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醫骨傷科基礎知識

中醫骨傷科基礎知識

時間:2023-06-30 17:22: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骨傷科基礎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醫骨傷科基礎知識

第1篇

1著重闡釋橈骨骨折部位的解剖特點———從解剖學角度整體把握該病特征

解剖學是認識和學習中醫骨傷科學的基礎,沒有堅實的解剖學基礎,診斷、治療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米之炊”。因此,在講授橈骨遠端骨折具體知識之前,應將橈骨遠端的解剖結構進行重點講解,以利于學生對該病的理解和掌握。橈骨遠端骨折指的是距橈骨遠端關節面3cm以內的部位骨折,這個位置是松質骨和密質骨的交界處,屬于解剖學薄弱處,遭受外力后容易骨折,而其中最容易被破壞的解剖學關系是腕關節的掌傾角和尺偏角。掌傾角是指橈骨遠端與腕骨形成的關節面,其背側邊緣長于掌側,故關節面向掌側傾斜10°~15°。尺偏角是指橈骨遠端的外側莖突較其內側長1.0~1.5cm,故其關節面向尺側傾斜20°~25°。這兩個角度在骨折時常被破壞,因此整復時應盡可能恢復其正常解剖結構。從橈骨遠端解剖學角度理解橈骨遠端骨折,實際上是在向學生傳授中醫骨傷科學的學習方法,即從解剖學角度出發把握全篇。提示學生在學習中醫骨傷科學各個疾病時,注意理解和掌握每個解剖學部位不同層面的解剖結構,尤其是解剖學關系的薄弱之處。通過結合解剖學結構來理解和記憶,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病因病機、橈骨遠端骨折的移位方向以及中醫特色療法為講授主線———重點突出,啟發為主

中醫骨傷學教材中“上肢骨折”章節包含12種疾病,每種疾病均有各自的主癥、病機、移位方式和治療方式等。除了要理解重點疾病病因病機外,還要掌握臨床癥狀和中醫特色療法,其中包括學生在以往學習中未曾涉及的知識,學生普遍反映這部分內容枯燥、抽象。針對這種情況,在橈骨遠端骨折的疾病病因病機、移位方向以及中醫特色療法講授中,要注意突出重點,即重點講授學生較少涉及或難以理解的內容,對于學生比較熟悉或較易理解的知識,以啟發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以骨折損傷的具體情況為主線,進行病因病機、移位方式、中醫特色整復和固定的教學。橈骨遠端骨折的病因病機、移位方式、中醫特色整復和固定中,病因病機比較容易理解,因此這部分內容學生可在課下自學。《黃帝內經》中指出有“骨折的病因墮墜”“擊仆”“用力舉重“”五勞所傷”等。就本病而言,主要的病因有直接暴力和間接暴力兩個方面,其中以間接暴力為主。直接暴力多造成粉碎性骨折。間接暴力是指患者跌倒時由于軀干向下的重力與地面向上的反作用力交集于橈骨遠端而發生骨折。從病機上來看,人體受外因作用或內因影響而發生傷病,局部皮肉、筋骨組織的損害,均能導致臟腑、經絡、氣血和津液功能失調,一系列癥狀隨之發生。正如《正體類要》云:“肢體損于外,則氣血傷于內,營衛有所不貫,臟腑由之不和。”指出局部與整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故只有從整體出發才能認識疾病的本質和病理變化的因果關系。本課比較難理解的內容是骨折的移位方式,以及根據不同移位方式進行的整復和固定方法。因此,課堂上應重點介紹伸直型和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的移位方向及治療方式。講授時,應從移位方向入手,介紹相應的整復和固定手法,兼顧疾病自身特點,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患者腕背伸位跌倒,手掌著地后,感覺腕部劇痛,不敢活動,局部腫脹明顯,有時可見皮下淤血,手指處于半屈曲休息位,不敢握拳,需要健手托扶患手方能減輕疼痛。如近側斷端壓迫正中神經,則有手指麻木等正中神經功能障礙表現。其典型體征有“銀叉”狀畸形,骨折遠端連同手部向背側移位,近端有凹陷;“槍刺狀”畸形,骨折遠端連同手部向橈側移位,中指軸線與橈骨軸線不在同一平面上;直尺試驗,正常時,將直尺放于腕尺側,尺骨莖突距直尺在1cm以上,橈骨遠端骨折時,尺骨莖突可與直尺接觸;尺骨莖突與橈骨莖突直線關系,橈骨遠端骨折后,尺骨莖突與橈骨莖突幾乎在同一直線上,而正常情況下橈骨莖突比尺骨莖突向遠側多出1.0~1.5cm[1]。不同移位方式決定了不同的整復和固定方法。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整復方法:患者坐位,老年人則平臥為佳,肘部屈曲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把持上臂,術者兩拇指并列置于遠端背側,其他四指置于其腕部,扣緊大小魚際肌,先順勢拔伸2~3min,待重疊移位完全矯正后,將遠端旋前,并利用牽引力,驟然猛抖,同時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復位;若仍未完全復位,則由兩助手維持牽引,術者用兩拇指迫使骨折遠段尺偏掌屈,即可達到解剖對位。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的固定方法:先在骨折遠端橈背側和近端掌側分別放置一平墊,然后放上夾板,夾板近端達前臂中上1/3,橈、背側夾板遠端應超過腕關節,限制手腕的橈偏和背伸活動。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的整復方法:由兩助手拔伸牽引,術者可用兩手拇指由掌側將遠段骨折片向背側推擠,同時用示、中、環三指將近端由背側向掌側擠壓,然后術者捏住骨折部,牽引手指的助手徐徐將腕關節背伸、尺偏,使屈肌腱緊張,防止復位的骨折片移位。屈曲型骨折的固定方法:在遠端的掌側和近端的背側各放一平墊,橈、掌側夾板遠端應超過腕關節,限制橈偏和掌屈活動。扎上3條布,最后將前臂懸掛胸前,保持固定4~5周,兒童固定3周左右[2]。課堂上除了詳細講授移位方式和整復固定方法外,還可以通過課堂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加深理解,如設計一個病例,讓學生結合病例中患者的具體癥狀、體征進行骨折分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加深學生對相關基礎知識的記憶。總之,以病因病機、移位方式和中醫特色治療為主線進行教學,不僅能避免學生單純憑借記憶進行學習,還能幫助學生掌握臨床治療思路,切實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能力。

3中西醫結合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根據患者病情制定診療方案,因人施治

中醫在治療骨傷科疾病方面有著獨特優勢。對于橈骨遠端骨折,有一套有效并且簡便的療法,小夾板外固定治療骨折獨具特色,夾板材料多種多樣,取材方便[3]。但對于不同類型的橈骨遠端骨折,筆者認為應當因人施治。如對于無移位的骨折不需要整復,僅用掌、背兩側夾板固定2~3周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則必須整復;對于伸直型橈骨遠端骨折和屈曲型橈骨遠端骨折,可以采用整復的方式進行治療,之后在維持牽引下進行小夾板固定,固定期間可以進行指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屈伸鍛煉及肩肘部活動等功能鍛煉。僅僅進行骨折復位的治療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結合中醫內服湯藥治療調理。中醫內治法是治療骨傷科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人體遭受創傷,經脈受損,氣機失調,血不循經,溢出脈外,離經之血瘀滯于肌膚腠理,“不通則痛”,故需疏通氣血。《血證論》《傷科補要》均認為“損傷之癥”“專從血論”為骨傷科疾病辨證施治的基礎。一般按照三期辨證進行治療:損傷早期(傷后兩周內)宜采用“攻”法,治血與理氣兼顧;損傷中期(傷后2~6周)宜采用“和”法,注重和營生新、續筋接骨;損傷后期(傷后6周)應采用“補”“溫”法,以溫通經絡為主。三期辨證以調和疏通氣血、生新續舊、強筋壯骨為主要目的,是中醫骨傷科學的精髓之一[2]。在進行中醫辨證治療的同時,必須進行X線檢查,以明確診斷、了解骨折整復后的恢復情況。若中醫整復失敗或小夾板固定不能較好地維持,或出現嚴重粉碎性骨折移位、橈骨遠端關節面破壞,應立即進行手術治療。課堂教學時,向學生說明橈骨遠端骨折的診斷和治療應因人施治,用西醫的方式明確骨折情況,用中醫辨證論治調理全身情況,同時運用小夾板和整復方式進行治療,對于不穩定橈骨遠端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優于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4]。

4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師講授結合多媒體教學

由于中醫骨傷科學屬于操作性極強的課程,傳統的醫學教學模式往往枯燥無味,學生不愿意聽講,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已不能滿足現代臨床教學的需要。在中醫骨傷科學教學中,促使學生將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逐步轉變為形象生動的理解、學會發現和分析問題的學習方式,與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緊密相關。教師除了進行具體知識的教授,還應運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圖片、視頻和現場演示以及深入淺出的闡釋使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在中醫骨傷科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之更好地掌握骨傷科知識,提高教學效果。如針對骨折后腫脹、畸形、瘀斑,骨折復位手法及夾板外固定操作程序等,可利用圖片或視頻進行詳細闡述,簡短的視頻配合適當的講解就可使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知識要點。又如在學習診斷依據時,可以根據X線、CT片等影像學資料對骨折進行直觀闡釋,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得。在學習整復手法時,應用視頻向學生講授整復方法和注意事項。Blackboard教學管理平臺(BB平臺)是由美國Blackboard公司開發的一套專門用于加強網絡教學、輔助課堂教學并提供互動、交流和評價的網絡教學平臺[5]。教師可以將上課時應用的課件、圖片、視頻上傳至BB平臺,學生可隨時預習及復習,以提高學習效率。在中醫骨傷科學教學中充分利用BB平臺,引導學生線上線下學習,可使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6]。

5結語

筆者在橈骨遠端骨折課堂教學中,采用教師講授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方法,使學生較快理解、掌握和應用中醫骨傷科理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有條理地進行教學,注重授課的針對性,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中醫骨傷科學知識。

作者:李春根 葉超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第2篇

關鍵詞:臨床教學;中醫外科學;醫學生

中醫外科學是一門重要的臨床學科,是運用中醫藥學的理論研究外科疾病的發生、發展以及防治規律的一門學科。中醫外科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臨床教學是中醫專業學生學習中醫外科學的一種極為重要的途徑。中醫學的臨床教學中往往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臨床學習的內容龐大但是時間有限;近年來很多學生對外科學的重視程度遠不如內科學,學習態度散漫等,使得中醫外科學的臨床教學質量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本文就中醫外科學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一、臨床教學對中醫外科學的重要性

中醫外科學是非常注重臨床實踐的一門學科,具有較多的二級學科:中醫肛腸科、皮膚科、骨傷科及瘡瘍外科等。其中病證類別更是種類繁多,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遠遠不足以讓學生認識并診斷、治療這些疾病。且中醫外科學有較多的臨床基本操作,如瘡瘍的切開引流、穴位貼敷、結扎掛線等,也是課堂學習無法完成的。而臨床教學不僅僅可以幫助醫學生掌握中醫外科學的臨證觀察、辨病辨證以及基本技能操作,也可以培養學生的臨證思辨能力,引導醫學生探索新的觀點及方法[1]。

二、中醫外科學臨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醫學生的問題。醫學生尤其是內科專業的學生對中醫外科學的重視程度較低,平時學習缺乏主動性,不善于自主學習和思考,沒有充分認識到中醫外科學的基本知識及操作的重要性[2]。學生的理論基礎不扎實,動手能力較差,在臨床接觸患者時感到無從下手,無法對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以及治療,不熟練甚至不會操作所需的臨床技能[3]。

2.帶教老師的問題。其一,中醫外科學的理論知識教授過程中多有照本宣科,教師的教學水平也參差不齊[4];其二,同學們在每個科室里的輪轉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有的帶教由于種種原因,對學生的臨床教學流于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放任自由,出科考核沒有嚴格把關,教學的質量存在一定問題[5];其三,中醫外科學的內容龐雜,臨床教學的方式單一,學生缺少主觀能動性,教學效果不佳。總的來說,帶教老師的職責及對學生的教學考核方式和內容并沒有規范的管理。

三、中醫外科學臨床教學中可行的解決方案

1.加強醫學生對中醫外科學重要性的認識。要提高中醫外科學臨床教學的質量,首先要提高學生對中醫外科學重要性的認識。中醫對如肛腸科、皮膚科、骨傷科等專科疾病的治療已經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且中醫外科特色的治療方法是同一領域不可替代的。因此,在臨床講授中醫外科時,帶教老師可結合各個專科介紹中醫藥治療外科疾病的特色,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同時可結合臨床成功案例,進一步強調掌握相應知識和技能的實用性[6]。此外,嚴格的出科把關也可激勵學生更加深入學習相應知識。相應的技能考核以及難度適中的筆試、嚴格的考勤工作、定期的提問等,能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習質量。

第3篇

開展培訓

1評估實習護生對中醫護理操作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中醫護理操作是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開展的護理工作,掌握中醫基本理論知識是開展中醫護理操作的前提[2]。醫院收到實習護生的名單之后,護理部根據實習護生所在院校開設的課程,評估實習護生對中醫護理掌握的程度,制表分組。每組實習護生中,有的系統學習過中醫基本知識和接受過中醫護理操作培訓;有的只是簡單學習過中醫基本知識而沒有接受過中醫護理操作培訓;還有的在學校了解過一些中醫基本知識,但沒有系統學習過中醫理論,更沒有參加過中醫護理操作培訓。

2醫院崗前培訓

作為一所三級甲等中醫院,開展中醫護理和突出中醫護理特色是我院的核心工作。因此,在進行實習護生的崗前培訓時,護理部會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展示我院日常中醫護理工作流程,并就中醫護理操作進行集中培訓。讓實習護生對中醫護理操作有直觀的認識,以逐步實現護生從理論到實踐,從護生到護士的轉變[3]。并且,醫院護理部會根據對實習護生中醫護理知識掌握程度的評估結果,在實習護生對中醫護理操作有簡單的感官認識之后,分層次提出明確的實習要求,為其進入臨床科室實習打好基礎。

3臨床科室一對一的帶教培訓

對實習護生的帶教培訓,醫院有嚴格的要求和標準。首先,帶教教師須由具有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和護師資格的護士承擔。其次,科室根據實習護生掌握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程度,制訂相應的帶教計劃。在我院,絕大多數的臨床科室選擇一對一的帶教培訓方法。護士長根據實習護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制訂一對一帶教培訓計劃。

(1)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在整個帶教培訓過程中,注重讓護生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強調在中醫護理操作中,充分體現人性化的護理[4]。在培訓操作的過程中,不斷把護士素質中的耐心、關懷、體貼、敏捷、輕柔、沉著、冷靜貫穿于整個護理實踐,充分體現對患者的關心和愛護,以期進一步拉近與患者的距離,融洽護患關系,使患者了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加對護士的信任,不斷實現護理工作的專業價值,增強實習護生的職業認同感和敬業精神[5]。

(2)帶教培訓

每周二或周三下午為我院臨床科室對實習護生集中培訓的時間。在這一時間段,科室護士長與總帶教教師在病區示教室或者辦公室按實習培訓計劃對實習護生進行中醫護理操作流程的演示和培訓。帶教教師把每一項中醫護理操作制作成內容直觀、步驟詳細的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中醫理論知識、操作目的、操作步驟、操作全程中的注意事項等進行詳細講解、示范。護士長或帶教教師組織實習護生一起討論學習心得。在帶教過程中,要求實習護生做學習筆記、帶教教師做帶教記錄。每一項中醫護理操作只有在經過科室集中培訓后,實習護生方可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

4考核實習護生

實習護生在臨床科室的實習周期一般為4周左右,在進入科室實習之初,科室護士長或總帶教教師即給他們做入科介紹,講明在本科室的實習計劃和出科考核要求。每結束一項集中培訓實習,護生在帶教教師指導下進行5人次以上的操作之后,可根據自己的操作情況申請考核或帶教教師給予再次系統的培訓。考核時,要求實習護生自己準備操作用物和相關患者。在做好準備之后,告知帶教教師,帶教教師和護士長一同前往病室,按中醫護理操作評分標準進行現場考核、打分。

思考

1對帶教教師的影響

為確保對實習護生開展科學、有序的中醫護理操作培訓,要求臨床科室的帶教教師熟練掌握扎實的中醫護理理論和操作技能,通過對實習護生進行中醫護理操作培訓,不僅提高了帶教教師的中醫理論水平和中醫護理操作技能,也提高了帶教教師的實踐培訓技巧。我院骨科一名工作剛滿5年、具有護師資格的護士在擔任帶教教師的第一年年底,就被實習護生一致評為優秀帶教教師,被醫院評為“星級”護士。

2對實習護生的影響

醫院和科室對實習護生在中醫護理操作培訓上,制訂了詳細的計劃和可行的措施,使實習護生在這種“節奏”下,一步一步跟進,積極應對培訓及考核。實習護生都高度重視中醫護理操作的培訓,對于每周固定培訓,不管是調休還是下夜班,都能積極參加,認真學習,在帶教教師示范后同學間相互練習。這種學習態度更大地激勵了帶教教師的熱情,增進了師生感情,提升了培訓效果。實習護生在掌握護理操作技能的同時,也逐漸學會了如何與帶教教師、患者、醫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如何適時有效地進行健康教育,如何科學規范地掌握中醫護理,從一名懵懂的護生逐步成長為一名護士[6]。我院每一個護理單元均開展兩項以上的中醫護理操作項目,全院共有14個細化科室,均開展中藥塌漬治療,廣泛應用于骨傷科的患者,具有通調腠理、疏通血脈、消散腫瘍之功效,對頸椎病、腰腿痛、風濕骨病等療效顯著;蠟療法、中藥熱奄包療法在風濕骨病科廣泛應用,對治療、緩解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療效顯著;中藥足浴在內分泌科廣泛開展,幾乎人人足浴,對調理內分泌,提高免疫力有很好的療效;在針灸科拔罐療法、推拿療法等已深入廣泛開展;在肛腸痔瘺科坐浴療法、熏蒸療法對圍手術期患者緩解癥狀收到滿意療效;在小兒科,捏脊療法常用于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厭食、腹瀉、嘔吐、便秘、咳喘、夜啼等癥,臨床療效顯著;在外科,運用艾灸箱在散寒穴和補陽穴進行艾灸,對手術前低體溫進行干預,已取得一定療效。為了提高中醫護理操作培訓技巧,護士在中醫護理操作中更加注重規范的操作流程和專業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對中醫護理有進一步的認識,易于接受。這些操作簡單、易行、直觀、療效確切,見效快,大大激發了實習護生的學習興趣。

第4篇

關鍵詞:實踐教學;醫學生;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16-0025-02

醫學教育是實踐與理論并重的學科,實踐教學是培養醫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得臨床專業能力的關鍵性環節[1],實踐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醫學人才培養的成敗。我校結合專業辦學特點,經過四年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實踐教學課程改革

1.實踐課時比例調整。我校康復治療學專業共計2774學時(含理論課與實踐課,除臨床實習外),其中實踐課占總學時的33%;專業課1278學時,其中實踐課473學時,占37%。不斷增加主干課程和實踐課比例,使理論和實踐課的比例由原來的3∶1逐步過渡到1∶1;并配置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療法教學實驗室,真正做到了注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且將實踐課成績作為本門課程考核的一個部分。

2.專業相關課程設置強調實用原則。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我們注重與專業密切相關西醫實用課程學習,強調實用原則。以《影像學》為例,我們規定必須由臨床一線的專業教師任教,理論與實踐課的比例為2∶1,強化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等;這使得我們的學生在學習康復治療技術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可以更好地了解所需康復的疾病的病因、病理、診斷、治療及預后,可以從總體上把握疾病的預后和轉歸,能更好地指導臨床康復治療。

3.將傳統康復技術與現代康復實踐教學相融合。為了突出我校的辦學特色,適應行業及學科的發展,康復治療專業在辦學過程中在重視現代康復醫學基礎理論和技術學習的前提下把中醫傳統康復理論技術融入到現代康復醫學體系中,注重學生中醫傳統康復理論及診療技術的學習,使學生既掌握了完整的現代康復治療學理論與技術,又具備較為豐富的中醫傳統康復知識與手段。我校在現代康復與傳統康復知識結構的培養上比較合理,現代康復知識與傳統康復知識的課時教學比例約4∶1,傳統康復教學內容主要以針灸推拿為主,既體現了以現代康復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又充分發揮了中醫藥院校在傳統康復教學上的優勢。

二、實踐教學模式改革

1.實踐教學環節引入PBL教學法。通過強化以“實驗—開放實驗室—創新課題—實習”為主線的實踐教學環節,使學生把課本的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到臨床實踐中;大力推廣PBL(啟發式和互動式教學)教學法[2],鼓勵學生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學會正確地解決問題。

2.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實力。學生動手能力的好壞直觀地反映教師實踐教學的成敗。經過四年的專業建設,本學科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共有17人,在職稱結構上,以中高級職稱為主,其中高級4人,中級12人,初級1人;在學歷層次上,以研究生為主,含博士3人,碩士11人,本科2人,專科1人。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在年齡層次上,以中青年為主。師資隊伍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培養模式,“走出去”包括選派青年教師去院外聽講座、參加會議、培訓,“請進來”包括邀請外院或外校骨干教師、名師前來講學,不斷提高師資隊伍實踐教學能力。

3.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重視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創新、創業計劃大賽以及校園科技文化、科學研究、社會實踐活動;重視理論與實踐教學并重,學生除進行正規的課堂理論與實踐教學外,還充分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增加學生臨床見習機會,利用第二學年假期讓學生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臨床見習,同時節假日帶領學生深入社區、基層、福利院等機構宣傳康復、認識康復的社會需求等,讓學生盡早地接觸患者、社會,認識康復的重要性,樹立牢固的專業思想,加強溝通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多次開展了高年級學生與低年級學生專業交流活動,由學生現身說法,大大加強了低年級學生的專業思想,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參加各種社會實踐、課外科技及文化活動,使本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提高。四年來,學生申請湖南省大學生德育實踐項目2項,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1項,指導學生設計的“調節新型康復臺階機”已申請國家專利等。參加校級競賽獲獎289人次,市級競賽獲獎8人次,省級競賽獲獎7人次,國家級競賽獲獎12人次。

三、加強臨床實踐基地建設

學生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臨床實踐基地的條件、管理及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醫學人才培養的質量。為保證實習質量,我校制定了適合康復治療專業的實綱、實習計劃、畢業考核實施細則,對畢業實習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制定了巡回教學制度,由學院組成實習檢查小組,定期開展實習檢查和考核,并與實習生和帶教老師座談,及時寫出檢查總結,反饋檢查結果,交流教學經驗和體會;制定了實習生中期考核制度,定期考核實習生的實習質量;改革了畢業考核模式,分為基礎理論考試和基本技能考核,旨在確保實習教學質量,達到實踐教學的培養要求。到目前為止,與學校簽訂康復治療學專業實習基地協議的單位有20余家,均為二級甲等以上的醫院。現有的實習教學基地均有PT室、OT室、言語治療室、理療室、針灸推拿室、康復病房等,實習醫院均開設有神經內科、骨傷科、功能科等,作為康復治療專業的配套實習科室完全能滿足學生的實習要求。為確保學生實習質量,帶教老師均為中級以上職稱。

四、實習、畢業考核制度改革

我校改革了康復治療專業實習和畢業考核模式,學生實習前將進行強化訓練,考核通過后方可進行實習;實習成績合格后方可畢業,實習中平時成績占60%,包括工作表現、實習記錄和病歷考核,結合帶教老師和實習基地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態度、醫患關系等項目的考評進行綜合評定;實習結束時畢業臨床技能考核成績占40%,以專業理論綜合考試和康復基本技能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模式代替以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和答辯的畢業模式;畢業考核包括臨床技能考核和綜合筆試兩部分,其中綜合筆試占40%,臨床技能考核占60%。這種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但直接反映出學生實踐技能強弱,還可以評測學生的綜合素質;不但可以檢測學生臨床運用能力,而且可以為用人單位把好技術關。

五、結語

醫學教育最突出的特點是實踐與能力的培養[3]。臨床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途徑。我校康復治療專業在實踐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逐步建立了以“實驗—開放實驗室—創新課題—實習”為主線的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以實踐教學為核心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模式。通過改革,近年來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本專業畢業生基礎知識牢固、實踐技能過硬、適應范圍廣,由于本專業學生社會需求大,目前呈現供不應求的情況。2011屆畢業生,共有52人,一次就業率達100%;今年2012屆畢業生,共53人,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2年4月)已簽訂協議25人,升學4人,有就業意向17人,目前就業率達86.8%,就業形勢良好。以此為契機,我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進一步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管理,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鄒菁,仇菲,吳蔭梅等.以學生為中心探索臨床醫學實驗實踐教學[J].新疆中醫藥,2011,29(2):58-60.

[2]常華,張琦.“以問題為基礎”教學法在康復治療學專業運動療法方向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8):787-788.

[3]張效瑋,曾玉.淺談我國康復治療學專業教育[J].中國醫學創新,2010,7(4):12-14.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基金項目(GJ2010-185);湖南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2-JG02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靖县| 承德县| 钦州市| 新宁县| 滦平县| 乐陵市| 蒙自县| 灯塔市| 登封市| 亚东县| 保亭| 阳新县| 罗田县| 保靖县| 武穴市| 永春县| 石城县| 繁昌县| 平舆县| 定州市| 镇赉县| 静乐县| 昭苏县| 洱源县| 璧山县| 仙游县| 文水县| 镇雄县| 远安县| 阿图什市| 元阳县| 巨野县| 呼和浩特市| 咸丰县| 阿合奇县| 正阳县| 旬邑县| 当阳市| 武乡县| 彭山县|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