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6 09:00:2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生勵志短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中國的九年義務教育體制里,英語對于小學生,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來說,都是主科。特別是對于高中生來說,英語更是在他們升學考試中占據十分關鍵的比例。學好英語毋庸置疑對于高中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生學習英語,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發展和綜合人文素養的提高;另一方面,掌握一門國際通用語種可以為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和進行國際交往創造條件。所以說,要想普遍地提高高中生英語水平,進而提高我國高中生升學率,認真貫徹執行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勢不可擋。而且,對于高中生來說,掌握英語這門語言,無論是現階段還是在未來都是他們發展的重要一環。 總所周知,經濟建設決定上層建筑。當前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對公民的外語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備相應的外語素質才能使每一位中國公民自信的走出國門,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公民外語素質的重要過程,對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有助于我國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探究高中英語教學的改革,“取其精華,去除糟粕”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有利我國對外開放和國際交往,增強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的核心競爭力。
我國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以及全球化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對我國高中英語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為了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以及競爭力,改變高中英語教學方式是順應時代潮流的變革。
當今世界,隨著科技的日益創新和教學設備的全副武裝,提高高中英語教學水平變得更方便和快捷了,同時,這些由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變化也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推進高中英語教學課程改革已是刻不容緩,只有真正提高英語基礎水平,才能為高一級的升學做準備。
大力發展我國教育事業,改革我國教育體制中不能適應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要求的內容是新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的要求。為此,國家教育部進行了課程改革,制定了《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積極響應國家高中英語改革的號召.變革適合于現代化高中英語教育的教學方法,由應試教育慢慢改革到素質教育,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理念,是提高我國高中英語教學質量的客觀需要。
2 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
2.1 轉變課堂教學理念
以往,受傳統教育以就業為目標的“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我國高中英語教學課堂上,師生關系主要為教師為主學生其次,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中傾向于“教”而學生在接收知識的過程中偏向于“學”。英語課堂教學一味的以知識傳授為主要模式,以學生英語成績提高為主要教學目標,以考試分數高低來評價學生好壞,這樣的教學方法勢必造成學生在課堂上機械被動的聽講和記筆記,課下又缺乏靈活有效的溝通和實踐練習,完全偏離了語言教學的規律。
英語教學本來就是一門集合“聽 說 讀 寫 譯”等幾項基本技能在內的綜合性的語言實踐課程,它要求學生更多的實踐練習,將這門語言靈活地運用到具體活動中,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機械的學會它的理論知識。新課改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正是改變這一課堂現象的重要轉折點。因此,要想使英語教學取得實效,必須從教學思想上徹底進行轉變,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娛樂型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模式。同時,也必須使學生的思想進行轉變,使學生認知英語能力的重要,使他們在運用英語的過程中產生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提高思想意識和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同時學會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遵循新課改下的英語課堂教學理念,應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徹底擺脫傳統的課堂上老師學生不合理的關系。
2.2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以前,應試教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單純的傳授單詞,語法以及考試技巧為主的模式。這種英語教學模式注重的是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而容易忽略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發展,也難以發揮聽說讀寫的內在互補機制,使得學生的能力提升有限,難以獲得綜合發展。隨著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開展,為了使高中英語教學慢慢擺脫應試教育的教條化、單一化、靜態化的模式,教學互動是豐富英語課堂內容必不可少的調味劑。查有梁認為,教學互動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查力滋認為,教師可以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但有一點應該是相同的,那就是第二語言教學需要許多交流活動,即課堂互動。
開展英語課堂互動與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首先要協調英語課堂中聽說讀寫的關系,將聽說讀寫看做是學習手段,調整相互之間的比列,特別是高中應試教育中容易忽略的“聽說”。嚴格來說這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英語聽力作為語言教學中的基礎環節是指學習者理解口語的一個復雜過程。相比以前學校電子教材設備少,現在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熟練運用現代課堂多媒體技術是提高學生聽力的有效方法;而“說”即口語,當前的一個較為普遍現象就是,大部分高中英語教師以高考作為教學指揮棒,忽略發展學生的口語能力,導致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都是在漢語單一語種的環境下完成的,這種情況導致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較少。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后,越來越多的學校努力提高教師英語口語水平,改進教學方法,例如,采取任務型小組合作的模式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英語口語教學體系,這些教學模式既能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同時也能讓教師引導者的身份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并有效的為學生提供真實的交際語言環境。
關于“讀寫”,集中教學法是高中英語教學改革后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既是外語理論知識教學的集中,也是培養學生學習外語能力的集中。例如,集中學習單詞和短語,對詞匯可以老師先向學生介紹單詞記憶的規律和方法,然后學生根據自己情況,掌握其音、形、意,達到會讀會寫并理解;集中學語法,這要求學習者掌握語法功能和語法結構,對待復雜的語法采取深入淺出,由淺入深的解釋,并適當的與漢語的語法相比對,加深學習者的理解和運用;集中學重點語句,可以集聽、讀、背、譯、寫為一體,使學生熟記教材,鍛煉學生記憶力,調動學生思維,這也是有助于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的方法。
2.3 延伸課外英語教學
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高中學習時間緊張,大多數高中英語教師傳授知識只在課堂上。雖然改革后的課堂內容和時間比之前更加豐富,也更加貼近生活,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展示語言能力的機會,但是這樣的機會在課堂畢竟是有限的,所以英語教學必須加強向課外延伸和引導。所以,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課堂知識,還要求課外的英語知識。隨著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和普及,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一些圖像、情景、語音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學習語言靠的是反復的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項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例如,定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開展英語角、鼓勵同學欣賞經典勵志英文影片、教唱簡單的英文歌曲、推薦通俗易懂的英文作品,等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不僅鞏固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而且還能過學會在實踐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真正有所收獲。
3 對我國高中英語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建議
【關鍵詞】高中英語 全語境課堂 高效教學
我執教高中英語十幾年了,一直堅持一個教學習慣,就是自我踏進教室,在我的課堂上就只允許英語交流,我稱之為“全語境課堂”。這些年來,堅持下來很不易,尤其剛接手高一新生時,學生來自四面八方,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執行起來需要面對很多困難:比如有的學生張不開嘴,有的學生張嘴也不知所云,有的學生干脆一言不發不抵制不配合,但我都努力堅持下來。一般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我所執教的班級英語平均成績肯都能超出平行班一大截。要問我有什么訣竅,我覺得“全語境課堂”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好辦法。同時,“全語境課堂”也是高效課堂的實現路徑之一。所以,我每接受一個新的班級,都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精心打造“全語境課堂”。
一、激發學習興趣這是全語境課堂施行的前提
多年的英語教學使我認識到,我們要充分考慮到高中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特點與認知規律,為學生營造愉悅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與學習動機,讓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到英語課堂學習上來。在教學中,我“導課”環節的設計非常下功夫,常以巧妙而新穎的導課來吸引學生的眼球,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一下子對課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強烈的激情。如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像效果來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情境,將枯燥靜止的英文字母轉換成逼真的畫面、生動的圖片、動聽的音樂,結合課節內容設計小話劇來情景再現等,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的思維與注意力聚焦到課堂上。我的經驗是,有了學生學習的激情和參與的動力,“全語境課堂”就成功了一半。
二、擴大詞匯量這是全語境課堂施行的基礎
詞匯是語言的基本要素,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如果沒有一定的詞匯量為基礎,英語聽讀說寫的基本能力都不具備,“全語境課堂”就無從談起。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詞匯的教學,想方設法幫助學生累積詞匯量。高中新生的英語詞匯量遠遠不夠,加上一些地區的新生初中英語并未達標,因而詞匯量更加匱乏。因為我的英語知識是自學而來,對學生而言比較勵志,所以我的經驗學生比較信服,學生應用起來感覺也很有效。
1.首先要樹立背記單詞的意識。幫助學生制定一個計劃,每天必須背下來15-20個新單詞。這個任務可以在早晨晨讀的時間完成,可以留在課后,也可將單詞記在卡片上,隨身攜帶,隨時隨地都拿出來誦讀或默記,日積月累,逐漸地將詞匯量增加上來。
2.單詞背誦要講究方法。我把自己學記憶單詞的經驗傳授給學生:一是結合具體的句子或段落來記憶單詞,不孤立的強調背記,這樣不僅能將單詞的意思記下來,更能掌握該單詞的用法。二是運用聯想法記憶更多的單詞。如同義詞、近義詞、反義詞等,背到單詞“gain”時,我們就會想到“win、obtain、ac-quire”等單詞。三是從一個單詞的學習延伸擴展出去,掌握更多的單詞。如派生詞,通過加前綴或后綴使單詞的詞性、詞義發生變化而掌握一類新的單詞。如前綴anti-表反對、反抗;dis-表示顛倒、相反;后綴-able,-ible,-ble等置于動詞、名詞后構成形容詞;-ance,-ence,-ity等置于動詞、形容詞后構成名詞。
3.培養學生猜詞的能力。我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遇到生詞就會查字典,英文下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漢字,可是卻不能準確地把文章翻譯過來。我給學生擬定的方法是:鼓勵學生先通讀課文,掌握全文的大概意思,然后根據上下文辨別詞義,通過上下文中的同義詞、關聯詞、解釋等信息,猜測出新出現的單詞或短語的意思,最后通過工具書驗證。這種方法是我在學習漢語文言文時總結出來的,我在自學英語時用起來得心應手,感覺事半功倍。在這種方法指導下,學生根據所掌握的語法知識判斷句意,在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猜詞判斷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對有些難句,長句就會有正確的理解,學生在理解每一個句子的基礎上,就會了解全文的主題內容,從而理會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客觀上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增大閱讀量這是全語境課堂施行的關鍵
眾所周知,英語的語感要經過長期的、反復的實踐才能形成,讀得多,知道的就越多,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的就越快。學生張不開嘴,不知怎么表達,或表達不到位、不準確,都與缺乏英語語感有關。只有具備了足夠的輸入,才能擁有高效的輸出。為了在“全語境課堂”上學生能夠流暢自然的表達,我給學生們安排了足量的課外閱讀。我認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如果只是機械而枯燥地進行單詞的識記、語法的背誦,會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真正理解、掌握與運用。只有將詞匯的學習與語篇、語境結合起來,才能寓教于樂,讓學生快樂而高效地學習詞匯,也利于學生閱讀速度與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我堅持精講多練,為學生提供更多閱讀實踐的機會,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作詩也會吟”。
四、培養英語思維習慣這是全語境課堂施行的核心
對于母語非英語的高中生來說,英語學習最大的障礙來自于母語的干擾,這是困擾廣大教師、制約教學效益的重要因素。在我們這樣偏遠貧窮落后的少數民族地區,很難找到身臨其境的英語環境,我的“全語境課堂”就是為學生人為硬性營造一個全英語交流的“小氣候”,摒棄以母語為中介的翻譯式教學,最大限度地避免母語的干擾,以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直接用英語思維的習慣。
首先,教師堅持用英語教英語。教師要盡量用英語來進行課堂教學,即使對于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語法、詞匯等內容,也盡量用英語來解釋,可以輔之以一系列肢體語言,采用多媒體等為學生營造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置身其中,結合具體的情景來理解,這樣更利于學生拋開母語的干擾,用英語來思維。
其次,學生堅持用英語學英語。教師要突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情景中開口說英語、用英語。這樣學生可以將具體的語境、語意結合起來,更加利于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利于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