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信息及其特征

信息及其特征

時間:2023-05-30 09:03: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及其特征,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信息及其特征

第1篇

關鍵詞:財務會計信息;可靠性;特征

0引言

我國在進行改革開放以后,轉變原有的經濟體制而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使得我國經濟煥發出了巨大的活力,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更大程度的與世界進行聯系,更高程度的加入全球化的進程,我國經濟跨入了一個新的臺階,迎來了更加跨越式的發展進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會計信息的價值作用越發突出,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備受各方關注,而可靠性是進行信息評價和評判的關鍵性因素和標準。我國會計核算工作的核心原則就是可靠性原則,進而使得可靠性原則成為會計工作的核心。現階段出現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主要是因為其自身質量難以達到客觀要求,信息的規范性弱化。只有切實提升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才能提升信息的準確性和實用性。展開相關研究符合當前財務會計工作規范化開展的必然要求,獲取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借鑒性。

1財務會計信息的相關概念

1.1財務會計的概念與內涵

通常來說,財務會計主要是指在已有變動的資金運動中,所進行的系統的、全面的監督與核算,為參與到經濟利害的參與者,比如債權人、投資人以及政府部門所提供的財務狀況以及其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經濟信息來作為目標進行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一般被視為企業的基礎性工作,其職業設置的地位比較重要,其工作內容主要是借助于相關的會計程序以及軟件,為決策著的財務工作提供較為有用的信息與支持,并且可以使自身積極的參與到企業的經濟的決策中去,財務會計在企業以及單位中所具備的作用和地位是極其重要的。財務會計具有一定的規范形式,并且在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中發揮著有利的作用,對企業單位的財務有著重要影響。

1.2財務會計的發展過程

從開始出現到現在,財務會計的歷史已經非常久遠??偟膩碚f,財務會計的發展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三個階段:商業經濟時代的會計、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以及現代的會計。處于商業經濟時代,會計一般被稱為簿記,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在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由于工業革命大爆發的發生,使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使現代會計的雛形開始出現和進一步發展;從現代經濟的視角來看,在這個階段中,會計的規范和準則都得到了發展和完善,進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會計在核算方面的質量水平,也進一步推進了傳統會計走向現代會計的步伐。

2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特征分析

財務會計信息具有普遍的可靠性特征,正是因為這些特征的存在才使得會計信息能夠具有更強的應用價值。

2.1信息具有可核性

隨著國際會計準則標準逐步細化,可核性信息主要源自于不同計量者使用一致性信息,進而實現對其需求信息的有效反映,獲取到相關結果。在實際的反映程序當中,所應用到的計量方式存在差別,進而就使得結果準確性和可靠性存在偏差,如果能夠確保計量方式一致,同時計量標準統一,則能夠保持其穩定性,不出現偏差??傮w來看,會計信息可靠性具體體現在計量者對于同一計量事項所采取的計量方式獲取的結論內容。簡而言之,具有可核性的財務會計信息必須要依靠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和相應的技術手段才能得到預期結果。

2.2市場中立性背景下產生的信息

市場必須保持中立性,在此基礎上所生成的信息才能被稱之為可靠性財務信息。而可靠性財務信息需要兼具科學性,同時具有準確性,不能存在任何企圖取得反映結果的種種偏差或者偏向問題。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財務會計信息可能會被部分人主觀控制,進而產生偏差,因此需要通過必要手段加以約束和控制,進而才能更為客觀和公正對經濟業務進行反映和描述,使事實更加清晰和清楚。

2.3突出財務會計內容的真實性

要確保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必然需要確保會計內容具有真實、規范的基本特征,進而才能獲取準確和及時的財務會計信息,客觀、全面和完整對經濟業務進行反映。真實性是財務會計信息后續種種原則和要求能夠達成的基礎和必然條件。真實性得到保證的財務會計信息可以生成具體數據,繼而為相關人提供決策和投資依據。而真實性也是相關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保證真實性才能保證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和整體性。

3確保財務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原則分析

確保財務會計信息可靠性是遵循相關強制性規定,滿足于會計信息真實性、規范性等客觀要求的必然舉措,在實際操作當中,應堅持相關性等基本原則,才能確保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使得財務會計信息更具應用性。以下內容主要針對財務會計在信息可靠性原則方面的內容進行分析,分別從相關性原則、全面性原則以及重要性原則來具體探討分析。

3.1堅持相關性原則

在實際的財務會計信息使用過程中,必須堅持相關性原則,會計信息使用者進行決策或者投資過程中,財務會計信息具有客觀性影響。遵循基本的會計準則要求,要確保財務會計信息相關性得到保證,這類信息的基本標志就是能夠有效預測和反饋價值。預測方面主要是指信息獲取和使用者能夠運用信息對過往進行評價、對現階段進行指導;同時,可預測未來事項。反饋價值則表現為信息獲取和使用者能夠通過信息的運用,對評價結果及相應的決策事項進行調整和優化,確保其準確性得到提升。財務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其可靠性密不可分,兩者都是財務會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相關性和可靠性并不平衡,可靠性提升后,相關性就會弱化。兩者之間有對接,同時存在矛盾,只有結合實際加以判斷和抉擇,才能確保財務會計信息質量達到預期標準,還可以有效規范會計核算等具體事項,使準則等要求得到落實。

3.2堅持全面性原則

財務會計信息的全面性原則在實際的會計核算等具體工作當中需要得到有效體現。全面性原則重點體現在兩個具體方面,既要對有利信息進行反映,同樣要對不利信息進行反映。才能全方位的呈現出財務會計信息的整體情況。堅持全面性原則可以確保會計信息不會被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而改變,進而確保其真實可靠。部分企業存在的報喜不報憂情況,導致會計信息全面性弱化,影響到財務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使得會計信息脫離企業實際,導致信息價值明顯弱化。

3.3堅持重要性原則

在實際的會計核算工作當中,需要注重于事項的重要性問題,根據其重要程度劃分核算的范圍,執行相應標準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對于重要的會計事項,如資產等事項,需要嚴格按照會計法、準則等要求進行核算。對于次要事項,則可以采取更加直接和簡化的方式加以處理,但需要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只有這樣獲取的會計處理結果才能符合強制性要求,且對于使用者而言,其價值意義才更加有保證。

4結論

綜上所述。在實際操作當中可見,財務會計信息最為重要的特征就是可靠性,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保證,才能確保其內容更加真實有效,進而突出其準確性和完整性。隨著企業對會計職位的重視,財務會計可以為相關的企業利益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并且可以對他們起到很重要的輔助作用。在具體運行過程中,財務會計信息可靠性使得投資者、債權人等信息使用者能夠更好掌握企業基本財務狀況,進而科學進行決策,提升整體決策的實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相關利益者的利益,并且可以對其決策和科學性和合理性起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把握好財務會計的可靠性以及其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李宏波.淺析會計信息質量重要特征[J].財經界(學術版),2015,(1).

[2]彭鈺.關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4,(2)

[3]李萍.財務會計信息與公司治理機制存在的關聯分析[J].經貿實踐,2016,(3).

[4]何遠禎.新形勢下提高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研究[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5,(3).

第2篇

在我國,對電子信息產業戰略地位的認識是一個逐漸調整?深化的過程?信息技術的突破性發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信息化浪潮?“新經濟”在世界范圍內的興起,使得我們認真思考對于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的中國如何把握信息化的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何在結合現實國情的基礎上處理?協調好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關系,如何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提升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這一系列問題涉及的內容都關乎新世紀的國家競爭戰略和工業化道路,其中最難把握?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工業化過程中的階段性特征與信息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具體來說,就是如何發揮信息產業的體系性效應解決工業化中期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如何借助信息化走出一條超越傳統工業化模式的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就意味著我國信息化的發展與處在后工業社會的國家有根本區別,并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階段性”特征;二是更應注重發揮信息產業對整個工業結構升級的體系性效應?所謂“階段性”特征就是要從我國的現實基礎出發,立足于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著眼于產業的結構升級和技術進步,使電子信息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體現出逐“階段”升級的軌跡?這就需要對信息產業的當前地位與現實作用做出客觀評價,發現主要矛盾,這也是我們制定今后一段時間階段性目標和政策的基礎?

電子信息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處的當前地位和現實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電子信息產業較長時期的持續高增長,使得產業規??偭靠焖贁U張,從而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呈現出持續性和規模性的特征?近十多年來,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保持2-3倍于GDP的速度增長,從1989年到2001年全行業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和出口額年均增長分別為29%?27%?24%和30%;產業的長期高速增長使其規模總量快速增加,通信?電子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89年的1.4%提高到2001年的4.2%?

二是電子信息產業的體系性效應逐漸體現出來,對傳統產業結構升級的推動和滲透作用逐步增強?電子信息產業的戰略性?基礎性地位并不僅僅在于該產業的發展速度和總量規模,更多的體現在對經濟結構升級以及對其他產業競爭力提升的系統效應,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基本內涵?對這一問題進行測度,并據此評價電子信息產業的體系性效應,目前還缺少必需的數據和分析工具(這也是一個國際上普遍面臨的問題),但可從如下兩個方面予以說明:其一是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到2002年上半年,投資類?消費類?基礎類三大類產品的產值比例為50:30:20,而1989年的相應比例為16:53:31,這一產品結構的重大變化,尤其是投資類產品(以計算機網絡?通信產品為主)占據了一半,在相當程度上說明了信息產品的應用加速滲透到國民經濟的許多領域,而不是以往依靠電視機等家電產品來維持電子信息產業的增長;其二是信息化應用項目的實施,據不完全統計,1985年到2001年,先后實施了12000個信息化項目,僅項目投入的資金達到200多億元?2002年上半年,我國電子政務市場總采購額達到154.9億元,政府信息化對行業信息化?企業信息化和社會信息化起到了極大的示范和帶動作用?

三是出現了其他國家在工業化中期階段少有的現象,即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遠遠超過傳統產業的發展速度,高技術產品出口快速增長的態勢?我們觀察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和技術升級的軌跡,不難得出兩個結論:其一在加工組裝環節我國表現出了比較強而明顯的比較優勢,世界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正在形成向我國一些地區集中的趨勢;其二是技術創新和研發能力提升逐漸明顯,不僅表現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向我國的進入和布局,更為重要的是,自主原創技術的局部突破(如TDCDMA標準)和一些創新型高技術公司的活躍與成長?電子信息產品的全球制造優勢(目前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產品和加工組裝環節),以及正在逐步提升的面向生產和中低端產品的研發能力,是我國當前電子信息產業的兩大特點,由此形成了我國雖處在工業化中期階段,但產業結構卻出現高技術電子信息產業加速發展并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的獨特現象?

上述的當前地位和現實作用,表明電子信息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結構升級以及提高國家競爭力等諸多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有著進一步鞏固?壯大?提升國際競爭力的現實基礎,電子信息產業對我國經濟增長?結構升級的戰略作用還需要進一步釋放?

二?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已表現出以下的基本特征:

1?我國已經成為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大國

1989年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規模居世界第九位,1996年排名世界第五位,1999年,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總量規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總量規模國際地位持續穩步提升,已步入電子信息產品世界制造大國的行列,而且提升的趨勢還在持續,很快可以超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形成了產品門類相對齊全的制造業體系,彩電?微波爐?視盤機?收錄放機?電話機?揚聲器?磁性材料等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有些產品占有全球較大的市場份額,并且形成比較強的產業配套基礎?

2?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以獨到的優勢初步確立了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產業發展的顯著變化之一是產業分工方式的改變,即跨國公司為主導的產業鏈縱向分工方式的形成和高度細分化,以及由此推動的新一輪產業的國家間轉移,并呈現出兩個重要特征:其一是此輪產業轉移伴隨著新的產業分工方式的出現——產業鏈縱向的高度分工化,即加工?組裝?制造等相對勞動密集度高的產業環節由發達國家轉移出去,形成了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優化布局其產業鏈,加工?組裝?制造等環節與研發?設計?品牌等環節空間分離的格局;其二是一些具有一定基礎和比較優勢的低成本發展中國家,承接了發達國家轉移出來的加工?組裝?制造等環節,從而對部分發展中國家而言帶來了參與新一輪全球分工的機會?就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而言,憑借著市場需求巨大?低成本生產要素(勞動力?土地?智力資源等)?相當實力的產業基礎和生產能力等綜合成本優勢,獲得了此輪產業轉移的有利地位,已初步確立了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重要地位——電子信息產品的加工制造?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參與國際分工及其大出大進國際循環的格局初步形成?

如果我們將觀察問題的視角放在加工制造優勢的形成過程,也可以從中清楚地發現結構升級的明顯步伐,產品結構由過去以家電類低端產品為主,調整到基礎類?投資類產品的占有合理的比例,尤其在關鍵元器件——集成電路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據粗略預計,“十五”期間,全國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的投資可達100億美元,相當于前30年投資總額的三倍,其中外資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額?

3?產業聚集已經出現,初步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三大信息產業基地

產業的區域聚集化發展已經成為當代產業發展的重要特征,美國的硅谷?英國的蘇格蘭科技區?印度的班加羅爾?臺北的新竹科技工業園區?法國的昂蒂布?芬蘭的赫爾辛基?以色列的特拉維夫,都是集群式創新的成功典范?產業發展的區域聚集化是出于提高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有利要素流動?共享服務和基礎設施等多重目的,從而提高產業的競爭力?我國已初步形成了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三大信息產業基地?在這些產業聚集區內,形成了主機企業和多級零部件供應企業分工高度細化的產業分工方式,尤其是形成了能夠實現即時供應?交易成本較低的產業配套能力,使得區內企業表現出了很強的競爭力和市場適應能力?這些電子信息產業聚集區也是外商直接投資的首選地,使其具有很高的國際化程度,一些產業基地成為了某些電子信息產品的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就此意義而言,這些信息產業基地正逐步發展成為影響全球市場的重要的世界生產制造基地?

第3篇

論文關健飼: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方法復雜系統

論文摘要:提出了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拉制問題,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及其實現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對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的性能分析、方法實施中的信息安全及其實際應用問題進行了探討。

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問題是近年來研究工作的熱點之一,傳統的動態大系統遞階控制都是在精確模型的前提下獲得的,然而許多實際系統的數學模型僅僅是實際的某種近似,精確模型難以獲得,從而難以獲得實際系統的最優控制。RobertS針對實際和模型存在差異的情況下[l],首先提出了動態系統優化與參數估計集成(DynamicIntegratedSystemOptimizationandParameterEstimation簡稱DISOPE)方法,該方法通過迭代求解基于模型最優控制向題和參數估計問題,獲得實際問題的真實最優解。將非線性動態大系統遞階控制方法與動態系統優化與參數估計集成方法相結合可形成非線性動態大系統DISOPE算法。

Becerra和Robelts針對連續非線性動態大系統給出了一種遞階DISOPE算法[3],文[4.5]則提出了非線性離散動態大系統的兩種遞階優化方法,來求解實際非線性離散動態大系統的最優控制。實際中的大系統或復雜系統往往具有分布的區域性和網絡化性等特征,同時,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的發展,網絡環境下自動化技術得到了飛速的發展[6.7],為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問題的研究創造了條件。

1網絡化系統及其集成優化控制問題

1.1網絡化系統及其特征

復雜系統往往具有分布的區域性和網絡性等特征,本文研究的對象網絡化系統是指網絡化的復雜系,即網絡環境下的復雜系統,其特征是通過計算機絡將各子系統相連構成一個網絡化的復雜大系統,絡環境可以是局域網或是btemet網絡。隨著計算網絡及其技術的發展,網絡通訊得到了極大的提,網絡的規模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使得原來分散較難實現的數據輸出和交換,可以在一個“貫通”的絡環境中實現,其信息的傳輸均依賴網絡進行。本研究的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是指對網絡環下復雜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

1.2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問題

實際系統中的優化問題無處不在,同時由于計算機網絡及其技術的發展,使得分散的、具有區域特征的復雜系統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網絡化系統,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本文就是將集成優化控制方法與網絡自動化技術相結合,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進行了研究。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問題可以描述為:針對網絡環境下的復雜系統,將集成優化控制方法與網絡自動化技術相結合,對網絡化系統進行集成優化控制,獲得網絡環境下復雜系統的優化解。

2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實現

2.1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算法及其實現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就是將復雜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和網絡自動化技術相結合,用來解決網絡化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問題,使其在難以建模、系統具有網絡化和區域化等情況下,獲得滿意的優化控制結果。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的特點是引人了網絡回路,在優化算法中引人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其優化控制更加依賴于網絡系統和網絡技術。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關鍵技術在于動態系統優化與參數估計集成優化方法的實現和網絡信息傳輸,借助于動態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技術和網絡自動化技術可實現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可以基于局域網或Intemet實現。

2.2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特征

對一個動態優化控制方法,除了給出優化算法,還需要對其性能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優化方法的實施。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的性能包括實時性、最優性、收斂性及其魯棒性等。

2.2.1實時性

在引人網絡之前,針對跨區域的復雜系統,其優化控制的實施是很困難的,即使能夠,其實時性也難以保證。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由于借助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來實施集成優化控制,可以較好地解決跨區域復雜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實時性問題。

2.2.2最優性

算法最優性是指在算法收斂的情況下,收斂解是否實際系統的最優解。對于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在最優解存在且唯一等假設條件下,若算法收斂,則收斂解滿足最優性必要條件,即所得優化解是實際系統的真實最優解。

2.2.3收敢性

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需要實施,首先要求其優化控制算法是收斂的,收斂性就是研究算法收斂的條件,針對不同的算法其收斂性條件有所不同。對于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其優化的框架沒有改變,只是引人了網絡回路,利用算法映射及壓縮映射原理,通過分析可以獲得保證優化算法收斂的條件。

2.2.4魯棒性

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的魯棒性問題是指在存在這樣那樣擾動的情況下,優化算法保持其收斂性,并收斂到最優解的能力。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在不需要實際過程的精確數學模型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實際系統的真實最優解,對模型的結構和參數具有較強的魯棒性。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是一種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計算機網絡的信息的安全問題必然影響到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實施。因此,對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問題及其對策進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的順利實施。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問題可以借助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安全對策予以解決。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為解決區域性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該方法具有以下優越性:

l)由于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本質是采用動態大系統的DISOPE遞階優化方法,這樣就使得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在不需要復雜系統的精確數學模型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實際系統的真實最優解;

2)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為解決跨區域性的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提供了一種可靠的實現途徑和形式。同時由于網絡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和網絡信息傳輸實時性的提高,使得實時地解決區域性的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成為可能。

第4篇

關鍵詞:CAD/CAM, 數控車,特征提取,數控工藝規劃

前言

通常所說的CAD/CAM系統集成實際上是指設計與制造過程中的CAD、CAPP和CAM三個環節的軟件集成。在CAD/CAPP/CAM集成過程中,CAPP是連接CAD與CAM的橋梁和紐帶。目前,許多著名的CAD/CAM商品軟件,如Pro/ENGINEER、I-deas、UG、Euclid等在幾何造型、分析計算和數據管理等有很強的功能,也具備NC編程的功能,但是在CAPP方面,這些CAD/CAM軟件需要NC編程人員根據CAD圖形進行繁瑣的人機交互操作,選擇零件的加工方法、加工對象、刀具參數、切削用量和確定加工順序等,才能形成零件加工的刀位文件,最后轉換成NC程序。因此,研究和實現CAD/CAPP/CAM的集成對于簡化人機交互操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基于特征的CAD/CAM集成系統架構及其信息模型

1.1集成系統架構

基于特征的CAD/CAM集成系統架構包括系統的功能結構,信息模型,軟件實現等幾個方面。

CAD/CAM集成系統包括兩個方面的集成:功能的集成和信息的集成。功能的集成主要是指將CAD/CAM中涉及功能,如CAD幾何建模,CAPP工藝規劃以及CAM中的加工軌跡等功能集成在一個應用環境中,信息集成完成了集成系統中信息模型的構建,然后通過功能接口把各塊信息結合為一個整體。

集成環境中包括CAD圖形操作模塊,特征提取功能模塊,數控工藝規劃模塊三個大的功能模塊,完成從零件幾何輪廓構建到最終的數控軌跡生成的CAD.CAM全流程。系統中的圖形功能將基于ACIS平臺實現,主要提供幾何信息管理和圖形顯示。由于圖形技術和幾何建模方面研究起步較早,在很多的CAD系統中已經有了成熟的應用,因此,很多后來的中小型的CAD/CAM軟件往往采用這種成熟的CAD系統進行二次開發,這種情況在國內尤為普遍。這種設計思想可以減少系統的實現難度,加快系統產品化進程,但同時存在著實施成本高,對平臺依賴性過高,擴展、發展困難,缺乏核心信息模型等缺點,這些缺點限制了這類系統的發展空間。

系統功能的構建要完成對CAD/CAPP/CAM等功能模塊的集成,功能結構基本按照這三部分為基礎構建。整個系統構建于統一的自主圖形應用框架平臺,各模塊采用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使各功能模塊間一方面有較好的獨立性,便于實現和擴展;另一方面也有恰當的耦合性,使各模塊完成一個統一的應用。(功能結構圖如下圖)

1.2系統信息模型

CAD/CAM系統的信息模型包括工件信息模型和知識資源庫信息模型,工件信息模型包括工件及加工環境總體信息、工藝信息、加工特征信息以及工件幾何信息。它是系統的核心信息模型,是系統的處理對象和主要表達內容;知識資源庫信息模型包括資源信息庫和加工知識信息庫,它們的目的都是為了工藝的編制和決策,為系統提供了資源管理和工藝決策支持。

在構建了系統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之后就要把模型轉化為實際的應用系統,也就是要在選定的軟硬件平臺上進行程序設計、人機交互設計等。主要開發工具為VC++6.0,信息的永久存儲和管理采用文件系統和數據庫管理系統相結合的方式,數據庫平臺使用SQL Server7.0,采用ADO技術進行數據庫操作。且基于ACIS幾何建模庫構建自主開發的圖形應用框架,從而得以實現CAD繪圖幾何實體管理、圖形參數交互功能

2.回轉體零件加工特征的提取

2.1特征造型:

特征是在零件的設計和制造階段可識別的包含完整零件工程信息的結構單元,是一組與零件的描述相關的信息集合。新一代的產品建模以參數化造型為基礎。特征分為如下四大類:

1、總體信息:

用于描述一個工件的總的信息,包含特征名、特征代碼、材料毛坯和質量。

2、幾何參數信息:

包括組成實體的各個基本尺寸的幾何參數信息。

3、技術參數信息:

包括與特征相關的尺寸公差、行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

4、特征構造信息:

包括構成特征實體的拓撲信息、基點位置和方向矢量。

2.2回轉體零件加工特征的提取。

基于對回轉體零件特征的分析,首先建立其特征信息模型,然后通過識別算法基于工件輪廓進行自動特征識別,最后通過部分交互式調整,完成外輪廓車削加工特征的提取。

回轉體工件特征信息結構如下圖所示:

3.基于特征的數控工藝規劃

這部分是屬于CAD/CAM集成中的CAPP及CAPP到CAM部分,是CAD/CAM集成的關鍵和核心,通過其對應模塊將完成特征到數控加工的映射,達到零件從設計到制造的一體化。

它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基于提取的特征信息自動進行加工工序規劃;基于知識資源庫的交互式工藝參數確定,參數包括:刀具選擇,切削參數以及其他工藝參數;基于工藝信息進行走刀路徑規劃。文中數控車工藝規劃立足于對回轉體工件提取的特征,按照數控車中的加工原則和知識進行推理,自動決策加工工序,完成缺省加工信息,然后根據特征幾何信息和工藝信息進一步自動計算確定加工走刀路徑,完成CAPP到CAM的集成,從而能基于特征高效的進行數控工藝安排。

工序規劃的主要任務有:

1、 確定切削區域,安排工步;

2、 安排特征加工次序;

3、 確定確省加工參數。

其工序規劃方法是基于車削特征和加工規則的自動工序推理。工序規劃中處理的加工方法包括外圓車削、端面車削,槽車削等。

結束語

CAD/CAM集成是現代化企業提高產品質量、縮短設計周期、提高競爭力所必須的設計和制造模式,CAD/CAM集成的關鍵技術也成為企業實現現代化生產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國際和國內的各種理論和實踐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理念,并且不斷完善,拓展了我們更多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胡數根. CAD/CAM一體化技術綜述.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1995(3)

〔2〕 劉文劍,常偉等.CAD/CAM集成技術. 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1

〔3〕 王賢坤.機械CAD/CAM技術、應用與開發.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

第5篇

1.1網絡化系統及其特征

復雜系統往往具有分布的區域性和網絡性等特征,本文研究的對象網絡化系統是指網絡化的復雜系,即網絡環境下的復雜系統,其特征是通過計算機絡將各子系統相連構成一個網絡化的復雜大系統,絡環境可以是局域網或是btemet網絡。隨著計算網絡及其技術的發展,網絡通訊得到了極大的提,網絡的規模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使得原來分散較難實現的數據輸出和交換,可以在一個“貫通”的絡環境中實現,其信息的傳輸均依賴網絡進行。本研究的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是指對網絡環下復雜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

1.2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問題

實際系統中的優化問題無處不在,同時由于計算機網絡及其技術的發展,使得分散的、具有區域特征的復雜系統形成了具有鮮明特征的網絡化系統,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本文就是將集成優化控制方法與網絡自動化技術相結合,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進行了研究。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問題可以描述為:針對網絡環境下的復雜系統,將集成優化控制方法與網絡自動化技術相結合,對網絡化系統進行集成優化控制,獲得網絡環境下復雜系統的優化解。

2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實現

2.1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算法及其實現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就是將復雜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和網絡自動化技術相結合,用來解決網絡化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問題,使其在難以建模、系統具有網絡化和區域化等情況下,獲得滿意的優化控制結果。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的特點是引人了網絡回路,在優化算法中引人了一些不確定因素,其優化控制更加依賴于網絡系統和網絡技術。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關鍵技術在于動態系統優化與參數估計集成優化方法的實現和網絡信息傳輸,借助于動態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技術和網絡自動化技術可實現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可以基于局域網或Intemet實現?;诰钟蚓W的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2.2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特征

對一個動態優化控制方法,除了給出優化算法,還需要對其性能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優化方法的實施。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的性能包括實時性、最優性、收斂性及其魯棒性等。

2.2.1實時性

在引人網絡之前,針對跨區域的復雜系統,其優化控制的實施是很困難的,即使能夠,其實時性也難以保證。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由于借助于計算機網絡技術來實施集成優化控制,可以較好地解決跨區域復雜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實時性問題。

2.2.2最優性

算法最優性是指在算法收斂的情況下,收斂解是否實際系統的最優解。對于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在最優解存在且唯一等假設條件下,若算法收斂,則收斂解滿足最優性必要條件,即所得優化解是實際系統的真實最優解。

2.2.3收敢性

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需要實施,首先要求其優化控制算法是收斂的,收斂性就是研究算法收斂的條件,針對不同的算法其收斂性條件有所不同。對于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其優化的框架沒有改變,只是引人了網絡回路,利用算法映射及壓縮映射原理,通過分析可以獲得保證優化算法收斂的條件。

2.2.4魯棒性

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的魯棒性問題是指在存在這樣那樣擾動的情況下,優化算法保持其收斂性,并收斂到最優解的能力。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在不需要實際過程的精確數學模型的情況下可以獲得實際系統的真實最優解,對模型的結構和參數具有較強的魯棒性。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是一種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計算機網絡的信息的安全問題必然影響到系統集成優化控制的實施。因此,對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問題及其對策進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的順利實施。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中的信息安全問題可以借助于計算機網絡的信息安全對策予以解決。

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為解決區域性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該方法具有以下優越性:

l)由于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本質是采用動態大系統的DISOPE遞階優化方法,這樣就使得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在不需要復雜系統的精確數學模型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實際系統的真實最優解;

2)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為解決跨區域性的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提供了一種可靠的實現途徑和形式。同時由于網絡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和網絡信息傳輸實時性的提高,使得實時地解決區域性的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成為可能。

3結束語

本文將大系統的遞階DISOPE集成優化控制方法與網絡自動化技術相結合,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探討,為在網絡環境下實現分散性復雜系統的優化控制問題提供了一種可靠的實現途徑,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文中提出了網絡化系統集成優化控制向題,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方法及其實現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的實時性、最優性、收斂性和魯棒性進行了探討,并對網絡化系統的集成優化控制實施行中的信息安全問題以及實際應用問題進行了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SinghMG,DynamicHierarchicalCootrol[M],North-Holland,1980.

[2]RobertsPD.Optimalcontrolofmonlinearsystemswithmodelrealitydifferences[A].31stConferenceonDecisionandControlProceedings16[C].1992,p257-258

[3]BecerraUMandRobertsPD.Ahierarchicalextensionofdynamicinergratedsystemoptimizationandparameterestimstion[A],IFACSypostiononLarge-ScaleSystems[C].LondonUK1995,p213-218

[4]孔金生,萬百五。非戰性離散動態大系統的DISOPE關聯預測遞階算法[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0,20(12)77-83

[5]孔金生,萬百五。非線性離散動態大系統的DISOPE關聯平衡協調算法[Jl.系統工程,2001,19(4):14-21.

[6]ViktorBNetworkingandintegrationoffaclitiesautomationsystems[M]CRCPreasLLC,2001

[7]彭可,陳際達,鄒潤民.控制系統網絡化及控制系統與信息網絡集成技術[J].信息與控制,2002,31(5):441-445

第6篇

董事是維系上市公司正常運營的重要力量,委任新董事也是公司的一項重大人事決策。包括獨立董事在內的外部董事在監督管理層、提供咨詢建議、否決權等公司治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按照標準制度設計,外部董事由公司提名委員會負責,并經過董事會討論,股東大會批準,在這個框架下,確保能夠選擇具有獨立性和專業性的外部董事。選擇董事的過程可以包括提名委員會機制、董事會機制和股東大會機制,還有一個就是利益相關者各方參與到上述機制中的機理等。

上市公司中,CEO和董事會之間的權力之爭從未停止,CEO通過各種途徑對外部董事的選擇施加影響,選擇那些與他們具有相似人口統計學特征或背景經歷相似的新董事,來鞏固CEO權威、保持領導層穩定。事實上,CEO影響新外部董事的選擇普遍存在,CEO越來越多的介入和控制新董事的任命事項。一般來講,CEO們偏好那些與他們背景經歷相似的新董事人選。當CEO是提名委員會成員或者公司提名委員會不存在時,公司所委任的新外部董事大多是與CEO具有相似的人口統計學特征,這就進一步維護了CEO的利益。CEO逐漸介入外部董事的提名過程,破壞提名委員會選擇外部董事的獨立性,CEO依賴強權推薦和自己背景經歷相似的董事人選。CEO可以通過控制董事會實際掌權者來控制董事會,同時,CEO主導董事會成員的任命使得管理層更加便于控制董事會,CEO試圖繞開董事會的控制以實現薪酬最大化。研究發現,CEO權力大于董事會權力時,新董事在人口統計學上類似于該公司的CEO;CEO與董事會背景經歷越相似,就越利于保持或進一步增加CEO的高薪酬。實際上董事會在任命新董事的過程中影響力受限,在CEO權力較大的公司這種現象更為普遍。

當前,中國大多數關于外部董事委任的研究集中于與公司績效之間關系、與高層更迭之間的關系,相比之下,西方對于CEO施加影響、選擇怎樣的新外部董事這一研究領域關注的較早,發展的也更加成熟。人口統計學特征屬于社會學領域,主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水平、收入等指標,近年來被廣泛應用到管理實踐之中用來分析研究對象的分布狀況、變動及其發展趨勢。CEO之所以施加影響,選擇與他們背景經歷相似的新外部董事,一方面是因為雙方有著相似的價值觀和信仰,在公司戰略制定和決策方面可能沖突較少,比較容易達成一致,進而樹立CEO的領導力;另一方面是因為相似性吸引力使雙方更加相互信任和認同,新董事也傾向于支持CEO薪酬。這主要是涉及到社會交換理論和社會比較理論。

隨著近年來股東為了抑制CEO強權,加大了對CEO的監管力度,主張削弱CEO對外部董事的控制,提高外部董事的獨立性。傳統理論認為,董事會獨立性較高,能更好的發揮監督的作用,對CEO領導權進行有效約束。研究建議通過建立最佳的董事會來監督制約首席執行官,防止建立CEO的“帝國”傾向,為了搶占首席執行官壕溝,股東可以組建一個集中咨詢型的董事會;若CEO通過強權干涉新董事的提名,股東可以組建一個集中監督型的董事會。董事會成員人口統計學特征的多樣性會提高企業的創新產出,開辟企業治理的新視角,同時,與當前CEO在人口統計學特征上存在差異的新董事,使得董事會增加了對于CEO薪酬的控制權。

股東大會的監管壓力迫使董事會成員的構成不得不變得更加透明,與CEO具有較大人口統計學特征差異的外部董事們,在價值觀、信念、受教育環境和工作經歷等方面均可能與CEO產生較大的分歧,這也可能會導致雙方在對公司治理主張上有所差異,同時,由于對CEO的不信任,可能會對CEO薪酬造成負面影響,阻礙高管的投機行為。CEO逐漸被這個問題困擾,一直在尋求能夠解決股東監管和維護CEO權力相平衡的辦法,在面臨外界壓力的情況下,CEO不能直接通過施加影響選擇那些與自己背景相似的外部董事,只好采用“迂回戰術”,選擇那些曾經與和自己背景相似CEO共事過的人擔任外部董事。這里可以理解為,他們利用信息不對稱,采取了更加曲折的辦法,是高管的一種隱藏行為。這些外部董事雖然沒有和CEO相似的背景經歷或者在人口統計學特征上存在不少差異,但他們卻能有效降低CEO選擇外部董事后在公司治理和領導力方面失去權威的不確定性,同時也在最小程度上減弱其對于CEO薪酬的負面影響,確保了CEO對其薪酬的隱藏行為。

隱藏行為是經理人將其利己行為加以隱藏或使之合法化的具體行動,令股東和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難以直接觀察到。高管的隱藏行為冒著道德風險,極大化自身利益,損害了委托人的利益。CEO對其薪酬的隱藏行為可以有三種,一是薪酬決策機制,二是薪酬基準因素,三是信息對外披露。CEO不能直接通過施加影響選擇那些與自己背景相似的外部董事,而是選擇那些曾經與和自己背景相似CEO共事過的人擔任外部董事,這種做法從高管的隱藏行為角度來看,主要可以用CEO掩飾外部董事的背景信息、不易被外界直接察覺到的、限制信息對外披露的觀點來解釋。人口統計學特征與CEO相似的外部董事與現任CEO有一定的社會聯系,外部董事主要人口統計學特征的指標例如年齡、籍貫、教育經歷、工作經歷、從事的行業等都會在年報上和相關平臺進行披露,這些外部董事的相關背景信息一旦和當前CEO相似或存在聯系,就會很容易被外界發覺或被追溯到。這樣就會受到來自股東等方面的嚴格監管,無法為CEO輸送利益。

但是,CEO和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容易引發經理人的敗德行為,CEO憑借其擁有的信息優勢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使股東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受損。CEO手中擁有的信息要遠遠多于委托人,當股東大會加強對CEO的監管、主張更換外部董事時,CEO會進行投機行為,基于外部董事候選人與他們先前共事過的CEO之間的連鎖關系來衡量外部董事候選人是否會得到外界的認可和接受。與現任CEO背景相似的其他CEO曾經共事過的那些人被任命為公司的外部董事,這些外部董事的背景信息沒有直接與現任CEO相互關聯,雙方之間直接的、更容易被外界發現的社會聯系并不存在,雙方是通過那些與外部董事共事過并且與當前CEO背景經歷相似的CEO來建立起網絡關系的。這種網絡關系實際上形成了一種隱性合同,在這個層面上的CEO們基于某種目的會相互傳遞信息和信息交流,做到信息共享,但這些卻是不為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所知的。這樣間接的連鎖關系成為了CEO們管理信息以及其他有價值資源的渠道,CEO可以憑借這種CEO、外部董事與先前CEO三者之間的連鎖關系掌握信息優勢,公開一部分信息,限制關鍵信息的披露,隱藏利己行為,讓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難以察覺,達到謀利的目的。在此,社會網絡作為一種工具,可以起到傳遞信息、控制局勢、提高討價還價的地位,從而在與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博弈中占據競爭優勢。這樣的關系更加隱秘,相比之前,CEO采取是一種更曲折的方式對其薪酬和其利己行為進行隱藏。CEO會故意增加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例,讓外界對公司治理放心,但這些獨立董事其實都是與其背景相似的人或曾與現任CEO背景相似的CEO共事過。通過這種間接地進行社會聯系,CEO為自己謀取利益提供了一個可以得到很好掩飾的途徑,外部董事成為CEO掩蓋其利用領導權獲取利益的重要工具。

對于CEO來說,干預新董事的提名選擇是其控制董事會的重要手段,CEO施加影響選擇那些與自身背景經歷相似的新外部董事,從而將自己利益最大化。然而,股東一起其他利益相關者們為了避免CEO壕溝效應,越來越關注董事會成員人口統計學特征多樣化的構成,關注著董事會監督作用的發揮。目前,選擇過去曾與當前CEO具有相似人口統計學特征的CEO們共事過的外部董事成為CEO鞏固權威、分散監管壓力的一個新方法,除了能夠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降低其對CEO開展公司治理的威脅以及削弱對CEO薪酬的負面影響之外,它還使得CEO隱藏其利己行為得到了可能。CEO對其薪酬的隱藏行為不僅僅只局限于通過薪酬決策機制和薪酬基準因素發揮作用,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信息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通過實現信息不對稱、限制關鍵信息披露來達到利己的隱藏行為已成為當下經理人們謀取利益以及輸送利益的通道,同時也提高了經理人與股東以及利益相關者間的討價還價能力,最大可能的不受董事會約束。而且,與信息一起的社會網絡也便利了高管的隱藏行為,市場上存在的隱性制度以及社會網絡對于信息的約束使得股東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無法得知關于外部董事的一些關鍵信息,這就限制了股東大會以及董事會監督作用的發揮。這也向企業傳達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即關注信息和社會網絡、重視信息和社會網絡建設在宏觀上可為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在微觀的角度上說可以加強約束經理人敗德行為的力度,維護股東利益。

當前關于CEO施加影響、選擇怎樣的新外部董事的研究,是按照與CEO背景相似與否進行分類來探討的,關于CEO施加影響、選擇與CEO背景相似的新外部董事這個領域研究的較多,其中的很多主張也為公司治理提供了具體的實踐指導意義。但是,東西方關于在面臨高強度監管壓力的前提下CEO們如何組建一支“自己人”的隊伍的研究還很少,在這個領域大多數是關注董事會成員的多樣性以及與公司績效、CEO更迭、創新行為的關系。隨著委托―機制問題的頻發,CEO施加影響、干預什么樣的外部董事選擇以及股東如何避免CEO的壕溝效應還需要結合實踐進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討。

第7篇

關鍵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身份識別;應用

中圖分類號:D91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08-0044-02

1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

美國好萊塢電影中經常會涉及到許多高科技的情節,比如某人要到某一重要的場所(實驗室、機房或者博物館等),一般沒有鑰匙,而是通過指紋錄入、虹膜掃描、聲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方式來確認身份。電影中的這些高科技元素經常會讓我們驚嘆不已,其實這些利用人體生物特進行驗證和識別人物身份的高科技技術就是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其中這種技術主要是通過運用計算機、聲學、光學、生物統計學、生物傳感器等技術相互配合,并通過利用人體的行為特征比如聲音、步伐、筆跡等和指紋、人臉和虹膜等固有生理特征等進行鑒別人們身份的一種技術。

2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發展過程

早在公元前7 000年前~公元前6 000年前,在古中國和古敘利亞,人們就用指紋進行身份驗證,具體可以追溯到古埃及人通過測量人的尺寸進行鑒別人的身份。而現在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主要是運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的。其中在20世紀60年代,因為計算機技術能夠進行處理圖形,所以人們開始探究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處理指紋,從此,基于計算機技術的自動指紋識別系統的研究和應用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展開。我國的生物特征識別最早發展的也是指紋識別技術,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開始了研究。20世紀90年代,我國開始對人臉識別、虹膜識別、掌形識別等生物特征識別技術進行研究,并且在部分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最近幾年,我國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發展很快,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由于奧運和公安保衛的需要,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許多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都參與了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以國內頂級科研單位和著名高校的生物特征識別科研成果為依托,一批生物特征識別領域的高新技術公司也迅速發展起來。生物特征識別設備也從早期的僅限于安全級別較高的場所和軍事用途,逐漸應用于商業領域,如出入口控制、考勤管理等。目前,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可廣泛用于政府、軍隊、銀行、電子商務和安全防務等多個領域。

3 幾種常用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

利用生物特征來進行個人身份識別, 其不需要攜帶如智能卡樣的東西,也不需要記住身份證號以及密碼等一系列的數字,而用于證明自己的就是自己本身,利用生物特征識別身份不僅不會出現丟失、遺忘,而且也很難進行造假。是目前最為方便和安全的識別技術,得到了各個國家的普遍重視和大力發展。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有指紋、手型、掌紋、靜脈、虹膜、視網膜、耳廓、語音、步態以及人臉等識別技術。這里介紹幾種常用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及其應用情況。

3.1 指紋識別技術

指紋識別技術通常采用特征點法,抽出指紋上山狀曲線的分歧點或指紋中切斷的部分(端點)等特征來識別。特征點是一個三維向量,包含了位置和方向等信息。在特征點法的識別中,手指按壓或流汗、指紋線的愈合和傷痕對識別影響不大。

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兩個人之間沒有相同的指紋,同時由于指紋與其他生理特征或者行為特征相比更容易獲取,所以指紋識別技術應用是非常廣闊的。在現代社會中,指紋識別技術最早應用在公安刑偵領域中,后逐漸被應用到軍隊、武警以及民用領域中。目前指紋識別技術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應用最為廣泛、價格低廉以及使用最為方便的生物特征認證技術之一。但是目前指紋識別也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因為在每一次使用指紋時都會在指紋采集頭上留下指紋痕跡,而這些指紋痕跡很容易被非法分子復制。

3.2 手掌靜脈識別技術

手掌靜脈身份識別就是通過近紅外線讀取手掌靜脈的模式數據,與預先登記的手掌靜脈數據進行對比,確認本人身份的生物識別技術。由于靜脈比動脈更接近于皮膚,當紅外線照射手掌時,更容易讀取信息。此外,靜脈中的紅血球具有吸收特定的近紅外線的特性,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實現只讀取靜脈的功能。當近紅外線照射到手掌時,靜脈部分會有微弱的反射,從而形成靜脈紋路圖像。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反射回來的近紅外線的強弱來識別靜脈的位置。

靜脈血管位于人體內部,不會輕易被他人所獲知,因此非常適合用于個體認證。手掌靜脈識別的全過程采用非接觸式,簡單易行。但由于成本等原因,目前在我國應用還比較少。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和技術的成熟性越來越好,相信未來幾年這項技術在我國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廣。

3.3 人臉識別技術

所謂人臉識別, 就是利用計算機分析人臉視頻或者圖像, 并從中提取出有效的識別信息, 最終判別人臉對象的身份。識別的特征有眼、鼻、口、眉的形狀和位置關系,以及臉的輪廓等。人臉識別系統主要包括人臉檢測和人臉識別兩個環節,其中人臉檢測主要是指首先對人臉進行定位和檢測,也就是指從輸入圖像中找到人臉及其位置,從而將人臉從背景中分割出來;而人臉識別主要是對人臉的特征進行提取,識別以及模擬匹配等。

人臉識別技術與其他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相比,人臉識別由于使用方便,普通的攝像頭都能夠作為傳感器,同時這種技術主要是根據人臉識別軟件和算法進行處理,所以其成本低,容易推廣,而且也容易被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人臉識別相對于指紋識別最大的優點是非接觸式的,更加方便與衛生,而且不干擾使用者,不侵犯使用者的隱私權,因此成為目前實際應用廣泛程度僅次于指紋識別的生物特征識別手段。尤其是近幾年,由于國際反恐和社會安全的需要,世界各國也都加強了人臉識別技術及其應用的研究。2008年我國在奧運會的歷史上第一次采用人臉識別技術為之提供安全保障。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可廣泛用于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考勤、公安布控對象監控、車站機場安檢以及人臉識別出入境邊檢等多個領域,甚至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個人計算機進行人臉識別開機,還可以讓自己的手機進行人臉識別解鎖。人臉識別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為人們工作和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比如在北京奧運會期間,運動員不需要門卡以及鑰匙,只需要面朝門靜立一會,然后房門就能夠自動打開,這里就使用了人臉識別技術。

雖然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但是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周圍環境的光照問題、人臉的姿態問題、遮擋物問題以及化妝整容問題等,這些都需要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對問題的深入研究去逐漸解決。

3.4 聲音識別技術

聲音識別技術是一種非接觸的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其能夠很自然被人們接受,并且人們的行為特征以及心理特征等語音參數會反應在聲音的波形中,聲音識別就是利用分析使用者的聲音的物理特性進行身份識別的技術。聲音識別技術主要是通過話筒錄入語音,然后通過數字信號處理技術,最后提取使用者聲音特征信息并將其保存在數據庫中。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將采集的聲音與數據庫中的特征信息進行對比,實現身份識別和身份判斷。目前聲音識別技術主要應用于語音撥號、聲控玩具中等。但是聲音識別技術和其他技術相比,由于聲音的變化范圍太大,所以導致很難進行精確匹配,同時由于聲音很容易隨著速度、音量以及音質的變化影響采集和對比結果。

3.5 其他生物特征識別技術

目前,除了指紋識別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等常用的幾種技術外,現在科學技術人員正致力于研究開發的還有身體氣味以及耳朵、心音和行走步態等技術。有趣的是,日本科學家還開發了一項臀部形狀識別技術,他們在汽車駕駛座上安裝數百個微型壓力傳感器,汽車內的電腦通過壓力傳感器采集到的數據即可制作出坐車人的臀部形狀數據庫,然后與原錄入數據庫作比對,從而識別駕駛人是否車主。

4 展 望

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但是由于每一種技術都有自身的缺點和優點,都有自己使用的范圍,所以采用多種生物特征融合技術可以獲得比單一生物特征識別系統更好的識別性能和可靠性,提高系統的安全性??梢灶A見,多種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聯合應用將是身份識別領域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的生活將會因為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而變得更安全、更輕松。

參考文獻:

[1] 孫冬梅.裘正定.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綜述[J].電子學報,2001,(1).

[2] 魏育成,趙彩云.身體就是身份證——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及其在安防領域的應用[J].中國安防,2009,4.

[3] 馬勇.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在德國護照中的應用及其啟示[J].中國安防,2010,(6).

第8篇

關鍵詞:點云;法向量;田坎面

中圖分類號:TP39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7)04-0099-02

在如今數字化世界的時代中,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傳感技術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極大促進了測量測繪以及逆向工程等的發展[1]。在野外測量中,對復雜地形的信息采集以及數據建模等需求也越來越高,隨著機載雷達、車載雷達、無人機等工具的進步,采集的地形信息也越來越全面,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這些數據來提取所需要的信息,對后續的三維建模,土地面積計算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3]。

在對散亂三維點云的信息研究的過程中,三維點云的法向量作為三維點云空間的重要幾何特征,是點云信息提取尤其是三維邊界以及特征面提取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也有許多與之相關的研究方法[4][5]。因此本文提出一種基于距離權重的法矢向量計算方法,針對所要求的提取梯田坎面的目標,對點云數據進行K鄰域搜索,通過基于Delaunay的方法對數據點建立三角網,并基于鄰域點與目標點的距離來重新對法矢向量值進行估算,提高梯田田坎面提取的精度。

1 研究方法

由于散亂三維點云在空間分布上呈無序狀態,為提高計算效率,保證目標特征點的提取,可對點云建立kd樹索引。K近鄰算法一般是通過計算與目標點的距離,對采樣點搜索出最臨近的K個點。通過K近鄰算法對目標點及其進行擬合進而計算出法矢向量,通過設置特征值來提取符合要求的數據點。

1.1 K鄰近點的搜索

Kd樹是一種分割K維數據空間的數據結構,是二進制空間分割樹的特殊情況。 在三維無序點云數據處理中,三維kd樹索引的建立能夠極大的提升臨近點的搜索效率[6]。

其基本構建思路:首先對三維點云數據進行遍歷,對X、Y、Z坐標進行方差計算,并以大小進行排序來對分割軸進行編號;依據編號選定坐標域,以位于正中間的數據點為節點,對位于分割軸兩側的點進行分割,確定左右空間;按照編號大小,對剩下的坐標域以位于正中間的數據點為節點分割;遞歸上述過程,直至空g中只包含一個數據點為止。

在通過無序的點云數據建立Kd索引之后,通過目標點P(PX、PY、PZ)坐標與節點的坐標值進行比較,選取最近的根節點作為目標節點進行遍歷,搜索出的最近的K個點,即為目標的K鄰域點集Pk={P1、P2、P3……Pk}。

1.2 改進的法矢向量提取方法

1.2.1 法矢向量提取方法

法矢向量是離散空間點云的一個重要空間幾何特征,因此在三維點云空間特征提取中,估算點的法矢向量是一個關鍵的過程[6]。常見的點云法矢向量計算方法有:通過對點云進行局部表面擬合和基于Delaunay的方法[7]。

本文利用基于Delaunay的方法來估算目標點P的法矢向量,通常采用的辦法為:首先對P及其K鄰域點集Pk構建Delaunay三角網;計算所有通過P點的三角面的法向量,并進行法向量一致化處理,得到過P點的三角網的法向量集;通過三角面的法向量集Nk={N1、N2、N3}加權平均的方式對P點的法向量進行估算。P點的法向量Np的估算表達式為:。

1.2.2 改進算法

在基于Delaunay的方法過程中,法矢向量是由鄰近三角網的法矢向量加權平均進行估算的,點云法向量的估算的準確性和三角網的法矢向量有極高的關聯性。

在提取梯田田坎特征面的過程中,需將田坎點云數據中的田坎面點保留,同時盡可能的除去邊坡面點。為了更好的提取梯田田坎邊點以及保留梯田田坎面的特征,本文對點云估算方法進行改進:在目標點進行法向量估算構建三角網的過程中,對通過目標點三角網的法向量進行加權,依據構建三角網的點與目標點的距離進行權重賦值,降低遠點對目標點法矢向量計算的影響,得到新的點云法向量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L為點集Pk中與目標點P歐式距離的最大值,La、Lb分別問過P點三角網的其余兩頂點與點P的歐式距離。

1.2.3 梯田田坎特征面提取

根據得到的梯田點云法矢向量,對梯田數據點的法向量與其K鄰近點的法向量的夾角αi計算得到夾角集A,A={α1、α2、α3……αk},并進行加權運算得到該點與K鄰域點的法向量夾角的均值αp;同時計算出點法向量與Z坐標軸的夾角βp。通過設置閾值k1和k2,可根據αp與k1以及βp與k2的對比結果進行分類,并進行分類,當αp>k1將其視為田坎邊界點,當αpk2時,將其視為邊坡點,其余點則為田坎表面點。

2 實驗分析

硬件為CPU為Intel雙核20G,操作系統為Windows 10,軟件為VC++6.0和GeomagicStudio2013,機載激光掃描數據為Riegle公司的 VZ-4000獲取的貴州某梯田三維點云數據。

2.1 數據預處理

首先將數據導入到GeomagicStudio2013里,通過軟件現有算法對數據進行降噪處理,得到實驗用數據(圖1)。

2.2 實驗過程

(1)讀取處理后的梯田點云數據并表達(圖2),建立kd樹索引組織點云數據。

(2)對數據點P求出點的K鄰域點集,并依據改進算法進行法向量計算得到結果N。

(3)對目標點P及其K鄰域點的法矢向量依據公式得到其與鄰域點法向量夾角均值αp和其與Z坐標軸的夾角βp和設置的閾值進行比較,這里k1取45°,k2取5°。

(4)對所有數據點依次遍歷進行上述過程得到實驗結果并表達(圖3)。

(5)通過GeomagicStudio進行點云矢量數據操作,根據設置的閾值提取目標點,得到結果(圖4),并通過人工識別的方法對兩數據結果進行比對,檢驗其保留的邊坡點。

得到的比對結果如表1。

3 結語

本文通過K鄰域算法,求取點云數據點及其鄰域并生成三角網得到相關面的法向量,通過賦予權值的方式對點云的法向量估算方法進行改進,設置合理的閾值同目標點及其鄰域的法矢向量夾角均值比較來提取符合要求的點,從實驗結果以及相關軟件的處理結果來看,該算法能夠相對快速的提取梯田田坎的表面點數據,且達到較小的誤差。

參考文獻

[1]Masatoshi Hikizu. Motion Planning System for Bin Picking Using 3-D Point Cloud[J].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2016,07(03):73-83.

[2]王麗輝.三維點云數據處理的技術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3]安毅.三維點云數據的幾何特性估算與特征識別[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1.

[4]趙衛東,湯國安,徐媛,周春寅,錢家忠,馬雷.梯田地形形態特征及其綜合數字分類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3,01(056):295-300.

[5]劉正.三維點云法向量估計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

第9篇

[關鍵詞]農民 社會網絡 信息交流

[分類號]C201

1、引言

社會網絡分析是一種研究人與人之間、組織之間或其他實體之間交往行為(包括情感交流、信息交流、彼此支持等)的視角和方法。社會網絡分析關注人與人(組織)之間的“關系”,并通過分析“關系”的內容和特征,來解釋資源在關系主體間的交流。由于信息是人們通過社會網絡最常交換的資源,信息的交換和獲取很早就成為社會網絡分析的研究課題。隨著信息行為研究對社會因素的關注加強,社會網絡分析被廣泛應用于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1996年,Hay-thornthwaite將社會網絡分析在信息領域的應用進行了梳理,總結了在信息行為研究中常用到的社會網絡概念和指標,展示了社會網絡分析作為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新工具的價值。

在農民信息交流的研究中,社會網絡分析也提供了重要的視角和方法。已有的我國農民信息交流渠道研究都表明,人際交流是農民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然而,對于農民的社會網絡究竟輔助了哪些信息的傳播,不同特征的網絡傳播信息是否存在差異等問題,無論是研究農民社會網絡的社會學研究,還是研究人際信息交流的傳播學研究,都很少涉及。本研究調查了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遼寧省和湖南省的660位農民的社會網絡及其對不同涉農信息的傳播,重點考察的網絡是農民的討論網。重點考察的問題包括:①農民一般利用什么樣的人際關系討論與自己相關的重要問題?②由此形成的討論網具有怎樣的特征?③農民利用討論網交換哪些信息?④網絡特征與交流的信息內容是否存在關聯?之所以選擇討論網,是因為當一個人選擇另外一個人作為討論對象時,他(她)事實上把對方看成了相關問題的信息源。從這個意義說,討論網比其他社會網絡(如拜年網、情感支持網)更傾向于把信息作為交換內容。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考察,本研究希望在已知農民的信息獲取十分依賴人際關系的基礎上,揭示農民社會網絡作為信息獲取媒介的效率和作用方式,幫助改善現有圖書館學情報學對農民信息獲取及信息貧困的理解。

2、相關研究綜述

在已有的應用社會網絡方法觀察信息交流的研究中發現,社會網絡的特征與其交流的信息之間存在某種關聯。20世紀70年代,格蘭諾維特(Granovetter)發現,關系(即連帶)的類型決定求職信息的獲取優勢或劣勢;與強連帶相比,弱連帶更有助于獲得非重復性的、有價值的信息。雖然在格蘭諾維特之前的很長時間,大多數研究都認為強連帶更有利于信息的傳播,但他以及之后的研究,都證明了弱連帶對于傳播信息的重要性。除了關系強弱,網絡規模和異質性等也被證明影響信息傳播和獲取。約翰遜(John-SOn)發現,在涉及財務和教育信息時,人們更傾向于將人際關系作為信息來源。置身于高異質性、弱連帶、高端節點網絡中的人,對組織渠道的利用程度高。她同時還發現,網絡規模、異質性和高端節點正向影響信息獲取的滿意度。此外,還有研究發現,社會網絡不僅對其交流的信息有影響,還可以影響網絡成員的其他信息獲取行為。例如,Haythornthwaite的研究證明,網絡成員使用的信息媒介的數量與成員之間的交流頻率成正比,而且用戶對媒體的使用方式也受到了其他網絡成員的影響。

在證實網絡特征與信息獲取存在關聯性的同時,不少學者還發現,弱勢人群的社會網絡經常表現出不利于信息傳播的特征。例如,斯坦科(Stack)、德爾文(Dervin)都發現,弱勢人群的社會網絡主要由強連帶構成;貝格斯(Beggs)發現,農村地區的社會網絡表現出規模小、強連帶多、同質性高等特點。而恰恰就是這樣的社會網絡,在弱勢群體的信息交流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赫斯伯格(Hersberger)發現,無家可歸者會把親密的和地理位置靠近的人當成有用的信息資源。莫科(Mooko)發現,居住在同一村莊的人群是農村婦女最主要的信息來源?;羝?Hodge)等和琳賽(Lindsay)等都發現,社會網絡是農民求職信息的主要來源。瓦滕(Wathen)和哈里斯(Hat-rjs)的研究發現,農村婦女的醫療信息主要來源于家人、朋友和鄰居,但是在這些網絡成員中傳遞的醫療信息的準確性并不高。斯賓克(spink)等發現,低收人人群主要依賴于由家人和鄰居組成的社會網絡來獲取信息。

國內研究中,大多數都研究了社會網絡對農民工求職信息的影響。這些研究都肯定了社會網絡在農民的信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了信息,降低了信息成本。而且農民工離開鄉土后再建的社會網絡,對于提高農民工的收益有正面作用。葉敬忠的研究也發現,農民的信息交流經常在人際網絡中發生。但是,許多研究也發現,農民社會網絡的高同質性、小團體、高密度的特征,造成了信息傳播的封閉,難以為農民提供高效的信息支持。

已有的研究雖然發現了農民社會網絡的特征及其對信息傳播的影響,但大多數是基于某一種信息類型(如求職信息),或專注于某一人群(如農村婦女)。本研究將突破這些研究的界限,了解各種職業和經濟收人來源農民的社會網絡特征,并研究不同類型的信息在社會網絡中的傳播特點。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個人中心社會網絡(egocentric net-work)方法,通過問卷調研調查農民的討論網以及各種信息在農民討論網中的傳播情況,進而分析出討論網對信息傳播的作用和影響。

3.1 樣本

本研究用方便抽樣的方法,由南開大學信息資源管理系的部分農村和縣城學生組成課題組,利用2008年暑假在家鄉周邊的農戶中發放問卷。調查的對象是按我國戶籍制度確定的農村家庭的主要勞動力,每個家庭選擇一位。課題組發放了800份問卷,回收764份,有效問卷為660份,其中河北省307份,湖南省68份,遼寧省59份,山西省86份,天津市140份。樣本的詳細情況見表1。

第10篇

關鍵詞:電子商務;市場特征;產品創新;績效影響

產品創新能幫助電子商務企業創造客戶價值,但由于市場環境變化迅速,使得電子商務企業的產品創新受到影響。市場變化能夠使電子商務企業依據市場信息有效的推動產品創新,從而創造出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并幫助電子企業了解同行競爭者的相關動態,而競爭強度較大時電子商務企業壓力較大,雖然能夠積極創新,但也會使得部分企業為求利益制作仿品,進而降低創新產品的價值。電子商務企業中市場信息及競爭強度對產品創新的成果有著嚴重影響,因而需要我們加以關注研究,通過實證分析,探討其是否能為提升電子商務企業績效帶來有利作用。

一、基于理論基礎提出研究假設

由于不同客戶需求的產品不同,企業產品也應是滿足客戶需求而進行創新的,電子商務企業在銷售過程中為求提高銷售績效,必須創造適應市場的產品。產品創新不僅僅指銷售產品的新穎,更是其技術、外觀、產品質量、結構等方面的創新改變,而我們通過測算企業在某一時段的新產品數量或頻率,判斷企業的創新傾向。一般在新產品推出數量較高且其推出頻率越高時,其銷售績效大多由新產品創造,在總銷售額中新產品的銷售額比重也更高,進而也推動企業產品創新。部分同行企業會通過仿制的方式參與市場競爭,一般當同行企業產品相似度越低時其創新程度越低,因而我們假設產品創新傾向對電子商務企業績效具有正向作用。

隨著社會發展加快,電子商務企業逐漸增多,而由于各大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使得企業具有較大的創新空間,但部分競爭企業在為找到新型的創新傾向時便出現大量的仿造品或替代品,使得市場份額和利潤率降低,但一方面也有部分企業根據相關創新產品引入其他產品線上的創新產品,進行重創新,提高電子商務企業的經濟效益,因而可假設競爭強度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產品創新傾向具有正向作用。而對于產品創新傾向的變化過程中其創新傾向會依據競爭者的跟從情況、客戶的需求情況及客戶的從眾心理不同而改變,因而其競爭強度也會加劇,但在一方面能使企業不過度長期依賴某種創新產品,使各電子商務企業能維持創新,且銷售額和利潤也能較好的維持或增長,因而假設其產品創新傾向與電子商務企業績效的關系之間的競爭強度調節不會受反向影響。而由于電子商務市場信息能夠幫助企業提供相關數據,分析如何創新產品及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有效的提高企業競爭力,當市場信息的研究越深入時其創新產品也越優秀新穎,因而假設其電子商務市場信息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產品創新傾向有正向作用。

此外,競爭強度提高時能夠時相關市場信息不斷發生變化,使得市場信息負載過多,無法有效處理分析,且在競爭中產品創新者增多,企業無法有效獲取創新機會,無法引導創新產品。因而假設當考慮競爭強度增大時其市場信息對電子商務產品創新傾向的正向作用降低。

二、研究方法

1.收集樣本數據

選擇B2C開放平臺上的電子商務企業進行研究,該企業在市場信息及競爭強度方面都能充分體現了電子商務的市場特征。首先是對電子商務企業在各階段的網絡環境下的市場信息、競爭強度及產品創新等方面關系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電子商務企業的基本情況及其外部環境、產品創新等變量問題。

2.變量測量

采用李克特量表及常用的簡單算術平均法研究相關其涉及的指標值,并通過平均得到最終值。通過對電子商務企業績效、產品創新傾向、市場信息、競爭強度、控制變量等指標進行研究問卷對比調查,采用李克特7點量表調查有關人員態度,從而評估其相關指標數據變化狀況。

3.檢驗和數據分析

首先是對選擇的電子商務企業各類樣本進行描述性統計,包括對受訪者的性別、職業及其企業經營時間、年銷售額、員工數量、產品類容等進行統計。之后需要對量表的信度、效度進行檢驗,確定其樣本中競爭強度、市場信息、產品創新傾向、企業績效等數據的準確可靠,并保證其效度良好。同時對競爭強度與市場信息的的交互項及其相關性、競爭強度與產品創新傾向的交互項及其相關性進行回歸分析。

4.假設檢驗

假設檢驗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進行,設置相關分析模型,包括根據企業績效的分析產品創新傾向對企業績效的影響、競爭強度對產品創新傾向與企業績效的影響、控制變量對產品創新傾向的影響、競爭強度和市場信息對產品創新傾向的影響的幾種回歸分析模型。通過對相關模型的分析驗證,發現企業產品創新傾向與企業績效的回歸系數明顯呈正向趨勢發展,從而說明電子商務企業產品創新傾向對電子商務企業績效具有正向作用。而競爭強度與產品創新傾向的交互項對企業績效的回歸系數呈負向發展但不明顯,驗證產品創新傾向與電子商務企業績效的關系之間的競爭強度調節不會呈反向影響。競爭強度、市場信息與產品創新傾向的回歸系數都明顯呈正向趨勢,因而說明電子商務市場信息與競爭強度都能夠正向影響電子商務企業的產品創新傾向。同時需注意,通過相關模型分析發現競爭強度對產品創新傾向的變動的總解釋所占模型比重更大,因而說明電子商務企業產品創新的主要為市場競爭所推動,企業在市場競爭情況下以產品創新的方式以求提高自身行業競爭力?;貧w結果分析中電子商務企業競爭強度與市場信息交互項的標準系數明顯負向發展,從而說明當競爭強度增大后降低了市場信息對電子商務產品創新傾向的正向作用。

三、討論

電子商務市場特征包括其競爭強度及市場信息變化的特征,通過實證分析檢驗電子商務市場特征對產品創新及其企業績效影響,企業績效能在產品創新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而在電子商務外部競爭強度較大時能夠提升企業的產品創新傾向,從而在競爭強度加大時企業績效也不會降低。隨著客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及競爭行業的模仿行為刺激作用下反更容易激發企業進一步創新,且創新程度相對落后的企業也會根據市場競爭進一步調整創新傾向,從而調節產品創新傾向與電子商務企業績效的關系,當競爭強度越高時企業的產品創新傾向更強,使得電子商務企業利潤能較好增長。市場信息對電子商務企業的產品創新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電子商務平臺能夠統計企業的相關信息,而個企業能通過平臺收集客戶、競爭對手、產品等相關信息,從而依據信息進行產品創新。需注意在聯合考慮市場競爭與信息強度對產品創新傾向時其可能呈負向影響,從而降低企業績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子商務企業中競爭強度及市場信息的特征對產品創新有著嚴重影響,企業能夠通過對市場信息及競爭強度判斷分析進行產品創新,實證分析判斷電子商務市場特征對產品創新的影響關系,對企業能夠制定有效的創新行為計劃有著重要意義,并通過合理的調節良好的提高企業績效。

參考文獻:

[1]袁一寧,周南.電子商務市場特征對產品創新的影響[J].商業經濟研究,2015,22:73-74.

[2]張偉.市場信息和市場競爭對電子商務企業產品創新的影響研究[D].南京大學,2013.

第11篇

復雜產品協同設計過程管理系統的功能模型描述

協同設計在功能上主要要求軟件以過程管理為中心,整合所有的設計資源,并使其具備安全的權限管理功能。同時,在經過對挖掘機企業設計部門調研之后,高度抽取企業最迫切的需求,結合挖掘機協同設計過程的基本業務流程,將挖掘機協同設計過程管理系統分為5大功能模塊:項目任務管理、產品數據管理、過程建模分析管理、設計資源管理和訪問控制管理。其主要模塊的具體功能如下:(1)項目任務管理子系統:項目任務管理作為挖掘機協同設計過程管理的前提,是根據用戶產品開發項目任務書的要求建立而成的。主要具備產品設計項目的創建管理、設計任務的分解管理、設計任務的分配管理以及進程控制管理等功能。其相關功能體系可描述為:PTM::=(PCM,TRM,TAM,PCOM)(2)產品數據管理子系統:產品數據管理模塊作為挖掘機協同設計過程管理的基礎,主要負責過程管理中產品零部件的組成結構和關系、產品零部件的設計信息、產品零部件的設計形態信息進行描述。產品數據管理子系統主要完成產品的結構、配置、特征和零部件的管理,同時完成標準化的產品模型實現管理。其相關功能體系可描述為:PDM::=(PSM,PCM,PPM,PFM,PMM)(3)設計資源管理:設計資源管理模塊對挖掘機協同設計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人力資源、文檔資源、設計過程中的版本信息、挖掘機產品開發合同信息等實行有效管理。設計資源管理子系統主要完成設計過程中的群組管理、圖紙文檔管理、設計版本管理和開發合同管理。其相關功能體系可描述為:DRM::=(DOM,DVM,DDM,DCM)(4)過程建模與分析管理子系統:過程建模與分析模塊主要對協同設計過程進行動態建模、實現過程控制模型描述、過程控制網性能分析、時間約束分析與推理、資源約束可調度行分析等功能。過程建模與分析管理子系統主要包括:設計單元元模型定義、過程控制網模型建立、時序一致性分析、資源約束可調度性分析、方案評審與決策。其相關功能體系可描述為:PMA::=(DUMC,PCNC,TCLR,RCS,DPRM)(5)訪問控制管理子系統:訪問控制按是照用戶身份及其所屬的某項定義組來準許或限制用戶對某些信息項的訪問,從而限制對關鍵資源的訪問,防止非法用戶的入侵或者是合法用戶的越權操作。協同設計過程的設計活動之間具有明顯的約束依賴關系和狀態遷移變化,所以對于訪問控制的安全策略的研究,不僅要考慮訪問數據的安全問題,而且要涉及到權限的周期時間約束、權限的激活次數限制、動態授權控制的問題。訪問控制管理子系統主要實現設計任務、設計用戶、角色與權限之間的控制與關聯。系統主要完成功能為:訪問控制基本要素管理、訪問控制設計活動管理、訪問控制的權限分配管理、訪問控制的動態授權管理四部分。其相關功能體系可描述為:ACM::=(ACEM,ACDAM,ACPDM,ACDAM)

復雜機械產品協同設計過程管理系統的數據庫建模

通過對系統的主要業務流程及功能模塊分析之后,按照軟件開發的設計思想,將需求分析過程中的各種業務流程及功能的相關信息抽象成相應的實體及其屬性。根據系統的功能模塊及其系統的流程分析,提取出相應的實體,得到如下主要實體及其屬性:(1)項目(項目編號,項目名稱,項目類型,項目狀態,項目內容,設計說明,性能指標,創建時間,執行時間,預計完成時間,實際完成時間,項目負責人,審核負責人,審核結果,分解任務數)(2)項目任務(任務編號,任務名稱,任務執行狀態,包含子任務,依賴約束關系,開始執行時間,預計完成時間,實際完成時間,父任務編號,上一任務輸入編號,下一任務輸出編號,任務難度,任務優先級,任務執行角色)(3)設計人員(設計人員編號,設計人員姓名,設計人員性別,設計人員年齡,設計人員職稱,聯系電話,家庭住址,郵箱,設計人員類型,設計人員權限,承擔任務編號)(4)設計團隊(組織機構代碼,組織機構名稱,組織機構功能,組織機構負責人,組織機構地址,聯系電話,人員集)(5)設計權限(權限編號,權限名稱,權限狀態,權限依賴關系,權限訪問周期,權限訪問次數)(6)產品特征(特征編號,特征名稱,特征類型,特征構造,特征關系,幾何要素,特征尺寸,形位公差)(7)設計角色表(角色編號,角色名稱)(8)任務標書(標書編號,任務組編號,設計組編號,綜合能力,興趣程度,工作經驗,繁忙程度,任務難度,緊急程度)(9)任務組(任務組編號,任務組名稱,任務集,任務難度,緊急程度)(10)產品(產品編號,產品名稱,規格型號,成組代碼,功能要求,產品變量,生產單位,任務編號)(11)產品零部件(零部件編號,零部件名稱,零部件規格號,規格型號,成組代碼,功能描述,部件尺寸,特征總數,生產單位)(12)產品特征(特征編號,特征名稱,特征類型,特征構造,特征關系,幾何要素,特征尺寸,形位公差)(13)設計版本(版本號,父版本號,子版本號,生成者,創建時間,存儲位置,存儲類型)(14)設計圖紙(圖紙編號,圖紙名稱,圖紙版本號,設計組,審核者,生成日期)(15)設計合同(合同編號,合同名稱,委托方,開發方,設計項目編號,合同金額,完成時間,負責人,簽訂時間,簽訂地點,約定條款)(16)產品模型(標準模型編號,標準模型名稱,標準模型類型,是否關鍵模型,模型功能結構,標準模型結構)(17)產品標準模型(模型編號,模型名稱,模型類型,模型規格號)

機械產品協同設計過程管理原型系統的實現

通過綜合與分析、抽象與概況來提取系統的對象模型給出系統的功能結構圖并完成各個模塊的功能描述與設計,基于UML給出UseCase用例圖,采用Se-quence時序控制圖描述系統間數據及信息流的控制順序;然后,通過在需求分析階段抽取出的實體類,在PowerDesigner15.0環境中完成數據庫的建模與設計;最后,在J2EE開發工具Myeclipse9.0的平臺上,采用基于MVC模式的SSH框架結構完成進行本系統的開發和測試。用戶通過對界面的直接操作使得系統能夠正常運行,從而實現系統的各個模塊的功能,完成整個系統的開發。下面列出幾個主要功能模塊的界面。以項目任務管理模塊為例簡單描述系統的功能實現。點擊左側的項目創建管理,可以看到所有的項目按照:正在執行的設計項目、已經完成的設計項目和未開始執行的設計項目三種類型分別在顯示在頁面中,在此可以進行項目任務的查看、增加、變更和刪除操作。點擊左側的任務分解,可顯示任務分解頁面,具體根據產品的功能結構樹,將一個復雜的設計任務劃分為耦合度較小的子任務。這些子任務構成了產品協同設計過程的基本設計單元,成為產品協同設計過程建模的元模型。在此頁面可對子任務進行添加、修改、刪除操作。項目任務分解頁面如完成項目任務的分解之后,按照一定的項目任務分配原則將合適的任務分配給合適的設計承擔者進行設計。點擊左側任務分配管理可完成任務的分配,并將分配的結果存入數據庫。項目任務分配頁面。

結束語

產品協同設計過程管理系統是對產品協同設計過程所做的重要工作,對其實施有效的管理將大大提高設計的效率,同時也對設計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動態的不確定性的問題有了良好的控制和解決方法。所以,針對分布式環境下產品開發過程的特點,本文對產品協同設計中的過程管理問題進行了較為細致的研究,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成功實現了基于J2EE平臺的Struts+Spring+Hibernate輕量級框架的協同設計過程管理系統,對的協同設計的過程管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于提高整個協同設計過程的效率、提升了產品設計質量、縮短了產品設計時間具有重要的實際工程應用價值。

作者:李曉娟 郭銀章 單位:太原科技大學復雜系統與計算智能實驗室

第12篇

關鍵詞:XBRL 網絡財務報告 會計信息質量 影響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4-174-02

一、XBRL概述

XBRL是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的縮寫,是XML(可擴展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財務信息交換方面的一種應用,是目前應用于非結構化信息處理尤其是財務信息處理的最新技術。

XBRL定義了統一的數據格式標準、規定了企業會計信息的表達形式、規范了網上企業信息的披露途徑。它的原理在于,基于XML技術,依據財務信息披露規則,將企業的財務報告內容分解成不同的元素,再對元素賦予唯一的標記,形成標準化規范,進而利用互聯網披露企業的財務信息。XBRL可以使商業數據及時、準確、高效和經濟地進行存儲、處理、交流與共享,提高了信息的利用能力。

二、會計信息質量及其特征

會計信息質量是指會計信息滿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總和。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使用者據以判斷會計信息質量高低的標準和依據。它具體規定了會計信息為滿足需求而應具備的質量屬性,主要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以及可理解性四個質量屬性。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約束條件、各屬性的層次與地位及相互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就構成了會計信息質量體系,具體的層次結構如圖1所示。

三、XBRL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在網絡時代,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在財務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及可理解性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和不足,基于XBRL的網絡財務報告模式可彌補傳統的不足,對會計信息的各質量特征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顯著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一)可靠性

1.如實反映。在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披露模式下,外部人員并不知道企業會計人員平時的工作,利用此漏洞,企業管理層可以在期末視需要授意會計人員修改數據,提供一份經過人工修飾的財務報告。采用XBRL模式后,由于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可以做到實時對外,企業管理層難以預料整個會計期間的經營業績,其在后期就無法對已經公開的財務數據進行操縱和篡改,從而解決了“內部人控制”這類問題,做到如實反映。

2.無不當差錯。在傳統財務報告的編制過程中,會計人員若想利用其他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只能以手工方式重新錄入。手工輸入不僅任務繁重,成本不菲,而且容易出錯,報表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采用XBRL模式后,由于XBRL作為一個標準接口可以實現數據在不同數據庫系統之間的直接交換,只要所有系統都遵循統一的XBRL語言標準,那么系統之間的數據交換就會保持一致,數據可被直接重復使用,大大減小了錄入錯誤數據的概率,增加了財務資料的正確性。此外,使用了XBRL標準后,可以通過軟件對數據的正確性進行檢查核對。

3.中立性。在XBRL財務報告模式下,企業將其財務信息公開在互聯網上,有著廣闊的信息披露平臺,此時不僅會引起投資者、債權人的關注,而且會引起同行業競爭對手、政府、銀行、證券和供應商等方方面面的關注,報表使用人群更加廣泛。這樣一來,企業就不會對某利益相關者特別有利或特別不利,反而會站在不偏不倚的立場來反映其經濟事項,更加誠實地反映其財務信息。這顯現了XBRL模式比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模式更具有中立性的優勢。

4.充分性。一方面,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所披露的都是匯總信息,并沒有披露更為具體的明細信息,從而不利于信息使用者獲取豐富的支持信息以正確解讀財務報表;另一方面,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所披露的信息多是量化的財務信息,而僅僅通過會計報表附注對非財務信息進行說明,內容相當有限,由于經濟環境日益復雜,這很難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XBRL模式下,上述問題得到有效地解決,具體作用在以下兩個方面:(1)提供更多明細化的信息。由于XBRL具有跨平臺使用性及其分類標準可加記標識,所以來源于不同分部、不同系統的財務信息可以實現自動化的綜合匯總。也就是說,XBRL不僅具有向上綜合的功能,而且具有向下挖掘的能力,這使得明細信息的提供變得輕而易舉,從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根據自身需求分解出任何一個部分的明細信息并加以利用。(2)完善非財務信息的披露。諸如企業的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所面臨的機會和風險及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等非財務信息,可以在XBRL分類標準中單獨列為一類分類信息,對其進行披露和報告,從而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全面詳細的考查。

5.審慎性。當面對不確定性因素時要保持必要的謹慎,做到不高估資產和收益,不低估負債和損失。一般情況下,審慎性依賴于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在XBRL模式下,對同一事項可以多角度的展示,靈活的報告展示技術能夠使會計做到多角度如實表述,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過多的職業判斷,淡化審慎性原則。

6.實質重于形式。對于涉及到經濟實質和法律形式不同的交易,通過利用XBRL,可以快速、準確地搜索到交易雙方各自的列報信息,再將其放在一起比較,若兩者有不相融合的地方,就可以判斷出至少一方的會計信息違背了實質重于形式這一質量特征。

7.可驗證性。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僅僅提供一系列單調的匯總數字,而且數字是無法進行追溯的,即報告中的每一個數字,信息使用者并不知道其是如何生成的,也就無法對它進行驗證?;赬BRL的網絡財務報告方便信息使用者監督驗證信息的真實性,這主要是依靠XBRL的“下鉆”功能實現的,即XBRL可以在不同的信息之間建立鏈接,再根據相關的鏈接和線索,尋找追蹤數據的來源,自上而下考察數據的源頭直至最底層的數據,從而方便信息使用者充分了解數據的生成過程,實現對特定財務數據的追蹤復核與驗證。

(二)相關性

1.預測價值。如前所述,基于XBRL的網絡財務報告可以涵蓋企業的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所面臨的機會和風險等非財務信息,使事前預測成為了可能,大大增加了信息的預測價值。

2.反饋價值。在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披露模式下,信息使用者面對的只是一份通用的、單一的財務報告,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地位,信息使用者與提供者之間不能進行直接的、互動的交流,信息無法得到有效反饋。在XBRL模式下,信息供需雙方可以進行互動交流,有著良好的信息反饋途徑。信息需求者不僅可以獲取個性化的財務報告,而且可以通過提問或建議的方式將新的需求和疑問反饋給信息提供者,并得到回復。XBRL將消極的、被動的、間接的反饋轉變為積極的、主動的、直接的反饋,增強了財務信息的反饋價值。

3.及時性。傳統的財務報告是在會計周期結束后的數月才被披露的,這些滯后的報告數據不能反映企業現時的情況,過長的報告周期已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獲取實時財務信息的需求。以XBRL為基礎編寫并財務報告的模式,能夠提高財務信息的及時性。一方面,對企業而言,利用XBRL可以縮減企業財務報告的產生時間,使得財務報告由定期轉變為實時。這是因為,XBRL通過將會計業務處理系統與財務報告系統連成一體,有關的系統可以實現無縫接合共同工作,做到在同一時間內進行會計信息的輸入、處理以及會計報表的輸出,將財務報告的時間縮減至“零”天;另一方面,對財務信息使用者而言,可以實時了解目標企業的財務狀況。這是因為,通過利用XBRL,在企業經營業務發生后,有關會計人員用會計語言記錄業務情況并錄入數據庫,與此同時信息使用者可以利用互聯網進入到原始會計數據庫,然后就可以利用相關軟件自行分析數據或根據自身所設定的條件來獲取財務報表,無需等待企業編制的財務報告,從而可以獲取實時最新的財務信息。

(三)可比性

1.橫向可比。在XBRL模式下,跨越多行業、多國家的不同主體可以直接進行對比分析。以跨越多國家可比為例,在傳統模式下由于各國的會計準則不同而難以直接對兩主體進行對比,但現有了XBRL技術的支持,上述問題可以得到解決。這是因為,企業對其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標記后,可以根據不同會計準則下的實例文檔,生成符合不同準則的財務報告,即XBRL能夠使財務報告在不同會計準則之間進行方便的轉換。如此一來,就為橫向可比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

2.縱向可比。由于XBRL對所有數據都賦予與其相對應的唯一標簽,這樣就方便信息使用者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準確地尋找到特定的對比信息,無需以人工方式搜尋數據資料,同時還可將對比信息以直觀的表格方式顯示出來,從而有利于使用者對同一主體的跨越多個時期的財務信息的對比。

3.積極披露。在XBRL模式下,企業可以對其所采用的會計政策進行更為詳細的披露,既方便信息使用者了解某一企業所采用的具體會計政策,又方便使用者對不同企業間的會計政策進行對比和分析。

(四)可理解性

1.列報形式的改進。在XBRL模式下,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來展示財務報告,列報形式豐富多樣。

2.文字措辭的調整。在XBRL模式下,有著專業的閱報軟件,還可以動態地對財務報告進行解說,對特定的財務報表信息進行解釋與補充,避免使用者對報表信息的不理解或是誤解,降低對使用者專業知識的要求,從而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可理解性。

3.輔助形式的應用。在傳統的網絡財務報告披露模式下,信息使用者所面對的財務報告僅僅包括文字和數字,其他輔助形式并不多見。而在XBRL模式下,可以由原先文字加數字的單一形式,擴展到圖片、圖像、視頻和動畫等多種形式,增添了圖、音、像等多種輔助形式,方便了信息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理解。

四、總結與展望

綜上所述,XBRL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相關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及其子質量屬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它可以促使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體系做到進一步的完善,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有利于更好地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XBRL并不能使我們一勞永逸,這就需要我們在研究和應用XBRL的過程中,在充分利用其優勢的同時要善于發現問題,積極改進與完善XBRL,使之發揮最大的價值。

[基金: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1554171]

參考文獻:

1.張天西.XBRL財務報告:理論、規范及應用[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2.孫錚,楊世忠.會計信息質量特征[M].大連:大連出版社,2005

3.呂志明.XBRL財務報告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11

4.現行會計準則下XBRL應用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J].財會月刊,20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自县| 阿克陶县| 工布江达县| 房产| 高碑店市| 珠海市| 顺昌县| 通江县| 黑山县| 辛集市| 凉城县| 青龙| 大厂| 阿克苏市| 集贤县| 南靖县| 许昌市| 定陶县| 驻马店市| 嘉黎县| 鄂温| 宜宾市| 腾冲县| 汶川县| 北碚区| 蒙阴县| 兖州市| 博爱县| 奎屯市| 云南省| 九龙坡区| 江西省| 松潘县| 安泽县| 山阳县| 松滋市| 绥芬河市| 鄂托克旗| 沙河市| 崇左市|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