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熱帶雨林的雨季

熱帶雨林的雨季

時間:2023-05-30 10:28: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熱帶雨林的雨季,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熱帶雨林的雨季

第1篇

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系山地熱帶雨林,面積2萬多公頃,分布于樂東縣與東方市境內,為海南省第一個國家級森林保護區,山上有湖,現在是旅游勝地。熱帶雨林樹種很多,保護區在公路旁圈了一個天然植物園,面積不及百畝,但高大喬木樹種100多個,也是少見的。 羅菊春

尖峰嶺地區目前保存了中國整片面積最大的熱帶原始森林,其植被的完整性和生物物種的多樣性位居全國前列,其生物多樣性指數不亞于南美及東南亞熱帶雨林。在中國為數不多的數片熱帶雨林中,尖峰嶺的熱帶雨林更具典型性、代表性。 陳建偉

海南尖峰嶺熱帶雨林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可與世界著名的南美洲亞馬遜河熱帶雨林相媲美。它是全球40個具有世界意義的生態單元之一。

尖峰嶺森林覆蓋率達98%,有維管束植物約2221種,隸屬202科817屬,其有種達200種以上,在全海南島的植物區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境內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海南蘇鐵、龍尾蘇鐵和坡壘,有二級保護植物29種。這些珍稀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尖峰嶺的森林植被植物種類相當復雜,但優勢種不明顯,層次不清,以常綠闊葉樹種為主,立木樹皮平滑,顏色淺,板狀根發達,支柱根常見,林內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種類繁多,生長茂盛,林下棕櫚科植物發達,呈現較典型的熱帶雨林特征。隨著海拔變化產生植被垂直分布帶,海拔由低到高可分為熱帶半落葉季雨林、熱帶常綠季雨林、熱帶山地雨林和山頂苔蘚矮林4個主要植被類型。不同植物群落有不同的生態價值與景觀特色,構成豐富的植物生態景觀,其中熱帶常綠季雨林和熱帶山地雨林分布最廣,面積最大,種類最豐富。

熱帶半落葉季雨林主要分布在尖峰嶺西側海拔100米~300米的丘陵或河谷。旱季長而干熱,雨季濕潤。該植被類型外貌最明顯的特征是有一些落葉,呈現一片片灰色斑塊點綴綠色的景觀。下木層中也常有耐旱帶刺的植物,下木層的種類較單純。草本層植物稀密不均。層間植物除幾種藤木外,附生植物少。觀賞性植物有厚皮樹、白格、大沙葉、黃牛木、龍眼、裸花紫珠、尖尾楠等。

在海拔高300米~700米的山坡中、下部,是熱帶常綠季雨林。這是尖峰嶺最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植被類型之一,分布帶基本無落葉成分,全年常綠,草本層種類稀少。層間植物以大型木質藤本為主。附生植物的發育則較為遜色。群落的結構和外貌均具有雨林各種特征。觀賞性植物有青皮、小葉青、野生荔枝、長眉紅豆、穗花軸櫚、鉤葉藤、海南砂仁、雞血藤、高山榕等。

熱帶山地雨林在海拔700米~1000米的各種地形中,組成種類最復雜,有“空中花園”之稱,是植被發育最好、最為完善的類型。草本層相對較少,層間植物豐富,附生植物極多。觀賞性植物有紅、樂東擬單性木蓮、海南楊桐、東方玉楠、中華厚殼桂、多花五月茶、羅傘、九節木等。熱帶山地雨林中,薈萃了大板根、絞殺、老莖生花、空中花園等雨林奇觀。

絞殺是熱帶雨林奇觀之一,絞殺植物以高山榕為主,寄生附著在寄生樹上,經過長期的纏繞將寄生樹絞死,死后樹木分解產生的養分供榕樹生長。

空中花園是寄生或附生植物種子被鳥類帶上樹椏之上發芽形成的。寄生植物以桑寄生科的灌木為主,附生植物以各種野生蘭花、蕨類等為主,呈現美麗奇特的“空中花園”景觀。

熱帶雨林有很多植物為板狀根,氣生根,有的板根高達4米~5米,須根由上向下垂直生長,一旦扎根入土,便形成氣生根,形成“獨樹成林”及各種造型的熱帶雨林景觀。

高溫高濕的氣候環境,使夜晚凝聚的水分匯集在熱帶雨林葉面上,清晨就會像小雨滴下來。由于葉面長期滴水導致葉尖越來越長,稱為“滴水葉尖”,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熱帶雨林中部分植物主干老莖上萌發枝條,并開花結果,形成一種莖干開花結果的奇特景觀,這也反映了熱帶植物旺盛的生命力。

山頂苔蘚矮林在尖峰嶺海撥1100米以上的孤峰或狹窄山脊上分布,面積一般不大,林木矮小而彎曲,樹干下部多附生有茂密的苔蘚植物,草本植物及層間植物均貧乏,觀賞性植物有吊羅櫟、大頭茶、厚皮香、密花樹、南亞杜鵑、毛棉杜鵑等。

尖峰嶺有一種海南粗榧,別名紅殼樹,是海南特有樹種。全身含有抗癌生物堿,從它的樹皮和樹根中提取的總堿中,可分離出9種生物堿,其中有4種具有抗癌活性的酯堿。目前,在尖峰嶺的熱帶雨林中已發現3株高達20多米,直徑45厘米的特大粗榧母樹,這3株母樹樹齡有500余年以上,是目前國內少有的粗榧母樹。

第2篇

離赤道近或是空氣潔凈,印象很深的藍天白云也更為鮮亮。這里沒有冬季,只分雨季旱季。長衣穿不住了,急忙換成短打扮。

到這里正是九點,為趕時間,直奔庫蘭達鎮的熱帶雨林。那里有著茂密的植物。有人給熱帶雨林做了簡潔的概括:要有古老的樹木,遮天避日的樹冠,一米深的地下多是植物的根莖。

庫蘭達鎮有歷史,成立于1888年。這里發現了鋅礦,修了鐵路,來淘金的人多起來。良好的氣候條件,有人種起了植物,當起農場主。還有人想到了不遠小山上的那片熱帶雨林,看到了發展潛力,買下這片物業,開始了修建。修纜車要建塔臺,建設過程可能會破壞森林,遭到政府反ΑU庖患易宓娜瞬⒚黃餒,不斷研究方案,最后想出用直升機空運的辦法運輸建材。方案經過23個部門的嚴格審批,終于得到認可。所建32座塔臺,沒砍伐一棵樹,一年內完工,被稱為世界上有名的綠色工程。

如何參觀熱帶雨林很費腦筋。林木茂密,道路崎嶇不平,還有溪水湖泊。巧開思路,想到了二戰時期服過役的水陸兩用戰車,諾曼底登陸用的就是它。作為旅游交通工具,戰車既有體驗戰爭的感覺,又有欣賞熱帶雨林的新奇,兩全其美,至今很難有人效仿。

我們乘坐的戰車是六輪驅動,車上有六排坐位,能坐30人。駕駛員是個典型的美國人,長長的上唇,結實的身體,穿著部隊襯衫,戴著禮帽,很像美國軍人。問他名字,叫戴瑞恩。坐上戰車,戴瑞恩便開進了熱帶雨林。車子一路下坡,突然停住了,他讓我們看路邊的蝴蝶,翅膀很長,有13厘米,分藍色、紅色,很漂亮。向上看,樹干上鼓起了一個大大的“腫瘤”,那是白蟻窩。

車子開開停停地前行。樹木越來越密,品種越來越多,凈是沒見過或很少聽到過的:黑槐樹在北半球看不到。恐龍樹使勁在爭高,盡管細,卻能得到茂密樹林中的第一縷陽光。桫欏樹有地球上的活化石之稱,樹冠如同一把巨傘。此外還有鹿角橛、咖啡樹、香蕉樹、棕櫚樹……

車子開到一棵樹前停下來。戴瑞恩指著一種植物說,這叫蜇剌樹,有毒,輕扎上很癢,重的能致命。有位外國女士曾被“蜇”而亡。戴瑞恩用胳膊在旁邊的一棵細矮的樹前一動,短袖襯衫立刻被樹枝住,怎么也拽不下來。戴瑞恩說,這叫“倒勾剌”,勾住就下不來,只能小心慢慢往下褪。

接著戴瑞恩撅了一根植物枝條,綠綠的,有手指粗,使勁抽了幾下車的鐵板,“叭叭”作響,問可以干什么用?我們說,可以抽人。他呵呵大笑起來說,對,新加坡的鞭刑就用這家伙,先抽三下,呆會兒就疼得撐不住了,外號也叫 “呆會兒疼”,如果不改再抽。說著把那根枝條對頭一窩,柔韌性很好,能成一個圓圈,這比硬棍子還疼。枝條神奇,戴瑞恩更令我們驚異,他突然改說了中文,而且那么地道。

邊說邊走,車子開到了叉路口,一邊是上坡的小路,一邊是湖泊。他故意問:走哪條?大家說:下水。他裝作很恐慌的樣子說:不行,危險。我們都笑了,齊聲喊:走水路。他裝作很無耐地說:只能按大家的要求走了。車子開進了湖里,有人驚喜地尖叫起來。戰車略一顛簸,入水后很平穩,浮在水面上繼續前行。戴瑞恩指給我們看,岸邊趴著一只龜,又向上指,岸邊樹干上趴著一只蜥蜴,頭向下,與樹干顏色接近,一絲不動,很難辨認。

第3篇

一、根據重要緯線分析,宏觀了解世界氣候類型的種類

聯系前面所學地球知識,明確地球上五帶的劃分依據,通過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這些重要的緯線,可以大致了解熱帶、溫帶、寒帶地區的氣候類型:熱帶有熱帶(雨林、草原、季風、沙漠)氣候、溫帶(亞熱帶季風和濕潤、地中海、溫帶季風、溫帶大陸性、溫帶海洋性)氣候、寒帶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二、聯系大洲精確定位,細化了解世界氣候類型的分布

聯系前面所學大洲知識,對世界氣候類型進行精確定位,在學生腦海構建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

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北美洲南端、南美洲、東南亞等赤道附近地區;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非洲的熱帶草原氣候面積最廣,南美洲、澳大利亞、北美洲南部等也有不少分布;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地區……

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北美洲西南部、非洲西南部、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區等屬于熱帶沙漠氣候,而亞洲東部略南、北美洲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南美洲東南部等地區則屬于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歐洲西部是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典型分布區,北美洲西部沿海、澳大利亞東南端和新西蘭、南美洲西南端等也有零星分布;溫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亞洲、北美洲、歐洲東部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面積廣,南美洲也有零星分布;地中海氣候,顧名思義,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區、澳大利亞西南和東南端、非洲西南端、南美洲西南偏北沿海等也有零星分布……

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中部、非洲東北部、亞洲東北部、南北美洲西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地區、亞洲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地區等,寒帶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北美洲、南極洲極圈以北地區……

三、結合氣溫和降水,深化了解世界氣候類型的特征

氣溫和降水是氣候的兩大要素,教師展示各種氣候類型的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讓學生對號連線,引導學生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分析氣候,培養學生表述氣候特征的能力。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有干季和濕季;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多雨季和少雨季;熱帶沙漠氣候全年炎熱干燥;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溫和濕潤;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高溫,冬季寒冷,全年降水不多;地中海氣候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干燥;高原山地氣候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氣溫低,降水迎風坡多于背風坡;寒帶氣候全年嚴寒,降水稀少……

四、精選典型氣候分布,全面了解影響氣候的因素

從南北來看,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形成的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從東西來看,同緯度大陸東岸、大陸內部、大陸西岸的氣候存在差異,主要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從海拔來看,高原山地氣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不同地區氣候的形成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們往往看最主導的因素。亞洲是季風氣候的典型分布區,自南向北分布著熱帶、亞熱帶、溫帶季風氣候,從氣溫方面來看,其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從降水方面來看,其影響因素是海陸位置;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遠離海洋的大陸內部,顯而易見,海陸位置是其主要影響因素;非洲的東部高原雖然位于赤道附近,卻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其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從緯度位置來看雖位于南回歸線附近,但從海陸位置來看則位于陸地東岸、降水多,因而屬于熱帶雨林氣候;韓國南部、日本南部緯度位置較高,但受海洋影響較大,屬于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南北美洲西部沿海低緯度地區,距離海洋較近,但由于西部高大山脈的阻擋,卻分布著熱帶沙漠氣候,其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溫帶海洋性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受海洋影響顯著;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緯30°~40°地區,瀕臨海洋……

五、認識氣候與人類活動相輔相成的關系

氣候影響人類的生產活動,其中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最顯著,不同氣候區的農作物品種、長勢等各不相同;氣候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不同氣候區人們的服飾、飲食、民居、交通工具等存在顯著差異;氣候會發生異常變化,產生災害,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危害……

反過來,人類活動也會對氣候產生影響,植樹造林、使用清潔能源、不焚燒秸稈、少開私家車、使用水力和風力發電等都有助于改善氣候。目前全球氣候有變暖的趨勢,很大程度上是人類活動不當產生的后果……

我們要利用氣候的優勢發展生產、享受生活,又要身體力行地保護氣候,最大限度地減少氣候災害……

六、聯系家鄉實際,形象直觀感知氣候

第4篇

世界氣候類型在湘教版地理教材中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四章第四節。本部分內容是初中地理教學乃至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氣候類型的判斷更是學生必備的地理技能之一,學會判斷氣候類型有助于學生學習世界地理、中國地理,而且高中對這些知識仍然有要求,所以世界氣候類型的教學和學習很重要。

但現實情況是世界氣候類型的教學很難、很枯燥,學生對這部分知識不感興趣,課堂上學生面對眾多的地理景觀圖、各種氣候類型的氣候資料圖和分布圖,都會感到無所適從,再次感覺地理好難,氣候好難,抱著這種心態聽課自然效率低下,有的老師填鴨式教學更不利于學生接受,或者把氣候類型的教學拔高,介紹氣候類型分布的成因,學生學得很辛苦。

二、對世界氣候類型教學的思考

1.研讀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

初中地理課程標準要求如下:運用氣溫、降水量資料,說出氣溫與降水量隨時間的變化特點;運用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從課程標準可以知道這部分內容應該重點讓學生學會氣候類型的判斷,一是根據氣溫、降水資料圖分析氣候特征;二是根據氣候類型分布圖判斷氣候類型。所以進行這部分教學要注意解決這兩個問題,通過讀圖、比較、歸納等手段讓學生學會判斷氣候類型。

2.世界氣候類型的教學策略。

(1)按照地球五帶的劃分學習各種氣候類型

按照地球“五帶”的劃分學習各種氣候類型,本節內容可以安排四課時,按照熱帶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類型、溫帶和寒帶氣候類型及高山高原氣候進行教學,最后可以安排一節習題課復習鞏固。

按照“五帶”劃分可以讓學生明確熱帶和寒帶氣候類型的典型特點,熱帶因為緯度低,太陽輻射強,終年炎熱,而寒帶因為緯度高,太陽輻射弱,終年寒冷,然后告訴學生熱量帶的界限是不固定的,而是存在一定的過渡帶,如熱帶和溫帶之間的過渡帶是“亞熱帶”。這種分類方法有助于學生掌握,初步了解各種氣候類型的共性。

(2)熱帶氣候類型教學

先通過展示各種氣候類型的景觀圖和“熱帶雨林”的視頻,給學生一些直觀印象,讓他們列舉各種氣候類型的代表性動植物。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動起來,往往興趣比較高漲,有助于接下來的教學。

為什么有這些景觀的差異?引入熱帶氣候類型氣候特征的學習。老師可以結合新加坡的氣候特點介紹熱帶雨林氣候的氣候特征,新加坡地處赤道附近,全年多雨,每天午后基本都會有雷陣雨。經過新加坡的介紹,老師引導學生從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分析熱帶雨林氣候的特征,然后老師歸納總結氣候特征的描述方法,氣候特征=時間+氣溫+降水。一般來講:

月平均氣溫>20℃可以描述為高溫或炎熱;

夏季月平均氣溫

冬季月平均氣溫>0℃可以描述為溫和或溫暖;

冬季月平均氣溫

月平均降水量>100mm可以描述為多雨;

月平均降水量

學生可以運用這些方法描述其他幾種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讓他們收獲成功的喜悅,并把這種描述方法變成自己的一種能力。

在學生學完熱帶氣候類型的氣候特征之后,老師還要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歸納熱帶氣候類型氣候特征的異同點,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綜合歸納能力。

熱帶氣候類型氣候特征的異同點:共同點:全年高溫,每個月平均氣溫均大于>20℃(反過來,每月氣溫>20℃可以直接判斷其是熱帶氣候類型);不同點: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最多,熱帶沙漠氣候年降水量最少,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都分為旱、雨兩季,但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更多,旱雨季更分明。

接著,展示“熱帶氣候類型分布圖”,引導學生說出各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介紹氣候類型分布的一般規律:從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方面入手,如熱帶沙漠氣候的分布地區學生可以找到亞洲的西南部,非洲北部和南部,澳大利亞的中部,以及南北美洲西部沿海等,學生可以很容易觀察這些地方被南、北回歸線穿過,從海陸位置說,大多位于大陸西岸或大陸內部,這樣學生就可以說出熱帶沙漠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3)亞熱帶和溫帶氣候類型的教學

老師先介紹亞熱帶是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帶,是溫帶的較低緯度地區。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這是它區別于溫帶其他氣候類型的重要標志。

亞熱帶和溫帶氣候類型一樣不僅可以應用氣候特征的描述方法學習,而且可以讓學生畫出亞熱帶和溫帶氣候類型的氣候資料圖,讓學生在畫中學,在學中畫,更有利于學生掌握這些氣候類型的特征。讓學生畫出這些氣候資料圖還有另一個好處是學生可以更方便地比較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氣候特征的異同點,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異同點。學生通過比較,可以更好地認識這些氣候的特征。

亞熱帶和溫帶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可以按照分析海陸位置和緯度位置的方法進行。

可以簡單地按下列表格給學生總結這些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

(4)寒帶氣候類型和高山高原氣候的教學

之前已經學習了九種氣候類型的特征和分布,本部分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學,老師給學生出一些氣候特征和分布規律的填空題即可。

(5)隨堂練習

隨堂練習可以出現在每節課的最后幾分鐘,當堂檢測,找出學生知識的障礙點,再加以突破,也可以讓學生完成一整節氣候類型的練習,補缺補漏,夯實基礎。

3.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氣候類型教學應該落實課程標準,落實圖表,扎實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學會判斷氣候類型的一般方法。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既學習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對學生成長是很有利的。

第5篇

氣候類型的分析和判斷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各地氣候是在太陽輻射、大氣環流、下墊面狀況、人類活動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必須準確、全面地掌握這些因素對氣候的影響,才能了解每種氣候類型的特征、分布、成因,從而正確判斷氣候類型。

一、分析不同氣候類型的特征

組成氣候的兩大要素是氣溫和降水,分析和描述氣候特征一般從這兩方面進行。

(一)分析氣溫特點

氣溫分布的基本規律是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世界主要氣候類型根據所屬溫度帶不同,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四種類型。在同一個緯度帶內,由于地面狀況不同,氣溫差異很大。因為下墊面是近地面大氣主要、直接的熱源。地面狀況包括海陸分布、地形、陽坡和陰坡、植被覆蓋狀況、洋流等。陸地和海洋是范圍較大的下墊面,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明顯差異,形成了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以北半球為例,這兩種氣候的氣溫差別如下:大陸性氣候氣溫日(年)較差大,最冷月出現在1月,最熱月出現在7月;海洋性氣候氣溫日(年)較差小,最冷月出現在2月,最熱月出現在8月。此外,地形也會影響氣溫。

(二)分析降水狀況

降水主要受大氣環流、地面狀況、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其中大氣環流是影響降水形成和分布的宏觀因素,其對降水的影響歸納如下:氣壓帶中的赤道低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控制下降水較多(因氣流上升,氣溫降低,水汽易凝結),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控制下降水稀少(因氣流下沉,氣溫升高,水汽不易凝結);風帶中的西風帶控制下降水較多(因風從低緯吹向高緯,氣溫降低,水汽易凝結),極地東風帶、信風帶控制下降水稀少(因風從高緯吹向低緯,氣溫升高,水汽不易凝結);在季風氣候區,夏季風影響下降水較多(因風從海洋吹向大陸,水汽充足,易凝結降水),冬季風影響下降水稀少(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水汽少,不易凝結降水)。受海陸位置的影響,一般距海近的地區降水多(吹離岸風的地區除外),季節分配均勻;距海遠的地區降水少,季節分配不均勻,集中于夏季。

二、氣候類型的分析判斷

(一)根據氣候特征判斷氣候類型

判斷氣候類型的題目,給出的資料形式多樣。有的提供一年中各月的氣溫和降水數據資料,有的給出各種氣候類型資料圖。不論給出的條件形式如何,關鍵是掌握各種氣候類型的特征,即氣溫和降水的組合狀況。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氣候類型特征比較相似,容易混淆,如:

1.區分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這兩種氣候都是全年高溫,有明顯的干季和濕季。可從以下幾方面對其加以區別:一是降水總量: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多,年降水量在1500~2000㎜以上;熱帶草原氣候降水相對較少,年降水量在750~1000㎜之間。二是降水量的變化趨勢:熱帶季風氣候雨季集中在6~9月,從旱季到雨季是突變現象;熱帶草原氣候的雨季大致在5~10月(北半球,南半球相反),降水從干季到濕季呈漸變趨勢。三是降水量大于200㎜的月份:熱帶季風氣候有三個月或三個月以上,熱帶草原氣候則不足三個月。

2.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區別

這兩種氣候都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冬季相對冷干。主要不同點:一是最冷月均溫:亞熱帶季風氣候在0℃以上,溫帶季風氣候在0℃以下。二是年降水量及雨季長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較多,大于1000㎜,且雨季長;溫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間,降水較少,且雨季短,降水有突變現象。

3.溫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區別

這兩種氣候都是冬冷夏熱,夏季降水相對較多。不同點:一是溫帶季風氣候均溫低于0℃的月份少,溫帶大陸性氣候較多。二是年降水量:溫帶季風氣候一般大于400㎜,溫帶大陸性氣候則小于400㎜。三是降水的集中程度:溫帶季風氣候的各月降水量相差較大,夏多冬少的特征明顯,有明顯的雨季;而溫帶大陸性氣候各月降水量相差較小,較為均勻,一般無明顯的雨季。

(二)根據氣候分布規律判斷氣候類型

全球氣候分布雖然非常復雜,但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判斷氣候類型時,先根據緯度位置確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溫度帶,然后根據經度確定海陸位置,是位于大陸東岸,還是大陸西岸,最后把已知地點落實在全球氣候類型圖和氣候分布模式圖上,確定氣候類型。

氣候類型的分布還有一些重要的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對氣候類型的準確判斷有很大幫助。這些規律是: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寒帶大陸性氣候、苔原氣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缺失;三種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只分布在大陸東岸;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在大陸西岸。

(三)根據地帶性植被、典型動物、地理景觀、地名等進行判斷

氣候是影響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根據某些典型地帶性植被可以判斷該地的氣候類型。例如:若有高大喬木板狀根發育,可判斷該地是熱帶雨林氣候。植物的分布直接影響著動物的分布,所以根據一些典型動物,可以推斷該地的氣候。

需要注意的是,在地帶性氣候的基礎上,還存在一些非地帶性現象。例如:馬達加斯加島的東側、澳大利亞的東北部,巴西高原東南沿海和中美洲的東北部,雖遠離赤道,卻形成了熱帶雨林氣候;東非高原的赤道地區因海拔較高,氣溫較低,對流作用弱,降水較少,因而形成了熱帶草原氣候;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亞高原雖處于西風帶范圍內,但由于安第斯山阻擋了西風的伸入,位于背風坡,降水稀少,形成溫帶大陸性氣候。因此,只有對世界氣候有完整的認識,才能對氣候類型進行準確的分析和判斷。

參考文獻:

[1]楊慧中.怎樣提高地理讀圖能力[J].地理教學,2008(1):7~10.

第6篇

關鍵詞:臺風;暴雨;沿海森林;水文過程;養分遷移

中圖分類號:P444;F426.62;S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19-4181-03

在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臺風暴雨活動強度呈上升趨勢,危害愈來愈嚴重[1,2]。中國是世界上遭受臺風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臺風活動的影響范圍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3]。2005年,浙江省相繼遭受“海棠”、“麥莎”、“泰利”和“卡努”4大臺風的侵襲,短時間總雨量高達400 mm以上,臺風雨量為40年一遇,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252.5億元。臺風暴雨已成為制約中國沿海地區社會和經濟發展、危害人民生命財產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大自然災害[4]。沿海地區是中國森林資源的主要分布區,臺風暴雨對沿海森林生態系統生態學過程影響十分嚴重[5],尤其是對水文過程與養分遷移的影響更為突出[6,7]。開展臺風暴雨對沿海森林生態系統水文過程與養分遷移研究,可以揭示中國沿海森林生態系統水文循環與養分遷移過程對臺風暴雨的響應機制,為東部沿海地區滯洪減災、植被恢復、生態安全及重大災害預警體系建設提供科學依據。

1 臺風暴雨對森林水文過程的影響

1.1 臺風暴雨對森林生態系統冠層降雨再分配的影響

臺風暴雨通過對冠層的干擾和強降雨,影響森林降雨再分配過程,增加了穿透雨量[8]。Cheng等[9]的研究表明,在中國臺灣水源林區,臺風暴雨來襲時冠層截留為5%~20%,平均為11.6%,而一般降雨時,冠層截留可以達到50%,說明臺風帶來的是強度大、雨量多的暴雨,而森林的林冠層截留能力是有限的,當雨量超過其最大容量時,林冠截留降雨的能力就逐漸減弱,且截留率變小,另外,臺風暴雨造成的林冠受損和葉面積減少也會降低林冠截留量。Xu等[10]在日本沖繩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研究表明,臺風暴雨在該區域森林水文中起著主導作用,穿透雨和樹干徑流各占全年降雨量的53.9%和30.9%,冠層截留量為15.2%。周光益等[6]通過1989-1993年4個水文年的水文資料統計分析表明,以樹干徑流形式流入樹干根際周圍土壤中的水分,49.3%是由臺風暴雨產生的。樹干徑流對林地不但不產生侵蝕,而且樹干徑流水攜帶大量養分流入根際土壤,促進了養分的吸收與利用。

1.2 臺風暴雨對森林生態系統徑流的影響

周光益等[6]對海南尖峰嶺熱帶森林的研究表明,臺風對研究區域森林集水區徑流的增加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臺風引起的快速徑流年平均255.7 mm,占年總快速徑流量的75%,總徑流系數為0.32,水文響應值為23.2%,瞬時最大洪峰流量為135 m3/s。陳步峰等[11]在海南尖峰嶺的研究表明,山地雨林生態系統對特大暴雨具有延緩暴雨的產流作用。山地雨林系統對該地區3次特大暴雨的水文響應依次為32.7%、35.2%和62.5%;系統對雨季第一次大暴雨產流量的延緩、蓄貯效應尤為顯著,隨著雨季山地雨林雨量的增多、降雨產流率增大,該系統的這種效益逐漸減小。Cheng等[9]的研究表明,中國臺灣林區土壤滲透性好,年蒸發量高達800~

1 000 mm,只有當降雨強度超過250 mm/h時才會產生暴雨徑流。很多學者針對森林集水區暴雨徑流的產流機制進行了研究。Elsenbeer等[12]研究了亞馬遜河集水區暴雨徑流的產生與流動路徑,結果表明老成土雨林中暴雨徑流的產生與氧化土雨林明顯不同,表面徑流或亞表層徑流的產生是由于降雨強度大于土壤飽和導水率。Noguchi等[13]的研究表明,土壤大孔隙優先流對暴雨快速徑流的產生起重要作用。Iroume等[14]的研究發現,流域內不同的森林覆蓋度對徑流和洪峰的影響很大。Goller等[15]通過對降雨、穿透雨、有機質土層土壤溶液、礦化層土壤溶液以及溪流的水樣δ18O測定,認為土壤中的側向流對暴雨徑流的產生起重要作用,并計算出3場暴雨新水對溪流貢獻比例分別為81%、44%和78%。Zhang等[16]通過水文過程中各水文分量的水化學特征研究,描述了各水文分量的路徑,揭示了徑流機理。

2 臺風暴雨對森林生態系統養分遷移的影響

2.1 臺風暴雨對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影響

Chambers等[1]的研究表明,臺風造成美國海灣地區大量樹木死亡、損傷,增加了林下大量粗木質殘體(CWD)的積累,平均損失碳生物量1.05×1011 kg,相對于美國森林每年同化碳量的50%~140%;Zeng等[17]研究了1851-2000年臺風暴雨對美國森林碳通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臺風暴雨致使美國每年平均碳釋放2.50×1013 kg;1980-1990年,美國CO2的釋放量相當于全國全部森林每年碳同化量的9%~18%,是1900年的2倍,原因是臺風活動的加強和美國森林面積的擴大,臺風暴雨對美國的碳平衡影響深遠。Herbert等[18]研究發現臺風嚴重影響夏威夷森林養分的供應效率。Riley等[19]的研究表明,臺風增加了森林內氮化物的釋放,對森林氮素循環有重要影響。Xu等[20]的研究表明,臺風干擾強烈影響日本沖繩島亞熱帶森林每年凋落物和養分的輸入量,臺風驅動P、N的快速循環及P、N被土壤的高效利用是維持沖繩島亞熱帶森林生產力的重要機制。周光益[7]的研究表明,臺風來襲期間,海南熱帶山地雨林內N、Mg、Ca和K的輸入大于輸出,P、Al、Si為輸出大于輸入,臺風是熱帶地區缺P的主要原因。Mihara[21]的研究表明,裸地土壤的N、P流失是由臺風暴雨帶來的土壤侵蝕造成的。Lin等[22]在日本福山的研究發現,頻繁的臺風干擾造成的大量枯枝落葉是養分流失的主要原因,尤其是P流失量很大,P缺失成為該地區樹木生長和冠層高度的限制因子;Xu等[23]在日本沖繩島通過對臺風干擾后枯枝落葉分解過程中C∶P和N∶P的比例動態變化發現P流失量非常大,這一結論在中國海南島熱帶雨林和美國夏威夷森林得到驗證[7,18];陳耀德等[24]在中國臺灣棲蘭山區對扁柏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表明,臺風干擾造成的非正常大量落葉,會使K從此生態系統大量流失。陳步峰等[11]在海南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的研究表明,在臺風特大暴雨年的水分循環中,山地雨林每年減少泥沙流失量6.01 t/hm2,保存養分241.5 kg/hm2,無臺風特大暴雨年,年減少泥沙流失量0.43 t/hm2,保存養分17.3 kg/hm2,顯示出熱帶雨林非常明顯的水文功能。

2.2 臺風暴雨對水化學動態的影響

Schaefer等[25]通過對8個臺風干擾后森林水源區溪水化學特性的研究表明,溪水中N、K、NH4+濃度顯著增加,并且保持到第二年,硫酸鹽、氯化物、Na、Mg、Ca變化不顯著;Lin等[8]研究發現臺風對穿透雨中的H+、NH4+、NO3-、SO42-有很大影響;Xu等[23]的研究表明,臺風可導致林下穿透雨和樹干徑流中的總N、可溶性有機質(DOC)、K、Na、Ca、Mg濃度比一般降雨中的顯著增加;Zhang等[16]研究發現,在臺風影響下,森林集水區基流中N、P和DOC濃度很低,但在地表徑流中這些養分變動很大,其中氮顆粒、磷顆粒是基流中的4~50倍,因為它們與懸浮沉積物有關,并且養分顆粒傳輸與林下坡面地表徑流有關。地表徑流中可溶性有機氮、NO3--N、DOC和可溶性磷濃度是基流的1~10倍;Tsai等[26]在中國臺灣蓮花池森林集水區對油松人工林和常綠闊葉天然林對比研究表明,在臺風暴雨來襲過程中,油松人工林與常綠闊葉林相比,溪水流量顯著增加,離子數量和濃度波動很大;油松人工林溪水中固體顆粒懸浮物是常綠闊葉林溪水中的2倍多。說明天然植被常綠闊葉林轉變為針葉人工林后,臺風暴雨對其水化學循環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美國的夏威夷、加利福尼亞等海灣地區以及日本的沖繩島、福山等地區。國內研究主要集中在臺灣的蓮花池和海南的尖峰嶺。1998年《生態學雜志》專門出版一輯臺風對海南熱帶森林植被和水文影響的論文集,但此后該項研究在中國鮮有報道。今后應該加強臺風暴雨極端氣候條件下沿海森林生態系統水文過程、養分遷移時間動態和長期定位觀測以及沿海森林生態系統抵御臺風暴雨的機理研究。

參考文獻:

[1] CHAMBERS J Q, FISHER J I, ZENG H,et al. Hurricane Katrina’s carbon footprint on Gulf Coast Forests[J]. Science,1998,281(5381):1295-1296.

[2] BENDER M A, KNUTSON T R, TULEYA R E, et al. Modeled impact of anthropogenic warming on the frequency of intense Atlantic hurricanes[J]. Science,2010,327(22):454-458.

[3] 楊華庭.我國沿海帶可持續發展與減輕海洋災害[J]. 海洋預報,1998,15(3):26-31.

[4] 張繼權,李 寧.主要氣象災害風險評價與管理的數量化方法及其應用[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264-298.

[5] 仝 川,楊玉盛.颶風和臺風對沿海地區森林生態系統的影響[J].生態學報,2007,27(12):5337-5344.

[6] 周光益,陳步峰,曾慶波,等.臺風和強熱帶風暴對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生態系統的水文影響研究[J]. 生態學報,1996,16(5):555-558.

[7] 周光益.臺風暴雨對熱帶林生態系統地球化學循環的影響[J].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1998,20(6):36-40.

[8] LIN T C, HAMBURG S P,KING H B,et al. Throughfall patterns in a subtropical rain forest of northeastern Taiwa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00,29(4):1186-1193.

[9] CHENG J D, LIN L L, LU H S, et al. Influences of forests on water flows from headwater watersheds in Taiwan[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2,165(1-3):11-28.

[10] XU X N, HIRATA E J. Decomposition patterns of leaf litter of seven common canopy speci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N and P dynamics[J]. Plant and Soil,2005,273(1-2):279-289.

[11] 陳步峰,林明獻,周光益,等.尖峰嶺熱帶山地雨林生態系統的水文生態效應[J]. 生態學報,2000,20(3):423-429.

[12] ELSENBEER H,VERTESSY R A. Stormflow generation and flowpath characteristics in an Amazonian rainforest catchments [J]. Hydrological Processes,2000,14(14):2367-2381.

[13] NOGUCHI S, TSUBOYAMA Y, SLIDLE R C, et al. Subsurface runoff characteristics from a forest hillslope soil profile including macrospores, Hitachi Ohta[J]. Hydrological Processes,2001,15(11):2131-2149.

[14] IROUME A, HUBER A, SCHULZ K. Summer flows in experimental catchments with different forest covers, Chile [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5,300(1-4):300-313.

[15] GOLLER R, WILCKE W, LENG M J, et al. Tracing water paths through small catchments under a tropical montane rain forest in south Ecuador by an oxygen isotope approach [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5,303(1-4):67-80.

[16] ZHANG Z, FUKUSHIMA T, ONDA Y, et al. Nutrient runoff from forested watersheds in central Japan during typhoon storm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runoff mechanisms during storm events[J]. Hydrological Processes,2007,21(9): 1167-1178.

[17] ZENG H C, CHAMBERS J Q, NEGR?魷N-JUAR?魣EZ R I, et al. Impacts of tropical cyclones on U.S. forest tree mortality and carbon flux from 1851 to 2000[J]. PNAS,2009,106(19): 7888-7892.

[18] HERBERT D A, FOWNES J H. Hurricane damage to a Hawaiian Forest: Nutrient supply rate affects resistance and resilience [J]. Ecology,1999,80(3):908-920.

[19] RILEY R H, VITOUSEK P M. Hurricane effects on nitrogen trace gas emissions in Hawaiian montane rain forest [J]. Biotropica, 2000,32(4):751-756.

[20] XU X N, HIRATA E J, SHIBATA H. Effect of typhoon disturbance on fine litterfall and related nutrient input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on Okinawa Island, Japan[J]. Basic Applied Ecology,2004,5(3):271-282.

[21] MIHARA M.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losses due to soil erosion during a typhoon, Japan[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Research,2001,78(2):209-216.

[22] LIN K C, HAMBURG S P, TANG S, et al. Typhoon effects on litterfall in a subtropical forest[J]. 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revue Canadienne de Recherché Forestiere,2003,33(11):2184-2192.

[23] XU X N, WANG Q, HIRATA E J. Precipitation partitioning and related nutrient flux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in Okinawa,Japan[J]. Annals of Forest Science,2005,62(3):245-252.

[24] 陳耀德,葉青峯,劉美娟,等.臺灣山地霧林帶的水分與養分循環研究[J].資源科學, 2006,28(3):171-177.

第7篇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vast in territory, and has complex geographical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different climate, which has brought great difficulti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we must develop the careful construction program and carefully organize th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a variety of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ighway combined with a contract section in Xiaomengyang to Mohan road.

關鍵詞: 小勐養至磨憨;高速公路;施工;技術

Key words: Xiaomengyang to Mohan;highways;construction;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U41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3-0125-03

————————————

作者簡介:周登文(1971-),男,云南鎮沅人,畢業于重慶交通學院,高級工程師,從事公路工程設計、監理。

1 工程概況

國道213線小勐養至磨憨公路是西部省際通道甘肅蘭州~云南磨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連接東南亞及南亞國家,構建東盟自由貿易的重要運輸通道,是昆明至曼谷國際大通道的重要路段,在國家干線公路網和云南省“三縱三橫,九大通道”路網中起著骨架地位的作用。同時該公路位于西雙版納生態旅游風景區內,途經野象谷、原始森林公園、熱帶雨林谷、熱帶雨林植物園等著名旅游景點及傣族、基諾族和愛尼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村寨,具有旅游大通道的功能。路線起于小勐養鎮北側,接在建思茅至小勐養高速公路,止于中國老撾邊界磨憨口岸,全長172.065km。

本合同段為第x合同段,起于K28+000,經勐寬壩子;在曼門南哈河大橋上跨景勐公路,順南哈河而下,至曼么新寨,止于K37+400與第九合同段相接,全長9.392km。

2 自然地理條件

沿線屬熱帶氣候。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分布均勻,空氣濕度大,干濕季節分明,交替時間為11月和5月,具有熱帶雨林和季風雨林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21.7°C,最高氣溫38.7°C,最低氣溫0.5°C,終年無霜。年平均降雨量1500mm以上,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河谷盆地冬季有霧,全年霧日在百日以上。氣候對本路段施工有影響的主要是雨季,路基土方及構造物沿線地表水屬瀾滄江水系,支流十分發育,分布大量的河谷,支流水量充沛,常年流水。地表河流主要為南哈河,接受降雨補給,地表徑流主要集中在5-10月的降雨高峰期。地下水類型主要有松散堆層空隙水、基巖裂隙水和巖溶水,水質潔凈,無污染,對鋼筋砼無侵蝕性。要不失時機地做好施工計劃安排。

3 工程特點、重點和難點

3.1 工程特點

3.1.1 本項目穿過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地區,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為著名的旅游風景區,且多次跨越南哈河,為防止水土流失和堵塞道,路基土石方施工中,需要采取嚴密的環保施工方案。

3.1.2 本項目大部分地段位于河道兩岸,施工場地狹窄、施工面布設難度大,且橋梁構造物分布較密,施工所需設備進場困難。

3.1.3 構造物多,外購材料數量大,運輸困難,缺乏足夠的儲存場地。

3.2 工程重點、難點

3.2.1 本合同段以橋梁和土石方開挖施工為重點。

3.2.2 路基各段土石方施工、不良地質處理、結構物臺背回填需優先安排、重點保障,以確保路基穩定和滿足橋梁施工需要。

3.2.3 工期短,而橋梁、涵洞數量多,必須對施工進行精心的施工組織設計,科學安排,以確保工期。

3.2.4 本合同段挖方主要集中在路線前段和末段,土石方運距遠,且橋涵工程數量多,遍布全線,縱向施工便道拉通困難,嚴重影響土石方調配。

3.2.5 目地處熱帶雨林旅游風景區,施工中,環境保護問題突出,必須采取強有力的組織、技術措施才能確保環境不被破壞和污染。

4 各分項工程施工安排及施工順序

各分項工程的施工順序安排是否合理將影響整個工程的進度和總工期,為此,必須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工期精心組織,合理安排。

4.1 開工前期工作 在接到中標通知后已組織人員、設備進場,辦理了交接樁手續,進行了復測,施工調查,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繪制施工圖,進行承包人、監理人員駐地建設,建立試驗室等。

4.2 施工準備 此階段從xx年12月1日至xx年1月31日,主要工作有:

4.2.1 承包人駐地建設 接到中標通知書后,立即組織人員進場,進場后一個月內即完成承包人駐地建設,保證各職能機構正常運轉起來,駐地采用租用當地民房和新建部分設施相結合的方法解決。

4.2.2 臨時道路、橋梁 進場便道利用原有機耕道,修建部分施工便道和臨時橋梁。施工便道在設備進場時進行便道施工。

4.2.3 平整拌和場、預制場地 平整拌和場、預制場地,修建臨時用房和倉儲設施,進行水電安裝,拉通場內外交通,硬化場地。

4.2.4 安裝調試機械設備 機械設備一進場,立即組織進行安裝并調試好。

4.2.5 開工前原材料試驗準備 開工前建立試驗室,配備試驗儀器,進行各種原材料試驗和檢測,調查材料料源、價格,簽訂供料合同,組織部分材料、設備進場。

4.2.6 開工前測量和復核 開工前進行設計技術交底,交接測量資料,對全線進行恢復性測量、橫斷面復測,核實工作量和對路基邊坡線進行放樣工作,設計分項工程施工方案。

4.2.7 進行開工路段的砍樹、除草、排水、清表土工作等。

4.3 路基處理 重點是進行水稻田軟基、地下水泉眼處理并排水曬田,特別是保證高填方地段,使其有較長沉降期,確保路基穩定。

4.4 路基土石方

4.4.1 填挖前,進行清理掘除作業,砍樹掘根,清除30cm表層土,填前夯實。

4.4.2 由于本合同段K28+496~K28+544.45、K28+845~K28+865、K29+400~K29+460、K30+310~K30+500、K34+220~K34+400五段屬于高填深切地段,是施工的重點,應優先安排施工。

4.4.3 為不影響涵洞施工進度,涵洞較多的填方路段也應考慮優先施工。

4.4.4 為保證施工中原有交通暢通,根據進度,提前進行接線及改移道路施工,先行修筑新道路,待通車后,再拆除原有道路,進行主線路基施工。

4.4.5 本合同段結合標段實際情況在K33+544~K33+715及K34+220~K34+750分別修建填土、填石試驗路段,通過試驗路段進行施工優化組合,把主要問題找出來,并加以解決,確保整個工程施工質量高、進度快。

4.5 涵洞、通道

4.5.1 進場后,對沿線水利進行調查,根據涵洞、通道對當地交通、水利影響的大小,安排施工、同時注意與路基施工安排相配合。

4.5.2 主要溝渠、涵應在路基成型前完成,在路基填筑前先行埋設臨時涵管,維護原水系暢通及施工的需要。在路基填筑到一定高度后,反開槽開挖基坑進行施工,半幅施工,半幅通車。

4.5.3 通道采用平行流水作業,提前完工便于路基土石方填筑。

4.5.4 非軟基段涵洞,通道先安排施工,位于軟基段的涵洞、通道待軟基處理完畢,路基沉降速率符合要求后再施工。

4.6 排水和防護

4.6.1 首先進行截水溝與排水溝施工,施工時間與土石方工程相適應,急流槽在路基基本成型后施工,邊溝在路面施工時施工。

4.6.2 砂漿用砂漿拌和機集中拌和,預制塊采用集中預制,用汽車運至各施工點。

4.6.3 對半填半挖擋土墻及防護的路段優先路基開工。對填方路段的擋土墻,先砌筑一定高度,再把路基填筑到一定高度后施工;對于路塹段,土石方開挖優先開挖出邊線,適時地安排擋土墻及邊坡防護,在路面開工前完成;對于噴射砼錨固防護,應邊開挖邊進行防護施工。

4.7 橋梁工程 本合同段橋梁為控制性工程,應優先安排施工以滿足土石方施工的需要。

4.8 曼么新寨順河大橋 曼么新寨順河大橋是控制工期的關鍵工程,是施工的重點。計劃于xx年1月1日開工至xx年6月30日完成。計劃59天完成施工準備中的臨時工程和臨時設施的建設,設備的進場、安裝、調試。主橋施工從xx年1月26日至xx年6月30日完成,計劃501天完成施工任務。其中挖孔灌注樁基礎施工工期為xx年1月26日至xx年6月20日;橋下部結構施工工期為xx年4月1日至2003年9月30日;橋上部結構施工工期為xx年8月1日至xx年4月30日;橋梁附屬工程施工工期為xx年1月1日至xx年6月30日。

5 軟土路基施工

本合段沿線河流階地及溪流溝谷為沖積層,部分際段為低液限粘土成粉土,松散飽水,含水量為20~35%,飽和度大于80%,容許承載力為0.1~0.2Mpa,為學性質較差,厚度段為0.5~2.0m。

軟土路基施工應盡量安排避開雨季作業,仔細分析軟土路基產生的原因,施工前進行動力觸探試驗,初步確定清淤深度,制定施工計劃和施工方案。

針對因地下水形成的軟基和因不良土質引起的軟基應分別采取相應的措施工進行處理。

5.1 對于因地下水引起的軟弱地基,則采取以下處理措施:

5.1.1 鋪設砂礫排水層。在地下水引起的軟基全路幅寬度鋪設砂礫墊層。

5.1.2 鋪設土工布。可采用鋪設土工布的辦法處理地下水引起的軟基。

5.1.3 引出地下水源。對于地下泉眼則采取修筑盲溝將泉水引出路基范圍的方法。

5.2 對于因不良土質形成的軟基,可采用以下處理措施:

5.2.1 直接清淤后回填符合要求的土。本標段軟土主要是水田池塘淤泥或沖積谷地,厚度一般不超過1.0m,設計為清淤后直接換填土。

5.2.2 拋石擠淤,適用于軟土成流塑狀。

5.2.3 改良土質或粉噴樁等處理措施。

5.3 軟土路基沉降監測:在軟土路段進行沉降監測,及時掌握路基穩定性,對控制路基填筑速率和后續構造物、路面等工程的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為全面、準確地做好沉降監測工作,根據設計要求和本公司在其他高速公路上的施工實踐經驗,監測方法如下:

5.3.1 沉降板的制作 底板所采用的鋼板面積為50cm*50cm,

厚度為1.0cm。底板與測桿焊接牢固,測桿用鋼套保護。測桿和鋼管均分節接長。沉降板設置圖示如圖1。

5.3.2 沉降板埋設

①沉降板安裝在清理并壓實好的地表上。

在預壓路段,沉降板安裝在路基底部中心及兩側路肩內緣,縱向間距為100m。

②橋頭引道路堤,第一塊沉降板從距橋臺10m處開始,仍按中、左、右設置,在第一塊沉降板后,以50m的間距設置沉降板。

5.3.3 沉降觀測

①沉降觀測應采用精密水平儀測定,測度精度符合二等水準要求。

②施工期間,每填筑一層進行一次觀測,填筑間歇期間每天觀測一次,路堤填筑完畢后,每14天進行一次定期觀測,直至預壓期完成,多余的預壓和超壓填料卸除為止。

③每次觀測后及時整理匯總測量結果,提交工程師。

④由于該項工作技術含量高,難度大,項目經理將由總工負責,設專人管理,下設兩個專測小組。

5.3.4 沉降監測對施工的控制方法 當發現沉降驟增或超過控制標準時,加密測次,實行動態跟蹤,分析原因,及時向工程師報告,按照工程師的指示采取減緩填筑率甚至暫停填筑,待沉降速率減少到控制標準以內才可繼續上一層的填筑。

6 結束語

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它會涉及到不良地質,深河淺灘,崇山峻嶺,需要對不良地質進行特殊處理,會遇到高架橋,所以,要在復雜地質情況下保證安全、質量,如期的修建出一條高速公路,就應制定出詳盡的施工方案,合理的組織施工,嚴格按施工規范,施工技術施工。

參考文獻:

[1]李小揚.高速公路施工研究[J].華東建筑,2010年08期.

第8篇

在中南美洲的熱帶低地地區,即從墨西哥東南部到阿根廷北部的原始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世界上體形最大的鷹,它英武威猛,不僅是飛鳥之王,而且也是無可非議的飛鷹之王。森林中的哺乳動物和鳥類都非常怕它,猴子為了躲避它,有時會像牛頓頭上的蘋果一樣,從37米高的樹上垂直落下。它就是有“空中美洲豹”美譽的鳥中之王――哈佩雕。

“哈佩”一詞源于古希臘神話,原指一種半人(女人)半鳥且嗜殺成性的妖怪,早期到達美洲的西方探險家見到哈佩雕的威猛彪悍就為它取了這個名字。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猛禽,哈佩雕確實名副其實,它頭具雙冠,羽毛整體呈黑白兩色,頭部為淺灰色,后面還豎立著分成兩列的白色硬羽,仿佛是古代武士英武的頭飾;淺灰之下,前胸有一圈黑色的飾羽,而緊接其下的胸腹則是一片純白。乍一看,哈佩雕有些類似貓頭鷹,但只要稍加辨認,就會發現它少的是鶚的陰險,而煥然生輝的是群鷹之尊的一派王者之相,以及那種無可抗拒的尊貴和威嚴。

成年哈佩雕身長可達一米多,體重可達9公斤,渾圓寬闊的雙翼展開可達3米。它還有所有猛禽中最強大有力的腳爪,雌雕的小腿與小孩的手腕一般粗壯。抓捕獵物時,哈佩雕經常使幼小獵物一爪斃命,因為利爪可深入獵物的內臟。所以,不難想象,哈佩雕的非凡威力。

獨身的哈里

觀測哈佩雕對于年近50歲的動物學家阿爾瓦雷茲可不是件易事,因為哈佩雕喜歡選擇雨林中最高大的樹木筑巢,這些參天大樹有時可高達70米。一般情況下,哈佩雕的巢常常筑在大樹主干的分叉處,巢內覆以干草和落葉,有的哈佩雕還將巢筑在懸崖絕壁之上。所以阿爾瓦雷茲只有請當地善于攀登椰樹、采集椰果的土著人將攝像頭安裝在雕巢對面的一個樹權上。阿爾瓦雷茲要觀測的是只雌哈佩雕,它剛飛到這片熱帶雨林不久,因為它的巢還沒有修筑成功,僅僅是一些干枯的樹葉疊在一起,看來它是只剛離開父母不久的年輕哈佩雕。為了研究的方便,阿爾瓦雷茲將它命名為“哈里”,希望它不僅能像《哈里?波特》里的哈里一樣自由飛翔,還能像哈里?波特一樣擁有超群的智慧。

清晨和傍晚時分,是哈里最繁忙的時刻,因為這也是熱帶雨林中的動物們最活躍的時刻。各種動物都出來覓食,叢林里頓時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天,阿爾瓦雷茲和助手又一起來到從林的觀測點,突然,他聽到一陣響亮而綿長的叫聲“喂――哦――”,這是哈佩雕特有的叫聲,抬頭一看,哈里英姿颯爽地盤旋在藍天上。如果哈佩雕總是在一個地方盤旋,就表明它已發現了目標,正在找時機下手。果然,哈里盤旋了一陣,突然猛地向下俯沖,當阿爾瓦雷茲意識到它的獵物就是一只離他們不遠的吼猴時,哈里已經抓住不知所措的吼猴騰空而去,只留下吼猴的同伴不停地朝天吼叫。

當阿爾瓦雷茲趕到觀測點觀察哈里時,哈里正在悠閑地啄食著剛捕來的獵物。對于常以負鼠為主食的哈里來說,今天的獵物似乎很合它的胃口,嘴里不斷發出音調柔和而短促的“呱呱”聲,它好久沒有像今天這么興奮了。吃飽了的哈里氣定神閑地用喙整理著羽毛,梳理完畢后便趴在巢里,展開它寬大的翅膀,享受片刻的日光浴。

突然,一陣響亮的呼嘯聲從遠處傳來,驚醒了夢中的哈里。哈里警覺地抬頭一看,一只體形略小的哈佩雕入侵到哈里的領地,在屬于哈里的領地上空盤旋。哈里振翅而起,向它飛去。阿爾瓦雷茲拿著望遠鏡一會兒看看哈里,一會兒看看入侵的哈佩雕,然后對助手說道:“那是只雄哈佩雕,看來哈里將要開始它的浪漫之旅了。”

哈里的愛情生活

哈佩雕王國是大妻子小丈夫的世界,雌雕往往要比雄雕大出三分之一,一只雌雕能捕獲形體4倍于雄雕大小的獵物。當哈里出現在入侵的雄哈佩雕面前時,雄雕馬上表現出逃竄的架勢,但它又似乎不甘心放棄這一塊富饒的土地,又或被哈里貴婦般的氣質迷住,它總是在哈里不遠處盤旋、徘徊,同時不停發出悅耳的叫聲。哈里似乎瞧不起眼前的雄雕,見它并不想搶占自己的地盤,便又飛回自己的巢中。而雄雕依然緊隨其后,在離哈里的巢不遠的樹頂上繼續朝著哈里鳴叫,看來,這只已的雄哈佩雕想獲取哈里的歡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連幾天,雄雕都沒有飛離哈里的領地。當哈里出去捕獵時,雄雕也尾隨其后,而哈里對這只陌生的哈佩雕在自己的領地上捕獵也不加阻攔,任其尾隨其后。雄雕也很珍惜這份寵幸,總是默默地配合著哈里。一次,哈里在前面逼著一只到處蹦躥的美洲小浣熊,幾次抓捕都被小浣熊靈巧地躲過。

這時,原本在后面的雄哈佩雕突然從前方迎面而來,小浣熊似乎還沒分清敵人到底是在前還是在后,就被隨后趕來的哈里一把抓上天。不一會兒,雄雕也抓著一只負鼠飛到哈里的巢邊。哈里依然不加理睬,只顧低頭啄食捕來的獵物。雄雕試探性地將負鼠扔到哈里巢中,并站在哈里身邊用嘴為哈里整理背上的羽毛,哈里先是退后一步,后來就沒有再拒絕。哈里畢竟是個大姑娘,它這是在害羞呢。

第二天,哈里沒有出巢去捕獵,而是在巢中守候著雄雕將獵物帶回。雄雕個頭雖小,卻比雌雕更為敏捷,飛得更快,捕食效率也比哈里高很多,看來哈里已完全接納了雄雕,開始在“家”做“全職太太”了。在天氣晴好的時候,哈里也會和雄雕一起出去捕獵,當捕獵歸來時,雄雕總是看著哈里,眼里充滿了溫柔,等哈里吃飽了,它才開始進食。而這時,哈里則一反常態,幫雄雕整理起羽毛來。

雨季就要來臨了,叢林里的動物開始陸續遷往密林深處,大水將淹沒大部分地區,許多低矮的樹木都將浸泡在水里。一些動物如蛇、山貓都遷到樹上生活,以躲過漫長的雨季。

阿爾瓦雷茲發現,哈里一連幾天都呆在巢里,一日三餐都是雄雕外出捕獵,而哈里的胃口也不怎么好;每次吃幾口就不再吃了。阿爾瓦雷茲欣喜異常,他預計,哈里將在這幾天產卵。要知道哈佩雕每三年才一次,生殖率很低,所以,對“人丁單薄”的哈佩雕王國來說,意義自然不同尋常。

果然,到了第三天,哈里開始和雄雕一起出去覓食,阿爾瓦雷茲發現巢里已躺著兩枚雞蛋大小的卵。從此,阿爾瓦雷茲發現,無論何時,哈里總會花上半天的時間孵卵,看來,初為人母的哈里還是個盡職盡責的母親呢。

哈佩雕的孵化期是34天,經過一個多月的孵化,小哈佩雕終于要出世了。而哈里也非常急切,不時地把巢里的卵翻來覆去,以調節溫度。這天中午,第一只小哈佩雕終于出世,它渾身無毛,紅彤彤的,發出微弱的、類似小雞的鳴叫聲。

當哈里把初生的孩子安置在自己溫暖的翼下后,它就不停地用嘴拱另外一只卵,幾經努力終于將它拱到巢邊,并從此對那只卵不聞不問,只將所有的關愛傾注在長子身上。

和大多數猛禽一樣,作為食物鏈最上層的哈佩雕,需要獨占很大的狩獵領地才能滿足自己的食物需求,嚴格的自然法則使哈佩雕只能作出這樣無情的選擇。

人類槍聲何太急

小哈佩雕9個月后身上才開始長羽毛,但小家伙長得很快。哈里和雄雕又開始每天奔波捕獵了,幸虧雨季已過,叢林里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經過漫長雨季的煎熬,動物們似乎都已饑腸轆轆,它們盡量吃下能吃的食物以補充體力,即使危險就潛伏在附近也全然不顧,這給哈里一家增添了不少食物。經過9個多月的往返哺育,小哈佩雕開始褪去身上的絨毛,長出又粗又硬的羽毛,但是依然無法自己捕食,不過已不再需要父母將獵物撕碎來喂食了。它開始學著父母的樣子用腿踩住獵物,用嘴去啄食獵物身上最柔軟的部位。每次吃飽后,小哈佩雕便會發出悅耳的、令聽者心動的叫聲。

經過觀察,阿爾瓦雷茲發現,小哈佩雕出羽后,哈里和雄雕的喂食間隔逐漸拉長,剛開始兩天喂一次,到后來大約每周只喂食一次,有時甚至要間隔10天。隨著間隔期的拉長,小哈佩雕的活動能力也越來越強,它甚至幾次走到巢邊,想像父母一樣振翅飛翔,它的羽毛顏色也越來越深,頭頂已開始長出兩列黑色硬羽。小哈佩雕就要獨立了,這個時間正好是兩年。

這兩年多來,阿爾瓦雷茲和助手幾乎走遍了整個中南美洲的熱帶雨林,通過統計,他不禁為哈佩雕的命運擔憂起來。據他統計的數字顯示,整個中南美洲現在已確認的哈佩雕的野外巢穴僅40個。如同大熊貓一樣,哈佩雕已是極其珍貴的瀕危動物。

第9篇

2. 澳大利亞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和“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3.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km2,人口有1.27億(2000),首都是東京,經濟:由于該國缺乏礦產資源,因此需要大量進口工業原料、燃料,大量出口工業制成品,發展成了加工貿易型的經濟。

4.日本的平原是關東平原。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語。

5.歐洲西部的三大地形區是:北部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山為主的山地,中部是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為主的平原區,南部是阿爾卑斯山系為主的山地延伸到三大半島。

6. 巴西的傳統節日是狂歡節,節日期間人們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7.東南亞的氣候主要有兩種:熱帶雨林氣候,分布在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

8.美國共有50個州和一個首都所在的哥倫比亞特區,其中的兩個海外州是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州。人口有2.82億(2000), 面積是937萬km2 。世界的平原是亞馬孫平原。

9.世界上的工業密集地帶是自英國向東到波蘭境內,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向南到意大利。

10. 巴西有世界現已建成的水電站是伊泰普水電站,是由巴西和巴拉圭兩國合建的。

11. 澳大利亞大陸地勢低平,平均海拔僅300米,是世界上地勢起伏最和緩的大陸。分為三大地形區,東部:大分水嶺為主的山地;中部:澳大利亞大盆地為主的平原;西部:寬廣平坦的高原。

12.俄羅斯的交通以鐵路運輸為主。北美國家通用的語言是英語。拉丁美洲的人種以混血人種為主。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貝加爾湖。屬于(淡、咸)淡水湖。

13.南極特有的鳥類是企鵝。個體數量最多的生物是磷蝦。北極的主要動物有北極熊。俄羅斯的氣候主要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涼爽。北冰洋沿岸是終年嚴寒的極地氣候,太平洋沿岸是溫帶季風氣候。其中歐洲部分鐵路網非常稠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主要承擔內河航運的河流是伏爾加河。

14. 美國農業的特點是實現了農業地區專門化和農業生產專門化。

2. 15. 世界的盆地是剛果盆地。該盆地所在的大洲號稱“高原大陸”“熱帶大陸”。該盆地內部的氣候類型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俄羅斯管道運輸的主要對象是石油和天然氣。

16.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其中東南沿海最為稠密。人口有 1.70億(2000年)。巴西的城市化水平是70%以上。

17.東南亞的主要物產:稻米:緬(甸)、越(南)、泰(國)。橡(膠)油(棕):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椰子: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18.南亞有兩條河流,位于印度境內的是恒河,另一條是印度河,位于巴基斯坦國境內。南亞的氣候屬于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三季:3~5月為熱季,西南季風尚未來臨,高溫少雨;6~10月為雨季,西南季風帶來大量降水,占全年降水總量的80%~90%,濕熱多雨;從11月~次年2月為涼季,盛行干燥的東北季風,氣候涼爽宜人。

19.世界上的第二人口大國是印度,2000年人口已達到10億。 南亞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印度教、伊斯蘭教。印度80%的人信仰印度教,巴基斯坦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97%以上的人口為穆斯林。

20. 世界的內陸國是哈薩克斯坦。被譽為“白金之國”的國家是烏茲別克斯坦。

21. 馬來西亞的錫礦產量居世界首位。被稱為“花園城市”的國家是新加坡。

22. 世界上石油儲量、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是中東地區。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中東地區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發源地,三大宗教的“圣城”是耶路撒冷。

23. 東南亞的平原是湄公河三角洲。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東南亞的范圍由兩部分組成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第10篇

茫茫人生,何處需求何物?帶著一顆充滿夢想的心啊,飛過天空……

輕輕敲開沉睡的心靈,慢慢張開你的眼睛,看看忙碌的世界是否依然……透過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我聽見了明星卓依婷對青春的憧憬,青春啊,是多了份憧憬,我也不例外。花瓣飄飄!

每當我坐在書桌前,看著小說,聽著音樂,我總會想起那著名的小說家、音樂家。溫暖的陽光照射著大地,仿佛我是一朵野,搖曳著頭唱歌。那富有旋律的“水鈴”聲吸引了我,“do,re,mi……”感覺生活就是這樣,有起有落,伏伏坦坦的。希望自己像小草,那樣堅強,不被困難屈服,呵!但當我沉浸在小說時才發現,那是遙不可及的。

“We say Merry Christmas……!”圣誕老人坐在魔車上,拉著一大袋小玩意兒,從身邊掠過,他是多么快樂啊!給別人的是幸福,給自己的是賦予別人幸福的滿足。一朵花含苞欲放,卻因為沒有充足的陽光,而枯萎了。這?在花季之間,不會給予,也就是沒有付出,怎么會有回報?而我,卻不會,卻不會給別人快樂,只知道自己滿足,這不,我一定要改變!

花季過后,雨點,吧嗒吧嗒往下落,“嗒!”落在我頭上。微風輕輕地吹過,心中不免掠過一絲涼意。這冬天——雷公生氣了,他的妻子有點傷心,竟把淚落到了凡間。噢,雨點的滋潤其實也不錯啊,那一絲涼意,輕輕地飛過,心田被灌醒了。我躲到了熱帶雨林,呼吸新鮮空氣,至少不會再感冒了。此時,天邊出現了一道彩虹,七色光反射著我的臉,于是,心里有了個念頭:想走到彩虹的那一頭,體驗著那多彩的美。

雨季,云朵微微浮現在眼前,有點彷徨。是的,哭過之后,雨季就不再重來。打開心窗,我相信陽光一定會出現,到時候呈現在眼前的將是一幅美景。

朋友,告訴自己:“I believe that I will work harder than before!”期待著下輩子我們還能相遇。

第11篇

關鍵詞 香草蘭;環境條件;栽培適應性;四川西昌

中圖分類號 S573.9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9-0124-01

香草蘭是一種典型的多年生熱帶蘭科藤本香料植物,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稱譽。它的用途很廣,是高效益的外向型產品。香草蘭目前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以內、海拔700 m以下地帶。

1 國內外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

目前,世界上香草蘭總種植面積3.0萬~4.0萬hm2,墨西哥占91%以上。世界總產量約2 000 t,主產國是馬達加斯加,年商品豆莢600~800 t,留尼汪年產約50 t。管理水平較好的種植園平均產干豆莢225~300 kg/hm2。

我國自20世紀60年代初先后從國外引種香草蘭。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1983年開始對香草蘭進行引種試種研究[1],經多年摸索,掌握了人工蔭棚與活蔭蔽間種香草蘭的豐產栽培技術[2]。初產品香蘭素含量達3.00%以上,質量符合國際ISO標準要求,填補了國內香草蘭應用的空白。

2 香草蘭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香草蘭系典型熱帶雨林的蘭科植物,要求溫暖、濕潤,年降雨量為350~1 500 mm,均能正常生長發育[3]。年日照時數達2 473~2 564 h,越冬要求年平均最低氣溫及最冷月平均氣溫都在19 ℃以上,喜靜風和微風環境。香草蘭地下根系分布淺,水平分布在0~10 cm的表土層中,對旱、寒等不良條件的抵抗力較弱[4]。香草蘭的莖蔓生長適宜月均溫21~29 ℃,以25~29 ℃最為適宜。5 d日均溫在15 ℃以下莖蔓生長幾乎停止。絕對低溫6.7~10.8 ℃連續出現9 d,嫩蔓有輕微的寒害。月降雨量過多(700 mm左右)或過于干旱、相對濕度小對于生長都是不利的[5]。相對濕度75%以下生長較慢,80%~90%生長正常。

3 香草蘭在西昌市栽培可行性

3.1 西昌市自然氣候條件

西昌市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或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四季不明顯、干濕季分明,西昌市12月至翌年3月為干季,6―9月為雨季,雖雨量充沛、但降雨集中,因降雨分布不均,常出現冬春干旱、夏秋洪澇災害;與同緯度的平原相比,具有冬季溫暖、夏季涼爽、年溫差小、日溫差大的特點。

西昌市年平均溫度為17.2 ℃,1月平均氣溫9.4 ℃, ≥10 ℃積溫5 329.9 ℃,西昌市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2 432.1 h,西昌市地處高原,日照多,地溫、氣溫高,風速大,冬半年降水少,蒸發量大,年降水量1 087.5 mm。西昌市歷年來相對濕度偏小,變化比較穩定,年平均濕度為61%。

3.2 香草蘭在西昌市引種栽培情況調查

2014年西昌市引種栽培香草蘭,先在溫室里扦插生根,生根慢且生根率低,生根后,于4月室外盆栽,其表現:生長發育緩慢,后因雨季雨水集中,病害發生較重,生長情況不太好。

3.3 香草蘭在西昌市引種栽培表現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是年均溫。香草蘭要求年均溫及最冷月溫度都在19 ℃以上,生長溫度25~29 ℃最為適宜,5 d日均溫在15 ℃以下莖蔓生長幾乎停止,而西昌市年均溫17.2 ℃,1月平均氣溫9.4 ℃,12月至翌年2月冬季夜間常在1 ℃左右,所以香草蘭在西昌市室外種植生長緩慢,而且冬季不能越冬,如要栽培的香草蘭必需要在溫室中,這必然加大了香草蘭的種植成本,要大面積推廣難度很大。二是濕度。香草蘭相對濕度80%~90%生長正常、75%以下生長較慢,月降雨量過多(700 mm左右)或過于干旱、相對濕度小對于生長都是不利的。西昌年平均濕度61%,對香草蘭來說濕度過小,且雨水分布不均勻,干濕季分明,年降水量為1 087.5 mm,室外種植香草蘭也是不適合的。

4 結語

從香草蘭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而言,西昌市不太適合種植,如要種植,必須借助溫室,營造一個適合香草蘭生長發育的環境,但這樣種植成本很高,作為觀賞種植是可行的,但要大面積作為香料植物來種植,想獲取很大的經濟效益是不行的。西昌市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好,農作物的栽培水平高,且多種植經濟作物,一年多季,年單位面積產值高,要在西昌市進行香草蘭規模化種植,難度較大[6-8]。

5 參考文獻

[1] 劉愛芳,盧少芳,劉愛勤,等.香草蘭產業發展現狀調研[J].熱帶農業科學,2008,28(5):59-65.

[2] 歐陽歡,朱自慧,趙建平.無公害香草蘭生產技術規程[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4,21(6):28-29.

[3] 陳慶文,郭運青.海南香草蘭產業發展概況[J].熱帶農業科學,2010,30(7):61-64.

[4] 趙春玲.蘭香草在寧夏的引種適應性研究[J].寧夏農林科技,2014,55(1):15-16.

[5] 陳拉,林電.香草蘭營養特性的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1998,19(2):55-64.

[6] 宋應輝,王慶煌,趙建平,等.香草蘭產業化綜合技術研究[J].熱帶農業科學,2006(6):43-46.

第12篇

你的目的地

印度、尼泊爾、緬甸等南亞國家

你最有可能遭遇的疾病:腹瀉

去印度、緬甸等南亞國家旅行的人中,將近40%經歷過腹瀉。如果你身體抵抗力不錯,可能只是拉肚子,一天跑四五次廁所,并不會給你的旅行造成多大困擾。可如果你的腸胃本來就不太好,很有可能你只能待在酒店的房間里。

造成腹瀉的感染性元素非常多,但絕大多數是細菌,大腸桿菌引發腹瀉的病例占到70%;有些寄生蟲也是導致旅行者腹瀉的原因,比如圓孢子球蟲。如果你是在4~7月去尼泊爾旅行,一定要特別小心,因為這段時間圓孢子球蟲最猖獗。

你可以這樣預防腹瀉:

>喝涼開水或瓶裝水。水燒開后讓它繼續沸騰2~3分鐘。先用開水燙一下茶杯和杯蓋,然后將開水倒入杯中,蓋上杯蓋,這種方法能保證你喝到干凈的水。另外,南亞大多數角落都能買到瓶裝水(除非你進了某個原始村落),喝瓶裝水還是相對安全些。

>喝不加冰的碳酸飲料、葡萄酒或啤酒。你可能會買到假的瓶裝水,而添加了碳酸鹽的飲料、酒水因為難以作假反而多了一層保護,并且它們的pH值比比低,不適合細菌生存。不過千萬不要加冰,除非你知道冰的來源……

>吃的食物一定要燒熟。如果你沒有一個鐵胃,在南亞旅行還是少吃生菜或半生的牛排和海產。當你非常想來一杯鮮榨果汁時,如果你看到果汁攤位于一片狼藉的市場中,最好不要拿你脆弱的腸胃去冒險。擺放在干凈街道的果汁攤還是可以信任的。

>洗澡時少張嘴唱歌。在當地洗澡其實挺安全的,只是洗澡時別張嘴唱你喜歡的樂隊老歌,否則容易增加感染細菌的風險。

>輕微腹瀉時補充液鹽。如果你開始出現輕微腹瀉,可以將1茶匙鹽、8茶匙葡萄糖放入1000毫升干凈的飲用水或開水中,之后飲用,能幫你迅速緩解腹瀉。

你的目的地

南美諸國,如:巴西、秘魯、巴拉圭、委內瑞拉等

你最有可能遭遇的疾病:

登革熱和黃熱病

如果你是一個愛好戶外運動的姑娘,你確實很難抵擋南美洲的誘惑,那里有最原始的熱帶雨林。在部分已開發的熱帶雨林中徒步旅行確實是不錯的經歷,不過你需要預防蚊蟲叮咬,以免染上登革熱和黃熱病。

中南美洲幾乎所有的國家都有登革熱,尤其是加勒比海地區和巴西,這種傳染病有季節性,雨季和雨季過后最為嚴重。大多數南美國家,除了智利、烏拉圭、阿根廷和巴拉圭,其他國家在雨季都會出現黃熱病。

你可以這樣預防登革熱和黃熱病:

>白天一定要用驅蟲劑。進入雨林時天氣再熱也要穿長袖衣服和長褲,往衣服上噴一些含有驅蚊胺的驅蟲劑。穿淺色的衣服進入叢林,比較不容易吸引蚊子。

>在出國前的6~8周注射黃熱病接種疫苗。如果你要去南美國家的鄉間旅行,接種黃熱病疫苗既是為了保證你的健康,也是避免去下個旅行地時被拒之門外。如果游客去黃熱病發病多的區域旅行,南美的很多國家都需要旅行者出具免疫證明。

你的目的地

埃及、摩洛哥、撒哈拉沙漠

你最有可能遭遇的疾病:瘧疾

非洲的原始和廣袤確實很容易令你著迷,可就傳染病而言,尤其是瘧疾,在非洲特別是撒哈拉以南地區,染病的風險要遠遠大于其他地區。不過,只要多了解一點常識,出發前注射疫苗,大多數疾病都可以避免,不必太擔心!瘧疾的感染主要通過蚊蟲叮咬傳播,提前做好“保護措施”很重要哦。

你可以這樣預防瘧疾:

>使用含有驅蚊胺的驅蟲劑。到了埃及、撒哈拉這種蚊蟲強大的地方,就不要指望花露水、風油精能幫到你了。你需要買含有驅蚊胺的驅蟲劑,在市面上你可以買到含量從2%到100%不等的驅蚊胺,低于35%的含量就足夠了,濃度太高并不能帶來額外保護,反而會增加中毒幾率。

>不要用香水。香水特別招蚊子,如果去歐洲國家,噴多少香水都沒關系,但是去非洲,還是以避免被蚊子咬為重。

>一定要睡在蚊帳里。即便你住的酒店有紗窗、有空調,睡覺前也最好放下蚊帳,并將蚊帳的下擺塞在床墊下。當然,睡前先確定蚊帳里沒有蚊子。

你的目的地

澳大利亞、新西蘭

你最有可能遭遇的疾病:中毒

就健康而言,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與加拿大、美國和歐洲大多數國家一樣,傳染病的發病率非常小。不過,當你在澳大利亞海岸外的礁石探險時,水母和有些種類的珊瑚蟲很有可能通過刺絲囊讓你中霉。

有些水母會被海浪、海風和海潮卷到海岸上,通常不容易被人發現,浮潛時也容易遇見水母。水母的觸須上有幾百萬個刺絲囊,一旦水母碰到你,刺絲囊中的小管會刺破你的皮膚,將毒素直接注入到血管中,被刺傷的地方會有強烈的刺痛感,皮膚開始發紅。有些種類的珊瑚也有刺絲囊。

你可以這樣預防“中毒”:

>浮潛時穿長袖長褲的潛水服,避免身體在海水中。或者你最好在酒店的泳池游泳。不過選擇去澳大利亞或新西蘭旅游的你,多半是愛海底世界的,不太可能放棄潛水的樂趣,除非深潛迫不得已,也不會愿意穿太多去潛水……

>一旦被水母刺傷,你可以采取自我治療:用海水沖洗掉殘留的觸須,記住是海水,而不是淡水或熱水――它們只會刺激剩下的刺絲囊瘋狂進攻;在刺傷的地方涂抹酒精或醋,能讓刺絲囊的毒素無法發揮作用;在刺傷處涂抹剃須膏,用剃須刀輕輕刮掉剩下的刺絲囊,不要揉搓傷處;如果疼痛難忍,可以在傷口兩端纏上壓迫性繃帶防止毒素被進一步吸收,然后冰敷傷口;如果身體反應很強烈,建議去附近的醫院注射破傷風毒素,澳大利亞的醫院有不少專門治療被水母刺傷的抗毒素。

>如果被珊瑚刺傷,用肥皂水和無菌水進行徹底沖洗。如果傷口有刺絲,可以用醋或尿液讓刺絲不起作用。當你在海灘上看見有幾個男人脫掉泳褲沖對方尿尿時,保持鎮定,他們極有可能是倒霉地被珊瑚傷到了!

你的目的地

海拔高的地方

比如墨西哥、尼泊爾阿納布爾納峰地區你最有可能遭遇的疾病:

高空病

很有可能你不是為了登山而去一個國家,可當你得知旅行目的地有絕美的登山徒步路線時,可能會經不住誘惑,加入一支徒步隊伍,盼望新的旅行體驗,這時要特別注意預防高空病。在登山時,尤其攀登的山脈中有海拔超過2000米的高峰,有可能出現高空病,你會感覺喘不上氣、心跳加快、頭疼、惡心。

你可以這樣預防高空病:

>到達當地的頭幾天不要去爬山。你可以花幾天時間先適應當地的海拔,比如開始徒步印加小道之前,先在庫斯科周圍游玩幾天。

>登山速度不要太快。當一個小團隊一起登山時,你很可能因為害怕拖后腿而拼命加快步伐,這種努力反而會增加患高空病的風險,所以寧肯慢點也不要刻意走快。出現高空病反應時,最明智的做法是下山,而不是逞強繼續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涧县| 诸暨市| 邵武市| 谢通门县| 峨眉山市| 博乐市| 沁源县| 定州市| 深水埗区| 普兰店市| 涡阳县| 青川县| 天柱县| 什邡市| 黑水县| 柘荣县| 长宁区| 嘉定区| 梅河口市| 兴城市| 北辰区| 托里县| 荔波县| 东源县| 广丰县| 东港市| 富蕴县| 金寨县| 武功县| 耒阳市| 青冈县| 康乐县| 桂林市| 五常市| 蓝山县| 哈尔滨市| 文昌市| 沛县| 邵东县| 平利县| 青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