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7 09:39: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內容摘要:針對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勘察方案考慮不全面、勘察方案不合理、勘察工作針對性不強、勘察深度不夠、對山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認識不足等進行了分析,并對提高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水平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高速公路向山區延伸,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難度逐漸加大。
一、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程地質勘察方案不合理。在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大多工程地質勘察項目雖然也制定了勘察大綱,但多數項目勘察方案簡單,未能針對項目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的特點,對項目工程地質勘察進行詳細規劃,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時有不合理或欠缺的地方。如橋梁鉆孔布置未考慮到山區地質條件的復雜多變,鉆孔數量偏少、鉆孔位置不合理,高邊坡勘察中對橫斷面的地質條件變化考慮不足,地質條件未勘察清楚,導致施工中高邊坡加固設計變更過多,對活動性斷層勘察欠缺,隧道勘察中未進行水文測試等等。
(二)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針對性不強。工程地質勘察目的不明確,勘察針對性不強是山區高速公路勘察項目較常見的問題,部分勘察單位仍習慣于“鉆探、取樣、提承載力”的模式,無論是路基、橋梁、還是隧道勘察都是這種勘察模式,這種早期的工程地質勘察模式,已不能適應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要求。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的對象主要包括橋梁、涵洞通道、隧道、高邊坡、高路堤、軟基及不良地質等。不同勘察對象的勘察目的不同,勘察工作中應針對不同的勘察對象,對勘探方法、取樣試驗、物理力學指標分析評價等做出不同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勘察對象都應提出地基承載力。如高邊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邊坡開挖后的穩定性,勘察在查明巖土層結構的同時,還要查明軟弱夾層和構造結構面情況,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標。
(三)勘察深度不夠,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我國的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到十年時間,山區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經驗不足,我國高速公路地質工作仍停留在工程地質勘察階段。勘察報告描述較籠統,多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設計及施工人員很難采納,甚至無法利用。如在深路塹勘察中,常見地質報告中未能進行穩定性分析,所推薦的處理方案及措施較籠統,設計人員無法利用。或者雖然也進行了穩定性分析,但未用設計擬采用的坡率,進行穩定性分析。此外,邊坡穩定性評價方法單一,完全依賴極限平衡法,未采用工程地質類比法、圖解法、極限平衡法和數值分析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也是較常見的問題。又如在橋基勘察中,常見對鉆孔深度把握不準。未能根據橋梁荷載的要求及可能采取的基礎形式,確定鉆孔深度。因此,要么鉆孔鉆深了,浪費了大量的財力和時間;要么鉆孔鉆淺了,不能滿足樁基對鉆孔深度的要求。再如某山區高速公路初勘中,對斷層構造勘察時,在評價區域斷裂構造對公路的影響時有這樣的論述評價“根據區域地質資料,K25+600處有一斷層,建議路線與斷層呈大角度相交”。沒有深入查明斷裂帶的規模和路線的關系對公路的影響等。
(四)對山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認識不足。雖然在山區高速公路的勘察設計中,復雜的地質條件越來越為工程技術人員所重視,但部分工程地質勘察人員仍對山區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質條件認識不足,如某山區高速公路中,由于對地質條件認識不足,為了節省造價,路線以路基通過,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大量的邊坡穩定性不足問題。又如某山區高速公路基巖為砂巖、泥質砂巖,但其風化程度變化較大,勘察過程中對風化程度變化不足未引起足夠重視,鉆孔數量偏少,導致施工中橋梁所采用的大部分嵌巖樁質量檢測承載力不足,不得已改為摩擦樁。此外,還存在勘察經費不足,勘察工作量較少,不能滿足查明地質條件等。
二、處理對策
針對當前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在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轉變勘察技術人員的觀念,在高速公路的勘察中加強巖土工程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水平。
(一)事前規劃,制定詳細的勘察方案,明確地勘布置原則。山區高速公路地形地質條件復雜,主要表現為地貌單元多、地層巖性復雜,基巖風化嚴重、基巖頂面起伏大;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對工程影響大;不良地質發育;地下水對工程有較大的影響等。工程實踐證明,針對復雜的山區地質條件,制定詳細而針對性強的勘察方案是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的關鍵。勘察方案主要包括勘探方法的選擇;勘察點數量、間距;勘探深度、鉆孔孔徑、取樣的數量、樣品類別;工程地質調繪的范圍、比例;工程物探的使用對象、物探方法;原位測試、簡易鉆探的使用范圍、勘察深度的確定及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等。此外,對路基、橋梁、隧道、不良地質等不同的工點的勘察還應針對具體構造物的特點提出勘探、取樣、試驗、物探等具體要求。
(二)推行工程地質勘察監理機制。工程地質勘察的監理機制,有些省份已經開始試點,在部分工程項目中展開取得較好的成效,應進一步推廣。
(三)加強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的高速公路知識的培訓。傳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勘察與設計、施工脫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高速公路知識的薄弱,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評價不能較好地和工程緊密結合,只能泛泛而談。加強高速公路知識的培訓,可有效提高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勘察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勘察質量。
三、結論及建議
(一)針對當前山區高速公路勘察中存在的問題,應積極推廣巖土工程的理念。改變傳統的鉆探、取樣,提承載力、摩阻力的觀念。對地質勘察工作要求在查明地質特征的基礎上,還應對地質特征及巖土參數進行分析、評價,熟悉每一類巖土工程的設計方法,了解每一類巖土工程的影響范圍及對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的要求。
(二)加強培訓,提高工程地質勘察人員專業素質,建立一支專業的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隊伍。改變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人員對高速公路不了解,所提供的工程地質報告和工程結合不緊密,難以利用的現狀。
(三)積極推行工程地質勘察監理的體制。
內容摘要:針對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勘察方案考慮不全面、勘察方案不合理、勘察工作針對性不強、勘察深度不夠、對山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認識不足等進行了分析,并對提高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水平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
隨著我國公路建設的發展,高速公路向山區延伸,地質條件越來越復雜,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難度逐漸加大。
一、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
(一)工程地質勘察方案不合理。在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中,大多工程地質勘察項目雖然也制定了勘察大綱,但多數項目勘察方案簡單,未能針對項目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的特點,對項目工程地質勘察進行詳細規劃,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時有不合理或欠缺的地方。如橋梁鉆孔布置未考慮到山區地質條件的復雜多變,鉆孔數量偏少、鉆孔位置不合理,高邊坡勘察中對橫斷面的地質條件變化考慮不足,地質條件未勘察清楚,導致施工中高邊坡加固設計變更過多,對活動性斷層勘察欠缺,隧道勘察中未進行水文測試等等。
(二)工程地質勘察工作針對性不強。工程地質勘察目的不明確,勘察針對性不強是山區高速公路勘察項目較常見的問題,部分勘察單位仍習慣于“鉆探、取樣、提承載力”的模式,無論是路基、橋梁、還是隧道勘察都是這種勘察模式,這種早期的工程地質勘察模式,已不能適應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工作要求。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的對象主要包括橋梁、涵洞通道、隧道、高邊坡、高路堤、軟基及不良地質等。不同勘察對象的勘察目的不同,勘察工作中應針對不同的勘察對象,對勘探方法、取樣試驗、物理力學指標分析評價等做出不同的要求,并非所有的勘察對象都應提出地基承載力。如高邊坡的勘察目的,主要是查明邊坡開挖后的穩定性,勘察在查明巖土層結構的同時,還要查明軟弱夾層和構造結構面情況,并提供抗剪、抗滑指標。
(三)勘察深度不夠,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我國的山區高速公路的建設不到十年時間,山區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經驗不足,我國高速公路地質工作仍停留在工程地質勘察階段。勘察報告描述較籠統,多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設計及施工人員很難采納,甚至無法利用。如在深路塹勘察中,常見地質報告中未能進行穩定性分析,所推薦的處理方案及措施較籠統,設計人員無法利用。或者雖然也進行了穩定性分析,但未用設計擬采用的坡率,進行穩定性分析。此外,邊坡穩定性評價方法單一,完全依賴極限平衡法,未采用工程地質類比法、圖解法、極限平衡法和數值分析方法進行綜合分析評價,也是較常見的問題。又如在橋基勘察中,常見對鉆孔深度把握不準。未能根據橋梁荷載的要求及可能采取的基礎形式,確定鉆孔深度。因此,要么鉆孔鉆深了,浪費了大量的財力和時間;要么鉆孔鉆淺了,不能滿足樁基對鉆孔深度的要求。再如某山區高速公路初勘中,對斷層構造勘察時,在評價區域斷裂構造對公路的影響時有這樣的論述評價“根據區域地質資料,K25+600處有一斷層,建議路線與斷層呈大角度相交”。沒有深入查明斷裂帶的規模和路線的關系對公路的影響等。
(四)對山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性認識不足。雖然在山區高速公路的勘察設計中,復雜的地質條件越來越為工程技術人員所重視,但部分工程地質勘察人員仍對山區高速公路的工程地質條件認識不足,如某山區高速公路中,由于對地質條件認識不足,為了節省造價,路線以路基通過,導致施工過程中出現大量的邊坡穩定性不足問題。又如某山區高速公路基巖為砂巖、泥質砂巖,但其風化程度變化較大,勘察過程中對風化程度變化不足未引起足夠重視,鉆孔數量偏少,導致施工中橋梁所采用的大部分嵌巖樁質量檢測承載力不足,不得已改為摩擦樁。此外,還存在勘察經費不足,勘察工作量較少,不能滿足查明地質條件等。
二、處理對策
針對當前山區高速公路勘察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在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專業技術水平的基礎上,轉變勘察技術人員的觀念,在高速公路的勘察中加強巖土工程的理念,進一步提高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水平。
(一)事前規劃,制定詳細的勘察方案,明確地勘布置原則。山區高速公路地形地質條件復雜,主要表現為地貌單元多、地層巖性復雜,基巖風化嚴重、基巖頂面起伏大;區域地質構造復雜,對工程影響大;不良地質發育;地下水對工程有較大的影響等。工程實踐證明,針對復雜的山區地質條件,制定詳細而針對性強的勘察方案是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的關鍵。勘察方案主要包括勘探方法的選擇;勘察點數量、間距;勘探深度、鉆孔孔徑、取樣的數量、樣品類別;工程地質調繪的范圍、比例;工程物探的使用對象、物探方法;原位測試、簡易鉆探的使用范圍、勘察深度的確定及水文地質勘察工作等。此外,對路基、橋梁、隧道、不良地質等不同的工點的勘察還應針對具體構造物的特點提出勘探、取樣、試驗、物探等具體要求。
(二)推行工程地質勘察監理機制。工程地質勘察的監理機制,有些省份已經開始試點,在部分工程項目中展開取得較好的成效,應進一步推廣。
(三)加強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的高速公路知識的培訓。傳統的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勘察與設計、施工脫節。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高速公路知識的薄弱,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評價不能較好地和工程緊密結合,只能泛泛而談。加強高速公路知識的培訓,可有效提高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人員勘察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勘察質量。
三、結論及建議
(一)針對當前山區高速公路勘察中存在的問題,應積極推廣巖土工程的理念。改變傳統的鉆探、取樣,提承載力、摩阻力的觀念。對地質勘察工作要求在查明地質特征的基礎上,還應對地質特征及巖土參數進行分析、評價,熟悉每一類巖土工程的設計方法,了解每一類巖土工程的影響范圍及對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的要求。
(二)加強培訓,提高工程地質勘察人員專業素質,建立一支專業的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隊伍。改變公路工程地質勘察人員對高速公路不了解,所提供的工程地質報告和工程結合不緊密,難以利用的現狀。
(三)積極推行工程地質勘察監理的體制。
[摘要]在進行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勘察過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誤區,這些誤區對工程建設有明顯影響。作者在這里簡要提出來,與同行共同切磋。
[關鍵詞]山區高速公路 工程地質勘察 誤區
在近年來的公路建設中,尤其是山區高速公路正在占有著越來越大的比例。同平原公路相比,山區公路路線所經過的區域地質環境更加脆弱,地質條件更為復雜,因此,對山區公路工程的勘察難度要遠大于平原公路工程。
對公路工程開展地質勘察,其目的是了解公路沿線的水文地質以及工程地質條件,以便為規劃、設計公路工程及其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與參數。但在目前高速公路勘察現狀是工期緊、任務重、外圍多,工程地質勘察人員不足,設計與勘察粉粒、技術與勞務分離,往往容易在某個環節出現紕漏或存在誤區,使得勘察成果的質量不高。筆者就這幾年從事山區高速公路勘察中所經歷的一些誤區和問題提出來,與同行切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1常見誤區
1.1忽略工程地質調繪的作用
通過工程地質調繪,可以觀察和描述出公路所在山區場地的地形地貌以及地質構造,其它如山區場地的地質界線、不良地質作用以及水文地質等相關地質現象也在觀察范圍之內。經過對路線區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初步查明,以便可以對山區場地的穩定性和適宜性做出評價。上述觀察和描述可以為布置和設計公路后期勘探工作量及其掌握工程地質條件起到針對性的指導作用。
因為忽略工程地質調繪的作用,加之地質選線的原則未能在工可階段得到有效的貫徹,公路工程建設所在的走廊帶中便出現了比較多的地質病害。更為令人著急的是,這些地質病害的處理難度很大。這種情況的存在也給公路工程的后期工作造成了極大難度。
另外,在公路勘查的初步設計階段,由于勘查不夠嚴密,導致路線方案常常需要較大的調整。加上工期緊張,就造成很多勘察工作量因此作廢。這樣的后果也造成路線地質的精度不夠,部分工點甚至缺少地質資料,無形中也給設計工作帶來了隱患。上述情況的存在使得施工圖設計階段路線方案有時需要進行較大調整。有時,由于對路線地質調查的深度不夠,導致遺漏了一些地質敏感點,而這些敏感點正是出現在施工中的地質病害的源頭。有的根本沒有進行地質調查或深度不到,沒有按比例尺定地質調繪路線及地質點。
1.2勘察手段單一,忽略綜合勘察技術手段的應用
在山區公路建設中,滑坡等地質災害是最應該首先考慮到的。如果在勘察時將這些地質病害或不良地質同一般勘察混同,勘察時只采用單一的鉆探方法,就查不清一些重要的地質現象,在對地質病害進行分析、判斷時自然會造成誤導,甚至作出錯誤的結論。
因此,在對山區公路工程進行地質勘察時需要用到綜合物探。綜合物探可以與其他勘察方法相互驗證,實現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勘察工作的目的。在應用綜合物探方法進行常規地質鉆探時,可以以點帶(線)面,避免帶有按正常地質變化規律推斷地質成果的傾向,即便地質條件發生突變,也可以據其揭露出的地質情況對其做出合理的推斷,這時就需要物探法來輔助探明。采用適當的物探方法,能及時發現不良地質隱患,避免工程項目直到實施階段才暴露地質隱患。
1.3不重視特殊巖土的分布及特性
在山區公路工程勘察中,要多考慮山區場地的特殊性巖土。因為山區場地中,這些巖土較為常見。這些巖土會影響到構造物的穩定性,也會影響其正常使用。為了盡量減少這些影響,在進行勘察時應著重查明這些巖土的分布特征及巖土特征,查明其巖土工程特性,查明其對構造物的影響,做出正確的評價,以保證構造物的安全穩定和正常使用。因此,在進行勘察時應考慮山區場地的特殊性,對于特殊巖土的分布范圍及特征一定要查明,以便為公路工程建設提供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忽略了特殊性巖土特別是斜坡軟土的勘察及分析。
1.4對路基工程勘察的不夠重視
在公路工程地質條件的勘察中,對于橋位和隧道等構造物工點常常較為重視。但是深路塹和陡路堤、斜坡路堤以及支擋構造物等路基方面的工點特別是高邊坡和不良地質體就不然了,常常被嚴重忽視。其實,對于它們同樣應該引起重視,包括筑路材料料場以及棄土場,也要重視對其的勘察。例如在路基工程勘察中,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到橫斷面的地質條件變化,會導致路基工程在施工中的設計會需要過多變更。
1.5對相關地質現象未進行有效分析
對于山區高速公路的地質勘察完成后,需要整理出勘察報告。可是在以往的報告中,常常出現比較籠統的描述。此外,比較多的一些定性的描述,使得設計與施工人員采納困難,甚至無法利用。如在外業工作中,發現鉆孔巖芯極其破碎,與周圍鉆孔巖芯變化大,未能進行及時處理分析,在后期施工過程中發現地質問題,需要補鉆或修改設計、甚至重新施工等,嚴重影響施工進度及勘察設計質量。
1.6不夠重視資料的綜合分析
山區高速公路工程地質條件具有復雜性,工程勘察時需要采取收集大量資料,多種方法如原位測試、綜合物探、地質調繪、鉆探以及室內試驗等的應用,會得出很多的資料和信息。各方面資料和成果都需要進行綜合整理和分析研究,以便準確評價線路的工程地質條件、場地以及構造物的穩定性、適宜性。但實際情況是在勘察過程中往往缺乏對整個場地的穩定性、適宜性以及巖土的均勻性的全面認識。除此之外,也缺乏對原始資料以及收集的第一手資料的全面分析,巖土物理力學參數就不能恰當得出,自然也會影響設計,甚至出現質量隱患,發生的工程事故和工程損失比較大。
2結束語
(1)山區公路工程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質條件復雜,工作量大,內容繁多,在勘察初期應進行資料收集、匯總分析,加強地質調繪工作。
(2)公路工程地質勘察技術上不僅要解決地基的問題,更主要的是環境地質方面的問題;在進行地質勘察時,不能僅僅使用常規鉆探,還需要結合物探、地質調繪等方法對其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為設計施工提供準確合理的數據方案。
(3)加強對工程地質勘察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使公路工程地質勘察隊伍更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