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探測技術論文

探測技術論文

時間:2022-11-13 23:00:5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探測技術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探測技術論文

第1篇

物探——地球物理勘探的簡稱,它是以地下巖土層(或地質體)的物性差異為基礎,通過儀器觀測自然或人工物理場的變化,確定地下地質體的空間展布范圍(大小、形狀、埋深等)并可測定巖土體的物性參數,達到解決地質問題的一種物理勘探方法。

按照勘探對象的不同,物探技術又分為三大分支,即石油物探、固體礦物探和水工環物探(簡稱工程物探),我們使用的為工程物探。

工程物探技術方法門類眾多,它們依據的原理和使用的儀器設備也各有不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物探技術的發展日趨成熟,而且新的方法技術不斷涌現,幾年前還認為無法解決的問題,幾年后由于某種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的出現迎刃而解的實例是常見的。它是地質科學中一門新興的、十分活躍、發展很快的學科,它又是城市建設和水利電力巖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講,它的應用與發展已成為衡量地質勘察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

下面介紹兩種實用的直流電法勘探技術——三維直流電法探測技術和巖土體電阻率測試技術,供廣大物探同仁工作時參考。

2三維直流電法探測技術

三維直流電法探測就是應用現有的直流電法儀器和勘探方法,在施工方法上優化改進,進行加密采樣數據以取得三維數據體,然后采取電阻率層析成像技術進行資料處理和成圖。該方法是傳統直流電法的三維化,可使勘探精度得到很大提高,在原有儀器設備條件下提高了傳統直流電法勘探的能力,但野外測試工作量較大,是以“時間換取空間上的高分辨率”。把它應用到工程與環境地球物理勘探中,不失為一種較理想的方法。三維直流電法勘探施工采取一次布極,多極距測量技術,通常采用的裝置形式有兩極裝置、單極——偶極裝置和偶極——偶極裝置等。

本文主要介紹兩極裝置形式,把供電電極B和測量電極N置于無窮遠處,在勘探區域布置m條測線,每條測線布置n個測點(電極),測網密度根據探測對象及其探測深度而定,在城市建設和水利電力工程勘測中,一般選取測線距L=2~10米、測點距D=2~5米即可滿足勘探要求。外業工作時將m×n個電極一次布置完畢(詳見圖1),其中單一測點(電極)的編號為aij(i=1,2,3……m;j=1,2,3……n)。

對于兩極裝置,理論上OB=∞,ON=∞,視電阻率計算公式為:

式中:ρs—視電祖率(Ω·m);rAM—供電電極A與測量電極M之間的距離(m);UAM—測量電極M的觀測電位(mV);I—供電電極A的電流強度(mA)。

外業施工過程為:選擇a11點為供電點,逐點測量a12,a13,a14,…,a1j,…,a1n各點的電位和供電電流強度,代入(1)式可求得各測量點的視電阻率值。然后再以a12點為供電點,逐點測量a13,a14,a15,…,a1j,…,a1n各點的電位和供電電流強度,依此類推,直到供電點移到a1n-1點為止,即完成其中一條測線a1j的測試任務。其它測線a2j、a3j、a4j……amj的電位和供電電流強度測試按照上述方法和順序進行,便可獲得全測區內各測點不同電極距的視電阻率參數。

資料處理與解釋主要目的是便于研究勘查區內地電異常體的空間賦存規律和變化特征。一般程序為:由外業觀測數據分別繪制極距d=D,2D,3D,4D,5D,6D……米的視電阻率水平切片,再把它們按對應的水平位置并依電極距大小疊放在一起便可形成倒梯形的三維視電阻率圖,據此進行推斷解釋。根據試驗研究和工程實測結果得出:該法的勘探深度一般為(0.6~0.8)d。

圖2為文獻⑶在城市工程勘查中的應用實例:該測區由于地下人防工程充水、坍塌而呈現低阻電性特征。圖2⑴可以看出NE—SW向有一低阻條帶,根據本區地質特征和鉆孔資料可知,低阻帶為地下人防工程上部反映,埋深在1.4~1.6m左右,圖右下角的高阻為墻基影響造成;圖2⑵因完全充水,低阻帶電阻率較d=2m時低,埋深應在2.8~3.0m左右;圖2⑶的等值線形態與圖2⑵基本一致,為人防工程的完全充水部分,深度在4.2~4.4m左右;圖2⑷為人防工程基底反映,深度在5.6~6.0m左右。據以上分析,人防工程平面位置為圖2⑴虛線圈定區域,人防工程呈NE—SW走向貫穿勘探區域,深度在2~6m左右。據報道該測區解釋成果經開挖驗證完全符合客觀實際。

該法較傳統直流電法勘探具有信息量大、精度高的優點,在工程勘察中有較好的應用效果,同時又拓展了老式電法儀的應用范圍,延長了老式儀器的經濟使用壽命;但又具有施工量大的缺點,性價比決定其適合于小區域的工程勘察。

3巖土體電阻率測試技術

對巖土體電阻率的測試,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下面主要介紹直流電測深中的溫納裝置在巖土體電阻率測試中的具體應用。根據試驗研究和工程實測結果可知該法具有快速、準確地測定巖土體電阻率,并對不同巖性層劃分做出客觀解釋。

實際工作中,根據測試場地的大小,可選用對稱四極裝置或三極裝置進行測量。由于溫納裝置是等比裝置,且MN/AB=1/3,所以視電阻率與電位差及電流強度的關系式為:

式中:ρs—視電祖率(Ω·m);UMN—測量電極MN觀測電位差(mV);I—供電電極AB之間的電流強度(mA);k為裝置系數:

由此可分別得到四極和三極的裝置系數:

(四極裝置適用)

(三極裝置適用)

在現場觀測過程中,將AB供電極距逐漸加大,以增加勘探深度,可以測得不同電極距下的視電阻率ρs。實用的供電極距及測量極距見表1。

表1供電極距和測量極距單位:m

AB

1.8

2.4

3.0

4.2

5.7

7.8

10.2

13.2

17.4

22.8

30

42

57

78

102

AB/2

0.9

1.2

1.5

2.1

2.85

3.9

5.1

6.6

8.7

11.4

15

21

28.5

39

51

MN

0.6

0.8

1.0

1.4

1.9

2.6

3.4

4.4

5.8

7.6

10

14

19

26

34

數據處理與解釋采用現場作圖的方式,可快速測定電阻率及劃分巖性層位。以MN為橫坐標,計算MN/ρs,并以MN/ρs為縱坐標,在雙對數坐標紙上繪制MN/ρs與MN的關系圖,詳見圖3。對圖中不同極距的測試值,找出不同深度、相同斜率的點,對這些點進行連線,使其均勻地分布在直線上或直線兩側。求直線段斜率的倒數,可獲得測點處各層的電阻率ρij。

式中:i為層位序號(i=1,2,3,…);j為測深點編號(j=1,2,3,…)。對各測深點依次作圖解釋,可求得各測點處分層的電阻率值,對獲得的各層電阻率值進行數理統計,便可獲得地層的平均電阻率值。計算公式為:

其中:—第i巖性層平均電阻率值;ρij—第j測深點處第i巖性層計算電阻率值;n—測深點數。

根據下式確定標準差,以求得第i巖性層電阻率值的變化范圍±si。

物性層位的劃分可以采用計算機數值模擬計算、量板法或其它手工解釋方法,但由于對解釋結果的影響因素很多,例如不同時代不同成因的地層、巖性特征、地層傾角、構造特征等,使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存在較為復雜的變化,地下高阻或低阻屏蔽層的影響,實際地層的各向異性等等,都將對巖性層參數的解釋結果產生較大影響。由此可知該解釋只能是電性層參數,而不是所求目的地質層參數。因此地質層位的劃分尚需將電性層參數轉化為地質層參數,在實際工作中,必須進行層位厚度校正。具體做法是:首先在已知地層剖面處進行電測深(如鉆孔處),通過已知地層剖面確定校正系數,即確定AB/2極距與層位深度的關系。再通過已知地質剖面或鉆孔處的電測深數據作視電阻率擬斷面等值線圖,在視電阻率擬斷面等值線圖上劃分地層,用已知地層深度或鉆孔深度h與地質層面對應的AB/2對比,求取不同深度AB/2的校正系數λi:

(i=1,2,3,…)

實測工作時,可對每個鉆孔進行統計,求取深度校正系數的算術平均值。如在沒有鉆孔(或已知地層剖面)的測區,可采用工程類比法獲得,如采用鄰近地質條件相似地區的深度校正系數即可滿足工程需要。

據文獻⑷報道,他們的研究和工作過的測區,其極距與鉆孔對比的校正系數為0.66左右。而溫納裝置選取MN/AB=1/3,MN≈0.66(AB/2),因此,以MN作橫坐標,以MN/ρs為縱坐標作圖,則不同斜率的直線交點處對應的橫坐標即為層位頂面的深度(見圖3)。

同樣,在不同的地區還可以AB/2作橫坐標,以(AB/2)/ρs作縱坐標,作雙對數坐標圖,用不同斜率的直線交點處對應的AB/2乘以校正系數,求取地質層位頂面的埋深。圖4為某變電站場地電阻率及層位劃分實際解釋應用圖(見文獻⑷)。該圖是以AB/2作橫坐標,以(AB/2)/ρs為縱坐標,作雙對數坐標圖。從圖中可以很好地劃分出4個層位并計算直線段斜率的倒數,獲得各層的電阻率值。依據實際經驗該方法對于電阻率相差不大的相鄰地層的劃分也有較好的地質效果。

該方法較傳統的解釋方法具有快速(可由記錄員現場繪圖取得解釋成果)、準確的特點,相對于傳統的解釋方法而言更適合工程物探在解決地層劃分和電阻率測試中的應用。另外,場地的巖土電阻率是工程設計接地裝置的一個重要參數。它的確定對電流盡快地散入大地,達到足夠小的接地電阻及接地裝置地下部分的合理布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沿地層深度的變化規律是選擇接地裝置型式設計的主要依據。巖土中含水量和溫度的變化,對巖土體電阻率的影響較大。溫度降低,巖土電阻率增大;溫度升高,巖土電阻率變小。巖土濕度變小,電阻率增大;巖土濕度變大,電阻率變小。但巖土含水量增加較大時,巖土電阻率反而增加;另外,水的礦化度不同,對巖土電阻率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條件允許,應在冬天干旱季節,對變電站場地的巖土電阻率進行測定,以獲取場地在一年四季中最大的電阻率,供設計接地裝置使用。

4結束語

以上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三維直流電法探測技術、巖土體電阻率測試技術的現場施工方法、資料處理及其解釋的技術路線,由此可以看出,它們在城市建設和水利電力工程勘測中具有信息量大、準確、直觀、經濟、快速、便于分析等特點而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隨著電子和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城市建設和水利電力工程物探技術也隨之提高和拓寬,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在生產實踐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而不斷的發展完善,應用范圍也不斷拓展;如地質雷達技術、面波勘探技術、電阻率層析成像和地震(聲波)CT技術等都在工程實踐中取得了良好地應用效果,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同樣,常規物探方法的應用范圍和應用領域以及數據處理技術也不斷進展和創新,在工程建設和實踐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⑴傅良魁.電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0.

⑵MHLoke.Electricalimagingsurveysforenvironmentandengineeringstudies[EB/OL].2002,2.

⑶許新剛等.三維直流電法勘探在地下人防工程勘察中的應用[J].物探與化探,2004(2).

第2篇

【關鍵詞】深空通信 調制解調 技術研究

隨著近年來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新一輪的探空探測活動的熱潮。我國對深空探測人物也進行了逐步的展開工作,并對其進行了較為長期的規劃。在深空探測系統中,信息傳遞與目標控制的唯一紐帶就是深空通信系統,而通信系統能否正常運行,與鏈路的通暢、準確息息相關,是整個深空探測任務成功的一個重要保障。而深空探測的另一個難點則是遙遠的測控通信距離。因為受通信距離和星上寶貴的有限資源限制,中星在深空探測任務中是將地測控數傳輸率徘徊在Kbps的一個數量級,不過隨著中繼衛星和軌道器技術的發展,深空通信證的數傳速率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對深空通信中的調制解調技術進行提升與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 深空通信中的調制解調技術研究的背景

2000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當前國內根據白皮書中的定義,將對地球以外的天體展開的空間探測活動全部統稱為深空探測。進行深空探測的目的,不僅是要對其進行科學的研究,從而對太空的奧秘進行探索,將宇宙之謎解開,而且還是對天疆的開拓,將資源的索求目標伸向天空,實現太空移民。在21世紀,深空探測將會是人類對資源進行開發與應用,對空間科學與技術進行創新的重要途徑,當前已成為各個航天大國在航天活動中的一大熱點話題。

進入21世紀后,各國對深空探測相繼制定出了各自的發展戰略,目前發展現狀如表1所示。

深空探測系統中的中星地通信的唯一紐帶是深空通信系統。美國建立的深空通信系統為DSN深空網系統,為NASA的行星探測飛行器給予跟蹤、通信與數據獲取服務是其主要的作用。在30年的不斷發展與壯大中,DSN深空網系統的遙測能力已經從8bps增速到了幾十甚至是幾百。

在歐洲,其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傳速率為640Mbps左右。歐空局的CryoSat系統中的X頻段下行鏈路的傳輸數據位90Mbps左右;由荷蘭Spacelink公司生產出來的數字調制解調器――ERSDEM-2.5的速率最高傳輸速率可以突破315Mbps,而其近期聲場出來的ERSDEM-3數字調制解調器的速率更可以達到1Gbps。

2 深空通信中的調制技術

通信系統的質量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所采用的調制方式。調制的目的就是讓信號的特性能與信道的特性向匹配起來,所以,系統的信道特性決定著調制方式的選擇,對于不同類型的信道特性,需要選用不同的調制方式。

在深空通信系統中,對于調制解調的方式要求主要有兩大點:

第一,根據深空通信信道的非線性與AM/PM的效應,因此,通過深空通信系統中的調制解調后,波形應該盡量的與包絡結構具有等同的特點,通常不采用數字調制技術中的幅度變化。

第二,從頻域內來說,對已經調波好的要求其具有良好的頻譜特性。這樣,已經調波好的就需要具有最小的功率占有率。換言之,已經調波好的頻譜在快速的高品滾降上更具特性。

現行的較新的連續相位調制和多調制度調相的調制解調技術皆是恒包絡調制方式中的范疇,都有比較高的頻帶利用率與功率利用率。在這兩種調制解調技術中,多調制度調相在功率利用率方面可以實現得更高。

未來的深空通信在調制解調技術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方向。CCSDS與深空網絡Block V建議了接收機結構兼容的帶寬有效的調制解調技術。JPL也正在通過與高性能的糾錯碼結合對符合美國未來的高數據率的深空探測任務進行了要求。

也就是說,在深空通信系統中一個好的調制解調技術,首先要有一個比較高的功率效率,然后對其帶寬的效率才能有所提高,最小功率譜占有率的(準)恒包絡、連續相位調制技術是其發展方向。

3 結語

綜上所述,深空通信中的調制解調技術現階段還存在比較大的問題,但是作為深空探測人物成敗的關鍵因素,通過相關人士的不斷研究與發展,深空通信中的調制解調技術必定能得到長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潘曉丹.深空通信中的調制技術分析與研究[C].2007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郭婧娜.深空通信中組合調制解調技術的研究[C].2007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3]強曄.深空通信中的調制解調技術研究[C].2007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4]高翔.深空通信解調技術研究與實現[C].2010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論文,2010.

[5]魏二虎,劉經南,黃勁松.中國深空測控網建立方案的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07).

第3篇

論文關鍵詞:LonWorks在智能小區中的應用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自己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小區內服務設施的方便、安全可靠性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家庭生活自動化、居住環境舒適化、安全化的“智能小區”應運而生,并成為住宅小區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當前先進完善的智能化小區,一般要求實現以下功能:家庭安防報警、遠程自動抄表、周邊防越報警、閉路電視監控、巡更管理、車輛管理、物業信息管理、觸摸屏查詢服務、電話語音服務、小區背景音樂、計算機網絡、電話接入、有線電視接入、Internet接入等。同時,小區智能化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工程,要從起功能、性能、成本、擴充能力及與現代相關技術的應用等多方面來考慮。

基于這樣的需求,采用LonWorks技術所設計的家庭智能管理控制系統比較適合用語多表遠傳、防盜、防火、防可燃氣體泄露、緊急救援、家電控制等方面。

LonWorks(LocalOperating NerWorks,局部操作網絡)網絡,是美國Echelon公司于1991年推出的,簡稱Lon網,是一種完整的、全開放的、可互相操作的、成熟的和低成本的分布是控制網絡技術科技論文格式,主要用于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工廠廠房自動化系統,交通運輸系統,城市基礎設施(水、電、氣等)、智能小區管理系統、家庭等環境自動化系統的分布是控制網絡。

2.LonWorks的技術特點

LonWorks技術的核心是神經元芯片,它包括一個固化的高級通信協議(LonTalk),三個微處理器,一個多任務操作系統和靈活的輸入/輸出方式。

LonWorks網絡上的每個控制點稱為LonWorks接點或LonWorks智能設備,它包括一片Neuron神經芯片、傳感和控制設備、收發器(用于建立Neuron芯片與傳輸之間的物理連接)和電源。

由圖可見,Neuron神經芯片是節點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一套完整的通信協議,即LonTalk協議,從而確保節點問使用可靠的通信標準進行互操作。LonTalk通訊協議遵循ISO/OSI的全部七層模型。Neuron神經芯片內含三個八位CPU:第一個CPU為介質訪問控制處理器,實現Udallt協議的第1層和第2層:第二個CPU為網絡處理器,實現LonTalk協議的第3層至第6層:第三個CPU為應用處理器,實現LonTalk協議的第7層。

下圖為典型L0NW0RKS節點的方框圖

3.LonWorks的應用特點

LonWorks控制網絡是一種通用的、開放式的測控網絡,而且可用多家廠商的現有產品及不受網絡通訊協議限制的優越性,具有出色的開放性、強大的擴展能力、高可靠性、維護容易等優點。

LonWorks組網方式靈活,可以適應總線、星形、環形、自由拓撲等多種結構,尤其是自由拓撲結構特別適合在小區應用。因此,系統采用LonWorks網絡作為主干承載監控網,并通過澆灌設備與計算機局域網相連接,形成一個住宅小區智能化安全管理系統和現代通信網絡系統。

LonWorks監控系統在小區中主要的子系統有三個:家庭安防報警系統、遠程自動抄表系統、周邊防越報警系統。這里,我主要就“家庭安防報警系統”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4.家庭安防報警系統簡介

家庭安防報警系統是智能住宅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智能化住宅保安系統具有較高的自動化技術水平及完善的功能,安全性、可靠性高,每個住戶單元的防盜/防災報警裝置通過網絡系統與小區管理的監控計算機連接起來,實現不間斷控制。家庭安防報警包括:紅外報警、門磁報警、火災報警、煤氣泄露報警、求助報警。

(1)紅外門磁報警在容易入侵的大門(或窗戶)的位置安裝紅外線探測器(或玻璃破碎探測器)、門磁開關報警器,當可疑者撬門(開門)或破窗想進入室內時,監控器進入工作狀態并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同時經LON監控模塊傳送到小區管理中心的LonWorks監控網絡系統的監控主機,并在監控主機上顯示出所報警的樓宇、單元、樓層、住戶的具置及戶主的基本信息等。

(2)火災報警由智能型的煙感探測器與小區管理中心的防盜/防災監控網絡系統組成。當火警發生時,聲光警報啟動,通知住戶和小區管理人員迅速采取措施,以確保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3)可燃氣泄漏報警由智能型的可燃氣探測器與小區管理中已的防盜/防災監控網絡系統阻成。可燃氣探測器為各住戶中使用的可燃氣體的泄漏提供了可靠的報警。報警濃度范圍設定在氣體爆炸下限的1/10-1/4,這樣當煤氣泄漏時科技論文格式,聲光警報啟動,通知住戶和小區管理中心迅速采取措施,以確保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

(4)緊急求助在室內安裝手動緊急求助按鈕,便于住戶在緊急情況下向小區管理中。已發出求助信號,由管理中心通知保安人員迅速采取措施。

(5)設防/撤防設防/撤防控制鎖安裝在每一住戶的進門旁邊墻上。設防/撤防設計為兩種方式,即一是設防或撤防的設定由住戶自己進行,二是在住戶出門后忘記了設防或初期還不熟悉設防或撤防等,這時住戶可通過電話通知小區管理中心在防盜監控系統主機上進行設防或撤防。

5.家庭安防報警系統存在的幾個問題

由上可見,家庭智能安保控制器之類的裝置大多有這樣的功能,即在住宅中安裝有門磁開關、窗磁開關、紅外探測器、雙監探測器、火災探測器、燃氣探測器及緊急報警按鈕等。以次監視各種突發、入侵事件,一旦發生意外,即向小區物業管理中心報警,由物業安保人員前來援助住戶。這是典型智能住宅小區功能設計的基本內容。但就次此,目前存在諸多法律和經濟責任問題。按現行的法規,只有公安民警在接到非法入侵報警后可以出動警力到現場處理報警事件,而物業安保人員并無出動警力與處理報警事件的權利,即使接到報警但未獲住戶的允許(如室中無人而盜賊入侵時),他們也不能合法進入報警住宅,而現在的大多數家庭報警系統設計并未考慮到這一點,LonWorks網絡系統也是如此。另外,對于可燃氣泄露報警系統,LonWorks系統也只是在“探測、報警”方面作了有效的設計,但在報警后如何進一步處理泄露問題這方面同樣沒有作太多的考慮。

6.對家庭安防報警系統不足之處的改進

(1)首先,針對物業管理人員無權出動警力并且在未獲得住戶允許的情況下也無權入戶的問題,我認為,既然目前只有民警能合法、有效的處理盜竊等突發事件,那么家庭安防報警系統除了通過LonWorks網絡與小區管理中心相連接外科技論文格式,還應該同小區附近的警察局相連。既然LonWorks網絡的布線靈活,可采用自由拓撲式的布線方式,那么再擴大一下Lon網的連接區域也是未嘗不可的。這樣就解決了物業管理人員權限較小的問題,同時也節省了物業管理人員接到報警后與住戶取得聯系以獲得入戶允許的時間,可以及時、有效的處理此類突發事件,使住戶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確實的保證。

(2)其次,針對可燃氣泄露報警系統存在的問題,我認為,除了可靠的報警系統以外,還應該在每個單元或者每幢住宅樓內設置一間專門控制各用戶可燃氣閥門的房間。目前,住戶房間內的可燃氣泄露主要還是天然氣或者煤氣,那么,我們就要對此進行有效的防范和事后的處理。第一,在智能小區內對各住戶供應天然氣來代替以往的煤氣,作為主要的燃氣,第二,管道天然氣入戶時,除在每個住戶內設置單獨的閥門開關外,在各個單元或者每幢住宅樓內設置管道的總開關以及對每個住戶管道進行控制的閥門開關。這樣一來,小區管理人員在接到可燃氣泄露的緊急報警后,可以通過這一室外管道控制系統對暫無人住戶的管道進行控制,以便及時切斷氣源,而不是在接到報警后除了通知住戶外束手無策。

7.結束語

進些年來,為了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高要求,智能住宅小區越來越多,在這些小區的各個智能系統中,家庭安防報警系統是必不可少的科技論文格式,因此如何使這一系統安全、可靠、及時、有效的工作是值得我們深思的課題。

從一些住宅安防系統運行情況的調查來看,對有些意外情況如入室偷竊、可燃氣泄露、老人病發等的確是起到了作用的。因此,家庭智能安保系統要能得到更有效的應用,首先需要在法規上確定物業安保管理人員的地位與職責,其次需要對以外損失的理賠給出規定,以及物業管理相應費用的收費標準,或將理賠納入保險公司的業務范圍。同時還必須進一步提高家庭智能安保系統的設備性能,對探測器安裝位置作驚心合理的設計,對用戶的操作使用不斷地加強訓練,以此來降低系統的誤報率,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與有效性。此外,在系統的完整性方面作進一步的考慮也是使智能小區管理系統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途徑。

總之,智能住宅小區的建設事關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大事,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建設與管理住宅小區,使之成為信息化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對智能小區的管理系統不斷完善,使之更加有效,更加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LonWorks及其在智能小區中的應用》

《LonWorks技術在智能小區系統中的應用》

《碧浪湖小區智能化管理系統》

《智能住宅小區的建設應走向理性——幾個困惑問題的探討》

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建筑設計研究院——郭志霞

第4篇

論文關鍵詞:云南古寺,古建筑,現代消防設計理念

1.前言

云南某千年古寺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上曾兩度遭遇火毀。2009年的地震導致古寺大部分建筑受損,現正進行統一修復,而消防系統設計與實施便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

2.火災危險性分析

1)火災荷載大,耐火等級低

寺院以木材作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為主要的結構形式,火災危險性極大,而建筑構件的耐火等級很低,并且由于寺院是建在山上,發生火災后火勢能夠迅速蔓延,極易形成立體燃燒。

2)建筑之間無防火間距,容易出現“火燒連營”

寺院以各式各樣的單體建筑為基礎,組成各種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這兩種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間,如果其中一處起火,一時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形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3.消防系統設計

由于寺院存在上述火災隱患,而對其實施保護又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加強消防安全對策。古建筑消防安全不僅要以撲滅火災為第一目標,而且還要最大限度的保護古建筑的整體結構及形式。因此,火災探測技術及消防安全措施的選擇就顯得尤為重要,必須能夠因地制宜的達到早期探測和早期滅火。整個工程中消防系統包括消防電氣系統及消防滅火系統。

1)消防電氣系統設計

消防電氣系統包括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消防廣播系統、消防電話系統、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

(1)根據本工程對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控制系統的要求,經過認真細致的研究和論證,為該工程提供以下配置方案如下表1所示。

(2)根據《古建筑消防管理規則》及《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并參照故宮等國內古建筑領域的常用探測保護方式,在本次設計中采用了點型感煙探測、點型感溫探測、極早期吸氣式探測以及視頻火災探測。

其中,視頻火災探測系統是現代消防的最先進技術。本工程在大雄寶殿設置一套8路視頻火災探測系統,大雄寶殿空間高大,點式探測器不能滿足規范的設置要求,其他探測方式對古建筑的美觀及使用會有一定的影響,綜合以上因素,設置了視頻火災探測系統。它的特點是:

2)消防滅火系統設計

寺院屬于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為保持寺內建筑的原貌,建筑內不便安裝傳統的室內消火栓系統和自動噴水系統,又由于寺院建筑比較集中,道路陡峭狹窄,消防車難以到達現場,鑒于本工程特點,在建筑內部設置滅火器,建筑外部設置室外消火栓系統,設置在室外的消火栓采用“室外用室內型消火栓”,在火災初期,可使用滅火器將火災撲滅;當火災較大時,可直接使用消火栓系統進行滅火,無需消防車加壓或供水。

(1)消防蓄水池設計

根據現場地質勘查報告,蓄水池設計選址在寺院西側一百米左右地方,水池長約8米,寬約10米,蓄水池內有效水深3米,蓄水量約為240立方米,以滿足寺院消防用水的需求。

序號

保護區域名稱

保護措施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聯動控制系統

消防廣播系統

消防電話系統

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

1

鼓樓

2

鐘樓

3

藏經閣

4

禪房

5

客堂

6

大雄寶殿

7

地藏殿

8

方丈室

9

圓通殿

10

后軒北院

11

齋堂

12

消防控制室

第5篇

2011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是:

1.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實現交會對接

11月3日1時36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在太空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從接觸到最后鎖緊,它們用了8分鐘。對接機構完成鎖緊后,天宮一號姿態啟控,建立起組合體飛行模式,開始組合體運行,進行一系列相關科學試驗。11月14日20時,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進行了第二次交會對接。這次對接進一步考核檢驗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和對接機構的功能與性能,獲取了相關數據,達到了預期目的。11月17日19時32分,神舟八號飛船降落于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取得圓滿成功。繼美俄之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完整的太空對接技術的國家。

2.“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突破5 000米

7月26日上午,“蛟龍”號在第二次下潛試驗中,共有來自

13個單位的96名科研人員參加了本次海試任務,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潛,下潛深度分別為4 027米、5 057米、5 188米、5 184米和5 180米。潛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試驗,并在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區開展海底照相、攝像、海底地形地貌測量、海洋環境參數測量、海底定點取樣等作業試驗與應用,完成了各項試驗任務。“蛟龍”號載人潛水器5 000米級海試成功,是我國海洋科技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到達全球70%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

3.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畝產突破900公斤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導的超級稻第三期目標畝產

900公斤高產攻關獲得成功。試驗田位于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18塊試驗田共107.9畝。9月18日,這片由袁隆平研制的“Y兩優2號”百畝超級雜交稻試驗田正式進行收割、驗收。農業部委派的專家組按照嚴格的測產驗收規程,測得隆回縣羊古坳鄉雷峰村百畝片畝產達到926.6公斤。雜交水稻大面積畝產

900公斤,使中國雜交水稻超高產研究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4.首座超導變電站建成

4月19日,由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承擔研制的中國首座超導變電站在甘肅白銀市正式投入電網運行。這也是世界首座超導變電站,標志著我國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完整超導變電站系統的運行。這個變電站的運行電壓等級為10.5千伏,集成了超導儲能系統、超導限流器、超導變壓器和三相交流高溫超導電纜等多種新型超導電力裝置,可大幅改善電網安全性和供電質量,有效降低系統損耗,減少占地面積。這座超導變電站,在核心、關鍵技術上獲得了近70項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5.發現大腦神經網絡形成新機制

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馬蘭教授研究團隊經3年多研究,發現一種在體內廣泛存在的蛋白激酶GRK5,在神經發育和可塑性中有關鍵作用。這一發現揭示了GRK5在神經系統中的功能,以及調節神經元形態和可塑性的新機制,也給神經元發育異常引起的孤獨癥和唐氏綜合征等疾病的治療和藥物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這一發現刊登在美國《細胞生物學雜志》上,被選為研究亮點和封面論文,并被國際醫學和生物論文評價系統“Faculty of 1000”選為“必讀”論文,《科學》雜志子刊《科學?信號傳導》撰文予以重點介紹。

6.世界最大激光快速制造裝備問世

華中科技大學史玉升科研團隊研制成功工業級的1.2米×1.2米,基于粉末床的激光燒結快速制造裝備,這是世界上最大成形空間的此類裝備,超過德國和美國的同類產品,使我國在快速制造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已有200多家國內外用戶購買和使用這項技術及裝備。我國一些鑄造企業應用該技術后,將復雜鑄件的交貨期由傳統的3個月左右縮短到10天左右。該技術被歐洲空客公司等單位選中,用于輔助航空航天大型鈦合金整體結構件的快速

制造。

7.發現人肝癌預后判斷和治療新靶標

美國《癌細胞》雜志發表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課題組及其合作者的研究論文,報道了其通過深度測序技術進行人正常肝臟、病毒性肝炎肝臟、肝硬化肝臟和人肝癌microRNA組學分析,發現了microRNA-199表達高低與肝癌患者預后密切相關,證明microRNA-199能靶向抑制促肝癌激酶分子PAK4而顯著抑制肝癌生長,從而為肝癌的預防判斷提供了新的潛在靶標,為肝癌生物治療提出了新方法。

8.首座快堆成功實現并網發電

由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組織,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具體實施,我國第一個由快中子引起核裂變反應的中國實驗快堆7月21日10時成功實現并網發電,標志著我國在占領核能技術制高點,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先進核能系統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該堆采用先進的池式結構,核熱功率65兆瓦,實驗發電功率20兆瓦,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大功率、具備發電功能的實驗快堆,其主要系統設置和參數選擇與大型快堆電站相同。

9.首座超深水鉆井平臺在上海交付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為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981”3 000米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5月23日在上海命名交付。這座鉆井平臺是當今世界最先進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裝備,是中國實施南海深水海洋石油開發戰略的重點配套項目。該鉆井平臺投資額60億元,將用于南海深水油田的勘探鉆井、生產鉆井、完井和修井作業,最大作業水深3 000米,最大鉆井深度12 000米,總長約114米,寬90米,高137.8米。平臺配置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DP3動力定位系統和衛星導航系統。

10.深部探測專項開啟地學新時代

第6篇

    【論文摘要】:黃河河道整治工程的穩定,關鍵在于根石基礎的穩定。險工、控導根石斷面的不足,是造成工程出險的主要原因,正確掌握根石坡度情況,無疑為防洪搶險決策提供重要的參考價值。目前,黃河上一直沿用人工錐探的方法來進行根石探測。筆者根據近幾年的實踐經驗,對人工錐探險工、控導根石的有效方法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1存在的問題

    1.1探測的外邊界問題。通常我們在探測時,險工從根石臺、控導工程從口石開始向外探測,這可以稱作內邊界;向外探測至無根石為止,可以稱作外邊界。探測時,隨著水平距的增大,根石深度越來越深,人工錐探的難度也增大,當深度到達15米以上時,需要接3桿以上(每桿5米長),在遇到特殊地質(如淤泥、硬土層等),就無法繼續探測。再者,當水平距很大時,就算能探測到根石,也不好判斷是該壩的根石還是上游走失的根石。因此,進行根石探測時首先應確定一個合適的外邊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探測強度,而且能夠提高探測質量和精度,縮短探測時間,節省人員,節約資金。

    1.2探測精度較低。現在的根石探測方法和原理決定了它的精度,探測時是否探測到根石、根石的來源及根石有多厚等均無法準確知道,而只能在米格紙圖上劃出一條坡度線粗略顯示。

    在實際操作中,當探測主壩靠溜時,探測船難以按要求部位準確固定,或近或遠,或前或后的情況時有發生,所探點不一定在同一條垂直線上,從而影響了探測精度和準確數字,尤其是水流很急的部位,人工錐探將無法進行。另外,船上探測也經常受到限制,在大風天氣時也影響探測精度。

    1.3探測資料整理問題。每壩探測完之后都要進行資料整理和分析。現行的根石探測資料整理計算、繪圖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沿用根石軟件探測管理系統。此軟件處理缺石量沿用險工根石臺、控導從口石開始計算的方法,難免出現誤差,計算根石的平均坡度時也存有誤差。在一種是人工計算、繪圖。把每垛壩岸現場實測的各項數據整理好后,再用人工按實測數據、比例,劃出一條坡度線顯示出來,然后對照圖進行計算、分析每段壩是否缺石或不缺石。這樣一來,單憑在圖上分析、觀察、計算根石量缺與否,是有相當大誤差的。有時也可能參照歷年探測資料進行對比,是否有無變化,敷衍了事,根本起不到真實的探測效果,失去了根石探測的重大意義。

    1.4探測的安全問題。通過近幾年來根石探測的經驗來看,根石探測壩垛一般都是常年靠水的工程壩岸,水中探測難度較大,特別是水流速度較大,錐桿高度又在10—12米左右時,探測錐桿難以保持垂直,影響探測精度,且由于探測人員站在船邊向下錐探,船在水流的推動下,使船左右擺動,難以固定,加之工作面窄小,安全系是小,容易造成人員落入水中,發生事故。

    2措施與建議

    2.1對根石進行探測時,要確定探測邊界。探測邊界應控制在22米為宜。按1:1.5坡度計算,根石坡度達到15米時水平距為22米,因為測船長加上內邊界到水邊的平距就是22米左右。

    2.2要加強根石探測方法的研究,加大投資力度,以高科技含量的探測技術代替傳統的錐桿探測。本人的初步想法是:開發研制一套鋼架式多用根石探測器。即:由測桿改為測繩探測;由傳統的船上探測改為在根石上和船上都能探測;由以前的皮尺丈量平距為行走滑車丈量;水深測量由以前的測桿丈量變為電子顯示數據。同時建立模擬試驗場地,選擇合適的壩岸對根石進行解剖,摸清根石界面及其分布形態。

    2.3對于暫時無法探測的斷面,原則不予探測,在資料處理好后可以參照相臨斷面的情況,一旦具備探測條件時,擇機探測。

第7篇

【關鍵詞】樓宇智能化 安全防范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X9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環境的改善,相對應的對安全性要求就會水漲船高。智能樓宇安全防范技術就解決了人們的后顧之憂,極大的加強了樓宇的安全性能。不僅安全性提高,而且還一定程度上能夠減少在安全防范措施上的成本,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等,而且更靈活便捷。舉個例子,在整個安全防范技術應用中,通過報警控制主機集成專業的可視對講系統或家庭智能終端系統作用就可以看出來,這個系統通過同一的平臺,同時管理報警系統、監控系統和門禁系統,一旦發生報警,可自動聯動攝像機和門禁系統,進行圖像系統監控、記錄、門禁的開關動作。相關安保人員足不出戶,僅僅呆在監控室就能掌握整個安全情況。

二、智能樓宇安全防范技術在中國的發展與現狀

我國對智能建筑中的安全防范技術的探索與實踐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在這時期里我國的智能建筑主要是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業建筑,才用的技術和設備主要是從國外引進的。雖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們的熱情卻不低,得到設計單位、產品供應商以及業內專家的積極響應,可以說他們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動力。

我國智能化建筑初具規模,在我國房地產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樓宇智能化市場隨之迅速成長。樓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經越來越深入人心。上海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等應用樓宇智能化的建筑不斷出現,目前樓宇智能化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高檔住宅中應用普遍,成為高檔物業的新潮流。閉路電視監控、門禁管理、停車場管理、防盜防災報警系統等安全防范技術的常規化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

三、智能樓宇的安全防范系統的主要內容

1家庭防盜報警系統。防盜報警系統就是在家庭中比較重要的地點區域布設各類傳感器,代替鋼筋防盜網,主要由保安中心管理主機、家庭報警器、傳感器和傳輸線纜組成。傳感器主要有紅外線探測器、熱感探測器、玻璃破碎探測器、窗磁、門磁等,另外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不同的位置設置不同的傳感器,這樣不僅僅能夠有效地探測非法侵入者,還能夠避免業主牢籠中的感覺,可謂一舉兩得。家庭報警器與保安中心管理主機聯網,當出現非法闖入者時,家庭主機報警,管理主機會顯示報警地點和性質,保安中心可據此確定出警方案,及時制止犯罪。

2樓宇周界防越報警系統。樓宇周邊的環境安全狀況直接影響了樓宇的安全,因此,樓宇周界報警系統也是不可避免的。該系統由紅外線對射器、接收器、報警主機及傳輸線纜組成。一般是在小區的圍欄上,安裝戶外型紅外多光束智能探測器,組成社區周界不留死角的防非法跨越報警系統。與此同時,控制器采用智能化模糊控制技術,可以避免由于樹葉、雜物、風雨或飛鳥等小動物穿越圍欄所引起的誤報。

3閉路電視監視系統。智能樓宇的閉路電視監視系統是必不可缺的,該系統是指在重要的場所安裝攝像機以提供利用眼睛直接監視建筑內外情況的可能,這樣,保安人員在控制中心可以監視整個大樓內外的情況,保安人員僅僅只需在監控室,就可以掌握整個大樓的安全情況,大大加強了安全系數。

4、停車管理系統。地下停車場全部設計為固定車智能停車場,不允許臨時車進入車場。其固定車輛進出流程為:進場時在小區地面入口處讀卡,通過后再到地下停車場入口處讀卡,經認可后進入停車場停車;出場時則相反。確保固定車進出流暢,限制其他車輛的進入。根據小區車流量的情況,為了保障車輛的進出流暢,地面任一出入口設計為均可出入車輛。

5、非可視對話系統。本系統采用非可視對講系統與門禁系統相結合的技術,來實現對小區住宅樓單元出入口的安全防護。具體設置是在小區的每戶設有一個對講分機,通過門口機實現戶外人員與房主的通訊,通過管理員主機實現住戶、來訪者與管理員的三方通訊與管理。非可視對講子系統是智能綜合管理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能和其他防范子系統一起有效地完成保安報警的任務,并提高樓宇品位和質量,真正達到智能住宅的標準。

四、安全防范技術的發展

在科學技術發展的今天,安全防范技術已經超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和規范化的方向發展。總的來說,是朝著一個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向迅速發展。

1 數字化

二十一世紀是個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數字化技術是幾乎所有技術所追求的。作為智能化的安全防范技術,未來發展的方向一定是朝著數字化前進的。數字化就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變為可以度量的數字、數據,再以這些數字、數據建立起適當的數字化模型,把它們轉變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引入計算機內部,進行統一處理,這就是數字化的基本過程。但是目前的很多安全防范技術還是處在模擬數據階段,這是相對落后的技術。這對于安全設備的布線首先就是一項挑戰。此外,在音頻視頻的傳輸保存方面既不方面又不快捷,還不能做到數據壓縮,很是浪費資源。,雖然現在由許多廠家都宣傳自己利用了先進的音視頻技術,但還沒有完全應用于實際中,將來的發展必將對音視頻進行壓縮,以便進行分析、傳輸、存貯。在信號檢測處理單元部分,將更多地利用無線技術,減少布線,特別是一些新的技術將會應用在這個領域中。數字化也將為智能安全技術的應用打下基礎,為引進其它的先進設備提供保障。

2 網絡化

目前在每個安全防范系統中,都單獨建有自己的專用網絡,由于現在的安全防范技術中個別技術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安全防范系統的網絡化沒有真正的實現。安全防范系統實現網絡化后,人們可以利用Internet隨時隨地的了解自己的安全狀況,當有警情發生時,可以隨時知道并第一時間自動的通知到相關部門進行及時處理,減少損失。并向著IP的智能安防系統發展。

3 智能化

隨著各種相關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安防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防系統將進入注重智能化階段。在安防系統智能化后,可以實現自動數據處理,信息共享,系統聯動,自動診斷,并利用網絡化的優勢進行遠程控制、維護。先進的語音識別技術、圖像模糊處理技術將是安防系統智能化的具體表現。

4 規范化

目前,在安防系統中,各國都有自己的規范文件,但是對使用的技術卻沒有像電信一樣有著全世界統一的技術規范,因此可能會造成相互信息的通信、共享、管理造成一定的混亂。只有這樣才能建立更大的區域聯合安全防護網絡,最大程度的提高安全性。

六、結束語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安防系統將面臨著激烈的挑戰。人們對樓宇智能化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久迫使我們要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不斷完善安全防范技術。智能樓宇的廣泛應用,使得我國的智能樓宇安全防范系統的設置技術越來越成熟,隨著智能樓宇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們施工的經驗的不斷豐富,我國的智能樓宇建設應用必能向上一個新的臺階,其安全防范系統的應用也會越來越高效。

參考文獻:

[1] 楊勇; 江楠.樓宇智能化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第二十五屆中國(天津)2011’IT、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新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國會議]2011-09-01

[2]宋詩波.LonWorks網絡安全防范技術及解決方案研究[學位論文] .重慶大學2007-04-01

[3]劉希清.安全防范技術與建筑智能化系統(下) [期刊論文].工程設計CAD與智能建筑2000-12-05

[4]王銘文.聯網型建筑安全防范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學位論文].重慶大學2007-03-01

第8篇

關鍵詞:維吾爾文 手寫體 在線識別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5)12-0000-00

Abstract:Uygur language is an agglutinative language with words as its basic uni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word, the letters have different writing deformation.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handwriting technology is still lagging behind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of Uygur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word formation and input habits, etc.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mpact of agglutinative language on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Uygur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system and related key technologies, Hope that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implementation of the Uygur handwriting recognition system.

Key Words:Uygur Language, Handwritten text, On-line Recognition.

1 維吾爾語手寫體識別的特點

維吾爾語是以單詞為基本單位的黏連語,與阿拉伯語相似,書寫形式從右到左,字母粘連,字母因在單詞中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書寫變形。目前,對于維吾爾語的手寫識別通常有兩種解決思路,一種是直接對整個單詞進行整詞識別,這種方法可取的特征比較豐富,但需要建立大量的單詞數據庫;另一種思路是先進行單詞(或粘連字母序列)進行切分,再對切分后得到的單個字符進行識別[1][2]。

維吾爾文中有32個字母,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時,每一個字母有多種形式:

(1)有四種形式的總共有24個字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 ?, ?, ?, ? 都表示一個字母,共4×24=96個。

(2)有八種形式的總共2個字母:

?? ? ??

如:? ? ? ? ? ? ? ? 都表示一個字母,共2×8=16個。

(3)有兩種形式的字母總共有6個:

? ? ? ? ? ?

如:? ,? 都表示一個字母,共 6×2=12個。

(4)附字符形式有 ? ? ? ? 等四個。

總共有128個形式。

為方便聯機識別,本文把所有的維吾爾文字母筆畫符號根據它在維吾爾文字母筆畫符號中的作用分為幾類,在樣本訓練時分類封裝:

(1)簡單符號。最普通的維吾爾文字母符號,例如"?"、 "?"、"?"、"?"、"?"、"?"、"?"等都屬于這一類。

(2)復雜操作符。右邊、上邊和下邊都可能存在筆畫的維吾爾文字母符號,例如?、?、?、?、?、?、?、?、?、?等。

(3)兩個字母音節符號。一個輔音字母加元音字母組成的兩個字符音節。例如:??、??、??、??、???、???、???、??? 等。

(4)三個字母音節。如:???、???、???、???、???、??? 等數量較多。

2 維吾爾語手寫體在線識別的過程分析

2.1 預處理

預處理是手寫識別的基本階段之一,對于提高識別率來說至關重要。

(1)幾何處理。預處理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減少噪音,消除硬件干擾和書寫晃動并規格化采集到的筆跡信息。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緩和、過濾、重取樣和規則化。①將一個點和它相鄰三個點進行平均分配并對點的連續序列之間的空間距離進行重新取樣,從而緩和在線信息的硬度。②調整手寫體筆跡的水平垂直維度,使得手寫體的大小標準化,接著將切比雪夫第二類型低通過濾器應用于規格化筆跡中,以消除由時間和空間取樣引起的噪音。③利用過濾器緩和減少冗余點,用統一方法對符號重新取樣,并用頂點刪除方法將書寫速度標準化。

(2)基線探測。基線探測是用來獲取文字方向和字符間連接點位置的重要信息,可用于處理傾斜、字符切分和特征提取。對于在線識別來說,主要用于探測延緩筆畫或消除延緩筆畫、字符切分和特征提取。

很多基線探測方法都是基于幾何方法提出的,從離線或印刷體應用中借鑒而來。這些邏輯方法分析了手寫體表面結構,以辨別所搜索基線的筆跡相關點,幾何方法中最著名的就是直方圖映射,是Eraqi和Abdelazeem在阿拉伯文字的識別中最先使用的方法,包括兩個階段:第一個是基礎階段,允許探測均衡相鄰的點集。第二個階段是通過第一個階段找出的最密集的點集空間來測量驗證整體結構。首先,從原始輸入筆畫中切分出第二筆畫。其次,用水平映射從陰影中提取主要基線。最后,根據對特征和主要基線的估計來計算每個連體段的局部基線。[3][4]

(3)處理延緩筆畫。在維吾爾語手寫體中,延緩筆畫多出現在字符的上面或下面,可以用一種特殊連接筆畫將延緩筆畫與字符本身聯系起來,通過分支界定法中的雙圖形方法來處理連接變化,以區分不同的字符。借鑒阿拉伯文手寫體識別的方法,以產生直接串法來調整次序,在這些詞序中,延緩筆畫是用不同順序書寫出來的,通過對字符的模糊掩蓋包含在特征載體中,在合適的字符體中用延緩筆畫映射算法來合并延緩筆畫,此映射算法包含兩個步驟,即探測延緩筆畫和在合適的經處理的點序列字符體中合并延緩筆畫。

2.2 特征提取

特征提取的目的在于,通過提取和計算輸入信息最相關的特征或參數來得到字符分類,粘連體文字使用的代表性的輸入信息很多,包括視覺描述符,比如遮蔽區域、凹陷處和環等。幾何描述符也有廣泛應用,比如切線、連接角、相對速率、筆畫長度和方向,以及連續點之間的距離等。除此之外,輸入信息的坐標也被用來提取時序性特征,比如曲線運動速度和角速度。在阿拉伯文手寫體識別中,甚至有研究人員提取到字符特征的神經生理學和生理力學的方程式參數,描述的是手寫體的曲線運動速度。此外,Freeman鏈碼是最簡單的特征之一,也是普遍使用的特征,主要使用的freeman鏈碼的三種類型為:長筆畫、短筆畫和抬筆。特征矢量包含方向碼,描述的是被切分的筆畫、每一筆畫的長度、斜率以及坐標系等。[5]

2.3 切分

切分指的是獲取識別算法必須處理的既完整又有意義的單元。在維吾爾文手寫體識別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處理的是單個字符,關注的是線條探測。第二個方面,集中在識別單詞或連體段,將輸入體切分為多個單元,這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工作,目前可查的高效算法不多。

(1)整體法。這一方法所提取的信息代表的是在空間或時間上切分出的一個完整的字符或字符串,待識別的字符或字符串是識別中不可切分的統一體。這一統一體必須包含在特征庫中,因此,具體應用上來說,整體法在詞匯量較少的情況下適用,對大詞匯量應用來說較難實現。

(2)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中,對一個字符有效識別的基礎是識別單元是正確有效的,錯誤的切分使識別沒有意義。最早采用外在切分分析方法的是Njeh 等人基于阿拉伯語手寫體識別開發的,手寫體由一系列基本知覺特征編碼和整體知覺特征編碼相對應組成。基于在線手寫體的beta橢圓理論,使用模糊集理論來檢測基本特征,使用遺傳算法來檢測整體特征,該切分算法的主要思想在于將一個曲線分解為歐氏空間的凹凸性概念,為了避免出現長度非常短的分段,在分段曲線長度中應用了臨界值,而分段曲線長度代表著構造曲線的分段線性段的長度總和。經過四個階段將筆畫切分成字母,這四個階段是:任意切分、增強切分、連接連續接頭和定位切分點。

遺傳算法用于找出字符的最佳組合以重建序列。基本思路為將每一筆畫分為一組稱為標志的小分段,這些標志代表了線、弧或環。計算兩組連續矢量之間角度變化的平均值,若所計算的值超過某一界限值,則這一個點能作為弧形末尾的候選點,然后此過程從下一個點重新開始。使用環檢測方法找出環并刪去位于環上的額外的候選切分點,以此來終止切分。分析方法的優點是將字符的識別問題分為詞素、字符或筆畫識別的互補子問題。這讓分析方法適應了大詞匯語境中的字符識別問題。[6][7]

2.4 識別

識別模塊實際上是分類算法的具體應用,使用訓練數據分類基本單元,包括了測試模式與每個類別的基準模式的對比。模式相似度用于判定哪個模式對未知模式最匹配,目前可用的識別方法很多,如決策樹、動態規劃、模板匹配、HMM、神經網絡、k最近鄰算法以及相關技術的串聯或并聯。

(1)決策樹。決策樹也稱為判定樹,是一種有指導的學習方法。決策樹代表著決策及的樹形結構,可以根據訓練集數據構造出決策樹。如果該樹不能對所有對象給出正確的分類,就選擇一些例外加入到訓練集數據中。重復該過程,知道形成正確的決策樹。決策樹方法首先對數據進行處理,利用歸納算法生成可讀的規則和決策樹,然后使用決策樹對新數據進行分析,本質上是通過一系列規則對數據進行分類的過程。將每個字符集根據筆畫數分為若干個子集,并用幾個簡單的整體特征加以分類,這些特征包括寬度和高度之間的比例或其倒數、主要筆畫的x和/或y方向的極小值和/或極大值的數目和序列。將每個筆畫的斜率分類到四個方向中的其中一個,在此階段中,預處理的數據進入到決策樹中。

(2)動態規劃。動態規劃是解決多階段決策過程最優化的一種常用方法,對于在線手寫體維吾爾文的切分預識別,它可以看作將手寫筆畫序列分解為單個字符的最小代價決策過程,因此,只要定義合適的代價函數,應用動態規劃算法將可以有效地確定手寫體的最佳切分路徑。

將切分過程分為預切分和基于識別的切分兩個階段,在預切分階段,根據維吾爾文手寫體筆畫的結構特征定義候選且分段的代價函數,并利用動態規劃算法尋找具有最小代價的切分路徑,預切分結果通常具有一定的冗余度,即過切分,在基于識別的切分階段,預切分結果輸入神經網絡分類器進行識別,并根據分類器給出的類概率和切分塊的位置等結構信息確定代價函數,應用動態規劃算法尋找最佳切分路徑。[8][9]

(3)模糊法。在線阿拉伯文手寫識別系統曾成功應用了這一方法。使用遺傳算法來選擇由模糊神經網絡識別出的最佳組合字符,使用模糊學習向量量化(FLVQ)算法對筆畫的結尾標志進行分類,而其他標志以使用描述簡單典型特征的模糊語意詞為特征,模糊規則用于預處理和后處理來規格化輸入和輸出,HMM應用于模糊規則中,來識別基本形狀。[10]

(4)統計分類器。一般來說,統計分類器更可靠,但也更復雜,其要求大量數據來做訓練。識別系統的訓練過程根據的是自組織映射(SOM)和模糊k最近鄰算法(FKNNA)。基于統計的方法,主要利用字符的整體形狀信息,把觀察對象表達為一個隨機向量(即特征向量),將模式類表達為有窮或無窮個具有相似數值特性的模式組成的集合。識別是從模式中提取一組特性的度量,構成特征向量來表示模式,然后通過劃分特征空間的方式進行分類。

3 結語

維吾爾語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官方語言之一,目前手寫技術的發展仍然滯后,本文在中英文、阿拉伯文等手寫識別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從維吾爾語言文字的結構、構詞特點和輸入習慣等特征出發,總結分析了黏著性語言對手寫輸入識別的影響,探討了實現維吾爾文手寫識別系統的過程和相關關鍵技術,以期通過對這些技術的分析、驗證,實現具有實際應用水平的維吾爾文手寫識別系統,為改善新疆地區人民使用電子設備的便利性作出一些貢獻。

參考文獻

[1] 萬芳.聯機手寫維吾爾文字識別技術的研究與實現.新疆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 阿力木江.亞森,哈力木拉提.買買提.維吾爾文聯機手寫識別的預處理和特征提取.新疆大學學報,2011.

[3] 瑪依熱.依布拉音.聯機手寫維吾爾文字母與單詞識別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5.

[4] 袁保社,吾守爾.斯拉木.一種手寫維吾爾文字母識別算法.計算機工程,2010.

[5] Mahmoud, Sabri A.; Ahmad, Irfan; Al-Khati, Wasfi G. KHATT: An open Arabic offline handwritten text database. Pattern Recognition .2014.

[6] 譚福秀.基于移動平臺的聯機手寫維吾爾文識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7] 戴笑來.基于移動平臺的聯機手寫維吾爾文單字符及單詞識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8] 姜文.維吾爾文單字符Gabor特征提取與識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第9篇

關鍵詞:瞬變電磁;激發極化;綜合物探;含水性;安全

在煤礦生產中,水害是影響掘進工作面安全生產的重大災害之一。我國煤炭生產能力日益增大,采空區積水、構造及陷落柱導含水等對煤礦安全生產構成極大威脅。同時,由于小煤窯無序開采、越界開采造成的未知老空水問題日益突出。因此,查明掘進工作面前方含水性,為煤礦防治水及安全生產提供依據很有必要。近年來,運用瞬變電磁法、鉆孔激發極化法等綜合物探方法,在掘進工作面進行探水取得了較好效果。

1 綜合物探方法原理與優缺點

1.1 瞬變電磁法

瞬變電磁法也稱時間域電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簡稱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線或電極向地下發送脈沖式一次電磁場,用線圈或接地電極觀測由該脈沖電磁場感應的地下渦流產生的二次電磁場的空間和時間分布,來解決有關地質問題的時間電磁法。具有對水體反應靈敏,橫向分辨率高,工作效率高等優勢。

但其缺點也很明顯,主要有:測量信號弱、裝置參數設置較復雜、受掘進機、巷道底板的鐵軌、工字鋼支護、錨桿支護、運輸皮帶支架等各種金屬設施影響較大、數據分析復雜,結果多解性較高等。

1.2 鉆孔激發極化法

激發極化法是根據巖礦的激發極化效來探測未知水源的一種電法勘探方法。在向目標體充放電過程中,由于電化學作用引起一種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的電場現象,稱為激發極化效應(IP效應)。激發極化法以該效應為理論基礎,通過觀測目標體激電效應,以探測目標區域地質情況。

鉆孔激發極化法是針對以數量有限的探孔推斷前方水文地質情況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無法確定前方巖層賦水性的三維空間分布情況的這種情況,而提出的利用探孔進行激發極化法超前探水。其工作方式是將測量探頭從孔口10m處開始測量,每1m進行一次采集數據(每次同時采集視電阻率值和視激發極化值),直至推進到孔底為止,可以對鉆孔周圍和孔底30m范圍內進行探測預報。探測時電阻率法和激發極化法同時進行,可得到多種參數的探測數據,能將數據自動進行處理、分析和預報,可以對富水體及導水通道等有害地質體進行精細有效的探測預報,是一種全新的礦井巷道超前探水預報儀。可大大減少鉆孔探測數量,節省時間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益,同時又提高煤礦井下巷道掘進隱伏水患的排除能力。

2 綜合物探應用效果

2.1 物探結果

在晉煤集團某礦43133掘進工作面401m進行瞬變電磁法進行探測后,順層探測方向探測結果為圖1。結果中圈定低阻異常一個,推斷其為前方采空區水影響。鉆孔激發極化法探測結果如圖2,采用鉆孔頻率域激發極化法的視電阻率和視極化率二參數進行探測。結果中視電阻率和視極化率在距鉆孔口的29m-53m段出現異常區域,從探測數據曲線的形態分析,該段鉆孔周圍應可能有含水體。

2.2 鉆探結果

礦方開展正常鉆探時前方未有異常情況。根據物探結果在左幫補加鉆孔,在40m處出水,與探測結果相符合。

3 結束語

(1)鉆孔激發極化法探水技術是鉆探與物探的有機結合,可以避免磁場,金屬等外界干擾因素;具有操作方便、花費較低、結果通俗易懂、不易受現場干擾等優點,具有較大的煤礦應用性,可有效地解決煤礦井下巷道掘進頭隱伏水患的預報問題,確保巷道掘進過程中的安全。

(2)利用瞬變電磁法、鉆孔激發極化法綜合探測,之后相互印證解釋結果,大大減少了瞬變電磁法探測結果的多解性,可以提高物探結果分析解釋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吳有信,韓東亞,王琦.煤礦深部開采地質保障中的綜合物探技術應用[J].工程地球物理學報,2009(02).

[2]吳有信,方舍珍.綜合物探在煤礦深部開采與災害防治中的應用[A].中國煤炭學會礦井地質專業委員會2008年學術論壇文集[C].2008(09).

[3]李玉寶.煤礦井下物探技術發展回顧與展望[A].第九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暨礦山技術設備展示會論文集[C].2012(08).

[4]劉國興.電法勘探原理與方法[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95-105.

[5]激發極化法電法勘探[M].閻立光,等譯.北京:地質出版社,1983.

第10篇

氣象二級期刊有哪些?對于現在的很多專業學者來說,應該都是會需要撰寫論文并且發表的吧,特別是需要評定職稱的,更是會規定期刊發表,就比如說二級期刊,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本氣象方向的二級刊物,大家可以作為投稿選擇。

《氣象科技進展》(雙月刊)是氣象科學領域綜合性期刊,主辦單位: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主管單位:中國氣象局,氣象科技進展將及時通過多個欄目闡釋氣象及相關領域科學技術的最新進展。在氣象科技進展期刊成功發表的論文有:像素扭曲與有效對流觀測范圍,5—8月東北冷渦降水過程統計特征及其降水特征對比研究,沙塵天氣及沙塵氣溶膠影響的研究進展等等。

氣象學報主辦單位:中國氣象學會,主管單位:中國氣象學會,旨在反映我國大氣科學領域中最新科研成果,為大氣科學研究提供學術交流陣地,以推動我國大氣科學基礎和理論研究的發展,服務于我國氣象現代化建設事業。被氣象學報成功收錄的論文題目有:南京雷達中氣旋產品特征值統計分析,不同形狀冰晶權重假定對冰云光學和輻射特性的影響,中國探空觀測與第3代再分析大氣濕度資料的對比研究等等。

《大氣科學》主要報道大氣科學領域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刊登動力氣象學、天氣學、氣候學、數值天氣預報、大氣物理學、大氣化學、大氣探測、人工影響天氣和應用氣象學等論文,在大氣科學期刊成功標題有:冬季北大西洋濤動與中國北方極端低溫相關性的年代際變化,近30年全球干旱半干旱區的蒸散變化特征,黃山層狀云和對流云降水不同高度的雨滴譜統計特征分析,位渦傾向在Muifa臺風路徑轉折中的應用等等。

以上這三本氣象類刊物都是成功評職人員反饋回來的單位認可的期刊,您可以根據小編介紹的期刊簡介及已發表的論文來準備自己的論文,或者直接咨詢本網站在線編輯老師,讓他們幫助您,使投稿過程更加順利。

第11篇

關鍵詞:地下公共建筑;電氣;消防設計;火災;特點;現狀

一、地下公共建筑

(一)地下公共建筑的概述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空間擁擠、交通阻塞、環境惡化、資源匾乏等問題愈演愈烈。而在考慮到美觀、采光等因素以后,在很多已經密集開發的地區很難有向高空發展的機會,而只能向地下發展,這已成為增強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的必要手段。建設地鐵已成為許多國家緩解城市交通矛盾的重要手段;城市中心區的立體化開發已成為解決城市中心區空間擁擠、地面環境惡化的重要方法;建設地下管線綜合管廊成為增強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抗災能力的重要途徑。城市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空間資源的重要組織部分,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開發城市地下空間的過程中,以地下交通、商業、文化、娛樂休閑為主要功能的城市地下公共建筑在改善城市整體功能結構和優化城市風貌中的作用也日漸顯現出來。

(二)地下公共建筑的現狀

1、使用功能復雜

目前, 許多地下公共建筑集中了商場、超市、餐廳、辦公、娛樂、交通于一體, 形成人流、車流縱橫交錯, 如西安騾馬市地下商業街。

2、建筑規模大

近年來, 在我國不少城市都建有數萬至幾十萬平方米的地下公共建筑, 如北京中關村廣場, 地下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

3、人員密度大

主要集中在歌舞娛樂放映場所, 特別是近年來,出現的 慢搖吧! 在高峰期, 人員擁擠, 人員密度遠遠超過有關規定。

二、地下公共建筑火災

(一)地下公共建筑火災特點

地下建筑,是指建造在巖石和土層中的比附近地面標高低2 m以上的用于商業目的的建筑。就其建筑形式而言, 可分為附建式和單建式兩大類。附建的地下建筑都是附建在高層或多層建筑的地下, 其層數有1 層、2 層、3 層甚至更多層。

1 、照明不足, 發煙量大, 人員疏散困難

地下建筑完全靠人工照明,地下人工照明比地上建筑的自然采光差, 加之火災時, 普通照明電源切斷, 僅依靠應急照明, 人的視覺完全靠應急照明和疏散標志指示燈保證。由于火災時發煙量與可燃物物理化學特性、燃燒狀態和供氣程度有關, 而地下建筑一般供氣不足, 因此陰燃時間較長, 故發煙量較大。如果沒有應急照明,建筑內將是一片漆黑, 人員根本無法逃離火災現場。再加上煙霧,人員疏散更為困難。

2 、火災燃燒狀態受出入口的供氣狀態影響大

當火災時就進只有一個出口, 在火災初期, 與地面唯一的連通口就成為外部空氣的進入口和內部煙氣的排煙口, 隨著火災的擴大,煙與空氣的中性面逐漸降低, 最后成為煙筒。當附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出口時, 自然排煙與空氣的進入口是分開的, 火災時一個出口可能是進氣口,另一個可能是排煙口, 依風向而定。

3 、火場溫度高

地下商業建筑發生火災時熱煙氣很難排出, 散熱緩慢, 內部可燃物多, 空間溫度上升快。多次研究比較表明, 地下商業建筑火災會較早地出現“ 爆燃” 現象。火災房間空氣的體積急劇膨脹,CO、CO2等氣體濃度迅速增加,溫度也會急劇升高。

4 、較易出現“ 轟燃” 現象, 且出現時間較早, 泄爆能力差

因為地下商業建筑的排熱性差, 熱量積累較快, 地下商業建筑火災比地面建筑火災更易發生“ 轟燃” , 且出現的時間更早。由于地下商業建筑基本上是個封閉體,易燃易爆物品發生爆炸時, 泄爆能力很差。

5 、可燃物量大、火災危險性高

由于地下商業建筑可燃物多、量大, 因此很容易發生火災, 并且一旦火災發生, 燃燒猛烈且燃燒持續時間長。

6 、撲救困難

地下商業建筑的火災比地面建筑的火災撲救要困難得多, 由于地下商業建筑構造復雜, 煙多溫高, 視線差, 導致火情偵察、指揮員決策、火場通訊指揮都很困難。

(二)火災及其危害

火災對人類和社會造成的破壞非常巨大。其造成的損失大大超過其直接財產損失。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人員傷亡損失、消防撲救費用、保險管理費用以及投入的火災防護統稱火災代價。根據世界火災統計中心以及歐洲共同體研究的結果,大多數發達國家每年火災損失占國民經濟總產值2%左右,而整個火災代價約占1%。根據聯合國世界火災統計中心提供的資料,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每年發生的火災就有600一700萬起,有65000一75000人死于火災。由此可見,火災防治是人類社會的一項長期的艱巨任務。最近一、二十年來,我國正處于火災形勢比較嚴峻的時期,火災的次數和損失均居高不下,尤其是發生了多起特大和重大火災,有的還造成了嚴重的群死群傷事件。例如新疆克拉瑪依友誼館火災、河南東都商廈火災中的死亡人數均超過300人,衡陽特大火災死亡消防隊員20人,其影響震驚中外。

三、地下建筑消防電氣設計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 人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建筑也向著功能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著。在地下建筑中, 固定消防設施的安裝也提升了建筑本身的安全系數。完善的消防電氣系統是保障建筑物內各種消防用電設備及時可靠運行, 有效地進行人員疏散、物資保護和控制火勢的蔓延。

(一)確定消防用電負荷

建筑的消防用電負荷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地下建筑的消防用電負荷分為一級、二級。在對建筑進行消防電氣設計時, 應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等相關消防技術規范來確定,地下公共建筑的消防用電負荷確定后方可進行后面的電氣設計。

(二)、充分保證消防供電、配電系統的自主性

消防供電及其他防災系統用電, 當建筑物為高壓受電時, 宜從變壓器低壓母線處分回路自成供電體系, 即獨立形成消防供電系統。消防系統電源的供電負荷等級, 在建筑工程供電系統中應處于最高供電等級, 自成供電體系是為了保證消防供電的可靠性。在實際應用中, 常會出現一些手動與自動的問題, 例如在一級負荷的供電系統中, 雙重電源供電的高壓單元回路在任一回路故障時,其高壓側母聯開關不能聯鎖投入工作; 一路高壓供電而另一路為自備發電機供電的一級負荷系統, 高壓故障而發電機不能自動投入到低壓側母線上供電。這些情況的出現, 為消防供電系統的安全造成了隱患, 因此對于應自動聯動的一定要保證其工作狀態的可靠性。消防配電線路與一般配電線路應嚴格分開, 但在有的設計中, 往往是注意從配電室引至消防控制室配電箱這一段的供電可靠性, 而忽視了各層消防用電設備供電的可靠性, 如電動防火門、防排煙風機等, 并沒有形成消防專用供配電系統。

(三)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線路應有足夠的安全性

消防用電設備的配電線路應滿足火災時連續供電的需要, 其敷設應符合下列規定: 暗敷時, 應穿管并應敷設在不燃燒體結構內且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 30mm, 明敷時,應穿有防火保護的金屬管或有防火保護的封閉式金屬線槽;當采用阻燃或耐火電纜時, 敷設在電纜井、電纜溝內可不采取防火保護措施;當采用礦物絕緣類不燃性電纜時, 可直接敷設; 宜與其它配電線路分開敷設; 當敷設在同一井溝內時, 宜分別而置在井溝的兩側。”消防電氣線路在施工中屬于隱蔽工程, 因此在設計時, 線路的安全性是應該從重考慮的, 只有這樣方能使消防用電設施在火災時能夠正常進行工作。在消防驗收時, 建計單位應將消防電氣的隱蔽工程材料進行送審, 這是驗收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

地下建筑防火要求很高,發生火災時,應自動啟動相應區域的應急照明,強行關閉一般照明回路。應急照明可選擇僅用消防中心的計算機控制而禁止用監控計算機或現場控制,也可選擇都有控制權。另外,控制系統要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開放性和電磁兼容性。

(四)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1、火災探測器的設置

地下汽車庫的火災探測器選擇感溫探測器,其他場所選擇智能型光電感煙探測器。封閉的樓梯間單獨劃分一個探測區域,并每隔 3 層設置一個智能型光電感煙探測器。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的前室分別單獨劃分探測區域。由于前室與電梯豎井、疏散樓梯間及走道相通,是人員疏散和消防撲救的必經之地,且火災時煙氣容易聚集,故在電梯前室設置智能型光電感煙探測器。備用柴油發電機房采用氣體滅火裝置配套的感煙、感溫探測器及氣體滅火控制盤。氣體滅火控制系統的報警、放氣、故障等信號要反饋給大廈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2、手動火災報警按鈕與消火栓按鈕的設置

手動報警按鈕選用智能型報警按鈕 ( 帶地址編碼 ),含電話插孔。手動報警按鈕主要設置在電梯前室、樓梯前室及公共走廊等公共出口部位。設置的手動報警按鈕要保證“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位置到最鄰近的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距離不應大于 30m”的規范要求。消火栓按鈕既能向消防控制中心報警,同時能直接啟動消防水泵。消防水泵啟動后點亮消火栓啟動指示燈。每個消火栓箱處設置一個消火栓啟泵按鈕。

3、火災應急廣播揚聲器的設置

在合用的電梯前室和公共走廊、大會議室、地下汽車庫、大廳等部位設置火災應急廣播揚聲器,并遵守規范“從一個防火分區內的任何部位到最近的一個揚聲器的距離不大于 25m”及“走道內最后一個揚聲器至走道末端的距離不應大于 12.5m”的規定,設置火災應急廣播揚聲器,以利于火災應急播放疏散指令。

4、消防專用電話的設置

消防控制中心設置消防專用電話總機。在消防水泵房、備用柴油發電機房、計算機房、高低壓配電房、主要通風與空調機房、排煙風機房、消防電梯機房等部位設置消防專用電話分機。

(五)消防聯動控制系統

1、消防水泵的控制

其控制方式有三種:一是通過火災現場的消火栓按鈕直接啟動消防泵;二是在消防控制中心通過手動按鈕直接啟停消防泵;三是消防聯動控制器通過總線編碼輸出模塊控制消防泵的啟停。消防泵的啟動信號的反饋通過一個輸入模塊進行監測。消防泵的主、備用狀況可通過輸入模塊監控。消防穩壓泵的運行、停止、故障狀況的監測通過輸入模塊來進行。

2、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控制

當火災發生時,玻璃球噴頭熔破,水流通過破裂的噴頭向外灑水,隨著水的流動及管網壓力的降低使水流指示器、濕式報警閥、壓力開關相繼動作,延時 20s 后,通過輸入模塊將報警信號傳至火災報警控制器,進行邏輯判斷,確認火警后發出聲光報警信號,啟動噴淋水泵等消防設備。噴淋泵的聯動控制,除無現場報警按鈕控制外,其他基本上與消防水泵的控制相同。

3、防排煙控制

當火災報警控制器確認建筑物內某層發生火災后,由消防控制中心的聯動控制系統中裝于現場的智能輸入輸出模塊輸出電信號,電信號通過繼電器接通火災層及相鄰上、下兩層的排煙閥、送風閥,并啟動相應的排煙風機和正壓送風機,停止相應防火分區內的空調風機并切斷非消防電源,關閉相應區域內的空調通風防火閥,同時將停止信號反饋至消防控制中心。在消防控制中心內可設置手動啟動停止按扭,以便對機械防煙、排煙風機進行應急控制。

4、應急照明控制

應急照明由雙電源末端自動切換箱供電,兩路市電互為備用,當發生火災時,火災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應自動點亮。如果兩路市電電源完全中斷,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依靠自帶的蓄電池組供電,連續供電照明時間不小于30min。

5、氣體滅火系統控制

當氣體滅火控制盤監測到任一探測器報警時,啟動聲光報警器。當感溫、感煙探測器同時報警,通過體滅火控制盤延時 30s 后,啟動放氣閥噴放滅火劑滅火。當控制盤接到噴灑信號后,啟動放氣門燈,提示柴油發電機房正在自動滅火,切勿入內。同時,通過控制裝置的接口,將有關信息傳送至消防控制中心。

四、結束語

本文從地下公共的特點著手,具體的分析了地下公共建筑物火災的特點及現狀,結合現實問題,提出了科學的地下建筑物火災消防設計應注意的幾個大的方面,同時仔細的闡述了地下公共建筑防火應對措施。

同時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中也遇到了無數的困難和障礙,都在同事和老師的幫助下解決了。在圖書館查找資料的時候,圖書館的老師也給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與幫助。在此向幫助和指導過我的各位老師表示最衷心的感謝!感謝這篇論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學者。本文引用了數位學者的研究文獻,如果沒有各位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幫助和啟發,我將很難完成本篇論文的寫作。感謝我的老師和朋友,在我寫論文的過程中給予我很多有關素材,還在論文的撰寫和排版燈過程中提供熱情的幫助。由于我的學術水平有限,所寫論文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老師和同仁批評和指正!

五、參考文獻

[1] 《中國防火業務全書》

[2] 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 J16- 87( 2001版)

[3] 國家標準《人民防空工程設計防火規范》GB50098- 98( 2001版)

[4] 公安部消防局. 中國火災統計年鑒.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0版

[5] 李耀明,郝震.談地下建筑火災的特點及預防措施[J]. 武警學院學報,2003 ,12 , 第19 卷第6 期.

第12篇

關鍵詞:網絡自組織;自治愈;中斷探測;中斷補償

Abstract: In an LTE-Advanced network, the self-healing function detects and locates faults promptly, accurately, and automatically by processing network statistics. It can also recover or compensate for any breakdowns for consistent, high-quality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outage detection, based on a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compensation based on a genetic algorithm. We simulate these algorithms to validate their purpose and efficiency.

Key words:self-organizing network; self-healing; cell outage detection; cell outage compensation

LTE-Advanced系統是3GPP長期演進(LTE)的進一步演進系統,采用更寬頻段的傳輸和頻譜共享,全面引入家庭基站和中繼站,采用增強型的多輸入多輸出(MIMO)、多點協作(CoMP)、載波聚合等先進技術,從而引入了大量的參數和數據處理,這些將增加網絡配置及優化的復雜度,提升網絡運維的人工成本和經濟開銷。在這樣的背景下,歐美主流高端運營商提出了網絡自組織(SON)技術,從而實現網絡自配置、網絡自優化和網絡自治愈3個目標。

自治愈是本文討論的重點,也是SON三大組成部分(自配置、自優化、自治愈)中最復雜的一點。3GPP協議TS 32.541中描述了自治愈功能,從2009年5月Release 9中3GPP TS 32.541 V0.2.0到2012年9月Release 11中3GPP TS 32.541 V11.0.0,從OAM(運維管理中心)的自治愈概念及需求一直到網絡自組織中的自治愈概念及需求,對中斷的場景、自治愈流程以及商業層級和協議層級的需求做出了循序漸進的完善[1]。

1 自治愈技術

自治愈功能能夠自動、快速、準確地檢測和定位影響網絡性能的故障,并進行自動恢復,以確保用戶連續、高質量的進行通信。其目的是當發生小區中斷時,通過快速的探測定位中斷小區并通過小區中斷補償措施來緩解網絡性能惡化。具備自治愈功能的小區能獨立或聯合地調整無線參數及相關算法,使無線系統性能損失降到最低,同時還大大降低維護成本和人員投入[2]。

可能導致小區中斷的網絡故障原因有很多,比如硬件和軟件故障,網絡連接失敗,甚至是錯誤的配置參數都可能導致小區中斷[3]。

為了實現網絡自治愈,要求移動蜂窩網絡具有小區中斷探測和小區中斷補償兩部分的功能。其中小區中斷探測是自治愈的基礎和前提,小區中斷補償是自治愈的核心和關鍵。一個自治愈中斷管理的場景如圖1所示。

中斷探測模塊收集來自移動臺(UE)、基站(eNodeB)、運維管理中心(OAM)的測量數據,對它們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判斷是否有小區發生中斷;若有,則觸發中斷補償功能,調整相鄰基站的無線參數,以補償中斷用戶惡化的服務質量。圖1中的中間基站發生了中斷,通過補償算法,其相鄰小區提高了覆蓋,補償了中斷小區造成的覆蓋漏洞。補償后還需要對該區域進行實時監控并評估補償后的網絡整體性能,以保證達到補償的目標,且盡量不對補償小區中的原有用戶產生過大的影響。

1.1 小區中斷探測

小區中斷探測機制在實施中首先需要收集來自UE、eNodeB、OAM等的測量信息,并提取能夠準確判斷小區性能中斷的數據信息。中斷探測收集參數過程如圖2所示。假設eNodeB1發生了中斷,UE1是eNodeB1服務的一個用戶,UE2是eNodeB2服務的一個用戶,它們均可以接收到來自服務小區和鄰小區的信號。OAM通過發現eNodeB1上報的用戶參考信號接收功率(RSRP)突然下降,或者通過發現eNodeB2中的用戶信道質量指示(CQI)突然升高,均可以判斷eNodeB1可能發生了中斷。圖2中右側描述了UE、eNodeB、OAM可以收集到的用以實現中斷探測的參數。可探測和提取的數據信息并不是完備的,而無線網絡的性能又是時變的,所以需要高效的小區中斷探測方法在有限的探測信息前提下實現準確地小區中斷探測。

1.2 小區中斷補償

小區中斷補償的目標是緩解中斷小區的服務質量下降,通過自動調整相鄰小區的無線參數來達到運營商制訂的補償要求。通常是調整相鄰小區天線的下傾角和方位角,或者發射功率[4]。但是調整相鄰小區的無線參數意味著對該區域的原有用戶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影響。運營商在制訂補償策略時,首先確定中斷小區的補償小區,以圖3為例,為其內圈相鄰小區,外圈小區雖然不會因為中斷補償機制調整無線參數,但性能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具體的無線參數調整方案會因為不同的小區需求而發生變化。所以運營商在制訂策略時,需要考慮每一個補償小區的必要需求,中斷區域補償后覆蓋和容量間的平衡,以及補償小區性能下降和中斷小區性能增強之間的平衡。

1.3 中斷探測和補償的評價機制

評價中斷探測機制通常利用如下指標:

·探測延時:Tdetect -Tfail,即中斷發生了多久以后,中斷才被探測到。

·成功探測的概率:Ndetect / Nfail,即實際發生的中斷次數中被正確探測到的概率。

·錯誤探測的概率:Nfalse /(Nfalse+Ndetect),即探測到中斷的次數中錯誤探測的概率。

評價中斷補償機制可以通過網絡中的參數變化對比,比如系統容量、覆蓋情況以及用戶服務質量等。圖4所示為小區中斷探測時間軸。中斷前后性能比較如圖5所示,為了評價中斷補償機制,我們通常定義3個階段,以系統平均吞吐量為例,階段A表示了沒有發生中斷時的系統平均吞吐量,階段B和階段C分別表示發生了中斷之后不采用中斷補償機制,以及采用中斷補償機制以后的系統平均吞吐量。

2 中斷探測與補償算法

為解決中斷探測和中斷補償兩個問題,我們分別提出了基于聚類算法的中斷探測算法和基于遺傳算法的中斷補償算法,并對這兩種算法進行了仿真評估。

2.1 基于聚類算法的中斷探測方法

我們提出在中斷探測算法中運用數據挖掘中的聚類算法,對觸發A3事件的用戶進行分類,根據分類結果以及各類中的用戶分布判斷偵聽區域內有無中斷并在中斷發生時定位中斷小區。我們提出了一種動態傳播仿射(AP)聚類算法,是對傳統AP聚類算法的改進[5]。其基本思想是對AP算法引入決定了分類數目的偏向參數p的動態搜索范圍,并基于聚類質量評價指標確定最優分類所對應的最佳p從而確定最優聚類分類數以及結果。圖6為整個中斷探測算法流程圖,包括4個步驟:

(1)在網絡的一個偵聽區域(包含多個小區)中,OAM收集觸發A3事件的各用戶關鍵性能指標(KPI)參數以及相應位置坐標。

(2)將收集的用戶KPI數據經過預處理后,作為動態AP聚類算法的輸入參數,并采用該算法對觸發A3事件的用戶進行最優分類。

(3)當最優分類對應的聚類質量評價指標小于設定門限時,說明觸發A3事件用戶數據的聚類可分性較差,即所有觸發事件的用戶性能沒有明顯差異,判斷該偵聽區域內沒有發生小區中斷;若聚類質量評價指標大于門限,表示聚類可分性較好,說明偵聽區域中觸發事件的用戶數據間存在差異,判斷該偵聽區域存在小區中斷,進入步驟(4)。

(4)提取所有觸發A3事件的用戶位置坐標,根據最優分類,將各類中的用戶映射到網絡偵聽區域的小區拓撲中。若某類中有超過一定門限的數據點集中在同一小區中,則判斷該小區為中斷小區。

2.2 基于遺傳算法的

中斷補償算法

當一個小區發生中斷時,需要通過調整相鄰小區的無線參數來對中斷用戶進行服務,從而達到緩解中斷用戶服務質量下降的目的。假定中斷區域的用戶可以接入到相鄰基站,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中斷用戶要接入到哪個基站,并且如何給中斷用戶分配資源塊(RB)。假設不論是正常用戶還是中斷用戶,每個用戶分配到一個RB,初始每個RB上的發射功率相同。我們首先根據遺傳算法將補償小區的空閑RB分配給中斷用戶[6]。由于中斷用戶離新接入的基站較遠,所以要提高它們RB上的發射功率,以提高中斷用戶的吞吐量[7]。具體中斷補償算法步驟如圖7所示。流程圖包括3個步驟:

(1)確定中斷小區的補償小區,所有未分配給用戶的空閑RB作為候選,即將分配給中斷用戶。

(2)利用遺傳算法將補償小區的空閑RB分配給中斷用戶,目標是最優化小區平均吞吐量。

(3)根據步驟(2)的分配結果,在一定程度上為中斷用戶的RB提高發射功率。以每個補償小區為單位進行調整。

3 仿真分析

中斷場景具體仿真參數設置如表1所示。中斷探測仿真場景設置如圖8所示。設置扇區0(1)天線增益對比正常天線增益下降50 dBi,扇區4(1)天線增益對比正常天線增益下降100 dBi,用來表示兩種不同類型的中斷小區。

利用基于聚類算法的中斷探測方法,將一個偵聽周期內的觸發A3事件用戶的KPI信息組成數據向量,基于動態AP算法對這些用戶進行分類。圖9為不同聚類數目下對應的聚類評價指標,由于我們選取的聚類評價指標值越大說明聚類質量越高,也就是意味著類內越緊湊,類間可分度越高,觸發A3事件用戶分為3類為最優。圖10為將這些用戶分為3類時的示意圖,根據不同的分類提取用戶位置坐標映射到網絡拓撲中。觸發A3事件用戶分布圖如圖11所示。某兩類的數據分別集中于兩個小區內,而另一類數據則均勻分布在其他小區的邊緣,進而定位了中斷小區的位置,且區分了兩種不同的中斷小區。結果與圖8所設定的仿真場景相符,說明通過該方法可以在無任何人工干預的情況下,準確地探測出偵聽區域中的故障并定位。

中斷補償的仿真場景如圖12所示。為方便分析起見,我們設置中間小區為中斷小區,通過該小區的相鄰一圈小區對它進行補償。按照基于遺傳算法的中斷補償方法的兩個步驟,先利用遺傳算法將補償小區的空閑資源塊(RB)分配給中斷用戶,之后調整這些RB上的發射功率。圖13為我們所提的中斷補償方法的第一步,也就是利用遺傳算法給中斷用戶分配RB的過程中,小區平均吞吐量的變化曲線。最開始小區平均吞吐量為5.03 Mb/s,隨著算法不斷迭代,小區平均吞吐量逐漸穩定并增加到5.36 Mb/s。這樣證明了算法的第一階段,也就是給中斷用戶分配RB的階段,取得了網絡整體性能的一個初步提升。

圖14分別顯示了4個階段的小區平均吞吐量情況。階段1:沒有發生中斷時,所有小區正常運行,平均小區吞吐量大約為5.72 Mb/s;階段2:發生小區中斷,造成了很大區域的覆蓋漏洞,在這個區域的所有用戶均無法通過中斷小區建立無線連接,所以此時的平均小區吞吐量下降到大約4.97 Mb/s;階段3:當調整了周圍小區天線下傾角以及一些相關控制參數后,所有中斷區域的用戶可以與鄰小區建立無線連接,但是由于這些用戶導致了更大的小區間干擾,所以在這個階段,小區平均吞吐量只有細微的提升;階段4:在利用我們的小區中斷補償算法進行無線參數調整以后的小區平均吞吐量,對比階段2有了明顯的提升。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評估該算法,利用由用戶信干噪比定義的用戶滿意度。各階段用戶滿意度比例如圖15所示。當小區中斷發生之前,滿意的用戶占整體的96%。算法進行的最初,由于許多中斷用戶與補償小區建立了無線連接,所以滿意用戶比例對比發生中斷時有了大幅提高,達到了83%。當補償算法進行完畢時,滿意的用戶到達了93%,幾乎與沒發生中斷時持平,說明利用該基于遺傳算法的中斷補償算法,可有效緩解中斷用戶的服務質量,并且對補償小區的用戶造成了較小的影響。

4 結束語

本文給出了基于聚類算法的中斷探測方法,對觸發A3事件用戶進行分類,根據各類用戶的分布判斷有無中斷小區,仿真結果驗證算法可以準確地探測定位中斷小區并將不同的故障加以區分;并且根據中斷補償的特點,提出了基于遺傳算法的中斷補償算法,利用遺傳算法將補償小區的空閑RB以最優方式分配給中斷用戶,進而調整每個RB上的發射功率以達到小區平均吞吐量最大,經過仿真驗證該算法緩解了中斷用戶的服務質量下降并對補償小區中的用戶幾乎不造成影響。自治愈技術的研究仍處于較初級階段,大部分工作停留在同構網絡,隨著LTE-Advanced系統與異構節點并存的復雜網絡出現,應用場景和多媒體業務更加豐富,亟需提出更有效且復雜度較低的自治愈方案和策略。

參考文獻

[1] 3GPP TS 32.541 V11.0.0. Tele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elf-Organizing Networks (SON); Self-healing concepts and requirements [S]. 2012.

[2] AMIRIJOO M, JORGUSESKI L, K?RNER T, et al. Cell outage management in LTE network [C]//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ISWCS’09), Sep 7-10,2009, Siena(Tuscany), Italy. Piscatawaw, NJ,USA: IEEE, 2009:600-604.

[3] SZILAGYI P, NOVACZKI S. An automatic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framework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Network and Service Management, 2012,9(2): 184-197.

[4] AMIRIJOO M, JORGUSESKI L, LITJENS R, et al. Cell outage compensation in LTE networks: Algorithm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Proceedings of the 73rd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Spring’11), May 15-18, 2011, Budapest, Hungary. Piscataway, NJ,USA: IEEE, 2011: 5p.

[5] FREY B, DUECK D. Clustering by passing messages between data points [J]. Science, 2007, 315: 972-976.

[6] XIA Lingfeng, LI Wenjing, ZHANG Heng, et al. A cell outage compensation mechanism in self-organizing RAN [C]//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WiCOM’11), Sep 23-25, 2011, Wuhan, China. Piscataway, NJ,USA:IEEE, 2011:4p.

[7] AMIRIJOO M, JORGUSESKI L, LITJENS R,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ell outage compensation in LTE networks [C]//Proceedings of the 8th IEEE Annual Consum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 (CCNC’11), Jan 9-12, 2011, Las Vegas, NV, USA. Piscataway, NJ, USA: IEEE, 2011: 642-647.

收稿日期:2012-11-02

作者簡介

馬昱,北京郵電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無線網絡自組織技術中的自治愈技術。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云南省| 资兴市| 饶阳县| 凤山县| 成都市| 长沙市| 开封市| 怀来县| 连山| 密云县| 视频| 天祝| 江油市| 全州县| 奉节县| 宁波市| 江陵县| 安徽省| 尚义县| 台山市| 连南| 筠连县| 荥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新宁县| 塔河县| 白朗县| 赣州市| 岫岩| 揭阳市| 鄂尔多斯市| 库伦旗| 绥德县| 衢州市| 德格县| 吴江市| 镇雄县| 通榆县| 新兴县| 腾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