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2-08-03 04:17: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摘要]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我們教師常常會寫“教學后記”或“教后感受”,但一般缺乏對教學的深層反思,沒有真正起到教學―反思―調整―改進教學的積極作用。筆者通過文獻資料及案例分析,針對對反思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題構建及運用做了簡要闡述,和同仁共商榷。
[關鍵詞] 反思性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 主題構建 運用
一、引言
所謂反思性教學,就是教學主體(教師)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問題,將“學會教學(learning how to teach)”與“學會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對自身的教學行為不斷進行反思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活動和課堂情境作為認知的對象,對教學行為和教學過程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識的過程。反思教學中涉及教師內部的認知過程和教師行為,其目的在于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的成效,并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學反思對于促進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反思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主體構建及運用
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是促進教師素質提高的優(yōu)秀因素。只有經(jīng)過反思,教師的有效經(jīng)驗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才會對后續(xù)的教學行為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根據(jù)反思性教學的理論和基本觀點,教學反思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對問題的認識和反思,只有首先澄清問題、界定困難,才能使語文教學更具有明確的目的。第二步是擬定問題反思的計劃,為反思和探究做好準備,并開展行動。第三步是對資料進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評價,教師作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即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
1.教學前的反思
即運用過去的教學經(jīng)驗,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使語文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過程。這種類型的反思主要在備課階段進行,它有助于發(fā)展教師的智慧技能。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xiàn)狀來看,主要存在兩種不良的傾向:一是照搬現(xiàn)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慮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二是一些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在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jīng)驗,不注重反思,憑原有的經(jīng)驗設計教學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備課筆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jīng)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以往經(jīng)驗與教訓進行思考的基礎上。例如,教師在教授這一教學內容(或相關內容)時,曾遇到哪些問題?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決的?效果如何?等。針對這些新問題,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教師在反思過去經(jīng)驗與教訓的基礎上,再寫出教學設計方案。
2.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主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量高效地進行。教學行為反思就屬于這一階段的反思運用,教學行為一般有教師教的行為、學生學的行為和師生互動行為。教學實踐中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生活經(jīng)驗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做出種種的反應。學生這些反饋的信息教師必須敏感地體察,并深入領會其意圖。明確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要,能清楚地認識自己教學上的優(yōu)點與不足,利于及時調整,使教學真正適應學生認知發(fā)展的要求。
例如,一位語文教師在批改學生的作文時,發(fā)現(xiàn)一篇構思精巧、立意新穎的優(yōu)秀作文,于是決定利用作文評講課朗讀這篇作文??墒?教師剛把這篇文章讀完,就有一位同學站起來檢舉這篇作文是抄襲的。此時,全班一片嘩然,同學們一齊把目光投向那位抄襲作文的同學,那位同學羞愧地低下了頭。面對這樣的突發(fā)事件,老師也一下子愣住了。后來,這位教師經(jīng)過短暫的反思后,將話題轉移到評價這篇作文好在哪里。當同學們評、賞結束后,老師問大家:“今天我們能欣賞到這樣的好作文,應該謝謝誰呢?”這時同學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老師的用意,一起為那位同學送去了熱烈的掌聲。這位語文老師以此為契機,從那天開始,要求全班同學每周輪流推薦一篇優(yōu)秀作文在班里朗讀。這樣的教學反思,不僅開闊了全班同學的閱讀視野,而且使那位抄襲作文的學生免受心靈的傷害,可謂一舉兩得。
3.教學后的反思
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xiàn)、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教學后的反思,即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jīng)驗理論化。
(1)教學后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行為為思考對象,審視、分析自己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的種種決策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通過撰寫反思札記、觀看自己的課堂教學的錄像等方式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轉變教學行為,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事實上,這是一種進行自我反省的有效手段。
例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群鳥學藝》一課,當學完課文后,老師讓學生談談讀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收獲。大多數(shù)學生都從課文的重點句著眼談了體會:學本領要有始有終,不要怕苦、怕累等。正當老師準備結束課時,有位學生高高地舉起了手,邊舉手邊喊:“還有,還有!”出于對學生的尊重,老師請這位學生作補充性發(fā)言,沒想到他語出驚人,完全超出了老師備課時的設想。他說:“許多鳥兒沒有學會搭窩,鳳凰也有責任。鳥兒們飛起的時候,鳳凰為什么不把它們叫住?所以,我覺得學本領應找個責任心強一點的老師?!边@位學生的精彩發(fā)言贏得了全班同學和在場聽課教師的一片掌聲。?課后,這位教師對此作出了這樣的反思:“是啊,為什么一定要按教參上的道理講呢?難道教材只是用來教育學生的嗎?如果問題的答案只能是惟一的,那么,還有什么創(chuàng)造性可言呢?那位學生的發(fā)言,是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的極好證明!
(2)教學后征求學生意見的反思
一般來說,學生課后的情緒、作業(yè)的正確程度、后續(xù)課中對前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和知識的再現(xiàn)程度,都能反映上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也都能找出上一節(jié)課存在的問題。另外,也可以找不同類別的同學進行訪談,在訪談中直接尋找問題進行反思。
三、結語
總之,反思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使教師在實踐中增強了對教學的自我意識,建構起對小學語文教學的理解,促使教師結合教學活動中的計劃、調控、評價及反饋等一系列教學行動,提高了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并且促進了教師自身的發(fā)展。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和自我成長的杠桿。簡而言之,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指導學生學。
一、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不等于“自流”。
“你喜歡讀哪一段?”“你們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學習,想怎么學就怎么學?!弊寣W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式、學習方法已成為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chǎn)生強烈閱讀欲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chǎn)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臺,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
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合作學習不等于“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yǎng)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F(xiàn)實教學中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tài),毫無探究欲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于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tài),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二、如何對語文課堂進行反思,如何進行語文教學反思呢
1.再現(xiàn)課堂教學成功之處。再現(xiàn)成功即將教學過程中精彩之處全程記錄下來。
2.剖析課堂教學的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教學的“前車之鑒”。
3.活化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老課新教。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guī)律,教法上有哪些創(chuàng)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fā)現(xiàn),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qū)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在這紛繁的教學改革大潮中,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作者單位:江蘇省濱??h濱淮鎮(zhèn)長興小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fā)展,人才素質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小學語文教學直接關系著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因此反思性教學至關重要。
一、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在學習者的教育和發(fā)展中起著主導作用。因此,促進教師的發(fā)展、提高教師的素質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領域的共識?!胺此夹越虒W”即教師對教師“教”、對學生“學”的反思,是指教師以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學習效果為反思對象,進行主動探究,尋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監(jiān)控能力,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監(jiān)控, 調動教學自主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實效的一 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回憶、思考、評價、教學經(jīng)驗的活動。這一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是教師擁有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富有個性特色的知識體系。
二、反思性教學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教師一直關心的問題。作為語文教師應不斷進行反思,可以獲得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實現(xiàn)自我超越。課改之風刮遍全國,教師們也進行了課改嘗試,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習方式更新了,學生自主空間更多了, 教學實踐中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生活經(jīng)驗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做出種種的反應。學生這些反饋的信息教師必須敏感地體察,并深入領會其意圖。明確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要,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教學上的優(yōu)點與不足,利于及時調整,使教學真正適應學生學習認知發(fā)展的要求。這種師生互動,能拓寬反思的層面和渠道。從學生角度認識教師行為和合理性和有效性,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深入分析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并根據(jù)反饋信息及時做出調整增強語文課堂行程的靈活性和可控制性,培養(yǎng)靈洗教學機智和豐富經(jīng)驗智慧,面對動態(tài)的、持續(xù)的、不斷呈現(xiàn)的教學進程,教師要能不斷地反思,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對話和合作是否充分。課堂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合理,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么引起學生總結。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思維活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fā)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準備和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特別在導入新課時,要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jīng)過了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教師在反思中必須具備駕馭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這樣才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反思性教學貴在反思中積累經(jīng)驗,在經(jīng)驗基礎上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jīng)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善于從經(jīng)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能有什么改進。 從反思性教學實踐的中我們可以看出,反思性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從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的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也是教師素質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更是經(jīng)驗型教師走向學者型教師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
實踐證明,課中有效的反思,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主要是教師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的概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xiàn)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教學的結果如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是否學會了學習,因為“教會”不只是提供給學生某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學習,而且應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對他們自己適宜的學習方法,經(jīng)過自己感悟出來的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才是管用的。這一階段的反思主要是教師在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行為過程進行思考性回憶,包括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xiàn)、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等。例如:當課堂氣氛沉悶時,你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的?哪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工作沒有按計劃進行?為什么?在授課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了令你驚喜的“亮點”環(huán)節(jié)?這個“亮點”環(huán)節(jié)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這個內容,教學設計方案還可以作怎樣的更改?這樣一來,你的教學經(jīng)驗就會越來越豐富。
教師要熟悉教育科研方法,有反思實踐的機會。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的研究與實踐,起始于課堂,始于自身的教學行為,從而有目的地重視實踐、反思實踐,積累實踐智慧,這樣才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
摘要:“反思性教學”即教師對教師“教”、對學生“學”的反思,是指教師以教學目的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生學習效果為反思對象,進行主動探究,尋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反思能力,提高自我監(jiān)控能力,加強對教學過程和效果的監(jiān)控,調動教學自主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實效的一種教學方法。同時也是一種回憶、思考、評價、教學經(jīng)驗的活動。這一反思過程能幫助教師形成“實踐理論”,是教師擁有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富有個性特色的知識體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反思性教學 主題構建
一、教學實踐活動前的反思
科學制定目標:要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標準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進行分解,使學生在三維目標的引領下,不僅解決了“學到什么”和“怎樣學習”的問題,尤其解決了“喜歡學”和“主動學”的問題。目標分解后,還需要根據(jù)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和連續(xù)性等特點,將形成的目標群按一定的層次與梯度進行有序化處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具有選擇最符合自身發(fā)展需要的學習目標。
優(yōu)化教學設計:這種類型的反思主要在備課階段進行,它有助于發(fā)展老師有智慧技能。教師的智慧技能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能否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內容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二是能否尋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從目前教師備課的現(xiàn)狀來看,主要存在兩種不良的傾向:一是照搬現(xiàn)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慮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二是一些有經(jīng)驗的老教師在備課時,過分依賴多年積累起來的教學經(jīng)驗,不注重反思,憑原有的經(jīng)驗設計教學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備課筆記。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jīng)驗進行反思,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以往經(jīng)驗與教訓進行思考的基礎上。
二、教學實踐活動中的反思
教學實踐中,學生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能力和生活經(jīng)驗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安排、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做出各種反應。學生這些反饋的信息,教師必須敏感地體察,并深入領會其意圖。明確學生的真實感受和實際需要,能更清楚地認識自己教學上的優(yōu)點和不足,有利于及時調整,使教學真正適應學生學習認識發(fā)展的要求。這種師生互動,能拓寬反思的層面和渠道。從學生的角度認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可以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深入分析教學活動與學生實際需求之間的矛盾,并根據(jù)反饋信息及時做出調整,增強語文課堂行程的靈活性和可控制性,培養(yǎng)教學機智和豐富經(jīng)驗智慧,面對動態(tài)的、持續(xù)的,不斷呈現(xiàn)的教學進程,教師要能不斷地反思。一是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補充,師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對話和合作是否充分。課堂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的合理。有的教師設計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學生積極踴躍地參加,課堂上熱鬧非凡,一派繁榮景象。但要問每個活動景象,每個活動要達到的教學目的,有的教師竟說不清楚,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因此,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二是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是否還有學生不適應,怎么引起學生注意。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思維活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fā)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三是反思自己對知識的準備和課前的教學設計方案是否合理,特別是在導入新課時,要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jīng)過了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
老師在反思中必須具備駕馭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因為這一階段的反思強調解決發(fā)生在課堂教學現(xiàn)場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涉及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學習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時,出現(xiàn)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礙?你如何機智地處理這些問題?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出現(xiàn)爭議時,你如何處理?當提問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該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時,你如何調整原先的教學設計?學生在課堂上討論某一問題時,思維異常活躍,如果讓學生繼續(xù)討論下去,就難以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針對這種情況,你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實踐證明,課中有效的反思,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實踐活動后的反思
主要是教師課后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的概括,對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xiàn)及教學的成敗進行進行理性的分析。例如:當課堂氣氛沉悶時,你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調控的?哪些教學一切的工作沒有按計劃進行?為什么?在授課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了令你驚喜的“亮點”環(huán)節(jié)?這個“亮點”一切產(chǎn)生的原因是什么?假如你再教這個內容,教學設計方案還可以作怎樣的更改?教學的結果如何?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是否學會了學習等等。因為“教會”不只是提供給學生某種學習方法,讓學生按照一定的步驟、程序去學習,而且應該設法讓學生多體會和感悟,引導學生總結對他們自己適宜的學習方法,經(jīng)過自己感悟出來的方法,對學習者來說才是管用的、好用的。
(作者單位:河北省邱縣新馬頭鎮(zhèn)中心總校)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改革進程,很多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意識發(fā)生了許多改變,慢慢地很多新的教育觀念得到認可,教師的課堂也在逐步走向多樣化。同樣,新課程中的理念不僅僅倡導是課程的實行者,同時更是教學反思的實踐者。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反思 有效性
著名教育學者波斯納曾經(jīng)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理論,也就是經(jīng)驗加上反思才能成長。而且指出沒有經(jīng)過反思的經(jīng)驗是不成立的,是狹隘的經(jīng)驗。如果教師是僅僅滿足于怎樣獲得經(jīng)驗,而不去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的反思,那么這個教師的專業(yè)的成長肯定是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在目前來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自我發(fā)展的優(yōu)秀重要要素,是實行新的課程教學改革中不能缺少的技能要求,同時也是教師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和專業(yè)水平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改進課堂教學以及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當今的教育領域,都特別的重視教師的教學反思,重視教學反思的實質就是要努力的喚起教師的自覺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來促進教師不斷的追求教育實踐的合理性。但是卻在課堂教學的反思以及總結方面卻又很多問題。
在教學反思的內容上來說。全面但不深刻。很多教師寫的教學反思,內容比較全面,一般都是從成功之處,不足的地方,以及今后應該改進的角度來進行討論。面面俱到但都是蜻蜓點水,沒有深刻性,給人感覺空乏,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以及深刻性。
同時還有就是存在重教師輕學生的表現(xiàn)。在反思中著眼點多都集中在教師的教,對于學生的學,反思的很少。但這樣的做法在反思是事非常局限的。畢竟教師教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進行教學反思應該包括教師的教以及學生的學兩個方面。
在內容上海存在著大多為敘事,比較少的分析的問題。反思的文章往往有很的的篇幅在寫教學的過程以及教學的流程,而較為透徹的分析以及深入的思考是很少的,在的反思的優(yōu)秀內容關鍵部分卻是一筆代過。這樣的反思較為膚淺就只是停留在表層。簡單的概述的不完善的幾方面,但導致不完善的具體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法卻沒有很好的分析和討論。
教學反思的方法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很多的教師是通過寫反思日記在實現(xiàn)教學反思的。寫反思日記主要就是依賴于自我的觀察、反省、監(jiān)控和評價。相比來說有一定的封閉性和局限性。很多的教師是單個的驚喜反思。是單純的自我反省,這樣的反思往往比較迷糊,很難深入,容易在自我的思維定勢里循環(huán)跳不出來。
可以說當今“教學反思”是每個教育者必須談論到的話題。為此如何研究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反思尤為重要。
二、解說課題
教學反思,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根據(jù)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研究的對象,來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決策,以及教學結果來進行審視以及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觀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的提升。語文教學反思的有效性子的是語文教師通過自己自覺的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來作為認識的對象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及冷靜的思考,從而來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來及時的調控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好教學中的規(guī)律,來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教學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yè)水平,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發(fā)展。
三、具體研究方法
經(jīng)過多年的學習和研究,我認為以下的幾種方法是比較有用的。
反思自己的教學日記,反思教學日記可以以每日或者每周為單位,用來記錄和反思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從而提出問題和初步的做定結論,之后可以和同事,專家來分享和討論自己的想法。
(一)研究行動法
研究行動法,教學反思需要的是客觀的帶有洞察力的資料作為基礎。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班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主動的收集學生的資料,來研究教育具體行動,來改善實際教育,并建立教師間的具有專業(yè)性的反思文化。
(二)收集案例法
案例材料的來源,可以是教師本身的經(jīng)驗也可以是同事的經(jīng)驗。也可以是當前社會普遍存在的教育方案或者是教育上的問題。還可以是描述教育經(jīng)歷相關的兒童讀物,教育小說,影像資料。從這些案例中,教師可以總結經(jīng)驗來學習具體的反思方法,從而運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使學生能夠獲得收獲,獲得實際上的進步。
同時我們在反思中也還要注意一些細節(jié)。比如要及時總結、記錄自己的教學成功之處。也要從教學過程中的敗筆來吸取經(jīng)驗教訓。任何一堂課都有它的成功之處,也有可能存在一些缺憾。作為語文教師,不管是教學觀念還是教學方法的獨到之處、創(chuàng)新精彩的地方都要及時的記錄下來??梢宰鳛橐院髲氖陆虒W過程中的寶貴經(jīng)驗和素材,不斷的充實和改進。這樣一步步下來我們就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更加越來越輕松,慢慢走向完善。對于教學過程中的缺憾,可以通過其他的教師對自身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評議,來自身總結中反思為何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是由于當時緊張導致的,還是語言表達上的失誤或者是在實際操作上的失誤?還是說自己這方面的專業(yè)知識不是很完善?是由于教學設計的問題還是當初沒有意識到?從學生方面來看,更是對教學效果很好的反映,所以及時與學生對話溝通,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很有必要的,能有利于教師掌握和調整自己的教學。在實踐的課堂上,語文教師必須要從學生的表情中汲取到想要的信息,是懂了這個知識點還是不太明白,從而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還可以通過“講課”“聽課”“評課”等很多日常的教學活動,和其他的老師相互溝通交流,發(fā)現(xiàn)自己或者是別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有點然后取長補短。同樣缺點對我們的反思也很有作用,我嗎可以有很多啟發(fā)作用。設想下,我們通過對于一個課題的研究,從而找到語文教師在教師反思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從而可以更加明確教學反思的內容,探究到更有效的教學反思方法。從而真正的提高語文教師教學反思的有效性,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