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11 08:57: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微信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2015)明確指出,高校要積極建設微信公眾號,通過新媒體資源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微信的應用對現代青年有著深遠影響,通過微信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傳統教育當中時間與空間條件的限制,從而使教育形式更加靈活多樣。將新媒體工具應用于高校思政教育中既是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又是一項富與挑戰性的工作,將教育需要積極探索嘗試,切實提高思政教育成效。
一、開通微信訂閱號,精心設置公號類目
高校可以通過開通維信訂閱號拓展思政教育平臺,在公號欄目內容上進行精心設計,如“微時事”、“微學習”、“微實踐”等,“微時事”主要推動學校的一些時訊新聞,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各類公告通知等。“微學習”則機制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案例、榜樣、典型以及心得體會等。“微實踐”則側重于各類公益活動和社會活動的開展,如三下鄉、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等。通過微信平臺將這些信息及時推送到學生當中,還能實現微信平臺的評論互動。
二、以班級為基礎實現精細化微信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入耳、入腦、入心”,引導學生充分領會思想政治教育內涵,將其融合到學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做到精準、細致、落實。這就需要教育者具有熟練新媒體應用能力,能夠與學生在微信平臺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流,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和心理變化情況。例如,在日常思政教育中教師可以通過班級微信群上傳電子資源,組織開展在線班會,這樣教師就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意識動態,了解學生生活、學習方面遇到的問題,幫助學生及時疏導和排解,這樣的教育形式能夠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有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三、依托思政教育“微”課堂實現多方互動
在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以思政理論課程為載體,這樣的教育模式缺少人性化關懷。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要建立起線上線下的互動機會,雙管齊下才能突出成效,構建兼容并行、具有開放性的“微”課堂,通過微信平臺和學生共同分享學習體驗、人生感悟、案例感想等,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平臺中表達出來,將教育內容與自身行為規范、思想認知、價值取向聯系在一起,實現線下教育與虛擬資源的有效融合,這樣才能更加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特點,在理論強化的同時加強側面引導,從而突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創新特色。通過微信平臺有利于構建起師生共同參與的思政教育新格局,實現新媒體資源和傳統教育資源的有效對接。在微信平臺中,可以為學生推動一些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或者社會現象就行深入分析,從而使思政教育更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構建起課堂內外的協調互動。在微信平臺應用中,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更加突出,教師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做學生學習和生活中的引路人。學生在在線虛擬環境下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真是感受,這一特點有利于思政教育的持續深化,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在微信思政教育平臺上,要秉承平等開放、和諧民主的原則,拉近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以期塑造學生的健康個性和完善人格。
四、優化“微”平臺建設,實現思政教育
“實而全”和諧、健康、時效、文明、規范的微信思政教育平臺,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構建健康輿論導向的基礎。學校可以通過微信平臺豐富管理和服務途徑,建立起與學生無障礙的溝通空間。例如學工部可以通過維信平臺開辟“心靈小屋”,專門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疏導教育,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才能避免嚴重心理障礙的發生;“就業直通車”則專門為學生提供一些就業信息和就業資訊,高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助力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本身就是人性化關懷的體現;“思想燈塔”則是深入詮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幫助學習深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為學生答疑解惑的平臺。在這樣的平臺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有望實現“實而全”,真正使微信平臺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
五、以“微”校園為抓手,營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環境
校園文化環境能夠體現出高校教育發展的軟實力,對大學生價值取向和行為引導有深遠的影響意義。在微信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將校園“微”文化建設與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以此為抓手創新工作形式、豐富教育內容,以學生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這樣的文化環境下,學生能夠及時了解到更具時效性的資訊內容,通過微平臺為學生推送更多貼近生活、形式靈活的成長哲理,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生動鮮活,更具影響力和感染力。六、結語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時代性和先進性,是傳播正能量、弘揚新風尚的重要載體。教育者要善于微信資源,通過正確的引導和無痕滲透,將思政教育和新媒體資源有效融合,進而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和切適性,為培養新時期思想政治素質過硬的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尹婷婷.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7(03)
[2]陳繼宗.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1)[3]夏開武,時美英.微信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10)
作者簡介:龔亮(1979-),男,漢,籍貫:貴州,當前職稱:副教授,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