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19 11:13:1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中音樂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在應試教育大環境下,高中學習和生活壓力都是非常大的,勢必有時會產生一些不良情緒,甚至不良情緒無法得到排解的話,會做出一些不理智不正確的危害身心健康以及校園生活的事。很大一部分高中生會選擇用音樂的方式來緩解和梳理情緒,在音樂的世界里緩解壓力,釋放情緒,從而更好地繼續學習與生活。由此可見音樂對高中生的重要性,與此同時,如果能夠在高中的音樂教育教學課堂上滲透德育,在音樂教育的同時還能夠增強德才教育,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又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面對以后的學習生活。
二、適時適地滲透德才教育
(一)引經據典,滲透德育
學生對歷史和名人事例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就可以把音樂和音樂文化結合起來,向學生講述從古到今國內外那些著名音樂家的故事,講述這些名人是怎樣獲得成功的。例如,貝多芬雖然家庭拮據,被迫輟學,沒有良好的學習條件,甚至耳朵失聰,但是這些都沒有澆滅他對音樂的渴望與熱愛,促使其創造出了一曲曲被世人贊美歌頌的鋼琴曲。引經據典,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提升了他們的道德素養,一舉兩得。
(二)以身樹人,滲透德育教育
作為人民教師,音樂教師不僅要教書還要育人,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勇當正能量的傳遞者。比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去養老院或者孤兒院進行音樂表演,給老人和孩子帶去溫暖和歡樂,這種教育才是結合實踐,將教育融入生活的最好的教育。
(三)學習評價,滲透德育
在傳統的高中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音樂成績的評定往往都是根據學生的日常上課表現和期末考試成績來評定的。這種評定方式其實并不合理,忽略了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測評。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德育,考查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考查學生感染他人的能力,實現對學生的綜合評定。
三、如何在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
(一)把握優秀關鍵點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學科,它不僅要求專業知識與技能,還要求學習者的情感。情感是音樂最好的表達方式,這也就是為什么演唱時要求演唱者要有“情感”。音樂是情感的寄托,情感使音樂升華,沒有情感的音樂是沒有靈魂的。在高中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情感”這一關鍵詞,通過音樂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通過音樂傳授學生德才教育,通過音樂去引導教育學生如何去與自己、與他人、與世界交流,如何用音樂疏解情感,表達情緒,如何成為一個國家需要的人才。例如,曾經一位教師在課堂上帶學生反復欣賞《國際歌》,學生聽著激動人心的音樂,和教師恰到好處的指導和評價,下課后不少學生眼眶微紅,心潮澎湃,甚至有些學生表示,畢業后要進入軍隊,為國家的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可以通過音樂與情感的共鳴,為學生傳遞正能量,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使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早日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二)把握合適的方法
在高中音樂的教育教學中,如何讓“音樂”與“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如何感動聽眾,是最重要的教學內容。音樂是人們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感受世界的方式之一,在音樂中就能看出一個人的處事態度與方法。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通過音樂讓學生感受并學習到這種態度與方法,傳遞一些正能量,讓學生能夠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永不服輸的奮斗精神,堅持不懈的強大力量等等。
(三)充分發揮現實基礎
家長對教師教學工作的配合,是教育教學工作良好開展的助推器,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家長的力量滲透德育。例如,有一次在進行《爸爸媽媽》這首歌的學習時,我邀請了學生家長來到學校與學生共同表演。課后了解調查發現,許多學生在自己父親面前留下了或感動或愧疚的眼淚,而且事后許多家長也反映學生變得更加成熟了。通過家長與學生在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共同參與,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潛在的內心情感,進一步達到情感與歌曲的融合。
四、結語
雨果曾說過:“音樂是人類智慧提升的鑰匙之一。”音樂不但能夠提升人的文化水平,還能夠提高人的精神層次,將德才教育融入音樂教育過程中,以樂育德,是最好最理想的教育方式。在高中音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科學地將德才教育融入其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早日成才。
參考文獻:
[1]崔喜全.淺析在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4X).
[2]朱卓剛.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J].音樂時空,2014(1).
作者簡介:蘇文(1973.12—),男,漢族,甘肅景泰人,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