間的了解、心理疏導等需求強烈。入院時護士要了解患者經濟及社會支持情況,講解鼻咽癌放療并發癥及預后知識,向患者介紹成功的治療案例,讓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治療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對經濟困難的患者,通過尋求社會援助來減輕患者經濟原因造成的壓力。放療中對功能鍛煉指導、口腔護理、飲食及服藥指導等非常需要。放療前,集中講解放療程序、宣教飲食、示范口腔護理、鼻腔沖洗、功能鍛煉方法,講解放療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癥狀。讓患者及時了解放療5、10、20次等不同時期可能出現的癥狀及產生癥狀原因,減輕該癥狀的方法。告知患者配合醫師合理飲食,保證足夠睡眠,堅持鼻腔沖洗、口腔護理及功能訓練,來減輕放療反應,合理飲食、足夠睡眠、穩定情緒,都可以明顯增加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放療過程中,及時評估患者癥狀、情緒,講解飲食重要性,評估口腔護理、鼻咽沖洗、功能鍛煉方法是否正確,及時指導,隨機一對一宣教。加強溝通、交流,鼓勵患者表達內心感受,做好心理疏導,配合醫生用藥。當患者訴說“咽喉疼痛不想吃飯”,本次研究告知咽喉疼痛是所有鼻咽癌患者放療過程中的癥狀,列舉意志力強的典型案例,告訴他“我相信你也能做到這樣”,激起患者好勝心。從而減輕癥狀困擾,提高治療信心及生活質量。

放療后復診指導、衛生指導、工作與休息等非常重要。放療結束前,做好出院指導。告知患者放療結束后只要能合理飲食、加強口腔等護理,2周后咽喉疼痛、皮膚反應等急性癥狀會好轉,給患者具體方法及目標,減輕患者焦慮,增加依從性。囑咐患者一定要堅持功能鍛煉、口腔護理、鼻咽沖洗1年以上,減輕慢性放射性反應,減輕出院后癥狀困擾的延續,提高生活質量[12-15]。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口腔干燥、口咽部疼痛、味覺改變、吞咽障礙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均P < 0.01),說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在鼻咽癌患者放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可明顯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療中各種不良病癥。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說明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提高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和評價,使得患者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對于患者疾病的治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有效滿足了患者相應的需求,緩解病痛的折磨,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和滿意度。

綜上所述,通過對鼻咽癌患者放療中癥狀困擾情況的質性研究,給予患者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患者口咽部不適病癥,提高患者治療的耐受性,有助于放療的順利開展,進而可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更有助于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Winky WKF,Vincent WCW,Peter MLT. Dosimetric evaluation of a three-phase adaptive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using helical tomotherapy [J]. Medical Dosimetry,2012,37(1):92-97.

[2] Sammy CHC,Michael TCY,Dora LWK,et al. Sonographic appearance of parotid gland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or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Ultrasound in Medicine & Biology,2011,37(2):220-230.

[3] Shiris WSK,Vincent WCW,Michael KMK,et al. Dosimetric comparison of intensity-modul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with other stereotactic techniques for locally recurr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1,79(1):71-79.

[4] 梁毅,林少俊,潘建基,等.133例Ⅲ期鼻咽癌調強放療的療效及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癌癥雜志,2012,22(3):212-217.

[5] 鐘海林,陳國謀,林丹平,等.69例鼻咽癌常規放療與調強放療的不良反應比較[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27(9):462-464.

[6] Cheng HC,Wu VW,Ngan RK,et al. A Prospective study on volumetric and dosimetric changes during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1,81(2 Supplement):S178.

[7] Edmond HNP,Mike YTL,Peter CST,et al. Salivary Epstein-Barr virus DN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following radiotherapy [J]. Oral Oncology,2011,47(9):879-882.

[8] Chen L,Liu LZ,Chen M,et al. Prognostic value of subclassification using mri in the t4 classificatio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treat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2012,84(1):196-202.

[9] 杜靜,王愛鳳.過氧化氫配合生理鹽水沖洗對減輕鼻咽癌放療后呼吸道反應的觀察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50-451.

[10] 劉萼蓮.綜合護理干預對鼻咽癌放療患者康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1,18(8):1586-1587.

[11] 阮培剛.護理干預在減輕鼻咽癌患者放療中口腔黏膜炎的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382-383.

[12] 李向榮,劉曉麗,李萍,等.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鼻咽癌放療后期口腔潰瘍的臨床觀察[J].醫學綜述,2012,18(5):791-792.

[13] 李書容,許新華.鼻咽癌調強放療不良反應的預防及處理[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4):102-104.

[14] 謝惠英.鼻咽癌放射治療后張口困難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3):91-92.

第9篇

“病例導入法”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病例為先導,提出問題,組織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對“真實”病例產生極大的興趣,通過討論,讓學生提出初步診斷、診斷依據以及應進一步做的檢查,并提出治療意見,然后帶著問題再進入疾病的常規講解中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們從只聽、只看,變成去尋、去學、去鉆,變被動學為主動學,特別適用于婦產科教學。對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深化婦產科教學改革有著重要意義。為了探討病例導入式教學法在婦產科課堂教學中的效果,以及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的滿意程度,我們試行了病例導入法,通過觀察,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研究對象

以我校2008級臨床醫學專科01班60 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2008級臨床醫學專科02班60名學生為對照組。兩組學生授課教師、授課內容、進度、考試考核方法相同,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教學方法的設計、教學內容相同:試驗組采取CBS教學方法:并結合病例布置了以下思考題:(1)上述患者初步診斷是什么?(2)主要診斷依據是什么?(3)還需要進行哪些輔助檢查才能確診?(4)應與哪些疾病相鑒別?(5)此患者如何治療?(6)預后怎樣?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法。

統計學處理

對采集的相關數據應用SPSS11.5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學期完成后,將分別對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測試成績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試驗組與對照組成績有統計學差異(χ2=3.75,P

三、討論

1.兩組教學法測驗考試成績分類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客觀性考試成績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但是主觀性的考試成績相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1)。

2.兩組教學法期末考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75.54±7.40)分,及格率為98%,優良率(≥85分)為40%。對照組期末考試平均成績為75%,優良率為20%。實驗組及格率和優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CBS教學方法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

四、評價

1.“病例導入式”教學法的優勢及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病例導入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選擇的都是已發生的典型病例,具有真實、生動、客觀的特點,使學生如同面對患者一樣,與學生談其診斷、治療,追其病因、機理,探討其答案,因此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建立支持性的課堂,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變“學會”為“會學”,把抽象的理論知識具體化,突出了“課堂是靈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關鍵”的教學理念,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病例導入法以臨床典型病例為引導,有助于將抽象的醫學理論感性化,把臨床工作的思維方式貫穿在基礎知識教學中,讓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有正確的方法去再學習,在遇到問題時有正確的思維方法去查找、分析、解決臨床問題。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活躍思維,使學生愉快地、主動地學習,大大提高教學效果。當然案例要求典型,具有真實、生動、代表性的特點,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讓學生理解。同時“病例導入法”教學,也可加強學生的醫德修養。比如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誤診、誤治病例的原因,使學生了解到在臨床工作中如稍有粗心則可導致一些醫療事故,進一步認識到醫生責任的重要性。認識到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就必須掌握豐富的醫學基礎知識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

(3)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病例導入法”教學要求教師在準備病例問題討論時,必須要準確地熟悉并掌握病例中有可能涉及的所有基礎及臨床知識,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潛心文本,吃透教材,而且還必須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不斷充電,更新知識,擴展知識面,做到對多學科的相互滲透、融會貫通,對于教師來說,本身也是一個學習和提高的過程。“病例導入法”教學講究授課藝術,教師要以傾聽及溝通的語言吸引學生,以探索的語言引導學生,善于組織課堂教學,創造愉快的課堂氣氛,以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2.“病例導入法”教學的不足

第10篇

1、建立院級醫院文化建設領導小組:其主要任務負責制訂醫院文化建設工作計劃及負責計劃的實施、落實,監督和指導各科室醫院文化建設小組的工作。

2、建立各科室醫院文化建設小組:各科室由科主任、護士長及科員組成領導小組,主要配合院級計劃的實施,負責科室的教育、監督、考核及上報工作。

二、加強宣傳教育

醫院文化建設不僅需要醫院工作人員的積極參與和實踐,還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了解,特別是服務對象的認識,以及在認識的基礎上給予認可、支持和監督。因此,要做好廣泛的宣傳工作,逐步樹立醫院文化服務形象。

1、成立醫院文化建設宣傳小組。

2、召開職工動員大會,宣傳醫院文化建設對醫院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教育廣大職工進一步更新服務理念,以改進求適應,以改進求加強,以改進求發展。

3、改建、增設宣傳窗,加強海報、黑板報的宣傳力度。

4、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宣傳。

5、向社會群體宣傳,如召開社會行風建設監督員會議,共青團組織上街宣傳等。

三、加強服務知識學習與考核

加強醫護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增強誠信服務意識,提高誠信服務水平。要視病人為“人”,視一切病人為自己的親人,為一切病人提供親情服務,做到態度和藹、規范用語、文明用語、接待熱心、診斷細心,護理服務如同貴賓,給病人以親切溫馨的感覺。

1、組織全院職工參加學習鞠強教授的醫院管理及醫務人員服務意識理論的錄音光盤,分層次、分批次地進行學習,學習不遲到、不早退,認真做筆記。嚴格簽到,對值班、有事不能參加學習或中途有事退出的人員參加下批次再學習,缺學人員一次扣獎金100元。

2、學習醫院優質服務準則、醫療服務敬語、醫療服務忌語,資料印發給各科室,由科室領導小組組織科員進行學習。

3、學習結束后各科室開展討論目前服務質量上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書面總結交院辦。

4、考核:安排7月份分批集中俱樂部對所學內容進行筆試。

四、調查病人滿意度

有關統計學證明,一個不滿意的服務對象,他會將這種不良感覺傳給他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影響而擴大到6人以上。5%的不滿意度將會擴展到30%的不滿意對象,這些不滿意對象需要看病時就不會選擇你的醫療機構。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患者需要,需不定期開展病人滿意度的調查,針對不滿意問題給予分析、反饋、整改,力爭滿意度達95%以上。

1、住院病人滿意度調查:由醫院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不定期挑選各病區住院時間較長的或將要出院的病人集中俱樂部進行滿意度調查。

分兩種形式:①綜合滿意度調查;②直接對醫務人員個人的服務態度的滿意度調查。

2、門診病人滿意度調查:由醫院文化建設領導小組不定期在門診大廳設臺對門診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

3、向社會人群調查:①不定期召開社會行風建設監督員會議進行調查;②共青團組織上街進行調查。

4、統計滿意度:年累計綜合滿意度達95%以上的科室或滿意度95%以上的個人年終給予獎勵,對滿意度極低的科室與個人給予適當的處罰。

五、揚長避短,獎懲分明

大力提倡“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真正做到尊重病人,關愛病人、方便病人,給予溫馨、貼心的服務,構建和諧健康的醫患關系。

1、成立行風建設監督小組,對好人好事,或得到病人表揚的工作人員給予獎勵;對服務態度差的,或與病人發生爭執的工作人員給予懲罰。

2、職工服務質量考核:應用排序法對全院職工分層分科進行考核,根據情況設定項目不定期的進行考核。院領導考核中層干部,科主任、護士長考核科員,被考核者可以是同科室的,也可以是不同科室但工作上有聯系的人員。統計考核結果,對考核項目排名在前的人員給予獎勵。

3、重視病人投訴:除安全醫療事件向醫務科投訴外,其他引起病人不滿意的投訴由院辦接待、登記、處理,并整理投訴事件交院行風建設監察小組討論決定對當事人的處罰。

六、廣泛征求意見,建設醫院文化

醫院文化建設是一項新的工作,需要廣大職工及社會人士出謀劃策,共同把這項工作搞得更好。

1、設置意見征求表,向廣大職工征求有關醫院文化建設工作的建議,及好人好事或不利于病人的行為。

2、向社會人群征求意見及建議。

七、開展公益性社區服務

1、組織院領導、醫務科、護理部及病區醫師、護士對出院病人進行家庭隨訪。

2、組織醫務人員對老干部進行健康狀況調查,并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3、組織醫務人員到白溪敬老院給孤寡老人免費體檢、健康宣教。

八、開展職工對干部的滿意度調查

為了增強醫院內部和諧,年終開展全院職工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的滿意度調查。

九、總結改進

第11篇

1 前言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已經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計算機數據處理》課程是在統計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講授的是應用統計軟件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是獨立學院重要的選修課之一。因此,采取措施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關數據處理軟件的應用方法并對結果做出科學、準確的判斷。

2 提供參考書目,汲取教材精華

《計算機數據處理》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高等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任課教師通過綜合各參考書目的相關內容充分備課,學生根據指定參考書目進行預習、復習。這樣既充實了課堂,又使學生汲取了各種參考教材的精華,同時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同樣的數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使試驗研究結論更加全面、可靠,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縝密的思維方法。

但是,沒有指定教材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學生預習的參考書不同,不能很好地做筆記、解析重難點。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怎樣聽課,如何做筆記,如何抓住聽課的重點;其次,教師在授課時應講清楚重點、難點內容,而對較簡單的內容可讓學生課后自學。另外,在預習和復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專業背景給出練習題,要求列舉出不同參考書目闡述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結論,以此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把學習過程變成思維探索、啟悟和實踐的過程。

3 優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計算機數據處理》課程應該根據課程需要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從而使教學課程條理清晰、生動活潑,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獨立學院在進行《計算機數據處理》教學時,要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掌握,以此來優化教學手段,同時將計算機應用于數據處理課程教學之中,這樣可以直觀地將多種圖表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一些比較復雜的理論直觀化,易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同時,在數據處理教學中應用計算機,也可以促使教師從比較呆板的板書教學中解脫出來,從而為教師節省更多的時間來講解理論知識,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計算機數據處理》還可以加強對相關數據處理軟件的演示和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實用化平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利用計算機數據處理軟件對相關事例進行處理和分析,并且將操作的各個流程演示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自己練習。但是在進行《計算機數據處理》教學時,教師也應該適當地采用板書教學,它與計算機教學結合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控制教學節奏,而且還能保證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更好地掌握相關理論和公式,從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 增加感性認識,促進主動學習

《計算機數據處理》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如果教師一味地傳授書本知識,將會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因此,在進行《計算機數據處理》教學時,最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好地讓學生實現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的效果,提高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盡可能采取措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重建教學中心,對相關知識進行適當的組合,以更好地使學生認識到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計算機數據處理》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從而使一些復雜的知識簡單化,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5 例舉反面教材,進一步加深理解

在計算機的實踐教學中,一直以來教師習慣于直接講述理論知識和操作步驟。這種填鴨式的方法,很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學心理或者僅僅是機械性的模仿,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同時也很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然而在四年的大學學習中,學生己經具備了一定的統計學基本知識,并學會了查閱科技文獻,而那些成功的、優秀的實例很容易使學生形成思維定式。把“反面教材”和“正面教材”結合使用,能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統計分析理論知識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強化理解,進一步把握理論知識的自覺性、主動性,真正地將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

為更好地利用學生對“反面教材”記憶深刻的特點,任課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展示一些往屆學生有問題的論文,讓學生“挑刺”。通常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都很活躍,小到論文的錯別字,大到試驗結論,學生都會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對討論數據整理和分析部分尤其會重點把握。這樣一來,學生牢記了科技論文中的數據表格要用三線表、回歸分析中的數據預測一定要在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之內等。對于試驗結論,由學生討論、質疑、判斷得來。學生發言踴躍,平時授課中反復強調的注意事項和常被忽略的統計分析中的細節都被提了出來,最后一起糾正,得出全面、可靠的結論。通過巧妙應用“反面教材”,讓別人挑毛病,也可以預防自己犯同樣的錯誤,使學生記憶深刻,具有很好的學習效果。任課教師也可以從學生的發言中評估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同時,通過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還可以增進師生感情。這種打破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對待每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于經過獨立思考且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教師要及時予以肯定,讓他們感受到質疑的成就感;對于淺顯不太合適的,要用適當的方式從不同角度給予評價和鼓勵。這樣可以激發他們質疑的熱情,增強他們質疑的勇氣,最后增強其主體意識,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6 加強合作學習,提高參與性

合作學習的含義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分成各個小組,然后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任務,分配到各小組,采用自學、討論、評議等形式自主探究和認知,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這種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互學習方式,提升了學習效果。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為了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掌握統計軟件的應用就必須做大量練習。而對繁雜的數據,學生難免會感覺內容枯燥,產生厭學的心理,可以讓學生拿自己的試驗數據“開刀”。本課程設在大四第一學期,學生的試驗己基本完成,有大量的原始數據需要分析。此時,教師需先掌握學生的論文內容和試驗目的,然后根據試驗目的大致分類,比如做方差分析、回歸和相關分析、聚類分析、趨勢描述等等。再將學生分組,每組選出一名代表闡明試驗的目的和預期結果。讓大家分析自己的數據可以將課堂上學到的統計知識學以致用,所以學生很有熱情。教師需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鼓勵大家為每一位學生的論文獻計獻策。最后,教師再將此類統計分析進行總結。合作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很好,同時,這樣的教學方式還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7 及時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有很多先進的數據處理軟件被應用于《計算機數據處理》教學之中,這時就要求與其有關的教學內容不斷地更新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目前,計算機已經非常普及,學生必須要掌握一些數據處理技巧,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和工作。因此,在進行《計算機數據處理》教學時,教師要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增補和更新,讓學生更快地了解和掌握先進技術,從而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培養學生運用計算機數據處理的能力,以更好適應社會的發展。

8 結語

第12篇

關鍵詞: 實踐能力 《市場調查與預測》 教學思路

作為市場營銷專業的必修課程,《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旨在應用市場調查與預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導企業的市場調研及預測活動,降低企業營銷決策的風險,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應變能力。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學會通過市場調研,收集市場信息,把握市場變化趨勢;掌握市場預測的基本理論和常用的預測方法和技術,從而培養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從事調查研究、預測市場的實際工作能力。這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

1.《市場調查與預測》教學過程中的主要問題

1.1學生對課程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畏難情緒。

學生對本門課程的重要性沒有充分認識。另外,經管類專業的學生文科功底好,數理功底較差,對課程中涉及的數學和統計學知識望而生畏,存在抵觸心理,影響到學生對這門課程的理解與掌握。

1.2單純依靠教材的理論教學方法實際運用性不強。

《市場調查與預測》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融為一體的課程,而《市場調查與預測》教材大都以理論方法介紹為主,與實踐相結合的較少。如果在課堂上教師所講的內容讓學生覺得離自己很遠或與自己無關,就不能形成切身感受,影響到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熱情,學習效果當然也會不理想。

1.3教學手段的單一導致教學效率低。

本課程較強的應用性特征,再加上該課程中統計學方法應用較多,包含有大量的公式和復雜的數據計算,如果不能有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計算機軟件對調查資料進行編碼、分組、統計、陳示,建模、案例分析等,學生練習時往往會感到單調乏味,計算工作量大、效率低,導致相互之間抄襲現象嚴重。這既浪費了大量的課時,無法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又喪失了師生交流、討論的時間,造成教學信息量少、課堂氣氛不活躍、理論聯系實際不足等問題。

1.4卷面成績驅動影響學生實踐作業完成質量。

包括本課程在內的很多課程的考核都以理論考核為主,重點考核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熟悉、理解和掌握程度,考試成績約占總評成績的70%,因此,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受期末卷面考試成績的驅動,對實踐能力的提高重視不夠,在考核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實踐作業中弄虛作假,達不到規定的質量。

2.基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課程的教學方法

2.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在課程內容體系上,應按先進、實用標準選擇內容,按技能培養為主線構建體系,并建立動態更新機制。《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的五大內容體系,包括市場調查概述、市場調查設計、市場調查方法選擇、市場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市場預測方法等五部分,分別對應學生五項能力的培養,即調查的認知能力、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能力(包括市場調查總體方案設計能力和問卷設計能力)、市場調查方法選擇與應用能力、市場調查資料整理與分析能力、市場調查資料應用能力,進而在此基礎上形成綜合的市場調查與預測的能力。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應完全按照市場調查實踐的流程特點設計理論內容與實踐操作。從認識到設計到運用,實現從基本能力到專業能力再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提升,從基本思維到發散思維到創造性思維的提升。

2.2通過參與式、情景式教學提高學生市場調查的能力。

在本門課程中,至少拿出三分之一的課堂時間進行各種形式的參與式、交互式教學。這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市場調查能力,鞏固對市場調查基本理論的掌握。例如,在針對具體內容的調查中,可以在課堂內讓學生分組運用各種調查方法進行情景的模擬,如通過讓某學生扮演消費者,另一學生扮演觀察者,觀察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的眼神、表情、神態、動作和對話等來揣摩其購買動機和決策過程;或通過電話訪問模擬調查用戶對新購買的洗衣機的購后評價;通過焦點小組訪談模擬調查消費者對某品牌化妝品的認知和態度等。另外,案例討論式是必要的教學手段。

2.3通過課內實驗提高學生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

現在,隨著各高校教學投入的增加,課內實驗室已經比較普及,在教學安排上應用性較強的課程都配有相應的課內實驗并已成為主流趨勢。對于《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師可以在實驗室里利用現代教學設備和各種軟件輔助教學,通過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習數據統計分析軟件,如SAS,SPSS(統計分析軟件),TSP(時間序列軟件),EXCEL等。此外,在許多具體方法的使用上,如移動平均法、指數平滑法都需給學生演示有關軟件的應用,并安排3~4課時讓學生上機練習,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公式和方法,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克服課堂上對繁雜的數學公式、統計數據的畏難情緒。

2.4通過校企共建提高學生對實踐的認知。

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聯系校外相關單位,或有效利用校外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到生產一線、經營現場觀察、實踐,提高學生對現實企業的生產、經營、營銷工作的直觀認識,這部分工作可以通過以下手段來實現。

第一,實行課程的校企共建。選擇幾家有先進管理理念、企業績效顯著的知名企業,還有具有綜合功能的統計局、工商局作為共同建設本門課程的共建伙伴。聘請企業管理者、職能部門專家為本門課程的客座教師,直接參與教學。

第二,建設課程實踐基地。選定課程共建伙伴作為課程建設與實踐實習基地。并根據課程內容體系與教學過程需要,選取該企業的實際案例,組成系列案例,貫穿教學的全過程,使學生在接收系統知識的同時,直觀地建立起一個現實系統的完整印象。

2.5通過課外市場調查實踐提高學生運用能力。

實踐環節的設計主要以選擇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實際應用價值的市場調查問題為主線,進行問卷設計、實地調查、數據分析及整理和調研報告的撰寫,從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來說,可以按照以下流程操作。

2.5.1市場調查方案設計。自選調研課題,收集有關資料,設計調查方案,寫出市場調查方案報告。

2.5.2市場調查問卷設計。根據調研課題的需要,運用問卷設計的技術和技巧,設計市場調查問卷。

2.5.3市場調查方法的運用。選擇幾個課題,運用各種市場調查方法(文獻調查法、觀察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進行模擬實驗。

2.5.4市場調查問卷數據的統計和分析。用SPSS軟件對問卷調查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5.5市場調查報告的撰寫。提交完整規范的市場調查報告。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是:(1)在實施調研前先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承擔一個調研項目,然后通過小組及老師的共同討論,確定最終的調研任務。如南昌市人居狀況滿意度的調查、南昌市廣播收聽率調查、居民“亞健康”調查、蒙牛廣告測試調查、康師傅飲品顧客認知度調查、南昌市統一綠茶消費需求的調查、大學生筆記本電腦市場的調查等。(2)調研結束后,要求學生呈遞書面調研報告,并通過匯報講演的形式進行口頭報告,以避免學生實踐中的弄虛作假現象。

3.《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中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評估和考核

在本課程考核上,應適當加大實踐環節的考核力度,將學生在實踐中的表現作為期末綜合成績的重要指標,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驅動性。

3.1考核的內容。

實踐考核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課堂表現。包括課堂情景模擬的表現、案例討論的表現、習題作業表現、回答問題表現等;(2)實驗課任務完成情況。包括收集數據的質量,數據分析結論的準確度等;(3)課外市場調查實踐的成果。包括學生提交的市場調查策劃方案、市場調查問卷、市場調查報告等文本的質量及口頭報告表現等。

3.2考核的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對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即課堂表現、實驗課任務、實踐成效設置一定的比例,進而得出考核學生實踐能力的總評成績。當然,這個比例可以根據不同教師的教學目標來進行不同的設定,例如對以上三個指標分別設置30%、30%、40%。實踐總成績應與理論卷面成績一同作為期末總評成績的一部分,例如占到總評成績的30%或50%等不同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學生提交的各種實踐作業是教師考核學生實踐效果的最直觀的依據,但是為避免學生實踐過程中弄虛作假、敷衍塞責,教師除了對學生提交的書面材料,如市場調查策劃方案、市場調查問卷、市場調查報告等進行考核以外,還應結合學生的口頭匯報進行考核,使書面報告與口頭報告各占一定的百分比。具體程序如下:首先,每一組選派一名代表作為市場調查報告的匯報者,同時,每一組選派一名代表組成答辯小組成員,任課老師作為答辯小組組長。第二,每個小組的匯報者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本組市場調查的主題、調查的目的、市場調查的具體操作過程、市場調查的結論進行陳述,要求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調查成果。第三,答辯小組對匯報者就調查過程中的難點、疑問、缺陷性進行提問,匯報者對此作出回答,答辯小組組長及各成員分別評定實踐總成績,匯總得出各組最后實踐成績。

參考文獻:

[1]李春麗.《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探討[J].商業文化(學術版),2010(5).

[2]鐘敏,劉媛媛.《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探討——以商務策劃管理專業為例[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綜合版),200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陵县| 建平县| 嘉黎县| 铜梁县| 西贡区| 淮南市| 津南区| 巢湖市| 夏邑县| 石嘴山市| 无锡市| 冷水江市| 昌宁县| 延边| 游戏| 杭锦后旗| 钟山县| 普宁市| 香格里拉县| 德庆县| 云浮市| 德安县| 汉川市| 嵊泗县| 蚌埠市| 泊头市| 历史| 东乡族自治县| 油尖旺区| 西昌市| 佛冈县| 黄山市| 黑河市| 乌兰察布市| 正镶白旗| 班戈县| 泰宁县| 山阴县| 班玛县| 新兴县| 开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