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1 17:37: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水利水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水利水電 設計 常見問題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TV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2)009—004—02
1 引言
水利水電工程是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迅速發展的事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重要作用,設計工作是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水利水電設計單位的工作主要包括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等,且設計貫穿了水利水電工程整個建設過程。由于水利水電設計單位資質不一,設計人員水平差別較大,在設計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本文從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實際出發,對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出比較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比較有效的對策,為設計人員設計出合理、全面、科學的設計方案提供參考。
2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1)設計人員責任心不強,設計過程偷工減料: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涉及到不同的學科和各種輕重環節,需要不同專業的設計人員互相配合,協同完成。水利工程設計一般是按照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招標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水電工程設計一般是按照預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招標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流程來進行的,在各階段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基礎資料,不斷優化設計方案,期間包含工程量和投資成本的計算。一些設計人員缺乏較強的責任心,對設計方案直接套用,沒有加以優化論證,且不能根據水電工程的需要不斷變化方案設計,還有一些設計人員對圖紙審核不清楚,造成很多圖紙低級錯誤,有些設計人員對工程整體把握性不強,不能滿足實際工程的需要。
(2)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缺乏質量控制:在目前設計行業中,許多設計院都是追求速度優先,重速度而輕質量,在設計速度和設計質量相矛盾時,往往會優先選擇時間。此外,在水利水電設計過程中,存在著評審審核力度不夠,有些審核校對流于形式,評審機構也存在權責不明,管理人員的素質不高,沒有能力去校核設計圖紙。另一個質量控制缺失體現在細節設計上面,往往在設計過程中,缺乏詳細的水文地質資料,對設計參數選擇不當,材料用量計算粗糙,分析計算不嚴格,嚴重影響了工程設計圖紙的質量。
(3)在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不重視方案對比:水利水電工程有規模大、施工難度大和工期長等特點,因此,水利水電工程對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對工程設計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只有不斷優化方案,才能在安全上和經濟上達到要求。目前,水利水電工程設計過程中,往往對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缺乏嚴格的把關,對設計方案的對比研究不重視,只選擇滿足一般要求的設計方案即可,而不是最優化的設計,這對以后工程建設的質量和經濟性埋下隱患。
(4)與業主和施工單位缺乏溝通,不能精密合作:水利水電設計單位與業主的關系是魚和水的關系,業主關心的主要是成本和效益的控制,而設計部門對業主的要求缺乏理解,在與業主意見發生分歧時,往往拿規范和條款來搪塞業主,造成關系復雜。而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的關系更加密切,設計單位必須時時對施工的過程加以控制和查看,目前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缺乏必要的溝通和精誠合作,使施工過程中出現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由于設計不當或溝通不良引起的問題。
(5)設計圖紙外的設計說明編制過于簡單:主要體現在概算編制上,概算編制需要對工程規模、投資比例和制備、人員工資標準和材料單價等做出說明,目前一些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編制的概算過于簡單,使工程的審查和實施上無法落實,此外設計人員對工程量的計算和單價分析不夠準確,特別是對土石方量、鋼筋、模板等清單設計不準確,對材料的單價沒有根據當地當時的價格進行調整,給施工單位的投標、工程結算和后期審計帶來麻煩。
3 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質量的對策分析
上述為水利水電工設計過程中常見的一些問題,雖然有些是客觀因素導致的,但對于設計單位自身的問題,是可以通過自我控制避免的,只要設計人員端正態度,精誠合作,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和設計規范設計,就一定能夠設計出最優化的方案,主要對策如下:
(1)嚴格把關,加強設計質量管理:質量是水利水電工程的根本,目前設計環節中重速度輕質量的現象普遍存在,從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工程建設的實際效益。針對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工作,水利水電設計單位要加強質量管理的意識,建立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以質量為本,以進度和信譽謀求發展。對設計過程要嚴格實行三級校審制,各級人員要認真負責地做好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全面提高設計方案的整體質量,提供業主滿意的最優化設計方案。
(2)不斷提高設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態度:水利水電工程設計質量歸根到底在于設計人員的素質,水利水電設計單位要對員工進行終身培訓,加強設計人員的設計水平,促進設計人員提出更多的設計理念,并按時對設計人員進行考核,成績直接與績效掛鉤。還要多方位引進高、精、尖的技術人才,在技術含量要求高,結構復雜的環節加以把關,進而帶動整個團隊的設計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端正設計人員的工作態度,制定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防止設計人員生搬硬套,抱著設計出最優化方案的心態去設計工程圖紙。
(3)加強設計前期的資料收集工作,保證設計方案符合工程實際:做好設計的前期工作是做出優秀設計的前提,設計單位要積極引進和采用技術先進、性能優良的勘察設備,配備優秀的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從工程實際情況出發,著重搞好前期的勘察工作。要廣泛搜集和獲取相關的地質、水文、資源及環保等第一手可靠的資料,然后據此做出結構計算,擇優選擇和制定最為合理的設計方案,保證水工建筑物、水利機械、電氣等達到配套合理、完善,使工程無論從等別、防洪能力上,還是抗震設計烈度方面,以及建成后的運行、管理上,都能達到相關設計規范的要求,保證工程效益的有效發揮。
(4)大力推行勘察設計招投標制度,選擇優秀設計單位進行設計:實行設計招投標制度,目的在于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專業壟斷,通過招投標來選擇資質好、信譽好的設計單位來進行工程設計,避免設計單位獨大的情況。同時,設計單位會產生危機意識,能夠充分調動設計人員的積極性,主動精心設計,優化方案。當設計方案完成后,通過專家會審的方式進行評價和審核,對不符合要求,設計質量差的設計方案打回重來,對工程的質量控制非常有益。
(5)實行設計獎懲機制:設計單位對設計人員按完成的工作量進行績效考核,當一項工程設計任務完成時,設計單位對設計人員分別按質量產值及進度產值核算工作量,并最終換算成設計人員的績效,一方面能夠提高設計人員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設計人員有一定的制度約束。除了設計單位自身的獎罰機制外,業主對設計單位也可以實行獎罰制度,在支付費用時留出一部分作保證金,對設計單位按時完成圖紙任務,質量達標,且設計出的圖紙能節約投資的情況下,在竣工結算時對設計單位實行一定的獎勵,如果設計的項目由于設計單位的原因導致過分投資,漏洞較大時,對設計費用可以適當扣減,以提高設計單位的積極性。
4 結語
水利水電工程一般規模大,施工條件復雜,在水利水電設計過程中遇到的難度和要求也很多,難免會遇到很多問題,進而影響到水利水電工程的質量。這些問題經過分析總結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相關部門和工程設計工作人員能引起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就能夠做出科學、合理的工程設計方案,保證整個工程的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 羅涓.對水利水電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探討[J].科技與生活,2010(18).
[2] 楊剛,高立業,林順,等.水利水電勘察設計投標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水利水電工程設計,2009(01).
[3] 殷杰.淺談水利水電工程水工設計方案對比研究[J].科技資訊,20l0(24).
[4] 劉興義.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管理工作淺談[J].四川水利發電,2002(01).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問題分析
1 工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分析
1.1前期規劃不深入
1.1.1規劃設計資料收集不準確
水文資料的參考、水力計算公式的引用、參數的確定、設計方案的選擇都是依據不夠詳實和不夠精確的數據進行設計的,這樣必然會導致壩址的選定、電站的結構形式選擇、發電機組裝機容量的確定、輸水建筑物的布置等與實際情況不符,甚至出現明顯的偏差,從而造成嚴重的后果。
1.1.2實地勘察結果不符合實際
現在很多設計部門由于人員短缺,設計任務重,時間緊,并且為了節約開支,對中小型水電項目實地勘察的工作程序進行了簡化。一是只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沒有對地質情況作進一步的地質探查;二是即使進行了地質勘探,但布點稀少,鉆探深度不夠,或者是只是采取鉆探方式,沒有采取勘探試驗的平洞、坑探、物探、巖體原位抗剪斷測試等手段做進一步的工程地質勘察,這樣得出的結論根本不能詳細的對地質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描述。三是不進行勘察,直接利用過去的地形圖、地質資料進行設計,這樣得出的設計直接影響了壩址選定、施工導流方案的選擇,也使電站廠房、溢洪道、沖砂閘、船閘等建筑物布置難以趨近合理。
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建設、監理和施工單位經常發現設計報告中提供的地形資料和地質資料不符合實際,只好進行補充勘察、補充設計,發生了重大的設計變更。重大的設計變更一方面加大了資金投入,另一方面要經過主管部門的二次審批,嚴重影響了工期,同時帶來了施工單位索賠,建設單位投資增加,以及后期審計工作難度提高等一系列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影響了樞紐工程電站的正常投入運行和并網發電,灌區配套工程不能及時發揮效益。
1.2設計人員素質不高
1.2.1設計人員協調、溝通不暢
中、小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設計都是由幾個或多個不同專業的設計人員或專業組一起來完成的,但常常會出現互相協調、溝通不及時的問題。水工建筑、金屬結構及安裝、機電設備及安裝等各個專業都單獨自行設計,互相沒有搞好有效的銜接,導致整體水利樞紐各個專業的設計綜合配套不合理,不完善,造成在施工中出現很多重復的施工工序,預埋件、預留孔、預埋管、線路、機電設備安裝及發電機組安裝等涉及到的細節的布設都自成體系。如何銜接在施工圖中都沒有很好的交代清楚,只能在安裝時根據需要臨時去破壞已完成的混凝土來安裝。不僅造成了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對構筑物也構成了人為的破壞。結構破壞嚴重的還會給工程的將來正常運行留下隱患。
1.2.2設計人員缺乏宏觀、整體性觀念
一些設計人員設計思路單一僵化,沒有從宏觀上考慮項目建設中各個單位工程、分部工程、單元工程及各個工序的合理安排和良好銜接,造成了在工程建設中,出現了前期完成的項目和后期準備建設的項目脫節。前期項目的結構形式不夠合理或承載能力過低,使后期的項目難以利用已完的建筑物或臨建去進行后續施工,甚至還受到已完建項目的制約。給后續施工帶來不必要的困難。
1.3 規劃設計脫離工程實際
1.3.1設計結果影響安全、增加建設投入
一些設計部門由于項目多、人員少,為了盡快出成果,對一些項目涉及到水文、水力學、結構力學等方面的計算過于簡單,計算公式和各項數據的選擇過于輕率,得出的結果與實際存在著較大的偏差。更有的設計者根本沒有去計算,只是依照類似項目的經驗或參考類似項目的參數或數據來照搬設計。在實際的施工中,出現大壩的基礎處理不到位,產生了直接滲漏或繞滲,嚴重影響了大壩的安全穩定。還有些項目的電站廠房、溢洪道、導流墻、擋墻等建筑物在工程未完工前就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基礎沉陷、變形、混凝土裂縫等現象的發生。最后只好采取二次加固、化學灌漿等補強的措施來補救。嚴重時還會出現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拆除重建的現象,釀成了質量事故。也有的設計者為了加大安全系數,沒有嚴格按照設計規范去設計,不去考慮工程的具體特點和需要,人為的提高了混凝土強度、抗凍、抗滲等工程質量控制標準,增加了工程項目原材料的投入,造成了大量的資金浪費。
1.3.2施工圖、設計報告不能有效指導施工
施工圖不夠及時、跟不上施工進度要求已成了普遍的問題。并且設計的細部圖不全,一些特征點無剖面圖,尺寸標注不完整,錯誤標注的情況也是經常發生。特別是在電站廠房機組、溢洪道啟閉設備、攔污柵、引水有壓管道等的設計上,機電設備和金屬結構的安裝圖紙上矛盾重重,施工隊伍無從下手,給工程量的計算和正常施工都帶來很大的困難。
設計部門提供的設計報告往往也過于簡單,對鋼筋混凝土的施工要求、設備安裝的技術指標、各項檢驗、檢測指標及方式等都沒有詳盡的說明。并且很多方面和施工圖上技術要求存在著矛盾,甚至很多關鍵部位、重要隱蔽工程的控制要點、技術指標都不明確,根本不能成為施工作業的技術指導性文件。
1.3.3設計方案不符合工程實際需要
近年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發展較快,有很多新型材料、新的工藝被應用到了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中。既提高了工程質量,縮短了工期,又節約了大量的資金。但有些設計人員只是一味的追求新技術的應用,硬性的在一些中、小型的項目設計上采用了技術含量較高、施工較為復雜的工藝,完全脫離了這些中、小型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大大超出了應有的設計標準。結果導致了總的投資加大,施工周期延長,人為的造成了不必要的資金和資源的浪費。
1.3.4設計方案對工程的后續運行與管理考慮不足
隨著工程建設的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一些新的材料和先進的設備也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對工程的運行起著良好的作用。但在一些中、小型的水利水電項目中,應考慮工程建成后的運行與管理維護。目前,基層水管單位普遍存在資金短缺的狀況,對于運行和維護費用較高的數控系統、液壓設備的使用應考慮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考慮到其將來的運行、維護的成本以及管理上的方便、快捷,不能生搬硬套,一味地強調設計的技術含量。
1.4概算編制可操作性差
1.4.1編制說明過于簡單
概算編制說明應體現工程概況(項目地點、交通情況、工程規模、資金來源和投資比例、效益等)、投資主要指標(工程總投資、靜態總投資、取費等)、編制原則及依據(采用的定額、費用標準及有關規定、人員工資標準、主要材料、設備原價、來源地、運輸方式、風、水、電、砂石料等基礎單價的計算原則依據等)。現在很多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概算編制說明內容過于簡單,流于形式,簡單幾句話就一帶而過,使下一步的工程審查、核定、實施上無法確定定額選擇的合理性,難以評估計算的正確性。
1.4.2計算的工程量與實際工程量偏差較大
很多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工程量的計算不夠準確,特別是土、石方的工程量,偏差太大。由于前期勘測的工作不夠細致,設計者甚至直接選取幾個設計斷面進行簡單地估算,有的與實際情況差出幾倍。其他的包括混凝土、鋼筋、模板、止水等也都存在著偏差。雖然我們現行的多是單價合同,但由于工程量清單的不準確,給工程建設單位的資金安排、招標工作、工程竣工驗收和施工單位的投標、工程結算及后期的審計工作等都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1.4.3單價分析不準確
單價分析不準確,是由于工程造價人員沒有按照設計水平年的價格標準進行單價分析造成的。部分設計進行單價分析時圖省事直接采用了以往其他項目或類似項目的單價分析表,而沒有根據當時的市場材料價格進行及時調整,導致了一些項目的單價偏高或偏低,從而影響整個工程投資。
2對策分析
2.1端正思想,明確職責
在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上常見的這些問題只是在我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幾個方面,雖然有些問題是由諸多客觀因素的影響造成的,但關鍵還是由于設計人員缺乏應有的責任心和嚴肅認真的態度。各個設計者根據自己的專業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范、標準和與建設單位簽訂的合同要求去完成設計。項目負責人或總工程師要組織、協調好各專業設計之間的相關技術問題,并對設計策劃和設計進度實施有效控制與管理,階段性的對已完成的設計組織評審,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保證設計工作能夠有序進行和如期完成。
2.2不斷提高設計人員的業務水平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人員要加強自身設計水平,不斷更新設計理念。首先,要注重國內外水利水電工程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的引進和運用,各級設計部門要加強相關的理論和實踐的學習,積極組織技術人員參加有關業務部門組織的培訓、學習和考察,及時的更新設計思想,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二是設計部門要積極引進高、精、尖的技術人才,幫助各部門解決大量的技術難題,完成技術含量高、結構更復雜的項目,還可以通過日常的工作帶動設計團隊整體的設計水平提升;三是每個設計者要注重日常相關工程資料、信息的搜集和積累,增強設計工作的靈活性,實際工作中不去生搬硬套,拿出具有針對性和具有獨創性的設計方案。同時制定出相應的施工方案和運行管理等方案,真正做到了為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提供指導性的技術管理文件。
2.3 注重規劃設計的前期工作,確保設計方案切實可行
結合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具體項目的特點,認真分析工程項目實地的地質、水文、經濟、生態等的綜合因素,搞好流域上下游水文站的測驗資料平衡檢驗,整理匯集完整的地質資料,認真做好水力、結構計算,擇優選擇和制定最為合理的設計方案。保證各項水工建筑物、水利機械、電氣等達到配套合理、完善,使工程無論從等別、防洪能力上,還是抗震設計烈度方面,以及建成后的運行、管理上,都能達到相關設計規范的要求,進一步保證工程項目效益的有效發揮。
2.4加強設計質量管理
充分發揮質量保證體系作用在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中,各級設計部門要加強質量管理意識,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真正貫徹質量為本,顧客至上的方針,以質量求生存, 以信譽求得發展。要確保設計過程受到有效控制、設計產品質量滿足規定的要求。各個設計部門要切實按照IS09001質量體系文件要求執行,嚴格設計過程控制程序、設計記錄控制程序、設計文件控制程序操作,以嚴謹的科學態度,講求實效的工作作風,精心設計,嚴格把關,精益求精,全面提高設計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根據工程進展的需要提供顧客滿意的設計圖紙及相應的技術報告。
2.5強化各級監管部門對設計成果的審查
各級主管部門要著重加強對設計成果的審查。各級設計審查部門和質量監督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的監管作用,對已完成的設計成果進行嚴格的審核,從各個專業的技術要求、工程建設的實施、將來的運行管理、維護及構筑物后續的配套、設備的換代、升級等多視角去整體考慮研究,提出相應的建議,督促和要求設計單位把每一項設計都盡最大限度去完善,形成一套優質的設計方案。
關鍵詞:水文地質;勘察;問題;對策
水文地質是工程地質勘察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利用水文勘察報告實現空間改造,體現了水文地質結構布局的特殊性。為了更好地開發與利用工程地質環境,要做好水文地質勘察與分析工作,為工程地質改良提供科學的指導依據。
1工程概況
依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堤防本工程等級為2級,水利工程建筑物與堤防相同,設計等級為2級。又根據《泵站設計規范》的等級劃分標準,貴陽控制工程泵站設計流量為70.0m3/s,泵站工程為大(2)型,對應的主要建筑物設計等級為2級。水利工程等別為Ⅱ等,主要建筑物設計等級為2級,次要建筑物設計等級為3級。臨時工程按4級建筑物設計。根據《貴陽市城市防洪排澇規劃》,貴陽市城區防洪標準近期按100年一遇,遠期按300年一遇,城市除澇標準按20年一遇設計。
2水文地質條件
2.1地表水和地下水
勘察期間水位為9.8m。場地區內⑥-2層重粉質砂壤土及其以上各土層地下水位以下含水,構成場地表層主要潛水含水層。本次勘察分別觀測了G39孔(左岸)、G03孔(河邊)和G32孔(右岸)地下水位,水位分別為7.2,8.4和7.1m,根據地下水的分布趨勢分析,地下水水位沿河道兩側向兩岸逐漸降低。G03孔⑨層中砂承壓水水位為7.88m。
2.2水的腐蝕性
(1)地表水。據調查,擬建場地周圍無有害污染源對場地地表水造成污染。本次勘察在中采取地表水進行了水質分析,該處地表水對對混凝土無腐蝕性,對鋼筋砼中鋼筋無腐蝕性,對鋼結構有弱腐蝕性,分析結果如表1。(2)地下水。據調查,擬建場地周圍無有害污染源對場地地下水造成污染。本次勘察在G03號鉆孔和G35號鉆孔中采取地下水進行了水質分析,該處地下水對對混凝土無腐蝕性,對鋼筋砼中鋼筋無腐蝕性。
3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評價
3.1區域穩定性評價
根據場地地震烈度為6度,相應的的加速度為0.05g,場地8km以內無現代活動斷層,場地區周邊無M≥5級地震活動,綜合分析認為,區域構造穩定性較好。
3.2滲透性評價
貴陽控制工程各層土的滲透系數及滲透性分級見表2。
3.3液化土層判別
場地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g,相應的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按《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287-2008)和《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SL203-97)和其他相關規范,本工程可不考慮地震液化的影響。
3.4特殊性土
(1)填土。場地內①層填土為新近填筑的人工填土,為特殊性土。該層土均勻性差,分布不均。(2)軟土。②層淤泥為新近沉積粘性土,流塑狀,河道全場地分布。低強度,高壓縮性,工程性質差,屬軟土。③層淤泥質重粉質壤土和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流塑狀,低強度,壓縮性高,工程性質差,屬軟土。
3.5滲透變形評價
地基土中①層填土主要以砂壤土和粉質壤土等少粘性土,在地表廣泛分布,結構松散,土質松軟,防滲抗沖刷能力差,根據地區經驗,該層土極易發生滲透破壞;④層砂壤土和⑥-2層砂壤土砂性較大,分布范圍較廣,透水性強,易發生滲透破壞。依據《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G對①層填土、④層砂壤土和⑥-2層砂壤土進行滲透變形判別和臨界水力比降計算,判別、計算結果見滲透變形判別成果表。
4各建筑物主要工程地質問題評價
4.1閘、站
閘室底板底面高程為-0.8~1.2m,位于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強度低,不滿足地基持力層的需求,可采用換填法處理,亦可采用樁基,以⑦層粉質粘土或⑧層粘土為樁端持力層。泵站底面高程為0.1~0.5m,位于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上,不滿足地基持力層的需求,可采用換填法處理,亦可采用樁基,以⑦層粉質粘土或⑧層粘土為樁端持力層。水閘上游消力池底板底面3.2m左右,位于②層淤泥,不滿足地基持力層的需求,可采用換填法處理,亦可采用樁基,以⑦層粉質粘土或⑧層粘土為樁端持力層。水閘下游消力池底板底面3.2m左右,位于②層淤泥,不滿足地基持力層的需求,可采用換填法處理,亦可采用樁基,以⑦層粉質粘土或⑧層粘土為樁端持力層。水閘上、下游第一節翼墻底板底面為1.9m左右,位于④層重粉質砂壤土中,不滿足地基持力層的需求,可采用換填法處理,亦可采用樁基,以⑦層粉質粘土或⑧層粘土為樁端持力層。水閘上、下游第二節翼墻底板底面為2.9m左右,位于②層淤泥上,不滿足地基持力層的需求,可采用換填法處理,亦可采用樁基,以⑦層粉質粘土或⑧層粘土為樁端持力層。閘室開挖深度5.6~12.5m,開挖深度內各層土的滲透性均較強,且淤泥土的含水量較大,強度較低,邊坡穩定性較差。本工程建議采用井點降水和管井降水相結合的方法降低地下水。并確保在基坑開挖和基礎澆筑時,地于水位位于坑底以下,其距離不小于0.5m。本工程邊坡所涉及的土層抗沖刷能力和邊坡穩定性均較差,建議邊坡比不大于1∶3,且邊坡應采取適當的水土保持措施。
4.2交通橋
采用鉆孔灌注樁,以⑧層粘土或⑨層中砂為樁基持力層。樁徑、樁長可通過計算確定,施工時應嚴格控制成孔和澆注的時間性和連續性,尚應加強泥漿護壁。
4.3臨時圍堰
②層淤泥淤泥不能滿足強度和變形要求,鑒于其厚度較薄,建議將其全部清除。另外,河道兩側的生活、生產垃圾及植物根莖,亦應清除。④層重粉質砂壤土一般能滿足強度和變形要求求,但是下臥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⑤層淤泥質粉質粘土強度低,高壓縮性,厚度較大,地基土在上部荷載作用下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沉降和變形。建議對④層重粉質砂壤土進行局部處理或加大堤身寬度。
5結論
水文地質用于工程地質勘察分析,體現了地質工程改造的發展趨勢,將其用于地質規劃與改造具有戰略性意義。為了改變傳統地質勘察問題,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勘察分析,掌握地質工程作業方案,為地質勘察規劃與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利用水文地質結果指導水利項目改造,從地質環境、水文條件等方面展開工作。
參考文獻:
[1]于世君.淺談水文地質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7):132.
[2]張曉東,閆佳杰.水文地質在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淺析[J].西部探礦工程,2015(3):145-146.
[3]崔愛敏.水文地質問題在巖土工程中的危害性分析[J].城市建筑,2013(8):117.
關鍵詞:水庫大壩 除險 加固 效果良好
中圖分類號:TV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7(b)-0061-01
1 工程概況
上西莊水庫位于青龍縣境內的起河支流中下游,壩址位于秦皇島市青龍縣龍王廟鄉上西莊黃崖溝村境內,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4 km2,總庫容10.4萬m3,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養殖的小(2)型水利樞紐工程,始建于1970年5月,1971年6月初竣工。水庫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放水洞三部分組成。攔河壩為粘土心墻壩,現狀最大壩高15.5 m,壩頂高程552.00 m,壩頂長71 m,壩頂寬4.0 m,壩頂無防浪墻。上游壩坡為干砌塊石護坡,坡比為1∶2.1;下游壩坡為干砌塊石護坡,坡比為1∶1.43。
溢洪道位于大壩右側岸邊,為開敞式寬頂堰,堰頂高程550.00 m,堰頂寬度5 m。下游為開敞式明渠,左岸為漿砌石直立擋墻,右岸為山體,坡比為1∶0.7。溢洪道全長30 m,縱坡1/77,最大泄量21.2 m3/s。放水洞位于大壩左壩頭,為直徑0.3 m的壩下混凝土埋管,長44 m,進口底高程541.00 m,最大放水量0.41 m3/s。
2 工程除險加固前存在問題
(1)攔河壩。
①現狀壩頂路面坑洼不平,影響汛期抗洪搶工作。②上游干砌石護坡質量差;上游壩坡雜草叢生,堆砌質量較差,塊石間縫隙過大,咬合不緊,塊石易松動,坡面凸凹不平;局部出現塌陷,部分塊石被架空而失穩。③下游干砌石護坡質量差;下游壩坡雜草叢生,局部虧坡現象嚴重,塊石松動,坡面凸凹不平,下游壩坡過陡,抗滑穩定安全系數不滿足規范要求。④攔河壩防洪標準不足200一遇洪水標準,不滿足規范要求。⑤下游壩基建基面有接觸滲漏現象,壩腳有明流。(2)溢洪道;溢洪道巖性為斑狀花崗閃長巖,巖塊松動穩定性差,左岸邊墻局部有裂縫、塊石松動的現象,坡面不平整,抗沖刷能力差,影響溢洪道的正常運用。(3)放水洞;閥門銹蝕嚴重,關閉不嚴,常年漏水,已嚴重影響正常使用。(4)管理、配電及通訊設施不完善;水庫管理設施不完善,缺乏水位、壩體滲流等觀測設施,無法掌握攔河壩的工作狀態。水庫沒有管理用房。
3 工程地質條件
壩型為粘土心墻壩,壩基坐落在燕山侵入體(πγδ52)斑狀花崗閃長巖之上。壩體兩側均為干砌石護坡,石材原巖為斑狀花崗閃長巖,塊徑15~30 cm,砌筑質量差,凸凹不平,塊石間孔隙較大、咬合不緊,經多年運行,已出現多處滑移。溢洪道位于右壩肩山邊,為開放式河岸溢洪道。溢洪道右岸為山體開挖的巖石邊坡,左岸為漿砌石的擋墻。水庫運行期間未發現有繞壩滲漏現象。壩腳有滲漏現象,可見明流,流量大約100 ml/s。大壩無防浪墻,無觀測設施,管理設施不健全。壩頂右端混凝土路面出現裂縫,長約4 m,最寬處約8 cm。
4 工程設計標準
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規定,上西莊水庫為小(2)型,工程等別為Ⅴ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5級,其主要建筑物攔河壩、溢洪道、放水洞等按5級建筑物設計,設計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200年一遇。依據《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場區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 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0.45 s,對照《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附錄D,地震基本烈度相當于Ⅵ度區,建筑物的地震設計烈度為6度,根據《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SL203-97),建筑物可不考慮地震因素。
5 工程的除險加固設計
5.1 壩頂修建防浪墻、壩頂改建
壩頂路面頂高程為552.00 m,采用泥結碎石路面,長71 m,凈寬3.5 m,厚20 cm;由于攔河壩安全超高不滿足規范要求,壩頂上游側加設L型漿砌石防浪墻,防浪墻高 1.0 m,頂高程為553.00 m,墻寬0.5 m。由于該地區凍土深度1.09 m,因此防浪墻基礎埋深1.2 m,基礎底高程550.80 m,防浪墻為漿砌石結構;壩頂下游側設漿砌石路緣石,路緣石尺寸0.4×0.5 m(寬×高),頂部與路面齊平,其中水泥砂漿均采用M10;壩頂路面采用單側排水,路面坡度2%,路面雨水經坡面排至下游。
5.2 上游壩坡加固維修
原攔河壩上游護坡為厚40 cm的干砌石護坡,下設40 cm厚反濾層,壩坡為1∶1.21。現場勘查和地質勘察成果表明,干砌石護坡所用石材風化嚴重,質地較軟,且塊石塊徑偏小,形狀不規則,部分塊石是由大塊漂石破碎而成的,存在磨圓面,塊石間空隙過大,咬合不緊,易松動,局部出現塌陷,部分塊石被架空而失穩。
經復核計算,上游壩坡穩定計算滿足規范要求,因此僅對塌陷虧坡處以及干砌石破壞嚴重處進行修復處理。據現場查勘統計,上游壩坡需要修復面積約占50%。修復時,首先拆除需維修部位的原干砌石護坡及反濾,清理干凈后,回填開挖渣料至坡比1∶2.1,再鋪設20 cm碎石墊層和40 cm干砌石護坡,坡比維持1∶2.1。新砌護坡石料要求采用質地堅硬、無裂紋的新鮮巖石,飽和抗壓強度大于40 MPa,容重大于24 kN/m3,塊石中部厚度不小于200 mm。
5.3 下游壩坡加固維修
攔河壩下游壩坡坡為干砌石護坡,本次實測下游壩坡坡比僅為1∶1.43,經復核計算,下游壩坡穩定安全系數不滿足規范要求,因此本次加固對下游壩坡進行貼坡處理,貼坡用料采用溢洪道開挖石渣。貼坡前,應先拆除原干砌石護坡,由于原反濾料與貼坡石渣土力學指標基本相同,因此不予拆除,直接培厚下游壩坡,高程544.00 m處設2 m寬一級馬道,馬道上下坡比均為1∶2.0。新筑壩材料首先回填開挖渣料;渣料上部回填上游壩坡拆除的反濾料;在放水洞基礎頂面高程以下回填30 cm砂礫石,不足部分回填土料。壩體填筑渣料采用溢洪道右岸開挖渣料,渣料和反濾料壓實后相對密度不小于0.7。土料從料場外購,壓實度要求不低于94%。結合貼坡式排水對下游壩腳進行防護,其頂部應高于壩體浸潤線出逸點1.5 m,并且不小于凍土深度,確定其頂高程位于下游壩腳以上2.0 m,即高程538.50 m。排水體頂部和下游邊坡采用30 cm厚干砌石砌筑,邊坡為1∶2.0。由于回填石渣能夠起到反濾作用,因此排水設施不再設反濾層。
6 結論
通過分析該工程的安全隱患所在,依據規范對壩頂修建防浪墻、壩頂路面改造、上游壩坡干砌石護坡拆除重建、下游壩坡貼坡培厚及防護等工程施工中嚴格按施工填筑參數控制壓實質量、鋪筑厚度、材質級配等各項指標。工程加固后至今運行良好,故實踐證明其所采取的除險加固措施達到了設計要求,取得了較好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河堤整治工程;自嵌式植生擋土墻;生態環境保護;綜合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B025.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作者簡歷:
鄭福瑞,男,1964年出生,中山大學本科學歷,高級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監理和總承包管理20多年,現在中國水電顧問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南咨詢公司,項目部副經理總工程師。
設計比選
以某取水工程中取水設施的壅水構筑物為例,主要為抬高水頭以滿足水泵最小淹沒深度要求興建低水頭水庫。構筑物主要由攔河壩、取水泵站及堤防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高程1809.50m,設計水位最大抬高2.5m。
工程設計洪水標準為20年一遇,相應洪峰流量445m3/s,根據GB50286-98《堤防工程設計規范》堤防工程等別為Ⅳ等次要建筑物按4級建筑物設計。
抗震設防標準根據《中國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區劃圖》、《中國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區劃圖》、《水工建筑物抗震設計規范》,壅水構筑物按丙類抗震標準設防。
根據《防洪標準》規定,設計防洪標準為50~20年一遇,屬Ⅳ等工程。
抗傾覆穩定安全系數
整治工程總體布局河道整治規劃將采用河道清淤及斷面拓寬,確保行洪暢通;河堤每邊控制綠化帶寬度,避免重復投資;對河道全面整治,恢復和強化河道功能,適應城市代化建設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需要。
從工程量、投資、工期、生態環境與節能和后期全壽命運行維護成本比較“C15素混凝土擋墻、M7.5漿砌塊石和自嵌式植生擋土墻”3種河堤整治方案,經比較選擇綜合指標較好的采用新型護岸材料即自嵌式植生擋土墻。
自嵌式植生擋土墻防護堤典型斷面
自嵌式植生擋土墻是一種加筋重力式復合結構,依靠植生混凝土空心異形砌塊(建材成品)自身相互間嵌固和其后背土工格柵復合土體重量形成整體,防止滑動和傾覆失穩達到自身穩定的目的。此結構無需砂漿膠結,對地基承載力要求低,整體穩定耐沖刷能力較好,抗不均勻沉降較佳,并可在墻面種小植物可具綠化功能。
其簡單的“三元”復合結構體(橫向):加筋土工格柵分層碾壓土堤砂卵礫石層+土工布構成反滲濾層(單元)植生式混凝土空心砌塊擋墻(基礎和壓頂鎖口以少量混凝土結構)河床。
其結構相比混凝土(或摻量不大于30%埋石混凝土)擋墻、漿砌石擋墻,地基承載力要求低,可不需要開挖至基巖硬地基,適用于河岸軟土地基。因其開挖量小施工快速,施工組織和管理簡單,在河道涉水施工中具有明顯的優勢。
經濟效果對比分析與評價
某取水工程河道護堤整治方案以“C15素混凝土擋墻、M7.5漿砌塊石和自嵌式植生擋土墻”比較,從對地基要求、施工工程量、單位工程投資、工程占地、生態環境保護、施工組織和技術難度、后期運行維護費效比等因素綜合考量評價,選擇一種最優方案。
此段河道水流緩慢沖刷較弱,參數取值按河道平均深度5.2m,硬砌高度4.5m估算工程投資,超高部分均采用植草護坡,河床糙率按河道線彎曲、斷面變化、土底,邊壁景觀要求按有草考慮,糙率取0.036,對比如下表中。
對比效果分析:
(1)單位投資比較,最優方案依次為自嵌式植生擋土墻M7.5漿砌塊石C15素混凝土(埋石);
(2)工程占地比較,最優方案依次為C15素混凝土(埋石)M7.5漿砌塊石自嵌式植生擋土墻;
(3)施工速度與質量控制比較,最優方案依次為自嵌式植生擋土墻C15素混凝土(埋石)M7.5漿砌塊石;
(4)對地基要求比較,天然河道岸邊地質條件一般覆蓋層分布厚度較大,基巖埋深較大,地基基礎處理投資相對較大。選擇適應性強的新工藝結構形式是關鍵,從比較看最優方案依次為自嵌式植生擋土墻M7.5漿砌塊石C15素混凝土(埋石混凝土);
(5)生態景觀節能、后期運行維保成本比較,最優方案依次為自嵌式植生擋土墻,屬生態、景觀環保產品, C15素混凝土(埋石混凝土)、M7.5漿砌塊石較差。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節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人民對環境、生態和諧的要求和保護意識的提高,因此從河道生態治理措施方面看,廣泛應用新型護岸建材與工藝是發展趨勢。如自嵌式植生擋土墻,墻體質輕,透水性好,墻上可以栽小植物美化河岸和改善生態環境,同時保證地下水與地表水的聯通,使水域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不發生較大變化。
結束語
關鍵詞:水工結構;進水塔啟閉機房;振動響應;分布參數梁;鞭梢效應
中圖分類號:TV3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6)04-0129-06
Abstract:Theory and earthquake induced damage show that the hoist room frame on intake tower of hydroelectric power station are more vulnerable to earthquake damage due to the whiplash effect.In this paper,the intake tower and the hoist room frame were simplified into two distribution parameter beam models by analysis of the basic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ake tower,and then the frequency equation was derived using analytic methods.After statistics of hoist room frame and tower height range and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equal bending stiffness,the hoist room frame column was equivalent to a single section of the tower fasting column,then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ratio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ix kinds of models under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height ratios and different stiffness-mass ratios were analyzed to get the influence rules between each other.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eight of the upper structure had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ratio of first modal shape,and smaller influence on the stiffness ratio,but the stiffness ratio was more pared with numerical analysis,structural vibration type and frequency by analytic results was relatively consistent with numerical results,verifying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bove procedure,and indicating that the analytical method for solving such fundamental mode structure was simple and effective.
Key words:hydraulic structure;hoist room frame on intake tower;vibration response;distribution parameter beam;whiplash effect
以往和汶川地震震害調查發現水電站進水塔頂部的啟閉機房震時更容易遭受嚴重破壞,啟閉機房排架和墻體首先損壞失效,從而導致閘門的開啟問題[1-2]。進水塔較高的啟閉室和較大的活荷載,塔體與塔頂排架的剛度和質量變化劇烈有可能引起鞭梢效應,這是工程設計中應該避免的。已有學者對壩體上的高柔結構進行了研究[3-5],相比大壩,進水塔本身為高聳結構,外加啟閉機房后可能達到百米高度,對于這兩者在地震時的相互影響鮮有研究。在設計初期了解進水塔和其頂部結構振動特性,合理設計頂部結構的質量和高度從而避免或減弱共振的發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文抓住塔式進水塔主要受力特點,通過等效公式將進水塔和頂上結構等效為分布參數梁體系,引入解析方法研究啟閉機房排架結構存在時上下結構的振動影響,為進水塔抗震設計作初步探索。
1 進水塔結構受力特點
塔式進水塔一般為高聳直立懸臂結構,結構抗彎剛度相對較柔,風荷載和地震作用等橫向荷載起主導作用。塔體頂部的啟閉機排架由梁、板、柱和墻構成,高度可達幾十米,相對于塔身,排架柱結構剛度和質量變小,突變明顯,空間剛度變弱使得這些部位的局部振動極易被激發。在地震作用下產生振動時,加速度沿塔身高度放大,啟閉機房排架在塔頂振動的激勵下產生二次振動,其擺動幅度遠大于獨立排架反應,地震作用下變形過大將導致梁、柱和墻的破壞。研究發現,由排架柱組成的上部結構第一階自振頻率一般在1~5 Hz,場地卓越周期一般為0.1~0.7 s,頻率為1.4~10 Hz,因此,地面振動容易導致頻率接近的上部結構產生共振,兩者頻率越接近,位移反應越明顯。因此,塔上啟閉機房排架成為進水塔結構抗震的薄弱部位。
以往對進水塔的研究主要著眼于塔體本身的變形、應力、穩定、損傷等方面[6-11],對于附屬的啟閉機排架、工作橋等結構或忽略其影響或以集中質量、荷載形式施加,因此靜動力分析中不能反映出這些附屬結構的狀態以及和塔體的相互作用。震害表明,這些結構反而是結構薄弱部位,研究附屬結構和主體結構地震響應相互影響是必要的。對鞭梢效應成因的研究都基于兩質點模型[12-13],對于房屋、廠房等質量分布集中的結構,這能夠簡化模型,快速有效得到分析結果。塔式進水塔為鋼筋混凝土材料的高聳結構,沿高度體型和質量按規律變化,在強震時受地震慣性力和動水壓力的側力作用下,主體結構主要表現為受彎形態,進水塔的抗震計算模式可作為變截面懸臂梁采用材料力學方法進行計算[14-17]。
將進水塔塔體等效為具有分布質量的變截面梁,分別研究將啟閉機房排架作為集中質量施加到塔體頂部和將啟閉機房排架等效為實腹柱兩種情況,討論其沿水平方向的自由振動問題。首先討論均質等截面懸臂梁橫向彎曲的自由振動。
2 橫向彎曲梁自由振動方程、頻率方程
對于沿梁軸方向質量分布均勻的等截面梁,其彎曲無阻尼自由振動運動方程為[18]:
3 啟閉機房簡化模型及頻率方程
本節討論以下兩種情況進水塔自振頻率。
模型一:啟閉機房排架換算重量后以集中質量加在塔頂。
模型二:將啟閉機房排架柱等效為實腹柱后和塔體等效的梁組成突變截面梁。
3.1 啟閉機房排架柱等效方法
啟閉機房排架可被看作主次框架結構,因此,模型二將柱簡化為具有等效軸向剛度、等效彎曲剛度及等效剪切剛度的等效實腹柱,簡化建模難度[19]。
3.2 進水塔兩種梁模型和頻率方程
模型一簡化后示意圖見圖2(a)。按式(3)經過等效后,模型二進水塔塔體及其上的啟閉機房等效為上下分布質量與剛度不同的兩段梁,見圖2(b)。因為梁分為上、下兩段,故下面公式中方程均分為上、下兩段,為書寫簡單,字母代表的參數均只寫一個,用下標n區分,n=1表示下段的結果,n=2表示上段的結果。
4 頻率方程求解及結果分析
4.1 頻率方程求解
基于梁彎曲振動理論推導得到的頻率方程式(8)和式(13)屬超越方程,使用非線性代數方程尋根算法編制程序后可以求得各階固有頻率參數ai(i=1,2,3,…),將ai帶回可求得各系數之間的相對值,給定高度H1后帶入式(2)便可得到結構的振型函數,帶入具體的慣性矩、均布質量和彈模參數則可以得到結構的振動頻率。
統計現有水電站進水塔及其頂上啟閉機房高度發現,啟閉機房排架高度一般在10~40 m之間,占塔身高度的1/4~1/2左右,而側向剛度和質量比塔身小很多。現令啟閉機房排架高度和塔體的高度比為cH,其抗彎剛度比為s、質量此為sl。下面討論高度比cH為1/4、1/2,剛度和質量比分別為1/2、1/4和1/10等6種情況時振型規律。表1為某塔式進水塔的基本參數。
4.2 結果分析
對模型一和模型二根據4.1節方法、參數求解得到具體的振型函數和頻率。篇幅所限,圖3和圖4僅給出模型一、二在高度比為1/2,質量比或剛度比為1/10時結構的前5階振型。
模型一的振型與均質懸臂梁的彎曲振型基本相似,但頂部的質量會對頂部振型稍有改變,當質量越小時影響越小,因此,很難從振型上反映出啟閉機排架對塔體振型影響。
表2給出了模型二上下段不同高度、剛度比不同時前5階各振型振幅比值,經典彈性理論中彎曲梁主振型函數為連續正弦函數,由上下兩根截面屬性不同的梁組成的結構其彎曲自由振動的幅值和振型函數受上下剛度比和高度比影響較大。上段柱與下段柱高度比決定了上段在各階振型圖波形的展開范圍,即假如下段振型為一個周期的波形,若上段高度為下段的1/4,則上段最多能展現1/4周期的波形圖;基本振型(一階)上下段振幅比值隨上下段高度比的增大值也增大;在高度比0.25~0.5,剛度比0.1~0.5范圍內,上段與下段振幅值有一個最小比值,約為1.357 5;除一階振型外,上段與下段剛度比值減小時,其上下段振幅的比值增大。當s最小即s=0.1時,上段結構的振型幅值比下段大很多,特別是部分高階振型,最大振幅比達到7~8。產生了鞭梢效應,當s更小時,鞭梢效應將更嚴重。
表3、表4分別給出了各情況下解析法求得的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前5階自振頻率,由表可以看出,當上段與下段的質量比和剛度比變小時,模型一前5階頻率同階的頻率值均有增加,模型二前兩階同階頻率值增大,3階及以后的同階頻率值相近,變化不大。即不同剛度比對結構的前幾階頻率影響較大,特別是一、二階頻率。模型二相同剛度比時,當上下段的高度比增大時,頻率顯著減小,說明越高柔的結構周期越長。模型一的基本頻率與模型二高度比1/2時較為接近,其它各階頻率幾乎都大于模型二的頻率。
利用有限元軟件中的實體單元對上文模型二進行模擬。結果表明兩種方法得到的6種模型各階振型結果基本一致。表4對解析法和數值法求解得到自振頻率進行了對比,可以看出,兩種方法求得的一階頻率值差異在0.5%左右,二階頻率值差異4%以內,而數值方法得到高階振型頻率比解析解得到均要小一些。
5 結論
本文對頂部存在啟閉機房排架的水電站進水塔振動特性進行了研究,采用分布參數體系兩段式懸臂梁簡化了含啟閉機房的進水塔模型,使用解析方法得到模型的振型和自振頻率;探索了上下段不同高度、剛度、質量比情況下振型和頻率的規律,得到以下結論。
(1)當上段梁剛度遠小于下段梁剛度時,上段更容易發生振動,振動幅度可能數倍于下段結構。同時通過與數值模型振型與自振頻率對比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解析法對于求解這類結構的基本頻率十分有效,為深入研究結構振動問題提供基礎。
(2)將啟閉機房排架簡化為質量元后忽略了其本身的變形和對塔體振型的影響,地震慣性力也發生改變,加速度不能從塔體頂部往上傳播,因此在研究進水塔系統相互作用動力特性時需考慮塔體附屬結構的實際體型及其質量、剛度特性。
(3)本文方法求解此類結構自振頻率和振型與數值方法相比工作量少,且有較好吻合度,對于結構設計初期了解其振動特性較為簡便。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陳厚群,徐澤平,李敏.汶川大地震和大壩抗震安全[J].水利學報,2008,39(10):1158-1167.(CHEN Hou-qun,XU Ze-ping,LE Min.Wenchuan Earthquake and seismic safety of large dams[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8,39(10):1158-1167.(in Chinese))
[2] 非明倫,付正新,謝英情,等.云南魯甸5.6級地震震害分析[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04,24(4):432-439 (FEI Ming-lun,FU Zheng-xin,XIE Ying-qing.Analysis on the Ludian M5.6 earthquake disaster[J].Journal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Engineering,2004,24(4):432 -439.(in Chinese))
[3] 張漢云,張燎軍,李龍仲.水電站地面廠房鞭梢效應及抗震分析[J].水電能源科學,2012(1):413-418.(ZHANG Han-yun,ZHANG Liao-jun,Li Long-zhong.Whiplash effect of ground hydropower house and its aseismic analysis[J].Water and Electricity Energy Science,2012(1):413-418.(in Chinese))
[4] 張漢云,張燎軍,宮必寧.鞭梢效應對大壩抗震減震的影響研究[J].水利發電學報,2009,28(5):83-87.(ZHANG Han-yun,ZHANG Liao-jun,Gong Bi-ning.Whiplash effect on earthquake resistance and shock absorption of dams.[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09,28(5):83-87.(in Chinese))
[5] 涂建維,涂波,闕廣.大壩升船機頂部機房的地震和風振響應分析[J].噪聲與振動控制,2013(4):24-29 (TU Jian-wei,TU Bo,QUE Guang.Analysis of seismic and wind induced vibration responses of the roof machine room of the ship-lifter[J].Noise and Vibration Control,2013(4):24-29.(in Chinese))
[6] 張子艷,任旭華,樂成軍,等.瀘定水電站岸塔式進水塔結構動力響應分析[J].水力發電學報,2010,36(4)37-39.(ZHANG Zi-yan,REN Xu-hua,LE Cheng-jun,et al.Structure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n bank intake tower of lading hydropower station[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0,36(4) 37-39.(in Chinese))
[7] 孔科,馮桂山,范春竹,等.進水塔背回填高度對其靜動力特性的影響[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11,44(2):192-196.( KONG Ke,FENG Gui-shan,FAN Chen-zhu,et al.Effects of backfill height of intake tower back on its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s[J].Engineering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2011,44(2):192-196.(in Chinese))
[8] 吳佐國,張燎軍,葉尚芳,等.威遠江水電站泄洪洞獨立進水塔結構抗震分析[J].水力發電學報,2009,35(5)78-81.( WU Zuo-guo,ZHANG Liao-jun,YE Shang-fang,et al.Structure aseismatic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intake tower of spillway tunnel of Weiyuanjiang hydropower station[J].Journal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2010,36(4) 78-81.(in Chinese))
[9] 黃虎,李異,張建偉.基于流固耦合的高聳進水塔動水壓力分布研究[J].水力發電2012,38(6),30-33.(HUANG Hu,LI Yi,ZHANG Jian-wei.Study on hydrodynamic pressure distribution of high intake tower based on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J].Water Power,2012,38(6),30-33.(in Chinese))
[10] REN Xu-hua,ZHANG Ji-xun,et al,LIU Ai-huan.Seismic behavior analysis for intake tower of LuDing hydropower station[J],Earth and Space:Engineering,Science,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s in Challenging Environments,ASCE,2010,2983-2991.
[11] Goyal A,Chopra A K.Hydrodynamic and foundation interaction effects in dynamics of intake towers: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J].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989,115(6):1371-1385.
[12] 宋天軍.高樓頂塔樓地震作用下的“鞭梢效應”機理及工程應用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08.(SONG Tian-jun.Mechanism research on whiplash effect of the tower atop tall building under earthquake action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D].Chengdu: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2008.(in Chinese))
[13] 張強.框架結構的鞭梢效應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學,2013.(ZHANG Qiang.The research of the whiplash effect of frame structure[D].Taiyuan: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in Chinese))
[14] SL 191/T-96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SL191/T-96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hydraulic concrete structures[S].(in Chinese))
[15] SL 285-2003.水利水電工程進水口設計規范[S].(SL285-2003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ake of hydraulic and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S].(in Chinese))
[16] 鄭哲敏,馬宗魁.懸臂梁在一側受有液體時的自由振動[J].力學學報,1959,3(2):111-119.( ZHENG Zhe-min,MA Zong-kui.Vibration of cantilever beam placed against water with free surface[J].Acta Mechanica Sinica.1959,3(2):111-119.(in Chinese))
[17] 董育堅.矩形截面進水塔的地震動水壓力計算[J].水利學報,1982(1):47-52.(DONG Yu-jian.Calculation of seismic hydrodynamic pressure in the inlet of the rectangular cross section[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1982(1):47-52 (in Chinese))
第一條為了保障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積極、穩妥恢復災區群眾正常的生活、生產、學習、工作條件,促進災區經濟社會的恢復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規劃、統籌兼顧、分步實施、自力更生、國家支持、社會幫扶的方針。
第三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受災地區自力更生、生產自救與國家支持、對口支援相結合;
(二)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三)就地恢復重建與異地新建相結合;
(四)確保質量與注重效率相結合;
(五)立足當前與兼顧長遠相結合;
(六)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資源保護相結合。
第四條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領導、組織和協調,必要時成立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協調機構,組織協調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在本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做好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第五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多種渠道籌集資金、物資,開展地震災后恢復重建。
國家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給予財政支持、稅收優惠和金融扶持,并積極提供物資、技術和人力等方面的支持。
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積極參與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支持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采用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材料。
國家接受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提供的符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需要的援助。
第六條對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過渡性安置
第七條對地震災區的受災群眾進行過渡性安置,應當根據地震災區的實際情況,采取就地安置與異地安置,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政府安置與投親靠友、自行安置相結合的方式。
政府對投親靠友和采取其他方式自行安置的受災群眾給予適當補助。具體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
第八條過渡性安置地點應當選在交通條件便利、方便受災群眾恢復生產和生活的區域,并避開地震活動斷層和可能發生洪災、山體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擊等災害的區域以及生產、儲存易燃易爆危險品的工廠、倉庫。
實施過渡性安置應當占用廢棄地、空曠地,盡量不占用或者少占用農田,并避免對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以及生態脆弱區域造成破壞。
第九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條件,因地制宜,為災區群眾安排臨時住所。臨時住所可以采用帳篷、篷布房,有條件的也可以采用簡易住房、活動板房。安排臨時住所確實存在困難的,可以將學校操場和經安全鑒定的體育場館等作為臨時避難場所。
國家鼓勵地震災區農村居民自行籌建符合安全要求的臨時住所,并予以補助。具體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條用于過渡性安置的物資應當保證質量安全。生產單位應當確保帳篷、篷布房的產品質量。建設單位、生產單位應當采用質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確保簡易住房、活動板房的安全質量和抗震性能。
第十一條過渡性安置地點應當配套建設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并按比例配備學校、醫療點、集中供水點、公共衛生間、垃圾收集點、日常用品供應點、少數民族特需品供應點以及必要的文化宣傳設施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確保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需要。
過渡性安置地點的規模應當適度,并安裝必要的防雷設施和預留必要的消防應急通道,配備相應的消防設施,防范火災和雷擊災害發生。
第十二條臨時住所應當具備防火、防風、防雨等功能。
第十三條活動板房應當優先用于重災區和需要異地安置的受災群眾,倒塌房屋在短期內難以恢復重建的重災戶特別是遇難者家庭、孕婦、嬰幼兒、孤兒、孤老、殘疾人員以及學校、醫療點等公共服務設施。
第十四條臨時住所、過渡性安置資金和物資的分配和使用,應當公開透明,定期公布,接受有關部門和社會監督。具體辦法由省級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五條過渡性安置用地按臨時用地安排,可以先行使用,事后再依法辦理有關用地手續;到期未轉為永久性用地的,應當復墾后交還原土地使用者。
第十六條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加強次生災害、飲用水水質、食品衛生、疫情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環境衛生整治。使用的消毒劑、清洗劑應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避免對土壤、水資源、環境等造成污染。
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公安機關,應當加強治安管理,及時懲處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
受災群眾應當在過渡性安置地點所在地的縣、鄉(鎮)人民政府組織下,建立治安、消防聯隊,開展治安、消防巡查等自防自救工作。
第十七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受災群眾和企業開展生產自救,積極恢復生產,并做好受災群眾的心理援助工作。
第十八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及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組織修復毀損的農業生產設施,開展搶種搶收,提供農業生產技術指導,保障農業投入品和農業機械設備的供應。
第十九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優先組織供電、供水、供氣等企業恢復生產,并對大型骨干企業恢復生產提供支持,為全面恢復工業、服務業生產經營提供條件。
第三章調查評估
第二十條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地震災害調查評估工作,為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提供依據。
第二十一條地震災害調查評估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城鎮和鄉村受損程度和數量;
(二)人員傷亡情況,房屋破壞程度和數量,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工農業生產設施與商貿流通設施受損程度和數量,農用地毀損程度和數量等;
(三)需要安置人口的數量,需要救助的傷殘人員數量,需要幫助的孤寡老人及未成年人的數量,需要提供的房屋數量,需要恢復重建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需要恢復重建的生產設施,需要整理和復墾的農用地等;
(四)環境污染、生態損害以及自然和歷史文化遺產毀損等情況;
(五)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以及地質災害、地震次生災害和隱患等情況;
(六)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形地貌以及河勢和水文情勢、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的受影響情況;
(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及其隱患;
(八)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需要調查評估的其他事項。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分工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對毀損嚴重的水利、道路、電力等基礎設施,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其他建設工程進行工程質量和抗震性能鑒定,保存有關資料和樣本,并開展地震活動對相關建設工程破壞機理的調查評估,為改進建設工程抗震設計規范和工程建設標準,采取抗震設防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第二十三條地震災害調查評估應當采用全面調查評估、實地調查評估、綜合評估的方法,確保數據資料的真實性、準確性、及時性和評估結論的可靠性。
地震部門、地震監測臺網應當收集、保存地震前、地震中、地震后的所有資料和信息,并建立完整的檔案。
開展地震災害調查評估工作,應當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技術標準和要求。
第二十四條地震災害調查評估報告應當及時上報國務院。
第四章恢復重建規劃
第二十五條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與地震災區的省級人民政府共同組織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報國務院批準后組織實施。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應當包括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和城鎮體系規劃、農村建設規劃、城鄉住房建設規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生產力布局和產業調整規劃、市場服務體系規劃、防災減災和生態修復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專項規劃。
第二十六條地震災區的市、縣人民政府應當在省級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實施規劃。
第二十七條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應當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優先恢復重建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和公共服務設施;尊重科學、尊重自然,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統籌兼顧,與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新農村建設、主體功能區建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結合,并堅持統一部署、分工負責,區分緩急、突出重點,相互銜接、上下協調,規范有序、依法推進的原則。
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標準。
第二十八條地震災后調查評估獲得的地質、勘察、測繪、水文、環境等基礎資料,應當作為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的依據。
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地震地質、地震活動特性的研究成果和地震烈度分布情況,對地震動參數區劃圖進行復核,為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進行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提供依據。
第二十九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應當包括地震災害狀況和區域分析,恢復重建原則和目標,恢復重建區域范圍,恢復重建空間布局,恢復重建任務和政策措施,有科學價值的地震遺址、遺跡保護,受損文物和具有歷史價值與少數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構筑物的修復,實施步驟和階段等主要內容。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應當重點對城鎮和鄉村的布局、住房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農業生產設施建設、工業生產設施建設、防災減災和生態環境以及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土地整理和復墾等做出安排。
第三十條地震災區的中央所屬企業生產、生活等設施的恢復重建,納入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統籌安排。
第三十一條編制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應當吸收有關部門、專家參加,并充分聽取地震災區受災群眾的意見;重大事項應當組織有關方面專家進行專題論證。
第三十二條地震災區內的城鎮和鄉村完全毀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或者人口規模超出環境承載能力,需要異地新建的,重新選址時,應當避開地震活動斷層或者生態脆弱和可能發生洪災、山體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災害的區域以及傳染病自然疫源地。
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專家對新址進行論證,聽取公眾意見,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準。
第三十三條國務院批準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是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基本依據,應當及時公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應當遵守經依法批準公布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服從規劃管理。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所依據的基礎資料修改、其他客觀條件發生變化需要修改的,或者因恢復重建工作需要修改的,由規劃組織編制機關提出修改意見,報國務院批準。
第五章恢復重建的實施
第三十四條地震災區的省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計劃、分步驟地組織實施地震災后恢復重建。
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支持、協助、指導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工作。
城鎮恢復重建應當充分考慮原有城市、鎮總體規劃,注重體現原有少數民族建筑風格,合理確定城鎮的建設規模和標準,并達到抗震設防要求。
第三十五條發展改革部門具體負責災后恢復重建的統籌規劃、政策建議、投資計劃、組織協調和重大建設項目的安排。
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負責提出資金安排和政策建議,并具體負責災后恢復重建財政資金的撥付和管理。
交通運輸、水利、鐵路、電力、通信、廣播影視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具體組織實施有關基礎設施的災后恢復重建。
建設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房屋和市政公用設施的災后恢復重建。
民政部門具體組織實施受災群眾的臨時基本生活保障、生活困難救助、農村毀損房屋恢復重建補助、社會福利設施恢復重建以及對孤兒、孤老、殘疾人員的安置、補助、心理援助和傷殘康復。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廣播影視、體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商務、工商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具體組織實施公共服務設施的災后恢復重建、衛生防疫和醫療救治、就業服務和社會保障、重要生活必需品供應以及維護市場秩序。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機構應當加強對有關問題的專題研究,為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農業、林業、水利、國土資源、商務、工業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具體組織實施動物疫情監測、農業生產設施恢復重建和農業生產條件恢復,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用地安排、土地整理和復墾、地質災害防治,商貿流通、工業生產設施等恢復重建。
環保、林業、民政、水利、科技、安全生產、地震、氣象、測繪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具體負責生態環境保護和防災減災、安全生產的技術保障及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
中國人民銀行和銀行、證券、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按照職責分工,具體負責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金融支持和服務政策的制定與落實。
公安部門具體負責維護和穩定地震災區社會秩序。
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按照職責分工,依法組織實施進口恢復重建物資、境外捐贈物資的驗放、檢驗檢疫。
外交部會同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協調開展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涉外工作。
第三十六條國務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文物等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地震廢墟進行現場調查,對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科學價值和紀念意義的地震遺址、遺跡劃定范圍,建立地震遺址博物館。
第三十七條地震災區的省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民族事務、建設、環保、地震、文物等部門和專家,根據地震災害調查評估結果,制定清理保護方案,明確地震遺址、遺跡和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具有歷史價值與少數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構筑物等保護對象及其區域范圍,報國務院批準后實施。
第三十八條地震災害現場的清理保護,應當在確定無人類生命跡象和無重大疫情的情況下,按照統一組織、科學規劃、統籌兼顧、注重保護的原則實施。發現地震災害現場有人類生命跡象的,應當立即實施救援。
第三十九條對清理保護方案確定的地震遺址、遺跡應當在保護范圍內采取有效措施進行保護,搶救、收集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技術資料和實物資料,并在不影響整體風貌的情況下,對有倒塌危險的建筑物、構筑物進行必要的加固,對廢墟中有毒、有害的廢棄物、殘留物進行必要的清理。
對文物保護單位應當實施原址保護。對尚可保留的不可移動文物和具有歷史價值與少數民族特色的建筑物、構筑物以及歷史建筑,應當采取加固等保護措施;對無法保留但將來可能恢復重建的,應當收集整理影像資料。
對館藏文物、民間收藏文物等可移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應當及時搶救、整理、登記,并將清理出的可移動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載體,運送到安全地點妥善保管。
第四十條對地震災害現場的清理,應當按照清理保護方案分區、分類進行。清理出的遇難者遺體處理,應當尊重當地少數民族傳統習慣;清理出的財物,應當對其種類、特征、數量、清理時間、地點等情況詳細登記造冊,妥善保存。有條件的,可以通知遇難者家屬和所有權人到場。
對清理出的廢棄危險化學品和其他廢棄物、殘留物,應當實行分類處理,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
第四十一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做好地震災區的動物疫情防控工作。對清理出的動物尸體,應當采取消毒、銷毀等無害化處理措施,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
第四十二條對現場清理過程中拆除或者拆解的廢舊建筑材料以及過渡安置期結束后不再使用的活動板房等,能回收利用的,應當回收利用。
第四十三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統籌安排交通、鐵路、通信、供水、供電、住房、學校、醫院、社會福利、文化、廣播電視、金融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城鎮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統籌安排市政公用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其他設施,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和時序。
鄉村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應當尊重農民意愿,發揮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以群眾自建為主,政府補助、社會幫扶、對口支援,因地制宜,節約和集約利用土地,保護耕地。
地震災區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對村民住宅建設的選址予以指導,并提供能夠符合當地實際的多種村民住宅設計圖,供村民選擇。村民住宅應當達到抗震設防要求,體現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傳統風貌。
第四十四條經批準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可以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先行安排使用土地,實行邊建設邊報批,并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用地手續。對因地震災害毀損的耕地、農田道路、搶險救災應急用地、過渡性安置用地、廢棄的城鎮、村莊和工礦舊址,應當依法進行土地整理和復墾,并治理地質災害。
第四十五條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對地震災區地震動參數、抗震設防要求、工程建設標準進行復審;確有必要修訂的,應當及時組織修訂。
地震災區的抗震設防要求和有關工程建設標準應當根據修訂后的地震災區地震動參數,進行相應修訂。
第四十六條對地震災區尚可使用的建筑物、構筑物和設施,應當按照地震災區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抗震性能鑒定,并根據鑒定結果采取加固、改造等措施。
第四十七條地震災后重建工程的選址,應當符合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和抗震設防、防災減災要求,避開地震活動斷層、生態脆弱地區、可能發生重大災害的區域和傳染病自然疫源地。
第四十八條設計單位應當嚴格按照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抗震設計,并對抗震設計的質量以及出具的施工圖的準確性負責。
施工單位應當按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進行施工,并對施工質量負責。
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應當選用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國家有關標準規定的材料、構配件和設備。
工程監理單位應當依照施工圖設計文件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實施監理,并對施工質量承擔監理責任。
第四十九條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程進行竣工驗收時,應當重點對工程是否符合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查驗;對不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不得出具竣工驗收報告。
第五十條對學校、醫院、體育場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影劇院、商場、交通樞紐等人員密集的公共服務設施,應當按照高于當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進行設計,增強抗震設防能力。
第五十一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涉及文物保護、自然保護區、野生動植物保護和地震遺址、遺跡保護的,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五十二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貨物、工程和服務的政府采購活動,應當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資金籌集與政策扶持
第五十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通過政府投入、對口支援、社會募集、市場運作等方式籌集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
第五十四條國家根據地震的強度和損失的實際情況等因素建立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專項用于地震災后恢復重建。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由預算資金以及其他財政資金構成。
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基金籌集使用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
第五十五條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為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捐贈款物。捐贈款物的使用應當尊重捐贈人的意愿,并納入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作為受贈人的,應當將捐贈款物用于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作為受贈人的,應當公開接受捐贈的情況和受贈財產的使用、管理情況,接受政府有關部門、捐贈人和社會的監督。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公益性社會團體、公益性非營利的事業單位接受捐贈的,應當向捐贈人出具由省級以上財政部門統一印制的捐贈票據。
外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提供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物資和人員服務以及安排實施的多雙邊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等,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六條國家鼓勵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投資地震災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恢復重建。
第五十七條國家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依法實行稅收優惠。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國務院稅務部門制定。
地震災區災后恢復重建期間,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實施地方稅收優惠措施。
第五十八條地震災區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可以適當減免。具體辦法由有關主管部門制定。
第五十九條國家向地震災區的房屋貸款和公共服務設施恢復重建貸款、工業和服務業恢復生產經營貸款、農業恢復生產貸款等提供財政貼息。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會同其他有關部門制定。
第六十條國家在安排建設資金時,應當優先考慮地震災區的交通、鐵路、能源、農業、水利、通信、金融、市政公用、教育、衛生、文化、廣播電視、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以及關系國家安全的重點工程設施建設。
測繪、氣象、地震、水文等設施因地震遭受破壞的,地震災區的人民政府應當采取緊急措施,組織力量修復,確保正常運行。
第六十一條各級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受災群眾的職業技能培訓、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優先吸納符合條件的受災群眾就業;可以采取以工代賑的方式組織受災群眾參加地震災后恢復重建。
第六十二條地震災區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其監護人因地震災害死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因地震災害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由國家給予生活費補貼;地震災區的其他學生,其父母因地震災害死亡或者喪失勞動能力或者因地震災害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在同等情況下其所在的學校可以優先將其納入國家資助政策體系予以資助。
第六十三條非地震災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按照國家和當地人民政府的安排,采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支持地震災區恢復重建。
國家鼓勵非地震災區的企業、事業單位通過援建等多種形式支持地震災區恢復重建。
第六十四條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需要辦理行政審批手續的事項,有審批權的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按照方便群眾、簡化手續、提高效率的原則,依法及時予以辦理。
第七章監督管理
第六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下級人民政府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監督檢查。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建設工程質量和安全以及產品質量的監督。
第六十六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在確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分配方案、房屋分配方案前,應當先行調查,經民主評議后予以公布。
第六十七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定期公布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的來源、數量、發放和使用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六十八條財政部門應當加強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的撥付和使用的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建設、交通運輸、水利、電力、鐵路、工業和信息化等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開展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目的監督檢查。國務院發展改革部門組織開展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的重大建設項目的稽察。
第六十九條審計機關應當加強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的籌集、分配、撥付、使用和效果的全過程跟蹤審計,定期公布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使用情況,并在審計結束后公布最終的審計結果。
第七十條地震災區的各級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對建設項目以及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和物資的籌集、分配、撥付、使用情況登記造冊,建立、健全檔案,并在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和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結束后,及時向建設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移交檔案。
第七十一條監察機關應當加強對參與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國家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監察。
第七十二條任何單位和個人對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的違法違紀行為,都有權進行舉報。
接到舉報的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應當立即調查,依法處理,并為舉報人保密。實名舉報的,應當將處理結果反饋舉報人。社會影響較大的違法違紀行為,處理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
第八章法律責任
第七十三條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部門侵占、截留、挪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或者物資的,由財政部門、審計機關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責令改正,追回被侵占、截留、挪用的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資金或者物資,沒收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按照人事管理權限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的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四條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政府有關部門拖欠施工單位工程款,或者明示、暗示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違反抗震設防要求和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降低建設工程質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任免機關或者監察機關按照人事管理權限依法給予降級、撤職直至開除的處分。
第七十五條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或者工程監理單位,降低建設工程質量,造成重大安全事故,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七十六條對毀損嚴重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其他建設工程,在調查評估中經鑒定確認工程質量存在重大問題,構成犯罪的,對負有責任的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涉嫌行賄、受賄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十七條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擾亂社會公共秩序,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
第七十八條國家工作人員在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九章附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