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醫院臨床實踐教學

醫院臨床實踐教學

時間:2023-06-04 10:48: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醫院臨床實踐教學,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醫院臨床實踐教學

第1篇

1 轉變教育觀念,充分理解工學結合內涵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課堂及學校為中心,難于培養醫學生的優秀實用技能,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工學結合之教學理念,學以致用的辦學思想,必須與醫院建立合作關系,了解醫院的實際需求,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具體應本文由收集整理做到教學與醫院的工作環境緊密結合,技能訓練的目標和畢業以后的工作崗位密切相連,確立同醫院崗位類似的教學工作環境。必須參照以后在醫院的工作崗位,制定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使教學內容同以后在醫院的工作任務緊密銜接,根據以后在醫院的工作崗位和工作需求選擇與之適應的專業課教學內容。學校同醫院人力資源結合,讓醫院業務骨干豐富的臨床經驗同學校老師過硬的理論知識緊密結合,更好的為教學服務。醫院的醫療、保健、防疫資源同學校的教學、培訓資源相互結合,發揮學校優勢大力為醫院培養臨床工作人才,為醫院科研發展提供儀器、設備,讓醫院深刻體會到與學校工學結合有實實在在的益處,能促進醫院的發展和業務能力的提升。

2 制定工學結合的教學汁劃,突出臨床技能的培養

傳統的的教學特別強調理論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一味要求醫學生對書本知識點的把握,以滿足應試教育的需求,肯定會導致一部分醫學生到鄉鎮衛生院和社區不能適應由醫學生到臨床醫生角色的轉變,不能把所學知識轉化成臨床能力,因此制定教學計劃時應增加臨床技能教學,要求臨床實踐技能教學安排要與理論教學同樣受重視。必須強化臨床技能課程,加大醫學生到醫院見習的力度。要分階段確定和落實臨床實踐教學目標,還要定期和不定期地實施臨床實踐技能教學檢查,評價完成情況。要早期接觸臨床,將理論學習與醫院實際工作過程密切結合,把培養學生的臨床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3 構建相對獨立的實踐實訓課程體系,以突出實踐教學

改變傳統教學方式中實踐實訓教學課時計劃分配教少,實踐實訓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實訓課以演示性、驗證性課程為主的弊端。成立實驗教學管理中心,臨床實訓課程整合成為內科和外科綜合臨床實踐技能課程,另外,學生實習前除了要對臨床實踐技能進行強化訓練以外,并且增加了常用的治療技術訓練,整合以后的內、外科實驗訓練課程減少了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相應地增加了綜合性實驗內容和臨床實踐技能培訓項目。臨床實踐技能培訓課程的考核,分別實施實習前結業考核和畢業考試科目考試,考試方法比照國家助理執業資格考核標準實施,內、外科畢業實踐技能考試考核按30%計入畢業考試總成績。這樣就使得實踐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既是相對的獨立又相互聯系緊密,突出了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的訓練和培養。

4 建立專兼結合、專業素質高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校教師在圓滿完成教學計劃中起的關鍵作用,驅動具有較高教學能力和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建設,是持續辦好高職高專醫學教育的前提條件和必要保證。按照臨床醫學專業培養目標,根據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一方面聘請教學醫院執業經驗豐富的醫生擔任兼職教師,并參加專業建設,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醫院資源,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實現學校和醫院雙贏。隨著專業的發展,教師隊伍必然逐漸擴大,一些年輕教師必將充實臨床專業教

師,他們有教學熱情和工作精力,但缺乏一線臨床實踐工作經驗,由此,學校必須要求臨床專業教師擁有一定的實踐技能,與教學醫院共同制訂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學校可組織和要求教師在暑期或不定期到教學醫院從事一線臨床工作或者學習,使他們更新知識,掌握新技術、新方法,積累臨床經驗。還必須對臨床醫學專業新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培養,實施臨床技能操作的規范化培訓,并引進一些專業術拔尖人才充實到臨床醫學教師隊伍中,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質強、水平高、專兼結合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5 編寫出一些案例版的校本教材,以加強專業課教材建設

以臨床崗位的需求為目標,以實踐實訓教學內容為依據,與有關出版社及醫學院校合作,編寫適合工學結合教學改革的案例版教材。在嚴格執行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加強臨床醫學專業的教材的編寫,并將具體的實踐操作要點落到實處,如診斷學這門專業實踐技能課,就是結合學校、醫院實際設施,編制出相應的臨床技能操作教材,要求醫學生親自動手,熟悉每一個具體的操作步驟,在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學、做一體化,提升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操作水平。

6 工學結合應注意的問題

(1)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應成為工學結合的主導,衛生行業成為工學結合的主體,現在的工學結合基本上是學校自己的行為,學校成本高,效率低。教育和衛生行政部門要采取鼓勵、引導政策,使相關部門和行業之間在工學結合方面形成聯動。學校要找準衛生行業需求,迎其所好,才可能一拍即合。

(2)完善工學結合的運行機制。目前學校與醫院工學結合的機制是學校和醫院同意,一般缺乏法律的約束,特別是一些學校急于尋求工學結合項目,醫院的積極性不高,學校為了簽署合作協議,往往以犧牲自己的利益而適應醫院,當學校和醫學生的權益受到侵害,學校往往陷入被動,學校應高度重視,必須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再則,醫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醫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是有嚴格的管理考評制度的,而在醫院頂崗實習期間,醫院方面經常只是考評醫學生能不能為醫院和臨床科室產生經濟效益,并不關心對醫學生教學的考核和醫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大多認為教學主要是學校的事。因此,確定校院雙方責任及其義務顯就得相當重要。

第2篇

[關鍵詞]高等護理教育;臨床實踐;銜接對策

近年來,人民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早已開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衛生服務的深入改革一方面為醫護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條件,另一方面也要求護理人員的數量同步增加、護理工作的質量快速提升以及護理工作的結構進一步優化。現階段護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結合當前市場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培養出既符合我國衛生事業要求又能夠同國際先進護理水準相當的優秀護理人員。目前,我國高等護理院校和高等護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培養出適應于社會需求和臨床要求的高水平護理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等一系列問題。然而,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高等護理教育和臨床實踐的銜接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以下對影響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就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意義

高職護理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以工學交替為主,雖然在具體實施形式上有差異,比如部分院校始終將臨床見習貫穿在三年教學培養過程中,部分院校則先集中進行理論學習緊接著安排臨床實踐,但是總體來說都意識到二者不可偏廢其一。為何需要將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從專業能力來說,護生首先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不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會使得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無從下手。在護理理論教育的同時,安排臨床實踐,不僅能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鞏固護理理論,也能擴展臨床知識視野,逐漸增強臨床技能。護理教學的重點正是臨床專業技能和能力的訓練,護生良好的臨床能力也凸顯了院校護理專業學生培養的質量。從用人單位角度講,大量需求專業性強、業務能力高的護理人才,又因無法給予護理人員大量的技能培養時間,所以更傾向于選擇擁有臨床實踐基礎的畢業生。

二、影響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因素

自我國重新開始設置高等護理教育到現在,已經有不少高水平護理人才從高校走出進入醫療護理崗位,但客觀上說我國的護理教育仍有許多問題,同國際護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許多值得改進的地方。例如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學生重理論、輕實踐、理論知識掌握好、實踐能力欠缺,學校安排臨床實踐時間短、效果弱等。以下從幾個方面來說明影響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因素。

(一)學生重理論輕實踐

護理專業學生入學后開始進行護理理論技能的學習,由于多年學習思維定勢,在學習過程中將大量時間用于背誦理論知識、準備各項職業技術考試,并不力求理解理論的使用方法和條件成為普遍現象。作為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忽視所學知識的實踐意義,單純進行理論記憶無益于日后的就業。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重理論輕實踐直接造成院校安排臨床實踐后,學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僅影響學院實踐安排的持續性,也影響實踐醫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設備等因素

院校課程設置結構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陳舊、授課教具陳舊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實踐的有效對接。分別分析這三種因素,首先課程設置結構和比例不合理:雖然護理專業教育體系已經經過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經費制約等原因,在課程結構安排上設置大量的理論教學,將實踐環節簡化或者以護理技能講座代替實踐,教學與實踐脫節,無法實現讓學生知行合一、具備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目標;教材選擇和教學內容陳舊:院校訂購教材時沒有詢問專業教師,選擇的教材編者自身脫離臨床實踐,將陳舊知識重復羅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臨床理論研究成果,而學校一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味陳述課本內容,不及時補充當前的先進理論,致使課堂氣氛沉悶、授課內容單一枯燥,部分教材內容跟以往其他課程內容又產生重疊;授課教具器材相對落后:2000年以來,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用于臨床的醫療設備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轉變更新。一些院校沒有定期與醫院交換發展現狀,不了解臨床醫學與護理學的發展動態,另一方面,由于將大量經費預算投入校園建設,購置新型教學器具經費不足,都使學生在進入臨床實踐時面對新器材束手無策,從頭學習。

(三)院校教師臨床經驗不足

院校教師臨床經驗不足,具備充足臨床經驗的教師比例較少成為制約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實踐銜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養院校由于歷史發展體制、實施政策的差異,存在教師培養的各類問題。對于部分任職時間較長的教師,長期不進行臨床實踐,多年重復進行護理理論授課,使得自身臨床經驗不適用于當前實際護理工作。此外,由于專業擴招對新教師的需求,院校選聘了缺乏臨床經驗的畢業生,學院又不能提供臨床教學實踐基地供新任教師積累經驗,使得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過程更加脫離實際。

(四)院校臨床實踐模式不完善、學生實踐機會不足

國內醫學院校現行的兩種實踐教學方式,無論臨床見習還是臨床實習都難以完全滿足擴招后學生的實踐需求。護理專業學生逐年擴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夠滿足實習或見習要求的醫院數量卻并沒有相應的增長,無法滿足傳統實踐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絕實習生技能操作隨著醫患關系問題日漸進入公眾視野,病人的“維權意識”不斷提高,醫學院校學生實習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一些病人認為實習生操作會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療或者會增加疼痛感,即便實習生是在帶教教師指導下進行操作也會遭受到病患的拒絕,更有甚者對實習學生護理工作進行干擾。多數實習帶教醫院以及帶教教師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糾紛形成不必要的麻煩,只考慮自身利益,不顧與院校達成的協議,一再減少實習學生在醫院的護理學習項目,從而使學生無法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護理技能,無法實現護理理論的真實應用。

三、鞏固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對策

科學的發展和教育體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實現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有效銜接,就必須在漫長的積累與前進過程中不斷找準和修正教學方案,并爭取使醫學院校、醫療機構等都參與到護理教育工學并重的進程中來,讓每一方都能盡己之力解決當前的制約因素。

(一)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完善課程設置

可以借鑒部分院校的成功經驗,在開學伊始組織學生到醫院臨床、社區見習1周,使學生感受醫院文化,增加學生對未來職業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白所記知識都是為最終實踐所用。在教材的選擇上,定時訂購權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師甄選,經多位教師查看后確認專業教材,同時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續性。課程設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時積極聯系醫療機構保證臨床實習在培養方案中的比例。教師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時,應補充最新的護理理論成果,教學方法上可列舉正反面護理實例供學生學習,利用多媒體技術拍攝制作真實臨床護理工作環境、急救場景等。院校在制定經費預算時,根據具體情況逐年增加用于采購先進設備的預算,更新教學應用設備。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師進行臨床工作

考慮到護理學本身是一門需要落實到實踐、完善于實踐的學科,護理教師的選擇必須以優秀的護理能力作為先決條件。目前高校教師招聘將學歷作為重點,強調名牌院校,殊不知對于護理教師而言缺乏實踐經驗,理論講得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無法很好地啟迪學生。教師脫離臨床的現象不僅影響教學質量,更是影響學校的總體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應要求教師隊伍與臨床緊密結合,將此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標準。根據體制管理,要求相關醫院必須接受教師參與臨床工作,安排教師在不同的醫院每年完成一定時間段的臨床工作,同時作為一名護理教師必須通過國家護士執業注冊考試,具備從業資格才能上崗。

(三)在校內外建立培訓基地,落實臨床實踐

解決高校擴招與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無法相適應的問題,客觀上無法通過增加城市醫療機構的方式來解決,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礎上改變實踐模式才能逐漸解決。面對醫院數量有限這一問題,高校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一至三個符合條件的醫院,建立標準化實習教學基地。醫院原有院室無法接納大量的實習學生,但是通過標準化的教學基地可以使學生學習到規范的臨床教學過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內也可以設置用于護理實踐和模擬護理情境的實驗培訓基地,設置專項護理訓練項目,從而落實教學大綱上所要求的諸如基礎護理、ICU技能護理、臨床各科護理技能等實踐教學。

(四)模擬病患、病情進行操練

解決病人不配合實習生在帶教教師指導下的技能操作這一問題,除了需要向病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學中采用模擬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擬病情的方法進行操練。模擬情景練習給予學生更多機會練習與病患的溝通,學生可通過言語以及觀察評估病人情況,進行護理技巧訓練。此外,可以購置現在市面上常見的用于模擬病患的仿真機器,在課堂上供給學生操練,結合多媒體課件,盡可能讓學生在模擬操練中多角度認知臨床操作技巧。對于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護理技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專業能力,這是護士從事護士工作所必須要具備的專業條件。因此,對于高等護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視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保證學生能夠踐行護理理論,具備走上工作崗位的能力。顯然,不斷探索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制約因素,尋求鞏固二者緊密結合的對策,進行護理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改革,有助于我國高等護理教育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護理院校畢業生更好地在工作崗位服務,有助于我國的衛生事業在國際范圍內得到認可。總之,不斷發現和解決制約高等護理教育與臨床實踐銜接的制約因素絕非朝夕之事,需要護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陳靜.以整體護理為中心的內科護理教學改革[J].時代教育,2016(7):55-56.

第3篇

關鍵詞:醫學生;臨床教學;問題

作為培養醫學專業學生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臨床實踐問題解決能力的重要途徑,臨床教學在醫學生成長為專業的臨床醫生的道路上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科技進步帶來醫學科學的發展變化,醫學教育模式和醫療體制卻沒有發生相應的變化,因此在臨床教學的重要環節上出現了不少問題,本文根據臨床教學的基本原理,闡述了當前培養醫學生面臨的一些問題。

一、臨床實踐與基礎理論契合度不高

目前,“三段式”課程設置是我國培養醫學生的主要教學方式,主要分為基礎課、臨床專業課、臨床實習三個教學階段。目前我國的臨床醫學生在經過三年左右的基礎課和臨床專業課學習后,才會在第四年或第五年開始進入臨床實習階段,即從前兩個階段走向第三個階段。這種分段式的培養體系會帶來一定弊端,比如基礎教學與臨床實踐銜接不緊密,學科之間相互關聯不足,使得醫學生往往局限于有限的學科思維模式,很少發生交叉思考,更無法從整體觀點出發解決臨床實際應用。理論基礎知識固然重要,我國的教學體系中向來強調理論知識的積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學科基礎知識的教育方式,單方面建立知識體系,而忽視醫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尤其是利用所學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病員與醫學生總人數不成比例

為了滿足人民對知識教育日益高漲的需求,我國自21世紀以來對高等院校實行擴招。醫學院作為特殊專業的一員也實行同意的政策,因此需要參與臨床實踐的醫學生人數也不斷上漲,相應的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并沒有增加,醫學生人數與所需醫院數量逐漸不成比例。而且由于全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一些疾病由原來的常見病及多發病變成目前的少發病。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臨床實踐等醫療教育資源不斷擴張,但過快的醫學生擴招是其無法趕上的,可供R床實踐教學的病癥、病員相對不足。并且由于臨床實踐教學的時間性規定,醫學生只可能在固定的時間內持續地觀察學習,但相應的病癥、病員不一定可以與實踐同期發生,因此無法保證每個醫學生都了解到每種病例。無法了解病癥、病員的臨床癥狀,也就無法實現教學培養的目標。

三、臨床實踐期間能力訓練不足

面對每一個病癥、病員的新癥狀,由于臨床教學實踐時間、資源有限,每個實習的醫學生無法得到足夠的鍛煉機會,其檢查手法不系統有效,詢問病癥時思路不清、順序不當,以及最終病例書寫不規范,都是其臨床實踐能力訓練不足造成的。醫學生在臨床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新病癥,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正確的思路,觀察歸納分析。然而目前的教學資源與學生的人數不成比例,導致資源時間分配不足,醫學生臨床思維的局限性,和其基礎、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不足,基本診療步驟不熟練,詢問病情時思路不清,都是當前醫學生缺乏臨床實踐訓練的表現。

四、臨床實習安排時間不合理

當今的大學畢業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醫學生同樣如此。此時供他們選擇的道路主要有繼續深造、工作和待業。對于醫學生來說,繼續深造考研的學生,通常在大學進入臨床實習期初期就會將主要注意力轉移到復習備考上,從而將本專業臨床實習置于次要地位;對于即將工作的醫學生,在實習期通常都會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有些學生繼續從事醫學相關工作,有些則改行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這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準備不同的考試、面試,很有可能將實習放在一邊;對于少部分對前途迷茫的醫學生,對工作和繼續深造都沒有興趣,得過且過,對臨床實習可能也置之不理。無論哪種學生,對于臨床實習不認真,自主參與意識不強,就無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運用到今后的工作上去。

五、導師對臨床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

參與臨床實踐教學的醫師眾多,可能會存在一部分人不夠重視,認為教學任務與績效無關,將其當作負擔。而開展臨床實踐教學的醫院,通常都是附屬醫院或相關教學醫院,在次過程中承擔著治療和教學雙重職責,既要診治患者病癥,又要指導未來的醫生教學實踐,因此承擔的責任與相應的壓力較大,風險也較高。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引導越來越多的醫學生進行教學實踐,這也使得部分醫師對教學積極性不高,工作不夠熱情。并且當今社會醫患關系緊張,質疑聲和不信任度越來越高,導致某些患者對醫師產生了質疑,也有可能導致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不順利。

當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醫療科學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身體素質不斷增強,隨著我國的醫療衛生體系深化改革,對于醫師的需求量也會不斷提高。臨床實踐教學作為培養醫學生的重要一環,必須從傳統單向的教學模式轉變成多種手段結合,建立適應時展和科技進步的新臨床教學體系,以培養出更多的醫師人才。

參考文獻:

[1]肖毅,劉文勵.深化醫學教育改革,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J].

第4篇

【關鍵詞】實訓基地 教產結合 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041-02

2012年9月,北海市衛生學校被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第三批立項建設單位,示范學校建設任務主要包括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建設和教產結合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項目建設。2013年4月北海市衛生學校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任務書》(以下簡稱“《任務書》”)獲得正式批復,將教產結合的臨床教學實訓基地的附屬醫院作為特色項目重點建設。

對衛生職業院校而言,附屬醫院是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附屬醫院能夠科學準確地制訂培養目標和課程計劃,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教學,真正實現教學、實訓和生產一體化。國家示范校立項建設以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在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北海市衛生學校認真貫徹國家示范校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根據《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要求,從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擴大醫療服務規模、增強科研能力、逐步物化成果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等方面,不斷探索和總結建設教產結合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做法。

一、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

(一)完善醫院的教學硬件設施

附屬醫院重視加強與學校的護理、醫學影像技術、藥劑、醫學檢驗技術和助產等專業的實訓基地相關建設,建好6個病區示教室和所有實習生值班室,安裝了手術室和超聲診斷室的教學閉路電視錄制和轉播系統,同時完善了醫學影像PACS系統,先后投入266萬元設備用于臨床診療及教學。不斷投入和完善醫院的教學硬件設施,使得醫療服務項目在不斷地拓展,醫院的業務量也不斷增加,學生見習、實習崗位(機位)也明顯增加。

(二)提供專業教師參與臨床實踐平臺

附屬醫院已建立《專業教師臨床與教學換崗和兼課管理制度》《專業教師參加臨床實踐有關規定》,注重培養學校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專業教師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參與醫院的臨床實踐和管理活動,將理論知識、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骨干教師擔任附屬醫院科室主任和兼職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其潛能,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和醫療服務,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臨床經驗參與教學。例如,2013年6月,附屬醫院組織“雙師型”教師參加北海市醫師急救技能大賽,獲得優勝獎。可見,附屬醫院為專業教師提供更多的參與臨床實踐的機會,有效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創新教學方法

附屬醫院作為校內的重要實訓基地,要自覺承擔在校學生的社會實踐、病例見習、階段見習和實習生頂崗實習的教學工作以及進修生的(教學)實訓活動,為學生盡早掌握與崗位對接的實踐技能提供教學平臺。此外,學校與附屬醫院的教師要加強聯系與溝通,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了解醫學行業和專業知識,使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更為明確。因此,附屬醫院要規范教學活動,注重教產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臨床學科與辦學專業無縫對接

學校充分依托附屬醫院臨床學科的師資、設備和場所優勢,逐步形成放射科和超聲科對接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檢驗科和病理科對接檢驗專業、藥劑科對接藥劑專業、婦產科對接助產專業、五官科對接眼視光專業的產教互動態勢,推進人員、設備和場所優化配置,促進學科和專業的持續發展。因此,附屬醫院應構建“校企院合作,工學結合,多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階段見習+頂崗實習”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過組織各種社會活動、臨床見習、階段見習和畢業實習等活動,使學生更熟知所學專業和本職業的責任和前景,激發他們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

(五)充分發揮教學功能

附屬醫院應充分發揮教學功能,例如,每年能接納2600名中職生臨床見習和300名大中專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每年接納36名外單位醫務人員進修,并承擔對外社會培訓項目;每年約有310名孕婦及其家屬報名參加孕婦學校學習。此外,附屬醫院認真落實國家送醫、送藥到基層相關政策,每年派出30名業務骨干到基層醫院開展對口支援工作,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培訓鄉鎮醫務人員659人次,贏得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二、擴大醫療服務規模

附屬醫院不斷地擴大醫療服務規模,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順利通過執業校驗,增加三個住院病區,拓寬了原來血液透析的醫療用房面積,全院實際開設病床增至400張。二是附屬醫院的年住院人次為1.5萬、年門診人次為31.7萬、年業務收入為9100萬元等,均比前期增長5%~15%;與影技、藥劑、檢驗等辦學專業分別相對應的醫影收入為763萬元、藥品收入為3670萬元、檢驗收入為1087萬元,均比前期增長。三是醫院還承擔“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每年為3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復明手術,深受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三、增強科研能力

醫而不研則嬉,研而不醫則虛。附屬醫院領導十分重視科研工作,以“科技興院”促進衛生中等職業教育和醫療服務全面協調發展。從醫院的實際出發,精心選題立項,開展臨床科研工作。目前,附屬醫院共有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科研立項2項,北海市科研立項7項。2013年,《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前結膜囊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現狀研究》和《三維立體定向軟通道與硬通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通過了北海市科技局專家的結題驗收,專家組認為上述2項科研分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和區內領先水平。2014年3月,《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中房水細菌污染與眼內感染干預研究》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組進行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認為該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此外,2013年附屬醫院專業人員在省級以上刊物56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篇。

四、成果物化

在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附屬醫院的教師不斷地探索、分析和總結,已發表的課題成果主要有:《產教結合,建設臨床實訓基地》《依托附屬醫院,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建臨床實訓基地,促醫學影像專業發展》《依托附屬醫院, 護理專業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究》《依托附屬醫院,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依托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等等。可見,附屬醫院重視科研成果的積累,并主動與其他同類型學校或醫院的教師分享示范校建設的體會和經驗,進一步促進和完善現代醫學教育體系。

五、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職業教育方面

國家示范校立項建設以來,區內外多所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到北海市衛生學校交流和學習臨床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的相關經驗。例如,2013年6月10日,陜西省榆林市衛生學校考察團到北海市衛生學校進行交流,校長向考察團重點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和產教結合方面取得的成績;7月,云南省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考察團到北海衛生學校交流經驗,共同推進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加快了現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8月13日,廣東省湛江市衛生學校臨床實訓教學部內科、針灸、推拿、護理等專業的專任教師到北海市衛生學校進行為期十天的交流學習。此外,區內的欽州市衛生學校、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中醫學校等職業學校也先后到北海市衛生學校參觀,交流建設教產結合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經驗,進一步完善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建設。

(二)衛生行業方面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示范校項目建設以來,學校組織教師參與全員培訓、專題講座等學習活動,教師的醫療專業技術進一步提高,診療規范、醫德高尚、醫風正氣。附屬醫院的教師嚴格按照診療指南,積極推進臨床路徑,不斷更新業務技術,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搶救成功率。附屬醫院堅決執行國家醫改政策,用足、用好新合農和城鎮醫保政策,從群眾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出發,真正為民辦實事,為當地群眾提供費用合理的優質醫療衛生服務。例如,醫院長期堅持以下原則:合理使用抗生素;多選用基本藥物以及新農合和城鎮醫保的甲類藥;少選用或不用性價比低的藥物;能用價廉的藥物就不選用高價藥物治療。

(三)教育學生方面

附屬醫院的發展壯大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平臺,醫療衛生服務的良好環境和服務流程,有助于學生盡快掌握與日后所從事職業所需的技能。醫院重視新生入學培訓、早晚穿插見習、頂崗實習前兩周集中見習等教學階段,讓學生了解國家對衛生保健重視以及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迫切需求,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衛生保健服務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總之,在國家示范校特色項目立項建設過程中,學校根據《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要求,不斷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擴大醫療服務規模,增強科研能力,努力物化成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建成全國一流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5篇

【關鍵詞】醫學生 創新能力 臨床醫學實踐

1 引言

醫患關系是影響一個城市和諧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是影響醫院日常管理的阻礙因素。在我國,部分醫院基本上每天都會有患者在醫院吵鬧,甚至有一些家屬采用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因為醫患關系導致上法院的例子非常多,例如廣東潮州某家庭將當地的一名醫生告上法院,主要是該醫生在臨床中用藥不慎,導致治療嬰兒失策。醫生的實踐能力直接影響著病人救治的成功率。我國每年都有一大批醫學生進入臨床醫學工作中,這些醫學生由于缺乏工作經驗,要更快地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 ,就要加強臨床醫學實踐能力的培養。

21世紀,是競爭異常激烈的年代,醫學生的競爭非常嚴峻,如今大城市的三甲醫院招聘基本要醫學博士生,普通本科醫學生找工作非常困難。在這種形勢下,醫學生要增強自身的職場競爭力,就要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提升個人的創新能力是非常關鍵的,不僅增強求職籌碼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提升臨床實踐能力的必然要求。本課題重點探討了提高醫學生創新能力在臨床醫學實踐中的意義,同時為提高醫學生創新能力提出科學的建議對策。本課題在理論上豐富了醫學人才培養理論,同時為現在臨床醫學實踐的教學、培養優秀臨床醫學生提供了科學的參考價值。

2 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臨床醫學實踐中的重要性分析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醫學M步的根本動力。作為醫學生,要提升臨床實踐水平,就要具備創新能力。所謂創新能力,是指在各類實踐活動中提出就有豐富社會價值與經濟價值的新觀念或者提出新發明,新方法的能力。如今社會激烈的競爭,是人才創造力的競爭。如今各行各業離不開創新,企業的發展需要創新,華為、中興到民營企業這些年取得如此驕傲成績,歸因于它強大的創新能力。如今醫院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尤其是民營醫院,以盈利為主,進入了市場化競爭,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要提升以學生創新能力在臨床實踐中具有以下的意義[1]。

2.1 提升醫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提升醫學生臨床實踐技能

目前,國內的醫學教育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比較重視醫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培養,對于臨床實踐技能的不夠重視,導致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普遍偏低。一方面,醫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比較低,雖然理論知識學得比較扎實,但是在實際臨床治療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較慢,雖然部分學生在臨床實踐中刻苦鉆研,可是臨床實踐技能的掌握始終不夠熟練。培養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樹立創新理念,有助于加強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各種疾病的臨床實踐更加得心應手。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以滿腔熱情的精神參加臨床實踐技能的學習。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學生樹立隨機應變的思維,在臨床實踐中學會融會貫通,提升學習的效率[2]。

2.2 提升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提升學生臨床實踐的用藥知識以及溝通能力

作為一名醫生,手上具有處方權,根據病人的實際情況給病人開適合的藥。俗話說“對癥下藥可以救活病人,未對癥下藥則治死病人”,這些年在醫學臨床中,出現了許多用藥不慎而引起的醫療事故,甚至出現開錯藥導致病人死亡,例如幾年前廣州某三甲醫院,由于醫生開錯藥導致5名兒童生命垂危。因此,要提升醫療水平,就要提升學生臨床實踐的用藥知識[3]。如今的臨床實踐中,學生用藥知識依然薄弱。教師可以通過提升以學生的創新能力,發揮學生主動性與創造性,讓醫學生快速掌握各種藥物的功能與副作用,提升學生的用藥認知水平,例如以往很多醫學生認為非處方藥是市場流通藥品,副作用相對比較小,因此也不太重視非處方藥的副作用。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引導學生全面認識各種藥物的副作用,讓學生在臨床實踐中能夠安全靈活使用各種藥物。另外,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從創新的角度思考問題,有助于培養學生與人溝通技巧,為將來減少醫患矛盾打下基礎[4]。

2.3 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提升臨床醫學實踐的教學水平

由于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不夠完善,部分教師的教學思想比較落后,那種“分數是考核學生的唯一標準”“理論高于一切”舊觀念依然存在著現在醫學教學中,很多醫學教師依然偏重理論輕視臨床醫學實踐教學。在現在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教師很多時候采用呆板單一的教學方法。要提升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水平,就要加強對醫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改變固定思維,激發創新興趣,引導學生樹立對醫學的崇尚意識,為提升學生學習臨床醫學技能奠定基礎[5]。

3 結語

總的來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更是一個時展的永恒動力。醫療技術的發展,需要創新。醫療人才的培養,更需要創新。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助于醫學生快速掌握臨床醫學技能,有助于提升學生臨床實踐用藥知識,同時有助于提升臨床醫學實踐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盧長艷.融入醫學人文的臨床實踐教學方法改革成效研究[D].南京:南京醫科大學,2013:20-25.

[2]梁嶸,胡曉樺,李永強,劉志輝.臨床醫學實踐中培養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探索[J].華夏醫學,2013(6):1145-1147.

[3]鄭英,史宏燦,陳軼群,王正兵,龔衛娟.臨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9-92.

第6篇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medical students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improve skills in the process, it is a critical period for medical students' access to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is more and more intentioned to medical education. Build an open environment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clinical interns learning environment, test environment, and transparent assessment of teaching platform; with a teacher can facilitate effici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tern during the internship rotation, departmental rotation appraisal, attendance and disease leave manage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personnel for the entire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track, control,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Key words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 exam system; quality evaluation; Internet

0 引言

當前,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對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教學的培養目標、實習內容、師資管理以及學生評教方式等都在不斷進行著探索和改革,并取得了許多有益的經驗。我國臨床實踐教學起步較晚、發展慢、師資力量缺乏、實習教學體系以及實習教學師資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隨著近年來各級醫療機構對醫務人員需求增加,各醫學院校招生規模擴大,從而導致教學醫院數量的增多,并且承擔的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任務加重。而部分非直屬教學醫院由于離學校較遠,實習點分散,與學校的聯系存在脫節現象,從而對實習生管理存在疏漏,如何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管理、考核是醫學院校實踐教學長期存在的問題,大大影響了醫學實踐教學的質量。因而,在醫學院校仍然很難發現有功能比較齊全、應用較為廣泛的臨床實踐教學系統,使得臨床實踐教學管理能夠標準化、科學化。

1 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網絡化平臺的優勢

雖然當前在國內已經有不少學生實踐教學管理類的系統出現,如湖南工業大學東莞包裝學院的實習管理系統、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定崗實習系統等。不過,專門用于醫學院校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管理方面比較全面的系統還是非常少見的,本文中提出的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網絡化平臺具有實習生質量評價、實習生管理、教學資源庫、考試系統、師生交流平臺等功能模塊,其中教學資源庫可為實習生提供相關電子課件、CAI教學等資源,改變了原有教學方法抽象、乏味、難以理解的弊端;師生交流平臺促進了實習生學習的主動性及師生互動性;實習生質量評價能夠為醫學上提供供學生評教及專家評教的實驗教學質量評價。本文提出的實踐教學網絡化平臺的研究成果可較好地解決當前同類系統存在的不足,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

2 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網絡化平臺的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3 意義

大多數醫學院校臨床實踐教學管理體系主要是靠學院教務處辦公室下發實習資料(如臨床實習教學計劃、實習手冊等)到各教學醫院和醫學實習生手中,再通過帶教老師、教務處管理人員來管理實習過程,導致不同的教學基地,做法不同、要求不統一、標準各異,最終導致實習質量無法統一控制。傳統的實踐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缺乏透明性,影響了評價的公正性,使得評價結果沒有實際價值。本文提出的網絡化平臺著力創建一個完整的臨床實踐教學網絡化平臺,利用Internet來監管臨床實踐教學,這既能保證完成實習計劃、節約教育資源、提高工作效率、減輕帶教老師的負擔,又能規范、監控、追蹤實習過程,及時了解實習生實習和考核情況,實現師生雙向評價。平臺建立后,能切實解決臨床實踐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7篇

社會需求的是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醫學人才,而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重點是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中西醫結合人才,是各大醫學院校目前的重要課題,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比較系統完整的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現從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改善所采取的措施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試圖為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

中西醫結合臨床;應用型;實踐教學;改革

社會需求的是實踐能力強的醫學人才,具有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融合背景的中西醫結合人才更是社會需求的熱點。我們應在人才培養上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改革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方法和評價體系,構建應用型中西醫結合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滿足地方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需要應用型人才。筆者從事中西醫結合教學與管理多年,對如何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中西醫結合人才略有思考,現闡述如下。

1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中西醫結合臨床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著眼于“以培養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高素質的本科應用型人才”,課程設置著眼于三基一創(基本素質、基本知識、基本能力,有創新思維)。培養系統掌握中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中西醫學臨床的基本診療方法與實踐技能,具有中西醫結合理念,能夠對臨床多發病、常見病進行中西醫結合診療,并具有對急、難、重癥進行常規診療的能力,能夠從事中西醫結合相關工作的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應用型醫學人才的培養重點是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1],中西醫結合應用型醫學專門人才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中西醫結合臨床思維方式,繼承中醫宏觀、整體的思維優勢,能夠運用現代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開展中西醫結合臨床相關工作,解決臨床醫學的常見診療問題。培養過程中必須強調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的理論素養與實踐能力并重,因此重視臨床實踐教學成為當下醫學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2]。

2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臨床實踐教學的現狀

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經過20年的探索與實踐,我校已摸索出了一套比較系統完整的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構建了“兩個基礎,一個臨床”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經過我校多年的這種培養模式經多年的實踐,被證明是目前比較適合五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的模式。現在該培養模式已在全國十多所醫藥院校的中西醫結合專業人才培養中得到了應用,受到了全國從事中西醫結合教育工作者的肯定。無可置疑,“兩個基礎,一個臨床”的培養模式是目前比較適合于五年制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但經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也發現,目前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目前中西醫結合臨床本科專業學制較短,只有五年。

短學制導致教師在教學中不能系統地傳授中西醫學知識,學生也無法全面地掌握中西醫學的知識。結果就導致了學生“中醫沒學好,西醫也沒有學好”的局面。在有限的時間內,培養出既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又能滿足日益發展的臨床醫療工作的專業人才成為各醫學院校培養的難點[3]。

2.2部分醫學院校由于沒有固定的實踐教學附屬醫院

一線任課教師長期脫離臨床,臨床課的授課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臨床經驗缺乏,教學質量低下。

2.3在實踐教學方面

目前在全國真正的中西醫結合醫院還不多,而在中醫醫院,雖然絕大部分是采用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方法,但對中西醫結合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不能很好地為學生傳授中西醫結合的思想。同時,在學生的臨床實習中,由于絕大部分是在中醫醫院實習,不能充分地接受到現代醫學和中西醫結合的訓練,導致學生中醫、西醫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夠牢固,動手能力不強。

2.4求職和備考研究生對臨床實踐產生影響。

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許多本科畢業生在臨床見習和實習階段將大部分精力、時間花費在求職或備考研究生上。實習期間,學生忙于參加各種各樣的招聘會、研究生考前輔導班,不能安心在臨床實習,嚴重影響了臨床實踐的效果[4]。

3中西醫結合臨床專業臨床實踐教學的思考

鑒于以上情況,我們認為,在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應當進一步重視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訓練,真正做到為社會培養能中會西、具有中西醫結合理念的應用型中西醫結合高級專門人才。

3.1增加臨床課程的比重

在課程體系中,增強中西醫學臨床課程的教學力度,特別是增大中醫臨床課程的比重。加強學生中西醫結合理念的培養,讓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中西醫學的臨床基本技能。

3.2增強臨床實踐教學師資的培養

建議將各臨床教研室教師醫師資格證注冊在實踐教學附屬醫院。以兩年為一階段,根據教學培養的實際需要,各教研室青年教師進入實踐教學附屬醫院進行輪科或專科培訓,實踐教學附屬醫院科教科監督并協助青年教師完成培訓。培訓期間,醫院按照同等職稱的臨床醫師薪酬待遇,教師待遇,青年教師達到衛生專業技術職稱考核要求的,可以進行衛生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并聘任。實踐教學老師熟悉醫院、醫生、病人情況,有利于實踐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高教學實踐的質量。

3.3增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授課法與其他教學法結合[5],深入開展中西醫臨床案例教學、PBL教學、床邊教學工作[6]。加大臨床實習基地的開拓力度,擴大床邊臨床教學的科目及規模。

3.4對實習計劃進行調整

建議實習安排如下。中醫院和西醫院各實習半年。西醫院實習六個月,其中西醫內科(在兩個不同的三級學科)實習2個月(每個三級學科實習1個月),西醫急診科實習1個月,西醫外科(在兩個不同的三級學科)實習2個月(每個三級學科實習1個月),功能科實習1個月(B超、心電圖、放射科)。中醫院實習6個月,其中中醫內科(在兩個不同的三級學科)實習2個月(每個三級學科實習1個月),外科、婦產科、兒科、針灸科各實習1個月,另外1個月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從眼、耳鼻喉、骨傷科中自行選擇實習1個月。

總之,在中西醫結合臨床本科專業人才的培養中,我們要注重后期臨床實踐教學,采取各種措施有目的地去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促使其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西醫結合實用型人才。

作者:王國佐 楊梅 成紹武 廖君 劉林 龔盛強 葛金文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

參考文獻

[1]萬生芳,李應東.中西醫臨床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西部中醫藥,2012,25(3):41-43.

[2]雷鳴,楊雪,黃海斌.論醫學院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4):131.

[3]田鋒.臨床實踐教學中加強專業理論學習的重要性[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5):145.

[4]韓建宏,孫玨,范忠澤.中西醫結合臨床實習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5):86-101.

第8篇

[關鍵詞]中醫;臨床實踐教學;方法

“學好王叔和,不如臨證多”,中醫學要傳承,臨床實踐教學是重點。毋庸置疑,中醫的臨床教學最好的模式就是師承制即跟師學習,然而在現有的大學式大規模培養模式和中醫醫院按系統分科形式,卻不適合這種學習模式的展開,依靠理論講授和學習是培養不出一個優秀的中醫臨床醫生, 只有在深入學習中醫理論的基礎上, 充分利用臨床實踐的時間, 在臨床中多診治病人、技能操作、病例討論、醫療實踐, 才能對疾病有感性認識, 并將感性認識與課堂講授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 對疾病形成一個整體的正確認識。因此, 中醫學應加強臨床實踐教學的管理, 構筑科學的中醫臨床實踐的教學程序, 采取集中實踐, 專人帶教的方式, 根據不同的實踐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輔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不斷提高中醫臨床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下面對在培養中醫本科畢業生臨床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中,歸結臨床帶教體會:

一、完善制度,強化體系

1.強化臨床教學, 創新課程設置。要提高中醫臨床實踐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加強科學管理和合理設置課程。承擔臨床實踐教學任務的科室抽1 至2 名教學認真嚴謹和臨床經驗較為豐富的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專門負責承擔臨床實踐教學任務, 加強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應根據學校每學期下達的臨床實踐課教學任務分解到每個臨床實踐教學教師, 臨床實踐教學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在臨床醫學院的病房或門診積極準備教學病例( 或已收集到的典型教學病例) 進行備課, 根據不同的臨床實踐教學病種特點, 采用參觀法、實踐法 、病例討論法和實踐講座等不同教學方法, 不斷改進臨床實踐教學方法, 強化臨床技能實踐, 提高臨床實踐教學水平。

2.強化技能培訓, 完善評價體系。要提高臨床實踐教學質量就必須科學地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程序。臨床實踐教學內容要以常見病、多發病和獨具中醫療效特色的病種為重點, 以提高中醫臨床診療思維能力和臨床實踐操作技能為目的。進行臨床實踐前最好能在學校模擬醫院接受醫療工作知識培訓和醫德醫風教育, 讓學生熟悉臨床醫療環境、醫院工作流程和醫療規章制度, 掌握中醫臨床診療思維模式和醫患關系溝通技能, 了解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為臨床實踐教學工作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剛進行臨床實踐時的緊張慌亂、茫然無序的現象, 糾正教師無備匆忙帶教, 學生缺乏感覺茫然聽講的低水平不良教學習慣。要加強中醫臨床實踐教學的質量管理, 建立和健全中醫臨床實踐教學的質量評估和質量監控體系, 強化集體備課和聽課試講等教學制度,建立和完善臨床典型病例和典型體征的臨床實踐教學資料的收集和編輯工作, 強化臨床技能操作培訓和考核, 努力提高臨床實踐教學的水平和效果。

二、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帶教水平

臨床實踐課的內容主要應以臨床觀察、技能操作和病例討論為主, 基礎理論主要在課堂講授時完成, 在實踐課中, 理論講授的內容應少而精, 主要以課堂未講授而與實習內容密切相關的理論知識及在實踐過程中與疾病關系最為緊密的理論為重點, 起到對課堂教學的補充作用及重點知識的鞏固復習作用。每一單元的實踐課應調動學生圍繞1至2個疾病為主題對相關的癥狀與體征進行深入的觀察與思考, 并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 特別要強調要善于應用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和辨證論治思維方式進行講授, 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中醫臨床思維能力和醫風醫德行為。

1.參觀法。是根據教學目的組織學生在醫療區、實驗室等場所直接感知學習對象的方法。參觀法多用于對某些基本癥狀和體征的認識,主要是給予學生以感性認識。由帶教教師示教,在示教過程中現場講授其癥狀與體征的詢問、觀察和檢查要點及其臨床意義等相關知識,特別是中醫四診的望診和切診。如舌診,不但要望舌苔,還要觀察舌質和舌體;不但要辨認顏色,還要辨認質地; 不但要掌握望舌的方法, 還要理解其臨床意義和靈活應用等知識。在參觀法中要重視教學病例的選擇,實踐教學病例的選擇對臨床實踐教學是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學病例才會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的臨床知識。在選擇實踐教學病例時要注意選擇典型病例,能配合的病例,對病情影響小的病例,無醫療糾紛傾向的病例,充分利用現代教學輔助手段。

2.實踐法。要求學生親自動手, 以學生為主體, 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或修正學生的動作,如完整病例書寫(門診和病房) 和醫療操作技能等。學生必須親自進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和體格檢查,然后作出臨床診斷和提出進一步的處理和治療意見,并完成完整的病歷書寫,帶教教師主要對學生病史詢問的缺陷、查體中的操作手法的正確性等進行點評、修正。醫療技能操作主要由帶教教師進行示范、講解,學生認真觀察、領會,并能熟悉地復述醫療操作的方法和要點,在條件成熟時由帶教教師指導,學生親自進行操作,在具體操作實踐中領會其要點和掌握其技能。

3.討論法。由臨床實踐教師帶領學生對教學病例進行簡單的病史詢問和查體后,對其病歷資料進行詳細的分析與討論, 在病例討論中以學生發言為主體, 以診斷與鑒別診斷為討論重點, 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為目的, 教師進行提問和引導, 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和思路展開熱烈討論, 最后教師進行簡要的小結和點評, 在點評中要充分將中醫經典著作理論融入到臨床實踐中, 以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講授的理解和中醫經典著作理論的理解, 提高臨床思維能力和實踐教學效果。特別要強調要善于應用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和辨證論治思維方式進行講授, 強化中醫臨床思維方式, 提高中醫辨證論治的能力。

4.實踐講座。是對課堂授課的難點進行鞏固性學習,或對課堂未講授的內容進行補遺, 以教師講授啟發提問為主。如靜脈補液實踐中時, 由教師對液體療法的原則與方法進行精講,然后再選擇一個病案讓學生進行實際評價和計算,提出處理意見和處方醫囑,最后由帶教教師進行點評和修改,以加深對臨床理論課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應用。因此,中醫臨床實踐課教學必須早臨床,勤臨床,多實踐, 突出中醫的臨床辯證思維能力培訓, 才能強化中醫臨床思維方式,提高中醫辨證論治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光燃,姜立萍,錢冬梅. 內科教學中以

多種方式結合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

力的探索[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 2011,

25(1):83-85.

[2]王家曉.中醫內科臨床實習帶教的體會

[J].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03,6(2):111-

113.

[3]王麗娜,李翠萍. 抓好臨床教學,走中西

醫結合之路[J].中醫教育,2006,20(5):53.

[4]周玉平,肖振輝,張碧倫. 在中醫內科學

第9篇

關鍵詞:護理學專業碩士學位;培養模式;質性研究

2010年1月,國務院第27次學位委員會審議并批準設置了護理學專業碩士學位(下稱專碩)[1],專碩研究生培養目標也應運而生,即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具有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分析和思維能力,能獨立解決本學科領域內的常見護理問題,并具有較強的研究、教學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專科型護理專門人才[2]。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護理研究生教育仍處于稚嫩期[3-4]。現全國已有多所高校擁有護理學專碩學位授權點,然而對于如何培養專碩研究生,各護理院校還處在探索階段。筆者于2015年10月通過質性研究方法采集與分析護理專碩畢業生、培養院校、用人單位、行業協會等對于專碩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意見和建議,旨在探索高質量專碩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具體措施,為完善護理學專業學位培養模式積累經驗。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質性訪談對象包括用人單位、行業協會、培養院校、護理專碩研究生4個群體共40人。其中用人單位6人,包括主管護理的院長1人,主管人事的院長1人,護理部主任1人,臨床帶教老師3人;行業協會2人,包括湖南省護理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和湖南省護理學會主任委員;培養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護理院校院長2人、副院長3人、系主任3人、教師8人;護理專碩研究生共訪談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畢業1年,1人畢業2年。將各訪談對象編碼,用人單位為D1~D6,行業協會為X1~X2,培養院校為Y1~Y16,護理專碩研究生為Z1~Z16。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采用質性研究的現象學研究法,通過面對面、個體化深入訪談的方式收集資料。訪談前向訪談對象介紹本研究的目的與過程,征得同意后開始對訪談內容進行錄音。用編碼代替受訪者以保護其隱私,訪談時間10~20min。訪談提綱由全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護理分委會擬定,訪談內容主要包括:①當前影響專碩研究生培養的主要因素;②專碩研究生學習期間應該如何培養其核心能力;③專碩研究生臨床能力如何考核;④專碩學位與科學學位應如何區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學位論文的研究范疇及大小;⑤用人單位對護理專碩研究生的職業生涯期望,崗位工作要求;⑥護理專碩研究生與專科護士培養銜接的必要性及銜接方式;⑦對護理專碩研究生的期望和培養建議。1.2.2資料分析訪談結束后,通過回憶訪談情景及整理錄音資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結合訪談提綱提煉受訪者觀點,進而對各種觀點進行標示和分類,辨別出相似的觀點,最后返回參與者求證。

2結果

2.1護理專碩研究生培養的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可以歸納為四點。首先是歷史原因,Y2:“在解放后的一段時間,護理專業作為中專教育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導致我國護理專業遠遠落后于國外,臨床護理只是執行醫囑,從而使得護理碩士的培養被認為是沒有實際作用。”第二是醫護職責劃分不清,Y6:“我國的專科護士定位不明,專碩研究生培養定位不明,導致護理專碩研究生的培養和發展都停滯不前。”第三是觀念錯誤問題,覺得治病主要是依靠醫生。社會上多數人認為臨床護士只需要大專學歷,最多本科就足夠了。Y3:“實際上醫學這塊是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如果做得好,對患者的好處更大。”第四是醫院管理方式問題,醫院多把研究生、本科生甚至是大專生用同樣的方法管理和使用,很大程度打擊了研究生做科研的積極性。Y9:“醫院應該給護理專碩研究生的崗位有一個相對明確的定位,只有當專碩研究生進入合適的崗位后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并且因為崗位的激勵獲得更大的工作動力。”

2.2護理專碩研究生培養模式

2.2.1臨床實踐環節作為新生事物的專碩培養模式尚屬探索階段,基于能力本位職業教育理念,臨床能力水平是反映其培養質量的關鍵。在臨床實踐期間要加強專科培訓,鼓勵學生在臨床中發現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大多數被訪談者認為應該增加臨床實踐環節為18~30個月,并要求實習生定期進行匯報,從而有的放矢培養學生,根據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專門人才;也有少數人認為理論學習和臨床實踐時間比例應為1∶1。Z2:“若延長臨床實踐的時間,可以考慮設置臨床副導師,由臨床經驗豐富的教師負責指導臨床實踐發展,由自身導師負責科研輔導。”2.2.2臨床能力考核評價綜合各方觀點后形成的臨床能力考核主要包括:①臨床技能考核,以病例為基礎的技能考核,包括健康評估、基礎護理操作、專科護理操作;②實踐考核,加強分級考核和上崗。如規定完成30例患者的專科護理;③考核發現臨床問題的能力,與臨床護理有關的科研設計,包括文章的發表和對臨床實踐的感悟;④組織多個科室資深護士或者團隊對學生臨床實踐進行評價,除了考核和自我鑒定外,還包括其在各個科室實習期間護理患者、臨床實踐的能力。Z8:“臨床能力考核不僅局限于一種方式,可以多元化、綜合考核。”2.2.3學位論文要求目前多數護理院校規定專碩研究生的研究方向應更側重臨床實踐,學位論文選題應以解決臨床或社區具體問題為主,如內科護理、外科護理、急危重癥護理等,方向不宜太大,強調研究有效性,即研究結果的可推廣性和應用性。多數被訪談者認為學位論文不一定要做隨機對照試驗(RCT)研究,可以是系統綜述、病例報告、研究報告、質性研究,但是不要脫離臨床實踐,但也有少部分被訪談者認為沒必要限制論文的研究范圍和形式。Z3:“有的人既可以很好地完成臨床實踐,也能寫出高水平的論文,不用過多限制。”

2.3畢業后的崗位職責

崗位主要包括臨床護理崗、教學科研崗、護理管理和專科護士。其中大部分醫院提供的崗位主要是臨床護理崗。D3:“一般剛進醫院都會先去臨床,提供的崗位也主要是臨床護理崗。”目前臨床上尚缺乏明確規范的護理專家崗位;護理專碩研究生畢業后從事教學科研培訓崗位,在臨床工作中起到引領作用也是不錯的選擇,在科研崗位準確評價和反思目前臨床實踐的不足,并將自己所學的知識傳播出去。Y5:“專碩研究生可以帶領科室的護士進行科研能力的培訓和實行循證護理實踐,參與科室的管理工作,在科室開展科研工作。”

2.4護理專碩研究生的培養與專科護士銜接

大部分訪談對象認為非常有必要將專碩研究生的培養和專科護士的培養進行銜接。Y13:“護士作為一種技能型的職業,其培養應該著重于專業型碩士教育,往專科護士方向發展。”其次目前臨床護理實踐時間通常在18~24個月,為了讓實習達到效果,切實為其發展考慮,也非常有必要與專科護士的培養銜接。也有少數被訪談者認為現階段還很難銜接,實際運行中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難和阻礙。D1:“護理專碩研究生的培養和專科護士的培養是兩個任務,兩個使命同時進行可能會有沖突。”湖南省乃至全國對專科護士的培訓不規范,標準不統一,缺乏規范的體系;另外護理院校招收的學生大多數為應屆生,不能滿足臨床工作經驗的要求。Y11:“先規范專科護士的培養再銜接可能更好,其畢業后不可以直接成為專科護士,必須經過2年左右的臨床護理能力培養后才可成為專科護士。”

2.5對專碩研究生的期望和建議

從學院培養角度而言,學院對于專碩研究生培養方向應該注重與現實需求結合,這樣才可以推動護理事業的發展。如Y8:“護理專碩研究生的研究應該切實與臨床護理有關,真正做護理相關的研究,能切實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來解決臨床護理中的問題。”從專碩研究生的角度而言,畢業后要立足臨床,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護理實踐的質量;同時在學術方面能夠發揮研究生的作用,帶動臨床護士開展循證護理實踐。X1:“專碩研究生一定要轉變觀念,敢于去臨床,在現階段我國臨床護士分工并不是很明確的情況下不要氣餒,充實自己,不斷提升自己并盡自己的努力去促進臨床護理的發展。”

3討論

3.1加強護理專碩研究生核心能力培養

近幾年專碩的課程正在經歷整合階段,在創新和發展上還有一定差距[6],課程設置應以基礎醫學知識和專科知識為主,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應有所改進,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決策能力內容應與培養實踐型人才的目標相一致。劉東玲等[7]的研究結果顯示,臨床實踐能力在專碩研究生核心能力中的平均期望值和權重值最高,是其應具備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能力,雖然溝通和決策能力也很重要,但是國內尚缺乏對倫理、決策、人文方面的重視[8]。

3.2制定切實可行的臨床實踐環節培養方案培養

方案是臨床實踐整體的規劃,有助于明確臨床實踐的任務和要求,有助于核心能力的培養和目標的實現。人才培養居第一位,護理專碩研究生培養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合理設置課程,注重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臨床實踐[9],加強醫院和學院的合作,讓更多的專碩研究生進入臨床、服務臨床。蔣小平等[11]指出護理專業分科應該細化,輪轉科室數量不是提升臨床實踐能力的必要條件,根據學生的亞專業發展方向來確定實踐科室及時間長短更為重要。考核評價是高等教育質量保障的重要環節,是監督和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考核要傾向臨床綜合考試,注重解決臨床實際問題,還需建立護理專碩研究生臨床出科考試評價體系,細化、量化其考核指標,特別是針對不同輪轉科室的理論、專科操作技能等方面[12]。護理專碩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應以結合臨床實踐為基礎,注重解決臨床實際護理問題,這也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提出以臨床實踐為主的目標相符。

3.3促進護理專碩研究生培養與專科護士銜接的策略

第10篇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 住院醫師 規范化培訓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08-266-02

一、引言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指高等院校醫學類專業本科及以上學生,在5年院校醫學畢業后,以住院醫師身份接受的系統化、規范化培訓。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是提高基礎醫療水平,培養高層次臨床醫學人才的重要途徑,其主要目標是培養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嫻熟的專業技能;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具備基本教學與科研能力等高水平的住院醫師,在國內外臨床醫學領域都受到高度的重視。我國在2014年6月,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2014年8月,國家衛生計生委聯合中國醫師協會全國范圍內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認證工作,2014年8月25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管理辦法(試行)》的出臺》,標志著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進入新的里程。

然而在實踐中如何有效的開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提高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質量,也成為當前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經過幾年的推廣、實踐,發現目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存在的重知識理論培訓、輕臨床技能培訓的問題。為了更加深入推廣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針對目前存在的這一突出問題,本文對案例教學法在消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理論培訓流于形式

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包括專業理論與臨床實踐兩大部分,以往的培訓過程中,培訓學員進科之后先進行專業理論方向的培訓,培訓方式也是傳統的講授方式,而剛剛經歷5年醫學專業學習的培訓者們對這種集中的理論授課最為反感,并且有部分學員認為自己的理論知識已經達到要求的標準,從而大大降低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對于培訓的另一方,專家教授們也多因為忙于臨床、科研等各項任務,抽不出過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理論培訓上,而且對于這些專家和教授而言,讓他們脫離臨床實踐去進行理論授課也激發不出他們的積極性,所以以往的專業理論培訓過程往往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目的。

(二)醫療環境減少了臨床實踐的機會

近些年,隨著一系列醫療法規的頒布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日益強化等原因,使得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實踐中不被患者所認可,學生實際進行臨床技能操作練習的機會大大減少,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臨床實踐教學的難度增加,醫療環境減少了臨床實踐的機會。

(三)專業理論與臨床實踐培訓脫節

傳統的專業理論培訓方式直接導致與下一階段進行的臨床培訓大大脫節,很容易造成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再加之臨床實踐機會的減少,專業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脫節的培訓方式,使得培訓者在培訓過程中不夠積極主動,自我松懈,導致臨床思變能力薄弱,操作技能不熟練,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能力欠缺等問題,培訓結束后仍不能獨立處理疾病和醫療問題。

三、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Case method)是自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于1879年前后首創后,是通過選取與理論知識點有機結合的有代表性的實例,來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其正確的學習和思維方法,最早應用于法律專業的教學中。

針對傳統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存在的問題,醫院消化內科采用案例教學法可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通過具體的案例能把復雜的消化內科的醫學知識以“實際病例”連接起來,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融會貫涌,將專業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采用案例教學法,充分利用案例教學法真實性、典型性、啟發性等特征,不但可以使培訓者更容易地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正確的臨床思維的方法,還可以使他們盡早進入臨床實戰狀態,為畢業后成為一個具有較強的臨床思維能力的高級臨床醫師做好準備。

四、案例教學法在消化內科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

消化內科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疾病種類多,涉及食管、胃腸、肝膽、胰腺等多個臟器,需要對常見消化系統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診斷方法、鑒別診斷和治療;消化系統疾病急、重癥的診斷與處理;消化道內鏡的適應證和禁忌證;X射線檢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常用消化系統藥物的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其間關系復雜,對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要求高。要抓住主要癥狀、體征做出及時正確的診斷,還要與其他類似疾病進行鑒別,這個過程要求學生知識面的廣度與深度。

在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以往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教學模式,以案例教學為先導,臨床病例為基礎,建立案例模塊化的專業理論學習結合自我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模式。

首先,設置模塊式的專業理論學習模式,以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本要求病種及例數為目標(如表1所示,見下頁),先進行教師的理論授課,課堂上選擇典型的病例作為案例,例如:急性胃黏膜病變、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等,以真實、典型的案例為主,并錄制成視頻;以醫院現有的典型患者的病例為現實情境,啟發引導學生對于此類疾病的臨床治療的掌握。

其次,根據案例教學及臨床患者的病例,設置問題,以小組形式進行討論,允許學員根據理論授課的知識點及現有的臨床資料,互相交換意見,鼓勵其充分利用圖書、網絡等先進手段,查詢相關資料明確各相關疾病的特點,并可以在醫師的陪同下組織學員到病床邊詢問,日常查房,記錄病程,做出初步診斷并提出相應的診治措施,建立臨床思維,并能夠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

第三,組織學員參加每天的醫師例會,并針對學生提出的初步診斷及相應的診治措施,組織討論,歸納總結學員對該病例的認識。最后由教師進行系統歸納總結,引導學生提出新問題,提醒學生一定要注意綜合判斷對同一患者在病情發展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臨床特點及診治措施;既要調動學生的思維,也要避免學生進入誤區。另外,針對性地提出各項臨床操作的規范性要求,及與臨床患者的交流和溝通方法,避免醫療差錯及醫療糾紛的發生。

第四,最后按照培訓者在學習、實踐過程中對疾病的病因、病理、病理生理和臨床表現、鑒別診斷、病例完成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定。

五、總結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以案例教學為先導,臨床病例為基礎,建立案例模塊化的專業理論學習結合自我學習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消化內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案例教學法真實性、典型性、啟發性、情境性等特征,更容易使培訓者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了正確的臨床思維的方法,多年實踐證明這種模式完全能夠培養合格的有能力的臨床醫師。

【基金項目:佳木斯大學教育教學研究準入項目(JDZ2016002)。】

參考文獻:

[1] 趙革,王青梅.國內外案例教學法研究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

[2] 熊榮紅,張洪,章軍建.案例教學法在碩士研究生臨床神經病學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9(4)

[3] 張博,汪卓S.以勝任力為導向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考核體系構建.中國醫院管理,2015(9)

[4] 張爍,呂賓,孟立娜,覃雨果,徐毅.床邊教學法結合問題為基礎教學模式在消化內科實習階段的實踐探討.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0)

[5] 劉紅,吳靜,林香春.PBL模式在消化科教學中對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的研究.繼續醫學教育,2013(9)

第11篇

摘 要: 臨床實踐教學環節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是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組成。本文分析目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培養現狀,進一步探討原因,構建完善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關鍵詞: 臨床醫學 專業學位 崗位勝任力 實踐教學 評價體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健康觀念的轉變和健康需求的增加,我國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逐漸暴露,特別是在臨床實踐教學培養環節中出現的重臨床輕科研、組織管理松散、輪轉考核流于形式等問題,影響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醫學院校要實現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的預期目標,就必須把提高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放在首要。

一、當前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培養現狀分析

(一)制度建設不健全

承擔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教學的單位缺乏系統健全的管理機制。主要表現在研究生的日常管理等同于一般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生,未設立專門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教學管理部門等。導致學生對自己在讀研究生和規培生的雙重身份混淆不清,身份存在感、歸宿感不強,培訓積極性不高,培養效果差強人意。

(二)實踐教學考核體系不完善

輪轉科室未根據專業方向的不同制定規范、嚴格的考核體系。一些考核流于形式,H限于出科理論成績的考核,臨床操作技能的考核較少或未納入考核體系。考核科目、形式單一,對輪轉期間的職業素養、醫德醫風、思想政治紀律等缺乏考核,影響考核的系統性、公平性和完整性。

(三)重臨床輕科研教學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由于大多數時間在臨床上,醫院日常事務性多,臨床壓力大,對科研教學投入的精力相對少。許多研究生臨近畢業仍未有相關的科研成果,科研、臨床帶教、理論教學等水平與其他社會住培生并未有太多區別,根本無法體現研究生的學歷優勢和相應的層次水平。

(四)師資隊伍不匹配

臨床輪轉期間,未指定專門的臨床老師進行系統的帶教培養,而是輪轉于各科室不固定的老師,師資隊伍職稱結構不合理,人員缺口較大。不僅使學生的臨床理論知識、臨床實踐能力得不到系統、連續性的跟進和提升,更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高。

二、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教學質量內部評價是以教育評價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對培養過程質量、條件質量和結果質量進行全面監測,也稱為培養質量內部評價[1]。研究生教育在大學分科教育的基礎上根據學科特點、專業背景和培養階段的不同具有多樣性。開展切合個體特征的教學質量內部評價是監控和增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建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內涵,也是接受外部評價的基礎。

(一)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的內涵及特征

作為一種新興的素質論和能力論,勝任力強調的是與工作崗位相關的特定個體素質、個體素質對工作組織績效的影響及優秀績效所需的素質和才能。哈佛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麥克?利蘭(McClelland)[2]在《測量勝任特征而非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勝任力”一詞,強調勝任力是能夠區分在特定的工作崗位和組織環境中績效水平的個人特征。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醫生的勝任力被明確定義為:“勝任能力是在日常醫療服務中熟練精準地運用交流溝通技能、學術知識、技術手段、臨床思維、情感表達、價值取向和個人體會,以求所服務的個人和群體受益。”[3]醫學的發展趨勢和公眾健康需求的轉變,使當前優秀的臨床醫學人才更應具備應對社會老齡化、患者人群變化、慢性病與文化多元化、就醫行為方式變化和公共期望值增加所帶來的挑戰的能力。因此,作為高層次培養的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在培養過程中,應緊緊以優秀臨床醫生的“崗位勝任力”相關特征作為培養、考核的導向及杠桿。

(二)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導向

隨著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的不斷深化,以“崗位勝任力”為評價、改革導向的培養模式越來越受到關注,并在未來成為教育模式改革的最重要依據。熟練掌握和運用醫學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操作技能,運用專業思維的方式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是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的一個重要特征、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更是臨床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導向。本文基于前人優秀的研究成果,結合實地調查訪談結果、贛南及周邊三甲醫院臨床醫生的實際工作現狀,確定城市綜合三甲醫院臨床醫生普遍具有的崗位勝任力主要包括“職業素養”、“合作與管理能力”、“掌握和運用醫學基礎知識和專業操作技能”、“科研能力”、“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專業思維方式”等六個方面,并以此作為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教學的評價導向。

(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的構建及完善

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實踐教學培養涵蓋了醫療技能訓練、醫德醫風、組織管理、溝通協作、臨床教學和臨床科研等環節。因此,通過前期的調研及分析,結合我校2015級、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情況,擬以上述優秀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的六個主要特征為研究導向,構建完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包含組織管理、團隊合作、師資隊伍、臨床教學、臨床技能和臨床科研六個二級評價指標。

(1)組織管理。加強組織管理及制度建設是保證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臨床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所在的學院或規培醫院要高度重視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建立醫院黨政領導下的實踐教學管理部門、導師組和輪轉科室三位一體的三級管理體系。制定詳細規范的管理制度及流程,明確各個環節的職權,加強臨床實踐考核體系指標的完善和優化。

(2)團隊合作。隨著學科交叉的深化,知識的發展與創新越來越需要多學科的融合,學術研究越來越需要不同學科、不同專業知識背景的成員組成團隊。同時,臨床診療常需要團隊合作完成。團隊合作與領導管理能力在今后臨床實踐與科研活動中越發重要。在教W實踐環節中,各學科專業、方向的專家組成指導小組,對研究生在臨床實踐、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養。該二級評價指標包括臨床實踐指導小組、教學指導小組兩個三級考核評價指標。

(3)師資隊伍。師資隊伍是教育的核心資源,師資隊伍整體素質是影響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及指標。師資隊伍二級評價指標中涵蓋研究生導師、輪轉科室科主任、帶教老師的職稱結構、人員職數、師資水平、帶教水平等幾個三級指標,通過對這幾個三級指標的考核和評估,進一步發現臨床實踐教學中師資隊伍建設存在的相關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切實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及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4)臨床教學。根據培養目標及“崗位勝任力”的要求,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應能參加教學查房、病例討論會、專題講座、小講課和承擔導師的部分教學任務等教學工作;要參與見習/實習醫生和低年資住院醫師的臨床帶教工作,指導一名本專科層次規培生的臨床實踐等。該培養環節主要通過教學評價、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等三級考核指標考核、評估研究生在臨床教學環節中的語言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團結協作和溝通協調等是否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

(5)臨床技能。臨床技能訓練是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環節中最重要的部分,最終目標是學生應具有較強的臨床分析、思維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臨床技能二級考核指標下又細分臨床綜合素質、臨床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三個三級考核指標。綜合素質指標主要考核學生的儀容儀表、服務態度、勞動紀律和動手能力等方面。臨床理論知識的考核主要采取試卷考試的方式,臨床操作技能則采取臨床操作、上機模擬等方式考核學生臨床診斷治療和應急處理等能力。在33個月的臨床技能訓練中,研究生以臨床輪科的方式進行臨床技能的訓練和培養,并在每個科室輪轉結束后,從臨床綜合素質、臨床理論知識和臨床操作技能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評估。

(6)臨床科研。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收集、病例觀察、醫學統計和循證醫學等科學研究方法;能夠熟練地搜集和處理資料,科學分析和總結,研究解決問題,探索有價值的臨床現象和規律不僅是臨床科研能力的體現,更是“崗位勝任力”的重要因素、特征之一。調查研究表明,崗位勝任能力表現優秀的臨床醫生能夠較好地完成日常醫療工作,在工作的同時注意自己所在領域學科的發展,愿意學習新的技術手段,積極接觸前沿的研究資料,持續追求改進工作方法,與臨床工作經驗積累相結合,通過科研結果,反哺臨床工作。臨床科研二級考核指標又細分為科研成果、實驗記錄兩個三級評價指標。從學生科研成果的數量質量、實驗記錄的完整及創新性等方面對學生的科研能力、學術水平進行綜合考核評價。

培養質量評價是判斷教學活動、教育成果與培養目標相符程度的手段。以“崗位勝任力”為評價導向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及完善,不僅使臨床實踐教學環節的培養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用性,對進一步深化研究生培養模式,推進研究生內涵建設,提高我校與其他兄弟院校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也有著重要的促進意義。

參考文獻:

[1]唐顥嘉.基于崗位勝任力的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內部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6.

[2]David Mc Clelland.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Physiologist,1973,28:1-14.

第12篇

【關鍵詞】 中專;醫學檢驗;臨床實踐

中專醫學檢驗教學,是培養能在醫學檢驗科室、血站、醫學類實驗室等工作的應用型醫學檢驗技術人員。理論教育與臨床實踐關系非常密切。然而,由于當今醫學檢驗技術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各種檢測儀器、檢驗方法日新月異。檢驗技術的發展為臨床診治疾病及醫學檢驗的普及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由于技術改進的速度遠遠快于教育過程知識的更新周期,使得醫學檢驗臨床實踐與理論教育形成嚴重脫節,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專醫學檢驗教學培養目標的實現。本文將對目前中專檢驗醫學教學與臨床實踐脫節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1 中專醫學檢驗教育與臨床實踐脫節的現象

中專醫學檢驗教育與臨床實踐脫節的現象比較普遍,多個學科的理論教育與臨床檢驗實踐操作都有所體現。

1.1 微生物檢驗方面:由于現代醫療技術的應用(特別是侵入性技術),導致院內感染的細菌譜發生了改變,一些原來意義上的條件致病菌變為院內感染的主導菌(如銅綠假單胞、鮑曼/溶血不動桿菌、肺炎克雷伯菌、產氣腸桿菌和黃桿菌等)【1】。而這些菌在理論教學時我們僅僅把它作為條件致病菌,認為其致病力很弱,不加以重視,理論課上講得很少或不講,這就出現了教學與臨床實踐的脫節;還有,現在臨床上抗生素藥物的使用比較廣泛,甚至可以用“泛濫”一詞來信形容,這就導致細菌呈多重耐藥性【2】,給臨床治療帶來較大困難。

1.2 生物化學檢驗方面:現在大多數醫院包括縣級醫院生化檢驗室檢驗操作基本都被半自動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所取代。而中專學校日常教學主要是從基礎出發,將各種實驗的原理、操作步驟、結果判斷、臨床意義進行講解。實驗操作主要還是進行手工操作,配制各種試劑,按照常規方法檢驗,使用721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人工換算出最終結果。實驗結果的準確性、重復性會在很大程度上不如生化分析儀。更重要的是,當學生走上臨床之后就發現,平時所學的操作沒有用武之地,而所用到的又是平時沒有學到的東西,不知道如何使用生化分析儀,甚至對生化分析儀測出的結果也會抱有懷疑。

1.3 免疫檢驗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就目前比較普及的酶標記技術和金標記技術等進行詳細講解,并指導學生就這兩部分內容進行臨床檢驗的實際操作。對于其他的標記技術只能做理論講解,學生也只是憑想象理解。教師與學生之間“教”與“學”是“空”對“空”的;再有就是由于免疫檢驗技術更新比較快,教科書理論知識的更新不能跟上臨床實踐的發展【3】。

2 中專醫學檢驗教育與臨床實踐脫節的成因

2.1 教學設備落后,教學手段單一 作為中專學校,經費不足是一個普遍的問題。由于經費及其他條件的限制,無法購買最新的或先進的醫學檢驗儀器,學生與老師都無法接觸到最新檢驗設備。教師為了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也只能夠在利用陳舊的設備的基礎上,通過傳統教學模式教學,學生所學到的檢驗方法和手段大都落后于臨床,有的甚至已被臨床淘汰。

2.2 教師與臨床脫離 中專學校教師大都是畢業后就從事理論教學工作,很少到接觸臨床。教師教學主要依據書本知識和畢業前臨床實習時的經驗教課,這在形式和內容上都不容易很好的與臨床結合,理論教學與臨床脫節問題很難避免。

2.3 教材編寫周期過長,內容與臨床脫節 雖然國家在教材的編寫方面已經做了很大努力,縮短了教材編寫的周期,但一本教材從編到使用結束的周期最少也要3至5年,而醫學檢驗技術發展的周期是以年計,這在客觀上就造成了教材內容跟不上檢驗技術發展速度的局面,形成教材內容和臨床脫節。另一方面,教材編入的內容要求是較為成熟的技術,而臨床應用的卻是研究成果,這在觀念上也造成了教學內容落后于臨床的現實。

3 解決中專檢驗教學與臨床脫節問題的對策

從以上分析可以認為,中專醫學檢驗教育的教學改革已是刻不容緩的現實問題,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適當的改革方案。首先,盡可能的更新實驗教學設備,改善教學手段。要想改善當前教學與臨床脫節問題,首先應從更新設備入手。沒有好的設備,即便是教師有改善教學模式的設想,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教學模式的改進也無從談起;其次,推薦教師到醫院參與實踐。教師不能親身參加臨床實踐,無臨床一線操作經驗,在講課時多數時間是照本宣科,不敢超越教材的內容半步。因為無實踐經驗,對新的檢測儀器無直觀的認識,對其在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無法預知。如果推行這一方法,讓更多的臨床教師走上臨床,多接觸臨床實際操作,就可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難題。

總之,中專醫學檢驗教學與臨床實踐脫節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改善目前脫節問題,使中專檢驗畢業生能適應社會需要,向社會輸送合格的醫學檢驗人才。各個中專學校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銳意改革,不斷消除這種脫節現象。

參考文獻

[1]王箭,羅君,王江橋等.重癥監護室感染流行菌及其耐藥性分析 [J]廣州醫藥 2007年 第38卷 第04期 59-6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邯郸县| 辽宁省| 丹江口市| 北票市| 区。| 黄梅县| 和顺县| 老河口市| 玉龙| 上杭县| 织金县| 石门县| 海晏县| 兴隆县| 彭泽县| 城口县| 绥江县| 三江| 尚志市| 崇州市| 民勤县| 秀山| 麻栗坡县| 临猗县| 德清县| 鸡西市| 金门县| 德化县| 突泉县| 项城市| 宝应县| 珲春市| 永修县| 高淳县| 鄂尔多斯市| 仁寿县| 兰溪市| 察隅县| 石门县| 沧源| 宁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