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1 11:53:5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秧歌協會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011年xx縣文化館在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和文化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二為方向和,緊密結合我縣群眾文化的實際,開展了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同時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
一年來,文化館在繁榮民間文藝事業、組織展覽、藝術創作、隊伍建設和對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花香果碩。
在對新近發現的151名故事傳承人進行走訪的過程中,工作人員加大了錄制音像資料的力度和整理文字的速度,搜集整理了近600則故事,現在文字稿已經校對完畢,截止年底,工作人員已經整理出13-17卷的所有內容,正在打字中。
今年又成功申報兩個市級保護項目:喀左民族秧歌和喀左皮影。近日,館里又將這兩個市級保護項目積極地向上一級保護項目申報,爭取早日申報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今年對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如:喀左東蒙民間故事國家級傳承人平房子鎮平房子村的劉永琴、臥虎溝鄉郝杖子村李丙賢、北公營子的韓寶玉、皮影藝人原鳳鳴等所采取的保護措施,主要是不定期地走訪并在年節進行慰問,讓他們永葆身心健康,為喀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再貢獻力量。
二、文藝創作碩果累累
在x省第八屆藝術節上,x創作的《那達慕》成為入選的美術作品;在由x省群眾文化學會、遼寧省群眾藝術館主辦的“新形勢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主題論壇的征文活動中,佟濤獲二等獎,張麗娟和李淑萍獲三等獎、陳蕊獲入選獎;在由xx縣作家協會、xx縣創衛辦、xx縣報社和喀左人民廣播電臺共同舉辦的“奮進六十年,放歌新喀左”創衛杯國慶征文中,姚翔宇獲一等獎,劉文莉獲優秀獎;在由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主辦的“星光燦爛”全國青少年文化藝術展示活動中,李瑞芬榮獲最佳指導教師獎和優秀組織獎;姚翔宇、宋久文、田麗紅、劉文莉等多名同志在遼寧群眾文化、《遼西文學》、遼寧日報、遼寧職工快報、朝陽日報、朝陽廣播電視報、燕都晨報、xx縣報和喀左政協報上發表作品。
三、各門類藝術展覽及文藝活動大放異彩。
2011年文藝組積極下基層進行輔導,其中主要有:到社區廠礦策劃“職工聯歡晚會”;去南哨鎮白音愛里村為農民“送對聯”“迎新春、送溫暖、送吉祥”演出活動;參加朝陽市“宏達杯老年文藝展演”節目的組織輔導工作;為新華鉬礦策劃輔導“鉬礦之夏”文藝節目,為各鄉鎮輔導“十一迎國慶”文藝節目, 近日又下鄉去輔導業余劇團,為利州之春戲劇調演做了準備工作。
舉辦的活動及展覽有:舉辦“今昔對比、精彩十年利州迎春”攝影展;配合朝陽市藝術館舉辦“新人新作聲樂大賽”選拔活動;舉辦六一少兒書畫大賽;利州之夏文化館專場演出;八月份與北京市延慶縣、葫蘆島連山區三地聯合舉辦楹聯書畫展;同時舉辦十一xx縣老年書畫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慶典書法展覽。
在這一年中,更讓人激動的是:2011年1月xx縣文化館榮獲遼寧省服務群眾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工作“優秀文化陣地”的光榮稱號;今年年底,xx縣文化館又榮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遼寧省僅有兩家。這些可喜成績,是一年來全館工作人員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成果,也是全館工作人員攻堅克難、超越自我的成果,也可以當之無愧地說,這一年,是事業輝煌的一年,是成就顯著的一年。可是,根據我國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和時代的要求,結合我縣地域文化的獨特優勢,我們更應該充分認識到在今后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在成績面前居安思危,未雨綢繆。
一、繼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首先,文化館應主動出擊,取得上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早日建成以文化館為龍頭,以鄉鎮文化站為樞紐的農村文化網絡。其次,文化館工作人員要及時深入農村,了解農村文化現狀和農民的文化需求。積極發現和培養農村文藝拔尖人才,重用業余創作人才,組織農民繪畫書法攝影愛好者采風,擴大他們的視野,舉辦各種展覽和比賽。尤其要注重進城務工人員這一特殊群體,引導他們改變農村文化現狀。文化館要對他們進行方方面面的文化培訓,成立民工藝術團,開展才藝展示及文學攝影書法繪畫等文藝比賽。最后,仍要加大對各鄉鎮業余劇團文藝輔導力度,搞好一年一度的利州之春——小戲調演和利州之夏廣場文化活動。
二、繼續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第一,積極宣傳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讓人們能夠正確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主動承擔起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保護工作做到細致入微。第二,繼續對喀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挖掘、搶救,積極申請立項,加大對國家級保護項目——《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如期再續十二卷,對省級保護項目——天成觀皇會十道會的恢復工作也要如期完成,對市級保護項目喀左皮影、喀左民族秧歌爭取申報成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喀左紫砂、喀左地毯這兩個縣級保護項目要積極申報成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三、繼續執行學習制度、簽到制度和業務考核制度。積極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繼續擴大對外交流,在原有楹聯展的基礎上,擴大周邊兄弟縣的不同民間文化的聯系,互通有無。繼續執行每周五全體員工的學習制度,繼續執行簽到制度,繼續大力開展業務練兵,舉辦年末全館業務素質考核,使我館業務人員實現一專多能,提高業務水平和整體素質。
一、強化領導,健全機制,切實把教育優先發展擺上重要日程
近年來,麻山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科教興區”戰略,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形成了教育優先發展的工作合力。
1.強化“三項制度”,全力推進教育優先發展。一是強化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堅持每年召開一次全區教育工作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區委常委會或區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教育工作。二是強化領導干部聯系學校制度。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各部門領導干部堅持經常深入學校,為學校解決實際問題。三是強化人大、政協定期視察教育工作制度。人大、政協堅持每年確定不同重點,進行1-2次教育工作專項視察。每年關于教育發展的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均達到總數的10%以上,切實形成了上下聯動、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2.實施“五個納入”,為教育優先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在落實教育政策上,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執行“五個納入”,即教育優先發展納入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計劃、納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納入城建和基建計劃、納入干部配備和編制調整計劃。在落實經費投入上實現了“三個確保”,即,確保教育經費足額到位、確保財政對教育撥款逐年增長、確保教師工資按月足額發放。2009—2011年,麻山區教育經費投入實現了“三個增長”。財政預算內教育撥款分別為2034萬元、2196萬元、2678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4%、8.0%和21.9%。區財政對教育撥款增長的比例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比例,達到了逐年增加。小學年生均教育事業費分別為10157元、10400元、13680元;小學年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為545元、577元、782元;初中年生均教育事業費分別為11173元、11440元、15048元;初中年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分別為599元、635元、860元;教職工年平均工資分別為34214元、35194元、37889元,實現了逐年增長的目標。
3.實施扶貧救助,完善教育優先發展保障體系。區委、區政府為保障青少年能享受平等的教育權,制定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發展規劃,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學校、家庭、社會廣泛參與的弱勢兒童、青少年政策資助體系和動態監測機制。嚴格實施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入學制度、三殘兒童入學制度,三年來,麻山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殘疾兒童入學率均為100%,鞏固率為100%,初中毛入學率為100%,鞏固率達99.5%以上。為減輕農民負擔,保證農村住宿生通勤,區政府每年拿出10萬余元,對通勤學生進行補助;對家庭特別困難的學生,借助“貧困生救助基金”、“希望工程”、“一幫一”捐助等活動進行幫扶,區工會、關工委、婦聯、共青團、企業家協會等組織也相繼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救助活動。三年來,全區累計籌集助學資金30余萬元,資助貧困學生1100余人次。目前,麻山區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而輟學。
二、加大投入,改善設施,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麻山區大力整合教育資源,把13所農村中小學校整合為1所九年一貫制寄宿制學校,優化了教育資源,并投資1600余萬元,實施了教育“六項工程”,推動城鄉教育均衡快速發展。
1.實施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建設工程。該工程總建筑面積1800平方米,內設微機室、舞蹈室、美術室、音樂室、棋藝室、圖書室等場所,配置了電腦、汽車駕駛器、鋼琴及各種民族樂器等設備,為豐富學生文化生活、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搭建了平臺。
2.實施明德幼兒教學樓建設工程。該工程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配備了一流的設施設備,引進了大連雅禾先進的教學管理模式,創辦了優質的學前教育環境。
3.實施體育館建設工程。該工程建筑面積3000平方米,集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活動多功能于一體,為學生運動健身提供了理想場地。
4.實施食堂改造工程。維修了1800平方米的學生食堂,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改善了食堂服務設施,提高了工作間標準和檔次,使學生的就餐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5.實施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維修了學校的“老三室”,增建了10個各類功能教室,小學實現了“班班通”,中學配備了電子白板。現正在建設1.5萬平方米瀝青操場。2010年,麻山區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督導評估驗收。
6.實施遠程教育工程。麻山區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與學科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由于麻山區教育投入大、效果好,發展均衡,被市委、市政府樹立為中、小、幼教育體系完備、設施齊全、教學爭先的全市教育優先發展的先進典型,在全市各縣區教育發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三、強化職能,保駕護航,全力改善教育發展環境
為確保教育事業均衡、快速、可持續發展,麻山區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從加強校園管理和優化校園周邊環境入手,不斷加大治理、管理力度,全力改善教育發展環境。
1.加大安保投入,保障學校安全。為教育系統配備了專職的安全副局長、安全副校長及保安人員,先后投入資金30萬元設立了校園警務室,安裝了監控和報警裝置,配備了滅火器、防暴器材等設備,建立了學校和公安部門的聯防聯動機制,使學校安全工作實現了從人防、物防向技防、群防的跨越,切實增強了應對和防范應急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效地保障了校園的安全和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2.強化監督管理,優化發展環境。麻山區以創建平安學校、辦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各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突出工作重點,加強分工協作,強化監管措施,全力改善校園及周邊治安狀況。區衛生局定期深入學校對傳染病防控、飲食、飲用水安全進行專項檢查,確保學校食品衛生安全。區教育局、交通局、交警大隊定期對送子車輛進行排查、登記,嚴禁送子車輛超員、超速,對非法送子車堅決予以取締,保障了送子車的安全運行。區公安、消防、文化、工商、衛生、教育等部門經常聯合行動,對校園安全、校園周邊治安環境,以及網吧和餐飲店開展專項檢查,對學校宿舍、教學樓進行重點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區紀檢、監察、物價等職能部門建立了教育收費公示、檢查制度,嚴肅查處違規收費行為,全面優化了教育發展環境。
3.加強督導評估,規范辦學行為。麻山區認真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教育督導工作的有關規定,設立專職機構,配備專職人員,突出以規范辦學行為和督學為重點,采取“監督與服務,規范與促進,評估與指導”相結合的措施,合理運用督導評估結果,充分發揮教育督導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使全區辦學水平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四、抓住重點,構建體系,傾力打造人民滿意教育
近年來,麻山區始終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緊緊抓住義務教育這個重點,傾力打造學前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全方位的教育教學體系,有力地推進了全區教育事業的均衡快速發展。
1.強化義務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一是以選聘優秀管理人員為切入點,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麻山區打破選人用人常規,在全市教育系統先后選聘了兩名管理能力強、業務素質高、教學理念先進的優秀校長到英林學校任職,為全區教育事業帶來了新的管理和教學理念,增強了教育事業的發展活力。二是以德育教育為重點,強化素質教育。學校每月確定一個德育主題,并通過開展班隊會、“十星”評比、“八個一”活動對學生進行集中教育,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三是以強化日常管理為關鍵點,狠抓教學的細節管理。通過采取推門聽課、觀摩、研討等多種形式對教師上課、備課、作業批改等關鍵環節進行檢查、評價、分析,促進教師養成嚴謹的工作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