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0: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應用文寫作試題及答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商貿應用文;日漢互譯;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G623.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6-0235-03
本校日語專業在大三開設了“商貿應用文日漢互譯”課程,旨在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日語的能力、為順利地步入日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該課程是一“跨學科”的課程,開課教師既需要有扎實的語言功底,也需要對商貿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如何更好地開展這門課程,使之符合市場發展的需要,確為一切實的話題。筆者將在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的基礎上就該課程的設置作一探析,拋磚引玉,以求同仁們的商討。
一、商貿應用文的內涵及范圍
商貿應用文日語稱之為「ビジネス文或者「ビジネス用文,主要介紹中日間一般性貨物?服務貿易、經濟合作、投資、技術轉讓等領域中涉及到的各種應用文,講授其文本格式、寫作要領、常用詞匯、語言特點,并進行寫作?翻譯方面的指導;同時介紹相關的國際貿易知識、經貿術語以及背景知識。
商貿應用文可分為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狹義的指傳統意義上的“外貿函電”,內容主要為一般性貨物貿易以及日常禮儀方面所需要的文書,對其他商貿領域所需要的應用文則很少涉及到。而廣義上的商貿應用文北京經貿大學的郭德玉、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周林娟、安徽大學唐千友等學者認為,它應該是個動態的概念,應隨著商貿活動的發展,其內涵、外延不斷擴大。除了涵蓋狹義的商貿應用文外(包括訂貨、詢盤、報盤、產品介紹、支付方式、運輸、貨物保險、索賠等),還應涉及技術轉讓文書、投資與招商領域的應用文、服務貿易領域的應用文、租賃方面的應用文、企業間的各種合同、政府間商貿合作的各種換文、項目合作書、內部報告等。筆者在本文及日常教學中都采用了該意義上的、商貿應用文的內涵及范圍。
二、教學定位及教材選擇
近年來不少學校都開設了“商貿日語”方面的課程,但多為單一課程,兼之學時又少,效果微乎其微。本校在借鑒了北京經貿大學、上海對外貿易學院國際商務日語系成功的經驗后又參考了同城名校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一本一專”、“雙學位”體制,在大一、大二主攻“日語基礎”,開設了以“基礎日語(精讀)”、“日語聽力”、“日語會話”、“日語商務會話”等課程,確保學生在日語零起點的情況下打下比較扎實的語言功底,為大三、大四的進一步提高提供可能;大三、大四時通過鼓勵學生選修本校經法學院開設的“國際貿易實務”和“市場營銷”課程,了解商貿流程和相關貿易用語含義,輔助同步設置的“日本市場概況”、“商貿日語實務”、“日語寫作”、“商貿應用文日漢互譯”等專業課程順利推進。
“商貿應用文日漢互譯”課程就是在上述背景下開設的,故此本課程的教學重點放在相關應用文的翻譯?寫作上,而將貿易知識的講解、商務禮儀的灌輸讓位為其他課程。另鑒于學生的現有水平和教學條件(硬、軟件都無法實現“同聲傳譯”),實際教學活動中以筆譯為主,口譯為輔。
出于以上教學定位,我們選用了南開大學出版社王玉林主編的《商貿應用文日漢互譯教程》為主干教材。該書第一章至第十章圍繞商貿流程,講述了函詢、報價、訂貨、保險、裝船、結匯、索賠、代銷等環節相關應用文的書寫格式、標準語言等(主要是社外文書),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則涉及到其他領域的社外文書如請柬、祝賀信、感謝信、慰問信、意向書、保證書、契約等的書寫以及社內文書如通知、請假條、會議記錄等的書寫等,囊括了商貿應用文的各個領域,選文標準,用詞規范,實為一優秀教材。
三、教學設計
(一)課外安排
翻譯有其自身的系統性、完整性、科學性,但它絕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翻譯能力的提高有賴于諸多因素,其中語言環境的創造是至關重要的。眾所周知,中日兩國語言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差別也相當明顯。一味地望文生義往往會出錯。
任教之初,筆者曾拿2005年的J-TEST A-D段聽力試題測試了一下學生的聽力水平,結果讓人觸目驚心,絕大多數學生的正確率低于50%!而測試過后,問及學生時,普遍答曰:不是很難,難度不超過日語能力測試一級。可結果為何如此呢?仔細分析起來,J-TEST更側重于日語實際應用能力的考察,如「答部分雖聽起來容易,但如用中式思維一味地“中翻日”則很容易出錯。有這么一題:いつもお世になりました。①いいえ、お世になりませんよ。②いいえ、お世ではありませんよ。③いいえ、どういだしまして。正確答案為③,而學生們則多選為②,明顯是受中式思維影響。
而要改變學生的這種中式思維習慣,比起傳統翻譯教學中系統地講授中日語言的差別,筆者認為,讓他們接觸更多的、活生生的日語更來得有效。因為語言千變萬化,任何理論都無法概括一切現象,加之自己總結出來的東西又比書本上寫的記憶來得更深刻,更應積極調動學生多看、多聽、多說、多寫。
為此,筆者在翻譯教學中作了一些嘗試。比如,要求學生課下收聽中央電臺的日語廣播以及日本NHK在線廣播,尤其是商貿方面的內容,在每周的翻譯課上抽出一定時間,讓學生發表所看、所聽到的內容。新聞報道包羅萬象,其內容可以說是動態的、全面的。把握世界動向是翻譯人員的必備素質之一,如果不了解時事背景,很多事情將會不知所云,無從翻譯。
起初由于不習慣,一些同學只能斷斷續續聽懂一些單詞,連報道內容的大意也無法理解,更談不上所收聽到的內容了。甚至有人為了應付發表,從網上下載報道原文稿,原封不動地演講。但通過筆者的鼓勵、講授相關常用詞匯等,半學期下來已有1/3的同學能聽懂一般性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科技等內容的新聞報道,相信假以時日,學生們的聽力、會話、綜合概括、邏輯思辨能力會有質的飛躍。不言而喻,翻譯能力自然也就有了長足的進步。
(二)課堂設計
課外的功夫下足了,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夯實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基礎上,筆者力求授課內容重點突出,就商貿活動中常用的文體、格式、語言特色等進行精講、精練,以圖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1.強調重點,避免“大而全”
商貿應用文的內容林林總總,而授課時間有限,這就要求教師挑選最有用、最常用、最有規律性的東西加以講授。通過調查,筆者發現有關價格交涉(詢盤、報價、回盤等)的文書、合同、出差報告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用到,于是在授課時就著力講解這些文書的常用格式、套路寫法,努力做到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此外,在講解每章內容(往往是商貿活動中的某一環節)時,都挑出4~5個難點、重點,每個難點、重點講解2~3個例文,一起練習十來個句子,力求重點突出,不致引起學生的疲勞感與厭倦感。
2.熟記模塊,反復練習
所謂“模塊”,就是指文書中相對固定的格式和語言表達方式。比如在講授『第一章ビジネス文の式中「はじめのあいさつ「わりのあいさつ時,筆者就總結了它們各自常見的三種形式,并歸納了每種形式的常用套路寫法。
筆者在教學時讓學生盡量記熟這些模塊,反復演練,遇到類似情況時盡量往上套即可。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3.設定情景,模擬訓練
在講授特定文書的翻譯時,筆者往往在講解完模式后,鼓勵學生活學活用。比如在學完『第十一章その他の文中的「欠席屆(請假條)、「招待狀(邀請信)后,讓學生今后要請假時用日語寫請假條、元旦晚會前夕寫一封正規的邀請函邀請日本外教;又比如讓學生模仿公司會議記錄的寫法,用日語記錄班會、團會等。學生雖然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常出現錯誤,但普遍熱情較高,而學習熱情正是進步的重要推動力。
4.環環相扣,形成整體
許多文書都不是孤立的,其周圍同時會有很多相關的文書,比如圍繞價格的交涉,就有「引き合い、「オファ、「カウンタ?オファ、「引きの斷り、「もりの斷り等相關文書。筆者立足于商貿活動的起點「引き合い,引出與此相關的其他教學內容,使之“環環相扣,形成整體”。這樣能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所學內容,在腦海中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工作步驟,為日后順利地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5.貿易知識,點到即止
前文已述,本課程是在本系學生選修了本校經法學院的《國際貿易》、《市場營銷》課程、已有一些貿易知識、又同步學習《日語商貿實務》、《日本市場概況》,對對日貿易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進行的,側重點在于“翻譯寫作”,而“貿易知識的講授”不是教學重點。
當然,對于像「替手形(匯票)、「束手形(本票、期票)、「手形割引(票據貼現)、「クリン手形(光票)、「取り消し可能信用狀(可撤消信用證)、「み信用狀(保兌信用證)等專業性較強的術語,授課時還是應配用中文進行簡明扼要的說明,如是,學生會理解得更透徹。
四、教學效果檢驗
課堂設計是否合理,能否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需要通過教學效果來進行檢驗。教學效果的檢驗有課堂練習、作業、單元測試、期末考試等幾種。在進行《商貿日語應用文互譯》的課程設置時,也應對此有所涉及。
本課程實用性很強,在設計課堂練習時,更應注意“教”與“學”的互動。例如,讓學生模擬貿易實況,進行分組會話;對于重點應用文,教師可以設定多種場合或者給出一定的素材,讓學生個人或學習小組進行構思、撰寫等。
而作業設計應突出“學以致用”的特點,結合每章學習內容布置適量的中譯日、日譯中習題,并兼之相關內容的聽寫,及時批改,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通過點評再次強化寫作、翻譯中的難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對下一階段的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
最后,在每單元(每兩章作為一單元)學習完畢后,幫助學生復習各文書的書寫格式、套路寫作方法等,安排一次小測試,包含口試、筆試兩個部分。口試包含聽寫(填空、回答問題、概括內容等)和相關句子的口譯,筆試包含中日互譯和相關文書的撰寫。通過測試督促學生及時復習,盡快查漏補缺。
以上從“商貿應用文的內涵及范圍”、“教學定位及教材選擇”、“教學設計”、“教學效果檢驗”等四個方面對《商貿日語應用文中日互譯》的課程設置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理論價值尚淺,不足之處易見,望行家里手斧正。
參考文獻:
[1]郭德玉.經貿應用文課程設置探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1):39-43.
[2]周林娟,時江濤.商務日語函電的文體特征[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7,(6):46.
[3]周林娟,唐千友.商務日語的語用特征分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2008,(3):40.
[4]劉郁柳.談商務日語的語境[J].日語知識,2004,(6):9-10.
[5]白政文.大學日語翻譯教學存在的問題[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7,(11):142-144.
[6]謝為集.言簡意賅“信”是根本――試論日語翻譯課的教學目標[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4):70-73.
[7]丸山敬介,井口裕子,安井也,等.日本ビジネス文のき方[M].株式會社ジャパンタイムズ,1998,(12):25-28.
“申論”一詞取自《論語》的“申而論之”。申,即說明、申述;論,即論述、論證。申論是對材料、事件或問題有所說明、有所申述,從而發表見解、意見,進行論述、論證。申論對古代選拔人才的“策試”有一定的借鑒。從西漢初年漢文帝開始用“策試”選拔人才,被選拔者根據一定的問題,在簡策上逐條應對,如果見解恰當,析理透徹,確有輔佐之才,就可被朝廷錄用。
申論考試,是具有模擬公務員日常工作性質的能力測試。“申論”從“策試”中主要借鑒了兩點:一是用什么來考查,要充分考慮用人的實際需要;二是在寫什么的問題上,沒有體式上的限定,用什么文體寫作,要服從于目的的需要。
“三段模式”是申論命題的基本形式
申論考試的試卷有比較規范的結構:總體上分三大部分。首先提出“注意事項”,給答卷提出重要的指導性建議;其次給定一組資料;然后提出“申論要求”,要求應試者在弄清給定資料的基礎上完成若干題目。后來,“申論要求”改為“作答要求”,實質上并無區別,只是表述上更加細化,對不同的考生作出了不同的答題要求。考生應明了自己的模擬公務員身份、明確自己所報考職位從而選擇自己應該作答的題目。在閱讀資料之前,應把作答要求看清楚,明確自己需要作答的題目,并在閱讀資料時重點閱讀與自己答題相關的資料。
可以這樣說,申論命題模式無論如何變化,都離不開概括資料、提出對策、文章論證的基本題型。“概括部分”、“對策部分”和“論述部分”是互為關聯的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概括”是提出“對策”的基礎,“對策”是進行“論述”的依據,“論述”則是正確地進行“概括”和提出“對策”的必然結果。
能力是申論試卷的評價標準
考生考試成績不理想的原因有很多:原因之一就是審題不清,拿到試卷以后手忙腳亂,在還沒有弄清資料的情況下就開始答題;原因之二是對申論考試涉及的知識不了解;原因之三是申論要求的相應能力較弱。所以,必須在各個環節增強自己的能力才有可能成功。
一、給定資料面廣,要求考生關注面廣泛,閱讀理解能力強。
申論給定的資料涉及范圍極其廣泛,涉及到社會活動方方面面的現實問題,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教育、道德、民生等諸多方面的內容,包括一些社會熱點與大眾傳媒所關注的焦點等;申論資料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經過加工的半成品資料,且表述比較準確,一般不會出現偏差;同時這些半成品的資料,頭緒不很清楚,條理順序也較為混亂,究竟反映了什么問題,需要認真閱讀、研究、梳理、歸納。申論給定的資料所反映的問題有的已有定論,也有一些問題尚無定論或存在爭議,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斷,并作出結論。考生如果平時關注時事,能抓住熱點問題,并能積極思考,會加快閱讀資料的速度,也能增強把握資料主題的準確性。所以,閱讀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直接讀什么,在考場上的表現實際上是平時積累的結果。 如2009年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題給定資料當中所展示的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產業升級問題,一個是糧食問題。考生如果平時對時事有較多關注,明了資料產生的背景及意義,就比較容易抓住關鍵。
二、考察目的針對性強,要求考生從培養能力上下功夫。
申論測試的目的明確,針對性很強,即主要培養考生閱讀、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通過對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論述體現出來,從所提出的方案對策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體現出來。但考生在作答時不能從資料到資料,需要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如相關法律知識、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等來解決資料中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現自己的能力。
仍以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題為例,2008年的資料在揭示了大量現象的同時,一些學者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以及一些國外可以借鑒的東西,也在資料中有所展示,考生可以就此分析得出自己的結論;而2009年的申論試題在資料當中并沒有一些理論性的分析,考生如果對產業升級問題和糧食問題有關注,對相應的法律、政策知識了解深入,對問題有較深入地思考,才能夠得出一個比較好的結論,能把自己的思考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述出來,才能獲得一個較好的分數。
三、論述文體要求多樣,考生需具備相應的寫作知識和能力。
就申論要求寫作的文體而言,每年出題要求可能不一樣,文體的界定也有多種說法,最典型的有議論文說、應用文說和公文說三種。考試中涉及到的具體文種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講話稿、計劃、報告、意見,等等。就近幾年的試題分析來看,除了記敘文出現的可能性較小外,其余文種都有可能出現。其實不管什么文種都要求主題明確,結構合理,邏輯嚴密,語言規范、簡明、平實、準確,表達清晰。但寫議論文跟寬泛的議論文寫作也不同,那種只從情感出發發表議論而沒有觀點的議論文顯然不合要求。應用文寫作和公文寫作其實說的是一回事,一般表現為具體的文體,除了做到一般的要求以外,在格式上還有些具體要求。所以,申論寫作考察的是實用文體的寫作能力,采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說明、議論三種,所以應具備實用文體的基本寫作能力,再了解相應文體的寫作格式。
四、無固定的標準答案,能力的表現是唯一的標準。
(1)歷年考試題材:
2014年北京市申論考試材料列舉了大量有關農民工就業工作、家庭日常生活、社會待遇、城市融入度、城市建設與社會犯罪等諸方面的現狀,反映了農民工權益難以得到切實保障、政府對農民工的保障措施難以有效實施等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2014年北京市申論考試的材料比較復雜,主題是關于網絡發展帶給社會生活的諸多利弊問題,重點在于青少年網絡成癮給青少年的正常成長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社會各界針對該問題采取的措施,同時提及了我國網絡游戲的現狀、發展空間、發展方向等一系列附屬問題。
2014年北京市應屆畢業生申論考試材料反映的是各地政府在招商引資、發展經濟過程中存在的不良現象,主要暴露出一些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濫用行政權力及普通公民、企業的信任,侵害相對方權利,影響政府權威形象,進而對地方經濟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的問題。
2014年北京市應屆畢業生申論考試材料反映的主題是聽證會制度。試題列舉了關于聽證的12段閱讀材料,談到廣東價格聽證會、立法聽證會、美國聽證會、聽證的原因及歷史、聽證的四大領域等內容。
2014年北京市申論考試主要是圍繞行業協會來命題的,材料給出了行業協會的概念和職能,列舉了煤氣、拉面協會、彩電價格漲價,牙防組的認證資質,湖北啤酒企業的地方保護主義等現象,暴露出目前我國行業協會自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申論命題規律
經過對北京市公務員《申論》考試歷年真題的研究、分析,總結出申論測試規律如下:
(1)測試形式靈活多樣
北京市申論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議論部分。就文體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中的某一種形式,也可能綜合了多種文體形式;方案部分,則可能是應用文寫作;第三部分則主要是議論文寫作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申論測試既考查了普通文體的寫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寫作能力,測試形式非常靈活、實用。
(2)測試背景資料涉及面廣
申論測試的目的是為了選拔國家公務員,因此十分注重對考生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測試。為反映這一要求,申論所給定背景資料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涉及范圍極其廣泛,且表述比較準確,一般不會出現偏差。
申論的背景資料所反映的問題大部分已有定論,也有一些問題尚無定論或存在爭議,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斷,并做出結論。
(3)測試目的針對性強
申論測試考查的目的是明確的,針對性很強,即主要考查考生閱讀、分析、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主要通過對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論述體現出來,從所提出的方案對策是否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體現出來。從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與測試的命題是密切相關的有機整體:目的具有針對性,試題也具有針對性;試題為測試的目的服務,目的則是試題設計的指導思想。
(4)測試標準具有先進性和國際性
選拔公務員的申論測試,一開始就借鑒了一些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不僅注重對應試人員能力和素質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對應試人員將要從事行政機關工作和崗位職責所需要的能力素質的考查。在科目設置、考試形式上都是按國際標準設計的,在內容上體現了中國特色。
西方一些實行公務員制度時間比較長的國家的公務員考試,是分類分等、定時定期進行的,人員的選拔錄用與職位緊密結合,采用不同的試卷,以滿足不同崗位、不同職位對人員的不同需求。我國也逐步在申論試卷中,體現出中央國家機關和垂直管理系統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做到分類、分題、定期考試。
(5)沒有確定的標準答案
申論測試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確切、固定、唯一的標準答案。從資料背景來看,都是有關當前政治、經濟、法律、教育等社會問題,有的已定論,有的尚未定論,完全要考生自己來解決。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提出對策或是對對策進行論證,都不會有一個確切、固定、唯一的標準答案。
以對策部分為例,這部分是要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個辦法要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但是針對性和可行性是相對的,在不同地區以及發展中的不同階段,解決問題的辦法就不可能一樣,更何況有的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種更為合理,針對性與可行性更強,要對若干方案比較論證后方能確定。又比如論證部分,抓住什么問題、從什么角度論證、采取什么方法與結構,要適合自己的特長,因而也決不會有一個具體唯一的標準。因此論證(作文)部分的評定,也只能是綜合的、全面的、等級式的,不可能有確切的唯一的標準。
正因為申論測試沒有確定的答案,這給了考生可以發揮的空間,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有利于選拔者挑選到滿意的人才。
關鍵詞:準 實 活 積累和運用
第一部分復習原則:準、實、活
一、準
教學目標定位要準,多個緯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特別注意培養嚴謹的書寫、思維習慣,積極的作業態度。
復習目標(內容)定位要準,共同制定復習計劃,據《考試說明》,明確采分點(知識、能力點)考好,增素質,明確復習的每一步驟中,我要做什么。
復習主體定位要準,是學生復習、總結、提高、考試,落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行為定位要準,引導和激勵,組織和策劃,指導和點撥。
二、實
梳理知識(方法)實:胸有成竹,對《說明》所及知識、能力了然于胸。
時間安排實:不乞求占用過多的課外時間,爭最大的課堂效益,具體的知識(方法)均有相應的典型材料,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復習行為實:認真,嚴謹,做好每一項復習。
教師指導實:既引又扶。指導(教給)科學歸類、記憶、思維方法。提供一套知識能力卡片。
三、活
復習方法活:分工、合作整理識記型知識,如字詞、默寫段(篇),文言實詞、虛詞。
指導整理閱讀、寫作知識和方法卡片,為能力型題目打基礎。組內外書面和口頭交流,典型發言,張貼學生出專題試題,出一份綜合試題。
思維方式活:整體感知多角度思考(三個聯系)
聯系相關文體知識
聯系多種思維方式,正向(相關)思維,反向(相關)思維
聯系生活
第二部分復習行為
根據《考試說明》識字、寫字和積累運用占分15%、閱讀和寫作各占45%和40%及課外閱讀材料占90%的要求,復習思路如下:
一、吃透《考試說明》,師生共同制定復習計劃
如第一輪兩個月,8周,40課時。
1、識字與寫字。音、形、辨別常見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義字,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書寫正確、端正、準確,7%占分、時間,3課時。
2、積累與運用。修辭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效果、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識、篇段默寫、了解(課標)建議閱讀的課外讀物。約8%占分、時間,4課時。
3、閱讀。一般閱讀要求:感知文章的內容、思想感情有自己的心得,脈絡(部分間聯系),段落中心句和關鍵性語句;作品人物和情景的獨特體驗、富于表現力語言的品位;記、描、說、議、抒五種表達方式的區分及在不同文體中表達作用。
4、寫作。一般:表達方式選擇、先后與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聯想與想象。專門:“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說明文,明白清楚”。“寫簡單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據文章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擴寫、續寫;變換文體或表達方式改寫;一般應用文,格式正確,語言簡明得體。正確使用標點。修改文章的習慣和能力。40%占分、時間,16課時(穿插在閱讀文章中)。
5、第二輪一個月,20課時,練評4套試題。
二、改變復習方式,教師從事組織、指導、激勵等服務工作,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一)識字與寫字(3課時)
學生用一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生難字詞搜集整理。要求書寫正確、端正、整潔,注音,體會意義,后2課時組內外全面交流、互抄,形成個人的初中常用漢字庫。在以后的復習課中,要求學生每天寫一張自認為能考的生難字詞10個,用2分鐘在小組內交流,全班由學生選若干張張貼與教室固定位置。
(二)積累與運用(4課時)
學生寫“常見語病及例句”、“常用修辭方法及表達效果”、“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識”等知識卡片在小組內交流,形成個人的文學常識庫。
(三)閱讀(18課時)
1、指導學生寫如下知識卡片并在組內交流,選優秀者在教室固定位置張貼:
①段落內部層次關系及例
②小說常識
③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在不同文體中的作用
④記敘文(消息和通訊)、說明文、議論文、文體知識
⑤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學生選記、說、議各一段文字仿中考出題,組內外交流互考,學生評出優秀試題及參考答案若干,貼于教室固定位置。
(四)寫作(16課時)
1、學生寫記、說、議等寫作知識卡片并交流。
2、學生寫記敘文開頭結尾幾種情況及例卡片并交流。
3、學生收集論據資料卡片(每人一專題,在組內外互抄張貼)。
關鍵詞: 英語專業 專升本考試策略 學法研究
1.引言
專升本考試是指各省普通高校從省內高職高專的應屆畢業生內通過考試招收優秀學生的考試。學生升入本科后,依照本科學籍管理辦法進行管理。學制通常為2年,學習期滿且所選修學科成績合格的學生,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及有關規定申請授予相應的學士學位。畢業后,按教育部有關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原則和條例從事工作。專升本考試通常只能報考與自己專科階段所學的相近專業。各省的分數線是統一的,沒有地域和校區的差別。
2.了解本省招生信息
專升本考試與普通高考不同,它是在省內各類高職高專院校內招收應屆畢業的專科生,不存在跨省甚至跨市現象。比如遼寧省的四所師范類院校遼寧師范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渤海大學(師范生)和鞍山師范學院的英語專業只招收遼西五市錦州、阜新、盤錦、朝陽和葫蘆島等地的學生。
了解信息是取得成功的首要途徑,遼寧省的專升本考試除了以上四所師范類英語外,還有沈陽航空航天大學的機器翻譯、大連外國語學院的英語(國際貿易)、遼東學院的英語和沈陽工程學院的英語專業,共8所院校,在遼寧高等院校專科英語專業就讀的學生可以參加以上院校的專升本考試。
筆試試題分為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大部分,涵蓋單項選擇、閱讀理解、選擇式英譯漢、完形填空、短語、簡答、英譯漢和寫作。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150分。以2012年為標準,四所師范類專業共招生120人,每所院校30人,其他四所本科院校共招生270人,合計390人。
3.題型分析與應對策略
英語專業課考試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語知識及語言的運用能力,體現在語法與詞匯、閱讀理解、翻譯和寫作幾個方面,難度相當于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本科二年級水平。
3.1題型分析
單項選擇和詞形填空主要考查考生運用基本語法知識的能力,要求考生掌握4,500個詞匯左右,辨析近義詞;掌握一定的習慣用語、固定搭配、常用介詞等。語法則包括實詞和虛詞:名詞代詞;動詞基本時態、語態;形容詞、副詞比較級;主謂一致;非謂語動詞;虛擬語氣;常用倒裝結構;各類從句及強調句型結構。
閱讀理解則是檢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文章內容涉及社會、文化和應用類文章。要求考生了解文章的主旨、語篇、語境、段落、作者意圖、猜詞能力等,常見題型為選擇題。完形填空和簡答題多為介紹性文章、廣告或信函,重點考查考生對詞形變化、習語用法、詞語搭配的靈活運用。簡答題考查考生對文章總體理解和細節要點的解讀。
英譯漢考查學生雙語轉換的能力和技巧,分為選擇題和筆譯題。前四句考生只需選擇四個譯文中的最佳譯本。段落翻譯難度較大,要求學生對語篇進行綜合理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翻譯,再現原文。
寫作是測試考生能力的主觀性試題,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文寫作能力。遼寧省專升本英語考試寫作題常見考點是書信,大約十六種書信變體,主要包括各類信件和函件。
3.2應對策略
對于單項選擇和詞形填空,考生要考慮到主要語法項目,如虛擬語氣、主謂一致、定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等現象。學生應平時加強訓練,清楚常用詞匯的詞性,根據詞性進行填空。
閱讀理解先看問題和選項,帶著問題到文中尋找答案。閱讀文章時,要注意文章的主題句。文章的主旨大體體現于此,有助于理清文章脈絡,理解全文。標記文中關鍵語句,從而快速找到答案,并為細讀做好鋪墊。讀完后利用字里行間的意思做推斷題,結合文章內容做細節題,根據上下文關系和搭配做語義題,綜合運用上面方法做判斷題。
英譯漢一定要考慮連貫性和銜接性。厘清句子內部結構,分析意群間的相互關系。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句子與語篇之間的銜接,采取適當的翻譯技巧,避免過于簡單和直白的句子,符合漢語習慣,力求準確通順。
作文需要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和范圍,如果時間充裕,那么最好列出提綱。一定注意寫作格式和英語語言的表達習慣。切勿按部就班地對提供內容逐句翻譯,盡量避免語法和拼寫錯誤。
4.備考策略
有些學生入校以來就有專升本的意愿,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該鼓勵和支持,并給學生提供相關的策略引導和輔導。外語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單單依靠大三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學生真的想通過專升本考試實現本科的愿望,就需未雨綢繆,從大一入學就做準備。
擴大詞匯量,系統地補充語法知識,研究往年真題。根據考試大綱分析,英語專業專升本的真題與大學英語六級考試的難度相宜,因此學生可以多做些大學英語六級真題,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
一旦有了參加專升本的理想,就要持之以恒、做好計劃。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應該已經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備考,而到了大三上學期應該是個系統的回顧和復習階段。要歸納和總結基本的語法知識、閱讀技巧、翻譯心得和應用文寫作特點,著重培養綜合運用語法知識和詞匯的能力,增強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推理判斷能力。
考試大綱通常每年三月份出臺,部分院校專業課考試大綱一月或二月份。考生要結合考綱,對與往年考綱不同的地方進行調整,同時結合應試技巧和答題策略做遼寧省專升本英語考試真題和模擬題,模擬考試狀態,提高心理素質。分析試卷、積極應對,既要做到未雨綢繆,又要做到運籌帷幄,這樣就會決勝考場。
5.結語
專升本考試對于專科畢業生而言是一場嚴峻的挑戰,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和支持是幫助他們取得成功的關鍵。英語專業的專升本考試的成績直接關系到他們進入本科院校完成自己的夢想,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科特點指導學生進行備考和參考,向本科院校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David.P.Ausubel.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to school learning[M].New York:Grune & Stratton,1963.
【關鍵詞】英語;試題特征;解題方法;復習策略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many pieces of paper about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s for th students at vocational schools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s of the test patterns and the related tactics of preparing the exam,in order to give some advice to the students who will take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next year.may them succeed in passing it!
【key words】english; the characters of th test patterns ;the methods of choosing answers and the tactics of preparing the exam
高職類高考英語試題注重基礎、強調運用、突出能力,題型多樣、難度適中,能考查出考生的英語語言運用能力,有利于高校選拔優秀學生。
1 第一大題:聽力題
該題主要有情景對話和短文應答兩種。情景對話具有很強的場景性,大致有五種類型:地點、職業、數據、對話者關系和對話者態度。地點類所涉及的場所主要有機場、車站、商場、餐廳、旅館等;職業類要求考生確定對話者職業、身份、涉及各個主要行業;對話者關系類需要考生根據對話內容進行判斷;數據類主要涉及時間、日期、年齡、價格等,既有事實性特定信息,也有簡單計算;對話者態度類屬于含蓄性試題,要求考生根據內容進行判斷或推理,以確定對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短文聽力素材主要是一般性生活知識,如天氣、節假日、購物、度假、愛好、寵物、人物介紹等;體裁主要是新聞報道和敘事;主要圍繞主旨大意、中心思想和特定細節設置問題,提問形式大多是wh-提問,也有人物態度、感受的判斷提問。
要提高聽力理解水平,我們必須在平時多下功夫。(1)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聽力理解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對所聽內容經過篩選、整理、分類、重新組合的過程,所以考生必須克服心理障礙,排除語言障礙,增強自信心,心煩意亂無濟于事。(2)積極預測。考生應力求在聽錄音前搶讀問題和選項來預測內容,推斷主題,再在有預見的心態下去聽,必然會提高答題的正確率。(3)捕捉信息要點和關鍵句。一要克服漢語干擾、養成英語思維習慣;二要在理解整體內容的基礎上,集中注意力聽關鍵信息(關鍵詞)。(4)利用常識來判斷選項。
2 第二大題:單項選擇題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掌握英語語法基礎知識的能力,重點考查動詞、非謂語動詞以及簡單句和復合句的基本用法。單項選擇題的特點是題干簡短、意思明確、語言點清楚明了。考生在做單項選擇題時可以運用直接法、排除法和比較法。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考生會在排除了兩個選項后用相關語言點比較剩下兩個選項即可獲得正確答案。
3 第三大題:完型填空
該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重點考查詞語的理解和運用。完型填空篇幅小、起點高、容量大,內容廣。常涉及名詞、動詞、形容詞和副詞。
做好完型填空,可以按照以下四個步驟:(1)速讀全文,掌握大意。完型填空常以段落形式出現,因此要著眼于對語篇的整體理解。切忌邊讀邊做,忽略上下文的聯系。為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考生閱讀時要特別留意首句,因為作者一般會開宗明義地向讀者顯示這段文字的體裁、形式、涉及的內容和寫作意圖。(2)上下聯系,前后貫通。考生要善于從語篇的整體概念出發利用上下文的邏輯關系尋找正確的答題線索。(3)展開聯想,先易后難。考生應該根據上下文或關鍵詞,展開聯想,先易后難,逐一作答。(4)仔細推敲,驗證答案。考生在完成該題后,再把選好的答案放入短文中,從頭至尾再讀一至二遍,驗證答案。
4 第四大題:閱讀理解
閱讀理解主要考查學生閱讀英語短文的理解能力,根據教學大綱規定,文章的體裁有人物傳記、故事、社會文化、文史知識、科普小品等。所設問題一般有以下幾種:詞意和句意理解、直接解答、間接解答、推理、假設和評價性問題。閱讀既涉及語音、詞匯、語法這些語言因素,又有背景知識、邏輯推理,評價,判斷等非語言因素。閱讀理解不但要理解字面意思,而且要讀懂文章的中心思想,推斷作者的意圖,并對文中的人和事作出評價。
閱讀理解的解題步驟和方法:(1)瀏覽答題,明確要求。先把題干從頭到尾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以便能帶著問題去看文章,這樣有助于抓住關鍵,做到有的放矢。(2)速讀全文,弄懂大意。盡快把文章閱讀一遍,特別重視開頭段(觀點),結尾段(結論)以及各段的首句(主題句),排除生詞和個別難句的障礙和干擾,同時盡快把握文章中的who,where,when,what,why和how。(3)細讀題目,突破難點。對事實性的淺層理解題,如事實識別、計算、識圖等,可直接從文章中找到答案;對深層的理解題,如文章主旨、標題、作者意圖等要進行分析和推理作出正確判斷。(4)綜觀全文,驗證答案。做完題后,要立足整體,再次通讀全文,逐一校對答案。
5 第五大題:短文改錯
短文改錯旨在測試考生糾正語篇錯誤的能力,包括詞匯(詞性、搭配)、句法及語篇結構等方面的知識。代詞、介詞、冠詞、名詞、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錯誤比較常見。
高考在謂語動詞方面的測試點為時態語態是否正確,主謂搭配是否一致以及是否受漢語影響把介詞、形容詞當作動詞用等。動詞的時態各有特定的時間狀語,短文中的時態要注意與上下文一致。非謂語動詞改錯,必須注重以下幾個問題:(1)let,make,have使役動詞接不帶to的不定式做賓補。但變為被動語態時,要換為帶to的不定式做主語補足語。(2)finish,mind,pratice,avoid,appreciate,require,imagine 后面通常接動名詞。而decide,expect,manage 等詞后接不定式做賓語。(3)有些動詞后面可跟不定式和動名詞,意思相近的,如like,love,start,begin等;意義完全不同的,如stop,forget,regret,mean,try等。
6 第六大題:翻譯題
該題分為兩部分(英譯漢和漢譯英)各5小題,共10小題。英譯漢考查考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漢語表達能力,要求考生能正確理解原文,用漢語組織譯文;漢譯英有3個簡單句,2個復合句,要求考生能運用簡單句和簡單的復合句正確表達原句意思,譯文須符合英語表達習慣。
要在翻譯題拿高分,除了平時掌握英語、漢語的句式特征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準確地理解句意。認真辨明詞義;正確斷句和分析結構,尤其要注意句中的代詞指代關系、主句與從句的意義修飾關系;積累定語從句、分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和被動語態的翻譯經驗。(2)用正確的譯文表達原文。(3)對譯文進行修改潤色,使之通順流暢。(4)把握兩個重要原則:忠實愿意,譯文通順。
7 第七大題:寫作
關鍵詞: 英語寫作 成段改錯題型 構念效度 考點效度
語言測試的基本目的是通過被試在測驗任務上的表現水平,來推斷其在現實生活中的語言能力,因此,測驗任務要盡可能反映與構想定義相對應的目標語言使用域中語言使用任務的基本特征。如果測驗任務特征與非測量情景中的語言使用任務特征相比具有足夠的真實性,那么測驗結果就可以準確反映考生在真實生活中運用語言的能力;反之則不能。
Heaton(2000)的研究表明,寫作能力不僅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而且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系統。英語寫作作為目前高考英語中一項不可或缺的考試形式,其目的就是考查考生在真實語境下的語言運用能力。重慶市自2004年高考改革后,寫作部分沿襲了全國卷的傳統模式,分為短文改錯和書面表達兩個小節。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改錯和書面表達(兩者總稱為寫作部分)考查的根本不是同一層次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成段改錯題型可以算作是半客觀題。改錯題型重在表達的精確性,而在日常生活中沒有人會以改錯的形式來進行交際;寫作則考的是篇章層次,考查的是學生信息傳遞的有效性,重在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講,將改錯題與書面表達一起設置成寫作部分本身就是不科學的,以改錯題來衡量考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其實是失真性的一種體現。它所測試的不是自由表達思想或表達命題要點,不是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而是識別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因而該題型設計并不具很強的代表性。
1.理論依據
效度是一個不斷演進的術語。最初的概念是指效標關聯效度,發展到內容效度、效標關聯效度和構念效度。現在的效度是一個包括多個方面的統一概念,即構念效度。效度的關鍵是分數的可解釋性、關聯性、實用性、作為行動基礎的分數價值、分數使用所引起的社會后果的功能價值。根據Messick(1989),構念效度的威脅有兩類:一類威脅是構念代表不良(construct under-representation)。如果測量不能恰當地代表擬測量構念所包括的主要內容或它所負載的心理過程,或者測量排除了應有的某些方式的反應,結果都將導致測量的構念被狹隘化和局限化。另一類威脅是構念無關變量的參合(construct irrelevant)。指測量分數受到了擬測構念以外因素的影響。兩者都會導致對構念的不準確測量。內容的關聯性與代表性(content relevance and representativeness)是構念效度驗證的一個主要依據。這方面的依據包括對內容選擇的理論原理,內容覆蓋面的范圍和深度,測試項目的過程甚至是施測過程。
成段改錯題型以Oller等人提出的單一能力假說(Unitary Competence Hypothesis)為理論基礎,該理論認為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個體語言能力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支持該理論的人認為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是一種單一的能力,不能將個體的語言能力各要素割裂開來,也無法測試個體語言能力的某一單獨的要素。同時,他們也認為綜合運用語言的這種單一能力可以通過短文改錯的形式進行測試。
2.成段改錯題型的考點效度
目前,成段改錯這種題型廣泛應用于我國統一高考MET和高校英語專業四、八級英語考試。它的優點是:有語篇語境(成段短文),綜合考點(要求辨認和改正多種類型的錯誤),并且能考到一點產生性運用能力(不僅僅辨錯,還要求改錯),評卷也是客觀的。有語篇語境,這就意味著效度提升了一個層次,意味著效度有更高的可能,同時也意味著效度有更高的要求。
高考英語改錯題屬于寫作部分,錯誤設置是針對考生平時學習英語過程中的常見錯誤而設計的。短文題材多樣,有的記敘,有的描寫,有的議論,也有書信體。從改錯題的要求可以將其錯誤類型分為四類,多詞、缺詞、錯詞、無錯(李筱菊,1995)。考點層次從低到高分為四個層次:單詞、詞組、句子和語篇。在設空上,主要考查了固定搭配、形容詞副詞、代詞、單復數、非謂語動詞、從句、冠詞、動詞詞組、時態語態、邏輯關系這幾大必考考點。“必殺技”就是把這些考點記住,做題時如果有一兩個改不出來,那就一個個去對,必定能得分。
2010年重慶卷改錯部分主要關注的是語言要素、語法知識。全文共112個詞,8句話,最長的一句有23個詞,包含了一個主句、一個定語從句、一個插入語和選擇疑問句。試題主要集中在錯詞方面,考查了固定搭配、形容詞、代詞、單復數、非謂語動詞、從句、冠詞、動詞詞組、時態、邏輯關系等這幾大必考考點。
3.寫作的考點效度
英語寫作測試是一種語言行為測試,測量的是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它涉及寫作測試評價標準,測試的信度和效度,以及測試所采用的形式等方面。從寫作的能力來看,據《新課程標準》對高考英語寫作的要求,試題應該考查的寫作能力包括應用文寫作(書信等)、人物描寫、事件描寫、記敘文、圖表描述等多種體裁的寫作。但是,歷年來重慶卷高考寫作所考查的體裁十分有限。綜觀重慶市歷年高考試題,不難發現,書信寫作在其中出現的頻率很高。該測試部分不能有效地考查所有類型的寫作,寫作能力測試缺乏全面性。因為不同的寫作任務對考生表達能力的要求不同,不同的考生在不同體裁寫作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也不同。2010年重慶市該部分試題依然采用材料作文形式,給出短文背景提示和寫作要點的漢語提示,主要考查考生綜合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掌握的語言技能以書面語的形式進行思想交流的能力,考查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4.結語
在語言測驗的設計、開發和使用中,應盡可能保證所選擇的測驗任務特征與非測量情景中的語言使用任務特征具有最佳對應性。改錯和書面表達考查的根本不是同一層次的能力。正確表達理應包括準確性和得體性,但是局限于成段改錯題型的客觀性要求,往往得體性很難考到。再者,由于成段改錯題型的答案的不可窮盡性,也給評分造成了一定的困擾。而對于書面表達而言,得體性是最值得大家關注的。做短文改錯題主要依靠的不是寫作能力,而只是識別錯誤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兩者在此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此,我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4.1加大寫作部分的比例
由于成段改錯與寫作有著本質的差別,就應該適當調整測試中各個部分的比例以增強測試的效度。成段改錯試題和完形填空試題及詞匯題有很多的共同之處。比如,成段改錯與完形填空都有語境作支持,而成段改錯與詞匯題在語法方面又有很多的重疊之處,卻沒有語境這一背景,因此,我認為應該減少詞匯題的比例以完善試卷的結構效度。
4.2書面表達的題型應該豐富化
據《課程標準》對寫作的要求,試題應該考查的寫作能力包括應用文寫作(書信等)、人物描寫、事件描寫、記敘文、圖表描述等多種體裁的寫作,并且不同的考生在不同體裁寫作方面表現出來的能力也不同。
4.3注意測試任務的真實性
重慶高考試卷著重考查了考生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但它未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文化意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局限了考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而這恰恰是新課標大力倡導的理念,即將外語由工具性轉向其人文性方向發展。再者,寫作材料盡量是考生生活或未來工作中可能碰到的寫作材料,與實際生活相接近。
參考文獻:
[1]Bachman,L.& Palmer,A.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2]韓寶成.語言測試:理論、實踐與發展.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
[3]李筱菊.語言測試科學與藝術.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周長銀,李玉良.英語短文改錯題的語言測試學分析.建材高教理論與實踐,2000.
[關鍵詞]初中語文 分層遞進教學 實踐與思考
一、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提出及意義:
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先后達到大綱的要求。
分層教學就是承認學生的層次差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教學,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輔導下愉快地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同時,教師鼓勵競爭,及時表揚和調整目標要求,這符合學生的好勝心理,更進一步引導學生的內動力。一方面,教師重點輔導了中下生,為他們學習掃清障礙,不盲目批評學生,有利于促進成績稍差的學生積極向上:另一方面,教師適當引導學習較好的學生,為他們進一步探索知識指明方向,有利于他們不斷進取。因此,分層教學適應于各層次學生學習心理,使每個學生都樂學、會學,善學,感受到“個個有特長,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悅。
二、課題的研究的理論依據
1.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形成性評價和掌握學習的策略”。該理論主張每位教師都能幫助所有學生更好地學習,將具體的教學目標作為學習的導向,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教學目標下。同時,不否認學生間的差異,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三者實現最佳的結合,為我們明確教學目標,確立科學的學生觀、教學觀提供了依據。
2.分層遞進教學的理論。該理論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差異出發,提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的差異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對于形成多層次的教學質量觀和指導教學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
3.學習論、教育人本論、學生主體論等。
三、初中語文分層遞進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研究的目標
從教學理念出發,在新課程試行的今天,試圖通過本課題研究達成如下目標:
1.能用普通話準確認讀漢字、書寫端正正確。
2.具有一定的我國古典詩文的積累。
3.能根據一定的情境,正確得體地進行漢語言交際。
4.能閱讀一般的政治、文藝、科技讀物。
5.能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常見的應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
6.不僅要具有一定的讀寫聽說的能力,更應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
(二)研究的內容
1.以語文閱讀訓練為主,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有統計資料表明,中考閱讀題的比重在逐年增長,在注意全面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
閱讀材料的選擇兼顧各種文體。記敘、議論、說明以及實用文,至少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的文體,且注意材料的文化價值取向,表現民族優秀道德傳統和文化傳統的讀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識和社會發展的讀物及優秀文學作品,都是閱讀的首選材料。注意因體設題,能較好反映閱讀的本質。
閱讀材料以課外為主,以課內為次,這使閱讀能力的考查有了廣闊的天地,課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課外遷移,這個道理不容置疑。
開放性的試題已步入閱讀測試領域,所謂“開放”是指解題思路的多元化和試題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種解題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學生的創見,使答案的界定有一個合理的自由度,鼓勵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
鑒賞、比較閱讀的興趣,除積累性、理解性閱讀外,出現了靈活多樣的鑒賞性和比較性閱讀,包括課內文章之間及課內與課外文章之間,同文體不同題材及同題材不同文體之間比較或鑒賞。
鑒于以上中考閱讀題的發展趨勢,有必要對它進行目標分層即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意識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與此同時,在尊重學生民主的基礎上,以隱性分層的形式將學生分為A、B、C三類,并建立異質學習組,分別賦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遵循“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原則,在教學中貫徹實施。
2.作文教學實施分層遞進,努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1)分層遞進作文教學的科學依據
學生的知識基礎是有差異的,如果忽視或無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統一的作文教學,就可能使一部分學生因為作業過于輕松而抑制了個性發展,另一部分學生則難以甚至不能按時按質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層遞進作文教學,就是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作文教學。
(2)分層遞進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
①學生的分層。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將全班學生分成高、中、低三個層次,教師不僅要心中有數,而且應記錄在案,但不宜向學生公開,否則有可能助長“高層”學生的傲氣,挫傷“低層”學生的自尊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
②訓練的分層。作文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它不僅包括對寫作知識的把握,寫作技巧的運用,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等方面,還包括對事物的觀察能力,而且它是獨立的、帶有創造性的復雜勞動。作文的單項訓練,如描寫某個景物,刻畫一個人物的外貌等都要對層次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
③評價的分層。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實施分層遞進作文教學,一般以縱向對比的自我評價方法作為評價學生的手段。
四、實施者的困惑:
1.在備課時,為如何給目標定性,將它分得所謂分明(A、B、c三層一清二楚),有些甚至無法細分,即使勉強分出,也不知是否恰當。因此,對ABC三層學生提問,應有不同的設計提問。
2.為數不少的學生不夠重視“分層遞進”,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闊步地進入本不屬于自己的低層次學習,令人可笑又可悲。
3.由于沒有經驗,案例、辦法可遵循,如何評價實施的效果,這也是實施者感到困惑的地方。
4.課題經費無法得到落實。
5.在課題建檔方面,由于實施的時間上、密度上、內容上不夠廣泛,很難有一整套如數據,目標,評價體系等的具體落實,故建檔方面可以說是處于空檔位置。
一、積累詞匯,把握句法
猶如磚瓦是建筑房屋的材料,詞匯是寫作的必要材料。衡量一個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關鍵還要看他掌握詞匯量多少。詞匯量不足,無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會給寫作帶來困難。因此,在平時的詞匯教學中,教師要講清楚每個詞的意義、用法、搭配。對一些重點動詞及詞組,讓學生模仿例句進行造句,真正掌握其用法。另外,語法規則和句型是英語寫作必備的另一種重要建筑材料。學生在平時已經學了好多語法、句型。由于缺乏操練,在寫作時,不能將所學句型靈活地運用。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基礎語法和句型的操練,注重漢譯英的練習,打好句子基礎,提高寫作水平。例如,“她談起兒子時從不厭煩”(She is never tired of talking about her clever son.)“既然管子修好了,我們可以開水管了。”(Now that the pipe has been mended,we can turn the water on.)
二、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
有了扎實的語言基本功,還應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首先,掌握常見文體寫作方法。如記敘文,議論文,應用文。多收集同一文本的范文,供學生朗讀,培養語感。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范文習作。其次,要圍繞中心,列出提綱,盡量使用自己熟悉的詞匯和句型,靈活運用主從復合句,非謂語動詞,介詞短語等。為了使文章連貫,流暢,不僅需要豐富的詞匯,規范的表達,還需要學會使用過渡詞。比如:表示并列的and,besides,as well as, in addition to,not only but also, when;表示遞進的further more,what’s more;表示轉折的but,while,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表示總結的 finally,at last,in brief,in conclusion。
三、堅持多寫多練
寫作能力必須通過長期的大量的反復實踐才能獲得。如果實踐不夠,即使學生懂得了一定的技巧,一旦使用語言時,難免會出錯。它必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一環扣一環地進行訓練。首先,教師注重基本功訓練,要求學生寫出最簡單的短句,為以后英語作文打好扎實的基礎。如It is rude of you to talk to the customer like that. The mother was angry with her son.剛進高中時,掌握了語言知識,也懂得了主要是句子翻譯,要求學生用5種基本句型造句。
在積累了一定量的經驗后,要求會用復合句。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寫作。教材是學生首先接觸到的主要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寫作素材。為了讓學生養成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習慣,可讓學生概括原文內容進行縮寫。縮寫要準確完整地把握全文主干,不可刪減。例如下面是高一英語Module 4 Unit 10 Lesson 1 Angus Deayton interviews ex-millionaire Charles Gray的縮寫:Some millionaires can’t enjoy their lives. Because they are always concerned about money. While Charles has turned his back on money. He used to be a college professor, with a huge house and 2 million dollars, but he was tired of being a person who had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while many people had nothing. So he gave away all his money and moved into a small dormitory room. He grows some vegetables and get his clothes from charity shops. Many people want to earn a lot of money but Charles has discovered that having only a little money makes him free.
四、限時訓練,及時講評
高考書面表達既不是漢譯英,也不是自由發揮的作文,而是要求將所規定的材料經整理后,展開思維,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表達意思的能力。在寫作中,要弄清要點、時態語態、句子搭配。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整理信息,迅速表達信息這是學生的難關。學生寫完后及時批改講評,反饋信息,重點批閱中等水平的作文。如果時間允許,采用部分學生面批。在批閱過程中,記錄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以便講評時作參考。
五、加強朗讀聽力訓練,促進寫作
就英語應用能力測試中的英譯漢試題來講,考生得分的機會較大,這跟該題的評分方式有關。英譯漢主要有兩種題型,一種是選擇題,即一句英文下給出四個中文翻譯的選項,要求考生進行選擇;另一種是段落翻譯,要求考生完整地翻譯出一則篇幅較短的文字。在這兩種題型中,第二種題型考查考生的英語綜合水平,而第一種題型則比較注重答題技巧,具體如下:
1.英譯漢選擇題型共四題,總分值8分,每小題2分。
2.每小題的選項中,有一個選項所做出的翻譯與題目所給出的英文內容是最相符合的,如選擇該答案,可得2分。
3.剩余的三個選項中,仍有兩個選項可以得分,但是這兩個選項與上述最佳選項相比,在某些內容上有偏差或錯誤。根據選項給出的翻譯與原文內容之間差別的不同程度,選擇這兩個選項中較佳的一項可得1.5分,另外一項可得1分。
4.如選擇翻譯效果最差的選項不得分。如:
Theyweresobehavedinthedebatethatwefinditdifficultnottoadmirethem.
A.他們在辯論中如此表現了一番,以致于我們不得不稱贊他們。
B.他們在辯論中表現非常出色,我們很難不佩服他們。
C.他們在辯論中行為得體,使我們覺得難以超越他們。
D.他們的辯論表現很糟糕,我們很難不為他們難過。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2004年6月第64題】
按照以上評分標準,該題的四個選項按照得分從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B,A,C,D。
從此類題型的難易程度上來看,要想做出最佳選擇,從而得到滿分,其實也并不是十分困難。此類題型的解題技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靈活推敲生詞意思
解答翻譯題的最大難點之一就是不明白生詞的意思,而在這一題型中,這個問題已經不是最令人頭痛的了。如果題目中出現了比較生僻的單詞,考生并不是無從下手,可以從選項中所給的對應的漢語意思推敲英語單詞的含義,并結合整句話的含義進行選擇。試看下面一道試題:
Thepoliceforcedtheirwayintotheroom,onlytofindthesafeempty.
剛剛發現保險箱是空的,警察就進入了房間。
為了找到那只空保險箱,警察強行進入了房間。
警察破門而入,結果發現保險箱已經被洗劫一空。
為了找到那只空保險箱,警察被迫進入通向房間的通道。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2006年6月第62題】
在該題中,有一個很簡單的單詞“safe”,如果不是選擇題,而是讓考生自行翻譯,他們的思路就很容易局限在“安全的”這一意思下,很難想到“safe”的名詞含義“保險箱”。而在這道題中,四個選項對該詞的解釋均為“保險箱”,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對考生起到了幫助作用。另外,句中還有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單詞“force”,其原義為“強迫,強加”,但在該句中構成詞組“forceone’sway”,其意思則要發生變化。對于大多數的高職高專學生來說,要正確理解這一詞組的意思還是有一定困難的。要想正確選擇該題的答案,考生可以從別的方面加以斟酌,繞過這一不好翻譯的詞組。例如詞組“onlytofind”,其意思為“結果發現”就比較明確。在以上四個選項中,僅有C項的翻譯為這一意思,因此可以將答案基本鎖定在C項上。為了確定答案是否為最佳,考生還可以將該選項結合英語全文加以推敲,可以很明顯地看出,該選項的前一部分將詞組“forceone’sway”譯為“破門而入”,十分符合整句話的意思,而且對于“force”一詞的處理也與其原義比較接近,那么最佳答案就理所當然為C項。
二、認真對比句型結構
由于英語應用能力考試針對的對象為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其難度一般不會太大,在翻譯題中,句型的結構一般也就比較簡單,容易梳理。試看下面一道試題:
Scientistsareeagertotalkwithotherscientistsworkingonsimilarproblem.
A.科學家熱衷于與從事類似課題研究的其他科學家交流。
B.科學家更容易與其他科學家談話來解決相同的問題。
C.科學家很樂意在解決類似問題時同其他科學家交流。
D.科學家更容易就雷同的問題與其他科學家交談。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2003年6月第61題】
在該題原句中,現在分詞短語“workingonsimilarproblem”作為后置定語修飾“scientists”一詞,其作用相當于一個形容詞。在四個選項中,對于這個短語的用法和含義處理正確的選項很明顯只有A項,其他三項均不是把這一短語作為修飾“scientists”的定語來處理。
三、靈活使用排除法
排除法是處理選擇題的一種常用方法,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在這一類翻譯選擇題中,排除法的使用有時候也能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當考生無法從常規角度做出最佳選擇時,排除法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試看以下試題:
Today’syoungpeoplegenerallyhavemorepurchasingpowerthantheirparents,andtheyaremorepreparedtouseit.
A.如今年輕人的購買能力一般都超過他們父母,而且更樂意消費。
B.總體上今天的年輕人賺的錢比父母更多,而且他們時刻準備消費掉。
C.如今年輕人在消費上大都比父母大方,而且他們更做好了花錢的準備。
D.今天的年輕人大都認為他們需要比父母多買東西,而且時刻準備這么做。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2002年12月第61題】
在這一題中有英語中常見的“more…than…”句型結構,而這一句型結構的含義是十分簡單的,相信只要有一點英語基礎的人都能理解。從本題的四個選項來看,對于被比較的兩個對象的翻譯都不一樣。在原文中,比較結構所包含的兩個對象分別是“purchasingpower”和“theirparents”,前者的意思是“購買能力”,后者的意思則相當簡單。當然這個比較結構的句型還含有省略這一語法現象,但是在此可以不做考慮,考生只需要考慮到“purchasingpower”譯為“購買能力”是最佳的選擇,那么答案便可以確定為A,而B,C,D三個選項對于這一短語的翻譯都不準確。
使用排除法的關鍵之處在于考生必須確定一個可供推敲的對象,而這一對象最好是自己能夠把握的知識內容,從而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比較和排除。
四、保守得分法
所謂保守得分法是指當應試者無法確定最佳答案的時候,通過自己能確定的句中部分內容的翻譯,找出翻譯有明顯錯誤的答案,并將其排除,保證所選答案能夠得分。用這種方法選出的答案不一定能得滿分,但是可以保證得1.5分或者1分,因此可稱為保守得分法。這種方法對于英語基礎較薄弱的考生來說是很實用的,因為只需要找出明顯有誤的翻譯便可以排除錯誤選項。試看以下試題:
Hisignoranceofthecompany’sfinancialsituationresultedinhisfailuretotakeeffectivemeasures.
A.他對公司財務狀況豪不理會,自以為措施有效,以致失當。
B.他對公司的財務狀況一無所知,結果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
C.他采取的措施無效,使得公司的經營狀況更加惡化了。
D.他不了解公司的金融狀況,結果采取的措施失效了。
【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2004年6月第63題】
該題對于高職高專學生而言,生單詞比較多,但該句末尾的“failuretotakeeffectivemeasures”卻是比較好理解的一個短語,意思大概為“采取有效措施失敗”。根據這一點,考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選項A中將其譯為“措施有效”是錯誤的,因此可以很肯定的排除這一項。雖然通過其他內容的分析后,可以得出最佳答案為B,但對于水平有限而無法進行全面分析的應試者來說,在A之外的選項中任選一個已經至少可以得1分了。
總的來說,高職高專非英語專業的學生沒有系統地學習翻譯理論和方法,他們的翻譯水平都十分有限,要在英語應用能力測試的翻譯選擇題中取得較高的分數,除了平時學習需要努力之外,以上解題技巧也是十分有幫助的。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解題技巧并不是各自獨立的,在任何一道題目中,這些方法都有可能同時使用到,這就要求高職高專的英語教師對學生加以引導和訓練,學生也要不斷靈活應用,以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
參考文獻
[1]古今明.英漢翻譯基礎[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5年.
從對近年考試中閱讀理解試題的特點分析,我們不難看到這樣一種趨勢:命題者對考生閱讀理解的考查已逐漸向知識的廣度、理解的深度、閱讀的速度方面發展。學生閱讀理解的失誤原因主要反映在閱讀 的速度、理解的深度和準確程度方面。因此,我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必須通過廣泛的閱讀及正確的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 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 為此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培養廣泛閱讀的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基礎。但就目前來看,許多學生都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導致了閱讀面 狹窄,閱讀的興致低落的現象。因此,必須做好以下工作來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1)激發閱讀的興趣。所選讀物要語言質樸生動, 內容引人入勝,要盡量選那些學生讀起來愛不釋手, 非一口氣讀完不可的讀物。同時必須遵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如果難易適當,就一定能激發學生閱讀 的興趣,增加搞好閱讀的信心。
(2)拓寬閱讀的范圍。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涉獵交際功能強、實用性強的應用文、說明文。提供給學生各 種體裁、題材的文字材料,包括人物軼事、科普常識、文化習俗、人文歷史、新聞報道、廣告說明等。。
(3)保證閱讀的時間。除每周至少安排一節課進行閱讀訓練外,還必須開展每天堅持10―15分鐘的課外閱 讀活動,力爭每人每天課外閱讀500個字左右的短文。為鼓勵學生多閱讀,可把讀物化整為零, 打印成單頁發 給學生,以便隨身攜帶,利用零星時間閱讀。
二、培養快速閱讀的能力
閱讀速度是閱讀能力的一個標志。現行中學語文新課標要求初中各年級學生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40―60 個詞。這是一種最基本的要求。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在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的能力上下功夫。
三、要掌握“遷移”閱讀的方法.
“遷移”閱讀,就是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語文課上學到的分析文章的技能,去閱讀分析課外的文章。要提高“遷移”閱讀能力,就要發揮教材的作用。雖然新課程標準淡化了文體,但適當的以文體分類去閱讀分析文章還是非常可行的。
閱讀記敘文要做到
1、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劃分段落層次,歸納段意、層意、中心。
2、找出記敘文的要素,明確記敘的順序和人稱,理解文章的詳略,把握文章線索,了解故事情節,理解環境描寫的作用,分析描寫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并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3、分辨文中使用的表達方式并理解這些表達方式在文中的作用.
4、從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記敘文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體會關鍵詞語的表達作用。
5、分辨不同寫法并分析其作用。
閱讀說明文則要做到:
1、 整體感知文章的大概意思,把握各段說明的內容,能概括寫出各段段意和全文的中心意思;能找出一段說明文字的中心句,領會關鍵語句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
2、 明確說明的對象,并依據說明對象確定文章的類型;把握所說明的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本質,了解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事物內部的規律性以及事物與事物之間的聯系;理清說明的條理,了解文章的結構,明確說明的順序;理解文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并說說這些說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3、 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了解說明事物或解說事理時言之有序的特點。
4、 能看出文章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大體了解文章的思路和基本的寫作方法。
閱讀議論文要做到:
1、 理解文章內容,從文章內容中體會作者的態度或觀點;能抓住一段文字的觀點,分析闡明觀點的材料和論述過程,理解段中的關鍵性詞語。
2、 把握文章的論點,能區分論點和論題;區分中心論點和分論點,并明確其關系;掌握論點的語言表述形式,了解論點在文章中的位置。
3、 分辨論據的類型,明確論據和論點的關系。
4、 理清文章的論述層次,理清文章中運用的論證方法以及這些論證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5、 掌握議論文的一般結構,了解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寫法。
6、 分辨論證的方式,了解反駁的方法。
7、 體會議論文的語言特點,能分辨文中的議論性和敘述性的文字,了解它們的特點和作用。
四、要注意答題方法。
a,無論分析什么文章,都要認真讀原文,一定要把文章讀懂,分清文體,再用閱讀這種文體的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它。
有些試題就考查你是否讀懂了原文,是否弄清了“寫的是什么內容”,其答案說在原文里找。
b,要審準題。必須弄清題目是從哪個角度提出的,明白此題要考查你哪個知識點。只要你仔仔細細地研讀了原文,就能從容地作答,準確地判斷出此文“怎么寫的”方面的問題。
只要你真正讀懂了原文,熟練地掌握了基礎知識,不管出題人圍繞此文“寫了什么內容”和此文“怎么寫的”兩個方面怎樣設計問題,你都會回答好。
c,要把握規律,掌握方法。有些閱讀題,學生回答起來感到頭痛,即使是學習好的學生,也往往感到心里明白,卻不知怎么表述?為什么呢?因為這類題要答好,確實要有水平,這類題不僅考查你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基礎知識掌握、運用情況,還考查你審題的能力及對問題的分析能力等。
一、分層遞進教學模式的提出及意義
分層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先后達到大綱的要求。分層教學就是承認學生的層次差別,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教學,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教師的輔導下愉快地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同時,教師鼓勵競爭,及時表揚和調整目標要求,這符合學生的好勝心理,更進一步引導學生的內動力。一方面,教師重點輔導了中下生,為他們學習掃清障礙,不盲目批評學生,有利于促進成績稍差的學生積極向上:另一方面,教師適當引導學習較好的學生,為他們進一步探索知識指明方向,有利于他們不斷進取。因此,分層教學適應于各層次學生學習心理,使每個學生都樂學、會學,善學,感受到“個個有特長,人人成大材”的成才愉悅。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形成性評價和掌握學習的策略”
該理論主張每位教師都能幫助所有學生更好地學習,將具體的教學目標作為學習的導向,使整個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教學目標下。同時,不否認學生間的差異,將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三者實現最佳的結合,為明確教學目標,確立科學的學生觀、教學觀提供了依據。
2.分層遞進教學的理論
該理論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差異出發,提出“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學生的差異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對于形成多層次的教學質量觀和指導教學實踐起到積極的作用。學習論、教育人本論、學生主體論等。
三、初中語文分層遞進教學研究的目標、內容
1.研究的目標
從教學理念出發,在新課程試行的今天,試圖通過本課題研究達成如下目標:能用普通話準確認讀漢字、書寫端正正確;具有一定的我國古典詩文的積累;能根據一定的情境,正確得體地進行漢語言交際;能閱讀一般的政治、文藝、科技讀物;能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和常見的應用文,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修改能力;不僅要具有一定的讀寫聽說的能力,更應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
2.研究的內容
以語文閱讀訓練為主,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有統計資料表明,中考閱讀題的比重在逐年增長,在注意全面考查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考查占突出地位。閱讀材料的選擇兼顧各種文體。記敘、議論、說明以及實用文,至少同時出現兩種以上的文體,且注意材料的文化價值取向,表現民族優秀道德傳統和文化傳統的讀物、反映高新科技知識和社會發展的讀物及優秀文學作品,都是閱讀的首選材料。注意因體設題,能較好反映閱讀的本質。閱讀材料以課外為主,以課內為次,這使閱讀能力的考查有了廣闊的天地,課文只是例子,能力要向課外遷移,這個道理不容置疑。轉開放性的試題已步入閱讀測試領域,所謂“開放”是指解題思路的多元化和試題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種解題思路和唯一答案,注重肯定學生的創見,使答案的界定有一個合理的自由度,鼓勵創造思維和創新意識。作文教學實施分層遞進,努力提高學生作文水平:分層遞進作文教學的科學依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是有差異的,如果忽視或無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性,按同一要求,同一尺度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統一?的作文教學,就可能使一部分學生因為作業過于輕松而抑制了個性發展,另一部分學生則難以甚至不能按時按質完成所布置的作文。分層遞進作文教學,就是面對有差異的學生,實施有差異的作文教學。分層遞進作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學生的分層;訓練要分層;評價的分層。為了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實施分層遞進作文教學,一般以縱向對比的自我評價方法作為評價學生的手段。
四、實施者的困惑
1.在備課時,為如何給目標定性,將它分得所謂分明(A、 B、c三層一清二楚),有些甚至無法細分,即使勉強分出,也不知是否恰當。因此,對ABC三層學生提問,應有不同的設計提問。
2.為數不少的學生不夠重視“分層遞進”,更有甚者竟然自愿昂首闊步地進入本不屬于自己的低層次學習,令人可笑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