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10-31 09:09: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大學生體育訓練中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本文通過對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的現(xiàn)狀及其重要性進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心理健康培養(yǎng)的大學生體育訓練模式。通過基于心理健康培育的大學生體育訓練消除大學生心理上的障礙,通過基于心理健康培育的大學生體育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注程度兩點優(yōu)勢,以供參考。
一、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的現(xiàn)狀及其重要性
(一)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的現(xiàn)狀
在當今社會,媒體對于信息的傳播速度快,方式廣,往往會將一些負面心理消息傳播給學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甚至讓學生產(chǎn)生輕生、低迷、消極等負面心理。家庭的和睦程度是決定學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優(yōu)秀要素,但根據(jù)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如今家庭的和睦程度正在不斷降低。在大學校園里,也不再擁有像初中、高中一樣簡單、友善的人際關系,大學中的人際關系往往是復雜的,斗爭性較強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產(chǎn)生了壓抑的心理,造成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指數(shù)下降。由于此類因素的不斷產(chǎn)生,而大學生目前的心理素質還不夠強,就比較容易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在高校教學的同時,應著重注意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要充分發(fā)揮體育訓練的各方面優(yōu)勢,來全面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引導大學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隨著貸款、娛樂項目的盛行,面對娛樂項目的誘惑,大學生由于獨自一人身處學校,往往會產(chǎn)生僥幸、任性的心理,在不考慮自身實際經(jīng)濟情況,隱瞞家長及教師的條件下,紛紛貸款以參加娛樂項目,過著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隨后就會出現(xiàn)貸款成長到學生難以負擔,甚至部分家庭也難以償還貸款等情況,最后導致學生難以承受此種壓力,選擇輕生。如今,此類情況致使學生輕生的案件比比皆是,而出現(xiàn)此種狀況與大學生的心理是否健康具有一定的關系。因此,高校與家長應嚴格重視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加大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力度,用體育訓練代替那些娛樂項目,讓學生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以面對外來的誘惑。
二、基于心理健康培養(yǎng)的大學生體育訓練的優(yōu)勢
(一)通過基于心理健康培育的大學生體育訓練消除大學生心理上的障礙
現(xiàn)階段,有大部分專家學者提出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訓練,充分利用其自身負有的轉移功能,讓學生的心理障礙被暫時遺忘,給予學生積極樂觀的心理暗示。體育老師在組織開展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要著重指引學生具有明晰、正確的動機來參加體育訓練,并貼近學生自身實際來消除起心理上的障礙,打消其原本消極、低迷等負面心理情緒。在大學生的體育訓練中,學生擁有多元的訓練動機,但總結歸納起來,大多能夠分為直接與間接兩種動機。直接動機是指與體育訓練聯(lián)系密切的主動動機,它是學生自身較為感興趣,自愿參加的動機。例如,看了一場競爭激烈的足球賽,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想要踢足球,參加足球訓練,產(chǎn)生自主進行足球訓練的直接動機。但是此類動機往往不會具備持久性,當學生喪失興趣就會逐漸隱沒。而間接動機是為滿足自身與社會的需求產(chǎn)生的被動動機,是富有目的性的。由此可以看出,間接動機更加能夠樹立學生的積極性,并有效維持,體育教師在組織大學生進行體育訓練時,應將學生從直接動機逐漸轉化為間接動機,將學生的理想、追求與體育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理想與追求需要自身具備強大的身體與心理素質,從而讓學生更加樂于參加體育訓練,并達到有效消除大學生心理障礙的基本意愿。
(二)通過基于心理健康培育的大學生體育訓練提升學生的專注程度
體育訓練是一項功能性訓練,在訓練、培訓的過程,要求學生要保持一定的專注程度,心無雜念。隨著社會、企業(yè)、單位對于畢業(yè)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的就業(yè)與學業(yè)等方面的壓力也在陡然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升了大學生心理負擔,如果不能有效地消除此類心理負擔,那么就會降低學生的生活質量,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擾。而學生除了傾訴于家庭、教師、同學以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參加體育訓練,以鍛煉自身,減少壓力對于自身的困擾。在某一個個體身處于特殊的情景時,會更加專心,專注程度更高,能夠讓個體暫時忘記已經(jīng)存在的困擾,全身心地加入體育訓練之中。此外,體育訓練對于即將參加工作或是考試的學生,效果更為明顯,往往在學生持續(xù)保持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時,其心理與身體上也會更加疲勞,從而造成效率的降低,如果,此時仍然保持堅持的狀態(tài),那么就很容易出現(xiàn)崩潰、失控等心理情況,因此,此類學生更應參與體育訓練,并通過此種方式來調節(jié)自身的情緒。如:通過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來緩解心理、身體上的疲勞,讓心態(tài)更加平和?;谛睦斫】蹬囵B(yǎng)的大學生體育訓練是當今高校教育學生的主要發(fā)展趨向,只有將兩者相互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造就出更加全面的綜合型高素質人才。雖然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訓練目前還分屬于兩個學科,但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相互影響、作用,能夠讓學生的身體與心理共同成長,以達成高校培育綜合型高素質人才的根本目的。高校應提高體育健康與心理健康的融合速度,形成有重心、高水平、高效率、高層次的協(xié)同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席小平.淺析體育訓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當代體育科技,2017,7(27):52,54.
[2]滕學芹.針對女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體育訓練的探析[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1(02):229,231.
[3]吳春磊.探析高校體育教學與心理訓練的融合[J].當代體育科技,2013,3(26):78-79.
作者簡介:伍漢,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