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歸納總結的方法

歸納總結的方法

時間:2023-05-30 10:55:2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歸納總結的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歸納總結的方法

第1篇

由此可以看出,總結歸納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能力,所以就有必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習慣。

習慣是由于重復式練習而鞏固下來并變成經常的行為方式,這種行為方式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練習的基礎上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中多次重復同一動作行為的基礎上養成。

于是,我決定立足課堂,在與學生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習慣。

一、讓學生認識到總結歸納的好處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總結歸納的好處,我以一節課為例,在講完這節課時,順其自然地讓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歸納,然后讓學生談一談總結歸納的好處。

學生讓我很欣慰,他們總結得很好,說得也很貼切,我趁熱打鐵,向學生闡明總結歸納的重要意義,為我下一步的工作打下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二、立足課堂,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習慣

在學生充分認識了總結歸納的好處之后,我按計劃,精選恰當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授幾種總結歸納的方法,并通過多種方法的重復,提升學生的總結能力、強化學生總結歸納的習慣。

總結歸納的形式有多種,主要有摘要式、提綱式、表解式、圖解式、綜合式等。

學習完《空中飛行的動物》(探究鳥類適行的特點)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應用摘要式總結歸納鳥類適行的特點,總結完后,向學生交代這種總結歸納的方式是摘要式,并簡要介紹了它的特點。為了不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我只要求學生知道這種方式是摘要式,知道它的特點,但沒有要求學生必須記住這些,只是點到為止。因為我還會在以后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

教學內容不同,應用的歸納總結方式也不同。

學習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后,我用表解式歸納總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與聯系,并用這種方法歸納總結了生態系統的有關知識。之后我又選擇了一節復習課,利用提綱式總結歸納學過的動物類群。

學習完第三單元后,我和學生一起對本單元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利用圖解式作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知識框架圖”。因為包含的知識內容多,這種方法比前幾種方法要難一些,還要注意框架圖的直觀性和對稱性。因為學生在前面已經接觸了幾種歸納的方法,有了歸納總結的意識,再遇到這種歸納方法,他們也能很輕松地掌握了。

上述各種總結形式,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弱點,為了優勢互補,利用綜合式,把幾種方法綜合在一起,可以對一個稍大一點的知識體系進行總結。

綜上,首先教會學生總結歸納的方法,之后隨著教學的進行,帶領學生應用總結歸納的方法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一方面提高學習效果,另一方面讓學生熟悉這些總結方法的應用,并讓學生逐漸形成總結歸納的習慣,提高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通過我有意識、有計劃的培養和訓練,學生養成了總結歸納的習慣。

三、培養習慣,寓有形于無形之中

蘇霍姆林姆林斯基說過:“在教育過成中,兒童越是覺察不到教師的教育意圖,教育效果就越好。”

第2篇

怎樣引導學生運用“歸納法”“歸納”即概括,就是從具體上升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和方法,歸納法是一種邏輯推理方法,通常指由一系列個別的、特殊性的前提推出一般的、普遍性的結論的推理方法。可見,歸納法是我們獲得新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可在英語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運用歸納法呢?我認為:歸納總結要以學生為主,指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歸納總結通常是由教師一手包辦代替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以講代練,一講到底,學生只是被動地聽講,被動地吸收,智力活動受到限制,難以進行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學會學習。在推行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于指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毫無疑問,在課堂教學的歸納總結一環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就是要在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基礎上,引導學生對語言現象進行觀察思考,從中發現規律,掌握規律,并利用規律進一步指導語言實踐,達到啟發思維,學會學習的目的。在教學實踐中,我的做法如下:

一、進行對比,引導歸納語音規則

語音教學是英語入門的關鍵點和突破口。指導學生掌握好語音規則,利于學生記憶單詞和學習單詞,能使學習化難為易,變苦為樂,給學生走路的拐杖。

(1)在新課的教學中,語言訓練實踐后利用黑板上板書的單詞,如教學生詞team時,啟發引導學生回憶已學單詞,如please,teach,tea,clean,speak,

leave,不僅讓學生溫故而知新,而且進行新舊對比,自己總結出ea發[i:]這一語音規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回憶舊單詞,從聽覺和視覺對新舊單詞進行對比,在新舊單詞的音、形、義之間建立聯系,做到聽其音,知其形,懂其義。

(2)在復習課的單詞復習中,我重點引導中,后進學生自我歸納總結。如:

①詞不離句。(He is short)引出short,寫出該元音音標。

②引導學生,尤其是中、后進學生說出含該元音音標的單詞,如call,your,

door,before,morning,autumn,daughter,walk,warm,floor等。

③教師按字母組合分類板書,引導學生觀察對比,說出規則。

④教師完善小結。由于所涉及的均是已學過的單詞,而這部分內容優生一般已經掌握,因此盡量讓中、后進學生說,先歸納,使教學面向全體學生落到實處。

二、不斷復現,引導歸納詞匯,短語的用法

仁愛英語新教材需要學習的詞匯量較大,且分散在對話、課文中,若孤立去記,易忘,又難以分辨,特別是一些搭配能力很強的常用動詞,學生使用起來相當困難,因此,要在教學中不斷歸納總結。以look為例,復習教學時,在最后的短語歸納總結時,我引導學生說出含look的短語,然后分類板書:

1、look over sb./look after sb./look at sb. sth./look for sb. sth./look like sb. sth.(接賓語)

2、lool around/look the same / look out (無賓語)。

3、look it up.

最后讓學生思考,歸納出用法,引導學生回憶復習詞匯短語,注意詞不離句,置入情景,注重用法,讓學生在復現運用中學會用法,突破難點。

三、學以致用,引導歸納句型的多種表達

引導活用句型,歸納并掌握句型的多種表達方式,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歸納總結than,as…as…用法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找三個學生,引導學生說出He is short/old/fat。板書出三個形容詞;

(2)在三個學生中,進行兩兩對比,引導使用A is shorter than B. B is shorter than C.A is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句型和A is not as/ so tall as B. B is not as/so tall asC. C is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句型;

(3)再提供幾個形容詞,指導學生進行四人活動,強調在真情實景中運用;

(4)學生表演;

(5)學生歸納;

(6)教師完善。

引導學生在真情實景中活用,易于產生興奮點,人人積極參與,印象特別深。

四、先實踐,再引導歸納新學語法知識

英語語法紛繁復雜,學生普遍感到困惑,因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語法知識的理解上。我認為,學習新的語法知識不能“穿新鞋,走老路”,重理論,輕實踐,而要先運用,再歸納,即讓學生先上口,再歸納,再實踐,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現在完成時的教學中,我不斷引導學生仿效以下對話,讓學生感知理解,做到能換詞運用。

A:Have you bought the dictionary?

B:Yes ,I have.

A: When did you buy it?

B: I bought it yesterday.

然后,引導學生歸納出現在完成時的構成為:“have+過去分詞”,引導學生對現在完成時和一般過去時兩種時態進行觀察、分析、討論,并在學生看書后,自行指出兩者的主要區別,教師再加以引導、補充。這樣學語法,學生學得扎實,學得輕松,效果明顯。由于創設的情景是學生熟悉的事情,再加上教師在教學中的積極引導,有利于學生概括出該句型的特點,并熟悉該句型的具體用法。

歸納總結中,教師的設計要科學合理,符合教育心理學原理,更重要的是要指導學生注重實踐,在實踐中歸納,并學會歸納達到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目的,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引導學生用好歸納法,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歸納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就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獲得知識的過程。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始終把學生作為一個學習的主體來看待,通過引導他們使用歸納法,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使他們在學習中思維,在思維中獲得新知識。就單元知識重點的歸納看,通過教師在教學中結合每個單元的特點,設計出具體的表格,讓學生課外通過對單元知識的梳理、總結,把相應的知識點填入表格。這一過程,就是促成學生自主思維的過程,就是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的過程。總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加深了我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的認識,我深深地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重要性,我深信一旦學生歸納知識的能力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會隨之得以加強,新課程改革也就會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3篇

一、運用歸納法總結物理概念與物理規律

物理中最讓學生頭疼的就是若干物理概念與物理規律,幾乎每節課都需要學習很多,如果雜而無章,勢必會使學生越學越混亂,導致學生物理學習進入困境。而如果教師運用歸納法,分析一部分信息,將這部分信息中的現象或數據進行歸納,從中得出共同的物理現象或者物理規律,學生學習起來就會游刃有余。

比如,教學聲音的產生相關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體振動產生聲音這一物理規律,就讓學生做了一些小實驗:(1)拿一根皮筋,一端叼在嘴里,一端拿手抻著,另外一只手撥動皮筋,觀察皮筋的反應。根據小實驗,皮筋不斷振動,發出了嗡嗡的聲音。(2)讓發聲的音叉與臉接觸,感受到聲音發出的同時還存在著振動。(3)用手翻書,看到書被一頁頁翻開,發出聲響。通過這幾個實驗,來引導學生對不同的實驗進行分析,即當聽到聲音時,雖然發聲的物體不同,但有共同的特點,即這些發聲的物體都發生了振動。從而歸納概括出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結論。

再如力的作用效果,力能產生哪些效果,經過大量實驗和生活、生產中的一些事實,歸納出力的作用效果有兩種:一種是使物體產生形變,另一種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在驗證導體的電阻與什么因素有關的時候,經過多次的實驗我們得出了導體的電阻與長度、材料、橫截面積、溫度有關,也是將實驗的結論整理到一起后歸納總結得出的。可以說,每一個物理概念、規律的獲得都離不開歸納法,每一個物理問題的探究過程都必須用到歸納法,所以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要學會探究,學會歸納,不斷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和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分步驟有序地進行歸納法推理

歸納法的運用主要應該從三個步驟入手:

第一步:大量搜集材料。何謂歸納?就是將信息加以推理、總結,推知一類現象或者規律。試想如果從兩件事推知一類現象,自然難以有較強的說服力,而從三件事、四件事以至于更多的信息中推理,自然會越來越科學,越來越有說服力。因此,教師進行歸納法教學最首要的就是大量地搜集資料,越多、越全的資料,所推理出的結論會越可信。

第二步:整理從觀察和實驗所得到的材料。教師搜集到了材料,需要對其進行觀察,對于僅觀察無法實現的要進行實驗,利用觀察和實驗來得到物理現象,感知物理規律。

第三步:概括抽象。哲學告訴我們,教師需要從事物的現象出發,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現象揭示規律。因此,在第三步,教師就需要對材料進行概括抽象,概括出物理原理。

比如,在進行“力”的概念教學中,可以利用歸納法進行教學:首先,讓學生列舉出大量的關于“用力”的現象,學生列舉出了很多,如推箱子、舉杠鈴、搬東西、拉雪橇等等;第二步,引導學生歸納上面的現象有何共同點,學生歸納出:這些現象中都包含了兩個事物,都具有一個動作;第三步:根據現象和規律歸納出“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三、注重歸納法的分類和用法

在歸納法的分類中,教師可以根據歸納的程度進行這樣分類: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完全歸納法是將所涉及到的現象進行全部列舉、分析與歸納。因為有些現象包含著很多很多以至難以數計的事實,是無法歸納完全的,所以完全歸納法還是比較少用的。最常用到的便是不完全歸納法,至于不完全歸納法,又可以細分為簡單枚舉法和科學歸納法。

簡單枚舉法就是簡單羅列幾種現象,從這幾種現象之中歸納總結出規律和定理。但是前文中提到,物理學科中包羅萬象,列舉的只是一小部分的現象,所得出的也僅僅是一小部分現象所得出的定理,而至于現象中是否存有例外,就不得而知了。所以簡單枚舉法是不太可信的推理,它僅僅是作為一種初步的探索、提供假說的方法,并不能作為得出物理規律的重要途徑。因此,還需要借助于科學歸納法。科學歸納法就是根據某類事物的部分對象的本質分析,來進行聯系,推導結論,這種方法相對于簡單枚舉法更有效,更可靠。

舉例而言,觀察幾種金屬受熱膨脹的現象,通過觀察這幾種現象來歸納出金屬膨脹的一般性質,就是簡單枚舉法。但是僅能證明這幾種金屬受熱后會有這樣的性質,其他的金屬會不會受熱以后不膨脹呢?而如果分析金屬受熱后分子運動狀態的變化,那么就可以很清晰、準確地得出受熱會膨脹的結論,這樣的結論是相對科學的、可靠的,這就是科學的歸納推理。

四、關注學生的教學前概念

大量的科學實踐表明,學生并不是帶著空白的頭腦進入教室的,學生通過日常生活實踐,對客觀世界中的各種事物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無形中養成他們自己的思維方式。1994年杜伊特將這種在接受正規的科學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稱之為教學前概念,教學前概念又可分為錯誤概念與前概念。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認知中的錯誤和偏差是難免的。但是,采用傳統的死記硬背的方式而獲得的知識是彼此不相關、缺乏結構的,這種方式很難引起學生關注自己的錯誤概念和前概念,也就不能很好地糾正錯誤概念和前概念,從而難以形成科學概念。歸納法符合學生的日常思維方式,關注學生的認知水平,容易被學生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教學前概念和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科學地運用歸納法,順利形成科學概念。

五、幫助學生形成概念體系

第4篇

[關鍵詞]觀察教學;歸納法;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5)30-0111-02[ZW(N]

[作者簡介]陳蕾(1984―),本科,江蘇省南京市紅山小學教師,小學一級。

觀察是小學生獲得有關幾何空間觀念的主要途徑之一,歸納通常是指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也就是由一系列具體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的過程。事實上,受小學生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的限制,小學數學中大部分知識的形成和建立都離不開不完全歸納。本節課表面涂色正方體的數學規律的發現需要學生通過觀察活動,用歸納法體會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意識,并感知歸納數學思想方法。本節課歸納法的教學形態主要是滲透。本節課在觀察中滲透歸納法主要包括三層含義。

一、學生主動提出觀察對象,提高主動運用歸納法的自覺性[HTSS]

在小學階段一般都不會提及“歸納”這個名稱,但哪怕在小學低年級我們也能經常發現它的應用。但學生通常是不自覺地應用歸納的思想方法,或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推想,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會意識到歸納所發揮的作用,也不會考慮所得的結論是否可靠。但是顯然,隨著年級的升高以及知識的增加,他們將逐漸感悟到其中蘊涵了歸納的思想方法。

事實上,只有對歸納思想方法的滲透保持必要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并盡可能弄清對應于某個具體知識點的主要思想方法,弄清歸納思想方法可以通過哪些知識點加以體現,并相對合理地提出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和不同教學內容的滲透目標,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歸納意識。根據本節課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六年級小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本節課教學設計時,筆者先讓學生通過觀察每條棱三等分的正方體,找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小正方體個數,并初步感知其中的規律。有些學生已經能初步說出發現,但此時的發現并不能稱之為規律,如果在低中年級教學中筆者接下來可能會選擇出示正方體每條棱四等分、五等分的圖形讓學生繼續觀察圖形,從而歸納出規律,但本節課中筆者使用問題“如果每條棱十等分,N等分呢?會有什么規律?你準備怎么去發現其中的規律”,引導學生說出“我們可以再觀察每條棱四等分、五等分的正方體,找一找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正方體,再總結出規律”的方法。此時學生已經產生了主動歸納的意識,認識到規律的發現總結需要通過歸納,則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想。

這樣的思考凸顯了歸納的作用,自然也就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歸納的思想方法開展探索性學習的自覺性。事實上,一旦學生對歸納所得結論的普適性產生某種追求,他們也就能夠更加自覺地總結歸納的技巧以及獲得猜想、論證猜想的各種方法。

二、經歷觀察活動的反思過程,提升對歸納法的認識[HTSS]

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先自我反思,對于提升和豐富數學活動經驗是十分必要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對參與的數學活動進行討論和總結,引導學生檢查自己的思維活動,反思自己是怎樣發現、解決問題的,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經驗,從中回味思路、自我領悟,提升并豐富數學活動經驗,培養數學能力。當學生通過觀察棱四等分、五等分正方體的涂色小正方體發現規律后,筆者提問:“現在的發現和之前的發現,哪一個更有說服力?為什么?”“現在的發現更有說服力,因為剛才的發現只根據一個圖形,現在的發現是通過觀察幾個圖形后發現的規律。”這個過程增強了學生的歸納意識,讓學生意識到,今天課堂上發現的規律是通過自己觀察涂色正方體中的幾個代表,歸納出的所有這樣涂色正方體中的一個規律。學生通過對自己在參與數學活動過程中意識的內在活動和內省經驗的及時觀察,可以將較低層次的活動經驗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實現經驗的改造或重組,并逐步生成新的經驗。

如果學生不能有效地進行反思,教師則需以追問的方式多問幾個為什么,鼓勵學生討論和交流,將思考過程說出來。本節課當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每條棱N等分后,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字母表示算式后,在課堂教學小結中,筆者組織學生對研究規律的過程進行討論和總結,引導學生檢查自己的思維活動,反思自己是怎樣發現規律的,運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有什么好的經驗,從中回味思路、自我領悟。其中教師的兩個問題十分重要:一是“你是通過觀察哪幾個圖形發現規律的,為什么選擇這幾個圖形去研究”這一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回顧研究規律的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幾個特殊的正方體,總結歸納出涂色正方體中的規律并適時在課堂中做出總結,像這樣通過觀察一類事物中的部分對象,而推出這一類事物的一般性結論的方法叫歸納法,并且歸納也是數學探索和發現過程中一種特別重要的方法;二是“你發現了什么規律”這一問題,讓學生用語言表述規律,用字母算式抽象出規律,旨在讓學生經歷數學規律的表述、計算方法的概括等歸納過程。

三、通過高思維的觀察活動,凸顯歸納法的價值[HTSS]

數學思維水平的提高和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往往是相伴相生、相得益彰的。因此,本節課中組織高思維的觀察活動,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富有個性地思考問題,是滲透歸納法的重要途徑。

首先,學生從每條棱三等分、四等分、五等分正方體圖中,發現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小正方體的個數。當把每條棱平均分成十等分,數量變化變大,但知識內在的一致性卻在此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凸顯,學生可以直接列式算出涂色小正方體的個數,此時也可以課件出示圖形,幫助有困難的學生計算。當提問“每條棱n等分后,三面涂色、兩面涂色、一面涂色小正方體分別有多少個”時,顯然,這個問題體現了抽象、概括對于建立數學概念的作用,有助于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感受形成這些知識的抽象、概括的辦法,逐步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其次,為了及時提升學生的歸納意識、豐富數學活動經驗,課后可讓學生獨立研究觀察涂色長方體中的規律,讓學生根據觀察涂色正方體的研究經驗,寫出研究方法、研究過程,得出研究結論,并用數學小論文的形式表述自己的研究過程。學生有了研究涂色正方體的數學活動經驗,在研究涂色長方體時就會自覺選擇幾個特殊的長方體,觀察圖形的特征,通過發現規律歸納出一般計算算式。比如一個學生在文章中寫道,“在數學課本中,我學習了正方體涂色的規律,這一次,我要探索表面涂色長方體中的規律,首先我們要觀察幾個長方體,列表然后進行比較”。這樣的表達說明學生已經意識到探索規律是在觀察活動中,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過程。學生自己在研究涂色長方體中的規律時,文章中還得出這樣的表格:

學生不但通過觀察學會用歸納法去發現規律,而且主動用字母表示出這樣的規律,進一步積累探索數學規律的經驗,感悟數學思想方法,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本節課教師依據數學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有層次的觀察活動,并引導學生反思觀察活動的過程,設計高思維的觀察活動,讓學生在觀察中歸納規律,在歸納過程中學會觀察。這既豐富了觀察活動,也提升了學生的歸納能力。并且圍繞數學思想方法的要求,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歸納法的訓練,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數學能力非常有益。

參考文獻:

第5篇

教  案

2018——2019年

第二學期

 

 

 

 

 

 

 

 

 

 

 

 

 

 

課 程  酒吧經營與管理

教 師  李萬超         

 

 

 

本次教案第一堂課設計一個學時

1. 課程基本信息:課程名稱—酒吧經營與管理、適用專業—旅游管理、總學時88學時,

2.課程定位:酒吧經營與管理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主干課,開設在第二學期,先導課為旅游業務,導游基礎知識,后續課有宴會服務等課程,該課程側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及對客服務時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該課程對旅游專業學生到酒店就業有重要作用。在能力要求上,除了基本的服務能力外,還突出了對學生個人職業能力提升的訓練。

3.課程目標:

(一)能力(技能)目標

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在酒吧的工作能力,具體技能包括酒水服務、雞尾酒調制服務、咖啡服務等多個方面的技能。力求把學生培養成為酒店一線迫切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二)知識目標

通過這門課的學習,讓學生們熟練掌握酒吧組織結構與崗位職責、酒吧的設計與布局以及酒吧管理經營方面的知識、會設計酒單、了解酒吧服務與人員配置等。

(三)德育目標

在學習中側重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和促進,如酒吧服務的禮儀和發展演變的講授,增加學生對職業的熱愛,加強職業素質。

 

第一章  酒水概述

 

教學單元名稱: 第一單元 酒水概述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1.能掌握飲料的分類方法;

2.能正確介紹不同酒品的風格及其所含的成分。

1.掌握飲料的分類;

2.了解酒類生產工藝;

4.了解酒的成分;

5.掌握酒品的風格。

1.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2.培養學生品酒的能力;

3.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

1.飲料的分類;

2.酒品的風格。

 

訓練

任務

案例

 

任務1-1:認識飲料、酒的特點和風格

教學

準備

1.準備果汁、蔬菜汁、可樂

2.準備白酒、黃酒、啤酒、果酒

3.為每位同學準備一個塑料杯(用于品酒)

4.多媒體課件

課后

作業

品嘗飲品

教學

體會

 

學生對課程很感興趣,能夠較好完成課程活動。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第一單元 酒水概述

目的:掌握非酒精飲料、酒的分類及酒品的風格

理論講授

多媒體、飲料

討論、分析

1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學生品嘗老師帶來的各種飲料,問學生各種飲料有什么區別,使學生帶著這個任務學習。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果汁、蔬菜汁、可樂、酒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2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自己已喝過的飲料(分為果汁、蔬菜汁、可樂、酒等四大類)的特點,然后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正、完善和補充,并由老師總結各種飲料的特點和分類方法等知識。

理論講授

多媒體、果汁、蔬菜汁、可樂、酒

分組討論、分析

2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再針對酒,讓學生品嘗老師帶來的白酒、黃酒、啤酒、果酒等各種酒精飲料,并讓學生描述自己剛喝過的各種酒精飲料的特點。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白酒、黃酒、啤酒、果酒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歸納酒精飲料的特點,使學生掌握酒品風格的相關知識,具有初步的品評酒的能力,提升關于酒的文化素養。

理論講授

多媒體、白酒、黃酒、啤酒、果酒

分析、討論

20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1.你喝酒嗎?為什么(不)喝酒?

2.喝酒是否對身體有害?為什么?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20

總結

 

大部分學生接觸飲料,特別是酒精飲料較少,對飲料的感性認識還不夠,因此在教學中要多引入實物。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20

布置

作業

1.非酒精飲料包括哪些?它們各有什么特點?

2.酒精飲料是如何進行分類的?每類酒精飲料的特點是什么?

3.我們從哪些方面來評價一種酒精飲料?

 

20

 

第二章  發酵酒

 

教學單元名稱: 第二單元發酵酒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1.能掌握發酵酒的分類方法;

2.能正確介紹不同發酵酒的風格及其所含的成分。

1.了解、認識葡萄酒。

2.了解啤酒。

3.了解黃酒。

1.識別法國葡萄酒的酒標。

 

1. 葡萄酒的分類

2. 啤酒的分類

 

訓練

任務

案例

 

任務1-1:鑒別不同的葡萄酒酒標。

教學

準備

1.準備不同類型葡萄酒

2.準備不同類型啤酒

3.為每位同學準備一個塑料杯(用于品酒)

4.多媒體課件

課后

作業

品嘗葡萄酒的感受,色相味三方面

教學

體會

同學很感興趣,并且提高對調酒技術該課程的深入了解。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第二單元發酵酒

目的:掌握發酵酒的分類及酒品的風格

理論講授

多媒體、飲料

討論、分析

3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學生品嘗老師帶來的酒品,問學生各種酒品有什么區別,使學生帶著這個任務學習。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葡萄酒、啤酒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2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自己已喝過的酒品特點,然后老師再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指正、完善和補充,并由老師總結各種酒品的特點和分類方法等知識。

理論講授

多媒體萄酒、啤酒

分組討論、分析

3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再針對酒,讓學生品嘗老師葡萄酒、啤酒并讓學生描述自己剛喝過的各種酒精飲料的特點。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葡萄酒、啤酒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4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歸納發酵酒的特點,使學生掌握酒品風格的相關知識。

理論講授

多媒體、葡萄酒、啤酒

分析、討論

20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1.怎么辨別葡萄酒質量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總結

 

大部分學生對葡萄酒接受較少,因此應該加強實踐能力訓練。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5

 

 

 

 

第三章咖啡制作

 

教學單元名稱: 第三單元咖啡制作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1.能掌握咖啡的分類方法;

2.能正確學會幾種咖啡制作工藝

了解世界名品咖啡及口味特點。

1.沖調咖啡的方法

2.酒吧常見咖啡飲品的制作。

1. 咖啡的種類分類

 

訓練

任務

案例

 

1、咖啡的研磨。

2、酒吧常見咖啡的制作。

教學

準備

1.準備不同類型咖啡

2.準備咖啡研磨機

3.為每位同學準備一個塑料杯(用于喝咖啡)

4.咖啡機

課后

作業

制作咖啡交流感想。

教學

體會

咖啡文化對同學影響較大,學生普遍感興趣。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第二單元發酵酒

目的:掌握咖啡的分類及制作咖啡的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飲料

討論、分析

2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觀看教學短片咖啡文化,交學生看咖啡豆。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咖啡豆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咖啡豆特點和喝過的咖啡味道。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組討論、分析

3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讓學生分組制作咖啡,然后品嘗咖啡。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咖啡豆、咖啡機、塑料杯。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歸咖啡特點和制作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1.怎么辨別咖啡質量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總結

 

學生對咖啡制作興趣極大,可加大相關訓練。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5

 

 

 

 

 

 

 

 

 

 

 

第四章配制酒

 

教學單元名稱: 第四單元配制酒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1.了解配制酒的定義、口味特點。

2.掌握開胃酒、甜點酒和利口酒的常見品牌

了解配制酒的定義、口味特點。

 

提升對配制酒鑒賞水平

開胃酒、甜食酒、利口酒的著名品牌

訓練

任務

案例

 

1、開胃酒品鑒。

2、利口酒品鑒。

教學

準備

1.準備開胃酒3種。

2. 準備甜食酒3種。

3. 準備利口酒3種。

 

課后

作業

品嘗開胃酒、甜食酒、利口酒并交流體會。

教學

體會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第二單元配置酒

目的:掌握配制酒的分類和分辨質量好壞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飲料

討論、分析

2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觀看配制酒介紹短片。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配制酒特點和喝過的配制酒味道。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組討論、分析

3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辨別配制酒質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點。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9種酒品、塑料杯。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歸配制酒特點和品鑒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怎么辨別配制酒特色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總結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5

 

 

 

 

 

 

 

 

 

 

 

 

 

 

 

 

第五章雞尾酒

 

教學單元名稱: 第五單元葡萄酒鑒賞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掌握葡萄酒品鑒技能

1.使學生了解世界著名釀酒葡萄特點

2.掌握葡萄酒服務知識及葡萄酒品鑒知識

1.葡萄酒侍酒技能

2.葡萄酒品鑒的要領

葡萄酒品鑒

訓練

任務

案例

 

1.葡萄酒開瓶。2.葡萄酒侍酒。3.葡萄酒品鑒。

教學

準備

準備葡萄酒4種

 

課后

作業

品鑒葡萄酒感想和體會。

教學

體會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第五單元葡萄酒

目的:掌握掌握葡萄酒品鑒技能。

理論講授

多媒體、葡萄酒

討論、分析

2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觀看葡萄酒介紹短片。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葡萄特點和喝過的葡萄酒味道。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組討論、分析

3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辨別葡萄酒質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點。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9種酒品、塑料杯。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歸葡萄酒特點和品鑒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怎么辨別葡萄酒特色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總結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5

 

第六章茶藝

 

教學單元名稱: 第六單元茶藝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了解常見茶葉的特點和種類。

掌握綠茶、花茶、烏龍茶、紅茶、紅茶、普洱茶的沖泡方法。

茶葉品鑒

訓練

任務

案例

 

1.綠茶的茶藝。2.烏龍茶的茶藝。3.普洱茶的沖泡。

教學

準備

準備茶葉4種

 

課后

作業

品嘗一種茶品。

教學

體會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目的:掌握茶藝技能。

理論講授

多媒體

討論、分析

2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觀看茶、茶藝介紹短片。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各類茶葉特點和喝過的茶味道。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組討論、分析

3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辨別茶葉質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點。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9種酒品、塑料杯。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歸茶特點和品鑒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怎么辨別茶葉特色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總結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5

第七章雞尾酒調制

教學單元名稱: 第七單元雞尾酒調制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了解常見雞尾酒特點和種類。

1.了解雞尾酒的發展。

2.了解雞尾酒的種類和特點。

3.掌握各種雞尾酒原料和配制原理。

4.了解雞尾酒的命名方法。

1.掌握雞尾酒的調制方法。

2.掌握常見雞尾酒的調制。

雞尾酒的特點

雞尾酒的命名

訓練

任務

案例

 

1.學習雞尾酒的調制方法。2.學習常見雞尾酒的調制。

教學

準備

準備雞尾酒原料酒,和調酒設備

 

課后

作業

教學

體會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目的:掌握雞尾酒技能。

理論講授

多媒體

討論、分析

2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觀看雞尾酒介紹短片。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各類雞尾酒特點和喝過的雞尾酒味道。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組討論、分析

3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辨別雞尾酒質量方法和不同品牌配制酒特點。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9種酒品、塑料杯。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雞尾酒特點和品鑒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怎么辨別雞尾酒特色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總結

雞尾酒的特色和調制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5

第八章酒水銷售與服務

 

教學單元名稱: 第八單元酒水銷售與服務

 

授課教師:

授課班級:旅游171、172

學時數:4

授課日期:    

教學場所要求:多媒體教室

能力目標

知識目標

素質目標

了解常見酒吧服務與銷售手段。

 

1.了解酒吧組織結構與職責。

2.熟悉酒吧工作程序與服務標準。

1.掌握酒水的服務標準。

酒水服務程序

酒單的定價

訓練

任務

案例

 

酒水服務程序,模擬酒吧

教學

準備

酒吧用品

課后

作業

分組討論,寫出酒吧服務體會。

教學

體會

 

教學過程設計

主要

步驟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學生活動

時間分配

(分鐘)

告知

(教學內容、目的)

目的:掌握雞酒吧服務技能。

理論講授

多媒體

討論、分析

20

引入

(項目引入)

讓觀看酒吧服務短片。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多媒體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實施

(任務驅動)

先是讓學生描述酒吧服務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組討論、分析

30

深化

(加深對基本能力的認識與體會)

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酒吧服務技能

操作練習(任務驅動、項目教學)

9種酒品、塑料杯。

操作練習、分組討論

30

歸納

(知識/能力/素質)

老師總結酒吧服務和銷售酒水手段。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創新

(拓展)

讓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下列問題:

.怎么辨別雞尾酒特色

 

理論講授

多媒體

分析、討論

15

總結

酒吧服務的特色和調制方法

 

理論講授

多媒體

歸納總結

第6篇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2—0093—01

中考前初中數學總復習的知識廣、內容多,同時時間短,任務重。因此,引導學生復習時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點,注意知識之間縱向、橫向的聯系,通過模擬練習,進行歸納、整理和總結,使解題技巧和方法更熟練,以便學生在中考時取得好成績。現就自己的一點粗淺經驗與大家探討。

一、課堂上堅持憶、清、練相結合

1.憶。回憶是復習課不可缺少的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看課題回憶所學知識,看課本目錄回憶單元知識。回憶時,可先粗后細,并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復述,以系統地回憶已學知識。

2.清。就是梳理、總結、歸納,理清知識線索、解題思路,弄清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回憶,進行點——線——面的總結,做到從一點或一題串一線、連一面,特別要注意知識間縱向、橫向的聯系和比較,構建知識脈絡。要引導學生學會歸納、總結,在理清知識脈絡時,可以根據復習內容的多少,分項、分步進行整理,將所學知識前后貫通,并進行拓展。

3.練。對以前的學習內容在進行回憶、整理、分析的基礎上,選取典型題型和適量的題目進行當堂訓練和檢測,以熟悉和鞏固解題的方法和技巧。

二、歸納強化,提高正確率

1.常見題型,要熟能生巧。要引導學生經過適量、適當的強化訓練以達到熟能生巧、觸類旁通的程度。每練習一題就應是一次學習和鞏固這類題型的解題方法、技巧的機會和過程,以達到一看到這類題型,馬上就能聯想到與這類題型相關的知識及解題的常用方法、技巧。

2.注重歸納、總結知識體系。歸納和總結知識體系不只是簡單的機械重復、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化認識、拓展知識,從本質上發現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加以分類、整理,逐漸形成一個條理化、網絡化的有機知識體系,真正實現由厚到薄、由少到多的過程。

3.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如,函數與方程、數形結合、分類、歸納等數學思想方法在復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加以歸納,強化訓練。強化規律、糾正解題中的不良習慣,掌握正確的答題程序、方法和技巧等,只有反復練習才能強化記憶,從而提高準確率。要引導學生認真總結過去做題時失誤的地方,解答常見題型時,要嚴謹細致;解答中檔題時,要聯系已做過的題型,堅持不懈;解答較難題時,要理論聯系實際,考慮拓展的數學知識,調整心態,不要輕易放棄。解題之前的分析很重要,學習數學不僅要學會怎么做,更要掌握數學思想,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解題之前的思路分析作為重點,引導學生逐漸學會分析、判斷和決策,以提高解題能力。

三、堅持做到“四化”

1.使概念習題化。數學概念的復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建立概念之間的有機聯系,不能死記硬背,要會解決實際問題。例如,初中數學中涉及到“代數式”、“整式”、“單項式”、“多項式”、 “二次根式”、“最簡二次根式”等概念,教師要針對這些概念,要求學生記憶一些題型,以引導學生弄清這些概念及區別。

2.使知識系統化。復習的目的在于鞏固知識,使其系統化,以減輕學習壓力,同時零散的知識又不會被遺忘。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列表或畫結構圖來理清知識。例如,初中所學方程的知識龐雜,分布零散,可把所學主要知識進行歸納,形成“方程知識結構圖”。

第7篇

一、歸納法的含義與標準形式

1.歸納法的含義

歸納法,簡單說就是對事物的特殊性質或現象進行總結和觀察,從中找出一般規律的思維方法。其核心精髓在于實驗與總結。

歸納法主要包括不完全歸納法與完全歸納法,前者主要是針對事物某一些特殊性質或個別現象來進行一般規律總結的猜測式推斷方法;后者則是針對覆蓋事物一切特殊現象進行研究,最后總結出一般規律的推理方法,這一總結往往更加準確。

2.歸納法的標準形式

歸納法最早來自于關于自然數的歸納,經過發展成為多種表現形式,主要的形式是標準形式。標準形式也就是根據歸納原理,能夠證明:當P(n)是自然數n的命題,(基礎)如果當n=1時,P(n)成立,(總結)當P(k)成立的條件下能夠證明P(k+1)也成立(其中k為任意自然數),那么P(n)關于所有自然數都成立這樣的形式。

二、歸納法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舉例

1.歸納法在三角函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

三角函數是初中數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將歸納法應用在三角函數的證明中,能夠說明三角函數的一些性質。

例1 已知三角形ABC的三個邊長a、b、c均為有理數,證明:(1)cosA為有理數;(2)當n為任何正的自然數時,cosnA都為有理數。

歸納法的證明過程如下:

對于(1)的證明:因為a,b,c均為有理數,根據有理數的概念和余弦定理可得:cosA=,因為是有理數,所以cosA也為有理數。

對于(2)的證明則采用歸納法進行論證,也就是cosnA為有理數的具體證明過程。

2.歸納法在勾股定理證明中的應用

勾股定理以其簡單、便捷的邏輯關系呈現了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與斜邊長的關系,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

例2 證明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概念的內容闡述為:任何一個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平方之和等于斜邊的平方,即直角三角形ABC中,如果∠C=90° 那么直角對應邊c與兩銳角對應邊a、b的關系為c2=a2+b2.

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一原理,可以通過歸納法來證明,具體的過程如下:

欲證明RtABC中c2=a2+b2(a,b,c都為正數)對于任何正數都成立,只需證明c2=sin2A?c2 +sin2B?c2 對于任何正數都成立,(由于sinA所以a=sinA?c,b=sinB?c)

歸納法證明:

c2=sin2A?c2+sin2B?c2可以看作是關于c的命題,

(1)當c=1時,1= sin2A+sin2B,sinB=sin(90°-A)=cosA,即:1= sin2A+ cos2A 即命題成立。

(2)假設c=k(k屬于正數集,且k≥1)時命題成立,也就是k2= sin2A?k2 +sin2B?k2 成立,那么當c=k+1時,

(k+1)2= sin2A?(k+1)2 +sin2B?(k+1)2

k2+2k+1= sin2A(k2+2k+1)+ sin2B(k2+2k+1)

k2+2k+1=sin2Ak2+ sin2A?2k+ sin2A+sin2Bk2+ sin2B?2k+ sin2B.

因為k2= sin2A?k2 +sin2B?k2,2k+1=2k(sin2A+ cos2A)+ sin2A+ sin2B,

又因為1= sin2A+ cos2A 成立,所以,2k+1=2k+1.

即:(k+1)2= sin2A?(k+1)2 +sin2B?(k+1)2成立。也就是當c=k+1時,結論是成立的。

綜合(1)和(2)得出,c2 =sin2A?c2 +sin2B?c2 對于任何正數都成立,也就是c2=a2+b2 (a,b,c都為正數)對于任何正數都成立。所以,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是成立的。

三、歸納法在數學概念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1.由淺入深,逐步引導

歸納法體現的是一個思維過程,教師在運用歸納法幫助學生進行概念推理與理解時,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對學生進行逐步地教育和引導。

例3 利用歸納法推導 “三角形中位線性質”。

教師帶領全班學生拿出一張白紙,隨心所欲地剪出一個三角形,并用尺測量出自己所裁剪出的三角形ABC的各個邊長,分別做好記錄,然后在這個三角形的三條邊上取中點E、F、G,將任意兩個腰上的兩點連接,繼續測量其長度,將其同對應的底邊長對比,試問學生發現了什么規律?

經過學生的詳細測量與計算發現,中位線,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得出了這樣的測量結果,說明了中線同底邊的關系,歸納得出:三角形的中線是底邊長的一半。

2.實例引導,歸納總結

歸納法在于通過對某一數學關系殊例子的運用總結出其中的一般規律,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或規律的認知的體現。教師在教學數學概念知識的時候,可以將這一思想納入數學概念教學中,使學生經歷認識事物的過程,讓他們的思維得到鍛煉,逐步掌握歸納法的數學思維。

第8篇

        歸納的內容包括以下幾種:

        一、歸納知識

        尤其是數學知識前后聯系緊密,且知識呈現一種上升趨勢,若能歸納好,有關知識就能熟練應用。例如:函數內容,八年級內容中,先講函數定義,然后學習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進而研究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點坐標與解析式的關系,確定解析式的方法,為九年級學習的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二、歸納解題方法

        解題方法雖然很多,但總有一些常用方法,例如:證明“線段相等”是很常見的題型,常見方法有:中點定義,等量代換,等量加減,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等角對等邊,軸對稱性質,中心對稱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矩形對角線相等,等腰梯形對角線相等,角平分線性質,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等,然后總結常見方法有: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矩形對角線相等,等角對等邊,線段垂直平分線性質等,這樣做題中就會比較容易確定解題方法。

        三、歸納幾何內容分析問題的方法

        數學問題的解決,分析問題最關鍵,綜合法最常用,另外還有根據經驗猜測法,例如:“五角星形狀圖形五個內角之和是180度”,則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考慮,把五個內角之和轉化為某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

        四、歸納易錯易混知識及考點

        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局限于當堂學會,對于作業中出錯的問題不重視,以致于在考試中錯誤的問題仍得不到修正,所以應該讓學生學會歸納易錯題型及知識點。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對于每一步需要注意的問題都要進行歸納,對于去分母這一步要注意每一項都乘以公分母,一定不要漏項,尤其是無分母項一定不要漏乘;另外分子要當做一個整體來對待,必要時要對分子加括號,尤其分子是一個多項式時要加括號,對于去括號這一步要注意符號問題,如果括號前是負號一定要各項都改變符號,不要漏掉后面的項,對于移項這一步要注意,以等號為界限,從等號一邊移到另一邊才需要變號,只在等號一邊交換位置而不過等號,一定不要變號,合并同類項這一步要注意系數相加減中的減法,減去一個數等于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一定要按這個要求做,系數化為一這一步要注意在結果中系數做的是分母,還要注意符號問題一定不要掉符號。

        每章節的考點題型也必需要歸納,例如:分式這一章考點有分式的性質,分式有意義的條件,分式的值為零的條件,分式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分式的化簡求值等考點,另外分式的化簡求值是中考必考題型。

第9篇

[關鍵詞]演繹法 歸納法 英語語音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23-0079-03

一、引言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語言的教學逐漸引入了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豐富了高校英語教學課堂,改善了教學效果。演繹法、歸納法作為基礎的外語課堂教學策略也逐漸倍受推崇,甚至成為一種時尚。但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點和缺點,演繹法和歸納法哪一種方法更適合語言教學課堂,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二、英語語音語調教學

《英語語音》是英語專業必修基礎技能課程,開課學期為第一學期,是學生從高中進入專業知識學習的基本和核心課程。該課程在英語專業的系統教學中起著奠基作用,能為聽說讀寫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培養和專業知識學習打下牢固的基石。英語語音教學的目的是向學生系統地介紹英語語音、語調知識,通過學習和練習使學生掌握英語音素的發音、正確把握詞與詞之間的過渡,熟悉并會使用單詞的強讀式和弱讀式、連貫流暢地連接同意群詞語、正確把握句子重音、話語節奏規律、語流的規律,正確得體地使用語調、基本上能正確使用英語語音語調朗讀、能表達思想進行交際。通過使用正確語音語調達到得體交際是最終的教學目的。

英語語調在語音教學中未受到足夠的重視,長期以來教學重點大都放在音素發音練習上,導致部分學生音標發音正確,卻在真實語境交流時無法得體表達。語言學家索緒爾曾經指出:語音是傳達思想的工具,語義依托語音而存在。僅有準確的音素發音并非話語可懂性的唯一參數,掌握音素的準確發音已經不是語音教學的主要目標,恰當得體的使用語音語調才能進行語言有效交際。因而英語語調的學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演繹法與歸納法的教學特點和模式

在紛繁眾多的二語習得教學方法中,演繹法和歸納法較為被推崇。演繹法本質上是一種始于建立基本概念、理念、理論、假設、命題等由表及里的推理活動,其有效性是假設的和未經證實的,這是一個從一般規律到具體案例的心理活動過程。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普遍應用的方法是歸納法。歸納法的本質就是從個別到一般、從特殊到普遍、從具體到抽象的分析推理過程,要從現象的綜合歸納中找出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發現事物的共性和本質規律。

兩種教學方法各有所長,演繹法的優勢是經濟省時:將總結出來的語言規律展示說明,學生只須記憶和運用;歸納法則是讓學生在讀、聽、寫、說中模仿和重復,自行歸納出語言規則。難點在于學生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通過語言實踐才能理解、領悟、歸納出語言規則,相對于演繹法而言要相對費時。專業英語語音教學目的是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理論,又能得體有效地進行語言交際。綜合應用演繹法和歸納法會對學生語音語調習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演繹法和歸納法在英語語調課堂教學中的綜合運用

(一) 教學內容導入

1.師生互動。教師帶領學生回顧1-12單元音素、音節、重音、節奏、連讀一系列語音基本知識和發音規則,在此基礎上進行語調學習。如What is syllable?What is stress?How many vowels in English language?教師引導學生就每個概念說出例句例詞。

2.問答活動。教師基于英語專業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提出導入問題:What is our purpose of language learn?鄄ing?鼓勵學生自由發揮,表達不同觀點,引導學生總結: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交流。并引導總結出:語言交流的具體方式是通過詞或句表達態度、觀點和情感。在此基礎上繼續引導提問:Can we express attitudes/opinions/ motions without speaking?Are there any other ways to ex?鄄press attitudes/opinions/motions?問答過程中鼓勵學生不拘泥于都持同意觀點,引導不同意見表達。

3.多媒體試聽。播放音樂和MTV片段,提問學生:Can you feel kind of emotions/feelings from these songs?引導學生闡述從音樂中聽到的不同情緒和情感。引導學生進行概況,得出結論:Songs show us emotions without ex?鄄act words. In other words, melody helps songs express feel?鄄ings.

4.對比分析。延續媒體試聽的概況,引導學生思考:How about the melody of language?Does language has melody?在這個環節運用contrastive analysis(對比分析)的方法,以中文語言里的字“去”為例子,讓學生分別用中文四聲表達“去”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效果,引導學生總結:Different tones/pitches indicates different emotions in melody and Chinese language.

5.主題導入。 在多媒體試聽和中文語言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結論:Music and Chinese language may use pitch changes/tone changes to deliver various emotions. Are there tone/pitch changes in English?學生通過導入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基于之前累積的理解概括出:話語中聲調高低的變化,就是語調。

(二)課文主要內容講解

1.聽辨練習。教師設置兩組例句,每組8-10句,每個句子都對應一個典型的句型。分別讓學生聽,同時提出要求,辨別出音調的區別和音調發生變化的地方。由聽辨練習入手,可以使學習者首先接觸正確發音,一開始就能自覺地模仿正確音調,有利于進一步模仿練習。辨音的實踐,讓學生充分思考,進入學習內容。

2.模仿練習。學生模仿跟讀例句,集體跟讀后給予一定時間自由練習,這個部分的口語練習,可以供學生單獨練習,也可以小組練習互相聽音、糾音。

3.理論歸納。在聽、說練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降調、升調的語調變化、語調特征,幫助指引學生完成理論總結:英語的降調表示確定和完整,即說話人認為這句話已經完滿。根據例句,總結使用規則:降調主要用在陳述句、特殊疑問句、表示命令的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子中。升調表示不確定、不完整,也表示我們的話還沒有說完,或有待研究,征求別人的意見時也應用升調。

4.口語練習。這個部分有兩個階段:首先練習分別使用降調和升調表達的例句;然后通過對話形式練習。選取包含升調和降調的對話,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通過對話形式的口語練習能使學習者自然、得體地使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對話練習應圍繞某個特定的語言功能而展開,目的是達到活用語音知識,鼓勵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語音語調得體交流。避免了枯燥生硬的孤立操練,接觸真實、自然的語言,教學融入有意義、帶語言情景的語言練習和任務型語言訓練環境。

以上步驟設計基于歸納法,針對教學內容中的降調和升調,延續課堂的導入部分,可引導學生從較為熟悉的語言實踐中辨析、發現規律從而歸納概念。語言教學中使用歸納法是指先讓學生接觸大量含有某個語言知識的語料信息,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提取、加工,進而從中總結、歸納出其規則和特性。有利于學生發現式學習、自主式學習的培養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本單元內容的難點是升降調。降升調在中文鮮有使用,是EFL學生較不熟悉的內容,筆者在課堂多次試驗發現,即使學生聽到升降調表達的話語,也幾乎不能捕捉到正確的話語信息,往往會誤會說話人的態度。這說明升降調的講解應當有別于降調和升調。針對這一教學難點,筆者擬采用以下演繹法設計教學。

1.問答提示。教師提出問題, Can we use both falling intonation and rising intonation in an utterance?If we use both falling and rising intonation in an utterance, what does it mean?

2. 理論講解。基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教師解釋:升降調就是把降調與升調聯合,表示對某件事肯定、有把握,同時附加一些保留、讓步或暗含的對比。常用于含有對比的陳述句、含保留意見的陳述句、含警告口吻的祈使句等。

3.聽辨練習。在理論講解的基礎上,選取使用升降調表達言外之意的生動例句,在聽力練習中讓學生接觸正確語調,為模仿練習打下基礎。除了多媒體聽音,也可以通過師生互動進行:教師分別用降調、升調和升降調朗讀同樣內容的例句,學生根據理論和特征,快速判斷何種語調類型,表達了何種態度、情感。

4. 口語交流。口語活動通過班級活動的方式進行。即教師為學生播放電影片段,消去原聲讓學生分組模仿表演對白,學生互評成績,選出最能恰當地運用語音語調表達情感的小組。在語言教學中使用演繹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先呈現語言實例和表象規律,然后通過提供給學生大量這一語言規律的語料信息,引導學生通過反復驗證這些規律,加深對語言規則和內涵的認識、理解。演繹法由理論到實踐,直接明了,有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大量知識。

綜合運用演繹法和歸納法,使英語語音課程課堂教學氣氛活躍,學生參與程度高,師生溝通渠道暢通,改變了英語語音課程簡單操練、枯燥重復的教學現狀。對學生而言提高了語言應用的交際能力,激發了學習興趣,鍛煉了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五、結論

當教師分析和描述一門語言時,對于生理和認知方面較成熟、學習動機較強、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可以采用歸納法,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從參與的語言實踐中發現和總結規律;當面臨較復雜的語言知識時,對于英語非母語的學生來說,演繹法應比歸納法更有效,這樣才能讓歸納法和演繹法在語言教學中充分發揮其有效性,達到語言學習的良好效果。因此,歸納法和演繹法的綜合運用一方面能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理解掌握理論的同時,能自主參與語言實踐,進行有意義的語言交際。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課堂實踐,自主思考歸納總結理論規律的良好行為,能培養獨立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一旦學習者對語言知識有了全面的理解,并能夠以有意義的話語形式反饋,就能夠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一旦學習者能夠培養這樣的學習思維,就能夠熟悉和理解語言規則,在不同語言、文化、交際場合中也能夠舉一反三,活學活用。所以教師應該在明確學習者的學習目標和對學習者本身的了解之下,將兩種方法綜合起來運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語言知識和語言交際結合掌握,從而實現語音語調的教學目標:進行真實有意義的有效語言交際。

[ 參 考 文 獻 ]

[1] H.Douglas Brown.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 Foreign Languag Tea?鄄

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 Howard,George S.Basic Research Methods in the Social S?鄄

ciences[M].Glenview,Illinois:Scott,Foresman and Com?鄄pany,1985.

[3] Krashen,Stephen D.“Application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鄄

ch to the classroom.” Ed.Long,Michael Hand Jack C. Richards. Methodology in TESOL:Book of Reading[M].New York:Newbury House,1987.

[4] Lightbown,P.M. & Spada,N.How Languages areLearned[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5] Nunan D.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Heinle & Heinle/Thomson Learning Asia, 2003.

[6] 紀玉華.英語發音與朗讀教程[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

[7] 羅立勝,張萊湘.英語語音教學的回顧及對目前英語語音教學的幾點建議[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8] 王桂珍.英語語音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10篇

關鍵詞:高中數學;歸納意識;歸納思維

數學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很強的邏輯性,而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意識就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空間,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得到盡可能的發揮。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研究,不僅能夠讓學生樹立創新意識,還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將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在進入高中數學學習后,就意味著他們將面臨更多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困惑,這些因素常常使得學生感到苦惱,有些學生由于不能盡快地適應高中數學學習而使得成績大起大落,心情低落,甚至排斥學習。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意識,培養歸納思維,是勢在必行的。下面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歸納思維的培養淺談幾點看法。

一、認識歸納、歸納意識,培養歸納思維

歸納的本質不僅是一種推理,一種思維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種數學思想,即概括處理經驗事實、發現新知識的思想。

歸納意識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些思維習慣或是自覺意識,是對某一類事物的若干個特殊形象進行分析,從而理出的一種思維傾向。這種思維是學生學習必須具備的能力,是學生是否能夠學好數學的重要載體。

數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歸納科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講邏輯推理,更要講道理,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逐步形成的過程,體會蘊含在其中的思想方法。”可以說,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歸納意識是新課程教學理念的體現,學生歸納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數學能力的高低,因此,在高中教學中要重視學生歸納思維的

培養。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歸納思維策略

1.數學知識的歸納

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首先是通過接受和記憶去積累相關知識,但是“學”不是僅此而已,還必須對掌握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消化、提煉,不僅弄“懂”知識,還要弄“透”知識,做到融會貫通,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把所學的知識轉化成自身的能力,而這個消化、提煉的過程就是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過程。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首先就要加強學生對知識歸納總結的能力,促使學生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樣更利于學生整體掌握知識,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例】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學習后,我讓引導學生對這兩個函數的圖形、定義域、值域、單調性、奇偶性、過定點、底互為倒數的關系、同底數指數函數與對數的圖像關系等進行歸納總結,并制成圖表,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一目了然地掌握知識,更便于學生進行記憶和理解,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2.題型和解法的歸納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最常見的教學方法就是“題海戰術”,但很多學生往往迷失在題海中,越來越無力。其實要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基于數學而言,在解讀答某一類問題的時候,它的解法往往是具有一定的匹配性,因此,在教學中要適時地引導學生對題型和解法進行歸納,讓學生找到規律,進而不在畏懼數學。

【例】對函數值域求法歸納,高一數學教學時,我發現很多學生在解題上存在著困難,基于此我設計了如下的六組題目:

組1:(1)函數y= +2的值域?

(2)函數y=x2+3的值域?

組2:(1)函數y=x2-2x+3的值域?

(2)y= 的值域?

組3:已知f(x)=x2-2x的定義域為[0,3],求值域?

組4:(1)函數y= 的值域?

(2)函數y= 的值域?

組5:求函數y= 的值域。

組6:求函數y=2x- 的值域。

通過這6組題目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求函數值域的六種基本方法,即觀察法、配方法、圖像法、分離系數法、判別式法、換元法以及與這六種求值域相匹配的題型。通過引導學生對題型和解法的歸納,促使學生記憶,形成固有的模型和通法,那么學生在解題中就更能得心應手。

3.思想方法的歸納

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也就是說思維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核心能力,而數學思想方法就是數學中所蘊含的一般的思維規律。數學思想方法不是固定于某一類型題中,而是在若干個問題中都能用的,對學生的解題起著指導性作用,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思想方法進行歸納,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層次的挖掘,發現隱藏在不同層面下的統一性,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對“同一思想”進行歸納,可以讓學生把零散的知識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建構知識網絡。

總之,要想提高數學學習能力,貴在“勤思索、善歸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歸納,掌握歸納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轉化;類比;歸納;數學素養

2012年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頒布,其中有這樣一段話讀來引人深思: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科學推理和創新思維方面的功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是啊,以前我們教師總是在“教”數學,而今,我們正在嘗試“做”數學。傳統的“滿堂灌”的講授方式已不適應如今的社會發展,學生被動地聽和“強迫接受式”教學模式無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課程標準”的規定是有彈性的,其范圍應涉及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個領域,也隱含著教師不是教科書的消極教授者,而是教學方案積極設計者。

英國的貝爾納曾說過:良好的方法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則可能阻礙才能的發揮。類比、轉化、從特殊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在數學學習和研究中經常用到,所謂類比,就是由兩個對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質,推斷它們在其他性質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數學解題與數學發現一樣,通常都是在通過類比、歸納等探測性方法進行探測的基礎上,獲得對有關問題的結論或解決方法的猜想,然后再設法證明或否定猜想,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類比、歸納是獲得猜想的兩個重要的方法。

連續從事小學數學低段的教學,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我們教師常常發現小學數學低段的教學和學習中,孩子們總會在同一類的簡單問題上反復出錯。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低段數學教學實為高段數學教學的基礎和基石,這種數學素養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為此我嘗試將轉化、類比、歸納的數學思想滲透到低段的數學教學中,請各位同仁給予指正。下面就從幾個實例談談這三種方法在段小學數學低段教學中的應用。

一、轉化讓看似難題的問題迎刃而解

《國語?越語下》:“得時無怠,時不再來,天予不取,反為之災,贏縮轉化,后將悔之。” 韋昭 注:“轉化,變易也。”

例如:蘇教版第三冊數學書23頁“認識乘法復習”第11題:

在考試時往往增加難度變化成小朋友購物題,分別羅列出如文具盒、橡皮、鉛筆、小刀等若干物品及單價,請同學們依次解決以下的3~4道小題。在教學中我和同學們一起研究、探索,引導同學們總結出方法:在小題目的物品下方如上題“蛋糕”下用鉛筆標注(每塊3元)則將多個單價物品的問題轉化為

“我買5塊蛋糕,用了多少元?”的問題,讀題時加的這小小一每塊3元筆,作用之大可見一斑,使學生不至于在計算中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從而化簡了問題。此類問題會延續到小學三年級及以上的乘法問題中,多次閱卷中我們也發現不同年級的學生都會將單價乘錯。而運用了這個小小的“轉化”方法,看似難倒眾生的易錯題,錯誤率將大大降低。

二、善類比,優生更優,數學素養根植于心

學習了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乘法口訣(一)”和“口訣求商(一)”這兩個單元的知識后,一種常見的表格題卻令學生們失分嚴重。

同學們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在計算中要么乘法一乘到底,要么除法一除到底。當然這其中也有審題不細致造成的失誤。在教學中我將類比法借鑒到低段的數學教學中,將一題變為幾題一起板書在黑板上,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欲望,可橫比(比表格中的變化),也可縱比(比表頭中的數量關系)。雖說孩子們年紀小,但智慧的火花卻閃耀著動人的光芒――通過類比分析,二年級的學生也能掌握其中的變化規律,分析異同,從而達到由三種題型發散輻射到更多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模型建構。優生對此類題目解決運用更加靈活(有些孩子竟然學會了在解決分西瓜的問題中自覺運用表格去解決問題,思維靈活,思路開闊),大多數的孩子在解題的思考中,獲得了數學素養的培育。

三、勤歸納,數學王國不再神秘,好習慣,逐步養成

從詞義上說,歸納的基本釋義:①歸攏并使有條理(多用于抽象事物):歸納[Induction] [邏輯] 從部分到整體,從特殊到一般,從個別到普遍的推理。可見,歸納思想對于數學的學習還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學習“認識平均分”之后,有一類題目是根據圖意看圖填空,或先填空再列式。

這三道題目其實是一類量型。第7題,低年級的孩子很少出錯,而8(1)和9(1)甚至9(3),出錯的同學卻多了起來。問題講解時我并沒有單獨講解,而是采用了層層遞進的方式,并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引領同學們從出現的錯誤問題入手,邊比較邊總結。最終孩子們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了歸納總結,將三道題目的難易程度和解決方法做了歸納:第7題屬于較簡單的問題,題目將乘、除關系已經列在算式中了,所以不易出錯;而8(1)和7(1)的量型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梳理其中的數量關系;9(1)只是在前兩題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變為括號,請我們把已知條件補充完整再列式。

我想通過這樣詳細的分析、比較,最終歸納形成了方法,學生們對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和把握更加深入和靈活了。

綜上所述,其實小學數學低段教學中,我認為轉化、類比、

歸納的思想并不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的。還有很多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例中體現著以上三種思想的融合與促進,遺憾的是在此不能一一枚舉。

教師在引導中激“思”,對于學生而言,知識已化難為易,學生就會主動去發現一些原先并未注意的研究點,從而形成獨到的學習方法和逐漸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在審題和解題中就會漸漸養成良好的習慣,并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和進步。這不正是我們所有教師共同的心愿嗎?

參考文獻:

[1]2012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修改稿)解讀(2012-07-09 )

第12篇

【關鍵詞】歸納;總結;英語學習

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強調課程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學生開始學英語時興趣還比較濃厚,但是時間一長,慢慢就產生了厭煩心理,究其原因在于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漸漸的覺得“英語知識點太多,瑣碎、枯燥、不好記”。為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運用歸納總結法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化繁為簡,增加英語的趣味性,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進取心。下面將介紹本人在教學中的具體作法。

(1)歸納總結有助于科學記憶單詞,提高記憶效率。

單詞是構成英語句子與課文的基本元素。單詞的掌握與否,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對英語句子、課文的理解水平。在教學中,我嘗試用歸納總結法進行詞匯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記憶效率。

①合理使用字母組合。在學習英語單詞是,我們往往會遇到一些比較長的單詞,如果沒有好的記憶方法只靠死記硬背很難把單詞記牢固,而且很容易出現字母顛倒的情況。那么,怎么來記憶這些較長的單詞呢?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劃分音節,通過劃分音節把一個較長的單詞劃分為幾個容易記憶的單位。

②利用詞綴。我們知道,在英語單詞中詞綴可以派生出與詞源相關的很多單詞。所以對詞綴進行歸納總結也有助于學生準確的掌握單詞。通過歸納,學生不僅理解了副詞,同時也了解一些易與副詞相混合的形容詞,擴展了詞匯量。

(2)初一學生學習了book,look,good,food,room,cook,foot等等。我給學生歸納了 “oo”的發音。一般情況有三種:[U:] [U] [Q] 。尤其是[U:] 和 [U]在很多單詞里極易混淆,因此,我給學生介紹了下面的“oo”字母組合歌:

k, d之前都發短, foot,food恰相反。

血與水災特殊看,屋子后面尋短見。

面條太長扯不斷,其他長音最常見。

釋義:第一句,英語中d,k之前的 “oo”組合都發[U] ,如good,book ,look,cook,wood等;第二句,foot與food中“oo”的發音恰好與第一句的規則相反,food發[U:],而foot發[U] ;第三句,flood與blood特殊,都發[Q];第四句, room如果作為單詞后綴,要發[U] ,如bedroom,diningroom,bathroom等。

除去以上幾種情況以外的oo組合都發[U:] 如,boot,noon,room,tool,tooth,pool等

以上歸納中,出現了初一階段未學的幾個新單詞 “木頭” “血” “洪災” 。

“餐廳” “浴池” “靴子” “工具” “游泳池”等等。課后有的學生開始查字典,有的學生問老師,好奇心特別強。

(3)初二上學期學生接觸ly副詞,如carefully,quickly,hungrily,happily, heavily,strongly,nearly,easily等,對副詞的概念還很模糊,因此我幫學生進行了歸納和總結:以ly結尾的不全是副詞,有些卻是形容詞,如friendly,daily,motherly,fatherly,brotherly,sisterly,homely,weekly,yearly等,另外很多單詞詞尾雖沒ly,但也具有副詞詞性,如hard,late,loud,most等。

通過歸納,學生擴展了詞匯量,掌握了 “母親般的”, “姐妹般的”, “日常的”, “每周的”等等。

(4)有關交際用語中提建議的一些句型,我在教學過程中也幫助學生進行了歸納。

①Let's do sth。這是英語中一個十分常用的句式,直接提出建議,有時,在后面加入 “shall we?”,是語氣更加委婉 Let's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shall we?)。

②Shall we。。。?這個句式語氣較為委婉。Shall we go skating this afternoon?

③What about/How about (doing) sth? “…怎么樣?” What about a glass of milk?/ How about going to the shop tomorrow?

④Why not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這個句式的語氣較強,可譯作 “何不…呢?” Your shoes are old。Why not buy a new pair?

⑤You'd better (not)do sth。 “你最好(不)…” It's very cold outside。You'd better wear warm clothes。/ You'd not go out。

⑥Advise(not)to do sth/suggest that …(should)…

⑦其他句式。如 I think you should help your classmate with his English。/ I'm afraid you have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this morning。

通過歸納,可以幫助學生舉一反三,在課堂上操練這些句式,增強熟練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玛沁县| 隆昌县| 忻城县| 治多县| 双辽市| 隆化县| 团风县| 衡水市| 水富县| 淮滨县| 永胜县| 迁西县| 顺义区| 化隆| 铜陵市| 芦山县| 越西县| 临安市| 连江县| 政和县| 凉城县| 肥乡县| 罗城| 炉霍县| 南乐县| 迁西县| 遂溪县| 姜堰市| 鹿泉市| 开平市| 读书| 陆丰市| 马公市| 霍邱县| 福贡县| 石门县| 阜阳市| 自治县| 讷河市| 固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