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0 03:25:1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科門診主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黃方炯
現為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他擅長診治心血管外科疾病,尤其對治療冠心病、大血管疾病、瓣膜病等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
出診地址: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朝陽區安定門外)
咨詢電話:010-6445677664456376
腎內科
侯凡凡
現為廣州南方醫院腎內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軍腎臟病研究所所長、中華腎臟病學會常務理事。她擅長診治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狼瘡性腎炎等腎臟病,對治療繼發性腎臟疾病以及急慢性腎功能衰竭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三上午
出診地址:廣州南方醫院腎內科
(廣州市廣州大道北1838號)
咨詢電話:020-6164188861641114
骨科
于慶巍
現為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他擅長治療四肢、關節疾病,尤其在運用關節鏡實施微創手術以及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出診時間:可電話咨詢
出診地址: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骨科
(長春市仙臺大街126號)
咨詢電話:0432-84995324
泌尿外科
梁朝朝
現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教授。他擅長治療各種泌尿外科疾病,尤其在治療男性生殖器腫瘤和使用腹腔鏡進行泌尿外科手術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四上午
出診地點: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泌尿外科專家門診(合肥市績溪路218號)
咨詢電話:0551-2922114
中醫科
于鐵
現為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醫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他擅長診斷和治療中醫內科、婦科、兒科疾病,尤其在診治高黏滯血癥、高脂血癥及心身疾病、亞健康、肥胖性脂肪肝、痛風病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一、二、三上午
出診地點: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醫科
(中山區解放街6號)
咨詢電話:0411-62893051
兒科
周亞熙
現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她擅長診斷和治療各種兒科常見病,尤其在診治小兒腎病綜合征、小兒紫癜性腎炎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
出診地點: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績溪路專家門診
咨詢電話:0551-2922114
眼科
郭海科
現為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他擅長治療白內障、青光眼等多種眼科疾病,尤其在實施青光眼超聲乳化手術、角膜移植手術、屈光矯正手術和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等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
出診地點:廣東省人民醫院眼科門診
林 蘭:糖尿病性肝臟損害不容忽視
林蘭,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從醫40余年,為具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現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內分泌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糖尿病醫療中心主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甲狀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央保健局會診專家、中國中醫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老年醫藥衛生工作者協會知名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甲狀腺疾病的實驗和臨床研究。擅長于運用中醫藥或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及并發心、腦、腎、肢體等血管神經病變,甲狀腺疾病,女性內分泌失調等為主的內分泌疾病以及內科雜癥。同時兼任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教學工作。先后擔任國家“九五”、“十五”攻關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課題多項。榮獲國家新藥證書3項,國家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級和北京市科技成果二、三等獎5項,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成果二、三等獎5項。創立中醫藥防治糖尿病的“三型辨證”理論,最早被納入我國衛生部藥政管理局《糖尿病(消渴病)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并沿用至今。
出診時間:每周一下午,二、四上午,周三上午特需;地點: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
展玉濤:糖尿病性脂肪肝的診治
展玉濤,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人工肝及血液凈化攻關協作組委員,《中華實用醫學》、《現代醫藥衛生》、《實用肝臟病雜志》、《臨床薈萃》等雜志編委。主持或參加過國家863課題、國家博士點資助課題、上海市高等院校科學技術發展基金資助課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及同仁醫院亞重點學科資助課題等多項課題的研究,50余篇,獲省級科研成果2項,參編著書3部。擅長肝臟疾病尤其是對脂肪肝的診治有較為豐富的臨床經驗。
脂肪肝專家門診時間:每周六上午。
仝小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8大認識誤區
仝小林,醫學博士,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博士學術研究分會主任委員,國家新藥審評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糖尿病前期、逆轉或推遲糖尿病的進展;用純中藥降糖治療胰島素抵抗療效顯著;對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腎病、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眼底病變及糖尿病足等)以及代謝綜合征(肥胖癥、高血壓病、脂肪肝、血脂紊亂、痛風)和慢性腎炎、慢性腎衰均有獨到的見解。出診時間:每周四上午。
葉景華主任,1929年1月生,上海市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原任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中醫科主任,擅長治療慢性腎炎、慢性腎衰竭、尿路感染、急性腎炎等腎系疾病。
葉景華出身于中醫世家。父親葉漳深先是在浦東高行南鎮開藥店后從醫。
葉景華主任講起話來溫文爾雅,聲音不高,吐字清晰,態度不卑不亢,思維有條有理。他的身體尚可,只是視力減退,不能久視。
他個性平和,不喜歡張揚,也不喜歡交際,但也不拒絕與人往來,他的待人接物比較隨和,主張以誠相待,不喜歡奸詐陰險的為人。特別是作為醫生,一生與人為善,對于病人的痛苦一定要像自己患病一樣,一定要千方百計予以救助,解除他們的痛苦。
葉景華原工作在高橋第七人民醫院,家也在高橋,步行上班只要一刻鐘時間。2001年搬到市區老城隍廟附近的大境路,反而離單位遠了許多。不過好在退休后,到單位看門診只要每周去兩天。兩天時間就住在高橋老式公房的老屋里,吃住在家里,妻子老周原是七院的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善于照料體貼,因此并沒有感到任何不便。兩天時間,從家里到醫院,再從醫院到家里,中午回家吃飯,步行往返四次,都不用刻意鍛煉身體了。
除了在本單位看病以外,他還有兩處特需門診,一在曙光醫院名醫診療中心,一在石門路中醫醫院門診部。他把看病并不看作是自己單純的付出,而是看作病人對自己的付出。因為來找他看病,是病人信任他,相信他的為人,相信他的醫術,為他提供用武之地。他經常看病,與病人溝通,有利于他健腦,鍛煉他的大腦思維功能,有益于自己健康。因此,他認為自己從病人那里得到的比自己付出的要多得多。
他的養生經驗,貴在生活有規律,他養成習慣,每天5點起床,中午午睡,這是他幾十年來雷打不動的生活規律。飲食規律則進食不宜量多,而求豐富,葷素搭配,以素的比例為偏高一些。他沒有什么嗜好,只吃夫人做的家常菜。因為體內酸堿比例以偏堿性為宜,需要保持弱堿性,如進食葷腥太多,就要呈偏酸性。因此平時還要多吃些蔬菜、水果加以調節。水果之類,他比較喜歡吃香蕉、橙子、蘋果。
藥補不如食補,但是他平時還吃一點調理性的中藥,如枸杞子、生曬參等。營養品卵磷脂等還是必要的。枸杞子,養肝明目;卵磷脂,是腦細胞的營養劑,補益大腦,是定居國外的女兒每兩年一次回國探親時從澳大利亞帶回或通過郵寄。這是來自遠方的女兒的一片孝心,葉主任聊以欣慰。
平時的業余文化生活離不開電視節目。有好看的連續劇他也看一點。外出旅游是葉主任業余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浦東新區每年組織一次外出旅游,付5000元,帶家屬,為期一周,他每次與夫人一起參加。曾經到過張家界、潮州、汕頭、南澳島、北戴河、避暑山莊等地。
他有一雙兒女,兒子繼承父業,是中醫大學教《金匱》的教授。女兒現定居在澳洲,有不錯的工作和收入。五年前,他們夫婦出境探親,曾經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女兒家里居留兩年。在澳洲悉尼等城市他曾遇到中醫同道,如曙光醫院的張天,市第六人民醫院的楊炳初等。頗有他鄉遇故知之感,分外親熱。這里異國風景很靜美,環境很不錯,但看一次就夠,若長期生活,就淡而寡味,更不愿意居留一世。僑居國外,畢竟有寄人籬下之感,出門在外有諸多不便。梁園雖好,終非久留之鄉,莫將他鄉作故鄉。
葉主任是中醫,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只要有一點精力,他總愿意為中醫事業盡一份力,做一點事。
從事中醫臨床醫療40余年,乃滬上名醫丁甘仁先生再傳弟子,歷任徐匯區大華醫院中醫科主任、上海市吳涇醫院中醫科主任,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被編入《全國疑難雜癥名人辭典》。對各類慢性病癥頗有研究,尤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慢性胃腸病、慢性腎病、慢性肝病,慢性氣管炎、腫瘤等疑難雜癥。
專家門診時間:每周五上午(瑞金二路156號)
春天到了,很多人都會出現經常拉肚子的情況。這樣不但影響了大家的胃口和精神狀態,對日常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然而同樣是拉肚子,各人的病因卻不盡相同。中醫認為春季腹瀉與環境、心情、藥物過敏等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應區別對待處理,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專家咨詢臺:
Q:春天一到,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的肚子就覺得非常不舒服,經常拉肚子。家里人都說我這是季節性腹瀉,為什么會春季腹瀉呢?有什么調理的方法嗎?
A:春天氣候多變,冷熱交替、陰晴不定,晝夜溫差大,容易影響人的氣血運行。原本就體虛的人就容易在腸胃和呼吸道系統產生疾病,反映在腸胃上就是經常腹瀉。
除了春季環境的外因,我們機體免疫力下降也是重要的內因。脾虛、濕阻加上風寒,由表及里就會出現春天習慣性腹瀉的狀況。對于這種由氣候環境引起的春季腹瀉,我們可以在平時取30克藿梗、30克蘇梗、4克干姜、10克陳皮一起煎茶喝,對這種發病快、病程短的季節性腹瀉十分有效。
Q:我的外孫兩周前就開始拉肚子,帶他去醫院看病,用了抗菌素后沒好幾天,又開始拉了,怎么會這樣反復腹瀉呢?
A:春季兒童特別容易腹瀉,這是家長們必須留心的。你的外孫使用了抗菌素后短暫有效,很有可能是因為使用抗菌素過量,體內的消化酶被抗菌素抑制產生的菌群混亂。這種情況可以用白術、太子參、扁豆、山藥、米仁、陳皮、甘草加以調理,劑量根據年齡而定,兒童一般是成人的三分之一,一周左右就可以止瀉了。
Q:我在前段時間查出了慢性膽囊炎,腸胃功能一直很不好。到了春天更是頻頻腹瀉,這該如何是好?
A:這種情況是屬于宿疾引發的春季腹瀉。平時要注意不吃油膩、酸辣的食物。少喝牛奶,不吃冷飲。可服用逍遙丸疏肝利膽,也可常飲葛根岑蓮湯。
內服外敷治春瀉
調養腸胃的藥粥
山藥粥、胡蘿卜粥、米仁粥、扁豆粥
特別推薦:炒米粥
用鐵鍋將米炒至微黃后加水煮成粥,一天3頓,效果顯著。
外敷小妙方
用棉花球沾取藿香正氣水用邦迪貼在肚臍上(即神闕穴)即可。
歷史悠久的特色專科
李國棟主任介紹說,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創建于1956年,建科初期由原衛生部調入全國著名中醫肛腸病專家周濟民、陳之寒、蔣厚樸等負責醫療工作。開設病區及門診服務,因療效顯著而蜚聲國內外。他們為廣安門醫院肛腸科的建設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人員,其中就有李國棟教授。
該院肛腸科規模從小到大,不斷發展。1975年成立了纖維內鏡檢查室,1978年建立了肛腸病研究室,2001年建立消化道動力學實驗室,為深入開展中醫藥治療肛腸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保證。1997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全國中醫肛腸醫療中心,1999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全國中醫肛腸重點學科,2000年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為全國中醫肛腸重點專科。其規模、設備、人員及科研課題和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還是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和博士培養點。
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特色專科,廣安門醫院肛腸科有著很多特色技術或療法。2002年8月24日,由美國、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的近20名肛腸外科專家組成的5768Neldon肛腸外科代表團來到廣安門醫院進行學術交流。外籍專家對肛腸科研制的消痔靈注射液頗感興趣,對消痔靈注射治療內痔與直腸脫垂的療效頗為驚奇。消痔靈注射液1980年獲原衛生部科研成果乙等獎,1981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還獲得了南斯拉夫依諾瓦國際博覽會金獎,比利時35屆尤里卡國際創造發明博覽會最高獎、騎士勛章,中華醫藥神龍杯獎,目前在國內外廣泛應用,為數百萬痔患者免除了手術痛苦。直腸脫垂是肛腸科較為嚴重的疾病,而引起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的病因雖尚未完全清楚,有滑動性疝學說、腸套疊學說等;但究其基本病理改變仍包括兩大部分,即直腸粘膜脫垂與直腸肌層脫垂。周濟民、史兆歧研究員根據中醫學“酸可收斂,澀可固脫”的理論,以明礬有效成分制成注射液,并根據直腸脫垂的病理改變過程,主要采取雙層四步注射療法,使注射部位產生較強的無菌性炎癥,局部組織形成較強的異物纖維化,達到治愈直腸脫垂的目的,由此創立了非手術療法治療完全性直腸脫垂的成功經驗,從而使我國治療完全性直腸脫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李國棟主任進一步介紹說,高位復雜性肛瘺手術復雜,術后合并癥、后遺癥多,復發率高,是外科領域中難治性疾病之一。他們采用中醫傳統的切開掛線療法治療高位復雜性肛瘺,具有療效可靠、后遺癥少、操作簡便的優勢,被國內外同行廣泛應用。此療法獲中國中醫科學院科技成果獎。此外,慢性潰瘍及手術創面的愈合一直是外科領域的重大研究課題之一,國內外研究結果進展甚微,傳統醫學治療慢性潰瘍及久治不愈的創面具有顯著療效。廣安門醫院肛腸科通過總結古人的臨床經驗,選擇活血生肌及祛瘀生肌的方法研制成生肌玉紅膏,提高了臨床療效,發展了中醫藥治療慢性潰瘍和創面久治不愈的理論。
同時,廣安門中醫院肛腸科還開展了一些新技術新療法,如PPH治療內痔;腹腔鏡治療結直腸疾病;內鏡下的微創手術技術;中藥結腸灌洗療法治療腸道疾病;結直腸癌手術全面展開,術后化療配合中藥防治復發及延長生存期,減輕并發癥。以上各項技術均在臨床中充分運用,其中一些成熟的技術已經形成操作規范,并制作成教學光盤,在基層單位推廣運用。
加強管理,注重學科建設
“我科在注重經濟指標的同時,也不斷加強各項管理指標,如中醫治療率已達到90%以上。這些指標不僅有利于提高科室日常業務水平,對重點學科檢查驗收的順利通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李國棟主任表示,作為醫院重點科室、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重點學科建設單位,各級領導部門給予肛腸科極大的支持。肛腸科在過去持續投入的基礎上,狠抓基礎設施改造,諸多新設備的更新和投入,極大地改善了科室的醫療服務整體布局,提高了患者的就醫環境,增加了科室診斷治療項目,提高了臨床診治水平和范圍,也降低了科室藥費比例,很好地完成了醫保辦公室及醫院制定的改善醫療費用結構的總體布局要求。“同時,我們依據重點專科和重點學科的建設要求,增加科室硬件投入,在提高專科科學化、客觀化水平的同時,還不忘從學術、理論等多角度對中醫藥在肛腸領域的應用進行繼承和創新,如將祛毒湯、灌腸方院內協定處方進行制劑改革,改成顆粒劑,方便了患者的使用;我們還引進超聲刀設備,極大地方便了腹部手術的開展。”李國棟主任說。
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學科及重點專科實施單位,科室每年都積極接受領導單位的審查,如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重點學科及重點專科中期檢查,肛腸病中醫臨床路徑實施情況審核等。在醫院領導的關心支持下,他們同心協力,不斷根據項目建設書的要求,從管理、醫療、學術交流、人才培養、基礎投入、科研教學等方面踏踏實實地改進工作,大大提高了科室的全面水平,使科室團隊在各項審評過程中,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好評。
臨床是科研的基礎,科研是臨床的總結和升華。肛腸科在臨床水平國內領先的基礎上,時刻不忘科研的投入。2014年作為關鍵年,肛腸科全體醫護人員在李國棟主任的帶領下,群策群力申報各項科研課題,力求改善肛腸科近年來科研力量相對薄弱的現狀。通過努力,肛腸科中標中國中醫科學院課題1項。他們積極參與新藥臨床試驗,根據GCP標準,嚴格按程序進行新藥臨床觀察,使肛腸科成為國家肛腸用藥臨床藥理基地。同時,肛腸科還積極參與并籌劃中華醫學會中醫肛腸學會組織的“肛腸病發病率”的全國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這是繼1975年之后,第一次在全國范圍展開的有關肛腸病發病率的流行病學調查,其統計結果對業內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肛腸科作為北京地區流調的主要參與單位,及時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此外,肛腸科主持的科研項目“中醫肛腸掛線療法機理及操作方案的規范化研究”還獲得了2013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獲得了2014年度山東省青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李國棟主任總結說,對于科研與臨床的關系,我們的體會是:科研的深入,帶動肛腸專科基礎的發展,科研的運作過程又培養出一批科研人才;科研的結果可以直接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最終促進臨床水平的提高與發展;而臨床的積累和提高又帶來了科研的升華和提高。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近年來,肛腸科的護理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李國棟主任分析說:“我科出入院病人多,手術病人多,周轉快。隨著高新業務的不斷擴展,直腸癌手術以及其他肛腸疑難雜癥手術也隨之增加,護理工作量相對較大,因此肛腸科在原有基礎上繼續加強基礎護理工作,針對實際情況,以分組的方式對病人進行整體性護理,實行責任制小組護理,按護理人員的等級職稱分配床位,將工作具體化并責權到人。在定期組織護士學習本科相關專業知識的同時,還對護士進行社會、人文、心理知識的學習。組織科室有關護理人員編寫并發放《健康宣傳手冊》、《入院患者須知》、《出院流程卡》以及《出院健康聯誼卡》等;重新編寫了《患者出入院指導》。這些材料均為圖文并茂的彩色印刷,并伴有卡通插圖,深受患者喜愛。
重視人才培養,實現資源共享
廣安門醫院是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定點教學醫院,肛腸科也承擔著相應的教學任務,同時也接收全國各地進修學習的醫生,因此各個高年資大夫都肩負著比較重的教學任務。為提高教學質量,他們購入一套專門用于教學的多媒體和投影設備,從硬件上保證了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采取帶教老師與學員一對一負責制,保證每一個輪轉實習或進修學習的人員都有明確的帶教老師,并根據學員的反饋來評價帶教老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并作為年終考核的一項指標,從而提高了帶教老師的責任心;進一步完善了進修學習班的內部教材撰寫;安排相關人員定期進行科內講課;部分高年資人員還參加研究院舉辦的全國肛腸學習班的授課任務,應邀參加中華醫學會組織的專題講座。這些舉措不但有利于青年醫生的培養和學習,而且對帶教老師自身也是一個提高和學習的機會。2014年肛腸科共接受外來進修人員40余人,輪轉實習以及規培學員近30人。這些年輕學員的成長,為肛腸科的可持續發展積蓄了有生力量,同時也無形地擴大了科室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大興中醫院是廣安門醫院南區。肛腸科作為醫院的重點學科及重點科室,也肩負著提升南區肛腸科學術地位和業務水平的責任。為此,科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南區業務。“讓南區醫護人員到我科輪轉學習,直接接受科室規范化培訓,將科室先進理念和管理方式直接引進;每周派副主任醫師以上高年資醫生到南區肛腸科出診,提升其知名度和總體診療水平;定期讓高年資醫生到南區肛腸科病房查房并指導手術,提高其整體處理疑難病的水平和能力;定期進行兩科室間的學術及管理經驗的交流和溝通,教學相長,共同完善提高。通過這些舉措,南區肛腸科在2014年度從業務收入、門診量、病房收治率、住院平均時間等多項關鍵性指標較去年均有長足進步,獲得南區院方的認可,并受到表彰。”李國棟主任介紹說。
李國棟主任還說,學術要通過交流才能提高。2014年,肛腸科舉辦了全國高等教育研究會臨床教育委員會肛腸學術會議,參會人員500人,收集會議論文近150篇。2014年10月,李國棟主任受邀前往新加坡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恥骨直腸肌痙攣綜合的治療進展》的學術講座。科室科研骨干與國內優秀肛腸專科醫院共同開展學術交流,互派進修人員;通過及時派人參加或帶回論文匯編的形式,提高科內成員的學術水平。
科室在注重學術交流的同時,還十分注意提升中青年醫師的學術地位,從而為擴大科室的學術影響力奠定基礎。目前科室主治醫師以上人員在全國中醫肛腸學會、中西醫結合肛腸學會、西醫肛腸學會及高等教育學會肛腸學會等肛腸學術界有影響力的學會組織中均有任職,部分還任職其中的關鍵領導崗位。這不僅體現了肛腸科的學術地位,也有利于提升科室全體成員的學術熱情。此外,科室還注意使用多種手段實現多平臺資源共享,如與圖書館計算機室協作,依托廣安門醫院網站,成立肛腸科重點專科網。網頁中內容豐富、詳實,圖文并茂,既很好地宣傳了肛腸科,又通過網上醫患交流對話的方式,為全國各地患者答疑解難。目前肛腸科網頁平均每月要為數百名患者進行咨詢解答服務。
著眼未來,保持科室可持續發展
李國棟主任表示,科室在發展中遇到了一些瓶頸,如基礎研究人員缺乏,設備落后,故急需增添人員和相關基礎方面的資金投入;而且目前科室中標的課題仍較少,特別是缺乏國家級課題,研究經費缺乏,難以開展新的研究項目。對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申報重視還不夠,缺乏重大科研成果獎。與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尚缺乏,應盡快建立與國際著名專科醫院或個人之間的聯系渠道,加強科室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針對上述問題,李國棟主任根據目前學科的發展和科室情況,制定了一些改進措施,并完成了肛腸科下一步的工作設想――中遠期發展規劃,具體明確了今后的發展方向。李國棟主任表示,科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積極選擇和培養青年人才,每2年培養1到2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將本科室高學歷的人員比率提高至70% 以上,使科室人才梯隊更趨合理;每年送1名主治醫去外單位有目的地學習先進診療技術,并建立中國中醫研究院肛腸科博士后流動站。以病為基礎,保持學術優勢,同時以大腸病為目標,擴大診治病種,確定15種常見病的治療領先技術,確立5種難治性肛腸病的研究目標,真正成為全國專科研究中心。建立國內外學術研究和信息交流中心與國際、國內的學術單位交流,資源共享;建立遠程網上會診系統。
現象普遍存在
據北京東直門醫院王耀獻副院長介紹,西醫開中藥處方和中醫開西藥處方現象在臨床普遍存在。凡是大型正規的有病房設置的中醫院,中西藥聯合應用相當廣泛。西醫一般開出的中成藥,基本上都是治療感冒、發燒、消炎之類的,而中醫開西藥,則幾乎覆蓋了各領域及各專業科室。
北京同仁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秀敏告訴記者,目前西醫大夫對中成藥的使用比較普遍,使用的大多是那些已經為廣大患者和同行認可的中成藥物。在臨床使用中,楊大夫本人有時也會用到一些治療皮膚病的中藥消毒丸,這些藥具有解毒、去熱、驅濕的功效,對于治療皮膚病很有作用。
北京兒童醫院藥劑科主任盧燕介紹說,在兒童醫院西醫開中藥的情況十分普遍。兒童醫院不像一般成人醫院那樣看什么病就有什么科室。兒童常見病主要以感冒、發燒、咳嗽、拉肚子等為主,患者家長往往希望并要求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盡快治好孩子的病。另外,她認為,西醫大夫在校學習期間一般也會學習一些中醫的基本理論知識,對常見常用中藥的療效和性能都有了解。但據她所知,西醫大夫很少開專門治療某種疾病的中草藥或湯劑等。
互開藥方存在多方面原因
王耀獻副院長對記者分析了互開藥方背后的原因:首先,這是醫院的屬性和功能決定的。現代醫院的基本框架結構是相同的,中醫院也是醫院,如果只片面強調中醫而忽視了它是一個醫院的話,那么中醫院和以前的門診就沒有什么區別。中醫院首先是醫院,其次它才“姓”“中”。
其次,是市場的導向作用。滿足病人的需求是醫院最根本的要求。無論是西醫還是中醫,都應該給病人提供一個合理的治療,應該以療效為主要目標,而不在于采用中醫或者西醫手段。
再次,安全的需要。國家的政策方針是大力發展中醫,那么服務體系的建立也應該是中西醫結合,既要追求療效,又要保證安全。要保障安全,就必須在設備、管理以及診斷方法等方面實現現代化,這要求中醫必須和西醫相結合。
第四,在現代中醫教育中,中西醫課程的比例基本上是各占50%,這也使得新型中醫醫師具有中西醫兩方面的知識,具備中西醫“兩條腿”走路的能力。
互開藥方安全為前提
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主任宗文匯認為,出現中西醫互開藥方的情況是一種好現象,對于國家現在大力倡導弘揚中醫有很大幫助。而且,跨專業開藥,可以避免或減少病人為拿藥而掛兩次號,到兩個科室就診的情況發生,從而方便病人就診。
楊秀敏副主任醫師表示,像同仁醫院這樣的大醫院,由于科室劃分比較細,患者可以分流到很多不同的科室,因此西醫使用中藥的情況較少。但為了滿足患者的具體要求,有時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主要采用西醫治療疾病的時候,適當采用一些中醫中藥方法。
北京同仁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楊秀敏認為,由于中藥的使用范圍很廣,一般的中成藥對于很多病癥都可以適用,因此使用基本沒什么限制。但是對于病情特殊和藥物性質特殊的情況,還是應避免跨專業使用中藥。西醫如果要使用中藥,就必須對病人的病情和中藥的藥性有清楚明確的認識和判斷。對于不常用的中藥,比如湯劑等,需由有一定中醫知識和經驗的人來完成。
友誼醫院中醫科主任宗文匯表示,“作為一名中醫大夫,我也會經常給病人開西藥,但前提是我要很了解這些西藥,也知道病人使用這種西藥沒有其他不良后果。我從來不開自己不了解或者病人沒有使用過的西藥,對于第一次需要用某種西藥的病人,我一般都直接推薦到相關西醫的科室”。
互開藥方沒有明確法律規范
中西醫互開藥方在臨床如此普遍,那么,政策法規是否認可呢?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監督三處呂荷葉處長告訴記者,這個問題目前沒有明確的政策法規界定。現在,將執業醫師分為臨床、口腔、公衛和中醫四大類。西醫開中藥,顯然不僅是超出了執業專業范圍,甚至超出了類別范圍,是跨類別行醫。當然對于全科西醫醫生,能不能開中醫藥方,目前也沒有明確的規定。而中醫開西藥,由于中醫是一個整體概念,往往很多內在的疾病都是通過表象體現的,治標和治本同時進行,沒有像西醫學科專業劃分得那么詳細,因此中醫在用藥時可以適當開一些普通的、常見的西藥,尤其是在中西醫結合科開中藥和開西藥都是允許的。
【關鍵詞】處方點評;處方質量;合理用藥;藥房管理
【中國分類號】R28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44-5511(2011)11-0024-01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務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加強和進一步推進中醫藥發展的文件,在基層醫療服務中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促進傳統中醫藥的發展。因此,基礎醫院中藥業務也有緩慢回暖的狀態。與中醫藥管理息息相關的中藥房管理工作還相對滯后,中藥房管理人員必須提高認識,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才能適應現代中醫藥管理發展需要。為此,衛生部又先后頒發了《處方點評規范》、《醫院處方管理辦法》、《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我院也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要求,年初建立了中藥房的處方點評制度,落實處方管理的責任,實施近一年來,取得明顯的效果,現作如下總結:
1 一般資料
我院根據《處方點評規范》的要求,對中藥房的中藥湯劑處方,每月門診處方隨機進行抽樣點評,點評量不低于1‰,絕對數不少于100張,住院處方點評量不低于1%,絕對數不少于30張[1]。2011年1――10月份我們共抽取1386張。
2 處方點評方法及標準
2.1 處方點評方法:我院成立以分管醫療院長為組長,醫療科主任、中醫科主任、藥劑科主任、中藥房藥劑人員為成員處方點評小組,制定獎懲制度,每月定期由分管院長隨機抽取門診和住院中藥處方(隨機抽樣方法見臨床資料),根據《醫院處方管理辦法》、《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中的相關規定,處方點評小組逐一進行點評,堅持公正、科學、務實的原則[1],并進行完整、準確的書面記錄,把點評的結果反饋給臨床醫生,并根據獎懲制度予以兌現。
2.2 處方點評標準
2.2.1合格處方標準:①處方字跡清楚,易于辨認,處方顏色使用正確,普通處方為白色,兒科處方為淡綠色,急診處方為黃色;②處方前記填寫準確完整,正文按照“君、臣、佐、使”的順序排列,特殊用量、用法、要求按規定注明;后記中醫生、藥劑人員要手工簽名,藥劑人員要雙簽名[2]。
2.2.2不合格處方分類:凡是沒有達到上述要求中任何一項的處方,都視為不合格處方。一般分為三類:不規范處方、用藥不宜處方和超常處方[2]。
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處理,組間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以P
4、結果
表1:2011年1――10月份處方合格率比較(%)
*10月份與1月份處方的合格率,經統計學分析有明顯差異性(P<0.05)。
表2 2011年1――10月份不合格處方構成比較(%)
表中10月份與1月份處方中用藥不宜處方數所占不合格處方的比例,經統計學分析有明顯差異性(P<0.05)。
5 討論
處方點評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技術規范對處方書寫的規范性和藥物臨床使用的適應性(藥物選擇、給藥途徑、用法用量、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進行評價,其宗旨是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1]。通過今年10個月的處方點評工作我們深深地體會到:①處方點評能強化質量監督,提高處方質量。我院處方點評工作在分管院長的領導下,處方點評小組成員各負其責,共同協作,充分發揮各自專長,嚴格按照處方點評規范》、《醫院處方管理辦法》、《醫院中藥飲片管理規范》中的規定,公正、科學、務實的進行處方點評,發現問題及時總結,指出具體存在的問題,落實具體改進措施,并改進處方點評的相關制定,進行獎懲,把這些信息反饋給臨床醫生,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努力通過處方的質量。通過10個月的處方點評我院處方的合格率從1月份的71.8%上升到10月份的95.1%,取得了滿意的效果。②處方點評能加強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確保臨床合理用藥。中醫的治療同西醫的治療有著一定的差異,中醫的治則有:“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原則,中藥方劑只是給病人一大包藥,沒有西藥那樣的說明書,素有“外行看療效、內行看門道”之說。因此處方點評更尤為重要,分析主方的“君、臣、佐、使”及加減藥物是否與臨床診斷或癥候相應;分析藥物用量、用法是否安全,特別是劇藥、毒藥是否超量使用;分析處方藥物是否配伍得當,有無“十八反、十九畏”禁忌,有無兒童、孕婦禁忌;分析特殊藥物煎制的方法是否注明等等[3]。通過點評我們找出處方問題,一一加以評析。在不斷的找錯的過程中,通過不斷的評析、改進來臨床用藥的合理性,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組在不合格處方構成分類統計表明,在1月份用藥不宜處方占不合格處方的比例為43.9%,而10月份沒有因用藥不宜的不合格處方,兩者有著明顯差異。③處方點評促進醫務人員學習,提高業務技能,保障醫療安全。處方點評形式上是一個管理工作,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處方點評工作不僅僅需要處方點評工作小組成員掌握處方一般的書寫規范,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醫飲片的藥理特性、功效、藥方的主治功能以及疾病的中醫治療原則,中醫科主任、中藥房藥劑屬中醫人員范疇,他們是處方點評的主力軍,只有通過不斷深入廣泛的學習,提高中醫各方面的業務知識,才能在處方點評中指出臨床醫生處方的不足之處,達到處方點評應產生的效果。但分管院長、醫療科主任、藥劑科主任就不一定是中醫人員,因此他們也要通過中醫理論學習,熟悉基本中醫知識,才能有說服力,全力推行處方點評制度的實施,提高處方的質量、保證臨床合理用藥,避免因用藥不當引起的醫療差錯,甚至醫療事故的發生,確保醫療安全。
參考文獻
[1]姚冰,聶娟,彭曉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與《處方管理辦法》的比較及問題思考[J],中國藥業,2011,20(8):17-20.
[2]章萍 陸瑤華 郭澄.醫院病區藥房《處方管理辦法》的實施和體會[J].中國藥房,2008,19(7):552.
[3]姚海 高玲 寧志剛等.《處方管理辦法》與其試行版比較的變化及存在問題的思考[J].中國藥房,2008,19(4):251.
[4]杜長江 趙慶春,《新病歷書寫規范》[M],西安 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 2010.6 180―181
[摘 要] 目的:觀察元康膠囊治療斑禿的效果。方法:治療組39例,口服元康膠囊3粒/次,2次/日;對照組37例,口服生發丸2粒/次,3次/日。兩組同時外用生發酊2次/日。連續觀察一個月。結果:治療組治療斑禿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關鍵詞] 斑禿 治療效果 藥物
[中圖分類號]R758.71;R24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6455(2000)09-0262-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CAPSULE OF YUANKANG IN CURING ALOPECIA AREATA
LIANG Hong FANG Chun-hong CHENG Yu-jia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Hubei Medical University(Wuhan 430060)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ant curative effect of capsule of YuanKang in curing alopecia areata Methods:39 cases of curing group take orally capsule of YuanKang,3 pellets each time,Bid;37 cases of control group take orally pill of Sheng Fa 2 pellets each time,Tid.Two groups use Sheng Fa Ding all external,two times per day. Results:Effective rate of curing group is more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curing alopecia areata. Conclusion:Capsule of YuanKang is effective drug in curing alopecia areata.
[Key words] Alopecia areate Curative effect Drug
斑禿(alopecia areata)也稱圓形脫發,以頭部發生圓形或橢圓形、非炎癥性、非瘢痕性的脫發,且無自覺癥狀為特點。中醫稱之為"油風",多見于青壯年,是臨床上常見、多發病[1]。近年來隨著高節奏的工作、生活,使人們精神緊張,勞累等因素增多,斑禿的發生也日漸增多。國內中西醫治療本病的手段及成藥雖然不少,但大多療效不夠穩定,治療時間長,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給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和精神壓力。為了尋求一條治療斑禿行之有效的治療途徑,獲取高效、速效、穩效、無毒副作用的好方法。我們采用元康膠囊治療斑禿,臨床觀察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1 臨床資料斑禿患者76例,均為我科門診病人。男43例,女33例;年齡10歲~63歲;斑禿72例,全禿4例。患者脫發片數少者1片,多者10余片,大多數5~8片。病程5天~4年。按平均情況相似性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9例(其中全禿3例),對照組37例(全禿1例)。妊娠、哺乳期婦女或對本藥過敏者均不作為觀察對象。
2 治療方法
2.1 藥物來源元康膠囊:貴陽的藥業公司生產。生發丸、生發酊:湖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劑科提供。
2.2 給藥方式治療組39例,口服元康膠囊3粒/次,2次/日;對照組37例,口服生發丸2粒/次,3次/日。兩組同時外用生發酊2次/日。連續觀察一個月。
3 結果
3.1 療效判斷標準痊愈:新發全部生長,分布密度、毛發粗細及色澤同正常頭發;顯效:新發生長70%以上,毛發粗細、色澤接近正常頭發;有效:新發生長10%~70%,包括毳毛生長,色澤或黑或白。無效:經觀察2個月(6個療程),無新發生長,或新發生長
3.2 結果治療組治療斑禿有效率為89.5%,對照組治療斑禿有效率為73.0%(見附表)。在治療過程中,兩組患者均未發現任何毒副作用。
4 討論中醫學認為斑禿的發生主要與肝腎虧損、氣血虛弱、氣滯血淤有關。如腎精虧虛,日久必損及肝,肝血虧虛,故精血不足,不能上榮于發,也是導致毛發脫落的一個重要因素。故在治療上采用滋陰養血,補肝益腎的方法。元康膠囊為純中藥制劑,主藥為三鞭、當歸、白芍,保留了各組成藥物的生物活性,具有養肝補腎、滋陰健脾、益髓填精、養血補血功能。其作用機理是:以三鞭益髓填精,增加肝腎基本功能;以當歸生血益心,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以白芍溫經行氣,加強脾胃消化功能,通過激活機體細胞全面提高人體機能,改善機體的"神經-體液"調節機能和頭部的血液循環。在本觀察中,治療組有效率為89.74%,且痊愈的比率也較高。顯示該藥具有作用迅速,療效持久,計量小,服用方便,無任何毒副作用等優點。脫發是一個慢性的病理過程,因此在治療時要消除患者精神壓力,以期配合治療。此外,少食甜、油膩、辛辣之品,忌用強堿類肥皂及避免理化因素的局部刺激,也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 楊國亮主編.皮膚病學.第2版,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1:693
【關鍵詞】新形勢;社區醫院;中醫藥;管理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551-01
我國現行的衛生工作方針是“中西醫并重,發展中醫藥”,把中醫藥融入社區衛生服務是貫徹黨的衛生工作方針的具體表現[1]。新形勢下各級衛生管理部門對社區中醫藥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中醫藥技術融入社區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各項功能勢在必行。
中醫藥服務從單一的中醫科診療為主轉換到“六位一體”全方位,對社區醫院的管理格局提出了較高要求。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結合上級衛生部門的管理要求以及中心自身特點,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管理的各項措施,取得了較好效果。
1 多重保障 支持中醫藥工作開展
1.1 構建中醫藥工作網絡 明確職責 分工合作 新時期中醫藥服務融入“六位一體”,牽系中心各個部門,因此成立由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職能科室以及中心各部門各條線組成的三級中醫藥服務工作網絡,明確職責,分工合作。領導小組由中心主任掛帥,業務副主任主持,各部門科室主任為成員,主責中心中醫藥工作政策方案的制定并組織協調各項中醫藥工作的開展以及服務質量的控制;各部門則具體實施中醫藥服務項目,如中醫門診、家床、康復、保健等。
1.2 修訂中醫藥工作制度 規范服務 有章可依 良好的制度規范工作的開展。中心修訂并不斷完善中醫藥相關的各類制度,從中醫門診、出診、病房到中醫保健、康復的服務制度,從中醫病案書寫、保存到中藥使用、保存、管理制度等,涵蓋中醫藥工作從病人進入醫院到配齊中藥,從中醫服務記錄書寫到保存整個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使中醫藥各項工作都規范細致。
1.3 加大中醫藥硬件支持 營造氛圍 滿足需求 中心加大對中醫藥工作的財力支持,積極改擴建,實現中醫服務區域一體化;一人一診室,完善遮隔措施,環境人性化;設計古韻裝飾,懸掛中醫名家及古訓的宣傳版面,創造中醫文化氛圍;根據工作需要增配康復理療設備,滿足不同疾病對康復的需求;常用的中藥飲片及中草藥配置齊全,保證中醫醫療服務的需要。
1.4 增加中醫藥服務人才 外請內訓 保證質量 中心陸續引進中醫藥各類人才,充實中醫藥服務力量;組織開展院內中醫業務培訓,向全院醫務人員普及中醫防病治病知識運用于各類中醫服務;積極參加上級醫院及衛生管理部門組織的中醫崗位培訓、骨干培訓及西學中培訓等,不斷提高中醫藥服務技術;邀請二三級醫院中醫專家定期坐診加強中醫門診力量并成立專家小組指導中醫藥各項工作的開展。
2 制定方案 指導中醫藥工作開展
2.1 宣傳引導提高中醫藥利用率 全院一盤棋,中醫藥不再只是中醫科的事情。中心各科各條線醫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適逢患者有中醫藥治療或康復的適應癥,則積極引導患者通過中醫門診、康復門診或通過中醫會診、出診、家床等途徑運用中醫藥方法治療疾病,讓中醫“簡、便、驗、廉”的優勢更多地發揮和發揚。中心也通過各種社區活動向居民們宣傳中醫藥的診療優勢以及中心中醫藥服務的各類信息,不斷提高老百姓中醫藥服務的知曉率、利用率。
2.2 中西結合開展預防保健 通過培訓醫務人員掌握了各種人群各種疾病的中醫調理及養生,在婦女兒童老年人的重點人群管理、慢性病及傳染病管理等工作中則結合原有工作要求對居民開展中西結合的預防保健指導,并通過制定專項方案規范管理;同時中心以重點人群為核心逐漸建立居民中醫健康檔案,并根據中醫體質辨識開展個性化的養生指導,隨著“中醫治未病室”的建立中心將體質辨識及建立檔案的工作逐漸推廣到健康人群。
2.3 把握重點做好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區六位一體之一,又是預防、醫療、康復、保健、計劃生育其他五項工作開展的必要手段或主要內容,健康教育在中醫藥工作中的作用不容忽視。中心通過社區設攤咨詢、講座、宣傳版面、多媒體、個體指導等多種手段及方式開展中醫健康教育,并制定單病種及多病種中西醫結合健康教育系列處方、重點人群保健系列處方、運動養生及藥膳食療系列處方等宣傳資料,在各條線各類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患者和居民進行處方贈閱及宣教指導。
2.4 增加適宜技術拓展服務范圍 在湯劑、針灸、拔罐、推拿、敷貼、熏蒸、熱熨等項目基礎上,不斷增加中醫適宜技術。首先工作中鼓勵醫務人員積極總結常見病多發病治療的心得體會,逐漸積累形成院內專病技術,并通過傳幫帶方式在醫務人員中推廣學習運用;另外中心派員外出積極學習上級醫院及專家的適宜技術,不斷豐富中心治療手段拓展服務范圍。
2.5 多種形式開展中醫服務 中醫藥服務內容滲入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全面工作,并通過三級中醫藥網絡將各項工作分解至各科室,中醫藥通過門診、病房、家床、疾病管理、社區活動等各個環節服務于老百姓,形式多樣。
2.6 規范統計 及時收集整理服務資料 設計中心中醫藥服務套表,由各科室各條線定期填報,職能部門及時統計匯總,及時掌握中醫藥服務動態,為完善中醫藥工作方案提供參考。
3 服務評估 監督中醫藥工作開展
3.1 質量控制 中醫藥工作質量納入中心整體醫療質量管理體系。每月定期科室自查、互查及院部檢查,及時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醫療隱患,及時制定質量改進措施,并由職能部門追蹤整改落實情況及整改有效性。
3.2 滿意度評價 每年進行面向患者、社區居民、街道居委等多個層面的中醫藥服務調查,了解居民對中心中醫藥服務的知曉率、滿意率以及需求情況,監督并指導中醫藥工作的開展。
4 科研創新 提升中醫藥服務內涵 科技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中心設立科研基金及獎勵基金鼓勵醫務人員科研創新并積極撰寫論文;通過邀請專家指導、院級課題平臺、與上級醫院合作課題、積極申報衛生局級以上課題等辦法幫助醫務人員提高中醫藥科研能力、培育課題。
5 效果 中心通過建立工作網絡、修訂工作制度、加大硬件支持、培養中醫人才等為中醫藥工作開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通過制定工作方案、把住工作重點、細化工作措施指導中醫藥工作開展,提高中醫藥服務利用率并引導中醫藥融入“六位一體”;通過質量管理、滿意度評價掌握中醫藥工作效果監督工作開展;并通過科研實踐不斷提升中醫服務內涵。中心在這樣一個中醫藥工作的管理模式下,居民中醫藥服務的知曉率滿意率逐年上升;中醫藥科研連續二年獲得浦東新區衛生局級以上立項;以優異成績通過上海市中醫藥服務達標建設項目的驗收。
參考文獻:
[1] 馮光謂,馮澤永,陸昌敏,等.社區衛生服務中醫發展戰略[J].醫學與哲學,2008;29(364):70―74.
[2] 徐劍文.淺談中醫藥與社區衛生服務的融合與發展[J].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8;20(2):101―102.
[3] 金浪,蔡建鷹,張勝利.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調查及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9;9(10):730―731.
[4] 許小芬,胡正路.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18(3):198―200.
《齊齊哈爾日報》2012年11月28日發表了題為《小病不出社區,大病轉診方便》的文章。文章稱,家住鐵鋒區通東街道人民社區的王大伯長期患有高血壓,隔幾天就得去通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檢查。王大伯說,因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離家近,步行幾分鐘就到了,看病確實方便。“他們這里服務好、環境好。不用排隊,免掛號費,看病方便快捷。”這是王大伯對通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最滿意的地方。“如果遇到社區醫生看不了的病,他們會幫忙聯系轉診醫院或預約專家門診,與上級醫院共同提供雙向轉診綠色通道服務。”
《昆明日報》2012年8月22日的題為《設立家庭病床,小病不出社區》的文章稱,“只要打個電話到社區衛生服務站,醫護人員就每天都會到我家,給我母親清創、換藥、量血壓。費用每月末結算一次,拿著醫保卡就能刷卡,不貴又很方便。”麥芳介紹,“以前我母親要換藥,要去關上醫院那邊,去一次別提多費力了。我母親也累,我們也累。”
建立于2011年5月的華都衛生服務站,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和醫療康復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層衛生服務。運行一年多時間。服務站完成了為轄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300余人免費體檢,建立了小區居民健康檔案400余份等工作。
新疆日報網2012年12月25日的《烏魯木齊:社區“家庭醫生”,看病不比醫院差》說。家住孝感路社區的吳大爺癱瘓在床,每隔三五天就要做一次尿管沖洗,上大醫院非常不方便,私人診所醫生因為路遠,又不愿上門服務,這讓他和家人都非常苦惱。為此。家人找到孝感路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站。此后,包片負責的社區“家庭醫生”上門為吳大爺沖洗尿管,讓吳大爺一家人笑逐顏開。
《光明日報》2012年4月17日發表的文章《醫生主動上門,小病不出社區》稱,3年前,王齊兵所在的鋼廠發生意外,噴濺的鋼水讓王齊兵全身95%燙傷。王齊兵在無錫三院治療了半年多,病情才得以基本控制。對王齊兵來說,后期的康復訓練非常重要。2011年1月,王齊兵坐著輪椅來到前洲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康復訓練。讓王齊兵家人萬分感動的是,當時王齊兵全身裹滿紗布,面貌嚇人,康復科的醫師不但不嫌棄,反而主動幫他做關節活動、定期換藥,現在王齊兵恢復得很好,已經可以上下樓梯了。王齊兵的主治醫師戴云峰邊指導王齊兵做仰臥起坐,邊告訴記者:“雖然在家也可以做這樣的康復訓練,但家屬常因掌握不好力度,有時會出現‘暴力’,反而不利于病人恢復。”王齊兵動容地說:“這里有專業的康復訓練指導,更有溫暖人心的醫生,他們不僅僅是對我身體康復的幫助,更多的是對我精神上的引導,可以說,是他們重塑了我樂觀的性格,我很感激他們。”
社區醫療 蓬勃發展
發展變化看得見
中國經濟網2012年10月17日的《盼看小病不出社區》指出,黃梅珠是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朝陽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任,在這個崗位工作了近40年。2002年,他所在的這個中心還是江兩省木材廠的衛生所。那時辦公條件非常簡陋。全所只有一臺電腦,內外科都擠在診療大廳。那時沒有B超機等設備,只能做些簡單的化驗,有時還會出現部分藥品短缺的現象。小診所每天接待約200名患者,包括廠里職工和附近的社區群眾。
2006年,廠衛生所轉型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后,這里的變化太大了。2009年。地方財政撥款180萬元,幫助他們改擴建房屋,更新醫療設備。用房面積從750平方米一下增加到了2750平方米。現在的診療大廳分為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中醫科5個全科門診。他們現在擁有3臺先進的B超檢測儀和1臺彩超檢測儀。去年。服務中心又花3萬多元買了2臺全自動血壓計。他們的醫護人員隊伍不斷壯大,5年來引進了36名醫師和護士。
現在,除了給周邊百姓看病,他們還能提供疾病預防、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兒童護理等醫療衛生服務。通過電子檔案系統,他們還詳細掌握了轄區內各家各戶的健康情況并歸納入檔。定期上門通知老弱病殘孕等人群體檢。目前,中心已經成為醫保定點醫院。以前很多附近的農民患者都是小病拖,大病扛。剛開始實施新農合時,他們這里的人均水平只有30元。2012年,南昌市新農合籌資水平提高到了290元。來他們這兒看病的患者都說,“每年繳50元錢,看病不用發愁了”。
基本藥品“零差價”
人民網2012年9月6日的《廣州新醫改實施三年,基本建成15分鐘醫療服務圈》一文捉到,家住越秀區詩書街的李阿姨患有高血壓。以前在省級三甲醫院排長隊開藥的她。發現社區衛生中心的基本藥品比大醫院要便宜不少。“100元左有的藥,社區醫院要比大醫院便宜10元到15元左右。”現在,李阿姨經常拿著三甲醫院的處方,到社區醫院開藥。
詩書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金鑫院長告訴記者,在以往“以藥養醫”的體制下,一般醫院藥品零售價格要比進價貴15%左右。實施新醫改以后,社區衛生中心從此徹底告別“以藥養醫”,基本藥品實現了進價和零售價之間“零差價”,社區醫院藥品價格反而要比二三級醫院便宜15%左右。
另外,2012年起廣州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標準從2010年的每服務人口25元提高到40元,提高了60%。如今,在社區衛生中心看病越來越便宜,掛號費、診療費全免,藥價更便宜。金鑫告訴記者。在詩書街社區衛生中心,平均一張處方的花費是59.3元。比2010年下降了18%,并大大低于全市平均處方費用。
中醫進社區
新華網2012年3月2日的文章《中醫進社區,看病省一半》稱,經濟效益差,沒“錢途”,使得很多綜合性醫院不愿做中醫,這正好給社區發展中醫提供了空間。麻涌和大嶺山都是東莞社區開展中醫服務的試點鎮。記者在麻涌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到,科室內設置了獨立的中藥房。幾名市民正在排隊等候中醫理療。該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中醫的價格低廉。不僅受到本地群眾熱捧,甚至將市區的一些病人都吸引了過來。現在麻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門診量中,中醫門診量已占了5成。”
大嶺山鎮禮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湯趙榮說,在社區醫療機構中推廣中醫很有市場,“中醫主要以治療常見病為主,費用比西醫便宜很多”。以大嶺山為例,現在大嶺山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每次診療的人均處方費用是49元,而中醫的平均處方只要25.3元。便宜了48.3%。
家庭病床解民憂
《健康報》2012年9月4日發表了題為《家庭病床,解了重病號的后順之憂》的義章,文章中,山東省青島市香港中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趙慎謙介紹到,社區家庭病床其實就相當于把病床從醫院搬到家里,患者在家里享受住院待遇。目前,香港中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兩名全科醫生,他們除在中心坐診外,還固定負責家庭病床工作;另有3名護士輪流負責家庭病床工作。醫護人員對家庭病床每周例行巡診兩次。除例行巡診以外,當患者需要輸液時,醫護人員會連著去幾天:當患者有突況時,家屬呼叫中心的醫護人員會第一時間趕到。
居家醫療護理的好處之一在于可以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以前家庭病床業務由基本醫療保險辦理,現在則由護理保險基金支付。跟門診大病相比。它既沒有病種限制,發生的醫療護理費也不設起付線,報銷比例高達96%。患者在社區辦理家庭病床手續,即可享受居家醫療護理待遇,年度期滿(一期為一年)后結賬出院。但與此同時,為了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防止出現過度治療,居家醫療護理相關政策規定對家庭病床費用實行日均控制結算,日均費用標準為60元。也就是說。患者每天的花費要在60元以內,如果病情復雜。60元不夠用,患者就要到上級醫院住院治療了。
醫療體系 逐步完善
一般治療費納入醫保支付
新華網2012年1月3日的《江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一般診療費納入醫保》一文稱,從2012年1月1日起,江西省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現有的門診掛號費、門診診查費、注射費以及藥事服務成本合并為一般診療費,不再單獨設立藥事服務費,不再執行合并的原項目收費標準,并在已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及開展醫保門診統籌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含行政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執行。
從2012年起,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人員因病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生的一般診療費暫定10元/次,其中醫保支付8元,個人負擔2元。一體化管理的行政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一般診療費暫定6元/次,其中醫保支付5元,個人負擔1元。
社區15分鐘醫療服務圈
大江網2012年10月15日的《江西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出臺,將建社區15分鐘醫療服務圈》一文說,根據規劃,江西省將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繼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每個街道辦事處范圍內建設一所公立的規范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規劃和需求設置若干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社區居民15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按每萬名居民配備2-3名全科醫生,2名以上公共衛生醫師,建立家庭責任醫師團隊制度,強化社區衛生服務功能。
根據規劃,江西省將大力加強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科建設,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到2015年。力爭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0%的鄉鎮衛生院、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5%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中積極推廣使用中醫藥適宜技術。
全科醫生培養基地
中國新聞網2012年9月28日的題為《江西投2.44億元建設全科醫生培養基地》的文章指出。為改善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的基礎設施條件,滿足開展規范化培養工作的需要,近日江西啟動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建設項目,投資2.44億元建設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據了解,2.44億元資金主要用于省衛生廳、南昌市、景德鎮市、宜春市、撫州市和上饒市等9所省、設區市全科醫生臨床培養基地建設項目建設。該項目計劃每年規范化培養全科醫生890人,項目總建筑面積75,580平方米。項目的實施將進一步加快完成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任務,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高我省全科醫生規范化培養能力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實現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可持續發展,幫助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醫療信息共享
中國肥胖者增速已超英美
美國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中國目前有超過25%的成年人屬于超重或者肥胖,而且這類人的增長速度還在加快。在發展中國家,中國成年人超重者的增長速度僅次于墨西哥,而美國、英國等幾個發達國家已經被中國甩在身后。此研究結果意味著中國每年會新增1000多萬名肥胖者。此外,每年還會有1200萬~1400萬的中國人受到糖尿病和高血壓的威脅,形勢嚴峻。
長期吃減肥藥子宮會長瘤
近日,年輕的駱某感到腹痛腰酸、月經不調、白帶增多,腹部可觸及腫塊,經查患有子宮肌瘤。醫生分析,駱某患病可能與長年口服減肥藥有關。
年輕女性患上子宮肌瘤,原因之一是長期服用一些瘦身藥物和保健品,擾亂體內激素的正常代謝。另外,食用被激素污染的食物,服避孕藥,也是子宮肌瘤的重要誘因。
“保健涼席”無科學依據
目前,市場上各種打著“保健”功能旗號的涼行其道,其中標明具備“保護皮膚”功效的產品最多。更有甚者紊性把產品起名為“納米涼席”。
消保委提醒,所謂“保健涼席”尚無統一的生產標準,也未經過權威部門的檢測檢驗,這些“保健涼席”只不過是噴灑了一些較高濃度的殺菌藥水。“保健涼席”保護皮膚的說法,從醫學角度來說沒有任何依據。
涼茶不能當水喝
很多人一到夏天怕上火,以為拼命喝涼茶就沒事了。殊不知涼茶不是水,要因人而異。
專家指出,涼茶本身味甘性涼,熱性體質的人可適當飲用,而虛寒體質,有胃寒、脾虛,消化不良、體質虛弱的人是不宜喝的,尤其不能喝冰鎮涼茶。況且,白領腦力勞動過度體力勞動不足,體質偏陽虛,再加上使用空調,室內溫度低,若再用大量寒涼性食物刺激,會損傷腸胃,出現四肢乏力、怕冷、拉肚子等不適癥狀。
所以,涼茶不能當水喝,只可在適當時候用來解暑降火,而且喝的時候一定要有節制,每天喝一罐為宜。
兒童濫補危害多
麗麗15歲了,個子卻不到1米4。醫生檢查后發現,她的骨骺已經閉合。通過詢問得知,麗麗小時候身體不是很好,家長并不很重視讓她鍛煉,而是給她買來蜂王漿等各種補品讓她吃,這些補品中的性激素成分讓麗麗過早地發育,現在已經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許多家長亂給孩子服補品。然而,醫生提醒,由于飲食不當造成的肥胖和性早熟等問題,已成為影響孩子身高的“殺手”。
“老外”迷上中醫針灸推拿
每天經拱北口岸從澳門到珠海的人群中,有一些是直奔珠海拱北廣濟口岸廣場門診部頸肩腰腿痛專科進行針灸治療的。“這當中不乏居住在澳門的外國人。”該專科主任陳泓霖說,“現在,越來越多的‘老外’迷上中醫針灸推拿,甚至把針灸當作生活的一部分。
拱北廣濟口岸廣場門診部針灸治療資料顯示:患者除1/3是珠海本地居民、1/3是港澳人士外,其余來自美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聲音
1 “疼痛也有好壞之分”。
――世界疼痛協會中國分會會長、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疼痛診療科主任倪家驤教授說,“好痛”是急性疼痛,通常比較厲害,但也因此容易讓人警惕。慢性疼痛雖然初期癥狀不太明顯,但持續時間很長,對于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破壞極大,因此被視為“壞痛”。
2 “正常人別隨便吃偉哥。”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辛鐘成教授表示,“‘偉哥’類藥物,是治療功能障礙(ED)的藥物,不是刺激的,所以不能隨。便吃。不然,正常的人也會吃出病來。”
3 “骨關節炎絕不是一些人認為的‘下半生疾病’。”
――中日友好醫院中醫風濕病科陶慶文副主任醫師指出,骨關節炎雖然大多在中年后發病,但實際上對骨關節的損害早就開始了。
張兆林
現為第一軍醫大學武漢臨床醫學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醫師。他擅長肝、膽、胰、胃腸等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治療,對肝移植、肝硬化門脈高壓癥、肝癌、肝膽系結石等也有較深的造詣。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
診室地點:武漢總醫院普通外科(武漢市
武昌武珞路627號)
診室電話:027-68878541
治療眼科疾病
龐秀琴
現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她擅長治療眼外傷所致的各種眼病,尤其對外傷性白內障、眼內異物、眼內炎及增殖性視網膜病變等的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三上午
出診地點:北京同仁醫院眼外科(北京市東城區崇
內大街2號)
診室電話:010-65129911轉2256
治療骨科疾病
周輝
現為浙江省杭州市中醫院骨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他擅長脊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是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頸椎病、肩周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管狹窄癥和骨關節疾病等,對頸椎前后路手術以及全膝、全髖人工關節置換術也有較深的造詣。
出診時間:可電話咨詢
出診時間:杭州市中醫院骨科(杭州市體育場路453號)
診室電話:0571-85157591
治療內分泌疾病
鄭文瓊
現為福建省人民醫院免疫內分泌科主任醫師。她擅長治療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尤其對甲狀腺疾病(甲狀腺亢進和功能減退癥等)和糖尿病的診治有較深的造詣。
出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三、六上午。
診室地點:福建省人民醫院免疫內分泌科福州市
817中路602號
診室電話:0591-3258135
治療泌尿系統疾病
閔志廉
現為第二軍醫大學醫院(上海市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他擅長腎臟移植、泌尿系腫瘤、結石、前列腺疾患、尿道狹窄的手術與診治。
出診時間:可電話咨詢
診室地點:上海市醫院泌尿外科(上海市黃浦
區鳳陽路415號)
診室電話:021-63610109-73903
治療消化系統疾病
張沛怡
現為黑龍江省中日友誼醫院消化內科及內鏡中心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她擅長通過內鏡括約肌切開或氣囊擴張以及機械碎石等方法,治療膽總管結石、梗阻性黃膽、膽管癌、胰頭癌、食管癌等疾病,對肝癌的介入治療、酒精注射治療、微波治療等也有較深的造詣。
出診時間:周二上午
出診地點:黑龍江省中日友誼醫院消化內鏡中心
(哈爾濱市香坊區中山路82號)
診室電話:0451-88025555
治療婦科疾病
邱如卿
現為福建省人民醫院婦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他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不孕癥、月經失調、更年期綜合征、子宮內膜移位癥、女性生殖器炎癥及性病等,對手術治療女性生殖系腫瘤(子宮肌瘤等)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二、五上午,周三下午。
出診地點:福建省人民醫院婦科福州市817中路 602號
診室電話:0591-3258135
治療骨科疾病
鐘正仁
現為廣州市中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他擅長骨與關節損傷、脊柱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跟痛癥、跟骨高壓癥以及骨性關節炎等也有較深的研究。
出診時間:周三下午
診室地點:廣州市中醫院骨科(廣州市珠璣路16號)
診室電話:020-81886504-1201。
治療腎內科疾病
陳瑛
現為延邊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主任,副教授、副主任醫師,吉林省醫學會腎臟病學會副主任委員。他擅長腎小球和腎間質疾病、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及酒精性腎損傷等繼發性腎臟病的診斷和治療。
出診時間:周一、三上午
出診地點:延邊大學附屬醫院腎內科專家門診(延
吉市局子街119號)
診室電話:0433-2660065
治療內分泌疾病
孫桂華
現為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免疫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教授。他擅長治療糖尿病、甲狀腺疾病、垂體病變以及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疾病。
出診時間: 可電話咨詢
診室地點: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
(合肥市長江中路305號)
診室電話:0551-2672452
治療心理疾病
王健
現為吉林市第六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吉林市心理咨詢中心主任,教授、主任醫師。他擅長心理障礙等因素引發的身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尤其在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出診時間:周一至周五全天
出診地點:吉林市心理咨詢中心(吉林市桃源路鐵路網點9號樓)
診室電話:0432-2543576
治療老年病
喻慶云
現為武漢總醫院老年病一科主任醫師。他擅長老年病的救治,特別在老年心血管病、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老年急診、老年多臟器衰竭的診斷、治療和搶救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出診時間:周二、四上午
診室地點:武漢總醫院老年病一科(武漢
市武昌武珞路627號)
診室電話:027-68878770
治療呼吸內科疾病
嚴建平
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浙江呼吸分會副主任委員。他擅長肺部感染、肺心病、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呼吸衰竭等常見和疑難病的診治,對肺癌的化療、纖維支氣管鏡及人工機械通氣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中的應用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出診時間:周一上午
出診地點:浙江省人民醫院呼吸內科(杭州市上塘路
158號)
診室電話:0571-85239988
治療神經內科疾病
索愛琴
現為河南省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教授、主任醫師,《河南實用神經病學》雜志副主編。她擅長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尤其對腦血管病、癡呆、帕金森病以及腦血管病急性期的康復等有較深的研究。
出診時間:可電話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