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06:5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熱帶季風氣候,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亞熱帶季風氣候,亦稱之為副熱帶季風氣候,是一種受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季節變化都很顯著的中緯度季風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四季分明,季風發達。
最熱月平均氣溫一般高于22攝氏度,最冷月氣溫在0到15攝氏度之間。下半年降水通常占全年的百分之70。
亞熱帶季風氣候在中國分布最為廣泛,因其雨熱同期,冬季溫暖的特征,物產較為豐富。普遍種植水稻,擁有長江三角洲、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高產商品糧基地。
(來源:文章屋網 )
(一)由初中的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得出各氣候氣溫和降水特點并按溫度帶分類
1. 熱帶氣候每月均溫﹥15℃。
全年多雨——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少雨——熱帶沙漠氣候。
夏季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
2. 亞熱帶和溫帶海洋氣候最冷每月均溫﹥0℃。
雨熱不同期——地中海。
雨熱同期——亞熱帶季風。
全年均勻——溫帶海洋性。
3. 溫帶氣候(除溫帶海洋氣候)最冷月均溫﹤0℃但不小于-15℃。
夏季降水多——溫帶季風。
夏季降水少——溫帶大陸性。
4. 寒帶月均溫低于-15℃全年寒冷。
苔原氣候(最熱月氣溫在10℃左右)。
冰原氣候(每個月氣溫都較低)。
(二)根據氣溫和降水圖來判斷氣候類型方法步驟
第一步:判斷半球:6、7、8氣溫最高在北半球,6、7、8氣溫低的在南半球。
第二步:以溫定帶。
最冷月平均氣溫也在15℃以上的為熱帶氣候。
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的為亞熱帶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均溫小于0℃的為溫帶的氣候(除溫帶海洋氣候)。
最熱月氣溫不超過10℃的為極地氣候,苔原氣候全年氣溫大部分在0℃以下,最高冰原氣候全年在0℃以下。
第三步:以水定型。
少雨型的有: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氣候、極地氣候。
年雨型的有:熱帶雨林氣候、溫帶海洋氣候。
夏雨型的有: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冬雨型的只有:地中海式氣候。
二、理解運用比較法學習,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對于有些容易混淆的氣候加以區別:
1. 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共同點:終年高溫,降水量都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
不同點:熱帶季風7月降水最多,降水量超過600毫米;熱帶草原氣候8月降水最多,降水量低于600毫米。
2. 熱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
共同點:降水集中在夏季。
不同點:降水方面,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量為800~1500毫米;熱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
氣溫方面,亞熱帶季風氣候最冷月均溫>0℃;熱帶季風氣候最冷月均溫>10℃。
3.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共同點:降水集中在夏季。
不同點:亞熱帶季風氣候最冷月平均氣溫>0℃;溫帶季風氣候最冷月平均氣溫
三、運用歸納法學習,強化知識間的聯系
歸納法是地理學習的常用方法之一,但是初中運用得還比較少,到了高中一定要掌握這種方法。通過對世界氣候的分布圖的閱讀,讓學生從緯度位置、海陸位置歸納出氣候分布規律及成因如下:
第一步:結合全球氣候分布圖總結亞歐大陸氣候分布模式圖:
第二步:將氣壓帶風帶與上圖結合分析氣候成因:
(1)熱帶雨林氣候:分布于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常年受赤道低壓控制,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5°~15°左右,由于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的南北移動、交替影響,一年之中干、濕季分明。
(3)熱帶荒漠氣候: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大陸西岸,常年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和信風的控制下,炎熱、干燥。
(4)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大陸東岸,這里全年氣溫皆高,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5℃以上。年降水量大,集中在夏季,冬季吹東北風,形成干季;夏吹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南半球為西北風),富含水汽,降水集中,形成濕季。
(5)地中海式氣候:30°~40°大陸西岸,它是處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和西風交替控制下。
(6)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緯度25°~35°大陸東岸,這里冬季溫暖,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夏季炎熱,最熱月平均氣溫大于22℃,氣溫的季節變化顯著,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
(7)溫帶季風氣候: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寒冷干燥;夏季盛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
(8)溫帶海洋性氣候:位于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終年處于西風帶控制下。
(9)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在35°~50°的大陸的中心部分。這里深居內陸或沿海有高山屏峙受不到海風影響,終年為極地大陸氣團,冬寒夏熱,氣溫年、日較差都大,降水量少,呈現大陸性氣候特征。
(10)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65°之間,呈帶狀分布,橫貫北美和亞歐大陸。
(11)極地苔原氣候:分布在北冰洋沿岸,其特征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 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之間,冬季酷寒而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 毫米,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
(12)極地冰原氣候。分布在極地及其附近地區,這里全年嚴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植物難以生長。
四、進行探究性學習,提高地理學習興趣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要求比較高的學習方法。它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自覺地觀察現象,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最終得出結論以上,總結出世界氣候分布的一般規律;但是也有一些非地帶性的氣候分布,比如赤道地區沒有形成雨林氣候或非赤道地區卻形成了雨林氣候。
1. 赤道地區的熱帶草原氣候。赤道穿過東非高原,本地區理應為熱帶雨林氣候,但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改變了此處的氣溫和降水狀況,從而形成熱帶草原氣候。
2. 四處遠離赤道的熱帶雨林氣候。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部和中美洲東北部,它們雖然遠離赤道,但由于處于來自海洋信風的迎風地帶,附近洋面又有暖流的加溫加濕作用,從而使上述地區不但氣溫較高,降水也較為豐富,符合形成熱帶雨林條件,所以發育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
3. 西風帶內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南美巴塔哥尼亞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脈東側,東面距海洋較近,并處于西風帶內,卻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是因該地處于安第斯山脈東側的背風地帶,受山地阻擋而降水稀少。
一、氣候類型判斷中的一些原則性問題
1 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區別。這兩種氣候都具有終年高溫、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特點,學生容易混淆,判斷時應從年降水總量和最多月降水量兩個方面人手。首先,熱帶草原氣候的年降水總量一般在750-1000mm之間,熱帶季風氣候的年降水總量一般在1500-2000mm之間;其次,熱帶草原氣候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400mm左右,熱帶季風氣候的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600mm左右。
2 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草原氣候的區別。這兩種氣候最冷月氣溫都在0℃以下,都具有夏季高溫、冬季寒冷的特點,學生容易混淆,判斷時也應從年降水總量和最多月降水量兩個方面人手。首先,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一般在500-600mm之間,溫帶草原氣候的年降水總量一般在400mm以下;其次,溫帶季風氣候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200mm左右,溫帶草原氣候的最多月降水量一般不超過100mm。
3 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式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區別。這三種氣候類型的最冷月氣溫均介于0℃-15℃之間,可以通過降水量的季節變化特點來區別。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地中海式氣候冬季多雨、夏季少雨;且這兩種氣候的最多月降水量一般在100mm以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降水相對均勻,冬季略多于夏季,最多月降水一般不超過100mm。另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熱月平均氣溫一般不超過20℃也可作為判斷依據之一。
4 從氣溫特點和分布入手判斷某些氣候類型。一些距海較近且地處山地迎風坡的地區,由于地形雨的緣故,年降水總量往往嚴重“超標”,即遠遠高于所屬氣候類型年降水總量的平均值。這時年降水總量對判斷氣候類型有誤導性,因此判斷時一方面要抓氣溫特征,另一方面要結合其地區分布。如印度半島東北部的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5000mm),我國臺灣島東北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總量>3000mm),南北美洲西海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總量>2000mm)。
二、氣候類型分布中的一些特殊性問題及成因
1 熱帶雨林氣候。(1)分布的一般規律:大致在南北緯10°之間。成因:終年受赤道低壓帶控制。(2)特殊分布地區: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側;澳大利亞大陸東北部沿海;巴西高原東南部沿海;中美地峽東北部沿海。成因:①地處東南信風或東北信風的迎風坡,多地形雨。②沿岸暖流的增溫增濕作用。
2 熱帶草原氣候。(1)分布的一般規律:大致在南北緯10°至南北回歸線之間。成因:赤道低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赤道低壓帶控制時為雨季,信風帶控制時為旱季。(2)特殊分布地區:①赤道穿過的非洲東部。成因:地處東非高原,赤道低壓的影響減弱,北半球夏季時受濕潤的東南信風控制,多雨;北半球冬季時受干燥的東北信風控制,少雨。②30°s附近的非洲大陸。成因:夏季受濕潤的東南信風控制,多雨;冬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少雨。③澳大利亞熱帶沙漠南側。成因:類似于地中海式氣候,即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西風控制,但冬季西風的影響較地中海式氣候要弱。
3 熱帶沙漠氣候在南美西海岸南北狹長分布。成因:(1)安第斯山的阻擋;(2)秘魯寒流的減濕作用。
中國江西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
江西省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空氣溫暖濕潤,年均溫約16、3到19、5度,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到28、0度外,南北差異很小,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度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到5、0度,贛南盆地為6、2到8、5度。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到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度的持續期為240到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度,對于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主要位于太平洋邊緣,夏季高溫火爐,冬季濕冷刺骨。地處中低緯度,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溫暖濕潤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寒冷干燥的冬季風的影響,溫和少雨。
(來源:文章屋網 )
1、日本的氣候類型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在北部,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溫多雨,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在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所以日本的氣候四季分明,南北氣溫差異十分顯著。
2、日本,位于東亞,國名意為〝日出之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主體民族為大和族,通用語是日語,總人口約1、26億。
(來源:文章屋網 )
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云南氣候基本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型,立體氣候特點顯著,類型眾多、年溫差小、日溫差大、干濕季節分明、氣溫隨地勢高低垂直變化異常明顯。滇西北屬寒帶型氣候,長冬無夏,春秋較短;滇東、滇中屬溫帶型氣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屬低熱河谷區,有一部分在北回歸線以南,進入熱帶范圍,長夏無冬,一雨成秋。在一個省區內,同時具有寒、溫、熱三帶氣候,一般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溫度平均遞降0.6攝氏度至0.7攝氏度,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說,景象別具特色。
(來源:文章屋網 )
一、氣候類型的判讀技巧
世界氣候類型的判斷主要根據氣溫、降水這兩個主導要素進行,即先根據氣溫,再根據降水的步驟來分析。簡言之,即“以溫定帶”、“以水定型”。
第一步:根據氣溫高低判斷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氣溫最高或1~12月氣溫變化曲線呈峰形,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氣溫最高或1~12月氣溫變化曲線呈谷形,為南半球。
第二步:根據氣溫曲線所示的最冷月的氣溫值判斷氣候類型的范圍。全年平均氣溫高于20℃,最冷月均溫在15℃以上,為熱帶氣候類型。最冷月均溫在0~15℃之間,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季風性濕潤氣候)或地中海氣候或溫帶海洋性氣候。最冷月均溫在-15~0℃之間,為溫帶季風氣候或溫帶大陸性氣候。最冷月均溫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礎上根據降水量及降水的季節分布判斷具體的氣候類型。
年雨型――終年降水多且季節分配均勻,如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2000mm)、溫帶海洋性氣候(年降水量在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為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在400mm以下)、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500mm,最高月降水量在400mm以上)、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800mm)、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如地中海氣候(年降水量為300~1000mm)。
少雨型――終年降水稀少,如熱帶沙漠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以及亞寒帶與極地氣候。
二、“氣候”類圖示分類判讀
(一)坐標圖的判讀技巧
1.圖示介紹
坐標圖是指采用數字坐標形式來表示氣候要素的數字信息圖像,最常見的有柱狀圖、點狀圖、變率圖、單元格圖等。例如:圖1為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圖2為氣溫和降水點狀圖,圖3為氣溫和降水變率范圍圖,圖4為氣溫和降水單元格圖。
2.判讀步驟
氣候坐標統計圖都含有氣溫和降水兩大要素。從氣溫坐標圖上能讀出每月的氣溫,根據最冷月或最熱月氣溫值能判斷南北半球、熱量帶和大致緯度,還可以計算出最冷月氣溫和最熱月氣溫之差(氣溫年較差);從降水量坐標圖中可以讀出各月降水量,還可以計算出全年降水量和四個季節的降水量分別占年降水總量的比例,分析氣溫和降水同時期的配合程度。據此可判斷氣候類型,總結氣候特點,分析氣候成因,并且可以判斷該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
(二)氣候分布圖的判讀技巧
1.圖示介紹
氣候分布圖是指各種氣候類型的主要分布位置圖。通過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如圖5),學生根據不同氣候的分布規律和所處地理位置的特點,可以判定氣候類型。
2.判讀步驟
據分布規律判斷氣候類型主要應從三方面人手:一是據緯度位置確定所在南北半球;二是據經度位置確定海陸位置(大陸東、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標定位法對照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如圖5)確定氣候類型。判讀前提:熟記全球13種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例如:圖6中A、B、C、D四種氣候類型的判定。根據氣候類型的分布特點判斷,A應為溫帶季風氣候,B為溫帶海洋性氣候,C為地中海氣候,D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三)景觀圖的判讀技巧
地球上不同植被類型的分布,基本上取決于其氣候條件,主要是熱量和水分條件。此外,海陸位置、土壤條件、地形狀況對植被的分布也有影響。但是植被與氣候帶的關系依然是最基本的,像各種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類型,無一不是氣候因素影響的結果。因此,根據某些典型地帶性植被類型可以判斷其生長地區的基本氣候類型。
例如:圖7所示氣候類型的判定。觀察圖中信息,可以看出圖中有長頸鹿、獅子,高大植被(樹)較少,草比較高,據此判斷為熱帶草原景觀,進而判斷該地為熱帶草原氣候。在熱帶草原氣候影響下,此類地區適宜畜牧業的發展,不適宜發展種植業。
(四)河流流量過程曲線圖的判讀
1.圖示介紹
流量過程曲線圖反映的主要內容包括:流量的大??;(從曲線變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節變化;(從曲線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現的時間和長短;(從曲線低谷區了解)枯水期出現的時間及長短。
(1)地區(如圖8)。
(2)天氣(如圖9)。
(3)氣候(北半球,如圖10)。
2.判讀步驟
(1)信息提取。
①河流流量大小取決于降水量(或冰雪融化量)及流域面積。如以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水量一般較大,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一般較小。但同樣是雨水補給,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河流的徑流量大小差別很大。
②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以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大;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小。
③汛期出現的時間。以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節性冰雪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汛期大多在春季。同樣是降水補給,夏雨型氣候區的河流汛期在夏季,年雨型的熱帶雨林、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河流則多無明顯的汛期。
④有無斷流。一般以降水補給、地下水補給為主的河流不會出現斷流的情況。內流河斷流往往是由于氣溫低,冰雪不融化,沒有冰川融水補給所致。
⑤流量曲線變化和緩,則多是地下水補給,也可能是熱帶雨林氣候區或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河流,還可能是由于水庫的調節。
(2)河流流量過程曲線圖的讀圖方法和解題思路。
①橫坐標――時間變化――分析水文特征,如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汛期、結冰期、斷流等情況。
②縱坐標――數值特征――分析徑流量特征,如數值高低(峰值、谷值)、徑流量變化幅度、極值出現時間。
③解題思路:結合地理位置與海陸位置――分析氣候特征――確定徑流量隨降水量和氣溫的變化。
三、考題回顧
例1 (2014年高考天津文綜卷)讀圖11、12,回答問題。
(1)圖11中所示地區的地形類型是________。
(2)據圖12分析,與Q城相比較,B城的氣候特點有何不同?形成兩地氣候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3)據圖11、圖1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請答出三項。
解題思路:(1)地形類型的判斷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結合注記(高度表)看圖中高度的變化趨勢;二是看圖中水系(河流)的形狀及流向。
(2)氣候特點應主要從氣溫、降水兩方面作答。氣溫包括高低、年較差,降水包括多少、季節變化。圖12中橫坐標表示月份,縱坐標為降水量(左)、氣溫(右),曲線為氣溫變化曲線,柱的高度表示降水量。Q城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受季風影響,主要分布在溫帶大陸東岸;B城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受西風帶影響,分布在溫帶大陸西岸。所以形成兩地氣候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氣環流(或海陸位置)。
(3)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位、流量、含沙量、有無結冰期等方面,影響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植被等。
答案:(1)盆地
(2)氣溫年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溫和,夏季比Q城涼爽);降水季節變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大氣環流(海陸位置)。
(3)流量的季節變化較??;水位季節變化較小;含沙量較??;流速較緩;汛期較長。(答出其中三項即可)
例2 (2014年高考上海地理卷)非洲大陸有甲、乙、丙三個氣象測站,三地緯度大致相當,氣候類型相同,但由于所處海拔高度、離海洋遠近不同,溫度與降水量卻存在一定差異。讀圖13,回答問題。
三個氣象測站所在地的氣候類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
B.北半球的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氣候
D.南半球的熱帶稀樹草原氣候
解題思路:從圖中氣溫變化曲線可以看出,7月份氣溫較低,為南半球,排除A、B選項;從降水量來看,夏季降水較多,冬季降水較少,可以排除C選項。故正確答案為D。
答案:D
四、能力測試
(改編)讀下面四地氣候資料圖(圖14),回答1~3題。
1.關于圖14中四地氣候特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①――冬冷夏熱;降水較多,分配較均勻
B.②――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C.③――全年高溫,冬季多雨,夏季少雨
D.④――冬溫夏熱;夏秋降水多,年變化大
2.圖14中表示的四種氣候類型在我國有分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圖14中表示的四種氣候類型成因的相似之處在于均是( )
A.受單一大氣環流控制形成
B.兩種大氣環流交替控制形成
C.瀕臨海洋,有沿海暖流影響
D.同處低緯,全年高溫
(改編)讀圖15,回答4~5題。
4.圖15中四種氣候類型終年溫和多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圖15中氣候類型的形成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關的是( )
A.乙、丙
B.乙、丁
C.丙、丁
D.甲、乙
6.(改編)讀某河流流域局部圖及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該河流名稱是_______,圖16所示范圍該河流經地區的氣候類型是_______、_______。
(2)簡要說明L1河上游地區降水豐富的影響因素。
(3)讀圖17,并結合圖16,分別說明Q湖以下河段在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流量變化的主要特點,并簡析出現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
7.(原創)讀圖18,完成下列問題。
(1)圖18中①所在地區遠離赤道,卻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原因有哪些?
(2)圖19中的四幅氣候資料圖與圖18中②處氣候類似的是圖___________,此種氣候在_________洲最典型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參考答案與解析:
1.D圖14中,①圖顯示降水分布不均,夏季降水多,冬春降水少,選項A錯誤;②圖中冬季氣溫在0℃以下且降水較少,因此冬季寒冷干燥,選項B錯誤;③圖顯示全年氣溫并不太高,因此“全年高溫”說法有誤,選項C錯誤;④圖中冬溫夏熱,夏秋降水多且年變化大,選項D正確。
2.D我國主要是季風氣候,因此分布有②和④兩種氣候類型。
3.B圖14中四種氣候類型,氣溫、降水均有冬夏季的變化,說明都是由兩種大氣環流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4.B結合圖15中四地的氣溫和降水資料,可判斷甲、乙、丙、丁分別代表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終年溫和多雨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的顯著特點。
5.C熱帶季風氣候的夏季風與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有關;地中海氣候是由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的。
6.(1)尼羅河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2)受緯度位置(赤道低氣壓影響)和地形(位于高原山地迎風坡)因素影響。
(3)特點:20世紀60年代河流流量季節變化大,豐水期集中在8~10月;20世紀70年代河流流量變化小,各月流量相差不大。原因:(阿斯旺)大壩建成后,流量得到人為調節。
人教九義地理教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配圖、插畫、照片豐富多樣、吸引力強。它們寓知識性、科學性、 藝術性和趣味性于一體,構成一個龐大、完善、獨具魅力的圖象系統。如何充分發揮教材圖象系統在學生地理 能力培養訓練中的作用,一直是我校初中地理教學改革的一個主攻課題。本文想談談我個人近年來對此課題的 一些探索和認識。
就教材圖象系統的內容來看,可以分為兩大類:地理景觀圖類和地理專業圖類。就教材圖象系統的地理能 力培訓意義來看,地理專業圖類可以分為三個等級:甲等——能力培訓內涵豐富的圖象,它們在教學中能全面 地對學生進行分析、判斷、演繹、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地理知識運用、遷移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乙等——能 力培訓內涵較豐富的圖象,它們在教學中易于對學生進行某些方面的地理能力培訓;丙等——一般性圖象,主 要可培訓學生的地理觀察、理解和記憶能力。地理景觀圖類可分為兩個等級:a等具有較明顯的能力培訓意義; b等則主要起強化地理感性知識的作用。
以教材第2冊為例,全冊的圖象系統由225幅組成(包括課本前的彩圖和選學內容中的圖幅)。地理景觀圖 共137幅,屬a等的約30幅,屬b等的約107幅,地理專業圖共118幅,屬甲等的約23幅,屬乙等的約24幅,屬丙等 的71幅。再以第2冊第10章南亞具體詳述之:全章圖象共22幅,其中地理專業圖共10幅,屬甲等圖系的有3幅(p 4 10.4、10.5、10.6),乙等圖系3幅(p7 10.10、10.11,p8 10.12),丙等圖系4幅(p110.1,p210.2,p3 10.3,p1 0 10.5);地理景觀圖共12幅,屬a等圖系4幅(p5 10.7,p6 10.9,p9 10.14,彩2),b等圖系8幅(圖略)。
在運用教材圖象系統對學生進行地理能力培訓的研究中,我有如下幾點深切體會:
一、要善于借圖象啟迪和引導 例如在南亞氣候類型及其特點的教學中,我是這樣用圖的:
(一)讀圖(p4、10.4)
設問:怎樣判斷是熱帶氣候?(引導學生讀各月氣溫)
抽答:最冷月、最熱月的氣溫是多少?(分別是25°、30℃)
結論:全年高溫,屬熱帶氣候!
設問:怎樣判斷它是季風氣候?(引導學生讀各月降水)
抽答:哪幾個月降水多?哪幾個月降水少?(分別是6-9、10-5月)
結論:旱、雨兩季分明,年降水量又多(在1500mm以上),屬熱帶季風氣候!
(二)設問:熱帶季風的風向是怎樣隨季節變化的?
讀圖(p4、10.5)(p4、10.6)抽填簡表:
(附圖 {圖})
(三)設問:請判斷此圖的情景大致發生在什么時期?此時盛行什么方向的風?(讀彩圖2)
(四)設問:請判斷a、b兩地中何屬熱帶季風氣候?
出示下面的小黑板畫圖(圖1)(等待學生觀察、比較、議論;教師有意敲指圖上最冷月的氣溫)
(附圖 {圖})
請學生中自愿者回答,教師給以評定。
結論:它們是溫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既相似(雨熱同期)、又不同(氣溫的高 低和年降水量的多少)!
地理思維能力是地理能力的核心,思維能力培訓的關鍵在教師有意識的啟發、誘導、遷移、反復和強化。
二、要敢于對圖象“加工”和“創造”
例如在德國一節的教學,教材的專業圖共有4幅(p71、14.29,p70、14.28,p69、14.27,p72、14.30),內容 比較繁雜,重點不夠突出,學生學習掌握困難。為化解圖象的難點,可進行如下的精煉和分層次展現:
(一)用白色硬紙板剪出德國的輪廓,其上用藍色畫出三條主要河流、紅色圈出三個主要城市(見圖2), 在邊問邊講中貼示在黑板上,用此底圖加上板書標注說明德國的主要鄰國、臨海和河流分布,完成教材“前言 ”段的教學。
(附圖 {圖})
(二)用自制的淺紅色或藍色鐵路、運河剪條,一邊引導學生讀圖(圖14.27和地圖冊圖),一邊依次在底 圖上貼出完成教材“十字路口”位置特點段的教學(見圖3)。
(附圖 {圖})
(三)用由學生畫制的葡萄、啤酒杯、黑麥、牛等彩色圖畫符號,引導學生依次在圖上,完成教材農業和 農產主要分布段的教學(見圖4)。
(附圖 {圖})
這主要還是因為印度的氣候屬于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非常的大,所以水是免費使用。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英語:Republicof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英語:India),位于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來源:文章屋網 )
云南,簡稱云(滇),位于中國西南邊陲,省會昆明。東面是廣西和貴州省,北面是四川省,西北面是西藏自治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擁有麗江古城、石林等旅游景點。西漢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開西地南夷,置縣24,云南為其一;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姚州管羈縻州三十二;1950年3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戰國時期,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是“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說法是因位于“云嶺之南”而得名。西漢元封二年,武帝開西地南夷,云南為其一。開元十六年,唐王封閣羅鳳為“云南王”。元十一年設云南行中書省,“云南”正是作為滇域的名稱確定下來。
(來源:文章屋網 )
1、印度氣候大部分屬于熱帶季風氣候,每年6月—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盛行西南季風,為雨季,10月—次年5月,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盛行東北季風,為旱季。
2、印度全境炎熱,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來源:文章屋網 )
甘肅省面積為45.37萬平方公里。甘肅省,簡稱甘或隴,中國省級行政單位之。
甘肅地形呈狹長狀,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為群山峻嶺所環抱,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地帶,氣候類型從南向北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和高原山地氣候四大類型。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