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急救培訓總結

急救培訓總結

時間:2022-03-02 00:52: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急救培訓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急救培訓總結

第1篇

2017年6月6日下午3:30在我公司9樓大會議室成功舉辦了一場現場急救心肺復蘇技能培訓的講座。我公司全員參加到現場演練中,由師成醫院三位專業醫護人員現場指導演練。

為了增強公司全體員工的安全及急救意識,我公司發起了“學習心肺復蘇術--自救互救、挽救生命,爭做第一救助者”的倡議。并組織實施技能培訓演練,提高員工急救技能水平。

醫護人員指出心跳呼吸驟停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危險狀況。通常情況下,大腦缺血缺氧達5-6分鐘,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損害。因此,對于心臟猝死的病人,必須分秒必爭,進行現場“心肺復蘇”,這是挽救病人生命的關鍵。隨后親自示范,大家現場進行了模擬演練,現場氣氛活躍。

演練結束后,各部門員工組織進行了交流。通過此次演練,我公司全員掌握了正確有效的心肺復蘇術手法,提高了急救能力。這次培訓不但使員工了解了搶救流程;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大家的自信心及團隊協作精神。大家很珍惜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通過本次培訓學習,不僅提高了大家的急救意識,還使大家開拓了視野,拓展了思路,遇事要沉著、不慌亂。

這個過程讓大家體會很深、感觸很深的是師成醫院嚴謹的教學態度及嫻熟的教學技能,使教與學完美結合,渾然一體,能使員工當場掌握所學內容。使用具有真實功能的人體模型,有助于綜合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操作培養。使用心肺復蘇提示和反饋裝置培訓施救者,體現了復蘇搶救的模擬真實性,能為實際發生的心臟驟停提高心肺復蘇的質量。

培訓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對師成醫院的醫護人員由衷的感謝。此次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第2篇

急診科圍繞護理部提出的工作中心,把握重點,突出特色,全體醫務人員團結協作,出色地完成各項搶救工作。現將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匯報

一、強化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以病人的利益需求為出發點。如要求護師聽到救護車的鳴聲后要迅速推車到急診室大門接診病人。為病人提供面巾紙,紙杯和開水。為無陪人的老弱病人代掛號、取藥。每個急診住院病人均有護師或護工護送入院。為了解決夏天夜間輸液病人多,實行彈性排班,加派夜間上班人數。這些措施得到病人的好評。特別是在有醫患糾紛時,甚至打罵我們醫務人員時,我們的護理人員做到盡力合理解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受到醫院的表揚。

二、加強學習,培養高素質隊伍

急診科制定學習制度和計劃,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知識學習。開展急救專業培訓,選送護師到麻醉科、手術室學習氣管插管,要求急診件操作人人過關。與醫生一同學習心肺復蘇新進展、急性冠脈綜合癥的急診處置、創傷急救。提高了急診急救水平和搶救反應速度。全科人員自覺學習尉然成風,目前有8名護師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護理大專班和本科自學考試。兩位工作一年的護師參加護師執業考試均通過。指派高年資的護師外出學習國家級《急救護理新概念與急診模擬急救培訓》。

三、做好新入科護師及實習生的帶教工作

根據急診科的工作特性,制定了新入科護師三個月的培訓計劃,要求其三個月內掌握急診的流程,院前急救,如何接急救電話、掌握急診科所有的儀器使用,同時加強理論方面的學習與考核。在實施培訓第一年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于實習生做到放手不放眼,每周實行小講課。

四、關愛生命,爭分奪秒

是急診科努力的方向,也是做好“急”字文章的承諾。如XX年11月7日送到急診科的高處墜落傷的患者,既無陪人而且神志不清,躁動不安,呼之不應,口腔內血性液體溢出,雙下肢開放性骨折。當班護師見狀即給氧、靜脈注射,并果斷采用氣管插管,氣管內吸痰,吸氧等處理,同時開通綠色通道,為搶救患者贏得寶貴時間。

第3篇

[關鍵詞]醫護人員;急救演練;應急能力;綜合素質

[Abstract]Objective: Emergency simulation exercises discussed way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ies. Methods :On different sections of the medical staff to carry out emergency plans and learn first aid simulation exercise, that is, using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plan, develop training programs, role configuration, on-site simulation of the real emergency, exercise after the end of the analysis, summarized.Results: Simulated emergency exercises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first aid and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effective way.

[Keywords]Health care;first aid training;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verall quality

為了提高全院醫護人員的應急綜合能力和搶救技術水平,進一步規范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我院醫務科、護理部組織科主任、護士長學習并參照臨床護理應急預案與程序[1],結合各科室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專科應急預案,組織培訓,同時在各臨床科室進行預案演練實施。經過一年多的培訓與演練,醫護人員的專業急救技能和綜合能力顯著提高,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自2009年8月~2011年3月,我院各科室共組織了11次模擬急救演練,每次醫務科長、護理部主任以及演練科室主任、護士長及醫護人員全部參加。演練的病例為突發呼吸心跳驟停1例、藥物過敏性休克1例、急性食物中毒1例、癲癇大發作1例、咯血并消化道出血1例、腹部外傷致脾破裂1例、頸椎及四肢嚴重損傷1例、宮外孕失血性休克1例、產后大出血1例、復合性外傷1例、院內護送檢查中突發猝死1例。

2方法

2.1由醫務科、護理部統一安排部署,各科室成立應急預案演練小組,由科主任、護士長擔任正、副組長,組員由科室的責任組長及臨床工作經驗豐富的醫護人員組成。科主任及護士長根據突發事件的特點,制定演練內容、計劃,擬訂模擬急救具體方案及人員角色配置,最后由科主任、護士長組織實施

2.2應急預案演練實施步驟

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學習培訓。急救方案確定后,組織全科人員學習與病例有關的理論知識及急救技能,以及醫護人員應急狀態下心理素質的培訓,以采取及時、準確的應對措施。確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和教材,制定應急預案演練流程及考核標準,確保培訓有效。第二階段:演練過程。由科主任與護士長主持演練,整個演練過程、項目、內容、實景與臨床搶救盡量一致。由工作人員扮演病人家屬,模型人扮演病人。護士接到呼救信號后迅速實施急救程序,通常由2名護士、1名醫生參與。方法:急救護士甲接聽呼救電話后,通知醫生及護士乙迅速準備搶救用物:如搶救車、除顫器等各科急救儀器設備,物品床邊定位放置,等待病人。病人入院后,護士甲定位于病人床頭右側,負責維護氣道的通暢,迅速建立有效靜脈通道、用藥,協助醫生胸外心臟按壓等;護士乙定位于病人床尾左側,負責心電監護、除顫、藥物準備及記錄等;醫生按照ABCD法則[1]進行急救處理。整個搶救過程按預案演練步驟進行搶救,歷時20~30min。在應急預案演練過程中,醫務科長、護理部主任以及科主任、護士長、科室醫護人員全部參與現場觀摩,以增加臨床體驗并查找存在問題。第三階段:分析總結。演練結束后,全體人員進行討論分析、肯定成績、查找問題,最后,由醫務科長及護理部主任對醫療護理兩方面的模擬演練進行總結。第四階段:再次演練。在總結分析基礎上,由護士甲、乙和醫生再次演練,強調程序完整、定位配合,展示一個全面、完整、標準的應急預案演練過程。

2.3演練考核:應急預案演練結束后,由醫務科長、護理部主任及科主任、護士長根據考核標準對參加急救演練醫護人員的基本操作技能,操作熟練程度、綜合能力進行評分。內容包括:①常用急救技術操作:氣道開放、心電監護、靜脈穿刺、電擊除顫、徒手心肺復蘇等技術操作,對其在急救演練過程中的正確程序與操作時間進行考核,以評價單項操作的熟練程度。②綜合能力:對分工明確、定位合理、動作迅速、程度準確、醫護配合、醫護人員的心理素質等綜合能力進行評分,目的在于不斷提升演練水平。

3急救應急預案實施的效果

通過對全院醫護人員一年多的培訓與演練,使各科室醫護人員的專業急救技能和綜合能力顯著提高,拓寬了醫護人員的急救知識,進一步規范了危重病人救治流程,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4預案實施后的體會

4.1模擬應急預案演練的作用是對搶救過程進行周密思考、果斷應對、默契配合與協調,且依賴于各角色和各種技術整合為一體的行為模型,即ABCD法則行為模型[2],使臨床復雜多變的病情得以再現,從而提高醫護人員的臨床急救水平和能力。

4.2應急預案演練全面提高了醫護人員的急救技能、整體協調能力和綜合能力。開展應急預案演練使醫護人員能夠系統地、完整地體驗與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充分體現了演練的直觀性、實用性、有效性和可控制性[3]。

4.3演練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做到:(1)快速:應用應急預案,規范和簡化了急救流程,在緊急情況時可以快速反應,縮短了發病至搶救的時間,對于挽救病人的生命具有重要意義[4]。(2)沉著:急救應急預案實施后,醫護人員在急救狀況發生時可以做到臨危不亂,有條不紊,有效利用能力資源。(3)果斷:對病情定性要果斷,行動要果斷。(4)細致:突出一個細字,搶救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看我們的急救應急能力是否經得起考驗。搶救時對每個環節都要盡量做到認真細致,確保搶救成功。(5)全面:急救預案的演練是一個統籌安排的過程,需要有一個指導性和全面統一的安排,否則容易使搶救現場混亂,這是急救管理的重要部分[5]。

4.4急救預案的實施,加強了急救現場組織管理,使救護中物資充足,層次分明,任務清晰,有效地維護了急救環境,保證急救的有效進行。通過情景模擬培訓,應急預案演練使醫護人員系統地、全面地學習應急預案和模擬急救實踐操作全過程。通過反復操作,熟練掌握各項急救技能,醫護人員在搶救時訓練有素,把模擬訓練中獲得的技巧充分應用于臨床工作中,極大提高了搶救成功率。

4.5提高了醫護人員風險防范意識,使護理應急預案得到持續改進

4.6急救預案的制定不論怎么周詳,只有反復演練,醫護人員才能熟練掌握,在演練中才能發現預案的不足并及時修改,模擬訓練的形式多樣性提高了醫護人員的心理素質、反應速度和綜合應急能力,保證了急救現場有序和患者搶救及時到位。這是提高急救質量的重要保障[6]。

綜上所述,實施應急預案演練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在臨床工作中應積極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池金風.臨床護理應急預案程序[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4:57-64.

[2]鄧秋迎.急診科護士心理狀況的影響素質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5,20(11):73-75.

[3]李何玲,胡寧娜,冉利.運用情景模擬訓練提高護士溝通能力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6,6(1):43-46.

[4]錢萍.加強醫院護理風險管理的必要性.護理管理雜志,2004,4(6):17-19.

第4篇

【關鍵詞】急救護士;整體素質;提高

隨著醫學知識的不斷更新以及整體化護理、健康教育的廣泛開展,加之急診和創傷病人的增多,急救醫學迅速發展,對護士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作為一名急救護士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掌握熟練的急救知識和技能,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快速靈活的應急應變能力,在緊急情況下,對急、危、重病人實施迅速有效的救護,這對提高搶救成功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培訓對象

我中心急救科現有護士12名,其中主管護師2人,護師6人,護士4人;學歷結構:中專3人,占23%;大專7人,占59%;本科2人,占16%。

2 培訓內容

2.1 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道德修養是提高護士整體素質的前提。護士的道德修養和道德信念,直接影響著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看法,決定護士對病人的態度,影響和制約護士的行為和工作質量。加強醫德醫風教育,將職業道德理論培訓融于科室政治學習中,定期組織學習《醫德醫風的建設》、《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全面了解作為一名護士應遵守的社會公德和醫療道德等個人行為準則。在科內開展“每天感動一位病人”的活動,以助人為樂的精神為引導,培養愛崗敬業,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急病之所急,一切為患者著想。

2.2 優良的業務素質是提高急診護理質量的關鍵。隨著急救醫學的迅速發展,各種檢測技術,復蘇技術,檢測手段和高尖技術廣泛開展,對急診護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由于年輕護士占多數,工作經驗不足,專業知識掌握不夠,科主任及護士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急救理論知識的學習計劃,制定了系統規范的急救護理技能培訓標準,定期組織培訓學習,每月學習培訓及組織搶救技能演練,由資深護師及醫生講課,學習時間相對固定。每周進行理論考核及操作考核,要求每人達標過關。制定了急診科常見疾病的搶救程序,并嚴格執行各項程序。每季度統一考核,年終進行總結考核。

2.3 培養急救意識及團隊協作能力是搶救成功的重要保障。急診科護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還必須具備急救意識,急救意識是護士對患者所特有的病情時刻保持警惕和對患者搶救過程時間性的一種特殊反映。面對種種急診病人,急診護士必須敏銳準確判斷,及時施行適當的救治措施。由資深護士進行帶教,聯系工作實際進行講解,使她們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摸索,提高她們的綜合能力。團隊精神是保障護理質量的必須條件之一。急診護理人員與醫生配合,齊心協力搶救患者,及時溝通,分工合作。急診科是風險最高的科室,患者及其家屬多有情緒激動,甚至有醫護人員的安全受到威脅,在危急時刻,醫護人員應作為一個整體,積極做家屬工作,說明利弊,說明病情的危險性和重要性,使家屬和患者情緒得到控制,患者得到及時救治,脫離危險,醫護人員也免受傷害,合作關系更加密切。

2.4 培養溝通能力是構建和諧醫護、護患關系的紐帶。語言是人際關系的有效黏合劑,急診護士需具備豐富的相關知識,較強的溝通能力,才能滿足患者的新要求,適應新形勢下的護理質量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健康的要求不斷的提高。急診護士在搶救患者的同時,還必須與患者及家屬做好溝通,對患者及家屬的疑問做出耐心的解釋,以取得理解和配合,不僅如此,還要與各醫院溝通協調,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急救工作的順利進行,在工作中,我們嚴格要求所有護士必須文明禮貌用語,盡可能使用普通話,提倡“多說一句”,使患者有家人般的溫馨和細膩,增強患者的信任感。要求護士加強與醫生、各協作醫院的溝通協調,使急診綠色通道更加快捷暢通。

3 結果

經過近3年嚴格的綜合素質培訓,急救科12名護士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由2009年的93.6%提高到2011年的98.1%,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由2008年的85%提高到2011年的95.6%,護理質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被授予“省巾幗文明示范崗”、“市青年文明號”等光榮稱號,在此同時也樹立了服務品牌效應,提升了急救科的自身形象,為中心贏得了口碑和良好的聲譽。

參考文獻

1 趙愛蘭,陳風蓮,曾惠潔,等.急診科年輕護士應急能力培養方法和探討.國際護理學雜志,2006,25(6):418-419.

第5篇

一、研究方法

為了解石油企業員工現場急救知識需求與培訓現狀,探討符合石油行業特點的培訓模式,在進行培訓過程中,隨機選擇部分培訓班,分別對學員進行培訓前后急救知識問卷調查,并對問卷結果進行了分析。1.研究對象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組織準備參與培訓的200名員工進行現場急救知識、技能認知和需求調查。培訓前發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56份,有效回收率為86.7%。培訓后發放問卷116份,回收有效問卷95份,有效回收率為81.9%。2.問卷調研調查問卷參考河北省CPR標準操作規程及相關規定自行設計而成的。問卷內容包括:(1)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學歷;(2)對突發事件、意外傷害的人的呼救方法;(3)對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意愿;(4)對現場急救和技能知識的知曉情況。由專人發放問卷,統一指導,說明調查目的、意義,要求員工獨立、認真、實名填寫,當場收回問卷,專人歸總、保管。3.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主要采用百分率進行描述性統計。

二、研究結果

統計結果顯示,培訓前員工對現場急救知識的掌握程度差別較大,經過培訓,員工技能有顯著提高。1.員工現場急救意識及培訓需求情況從培訓前發放、回收的現場急救知識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學員對現場急救知識培訓意愿強烈。2.員工培訓前后現場急救GPR知識掌握情況對比從培訓前與培訓后發放、回收的現場急救知識問卷統計結果看出,經過培訓后,學員的急救知識與技能有顯著提高。

三、問題討論

1.企業現場急救培訓力度有待加強企業已經意識到現場急救培訓在HSE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但力度有待加強。一是本次培訓前調查結果顯示:156名企業員工中,有43.6%的參加過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說明企業已經意識到現場急救培訓在企業HSE管理中的重要意義。據調查,員工以前接觸的現場急救培訓是在其他項目培訓實施時,安排的一點急救方面的課程,時間不等,一般0.5~1天,內容主要是心肺復蘇。由于培訓時間短,員工遺忘得快,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所剩無幾。另外,還有半數以上的員工未接受過這方面的培訓。本組中雖然有43.6%的人員參加過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但各項知識技能掌握率僅在18.5%~42.9%。二是本次培訓后的調查結果顯示:95名石油企業員工對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各項掌握率達81.1%~94.7%,說明通過有效的培訓,企業員工對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但是,據19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后就立即開始。現場急救培訓之后,同樣會面對技能遺忘的問題。許多學者通過大量研究發現:不論受訓者為何人,即便是專業的醫務人員,在經過培訓后的一段時間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技能丟失現象,對于沒有任何醫學背景的石油企業員工來說遺忘問題就會更加突出。[2]。調查表明:94.9%認為,學習急救知識非常有用,培訓前后現場急救GPR掌握有顯著提高;96.2%的員工愿意進一步參加培訓。建議石油企業應高度重視建立石油企業HSE現場急救培訓體系,加大工作力度,廣大員工不斷更新現場急救理念,積極參加現場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并定期開展強化培訓。2.現場救護技能需要提高據國內外現場急救研究表明:意外傷害傷員在1小時內死亡的數量占總死亡的50%[3];如果心臟驟停現場搶救每延遲1分鐘實施,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就下降7%~10%[4];如果事發現場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的現場救護,將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本次培訓前調查結果顯示:97.4%的企業員工愿意充當“第一目擊者”。由于缺乏基本的現場急救和技能知識,不敢實施現場急救,以至于受傷的多數員工未能得到正確的初步急救,給本人、家庭、企業甚至社會帶來損失。現場初步急救的培訓,不應僅僅看作是技術方面的培訓,而同時應著重提高石油企業員工的道德素養,只有員工具有一顆愛心,才能珍惜自己,關愛他人,擔負起自救和他救的責任。3.培訓模式探討本組培訓采用菜單式培訓模式,精心組織,充分準備,企業根據員工的工作特點確定培訓項目,由渤海石油職業學院醫學系進行培訓項目設計,并組織專業教師充分調研,密切接觸、溝通。根據確定的培訓項目,有針對性地選擇培訓內容,并完成現場救護培訓,確保了培訓的科學性、嚴謹性和實用性。理論授課采用教師們根據選擇的培訓內容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授課時針對企業員工工作特點列舉案例,討論可能發生意外的因素及如何預防。講授完畢,將培訓員工分4個小組,由現場救護教學經驗豐富的學院醫學系專職教師現場模擬操作示范,示范完畢,培訓學員現學現做,親自動手。員工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踴躍參與,每個學員操作時,大家積極幫助找出問題,教師及時進行糾正、總結,學習氣氛濃郁,形式活躍生動,員工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高,員工參與其中,樂于其中,學于其中,寓教于樂,使員工有真實、直觀、深刻的印象和感受,解決了以往不逼真的缺陷,有助于提高培訓員工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作者:周慶華 劉澤明 湯玉霞 朱彥華 孫曉艷 何柳佳 單位:渤海石油職業學院

第6篇

【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院前急救質量的相關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方法 對本院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資料進行預測性分析。結果 醫護人員專業素質、風險意識、院前急救設施、院前急救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是影響醫院院前急救質量的主要因素。結論 提高急診醫務人員自身素質,完善醫院急救設施,規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是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質量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 院前急救;急救質量;防范措施

院前急救工作面臨著病種多樣、病情危急、意外情況多發的特點,稍有疏忽便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傷害,引起醫療糾紛。分析影響急救質量的相關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對促進醫院院前急救工作的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分析2009年~2012年院前急救資料,總結出影響院前急救質量的因素并提出相關的防范措施,現報告如下。

1 影響院前急救質量的因素

①醫護人員專業素質不達標:院前急救工作要求醫務人員有較強的應急能力、急救水平和操作技術。但是因為院前急救工作人員經驗不足,缺乏相應的系統性和規范性的培訓等,在院前急救工作中常存在應急反應不敏捷、急救技術不熟練、對搶救儀器不能正確使用等問題。例如不能正確評估病情;現場處置不當,造成患者醫源性損傷等。②醫護人員缺少風險意識,法律知識淡薄:院前急救中,一方面因醫護人員法律意識淡薄,不明確護理工作中所擔負的法律責任和義務,另一方面醫護人員只關注于搶救患者,導致忽略患者和家屬的知情權,在搶救過程中采取的急救措施未經過患者或家屬的同意,搶救過程中一旦發生意外很容易引起糾紛。③院前急救設施存在缺陷:急救車不達標,出診途中出現車輛故障,醫駕人員對出車路線不熟悉、浪費較多的時間在路上;救護車在途中的急剎車、急速轉彎可能對患者造成疼痛加劇、身體碰撞的后果。急救器材保養檢修不到位,影響使用;急救物品用完后不及時補充、器械用過后不及時復位,影響下次急救使用。④院前急救管理存在漏洞:缺乏各項明確的執行制度,安全管理不力,不利于急救工作的順利開展;領導管理力度不夠,規章制度落實不到實處,致使工作人員有章不循。

2 防范措施

①提高急救隊伍人員素質:通過崗前培訓和定期訓練提升急救人員的專業能力、心理素質、應急協調能力、職業道德素養。急救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崗前培訓,培養其全科救護知識技能、技術精、反應快、有救死扶傷的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經急救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院前急救醫護人員必須進行定期的技術訓練,如心電監護、心肺復蘇、止血、外傷包扎、靜脈注射等,定期外出學習,掌握最前沿的醫療急救技術。并且注意培養醫護人員之間的默契配合能力,在急救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相應的措施。②提高醫護人員風險意識:通過法律知識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意識和法律意識,急救中應向患者和家屬講明患者情況、急救中的潛在風險、急救中有可能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患者或家屬同意后方可執行,避免醫療糾紛;及時、準確記錄患者病情發展過程, 治療所用藥物和所采取的護理措施,為接下來的搶救治療提供可參考的數據;醫護人員應明確自身的責任,增強工作責任心,并懂得在工作中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權益。③完善醫院急救設施,提升院前急救質量:規范急救儀器和物品的應用和管理,對救護車、各種搶救器材進行定期維修和保養;急救車單元內物品定位擺放,定數量、定期檢查、確保藥品充足、物資齊備,并且所有藥物均在有效期內;要求駕駛員能夠掌握醫院覆蓋區的基本路線,盡量安裝導航儀,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到達患者所在地。如果出車過程中出現交通事故應及時與遠方領導聯系,做好后備急救工作,以免延誤患者救治時間。④規范院前急救管理制度:制定院前搶救基本準則: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則是先救命后治病;急救醫護人員應聽清患者及家屬的主訴,問明發病經過和發病細節,仔細觀察患者的癥狀表現,迅速無遺漏的做好基本檢查;在急救過程中盡量不盲目移動患者,注意保持患者呼吸暢通;護理人員在執行醫生口頭醫囑時一定要復述復核藥物名稱、劑量、濃度,核實無誤后執行;院前急救醫療廢品處理準則:所有用過的醫療廢品需全部帶回,一方面防止污染公共環境,另一方面有利于醫療核查;規范120急救調度管理制度:120電話必須24 h專人值班隨時接聽,接聽電話人員在最短時間內問清患者的詳細地點、患者人數、患者病情、聯系電話,在最短時間內派出急救人員出診。制定的制度需嚴格遵守,責任到人,賞罰分明,真正起到督促工作,提升工作質量的作用。

3 總結

院前急救存在各種安全隱患,稍有不慎就會影響醫療護理質量或出現護理差錯事故引起醫療糾紛。提升院前急救質量,將不安全因素消滅在萌芽狀態是保證院前急救成功和提高急救質量的重要保證。

第7篇

【關鍵詞】大學生;急救知識普及;教育;教學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常常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比如急性心肌梗塞、呼吸道異物、車外傷、多種中毒等等,因得不到及時有效地急救處理造成患者傷殘甚至死亡。這種現狀一方面是由于醫療救護不及時,另外則是由于人們缺乏院前急救醫學知識所造成的。提高人們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可有效降低各種傷害性事件的死亡率。大學生是將要走向社會,服務大眾的高素質人群,教導他們加強對急救知識的學習,為以后工作中出現的突發事件打下堅實的基礎。本研究選擇的調查對象是已基本掌握醫學基礎知識的大學三年級醫學生與通過耳濡目染已對醫學有所了解的同年級非醫學類學生,通過調查了解他們對急救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醫學與非醫學生對急救復蘇這門課的認識,以指導我院普及急救知識的教育工作。

1.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抽取我院在校生醫學專業三年級大學生240名;非醫學專業三年級大學生240名,共計480名。發放問卷48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 476 份 ,有效回收率為99.2 %。

1.2 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觸電、溺水的急救方法,心肺腦復蘇術,中毒病人的搶救等以及學生對急救復蘇這門課認識的調查。現場問卷調查并當場回收,結果采用 Excel2003統計分析。

2.結果

2.1 對急救知識的掌握情況

所有被調查的大學生均清楚意外情況發生呼叫急救電話“120”但對如何說明現場情況有32%的學生不能清楚表述;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的實施:76.9%的學生表示僅對此有所了解,只有23.1%的人表示已基本掌握其實施方式;觸電、溺水、中暑以及有機磷中毒的急救:表示了解甚少和不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別為9.1%、11.8%、6.7%和18.3%;動物咬傷、骨折、扭傷以及車禍傷的急救處理:表示了解甚少和不清楚的人所占的比例分別為5.9%、8.4%、8.8%和31.3%;燒燙傷的急救:28.6%的學生表示不清楚如何處理。

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對緊急情況如何求救的培訓,并注意對車禍傷、燒燙傷以及有機磷中毒等院外急救措施的詳細講解,反復強調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的正確操作步驟。

2.2醫學生與非醫學生對急救知識的認識

所有被調查的醫學生均認為應該認真學習急救知識,但認為現在應該掌握的醫學生占97.5%,認為以后工作中再學習的醫學生占2.5%;非醫學生中應該認真學習并掌握急救知識的占78.8%,認為應該熟悉了解的醫學生占18.2%,而有3.0%的學生卻認為這是醫學生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無關,說明我們還應該著重加強非醫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教育,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

3. 討論

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很重視國民的急救培訓,并立法規定煤礦、天然氣等高危崗位職工必須考核急救技能。像發達國家德國設立了全民救護日,那一天全國國民都要接受急救知識的培訓;美國每個人一年中都要參加幾次相應的急救培訓活動。有的外國公司甚至規定,求職人員必須持有急救員合格證,才有資格應聘;許多國家還將具有一定的急救知識作為領取汽車駕駛執照時重要的依據。在國外,非醫務人員構成院前急救隊伍的主體。

而在我們國內院前急救主要是由專業醫護人員進行的。以首都北京為例,目前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北京市民接受急救知識的比例是150:1,而新加坡的比例是8:1,中國香港為13:1,悉尼為20:1。從數字上就可以看出,北京民眾急救知識普遍欠缺,離國際化、現代化城市的要求還相差很遠。基于這種現狀,同時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北京市政府要求在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訓的比例要達到60:1,參加奧運會服務的志愿者必須經過急救技能培訓。對如何提高我國國民的急救技能,國內許多學者對此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關注,總結來看首先加強學生的急救技能培訓是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是知識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是易教育、易接受新知識的群體。學生掌握了各種常用的急救技術傳播給周圍的人,以期達到全民普及,比如氣道異物采用Heimlich手法,呼吸心跳驟停患者能夠及時采用有效的心肺復蘇技術等,那么將會大大降低患者的醫院外死亡率,并且能夠為醫院內的進一步急救提供寶貴的時間。

根據我院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學習急救知識的意識在入校后就應該牢固樹立,教師應該認真總結自己的教學方法,及時考察教學效果,重視急救復蘇這門課的教與學生的學。要教育學生認識到院前急救時間雖然短暫,但這是決定危重病人搶救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了解到急救人員的含義很廣,除在場醫務人員之外,還有受過專門訓練的救護車、出租車駕駛員,消防特警人員以及所有在場的人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大學生中普及急救復蘇知識,才能有望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識水平,以減少我們國家意外事故發生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高伶. 開展大學生日常急救知識教育. 廣西民族學院學報. 2002.8(2):161-2.

2. 吳雪花,倪國華等. 大學生對急救知識了解程度的調查分析.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6.3(1):18.

3. 黃愛辰.現代院外急救手冊.華夏出版社. 北京,1997.

第8篇

一、指導思想

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及城市居民醫保工作為目標,以維護健康,關愛生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科室宗旨,為把我科建設成為民眾信賴、醫院放心、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的科室邁出堅實的步伐。

二、主要措施

1.醫療質量

要在鞏固前兩年急診管理年活動成果的基礎上,結合等級醫院復審整改工作,圍繞“質量、安全、服務、價格”,狠抓內涵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急診急救專業隊伍的設置,進行急診醫學知識的學習,了解急診急救在當前社會的重要性,穩進急診急救隊伍。完善急診、入院、手術“綠色通道”使急診服務及時、安全、便捷、有效。完善24小時急診服務目錄、急診工作流程、管理文件資料、對各支持系統服務的規范。協調臨床各科對急診工作的配合。對大批量病員有分類管理的程序。立足使急診留觀病人于24小時內診斷明確、病情穩定后安全入院。加強上級醫師急救指導,加強三級會診,加強與其他專科的協作配合,使急診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提高到98%以上。

2.質量管理。

很抓“三基三嚴”,加強病史詢問及規范查體、大病歷規范書寫、抗生素合理使用等專項培訓力度。認真執行首診負責制、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各級各類人員職責、依據病情優先獲得診療程序。加強運行病歷的考評,重點檢查與醫療質量和患者安全相關的內容,完善定期檢查、考評、反饋、總結的質控制度,堅持一周一小查,一月一大查,對環節管理、凝難病歷討論、三級醫師查房對病情變化的處理意見要重點監控,促進基礎質量持續改進和提高。

3.設備管理

要強化對急診設備的定期維護、監測并專人管理,及時發現問題排除故障,使搶救設備的完好率達到100%。加強訓練規范使用,使醫護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正確使用,確保安全運行,以滿足患者急救需求。嚴格院內感染。加強心肺復蘇技能的訓練,使心肺復蘇技能達到高級水平。

4.服務態度

要抓優質服務工作。堅持以病人為中心,深入開展創建“優質服務示范崗”活動,規范服務行為,創新服務內容,注重服務技巧,落實醫患溝通、知情告知制度,及時妥善處理各類糾紛,定期進行分析、總結,強化安全措施,防范醫療事故發生。延伸服務范圍,保證服務質量,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提高患者滿意率,構建和諧醫患關系

5.培訓計劃

要制定各級各類人員培訓考核計劃,加大在崗培訓力度,有計劃的開展中醫藥繼續教育項目。加大對各級醫師培訓效果的考核。采取多種形式,分層次、有重點地對全體職工進行職業素質、業務素質、管理素質的培訓,強化全員職業責任意識。2008年在院部的支持下希望能派出醫生護士去上級醫院進修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ICU或CCU等相關專業,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業務。同時,樹立一批醫、德雙馨的先進典型,促進人才的全面發展。

6.中醫特色建設

要貫徹以“中醫為體,西醫為用”的方針,突出優勢目標,加強中醫特色建設。制定中醫、中西醫結合人員中醫藥理論、技術培訓計劃,加大中醫基礎知識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按照二甲中醫院急診科建設要求,要有本科常見病、特色病種的診療規范與特色技術的操作規程,使本科規范性文件不少三種。提高中醫藥在急癥救治中的使用率,急診專業醫護人員熟練掌握中西醫急救知識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癥的中醫藥使用率,使中醫藥參與率在30%以上。

7.推進醫療保險改革

要搞好醫療保險改革順利推進,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各個環節更加明細化。同時針對特殊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宣傳,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努力開創人民群眾得實惠、醫療事業得發展的雙贏局面。

8.重點研究課題

今年要著重學習和研究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急診、感染及合理應用抗生素、無創和有創性正壓通氣治療、嚴重創傷與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彌漫性血管內凝血等課題的研究,使我院急診科急救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9.院前急救

第9篇

摘要:目的:通過分析低年資護士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比較兩種不同方法的培訓效果。方法:將2011年7月~2013年9月我院255名低年資護士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由我院6位專業的BLS/ACLS導師對她們進行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的培訓,對照組采用傳統培訓方法,觀察組采用AHA培訓方法,比較兩組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掌握情況。結果:兩組培訓后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掌握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低年資護士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總體掌握情況不理想,采用AHA的培訓方法,能明顯提高其掌握水平,值得推廣。

關鍵詞 :低年資護士;急救知識;急救技能;培訓;美國心臟協會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6.058

Study on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methods for junior nurses

JIANG Xiao-hong,LI Xiao-feng,YE Ze-bing,et al

(Guangdong Provincial Second People′s Hospital,Guangzhou510317)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junior nurses by two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and compar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raining effect.

Methods:255 junior nurses (3 years or les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Two groups were respectively trained by six BLS/ACLS tutors through traditional (control group) and AH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raining (observation group) methods.Compared the train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Results:There was remarkablely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after training on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P<0.05).

Conclusion:The total level of junior nurses about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skills are not enough.The AHA training method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evel of first aid knowledge and first aid skills for junior nurses,and it should be promoting.

Key wordsJunior nurses;First aid knowledge;First aid skills;Training;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現代醫學認為,“第一目擊者”在“救命黃金時刻”對患者實施救護,對挽救生命、減少傷殘極為重要[1]。在醫院,護士常常是發現急危重患者的“第一目擊者”,因此,一線護士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水平至關重要,尤其是低年資護士執業時間短,經驗水平相對欠缺,為了提高其急救水平,本研究將兩種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方法用于低年資護士,現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低年資護士255名,均為女性。學歷:本科29名,大專197名,中專29名。年齡18~23歲。均未曾系統接受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隨機分為觀察組128名,對照組127名。兩組在年齡、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培訓導師:由我院長期從事急診、急救的6名醫護人員組成,其中2名主講長期擔任急救培訓任務。6名導師均獲得美國心臟協會(AHA)BLS/ACLS導師資格證書。培訓內容:(1)急救知識。主要包括七部分:創傷急救(止血、包扎、固定、搬運),呼吸心臟驟停急救(開放氣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壓),燒傷急救(熱水及油燙傷、化學燒傷、電燒傷),中毒急救(氣體中毒、食物中毒、中毒、動物咬傷等),兒童/產婦急救(兒童急救、產婦急救),自然災害救護(地震、臺風、泥石流、洪水等),其他意外急救(氣管異物、腦卒中、中暑、電擊傷、溺水等)。(2)急救技能。成人單人心肺復蘇技能操作,內容參見《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臟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

1.2培訓方法

1.2.1觀察組采用AHA培訓方法。(1)急救知識。采用幻燈講解+視頻錄像+經典病例講解等方式,培訓時間為8 h。(2)急救技能。成人單人心肺復蘇技能培訓采用視頻播放+導師示范指導的方式,導師與學員比例為1∶6。采用高仿真CPR訓練模擬人,模擬人與學員的比例為1∶3。培訓時間為8 h。

1.2.2對照組采用傳統培訓方法。(1)急救知識。采用幻燈講解+經典病例講解等方式,培訓時間為8 h。(2)急救技能。采用導師講解+導師示范指導的方式,并由一位導師主講,其他導師輔助指導的模式。采用高仿真CPR訓練模擬人,模擬人與學員的比例為1∶3。培訓時間為8 h。

1.3考核內容分為培訓前考核和培訓后考核。(1)急救知識。總分100分,均為單選題,共20題,每題5分,考試時間30 min。80分及以上為合格。(2)急救技能。成人單人心肺復蘇,滿分100分,80分及以上為合格,操作時間2 min。評分標準:參見《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臟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2]。

1.4統計學處理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低年資護士培訓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表1)

2.2兩組培訓后急救知識和技能掌握合格情況比較(表2)

3討論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們對醫療健康服務質量日益關注,患者對護士職業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而護士掌握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是職業技能中最基本的要求。培訓前根據對低年資護士急救知識和技能考核的結果顯示,護士對急救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十分不理想。這可能是因為:(1)護士思想上的不重視。相當部分護士認為,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跟她們沒有關系,那是醫師的事。(2)護士缺乏培訓的平臺。很多護士獲取急救知識的途徑大多來自工作經驗、院內活動,缺乏系統的崗位培訓,甚至有人純粹依靠以往院校教育所學的知識,這種單純依靠工作年限的增長、工作經驗的積累來提高急救水平的現狀十分不利于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獲取更多的急救知識,不利于護士整體素質的提高[3]。由于許多臨床危重疾病(心臟驟停,氣管異物等)發病迅速,如不及時搶救,后果相當嚴重。在醫院內,而護士常常是首先面對急危重癥患者的“第一目擊者”,在院前急救,護士是直接處理急危重癥患者的執行者,如掌握了更多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則可以第一時間立即實施搶救,爭得挽救患者生命最寶貴的時間,這樣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為后續治療提供有利保障[4],因此,護士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是十分有必要的。

我院采用了兩種培訓方法,一種是傳統的教學模式,一種是基于美國心臟協會(AHA)BLS/ACLS的培訓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基于知識點的講解,能實現各個知識點的詳細傳授,往往忽略了將急救知識向急救意識、急救技能轉化的介導。表2顯示,AHA的培訓模式能讓學員更牢固的掌握急救知識和急救技能。AHA的理論課學習,采用幻燈片放映結合實例講解并插入視頻,使得課程知識點不僅通俗易懂,而且學員易于獲得深刻印象,有利于學員在充分掌握知識要點的基礎上,將各個知識點進行融會貫通,上升為整體的知識體系,而優秀的教學視頻,更是使學員對知識點有直接感官上的認知過程,利于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學員普遍反應較好;技能操作學習方面,通過視頻示范教學和導師分組教學并親自示范形式,導師和學員在數量上按比例分組形成相對穩定的教學組合,使得每個學員的平均指導受教時間相對充足,都得到較好的反復練習的機會,既有利于導師及時發現學員存在的問題并給與指正,也有利于學員學習中的疑問及時得以解答,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度,切實提升自身的急救技能水平,為臨床救護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系統、規范的急救技能培訓可提升救治的整體水平[5],改善救治的結果[6],這對臨床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低年資護士培訓中,借鑒美國心臟協會(AHA)BLS/ACLS的培訓模式,可明顯提高培訓的整體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曾毓,葉澤兵,郝建志.廣東省加快建設緊急醫學救援應急技術培訓基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國實用醫藥,2012,7(23):272-274.

[2]美國心臟協會.2010年美國心臟協會心臟復蘇及心血管急救指南[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101.

[3]倪水芹,彭桂娥,李昱.規范化培訓在提高急診科護士急救知識和技能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4):584-585.

[4]Larsson R,Engstr?m A.Swedish ambulance nurses′ experiences of nursing patients suffering cardiac arrest[J].Int J Nurs Pract,2013,19(2):197-205.

[5]馮蘇舉.急救小組在提高現代化醫院急救水平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8):80-81.

[6]Sodhi K,Singla MK,Shrivastava A.Impact of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training program on the outco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Indian J Crit Care Med,2011,15(4):209-212.

第10篇

心臟驟停,系指心臟泵血功能的突然停止,導致腦及其他重要器官血流中斷,并隨即由此引起意識喪失(15 s)、呼吸停止(30 s)、瞳孔散大固定(1 min)、糖代謝停止(4 min)、腦ATP代謝障礙(5 min)及腦細胞不可逆死亡(6 min)等臨床表現和病理改變[1]。若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不僅可以挽救生命,還可以提高預后療效。2011年2月,本中心華漕急救分站成功搶救復蘇心臟驟停1例,并于抵達上海市閔行區中心醫院急診室之前,患者出現正常心律和自主呼吸。

1 病歷介紹

患者女性,17歲,口吐白沫、昏迷不醒約5 min(鄰居聯系急救120電話)。15時18分,調度指揮中心接警并指派任務,15時23分,到達現場。患者有結核性腦膜腦炎史1年余,長期臥床,規則服用“中藥”數月。既往無器質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近期,無肺部感染、褥瘡感染史。15時23分,患者意識喪失,呼之不應,雙側瞳孔散大(直徑約為6 cm)、固定,對光反射消失,頸動脈捫之不及,心音、呼吸音消失,心電圖示一直線,確診為心臟驟停(上述步驟10 s完成),隨即啟動急救醫療系統(EMSS)。按照ABCD四級程序,分別給予開放氣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壓(cardiac compression)、電擊除顫(defibrillation),同時給予開放靜脈通道。15時41分,心電監護示正常心律,心尖區聽及心音,捫及頸動脈搏動;雙側瞳孔縮小(直徑2.5 cm),出現對光反射。即刻告知家屬并決定搬運、轉送至閔行區中心醫院救治。途中,15時42分調度指揮中心預報送往醫院急診科;15時59分患者出現自主呼吸(途中繼續CPR)。16時5分,抵達閔行區中心醫院急診科(院內急救團隊已準備就緒,隨即給予呼吸機輔助呼吸支持、外周靜脈血管留置、血氣分析等)。

2 討論

分析本例心臟驟停復蘇成功案例,對2010年閔行區醫療急救中心心肺復蘇成功10例進行總結性回顧,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多種因素決定了院前急救心肺復蘇成功率的提升,其中內因(客觀因素)起著決定性因素,外因(主觀因素)起著輔因素。(2)心肺復蘇成功率是衡量EMSS系統首要環節院前急救醫療質量的“金標準”之一。如何進一步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是當前市、區、縣急救中心提升院前急救質量亟需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3 體會

本例心臟驟停復蘇成功的急救醫生長期從事院前急救臨床一線工作10年余,兼職管理崗位工作數年,其分別從醫療救治和醫療管理角度,比對去年10例心肺復蘇成功病例,進行了總結體會。

3.1 決定心臟驟停心肺復蘇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是“內因”。大致概括為“時效、規范、合作”。首先,強調院前急救任一環節必須高度重視“時效性”。調度員接警、指派任務必須嚴格遵守1分鐘標準;急救團隊出車反應速度必須控制在1分鐘之內;急救醫生現場判斷和評價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其他諸如開放氣道(氣管插管)時間、CPR組合交替時間等都應按照規定嚴格執行。其次,強調院前急救過程中必須按照《院前急救操作規范》進行規范性操作。院前急救醫務工作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水平,是承接早期現場目擊者初級CPR、轉遞至院內急診ACLS的關鍵人物,必須認清ABCD是貫穿于心肺復蘇過程中的綱領性原則。再次,強調多層次、多角色的合作亦是決定心肺復蘇成敗的關鍵之一(三種合作:初級目擊者與急救專業人員、急救團隊成員之間、院前急救醫務人員與急診搶救醫務人員之間交接)。“生命鏈”概念中明確指出,現場目擊者或旁觀者的呼叫“120”聯系急救反應系統意識、第一時間啟動EMSS占據了50%的份量,為急救專業人員抵達現場進行標準復蘇術做好初級復蘇救治。因此,我們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合作”。急救團隊成員之間以及院前與院內的無縫銜接之間的“合作”重要性,是專業醫務工作者之間急救意識、急救技能的交流、轉遞,是確保院前復蘇成功和提高院內預后效果的關鍵。

3.2 如何提高心肺復蘇成功率。筆者認為:第一,加強綜合管理。主要圍繞區域急救中心發展規劃和提升區域院前急救質量等中心任務,組織切實、可行、實效的質量控制管理(將心肺復蘇成功率納入考核指標),組織急救團隊規范化專業技能培訓(標準心肺復蘇流程),組織急救團隊急救技能競賽,提升團結協作能力等。第二,加強社區聯動。充分利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一級醫療機構醫療資源,通過諸如閔行衛生系統EHR信息平臺,及時掌握急救復蘇對象的既往病史資料;通過社區急救技能培訓,提高社區醫生急救技能和啟動EMSS的意識等。第三,加強普及教育。發達國家AED等使用以及人民群眾掌握初級CPR技能[2],是其確保較高心肺復蘇成功率的關鍵。筆者一直反復思考,人民群體的急救意識得不到有效提升、急救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難點在于急救知識、技能教育培訓的機構未明確;一定時間內,普及教育的對象或者說受教育指標比率未明確等。

總之,無論作為一名急救醫生,還是一名管理者,在看到區域急救事業蓬勃發展、急救水平不斷提高的現狀時,應更多地思考、立志致力投身于推進區域急救事業發展和拉近與發達國家地區急救水平的奮斗之中。

參 考 文 獻

[1] 楊向軍,徐新獻,惠杰,等.現代內科急重癥治療學.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62-191.

第11篇

1 基本資料

本院2012年院前急救1740人次,其中內科782人次,占44.9%,外科886人次,占50.9%,現有急診科護士15名,聘用男護士4名,占急診科護士總人數的26%,年齡22~26歲,均為大專畢業,工作年限最長4年,最短2年。

2 院前急救的特點

①社會性強、隨機性強院前急救活動涉及到社會各個方面,使院前急救跨出了純粹的醫學領域,這就是其社會性強的表現,隨機性強則主要表現在患者何時呼救,重大事故或災害何時發生是個未知數。②時間緊急它面對的患者病情急、危、重,所以在院前急救過程中,要分秒必爭,要迅速到達現場,嚴格按照現場急救原則運用"快捷"、"有效"、"合理"、"安全"的急救措施,使傷者得到最迫切和最有效的急救和治療。③急救環境條件差現場急救的環境大多較差,有時在馬路街頭,圍觀人群擁擠、嘈雜,有時事故現場的險情未排除,可能造成人員再損傷。④體力強度大如急救人員到現場前要經過途中顛簸,到現場時要隨身攜帶急救箱,若現場在高樓又無電梯時就得辛苦爬樓梯,若現場在救護車無法開進的小巷或農村田埂就得棄車步行,到現場后,急救人員須立即對患者進行搶救,搶救后又要邊指導邊搬運傷員,運送途中還要不斷觀察傷員病情,上述每一環節都要消耗一定的體力。

3 男護士在院前急救工作中的優勢

①生理方面。男護士精力充沛,耐力持久,體格強壯,比女護士更加適合院前急救的工作,比如骨折患者,體重較大的患者,由體格強壯的男護士來搬動,會讓患者感到有安全感。②工作方面。研究表明,男護士比女護士更愿意面對挑戰性強的工作,有更強的壓力承受能力、優越的體力和精力,男護士更容易與患者達到良好的護患溝通[2]。③心理方面。如果遇到患者和家屬有過激行為等突發事件時,男護士控制能力強,決策能力強,思維能力強,溝通能力強,更顯其優勢。

4 對院前急救男護士基本素質和技能的培訓

4.1基本素質培養 ①向新入科男護士介紹環境、各種急救管理制度。特別強調院前急救工作性質、特點,培養他們工作的責任心和護理職業必需具備的慎獨素質。②專人帶教培訓院前急救護理工作流程、搶救配合、現場急救措施、轉運與途中監護救治,掌握"120"網絡院前急救病歷維護技能。③進行安全知識及自我防護意識的培訓護士長應為新入科的男護士講解當前醫療環境,樹立法制觀念,對醫療安全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

4.2基本技能的培訓 ①要充分調動男護士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熟練掌握通信系統及各種搶救儀器的使用,對救護車上輕巧的急救器材,如手提式除顫儀、人工呼吸機、心電圖機的使用方法要特別掌握。②專項培訓CPR、止血、包扎、固定、搬運這五大現場急救技術。③專門培訓批量外傷的現場檢傷分類及搶救工作流程。

4.3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 ①在臨床工作中要培養男護士確認自己的工作性質,并且在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充分了解自身因素,通過學習、實踐逐漸了解護士在臨床中的角色[4]。②醫院對于男護士的肯定,也能夠從側面給患者傳遞一個可以放心的信號,只有醫院自身給予男護士各項技術,品質的肯定與保證,患者才能夠打消疑慮。③在工作中學會變通,把握問題關鍵,男護士完全可以憑借自身的敏捷剛毅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平淡化。當這些特質可以成為有效熟練的溝通法則后,男護士工作中的尷尬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5 小結

由于人類壽命的增長及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節奏加快,工業、交通事故不斷上升,需要急診的人數大量增多,而威脅生命的突發急診多數發生在院外,因此說明了院前急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男護士加入到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有利于優化院前急救護理隊伍,提高院前急救護理質量。在護理日常工作安排上,應該結合男女護士各自的優勢進行分配,體現男女護士各自的價值,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3]。

總之,重視院前急救男護士的培養,管理者必須認真制定培訓計劃,不斷探討適合男護士性別特點的培養方式。只要管理者正確引導男護士鞏固專業的思想和知識,使他們很快融入到院前急救護理隊伍中,從而提高院前急救整體護理質量,推動院前急救護理事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Cassidy M L. Gender Differences in Work-related Status within Selected Female and Male-dominated Occupations[J].Current Research on Occupations and Professions,1990,(5):l11-129.

[2]楊磊,姜超美,李春燕.9所 醫院男護士崗位需求的調查 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6):559-560.

第12篇

關鍵詞:情景模擬演練;低年資助產士

產房工作節奏快、應急性高、風險大、家屬和產婦的期望值高,而助產士又是特殊的醫療服務群體,既有別于醫療,又不完全等同于護理[1],助產士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助產技術是保障母嬰安全最基本的要素,但低年資助產士(工作5年內)由于工作時間短,理論知識缺乏,臨床經驗少,助產技術不過硬,急救技能和應急能力欠缺,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為提高低年資助產士的應急和急救能力,近年來我院采用了情景模擬演練的培訓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2014年在產科病房及產房輪轉和固定在產房的工作5年以內的助產士15名,其學歷均為大專學歷,本科在讀10人,年齡20~26歲,均為女性。

1.2方法

1.2.1建立培訓計劃和小組由產房護士長和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熟練的助產技術及搶救技能、教學能力強的護理骨干和助產組長組成培訓小組,一般為3~4人,護士長在年初即制定全年培訓計劃,每月一項,包括理論、操作及情景模擬演練,由培訓小組成員輪流負責組織講解、演練、考核和評價。

1.2.2編寫搶救流程小組根據產科常見急危重癥病例特點、分娩的各種并發癥和合并癥等,參照國際上最新的指南等,編寫適合本院的搶救流程,編寫流程設置ABCD制護士搶救配合分工流程和專科急救護理流程[2]。ABCD制護士搶救配合分工:即A護士(1號)負責各種管道建立,如輸液、用藥、導尿、抽取血標本等;B護士(2號)負責儀器及時到位安裝使用,如搶救車、胎心監護儀、心電監護儀、除顫儀、輸液泵、急診剖宮產、新生兒窒息復蘇的準備等;C護士(3號)如當時在接產臺上主要協助醫生檢查、操作、難產接生等;D護士(4號)負責各種藥物的配置及與醫生的核對,并及時補充藥品、物品以及對外聯系、記錄、巡回等。

1.2.3組織理論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有 各種分娩合并癥和并發癥的病因、臨床表現、急救流程和產科常用搶救藥物的劑量、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項以及應急預案等等。如產后出血、羊水栓塞、子癇、臍帶脫垂、新生兒窒息復蘇、肩難產、胎盤早剝、產房急診剖宮產等等。

1.2.4急救情景模擬演練理論學完后在當月的月底根據病例進行情景模擬急救演練,按照ABCD制護理搶救配合分工流程演練,每組有4名低年資助產士參加,輪流充當4個不同的角色,請未參與培訓人員扮演產婦、醫生,護士長、組長和其他人員觀摩,情景模擬的內容包括搶救時的物品藥品準備,產程病情觀察及判斷能力,分工及默契程度,搶救治療原則與措施,搶救流程,常用急救藥物的劑量與使用、人文關懷等,一組演練結束后,先由組長對每位演練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點評,然后進行理論提問,再根據考核表進行評分,最后,由護士長對現場的演練過程點評總結,引導助產士理論聯系實際。

1.2.5評價方法考核表項目包括 模擬搶救時間(5分),能否及時呼救(5分),病情觀察及判斷能力(20分),搶救流程熟練度(30分),分工和默契程度(10分),掌握搶救物品位置、備物(10分),溝通、協調能力(5分),病歷記錄(5分),理論考核(5分),總分100分,優秀:100~95分,良好:94~85分,一般:84~75分,不合格:

2結果

2.1培訓前后理論考核成績與操作成績合格率比較,見表1。

2.2 15名低年資助產士對情景模擬急救演練的評價,見表2。

3討論

3.1情景模擬演練是通過設置一種逼真的工作場景或管理系統,讓被訓練者按照一定的工作要求,完成一項或一系列任務,從中鍛煉或考察其某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2],情景教學近年來在醫院的教學與培訓中被廣泛的采用,它具有仿真性、參與性、互動性、實踐性、趣味性等特點,能夠縮短護理理論教學和臨床實踐教學的差別[3]。

3.2情景模擬演練提高了低年資助產士的應急能力和急救技能。產婦進入產房后產程會千差萬別、千變萬化,隨機性強,突發事件多,產婦及家屬對分娩缺乏正確的認知,期望值過高,再加上工作節奏快,這就要求我們助產士不但要有一定的應急能力和臨床經驗,還需要過硬的助產技術和心理素質,而低年資助產士由于基礎理論及助產操作技能相對較差,遇到突發的產科并發癥、急癥等搶救的病例少或從沒遇到,對產程的觀察和病情的變化不能及時作出分析判斷,搶救經驗不足,遇到急救時往往會手忙腳亂,不能進行簡單的新生兒窒息復蘇等等,而傳統的產科培訓方式一般是先進行理論講解,然后示教,再對各項技能逐項進行培訓,考核方法單一化、教條化、理論與臨床實際操作脫節,對各項急救技能的綜合運用缺乏鍛煉,不利于助產士急救意識的建立和應急能力的培養。而進行情景模擬演練,在理論知識及各單項急救操作及助產技能培訓的基礎上,助產士通過不同角色扮演迅速有序投入急救工作,將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融會貫通,反復訓練,從而獲得了實戰經驗,因此有效地提高了低年資助產士的臨床急救水平和綜合應急能力。

因此,情景模擬演練在提高年資助產士的應急能力和急救技能以及綜合能力方面,是一種行之有效,值得在臨床推廣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黃淑梅.助產士工作中的壓力及應對措施[J].醫學信息,2012,25(1):29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丹棱县| 基隆市| 满城县| 专栏| 新野县| 澄迈县| 龙陵县| 湾仔区| 壶关县| 九寨沟县| 甘谷县| 北海市| 岳阳县| 广饶县| 高淳县| 新乐市| 沅江市| 望江县| 乐东| 长武县| 醴陵市| 明水县| 彰化县| 普格县| 樟树市| 阳曲县| 鄂托克旗| 岳池县| 衡东县| 德令哈市| 揭东县| 时尚| 濮阳县| 吉木萨尔县| 玉林市| 海晏县| 通化县| 丹江口市| 马尔康县| 库尔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