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22 09:04: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煤礦安全通風管理及通風事故防范對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煤礦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發電、煉鋼、生產水泥等建材、居民日常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但煤炭在開采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瓦斯,它們聚集在井下,分解成甲烷與一氧化碳,不僅容易造成礦工一氧化碳中毒、甲烷中毒,而且可能引起瓦斯爆炸。[1]因此,煤礦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煤礦安全通風管理是煤礦生產的基礎。
一、我國煤礦通風安全管理的現狀
盡管國家花了大力氣關停小煤窯,并加大投入,改善礦井通風技術,但我國煤礦井通風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通風系統的可靠性不高。
(一)通風系統不合理
許多煤礦通風系統設計不當,通風井巷聯結雜亂無章,通風網絡像蜘蛛網,還有許多通風井巷太狹窄,不適應通風能力。此外,由于煤炭生產的發展變化,通風系統往往跟不上生產布局的調整[2]。
(二)通風設施設置不合理
一些煤礦把設置通風設施當成了安置風門,導致井下風門太多,卻缺乏必須的密閉設施;還有的風門設置不考慮井下氣壓,安置在主要進風巷與回風巷之間,導致漏風嚴重(有的礦井1/4以上的總排風量白白漏掉)。
(三)通風阻力大
由于井下生產復雜,經常出現巷道轉彎、分岔、會合、冒頂,工作面突然擴大或縮小,造成當前大部分礦井回風巷通風阻力大,只有少數礦井采區的通風阻力較小[3]。
(四)通風機效率低、管理不善
目前通風機工作效率普遍偏低,難以匹配礦井電機,不僅白白浪費電力,而且不能提供充足的通風量。有些礦井管理通風時隨意縮小風窗面積,人為增大井下通風阻力;還有許多礦井的通風機無人管理,或管理不到位,風機葉片銹蝕、變形也無人過問,造成風機長期帶病堅持工作。
二、加強煤礦安全通風管理的措施
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提高安全意識,全面改善煤礦通風系統:淘汰老舊風機,選擇效率較高的通風機;更換小功率、低轉速電機,避免“大馬拉小車”;擴大通風巷通道斷面,縮短通風距離,改變采掘布局,優化風道斷面,推廣并聯通風模式,減少角聯,縮短通風流程,采用局部增壓、減壓增漏等方式調節礦井風量。采區必須實行分區通風,工作面要實行獨立通風;目前在煤礦通風系統中,由于風硐風阻力較大,導致損失20%左右的總風量(個別地方損失30%的總風量),因此,必須保證風硐通風順暢,保證風硐表面光滑(用水泥沙漿抹面),風硐總阻力必須低于200帕斯卡,盡最大限度減少轉彎。通風機必須指定專人職守,嚴格任何人隨意操作風機;局部通風機不得隨意停風,實行“三專兩閉鎖”;嚴禁任何人在井下進行無風或微風作業。井下通風安全管理系統,必須實現數字聯網,實行信息化管理,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合理調節風量。此外,還必須提高通風安全管理人員的素質,保證他們的權利與權威,建立并落實獎懲責任制,鼓勵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
三、防范通風事故的有效措施
(一)落實《安全生產法》與安全管理責任制
煤礦法人代表必須對本單位通風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負責,分管通風安全的責任人必須具體負責,各部門安全負責人必須直接負責。要制定通風安全的總目標,實行目標管理,再層層分解具體指標,每個指標都必須落實到具體責任人頭上。
(二)編制通風安全管理計劃
依據《安全生產法》暨國務院指示精神,結合企業生產計劃與技術水平,編制通風安全管理計劃,實行計劃管理。保證通風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計劃編制要保持一定的彈性,以應對地質條件的變化或其它情況。
(三)強化安全生產保障
井下必須全面配備礦井安全生產綜合監控系統,進行實時無死角的瓦斯與粉塵、溫度監測,高瓦斯井必須設立通風巷,嚴禁瓦斯超限作業。每臺局部通風機都必須在它的附近安裝瓦斯傳感器,當瓦斯超限時立即切斷局部通風機電源;恢復局部通風機工作前,必須檢查它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只有瓦斯濃度不超過0.5%時才能重啟;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時,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必須撤出工作面上的全部人員,并停止對工作面的供電,進行排放作業。應使用抗靜電阻燃材料制作風筒,風筒出口距離掘進工作面不能超過5米,風筒出風口風量不得低于計算風量。工作面要存有4~6米的風筒短節;發現風筒破損,必須及時修補。風筒接頭要使用雙反邊順接,并用鐵絲在中間捆緊,做到牢固可靠,防止脫節。
四、結語
目前我國煤炭產能總體過剩,煤礦企業虧損面較大,面臨著去產能的巨大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應該加大對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與支持,防范通風事故,幫助煤炭企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賀建新.試析煤礦通風中的安全問題及解決措施[J].科技與企業,2014(04):44.
[2]宋麗娜.試析煤礦通風中安全影響因素與防范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1):20.
[3]梁尤慶.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04):113-115.
作者:李猛 單位:焦煤公司寶雨山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