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11:13: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綠色建造試點工作思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2012年,江蘇省地方海事船檢全系統按照“穩中求進”的總體部署和要求,針對水運經濟發展新形勢、水上交通安全新情況,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狠抓水上交通安全監管,主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完成年初制定的8個目標46項工作任務,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現代海事船檢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一是強化安全監管,保持了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全力遏制了事故多發勢頭,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沉船艘數同比持平,直接經濟損失同比減少1.8%。
二是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切實保障轄區水域環境清潔。強化重點船舶重點水域污染治理。實施危化品運輸船舶動態報告聯動監管制度,開展了《南水北調東線及其他清水廊道航運水污染防治措施和政策》研究。
三是開展了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解決了一批熱點難點問題。著力加強隱患排查整改,對全省航運企業、船舶、港口、碼頭以及各類涉水設施安全狀況進行了全面排查摸底,共排查出安全隱患2274處,現場整改1926處,限期整改348處,全省通航環境和安全狀況得到有效改善;開展船舶配員與船員證書專項檢查,共檢查船舶8.6萬艘次,強化了從業人員責任意識;聯合航道部門開展蘇北運河“三超一無”專項整治活動,檢查船舶5.5萬艘次,查處違規船舶2845艘,“三超一無”船舶明顯減少。
四是主動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公共服務能力有效提升。調研起草《江蘇省內河水域游覽活動安全管理辦法》;全力保障蘇州國際旅游節、鎮江金山湖國際龍舟賽、溱潼會船節等各類涉水活動順利進行。保障涉水工程建設,全省轄區共審核、審批“水工”作業208項,其中國家、省重點工程58項,交通工程127項,為新秦淮河船閘大修、蘇南運河四改三、連申線航道整治等國家和省重點交通工程建設保駕護航。
五是加強搜救能力建設,防臺防汛和應急搜救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制定并下發了《省地方海事局內河交通突發事件應急協調工作指引》。開展應急搜救培訓與演練,全年轄區共接、處警4119起,救助船舶2699艘次,救助人員985人次,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05億元,為保障水上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受到各級政府及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的充分肯定。
六是推進試點工作,統一上航執法總體進展加快。全省12個省轄市56個縣(市、區)交通運輸局成立了水上執法組織機構,匯編了《水上統一上航執法常用法規及規范性文件》。
七是強化質量管理體系運行,船檢工作質量不斷提升。全省共完成建造檢驗4461艘,273萬總噸;完成營運檢驗4.7萬艘,1656萬總噸;完成船用產品檢驗2.9萬件(臺、套),審批船舶和船用產品圖紙2223套,未發生因船檢質量問題引發的重、特大事故或船舶滯留。完成新建船舶噸位丈量復核2504艘,簽發臨時船舶噸位證書9671份,占全國總數30%。
八是不斷改進行業作風,海事文明形象進一步提升。省局和各市局領導分別在基層建立聯系點,深入基層和航運企業,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針對基層和群眾反映海事執法和服務8個方面的問題,制定了有效的解決措施。全系統13個市地方海事文明服務品牌已形成“品牌鏈”,省局被交通運輸部表彰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單位”,南京市局服務大廳被交通運輸部表彰為“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示范窗口”,常州市局楊成成被部海事局評為“全國海事系統‘慶文式’標兵”。另外,全系統還有48個單位、集體和52人次受到市、廳級以上表彰。
?藎江蘇海事船檢當前面臨的形勢和要求
今年全國海事工作會議上提出,要準確把握五個方面的新要求,深入推進“四型海事”建設。如何順應江蘇交通現代化的新目標,適應海事發展的新形勢,這是擺在廣大干部職工面前的新課題。全系統要圍繞大力推進“四型海事”建設,積極探索現代海事船檢建設路徑,為江蘇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是要從注重硬件建設向軟硬實力兼顧的方向轉變。海事軟實力包括海事核心文化、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整體協作精神,還包括應對危機的能力、學習和利用新技術的能力。提升海事軟實力,必須加強學習型海事建設。
二是要從“任務驅動”向“主動履職”方向轉變。建設責任型海事,關鍵在于提高履職意識和能力。不僅要全面履職,更要主動履職,在安全監管、公共服務和引導水運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三是要從監管式管理向服務式管理轉變。切實深化服務型海事建設,首先要在觀念理念上牢固樹立服務第一的意識,圍繞服務來進行管理。其次要把服務舉措自覺融合到執法過程中,讓船員切切實實感受到海事給他們帶來的高效、優質和人性化的服務。
四是要從信息手段應用向信息化管理方向轉變。信息化是現代海事船檢的基礎和重要特征。當前,省廳正在組織實施“232”暢通網和船聯網等重大信息化工程,信息化與海事船檢管理的結合將更加緊密。要以深化海事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引導海事理念創新、機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
?藎圍繞“四型海事”建設主線 加快現代海事船檢建設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總體工作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四型海事”建設為主線,圍繞水上安全監管中心工作,著力加強事故預防預控能力建設,著力推進海事船檢執法機制完善,著力提升服務保障民生水平,在確保全省轄區水上安全形勢持續穩定的同時,努力在加快現代海事船檢建設中取得新的成績。
根據總體思路,今年的主要目標是:
轄區水上交通安全形勢穩定。不發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重特大水上交通責任事故,死亡人數控制在省安委會下達的指標范圍內。
完成南水北調東線“蘇北運河清潔船舶示范工程”建設任務。
完成規費征收任務。
船舶檢驗發證秩序和管理規范化水平明顯提升。
完成《江蘇省地方海事系統2012-2013年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預定建設任務,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進一步改善。
加強行業黨建和行風建設。“海事文明形象示范工程”建設取得實效;“四型海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不發生有重大影響的行風問題和行政敗訴案件。
圍繞上述目標,具體要抓好9個方面重點工作:
實施南水北調東線蘇北運河“清潔船舶示范工程”。進一步加強船舶污染防治,強化安全監管。制定《南水北調東線京杭運河蘇北段清潔船舶示范工程方案》;嚴格控制有關危化品船舶在蘇北運河航行;開展內河船舶推廣使用LNG清潔能源示范工程;強化通航秩序管理,全力打造蘇北運河安全暢通綠色通道。
加強渡運安全管理。進一步完善渡口安全管理機制和監管機制,爭取省政府出臺加強渡口安全管理的文件,繼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渡運安全責任;推進撤渡工作,對上下游有橋梁代渡和渡運量較小的渡口,提請政府部門予以撤并;在全省鄉鎮渡口實施“救生衣工程”,督促渡船上人員100%穿著救生衣;推行渡口差別化管理。
強化安全監管機制建設。統一規范業務工作標準;進一步加強船舶安檢,開發應用船舶安檢工作移動平臺;貫徹落實《國內水路運輸管理條例》,開展船舶證書、證件專項檢查,清理整頓船證不符、無經營許可及超范圍運輸等行為;規范沿線船舶維修點船舶修造行為,切實整治駱馬湖、洪澤湖黃砂運輸船舶無序航行行為。
推動搜救工作科學發展。一是進一步加強搜救體系建設,繼續推動在重點水域建立縣(市)搜救分中心;二是提升水上搜救能力,推行內河交通突發事件應急協調工作指引;三是推進實施“‘內河水上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工程’2013年實施計劃”,推廣使用水上應急指揮管理平臺,實現接處警流程、臺帳格式和業務報表“三統一”。
加強船舶船員管理。一是推進船員管理規范化。建立和運行船員管理質量控制體系,并通過部局組織的外審認證。二是加強船員服務管理,提高船員素質。三是繼續加強船舶識別號管理,開展“船舶識別號”與“船聯網”電子標簽的準備、發放等配套工作;四是進一步加強體系審核,推廣使用體系審核管理系統。
切實加強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海事立法工作,組織起草《江蘇省內河交通安全條例》;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全面開展水上統一上航執法工作;建立網絡化執法模式,利用電子監控系統等信息化平臺,實現船舶違規證據及處罰信息全省聯網;建立完善誠信船舶管理制度;加強水上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管理。
加強質量船檢建設。進一步推進船檢質量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編制年度監控計劃,加強監控,防止“不合格”重復發生;建立船舶檢驗與管理新模式;加強船舶工程質檢技術服務單位質檢行為和工作質量監督;積極參與船型標準化推廣和老舊船舶拆解補貼等相關政策研究,配合做好船型標準化工作;加強驗船師隊伍建設;深化船檢信息化應用;制定符合船檢法規、切合江蘇省實際的相關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