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5 12:48: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級編輯職稱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 教學 word 技巧
WORD文字處理軟件,是微軟公司的Office系列辦公組件之一,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文字處理軟件。是各位同仁再熟悉不過的,大家使用它編寫文本信息、工作報告、職稱論文等基本都能運用自如,不過,你如果了解了以下功能和使用方法,相信將會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益,也會使你的文件更美觀。
一、快速選擇多頁
在Word窗口底部的狀態欄中除了顯示文檔當前的狀態,在其右邊有一個“擴展”功能,平時它處于淺白色,表示未“未激活”,只要用鼠標雙擊即可激活。用鼠標拖動來選取文字部分時,經常不能準確選定范圍,特別是當范圍超過了一屏幕時,這時“擴展”功能就有用了,可用以下方法操作:先將鼠標的光標置于選取范圍的起始處;雙擊狀態欄的“擴展”按鈕,打開“擴展”功能;單擊邊框的滾動條的移動按鈕,如翻頁、前后調整等操作;將光標移到范圍的結束處,這樣就可以選取大塊范圍了。選定垂直文本:按住Alt鍵,然后將鼠標拖過要選定的文本。
二、快速選定文本
在使用Word的過程中,最經常遇到的是文本選定操作。在Word中文本中選定操作可通過多種方法來實現。其中鼠標拖曳方法最為常用,以下是常用的選定文本的方法。選定一個段落:將鼠標指針移動到該段落的左側,直到指針變為指向右邊的箭頭,然后雙擊?;蛘咴谠摱温渲械娜我馕恢萌龘簦贿x定多個段落:將鼠標指針移動到一段落的左側,直到指針變為指向右邊的箭頭,然后雙擊,并向上或向下拖動鼠標;選定一大塊文本:單擊要選定內容的起始處,然后滾動要選定內容的結尾處,在按住 Shift 鍵同時單擊。選定整篇文檔:將鼠標指針移動到文檔中任意正文的左側,直到指針變為指向右邊的箭頭,然后三擊;
三、快速改變快捷鍵
同時按下Ctrl+Alt+“+”(其中引號中的“+”為數字鍵盤上的加號鍵)三鍵,這時光標會變成一個奇怪的形狀,而且當你移動時光標位置不變。將這個變異的光標移動到菜單上或工具欄上,左鍵單擊你想指定的菜單命令或工具欄上的命令按鈕便會自動彈出“自定義鍵盤”對話框,進入“請按新快捷鍵”選項。按下新的快捷鍵以后,文本框中會顯示你的快捷鍵組合注意:最好用Shift+Alt+Key(鍵盤上的任意鍵)的組合,因為這樣的組合在Word中最少被用到,以免重復。此外輸入組合鍵時要同時按下,否則Word不予承認。在“當前快捷方式”文本框里選中要刪除的快捷方式,然后單擊“刪除”可以去除不需要的快捷鍵。
四、用格式刷多次復制格式
大家都習慣這樣使用格式刷:選中所要復制的格式文字,單擊格式刷按鈕,然后將格式刷光標移動到所要格式化的文字位置,按鼠標左鍵拖曳所選范圍,放開左鍵,實現了格式復制。要多次復制一種格式,則多次重復剛才的步驟。 其實WORD中提供了多次復制格式的方法:雙擊格式刷,你可以將選定格式復制到多個位置。再次單擊格式刷或按下Esc鍵即可關閉格式刷。
五、用“查找替換”功能刪除Word文檔多余的空行
有時候Word文檔中有許多多余的空行需要刪除,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完全可以用“查找替換”來輕松解決。打開“編輯”菜單中的“替換”對話框,把光標定位在“查找內容”輸入框中,單擊“高級”按鈕,選擇“特殊字符”中的“段落標記”兩次,在輸入框中會顯示“^P^P”,然后在“替換為”輸入框中用上面的方法插入一個“段落標記”(一個“^P”),再按下“全部替換”按鈕,這樣多余的空行就會被刪除。
六、如何在“打印預覽”視圖中編輯Word文檔
對于編輯好的文檔,在執行“打印”命令之前,往往需要看一下排版效果,這時可以使用“打印預覽”來查看文檔某一頁、部分頁或全部的頁面外觀,以檢查打印內容在紙上的布局,如發現錯誤或有不滿意之處,還可以回到編輯狀態進行必要的修改或調整。在“打印預覽”窗口中,“放大鏡”按鈕呈凹下狀態,鼠標指針也是個放大鏡形狀。(如圖3)此時沒有辦法將光標定位在文檔中,也不能編輯此Word文檔。
關鍵詞:網絡文化;計算機;互聯網;人文精神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論文以Internet為標志的國際互聯網迅速在世界范圍內普及開來,其功能作用也日益強大,現代社會越來越呈現出網絡化、一體化的趨勢,計算機網絡是當今世界最為激動人心的高新技術,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信息時代最重要的基礎設施。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應用與發展,網絡文化已悄然登上了人類的文化舞臺,并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成員,滲透到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方面,并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活力。
(1)從分散的構成要素到統一的人文精神。要弄懂網絡文化,必須首先要考察和反思什么是文化。“文化”這一概念的涵義在國內外已經爭議一百多年,各國學者說法不一,文化的定義也不勝枚舉?!稗o海”中關于文化的解釋是:“廣義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獲得的物質、精神中的生產能力和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社會意識形態。有時又專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知識與設施。”與之相對應,廣義的網絡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依靠信息、網絡技術所進行的物質、精神活動及其活動所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總和。而狹義的網絡文化是指基于信息、網絡技術之上的精神生產能力和精神產品??梢娋W絡文化直接脫胎于網絡技術,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最新科學技術相結和的產物,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技術文化。它以網絡為載體,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融合為物質基礎,以發送和接收信息為核心,以溝通交流為目的。
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技術文化,其構成要素決定了其具有革命性,開放性,創新性和廣博性等的特點,當計算機作為一個龐大的“圣物”被擺放在實驗室和大公司的庫房里,被高貴的技術“僧侶們”守衛著的時候,是不可能產生文化現象的,正是因為美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批具有反叛精神的電腦黑客的存在,拉開了計算機革命的序幕,他們挑戰權威,打破了規則,在計算機發展史上,不斷地革命,不斷地突破,從而使這些龐然大物得以進入千家萬戶,甚至可以自由地攜帶,形成了今天的個人電腦,并且使電腦具有聯網功能發展為網絡具有電腦功能,使電腦的魅力得以空前展示,由于互聯網是世界上所有的網絡首尾相連,既無始點也無終點,世界有多大它就有多大,而它上面流淌的信息,能匯聚成浩渺海洋,世界有多少信息,它就有多少信息,各種信息文化在上面交流、碰撞,形成了一個開放、廣博網絡空間。而網絡文化各構成要素作為網絡文化的物質基礎,必然統一在網絡主體所具備的人文精神上。也就是說:只要網絡主體在網絡活動中發揚革命的、開放的、創新的和廣博的(兼容的)精神,就能真正實現網絡文化各構成要素的統一,就能使網絡文化賴以生存的以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術不斷地發展創新,從而達到網絡文化的不斷發展和完善。
(2)從計算機到電腦。電子計算機從某種意義上也叫電腦,是現代科技創造的一項奇跡,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幾千年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追要溯源,電子計算機是由原始的計算工具發展而來的,自從人類社會形成以來,人們在生產勞動和社會活動中產生了計算的需要,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這種計算活動日趨復雜化,而計算工具也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演變和發展。
①機械計算機。遠古時代,人們為了計算牲畜的頭數和群體的人數,首先想到的是用手和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由于它方便,靈活,至今仍為人們表達簡單數字時所常用。為了表達更多的數目,人類出現了用石塊、貝殼、結繩和小竹棍的不同擺法等來進行計數。后來,由于所要表示的數不斷增大,又創造出了算盤,這是計算工具發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算盤能方便地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時到今日,還在我國以及一些亞洲國家廣泛使用。
②自動計算機。本世紀初是機械式計算機向自動化發展的時期,也就是說,計算機在這時期真正實現了現代化,在這段時期出現的計算機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由艾肯研制的有“繼電器計算機”之稱的MarkI,這種計算機用繼電器作為開關元件,它的運算是按照操作員事先編好的一系列指令自動進行,這意味著運算操作不需要操作員進行干預,而是進行自動運算,它的誕生標志著計算機真正實現自動化,以后MarkI作為第一臺數字式自動計算機被保存下來。
③電子計算機。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用電子管代替繼電器作為開關元件來制造計算機的條件已具備,在這種情況下第一臺真正的電子計算機ENIAC于1946年出現了。與以前的計算機相比,ENIAC無論是機器結構還是在運算速度上都有著突破性的進步,它的誕生宣布了電子計算機時代的到來,當時英國無線電工程師協會的蒙巴頓將軍把NEIAC的出現譽為“誕生了一個電子的大腦”,“電腦”的名稱由此流傳開來。
由于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電子計算機得以迅猛發展。在短短六十多年時間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中小規模集成電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器四個時期,并相應地形成了第一代電子計算機,第二代電子計算機,第三代電子計算機和第四代電子計算機。目前人們正在研制的第五代電子計算機是以人工智能為基礎,它將有處理人的自然語言的能力,能夠實現人機對話,而且有高度的智能,其功能將大大超過現有的各種計算機,使計算機的“電腦”作用真正發揮出來,并逐漸地向“人腦”接近。
(3)從阿帕網(ARPANET)到國際互聯網(Internet)。計算機網絡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互連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網絡系統,從而使更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傳遞信息,互相共享硬件、軟件、數據等資源。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從終端與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到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直接通信的演變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①聯機終端網絡。聯機終端網絡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當時計算機比較少,遠程終端利用通信線路與計算機主機連接,多個終端共享主機的資源,這個系統屬于第一代計算機網絡,它只是計算機網絡的“雛形”,還沒有真正出現“網”的形式。
②多機系統的互聯。隨著計算機應用的發展,把分散在不同地點的計算機互聯起來,使各計算機之間進行信息交換,互調軟件,實現互聯的計算機之間的資源共享,這就是多機系統的互聯,屬于第二代計算機網絡,發展和使用時間大概在20世紀60年后期,屬于計算機網絡的形成階段,這時才真正具有“岡”的概念。美國1969年建成的ARPA—NET就是典型的代表,它后來演變成了現在的Internet。
③標準化的計算機網絡。這個計算機網絡,時間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不同的計算機廠商研制設計各自的網絡體系結構,它們的產品之間很難實現互聯,這樣各個公司的網絡產品組成的計算機網絡系統形成了“封閉系統”。為此,國際標準化組織(IS0)于1977年成立了專門機構研究和制訂網絡通信標準,并于1984年正式頒布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0SI)國際標準,使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實現了標準化。從此,進入了第三代計算機網絡,這是計算機網絡的成熟階段。
④網絡互聯與高速網絡。這一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現在。職稱論文計算機罔絡的設計和應用得到迅速的發展.人日常工作和生活不可缺乏的組成部分。各種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計算機網絡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這就是第四代計算機網絡。Internet就是典型的代表。
(4)從原子到比特。20世紀4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不僅物質、能量可以作為資源,信息也是一種資源,甚至是更為重要的資源。1946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宣告了人類文明邁入了信息時代,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社會,以信息和通信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對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夜之間“信息”成了人們生活中最常提的詞匯之一。
那么,作為一個重要概念,信息到底是什么呢?有人統計世界上已經公開發表的信息概念與定義,約有39種之多,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有不同的含義。一般說來,信息就是由信息源(自然界,人類社會)_發出的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的各種信號。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之聞聯系的消息,情報指令、數據或信號,往往以語音、文字、數據、圖象等形式出現。它和物質、能量一起構成了信息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資源。
自從人類誕生于地球,也就出現了信息,同時信息的傳遞也就開始了,在人類誕生之初,以身體作為唯一的傳遞方式,人體的動作、表情、眼神,以及所發出的不成“文”的聲音,都是一種原始的信息傳遞方式,這是原始人類生存的需要,還不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信息傳遞”。后來,經過人類漫長的歷史進化,形成了語言,創造了文字,發明了造紙和印刷術,使信息的傳遞方式不斷地突破創新,隨著科技的進步,19世紀中期,電報,電話相繼出現,使信息傳遞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開創了人類利用電傳遞信息的歷史,拉開了電信時代的序幕,產生了現在意義上的通信技術。后來,隨著計算機的發明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產生了網絡技術,而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應用,又促進了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通信技術由模擬通信走向數字通信,從而使信息的傳遞以原子形式散發如報紙、書籍等轉向以比特方式進行。“比特”是英語bit一詞的音譯,是由binary(二進制的)和digit(數字)兩個詞壓縮而成,所以,bit即“二進制數字”,亦即0或1。任何信息都能轉化成只用若干個0或1來表示的數字,每一個0或1被稱為一個比特。而計算機也只有當信息轉化成數字后才能對它們進行處理。所以計算機的世界是一個數字化的世界,也就是比特的世界,而計算機網絡是一個數字化的網絡,也就是比特的網絡,在信息社會中,人們生活在比特的世界中}比特成了人類的一種生存方式。在這個意義上,人類也就超越了原子時代,而跨入了比特時代,亦即信息時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