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8 11:26: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經濟性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經濟性;連鎖酒店;建筑設計
一、經濟性連鎖酒店概述
經濟型酒店是指保持低廉的價格,針對20%低端市場的價格敏感消費者的酒店。而經濟性的酒店是在經濟型酒店的基礎上構成“連鎖”概念的酒店。經濟性連鎖酒店采用連鎖經營模式,在管理質量、管理標準、品牌形象等方面要求統一化,促使經濟性連鎖酒店提供的服務是一致的。經濟性連鎖酒店具有品牌統一、物資配送一致、市場推廣相同等特點,這使得經濟性酒店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由于單個的經濟性酒店的規模小,財力有效,其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經濟性連鎖酒店能夠通過通過品牌的影響力,而吸引客人;通過統一的酒店服務,促使客人無論在任何地方都能夠享受到同樣的服務;通過統一的客房預訂系統,促使客人住房更加方便快捷。經濟性連鎖酒店通過充分的利用酒店資源,能夠有效的促進酒店更好更快的發展。目前,我國存在很多不同品牌的經濟性連鎖酒店,其連鎖運營效果較佳,推動經濟性連鎖酒店不斷的發展。
二、經濟性連鎖酒店建筑設計影響因素
經濟性連鎖酒店是我國城市中的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其建筑設計不同與普通的星級酒店,在酒店造型、酒店室內設計、酒店功能配置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之所以會在建筑的很多方面出現不同,主要因為經濟性連鎖酒店建筑設計是通過對已建成的實際建筑進行改造,從而得到的這種新興建筑類型。但是,這使得建筑設計受很多因素影響。
1.經濟性
經濟性連鎖酒店的對象是低端消費者,再設計經濟性連鎖酒店時充分的展現經濟性。因此,在進行具體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從建筑成本上控制,充分的利用可運用的資源建設酒店,盡量避免維護費用、損耗費用等成本提高,從而建設出成本較低而質量較好的經濟性酒店,最大限度的達到經濟性。為了達到經濟性,在設計酒店的功能、美觀等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2.舒適性
建設任何類型的酒店都要保證舒適性,這是建設酒店最基本的條件。再設計經濟性連鎖酒店的過程中,酒店的舒適性是影響因素之一,主要是因為舒適性包括滿足客人心理和生理要求,這使得在設計經濟型連鎖酒店過程中需要在功能和環境兩方面加強,設計有特色的酒店,促使客人進而酒店就能夠感覺非常的舒適。然而,要想達到這一目的,需要在設計酒店時充分的將文化、人文習俗、異國風情等元素合理的展現在酒店中。但是經濟性連鎖酒店的規模和成本有限,促使設計難度較大,容易出現問題。
3.交通的便利性
經濟性連鎖酒店的地理位置直接影響酒店的入住率,只有選擇最佳的位置,才能夠增加入住率,推動酒店發展。在選址時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交通的便利性。在進行經濟型連鎖酒店設計時,需要對整個城市的水平、能力、性質、交通狀況等方面有非常系統的了解,并準確的評價出交通的便利性,從而確定最佳的建筑地點,才能夠為酒店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若如選擇的酒店位置周圍的交通不夠便利,將會嚴重影響酒店的經濟效益。可以說,酒店的便利性也是經濟型連鎖酒店建筑設計的影響因素之一。
三、經濟型連鎖酒店建筑設計研究
結合經濟性連鎖酒店的經濟性、舒適性、交通的便利性、商業性、便利性等因素,設計出合理的、實用的經濟性連鎖酒店建筑方案,有利于提高經濟性連鎖酒店的經濟效益,推動其發展。對于經濟性連鎖酒店建筑的具體設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建筑位置的選擇
經濟性連鎖酒店的創建多事為旅行者、出差的工作人員、外地人員等提供的住所。因此,經濟性連鎖酒店的選址通常位于城市最繁華的中心地帶,其周圍交通發達,日常生活所需能夠得到解決,其中包括飯店、美容美發店、便利店等。將經濟性連鎖酒店設置在繁華的中心地帶,凡是有需要入住的客人很容易找到,而且辦理各種事務更加的方便。這使得的經濟性連鎖酒店能夠吸引大量的客源。
2.規模定位
由于經濟性連鎖酒店的客戶群是低端消費者,可以按照低端消費者的經濟情況來對經濟性連鎖酒店的規模進行定位。通常經濟性連鎖酒店定位在投資不高,規模不大,功能簡單,租金低廉的實用型酒店。其中,所提的經濟性連鎖酒店規模不大是指酒店的房間在 100~250數量之間。此種規模的酒店能夠為低端消費者提供足夠居住的空間,不會影響到客人居住的舒適性和經濟性。
3.功能結構
在設計經濟性連鎖酒店的功能結構時的構想是包括三部分的,即客房、門廳、餐飲。客房是經濟性連鎖酒店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占酒店總面積的70%~80%。由于是為低端消費者提供的居住環境,一般消費者只在客房中活動,增加客房的面積,促使客房的數量增多,能夠提高經濟性連鎖酒店的經濟效益。經濟性連鎖酒店門廳的基本功能由入口大門區、總服務臺、休息區和電梯四部分組成。門廳的功能相對較少,但卻是不可缺少的。在進行門廳設計時注重各部分分配合理即可。餐飲部分的設計是為實現統一化服務的目的,方便客人就餐。在設計經濟性連鎖酒店餐飲部分時需要合理的規劃廚房、餐廳、存儲間等,最大限度的優化餐飲區域的使用性。
4.造型設計
經濟性連鎖酒店在設計造型時需要滿足標準化、規范化、美觀化等要求,各個經濟性酒店的造型一致,促使經濟性連鎖酒店的形象統一化。經濟性連鎖酒店造型設計是凸顯整個酒店的形象,需要保證酒店造型設計獨具一格,與眾不同,促使客人深刻的記住酒店的造型,在選擇酒店時,腦海中能浮現出經濟性連鎖酒店的造型,這對于提高經濟性連鎖酒店的經濟效益有很大幫助。因此,在設計經濟性連鎖酒店造型時優化每個部分,設獨特的造型。
結束語:
經濟性連鎖酒店的推出為低端消費者提供舒適的、安全的、經濟的居住環境。然而,要想構建舒適的、安全的、低廉的經濟性連鎖酒店建筑需要優化和完善此次建筑的設計環節。因為,經濟性連鎖酒店建筑是一種新興的建筑類型,其是根據實際建筑改造的,其在設計過程中受經濟性、安全性、交通的便利性等因素影響,需要對建筑位置的選擇、規模定位、功能結構、造型設計等方面優化設計,從而建設出高質量的、美觀的經濟性連鎖酒店。
參考文獻:
[1]老建筑改造編寫組.與設計對話)老建筑改造[J].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2]陸腸,朱謀隆.我國經濟型旅館發展研究[J].上海: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2000.
[3]彭耀.體育場館建筑設計研究――以奧運會場館為例[A].第七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
[4]劉巧妮,張劍,劉福通.淺談在建筑設計中節能與建筑噪聲控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
【關鍵詞】高級管理人員;激勵理論;經濟性激勵;激勵體系;再設計
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我國民營企業正呈現出數量加速擴張和質量飛躍的特點。我國民營企業普遍采用的是家族制的經營形式,這種形式在一段時期內為民營企業的發展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但是隨著經濟環境的發展,它已經逐漸成為阻礙民營企業繼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其發展上的先天和后天的諸多不足和不成熟性造成了中國民營企業的一個共性即孱弱、短命。
民營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做法在其創業階段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當其進入“二次創業”階段,這些優勢將有所削弱,甚至可能成為前進的障礙。民營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主要問題是以自我為中心的非理性化的家族式管理。隨著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其管理模式必然由家族式管理向團隊管理過渡。在轉型時期,民營企業如何實現人力資源管理觀念的轉變,如何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何有效激勵團隊中的高級管理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勵體系,將他們的個人利益與公司的利益有機結合,提高團隊核心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工作潛能,從而形成一個有戰斗力的經營團隊,實現企業發展的加速度,是一個有著重要意義的研究課題。
在以往的激勵理論研究中,凡涉及激勵,往往著眼于對一般員工的獎懲和精神激勵,而對于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企業經營者來說則缺乏理論探討和實踐。隨著對人力資本的越來越重視,激勵客體和對象趨向集中于對企業經營者的激勵。
現代公司制度下的兩權分離,使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成為了兩個相對獨立的行為主體。所有者追求的是最大的投資回報,他的一切利益都來自企業的發展,而經營者的行為目標是多元的。除了個人的經濟利益目標外,還有名譽社會地位、權勢、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個人目標。經營者對其經濟利益及其它個人目標的追求有可能損害所有者的資本收益。因此,在現代企業構建一種所有者利益和經營者利益相容的經營者行為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是至關重要的。
本文討論激勵理論的發展和高級管理人員經濟性激勵理論的研究現狀,后文對某民營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經濟性激勵情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在對該企業進行了現場調查和高級管理人員訪談的基礎上,對企業發展現狀特別是企業文化功能進行分析,并對其高級管理人員團隊的特征和動力做出分析,通過借鑒目前國內外比較通行的激勵方式,再設計該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各種激勵機制,形成較為完整的經濟性激勵體系。
本文所研究的企業是一家羊絨行業的民營企業,成立于1994年,企業現有員工近1800人,其中管理及技術人員44名。該企業己通過CQC國家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擁有進出口經營權,主要從事羊絨、絨條、紡紗、針織生產及出口銷售。企業下屬九個非獨立核算生產單位:一個分選車間、一個水洗車間、三個分梳廠、一個打包車間、一個紡紗廠、二個針織廠。企業現已達到年分梳無毛絨800噸、絨條300噸、羊絨紗300噸、羊絨衫80萬件的生產能力。企業總資產98,685萬元,年銷售收入近10億元,完成出口創匯近8000萬美元,年利潤近5500萬元,在同行業中處于中上水平。企業采用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企業主要權力均集中于董事會,總經理在董事會的授權下開展工作。
從企業的創業背景來看,該企業于2005年底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在此之前該企業是由某家族兄弟幾人合資創立,因此刻有深刻的家族企業烙印,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家族企業的典型特征。表現為:(1)產權清晰,避免了由于產權不清可能導致的利益分配的矛盾,但同時難免家庭經營理念的根深蒂固;(2)權利高度集中,控制嚴密,有利于企業的統一高效運轉,但禁錮了職業化的高級管理人員的創新能力;(3)決策機制靈活高效,但有一定的局限性;(4)管理制度缺乏規范性,沒有系統的、健全的管理體系。
從組織的發展軌跡來看,該企業在轉軌時期具有鮮明的民企特征,家族化的治理氛圍仍將持續較長的一段時期。因此,伴隨利益格局的確立組織將自然形成一些特殊群體,這些群體的職業人格特征將直接影響激勵機制的運行,尤其是在經營管理中起中堅作用的高級經營管理團隊便成為了激勵體系設計的研究重點。
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隊伍以老板為中心,具有較強凝聚力。團隊中的部分人員跟隨老板共同創業,對該企業具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具有較強的事業心,同時絕大部分人員處于職業穩定發展時期,具有較好的潛質和較高的水平,創新性較強,具備開創一番事業的堅實基礎。只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就能夠支持企業的繼續發展。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該企業高管團隊的能力結構和人員的組成結構存在著不均衡性,結構的不均衡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l)從該企業團隊成員的能力結構上看,創新能力、公關能力強,但是由于知識和經歷上的結構性缺損,系統化管理能力缺乏,創新有余,專業技術能力不到位,制度執行力不夠等(2)從團隊成員的專業結構上看,資本運作、研發、生產管理人才較齊備,但是營銷、財務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人才欠缺。
從治理結構來看,目前該企業權利集中于老板。由于該企業老板的個人威信和魅力,大部分高級管理人員主要追隨創業者及其所倡導的事業,因此老板可以形成一呼百應的凝聚力。但由于個人能力、評判標準、經營理念的差異,使得老板的意圖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另一方面,該企業權利的高度集中導致高級管理人員應有的管理權和決策權缺乏,從而導致實際能力發揮的舞臺和空間小,給其造成極大的矛盾和痛苦。
從管理的角度看,該企業的老板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員工尤其是高級管理人員產生深刻的影響。而目前該企業缺乏統一的制度作為評判的標準,則老板激勵、獎罰的隨意性,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事倍功半、事與愿違的局面,而且已經導致了部分高級管理人員的心態從“有為”轉向“無為”,從積極轉向消極。
綜上所述,該企業現行的高級管理人員經濟性激勵體系很不完善,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這就亟待提出該企業新的高級管理人員經濟性激勵體系設計方案。
首先,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經濟性激勵體系再設計方案總體設計思路如下:
(1)通過激勵體系再設計和激勵方案的實施,使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事業目標和經濟利益與該企業的成長緊密聯系起來,激發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創造性、主動性和奉獻精神,使其能夠長期地服務于該企業,成就于該企業,在該企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
(2)為吸引優秀的高級管理人員,該企業需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薪資水平,滿足其對短期利益和安全感的需求。
(3)該企業要承認高級管理人員的人力資本投資,在保障物力資本投資者基本回報的基礎上,賦予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一定的剩余索取權。
(4)為了保證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思想上的活力和對市場的敏銳性,保持敏捷的思維,提高整個管理團隊的運營水平和活力,必須設置不斷學習、培訓、考察的制度,使該企業核心管理團隊具備典型的學習型組織的特征。
(5)為滿足高級管理人員的高層次需求,該企業應對其進行充分的授權,使其在自己的管理范圍內享有更多的權力,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提升職業競爭能力并及時通過榮譽、獎勵等形式肯定其業績,提高成就感。
(6)在該企業實施有效激勵的同時,建立相應的約束機制和風險防范機制,實現責、權、利對等。
(7)重點突出經濟性激勵。由于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均處于其職業穩定發展的階段,既有經濟方面的需求,也有事業、能力運用空間、自身價值認同等非經濟性的需求。解決非經濟性激勵的問題,關系到公司治理結構和公司權力的再分配,不是短時期內能完全實現的,需要通過漸進式的改革。重要的是從理念、制度和行為方面建立起和諧一致的文化,發揮文化的強大激勵功能。在該企業現階段,立竿見影的是經濟性激勵,因此激勵體系方案設計主要是從經濟性激勵著手。
由于該企業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的起步階段,與高速擴張的物力資源相比,其人力資本增長相對滯后。而高級管理人員是該企業長期有效發展的最重要的人力資本,為了確保高級管理人員團隊協作有效、動力機制合理,必須解決其個人目標與企業目標一致性問題,從利益機制上使他們的利益與企業的利益相吻合。
該企業在激勵措施的運用與組合方式的選擇過程中,既要考慮激勵對象的特點,又要考慮不同方式的激勵效果,還要考慮組織的實際承受能力和所有者利益。從激勵對象的特征來看,應有處于中高水平的穩定性薪酬和與實際業績掛鉤顯著的激勵性薪酬,且薪酬形式可以多樣化;從激勵效果和組織的實際承受力來看,應將短期激勵與長期激勵相結合。
根據該企業的發展狀況,從個體的角度來分析,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關注經濟性的回報,是比較集中的主導性需求:但是從組織的角度來分析,該企業暫不宜有過高的現金支出。
因此,該企業目前應在確保基本現金收入的前提下,盡可能采取長期激勵。這樣,既有相當的激勵效果,又不至于在短期內面臨巨大的現金壓力。如果短期激勵部分過大,當期支付過多,勢必會造成巨大的現金壓力,還會有追求短期行為的風險;當期支付過少,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會認為長期激勵項目不過是一種策略,是一個空餅,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也滿足不了其日常需求。
根據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激勵性收入模型,其整體激勵體系分為薪資、福利、利潤分享和股權幾部分。其中,薪資部分實際是對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團隊的勞動回報,具有一定的補償性的特點。一個完善合理的薪資體系應同時能起到吸引、保留和激勵作用,要具有吸引功能,薪資水平必須具有一定的市場比照性:要具有保留作用,薪資體系要能滿足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基本需求;而起到激勵作用的薪資體系必須建立在內部公平的基礎上,體現貢獻與利益的對等,還應通過薪資的浮動性來使高級管理人員承擔一定的經營風險。
因此薪資部分的設計思路是:以同地區的高級管理人員薪資的中上水平為參照,以該企業內部的崗位測評為基礎,充分考慮不同崗位人員的能力、責任、風險和貢獻。在進行薪資水平設計時,關注薪資的保健作用,薪資的固定發放的絕對值應能基本滿足該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日常開支需要,以保障其作為社會較高層次人士的日常生活水平和社會交際支出,增強其安全感。在進行薪資結構的設計時,體現不同崗位、不同人員對經營成果的影響度,以增強薪的激勵效果。
設計的基本原則是:一要利于該企業核心團隊的穩定和積極性的發揮;二要體現該企業核心團隊的責、權、利對等;三要能增強該企業外部競爭力,薪資水平定位于同地區、同類企業的中上水平。
該企業在實施新方案時,建議結合企業管理基礎比較薄弱的實際情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規范企業組織架構。要結合企業的產業格局和發展戰略的要求,建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調整職能部門定位,形成高效的組織機構。
(2)調整重要人事安排。按照新的組織架構及激勵方案,對重要的人事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重新聘任高級管理核心團隊成員,確保核心團隊的優化配置與公平競爭。
(3)完善業績評價體系。根據年度經營工作計劃,將具體指標分解量化到崗、明晰到人,以任務完成指標為主體,結合崗位任職要求匹配狀況,完善核心團隊成員的目標責任及業績考核制度。
(4)調整企業中低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的薪資水平和薪資結構,逐步降低工資的剛性成份,建立彈性較大的工資模式。
(5)完善激勵體系,進一步采用基于權利、地位、精神需求的激勵手段和措施,全面滿足高級管理人員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需求。
關 鍵 詞:運動生理學;跑步經濟性;重測信度;學生運動員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3)01-0135-04
跑步經濟性(running economy,RE)是指在次極限負荷的特定速度下跑步,攝氧量達到穩定狀態時每單位體重的攝氧量[1-4]。RE主要用來評價運動員的有氧代謝能力,目前,在評價運動員訓練方法效果方面比較常見[5-6]。研究發現,影響RE的因素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7-8],受試者的疲勞狀態、飲食、服裝以及室溫和濕度等都有可能影響RE測量的信度[4]。在測試期間,通過控制訓練活動、鞋的一致性、跑臺適應時間、測試時間等影響測量誤差的客觀因素條件下,在2.83~4.47 m/s的速度下,優秀或一般水平的男性或者女性跑步者的RE變異系數在1%~4%波動[9-11]。上述RE測量信度的研究選擇測試時間間隔一般是隔日、2 d、4 d、20 d以及28 d等[9-11],而同一天不同時間RE測量的信度尚未有專門研究。研究發現,生物節律對運動表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12],生物節律是機體在特定時間內的周期性變化,有研究指出運動員的最佳表現一般出現在早晨[13-14]。那么,RE是否也會受到生物節律的影響,從而造成同一天的上午和下午測量結果出現差異呢?本研究擬通過實驗來驗證學生運動員RE在同一天(上午和下午)的重測信度。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來自廣州體育學院定向越野隊和中長跑隊的12名受試者志愿參與本課題研究,其中女生5名,男生7名,女生基本情況:年齡(20.501.00)歲;身高(163.014.27) cm、體重(52.963.28) kg;男生基本情況:年齡(20.250.71)歲;身高(173.644.64) cm、體重(66.574.60) kg。為了保證RE測試結果不受訓練疲勞的影響,在正式測試前1 d,所有受試者停止高強度訓練,但保持正常的飲食和一般日常活動。測試前,詳細說明該實驗的目的、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受試者填寫知情同意書,志愿按照實驗要求配合工作人員進行測試。
1.2 RE測試
RE測試儀器主要采用MAX-II 運動心肺功能測試系統、POLAR心率遙測系統、秒表等。RE開始測試的時間分別是上午的09:00和下午的14:30,室內氣溫20 ℃,相對濕度45%。受試者穿著自己最舒適的運動服裝,下午測試前進行適當的休息。每名受試者均進行了跑臺跑步適應,跑臺適應分兩個階段:第1階段,受試者在跑臺以4 km/h的速度行走10 min,進行3次;第2階段,受試者在跑臺以10 km/h的速度跑10 min,兩個階段累計30 min以上。根據RE的定義,RE主要是指在次極限負荷的特定速度下跑步攝氧量達到穩定狀態時每單位體重的攝氧量[1-4],本研究讓受試者在10 km/h的速度下跑5 min,取最后2 min的攝氧量的平均值作為RE值。由于可靠性主要指相同條件下同一試驗對相同人群重復試驗獲得相同結果的穩定程度。因此,本研究2次測試的對象、測試儀器以及RE的測試方法、受試者的測試順序等都保持一致。
1.3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9.0對各項測量指標的平均數和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計,采用配對t檢驗分析上午和下午測試結果之間的差異,重測信度采用組內相關系數(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進行比較檢測。ICC值介于0~1之間,0表示不可信,1表示完全可信。0.90~0.99表示具有極好信度、0.80~0.89表示具有良好信度,0.70~0.79表示具有中等信度,小于0.69表示信度較差[15]。對兩次重復測量均值的系統性誤差采用統計軟件MedCale進行Bland-Altman圖形分析。
2 研究結果及分析
2.1 兩次測量RE及相關代謝指標的差異
從表1可以發現,同一天的上午測量的RE結果為(32.622.90) mL/(kg·min),略低于同一天的下午RE測量的結果(32.943.05) mL/(kg·min),上午測量的VO2絕對值(2020.90347.41) mL/min也略低于同一天下午所測量的VO2絕對值(2044.55369.30) mL/min,但進一步對上午和下午RE測量的相對值和絕對值進行配對t檢驗發現,當顯著性水平為0.05時,同一天的上午和下午RE測量結果差異并不具有顯著性,另外,同一天上午和下午測試的呼吸交換率(RER)和心率(HR)重復測量結果差異均不具有顯著性。
2.2 兩次測量RE及相關代謝指標的組內相關系數(ICC)
組內相關系數(ICC)最先由Bartko[16]用于測量和評價信度大小,本研究選擇ICC指標進行判定RE的重測信度。從表1可以發現,RE、VO2和HR的ICC分別為0.928(95%置信區間為0.751~0.979)、0.984(95%置信區間為0.946~0.996)和0.916(95%置信區間為0.709~0.976),均大于0.9,說明這3個指標的重測信度極好,而呼吸交換率RER的ICC值為0.665(95%置信區間為-0.163~0.904),小于0.69,說明RER的重測信度較差。
2.3 兩次測量RE及相關代謝指標均值的系統誤差
Bland-Altman圖形分析顯示RE兩次測量絕對誤差為0.3 mL·kg-1·min-1,一致性界限為2.7~-3.3 mL·kg-1·min-1。RE兩次測量平均差異值分布顯示沒有系統性誤差,VO2兩次測量絕對誤差為23.6 mL/min,一致性界限為151.0~-198.3 mL/min,VO2兩次測量平均差異值分布顯示沒有系統性誤差;RER兩次測量絕對誤差為0.023,一致性界限為0.146~-0.099,RER兩次測量平均差異值分布顯示沒有系統性誤差;HR兩次測量絕對誤差為1.2 次/min,一致性界限為12~-14.3 次/min,HR兩次測量平均差異值分布顯示沒有系統性誤差。
3 討論
本研究發現,RE測量的可靠性比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歸因于嚴格的實驗控制,例如,受試者進行了足夠的跑臺適應,測試前身體狀態良好,無疲勞癥狀,兩次測試穿著統一,兩次測試時間間隔一定。Morgan DW[10]的研究發現,RE重復測量的差異為1.86%,波動范圍在0.44%~6.24%,變異系數CV為1.32%,波動范圍0.30%~4.40%,RE重復測試的相關性達到0.95,前后測試結果t檢驗差異不具有顯著性,說明RE測量的穩定性比較好。Williams T J[17]進行RE測試結果的變異系數比Daniels[18]的測試結果略微低一點,而比Morgan DW[10]的研究結果又略微高了點,這可能是由研究對象的不同造成的,Williams T J[17]選擇的是一般水平的受試者,而Morgan[10]的研究對象是同質性比較高的高水平跑步選手,另外,Williams[17]進行20次的測試,Morgan[10]只進行了2次測試。測量間隔時間也是影響RE測量結果可靠性的主要因素,Daniels重復測試的時間為7個月,Williams T J[17]重復測試時間為4周,Morgan DW[10]是在2 d進行重復測量。本研究選擇同一天上午和下午進行研究,研究結論基本和前人的觀點一致,即RE重測信度比較高。
Brisswalter[19]研究得出的重復測量的RE差異不具有顯著性,本研究結果與前人的研究結論一致[10,17-18,20-22],對于一般受試者或者高水平跑步者,RE測量穩定性比較好。然而,與前人的研究進行比較時應該注意到,一方面,大部分的研究選擇的是一般水平的跑步者[17-18,20];另一方面,訓練對跑步的能量消耗有影響[23-25]。本研究選擇的對象為學生運動員,專項為定向越野和中長跑,主要是為了探討RE測量的穩定性,研究發現,對于普通的學生運動員,選擇在同一天的上午和下午進行測試,RE差異不具有顯著性,該觀點與Brisswalter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RE值的有效性取決于能量消耗與攝氧量一致[18,26],即保證測量基本在有氧狀態進行。本研究選擇以10 km/h的測試速度在跑臺上跑5 min時間相當于學生運動員用大約5 min的時間跑一個800 m,在這樣的強度下,上午和下午測量的呼吸交換率分別為0.94 0.08和0.920.04,上午和下午的心率分別為(165.4411.87) 次/min和(163.2714.75) 次/min,據此,可以認為學生運動員并沒有達到最大負荷強度,能量代謝主要以有氧代謝為主,在這樣的速度下其攝氧量與能量消耗是一致的。
本研究發現,下午測量的RE略微大于上午測量的RE值,該測量結果可能歸因于人體的生物節律。Reilly[27]通過計算后發現,體溫對靜息攝氧量的影響只占到37%。研究指出,攝氧量的節律性也不能歸因于促甲狀腺激素,因為當促甲狀腺激素量達到峰值的時候,攝氧量卻處于低谷。Minors與Waterhouse[28]認為,兒茶酚胺可能對攝氧量的節律性具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代謝率的增加與兒茶酚胺的升高同時存在[29],同時,兒茶酚胺可以促進肝糖原的生成,刺激脂類分解,提高血糖、乳酸、鉀離子,以及自由脂肪酸水平,最終提高代謝率[29-31]。因此,兒茶酚胺可能會對RE測量結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未來可以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RE的存在并非偶然,由于人體具有維持內環境穩定的自我調節能力,所以RE的出現其實只是人體內穩態(homeostasis)機制的一種局部表現形式,主要是由于人體攝氧量借助于內環境的穩定而實現的一種動態的穩定值,人體控制自身的體內環境從而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這是人類進化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減少對外界條件依賴性的機制。RE測量結果的穩定性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體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以相同的強度運動,內環境具有保持相對穩定的能力。
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選擇同一天的上午和下午測量跑步經濟性的重測信度,研究發現,上午和下午RE的重測信度比較高,RE測量結果的穩定性說明人體內穩態在相同強度下運動的相對恒定。另外,從研究結果也發現這樣的現象,即下午測量的RE相對值和絕對值均比上午的測量結果略微大點,這種現象可能是由于兒茶酚胺對攝氧量的節律性產生影響造成的,建議運動人體科學專家繼續關注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Conley D L,Krahenbuhl G S. Running economy and distance running performance of highly trained athletes[J]. Med Sci Sports Exerc,1980,12(5):357-360.
[2] Anderson T. Biomechanics and running economy[J]. Sports Med,1996,22(2):76-89.
[3] Conley D L K G B L. Following steve scott:physiological changes accompanying training[J]. Phys Sports Med,1984,12:103-106.
[4] Morgan D W,Craib M.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running economy[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2,24(4):456-461.
[5] Paavolainen L,Hakkinen K,Hamalainen I,et al. Explosive-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5-km running time by improving running economy and muscle power.[J]. J Appl Physiol,1999,86(5):1527-1533.
[6] Lake M J,Cavanagh P R. Six weeks of training does not change running mechanics or improve running economy[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6,28(7):860-869.
[7] Morgan D W,Martin P E,Krahenbuhl G S. Factors affecting running economy[J]. Sports Med,1989,7(5):310-330.
[8] Saunders P U,Pyne D B,Telford R D,et al. Factors affecting running economy in trained distance runners[J]. Sports Med,2004,34(7):465-485.
[9] Morgan D W,Craib M W,Krahenbuhl G S,et al. Daily variability in running economy among well-trained male and female distance runners[J]. Res Q Exerc Sport,1994,65(1):72-77.
[10] Morgan D W,Martin P E,Krahenbuhl G S,et al. Variability in running economy and mechanics among trained male runners[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1,23(3):378-383.
[11] Morgan D,Krahrrbehl G,Woodall K,et al. Daily variability in running economy among well-trained runners[J].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1990,22(2):S134.
[12] Reilly T,Bambaeichi E.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studies of rhythms in human performance[J]. Biological Rhythm Research,2003,34(4):321-336.
[13] Atkinson G,Reilly T. Circadian variation in sports performance[J]. Sports Med,1996,21(4):292-312.
[14] Drust B,Waterhouse J,Atkinson G,et al. Circadian rhythms in sports performance--an update[J]. Chronobiol Int,2005,22(1):21-44.
[15] Sekir U,Yildiz Y,Hazneci B,et al. Reliability of a functional test battery evaluating functionality,proprioception,and strength in recreational athletes with 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J]. Eur J Phys Rehabil Med,2008,44(4):407-415.
[16] Bartko J J. The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s a measure of reliability[J]. Psychol Rep,1966,19(1):3-11.
[17] Williams T J,Krahenbuhl G S,Morgan D W. Daily variation in running economy of moderately trained male runners[J]. Med Sci Sports Exerc,1991,23(8):944-948.
[18] Daniels J,Scardina N,Hayes J,et al. Variations in VO2 submax during treadmill running[J]. Med Sci Sports Exerc,1984,16(2):108.
[19] Brisswalter J,Legros P. Daily stability in energy cost of running,respiratory parameters and stride rate among well-trained middle distance runne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1994,15(5):238-241.
[20] Armstrong L E,Costill D L. Variability of respiration and metabolism:responses to submaximal cycling and running.[J].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1985,56(2):93-96.
[21] Becque M D,Katch V,Marks C,et al. Reliability and within subject variability of VE,VO2,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during submaximum cycle ergometry[J]. Int J Sports Med,1993,14(4):220-223.
[22] Morgan D W,Baldini F D,Martin P E. Day-to-day stability in running economy and step length among well-trained male runners[J]. Int Sports Med,1987,8:242.
[23] Bailey S P,Pate R R.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running economy[J]. Sports Med,1991,12(4):228-236.
[24] Morgan D W,Martin P E,Krahenbuhl G S. Factors affecting running economy[J]. Sports Med,1989,7(5):310-330.
[25] Saunders P U,Pyne D B,Telford R D,et al. Factors affecting running economy in trained distance runners[J]. Sports Med,2004,34(7):465-485.
[26] Williams K R,Cavanagh P 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tance running mechanics,running economy,and performance[J]. J Appl Physiol,1987,63(3):1236-1245.
[27] Reilly T. Human circadian rhythms and exercise[J]. Crit Rev Biomed Eng,1990,18(3):165-180.
[28] Minors D S,Waterhouse J M. Circadian rhythms and the human[M]. London:John Wright,1981.
[29] Harrison T S,Seaton J F,Feller I. Relationship of increased oxygen consumption to catecholamine excretion in thermal burns[J]. Ann Surg,1967,165(2):169-172.
【關鍵詞】能源經濟 風力發電 經濟性 經濟模型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這些自然能源并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許多自然資源都是不可再生資源,不久的將來世界各國都將發生能源危機。國際相關組織預測當前地球自然資源可供全世界一百七十二年,隨后各國都將面臨能源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紛紛采取相應措施,開發新能源,風能是理想能源之一。目前我國電力工業結構中,火力發電占百分之七十左右,水利發電占百分之二十三左右,其他發電方式占百分之七。火力發電巨大的煤炭消耗量,進一步擴大了我國能源缺口。并且煤炭燃燒對環境危害非常大,排入大氣的二氧化碳、煙塵占我國污染物總量的百分之七十,這十分不利于我國的長期發展。我國應積極革新發電技術,加強對風力發電的開發和應用。
1我國風力發電的發展現狀
我國是目前少數仍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之一,火力發電主要燃料就是煤炭,這不僅加快了我國煤炭消耗,更造成了巨大污染,城市霧霾的日益嚴重和火力發電污染物排放有著很大關系。雖然近些年,我國在火力發電節能減排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火力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煙塵、污染物、二氧化碳,依然是我國主要污染物。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煙塵和二氧化碳污染物百分之八十五來自煤炭燃燒[1]。為了緩解能源緊張問題,降低污染物排放,我國新能源戰略開始把大力發展風力發電設為重點,風力發電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未來十五年內我國將加大對風力發電的投資,進行風力發電建設。風力發電技術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已有國家進行了嘗試,丹麥、瑞典、美國是最早一批進行風力發電建設的國家。我國具有豐富的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巨大,可開發風能資源約十億千瓦,如新疆、內蒙古、寧夏等地區都有許多大風口,十分適合建設大型風力發電廠[2]。自二零零六年后,我國風力發電技術得到了空前發展,累計裝機容量已達二百六十萬千瓦。二零零七年,更是翻了一倍達到了六百萬千瓦。二零零八年,我國再次加大投資力度,新增風電機組一萬零一百二十九臺,占中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百分之一。近些年,我國風力發電利潤總額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年均增長速度達到了百分之六十,可見風力發電的發展前景。風電優勢是,清潔環保,建設周期短,風能可再生,裝機規模靈活。但由于目前我國風力發電技術仍處于初級階段,成本高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保障風電經濟性是風電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研究風力發電經濟性具有重要意義。
2基于能源經濟模型的風力發電經濟性分析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技術,能源在開發和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如市場、價格、供求關系等各種各樣的經濟現象,能源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自然風力發電也不例外,基于能源經濟模型來研究風力發電經濟性,不難發現,實際上我國目前風力發電并不經濟,一直存在著發電成本高等問題,能源增長并不能滿足我國經濟發展需求,其經濟回報率也并不理想,這嚴重制約了我國風電發展。由于我國風電行業起步較晚,不論技術水平,還是理論方面都與國際先進水平有著一定差距。目前我國主要風力發電設備仍然依靠進口,且對外技術依賴性較強。雖然近些年,我國不斷研發風力發電技術,成本也有了明顯下降,但比火電成本的優勢仍不突出[3]。風電成本高,直接導致了電價上漲,這是制約風電商業化的主要原因。風電成本高于火電近百分之六十,電價高于火電百分之九十。另一方,目前我國風電相關法律政策也并不完善,缺乏稅收政策扶持,加之國內風機研發能力不足,所以風力發電始終無法實際經濟性運營。想要提高風力發電經濟性,首先必須降低風電廠造價,降低建設成本是減少短期發電成本的主要途徑之一。風力發電廠造價主要包括:機組購置費用、設備安裝費用、設施費用、運行所需費用等等。由于我國主要風力設備依靠進口,設備成本較高,所以建設中應盡量控制好建設規模,合理規劃,科學安裝機組。此外,聯網和道路交通設施也是風電廠建設成本高的原因之一,已經占到了建設成本的百分之四十。控制建設規模,加強規劃是降低建設成本的有效手段。另外,為了降低設備費用和技術費用,我國應加大投資力度,加強技術研發,開發國產化機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降低風力發電成本,加快機組國產化進程勢在必行。此外,我國應鼓勵合資、合作等多種方式引進技術,以促進我國風力發電技術發展,加快機組過程化進程。相關研究表明,若國內所有風力發電機組國產化,成本預計下降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另一方面,為了促進風電持續發展,我國應盡快出臺扶持政策,減免增值稅,從而降低稅務對成本的影響。只有使風電實現經濟性運行才能達到風電建設目的,加強風電建設對于節能環保,解決能源危機有著重要意義。
3結語
想要實現風電運行經濟性,必須控制發電成本,科學規劃,降低建設費用,加快機組國產化進程,降低設備費用。風能潔凈、無成本、可再生,是理想的發電能源,加速風電開發對于促進我國經濟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墨菁.通過實例分析風力發電機組運行中費用管理問題[J].湖北職業技術工程學院,2012,13(11):119-124.
關鍵詞:電網規劃;經濟性;效益流失
引言
隨著現代社會快速的發展,人們對電力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三年的電網改造期間,電網的投資成本是之前的3到4倍,在電網擴展的同時卻沒有對效益做一個好的規劃,那么,針對這種情況,討論一下如何獲得更高的效益。
1 城市電網規劃項目的經濟性
1.1 城市電網規劃項目的經濟性的概念
如今經濟社會不斷的發展進步,城市電網也受到了猛烈地抨擊,已經滿足不了一些企業,以及居民對電網的需求,從而對電網配電系統進行優化,而對于電網的投資費用的來源,一部分則需向銀行貸款,所以在運營過程中除了要注重電力的可靠性,還應該以經濟效益為發展的宗旨,從經濟的視覺深入的開展城市電網規劃的工作。
1.2 城市電網規劃項目的經濟性內容
隨著社會經濟技術飛速的發展,電網規劃工作在追求電力可靠性的同時,電網企業不能忽視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企業的經濟指標,所以要達到效益盈虧的平衡,甚至上浮,我們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售電量、線損率、供電質量、電網自動化技術等。
2 研究方法
城市電網規劃項目的經濟性分析指標,是屬于技術經濟評價領域的,所以分析中我們可以利用技術經濟學的有關理論。本次研究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理性分析,從目前各城市電網項目的實際情況情況入手,進行分析,查找漏洞,研究出解決措施。
3 目前城市電網項目的經濟性漏洞
3.1 供電網技術落后
我國電力經過長期的發展,雖在不斷的進步,卻也出現了各種問題,比如技術不成熟,科研不先進,跟不上國外的步伐,造成設施大量的損耗,這使得必須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形成二次投入,這不僅影響了社會效益,對經濟效益也是很大的損失。
3.2 電網站點設置不合理
電源布局與電網布局不合理也會造成電量的流失損耗。城市電網設計覆蓋的范圍相對比較廣泛,現在的情況完全是靠人工選擇變電站的建設位置,并沒有科學的數據作為輔助,導致在電網線路布置以及配電設備的安置問題上往往出現紕漏。網絡不合理,發電站的有功功率安排不合理,使供電半徑擴大,負荷分配不均勻,增加迂回,交錯供電,不能按經濟密度輸送電能,導致10kV網絡線路線損增大,電線使用時間過長,線舊,供大于求,有電,卻送不出去,這些都是電量損耗的原因。
3.3 線損率
線損率是以個企業創建一流電力公司的主要考核指標,也是電力企業的一項綜合性技術經濟指標。
線損是指供電企業,是以發電廠出線,到居民電表所產生的不明消耗和損失。
而線損率則是線損占整個電量輸出的總比,計算公式如下:
線損率=(線損電量/供電量)*100%=(1-售電量/供電量)*100%
非技術線損也是一大因素,這里面包括用戶竊電、電量不準、違章用電等情況。表1是我國2007年部分省份線損率。
由于網架結構、負荷水平、負荷特性等不同,各地的線損率存在較大差異。從表1中可以看得出來,各省線損率差異很大,青海省份線損率最低,四川省最高。
4 城市電網項目經濟性的新措施
4.1 供電技術落后的措施
(1)將原高損耗變壓器替換為s9系列的高效節能變壓器,將部分的變壓器采用非晶態合金做鐵芯材料的變壓器不僅進一步價格鐵損,還使其具有特殊的導電性能和電磁性,更容易以極少的能耗磁化或消磁,這在變壓器鐵芯中最為明顯,在替換為非晶態合金后可將鐵損降低到70%以上,成熟應用后不僅對節能環保有重大的意義,還可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之前在變壓器的鐵損最少高達180億千瓦時,改造后,一年可節省126億千瓦時,一個裝機240萬千瓦的電廠一年的發電量也不過如此。(2)由于部分水源無法采用水噴霧的滅火的主變壓器,不放采用主變壓器為sf6氣體絕緣的變壓器并推廣利用焊死油箱類結構的,次類變壓器要求做到20年不檢修。節省的一部分成本費用。(3)企業發展與經濟效益的提高離不開科技的輔助,而其中電網自動化技術是重中之重,因此,電網自動化水平直接影響著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
提升電網的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浪費,我們可以對電網中的點成進行無功補償。我們根據現在的情況,可以利用三種電容器來實現。該補償效果也有不足之處,在三項負荷平衡時可對大負載用戶實現較好效果的補償,但是也會出現補償不足,或者補償過度等可能,所以,我們必須采用物力的方法或者手段來達到補償成功的目的,完成補償平衡性。并結合自動控制技術等相關的電力電子技術相結合。
4.2 電網站點設置不合理的措施
完善的前期準備為城市電網規劃項目提供了完善有效的依據。前期的準備包括每個城市的經濟情況、電能輸出線路的布置、該城市的經濟情況、網點所建立的位置等。我們必須對前期的資料做細致的整理,像是每年發電總量、城市的最大電力負荷等,進而為城市電網項目做最好的規劃,提供有力的依據。
針對電量的流失損耗,我們要合理分配有功功率的負荷率,在整個系統發電量一定的情況下,使系統電量的損耗降到最低,改進電網的結構和參數,將無功電源合理安排利用,把有功功率整個的提上去,組織變壓器的經濟運行,從而使電損量有所降低。
4.3 降低線損率的措施
線損率是電企業一項重要的經濟指標。電損率又分為兩部分又分為兩部分,由技術線損率和管理線損率組成;技術線損率是由于技術問題出現的參數,計量損失,而管理線損率則是因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或是有意無意的損失。為此,我們應當向國外學習先進電網技術,做好電網項目技術的規劃,掌握好電網的輸出長度。
(1)深入的貫徹我國電力公司線損的有關規定。為確保指標任務的完成,要對農村抄表到戶的線損管理做到規范化、制度化,做好受損分級管理、線損指標分解和統計計算。(2)加強計量管理,提高準確性。將電能計量管理規定用到極致,以便各方的經濟效益工作維護到位,電網相關部門做好電網關口電能計量裝置的定期檢驗和技術監督,確保準確計量。堅持線損、電壓季度和月度分析,做好調查研究和定期計算,掌握信息動態。
我們只有做好降低線損的有關工作,才能將線損率降到最低,從而保證電企的效益。
本文以柴油、天然氣和純電動三種不同能源的公交車為研究對象,從購置成本、使用成本、養護成本和人工成本幾個方面對公交車的運營成本進行分析,進而分析純電動公交車的經濟性及其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純電動;經濟性;成本
在電動汽車領域,有很多關于純電動汽車的經濟性指標,但是這些指標只能在該領域內進行比較,不能與傳統燃油車的經濟性進行比較,所以,要進行經濟性分析,首先應該考慮經濟成本的構成,然后在沒有可比性的因素上建立起一個指標,使兩者的經濟性具有可比性。
1 運營成本構成
公交車的運營成本主要由下列幾個方面構成:
(1)購置成本。公交公司一次性支出的購買車輛的成本。
(2)使用成本。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公交公司需要支出的燃料費用。
(3)養護成本。對于燃油汽車來說,是指更換機油,清洗油路,動力系統及機械部件的費用。對于純電動汽車來說,是指對電機、電子控制系統級機械等部件進行維護保養的費用。
(4)人工成本。指汽車維護保養的人工費用和駕駛員的工資成本。
2 運營成本分析比較
2.1 購置成本分析比較
在不同市場不同時期,產品價格會有波動,本文中的價格為市場價格的平均值。柴油車的價格為45萬元,天然氣車為55萬元,而純電動車的市場價格為150萬元,但是,純電動汽車有國家政策補貼50萬元,實際購置價格為100萬元。從以上數據不難看出,純電動車的購置成本遠高于傳統燃油車和天然氣車,這也是制約純電動公交車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其中鋰離子電池成本占了總成本的40%。隨著我國對鋰離子電池技術方面的不斷突破以及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電池的成本自然會降下來,那么純電動公交車的購置成本也會隨之降低。
2.2 使用成本分析比較
傳統的燃油汽車消耗的是汽油或者柴油,而從經濟角度考慮,公交車大部分采用的是柴油車,純電動汽車消耗的是電能,本文中,采用“能源費率”作為統一的指標來進行比較。所謂的能源費率,也就是說把不同能源汽車行駛單位里程所消耗的能量折算成貨幣量,這里的單位里程取100公里。
為了方便計算,本文中取純電動公交車的用電價格為每千瓦時1元。電動車的電池組使用壽命可以按公里數進行計算,也可以按使用年限進行計算,為了簡化計算過程,忽略實際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復雜因素,做出如下假設:
(1)公交車日行駛里程200公里,年運行360天。
(2)整車使用周期為8年,動力電池按4年使用期計算。
在假設的基礎上對不同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進行計算并比較,結果見表1。
2.3 維修保養成本分析比較
由于電動車和燃油車構造不同,保養部件、要求自然也不同,而天然氣車和燃油車構造差別不大,維護費用自然也相差不多,本次只比較燃油車和電動車的維護費用。燃油車在首保后需要再次保養的時間間隔小于電動車,這樣電動車每年的保養次數要比燃油車少,但是,電動車的單次保養所需費用較高。電動車的主要保養項目有:負荷齒輪油、制動液、轉向液、防凍液等,并不復雜,更無須擔心產生額外維護成本。以比亞迪純電動大巴K9為例,與傳統的燃油大巴保養費用進行對比,傳統燃油大巴5萬公里維護費用(估算值)約為3500元,而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僅為1800元左右。
當然,不同的純電動公交車維護費用上會有差別。從比較數據來看,兩種車的維護費用差別不大,可以忽略不計。所以,姑且假設天然氣車、燃油車和純電動公交車的維修費用相同。
2.4 人工成本分析比較
公交車在運行過程中需要進行維護保養,除了必要的材料費用外,還有人工的費用。因為不同能源汽車的維護部位不一樣,需要的技術水平也不一樣,所以維護的人工費用也會有所不同。另外,駕駛員的工資也屬于人工成本的一部分。為了方便計算,本文中假設不同能源汽車的人工成本相同,不再進行比較。
2.5 運營總成本比較
下面將購置成本、使用成本、維護成本和人工成本累計一起,并計算8年使用期內的總運營成本。具體情況見表2。
關鍵詞:電力工程總承包模式經濟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目前,總承包模式已經為世界范圍內成熟使用,代表了現代西方總承包工程項目管理的主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持續提高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這些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中,項目的建設模式逐步與國際管理模式接軌。我國工程建設業主負責制已經成熟,規模化的電力工程建設市場正在形成,充分發揮工程管理的前瞻性、戰略性,積極適應國際工程管理發展形勢,實施規模化、專業化、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模式,盡快積累寶貴的項目管理“代建制”經驗,對促進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總承包模式的概念
什么是總承包模式呢?工程總承包是指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工程總承包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造價等向業主負責。工程總承包企業可依法將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分包企業。分包企業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企業負責。
工程總承包是一種以向業主交付最終產品和服務為目的,對整個工程項目實行整體構思、全面安排、協調運行的前后銜接緊密的承包模式。這一承包模式的出現和應用將過去分階段分別管理的模式變為對所有階段進行通盤考慮的系統化管理,使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設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二、總承包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所突出的優點
工程總承包通過簽訂總承包合同來規范交易雙方的行為,實現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是建筑市場交易與項目組織實施的行為規則和制度安排。
1傳統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相比,電力工程總承包通過發揮其制度功能,減少了因多次招標選擇承包商而發生的信息搜尋成本、談判成本以及簽訂合同的成本。
2通過內部協調,降低了協調成本,促進了合作。由最能控制風險的一方承擔風險,實現了資源有效配置,并能有效抑制機會主義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履約過程中發生的監督、制裁違約行為等成本。
3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業主只與總承包商建立合同關系,減少了招標投標和合同談判次數。在履約過程中,總承包商對工程項目的全過程負責,克服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相互脫節的矛盾,使各個環節的工作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有序銜接,合理交叉,能有效地對工程進度、建設資金、物資供應、工程質量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和綜合控制。同時,利干協調各方關系,化解矛盾,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達到業主所期望的最佳的項目建設目標。
實踐證明,電力工程總承包制度的實施可以創造諸多經濟增長點,充分顯示出其較高的制度收益和較低的制度成本。因此,是一種合理的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電力工程總承包已充分顯示其優越性,并得到廣泛推行和采用。
三、我國電力工程總承包模式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工程總承包已發展到冶金、電力、建筑、機械、建材、石油天然氣、鐵道、水運、紡織、電子、市政、兵器、輕工等行業和裝飾裝修、消防等專業的工程。被重視程度得到提高,總承包額不斷增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我國工程建設市場采用工程總承包方式的工程占建設活動經濟總量的比例遠小于發達國家建筑市場近一半的規模,這說明總承包在我國建筑市場的發展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優勢還遠未體現。
1 企業內部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建設企業普遍缺乏設計功能
由于國內市場發育以及資質壁壘等原因,以施工為主體的建筑業企業在國內開展的電力工程總承包業務一般局限于深化施工圖設計施工總承包和采購施工總承包,真正涵蓋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的相對較少。
1.2資金運作能力不強
不少總承包企業在一種被動狀態下運營,尤其是國有企業在有意無意中培育著別人的實力,自身的發展由于缺乏總承包融資能力而處于一種惡性循環狀態,這種狀態也更加劇了建筑市場的不規范操作。
1.3復合型人才的缺乏
建筑業企業普遍缺乏通商務、懂法律、會外語、具有國際工程承包經驗的高層次項目管理人才,特別是缺乏設計和專業采購方面的人才已經成為制約建筑業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的瓶頸。
2企業外部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雖然近些年來,建設主管部門積極開展政策引導,出臺了《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等文件,但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其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在我國現行的招投標辦法中,大都對設計、施工、監理分別進行招標,沒有專門對電力工程總承包招標的規定,同時沒有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工程總承包合同文本。
2.2 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秩序不良
二級市場尚未形成,分包主體培育不夠。重視程度和宣傳工作欠缺,致使作為二級市場定位的分包有形市場發展極不平衡。
2.3改革腳步緩慢
我國電力工程的招投標市場發育還不完善,目前我國沒有電力工程總承包的招投標管理辦法,只有設計和施工的招投標管理辦法,而政府投資工程的組織實施方式改革緩慢,不利于工程EPC 總承包的發展。
四、電力工程總承包模式的經濟性研究策略
1推行總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資源。資源稀缺的客觀存在,要求企業必須既追求生產成本節約又兼顧企業生產的社會成本節約,既考慮企業效益又兼顧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使企業單元效益與社會系統效益之和達到最大值。一般的業主在行使工程管理的時候,同時行使社會資源的第一次整合。采用總承包模式后,總承包方在行使電力工程管理的時候,同時行使社會資源的第二次整合。雙重地實施社會資源整合,必然促使企業追求社會總體效益的最大值。
2推行總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優化資源利用。總承包是在業主行使資產所有權、工程管理權基礎上,由總承包商統一組織協調工程建設管理,由各分包商組織實施工程建設。總承包模式充分建立起了統分結合、有統有分的工程組織、管理機制,發揮有限建設資源的最佳效益。
3推行總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節約投資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成本節約,總承包模式強化了電力工程安全管理,成體系、分系統的總承包安全管理體系確保了工程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資金”是工程建設發生的最直觀的成本,總承包模式為工程資金運作提供了一體化環境,統籌、集約的資金管理確保了建設資金到位和使用的效率;“工期”是決定投資額度的重要指標,總承包模式的推行,在業主利益主體之下,產生了具有相對集中性質的代表業主利益的二級利益主體。——總承包商,合理縮短工期,節約投資成本,通過兩級利益主體的雙重努力得到了有效強化;“質量”是建設優質工程的基礎,總承包模式為有效提高設備集成能力提供優越條件,設備的成套設計、采購、安裝確保了工程質量。
五、結束語
總之,電力工程總承包作為一個外生的變量,要轉化為內生的力量,必然要有一個吸收與消化的過程,才能達到發展和成長,這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需要相關的制度環境。所以,在我國,總承包的交易方式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工程建設都是基于經濟性的,如果失去了經濟考量,投資的可行性就不存在了。電力工程建設通過總承包模式實施,進一步提高了投資的經濟性,并使現代社會的諸多優勢得到了集約化的發揮,具有向社會其它領域推廣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英.淺析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J].甘肅科技,2008,(11).
[2] 韓鵬凱.淺談電力基建工程項目進度管理[J].電力建設,2004,(12).
[3] 鐘冬梅,余曉鐘.對工程項目管理贏得值分析法的改進[J].化工技術經濟,2005,(03).
關鍵詞:財政約束;轉換效率;經濟性和資源性資產;環境績效評價;主體功能區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6.10.08
中圖分類號:F1245;F8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6)10-0036-07
Abstract: Based on the habit of accounting thinking way, this paper selectes annual panel data from 29 provinces in China for five consecutive years within (between) 2009~2013 under the fiscal constraints, utilized SuperSBM model and regarded fiscal spend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ex as undesirable outputs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converting economic assets and resource assets to 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 Using the 5yearaverage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nvestment to GDP ratio (1.5%) and mean conversion efficiency as the standard, Chinese provinces has been classified into 4 categories: (1)high economic assets inputs /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2)high resources assets inputs / high conversion efficiency; (3)low economic assets inputs / low conversion efficiency; (4)low resources assets inputs / low conversion efficiency. Combining principal function region strategic plan in China, it deeply analyzes provincial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benchmarks. Comparing the degree of related dynamic improvements of conversion efficiency among different provinces of the same year by utilizing the Malmquist index, it reflectes an overall improvement of conversion efficiency recently and reveales that the dynamic differences of conversion efficiency among provinces increased with years and then leveled off.
Key words:fiscal restraint; conversion efficiency; economics and resource asset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principal function region
1引言
2009年中國經濟首次超過日本躍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之相隨卻是自然資源數量的迅速減少、環境污染事件層出不窮、環境污染控制難度升級。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加,2000年污染治理投資增加到101490億元,占GDP的102%,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別為711403 億元,占GDP 147%;825346億元,占GDP 154%;951650億元,占GDP 162%。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中國環境經濟核算報告》顯示:2004年環境退化成本51182億元,占GDP的305%,2008年環境退化成本127457億元,占GDP的39%。從1979年中國試行第一部《環境保護法》(1989年通過,2014年最后修訂)后,相繼出臺環境保護單行法《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通過,1996年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1987年通過,1995年修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1995年通過,2004年修訂)等,出臺法規規章《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1999)、《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2000)、《退耕還林條例》(2002)、《主要污染總量減排考核辦法》(2007)等。雖然中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日趨完善,但制度執行效率有待評價與檢驗,現在中國還缺少對各地執行環境制度全面績效的評價與比較。形成科學評價環境績效的具體要素范圍與計量方法等,有效比較各地環境績效的模型與特征等,需要共同治理方參與。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家統計局聯合的《中國綠色GDP核算報告2004》已經核算環境治理投資額、資源存量與變動量、環境污染物排放量等絕對指標,并運用聯合國環境經濟綜合核算體系(SEEA)從經濟績效中扣減了環境負債,但是既沒有地方政府使用經濟性資產進行環境治理的評價指標,也沒有地方政府利用資源性資產對環境治理的評價指標,更沒有兩者同時結合衡量與環境負債的轉換效率的評價指標。
2文獻回顧
21經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與環境負債
環境負債是指政府(聯邦、州、地方)等各種組織對經濟發展運行所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修復的法律義務。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環境負債是基本明確且金額能計量的一種現實義務,并具有強外部性[1]。因為地方政府主要是通過環境保護財政支出達到環境公共服務目標[2,3],而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財政支出額計量了當年可修復的環境負債,當年環境保護財政支出額中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與在其基礎上已經形成的各類環境治理設施設備共同構成地方政府用于保護環境的各項經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具有量、質、時間和空間等多種屬性。Ekins等[4]指出資源性資產是不能被人造資本替代且具有重要的環境保護功能的資產;姜文來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指出資源性資產具有生態價值,資源性資產對修復環境負債的生態價值的論述具有開創性[5]。資源性資產是一種多用途、多形態、多屬性的資產,具有經營性和非經營性的特征,能夠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換[6]。國際經驗顯示:當環境保護投資占GDP 的比例達到2%~3%時,環境質量才能有所改善。中國“十一五”期間環保投資平均約占GDP 的135%,預計即便在“十二五”期間實現環保投資翻番,占比亦很難突破3%[7]。因此在環境保護財政支出資金較為稀缺的條件下,測算地方政府環境治理能力時需要考慮財政約束這一條件。
22測算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支出效率的投入產出指標
早在1993年就有比利時學者運用DEA和FDH 方法,測算比利時235個市政府財政支出效率,選取市政府財政支出為投入指標,人口總數、市道路建設面積、當地犯罪數量等指標為產出指標[8]。在類似的研究中,一般投入指標仍然選取地方政府財政支出,而產出指標選擇人口數量、人均居住面積、生活垃圾回收數量、地區生產總值等[9,10]。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涉及消防、醫療衛生、教育、環境保護等多個領域,環境保護支出效率對地方資源合理配置和生態文明建設起著非常重要作用。由于中國環境保護支出2007年后在財政支出中單獨列項,專門針對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支出效率的研究逐漸增加。國內學者研究財政支出中環境保護支出效率運用DEA 方法,以環境基建投資金額、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金額、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作為輸入變量;以煙塵、粉塵和二氧化硫實際去除量及三廢綜合利用產品總產值作為輸出變量[11]。在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支出效率投入產出指標選取方面,國內其他學者選擇的投入指標既有廢物處理設施數、工業污染治理投資額等具體指標[12],也有采用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支出等粗獷指標來測算經濟性資產與環境負債轉換效率[13]。
現有文獻對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評價仍然著重于經濟性資產與環境負債的轉換效率測量,能結合地方政府所擁有的資源性與經濟性資產向環境負債的轉換效率的全面度量研究依然鮮見。因此本文吸收眾學者的研究成果,增加了資源性資產評價指標全面評價地方政府環境績效,結合中國主體功能區戰略規劃,運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數從靜態和動態兩方面比較分析各地方政府轉換效率的特征及變化趨勢。
3研究設計
31轉換邏輯分析與模型選擇
在中國政府財政分權背景下,中央政府從中央財政預算中拿出的環境保護專項資金有限,地方政府需要承擔較大的環境保護支出責任而列支環境保護財政資金支出。要使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即需要從財政預算中拿出更多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進行環境治理,以增加經濟性資產。增加的經濟性資產必然體現在資源性資產的增加或環境負債的減少。例如海南省,自然資源稟賦好、資源性資產豐富、環境負債較少,此時,海南省再從財政預算中拿出資金增加經濟性資產用于增加人造資源性資產;例如上海市,資源性資產相對匱乏、環境需要修復環境負債為正,上海市再從財政預算中拿出資金增加經濟性資產進行環境修復,使環境負債值減少。可以形成一個類會計方程的動態恒等式:
經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環境負債
或經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環境負債
當然,地方經濟發展如果以犧牲資源與環境為代價,這樣用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性資產增量為負值,體現在人造與天然資源性資產的減少或環境負債的增加。換句話說,經濟性資產為0時,資源性資產減少必然會帶來環境負債的增加。因為從會計科目性質來看,地方政府的資源性與經濟性資產之間具有備抵關系,那么地方政府經濟性及資源性資產與環境負債的轉換邏輯如圖1所示。
數據包絡分析DEA 方法是環境效率測度的主流方法。Tone提出無導向、非徑向的SBM-DEA(Slacks Based Measurement)模型。為更真實地衡量環境問題等負的外
部性對效率的影響,Tone[14]基于修正松弛變量提出了Super-SBM模型,該模型解決了在SBM 模型中有效決策單元間的排序及差別問題。相比于其他DEA模型,考慮非期望產出的Super-SBM模型更能真實地反映地方政府資源性資產、經濟性資產與環境負債轉換效率評價的本質。本文借鑒Tone的Super-SBM模型和Hong Li等[15]對非期望產出的SBM模型的處理方法 由于考慮非期望產出的Super-SBM模型(變動規模報酬情況)較為常見,故省略其分式規劃形式。,對中國地方政府經濟性、資源性資產與環境負債轉換效率進行綜合評價與比較。
32指標選取與數據說明
本文選取中國29個省(由于數據搜集原因,樣本不包括我國的香港、臺灣、澳門地區、和新疆)2009~2013年連續5年的年度面板數據作為研究樣本
各省環境保護財政支出2014年后統計口徑發生變化,統計指標變為節能環保,各省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指標無法獲取2014年后的數據,故采用2009-2013年5年的面板數據。,新增資源性資產作為投入指標,以生態環境用水量為水資源的變量,退耕還林工程造林面積為土地資源的變量[16]。在產出指標方面,期望產出指標選擇水土流失治理新增面積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減少量[17,18],比采用單一指標作為環境污染治理的變量更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非期望產出指標選擇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支出。因此財政約束下地方政府經濟性、資源性資產與環境負債轉換效率的投入產出指標如表1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投入指標和非期望產出指標存在一定的相關性,但Super-SBM模型不要求投入或產出指標之間不存在高度相關性(Emrouznejad A和Aminm,2009)。關于指標中出現負值的情況,根據Gang Cheng等[19]的做法進行處理,對某些指標缺失年份的數據進行了平滑處理。
4實證檢驗與分析
41基于Super-SBM模型的省級地方政府轉換效率分析
運用考慮非期望產出的Super-SBM模型測度得出中國29省2009~2013年地方政府經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與環境負債之間的轉換效率如表2所示。
41.1轉換效率
從表2可以發現2009~2013年地方政府經濟性、資源性資產與環境負債轉換效率均值排序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根據地理位置分為東中西部3個區域,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遼寧、山東、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海南和河北11個省市;中部地區包括吉林、黑龍江、安徽、河南、山西、湖南、湖北、江西8個省份;西部地區包括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四川、貴州、重慶、廣西、云南10個省份。,29個省轉換效率均值處在大于1效率前沿面上的
省份有10個,其中有6個省份來自西部地區,有1個省份來自中部地區(湖北),而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東部地區僅有3個(河北、遼寧和海南)。2009~2013年全國轉換效率變動靜態趨勢呈現為先升后降,2012年是轉換效率變化的拐點。2013年不處于效率前沿面的省市數量明顯增多,但湖南省2013年的轉換效率卻提高到為102。為進一步挖掘各省環境治理的特征規律,以各省5年環境保護投資占GDP比重均值15%、轉換效率均值1為標準,將中國各省分為4類:經濟性資產投入高與轉換效率高、資源性資產投入高與轉換效率高、經濟性資產投入低與轉換效率低、資源性資產投入低與轉換效率低
同一個省份中在經濟性資產與資源性資投入比率共為100%。其中經濟性資投入比率高,則必然資源性資產投入比率低,反之亦然。經濟性資產投入比率高資源性資產投入比率低即經濟性資產投入高。。并將各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限制開發區占全省面積的比例與全國各省主體功能區規劃中限制開發區占各省面積的平均比重7132%相比較[20],并將比較結果分為低于、持平、高于顯示在圖2中。由于北京、重慶、天津和上海4個直轄市的主體功能區規劃的分類與其他省份不同,不便于比較,故本文不予分析。
41.2轉換效率分析
從4類轉換效率特征分類分析發現:中國地方政府經濟性、資源性資產向環境負債的轉換效率呈現出明顯的規律,其中Ⅰ和Ⅱ類省份環境治理效果較好,Ⅲ和Ⅳ類省份環境改善效果較差。Ⅰ和Ⅲ類省份都屬于生態環境脆弱區,但環境治理效果截然不同,為了遏制生態環境日益惡化,Ⅲ類省份要吸收Ⅰ類省份的環境治理經驗,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投入經濟性資產,在財政約束的條件下注重環境治理技術的研發,促進區域環境治理高效發展;Ⅱ和Ⅳ類省份資源性資產比較豐富,但環境治理水平迥異,Ⅳ類省份要借鑒Ⅱ類省份的生態環保措施,堅持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推動區域科學發展。
(1)經濟性資產投入高與轉換效率高類(Ⅰ)。以河北、遼寧和寧夏為代表,特點是環境治理中經濟性資產投入較為充裕,且通過各項經濟性資產的優化配置實現了高轉換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治理效果。寧夏在巨大的生態環境壓力下雖然自然環境具有脆弱性、過渡性和干旱性,但還能根據主體功能區的戰略規劃要求投入大量的經濟性資產治理沙漠化及沙化危害,采取限牧、輪牧、禁牧相結合,使寧夏的生態環境質量逐步好轉。
(2)資源性資產投入高與轉換效率高類(Ⅱ)。包括海南、云南、四川、青海等在內的7個省份。該類省份自然資源比較豐富,各省在環境治理中雖然投入的經濟性資產比重較少,但能結合各自擁有的資源性資產,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積極開展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對生態環境敏感和脆弱區實行嚴格保護,有效地改善了環境質量。草業是青海生態環境治理的基礎,青海十分重視草業建設,形成的草本植物群落具有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多種生態環境功能。
(3)經濟性資產投入高與轉換效率低類(III)。以山西、內蒙、安徽、江西等6省為代表,由于早期各省過度開發,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因此環境壓力大,限制開發區所占面積比重持平或高于全國平均比重。該類省份在環境治理方面投入的經濟性資產高,但未取得理想的環境治理效果。因為隨著經濟性資產投入增加,規模報酬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規模效率遞減階段的環境治理中,經濟性資產
的投入并沒有帶來應有的生態價值增量。
(4)資源性資產投入高與轉換效率低類(IV)。包含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南等9個省份,該類省份擁有的資源性資產比較豐富,但環境質量改善效果差,面臨著較大的環境風險。吉林、黑龍江和湖南在面對巨大的環境壓力下,沒有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優化國土開發保護空間布局,沒有完成劃定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的生態保護紅線工作,也沒有建立環境功能區的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因此環境改善效果甚微。
42基于Malmquist 指數的省級地方政府轉換效率動態趨勢
本文借鑒Malmquist 指數
Caves等(1982)曾采用Malmquist 指數計算生產效率,Malmquist指數可表示各省在t 期至t + 1 期轉換效率的變化程度。由于該指數較常見,故各指標的含義予以省略。動態分析各省級地方政府經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向環境負債轉換效率的變化趨勢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中國各省轉換效率總體有所改善,轉換效率動態變化的省際差異先逐年增大再趨于平穩,但在2011~2012年期間出現倒退現象。2009~2013年期間轉換效率改善最大是山東,轉換效率改善最小是江蘇。山東自然資源條件比較好,政府環境保護投資逐年增加,由2009年的4595億元上升到2013年的848億元,2009~2013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長速度得到有效控制,環境保護投資的運營效果較高。相反,江蘇自然環境治理基礎較差,面臨的環境問題具有典型的結構性、復合性,點面污染問題疊加,新老環境問題交織。江蘇環境治理的經濟性和資源性資產投入沒能抓住主要環境矛盾和迫切需要治理的環境問題,因此江蘇環境效率問題沒有得到有效提升。
5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目前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形勢嚴峻,多年來粗放式的經濟發展導致環境事件層出不窮。本文將各省環境保護投資占GDP的比重和轉換效率均值的不同特點將各省分為4類,結合我國主體功能區戰略規劃深入探究了各省轉換效率的規律。針對轉換效率需要重點提升的III和IV類省份,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1)建立地方政府環評數據庫和評價指標體系,設置健全的環保投資激勵機制、官員選拔競爭機制、環保內部監督機制。2014年兩會上的環境報告指出環境污染的根源是環保腐敗,新常態下,解決環保腐敗需要制度環保,遏制環保腐敗必須建立嚴格而科學的基層政府官員績效評價制度與獎懲制度,確保陽光環保、規范環保、便民環保,有效地杜絕地方政府官員環保不作為現象。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應建立環保審批專家準入與責任制度,清理規范各級專家庫,建立規范統一的專家庫,保證環評的質量。
(2)建立地方政府環保信息公開機制,暢通公眾參與環保事務的渠道,強化環保外部監督機制。事實上,所謂的環保腐敗就發軔于環保部門執法權力和公眾參與權益失衡的裂縫之中,彌補裂縫需要提高公眾的環保權益指數。2014年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以法律形式明確了公眾環保的權利與義務,地方政府應該將公眾和媒體等納入環境治理主體,以環保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監督對象,確立媒體輿論和公眾對環保工作的監督機制,實現外部監督由結果向過程、由局部向全面、由即時向常態、由柔性向剛性的轉變。
(3)中央政府應建立經濟性資產、資源性資產信息全國數據庫,遴選確定誠信的社會組織使用數據庫指標綜合測算地方政府轉換效率。信息數據庫指標分為全國共同性指標以及各省個別性指標兩個層級。中央政府應根據國家發展規劃設計各地方政府的共同性指標,例如空氣質量綜合污染指數等。根據各省主體功能區規劃開發的不同定位,由各省地方政府、績效評價社會組織與社會公眾共同選取個別性指標。中央政府相關部門應對信息數據庫數據處理標準進行規定,對數據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并收集備份。可以每年搜集地方政府、社會公眾和社會組織對信息數據庫指標的反饋意見,并將信息數據庫指標的改進情況對外公布。
(4)中央政府應建立各省轉換效率評價的審計機制和官員環保問責機制。為體現各省轉換效率的公正與公平性,可以組建以國家審計署業務人員為主導,并從環保部和財政部中選擇地方政府績效評價專家,形成地方政府績效評價審計小組,對社會組織測算的地方政府轉換效率的結果進行審計,出具審計報告,并將審計報告向社會公眾公開披露。此外,中央政府亟需厘清2014年新《環保法》實際操作問題,精細化相應權利約束機制,實施嚴格的政府官員環保問責制,從源頭上清除環保腐敗的污染源,堅決對環境腐敗零容忍。
參考文獻:
[1]Beams F A, Fertig P E. Pollution Control through Social Cost Conversion[J].Journal of Accountancy(Pre-1986),1971,132(5):37.
[2]Cumberland J H. Efficiency and Equity in Interreg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Review of Regional Studies,1981,2(1):1-9.
[3]Rauscher M. International Trade,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Enivronment[J].Thuenen-Series of Applied Economic Theory, 2001,29(3):1403-1456.
[4]Ekins P, Simon S, Deutsch L, et al. A framework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s of Critical Natural Capital and Strong Sustainability[J].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4(2):165-185.
[5]姜文來.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核算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03,17(2):34-36.
[6]許家林.論資源性資產管理的幾個問題[J].宏觀經濟研究,2005(1):34-37.
[7]朱浩,傅強,魏琪.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支出效率核算及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6):91-96.
[8]Eeckaut P, Tulkens H, Jamar M A. Cost Efficiency in Belgian Municipalities[J].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1993:300-334.
[9] Worthington A C, Dollery B E. Can Australian Local Government Play a Meaningfu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apital in Disadvantaged Rural Communiti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0,35(4):349-361.
[10]Afonso A, Fernandes S. Assessing and Explaining the Relativ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ment[J].The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2008,37(5):1946-1979.
[11] 何平林,劉建平,王曉霞.財政投資效率的數據包絡分析:基于環境保護投資[J].財政研究,2011(5):30-34.
[12] 張悟移,陳天明,王鐵旦.基于DEA和Malmquist 指數的中國區域環境治理效率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 2013 (2):172-176.
[13] 潘孝珍.中國地方政府環境保護支出的效率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3,23(11):61-65.
[14] Tone K.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43(1):32-41.
[15] Hong Li,Kuangnan Fang,Wei Yang,et al.Regional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 China:Analysis Based on the Super-SBM Model with Undesirable Outputs[J].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ling,2013,58(6):1018-1031.
[16] 黃建歡,楊曉光,胡毅.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度和不協調來源――基于CREE-EIE分析框架[J].中國工業經濟,2014(7): 17-30.
[17] 白雪潔,汪海鳳,閆文凱.資源衰退,科教支持與城市轉型――基于壞產出動態SBM模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效率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4(11): 30-43.
[18] 曹建忠,汪海鳳.基于壞產出動態SBM共同邊界模型的資源型城市轉型效率研究[J].軟科學,2016,30(2):117-120.
高速加工機床及其刀具技術的最新發展使得在模具和零件制造領域實現“以切代磨” 成為可能,用超硬刀具高速切削淬硬模具鋼等難加工材料已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由于模具或零件的高速切削加工可免除磨削或拋光等后續工序,因此精加工時如何保證工件最終表面質量同時將加工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是研究人員關注的重要問題。本文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了用于高速銑削淬硬模具鋼的整體硬質合金涂層立銑刀的切削性能和經濟性,并給出了部分應用實例。
1. 引言
高速切削加工(high-speed cutting, HSC)是先進制造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優點是可實現加工的高效率和高品質。近年來高速切削加工技術在世界主要經濟發達國家(如德、英、美、意、日等)發展迅猛,這些國家生產的高速切削加工機床及輔、配、軟、硬件幾乎每年都以一個新臺階的速度更新換代,目前所能達到的性能指標已是令人瞠目。Micron、Jobs、Haas、Fpt、Dmg等世界著名機床公司近年來大力發展的快速更換主軸頭技術使同一臺機床能適應多種負載和速度要求(即所謂粗精加工同機“一次過”),在工件的定位、安裝、傳輸等環節可節約大量的非加工時間。
機床主軸的高速旋轉以及進給速度、加速度的相應提高,一方面可直接縮短加工時間,另一方面還因高速切削具有激振頻率特別高、工作平穩、振動小的優勢而有利于提高加工表面質量,即高速切削加工可作為模具和結構零件的最終加工,通過“以切代磨”或“以切代放電”來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質量(即勿需進行費時低效的后續磨削工序、模具電極電火花加工);工件還可先淬火后切削,直接將硬度高達65HRC的材料高速切削加工至最終尺寸。
高速切削加工的實現除需高速機床外還需配備適宜高速切削的刀具。根據2002年廣東省國際模具高速加工技術研討會上Micron、Jobs、肯納飛碩等公司的特邀報告,近年來德國SGS、日本三菱(神鋼)及住友、瑞士山特維克、美國肯納飛碩等國外著名刀具公司都先后推出了各自的高速切削刀具,不僅有高速切削普通結構鋼的刀具,還有能直接高速切削淬硬鋼的陶瓷刀具等超硬刀具,尤其是涂層刀具異軍突起,在淬硬鋼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近年來我國(尤其華南地區)制造業發展迅速,模具和汽車、摩托車制造業發達,擁有高速切削機床的企業不斷增多。然而,與高速切削機床和刀具技術的快速發展相比,這些企業在高速切削工藝、檢測及應用軟件等方面的技術還比較落后,與硬件不能配套,致使不少廠家進口的先進設備根本沒有發揮其應有作用。一方面,主軸轉速可達數萬轉的高速機床卻一直只在幾千轉水平運行,具有高速精加工的條件卻只用于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可切削高硬材料的機床和刀具卻只用來切削普通材料;另一方面,因工件材料與刀具、工藝配伍不當造成加工成本高昂甚至質量事故也時有發生。為了推廣高速切削加工技術的發展,幫助企業合理應用高速切削加工設備與技術,很有必要對高速切削加工的工藝性與經濟性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2. 常用可淬硬模具鋼及高速切削用立銑刀
2.1常用塑膠模具鋼和熱作鋼
市場上常見的模具淬硬鋼多用于制造塑膠模和鍛造、壓鑄型腔模,主要供應商有瑞典一勝百(ASSAB)、香港龍記(LUNG KEE)、德國撒斯特(SAARSTAHIL)、日本大同(DAIDO)等公司。表1列出了部分塑膠模具鋼和熱作鋼的品名與性能。傳統的模具鋼加工方法是先銑削后淬硬再磨拋,而用高速切削加工則可粗銑后淬硬再精銑,甚至可實現粗精銑同機一次完成。
表1 幾種常用塑膠模具鋼和熱作鋼
商品名――標準――特性與用途――表面硬度
ASSAB S136;S316H――AISI 420ESR――防酸不銹蝕,耐磨性高,熱處理尺寸變化小;適合于PVC、PP、EP、PC、PMMA塑膠模具,高溫回火后可作高拋光度鏡面塑膠模――低溫回火HRC50~55,高溫回火HRC34~38
SAARSTAHL(SSE) GS2344EFS;GS2344ESR――AISI H13――優良的紅硬性、高溫沖擊強度、高溫耐磨性和抗熱沖擊龜裂性,可作擠壓、壓鑄、熱鍛和高溫沖裁工具――180~300℃淬硬至HRC52
LKM2311;LKM2312――AISI P20――硬度均勻,加工性能良好,芯部韌性好,可作高級預硬塑膠模――HRC53~36
DAIDO NAK80――AISI P21 modified ESR――變形小,易研磨拋光,長期使用可維持高精度,可用作高硬度高鏡面模具――供貨時HRC37~41,可淬硬至約HRC60
2.2 高速切削淬硬鋼常用立銑刀
本文主要討論用于高速切削的整體硬質合金PVD涂層立銑刀(可切削硬化鋼的其它刀具如CBN和陶瓷刀具等不是本文研究重點)。
(1)刀具涂層:能用于高速切削淬硬鋼的刀具涂層主要有(Ti,Al)N或(Ti,C)N,刀具基體為超細顆粒硬質合金。
(2)銑刀主要形式:用于高速切削淬硬鋼的整體立銑刀主要形式有常規2刃和多刃球頭刀、長頸球頭刀、2刃錐面球頭刀、2刃帶圓弧頭平底刀、長頸帶圓弧頭平底刀、2刃直角平底刀和多刃直角平底刀等。
在我國市場上淬硬鋼常用立銑刀的主要供應商有:日本神鋼(KOBELCO)、日本三菱(MITSUBUSHI),日本UNIMAX、日本日立(HITACHI)、日本住友(SUMITOMO ELECTRIC)、德國SGS、美國肯那飛碩(KENNAMITAL)以及韓國和以色列的涂層刀具廠商,國內企業也推出了正在開發試用的產品。
3. 加工淬硬鋼用高速立銑刀的工藝性
本文以三菱公司幾款(Ti,Al)N超硬涂層整體硬質合金精加工立銑刀為例,介紹高速立銑刀的切削性能和工藝參數。對這些刀具均推薦采用干切削(空氣冷卻)和順銑工藝。
①直徑0.2~6mm 2刃直角平底立銑刀:常用于切溝槽。工件硬度小于HRC45時,軸向切深不大于0.1D(刀徑D小于2mm)~0.2D(D大于2mm);工件硬度大于HRC45時,對應于刀徑D小于0.5mm、小于2mm和2mm以上,軸向切深分別不大于0.02D、0.05D和0.1D。
②直徑1~6mm 4刃直角平底立銑刀:常用于側面精加工。工件硬度小于HRC45時,軸向切深不大于1.5D,徑向切深不大于0.1D(刀徑D小于3mm)~0.2D(刀徑D大于4mm);工件硬度大于HRC45時,軸向切深不大于刀徑D,徑向切深不大于0.05D。
③R0.1~3mm 2刃球頭立銑刀:常用于曲面精加工。軸向切深不大于0.1R,徑向切深0.2~0.4R。
高速加工時,上述刀具的切削速度和進給速度隨工件硬度和刀徑不同而變化:隨著工件硬度增大,刀具的轉速尤其是進給速度降低;隨著刀徑增大,刀具的轉速降低但線速度相對較高,進給速度也相應增大(參見表2)。
表2 推薦切削條件
2刃球頭立銑刀:
工件硬度<45HRC時:R1-R2-R3:轉速(r/min):35000-25000-20000;進給量(mm/min):1200-1800-2200
工件硬度45~55HRC時:R1-R2-R3:轉速(r/min):25000-17000-13000;進給量(mm/min):800-900-1000
2刃直角平底立銑刀:
工件硬度<45HRC時:直徑0.5mm-2mm-6mm:轉速(r/min):40000-10000-3500;進給量(mm/min):240-400-400
工件硬度45~55HRC時:直徑0.5mm-2mm-6mm:轉速(r/min):30000-8000-2700;進給量(mm/min):120-120-120
4刃直角平底立銑刀:
工件硬度<45HRC時:直徑1mm-3mm-6mm:轉速(r/min):12000-5300-3200;進給量(mm/min):100-200-360
工件硬度45~55HRC時:直徑1mm-3mm-6mm:轉速(r/min):8900-3200-2000;進給量(mm/min):45-85-150
4. 淬硬鋼高速銑削的經濟性
目前不同廠商生產的(Ti,Al)N涂層硬質合金立銑刀其切削性能有較大差異,市場價格也有很大不同(與其它涂層刀具相比,其價格都比較貴)。直徑2mm以下的小直徑立銑刀售價為100~400元/支,直徑4~φ8mm立銑刀售價約為200~700元/支。通常隨著刀具直徑的增大,銑刀價格也升高(銑刀最大直徑可達20mm)。
刀徑較大的(Ti,Al)N涂層硬質合金立銑刀高速加工淬硬材料時其強度基本可滿足要求,但用小直徑刀具高速加工窄槽時銑刀則易斷易損。由于(Ti,Al)N涂層硬質合金立銑刀磨損后一般不能進行重磨,因此刀具成本較高;在用于某些模具加工時,刀具成本甚至占到模具總制造成本的12%左右。
用高速銑削法加工模具可能帶來的優點有:節省加工時間,減少加工工序,提高生產率,降低加工成本,改善加工質量。
據分析,用傳統方法加工型腔模具的成本分布大致為:粗加工占12%,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各占25%,后續手工修磨占16%,調試占22%。而采用高速銑削法,可大大提高精加工效率,取消或者減少后續手工修磨工序;如果采用粗精加工同機“一次過”工藝,甚至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時間也可大大縮短(比電火花加工快得多)。
加工實例:
①用Mikron(米克朗)公司HSM400加工中心采用“粗、精加工一次過工藝”加工修枝剪鍛模(HRC52),總耗時194分鐘(型腔內外粗銑66分鐘,球頭刀型腔內外半精銑10分鐘,球頭和平底刀30000r/min高速精銑94分鐘,后續修整24分鐘),最終加工表面粗糙度Ra0.5μm。
②HSM400加工中心采用“粗、精加工一次過工藝”加工注塑模(HRC54),總加工時間為468分鐘。粗加工采用4~6刃粗銑刀(直徑2~8mm),轉速20000~8000r/min,進給速度1500~2600mm/min;半精銑和精銑用2刃球頭刀(直徑0.8~1.5mm),轉速36000r/min,進給速度1000~1600mm/min。
③表3給出的是MMC(三菱)KOBELCO(神鋼)的小直徑超硬涂層立銑刀使用實例。
表3 MITSUBISHI MSTAR小直徑超硬涂層立銑刀使用實例
刀具――工件――工藝特性――切削條件――加工效果
2刃球頭刀(R1.5mm)――熱鍛模,材料SKD61(HRC47)――切深0.05~0.1mm的半精加工、精加工――切速:94m/min,進給:0.1mm/tooth,回轉速度:10000r/min,進給速度:2000mm/min,干切削――每把刀具的壽命從原先可切200m增至近600m
4刃直角立銑刀(直徑6mm)――塑料模,S55C――模具型腔側面精加工,切深0.6×6mm――切速:50m/min,進給:0.04mm/tooth,回轉速度:2650r/min,進給速度:212mm/min,干切削――加工50m后,后刀面磨損高度從原先的0.25mm減小到0.15mm
5.結語
迅速發展的高速切削加工機床和刀具技術使淬硬模具的“粗、精加工同機一次過”工藝的應用成為可能,切削加工可作為淬硬模具和結構零件的最終加工,實現“以切代磨拋”或“以切代放電”。因此應用高速銑削加工模具可能帶來節省加工時間、減少加工工序、提高生產率、降低加工成本、改善加工質量等諸多好處。
關鍵詞 語言經濟性 科技英語翻譯 翻譯策略 簡潔性
一、語言經濟性原則的概述
1、語言經濟性原則的定義
語言的經濟原則又稱作語言的經濟性。狹義的“語言的經濟原則”( the principle of economy)是法國著名語言學家Martinet (1962)為探討語音變化原因而提出的一種假說。這種假說認為人們在保證語言完成交際功能的前提下,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言語活動中力量的消耗作出合乎經濟要求的安排。
2、語言經濟性原則的表現特征
言語優化配置的新經濟性原則: 一般均衡準則,前提共享準則、擇近準則、從眾準則以及言語生效準則。從以上分析看,語言經濟特征應具備兩點:減少多余信息;突出重要信息。如果一味地減少用詞而不顧傳達信息質量,則是舍本逐末。
二、語言經濟性原則在科技英語翻譯中的體現
1、一般均衡準則
通俗講是指在語言交際中只有實現發話人的言語供給和受話人言語需求的平衡,所供給言語的總效應才能達到最大化。毫無疑問,科技論文首先應準確傳達信息,客觀描述研究步驟、現象,準確分析實驗數據并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因此,語言措辭要準確適度,避免意義含糊、歧義甚至誤解的表達。否則,會減弱論據說服力,影響論文質量。如:
例1. 所有的物質都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譯文 All substances are made of molecules and molecules ( are made) of atoms.
譯文中的后半句直接提供了同前者一樣但是省略的句子,可以使讀者更好的理解信息。
相反,如果信息投入量過多,超過了讀者理解的需求量,多出的言語反而會抵消交際效用。
2、前提共享準則
在信息交流中,說話人首先對交際雙方的共識經驗進行預設,再將與話題相關的共識經驗以前提的形式省略,以此減輕自己在交際中的言語負擔。專業術語是科技交流的語言特點,有極強的嚴謹性,是交流雙方的共識經驗,也構成了專業論文的語言基礎。如:
(1) GATT = 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關貿總協定
(2) VCD = Video compact disk 視頻光盤,影碟
3、擇近準則
擇近原則要求說話人作為言語配置的主動者和操作者,在進行前提預設和選擇話題時,不僅要考慮自己的情況,更要充分考慮聽話人的擇近傾向。由于科技文體承載信息量龐大且要求信息傳遞快捷,譯者必須為讀者負責,保證讀者在簡潔明了的語言環境下獲得準確信息。
例2. When the electrons fly away from the hydrogen nuclei, they are attracted toward the oxygen atoms.
譯文:當氫原子的電子飛離其核時,這些電子就被吸向氧原子。如上,譯文把被動改為主動,更加符合邏輯,考慮到現實情況。
4、言語生效原則
在交際中,發話人的話語一部分用于交代行事任務,另一部分用于調節各種變量關系,以改善受話人心理,使其處于一種 “樂于行事”的積極心理狀態。科技英語翻譯要求語體正式,用詞莊重,語句大多復雜。但應適度,避免過多使用語義繁雜、模糊、過于正式的詞或結構。否則,文章晦澀、迂腐呆板,有不良文風之嫌。
例3. The brain child of two students has become a billion-dollar company and one (Google) of the best-known trademarks in the world.
譯文:當初兩個學生的一個小點子已發展成為一家擁有十億美元的大公司,谷歌也成為全球著名的商標之一。
5、從眾原則
為了實現言語效用最大化,交際雙方必須共同遵守從眾準則,譯者應與時俱進,盡力避免那些陳舊的套語,采用簡明經濟的現代語言風格。可通過介詞、分詞短語或名詞化結構等詞匯手段,或通過平行、省略等句法手段縮短句子長度。
例4.In case of electronic scanning the beam width is broader by a factor of two.
電子掃描時,波束寬度展寬一倍。
三、結語
簡潔是語言的靈魂,科技英語一直屬于比較晦澀難懂的專業領域,掌握語言的經濟性幾大原則,可以促使譯者更好的推廣科技,達到更好的讀者效果。
本論文是2013年武漢理工大學自主創新項目(2013-ZY-150)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黃建玲. 經濟原則視閾下英語科技論文語言特色與寫譯[J]. 中國科技翻譯, 2012, 25(2).
關鍵詞:3G產業價值鏈;經濟性定位;業務發展對策
一、3G技術環境的比較
在我國3G經過多年醞釀,將正式進入應用階段,它使高速數據傳輸移動通信系統成為現實。相對于1G、2G的以語音傳輸為核心,3G的寬帶業務、高質量、多樣化的服務是前所未有的應用成為可能。下表集中反映了3G技術環境與1G、2G的區別。
二、3G產業價值鏈角色的經濟性定位
1.3G產業價值鏈角色分析
3G的發展取決于技術成熟度和競爭格局的形式。在技術上3G已經比較成熟,接下來主要考慮的就是競爭格局——3G價值鏈問題。目前,我國3G產業價值鏈已基本形成。如下圖所示,在整個價值鏈中,運營商通過門戶和接入服務提供商將內容提供商的產品傳遞給用戶。目前,在整條價值鏈中運營商處于核心地位,成為整個產業鏈的主導,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內容服務提供商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為眾多提供商和運營商買單的是最終用戶,其需求在這個價值鏈中起著指南針的作用。
作為內容提供商,主要包括內容制作和內容集成,為用戶提供各種形式的服務。內容制作含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內容集成負責將所制作的內容轉化為能直接為顧客所用的服務。門戶接入服務提供商將內容提供商提供的內容傳遞給移動運營商的企業。移動網絡運營商介于門戶和接入服務提供商和用戶之間,為用戶提供信息傳輸的通道,并保證信息的順利交流。在我國有大家比較熟知的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電信業重組后中國電信也將成為C網無線運營商。基礎設施和平臺提供商構建移動通信網絡傳輸設備的基礎設施,為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提供基站、交換機等移動網絡傳輸設備。付費和安全等服務提供商為用戶提供交易安全保障,保證交易的順利完成。終端設備制造商為用戶提供移動終端以及終端設備上的應用程序。3G的出現使手持終端更加趨于個性化和高端化,為了滿足用戶的需求,終端廠商必須進行新技術的探索和研究。
2.3G產業價值鏈角色定位的經濟性分析
隨著新技術的進步與市場的成熟,3G產業價值鏈中的每一環節都是整體不可或缺的部分。由于各個組成成分總表現為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狀態,所以只有明確各自地位與責任,才能創造共贏的局面,才能使整體產生大的經濟效益。就目前來看,網絡運營商處于價值分配的核心地位。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與變化,運營商的主導地位將被削弱,內容提供商在價值鏈中的重要性將日益增強。如果運營商過多地在產業價值鏈上追逐獨享性的壟斷利潤,那么,產業價值鏈的上下游將無法形成有效的均衡。因此,科學恰當的經濟性分析,將促進價值鏈各個組成成分的共贏。在3G的產業價值鏈中,基礎設施和平臺提供商,終端廠商,付費和安全提供商以及零售商為用戶提供的是基礎的通信設備以及通信保障,屬于傳統的商業模式,利潤空間不大;而內容提供商,門戶和接入服務提供商是附屬在固定設備之上的移動增值部分,利潤空間巨大;同時,移動運營商處在整個價值鏈的主導地位。因此,3G價值鏈的利益分配主要是運營商和內容提供商以及門戶和接入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利益分配,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第一,簽訂合作協議。按照一定的比例來分享價值鏈所創造的收益;
第二計費由運營商或內容服務提供商確定,利益分配可以采取分成或內容提供商提供運營商通道使用費用,由此可以組合成四種不同的利益分配模式。
總之,3G的運營模式是一種開放的經濟模式,應該根據市場的情況綜合考慮。 轉貼于
三、3G業務發展策略經濟性研究
我國移動電話用戶近年來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根據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截止到2008年8月,我國移動電話用戶已達到6.16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移動電話用戶比例仍然不高,地區差異明顯。因此,推廣與發展戰略中的地區因素是3G經濟效益的重要考慮因素。對于我國3G業務的發展,應該根據我國的國情循序漸進的展開。目前,我國的TD-SCDMA處在試商用階段,3G業務還沒有全面展開,正處在2G到3G的過渡階段,因此,在這一時期,移動運營商應該根據這一時期用戶的特點有目的的培養用戶,促進3G業務的發展。
1.以現有業務作為啟動3G市場的切入點
我國移動電話用戶群龐大,移動業務主要是話音服務,增值業務有短信、彩鈴、GPRS等等,移動運營商可以以這些用戶和業務為基礎,在現有的業務的基礎上綁定3G特色業務,為3G的發展培育市場。
2.發展雙模終端至關重要
由于處在3G發展的初級階段,3G網絡還沒有實現完全覆蓋,因此利用雙模終端來保證服務的連續性顯得尤為必要。日本NTT DoCoMo初期用戶發展不理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提供3G雙模終端。隨著3G網絡用戶的不斷增長,市場的相當成熟,用戶對3G服務的需求逐漸增加,在這一時期運營商應該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有針對性的為用戶提供服務。
3.因地制宜,為用戶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3G業務
3G業務的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在歐洲,通信、資訊類的業務比較受人們的歡迎;在亞洲日韓地區,娛樂類的業務則更容易為用戶所接受。因此,對于我國的3G運營商一定要根據我國的國情制定出適合我國用戶的3G業務。
4.提供用戶定制業務
面向未來的3G運營,尤其是3G移動數據業務的推廣,設置個性化業務會更強烈。在此,我們可以借鑒3G發展相對成熟的國家的做法,比如3G業務發展成熟的韓國、日本、歐美等國。因此,在業務模式上,我國的各大運營商應更加關注用戶的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在原有增值業務品牌的基礎上,繼續開發新的服務內容,豐富品牌內涵,從而滿足客戶差異化、個性化服務的需求。
5.采用簡單、靈活的定價模式
3G業務計費的難點主要是它的數據業務,對此,運營商應該根據數據業務的特點以及其為用戶提供服務的特點,以流量或者內容為計費方式。定價策略也要遵循簡單,靈活的原則,比如,可以針對不同用戶的需求開發多種業務捆綁在一起的品牌,為每種品牌定價,此外,品牌價格也要考慮到消費者的消費水平,鼓勵用戶持續使用企業的服務。
四、未來3G業務發展策略討論
隨著移動通信從1G到3G的不斷發展,移動運營商采用多環節覆蓋和合作模式試圖創造更多的價值。3G時代,移動運營商將面臨很多競爭對手。移動運營商通過提供無線網絡通道與終端對接,實現從通道提供商向零售服務商的轉變,未來的移動運營商將成為服務提供商集通信網絡、互聯網絡、媒體、網絡零售商等多種角色于一體。消費者通過這種隨時隨地可用的無線通道和終端完成消費過程,這種消費渠道的變化將進一步刺激服務提供商提供更加豐富且有價值的消費品。移動運營商在市場的角色正在由通信服務行業延伸到其他行業,進一步挖掘信息的價值和整合產業價值鏈將成為移動運營商生存的關鍵。
在微觀領域,為產業價值鏈上的企業提供更多更新的服務。目前很多企業的重大決策都和3G技術應用有關系,決定了3G環境的應用深度。在傳統的企業模式中,原材料選擇、供應商確定、合作伙伴尋找、客戶關懷等問題有助于企業制定正確決策,3G有更多的應用潛能。通過基于3G的搜索技術查找商品信息并進行評價,過濾信息、減少不確定性,幫助企業決定購買什么更能符合企業的實際要求,將求解問題的約束條件細化;通過基于3G的系統比較供應商的產品幫助企業選對供應商,將企業的期望價格、約束條件、價格變化范圍、交易期限綜合考慮,根據所給變量值尋找合適的交易;在談判方面,3G智能化應用將結合企業現實問題,就多個不同參數包括價格、質量、服務、送貨、退貨等政策在內的談判,最終進入智能3G時代,和社會化智能應用水平相匹配。
全球移動通信行業正全面進入3G時代,結合3G各界的研究結果、實施方案和實踐經驗,全面把握移動產業價值鏈和移動運營商業務發展的理性分析,將對我國的3G產業價值鏈、商業營運模式和業務策略產生積極影響。去年底以來我國電信運營商的再次重組,使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成為三家主要業務電信運營商,對我國移動通信市場的格局以及戰略發展方向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全球經濟趨于一體化又恰逢全球金融風暴襲來,國內移動通信行業的競爭程度日趨激烈。面對當前的機遇和挑戰,我國的移動服務企業在行業重組的基礎上正在重新定位,研究、分析和預測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做出新的戰略選擇。
參考文獻:
[1]羅 凌 焦元嬡 陸 冰等: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與業務.2005.05第一版.人民郵電出版社.P3-P11,P162-P164.
[2]田鐵紅:3G來了_我們應如何應對.電信網技術.2005年01期.
[3]郭葆明:國外3G業務發展對中國3G建設的借鑒研究.現代電信科技.2007年02期.
[4]李 震:3G發展現狀與前景.網絡與信息.2007年05期.
高等院校的項目支出從來都是對于教育事業財政支出的必要性步驟,這一步驟能否落實到位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最終項目支出的審核結果是否能夠通過,所以這一步驟往往也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重視,但是在我國現階段的高等院校的財政管理相關工作中,卻又對這一問題無法進行有必要的關注。在筆者多年的教育單位從事財政工作的經歷中,很多實際情況都揭示了在財政項目實施支出進行預算執行性分析的重要性,因為只有進行了項目的支出預算管理才能夠讓一個高等院校的財政項目做到有步可循,在相關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才能夠不讓相關經濟型問題出現,從而導致國有或者公共教育財政資金的流失,進而影響到相關教育事業的進步以及對于學生長期的培養工作。所以,相關高校的財政項目之處預算執行性問題一定要得到重視,只有得到了相關管理人員的高度重視,才不會讓這一個高校財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環節出現問題。而要想加強對于相關環節的管理工作,就必須要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進行相關工作的優化和處置。筆者在本文中將結合多年來對于一線高校財政管理預算工作的經驗理解,結合自身對于相關預算控制理論的研究,展開對于高等院校財政項目支出預算執行經濟性問題的分析,以幫助我國高等院校的相關財政管理工作者更好的進行相關財政預算的管理工作,盡最大可能杜絕由此引發的經濟性問題。
1、我國高校項目支出預算執行經濟型管理問題的現狀分析
1.1、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素養較差,缺乏職業道德
在造成我國高校財政管理項目支出中出現問題的各個影響因素中,相關從業人缺乏足夠的職業技能素養,沒有最基本的相關職業道德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所以要想解決我國高校項目支出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就必須要從相關一線工作者的培養上入手。因為在我國高校的運行模式中,脫產干部并不具備較大的話語權,在學校關鍵問題上缺乏發出自己聲音的能力,這也就使得在進行有關學校財政之處管理過程中關鍵問題的表態上,支出預算的真正從事者缺乏話語權。其次,因為學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并不受到學校相關管理人員的重視,這也就使得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從事者并不嚴肅認真的對待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忽視掉了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最為基本的從事這項工作的職業道德,在這種從業人員的影響下學校的財政支出的管理工作自然而然無法得到較大程度上的提升,相反各種問題才會層出不窮。
1.2、缺乏系統化、科學化的指導理論和指導思想
造成我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經濟效率遲遲無法得到提高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高校財政支出的管理工作缺乏系統化、理論化的指導理論和指導思想,具體的時間工作只能在不斷的摸索過程中前進,這也就使得相關工作的開展缺乏條理性,雜亂不堪。除此之外,系統化、科學化的指導思想那個對于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來說還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高校最原有的基礎上提升較大程度的管理水平,這對于學校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和信譽程度來說都是十分便利的事情,所以,高校的財政支出管理工作要想真正意義上得到學生的認同,就必要有一個成系統化、理論化的指導思想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只有在這種前提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工作的展開才能夠獲得廣大師生的肯定,從而真正意義上提升學校的財政支出效率。
1.3、學校的管理者并不重視財政支出的管理預算工作
除了以上兩種因素之外,學校的管理人員并不重視高校財政預算管理相關工作的展開是造成我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工作遲遲得不到提高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所以提升我國高校相關管理人員對于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是提高我國高校財政支出效率一個十分有效的措施。
2、如何運用財政支出預算管理方法提高我國高校財政服務的水平
2.1、加強對于相關從業人員的培養
要想真正意義上提高我國財政管理支出預算人員的質量和管理水平就十分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多方面、多角度立體化的解決這些存在與我國高校財政支出管理現狀中層出不窮的問題。首先,應該意識到一線財政支出預算管理者和工作者工作的重要性給與其應該有的尊敬,使其能夠專心的從事自身所要從事的工作。其次,就是要定時定期的加強對于相關從業人員工作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對于自身所從事的工作能夠有一個良好的掌握程度。再次,學校就是要加強對于這些工作人員相關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其能夠明白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提示其對于高校財政支出服務的責任心里,進而從人員素質上保證我國高校財政支出水平能夠得到一個較大水平上的提高。最后,高校財政支出預算質量能夠在一個較長時間段內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狀態上離不開學校對于相關從業工作者人才梯隊的建設力度。
2.2、建立一套系統化、理論化的指導思想
我國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質量的提升除了要在人才方面進行相關的工作之外,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對于相關系統化、理論化指導思想的確立,只有明確了自身的指導思想,并且在這種指導思想的堅持下,才有可能對我國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質量做出一個較大程度上的提高。首先,相關政策制定者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收集國內與國外高校在進行財政支出預算管理過程中的先進經驗,并對這些先進經驗進行理論上的總結。另外,不僅要對國內或者國外的先進經驗進行總結,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還要針對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與應用,確保理論內容能夠與學校的事情情況獲得一個較大程度上的相容。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需要格外重點的內容就是學校相關制度的建立一定要建立在一切為了學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不可因為為了名譽上的改變,而肆意妄為。
2.3、提高相關管理者對于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
最后,當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質量已經得到明顯提升,但是卻與預期效果存在較大差距之時,學校相關工作的從業人員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進行學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提升。首先是要對學校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內容的普及,使其能夠認識到學校財政支出管理預算工作的重要性,使其能夠對自身的工作進行一定的支持。其次,學校還要針對財政預算管理的重點工作進行有選擇性的針對,從而提高我國高校財政支出預算管理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