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2 14:46: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59(2012)06—0076—05
一、理論框架與研究方法
1 先行研究概述
目前,高??蒲谐晒D化在世界各國都受到高度重視。其目的多種多樣,主要是希望通過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來帶動經濟發展。正因如此,經濟越不發達的地區,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關注度就越高。我國也不例外。這從近年來相關研究論文數量的持續增多就可以看出來。
目前學界對高??蒲谐晒D化的研究尚沒有關注貴州省,但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其他省份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研究已有很多。例如,王通武于2004年對山西的研究,謝梅等于2007年對四川的研究,徐琳于2008年對湖南的研究,吳大勇等于2009年對新疆的研究,申小剛于2010年對河南的研究,馬錚于2011年對河南的研究,張根水于2011對江西的研究。劉志會于2011年對吉林的研究,梁多煦等于2012年對廣西的研究。
這些研究雖然在觀察的角度、依據的數據、分析的方法和得到的結論上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卻高度一致,即研究普遍認為,我國中西部高??蒲谐晒D化率較低,其根本原因是高??蒲泄芾眢w制存在弊端,不利于科研成果迅速轉化。
2 分析的理論框架
上述研究有著共同的前提假設,即:我國高校科研成果大多為社會生產實際所需要,也能夠順利轉化。既然如此,當高校科研成果不能夠順利轉化時,就一定是轉化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如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出了問題。
實際上,不是所有科研成果都能夠轉化;即使是能夠轉化的科研成果,也未必能夠直接在生產中使用。為此,從實際生產的直接科研需求出發,倒過來看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過程就顯得非常必要。遺憾的是,上述研究并沒有從這個角度進行探討。如果把生產企業的技術需求作為起點,那么,只有當企業需要某類科研成果,而高校又存在這類科研成果,二者卻不能順利匹配時,才意味著相關制度存在問題。這樣一來,本文所關心的關鍵問題包括:第一,貴州省企業對科研成果的技術需求如何在高??蒲腥藛T中得到反映;第二,貴州省高??蒲腥藛T如何滿足企業的技術需求;第三,如果科研人員沒有能夠滿足企業的技術要求,原因何在。于是,企業與高校之間科技成果供求的互動過程就成了本研究的核心所在。
3 調查過程與方法
本研究以訪談為主,以官方統計收集為輔。研究參考的統計資料是《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0、201 1)和《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2004-2010)。訪談把貴州省高校分為“21l”高校、一般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學校三類,從中各選一所。在所選高校里,選擇機械制造與工程類、材料與冶金類、計算機信息技術與電子工程類以及生物工程類的學科各一個,作為訪談學科。訪談對象包括高校人事和科研負責人、相關學院與系科負責人以及科研人員等。對前兩者的訪談主要涉及高??蒲械暮暧^政策與外在環境等。對后者的訪談主要涉及科研成果轉化的實際過程與效果。在所訪談的68位科研人員中,根據年齡與職稱,可分為青年(初級)18位、中年(副高級)22位、老年(正高級,一般是團隊帶頭人)28位。
二、貴州省高??蒲谐晒D化的基本現狀
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過程的一般理解是:第一,高??蒲腥藛T研究出理論上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以發表的科技論文與出版的科技著作為指標。第二,科研成果的創新性與實用性得到社會認可。以專利的申請與獲得批準為指標。第三,專利所有權轉讓或使用許可,并獲得實際收入。以轉讓或許可件數以及由此獲得的經濟收入為指標。2010年與201 1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對我國高??蒲谐晒捌滢D化的統計就體現了這種思路。
表1表明,兩年來,貴州省理工農醫類高校在科研成果及其轉化的各項指標上均有斬獲。由于2009年之前與之后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選用的指標變化很大,無法進行更多年份的比較,為了進一步弄清貴州省高??蒲谐晒D化的現實,本研究結合《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來分析。《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僅僅公布了各地區高校專利所有權轉讓與許可的件數及收入這兩個核心指標。然而,從這兩個指標來看,2004年至2009年,貴州高校的專利所有權轉讓與許可件數年年保持在1-5件左右。這說明,長期以來,貴州省高校在科研成果產出及其轉化上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然而,高??蒲谐晒D化過程并不僅僅局限于上述形式。它有兩種基本類型:專利技術轉讓與衍生公司。衍生公司是指科研人員依托高校,自己把科研成果市場化。這是一種較新型的高??蒲谐晒D化形式,在高新科技領域,尤其是計算機軟硬件和通信技術的相關領域特別多見。不過,這種公司的建立與破產都非??欤页晒β史浅P?。迄今為止,我國官方對這種科技轉化的類型沒有做過統計。從科研成果實用化的過程與方向來看,這兩種科研成果轉化并沒有本質區別:都是科研人員預先產生了科技成果,等待企業來使用,而不是研究人員捕捉到企業的實際科技需求,然后進行相應的科研。其結果可能是,科研成果沒有被任何一家企業使用,即轉化不成功。貴州省高校的科研專利不少,而其專利轉讓與使用許可的件數卻非常少,原因就在于此。
近年來,出現了一種更有效、數量也更多的科研成果轉化形式。本文稱之為合作轉化,指的是企業把生產技術的攻關研究委托給有相關研究基礎的高校。在這種轉化中,起點是企業的現實技術需求,企業的科研或生產人員與高校的科研人員往往共同研究,而生產技術改進實踐與高校的科研實驗也是合為一體的。從科研成果轉化的過程來看,這種轉化形式與上兩種形式的轉化方向完全相反。貴州省高校中,這種類型的科研成果轉化竟然還不少。大部分科研人員都或多或少地參與了這種科研轉化。其實,這類科研成果轉化的特征更值得關注。
三、貴州省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過程的基本類型及特征
從當前貴州省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效果來看,只有五種比較明確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其中,三種比較成功,另外兩種尚未成功。
1 較為成功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
成功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因研究者類型的不同而出現了一定差異。
28位資深研究者都有科研成果轉化的不俗成績,每人年均科研成果轉化數量在1件以上。他們不管處于哪一種類型的高等學校,都能取得較為可觀的科研成果轉化實績。就學科而言,科研成果轉化多見于機械、冶金等較為傳統的學科領域之中,食品行業中的這類轉化也比較多,其它新興學科中則不多見。轉化形式既有專利轉讓與許可,也有衍生公司,更多的是合作研究,三者的比例大致為3.5:0.5:6。研究者長期與固定的生產企業有密切的科研合作關系,他們的科研團隊就是企業生產技術改進過程的直接參與者,研究人員與生產人員的聯系非常密切。高??蒲腥藛T對生產企業的技術需求的捕捉與反應是即時的,即高校研發與企業技術改進呈現出完全一體化的狀態。這與國外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
在22位中年研究者中,16位研究者有較多的科研成果轉化。其科研成果轉化過程與資深研究者基本相同。不過,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具體類型。數量較多的類型有12位。他們一般是上述資深研究者的研究團隊的骨干力量,承擔著科研成果轉化的實際研發工作,也是資深研究者未來的合理繼承人。高校的學術水平越高,學科的歷史傳統越悠久,這種類型也越容易出現。擁有專利的研究者也不少,開公司的則沒有。數量較少的類型有4位。這種類型出現在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和新興學科中。中年研究者自己就是研發團隊的負責人。也有研究者擁有自己的公司,但公司經營與發展狀況一般。擁有專利的研究者不多。
青年研究者共計18位,其中只有4位獲得了科研成果的轉化成功。成功的科研成果轉化多出現于新建的_-一般本科院校中,“211”高校和高職高專學校沒有相關成果。同時,成功的科研成果轉化多發生于新興學科或交叉學科中。擁有專利或開公司的青年研究者很少。他們成功的核心在于能夠主動捕捉企業的技術需求。
2 尚未成功的科研成果轉化過程
整體上,科研成果轉化成功與未成功的比例是l:9。即便是上述較為成功的研究者也不乏不成功的科研成果轉化經歷,這說明科研成果轉化存在很大的失敗風險??蒲谐晒c實際生產的科技需求之間的關系如何是轉化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大多數未成功轉化的科研成果要么是超前的,要么是事前未對企業科技需求做過認真調查的。其中,因為超前于企業實際科技需要而未能轉化的類型約占20%。普遍存在的情況是,科研人員獲得的專利無法轉讓。這種情況占比為60%。學校層次越高,這類例子也就越多。這說明,專利申請與獲得遠遠不是高??蒲谐晒D化的最終結果。未能轉化成功的大多是傳統意義上的“從高校到企業”的科研成果,即研究者先在實驗室獲得科研成果,然后等待企業來使用。當然,科研成果轉化目前沒有成功并不意味著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同時,即使研究者準確地抓到了企業的科技需求,科研成果轉化也有失敗的風險,只不過失敗的風險要小得多。
四、貴州省高校科研成果轉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貴州省高??蒲谐晒D化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果參照全國與西部地區平均水平,就會發現還存在明顯的問題。表2表明,與全國水平相比,貴州省高校發表科技論文與出版科技著作的數量僅是全國各地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左右,專利申請數、專利所有權轉讓及許可數、專利所有權轉讓與許可收入等指標更是低得微不足道,不足全國各地平均水平的10%。與西部十二省區相比,二者的比例在數字上稍微好看一些,但是各項指標上的比例依然都很低。這說明,貴州省高??蒲谐晒D化的水平確實較低。
對諸多科研成果成功轉化過程的研究發現,高??蒲谐晒D化與企業生產科技改進一體化是保證成功的重要因素。從這個觀點出發,不難看出,貴州省高??蒲谐晒D化整體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如下:企業生產的科技需求不明確,明確的企業科技需求得不到滿足,以及高校的應用性科研成果供給不足等。
1 企業生產的科技需求不明確
貴州省有相當多的核心企業對生產改進的科技需求并不明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貴州省當地的主要企業多為國有企業,國有企業一般沒有提高生產率的強烈意識與生產技術升級改造的內在動力。當然,這個問題是企業體制造成的,單靠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無法根本解決。其次,企業缺乏高素質技術人員與完善的研發部門,無法對技術問題進行合理診斷。第三,由于缺乏技術交流的信息網絡平臺,企業根本不知道自己當前的生產技術與工藝在同類企業中的地位。第四。企業對我國高??蒲械膶嶋H水平與實用性程度存在高度懷疑。本來,企業生產技術含量低,自身又沒有完善的研發機構,應該多依靠外部科研機構(比如高校)才對,但企業對高??蒲械膹娏也恍湃问沟盟麄儧]有科研力量可以依靠。
2 明確的企業技術需求得不到滿足
當然,也有不少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能夠認識到生產中存在的技術問題,并明確了提高生產率所需要的關鍵技術。然而,企業的這些技術需求卻不能夠得到滿足。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企業的科技需要不能及時向外部反映。企業既不知向誰反映,也不知如何反映。其次,及時反映到企業外部的科技需求卻得不到相應的科研成果,因為社會上沒有人或機構能夠提供相應的科技成果。第三,高校所提供的科研成果未必與企業對科研成果的需求真正一致。
3 高校的應用性科研成果供給不足
雖然滿足企業的技術需求不是高校科研的唯一目的,但從世界趨勢來看,這已經成為高??蒲性絹碓街匾哪康摹6?,由于我國現階段其他類型的研究結構較少,高校有責任為企業科研需求服務。然而,貴州高校提供的應用性研究成果長期不足。主要原因如下:第一,高??蒲虚L期與企業需求相脫節。傳統上,高??蒲卸嗍墙淌趥€人興趣驅動下的基礎理論探索。后來,隨著國家科技政策影響的增強,一些與宏觀經濟發展戰略相關的科技研究進入了高校科研的范圍。然而,這些課題未必能解決企業生產的具體的實用技術問題,其目標是科研成果得到科研基金部門的結題認可。最近,國家要求高校加強應用性科學技術研究,然而這些研究卻多以獲得專利作為結束。專利要轉變為實際應用,還有很多科研過程需要進行。而且,專利未必就是企業當前所特別需要的實用技術。貴州省專利轉讓率很低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第二,對高??蒲谐晒D化與科研創新的認識存在誤區。一提起以科研帶動經濟發展,人們往往推崇比爾·蓋茨與史蒂夫·喬布斯式的科技成果轉化。這兩人的成功固然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典范,但是,很多科技成果轉化實際上就是利用高校積累起來的科技知識解決企業生產中看似非常小但又十分關鍵的技術難題。認識上的誤區導致了高校在科技人才引進和隊伍配置上追求高層次與名人效應,不能踏實地從當地經濟發展需求出發開展研究工作。
五、今后的改進對策
要推進貴州省高??蒲谐晒霓D化,需要當地企業、高校以及政府三方共同努力,建立產學官有機結合的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機制。在這個轉化機制中,企業是先導,高校是主體,政府則是主導。三方共同努力的核心是,讓眾多企業的科技需求及時反映到高校的科研工作中去,讓高校的科研成果及時應用到企業生產中去,實現企業科技研發與高校科研創新的一體化。這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
1 明確企業的技術需求
對企業的科技需求進行系統分析需要高校與政府的大力支持,還應該做到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并重。從內容而言,高校在相關技術上提供支持,以保證企業科技需求分析的技術可行性。政府在資金與政策上提供支持:資金支持保證企業與高校進行相關活動的經濟可行性,政策支持有利于產生激勵企業與高校進行相關活動的外部環境。政府與高校的支持不能僅僅局限于當前目標的完成,即分析企業當前生產中的科技需求,更要重視長遠目標,即有計劃地幫助企業逐步建立起有一定水平的研發隊伍與機構。
2 強化高??蒲校绕涫菓眯涂蒲?/p>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社會已經步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學者們稱之為知識經濟社會、后工業社會或后現代社會等。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這個社會里,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之間的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高??蒲袆撔鲁蔀樯鐣洕l展的核心驅動力,與此同時,社會強烈要求高校多進行應用性研究與開發。對于高校來說,這既是機會,又是挑戰。然而,貴州省高校的科研現狀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要求。
目前,貴州省各類高校人均科研成果產出率較低,年均低于1件。應用型科研成果占全部科研成果的比例低于20%。應用型科研成果能夠實現實際轉化的比例不高,僅在1%左右,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10%。當然,我國高校的平均水平較國外同行也低很多。今后,這些指標應該至少達到以下標準:高校每年人均科研成果為1-3件,應用型科研成果占比在50%-70%之間,應用型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不低于20%。這就要求高??蒲腥藛T多關注企業的實際科技需求,從中選擇相應的科研課題。
3 營造適宜于產學合作科研的外部環境
如前所述,貴州省相當多的生產企業缺乏技術改進動力,同時,高校的不少科研人員也缺乏科研以及為企業提供科技服務的動力。但是,不能簡單地把責任推給企業與高校。對此現象,資源依賴理論認為,企業等組織及組織內人員的行為與變化都是對外部環境資源變化反映的結果。而且,研究者根據資源依賴理論,對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國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調查研究表明,事實的確如此。我們的實地調查結果也表明,貴州省高校教師缺乏科研與成果轉化的動力也與相應的外部環境條件的匱乏密切相關。
與其他省份不同,貴州高校沒有專職科研人員編制,只有教師編制。在以上課工作量為標準的績效工資制度下,高校與教師自然忽視科研。同時,評定職稱的科研績效標準僅僅是科研論文、專利與縱向課題,科研成果轉化的效果不在其中。難怪教師缺乏積極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的動力了。這些制度標準都是政府部門制定的,高校沒有權力作任何實質性更改。
關鍵詞 產學研合作 科研成果 培育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6.10.005
Abstract The main form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cal colleges to serve the reg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rough research cooperatio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adhere to the road of 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gradually find out a distinctive local university cooperation model,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build research cooperation platform, to carry out technology transfer services, promo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ulti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Keywords Enterprise-College-Research Cooperation;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cultivation
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形式是通過產學研合作進行科研成果轉化,產學研合作是實現教育、科技同產業相結合,增強全社會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客觀需要,是地方高校不斷提高科研水平、社會服務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①我國實施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從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等多方面激勵和支持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并把產學研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次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②201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中也明確提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環節,對于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撐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義。③
目前高??蒲谐晒漠a業化正日益成為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的動力,高校及企業對科研成果的需求與日俱增。雖然企業的有效需求比較旺盛,但我國地方高校存在科研成果的有效供給較少,轉化率較低,在成果培育、成果轉化等方面的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問題。因此,地方高校必須堅持以“立足地方產業,面向地方經濟,服務地方企業”為服務面,走產學研合作的道路,逐步摸索出一套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鼓勵培育符合企業實際需要科研成果,提升學校的創新能力及綜合服務能力,促進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與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結合,加快科研成果的培育及轉化,更好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地方高校要采取多項措施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開展技術轉移服務,促進科研成果培育及轉化。
1 提高思想認識,加快高??蒲谐晒呐嘤?/p>
地方高??蒲谐晒呐嘤稗D化,無論對于區域經濟、企業及高校都是一個相互扶持、互惠互利的過程,其對整個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作用也越來越被社會所認可。④但是,目前還是有不少人認為高校產學研培育科研成果是高校及相關專家為謀求項目經費或是賺錢的一種方式,也有人認為這是高校為培養學生,將企業作為教學實習基地的一種方式。⑤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高校集聚了大量的人才資源,而這些人才沒有為區域經濟、地方企業的發展發揮他們在相關專業領域的中的作用,大量的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沒有帶來實際的應用價值,無論是對國家、高校還是企業,這都是一種損失。因此,只有提高對產學研合作認識,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轉化科研成果,才能對區域經濟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首先,產學研合作培育科研成果是應用型地方高??蒲邪l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對高校提出的必然要求,這不僅是高校自身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高校的社會責任。高校在培育科研成果時應致力于將項目同企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使得科研成果同市場需求相適應。當前,隨著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及形式的多樣化,加快科研成果的培育及轉化,能夠更好地為高校的發展提供支持。同時科研成果的轉化也能夠帶來經濟效益,在一定程度對高校的辦學具有補充作用。
其次,產學研合作培育科研成果是地方高校體現其社會服務功能的重要方式。地方高校的科研隊伍在產學研合作過程中,能夠深入地了解企業,了解考慮市場需求,深入地參與到產品的研發過程中,不僅能夠不斷提升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水平,而且也是校地互動發展、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這對于社會、高校及企業的發展都大有益處。
因此只有認識到產學研合作培育科研成果對地方高校發展的重要性,才能發揮其巨大作用。產學研培育科研成果的模式并不僅是地方應用型高??蒲邪l展的重要模式,同時也是地方高??蒲心芰εc其社會服務角色相結合的一種體現。
2 建立有效制度,促進高??蒲谐晒呐嘤?/p>
當前在高校的評價體系是與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掛鉤的,因此,地方高校的科技人員也無不例外地在項目的申報時根據個人的興趣所在、成果產出的難易程度等方面來考慮,其項目、成果的質量,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及產業化前景則不是項目負責人所考慮的主要問題。因此,要建立與產學研相結合的有效科研制度,才能促進高??蒲谐晒呐嘤?。
首先是要建立健全市場統籌協調機制,改善高校科研成果的培育及轉化。由于各單位的科研人員在人事上分屬于不同單位,相互之間沒有隸屬關系,而科研成果大多在各自的實驗室中完成,在成果的孵化、小試、中試等過程中,產學研各方大多沒有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在科技情報、市場需求、技術及生產方面缺乏有效的溝通。從而導致各單位的科技人員缺乏協同,無法對相關科研工作進行統籌安排,形成合力。有的甚至會出現重復研究的情況,從而對科技成果的培育及產業化造成遲滯等情況。因此,高??萍汲晒呐嘤皂椖繛榧~帶,建立健全市場統籌協調機制,將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相關單位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進行協作研究,才能成為產業核心技術服務,創造經濟和社會效益。
其次是要建立利益保障機制,激勵高??蒲腥藛T培育成果。產學研合作的過程是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人力、智力相結合的過程,其相互合作的基礎在于共同的經濟利益。⑥許多基于產學研合作的項目由于其資金投入、成果產業化后的利益分配等相關保障機制的不健全,從而導致產學研合作項目的擱淺或中止,直接影響了科技工作人員進行產學研合作的積極性,無法實現長期合作以培育科研成果。因此,無論在成果培育還是成果轉化,都需要建立合理的科研成果產權制度及其權益的分配制度,以保護各方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才能有效地激發科研人員進行科研成果培育及轉化的熱情。
再次是要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科研成果培育的政策環境。我國雖然在在法律中較早的在相關的政策法規中涉及產學研合作科研等方面的內容,但現有的相關政策法規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缺乏系統性和可操作性。至今也尚未出臺專門的針對產學研合作科研、成果培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雖然目前相關的科技計劃支持產學研聯合項目的申報,但是項目偏重于技術,對科技人員的學術需求缺乏必要的關照,直接影響了科研工作者及相關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培育科研成果的積極性。因此只有產學研合作擁有法律和制度的有力保障,對高校科研人員的成果培育、職稱晉升等方面進行政策性引導和鼓勵,在成果轉化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予以保護。才能使一些研發真正能夠培育出成果,取得經濟效益。
3 以市場為導向,加大高??蒲谐晒墓┙o
科研人員通過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較多的科研成果,但是由于科研人員自身的市場意識不強,科研人員很少會主動同相關企業聯系,充分去了解相關企業的技術需求和碰到的技術難題,往往是關起門來一心搞理論學術研究,研發出來的科研成果往往在理論上技術比較先進,但同企業的實際生產及市場的需求是脫節的,科研成果難以應用于現實的生成過程中,從而造成高校的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不足。
因此地方高校科研人員要摒棄重理論研究輕應用價值的慣性思維、摒棄重個人研究偏好輕成果的適用性和生產的可行性的研究偏好,進行有針對性的項目研究,將科研成果與社會生產進行有機結合,將科研成果同現實的生產力進行對接,進而轉化后產生經濟效益。
同時地方高校要摒棄原有的科研評價體系,對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果的生產適用性和經濟效益進行切實的評價,建立長效、緊密的“立足地方產業,面向地方經濟,服務地方企業”產學研合作關系,以項目為紐帶,以人才為核心,與地方政府、企業建立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合作的利益共同體, 充分發揮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提高科研成果的有效供給。
實踐證明,地方高校在科研成果培育過程中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產學研合作,學校近年來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方面所取得的成績與產學研合作是密不可分的。作為一所以堅持校地互動發展、校企合作的辦學思路,圍繞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著力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不斷提升科學研究和科技服務水平的地方高校,堅持走產學研合作培育科研成果的道路,是地方高??茖W研究、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
注釋
① 馬云澤.我國產學研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求知,2014(8):56-57.
②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Z].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2.
③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的通知[Z].國務院辦公廳,2016.4.
關鍵詞:平衡計分卡原理 會計科研成果 評價體系 層次分析法
一、引言
目前,我國關于會計科研成果的評價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評價過于注重形式;評價內容過于注重對數量的評價,不注重對科研質量的評價;所取得的課題、基金等數量越多,評價分數越高,而忽略了科研成果對現實社會或經濟的影響程度。2012年在廈門召開的第四屆海峽兩岸會計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會計學會原會長金蓮淑就指出,要建立一套科學的會計科研成果評價機制。提高科研成果實效的關鍵是三個方面:開展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評價;重視數量,更重視質量;合理確定考評周期。目前,我國會計科研成果的評價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還沒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富有成效的評價體系。2014年主席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面對科技創新發展新趨勢……我們不能在這場科技創新的大賽場上落伍,必須迎頭趕上、奮起直追、力爭超越。”筆者認為,在科研成果評價方面應把好質量關,注重科研成果轉化和科研成果質量水平的評價,對于浪費科研經費、沒有任何意義的科研項目,應該拒絕通過,只有這樣才能督促科研人員申請一些對經濟、對社會發展有意義的科研項目。而平衡計分卡原理體現了四個維度的平衡關系,不顧此失彼,基于此,本文設計了與平衡計分卡原理類似的會計科研成果評價體系。
二、平衡計分卡原理下的指標體系構建
各指標之間的平衡是平衡計分卡的核心思想,針對目前會計科研成果評價多注重學術價值方面的評價(比如發了多少篇文章、出版了多少專著等),筆者認為還應注重會計科研成果經濟價值、社會價值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的評價,因此本文設計了四個維度的一級指標,強調會計科研成果的優劣并不是只由某一個方面所決定,而是四個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四個維度的一級指標可以反映出科研團隊或科研項目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價值創造能力以及長期生命力,一級指標(四個維度指標)和二級指標的設計具體如下:
(一)四個維度指標設計
1.經濟價值(X1)。我國每年投入科研經費超萬億,比如我國34所985高校每年平均科研經費為12億元,相當于美國大學聯合會所屬高校的校均水平,也相當于澳大利亞八校聯盟的校均水平,可見我國在科研經費方面的投入力度是非常大的,那么這就要求科研成果能夠創造一定的社會經濟價值。會計科研成果應該符合當今經濟發展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實用性。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會計科研成果應該能夠幫助我國企事業單位解決目前較為重大的現實問題,能夠針對企事業單位所面臨的棘手的賬務處理問題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議,從而促進經濟繁榮,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社會效益(X2)。科研院所和高校是會計科研活動開展的主陣地,它們作為非營利性組織,經費主要來源于政府投入、企業投入和社會捐贈,因而可以說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就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委托人(或者客戶)。站在這個角度,會計科研成果應該能夠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得到政府、企業或社會的認可。只有提高了客戶滿意度,科研院所或高校才能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
3.學術價值(X3)。學術價值一直以來都是不可或缺的評價指標,會計科研成果的學術價值主要體現在論文、專著以及專利的數量和質量上。科研論文和著作的數量可以反映出科研活動的廣度、寬度。但是,更要注重科研論文及著作的質量,質量可以反映出科研活動的深度,以及被社會同行或專家認可的程度??蒲姓撐募爸魇菚嬁蒲谐晒軌蚩焖俦簧鐣獣缘淖罴淹緩?。專利能夠體現科研團隊的實力和創造力,創新性的科研成果應該及時申請專利保護,盡早實現智力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4.人才培養(X4)??蒲腥藛T的整體素質直接影響科研成果的優劣,好的科研項目除了能夠為社會創造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還要能夠帶動一大批科研人員的成長與提高。比如通過科研活動,為科研人員創造參與學術交流、國際合作的機會;通過科研活動,培養科研人員撰寫高水平論文和著作的能力;通過科研活動,讓科研人員獲得社會聲譽或專業職稱的提升等??梢?,科研項目所培養人才數量的多少也間接反映了科研項目的優劣。
(二)二級指標設計
本文盡可能選用容易量化的二級指標,經濟價值(X1)一級指標下設置了兩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科研成果轉化率(X11),用以衡量科研項目已經轉化為生產能力的情況;預期潛在產業化收入的現值與經費投入的比例(X12),用以衡量科研項目未來可能創造收入的情況。社會效益(X2)一級指標下設置了三個二級指標,分別為:教學合格率(X21),用以評價會計科研成果對財會專業教學質量提升的作用;科研成果獲獎數(X22),用以評價會計科研成果得到行業或專家認可的程度;對外提供咨詢服務數(X23),用以評價會計科研成果對行業或企業的幫助情況。學術價值(X3)一級指標下設置了三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X31),用以衡量會計科研成果的影響程度;著作數量(X32),用以衡量會計科研成果的完整性或系統性;專利數量(X33),用以衡量會計科研成果在理論或方法上的創新性。人才培養(X4)一級指標下設置了三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國際合作與交流次數(X41),用以衡量會計科研活動為科研人員創造國際合作和交流機會的情況;國內學術研討會次數(X42),用以衡量會計科研活動為科研人員創造參與國內學術研討會機會的情況;科研項目帶動的人員數量(X43),用以衡量會計科研活動所培養人才規模的大小。
三、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層次指標的權重
由于指標的選擇無法做到完全定量化,因而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各個層次的指標權重,通過問卷調查法和專家咨詢法來確定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為了使每個指標的相對重要性量化,本文引用如表1所示的矩陣判斷標度。在調查和咨詢對象的選擇上,選擇了來自云南、河北、北京、江蘇、四川等不同省市的財會知名專家學者,確保指標之間比較結果的準確性。各層次指標權重確定的具體步驟如下。
(一)四個維度指標(一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1.構造判斷矩陣。通過問卷調查法和專家咨詢法,得出四個維度指標之間兩兩比較的結果,如表2所示。
根據表2中的數據,構造判斷矩陣P1。
2.對矩陣P1進行一致性檢驗。對于判斷矩陣P1,計算滿足P1?W=λmax?W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求得特征根λmax=4.1431,特征向量W=(0.3889,0.2995,0.1881,0.1235)T。
根據n=4,通過表3,查得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RI=0.89。根據公式CR=(CI)n/(RI)n,求得CR=0.053
(二)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
二級指標權重的確定同樣采用層次分析法。具體操作步驟同一級指標,因此,本文不再過多闡述,具體結果如下:
1.經濟價值下的兩個二級指標科研成果轉化率(X11),預期潛在產業化收入的現值與經費投入的比例(X12)通過兩兩比較,構造出判斷矩陣P2。
求得特征向量W=(0.833,0.167)T,用W11表示科研成果轉化率這一指標的權重,則W11=83.3%,用W21表示預期潛在產業化收入與經費投入比例這一指標的權重,則W12=16.7%。
2.社會效益下的三個二級指標教學合格率(X21)、科研成果獲獎數(X22)、對外提供咨詢服務數(X23)通過兩兩比較,構造出判斷矩陣P3。
求得特征向量W=(0.1095,0.5816,0.3089)T,CR=0.004
3.學術價值下的三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的數量(X31)、著作數量(X32)、專利數量(X33),三個二級指標間通過兩兩比較,構造出判斷矩陣P4。
求得特征向量W=(0.3196,0.5584,0.1220)T,CR=0.0176
4.人才培養下的三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國際合作與交流次數(X41)、參與國內學術研討會次數(X42)、科研項目帶動的人員數量(X43),三個二級指標間通過兩兩比較,構造出判斷矩陣P5。
求得特征向量W=(0.2318,0.184,0.5842)T,CR=0.0516
綜上所述,假設用Y表示會計科研成果總評分,則Y=(X11?W11+X12?W12)×W1+(X21?W21+X22?W22+X23?W23)×W2+(X31?W31+X32?W32+X33?W33)×W3+(X41?W41+X42?W42+X43?W43)×W4。
四、結束語
科研活動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源泉,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而科研成果的評價是科研活動質量的保障,筆者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并結合自身從事會計科研活動的經驗,認為目前會計科研成果的評價主要局限于或出版著作的數量上,而忽略了會計科研成果產生的經濟價值、社會效益以及人才培養情況。本文借鑒了平衡計分卡原理,構建了一套平衡各指標關系的會計科研成果評價體系,期望能夠為會計科研成果評價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本文強調會計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因而設計的四個維度指標分別是經濟價值、社會效益、學術價值以及人才培養,這四個指標兼顧了財務性評價與非財務性評價。為了使評價指標量化,本文參考了英國RAE評價法,設計了二級指標評分標準。在指標權重的確定上,為了避免評價中的主觀隨意性,采用了層次分析法(AHP),既很好地運用了專家、學者的智慧及經驗,又將定量方法融入了其中。由于時間和篇幅所限,本文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所構建的評價體系具有普遍適用性,未針對不同情況做分類處理。
參考文獻:
【關鍵詞】;科研成果管理;AJAX;系統設計
1.引言
在當前形式下,通過IT技術等信息化手段,實現科研管理信息化,加強日??蒲泄ぷ鞴芾?,整合科研工作流程,為決策層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依據,加強日常從而提升科研管理水平,是當今高??蒲泄芾淼拇髣菟叀?蒲泄ぷ骷泄芾?、量化管理是高職院校中比較流行的管理、考核方法,但是,目前在高職院校這方面的系統還不多見,且不能完全滿足高職院??蒲谐晒恐饾u增加、科研工作政策靈活的特點,因此設計開發面向高職院校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2.科研成果管理需求分析
科研管理的內容復雜,信息量大,主要包括科研課題的管理和科研成果管理兩大部分??蒲姓n題管理對科研課題從申請、批準立項、經費劃撥、開題、中期檢查、結題、成果鑒定以及成果轉化的科研課題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蒲谐晒芾碇饕M行科研成果申報、檢查、計算、獎勵等過程。目前我院的科研課題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申報都是采用Excel進行管理,隨著數據量的增大,Excel已經不能滿足信息計算和統計的要求。
科研成果的申報統計系統主要包括論文統計、科研課題統計、獲獎成果統計、專利統計和對外技術服務統計,學院老師通過網上登陸科研成果登記頁面,將自己的科研成果按類別輸入,并將各種佐證材料掃描后上傳到服務器??蒲谐晒怯浐螅扔上挡康慕虒W管理干事對每位老師的科研成果進行逐條審核,發現有不符合或者有疑問的情況將返回給教師進行修改,如果符合申報要求,則將成果上報科研處??蒲刑幍墓芾砣藛T對經過系部篩選的記錄進行再審核,符合要求的則進入成果庫。統計系統將根據登記資料自動計算成果科研分,并按個人、部門等條件進行分類統計。最后計算出每位老師的科研獎金,計算學院的科研先進工作者名單、科研工作先進部門名單。
3.所采用的技術及基本思路
針對科研工作的具體管理、量化指標來開發相應軟件,充分利用軟件工程的方法,從系統分析、系統設計、軟件開發等方面最終實現一個基于B/S結構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運用SQL sever 2005作為后臺數據庫、作為Browser端的開發環境,使用C#語言實現了在瀏覽器端的成果信息錄入、科研情況查詢;客戶端的成果認定,科研工作量化的度確認、統計報表生成、人員管理、科研成果數據的導入導出、打印等功能[2]。具有人性化的用戶界面,可靠的數據安全機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科研管理工作的質量,推進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全面支持科研工作量化管理處理,功能齊全,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4.數據庫設計
通過在表中設置約束可以對表中的數據進行約束,防止不符合條件的臟數據錄入到表中,本項目廣泛采用了在表中設置主鍵、外鍵,以及設置字段的類型、寬度、是否唯一、是否能為空等屬性來進行約束。
為了將科研成果系統數據表中分散的數據能夠統一的輸出到一個統計表中,采用視圖技術對各表進行一個集成,視圖viewPaperStat定義如下:
SELECT TOP (100) PERCENT
dbo.UserInfo.UserName, dbo.DepartInfo.DepartName,dbo.StaffRomInfo.StaffRomName,dbo.PaperInfo.PaperTitle,
dbo.PaperPublishInfo.AuthorOrder,dbo.PaperInfo.AuthorCount,dbo.Journal.JournalName,dbo.Journal.Presider,_Number,
dbo.Journal.ISSN_Number,dbo.PaperInfo.PostTime,dbo.PaperInfo.Issue,dbo.PaperInfo.WordCount,dbo.PaperPublishInfo.PersonalScore
dbo.PaperPublishInfo.PersonalKHScore,dbo.Subject.SubjectName,
dbo.Subject.SubjectFitness,dbo.PaperInfo.Remark
dbo.PaperState.PaperStateName,dbo.PaperInfo.PaperFitness
FROM
dbo.PaperState INNER JOIN
dbo.PaperInfo INNER JOIN
dbo.Journal ON dbo.PaperInfo.JournalId=dbo.Journal.JournalId INNER JOIN
dbo.PaperPublishInfo ON dbo.PaperInfo.PaperId=dbo.PaperPublishInfo.PaperId ON dbo.PaperState.PaperStateId=dbo.PaperInfo.StateId INNER JOIN
dbo.UserInfo ON dbo.PaperPublishInfo.AuthorId=dbo.UserInfo.UserId INNER JOIN
dbo.DepartInfo ON dbo.UserInfo.DepartId=dbo.DepartInfo.DepartId INNER JOIN
dbo.StaffRomInfo ON dbo.UserInfo.StaffRomId=dbo.StaffRomInfo.StaffRomId INNER JOIN
dbo.Subject ON dbo.PaperInfo.SubjectId=dbo.Subject.SubjectId
ORDER BY dbo.DepartInfo.DepartName,dbo.UserInfo.UserName
5.系統設計與實現
在傳統的系統設計中,將對數據庫的訪問、業務邏輯及可視元素等代碼混雜在一起。這樣雖然直觀,但是代碼可讀性差,耦合度高,也為日后的維護和重構帶來不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人提出了N層架構思想,即將各個功能分開,放在獨立的層中,各層之間通過協作來完成整體功能。[3]
本項目的設計采用三層架構,系統分為UI、BLL、DAL三個層次,UI為用戶界面設計文件.ASPX和對應的代碼文件.CS;BLL是對DAL層的封裝,并為UI層提供訪問接口,BLL一般情況來說與DAL層相對應,但是根據業務邏輯可以自行進行擴展和定制;DAL是對數據進行的訪問,DAL調用數據庫通用訪問模塊DBHELP,并采用實體對象進行數據的傳遞。
1)實體模塊設計。一個實體對象其實就是數據庫表中一條記錄在內存中的一種映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很方便的對數據表中的記錄進行存取訪問,而且數據的傳遞采用面向對象的方式,防止傳遞數組等類型數據中可能導致的不可預期訪問發生。2)數據訪問層設計。數據訪問層主要提供數據的“增、刪、改、查”等操作,采用公共數據訪問模塊可以提高數據庫訪問的效率,降低代碼的榮譽程度。3)業務邏輯層設計。業務邏輯層是對數據訪問層的一種封裝,在業務邏輯比較簡單的時候其代碼也比較簡單。4)用戶界面層。用戶界面的設計采用了中的母版頁技術,使用母版頁可以為應用程序中的頁創建一致的布局。單個母版頁可以為應用程序中的所有頁(或一組頁)定義所需的外觀和標準行為。然后可以創建包含要顯示的內容的各個內容頁。當用戶請求內容頁時,這些內容頁與母版頁合并以將母版頁的布局與內容頁的內容組合在一起輸出。
6.總結
從第一版本的系統到目前的第三版本系統已經經過了兩年的時間,由最初的兩個模塊增加到了七個功能模塊,功能得到了大大增強,前期出現的Bug也到了修復,系統在2010年度的科研成果統計中應用效果良好,系統能夠實現院、系、教研室三個層次的統計和匯總工作,為學院的科研成果管理工作帶來了方便。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主要在代碼性能的優化和用戶界面的改造上。
參考文獻
[1]劉錦偉,唐俊.AJAX技術在高??蒲谐晒芾硐到y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2(1):24-26.
[2]胡志敏,唐俊,石躍祥.基于Web服務的車輛維修管理信息系統[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1(4):51-53.
[3]李基初,唐俊.基于輕量級JavaEE平臺的高職學院信息孤島整合[J].信息技術,2009,12:5-8.
【分類號】:G644
【關鍵詞】:生物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率
近幾年來我國的醫藥行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生物技術方面有了很多的科研成果,目前很多國家把發展生物醫藥作為提高國民經濟的主要手段,生物醫藥的發展空間非常大,但是高校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并不高,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產學研轉化模式。
1我國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產業化現狀
在2006年國務院出臺相關政策,表明在未來的15年之內,將要部署一些前沿技術在生物醫藥方面,國家對生物醫學的重視為我國發的制藥業帶來了很多動力。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的研發基礎以明顯增強,截止到2010年,廣東有生物醫藥科研人員3萬多人,各大高校也逐漸加大了對生物醫藥的科研投入,不同省份建立了重點實驗室,我國已經能夠初步實現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的自主創新。
高校生物醫藥科研產業化成果發展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難。首先我國不同省份的生物醫藥研發技術普遍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的現象,科研成果很多都是仿制,在全球領先的生物醫藥產品中,如人工生長激素等,我國僅僅能夠生產其中的一小部分,科研成果很多都脫離了實際,遠遠高于現實,難以進行產業化發展。生物醫藥科研成果普遍存在轉換難、轉化率低下的問題,目前我國在生物醫藥的研究方面落后于發達國家約5年左右,但實際在科研成果產業化方面卻落后發達國家15年,生物科研成果僅僅有15%能夠轉化,生物科學成果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不到30%。其次我國目前擁有的生物制藥產業大多數都是一些小型企業,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非常弱。有關調查顯示,專家認為科研成果轉化率低下的原因是因為科研體質、市場化建設、政府的支持、中介服務質量等共同作用而成的,也有人認為加大科研成果的宣傳教育能夠極大地提高轉化率,除了這幾點原因融資體質的不完善,中小企業本身的能力有限,也是影響轉化率的一大因素。
2.產學研轉化模式建議
本文建議從以下幾方面來加強高校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的轉化。以市場為導向來開展生物醫藥成果的研究,現階段我國高校研究人員的科研項目基本是根據我國各級科研機構來自足選擇研究目標,很少考慮到市場的可接受性,不利于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發展,同時很大部分的科研資源也被浪費掉,政府相關部門應根據我國的發展狀況來選擇合適的科研方案。
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建立科學的生物醫藥產業標準,為我國的生物醫藥的研究提供指導標準,使高校生物醫藥科學研究更加符合我國國情。政府部門還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降低生物醫藥產業的風險,使得中小型醫藥企業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很大的進展,進而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
政府部門要加大技術市場的培育,及時發現有前途的科技項目,并密切關注中小企業的發展,加強生物醫藥專業服務體系,優化中介服務質量,提高高??蒲谐晒霓D化率。在市場發展中,政府部門注意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保證高校和不同性質的企業能夠公平的參與到科研項目的競爭中。國家相關部門需要建立適合于市場發展的有利于科研成果轉化的科研機制,聯系具體的科研成果,避免一刀切的評價形式,確??蒲谐晒南冗M性。其次政府以及高校需要以客觀的態度來對待科研成果,避免出現科研失敗進而造假的現象。
生物醫藥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科研評價專家系統,避免出現評估失誤的現象,進量利用一些先進技術,減少因人為因素引起的評價誤差。政府部門和高校需要強化科研建立機制的落實,使科研人員的心血得到認可和尊重。高校應加大與企業之間的科技合作,形成優勢互補,積極的參與到重大科研的開發中,實現各方面力量的相互銜接,極大研發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政府部門還需要努力完善市場經濟的發展,使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更加完善,為中小企業提供優惠信貸政策,并加大對生物醫藥項目的扶持力度。其次政府相關部門需要不斷完善風險投資機制以及相應的鼓勵政策,促進生物醫藥成果的產業化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術,本文簡單分析了我國目前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產業化現狀,進而講述幾點產學研轉化模式。隨著我國國民對健康的逐漸重視,生物醫藥將會起到更大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由于研究資料比較少,一些前瞻性的理論還不足,仍然需要更多的人進一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畢曙明.借力CMO,破解生物醫藥產業化困局――張江“藥谷”探索創新成果產業化有效路徑[J].中國高新區,2013,5(10):102-105.
[2]彭耀林.遼寧政府搭臺―力促生物醫藥專利成果產業化[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1,12(10):8-9.
關鍵詞:剽竊;科研成果;刑法
中圖分類號:D922.1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3-0164-02
一、建議增設剽竊科學研究成果罪的原因
受傳統刑法的影響,我們習慣將偷竊有形財物視為盜竊行為,對盜竊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定罪量刑,卻不習慣把剽竊他人著作、發明、發現、實驗思想、實驗方法、實驗數據以及其他科研成果的行為視為盜竊。筆者認為,與普通盜竊罪同理,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知識成果的行為同樣可以構成犯罪。
1.知識成果在經濟學上是一種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茖W、技術(研究)成果在經濟學上被視為資源,具有有用性和稀缺性的特點。
其一,知識產品的有用性。財產的有用性是指它能夠滿足人的需求的屬性。知識產品作為一種智力勞動的創造性生產成果,同樣具有能夠滿足人類某種利益需求的特定屬性。
其二,知識產品的稀缺性。知識產品作為人們在科學、技術和文化等精神領域內所創造的非物質性財產,具有供給小于需求的稀缺性,這種稀缺性是行使財產權利的基礎。
2.知識成果在法律上是一種財產,成為財產法的保護對象。從法律上看,知識成果與一般財物具有相同的本質屬性。洛克基于自然權利的理論,闡述了勞動是獲得私人財產權的重要途徑以及勞動使人們獲得私人財產權的合理性。今天所主張的知識價值論,是近代勞動價值學說的新發展。智力勞動者應對其知識產品享有財產權。經濟學家認為,對財產權進行法律保護會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而且建立起有效率的使用資源的激勵機制。
3.知識成果一旦被他人盜用,其所有權就受到侵犯。在知識成果日益向生產力轉化的時代,研究人員們的學術成果也成為技術成果。由于可轉化為生產力的技術成果具有與載體可分離性,故科研技術成果被人竊取后,所有權雖然不會馬上喪失,但由于喪失了對科研成果的優先權,喪失了技術成果的專有權和秘密性,其先進性也很難得以保存。一旦科研技術成果被人竊用,知識成果的先進性就會受到嚴重影響,權利人的權利就會遭到破壞。如抄襲、剽竊他人成果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就會既侵犯到權利人的人身權,同時又侵犯權利人的財產權,從而影響其獲取報酬的權利。
4.與傳統的盜竊行為相比,科學研究中剽竊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更大。首先,在物質上,受害者會受到嚴重損失。如前所述,知識成果具有稀缺性,一項科研成果的完成,科研從業人員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時間、精力(包括大量的腦力和體力),有的科研成果甚至可能是一名科研從業人員一生唯一智力火花的結晶,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其次,在精神上,受害者會受到更大的摧殘。被剽竊的知識成果經改頭換面后大張旗鼓的出現在各類學術雜志、報刊上,受害者發現后,不怕麻煩的會站出來,耗上大量時間和精力與之周旋,而未發現者和多數耗不起時間的人就永遠地讓自己幾年、幾十年的研究成果的優先權喪失,讓剽竊者得逞,這會使受害者心理受到莫大的傷害。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行為還擾亂了科研活動的正常秩序,助長了不正當競爭;同時,也是對社會公眾的欺騙,是對我國目前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破壞。
在我國,對于目前嚴重剽竊科研成果的行為僅存在有一些行業的治理措施和相應的民事及行政制裁措施,并無相應的刑事法律制度的約束。如在科技部、教育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1999年11月18日的《關于科技工作者準則的若干意見》中第6條規定,“嚴禁抄襲他人著作、論文、或者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的行為”;第10條規定:“科技工作者對違背科技工作者行為準則的不良行為,觸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有關當事人的法律責任?!?/p>
而我國《刑法》第217條也僅將以營利為目的嚴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納入刑事法律調整范圍,未觸及侵犯他人成果優先權等嚴重的科研剽竊行為,致使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的行為人一直逍遙刑事處罰之外。
對于嚴重剽竊科研成果行為的刑事立法,有三種處理方法:一是在《刑法》第217條“侵犯著作權罪”中相應增加一項,將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的行為列為該罪的一種表現形式;二是將科研、技術成果作為盜竊的對象,擴大《刑法》第264條盜竊罪的犯罪對象,理由是剽竊行為的本質同傳統的盜竊行為并無二致;三是在《刑法》中增加“剽竊科研成果罪”。筆者更傾向第三種。因為第一種方法將嚴重剽竊對象局限于著作權法保護的范圍,顯然難以涵蓋各類“科研成果”,也難以涵蓋多種科研失范行為;第二種方法與盜竊等侵犯財產罪的通行觀念相悖,也有悖于現行刑法(1997年《刑法》第219條規定的侵犯商業秘密罪,將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包括技術秘密在內的商業秘密作為其一種行為方式,標志著技術秘密等知識產品不可能成為盜竊、貪污等侵犯財產犯罪的對象。
二、剽竊科學研究成果罪的概念和構成特征
借鑒國外的有關立法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筆者認為,剽竊科研成果罪,是指秘密竊取他人未發表的科研成果搶先予以發表,或者嚴重剽竊他人已發表的科研成果予以發表并獲取重大利益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該罪的構成特征是:
1.客體特征。該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對科研成果、知識成果合法享有的權益。如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竊取科研成果優先權,即將他人未發表的實驗思想、實驗方法、實驗數據甚至實驗研究結果等實質性內容竊為己有,在此基礎上成文并將自己作為首創者予以發表,不僅侵犯了他人的財產權特別是獲酬權,更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尤其是署名權,也欺騙了公眾。竊取科研成果的實質是竊取了他人的財產權、署名權,使被竊者付出的艱辛勞動得不到應有的報償,財產和精神損害兼有。
值得注意的是,該罪的犯罪對象不僅包括他人未公開的科研成果,也包括他人已發表的科研成果。但不包括現行知識產權立法不予保護的知識產品,如官方文件、時事新聞、歷法、數表、通用表格、公式以及科學發現、智力活動規則、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法、動植物新品種、用原子核裂變的方法獲得的新物質和違背國家法律、社會公德的成果等,而且這里受保護的作品須是法律保護期限內的作品,不是已過保護期而成為人類共同財富的成果。
2.客觀方面特征。該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剽竊他人科研成果予以公開發表,并獲取重大利益或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剽竊他人科研成果是指沒有法律根據或權利人的授權擅自將他人受法律保護的科研成果的一部分或全部抄襲過來,或者將他人成果進行非實質性的變動(如變動語句或段落的順序,更換個別詞語),當作自己的成果予以發表(據為己有),從而獲取非法利益,實現非法目的。
這一行為構成犯罪,不僅要有剽竊他人科研成果的行為,而且必須將所剽竊成果予以公開發表。這里的“公開發表”是指以報刊、雜志、廣播、電影、電視等方式將作品公之于眾。如果剽竊他人作品而不公開發表(如學生為完成作業而抄襲他人作品等),則不成立該罪之剽竊行為。
認定是否“獲取重大利益”可從“違法所得數額較大”(如獲取研究經費或科研獎金)和“獲取重大榮譽、名譽”兩方面衡量。其中,“數額較大”的標準,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的規定,即違法所得數額在3萬元以上的屬于“違法所得數額較大”;違法所得數額在15萬元以上的,屬于“違法所得數額巨大”。
3.主觀方面特征。該罪的主觀方面必須為故意,即行為人明知自己不是該成果的完成者也沒有經成果權利人的許可或授權而竊取該成果,其目的是獲取利益(包括獲取重要榮譽、名譽和經費、獎金等重大經濟利益)。否則,則不成立本罪。
4.主體特征。學術腐敗是20世紀90年代之后風靡中國大陸的一種社會現象,它是繼政治腐敗和經濟腐敗之后的另一個大規模、深層次的社會腐敗。學術界人士,上至院士、博導,下至研究生、大學生,抄襲剽竊成風,巧取豪奪成性,弄虛作假為常,欺世盜名為榮。不僅如此,學術腐敗已經從學者的個體行為發展成集體、集團行為,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趨勢。因此,該罪的犯罪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單位犯本罪的,除對單位判處罰金外,并應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三、適用本罪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科研;知識產權;保護;有效措施
0.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科研知識產權已經成為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和有關管理部門缺乏對科研知識產權的足夠重視,造成大量的科研成果沒有形成自主知識產權,這對我國科技發展及參與國際競爭都十分不利。因此,改變這種情況已成為當務之急。本文就加強科研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措施談談粗淺建議。
1.影響科研知識產權保護的因素
1.1科研評價體系不健全
知識產權保護與科技創新應該是相互促進的。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們的科研導向是榮譽和地位的導向,由于這樣的導向使研究人員的科研觀念形成狹隘地“以人為本”,不考慮科研對國家的經濟貢獻,而是以論文的數量或者是所謂的質量為主要指標來評價科研人員,科研成果轉化與否和研究者本人及單位無關,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重視知識產權工作。
1.2科研體制改革落后
目前,各種科研經費仍采用計劃經濟的政府撥款模式,各種“計劃、工程”名目繁多,沒有實行真正的科研基金制,造成科研資源分配形式上的合理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合理。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科研管理體制,使科技管理體制與經濟發展相適應,我們的知識產權工作是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加強的。所以科技體制改革要盡快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這樣才能真正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1.3管理體制嚴重脫節
在管理體制方面,各個環節脫節??蒲性诹㈨椙叭狈χR產權研究分析,重申請,輕轉化,授權后如何管理沒有規章制度。目前甚至申請費、維護費都由課題組來出,這是很不合適的。屬于研究所的職務發明,研究所是專利的權利所有人,讓課題組以科研經費的形式來出申請費、維持費是不合適的。
1.4知識產權流失
近年來,我們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但是有些科研人員的觀點就是保護我自己,而不是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如果要形成一個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氛圍,不但要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同時要尊重別人的知識產權。這方面一些科研人員區分不清楚或故意混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的界限,把職務發明自己私自轉化了,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由于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起步較晚,廣大科技人員尚缺乏這方面的知識。有的科研管理人員囿于成果管理工作的影響,對待專利技術也采取先推廣,經過多次試驗,廣泛驗證,待成果完全成熟后才去申請專利。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職稱評定制度對科研人員發表多少文章、取得了多少成果有一定的要求。因此有的科研人員在取得了一項發明創造后,不是立即去申請專利,而是熱衷于發表文章,從而喪失了搶先專利注冊,保護發明的機會。另外在人員流動、對外合作、技術合同審查等方面,由于科研人手不夠或者是意識不強,存在著大量知識產權流失的現象。
1.5缺少利益保障機制
沒有利益的保障機制,對侵權行為聽之任之,也是造成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力的原因之一。因為跟科研人員的利益不掛鉤,即便發現侵權了也可以不去關心或者是給領導報告,不主動收集證據,糾正侵權行為。僅僅靠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是遠遠不夠的。
2.加強科研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措施
2.1規范科研檔案管理
科研檔案不僅是國家的寶貴資源,也是科研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載體。因此防范知識產權流失,一定要強化和規范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按照科研檔案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科研檔案必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專人負責,確保完整、準確、系統、安全。要把科研檔案工作作為科研工作的內容之一納入科研管理程序中,并做到建檔工作與科研工作實行四同步管理,即:下達任務與提出科研文件材料的歸檔要求同步;檢查計劃進度與檢查科研文件材料的形成情況同步;驗收鑒定科研成果與驗收鑒定科研檔案材料同步;成果的登記、評獎以及科研人員提職考核與檔案部門出據的課題歸檔情況證明材料同步。課題組應按照科研程序和科研文件材料的歸檔范圍做好科研課題文件材料的形成、積累工作,按照科研檔案管理的具體要求及時進行整理和移交歸檔。課題申請成果鑒定前,向檔案管理部門提交科技成果鑒定申請表,檔案管理部門依據申請表進行科研檔案驗收,會同科研管理部門對檔案的完整性、準確性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萍汲晒芾聿块T據此辦理成果鑒定手續。
2.2及時評價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多采用鑒定和認定兩種方法進行評價。實用新技術、新產品一般通過專家鑒定;新品種須先通過?。ㄊ校┢贩N審定再進行成果認定;成果評價方法的選擇要充分考慮成果特點、應用前景和保護知識產權的需要。由于科研成果必須具備“新穎性”,授予專利權和新品種權都遵循“申請在先”的原則,因此在科研項目完成時,要及時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價,防止因為評價(鑒定或申請專利權等)不及時而喪失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對有必要申請專利保護或新品種保護的成果要及早辦理申請手續??梢圆扇∠壬暾垖@蠡蜻M行成果鑒定、產品定型、展覽、展銷等。
2.3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知識產權保護最終要依靠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來實現。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了以專利、商標、版權為三大支柱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框架,主要有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蒲袉挝粦浞掷眠@些法律法規有效地保護自己的科研成果。一定要加強科研成果的專利保護意識。在實施科研過程中,及時對研究成果申請專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行審查,必須申請專利的項目要及時申請專利,對能開拓國際市場的項目要及時辦理涉外專利申請手續??蒲谐晒援a品形式投放市場的,應及時辦理商標注冊手續,專利產品注冊商標相當于給科研成果上了雙保險,非專利產品注冊商標也能保護成果不被侵權。在合作研究、成果開發轉讓等活動中要簽訂保護知識產權協議書,以防發生知識產權糾紛或造成知識產權流失。對科技檔案、階段性研究成果、非專利技術等具有商業價值的科研成果視為單位的商業秘密,主要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予以保護。
3.總結語
總而言之,科研所要結合專業特色優勢,努力爭取社會資本參與,把資源優勢轉化為技術和產業優勢。同時要加強與社會企業的科研合作,從源頭上解決科研與實際脫離的現象。研究實際生產中提出的問題,這是我們培育和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產業的一個重要策略。同時,科技成果保護、轉化中涉及到一系列的法律、貿易和技術問題,不可能要求所有科技人員去全部掌握,科研單位應設立專職機構或人員完成此項工作。這些專職人員一方面要具有相關的專業技術知識,另一方面還應接受系統的經濟法,如專利法、技術合同法、經濟合同法等的培訓。因此,科研院所的知識產權保護應該突出“提高認識、防范為主”的原則,把知識產權保護貫穿到科研檔案管理管理、科研成果評價以及成果轉化等過程中,避免和減少知識產權的流失。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萍汲晒D化
當今世界,科技成果的轉化,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各個國家經濟實力的競爭已突出地表現為科技成果轉化程度的競爭。高校作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憑其龐大的科研力量和創新群體,在加強科學研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工作,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我國高等學校每年都有大量的科技成果推出,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的社會地位及其所擁有的科技資源與其在促進社會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的作用方面還不相匹配,仍有大量的沒有轉化的科研成果滯留,這是個極大的浪費。
一、高??萍汲晒D化的現狀
1.高校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有待提高。長期以來,在我國原有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高校的科研成果一直沒有找到一條有效的轉化途徑,在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發展速度慢、成果多、轉化少,且轉化后很難取得重大經濟效益。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 盡管我國高校每年有近萬項科研成果通過鑒定,其中30%以上的成果為國際首創、國際領先或填補了國內空白,但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只占高校科技成果的5%~10%,與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70%的轉化率相比相差甚遠,大量的科研成果只能成為“獎品”、“展品”或作為評定職稱的依據。另外,一些高校的科技成果的成熟度不夠或缺乏可行性,盡管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由于缺乏小試、中試的重要環節,最終走不出實驗室,或沒有認真地進行市場調研,導致研究開發的科技成果或超前或落后,有的甚至沒有任何應用價值,國家和社會的投入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2.高校的管理體制影響科技成果的轉化。(1)目前我國高??蒲泄芾砉ぷ鞯哪J交旧鲜牵簢矣媱澚㈨椪斦芸罡咝_M行研究,它的管理體制基本上還是一種單一的純粹事業性質的體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運行機制是發展產學研結合聯合體,應按聯合體的性質確定其管理體制,把產學研結合的推行建立在穩定的運行機制之上。校內的產學研結合實體主要是校辦產業,一些高校對產學研結合實體的發展出現了不適應狀態,同時也桎梏了學校的辦學活力。
(2)一些高校對職稱的評審、工作量的計算,看重的是科研人員完成的項目數、出版的專著數、發表的論文數、獲得的證書數,對科技人員的績效考核也過多地強調成果的數量和理論水平,不與成果轉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掛鉤,這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科技人員從事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從而影響了高校科技成果的產出和轉化。
3.高校缺乏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廣體系。一些高校沒有一支專門從事技術開發和推廣的隊伍,多數教師只是利用業余時間搞,擠不出整塊時間幫助企業試驗直至投產。由于力量分散,又缺乏經營管理能力,很難使科研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奏效。學校要有一定數量的專職隊伍,特別是建立一支專業的營銷隊伍從事產學研結合活動,這是搞好科研成果轉化,推進產學研結合實體發展的重要前提。
4.保障體系不健全。高校與企業在相互聯合的過程中,涉及到知識產權歸屬和技術價值確定的問題復雜,很難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雙方的權益。在科研成果的歸屬問題上,由于科研投入難以科學地劃分,成果應用后往往出現成果產權歸屬糾紛。高校與企業在投入要素上很難取得一致的看法,企業主張按資金、人力、固定資產投入要素為主確定歸屬,高校則認為應以技術投入要素為主確定歸屬,因此知識產權問題很難得到法律的保障,經常出現企業掌握了學校提供的或共同研制的技術成果,獨家享有科研成果的現象。
5.科研成果轉化運行體制不暢通。我國的經濟工作與科研工作分別屬于不同行政部門主管,缺乏統一協調。由于科研成果轉化介于科研與生產之間,一直沒有主管的行政部門,在體制上形成管理空白,造成科研成果轉化中的體制障礙。在我國現行體制下,由于條塊分割,自成系統,行業之間壁壘森嚴,內部保障情況比較嚴重,科研任務的安排一般在行業內部進行,高校在科研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平等地位。國家技術改造、引進技術進口等重大項目,主要是直接下達到生產企業,集中在生產領域進行,科研單位和高校缺乏參與這類重點任務的機制和機會。
二、高??萍汲晒D化的對策
1.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增強科技成果轉化意識。政府部門、企業、學校都應該將思想認識統一到這一點上來,加強學校同外界的聯系,做好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將科技成果轉化置于學校工作的戰略地位,牢固樹立轉化觀念。
高校一方面在引進外國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消化、吸收和創新,創造出更多擁有自主產權的高新技術;另一方面,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路。學校支持有條件的課題組直接與企業訂立科技開發型合同,鼓勵學校教師、課題組與企業進行合作研究,建立和完善政府、學校、企業三結合的發展研究體制,由單項技術轉讓走向綜合配套技術轉讓,共同申報國家重大科研課題,采取聯合辦企業、聯合辦學等多種形式,在產學研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一個緊密的聯合體,進行全方位的合作,互相依靠,共同發展,為科研成果的直接轉化提供最有效的途徑。
近幾年來,我校與國內知名企業及科研院所建立了穩定有效的產學研合作關系,“九五”以來先后承擔社會各類橫向科研項目600余項,項目分布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創經濟效益幾十億元。目前,全國約70%的小麥加工企業,約90%的大豆磷脂加工企業,約50%的植物油加工企業均采用我校提供的技術。廣泛開展了人才培養、信息交流、科技開發等多方面的合作,實現了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目標,也促進了學校產學研結合,辦學特色和優勢日益顯現。
2.完善科技管理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高校應以市場為導向,轉變觀念,解放思想,促進成果轉化。高校科技人員要以項目開發為目的,以效益為目標,按創新和社會需求的原則申請立項,搞好調查研究,經過專家充分論證,把科研項目從開始就納入到市場的軌道上來,增強廣大科技人員的市場觀念。積極發揮政府職能管理部門的作用,采取多種措施為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創造寬松的環境,如制定優惠政策:采取“建立風險基金”接受較成熟的科研成果進行中試,這樣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解決了基地問題。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和獎勵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同時建立高??萍肌⒔洕畔⒕W絡,與企業相連接,加快信息相互交流,建立大范圍的各系統、各行業間互聯的統一信息反饋系統及技術成果管理數據庫,從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3.加強校企橫向聯合疏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高校轉化科技成果的方式主要有3種,(1)參與政府主導的科技計劃。我國政府科技計劃涉及到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聯合攻關)到產業化示范工程研究的全過程,大學應該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參與其中。(2)自辦科技型企業。這就需要引進公司制,建立起產業資本、創業資本和人力資本介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制度基礎。(3)開展校企科技合作。這是目前大學實現科技成果轉化最基本的途徑。
高校與企業是最佳的合作伙伴,企業迫切希望引進科研成果,因為企業面臨產品更新換代、技術改造等方面的嚴峻考驗,高校具有人才濟濟和攻關超前優勢。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聯合的方式很多,包括項目合作、共建實驗室、共建技術開發中心,等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不但解決了企業技術上的難題,促使企業技術上的創新,成為企業重要技術開發的基地。同時高校也增加了科技投入,使中期實驗有了經費來源,科技成果得到進一步推廣應用,現在,我校每年的校企合作項目已有上百項,企業給學校提供的研發經費已超過千萬。由此可見,科技成果轉化對學校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4.通過組建產業化集團,將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科技園是以高等學校的科技資源、信息資源、科技人才和高校的無形資產等為基礎,以學科群綜合優勢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有效地引進和利用國內外高新技術成果,建立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基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科技園是高??萍籍a業向社會化方向發展的一種形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科技園可以大量吸引國內外企業在園區內創辦科技開發公司,大學可以憑借技術和部分資金在某些科技開發公司中入股。這些開發公司引進大學技術,在大學科研力量指導、配合下,依靠自己的力量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商品,一旦需要擴大規模,實現產業化,就將其轉移給企業,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學科技園辦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基地和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器。
通過科技成果轉化發展高校產業,高校產業又為教學和科研注入更多鮮活的血液,由此形成的良性循環,是促進成果轉化的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培新:淺議新時期高??萍汲晒芾砉ぷ鱗J].天津科技,2004(5)
[2]符少輝:淺析高??萍汲晒a業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3)
[3]梅:加速科技成果轉化重在觀念更新[J].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02,(8)
關鍵詞: 創新型高??蒲?管理與服務機制 組織結構
1.引言
教學和科研是高等學校最主要的職能,一方面,高校作為高等學府,其基礎教學職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高校作為科學研究的主體,肩負著科技創新的使命,是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前進的動力。高校作為國家主要科學研究部門,具備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優勢。長期以來,高校充分參與了國家科研體系建設,逐漸成為了中國科研戰線的生力軍,不僅在國家基礎性研究、高科技科學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而且在國民經濟的重點領域、支柱產業,以及公共基礎建設方面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相對高水平的科學研究和科研管理隊伍??蒲泄芾淼目茖W性和高效性對高??蒲泄ぷ髌鹬畔鬟f、服務、政策導向的作用,是高??蒲泄ぷ髦兄陵P重要的環節。
2.高校科研管理機制的存在問題
高效的科研管理是高校科學研究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高??蒲泄芾砉ぷ鞯拈_展直接影響科研水平。目前高??蒲泄芾碇写嬖谝恍┍∪醐h節,與科學研究發展水平不相協調,制約著高??蒲泄ぷ鞯陌l展。
(1)科研管理觀念相對落后。
高校科研管理部門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科研管理觀念相對落后,管理模式僵化,在高校之間競爭日益激烈的條件下,科研管理部門出現了只關心科研成果,重數量,輕質量,一味追求增撥科研經費等現象,忽視了科研自身的價值。
(2)組織結構僵化。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實行直線型組織結構,以科技處為例,處長為主管領導,各副處長分別負責若干科室,每個科室又分科長、副科和科員。這種結構制定決策和溝通的渠道簡單并易于理解,但屬于典型的“集權式”結構,管理層權力比較集中;在垂直管理的科研管理模式中,消息的上傳和下達需要層層遞進,如果某個層級出現滯后,就會影響全局科研管理效率;另外,各科室橫向聯系較差,如橫向和縱向項目管理人員對彼此業務不了解,造成縱向基礎研究項目成果難以推廣和轉化??蒲匈Y源難以打破單位和部門的界限做到資源共享,同時不利于人才流動機制的建立和科研工作的創新。
(3)科研組織形式單一。
傳統的高??蒲薪M織形式為:?!?研究所—系—專業教研室—課題組,課題之間及學科之間相對閉塞,聯系較少,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阻礙了各課題組及學科研究的交叉、融合。當今科學研究領域,新興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發展越來越迅速,傳統的科研組織形式嚴重制約了人才的流動,不能適應科學研究多樣性、靈活性的需求。如何有效配置科研資源,包括硬件、軟件資源和人才資源,是提高高校科學研究水平的重要環節。
(4)科研管理隊伍素質良莠不齊。
高??蒲泄芾砣藛T隊伍參差不齊,管理復合型人才少之甚少,大多數是專業型人才,其管理知識主要是通過實踐工作中的經驗積累所得的,缺少高??蒲泄芾韺I背景知識。另外,高校對科研管理人員繼續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重使用而輕培養”,進一步拉大了不專業的科研管理隊伍與高水平的科學研究隊伍之間的差距。
(5)科研成果轉化率低,產業化節奏緩慢。
科研成果的推廣轉化工作一直是高校科研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高??茖W研究成果豐碩,但成果轉化和推廣程度卻頗為尷尬?,F行的科研競爭機制和獎勵制度只注重項目數量、刊物級別和專利數量,不注重成果轉化,導致了大多數科研工作者都只注重埋頭研究,忽略了研究成果與市場經濟的結合,研究成果只停留在項目、論文和專利層面,沒有轉化為生產力,造成了知識的嚴重浪費。
(6)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高校之間的競爭主要是科研水平的競爭,高校為了促進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設立了一系列評價和獎勵機制以期激發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熱情,但仍存在諸多問題。如一些科技攻關項目及基礎研究項目對申請人的要求必須是副高級職稱,對研究基礎要求往往較高,這大大挫傷了青年教師的積極性,無形中抹殺了青年教師的創新精神和科研熱情。由于評價標準的制定不夠合理規范,導致相應的獎勵機制也存在諸多問題。
(7)科研經費申請對象單一。
目前高??蒲许椖恐鞒终咧饕愿备呒壜毞Q以上的教師為主,副高級職稱以下的青年教師和研究生為主要參加人,以這種金字塔結構為主要模式,科研管理缺乏靈活性和多樣。學生和青年教師并不是科研項目申請者的主要構成部分,而科研的創造性勞動絕大多數是由這部分年輕人承擔的。過于嚴格的科研項目申請要求,間接地抹殺了青年教師和學生的創造力,他們的創新思維和新想法無法直接地表現出來,阻礙了創新性成果的產生。
因此,應正確認識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所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不斷提高科研管理水平與管理機制的合理性,不斷促進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3.構建創新型科研管理模式
(1)與時俱進,轉變科研管理觀念。
改變計劃經濟時代的傳統觀念,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構建新時期適合高校發展的新型科研管理團隊,化“管理”為“服務”,管理與服務并重,摒棄作風,增強服務意識,將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為進一步發展高??蒲蟹展ぷ魈峁├碚撝?。
(2)構建復合型科研管理組織結構。
借鑒世界一流高等學府的靈活性組織結構形式,保留院系的同時,跨學科、跨專業發展科研創新團隊,建立院系結構和跨學科研究團隊組織結構相交融的矩陣式復合組織結構。合理組織,提高效率,充分體現組織結構合理性,使科研組織處于最佳運行狀態,增強科研組織的實際科研能力。
(3)構建多樣化科研組織形式。
綜合各個學科的研究資源,將分散的科技資源集中管理,避免重復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提高各學科設備利用率,發揮最佳整體效率。建設創新型交叉性科研團隊,促進交叉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促進高校之間及高校與國內外其他院所交流與合作,構建科學合理的科研梯隊,為今后的科研發展壯大儲備后備力量。
(4)提高科研管理隊伍素質。
科研管理人員是高??蒲泄芾韯撔碌闹黧w,科研管理人員的知識結構和創新水平決定了高??蒲泄芾韯撔滤?。因此,應注重科研管理人員理論知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管理水平,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和能力,加強繼續教育,進而提高管理模式創新能力。加強科研管理隊伍建設,加強對管理人員考核和績效獎勵,調動科研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此外,高??蒲泄芾聿块T應進一步加強管理創新,從而在管理層面促進和激勵高??蒲谐晒膭撔隆?/p>
(5)推進科研成果轉化。
保證科學研究的系統性、持續性。加強校企合作,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推進科研成果轉化。校企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探索服務公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成果,提升產業技術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服務能力。開展以應用為導向的基礎性創新和前瞻性技術開發研究??蒲腥藛T圍繞企業需求,聯合企業共同開展前瞻性技術研發。鼓勵和支持高??蒲泄ぷ髡叩狡髽I兼職,可以采取理論指導或技術支持、技術咨詢的方式進行,加快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推廣。
(6)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和激勵機制。
對科研成果的評價要充分考慮到高校科研的多樣性,營造高校寬松的學術創新氛圍,并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結合工、理、文科的差異性,選取合理的評價指標,并根據具體情況進行適時動態的調整,構建完整科研績效評價體系。強調以人為本,促進高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以評價結果為基礎,建立靈活的激勵機制,最大限度地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根據科研梯隊的構成,進行分級獎勵,并且要保證實時激勵;根據不同學科的各自特點,激勵機制的建立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科的差異性。同時,要重視青年教師的科研力量,充分調動中青年教師從事創新性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7)增加科研形式靈活性、多樣性。
為了促進科研的蓬勃發展,高校應該增加科研項目的多樣性,多鼓勵在校大學生、研究生申請校級項目和課題,可以以學科為單位設立專項經費;同時與企業保持合作,由企業提供經費支持,以企業中存在的某些技術問題為背景,支持和鼓勵在校學生和青年教師申請課題,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以此最大限度地調動青年教師和在校學生的科研積極性。同時,增加不同學科間的交叉研究課題,鼓勵青年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
4.結語
隨著知識經濟的興起,國家對科學研究和高新技術產業創新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有目共睹,因為國家的靈魂就在于創新,高校作為國家科研創新體系的主體要素之一,其科研管理工作必定要適應國家科技創新的趨勢,在科技創新工作中開拓思路,加快高??蒲谐晒D化,推進高新技術在行業領域、公共服務中的應用。高??蒲泄芾聿块T的管理創新對促進和激勵高校科研成果的創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蒲泄芾砣藛T要具備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素質,才能切實做好組織管理工作,改變科研管理滯后于科學技術發展的局面,為高校的科研創新做出指導并發揮示范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小樂.試論新形勢下的高校科研管理[J].科技創新導報,2011(35):206-207.
[2]陳亞芬.基于國家創新體系的高??蒲泄芾頇C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3):137-140.
關鍵詞:科研成果;環境科學;教學;途徑
1前言
環境問題近年來一直是全球熱點問題,環境科學涵蓋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技術理論和方法指導,該門課程涉及內容廣泛,具有較強的綜合性,也一直受到環境相關專業的重視。但環境科學概論教學仍存在教學方法落后、內容更新不及時等問題,教學效果不佳,也無法全面地反映其科學內涵。為提高教學效果、緊跟學科發展步伐,可以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研究前沿科技和熱點,以科研促進教學,提高環境科學概論教學效果。
2環境科學概論教學現狀
環境科學的高等教育雖然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開始,但在環境科學概論教學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沒能發揮該學科應有的作用。
2.1教學內容落后
由于環境科學相關研究發展飛速,前沿熱點實時變化,而教科書從修訂、審批到最終通用,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因此教材很難緊跟科學前沿實時更新。一般來說,環境科學概論的教科書會用大多數篇幅介紹基礎理論知識,極少涵蓋近幾年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應用。教科書的局限性導致學生通過教材學習的只是理論知識和針對過去的環境問題的分析及技術方法,教學內容相對落后。
2.2教學形式單一
環境科學概論包含許多基礎理論知識,且如上文所言,教科書的內容局限落后。在這種前提下,仍存在許多教師采取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單方面講解理論知識,而不進行擴展和應用。學生面對枯燥無味的課堂,難以產生學習興趣、激發創新思維,甚至會產生學生自學教科書的現象。在形式單一的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僅為紙上談兵的理論,學生無法及時有效的了解其科研應用,也沒有掌握該課程涉及的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煉的教學,也會影響畢業生質量。
3在教學中引入科技成果的途徑
在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新時代,環境科學問題也日漸增多,如霧霾、全球變暖、海洋污染、土壤污染、食品安全、工程三廢排放等。但同時,不斷涌現的環境問題也推動了環境科學的發展,大量科研人員投入到環境科學領域的研究中,研發新技術、新理論、新方法,為環境科學領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新案例。教科書存在難以及時更新的局限性,考慮到教科書的嚴謹性和受限制的信息量,也很難選擇涵蓋哪些案例和技術更為合適。因此,教師需要成為將科研成果應用于環境科學概論教學的主力。
3.1緊跟學科發展方向,關注科研動態
時刻關注前沿,了解學科發展情況和熱點,是教師將科研成果引入教學之前需要做的準備。唯有多關注前沿動態,教師才可能選擇合適的、前沿的學術成果補充進原有的知識體系,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通過講解并探討案例,促進學生實踐水平的發展。例如教科書中有關“倫敦煙霧”的敘述部分,教師可以補充中國治理霧霾的有效技術和措施,以及國內外對治理大氣污染問題的新技術、新理論,同時還可以對幾次重大大氣污染事件進行對比講解,讓學生清楚大氣污染問題的實質和嚴重性,也有助于他們了解國內外科學研究者解決這類問題時的思路。
3.2傳統知識體系穿插前沿科研成果
傳統知識體系所包含的理論知識仍然是學生需要深刻理解的主要內容,引入科研成果歸根結底也還是為了讓理論知識不止存在于紙面,而能成為學生日后解決相關問題時的有力工具。因此教師實際是在原來的教學計劃中穿插介紹科研成果,豐富課堂教學形式,避免單一的“照本宣科”打消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于傳統知識體系中與最新研究進展有較大斷層的內容,教師用科研前沿進行補充和完善,或進行對比講解,讓學生學習到更新后的更為實用的內容。教師講解環境科學前沿領域的案例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究。通過剖析案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
Abstract: With the steady enforcement of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staff is growing rapidly with remarkable increase in financial input. Research achievements present unprecedented promising outlook in both scale and quality. However, it is commonly seen that research people stress the publishing and applying for award for their research results more than filing related documents, which serious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university research. This paper offers some solutions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relevant problems for the purpose of catching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research staff so as to fost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關鍵詞: 高校;科技檔案;歸檔;管理
Key words: university;research archives;filing;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P3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3-0150-02
0 引言
科技檔案是科研機構或個人在從事科學研究過程中所取得的具有保存價值的科研成果的歷史記錄,是科學技術成果儲備的形式之一,被視為科學研究的寶貴財富。完整、準確、系統的科技檔案既可作為各類科技人員考核、評審、獎勵的重要依據,又是繼續進行科學研究的必要條件,同時也關系到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萍紮n案的應用與管理在高??蒲?、教學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利用價值??萍紮n案管理的最終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檔案信息資源。在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過程中,科技檔案為高校相關工作提供不可替代的服務。高校的科技檔案對高校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科技檔案歸檔工作是科技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如何完整、系統、科學地收集科研材料并及時科學歸檔,對學校和科技工作者高效利用科技檔案具有重要意義。
1 高??萍紮n案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歸檔意識淡薄 科研檔案收集歸檔是高校科研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老大難問題。在科研過程中,多數科研工作者重視從事科學研究,重視科研成果的發表與獎項申報,輕視科研檔案資料的積累。他們認為,科技檔案歸檔是學校檔案部門的工作,與自己從事的科研工作無關緊要。有些科研工作者為了個人榮譽和個人利益,甚至將科研資料當作個人資源。認為自己的科研成果是自己歷經艱難才取得的,擔心自己的科研成果泄密,造成經濟損失,尋找各種借口拒絕歸檔。這給高校科技檔案的收集和歸檔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1.2 歸檔材料不完整 高??萍紮n案是高校科研實踐活動的歷史記錄,其第一屬性就是完整性。部分科研人員由于擔心自己的科研成果被泄密或受經濟利益驅動等原因尋找各種理由拒絕歸檔或將核心技術檔案據為已有,造成歸檔難;在課題成果鑒定驗收后,在申報評獎或成果推廣轉化中形成的檔案材料由于形成周期長、不定期,造成歸檔不及時,材料不完整。有些科研工作者過分重視個人榮譽和個人利益,將部分科研資料當作個人資源長期占有或不及時歸檔,造成高??蒲泄ぷ鞯暮芏嗖牧喜荒芗皶r、完整地歸檔,致使歸檔材料中,鑒定、審批性材料多,工藝技術性材料少。有些上級主管部門在科研成果登記、評獎時收取的原件,不予歸還,造成作為科研成果完成單位的高校科研檔案不能完整歸檔。
1.3 歸檔材料缺乏系統性 高??蒲泄芾砉ぷ靼▽椖康臏蕚溥^程、研究階段、鑒定階段的管理,還包括對科技成果轉化的后續實驗、開發、應用、推廣等方面的管理。全過程的高??蒲泄芾砉ぷ鳎沟酶咝?萍紮n案的歸檔范圍不斷延展。
高校科研管理的深度延展、范圍擴大,影響了高??萍紮n案形成的系統性。部分科技檔案歸檔人員缺乏高度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更談不上全心全意為科研人員服務的奉獻精神。歸檔人員的專業素質及與科研項目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足,也造成了高??萍紮n案的歸檔材料缺乏系統性。
2 相應對策
2.1 健全科技檔案管理制度 制度建設是科技檔案工作走向規范、科學化的重要保障。高校檔案部門應在上級主管部門及校檔案工作主管校長的領導下,依據《檔案法》、《普通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結合本校實際,制定相應的《科研檔案管理實施辦法》及《科研檔案管理細則》,明確科技檔案的歸檔范圍、歸檔時間、歸檔要求。
科研管理部門應建章立制,堅持部門領導負責制,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全校范圍的科研檔案的具體歸檔工作。為確保科研項目材料完整歸檔,項目課題組和檔案管理部門應各負其責,建立并完善科技檔案的收集制度。實行課題組歸檔責任制,課題組負責人要在課題組成員中指定人員負責科研檔案的收集工作,按照科研工作程序,確保科研準備階段的立項材料、研究實驗階段的過程材料、研究驗收階段的成果材料的完整性??蒲泄芾聿块T負責檔案歸檔工作的人員,應嚴格按照學校制定的管理制度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加強項目跟蹤管理,確保各課題組分散形成的信息完整地移交檔案部門。
2.2 認真學習科技檔案管理知識,增強檔案人員服務意識 學校檔案部門應采取多種形式對科技檔案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培訓內容應順應時代要求。隨著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檔案人員必須具備現代化計算機應用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實行多層次的培訓,提高科技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專業素質,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學會科學、系統地管理和保存科研成果檔案,逐步提高科技檔案的管理水平。
學??萍紮n案歸檔人員應充分認識歸檔工作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與科研人員密切聯系,對科研項目進行全面跟蹤,耐心指導,協助科研工作者將科研項目歸檔所需的材料完整、系統地整理成冊,以備歸檔。
2.3 加大科技檔案的開發和利用,提高全體科研人員的歸檔意識 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是科研檔案的最終目的。開發和利用作為高新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識主要載體的科技檔案應該受到高??蒲泄芾砉ぷ髡叩母叨戎匾?。目前高校檔案部門對科技檔案“重保管、輕利用”的觀念做法還普遍存在,而且絕大多數高??萍紮n案利用狀況令人堪憂。一般利用者只是通過利用科研檔案中的獲獎證書或鑒定證書的憑證作用,達到評定職稱、申報課題或編寫本單位科研史等目的。利用方式單一,利用人次低,利用效果不良的問題十分突出。
科技檔案的開發利用是科研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必須依靠科研工作者、科研管理部門和檔案部門共同努力來實現。隨著科技成果轉讓機制和技術市場的形成,科技檔案所有權轉讓成為科研成果開發利用的新途徑。但是,科技成果轉讓轉化首先應由科研成果所有權人和科研管理部門來推動,在此活動中檔案部門著力點不多,這也是形成高校檔案部門對科研檔案“重保管、輕利用”觀念做法的原因之一。
基于以上幾方面原因的考慮,科技檔案開發和利用工作的關鍵,一是科學完善地建立多種檢索工具,最大限度地揭示檔案信息資源。科技檔案檢索工具越完整、越科學,用戶查詢檔案時間就越短,正確率就越高,就能更好的服務于學校科研工作;二是開展科技檔案的編研工作。可以根據客觀實際需要,利用科研檔案實體,就某一專題進行系統的較深層次的加工,形成相對集中、系統的信息資料,把靜態檔案集合成動態的活信息。
高校科技檔案管理人員應提供多種服務途徑以加大對科技檔案的利用率,把“被動查詢”變為“主動服務”,如為有關方面提供科技檔案原件、復印件,提供有關目錄和各種參考資料,提供相關咨詢服務,如提供計算機檢索等,舉辦形式多樣的科研成果、新技術成果展覽,主動向社會傳遞高??萍夹畔?。
充分發揮互聯網等先進通信技術和渠道,將學??蒲袡C構所具有的大型儀器、設備等社會公示,實現資源共享,節約科研投入資金,使科研工作者充分體會到科技檔案的所能提供的服務和能發揮的作用,不僅能促進科研工作,而且會帶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葛翠玲.簡論以人為本理念下高校科技檔案管理成效的提高.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
[2]陳革,陳平.高校科研檔案利用的創新性思考.蘭臺世界,2008.
總體來說,當下我國地方高等院校的科研轉化力還很弱,我國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普遍不高,而師范院校的轉化率則更低。很長一段時期以來,國內高校的大量科研成果由于產學研結合緊密不夠而被浪費。相對其他非師范類高校來講,師范院校的科研實力相對而言更加薄弱,人才缺失,底子相對薄弱,發展的后勁明顯不足,更不用說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了。如果師范類院校不能有效加強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及科研成果的轉化能力,必然會被淹沒于時代浪潮之中。因此,在強調高校科研成果的轉化的時代大背景之下,工科非常薄弱的師范院校必將面臨相對其它非師范類院校更嚴峻的形勢與挑戰。
二、師范院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障礙
1.受傳統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影響比較大
長期以來,由于國家的早期政策引導,高等院校的教師基本上以教學以及基礎科研為主,很長時期之內,教師參加生產活動或興辦企業都被視作不務正業,部分教師利用手頭的技術增加收入更是被稱作下海。種種傳統思想觀念嚴重束縛著高等院校教師對科研技術成果的轉化,這些不良現象對于廣大師范院校來講更甚。
2.科研成果的轉化機制還很不成熟
在科研成果的轉化過程中,有一個極其重要的步驟,那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中試”,這是科研成果轉化的至關重要的一個點,是為了大力推廣實驗室的科研成果而做的一些后續試驗以及應用性工作。由于在實驗室中所研究出來的科研成果不管是操作技術、生產規模還是工藝條件、成本預算的控制方面都與現實生產有著非常大的差別,而在這些科技成果的轉化過程中必須解決工藝設備設計、生產放大等一些問題,需要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投入。由此可見,中試是極其費錢的一個環節,國內的中試經費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比例,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科研成果最終的轉化。
3.科研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在中國,縱向的科研經費在總的科研經費中占了最大的比例,而縱向的科研方向及項目都是由上級主管部門直接制定、下達的。這種做法有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對于不同的地區和不同高校來說缺乏針對性,可以說形成了科研與經濟的分離。近來的科研制度改革把國家對科技的政策支持完全變成競爭性的撥款,這種做法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增加了科研工作人員的危機感,但從另一方面來講也造成了重復和趨同的科研。同時,對于師范類院校來說,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不得不同工科院校競爭趨同,或相同的研究課題很難根據自身的特點進行相應的科學研究。
4.科研重點不突出
重點不突出,特色和優勢不明顯是又一表現。師范院校沒有根據自身的學科和專業的優勢和特點,沒有在教學、開發、服務以及科研等方面突出重點、抓住重點,而是在急功近利的思想驅動下搞一些短期行為,比如在所謂人才培養方面一味興辦新的熱門專業,形成了專業設置上低水平的重復;而在科學研究以及科技開發和服務等方面,沒有長遠的戰略目標及計劃,小打小鬧多,抓小丟大,重頭戲比較少。
5.運行機制還不夠完善
運行機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不夠,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同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和接軌的相應運行機制。一方面,與地方的聯系密切度不夠,沒有建立固定的和地方聯系與溝通的工作制度和組織形式,因而沒有能夠爭取到社會各界和地方政府對高校更多的支持與關心。另一方面,內部的管理機制也不夠完善,沒有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競爭機制,教職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沒有充分被調動和發揮起來,學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量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釋放。
三、師范院校應該采取的對策
1.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
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明確地指出了中國在今后的十五年內的科技工作的指導方針,在這個方針指導之下,國家和地方的科技資源的投入和分配更加強調科技對經濟及社會的貢獻率。以此為背景,師范院校科研應該積極地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從思想上開始重視產學研道路。同時,我國的師范院校科研管理者也應該改變傳統的觀念,與時俱進地學習和吸收國家的科技政策,并制定相應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積極引導師范院校的科研人員走上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
2.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改革
產學研要求必須以高校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這意味著我國的師范院校要適應企業生產的步驟,而非讓企業來遷就高校的科研成果。所以,從實施模式來看,國內師范院校應該走以合作開發以及共建實體模式作為主要任務,同時嘗試多種模式的產學研改革道路。通過學校和企業合作,開展多種產學研結合形式,還可以通過中試基地、創辦科技園、研發中心、共建企業等機構有效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如此一來,既可以增強師范院校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效促進科技同經濟直接的緊密結合,也有利于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3.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
培養科研創新精神,積極抵制科研不端的行為,加強學校誠信機制的建設和知識產權意識以及科研法制制度的建設。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作為著手點:首先,要鼓勵創新。建立健全的創新激勵機制,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參與創新的欲望與意識,以此作為評定科研成果具備創新性與否的標準,可以分析該科研成果是否具有實用性、創造性和新穎性,這三個評價標準也是現行是否能獲取發明專利的重要條件。其次,要保護創新。對于那些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必須及時予以保護:一方面,要以專利方式對科研創新成果予以保護,必須嚴格要求科研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時刻注意專利申請要求及程序的變動,尤其是在高科技背景下的我國專利制度的變革,除此之外還應該成立相應的專業部門學習及研究專利制度和專利法,以切實保護本校師生的科研創新成果;另一方面,要建立相應的監督和反饋機制,以防止學校內部學術權威竊取先進人才的科研創新成果,以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4.加大校內人才結構調整的力度
人才結構的調整包括兩個方面,即人才的引進和人才培養。人才的引進要服務于新專業、新院系、新學科、新平臺、新領域、新基地、新行業、新機構等新體制的建設,高校人才引進的目標、方式、類別要有站得高、望得遠的頂層設計。人才的培養則要注意培養留學回國的群體以及青年群體。學校應該給予啟動與育苗,為這些人才開展科研創新提供支撐,為他們奠定競爭基礎,鼓勵和吸引他們盡早加入科研創新隊伍,建立良性的循環,只有如此科研創新隊伍才能最終形成規模。
5.完善學校的發展規劃
面向地方的經濟建設,師范院校要制訂和完善學校的發展規劃。一個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是能否更好與地方經濟發展建設接軌及為之服務的前提。很多高校在制訂自己的發展規劃時,都是做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工作之后,反復地論證和修改,使之符合各地方經濟發展建設的實際以及學校的實際情況,又適應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社會上對高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
6.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和培養合格的優秀的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務。師范院校要預測社會發展所需的人才,同時注意發揮高校自身的特色和優勢,充分地挖掘自身潛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培養能夠適應地方經濟建設所需要的高素質的各類人才。一是要加強高校的專業建設,調整、改造專業結構,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急需的人才。二是要加強高校學科建設,設立新的博士和碩士學位點,培養更多適應地方經濟建設的人才。三是要進行教學體制改革,推行雙學位制、學分制、主輔修制、雙??浦频纫幌盗懈母锎胧囵B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四是要實行招生體制改革,對一些比較特殊的專業如機械類、農學專業進行單獨招生,培養永久牌的人才。五是要大力發展地方性的成人教育和繼續教育,有效提高地方各組織、各部門在職人員的業務素質。
7.提供科技咨詢與服務
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力優勢,提供相應的科技咨詢及服務。高校要注意發揮高校自身的技術和智力優勢,運用各種方式和方法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科技服務和科技咨詢。其一,可以推薦專家和學者擔任地方高參;其二,選送優秀的人才到地方掛職服務,一方面可以給基層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另一方面也密切了學校和地方之間的聯系;其三,積極組織師生參與社會實踐以及社區援助活動,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以及技能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