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7 09:38:1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生網絡安全教育,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 結合教材優勢教學
現在的教材內容更豐富,不再是以前的以知識灌輸為目的、強調政治為主體,加入了各方面的知識,多樣化學科背景,更注重學生的成長教育,而且呈現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這就使得學生更感興趣,對學生也更實用。以往單調的政治知識,學生很容易厭倦,無法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有了能吸引學生的內容,就能使這些知識得到有效傳達。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教材內容,選擇并創新優秀的教學方式。
除了加大知識的寬度,還要保證其質量,最重要的是與時俱進,了解人們思想的變化,才能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要結合教材,補充新材料。通過信息技術,收集最新的信息并不困難,教師需要做的是挑選和整理。世界每一天都在發生數不清的熱點事件,挑選出其中有助于初中生的心智發展的典型事例,然后進行整理,文字圖片相結合,增加課堂的吸引力,同時這些真實發生的事件更具有說服力,學生會因為來自課外的知識的新鮮感而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這些知識潛移默化的影響下,也會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養成與時俱進的思維方式,這樣也就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2 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建設
教師隊伍
真正在學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傳統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過多地強調教師的教,以灌輸知識為主要任務,反而達不到好的效果,學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并不努力去接受知識。教師必須通過尊重學生,強調學生的主人翁地位,來喚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相較于其他學科,思想品德課堂更需要學生思想和心靈的投入,它是一種心的交流,影響的是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貼近他們的真實生活的課堂教學,幫助其解決生活中的困擾,引發其參與這門課的愿望,然后通過大家共同參與的課堂活動,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進行素質教學,不僅要求教師不斷地學習,跟隨時代前進的步伐,提高自身素質,還要求教材的內容更貼近學生。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知識儲備,才能保證滿足學生的需求。一方面,教師對社會知識的了解,可以運用到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更有說服力,也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師自身也需要不斷的提高,正如古話所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的同時,還需要豐富其他學科的知識,使之融會貫通,在教學時才能運用自如。
3 結合多媒體教學
教材內容的豐富也對教學方式做出新的要求,教師要努力地將教材內容完整地理解,然后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在信息化的時代,多媒體給教學帶來更多的便利,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學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更好地闡釋教材內容,學生的心理教學可以通過圖片、聲像取得更好的效果,渲染課堂氣氛或者是形象地表達課本知識等。
初中思想品德中還是有很多的知識比較抽象或深奧,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掌握教材的特點,了解編者的意圖,運用信息技術,收集生活中的實例,尋找真實、生動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平等流,了解學生的需求,再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實際來進行教學。現在的多媒體教學還處在發展階段,教師要掌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方法,熟練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通過聲像圖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教學趣味化,學生理解更容易。網絡的開放也使得學生接收的信息各式各樣,社會的每一面,不論是真實還是虛擬,都展示在他們的面前,其中不乏大量的不健康信息。而初中生涉世未深,網絡帶來的各種誘惑和挑戰,他們不能識別,容易走入歧途。所以教師在鼓勵學生運用網絡進行學習的同時,也要教會他們如何辨別真假善惡。方便快捷的網絡無疑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網絡來幫助自己學習,同時進行網絡安全教育,讓其形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對網絡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雖然教材是教師主要的教學資源,但關鍵還是在課堂,現在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有其明顯的優點:注重學生的實際需要。初中生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刻,一個好的開始對其人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教師作為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橋梁,尤為重要,除了充分地掌握教材,還需要彌補教材的不足,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時俱進,保證教學成果。教師要保持自己的儲備知識新鮮時尚,做好教師、教材、社會三者的有效融合,初中思想品德將得到不斷創新,取得優異成果。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9-036-1一、德育現狀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會歷史與現實背景下,初中學生德育難見成效。從初中生的年齡特點來看,他們正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強,價值觀、人生觀的不確定性使學生易受外界干擾。從家庭環境看,物質條件也越來越優越,家長過分寵愛導致孩子缺乏是非觀念。此外,學校德育也存在某些問題,比如長期以來應試教育導致道德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錯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的成效。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中學生在德育方面存在的問題不少。
第一,日常行為不規范。在校園經常聽到學生胡侃,社會上的臟話、行話隨口而出,也不排除女生。長發、染發、穿耳孔者為數不少;一些學生往往因受到有關的所謂行風、社會意識的影響,辦事說話不夠守信,誠實不足,圓滑失度,老練而世故,純樸中夾雜著一些濁氣,缺乏自我約束能力。
第二,沉迷于網絡的現象較嚴重。據調查,目前青少年是上網的主力軍。網絡在拓寬青少年的視野、加強青少年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面的確有積極作用。但網絡上也有大量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內容。而中學生由于年齡尚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好奇心強,經常接觸網絡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有的青少年深陷網癮而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第三,缺乏耐挫力。現在的青少年學生在物質生活方面相對舒適、安逸,家長的過度呵護以及挫折教育的缺乏造成了他們心理承受力較差。許多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只考慮自己不顧他人,經不起批評,經不起失敗,他們猶如溫室中的花朵,根本經不起風雨的考驗。
還有,家庭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家庭中的不良環境,家長的不良行為不僅影響了學校的教育效果而且對孩子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有些家長雙方忙于生計,把孩子留給老人管理教育,讓孩子從小失去父母親的愛;有些家長用懲罰、體罰對待孩子犯錯,家長作風嚴重,缺乏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二、應對策略
中學生德育是德育的重要構成體系,也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必須更新德育觀念,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首先,做好對學生道德行為的教育,這是德育的基礎。道德行為包括了學生的思想表現行為、紀律行為、學習行為、活動交往行為和環境衛生行為以及語言文明行為。加強中學生道德行為教育貴在堅持,持之以恒。教師要經常性提示、提醒、檢查、督促、檢驗,才能達到預期目的。把這個問題解決好,促使學生達到知、情、行的統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善于吸取別人的意見,特別是成年人的意見,不要盲目地反叛、拒絕善意的批評和幫助,形成科學、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其次,防止網絡迷失。網絡時代的德育受到多元信息流強烈的沖擊,教師的主導地位受到擠壓,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要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能力和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拓展學校德育途徑一是開設網絡技術條件下的德育課。把德育課搬上網絡,將德育內容設計成吸引人、教育人、易于學生接受的信息,通過網絡,幫助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問題,達到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優良的品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