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利潤分配方案

利潤分配方案

時間:2023-05-29 18:24: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利潤分配方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利潤分配方案

第1篇

一、成本法的含義及其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指某項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其持有期間內,除追加或收回投資外,始終保持按其初始投資成本計量的方法。

按現行《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企業取得的下列長期股權投資應當采用成本法核算,其判定的標準是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的實際控制力大小以及是否存在活躍市場、公允價值變動能否可靠計量。

(一)形成于企業合并中的長期股權投資,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達到可以實施控制的程度

實施控制表現為兩類情形:一是投資企業直接或間接擁有被投資企業50%以上的表決權資本;二是投資企業直接或間接擁有被投資企業表決權資本雖然不足50%,但通過協議或被投資單位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而對被投資企業的財務、經營決策實施控制。即母子公司間的長期股權投資,其日常記賬適用成本法。

(二)形成于非企業合并中的長期股權投資,就控制力度而言,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時適用成本法

共同控制,表現為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企業20%以上(含20%),50%以下表決權資本,且僅當投資各方一致同意時,被投資企業相關的財務和經營決策方可成立,即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屬于合作經營,并能在決策表決上一票否決。

重大影響,有兩類情形:一是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企業20%以上(含20%)表決權資本,其否決選擇并不一定導致被投資企業相關財務和經營提案的擱淺,即投資企業與被投資企業屬于聯合經營、參與決策;二是投資企業擁有被投資企業表決權資本雖然不足20%,但在重要權利、經營管理機構人員的派駐、技術的提供、經營決策的制定等方面的參與度將影響被投資企業的正常運行。

可見,成本法通常適用于投資控制力強弱的兩端,前者與控制型股權投資的經濟實質吻合,并更多的是從防范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角度考慮;而后者則體現了重要性原則的應用。

二、成本法的另類會計處理技巧

正常情況下,投資企業的投資生效后取得的投資回報表現為兩個層面,一是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二是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而這兩項獲益數額往往并不一致,成本法核算的總規則是:當某項投資使得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出投資后被投資企業實現凈利潤的部分是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以前留存收益積累的無償分享,應視為該項投資代價的減少,沖減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成本,即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在以后年度再進一步進行初始成本沖減額的補充登記或轉回。因此,在目前的成本法會計處理中,焦點都集中在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沖減或轉回額的確認上。實際上,投資企業關注的是被投資企業各年度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中到底有多少是企業真實獲得的投資收益,以下的處理方法即是以投資收益的確認為核心進行的。其步驟為:

(一)進行賬務處理的時間

只有在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才進行當期投資收益的確認。在年度末不論被投資企業當年是否實現凈利潤或發生凈虧損、出現了凈資產的其他增減變化,投資企業均不進行賬務處理。僅當投資雙方形成母子公司而應編制合并報表時,才需要按權益法進行相應的報表項目調整。

(二)確定“應收股利”科目的入賬金額

按當期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投資企業持股比例,借記“應收股利”科目。

(三)確定“投資收益”科目的入賬金額

1.計算兩個累積數:一是投資后至本次宣告日投資企業從被投資企業累積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以下簡稱為累積分得股利);二是投資后至上年末被投資企業累積產生的凈利潤中投資企業應享有的份額(以下簡稱為累積享有收益)。其中:

累積分得股利=∑投資生效后歷次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持股比例

累積享有收益=∑投資生效后投資企業產生的凈損益×持股比例

若累積享有收益計算結果為負數,則為投資企業累積應承擔的損失;若投資生效期間不足一個會計年度,則應按投資實際發揮效用的時間對相應年度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進行折算。

2.將上述兩個累積數進行比較,按謹慎性原則不高估收益的要求,以兩者中較小者確定截至宣告分派利潤或現金股利日該項投資實際形成的投資收益或損失總金額,即累計投資收益=Min(累積分得股利,累積享有收益)。

3.將確定的該項投資累積投資收益或虧損額與前一期確定的累積投資收益或虧損額相比較,以此確定當期“投資收益”科目的登記數額和借貸方向。

(四)根據“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規則推定當期“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沖減或轉回額

三、案例解析

2002年1月1日,華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每股3.8元的價格購入F公司每股面值1元的普通股80萬股作為長期投資,并支付交易稅費16000元。該項投資占F公司有表決權的股份2%,F公司為一家未上市企業,其股權不存在活躍的市場價格,也無法通過其他方式可靠確定其公允價值。鑒于此,華聯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2002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1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0元。2002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500萬元;2003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2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5元。2003年度,F公司報告凈虧損260萬元;2004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0元。2004年度,F公司繼續虧損60萬元,未分派現金股利。2005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200萬元;2006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5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8元。2006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400萬元;2007年3月15日,宣告分派2006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2元。2007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100萬元;2008年2月25日,F公司宣告2007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6元。2008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950萬元;2009年2月20日,F公司宣告200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5元。(資料引自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的《中級財務會計》一書中的例5-42,文字部分略有改動,以方便讀者進行成本法兩種處理方法的比較、驗證。)

華聯公司相關賬務處理如下:

1.2002年1月1日,華聯公司購入股份。

因交易稅費計入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故該項對F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800000×3.8+16000=3056000(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F公司3056000

貸:銀行存款3056000

2.2002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1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0元。

當期應分得現金股利=800000×0.20=160000(元)

因分得股利源于華聯公司資金注入發揮效用之前的F公司盈余積累,故此次分得的現金股利均應作為華聯公司投資成本的一種收回。

借:應收股利160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160000

3.2002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500萬元;2003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2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5元。

當期應分得現金股利=800000×0.25=200000(元)

累積分得股利=160000+200000=360000(元)

累積享有收益=15000000×2%=30000(元)

累積投資收益=Min(累積分得股利,累積享有收益)=300000(元)

當期投資收益=本期累積投資收益-前期累計投資收益=300000-0=300000(元)

當期長期股權投資=當期投資收益-當期應收股利=300000

-200000=100000(元),計算結果為正數,應借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借:應收股利200000

長期股權投資100000

貸:投資收益300000

若從經濟實質的角度,這筆會計分錄可解讀為截至當期華聯公司應享有的凈收益共計30萬元,而實際獲得的現金股利超出了6萬元,即“長期股權投資”共應沖減6萬元,而前期已經沖減了16萬元,故本期應將以前多沖減的10萬元還原為初始投資成本。

4.2003年度,F公司報告凈虧損260萬元;2004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3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0元。

當期分得現金股利=800000×0.10=80000(元)

累積分得股利=360000+80000=440000(元)

累積享有收益=300000+(-2600000)×2%=300000

+(-52000)=248000(元)

累積投資收益=Min(累積分得股利,累積享有收益)=248000(元)

當期投資收益=本期累積投資收益-前一期累計投資收益=248000-300000=-52000(元),計算結果為負數,表示“投資收益”科目登記方向與其正常性質相反,即作為一項損失應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當期長期股權投資=當期投資收益-當期應收股利=-52000

-80000=-132000(元),同樣計算結果為負數,應貸記“長期股權投資”科目。

借:應收股利80000

投資收益52000

貸:長期股權投資—F公司132000

可見,當累積享有收益<累積分得股利時,當期“投資收益”科目登記金額和方向恰好可由兩次宣告日之間被投資企業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的合計數乘以持股比例來確定。以下的賬務處理將重點演示投資收益的確定。

5.2005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200萬元;2006年3月5日,F公司宣告2005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8元。

累積分得股利=440000+800000×0.18=440000+144000

=584000(元)

累積享有收益=248000+(-600000+12000000)×2%=248000+228000=476000(元)

由于累積享有收益<累積分得股利,故當期投資收益=∑兩次宣告日之間被投資企業凈損益×持股比例=(-600000+12000000)

×2%=228000(元)

借:應收股利144000

長期股權投資84000

貸:投資收益228000

6.2006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400萬元;2007年3月15日,宣告分派2006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22元。

累積分得股利=584000+800000×0.22=584000+176000

=760000(元)

累積享有收益=476000+14000000×2%=476000+280000

=756000(元)

同樣,累積享有收益<累積分得股利,故當期投資收益=∑兩次宣告日之間被投資企業凈損益×持股比例=14000000×2%=280000(元)。

當期投資收益=280000(元)

借:應收股利176000

長期股權投資—F公司104000

貸:投資收益280000

7.2007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1100萬元;2008年2月25日,F公司宣告2007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6元。

累積分得股利=760000+800000×0.16=760000+128000

=888000(元)

累積享有收益=756000+11000000×2%=756000+220000

=976000(元)

累積投資收益=Min(累積分得股利,累積享有收益)

=888000(元)

當期投資收益=本期累積投資收益-前一期累計投資收益=888000-756000=132000(元)

借:應收股利128000

長期股權投資4000

貸:投資收益132000

本期出現了累積享有收益>累積分得股利的情形,按謹慎性原則要求,累計投資收益以其中較小者,即累積分得股利888000元為上限。

8.2008年度,F公司報告凈收益950萬元;2009年2月20日,F公司宣告200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每股分派現金股利0.15元。

累積分得股利=888000+800000×0.15=888000+120000

=1008000(元)

累積享有收益=976000+9500000×2%=976000+190000

=1166000(元)

累積投資收益=Min(累積分得股利,累積享有收益)=1008000(元)

當期投資收益=本期累積投資收益-前一期累計投資收益=1008000-888000=120000(元),恰為當期應分得的股利。

借:應收股利120000

貸:投資收益120000

第2篇

一、 應加強對股東股利分配請求權的保護

股利分配請求權是股東自益權的一種,指股東依法享有的請求公司按照自己的持股比例向自己分配股利的權利。我國《公司法》第4條規定了股東作為出資者按其投入公司的資本額享有資產受益的權利;第177條規定了股東對公司利潤有按比例分配的權利。但法律沒有規定完成利潤分配的時限,也沒有規定不分配的條件以及對有利不分者如何制約。上市公司在年報中對不分配的理由往往都解釋為“滿足公司未來業務進一步發展的需要”,但對比下一年的經營情況,往往發現未分配的利潤有的被用來委托理財,有的投資于與主業完全不相關的產業。我國上市公司有利潤卻不分配的現象比比皆是,使投資者的分配期望往往成為水中月、鏡中花。

根據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股利分配的方案屬于公司股東大會的決策事項。由于股東大會的表決實施資本多數原則,所以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往往成為大股東變現或操縱股價的工具,或者成為配合公司再融資的要求而玩的數字游戲,而不是根據公司的收益情況所做出的合理決定。從一般商業角度看,公司留存一定的利潤用于擴大再生產及降低未來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是非常必要的,但應有一個合適的限度。由于我國對這一“度”未作任何規定,所以中小股東即使想通過“股東大會利潤分配決議非法”之訴來維護自己的股利分配權,也無法獲得法院的支持。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公司立法對非基于公司利益而做出的利潤分配決定均有限制性規定。我國也應該本著公司利益與股東利益兼顧,股東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相平衡的原則,對公司過度分配或不合理的不分配做出限制。例如規定公司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積金和留存的利潤,必須對公司存在與發展具有絕對的必要性。如果公司已提取巨額的盈余公積金,并留存有較大的未分配利潤,而公司在近期內維持與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量并不大,則公司不分配股利或只分配微薄的股利,就屬不當。此外,還可以規定公司留存利潤需對股東利益之實現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公司連續多年有利不分,即對股東利益的實現具有不合理性。并且應要求董事會在制定利潤分配方案時,須以公司利益之維護與促進為最高指導原則,不得欺詐、損害部分股東,圖謀控股股東的私利。

二、 應加強對公司股利政策穩定性的規范

在國際上,公司一般根據自己所處的行業特點和發展的生命周期來制定適當的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的股利分配政策包括三類,其一為固定或持續增長的股利政策。這一政策就是將每年發放的股利固定在某一固定的水平上并在較長的時期內不變,只有當公司認為未來盈余會顯著地、不可逆轉地增長時,才提高年度股利發放額。采取這種政策,可以向市場傳遞公司正常發展的信息,有利于樹立公司良好形象,增強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也有利于投資者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一般有穩定受益的公用事業公司采取此種股利分配政策。第二種股利分配政策是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即公司確定一個股利占盈余的比率,長期按此比率支付股利。這種股利政策將股利與公司盈余緊密結合,以體現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則,真正公平地對待每一位股東。第三種股利分配政策是剩余股利政策,即公司對未來的投資根據所確定的最佳資本結構適當安排以留存收益和負債解決。對收益中除用于未來投資外的全部予以分配。采取這種政策是因為留存收益和負債有不同的資本成本,最佳資本結構下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最低,有利于實現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無論上述哪一種股利分配政策,一經確定就會保持較長時間,使投資者對未來可分得的股利有一個基本的預期,方便投資者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不同的公司進行投資。

反觀我國的情況,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上“玩蹦極”的不是少數。去年有高股利分配的,今年可能就不分配;每股收益排名居前的公司分配方案并不豐厚。總之,股利分配沒有任何可循。而且,公司對其分紅承諾言而無信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例如江蘇某公司在2001年年報中承諾2002年用于分配的利潤比例不低于10%.在2002年取得較高收益的情況下卻以擬投資項目的需求為由,對利潤不分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這種狀況,導致一些對現金股利有較高依賴的投資者無法參與到我國的股市中來。股市成為一種單一的投機場所,嚴重我國股市的長遠發展。

上市公司有穩定的股利分配政策,可以增加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的可預期性,可以吸引增量投資,還可以避免大股東以股利分配方案為工具魚肉中小投資者。監管部門應加強對公司股利政策穩定性的規范,要求上市公司對未來股利分配方案做出預測,并對其股利分配方案詳細闡析理由。如果實際分配方案與預測不符,應有充分的理由。這樣可以逐漸引導上市公司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股利分配政策,并將這一政策在一定的時間內貫徹執行。

三、 應進一步明確股利分配的前提

為了防止公司過度分配股利,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各國一般都規定了分配股利的前提。有的國家規定公司在資不抵債或因分配可能導致資不抵債的情況下不能分配股利;有的規定只有有累計盈余的才可以分配股利;有的規定當期有凈收益時可以分配股利。我國《公司法》第177條也規定了股利分配的前提,即規定公司分配的對象是“當年稅后利潤”,而且當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上一年度的虧損時,應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彌補后才可以提取兩金及進行分配。從這一規定來看,似乎對股利分配的前提采取的是累積盈余標準和當期凈收益標準的結合。

然而,這一規定并沒有清晰地界定出股利分配的前提,其在邏輯上非常混亂,在實踐中也有歧義。首先,需要彌補的不僅僅是上一年度的虧損,而是以前年度累積的虧損;其次,累積虧損不是先由法定公積金彌補,而是先由本年稅后利潤彌補;再次,累積虧損除了可由法定公積金彌補外,還可由資本公積金彌補。按照《公司法》的規定,公司在以前年度有虧損時,先由法定公積金彌補,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的,由當年稅后利潤彌補。彌補之后,當年稅后利潤仍然有剩余的,先提取兩金,再提取任意公積金或分配給股東。

應該說,我國公司股利分配的實踐與公司法的規定是有沖突的。實際上,利潤分配前應先可供分配的利潤,即將本年稅后利潤或虧損與年初的未分配利潤或虧損合并。如果存在可分配利潤,則需先計提法定盈余公積金、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積金,然后向股東分配。向股東分配的也不僅是本年創造的利潤,而是包括以前年度的可分配利潤。由此可見,我國實踐中利潤分配的前提是存在累積盈余。

四、 應進一步明確股票股利的價格

股票股利是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形式之一。與現金股利不同,以股票作為股利支付的方式,需要明確每股的價格,這一價格不同于每股的面值。因為股票股利實質上相當于公司將現金分配給股東,然后公司增發新股,由老股東以其所分配的現金認購。公司可能以等于面值的價格增發新股,但大部分情況是以高于面值的價格增發新股。

我國在發放股票股利時,不考慮股票的價格,均按股票的面值來計算。因為股票的發行價格和二級市場的價格均遠遠高于面值,所以,按照面值來發放股票股利就會造成公司股份的過度擴張。因為一元錢的現金在市場上根本無法購得一股,所以發放股票股利比發放現金股利更受市場的追捧。

第3篇

【關鍵詞】 公允價值;股利分配;股價反應

一、引言

公允價值會計是指以公允價值作為資產和負債的主要計量基礎的會計模式。2006年2月15日,我國了以公允價值運用為最大亮點的新會計準則體系。該準則體系的頒布實施,特別是公允價值的適度和謹慎引入,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財務會計信息的傳統計量基礎,對上市公司的利潤結構產生影響。

公允價值的基本涵義可以解釋為“公平、允當的價值”。不同國家、不同組織對于公允價值的定義不完全相同。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認為,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況的當事人自愿據以進行資產交換或負債結算的金額。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公允價值會計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新會計準則設置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來核算采用公允價值變化給當期會計報告帶來的損益。資產負債表日,為了計算本年度的經營成果,最后要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余額轉入“本年利潤”賬戶。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加劇了會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不一致性。人們普遍關心的是,如果公允價值的變動帶來利潤的提升或降低, 那么這一部分變動是否會影響現金股利分配,股利分配方案的公告是否會影響股票價格。

本文旨在分析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企業現金股利分配的關系,以及由此產生的市場行為變化,即公允價值會計準則的實施對企業現金股利分配的影響,以及股票價格對現金股利分配行為的反應。本文第一部分利用深、滬兩市上市公司2007年的數據對企業現金股利分配與企業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第二部分則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采用事件研究法,對分配方案公告日附近的累計平均超額報酬率做實證分析,研究股票價格對于現金股利分配行為的反應。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企業股利分配行為的影響分析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假設

根據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賬戶期末須將其余額轉入“本年利潤”。按照會計準則應用指南的附錄會計科目和主要賬務處理,在年度終了時應該將“本年利潤”的借貸發生額相抵后結出的本年實現的凈利潤轉入“利潤分配”科目。有些情況下,公允價值變動頻繁而且表現為數值范圍而不是一個精確值,企業可以根據自身利益的狀況選擇公允價值范圍內的高點或者低點來報告該項資產負債的價值。我國在股權分置改革后股權集中度相對較高,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記入利潤表,使得企業只需要選擇公允價值范圍內的某個具體金額就能操縱當期利潤分配的最后結果。公司的大股東可能會利用這一因素操縱利潤表,通過派發現金股利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因此提出假設1:

假設1:現金股利分配與正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正相關

由于在資產或負債尚未處置前,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是沒有現金支持的。《企業財務通則》第五十條規定,充分考慮現金流量狀態后,向投資者分配利潤,這就說明,向投資者分配利潤,要動用實實在在的現金儲備。特別是在公允價值對凈利潤的正貢獻很大的情況下,并沒有與賬面利潤相應的現金流入,很顯然企業不會基于這部分收益增加利潤分配。因此提出假設2:

假設2: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額越大的公司,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相關性越不顯著

由于負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是未實現的潛在損失,使企業的可供分配利潤減少。企業在決定現金股利分配時如果不考慮這部分的潛在影響,那么當未實現的潛在損失變為實現損失時,企業的現金可能會斷流,將嚴重影響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因此提出假設3:

假設3:現金股利分配與負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正相關

公允價值變動損失作為未實現的損失,在公允價值對凈利潤的負貢獻很大的情況下,企業并不會基于這部分損失的程度很大改變原有的股利分配政策。因此提出假設4:

假設4:公允價值對變動損失對凈利潤的影響額越大的公司,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的相關性越不顯著

2.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選取的樣本為深、滬兩市上市公司2007 年度的會計報表數據。2007 年作為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實施的首個會計年度,能夠反映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于利潤變化的影響,并繼而反映出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公司當年股利分配的影響。樣本選擇的標準如下:

(1)剔除掉在2007年年報中數據缺失的樣本。

(2)從樣本中剔除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于零的公司。

(3)從樣本中剔除掉現金股利分配等于零的公司。

(4)我國上市公司基本上是一年只分配一次股利,但也有少數公司進行中期分紅。為避免一年兩次分紅公司的干擾,此類樣本也予以剔除。

最終得到滬市、深市2007年共計194家上市公司作為分析的樣本。數據來源于國泰安與色諾芬數據庫,采用SPSS軟件進行實證。

本文把樣本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于利潤呈正貢獻的公司樣本,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正值,共計139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占凈利潤比例的大小,將一類樣本平均分為3段,分段檢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占凈利潤比率的大小對現金股利分配的影響;第二類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于利潤呈負貢獻的公司樣本,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負值,共計55家上市公司,再按公允價值變動占凈利潤比例的大小,將二類樣本平均分為3段,分段檢驗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占凈利潤比率的大小對現金股利分配的影響。

3.變量設計

我國發放股利主要是采用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形式。本文研究公允價值會計準則對現金股利的影響。因此選取了每股現金股利作為因變量。同時本研究采用了影響股利發放的一些財務指標作為自變量。

在模型中用到了每股收益、每股經營現金流、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總資產對數和資產周轉率這6 個財務指標。考慮到公允價值變動對凈利潤的影響,將每股收益分解為兩部分:一部分為不含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財務指標,即扣除公允價值每股收益;另一部分為每股公允價值。各變量的定義見表1。

4.模型選擇與研究方法

擬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用t值來檢驗解釋變量的顯著性,能通過T 檢驗的自變量,表明它們對每股現金股利有顯著影響。顯著性水平定為10%。模型如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

+β7X7+μ

(二)實證分析

1.第一類樣本實證結果分析

從回歸的結果來看(表2),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并且每股公允價值與現金股利分配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與假設1相一致。這說明正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現金股利分配的決定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股東有可能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利用業績增長來增加自己的分紅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這種行為提供了套利的機會和平臺。另外,與現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關關系的其他指標還包括:扣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每股收益、每股經營現金流。按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占凈利潤比例的大小,將樣本分為3段,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占凈利潤比率在4.42%~64.21%之間的樣本,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相關性不顯著,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占凈利潤比率在0.00%~0.71%及0.72%~4.27%之間的樣本,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分別在10%、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與假設2相一致,即公允價值對變動收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額越大的公司,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的相關性越不顯著。

2.第二類樣本實證結果分析

從回歸的結果來看(表3),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并且每股公允價值與現金股利分配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正。這與假設3相一致。這說明負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了企業現金股利的分配,公允價值虧損在一定程度上會形成對主營業務的拖累,從而影響企業股利分配。另外,與現金股利分配存在合理相關關系的其他指標還包括:扣除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每股收益。按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占凈利潤比例的大小,將樣本分為3段,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占凈利潤比率在-0.48%~2.13%及-2.31%~23.77%之間的樣本,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相關性不顯著,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占凈利潤比率在0.00%~0.42%之間的樣本,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為負。這與假設4相一致,即公允價值對變動損失對凈利潤的影響額越大的公司,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的相關性越不顯著。

三、股票價格對現金股利分配行為的反應分析

(一)研究設計

1.研究假設

前人的研究表明,現金流量對公司的利潤分配政策尤其是現金股利政策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現金股利政策建立在現金流量基礎之上。股價是由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的預期現金流以及因承擔投資風險而要求的報酬率決定的。基于此提出假設5:

假設5:對于現金股利大于經營現金流的公司,市場有負的反應

2.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利用本文第一部分樣本:滬、深兩市198家上市公司,選取其中現金股利大于經營現金流的51個股利分配事件作為本部分研究的樣本,以樣本公司2007年現金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日的日交易價格(每日的收盤價)為研究對象。數據全部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

根據現金股利、公允價值變動損益與經營現金流的關系把樣本分為三類:第一類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正、經營現金流為正,現金股利>經營現金流>0,共計9家公司;第二類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正、經營現金流為負,現金股利>公允價值變動損益>0>經營現金流,共計29家公司;第三類是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負、經營現金流為負,現金股利>0>經營現金流,共計13家公司。

3.研究方法

采用平均累積超額回報分析(Cumulative Average Residuals, CAR) ,即比較股利宣告日前后若干天股價的變化。CAR的原理是:若財務公告具有信息含量,則應觀察到在公告日附近CAR有一明顯增加,若市場對信息的反應是無偏的(不存在系統性的高估或低估),則CAR應在公告日后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此方法在會計實證研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1)時間窗的確定

分配方案對股價的臨時性影響只體現在方案公告日前后,股價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投資者對公司分配方案的歡迎程度以及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心理預期。為了避免引入較多的信息噪聲,本文估計了一個較短的時間窗:股利分配方案公告日期前后各5天,即W=【-5,5】。

(2)超額回報的計算

超額報酬率即非正常報酬率,它等于實際報酬率與預期報酬率的差。可以根據研究目的的不同選擇不同的計算方法。計量預期收益率主要有三種確定方法:

1)均值調整收益模型(Mean Adjusted Returns), 用某只股票在前一段時間內的實際報酬率的平均值作為正常報酬率。

2)市場調整收益模型(Market Adjusted Returns),用市場組合報酬率 作為正常報酬率。

3)市場和風險調整模型(市場模型)相對于前兩種方法,市場模型以CAPM模型作為正常收益率預測模型,更為折中。

對于假設的統計檢驗,假設個股的超額報酬率服從或者是近似服從正態分布,構建t統計量,對其進行顯著性檢驗,如果t統計量顯著,那么認為在公告日附近可以獲得顯著的正(負)超額報酬率。

(二)實證分析

表4 給出了三類樣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間的平均日超額報酬率和累計平均超額報酬率。圖1給出了三類樣本公司股票在事件窗口期間的平均日超額報酬率走勢情況。

三類樣本公司市場反應的實證結果表明,在公告前5天至后5天的區間內,對于三類樣本公司來說,均出現了負的平均累計超額報酬率,CAR分別為-0.0444、-0.0291及-0.0558,這與假設5相一致。三類樣本公司分配方案的現金股利都大于經營現金流,可見對于投資者來說,一、二、三類上市公司公告分配現金股利是負面消息,使其股票的收益率小于市場平均收益率。第三類樣本公司的CAR為顯著的負值,表明市場對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負且經營現金流為負的公司的現金股利分配方案表現為強烈的負反應。

四、結論

實證分析發現,企業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表明公允價值在企業現金股利分配的決定過程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正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對利潤的增長貢獻能夠掩飾主營業務的不足,有利于企業更多的股利分配。公司的大股東也有可能會利用這一因素操縱利潤表,通過派發現金股利侵占中小股東的利益。負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會形成對主營業務的拖累,限制企業的利潤分配。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占凈利潤比率越大的公司,現金股利分配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相關性越不顯著。對于現金股利大于經營現金流的公司,市場有負的反應。特別是對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負且經營現金流為負的公司,股票價格對現金股利分配方案反應強烈,超常報酬率為顯著的負值。

【參考文獻】

[1] 劉浩,孫錚.公允價值的目標論與契約研究導向――兼以上市公司首次確認辭退補償為例[J].會計研究,2008(1):4-11.

[2] 郭凱.公允價值計量的經濟后果――對于公司薪酬和利潤分配的影響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9(23):240-241.

[3] 王新平.我國A股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與股價變動關系的研究[J].新西部,2009(18): 31-32.

[4] 王懷棟.A股上市公司派現影響因素實證分析[J].財會通訊,2009(11): 35-37.

[5] 程燕.我國滬市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市場反應的實證研究[J].新疆財經,2002(3): 45-48.

第4篇

[關鍵詞]新準則 財務決策 影響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發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并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開始實行。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是我國會計發展史上的一個新的里程碑,它不可避免會對企業財務管理方式造成影響。下面就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的財務決策的影響進行探討。

一、會計準則概述

1.會計準則的含義

對于我國的會計準則,可以從以下幾個層次來理解:首先,會計準則是國家財經政策法規的重要組組成部分;其次,會計準則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保證;第三,會計準則是反映企業經營狀況、財務成果,界定產權關系的技術標準。

2.制定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必要性

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實施,是提高上市公司信息質量、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的需要;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是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公眾利益的需要。

(1)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融資決策的影響

企業融資是指根據生產經營、對外投資和調整資本結構等的需要,通過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運用適當的方式獲取所需資金的一種理財活動。

①新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融資成本的影響。提高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在全球經濟中的可比性,降低了財務信息報告和會計信息理解與應用的成本。②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資本結構的影響。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將長期利好于資本市場發展和投資者、債權人、員工等利益相關者對企業價值的評價。③可轉換公司債券計量方法的變化對融資決策的影響。可轉換債券既保障了投資者獲得本息的能力,同時又賦予他們在企業股票市價上漲時以低于市場價格將債券轉換為股票的選擇權。

(2)新企業會計準則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①新企業會計準則對合并決策的影響。在新準則中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按其賬面價值計量;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反之,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即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權益結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購買法。對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雙方并非完全是出于自愿進行并購交易,在新準則中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按其賬面價值計量;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反之,按公允價值進行計量。即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權益結合法,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采用購買法。

②對利潤的影響。首先,新準則相對于舊準則而言,對股權投資差額不必進行攤銷,可以增加控股公司利潤。同時,子公司盈利或者虧損,都不再對控股公司的利潤產生任何影響。其次,對于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形成的長期股權投資,若初始投資成本小于子公司凈資產的公允價值份額,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計入當期損益(營業外收入),此時,會使企業利潤增加。最后,對于以后年度的利潤影響還體現在應收股利上。

(3)新企業會計準則對凈流動資金決策的影響

①對成本核算項目和方式進行完善。確認資產時棄置費用的考慮從事采掘業的企業,在確認資產時應當考慮預計環境恢復時發生的資產棄置支出,同時確認相應的負債,把確認的資產棄置支出分期計入成本費用,將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引入到會計系統中,避免企業的超前分配,有利于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責任,實現企業、社會、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

②提高企業現金流管理水平。新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現金流管理提出了高要求,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必須重視現金流量表,重視現金流管理,從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增加企業的價值。現金流量代表著企業的活力,穩定的現金流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現金不僅僅是企業償還債務,支付股利,進行各種投資的支付手段,而且,現金流量信息是評價企業資產的流動性、企業的財務彈性、企業的盈利能力、抵御風險以及決定企業未來能否發展的重要依據。

(4)新企業會計準則對股利決策的影響

新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對資產、負債的分類及部分計價方式的改變,特別是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運用,導致企業的當期凈利潤以及可供分配的利潤發生變化,勢必給公司的股利決策帶來影響。新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股利決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未實現收益和損失的確認問題上。未實現收益是指通過繼續持有資產,而不將資產套現獲得資金所產生的收益。未實現損失是指通過繼續持有資產,而不將資產套現獲得的資金所導致的損失。新企業會計準則在利潤表的編制方面有重大突破,明確將未實現資產持有利得,如部分證券升值直接計入利潤表。

當前,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有現金股利、股票股利、資本公積或盈余公積轉增資本。上市公司在股利分配時,如考慮到企業利潤分配相對于以前年度的穩定性及其對企業投資者的影響,可以在現金股利的形式之外制定更具靈活性的分配方案,也就是選擇股票股利、資本公積轉增資本或三種政策組合的形式。此外,財務管理者制定利潤分配方案時,要注重與大股東的協商,這也是合理的股利分配方案得以順利實施的關鍵,因為分配方案的最終決策權由股東大會掌握。如何將現金股利的分配比例既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內,又不超出股東最低的容忍程度,其關鍵是讓股東認可利潤分配方案時符合并有助于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的。

參考文獻:

[1]奚敏華. 對新會計準則的幾點思考[J]. 黑龍江科技信息 , 2007,(12)

[2] 崔蕊. 對無形資產新會計準則的解讀與思考[J]. 中國高新技術企業 , 2009,(02)

第5篇

汽車玻璃盈利維持高位,浮法玻璃盈利大幅改善

增發擴產助公司駛入快車道

當前價格:34.36元 目標價格:45元

今日投資個股安全診斷星級:

玻璃業務高于汽車市場增幅品牌建設初顯成效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6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1.29%;實現凈利潤9.1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9.39%(根據新會計準則追溯調整后的凈利潤),與追溯調整前報告的去年凈利潤60,722.03萬元同比增長了51.05%。基本每股收益0.92元,業績略高于預期。

汽車玻璃業務以高于汽車市場整體增幅的水平增長。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08年全年我們汽車產量

過88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02%。報告期內,公司國內OEM汽車玻璃銷售同比增長23.78%,高于汽車行業的增長

速度;汽車玻璃國際OEM 銷售同比增長了130.06%,新市場成長快速。

推進品牌建設顯效用,再度與國際名車配套簽約本年度公司的產品再次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本行業“中國名牌產品”稱號,同時,繼公司去年取得名車奧迪C6 的德國配套簽約之后,報告期內又有了新的進展,得到了世界頂級名車賓利配套簽約。不斷地與世界頂級名車的牽手,是公司一直以來在管理、質量、技術、服務等領域堅持專業經營、打造精品的理念體現,“福耀”品牌的高品質價值形象得到了世界范圍的尊貴認同,市場效用將不斷彰顯。

基礎材料開發應用取得新進展公司毛利率繼續提升

能否生產高品質差異化的浮法玻璃基礎材料,是國際汽車廠商確認汽車玻璃供應商是否具備配套資格的關鍵要素,且往往成為世界汽車玻璃巨頭們在新車開發同步設計玻璃的源頭制勝法寶;公司2005年度投產的福清汽車級優質浮法玻璃項目在消化引進技術、日趨穩定成熟、源源不斷提供優質浮法玻璃的基礎上,不斷進行開發創新,繼2006年開發SOLAR玻璃后,報告期內又取得新進展,開發出深灰隱私玻璃,為公司取得良好投資效益的同時不斷帶來戰略效果。

在浮法玻璃業務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面對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漲,公司綜合毛利率繼續提升。隨著公司汽車級浮法生產線的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已經走向穩定,產品毛利率自投產之后穩步回升。公司綜合毛利率為35.87%(扣除業務收入的e內部抵消),比上年同期增加1.55個百分點。說明公司的規模效應逐步顯現,并且具有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

新項目陸續完工投產,未來快速發展可期

目前,公司產能布局基本完成、汽車級浮法生產線趨向穩定生產都為未來公司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6年動工的北京汽車玻璃項目、廣州汽車玻璃項目、海南汽車級浮法玻璃項目按照原計劃于2007年8月-10月陸續投產,這將為2008年的業績穩定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根據汽車行業的發展前景以及公司的發展態勢判斷,公司業績有望快速增長,預計未來5年的收入復合和利潤復合增長率將分別達到30%和35%。

公司分紅方案引人注目啟動再融資計劃

截至2007年底,公司總股本為10.0149億股,公司累計未分配利潤為20.05億元。公司年報披露分紅方案:每10股派送紅股10股并發放現金紅利5元(含稅),合計分紅15.02億元,余額5.03億元予以結轉并留待以后年度分配。分紅率達75%。

隨年報一起,公司披露了2008年再融資方案:而為了投入資金實施玻璃研究院技術改造等8個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合計為38.75億元,福耀玻璃董事局還審議通過了《關于公司符合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股票條件的議案》,計劃以募集資金投入31.42億元。公司表示,若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是在公司2007年度股東大會審議通過2007年度利潤分配方案并實施該分配方案之前進行,公司則擬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發行不超過1億股公司股票,而若在實施利潤分配方案之后進行,則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億股。考慮到公司融資規模適度,每股收益攤薄率較低。公司未來幾年成長性明確。我們認為對公司股價影響不會很大。

風險主要體現在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負面影響以及海外市場開拓風險。另外,公司浮法玻璃原材料價格的波動也給公司業績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

第6篇

創業板掛牌近六個月,在賺足了市場眼球的同時,更多的是質疑之聲。高價高市盈率發行、巨額超募現象,以及其新股上市后的超高市盈率,再到其普遍欲實施的高送轉利潤分配預案等,所引起的爭議從來沒有間斷過。

截止4月12日,在創業板已經掛牌的65家公司中,已有55家披露了2009年度報告。整體而言,高送轉是其主要的“特點”。55家公司中,“每10股送股+轉增股本”達到或超過5股的就高達27家,所占比例近50%。同樣是以中小公司為主的深市中小板,當初掛牌時卻沒有如此的“慷慨”。但是,創業板公司出現的年報高送轉現象,并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創業板是A股市場的新生事物,無疑會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由于創業板公司貼上了高成長的標簽,詢價機構在詢價過程中,為了獲取配售資格,競相報出高價,導致創業板公司新股大都以較高的市盈率發行。而高價高市盈率發行,大大增厚了創業板公司的資本公積金,因此產生了創業板公司紛紛以資本公積金進行高轉增的現象。

其次,創業板公司總股本普遍都較小,像華星創業在發行1000萬股新股之后,其總股票也只有4000萬股,在發行新股之后總股本低于1億股的占據絕大多數。較小的股本結構,為創業板公司的股本擴張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其三,由于創業板新股掛牌價格超出預期,再經過市場的炒作之后,股價大多高得離譜。而較高的股價,顯然會影響到其流動性。通過高送轉除權之后,股價必然會降低。而較低的股價,對于重新吸引市場資金,對于活躍創業板新股的交易,能起一定程度上的推動作用。

再者,市場投資者向來熱衷于上市公司高送轉,對于派現則大多不感興趣。創業板公司的高送轉行為,無疑能引起更多市場資金的“共鳴”。另外,某些創業板公司為了迎合大資金或機構的胃口,也具有推出大比例轉增股本的沖動。而且,在創業板新股股價被炒高之后,也有利于發起人股東今后高位套現。

從目前已公布的年報看,創業板公司中,神州泰岳“10轉15股派3”的利潤分配方案無疑是最為“豐厚”的。盡管也有創業板公司回報投資者的是“不分配不轉增”,但創業板公司較為普遍的高送轉現象,筆者以為值得重視。

在高送轉已成為創業板公司的一股風氣態勢下,其高送轉的背后,股本的高速擴張是否會有業績的高增長存在太多的疑問。如推出10轉7派1的網宿科技,上市前兩年業績保持著高增長,而在掛牌的去年第四季度卻出現了虧損,200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只有可憐的4.78%。A股市場中,因為股本的高速擴張,從績優到績平再到績差的例子不勝枚舉。像網宿科技這樣的公司,居然也“趕時髦”進行高轉增,不能不讓投資者為其今后的走勢捏一把汗。或許投資者一時痛快了,但今后呢?

上市公司利潤分配方案提前遭泄漏早已不是什么新聞了,創業板公司同樣如此。看看那些高轉增股本的創業板公司年報未披露前的走勢,相信稍有點投資經驗的投資者都能看出點“名堂”來。

第7篇

“高送轉”正在成為很多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但是人們應該意識到,“高轉送”也是藏在年報中的雙刃劍。

面對金融危機的沖擊,許多上市公司都推出了不分配方案,在這種情況下,“高送轉”就更顯珍貴了。上市公司“高送轉”題材也就更加受到追捧,一些上市公司股票僅僅只是因為有著“高送轉”的傳聞,股價就遭到市場的爆炒。市場對上市公司“高送轉”方案的歡迎是不容置疑的。不過,投資者也應該看到,“高送轉”其實是一把雙刃劍。“高送轉”在短線激發市場炒作熱情的同時,也給市場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首先,市場對“高送轉”題材的炒作,本身就是一種投機行為,其炒作實際上就是“過把癮就死”。只要介入的機構能夠從炒作中賺錢,不會管股票是否具有投資價值。這種投機炒作之風,明顯違背理性投資原則,也是中國股市不成熟的表現。實際上在國外成熟的股市里,投資者更愿意拿到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所以,“高送轉”給中國股市埋下的是投機的種子。

其次,“高送轉”除了滿足市場投機炒作的愿望之外,實際上并沒有給予投資者回報。上市公司給予投資者的真實回報是現金分紅,送股與轉增股本都只不過是上市公司的股本擴張行為。尤其是轉增股本,更是與上市公司的利潤分配沒有任何關系。上市公司用轉增股本方案來代替利潤分配方案,這實際上是對投資者的一種忽悠,是上市公司逃避利潤分配的一種方式。

其三,“高送轉”甚至有可能為公司的發展埋下隱患。股本擴張是做大上市公司的需要,比如蘇寧電器自2004年上市以來,股本幾乎是年年擴張,這種股本的擴張成就了蘇寧電器的發展壯大。但問題是,“高送轉”在擴大公司股本的同時,也稀釋了每股權益。如推出10股轉增12股的西飛國際,2008年每股收益為0.3587元,但轉增股本后每股收益攤薄為0.163元。如果公司在成長性方面無法保證的話,那么,公司很容易陷入財務不良狀態,甚至影響到公司的發展。在這方面包括四川長虹在內的不少上市公司都為此付出了代價。

不僅如此,“高送轉”題材對于廣大的投資者來說更是一個陷阱,而不是餡餅。“高送轉”題材雖然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上,它不過是上市公司施展的“美人計”而已,甚至是一條條的“美女蛇”,讓投資者倒在溫柔的夢鄉里。

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轉”方案,很多都是配合二級市場的炒作。推出“高送轉”方案的公司,其股票在二級市場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在“高送轉”方案出臺前,股票已經有了很大的漲幅。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轉”方案,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配合莊家或機構的炒作與出貨服務的。某些推出“高送轉”方案的公司,在方案出臺前股價大漲,方案出臺后卻放量下跌,即是最好的證明,還有的機構利用送轉股本后的“假填權”來出貨。

“高送轉”也是為限售股的出逃服務,或者是為參與公司再融資的機構投資者順利出局服務的。如西飛國際,該公司于2008年2月22日曾以每股25.18元的價格向9家機構定向增發1.295億股,隨后的股價下跌使參與者全部套牢。今年2月26日這批定向增發的股票解禁,然后在3月3日該公司出臺的2008年年報中推出了史無前例的每10股轉增12股的轉增股本方案,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由于市場對“高送轉”的炒作往往都是“炒預期”,這就不排除一些傳聞中的“高送轉”公司,最后卻沒有推出實際操作方案。而一旦題材落空,那些盲目追入的投資者就要承擔較大的短線風險。如紫光古漢、美利紙業、恒源煤電這三家公司,市場曾傳聞有高送轉題材,但在3月10日推出的年報中,這三家上市公司均沒有推出相關方案。其中的美利紙業,短線跌幅超過20%,讓投資者付出了較大的代價。

基于上市公司“高送轉”題材這種“雙刃劍”的性質,規范上市公司“高送轉”行為很有必要。一是要規定上市公司的業績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時,不得實施股本轉增行為;上市公司實施股本轉增后,公司攤薄的業績也不得低于同行業平均水平,以確保上市公司業績不被送轉股行為所拖垮。二是對于市場上有“高送轉”傳聞的上市公司,應及時公告,或予以證實或澄清,避免帶給投資者不必要的投資風險。三是要求推出“高轉增”方案的公司,應同時披露公司限售股的解禁情況及近年度公司再融資情況或再融資計劃,以便投資者作出正確的投資決定。

第8篇

關鍵詞 股利分配 現狀 對策

一、瀘州老窖股份公司股利分配現狀

瀘州老窖前身瀘州老窖酒廠,1993年9月通過采用經營性資產的募集方式被批準設立。1994年5月29日,在深交所掛牌上市,以5.83元每股的價格發行普通股2188萬股。

根據2015年半年度報表披露瀘州老窖公司第一大股東是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股票368,603,116股,持股比例為26.29%。瀘州市興瀘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持有股票331,971,142股,持股比例為23.670。瀘州市國資委持有股票56,200,250股,持股比例為4.010%。實際上自公司上市以來,控股股東一直為瀘州市國資委,直到2009年9月21日股權劃轉,將名義上的控股股東變更為瀘州老窖集團,但實際控制人仍為瀘州市國資委。

(一)股利分配方式單一,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比例不協調

根據《公司法》的規定,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是我國上市公司主要采用分配方式,除了分紅派現的現金股利和發放股票的股票股利外,還包括發放本公司擁有的其他企業的有價證券的財產股利,支付公司應付票據或公司債券及的負債股利等方式。在股利分配實務中股利分配方式卻十分復雜,常用派發現金股利、送紅股、公積金轉增股等方式,但在幾種方式混合使用時,全部股利分配政策可分為:不分配、派現、送紅、轉增、派現加送紅、派現加轉增、送紅加轉增、派現加送紅加轉增這八種方式。但是在瀘州老窖公司章程規定公司股利分配方式為現金、股票或現金與股票相結合的方式。

截至2014年,該公司的股利分配方案總體上以分紅派息為主,在1995年至2014年這21年間,僅2007年度(10送2轉增4股派

5.6 元),2002年度(10轉增6股), 1997年度(10送3股派3元),1996年度(10送2股派5元),1996中期(10轉增6股),1995年度(10派6元),1995中期(10送5股)這7次股份分紅。

(二)采用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出現超額派現現象

瀘州老窖公司章程明確規定,公司現金或股票方式分紅比例不低于公司當年實現可供分配利潤的百分之五十,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進行中期利潤分配。

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不僅對外傳遞利好消息,能增加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穩定股票的價格,還能避免公司出現由于經營不善而削減股利的情況。但是該股利政策與公司盈余相脫節,一直保持較高的資本成本。當盈余減少時仍要支付相對高的固定股利,這可能會使企業資金短缺,財務狀況惡化。同時穩定的 股利政策與剩余股利理論相悖,股票市場的影響因素繁多,包括股東的心理狀態和其他要求,當企業為了維持穩定的股利支付率,而影響公司制定的目標資本結構和財務能力時,股東可能也會采取遠離的態度,這時或許適當降低股利支付率更加有利。

從表12007~2014年度瀘州老窖公司歷年股利分配方案可以看出:年平均現金分紅超過當年凈利潤的50%,可看出瀘州老窖公司在制定現金分紅具體方案時,一直通過現金分紅保護股東利益,不僅僅考慮大股東和公司自身的利益,也關心中小股東的權益。但是在2014年現金分配占凈利潤比例達到127.51%,受經濟環境和國家限制公費消費等政策的出臺,白酒行業持續低迷,凈利潤一度降低。為了維持固定的股利支付率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潤留存,2014年分配的現金股利大大多于當年凈利潤。

二、瀘州老窖股利分配相關的對策

(一)改進股權結構

由于股權方式的變化,,股權結構有了相應的變化,解決了大股東與小股東之間利益不一致的問題,而目前我國還是有一部分公司存在大股東控股的局面。瀘州老窖股權結構中就存在這樣的現象,為了讓每個人的利益都等到公平的體現,公司就應該在股權結構方面做進一步的改進。股權結構的改變要根據市場規律以及行業發展情況。首先要對大股東進行一定的約束與監督,改變股權結構,對不公平的股利分配政策進行更替,多關注中小股東的利益,讓中小股東的相關權利可以充分地運用。然后,瀘州老窖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方面,不僅要考慮公司的經營狀況,還要看分紅的合理性,盡量避免大股東的一些不正當行為,最后,公司在制完善股權結構時,應該考慮到公司的長遠發展情況,大股東不能隨意的拋售自己手中的股權,制定股利分配政策時進行股權制衡。

(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治理結構對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有著至關重要起作用,股利政策與公司的成本有著直接的關系。首先,公司應該建立《公司法》要求的相關機構。建立股東大會、董事會、管理層、監事會,這樣可以相互之前進行監督,保證中小股東利益,避免大股東控股產生的問題。其次,要明確各個機構的權利與義務,各盡其職。再次,由于管理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每個人站的角度與考慮問題得方向不一致,所以最好經營權與所有權要分離。對于瀘州老窖公司來說,收購華西證券公司股權后,應清醒認識證券市場高風險特征和行業周期性規律,認真落實控制風險的各項工作,防止投資決策失誤給公司造成重大損失。公司管理層應進一步抓好公司的主營酒業業務,為經濟發展做出新貢獻。通過此治理專項活動,有效提升了公司管理層的法人治理意識,為未來有效開展公司治理工作,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司將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在監管機構在指導下,不斷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促進公司健康、持續、快速發展,為股東創造更高的回報。

(三)股利分配的多元化

瀘州老窖集團在股利分配方式上比較單一,主要是現金股利和送股這二種方式,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經濟的發展,股利分配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公司可采取現金、股票或現金與股票相結合的方式分配股利,有條件的情況下,公司可以進行中期利潤分配。在保證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和長期發展的前提下,如無重大投資計劃或重大現金支出等事項發生,公司應當采取現金方式分配股利,根據公司的獲利能力制定一個浮動比例,這樣有利用股東對企業前景充滿希望,又利用企業持續經營。

(四)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通過調查相關資料,了解到瀘州老窖集團擁有大量的資金,但是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

資金是企業的血液,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公司不僅要配置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人士外,公司管理層更應該重視更資金的運用。在滿足日常經營的前提下,要對剩余資金進行合理的安排,瀘州老窖集團可以將一些資金用于有關釀酒方面的研究,這樣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以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瀘州老窖集團可以根據公司主營業務,結合國家出臺的三公消費政策以及禁酒令對白酒行業的限制,從未來生產規模和銷售能力進行改善,選擇適合的有發展前途的兼營業務進行投資,加強留存現金的使用和管控力度,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同時也可以通過適當提高公司的現金股利支付水平,減少資金無效占用的同時,也對投資者進行了回報。

三、總結

不管一個集團是經營什么的,不管規模有多大,企業的資本結構是怎樣,公司在分配股利是都要注意,要根據公司得具體情況而制定相關的策略。公司實施積極的利潤分配政策,利潤分配應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公司的利潤分配應重視對投資者的合理投資回報并兼顧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公司董事會和股東大會對利潤分配政策的決策和論證過程中可通過電話、傳真、郵件等方式聽取獨立董事及中小股東的意見。

(作者單位為四川農業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易顏新,柯大剛,王平心.我國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決策的調查研究分析[J].南開管理評論,2008(1):33-36.

[2] 陳正鋒.上市公司自身財務能力與持續現金股利政策――基于滬深A股數據的實證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07 (11):22-26.

[3] 劉安兵.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實證研究[J].財會通訊,2006(3):33-35.

第9篇

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主營收入預計達到約145萬元(6月底),其中勞務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萬元,****果專業合作實現收入40.9萬元,實現利潤約10.28萬元,其中勞務公司約10萬元,專業合作0.28萬元。

一、強化領導促進增收,凝聚村社發展合力。

堅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全村工作中心任務來抓,每年召集全體黨員、村民代表及村支兩班子成員,集思廣益,討論商定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工作計劃,研究具體工作措施,保證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有方向、有目標、有舉措。建立發展村集體經濟目標管理責任體系,實行書記主要抓、班子成員包干抓、各村民小組長協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書記+村干部+公益崗位”的分組模式,年初交任務,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職、密切配合、齊抓共管村級集體經濟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規范管理村級集體經濟的長效機制,及時全面公開村級集體資產和集體經濟收支使用情況,自覺接受村監會和全體村民的監督,有效提高了集體資金的使用效益。通過強化領導、強化措施、強化管理,實現了村集體經濟年年有收入、年年有發展。

二、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有效破解增收難題

********果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區集體經濟組織先行先試的村之一,其性質為村集體體獨資。****是一個純農業村,共有耕地5000多畝,由于城鎮化的推進,部份良田熟土荒蕪無人耕種,加之土地流轉各項鼓勵政策的出臺,為****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土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目前集體經濟組織按300元/畝的價格從農戶流轉土地250余畝,2020年集體經濟發展高山優質水稻130畝、油菜170畝、高粱120畝。利用種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創建了扶貧車間一個,已獲區人社和區農委批準,目前正在抓緊生產。

三、增強利益聯結機制,有效助推脫貧攻堅

****建卡貧困戶29戶,共90人,為了明確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體經濟組織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對流轉出土地的農戶

“2”對建卡貧困戶給予總利潤20%的補助,均攤到建卡貧困戶人頭進行發放,此項實行動態管理對已穩定脫貧的農戶不再參與分配。

“3”對壯大集體經濟組織人員(即村支兩委5人,公益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計9人)給予總利潤30%的補助勞務補償費,但實行最高限額,即大集體經濟組織人員最高不超過5萬元。

“4”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的儲備金,屬全體村民所有。

第10篇

關鍵詞:供應鏈聯盟;博弈;利益分配;Shapley值法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409(2014)12-0099-07

Supply Chain Alliance Model Selection in the

Coexistence of Online and Physical Stores

PU Xujin,ZHUGE Ruijie,CAO Wenbin

(School of Business,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22)

Abstract:This paper considers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hich consists of a manufacturer,an online store and a physical store.The different alliance game model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trends of wholesale prices,retail prices and market demands as well as the profits of three par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absence of fair cooperation mechanism,three parties prefer to the different alliance modes and the profit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cannot be optimal.In addition,the analysis also reveals that,the Shapley value method can be used to 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fit distribution mechanism to ensure Parreto improvements of three parties and achieve the optimal profit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The example study also presents how the Shapley value method is applied and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upply chain.

Key words:supply chain alliances;game theory;profit allocatiion;shapley value method

引言

供應鏈聯盟是指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出于對整個市場的預期目標和自身總體經營目標的意愿,通過某種契約結成的優勢互補、風險共擔、要素雙向或多向流動、組織松散結合的一種新型合作模式。供應鏈聯盟能夠優化整個供應鏈的資源配置,提高各企業成員和供應鏈整體的競爭力,其作為一種全新的聯合企業組織模式,引起了企業界和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而如何建立有效的供應鏈聯盟協調機制更是眾多學者研究的熱點。Mahesh等研究了供應鏈聯盟的利潤分配與聯盟穩定性之間的關系[1]。Jean等分析了供應鏈聯盟契約治理機制,對比了不同契約形式對供應鏈聯盟合作績效的影響[2]。Amelia Carr等利用檔案數據、現場觀察和焦點小組等分析工具,在資源觀理論和社會交換理論的框架下,分析了服務型供應鏈戰略聯盟的作用[3]。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4]。與此同時,43%的中國企業擁有獨立網站或在電子商務平臺建立網店。隨著互聯網絡的迅速發展和網絡用戶的急劇膨脹,具有營運成本低、用戶范圍廣、無時空限制以及能同用戶直接交流的網店已經成為零售業渠道重要力量。同時,由于傳統實體店在品牌質量和可觀性等方面有著網店不可比擬的優勢,網店在現實中并不能完全取代實體店。

網店和實體店并存對于供應鏈零售渠道的革命性重構也激發了理論界的研究熱情,國內外許多學者針對這一現實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Cattani等通過對雙渠道供應鏈中實體店與網店的零售價格競爭的博弈分析后發現,制造商開設網店后將降低批發價格,使得實體店并不總是受到威脅,從而能夠減輕雙重邊際效應,提高供應鏈績效[5]。Huang等研究了零售商雙渠道模型的幾種常見定價策略,分析了局部最優策略和總體最優策略的差值情況。研究發現,混合零售企業與單一渠道企業競爭時,傾向于制定更高的價格[6]。Yan和Pei認為制造商開拓網上銷售可以促使實體店提高服務水平,并指出當服務水平在一定范圍內,可以有效協調雙源渠道[7]。Ruiliang Yan認為制造商和零售商應當同時采用加強品牌影響力以及制定合理利潤分配方案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緩解渠道間的矛盾沖突[8]。趙曉明等研究了零售商具有風險厭惡性對供應商網絡直銷渠道選擇的影響[9]。秦娟娟等分析了在雙寡頭零售市場上強勢零售商會對供應商渠道選擇策略的影響[10]。禹愛民等針對制造商同時擁有實體店和網店的雙渠道供應鏈系統,分別在隨機需求和聯合促銷情況下,研究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間的價格競爭和協調問題[11]。

在網店和實體店并存這一現實背景下,不同供應鏈成員將偏好于何種聯盟模式?是否存在實現供應鏈整體利潤最大化的協調機制?這一協調機制能否保證供應鏈整體聯盟的穩定性?本文將圍繞上述問題,通過構建不同聯盟模式的博弈模型展開深入研究。

1 模型構建和分析

模型構建是基于單一制造商(M)和兩個零售商(R1為網店、R2為實體店)組成的兩層供應鏈,其中制造商、網店和實體店都是風險中性的理性決策主體。制造商同時向網店和實體店提品,為分析簡便,本文假設產品的生產成本為0,w為產品的批發價格。網店和實體店同時向消費者出售產品,p1為網店的零售價格,p2為實體店的零售價格。一般來說,與實體店相比,網店銷售成本較低艾瑞公司數據顯示,網店與實體店相比,能夠節省60%的運輸成本和30%的運輸時間,降低55%的營銷成本和47%的渠道成本[12]。,因此假設網店銷售成本為0,實體店銷售成本為c(c>0)[13~15]。將網店和實體店的銷售量函數表示為:Q1=H-P1+αP2;Q2=K-P2+αP1,其中H、K為大于零的常數,分別為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因此,網店銷售的市場份額為HH+K,實體店銷售的市場份額為KH+K;α(0

基于上述假設,本文分別構建供應鏈整體聯盟、個體分散決策、“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制造商+網店”縱向聯盟、“制造商+實體店”縱向聯盟5種模式,對比分析不同聯盟模式下制造商、網店和實體店間的博弈結果。

11 模式1:供應鏈整體聯盟(M∪R1∪R2)

制造商和網店、實體店組建整體聯盟進行聯合決策,供應鏈整體的利潤函數為:

由此可以得到命題1:

命題1:在供應鏈整體聯盟模式下,網店和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而網店的零售價格與實體店銷售成本無關,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其銷售成本正相關;網店與實體店間的銷售量差額與網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與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和成本負相關。

1.2 模式2:個體分散決策(M,R1,R2)

當制造商、網店、實體店三者為分散獨立的決策者時,聯盟是不存在的,但是為了對比的需要,本文姑且將這種情況也算為聯盟模式的一種。制造商先確定批發價格w′,零售商根據w′結合自身利益最大化要求確定產品的最優零售價格p′i和訂貨量Q′i(i=1,2)。也就是說,網店和實體店在零售市場上進行Betrand博弈,而制造商和網店、實體店之間進行Stackelberg博弈。利用逆推歸納法求解下面的博弈模型:

由此可以得到命題2:

命題2:在個體分散決策模式下,制造商的批發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與實體店的銷售成本負相關;網店和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而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其銷售成本正相關,當銷售替代率較小(0

將w′、p′1、p′2、Q′1、Q′2代入π′R1、π′R2、π′M和π′表達式中,進而可以得到此時網店的最優利潤π′R1、實體店的最優利潤π′R2、供應商的最優利潤π′M和供應鏈整體的最優利潤π′。由于最優利潤的數學表達式相對比較復雜,而下文將主要通過數值仿真來對比不同情形下的效用,因此在這里表達式將不進行充分展開。

1.3 模式3:“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M,(R1∪R2)]

網店和實體店組成橫向聯盟,制造商確定批發價格w″,零售商聯盟根據w″確定產品聯盟利益最大化的最優零售價格p″i和訂貨量Q″i。制造商和零售商聯盟之間進行Stackelberg博弈。利用逆推歸納法求解下面的博弈模型:

maxπ″M=w″Q″Ms.t.maxπ″R1∪R2=(p″1-w″)Q″1+(p″2-w″-c)Q″2

計算可以得到此時最優的批發價格w″、網店的最優零售價格p″1、實體店的最優零售價格p″2、網店的最優銷售量Q″1和實體店的最優銷售量Q″2分別為:

w″=H+K4(1-a)-c4

p″1=5H+αH+K+5αK8(1-a)(1+α)-c8

p″2=H+5αH+5K+αK8(1-α)(1+α)+3c8

Q″1=3H-K+c+3αc8

Q″2=3K-H-3c-αc8

分析w″、p″1、p″2和ΔQ″的表達式可以得到:

w″H=w″K>0,w″c0

p″1K=p″2H>0,p″1c0

ΔQ″H>0,ΔQ″K0

由此可以得到命題3:

命題3:在“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模式下,制造商的批發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與實體店的銷售成本負相關;網店和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而網店的零售價格與實體店銷售成本負相關,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實體店銷售成本正相關;網店與實體店的銷售量差額與網店銷售的市場規模和實體店銷售成本正相關,與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負相關。

將w″、p″1、p″2、Q″1、Q″2代入π″R1、π″R2、π″R1∪R2、π″M和π″表達式中,進而可以得到此時網店的最優利潤π″R1、實體店的最優利潤π″R2、“網店+實體店”聯盟的最優利潤π″R1∪R2、制造商的最優利潤π″M和供應鏈整體的最優利潤π″。與上文類似,最優利潤的表達式并不充分展開。

1.4 模式4:“制造商+網店”縱向聯盟(M∪R1,R2)

在制造商和網店結成聯盟的情況下,制造商確定實體店的批發價格w、網店零售價格p1和訂貨量Q1,實體店根據w確定自己產品的零售價格p2和訂貨量Q2,制造商―網店聯盟和實體店之間進行Betrand博弈。利用逆推歸納法求解下面的博弈模型:

maxπM∪R1=πM+πR1=p1Q1+wQ2s.t.maxπR2=(p2-w-c)Q2

計算可以得到此時最優的批發價格w、網店的最優零售價格p1和最優訂貨量Q1、實體店的最優零售價格p2和最優訂貨量Q2分別為:

w=K+αH2(1-α)(1+α)-c2,p1=H+αK2(1-α)(1+α)

p2=K+αH2(1-α)(1+α)+K+c4

Q1=2H+αK+αc4, Q2=K-c4

分析w、p1、p2和ΔQ的表達式可以得到:

wH=p1K=p2H>0

wK=p1H>0,p1K=p2H>0,wc

p1c=0,p2c>0;ΔQH>0

ΔQK0

由此可以得到命題4:

命題4:在“制造商+網店”縱向聯盟模式下,制造商的批發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與實體店的銷售成本負相關;網店和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而網店的零售價格與實體店銷售成本無關,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實體店銷售成本正相關;網店與實體店的銷售量差額與網店銷售的市場規模和實體店銷售成本正相關,與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負相關。

將w、p1、p2、Q1、Q2代入πR1、πR2、πM、πM∪R1和π表達式中,進而可以得到網店的最優利潤πR1、實體店的最優利潤πR2、制造商的最優利潤πM、“制造商+網店”聯盟的最優利潤πM∪R1和供應鏈整體的最優利潤π。與上文類似,最優利潤的表達式并不充分展開。

1.5 模式5:“制造商+實體店”縱向聯盟(M∪R2,R1)

在制造商和實體店結成聯盟的情況下,制造商確定網店的批發價格w~、實體店零售價格p~2和訂貨量Q~2,網店根據批發價格w~確定自己產品的零售價格p~1和訂貨量Q~1,制造商―實體店聯盟和網店之間進行Betrand博弈。利用逆推歸納法求解下面的博弈模型:

maxπ~M∪R2=π~M+π~R2=(p~2-c)Q~2+w~Q~1s.t.maxπ~R1=(p~1-w~)Q~1

計算可以得到此時最優批發價格w~、網店最優零售價格p~1和最優訂貨量Q~1、實體店最優零售價格p~2和最優訂貨量Q~2分別為:

w~=H+αK2(1-α)(1+α)

p~1=H+αK2(1-α)(1+α)+H+αc4

p~2=K+αH2(1-α)(1+α)+c2

Q~1=H+αc4,Q~2=2K+αH+α2c-2c4

分析w~、p~1、p~2和ΔQ~的表達式可以得到:w~H=p~2K>0,

w~K=p~1K=p~2H>0,p~1H>0,w~c=0,p~1c=14>0,p~2c=12>0;ΔQ~H>0,ΔQ~K0。由此可以得到命題5:

命題5:在“制造商+實體店”縱向聯盟模式下,制造商的批發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與實體店的銷售成本無關;網店和實體店的零售價格與網店銷售和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正相關,而網店和實體店的零售價與實體店銷售成本正相關;網店與實體店的銷量差額與網店銷售的市場規模、實體店銷售成本正相關,與實體店銷售的市場規模負相關。

將w~、p~1、p~2、Q~1、Q~2代入π~R1、π~R2、π~M、π~M∪R2和π~表達式中,進而可以得到網店的最優利潤π~R1、實體店的最優利潤π~R2、制造商的最優利潤π~M、“制造商+實體店”聯盟的最優利潤π~M∪R2和供應鏈整體的最優利潤π~。與上文類似,最優利潤的表達式并不充分展開。

1.6 數值仿真和結果分析

通過數值仿真來對比分析不同聯盟模式下批發價格、網店零售價格、實體店零售價格、市場需求量、網店利潤、實體店利潤、制造商利潤、供應鏈整體利潤隨產品替代率α變化的趨勢,假設參數H、K和c外生給定,H=300、K=300、c=20。令α從005以等間距005增大到0.40,計算結果如圖1至圖8所示。

綜合分析圖1至圖8,可以得到如下結論:(1)不同聯盟模式下的制造商批發價格均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制造商+實體店”縱向聯盟模式下的制造商批發價格最高。(2)不同聯盟模式下的網店價格均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模式下的網店價格最高。(3)不同聯盟模式下的實體店價格均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模式下的實體店價格最高。(4)不同聯盟模式下,總體訂貨量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供應鏈整體聯盟”模式下的總體訂貨量最大。(5)不同聯盟模式下的網店利潤均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模式下的網店利潤最高。(6)在“制造商+實體店”縱向聯盟模式下,實體店利潤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下降;在“制造商+網店”縱向聯盟模式下,實體店利潤的大小與產品替代率無關;在“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模式下的實體店利潤最高。(7)不同聯盟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潤均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制造商+實體店”縱向聯盟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潤最高。(8) 不同聯盟模式下的供應鏈整體利潤均隨著產品替代率的增大而提高,其中,在“供應鏈整體聯盟”模式下的供應鏈整體利潤最高。

分析上述結論可以發現,在不同的聯盟模式下,制造商批發價格、網店價格和實體店價格會發生變化。尤其重要的是,如果僅僅考慮個體利潤最大化,理性的供應鏈成員(制造商、網店、實體店)將偏好于不同的聯盟模式,其中,制造商偏好于“制造商+實體店”縱向聯盟模式,網店和實體偏好于“網店+實體店”橫向聯盟模式;但從整體聯盟利潤來考慮,供應鏈整體聯盟則是最佳的選擇。因此,供應鏈成員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行為與“供應鏈整體聯盟”模式的運作目標相沖突,從而無法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益最優。

供應鏈整體聯盟的構建有賴于參與者在采取行動之前進行有效的協商,并就彼此有利的行為過程或策略組合達成有約束力的承諾,在博弈結束時再重新分配所得利潤的總和。合作博弈理論認為,對聯盟成員而言,應存在著具有帕累托改進性質的分配規則,合作所創造的利益至少不低于不合作時所創造的利益。在下文中,將通過Shapley值法來設計利潤分配方案,尋找網店和實體店并存下供應鏈實現穩定整體聯盟的可能路徑。

2 基于Shapley值法的合作機制設計

Shapley值法是Shapley L S 在1953年提出解決n個人合作對策問題的一種合作博弈形式,其核心思想是基于參與各方的邊際貢獻來設計一種公平的利益分配方案以維持聯盟運作的穩定性。其定義如下:

I,V稱為n人合作對策,對于I的任一子集s,都有相應對策特征函數v,它是指不管I中其余局中人如何行動,子集s中各成員相互合作所能達到的最大收入。Φiv表示在合作I下第i個成員從合作最大效益vI中所得的分配,顯然合作成功必須滿足如下

條件:∑ni=1Φi(v)=vI且Φi(v)≥vi,i=1,2,...,n。合作I下各個伙伴所得利益分配Shapley 值為Φiv=∑i∈Siwsvs-vs\i,i=1,2,...,n,在這里,ws=n-s!s-1!n!。

其中,Si是集合I中包含成員i的所有子集,s是子集s中的元素個數。

基于Shapley值法的理論模型,結合本文的實際假設,可以計算得到制造商M各參數的具體表達式(如表1所示)。

根據上述分析發現:在基于Shapley值法設計的供應鏈整體聯盟利潤分配方案下,供應鏈整體能夠實現利潤最大化,同時供應鏈成員(制造商、網店、實體店)的合作收益比單獨或任意兩個合作聯盟時的收益都能得到Pareto改進。事實上,由于制造商和網店、實體店組成供應鏈整體聯盟擴大了交易規模,供應鏈聯盟成員可以享受低價產品帶來的消費者剩余增加,而基于Shapley值法設計的利潤分配方案成為了保證供應鏈整體聯盟穩定運作的合作機制。

3 結論

隨著網絡經濟的興起和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場,許多企業紛紛開展網店銷售,網店和傳統實體店并存的現實引發了供應鏈分銷渠道的革命性重構。本文針對網店和實體店并存這一新型供應鏈形態,對比分析了不同聯盟模式下制造商、網店和實體店的行為和收益,并提出了保證供應鏈整體聯盟穩定運作的協調機制。研究發現:(1)供應鏈整體聯盟是實現整體效益最優的經營模式;(2)在缺乏合理公平的協調機制情形下,制造商、網店和實體店各自偏好于不同的聯盟模式,供應鏈整體聯盟無法自愿構建;(3)基于Shapley值法設計的利潤分配方案,能夠成為滿足集體理性的約束性協議,從而保證供應鏈整體聯盟的穩定運作。

參考文獻:

[1]Mahesh N,Greys S.Gametheoretic Analysis of Cooperation Among Supply Chain Agents:Review and Extension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8,187(3):719-745.

[2]Hennet JC,Arda Y.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A Gametheory Approach[J].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2008,21(3):399-405.

[3]Amelia Carr,Senthil Muthsamy,Charles Owens. Strategic Repositioning of the Service Supply Chain[J].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12,30(1):63-79.

[4]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新華網,http:///tech/2013-07/17/c_125023329.htm.

[5]Cattani K D,Gilland W G,Swaminathan J M.Boiling Frogs:Pricing Strategies for a Manufacturer Adding a Direct Channel That Competes with the Traditional Channel[J].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6,15(1):40-57.

[6]Huang W,Swaminathan J M.Introduce of a Second Channel:Implications for Pricing and Prof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9,194(1):325-341.

[7]Yan R,Pei Z.Retail Services and Firm Profit in a Dualchannel Market.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J].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2009,16(4):306-314.

[8]Ruiliang Yan. Managing Channel Coordination in a Multichannel Manufacturerretailer Supply Chain[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1):636-642.

第11篇

第一章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以下簡稱《公司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則,由獨自出資設立無錫七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條

本章程中的各項條款與法律、法規、規章不符的,以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則為準。

第二章公司稱號和住所

第三條公司稱號:*****有限公司。

第四條

住所:************。

第三章公司運營范圍

第五條公司運營范圍:

第四章

公司注冊資本

第六條

公司注冊資本:****萬元人民幣。

第五章股東出資人的姓名(稱號)、出資方式、出資額

第七條

股東的姓名(稱號)、出資額、出資方式如下:

股東姓名:

出資額:

出資方式:

第六章公司的機構及其發生方法、職權、議事規則

第八條

股東(出資人)的職權:

(一)決議公司的運營方針和投資方案;

(二)委派(延聘)執行董事和監事,決議有關執行董事和監事的報酬事項;

(三)審議同意執行董事的報告;

(四)審議同意監事的報告;

(五)審議同意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六)審議同意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補償盈余的方案;

(七)對公司添加或許增加注冊資本作出決議;

(八)對發行公司債券作出決議;

(九)對公司兼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許變卦公司方式作出決議;

第九條

公司不設董事會,設執行董事一名,由股東(出資人)委派或延聘發生。執行董事任期三

年,任期屆滿,可連任。

第十條

執行董事行使下列職權:

(一)審定公司的運營方案和投資方案;

(二)制定公司的年度財務預算方案、決算方案;

(三)制定公司的利潤分配方案和補償盈余方案;

(四)制定公司添加或許增加注冊資本以及發行公司債券的方案;

(五)制定公司兼并、分立、變卦公司方式、解散的方案;

(六)決議公司外部管理機構的設置;

(七)決議聘任或許解職公司經理及其報酬事項,并依據經理的提名決議聘任或許解職公司副經理、財務擔任人及其報酬事項;

(八)制定公司的根本管理制度;

第十一條公司設經理,由執行董事聘任或許解職。經理對執行董事擔任,行使下列職權:

(一)掌管公司的消費運營管理任務,組織施行執行董事的決議;

(二)組織施行公司年度運營方案和投資方案;

(三)擬訂公司外部管理機構設置方案;

(四)擬訂公司的根本管理制度;

(五)制定公司的詳細規章;

(六)提請聘任或許解職公司副經理、財務擔任人;

(七)決議聘任或許解職除應由執行董事決議聘任或許解職以外的擔任管理人員;

(八)執行董事授予的其他職權。

第十二條公司不設監事會,設監事一名,監事由股東(出資人)委派(延聘),

監事的任期每屆為三年,任期屆滿,可連任。

第十三條監事行使下列職權:

(一)反省公司財務;

(二)對執行董事、初級管理人員執行公司職務的行為停止監視,對違背法律、行政法規、公司章程或許股東會決議的董事、初級管理人員提出任用的建議;

(三)當執行董事、初級管理人員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初級管理人員予以糾正;

(四)國務院規則的其他職權。

第七章

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四條執行董事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任期三年,任期屆滿,可連任。

第十五條法定代表人行使下列職權:

(一)代表公司簽署有關文件;

(二)在發作和平、特大自然災禍等緊急狀況下,對公司事務行使特別判決權和處置權,但這類判決權和處置權須契合公司利益,并在預先向股東報告。

第八章

出資人以為需求規則的其他事項

第十六條

公司的營業期限

年,自公司營業執照簽發之日起計算。

第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司清算組該當自公司清算完畢之日起30日外向原公司注銷機關請求登記注銷:

(一)公司被依法宣告破產;

(二)公司章程規則的營業期限屆滿或許公司章程規則的其他解散事由呈現,但公司經過修正公司章程而存續的除外;

(三)股東決議解散;

(四)依法被撤消營業執照、責令封閉或許被撤銷;

(五)人民法院依法予以解散;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則的其他解散情形。

第十八條公司注銷事項以公司注銷機關核定的為準。

第十九條本章程一式三份,并報公司注銷機關一份。

出資人簽字:

第12篇

關鍵詞:家電零售商聯盟;競合博弈;庫存轉運;遠視穩定

中圖分類號:F224.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5192(2016)06-0063-06doi:10.11847/fj.35.6.63

Research on the Profit Allocation of Household Appliance Industry

Inventory Transshipment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

MA Xiao-yong, CHEN Liang-hu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system of one physical retailer and multi online retailers in the household appliance industry, physical retailer can transship the products to the online retailers, and increase their profits. Establishing the three-stage inventory transshipment model, before the demand is realized, each retailer independently orders her inventory, after the demand is realized, each retailer decides how much of her residual supply/demand she wants to share with the other retailers, lastly implement inventory transshipment and distribute the profit. The first two stages are competitive, the latter stage is cooperative, the profit distribution plan will influence the first two stages of the decision. Research shows, due to the Shapley value satisfy the coalitional monotonicity, applying Shapley value allocation rules, will cause the number of retailers maximize the second stage inventory sharing, but Shapley values may not belong to the core, so from the myopic view, will cause the coalition instability. However, if from the farsighted view, Shapley value distribution will lead the grand coalition to the only stable coalition structure in all case.

Key words:retailer coalitions;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ventory transshipment; farsighted stability

1 引言

在F代家電行業零售商業模式中,網絡零售商的參與變得越來越普遍。然而,由于其網絡零售特點,不可能擁有庫存較大。其理想的庫存解決方案是采用實體與網絡零售商間轉運模式,即當家電網絡零售商發生缺貨時,由擁有較大庫存的家電實體零售商將產品配送給網絡零售商。此轉運模式被蘇寧云商、國美等多家零售商應用,網上店通常只擁有部分相對暢銷的家電產品,當其它品種缺貨時,則通過“大型實體零售商”給予轉運配送。通常而言,轉運模式為網絡零售商節約庫存成本和提供便利;而對于實體零售商來說,則可以加快庫存周轉并擴大與網絡零售商的聯系。這種轉運模式的實質是零售商之間構成了庫存合作聯盟,如何分配由轉運產生的額外收益呢?存在著聯盟成員收益分配的激勵性與穩定性協調問題,存在著收益分配的近視穩定與遠視穩定取舍問題。現有國內外文獻沒有此現實復雜情景下的合理解決方案。有關隨機需求下零售商庫存合作聯盟收益分配的穩定性問題文獻,Hartmana等[1],Müller等[2],Slikker等[3],zen等[4],Chen和Zhang[5]證明在各自研究的庫存合作聯盟中,其合作博弈的核是非空的,即至少存在一個分配方案使得任意一個參與者都不會離開這個合作聯盟,由此證明了他們各自討論的庫存合作聯盟是穩定的。另一些學者構造了隨機需求下零售商庫存競合博弈模型,同時研究了收益分配的穩定性與激勵性。Anupindi等[6]建立了分散決策的零售商庫存兩階段競合博弈模型,提出并改進對偶分配機制,使分散決策達到集中決策的訂貨量和利潤水平;Granot和Sosic[7]在Anupindi等的基礎上加入了一個中間階段,指出Shapley值分配方法替代對偶分配機制可以促使零售商完全貢獻其剩余庫存;Sosic[8]在Granot和Sosic的基礎上分析零售商聯盟的靜態與動態穩定性條件,指出當零售商之間相互對稱時,以Shapley值作為分配規則,總聯盟是唯一穩定的聯盟結構;Huang和Sosic[9]比較研究了事后對偶分配和事前轉運價格兩類協調機制,指出它們各自的適用范圍。在國內,馮海榮等[10]對易腐品采購聯盟進行了研究,證明了易腐品合作博弈的核心非空,并提出了相應的比例分攤規則。孟衛東等[11]應用納什談判解, 構造了供應鏈聯合促銷的相互激勵模型, 并考察了最優線性合約的存在性。陳良華等[12]構建雙渠道庫存轉運模型,證明事后的利潤分配方法可以決定事前的轉運價格,從而使分散決策的雙渠道供應鏈達到集中決策時的訂貨量與利潤水平,實現供應鏈協調。與上述文獻不同,本文考慮了互聯網環境下的家電零售商聯盟結構,轉運模式為從單實體零售商向多網絡零售商的單向轉運,這種考慮更加符合現實情況。Olsson[13]指出由于多向轉運的魯棒性及轉運契約設計的復雜性,其在實際應用中極其困難。

現實中家電行業庫存轉運聯盟收益分配存在兩種類型:一種是分配決策,即在聯盟收益既定條件下(生產活動的終點)選擇分配規則,這種決策需解決的首要問題是讓聯盟中的每個參與人都不能脫離聯盟而解體,我們稱之為基于穩定性的收益分配決策;另一種是供給決策,是在聯盟收益總量變化情況下(生產活動的起點),每個人如何根據他對需求的偏好和收益份額有策略地選擇行動方案,我們稱之為收益分配的激勵性。通俗的說,分配決策是“分蛋糕”,而供給決策是“如何做大蛋糕”的問題。國內外大多數文獻都是隔裂開來研究的,而現實收益分配中有時又是混合在一起進行的。鑒于此,本文構建了單實w零售商與多網絡零售商的三階段庫存轉運競合模型,同時考慮收益分配的穩定性與激勵性,指出一個理想的分配規則應能實現最大化庫存轉運利潤的目標。然而,從近視的觀點來看,沒有任何一種分配規則既處于核心之中,又同時滿足聯盟單調性[14],從而實現最大化庫存轉運利潤的目標。因此,在指出Shapley值分配方法滿足聯盟單調性之后,重點分析Shapley值的遠視穩定性。

2 問題描述、假設與模型

假設銷售同一家電產品的單實體零售商與多網絡零售商,他們面臨的需求都是隨機的。在需求實現之前,每個家電零售商分別建立自己的庫存,需求發生后,如果網絡零售商缺貨,而實體零售商有多余庫存,則實體零售商可以將剩余庫存轉運給網絡零售商。這里假定轉運是單向的,即實體零售商規模較大,庫存充足,其往往既充當零售又承擔批發者的角色,而網絡零售商規模較小,庫存相對不足,這在現實中是廣泛存在的。

則三階段庫存轉運模型可以描述為:

3 短視穩定性與分配規則局限

根據以上的分析可知,第三階段的利潤分配規則是至關重要的,它將決定整個供應鏈的效率。在本文的三階段庫存轉運模型中,一個理想的分配規則應能實現最大化庫存轉運利潤的目標,這需要滿足兩個條件:(1)保證所有的零售商的參與(穩定性);(2)激勵零售商共享所有的剩余(激勵性)。這兩個條件對應于合作博弈中的兩類分配規則,核心分配規則與單調性分配規則。

3.1 核心分配規則

核心分配具有優良的性質,應用核心分配規則分配利潤,大聯盟將是穩定的。Anupindi等[6]提出其庫存轉運聯盟的對偶分配規則,并證明它是核心分配。在本文的庫存轉運模型中,考慮一個將所有庫存轉運產生的利潤分配給實體零售商的分配規則,不妨稱之為強勢實體零售商分配,易知其是核心分配。從而本文的庫存轉運聯盟核心非空,也即在核心分配規則之下,沒有成員愿意脫離大聯盟形成子聯盟。但另一方面,核心分配也有其明顯的缺點,核心分配并不滿足聯盟單調性[14]。

3.2 單調性分配規則

以下證明Shapley值在我們的庫存轉運模型中是價值保存分配。一個分配規則是保值分配(value-preserving)規則,如果其導致聯盟所有的參與者選擇共享的庫存數量最大化庫存轉運的利潤。在我們的三階段庫存轉運模型中,保值分配規則是重要的。事實上,非價值保存分配規則的應用,將導致參與者共享較少的剩余以增加利潤的分配,而這將產生較少的總的額外利潤。

命題2 Shapley值是價值保存分配。

證明 由命題1以及Shapley值的公式容易得證。

根據Young有下述定理[14]:

定理1 當合作博弈的參與者人數大于或等于5人時,沒有任何一種解既滿足聯盟單調性,又位于核心中。

綜上所述,從近視的觀點來看,核心分配規則雖能保證所有的成員參與大聯盟,但是其不滿足聯盟單調性,將導致總轉運利潤的降低;而Shapley值滿足聯盟單調性,但是其可能不是核心解,將導致大聯盟是不穩定的。這樣,無論是選擇核心分配規則還是Shapley值分配規則,都需要額外的強制協議以保證最大化庫存轉運產生的利潤。然而,從遠視的觀點來看,如果大聯盟的Shapley值分配是遠視穩定的,則Shapley值是一種理想的分配方案。

4 遠視穩定性與Shapley值

4.1 遠視穩定性

博弈論中的穩定性概念通常是靜態的,如非合作博弈中非常著名的Nash均衡,合作博弈中的核(core)、聯盟核(coalition structure core)、議價集(bargaining set)、防聯盟納什均衡(coalition-proof Nash equilibrium)等。上述判斷聯盟穩定性概念均采用的是一種“短視”和“靜態”的觀念,即假定沒有博弈者可以通過一步偏離均衡狀態后而馬上獲益,盡管某個博弈者的一步偏離不能使他受益,但這卻有可能引發其他博弈者產生一系列的行動, 從而使得聯盟的結構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因此“遠視”的穩定性分析將更加符合現實。本文擬采用合作博弈中的一些新概念,最大一致集(LCS)[15]與聯盟形成均衡過程(EPCF)[16]等概念來分析庫存轉運聯盟在Shapley值分配規則下的遠視穩定性問題。

4.2 Shapley值的遠視穩定性分析

如前文所述,Shapley值是價值保存分配規則,但從近視的觀點來看,Shapley值不在核心之中,將導致大聯盟的不穩定。本節主要從遠視的觀點來分析,在Shapley值分配之下庫存轉運聯盟的穩定性。由于實體零售商剩余供應與多網絡零售商剩余需求的之間關系隨著參與者的增多呈指數性增長,分析每一種情形下穩定的聯盟結果將是極其困難的工作。因此,本文只研究大聯盟的穩定性。為了表述上的方便,

命題3 在任何情形下,實體零售商在大聯盟中分得的利潤比在其他任何小聯盟中都大。

證明 使用歸納法證明。為了表述上的方便,不妨假定實體零售商的下標號為1。

推論1 大聯盟在最大一致集(LCS)中。

以下是本文的重點結論。

定理3 大聯盟是在所有情形下唯一遠視穩定的聯盟結構。

證明 假定當前的狀態是命題4描述的情形。因此,任何取得正利潤的聯盟必須包含實體零售商和至少一個網絡零售商,并且保持供應大于需求的關系。這樣,每個網絡零售商在任何包含實體零售商的聯盟中獲得的收益都是priEi/2,和在大聯盟中獲得的收益是一致的。另外,從命題4可知,相比其他聯盟,實體零售商嚴格偏好于大聯盟。這樣,假定我們要發現一個除大聯盟以外的吸收態。如果當前的狀態是大聯盟,實體零售商的任何偏離活動,都會導致收益現值比不偏離低。同樣地,任何網絡零售商也將因為各自的偏離活動造成收益現值比不偏離低。因此,我們不能找到任何一個除大聯盟以外的吸收態。從而,大聯盟是在所有情形下唯一穩定的聯盟結構。

5 案例分析與數值計算

以江蘇南京地區一家從事家電零售公司B銷售冰箱A的案例為研究ο螅構建了單實體零售商與多網絡零售商的三階段庫存轉運競合模型,調查分析庫存轉運收益分配的穩定性與激勵性協調問題。B公司原本是一家從事各類家電批發和零售線下傳統流通企業。由于京東商城等新型企業崛起,2012年后,公司的銷售模式進行改進:一方面仍借助于傳統實體零售渠道進行銷售(有一個實體零售商r);另一方面與互聯網平臺的在線商店合作(有多個網絡零售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產品的需求不確定性增強,在線渠道由于庫存小原因,經常遇到缺貨問題,因此線下實體零售商采用庫存轉運策略協調。容易驗證,從近視的觀點來看,Shapley值只有在情形1時處于核心之中;而從推論2可知,在所有情形下,大聯盟的Shapley值分配都是遠視穩定的。

雖然LCS描述了聯盟的遠視穩定結構,但其一個較大的缺點是解的集合過大,無法判斷LCS中哪一種結果是最可能的。考慮時間價值的EPCF是LCS的子集,可以看成是對LCS的一種精煉,用于判斷LCS中哪一種結果是最穩定的。于是,有下述推論。

推論3 在情形1下,大聯盟{(12r)}是唯一的吸收態。在情形2,3,4下,吸收態與LCS一致。

6 結論與啟示

本文研究家電單實體零售商與多網絡零售商庫存轉運競合聯盟的收益分配機制。在家電單實體零售商與多網絡零售商的三階段庫存轉運競合模型下,收益分配存在著“做蛋糕”供給決策和“分蛋糕”分配決策兩種混合分配決策的內容。不同分配規則均存在局限性:從近視考察,核心分配規則能保證所有的成員參與大聯盟,但不滿足聯盟單調性,使得總轉運利潤降低;而Shapley值滿足聯盟單調性,但是其可能不是核心解,使得大聯盟不穩定。但是,從遠視考察,Shapley值分配將使得大聯盟是所有情形下唯一穩定的聯盟結構。從而得到結論,Shapley值是一種理想的分配規則,在協調庫存轉運時不需要任何額外的強制協議。

以上這些結論充分表明,供應鏈聯盟收益分配規則的選擇對聯盟穩定、高效運行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在組建供應鏈聯盟的過程中,聯盟成員需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情形的供應鏈結構特點優選合理的收益分配規則,否則將極有可能造成供應鏈聯盟效率的下降,甚至引發供應鏈聯盟的解體。

參 考 文 獻:

[1]Hartmana B C, Dror M, Shakedb M. Cores of inventory centralization games[J]. Games & Economic Behavior, 2000, 31(1): 26-49.

[2]Müller A, Scarsini M, Shaked M. The newsvendor game has a nonempty core[J]. Games & Economic Behavior, 2002, 38(1): 118-126.

[3]Slikker M, Fransoo J, Wouters M. Cooperation between multiple news-vendors with transshipm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05, 167(2): 370-380.

[4]zen U, Fransoo J, Norde H, et al.. Cooperation between multiple newsvendors with warehouses[J].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8, 10(2): 311-324.

[5]Chen X, Zhang J. A stochastic programming duality approach to inventory centralization games[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9, 57(4): 840-851.

[6]Anupindi R, Bassok Y, Zemel E.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de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systems[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1, 3(4): 349-368.

[7]Granot D, Sosic G. A three-stage model for a decentralize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retailers[J]. Operations Research, 2003, 51(5): 771-784.

[8]Sosic G. Transshipment of inventories among retailers: myopic vs. farsighted stability[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10): 1493-1508.

[9]Huang X H, Sosic G. Transshipment of inventories: dual allocations vs. transshipment prices[J]. 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0, 12(2): 299-318.

[10]馮海榮,李軍,曾銀蓮.延期支付下的易腐品聯合采購費用分配[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6):1411-1423.

[11]孟衛東,代建生,熊維勤,等.基于納什談判的供應商-銷售商聯合促銷線性合約設計[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33(4):870-877.

[12]陳良華,馬小勇,劉穎.基于家電行業的雙分銷渠道下庫存轉運協調機制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85-89.

[13]Olsson F. An inventory model with unidirectional lateral transshipmen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2010, 200(3): 725-732.

[14]Young H P. Monotonic solutions of cooperative gam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ame Theory, 1985, 14(2): 65-72.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翼城县| 永平县| 噶尔县| 呼伦贝尔市| 东源县| 浮山县| 甘南县| 富蕴县| 石楼县| 明星| 鄂托克前旗| 邵阳市| 喜德县| 刚察县| 潍坊市| 晋江市| 东源县| 泸溪县| 武隆县| 安顺市| 阳西县| 沭阳县| 宜春市| 庐江县| 昆山市| 阿拉善左旗| 兰溪市| 介休市| 白沙| 顺平县| 酉阳| 平武县| 蛟河市| 米泉市| 平乐县| 桦川县| 二手房| 临颍县| 铜鼓县| 中方县| 嘉荫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