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1 20:57:0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康復學習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社區;病人教育;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R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4-00-02
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病人對健康知識的需求逐漸增加,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1]。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病人對健康內涵認識的變化和健康教育需求的增加,引起了社區醫務人員工作職責相應的變化,健康教育逐漸成為社區醫療工作的一個越來越重要領域。我國將健康教育應用于社區醫療服務已有30多年的歷史,雖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多方面的限制,發展仍較緩慢。本文就我國社區病人健康教育的現狀進行如下分析。
1 健康教育概述
1.1 健康教育的定義
健康教育是旨在幫助對象人群或個體改善健康相關行為的系統的社會活動。健康教育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采用健康信息傳播等干預措施使人群或個體自覺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從而避免或減少暴露于危險因素,幫助實現疾病預防、治療康復,及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對健康教育的這個定義強調了健康教育的特定目標是改善對象的健康相關行為,而健康教育主要是以人群為對象;健康教育的干預措施主義為健康信息傳播,但健康教育是包涵多方面要素的系統活動;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致力與疾病的預防控制,然而也幫助病人更好的治療和康復,它還努力幫助普通人群立即增進健康水平[3]。
1.2 健康教育與衛生宣教
在20世紀的我國,衛生宣教和健康教育兩個名詞曾在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共存,可以說健康教育與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衛生宣教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發展階段的名稱。健康教育與以往的衛生宣教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聯系在于:我國當前的健康教育是在過去的衛生宣教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在健康教育的主要措施仍可稱為衛生宣教。區別在于:比之于過去的衛生宣教,健康教育明確了自己特定的工作目標,從而防止疾病、增進健康,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輔助方法為衛生工作某一時間的中心任務服務;健康教育不是簡單的、單一方向的信息傳播,而是既有調查研究又有干預的,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的,設計多層次多方面對象和內容的系統活動;健康教育在融合醫學科學和行為科學、傳播學、管理科學等學科知識的基礎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和方法體系。
1.3 健康教育的意義
近40年來健康教育在全世界迅速發展,尤其內在的、客觀的原因,基于這些原因,健康教育體現出它的社會、經濟和學術意義。
首先,健康教育是人類與疾病做斗爭的客觀需要。在過去兩百年中人類疾病譜和死因譜發生了顯著變化,導致人們死亡的主要原因由傳染性疾病轉變為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這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目前尚缺少生物學預防手段和治愈方法,醫學專家看到了改善人們健康相關行為來防止這類疾病的重要價值,而改善人們健康相關行為需要健康教育。
其次,健康教育是人們提高健康水平的無限欲望與有限資源的矛盾產物。在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衛生費用都呈上升趨勢。造成衛生費用增長的根本原因依然是人類疾病譜的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然而資源是有限的,人們對健康和生命的無限追求與有限的資源便形成了矛盾。
最后,健康教育是醫學科學發展的必然產物。醫學欲改善人群健康相關行為的需要,促使醫學和行為科學、傳播管理科學等學科相結合并產生新的邊緣學科,健康教育因此而得以成為一個專業領域并開辟了醫學科學知識的一個新的生長點。
2 社區常用健康教育方法
2.1 參與式培訓
參與式培訓即培訓者和培訓對象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在培訓中大量采用參與式教學方法,如小講課、手冊、掛圖、錄像、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培訓者和培訓對象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共同完成教學活動。該培訓方式具有以下五個實施要點:第一,讓學員參與確定培訓內容和目標;第二,制定參與式培訓的授課計劃;第三,吸引和組織學員自始至終參與教學活動;第四,培養學員運用參與是教學方法的技能;第五,組織學員參加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評估。參與式培訓法已在我國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中廣泛使用。張方方等[4]通過制定健康教育手冊,探討指導社區老年病人正確使用"健身路徑"的方法。結果表明健康教育手冊對老年病人人使用"健身路徑"具有指導意義,促進了社區老年人使用"健身路徑"進行活動,充實了社區老年護理服務內容。吳熙等[5]對探討社區高血壓病病人適宜的健康教育方法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病人喜歡形象、生動和多樣性的教育方式如病理標本展示、觀看科普錄像等。建議將綜合性健康教育措施納入高血壓病病人的社區干預措施。
2.2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是同伴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行為和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一般由經過培訓的同伴教育者向同伴講述自身經歷和體會,或充當積極的榜樣角色,通過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被教育者進行交流,以喚起共鳴,激感,共同采納有益健康的行動。
常見的同伴教育形式主要有三種:①在目標人群中選擇一定數量的人,經培訓成為同伴教育者,然后再由他們對目標人群進行教育;②目標人群自由討論和交流。有健康教育機構制定討論過程中的組織者,也可由目標人群自發組織,推選出帶頭人,例如召開小組討論會、座談會等;③兩人或更多人之間自由地進行信息、觀念和技能的分享與交流。例如,某社區的高血壓俱樂部,患者之間以現身說法,交流保健信息。
同伴教育是社區健康教育中非常常用的健康教育方法,它能有效地改善病人健康相關行為,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萬巧琴等[6]探討了同伴教育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的效果,研究結果表明:同伴教育有利于社區糖尿病增長自我管理知識、提高自我效能、改善自我管理行為,是一種有效、可行的社區健康教育形式。張會敏等[7]對同伴教育在社區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將試驗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在綜合健康教育的同時開展同伴教育,對照組只進行綜合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進行高血壓相關知、信、行的問卷調查,并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知、信、行問卷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表明在社區高血壓病人中實施同伴教育優于綜合健康教育。
2.3 自我導向學習
自我導向學習是指學習者不論在有沒有他人協助下,以個人責任為出發點,主動診斷自己的學習需求,形成學習目標,應用人、物資源,選擇 安排執行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平復機子的學習成果,達成自我實現目標的學習方式。
依據學習內容的彈性和學習者之間的互動性,可以將自我導向學習分為四種類型:獨立式學習、個人式學習、集團式學習和小團體式學習。經驗證明在以上四中類型中,以小團體式自我導向學習的效果最好,它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步驟:①建立開放、和諧、溫馨的團體氣氛;②診斷學習需求,建立學習目標;③成立學習小組;④組織小團體學習活動,戰士學習成果;⑤學習成果平復并計劃未來。
1960年代國際上興起對自我導向學習的研究,1990年代,我過臺灣地區學者陸續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對自我導向學習進行探討,并將這一方法引入健康教育的干預研究。社區健康教育者是自我導向學習的協助者和促進者,可以運用自我導向學習法在社區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汪國新[8]為改變被健康教育者基本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學習積極性不高,參與率較低這種現狀,建議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將社區健康教育的視角從"教"轉移到"學",引導被教育者從接受式學習轉向自主式學習,從被動、單向的個體學習轉向主動、互助的群體學習。
3 社區健康教育存在問題
3.1 發展不平衡
大多數社區醫院由于條件較差,病人教育還停留在衛生宣教的層次上,工作內容沒有實質性的改變;而在極少數條件較好綜合性大醫院及教學醫院,由于護理人員專業水平和學歷層次較高,病人健康教育開展較早、較深入,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另一方面,不同地域的社區醫院,健康教育發展狀況相差也很大,相對發達的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發展更好,城市比農村發展更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與社會經濟發展和政府的政策導向有很大關系,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政府支持和社會長期共同努力。
3.2 健康教育人員缺乏
我國社區沒有專門的健康教育者,社區醫療工作者由于工作量大,其他日常工作占據了很大部分時間,無法合理安排時間進行健康教育。為保證社區病人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醫院領導和相關部門應給予支持,擴大醫療隊伍,調整人員分配,培訓專職健康教育者。
3.3 健康教育人員專業知識匱乏
我國社區的健康教育工作大多由社區護士進行,而護理人員大多沒有經過系統、規范的健康教育課程訓練,相當數量的護理人員(包括護理管理人員)在實踐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指導,概念模糊,常常將衛生宣教等同于健康教育;另外,由于一部分護理人員學歷層次和專業水平不高,很難主動發現病人的健康問題并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法。應提高護士對健康教育的認識,加強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王常青[9]認為,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護理技能,還要具備心理學、倫理學、營養學、康復學、公共衛生、預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識及溝通技巧。醫院應加大對健康教育專科護士的培訓,可采用設立培訓班和外出進修等方法。
3.4 病人健康意識不強
現在,大多數住院病人依然關心的是疾病癥狀的緩解,而不是尋求如何獲得健康行為的知識和建立健康行為,這就影響了病人教育的開展。但是,病人及家屬主動獲取疾病知識的意識在日益增強,這有利于病人教育的開展。應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針對不同患病人群,采取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增加病人接受健康教育的機會,從而增強病人健康意識。
3.5 管理滯后
由于社區開展病人健康教育歷史較短,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在人員培訓、實施規范、評價標準及方法體系方面有許多問題需解決。目前,在管理方面對病人教育的工作要求和評價也基本局限在知識傳遞層面,這也是病人教育深入不下去的一個重要原因[10]。應該建立完整的管理體制,不能流于形式,建立規章制度落實到位,從上到下一級一級不定期抽查,設立負責監管的部門,管理到位。
3.6 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
有效的評價體系是檢驗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現狀社區醫院缺乏有效的評價體系,對健康教育評價多以健康知識知曉率以及患者滿意度為主,沒有一種科學的量化考核標準和具體的考評指標,最終使社區健康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沒有得到真正落實,造成原本不足的資源在某種成都上的浪費。謝多雙等[11]認為在評價指標方面,應建立融患者掌握知識、轉變態度和改變行為或掌握某些相關技能、促進健康行為形成以及健康水平提升等為一體的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全面地評價社區健康教育效果。
4 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社區病人健康教育已初步發展,但水平還有待提高。從健康教育的方法角度來看,雖有多種方法已應用與社區工作實踐,但健康教育形式還有待豐富,健康教育效果不盡人意;從健康教育者的角度來看,健康教育人員編制缺乏,且不夠專業,健康教育者的數量有有待增加、素質有待提高;從社區病人角度來看,病人的健康意識有待增強;從管理體制來看,健康教育的體制還不成熟,亟待完善。社會應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共同努力,使社區健康教育系統日益完善。
參考文獻
[1] 胡娟,病人教育的發展方向[J].現代護理,2006,12(12):1107.
[2] 張,戚.病人教育的效果[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99,18(6):254.
[3] 馬驍.健康教育學[M].北京:人衛出版社,2003:2.
[4] 張方方,王晶晶等.社區老年人“健身路徑”健康教育手冊的制作與應用[J].全科護理,2011,9(10):2810-2812.
[5] 吳熙,許兵等.高血壓病病人的社區健康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1, 16(7):438.
[6] 萬巧琴,尚少梅,來小彬等.同伴教育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中應用效果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9,24(5):457-459.
[7] 張會敏,朱麗麗,張海洋等.同伴教育在社區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護理研究,2010,24(7):1818-1820.
[8] 汪國新,基于“社區學習共同體”的學習[J].中國成人教育,2010, 12:5-7.
[9] 王常青.臨床護理中健康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