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統計碩士畢業論文

統計碩士畢業論文

時間:2022-11-30 15:32:5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碩士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統計碩士畢業論文

第1篇

接下來是熟悉答辯流程,通常是答辯老師介紹答辯規則,也就是上臺解說多少分鐘,下面提問多少分鐘等;答辯時要明確論文題目、研究方法、研究內容、發現與結論;而后答辯老師針對論文例行提問,無需緊張,只要熟悉論文就可以輕松回答;最后,回答完問題后退場,答辯老師根據論文質量及答辯情況,判定是否通過,并統計成績;宣布答辯結果、進行小結。

熟悉論文

畢業論文在初稿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要想精通答辯,就必須對畢業論文有全面、深刻、準確的理解,從論文主題、論文的使用、論文的思考、論證方法、論文答辯的準確性等方面了解相關理論。論文的結果,以及論文。論證的可行性、論文的背景、論文存在的問題和意義、論文的創新性等。

做一個像樣的PPT

做PPT的原則之一,學術PPT,注重簡潔清晰,避免花哨不切實際;原則2,PPT字體必須足夠大,不能讓以下人看上去疲憊:原則三,多用圖標,少用文字;原則四,講解層次清晰,不斷及時解釋進度和前后關系,總結原則三、多使用圖標、少使用文本;原則四、解釋水平明確、不斷提示前后的進展和關系,并總結重要內容。

排練PPT,組織回復聲明

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論文寫作的目的;寫作的基本框架,結構,邏輯;論文的主要結論;主題,觀點,方法的創新;缺乏論文(但不說論文的缺陷)注:必須概述,重點和總結陳述。練習控制時間:一般防御網站將限制學生的演示時間。在防守之前,有必要多次計時,學會控制時間,給應答老師一個好印象;否則,很可能剛剛談了一半的時間。它即將到來,非常令人尷尬。

注意演講技巧

控制語速:答辯時一定要注意語速,要有急有緩,有輕有重;目光移動:答辯時無論是否脫稿,都應注意自己的目光要時常望一下答辯老師和其他現場同學,可以避免觀眾分神;體態輔助:答辯過程中要適當的運用體態,尤其時手勢語言,會顯得更為自信、有力,避免出現一成不變的站著或低頭。>>>更多碩士畢業論文

調整心態

保持自信:答辯時不要過于緊張,要相信只要準備充分,現場態度認真、清楚的回答問題,一般老師不會為難你;有謙虛的心態:如果答辯老師指出你論文中明確的錯誤,最好大方承認,不要試圖反復辯駁,或者老師提出的問題論文中已經寫出來了,也不要說“論文中XX頁已經寫了答案”,只要再復述一遍答案就好。

論文答辯常見問題

為什么選這個課題?

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么?

全文的基本框架和結構如何安排?

全文的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系如何?

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發現了哪些不同見解?對這些不同的意見,自己是怎樣逐步認識的?又是如何處理的?

論文雖未論及,但與其密切相關的問題還有哪些?

在論文中,還有哪些問題沒搞清楚,或者論述得不夠透徹?

第2篇

一、研究現狀綜述

(一)作品的搜集、整理和校注

蒙古族漢文創作研究方面目錄整理工作起步較早。1980年至1981間朱永邦先生搜集整理出了《元明清以來蒙古族漢文著作作家簡介》,連載于《內蒙古社會科學》,收錄了58位作家,作了簡單的生平簡介,并附以著作名。后又有翟勝健刊于《民族文藝論叢》(現已不多見,無法考證收錄作家的具體數字)的目錄。兩位學者的目錄搜集為后來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1984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古代蒙古族漢文詩選》(王叔磐、孫玉溱)選注了86位蒙古族作家的330多首漢文詩,這本選注是至今為止收錄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比較全面,且選注作品比較多的詩選集,為后來學者研究提供了較好的文本資料。此外,有些學者把蒙古族漢文創作譯為蒙古文,付之以刊刻。丹碧和星漢編著的《漢蒙合璧古代蒙古族漢文詩詞選》(2002年8月)用蒙漢合璧的形式蒙譯了49位作家的108首詩歌,博、博彥在《清代蒙古族漢文詩選》(1999年)里蒙譯了45位蒙古族詩人的160首詩歌。這兩本書為廣大的蒙古族學者認識和研究蒙古族漢文創作提供了很好的媒介。《古代少數民族詩詞曲家研究》只收錄了蒙古族漢文詩人阿魯威和夢麟。古代蒙古族漢文詩人中有詩集留存下來的很多,但都是未校注的線裝本,現見于世面的校注本只有三本。孫玉溱主編出版了《那遜蘭保詩集三種》(1991年),張凌霄校注了倭仁的《倭文端公遺書》11卷,題為《倭仁選注》(1992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池萬興校注了和瑛《西藏賦》(2013年齊魯出版社)。而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第一次被編入文學史是上個世紀80年代后期的事情,1989年榮、蘇赫等人主編的《蒙古族文學史》收錄了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被冷落的文學遺產才在文學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以上學者所搜集、整理和校注的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作品為我們探索,研究文本內涵提供了既便利又有價值的資料。

(二)作家生平的考證

對于古代作家、作品的考證工作是既艱巨又考研耐力的工作,但對于漸行漸遠的古代文學作品和作家不去做考證的話我們的文學評論研究就會面臨有失準確、嚴謹的學術問題,為此對于迎難而上,孜孜不倦的前輩們感到由衷的敬仰。在古代蒙古族漢文作品和作家的考證中對于單個作家、作品的零星考證較為多見,而對于整個群體的考證存在很大的空白。白、特木爾巴根老師編著的《古代蒙古族作家漢文創作考》是迄今為止較為全面考證古代蒙古族漢文作家、作品的著作。著作中寫到“我們已整理出170余人的創作目錄,其中刻有詩文集的作家已逾80余名。這又是一筆極為可觀的文學遺產”①該著作從元代蒙古族帝王的漢文創作考略,出身貴胄世家之作家考略,科第出身之作家考略,明代蒙古族作家考略,博明生平事跡考,翰宛名流夢麟、法式善、錫縝考略,邊疆重臣松筠、和瑛、三多考略,八旗蒙古作家考略等部分,對元明清三朝主要的蒙古族漢文作家、作品做了詳細的考證,并附有現存古代蒙古作家漢文創作及見錄,主要作家傳記資料擷要,古代蒙古族作家漢文創作研究論著要目等,這些考證、記載不僅為我們這些后輩們研究古代蒙古族漢文作家、作品提供了準確、可靠的資料,而且還引導著年輕的學者們用嚴謹的態度探究學術問題。細查作品、作家的考證史不難發現在眾多作家的族屬問題上爭論最多的莫過于元代作家薩都剌,對薩都剌的族屬大致有蒙古族,色目人,回族,漢族等不同觀點,目前尚無定論。現聊舉一二例,僅供其作為參考。云峰老師1995年在《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上發表“元代杰出的蒙古族詩人薩都剌”,認為薩都剌為蒙古族。房建昌在《江漢論壇》(1983-02-10)發表“薩都剌為阿拉伯人”的論文,認為薩都剌為阿拉伯人。周雙利《固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5-12-31)發表“略論薩都剌的家世與族屬”的論文,認為薩都剌為色目人。劉守剛在《中國民族》(1988-08-28)發表的“薩都剌的族籍”一文,認為薩都剌的祖籍為回族。對于薩都剌的祖籍問題從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近50年的時間里,學者們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公開發表的論文100余篇。此外,因清代蒙古族漢文作家博明的生平資料未見與官載書,故對博明的生平也有零星的考證研究。如:王荔《文學界》2012年6月上刊登的“清代蒙古族詩人博明研究述評”。白、特木爾巴根老師著的《古代蒙古族作家漢文創作考》里旁征博引更為準確 、明了地論證了博明的生平,履歷。除外有些學者對蒙古族漢文作家的家族成員開始研究和考證。如:米彥青在《內蒙古大學學報》(2011年3月哲學社會科學版)發表了“清代中期蒙古族家族文學與文學家族”,賈熟村在《平頂山學院學報》(2010年6月)刊登的“晚清社會的倭仁家族”等。除外,對于其他的作家的生平,履歷也有零星考證和論述。對于作家生平的考證有利于我們進一步探究作家作品內涵和理解時代文學的全貌。

(三)對作品的解讀和評價

對古代蒙古族漢文作品解讀和評價成果較為可觀,對于單個作家或者單篇作品的系統研究也偶有可見。就作品研究現狀看,對清代蒙古族作家的漢文創作探索和研究的較多。如:法式善,和瑛,那遜蘭保。西北師范大學的2009級中國古代文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王娟娟的碩士畢業論文“法式善及其詩歌研究”,依據法式善現存三千余首詩作,分類介紹法式善詩歌的題材意蘊,同時解讀詩歌作品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了法式善詩歌的總體風格,以及含蓄蘊藉、富有禪味,運用孤清幽寂,高潔脫俗等意象組合的藝術特色。對于清代蒙古族漢文作家法式善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中央民族大學2004級碩士李前進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論法式善《梧門詩話》美學觀”,針對法式善詩學主張和觀點做了詳細的闡述。除外還有新疆師范大學2007級碩士研究生黃建光的碩士畢業論文“《梧門詩話》詩學思想研究”等等。對和瑛的創作來講,《西藏賦》系統研究的較多。內蒙古民族大學2003級碩士烏日罕的研究生論文“清代西藏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評《西藏賦》”,從《西藏賦》內容,文體特征和文學、社會價值等多方面做了詳細的闡述。西藏民族學院2006級碩士孫福海碩士畢業論文“衛藏方志 雪域奇葩”也較詳細地評析了和瑛《西藏賦》。對清代蒙古族女詩人那遜蘭保的創作研究主要圍繞著《蕓香館遺詩》展開的。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玉霞2005年6月編寫的碩士畢業論文“那遜蘭保和她的《蕓香館遺詩》”首先,援用可靠的歷史文獻考證了那遜蘭保的生年,世系。之后就《蕓香館遺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并據以總結概括那遜蘭保的詩論。最后援據《蕓香館遺詩》及相關的文獻資料,論述了那遜蘭保的生活觀。內蒙古師范大學碩士李曉濤2006年6月述寫的畢業論文“清代蒙古族詩人延清及其《庚子都門紀事詩》”對《庚子都門紀事詩》產生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思想內容作了較為詳盡的闡釋。除外對元代蒙古族漢文詩人秦不花、伯顏,清代蒙古族作家夢麟、博明,倭仁,松筠創作也有很多零星解讀和研究,在此不一一舉例評述了。

二、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研究存在的問題

1.對作品的選注、校注存在很大的空白。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是蒙古族文學的寶貴遺產,也是中國各民族文化、文學交流的見證,蒙古族漢文作家群體龐大,留存下來的作品相當可觀,據白、特木爾巴根老師的統計,“從蒙古族統治者入主中原到清朝末年,操用漢文進行創作的蒙古族作家共計179名。其中元代42名,有詩集者5名。明代7名,有詩集者6名。清代130名,有詩集者75名。”②由此可見,光有詩集者就有86名,對作品的研究空間很大。但是想要研究作家、作品的話對作品的解讀是首要的,沒有進行原文解讀的話研究只會成為空談,因此對作品的搜集、整理和校注顯得尤為重要。元明清文學離我們漸行漸遠,有些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只收藏在國家圖書館或者各高校圖書館或者在民間,世面上很少看到此類文學的流傳,現能找的校注本只有三種,一是倭仁集注,二是那遜蘭保詩集三種,三是《西藏賦》校注。其他作家的個別作品選注只散見于各類作品選中。這無疑增加了研究的難度。

2.從蒙漢文化交流的視角,對“漢文化對蒙古族漢文創作的影響”方面的研究較多,對蒙古族漢文作品中蘊含的民族文化特征研究的幾乎沒有。很多蒙古族學者認為非本民族語言創作的作品中根本不存在民族文化特征,也不值得去探討,或者避而不談,或者持否定態度,而漢文學研究者大多從蒙古族作者吸收中原文化視角去解讀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中的民族文化特征,民族文化心理研究一直被擱淺。對于此榮、蘇赫老師這樣說過:“蒙古族文人的漢文創作,由于采用非本民族語言文字,加之有的作家遠離故土,甚或生長于漢地,作品從內容到形式與本土的傳統文學相比,民族特色較為淡薄。但淡薄不等于沒有,更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沒有”,③可見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中是存在蒙古族民族文化特征的。白、特木爾巴根老師在《古代蒙古族作家漢文創作考》中對此問題也表述過自己的觀點,“事實上,在元明清三代蒙古族作家群中產生了許多人情陳達、世事洞曉、造詣深厚、創作豐富的作家。盡管他們使用的是漢語言文字,然而民族文化心理、時代意識與個體情緒交織凝結在他們的創作中,渾然而為一體,構成蒙古族作家漢文創作特有的文化品性。舍棄文化品性的深層探討,漢文創作研究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④顯而易見,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中民族文化特征是融合于作品之中的,解讀和研究民族文化特征不僅要對作品本身有足夠的理解,而且對蒙古族文化特征、蒙古族生活習俗、蒙古族心理特征有足夠的認識和深入的掌握才能完成此項研究。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意義的重估

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是蒙古族文學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清一代蒙古族漢文創作數量甚至超過了同一時期的用蒙古文創作的作品。文學是現實生活的反映,研究任何一位作家或者作品都應將放在社會歷史背景下來考察,探究其作品的深層內涵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朝代的更迭,社會的動蕩,自身社會地位的變遷都或多或少會影響到作者的內心和創作。如:和瑛歷任西藏幫辦大臣,駐藏八年之久,熟知了西藏的一草一木,并時刻抱著保衛邊疆和平的使命感創作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唯一一部以賦這種文體描寫西藏的巨著《西藏賦》。那遜蘭保親歷兩次,在她的作品中我們能體察到她的丈夫、哥哥參戰離別時的悲痛心理。延清深陷危城,親眼目睹了庚子過程后創作了《庚子都門紀事詩》。可見其作者的創作受環境影響之深。我們在研究古代蒙古族 漢文創作時不該孤立地研究其作品和作家,而是應該把它們放在當時廣闊的社會歷史環境下研究,在此基礎上探究其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象和揭示的歷史發展規律。另一方面,古代蒙古漢文創作的搜集、整理和校注仍處在停滯階段,很多作者的作品仍沉睡在古籍堆里,此項工作任重而道遠。我們可利用文獻學的方法,將目錄、版本搜集整理后進行校勘和校注,為研究者提供準確、有力的資料。從研究視角上來說,不應單從文學的角度,或者從文學交流的角度去研究,也應從從民族學、民族審美心理學、民族文化心理學的角度對蒙古族漢文創作進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前50年間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注重了蒙漢文學交流的角度去分析漢文化對蒙古族作家的影響,如果用跨學科的視角對蒙古族漢文創作的相關問題進行系統探討,具體分析和闡釋蒙古族漢文創作中蒙古民族心理的體現的話,能夠深化蒙古族漢文創作的研究深度和廣度。

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不僅在蒙古族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這些蒙古族作家獨具民族特色的漢文創作為中國文學注入了新鮮血液,他們用蒙古“民族氣質的眼睛”④去描述和解讀了元明清時期的社會概貌,是其他民族文學所不能代替的。并且有些作者的創作水平已達到和漢族文人比肩的程度,如:蒙古族雜劇家楊景顯的18部雜劇《西游記》對明代小說家吳承恩的《西游記》提供了藍本。清代蒙古族作家法式善、夢麟、和瑛等人的作品思想、藝術水平已達到當時時代的高度。深入研究蒙古族漢文創作是探索蒙古族文學發展規律和蒙漢文學交流發展規律的需要,對于研究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文學藝術的形成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迄今為止國內少數學者對古代蒙古族漢文創作進行了探索性的研究,但這遠遠構不成體系。從文獻的搜集、整理、校注到文本的系統研究,若能運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多視角,多層側研究和闡釋的話,能夠拓展蒙古族漢文創作研究的傳統視野,在更深更廣的層次上去發現蒙古族漢文創作的社會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為推到蒙古族文學發展做出貢獻。

——————————

注 釋:

①②④白、特木爾巴根.古代蒙古作家漢文創作考[M].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2.3,170,20.

③榮、蘇赫.蒙古族文學史[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631.

④別林斯基.1841年的俄國文學.別林斯基論文學.新文藝出版社,1958.78.

參考文獻:

〔1〕嘎爾迪.蒙古文化專題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梁一儒.民族審美心理學[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03.

第3篇

    論文語種:中文

    您的研究方向:計算機

    是否有數據處理要求:是

    您的國家:

    您的學校背景:具體的數據模型、數據流程等

    要求字數:3萬

    論文用途:碩士畢業論文 Master Degree

    是否需要盲審(博士或碩士生有這個需要):是

    補充要求和說明:一、本人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二、需要建模、有具體數據流程、原代碼等等;三、要求符合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的論文標準,內容也一樣;四、本人已寫了3萬字論文各章概述,供你們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1 背景及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國內經濟迅猛增長,大中小企業的信息管理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會計電算化越來越普遍。相應地,在對企業進行稅務管理的時也要發生相應的轉變,從原來手工收集、整理紙質憑證數據,到現在的電子商務會計報表等,都向著規模擴大化、虛擬化方面改變[1]。傳統的低效率、耗材巨大的工作方式已經被網絡版、電子化的信息技術所取代,建立以大容量數據庫為基礎,高速地、全天候的網絡工作環境已經成為目前電子查賬工作的必選工作方式。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3

    1.1 背景及意義 3

    1.2 系統概述 4

    1.3 國內外稅收信息化管理歷史和現狀 6

    1.3.1 國內稅收信息化管理 6

    1.3.2 國外稅收信息化管理 10

    1.4 課題研究思路 11

    1.5 課題組織結構 11

    第二章 系統開發技術概述 13

    2.1 統一建模語言UML 13

    2.2 MVC基本概念及設計模式 16

    2.4 AJAX技術概述 17

    2.5本章小結 18

    第三章 系統需求分析 19

    3.1 目標 19

    3.2 設計原則 20

    3.3 系統功能需求 20

    3.3.1 原始憑證采集 20

    3.3.2 財務數據處理平臺 22

    3.3.3 統計分析平臺 23

    3.4 基于JBOSS JBPM的工作流 23

    3.4.1 業務流程定義與建模 23

    3.4.2 工作流執行服務 25

    3.4.3 jBPM數據管理 25

    3.5 本章小結 28

    第四章 系統功能設計 30

    4.1 系統設計總體要求 30

    4.1.1 網絡環境 30

    4.1.2 開發環境 31

    4.2 系統架構設計 32

    4.3 工作流引擎的設計 34

    4.3.1 查賬業務人員處理工作任務的工作流 36

    4.3.2 業務人員處理工作任務的工作流 40

    4.3.3 工作流運轉控制的工作流 44

    4.4 系統主要功能模塊的設計 47

    4.4.1 用戶登陸模塊的設計 47

    4.4.3 原始憑證采集模塊的設計 49

    4.4.4 財務數據處理模塊的設計 52

    4.4.5 統計分析模塊的設計 55

    4.5 數據庫設計 59

    4.5.1 E-R圖的設計 59

    4.5.2 數據表的設計 61

    4.6 本章小結 63

    第五章 系統的實現 64

    5.1 用戶登陸模塊的實現 64

    5.1.1 功能實現流程圖 64

    5.1.2 核心代碼 67

    5.1.3 實現界面 70

    5.2 數據庫的實現 71

    5.3 原始憑證采集模塊的實現 75

    5.3.1 功能實現流程 75

    5.3.2 核心代碼 79

    5.3.3 實現界面 81

    5.4 財務數據處理模塊的實現 82

    5.4.1 功能實現流程 82

    5.4.2 核心代碼 85

    5.4.3 實現界面 87

    5.5 統計分析模塊的實現 88

    5.5.1 功能實現流程 88

    5.5.2 核心代碼 95

第4篇

關鍵詞: 多媒體;教學模式;函授;畢業論文設計

19世紀60年代,“終身教育”的主張被提出來后引起了當代教育觀念的轉變。終身教育的理論驅動著成人教育事業的發展。成人教育為眾多在職從業人員的學歷提升,專業進修及普通教育后的教育進階提供了第二次受教育的機會,為國民素質的整體提高,為國家實施終身教育創造先機。成人函授教育是成人教育的一種授課方式,是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面授為輔的教育。[1]成人函授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授課方式的改進已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畢業論文設計是成人函授教育教學計劃中一個全面性、總結性、實踐性的教學環節,是培養成人函授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理論聯系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人函授教育者通過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對圓滿完成教學計劃,提高成人函授教學質量,培養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分析了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兩種授課模式的特點,將兩種模式進行優化整合,應用于成人函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讓學生更直觀地明確該課程的具體要求,熟練掌握畢業論文設計應具備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掌握開展畢業論文設計的具體方法,以期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一、畢業論文設計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畢業論文設計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綜合檢驗,同時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功的訓練,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特別是對某一課題認識的深化,促進其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獨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授課模式中,畢業論文設計課程任課教師常采用邊講解邊結合黑板板書,口頭舉例子,學生記筆記等方式開展教學。一般情況下,學生在課上了解畢業論文設計的各項要求,例如:選題的目的與意義、選題的要求、開展相關研究的文獻檢索方法等,而對于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展示的有關內容,例如畢業論文的格式要求,查閱資料的路徑、方法等內容學生卻無法很好的掌握。教師授課時對以上內容滔滔不絕,但學生卻不知所云,相當于“紙上談兵”。通過幾堂課的學習,學生僅大致了解畢業論文設計的一些要求,而對一些實質性的問題如論文格式要求、文獻檢索等信息卻無法準確的把握。

一根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的傳統教學模式,雖然可以使師生近距離地接觸、面對面地交流,但語言的交流有一定的局限性。現在學生普遍受信息化的影響,對“一言堂”、“滿堂灌”的授課方式已有所厭倦,而且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理解能力有所不同,他們的接受能力和聽課效果良莠不齊,影響了教學效果。[2]

畢業論文設計傳統教學模式的授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不知該如何著手進行畢業論文設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多媒體教學模式的特點

多媒體教學,指的是運用計算機,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完成教學任務,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自發展以來已得到眾多教育人士的認可,它有其獨特的特點:

1.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直觀,生動

多媒體教學可容納內容多,信息量大,授課時直觀、形象、生動,可促使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獲得更多信息,能將很多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還可以將靜態的教學信息動態化,復雜的教學過程形象化,抽象難懂的概念具體化,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習效率,相比于傳統教學增加了記憶的信息量,深受學生喜愛。[3]

2.多媒體教學課件可方便學生課后自學

函授學生可以將多媒體教學課件復制帶走,課后進行理解與自習。學生不理解的知識點可以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交流。學生課后學習,可培養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主創新等方面的能力。

3.多媒體課件可及時更新,豐富教學內容

任課教師可根據學科的發展,將學科前沿和最新知識點及時在多媒體課件中進行修正和補充,使有關知識點得到吐故納新,豐富教學內容。

4.多媒體教學作為輔助手段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學其目的是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如果將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板書、幻燈片以及錄影資料等其他媒體相結合,可使教學效果發揮到極致境界。其中,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板書結合的授課模式是迄今為止最適合成人函授教育的一種教學方式。

三、傳統授課模式與多媒體教學優化結合使用的必要性

畢業論文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課程,相對比于其他課程在授課時有較高的要求。

在畢業論文課程授課時,如果一味的采用“一支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單一傳統的授課模式,既不能將畢業論文格式要求,文獻查閱路徑等相關內容形象生動的傳授給學生,又不能在有限課時內將豐富的內容對學生進行有效傳達。但是教師優美的、富有個性的板書,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書寫和審美,這是多媒體教學所無法比擬的。課堂中教師生動的講解過程實際上是學生靈感、思想相互碰撞的過程,教師富有啟迪性的語音和體態語言的暗示,使學生心理產生極大的模仿力和親和力,這是運用多媒體音像所無法收效的。

如果完全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教學使用不當,很容易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未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有些教師將上課的內容全部以文字的形式體現在多媒體課件上,即多媒體課件變成了黑板板書的翻版,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給予學生進行講解,教師在上課的整個過程僅點點鼠標,動動嘴巴,甚至整堂課一直坐在電腦前面,學生一堂課都沒看到老師的臉,缺乏師生互動與交流,師生關系弱化,導致了學生情感態度和體驗的缺失,不利于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和正確價值觀的培養。

因此,根據多媒體與傳統授課模式各自的優缺點,將兩者進行優化組合,應用于成人函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學可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四、優化整合多媒體與傳統授課模式應用于成人函授畢業論文設計課程教學

首先,授課教師讓學生先明確畢業論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針對目的和意義的授課,教師應采用傳統授課模式,站在講臺中間講課,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易于師生互動,容易使學生產生共鳴。[4]教師配合適當的肢體語言,強調課程學習的重要性。

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選題。選擇合適的題目,是學生寫好畢業論文的關鍵性環節。若選擇的論文題目范圍較大,則寫出來的論文內容較空洞,難以結合實際;而選擇的論文題目范圍過窄,又難以查找相關文獻資料,學生會感到無從下手。因此,授課教師指導學生選出一個大的研究方向,再圍繞該研究方向查找文獻資料,使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材料逐漸把畢業論文題目范圍縮小,并采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將有代表性的往屆論文題目通過投影儀展示給學生,省去黑板板書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學生通過參考往屆學生畢業論文題目,一定程度上對選題有初步的認識,較好的杜絕了學生選題范圍過大或過小的現象。

再次,由于畢業論文一般指的是有文獻資料佐證的學術論文,所以,授課教師要指導學生搜集和閱讀有關的參考資料,并指導學生進行文獻的檢索方法與技巧。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向學生介紹必要的參考資料,并用鼠標點擊、投影儀投影逐步給學生演示進入學校圖書館電子期刊數據庫的方法、查詢文獻的詳細步驟與路徑,為學生總結檢索文獻的基本方法,并讓學生了解查閱中文期刊和博碩士畢業論文、會議論文相應的數據庫路徑,強調學生應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的資源,圍繞論文題目做文獻檢索,確保資料翔實。由于成人函授學生初次接觸文獻檢索,聽了課后未必會記住,授課教師可將上課課件讓學生拷貝,方便學生課后進行復習,較好的掌握。

畢業論文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教師在授課時先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給學生進行粗略講解,接著以多媒體輔助配合,通過投影儀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畢業論文格式,邊講邊演示,通過兩種教學模式相結合,加深學生對論文格式的要求。

最后,授課教師應給學生傳授畢業論文答辯技巧與注意事項。教師應現場親自示范畢業論文答辯時的各項工作,包括答辯前的準備工作,答辯回答問題的應變及答辯完畢應如何收尾等等,讓學生身臨其境,全面掌握畢業論文答辯的步驟及相關事宜。

總之,在畢業論文課程授課時,交叉使用多媒體與傳統教學兩種模式,授課教師不應只坐電腦前,應多與學生交流,運用恰當的手勢、抑揚頓挫的聲調,穿插幽默的語言來組織教學,對于學生不易理解的內容,及時進行黑板板書,引導學生思考,把握整堂課的脈絡,確保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通過融合多媒體教學及傳統授課模式進行畢業論文設計的課程教學,使學生掌握畢業論文設計基本技能,學會調查研究、查閱資料、分析論證、設計和計算、撰寫論文等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認真刻苦和勇于創新的鉆研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了解本學科在國內外的新進展,開展畢業論文的撰寫工作。

畢業論文設計,作為成人函授學生的最后一門課程,是學生從理論基礎知識學習到從事科學研究與創新活動的最初嘗試,學校及任課教師應重視畢業論文設計課程的教學,通過優化教學手段提高該課程教學質量,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重要的意義,為學生以后的進一步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真.淺談高校圖書館如何為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服務[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9(25): 79-80.

[2] 周建民,王桂英.關于多媒體教學與函授教育教學模式的思考[J].內蒙古統計,2009,(5):51-52.

[3] 黃生學,樊雅平.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優化整合的研究[J].成人教育,2010,(1):49-50.

[4] 李向輝.函授教育課堂教學問題審視與對策研究[J].成人教育,2011,(1):81-82.

第5篇

【關鍵詞】物流業;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變化指數;技術效率變化指數

近些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較為迅速,但是物流行業發展模式粗放,物流業生產效率低等問題阻礙了物流業健康持續發展。以前的學者主要從物流業自身的角度出發,曾對物流業的生產效率進行過研究,但是研究結果依所選定的行業視角、所選的企業及所選企業所在區域的差異各不相同。全要素生產率既說明了技術進步對生產力增長的推動作用,又說明了技術效率的改善對提高產業生產效率的重要性。以往學者的研究缺少對物流業全要素生產效率低下的原因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本文通過采用曼奎斯特生產力指數法,將全要素生產率(TFP)分解為不變規模報酬假定下的綜合技術效率變化指數(TEC)和技術進步指數(TCP),然后,將技術效率變化指數(TEC)又進一步分解為純技術效率指數(PTEC)和規模效率指數(SEC),最后利用統計分析軟件SPSS對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得出一些定量的結論。

一、本文的數據選取及研究方法

考慮到國內物流業的數據統計程序較不完善,數據的獲得較為困難,本文中的數據是直接參考引用所列參考文獻中的數據。本文選取的投入變量為勞動和資本,勞動投入指標是選用各省物流業年末的在崗職工數,資本投入指標是選用各地區物流業全社會國定資產投資額,并以1997年為基準,對數據進行了可比價格處理。產出變量選擇物流業增加值。我國物流產業生產力成長與技術效率變動情況將物流產業增加值作為產出變量對曼奎斯特指數進行計算,并對其做進一步分解(結果如表1所示)。

表1我國物流業全要素生產率及指數分解

由表1可得,1997~2007 年我國物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平均增長速度為0.34%。嚴重滯后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說明1997~2007年十年間我國年物流業雖然發展迅速,但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較為緩慢。還可以看出,這十年我國物流業的技術進步平均以0.37%的速度增長,而技術效率指數總體表現為負增長。由此得知我國物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主要得益于技術進步,但由于技術進步增長緩慢,且技術效率負增長對技術進步有削減作用比較大。因此,我國物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較為緩慢。對技術效率變動指數進行再分解,由表1可知,純技術效率指數基本保持不變,這說明我國物流業的資源配置和行業管理對物流業產出能力的提升起到制約作用,也說明了技術效率變動與技術進步之間存在互相牽制作用;而規模效率指數的變動說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還未達到最佳規模效益。

下面繼續對相關指數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首先,對以上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指數進行相關分析,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表2Correlations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由表2可知,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指數的相關系數為0.952,即全要素生產率和技術進步指數正相關,且相關性很高,說明技術進步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很大。然后,對全要素生產率、技術進步指數、技術效率變化指數、純技術效率指數、規模效率指數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Model Summary

Dependent Variable:TFP

由表5可知,全要素生產率對技術進步指數X1、技術效率變化指數X2、純技術效率指數X3,規模效率指數X4的回歸方程為:Y=0.962X1-3.226X2+4.125X3+4.245X4-5.11,對回歸方程及回歸方程的系數進行顯著性檢驗,由表4可知,F值為473.678,Sig值為0可得,回歸方程顯著。同理,由表5可知回歸方程的系數也都顯著。由表3,R為0.999(a),R Square為0.997,可知回歸方程的擬合效果顯著,回歸方程高度顯著。此項分析為在未來預測全要素生產率對技術進步指數、技術效率變化指數、純技術效率指數、規模效率指數的變化提供了依據,為進一步分析各指數的變化及其對生產率的影響提供了保障,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二、結論

我國物流業全要素生產率低下主要是由于技術效率負增長造成的,雖然近幾年物流業技術進步增長比較明顯,但由于技術效率負增長對技術進步的削減作用比較大。因此,物流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緩慢。通過對技術效率變動指數進行再分解,得知規模效率指數較低是技術效率負增長的主要原因,規模效率指數的變動說明我國物流業的發展還未達到最佳規模效益。通過以上分析可得知要提高物流業全要素生產率,政府需要制定一些政策法規規范物流業的發展,物流企業和相關機構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以提高物流業的規模效益,從而提高技術效率,伴隨著物流業技術的不斷進步,進而提高物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最后通過對相關指數進行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得出回歸方程,為在未來預測全要素生產率對技術進步指數、技術效率變化指數、純技術效率指數、規模效率指數的變化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楊沛.物流業生產率及其測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08(10)

[2]鄧學平,王旭.我國物流企業全要素生產效率分析[J].系統工程.2008(6)

[3]徐宏毅,詹永雄,楊沛.我國物流業生產率實證研究[J].集體經濟?商貿流通.2009(10)

第6篇

關鍵詞:保險專業碩士;實踐導師;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056-02

一、問題的提出

2009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2010年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27會議審議通過了包括金融碩士等在內的19種碩士專業學位設置方案,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的碩士專業學位已有40種類別。專業碩士研究生主要是針對社會特定職業領域的需要,培養具有較強職業素養與專業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所以在培養方式上注重實踐環節的鍛煉。為提高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各高校在專業碩士的培養上普遍采用“雙導師制”,即校內理論導師與校外實踐導師相結合的培養模式,一般采用兩年制,第一學年在校內學習理論知識,第二學年進行實踐學習和畢業論文設計。在這其中,與傳統學術型碩士最大的區別便是至少有半年時間在校外進行實踐學習和實踐導師的指導,所以說專業碩士的培養與實踐導師的作用密不可分。安徽財經大學作為首批具有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單位之一,早在2010年就開始了專業碩士的招生和培養工作,也率先開展了“雙導師制”培養模式,但實踐導師發揮的作用卻比較有限,究其原因還是對實踐導師的激勵機制不夠完善,本文基于此進行如下闡述。

二、本文研究的理論依據

1.馬斯洛需求理論。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類的需要按照其發生的先后次序可分為五個等級: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在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后人們才會去追求高層次的需要。

2.赫茲伯格“雙因素論”。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于20世紀50年代提出,又稱“激勵因素―保健因素”理論。保健因素指的是工作環境中諸如組織政策、工作條件、人際關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條件等外界因素,此類因素的滿足會消除人們不滿,反之則會招致不滿的發生。激勵因素則是令員工感到滿意的因素,多屬工作本身內含的諸如成就、認可、晉升、工作中的成長、責任感等,這些東西如果能得到滿足,則可提高員工滿意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

3.費羅姆“期望理論”。美國著名學者費羅姆提出,激勵作用大小取決于兩大因素:一是人對激勵因素所能實現的可能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勵因素對其本人的效價,即激勵力量=期望利率×目標效價。目標越明確越具體,激勵效果也就更顯著。

三、保險專業碩士實踐導師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創新型實踐高素質人才。專業碩士實踐導師的產生是基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重要舉措。引進校外實踐導師,與校內導師相結合,開辟“雙導師制”,有利于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和實踐能力。實踐導師的建立是對傳統研究生教育的一種創新,它調動了校外的企業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實踐創新的平臺,將理論研究切實落實到生產建設中去,在實踐中創新工作方式和理論研究,有利于培養創新型實踐高素質人才,滿足國家的人才發展需要。

2.有利于完善現有研究生導師隊伍架構。高校發展需要高素質的全方位、多方向的教學和科研隊伍,現有的研究生導師因為教學空間局限、思維方式較為傳統等因素,研究方向和指導方式往往較為單一,長此以往必將致使整個高校學術水平的倒退。實踐導師的存在恰恰能彌補現有導師架構的不足,他們能將先進的企業管理和發展理念帶到高校和研究生中來,為學術研究提供與時俱進的發展方向,增強科研的實用性,明確理論的指向性。

3.有利于促進研究生教育的創新發展。隨著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原有的導師數量和指導水平就顯得遠遠不夠,大大制約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研究生教育要想得到發展就必須拓寬教育方式和培養模式。實踐導師的加入促進了研究生教育向企業實踐層面拓展,即提高了導師數量,又保證了指導的實用性,而且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的固有思維,是對傳統教學指導方式的突破和創新。

四、安徽財經大學實踐導師基本情況及存在問題

1.基本情況。安徽財經大學作為安徽省內老牌高校,在2010年率先開展了專業碩士的招生工作,與此同時建立“雙導師制”培養模式。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校全日制專業碩士開設專業主要包括金融碩士(MF)、保險碩士(MI)、應用統計碩士(M.A.S)、稅務碩士(MT)、國際商務碩士(MIB)、會計碩士(MPAcc)、資產評估碩士(MV)、旅游管理碩士(MTA)、法律碩士(JM)、審計碩士(MAud)等在內的10個專業。我校專業碩士累計招生規模達1200余人,畢業人數1000余人,平均在校人數300人左右;與此同時,我校專業碩士校內導師163人,校外導師約350人左右。校內導師與實踐導師的數量與各專業的招生人數有關。由于經濟金融的發展以及我校會計和金融的悠久辦學歷史和過硬的教學質量,在近些年的招生占比中一直位列前茅,會計碩士和金融碩士一般年均招生80人和40人,相應的這兩個專業的校內導師一般為31人和28人左右,校外實踐導師與現有招生人數相持平,相比龐大的招生規模,校內導師的師資力量遠遠不夠,校外導師很好地補充了校內師資力量的不足,拓展了碩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提高了研究生實踐能力和教育質量。

我校實踐導師在社會地位、地域分布、所在行業等方面體現著碩士實踐導師的共性和學校學科的獨特性。首先,實踐導師來自于企業或地方政府等社會機構,一般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地方政府等社會機構擔任處級以上職務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等,他們有較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和一定的學術造詣,工作內容或研究方向與所指導的碩士研究生所在的二級學科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其次,實踐導師工作單位一般位于本地或本省,以方便師生間的交流與溝通,當然隨著交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已將實踐導師的范圍到江浙等周邊城市,一線發達城市北上廣等領域也有所分布。最后,我校實踐導師一般是現有專業領域的行業精英,涉及到金融、會計、保險、法律、財政、旅游等諸多領域,且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的發展,實踐導師還發展到大數據和電子商務領域,緊跟時展潮流,把握時代脈搏,充分體現了實踐的真諦。

2.存在問題及原因。我校自2010年實行專業碩士招生與培養以來,實踐導師的數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實踐導師在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極其有限,很大一部分學生與實踐導師之間并沒有很好地溝通和交流,相應的也沒有得到專業指導和實踐鍛煉,實踐導師資源大大被浪費。如何激發實踐導師的工作積極性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中的一項重大難題。從現代激勵理論中,可以簡要概括導致實踐導師激勵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對實踐導師需求層次把握不夠。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們在滿足了生理、安全、社交等低層次需求之后便開始追求尊重、自我實現等高層次需求。實踐導師一般來自各領域的精英,一般的低層次需求早已滿足,出任學校導師一般是希望獲得育人成才的尊重感和自我價值實現感。我校在實踐導師的聘任、評估、激勵、和反饋各環節都缺少相應的制度規范,不僅沒有提供基本的物質報酬,而且對于實踐導師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激勵都存在嚴重缺陷。

(2)專業碩士對實踐導師作用認識不足。對于大多數專業碩士研究生而言,實踐導師只是一個名字而已,他們在研究方向、論文寫作甚至是在工作選擇中主要依賴的還是校內導師。一方面是校內導師較為專業,能在學業生涯中提出較有針對性的建議,另一方面因為授課等原因,校內導師離學生較近,利于溝通。而實踐導師一般在企業或者單位,工作較為繁忙、擅長領域各不相同而且思維習慣與學校大有不同,所以造成交流和溝通上的諸多不便。學生一般很少與實踐導師聯系,只有在學校強制要求的情況下,才會硬著頭皮去聯系,而實踐導師由于工作繁忙很少主動聯系學生,這對師生關系的交流和培養是不利的。

(3)校企之間建設缺乏科學的合作機制。實踐導師一般來源于各個企業的科學技術骨干和高級管理人才,是各個行業領域的精英人才,在企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出任學校實踐導師有的只是一個社會兼職或者學校掛名而已,自己的主業還是在企業或者公司,對指導學生缺乏動力。實踐導師若想發揮作用,必須建立長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機制,結合學校指導效果評估工作績效,約束導師指導行為。但是目前我校在實踐基地建設、校企合作等方面嚴重缺乏科學合理的共贏發展機制,這也是導致實踐導師激勵不足的一個重要外在原因。

五、安徽財經大學專業碩士實踐導師激勵措施

1.完善學校內在評估與外在激勵機制。首先,我校在實踐導師問題上應該完善目前的導師聘任和評估機制,在源頭上篩選負責任的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實踐導師,及時更新淘汰實踐導師隊伍。目前安徽財經大學的實踐導師管理暫行辦法還是2009年提出的,只是對實踐導師的任職條件、職責、權利、遴選和聘任、考核及管理提出了大概要求,沒有具體的跟進措施,在導師質量和渠道來源上參差不齊,導師評估和激勵措施未完善,權利和職責未明晰。我校應制定明確具體的實踐導師聘任制度,將流程落實到實處,本著本人自愿申請的原則,學院、研究生處層層把關,對實踐導師的指導能力、學術造詣、社會影響力等進行綜合評估,遴選出優秀且富有責任感的實踐導師,而且要簽訂聘任合同,事先告知其權利和義務,并且在官網上公布實踐導師聘用名單。

其次,學校應該在研究生處設置專人專崗和專項資金,負責各學院實踐導師和學生實踐活動的對接工作。啟用對學校工作熟悉且社會經驗豐富的專人來負責專業碩士實踐導師的安排工作,聯系和安排學生進企業實習,導師進學校講座交流,完善實踐導師聘任和評估機制,定期接收學生反饋等等,為打造安財專業碩士的實踐特色,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創新人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內部系統。

目前我校專業碩士實踐導師基本是零報酬,雖然他們不在乎一般的物質報酬,但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也沒有得到滿足。我校應該利用專項資金和人力資源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設定科學合理的報酬體系,為他們開設課程或專題講座或企業實踐提供物質保障,使得勞有所得,勞有所獲。其次,根據赫茲伯格“雙因素論”,學校更應該注重人才的管理藝術,定期進行導師反饋,給予實踐導師充足的尊重和社會榮譽。學校應該每年定期舉辦實踐導師聘任和優秀實踐導師授予儀式,以物質和榮譽的方式共同激勵,同時還提供了機會,加強了校企之間以及導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2.正向激勵與反向激勵相結合。激勵分為正向和反向,正向激勵為鼓勵和支持,而反向激勵則是懲罰和淘汰,換言之,是一種約束機制。要想充分發揮實踐導師的作用,就必須采用正向激勵與反向懲罰相結合的機制。學生對導師指導滿意度進行評價,學院對實踐指導打分,學校根據學生評價、學院評價和企業反饋綜合評估實踐導師的指導效果,對積極參與指導的實踐導師給與物質和精神獎勵,延長聘用期限,給予優秀實踐導師表彰;對懈怠和不負責任者提前解除聘用合同,以此來督促和約束實踐導師的指導行為。

3.導師激勵措施與企業績效管理接軌。根據費羅姆的“期望理論”我們知道,實踐導師缺乏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激勵措施沒有與他們工作直接掛鉤,不能帶來目標效價,只有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礎上,將實踐導師的指導評價直接與他們在企業的績效相掛鉤才能激發他們的指導積極性。學校應該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加強校企以及政府之間的合作,與實習基地簽訂實踐協議,將實踐導師的指導成績與企業業績和職位升遷相掛鉤,指導合格者可以在企業績效評估和職稱考核中加分,除此之外,合格以及優秀的實習基地和機構單位可以提升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可以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4.加強專業碩士的實踐管理制度。實踐導師作用的發揮光靠激勵實踐導師還是不夠的,所謂交流指導是相互的,只有受眾也即我們專業碩士充分體會到實踐導師的重要性,才能主動去挖掘和利用實踐導師這一豐富資源。學校要聯合各學院制定完善的專業碩士實踐管理制度,將專碩實踐活動以及具體工作流程以制度的形式落實。學校應將學生實踐學分計入培養管理的一部分,實踐期間要確定適當,既不耽誤校內理論學習,又不耽誤最終的工作尋找和畢業論文設計,一般定在專業碩士第一學年末的6月-11月比較合適。在這期間既具備了一般的理論知識儲備,又能夠在實習實踐中尋找工作方向和畢業論文選題方向,還能夠為最終工作的選擇提供實習經驗,而且充分利用了暑假的時間,一舉多得。專碩實踐鍛煉的最后評價除了寫實踐總結報告之外,還應進行實踐答辯,結合校內和校外導師共同評價該學生的實踐成績,將實踐的效用最大化。除此之外,專業碩士畢業論文設計應與實踐相結合,建議以實踐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等具有實際效用的論文形式進行寫作,促使學生主動與實踐導師進行交流,溝通心得,獲得就業必備的工作技能和專業知識。將專業碩士的培養過程與實踐導師緊密聯合,防止只掛名沒有實際指導的行為發生,才能促進研究生教育的質的發展。

六、結語

實踐導師是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的一大創新,在人才培養和導師隊伍建設中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將實踐導師效用最大化發揮,需要學校學院、企業導師以及專碩學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將內在激勵與外在激勵相結合、正向激勵與反向激勵共同作用才能促使實踐導師在德、能、勤、績各方面的共同進步,才能將實踐導師資源最大化發揮。

參考文獻:

[1]李阿利.建立研究生導師有效激勵機制的系統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

[2]李占華,羅英姿.高校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思考――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背景下[J].學園(教育科研),2012,(24):29-30.

[3]鄭剛.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的探索與實踐――以揚州大學為例[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11):10-14.

Research on Incentiv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Instructors in Master's Degree of Insurance

-An Case Study of Master's Degree of Insurance i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I Jia-ming

(Insurance Department, School of Financ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第7篇

關鍵詞:檔案學高等教育;中國;加拿大;比較研究;武漢大學;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

1引言

檔案學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的重要責任,同時,檔案學高等教育的發展水平也是衡量一國檔案事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筆者選取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信息學系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作為中加檔案學高等教育的兩個典型機構進行比較研究。分析中加在檔案學高等教育方面的異同與優劣,使我國檔案高校明確自身優缺點,進行調整完善,以更好地適應檔案事業發展的需要。

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前身可追溯到1934年湖北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設立的檔案管理特種教席,為我國檔案學教育之濫觴。目前,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與政務信息學系在教學水平、科研實力、教育層次等方面,均走在全國檔案學教育的前列,是中國檔案學高等教育的極佳典型。196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創辦了圖書館學院;1981年,圖書館學院與歷史學院合作開始招收檔案專業碩士研究生,開了整個北美地區檔案專業碩士教育的先河。1984年,圖書館學院正式更名為“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目前,哥倫比亞大學設置了種類豐富的檔案學研究生培養項目,包括檔案學碩士、檔案學碩士(原住民研究方向)、檔案與圖書館學雙碩士、哲學博士(檔案學方向)等,且為檔案工作人員提供進修教育,成為北美地區檔案學高等教育的典范。此外,2009年,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成為ischools聯盟第31位成員,這是唯一一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成員機構,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也是該聯盟的成員之一。因此,二者在檔案專業成立的背景、現實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具可比性。

2中加檔案學高等教育現狀比較

2.1培養層次。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檔案學專業,培養層次分為博士、碩士、本科教育三個層次。2003年,經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武漢大學建立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博士后流動站,招收檔案學博士后高級研究人員,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檔案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完整的教育體系有利于學生形成扎實的專業功底,同時,也可能由于教學內容較為集中,導致學生的知識結構范圍相對狹窄。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的檔案學人才培養層次起點較高,從培養碩士研究生開始,向上延伸至博士層次。學院招收所有正規大學任意學科背景的本科畢業生進入檔案專業學習,但學生成績在本科期間至少在“b+”以上,同時,還招收外籍學生,為國外培養檔案人才。

通過比較,我們可發現,兩個學院在培養層次上存在較大差異。我國三個層次的培養模式,其中,以培養本科學生為主體,主要原因是我國各級檔案機構數量眾多,且社會整體檔案意識不斷增強,人才需求量大。而加拿大的檔案學高等教育起點高,且可為國外培養專業人才,與加拿大總體教育水平高密不可分。

2.2培養目標。武漢大學檔案學專業在不同培養層次其培養目標亦不相同:在本科階段的教育中,要求學生“能在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各種信息機構從事檔案管理、信息管理和信息服務”,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技能”:在研究生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從事研究、敦學或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注重學生“教學”與“科研”能力的培養。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在碩士階段,則主要培養學生“能夠高效地計劃、實施和提升檔案館保存、組織和有效利用社會記錄信息的能力”,注重對檔案從業人員工作技能的培訓;在博士培養階段,主要以培養“學術型”人才為目標,“能夠從理論和方法論角度豐富檔案專業核心知識,通過研究創新貢獻于信息學領域及其學科的發展”,意在提升檔案學教育的發展水平。

通過培養目標的對比分析,我們發現,兩國雖然都認為檔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加拿大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因而,直到博士層次才主要培養學生的學術能力;而我國則始終貫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而,設置了不同的培養層次來貫徹這一專業教育理念。

2.3課程設置。課程設置是反映檔案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指標。為了便于比較,本文選取了兩個學院檔案學碩士課程進行分析,課程設置詳情見下表。

武漢大學根據時展的要求不斷調整教學內容,例如,設置了《電子政務原理與應用》、《數字檔案館原理與技術》等課程。學院設置了4個研究方向,包括:檔案學理論與應用;電子文件管理;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檔案管理現代化。研究生課程的設置分為必修課、選修課和補修課三類,應修學分不少于28學分,學科通開課不少于8—10學分,研究方向必修課不少于4學分(至少2門),其余為選修學分。

自1981年設置檔案學課程以來,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緊密結合本國檔案工作發展的現狀,不斷調整課程的設置。學院要求學生應完成48學分的課程,其中,24分為核心課程,24分為選修課程,以及一些0學分的課程和實踐活動(例如參觀)等,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可以選擇寫畢業論文。在畢業論文的要求上,中加兩國存在較大差異,在我國,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是獲得碩士學位的必要條件,而加拿大則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來進行選擇是否寫畢業論文。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與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圖書、檔案與情報研究學院檔案學碩士課程設置

通過兩個學院碩士課程的比較,我們還可以發現,兩個學院課程設置,均具有濃厚的院系背景色彩,武漢大學設置了許多與政務信息相關的課程,而哥倫比亞大學則設置了圖書館學相關課程。

2.4師資隊伍。根據相關統計結果,近年來,我國檔案學專業教師在數量與質量上都有了較大改善:從職稱結構上來看,2000年至2008年,全國具有“正高級”職稱的檔案學專業教師數量逐年增加,由52人增至84人,增長約61.5%;從學歷結構上看,2000年至2008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檔案學教師數量大幅增加,由2000年的26人增至2008年的129人,增長近4倍。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擁有較強的師資隊伍,經調研,目前,檔案系共有教師10名,擁有“正高”、“副高”職稱的教師占整個師資隊伍的80%,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60%。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除了擁有12名檔案專職教師外,還擁有26位兼職教師,共29人擁有蹲士學位,占師資隊伍的76%以上。兼職教師來自當地一些信息機構或大學圖書館、城市檔案館,擁有非常豐富的實際工作經驗。通過調查,筆者發現,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師資隊伍中一個非常突出的特    

色——教師的國籍構成多樣化,分別來自加拿大、美國、英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多國文化與檔案信息資源的溝通與交流。

3啟示

我國檔案學教育具有多層次的培養模式,有利于系統地培養檔案人才,這是我國的優勢。同時,也存在問題與不足,應進行一定的改革。

3.1在培養目標定位準確化的前提下,分類型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美國檔案工作者協會(“saa”)在1982年和2004年,分別開展了對檔案工作者職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并根據得出的結果指導檔案研究生教育和檔案就業工作的開展,使美國的檔案學高等教育取得r良好的教育效果,成為世界范圍內檔案學教育的典范。而我國與加拿大都沒有檔案工作機構為高校檔案學教育進行類似的實際調研,并指導其制定培養目標,這是兩國檔案學教育的共同缺陷。

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分為本、碩、博三個層次,其中,本科教育是整個培養體系的基礎,碩士、博士階段均以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為主。在本科教育階段,教師就應指導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規劃,對本科畢業后希望直接從事檔案工作的學生,增加其專業技能性課程的比重,并為學生積極提供實習機會;而對有研究興趣的學生,在本科教育的后期,就要注重他們研究能力的培養,為他們開設基礎研究理論與方法的課程。不可否認,當前,我國檔案學研究生大都處于導師助手的位置,在導師確定的研究課題下,負責基礎性的研究工作,不具備“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能力”,顯然,不符合碩士、博士階段的培養目標,這也是制約檔案學基礎理論發展的瓶頸。

3.2課程設置在堅持特色化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相關學科的內容。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檔案學課程體系中,特別是專業核心課程,體現了濃厚的“檔案”特色,如,設置了《檔案古文書學》、《檔案文獻管理與著錄》等課程。由于其檔案學專業是由圖書館學院與歷史學院合作建立而成,因此,課程和培養項目的設置還體現了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該校檔案與圖書館學雙碩士項目中,要求學生完成檔案、圖書館學兩個學科的基礎課程,培養學生適應文檔一體化、圖書與檔案管理一體化工作需要的能力,使之成為“復合型”人才。

教育部檔案學學科指導委員會提出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要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人才。檔案學高等教育要真正達到此目標,必須在保證學生學到專業核心知識的同時,打通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隔離,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也大都依托歷史學或圖書館學建立起來,長期以來,為了保證學科發展的獨立性,我們過多地關注削弱甚至消除與歷史學、圖書館學有關課程,今后,我們應該適當增加這些相關課程的內容,達到“厚基礎”的人才要求。此外,為了適應學科、職業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還應注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如英語、計算機能力。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加強以計算機網絡設備和數據庫為主要內容的檔案信息化基礎建設,是“十二五”期間檔案工作的主要任務,因此,我國檔案學高等教育在培養檔案專業人才,特別是培養“技能型”人才時,要著重加強學生計算機能力的培養。

第8篇

關鍵詞 地質公園旅游系統;研究現狀;研究趨勢

中圖分類號 F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5006(2010)11-0084-09

1 背景與目的

地質公園(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優雅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具有觀光游覽、度假休閑、保健療養、科學教育、文化娛樂等多種功能的獨特自然區域。建立地質公園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地質遺跡、開展科普教育和發展地方經濟。截至2008年,我國已經先后建立了138家國家地質公園,其中20家為世界地質公園。隨著地質公園的建設和發展,不同學科背景的學者逐步展開了對地質公園的研究,其相關理論也在不斷拓展和深入。

地質公園是一個系統工程,然而,通過文獻檢索,尚未發現從旅游系統的角度統計分析、評述地質公園研究現狀、問題及趨勢的文章。本文通過構建地質公園旅游系統模型,對地質公園研究文獻進行全面的統計分析,并評述我國地質公園的理論研究問題及趨勢,以期為研究者和決策者、管理者提供參考。

2 研究方法

2,1構建地質公園旅游系統模型

地質公園作為一種綜合的旅游目的地,牽涉面非常廣泛,如果沒有系統論思想,就難以對其實現有效的闡述和理解。本文認為,從系統論的角度考慮,地質公園是一個開放復雜的巨系統,它是由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系統、地質公園旅游核心吸引力系統、地質公園旅游保障系統、地質公園旅游支持系統組成(圖1)。

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系統主要是指到地質公園旅游的現實旅游者或者潛在旅游者構成的系統。根據旅游者的來源地不同,可以將其分為本地客源市場、國內客源市場和國際客源市場。旅游客源市場系統主要研究地質公園旅游者的行為,包括旅游動機、決策行為和空間行為,以及由于旅游者行為引起的客源市場結構和市場特點。

地質公園旅游核心吸引力系統是指地質公園有別于其他一般景區,對旅游者產生特殊吸引力的各種資源和要素的總和。地質公園吸引旅游者的核心主要是地質地貌景觀資源及用它打造的旅游產品――地質旅游線路和地質公園解說體系。具有特定地質主題、串聯了獨特地質遺跡景觀、文化遺跡景觀和節事活動等豐富內容的地質旅游線路和特色、個性化服務的地質博物館、地質景觀解說系統以及地質公園導引標識系統是形成地質公園獨特魅力的主要因素。

地質公園旅游保障系統是指為到地質公園旅游的旅游者提供交通、康樂、食宿、購物及信息服務等多種旅游需求的綜合體,主要包括設施保障和信息服務保障兩個子系統。該系統是使游客旅游活動得以順利完成的基本保障,其主要功能是為旅游者提供連接客源地與地質公園旅游地的信息服務,在地質公園內為旅游者提供生活必需的設施,以及為旅游者提供游覽、娛樂和購物設施及相應服務,這些功能同時也是增加地質公園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述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系統、地質旅游核心吸引力系統和地質公園旅游保障系統共同組成一個結構緊密、與旅游者直接聯系的旅游系統,在其還形成一個與旅游者不直接聯系,由政策、管理體制、地質遺跡研究與環境保護、人才培訓、地質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等因素組成的支持系統。在這一系統中,政府處于特別重要的位置(政策和管理)。此外,地質遺跡的研究和保護也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地質公園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2,2確定研究文獻的范圍

首先,本文以“地質公園”和“地質遺跡”為主題,在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通過“全部文獻”項目,對2001~2008年文獻進行檢索、篩選,截至2008年11月8日,共獲得地質公園研究文獻314篇。

為了更全面地概括我國地質公園研究現狀和進展,本文搜集了中國地質學會旅游地學與地質公園研究分會自2001~2008年出版的年會論文集,篩選出有關地質公園研究論文260篇。

另外,為了反映我國碩士生和博士生對地質公園的研究情況,本文分別利用中國知網(CNKI)的“中國優秀碩士、博士論文全文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共獲得相關論文53篇,其中,碩士論文50篇、博士論文3篇。最后,將上述3類文獻合并,共得到有效文獻627篇,作為本文研究對象。

2,3內容分析法與歸類統計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對627篇文獻進行歸類、分析。內容分析法是對各種材料、記錄的內容、形式、含義以及重要性進行客觀、系統和數量化描述的一種研究方法,目的是把用語言表示的非數量化資料轉換為用數量表示的資料,客觀、系統和量化是其突出特點。

從旅游系統視角構建的地質公園系統模型不僅為地質公園建設、管理提供了認識論基礎,而且為本文全面系統地分析、研究我國地質公園的研究現狀及趨勢發展提供了歸類框架。利用上述構建的地質公園旅游系統模型,將獲得的627篇文獻按照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分門別類地歸入各個子系統,然后統計分析,可以獲得地質公園理論研究的全貌及各子系統理論研究的細節,統計結果如表1至表4。

3 地質公園旅游系統研究進展與述評

3,1地質公園研究概況

如表1所示,自從2002年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建立以來,地質公園的研究得到了不同學科背景研究者的重視,研究文獻持續迅速增長。但是我國地質公園的研究非常不平衡。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系統、地質旅游保障系統以及地質旅游核心吸引力系統(特別是地質旅游產品的打造和旅游線路的設計)的研究非常薄弱,僅僅分別占總研究篇數的0.6%、1.7%和7.2%,而且2001~2008年,對這3個系統的研究文獻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說明時至今日,對地質公園旅游市場系統、旅游吸引力系統和旅游保障系統的研究仍然沒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視。絕大部分集中在地質公園旅游支持系統中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和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的研究上,這種狀況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國的地質公園旅游研究仍然處于初級階段,且地質公園的旅游發展處于資源導向型發展模 式上。

3.2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系統研究進展

地質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綜合性旅游目的地,其旅游開發和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資源一市場一產品3個核心要素缺一不可。目前我國對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的研究是地質公園研究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僅僅有4篇文獻。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白凱對陜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進行了基于地質科學含義的游客認知行為研究,提出了淺認知度國家地質公園的概念,并進行了解釋。景艷芳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采用調查問卷方法,比較系統地研究了云臺山世界地質公園旅游區旅游者的決策行為、時空行為和游客滿意度。但是,這些開創性研究并沒有真正從“地質旅游”的角度,識別出地質旅游者不同類型、旅游動機、旅游行為特征及其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特征,研究深度亟待加強。

3.3地質公園旅游核心吸引力系統的研究進展

3.3.1地質公園旅游線路設計研究

地質公園要想在諸多類型的旅游目的地中獨樹一幟,必須具有自身特色,不同于一般景區的地質旅游線路。本文所指的地質旅游線路是一種廣義的概念,是指凡是具有特定的地質主題,串聯了獨特地質遺跡景觀、其他自然遺跡景觀、人文遺跡景觀,并為旅游者展示、解說其地質成因或者地學背景的旅游形式,基本與地質旅游產品同義。共有14篇文獻以比較重的份量涉及了地質公園旅游線路的研究,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具體個案為研究對象,在分析地質遺跡特點或者地質公園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探討地質公園旅游線路的類型,或者簡單設計幾條不同主題的旅游線路,這類研究是地質公園旅游線路研究的主體,占86%。如黃金火對大金湖世界地質公園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的研究即屬此類。另一類是理論性比較強的文獻,但僅僅只有兩篇。莊壽強首次對地質旅游和旅游地質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進行了辨析,提出了地質旅游線路的三大類型,即彌漫型、插入型和連貫型地質旅游線路,首開地質旅游線路理論研究之先河。楊振之從旅游產品的角度,研究了地質公園的旅游產品轉化問題。

3.3.2地質公園解說體系研究

(1)地質公園解說體系概述與綜述研究。建立完備的科學解說體系,向游人主動普及地球科學知識,是地質公園區別于一般景區的最大特色。然而,科學解說系統仍然是地質公園研究的薄弱環節。陶奎元等從地質公園解說系統規劃的角度研究了解說系統的結構、建設內容和解說的方式。嚴國泰研究了國家地質公園解說系統的科學性問題和實現途徑。

(2)地質公園博物館研究。地質公園博物館是向游客普及地球科學知識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重要陣地,也是地質公園區別于其他一般景區的重要標志。目前地質公園博物館研究文獻中,理論性和系統性強,能夠切實指導地質公園博物館建設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還處于空白狀態。已有的14篇論文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探討地質博物館建設與地質公園建設關系的,另一類是關于地質公園博物館設計的。例如,曹穎在其碩士論文中,以王屋山一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陳列藝術設計為例,比較系統地介紹了地質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的方法和理念。

(3)地質景觀解說研究。地質景觀(景點)解說體系是科學解釋地質景點形成機理、普及科學知識的良好途徑,也是地質公園存在的標志,但僅有兩篇文獻專文論及,其余大多散落于地質公園解說系統概述的研究文獻中。莊壽強研究了地質公園中標牌的類型及其表述的內容,認為應該根據旅游者身份的不同,建設專為地質人員設立的地質遺跡點標牌和為普通游客設立的地質景點標牌。由于地質公園地質景點形成機理對普通旅游者來說太過深奧,除了上述物質性的標牌解說之外,還需配備專職的地質導游人員解說,這也是地質公園的核心吸引力和標志之一,然而專門研究地質導游人員如何解說的文獻還沒有見到。

(4)地質公園導引標識研究。對地質公園導引、標識系統的研究也非常薄弱,只有3篇文獻專文論及。胡光曉探討了地質公園景區路標與環保衛生桶的結合機理與路標的設計思路。主要是以個案為研究對象,缺乏理論總結性的文獻。

3.4地質公園旅游保障系統的研究進展

3.4.1地質公園交通、食宿、康樂、購物設施與服務體系研究

由于大多數地質公園是在原有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等基礎上建設的,這些景區原有的基礎設施和交通、食宿、康樂、購物等設施已經比較完備,因此,專文研究地質公園基礎設施和旅游接待設施以及服務的文獻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只有王聰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探討了構建滿城地質公園旅游交通網的問題。如何結合地質旅游資源特色和主題形象,將地質公園的元素有機整合入現有的設施和服務中,體現地質公園特色,將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3.4.2地質公園信息保障體系研究

連接旅游者和地質公園橋梁的旅游信息通道的研究也是當前地質公園研究的盲區,尚未看到專門研究地質公園如何為旅游者提供地質旅游服務(如地質旅行社服務研究)和信息服務的文獻。研究地質公園信息保障系統的文獻全部集中在地質公園的市場營銷方面,但也僅有10篇文章,僅占總數的1.6%。例如,白凱以翠華山地質公園為例,比較詳細地研究了地質公園的市場拓展戰略。

3.5地質公園旅游支撐系統的研究進展

3.5.1地質公園管理研究

(1)地質公園管理體制與管理手段研究。我國已建的138家國家地質公園中,很大部分同時還是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他們分別屬于不同部門管理,由于各自為政造成的“扯皮打架”現象突出。因此,地質公園管理體制的研究理應成為研究重點,目前有7篇文獻涉及了對地質公園管理體制和管理模式的研究。盧志明建議借鑒九寨溝、黃龍風景區的管理經驗,推行“多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方法。彭永祥以陜西省的地質公園為例,提出了由決策型協調、管理型協調、技術型協調3個層次構成的地質公園保護利用協調的理論模式。

地理信息系統(GIS)是地質公園遺跡保護、游客監測、資源管理的基礎和科學管理的手段。目前,GIS技術在地質公園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已處于起步階段,主要集中在碩士畢業論文中。如李富兵等8名碩士在其畢業論文中以具體地質公園為例,探討了地質公園旅游信息系統的構建與實現問題。這些大都是GIS在地質公園中的應用與實踐,有關這方面的理論總結還需要進一步深入。

缺少法律依據是地質公園依法管理的最大缺陷,也是地質公園管理研究的最薄弱環節之一。華國紅等從立法的角度探討了地質公園的法制建設問題,王愛民在其碩士論文中,對完善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的法制建設提出了設想。

(2)地質公園管理策略的研究。分析地質公園建設、管理存在的問題,探討地質公園的對策與管理策略是地質公園管理研究的主體。如陳安澤等對中國地質公園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的研究是典型的代表。

3.5.2地質公園人力資源研究

地質公園作為一種新興的綜合性旅游目的地, 需要大量高素質復合型公園管理人才、環境保護人才、產品開發營銷人才、基礎地質研究人才以及地質導游人才。目前只有5篇文獻專文對此進行了研究。如郭婧對地質公園導游人員的培訓與管理進行了探討。當前,由于地質公園各類管理人才缺乏,已經造成了地質公園建設和管理的諸多問題,需要相關理論的深入研究和對實踐的指導。

3.5.3地質遺跡調查評價研究

地質遺跡調查評價是地質公園遺跡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基礎,也是開展地質科普旅游的前提。目前有183篇文獻對此開展了研究,是研究最集中的領域之一,占總體文獻的29%。地質遺跡調查評價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地質遺跡特征與綜合評價研究,有145篇,占該部分的80%,絕大部分研究是以具體個案為例,描述地質公園內不同地質遺跡的結構與特征,或者從科學價值、觀賞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多是定性描述。如王同文等對泰山的地學價值、自然與文化價值等的研究。另一類是對地質遺跡或景觀成因評價,數量較少,有38篇文獻,如孫洪艷等對內蒙古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青山花崗巖臼的特征及成因的研究。

3.5.4地質遺跡的保護研究

地質公園建設的首要目的是對地質遺跡及其依存環境的保護,保護的基礎工作就是對地質遺跡類別、登錄等進行研究。然而,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非常薄弱,只有13篇文章對此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表4)。陶奎元等對地質遺跡進行了不同角度的分類,為地質遺跡的調查、保護和登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是由于分類不統一,各有側重,在實際工作中也造成了諸多不便,今后需要加強這一方面的研究,制定出一個統一的分類方案。

分析地質遺跡保護存在的問題,探討地質遺跡的保護對策與管理策略是地質遺跡保護研究的主體,共有64篇文獻,占該部分研究文獻的83%(表4)。這些研究盡管提出的地質遺跡保護策略或者保護思路比較全面,但研究大多是面面俱到,深度和理論總結歸納不夠,亟須加強。

3.5.5地質旅游資源開發與規劃研究

自從2002年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誕生以來,對地質旅游資源的開發和規劃研究一直是地質公園研究的熱點,共有233篇文獻,占總體研究文獻的37%。其中,對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戰略的研究有195篇文獻,而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理論性較強的研究則比較薄弱,只有38篇文獻。

(1)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理論的研究。目前,對地質旅游資源或者地質公園開發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地質旅游資源概念與分類的研究。對于地質旅游資源的定義與分類,不同學者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陳安澤等對此做出了開創性和代表性的工作。目前對地質旅游資源概念的定義和分類還比較混亂,仍需要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對此開展深入的探討。②地質旅游資源或者地質公園開發模式的研究。如李曉琴等通過對比生態旅游與地質科普旅游的相同點,認為生態旅游是地質公園旅游的戰略選擇,并從功能分區、產品設計、解說系統等6方面提出了地質公園生態旅游的開發模式。③地質旅游資源或者地質公園規劃理論的研究。后立勝、錢小梅等分別從地質公園的旅游功能、地質遺跡類型和保護利用程度等角度,對地質公園進行了分類。李同德、郭建強等分別對地質公園規劃的性質、調查方法、選址、功能區劃等方面開展了較深入的研究。這些理論性較強的文獻是指導目前如火如荼的地質公園開發建設的寶貴財富。

(2)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策略的研究。地質旅游資源開發策略是研究主體,占該部分研究的84%,大多數以具體的地質公園為研究個案,在分析地質旅游資源的特點或者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戰略性的開發方案或者建議。這部分研究大多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對具體的地質公園開發也有借鑒意義,理論深度尚待加強。

4 我國國家地質公園旅游系統迫切需要加強研究的幾個問題

由上可知,我國國家地質公園旅游系統的理論研究非常不平衡,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地質遺跡調查評價和地質旅游資源開發戰略上,而地質公園客源市場系統、地質公園旅游核心吸引力系統和地質公園旅游服務保障系統的研究極其薄弱,而且至今仍然沒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視。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地質公園旅游開發進程的加快,其基礎理論研究已經嚴重滯后于地質公園旅游開發建設的實踐。結合當前國家地質公園開展地質旅游遇到的突出問題,以下幾個方面迫切需要得到加強研究:

4.1地質公園旅游主體的研究問題

設立地質公園,必然要面對3個問題,即地質公園為誰服務?服務對象希望得到什么?如何使服務對象得到所求?這3個問題無一不指向服務對象――公眾。因此,公眾的主體性參與及其受益問題應該是地質公園建設的重要目標。然而現實情況并不樂觀,不少地質公園往往是只見山不見人,缺少人本意識和人文關懷,成了“專業研究者的地質公園”。突出表現在對游客的公眾心理與行為研究把握不夠,如游客的心理及行為特點、參與模式、認知模式等。常常把旅游者看成是純理性人、科學人、地質工作者,自覺不自覺地剔除了地質公園參與者作為輕松愉快的旅游者的角色定位。地質公園既然是“公園”,必然要面向公眾。因此,地質公園旅游服務對象有哪些,不同旅游服務對象需求特征、認知模式和行為規律到底如何,它與其他景區游客的需求異同點是什么等基本問題,是一個非常迫切需要加強研究的領域。

4.2地質景點與地質旅游線路研究問題

地質旅游景點是地質公園開展旅游的最小單位。地質景點與地質公園內的地質點是不一樣的,二者最根本的區別就是看地質點是否對大多數普通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如果有吸引力,這樣的地質點才是地質景點,否則就僅僅是地質點,而很難成為吸引普通旅游者參觀的地質景點。然而,當前國家地質公園普遍存在著地質景點與地質點不分的現象,往往在地質點旁邊插上一個解說牌,就算是開展地質旅游了,直接導致了目前我國大部分地質公園開展地質旅游的“三無”現象,即地質公園內大多數甚至全部的已有旅游景點基本上與地質無關、大多數甚至全部所建的地質點基本上與旅游無關以及導游基本上對地質景點成因一無所知。目前在學術界,對地質旅游景點建立條件、組合規律、命名原則等基本問題的研究仍然處于空白狀態。

在地質旅游線路研究方面,盡管目前有14篇文獻,但是86%的文獻都是淺嘗輒止,僅在簡單分析某個地質公園的地質遺跡特點或者地質公園旅游資源的基礎上,簡單探討地質公園旅游線路的類型,或者提出幾條不同主題的旅游線路,缺乏深入、系統的市場調查與分類。由于對地質公園旅游主體的認知模式、參與特點、行為規律等把握不準,設計出來的地質旅游線路可操作性和指導性較差,基本上與原有的景區線路沒有多大的差別,游客過去怎么游,現在還是怎么游,真正的“地質旅游”并沒有開展起來。

因此,以市場為導向,加強對地質景點建立標 準、地質旅游線路組合規律,以及如何針對不同游客需求與傳統旅游線路整合等研究,是當前國家地質公園旅游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研究的一個問題。這部分的研究需要旅游學者、地質學者等多學科研究者通力合作,融入創造性的思維才可順利進行。

4.3地質公園旅游解說研究問題

地質公園的旅游解說系統過于專業化是目前被人們最為詬病的焦點之一。突出表現為地質景點標牌解說、地質公園博物館布展解說等為一大堆令人生澀難懂的地質專業術語,而地質導游人員對地質景點的解說卻與地質內容無關,仍舊是以往的神話傳說故事,這與地質公園普及地球科學知識的建設目標難以一致。目前地質公園解說方面僅有的幾篇文獻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忽略了對解說受眾的深入研究。因此,借鑒國外國家公園環境解說的先進經驗,加強對地質公園解說受眾、解說內容、解說方式與解說效果等基本理論研究,理應成為目前地質公園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焦點之一。

4.4地質遺跡調查評價研究問題

盡管地質遺跡調查評價研究是當前地質公園研究最集中的領域之一,占總體文獻的29%,但是從對地質公園旅游的科研支持與服務來看,目前地質遺跡的調查與評價研究還存在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對地質公園整體價值與主要地質遺跡獨特價值的“深度”研究不夠,與全國或者全球范圍內同類地質公園或者地質遺跡價值的對比研究更顯不足。這就造成地質公園的標識與導游過程中忽視價值性的表達,旅游者在地質公園的感覺常常是云里霧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使得地質公園的設立好像成了純經濟利益驅動的產物或者形象工程,而無法認識珍貴的地質遺跡的真正價值。(2)對構成地質旅游基本單元的、單體地質遺跡景點的成因研究薄弱,僅占該部分研究文獻的13%,這就使得地質公園開展地質科普旅游的價值大大降低。(3)能夠整合各種資料,對地質公園區域的自然、經濟、人文等景觀的地學背景、地質遺跡或景觀的成景過程“深度”研究不夠。

地質公園是科學公園,如果缺乏對地質遺跡的地質背景、成景過程與地質公園區域各種景觀地學背景的整合研究,缺乏地質遺跡獨特價值深入研究,開展地質公園科普旅游就成了無源之水,直接影響著地質公園存在的價值。顯然,上述研究至關重要,是地質公園最為迫切需要加強的基礎研究領域。

4.5地質遺跡的保護研究問題

地質遺跡保護是設立地質公園的首要目的,然而這方面的研究卻并不盡如人意。除了上述提到的地質遺跡分類研究、保護策略研究存在的問題外,地質遺跡的保護規劃研究也存在較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大多數地質公園地質遺跡的保護規劃照搬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緩沖區、實驗區三圈保護模式,而忽視了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主要是以點、線、面交互存在的實際,保護流于形式;二是地質公園保護規劃與其他規劃如城市規劃、土地規劃、旅游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自然保護區規劃銜接性與整合性差。其結果自然是地質公園邊界與其他規劃邊界模糊不清,加之規劃面積不當,地質公園內地質遺跡保護與潛在的礦產、水等資源的開發矛盾重重,使地質遺跡保護規劃難以得到切實執行。因此,如何設計具有地質公園特色的地質遺跡保護與旅游開發模式,如何整合與其他規劃的關系等重大理論問題,亟須學術界深入研究。

4.6地質公園體制與機制創新研究問題

近些年,旅游景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問題已經成為旅游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旅游景區的體制創新在政府層面、業界和學術界都備受關注,各方面都為此積極探索和實踐。目前我國國家地質公園管理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地質公園管理體制與機制問題仍然是制約國家地質公園遺跡保護與旅游發展的瓶頸之一。

實際上,目前我國國家地質公園大部分面積巨大,如內蒙古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總面積為1750平方公里,占整個克什克騰旗總面積的8%,是一個集第四紀冰川遺跡、花崗巖地貌、火山遺跡、溫泉資源、沙漠、草原、河流及湖泊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公園。其中包含了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省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等,是一個典型的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大型綜合性地質公園。因此,國家地質公園的利益相關者非常復雜,不僅包括上述不同的資源主管部門及政府機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而且包括旅游者(大眾旅游者、地質旅游者、生態旅游者)、旅游業(旅游經營商、交通經營者、飯店、旅游零售商等)、當地社區(直接旅游就業者、非直接旅游就業者、當地企業人員)、壓力集團(環境、野生動物等非政府組織)、媒體等其他利益相關者。不同的利益相關者訴求不同,經常發生矛盾和沖突。所以國家地質公園體制與機制創新,不僅要考慮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協調,而且要考慮社區、旅游者、非政府組織、旅游業等各種旅游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只有所有的地質公園旅游利益者同時實現自己的利益,地質公園的旅游可持續發展目標才可能真正實現。

然而,目前大多數國家地質公園還沒有建立一個合理的利益協調和分配機制。利益相關者角色的錯位、缺位,其間關系的交叉、矛盾是制約我國國家地質公園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如何界定國家地質公園旅游利益相關者類別、地位及其利益訴求,如何研究在國家地質公園不同利益相關者之間建立一個多目標、多受益主體的和諧共生的利益協調和分配機制,是國家地質公園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之一。顯然上述內容需要不同學科專家的深入研究,為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建設和經營管理提供實踐的指導。

第9篇

(一)

首先,衷心地感謝我的導師趙仲堂教授。當我面對科學的高峰有些彷徨時,是導師在鼓勵我,“攻堅莫畏難,只怕肯登攀”;當我在科學的殿堂中步履蹣跚時,是導師在指點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我埋頭于書本執迷不悟時,是導師在明示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當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是導師在引導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的導師,學識淵博,對專業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百忙之余仍然讀書不輟,不斷探求;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傳道授業,嘔心瀝血。如果說我從導師那里學會了怎樣做好學問,那么首先應該說我從導師那里領略了真正的學術精神,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堅韌的探索精神將使我終生受益。

衷心地感謝李士雪、王志玉、徐凌中、姜寶法、王束玫、彭績、方鵬騫、盧祖洵、李立明、曾光等教授的鼎力支持,以及王隴德、姚志彬、江捍平、張丹、鐘育新、陳廣源、王立新、劉松暖、陳金喜、鐘天倫等領導,在我工作和學習中,時常能感受到他們對我的關心和幫助。

衷心地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的全體老師。當我在千里之外迷茫、徘徊時,是他們慷慨地為我敞開了大門,把我領進了一個深奧而又迷人的殿堂。感謝親愛的師兄弟們,感謝他們在科研工作中給予的大力幫助!

衷心地感謝深圳市衛生局、寶安區衛生局及各系統、各部門的領導、同事和朋友們在我平時工作及完成論文過程中對我的支持與幫助。

最后,衷心地感謝寶安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區編委等各級領導及區人事局、區計劃局、區局等部門、各界對我區公共衛生事業的重視和支持!衷心地感謝寶安區公共衛生系統的各位同仁以卓越的執行力作出的突出貢獻!(孫玉衛博士)

(二)

值此論文完成之際,衷心感謝我的導師李會慶研究員三年來嘔心瀝血的培養。

三年來,在課題設計、現場、實驗室工作、論文撰寫等各個方面,導師給予了悉心和無私幫助。導師敏銳的洞察力、淵博的學識、嚴謹的治學態度及忘我的奉獻精神,是我永遠學習的楷模。

衷心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趙仲堂院長、謝克勤教授、王志玉教授、王潔貞教授、王束玫教授、王志萍教授、姜寶法教授、徐凌中教授、賈存顯老師在學習、研究等方面給予的幫助指導和支持。

衷心感謝李士保老師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省諸城市計劃生育服務站丁樹奇站長、趙民書記及全體工作人員在現場調查、患者追蹤、樣品保存、等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衷心感謝我的同學劉洪慶、鄭文貴、李林貴、周英智、楊艷芳、鄭國華等在學習、生活、實驗室工作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省科學院施勝芳老師、刁玉濤同志在學習、研究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濰坊市婦幼院婦科周蘭英醫師在提供CytoThin宮頸取樣專用毛刷、緩沖液、預實驗所用樣本等方面給予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省皮膚病防治研究所郭教授、濰坊醫學院病教研室郭文君、劉汝清老師、整形醫院唐勝建主任在標本超低溫存放、宮頸細胞學檢測等方面提供的幫助。

衷心感謝山東大學附屬齊魯醫院婦科王立杰大夫在提供HPV陽性標本方面給予的幫助。(陳會波博士)

(三)

本課題是在我的導師李會慶研究員的精心和悉心關懷下完成的。導師嚴謹的科研思路、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敬業的精神、對科研工作敏銳的洞察能力是我畢生學習的楷模。在此,對導師三年來對我學術上的精心指導與生活上的關懷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謝。

衷心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趙仲堂院長、王永杰副書記、姜希宏副書記、李士葆老師等在業務與生活等方面給予的關心與幫助。感謝姜寶法教授、王束玫教授、賈存顯老師、王潔貞教授等在我學習上提供的幫助。

感謝山東省科學院生物中心高雪芹老師、黃海燕老師等在我實驗中給予我的無私幫助。

感謝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化驗室邢杰大夫和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皮膚病防治所科的李娜大夫等在標本采集中提供的幫助與支持。

感謝章丘計劃生育服務站、諸城計劃生育服務站、岱岳計劃生育服務站和無棣計劃生育服務站的領導與有關人員在現場與標本采集過程中提供的大力支持與幫助。

感謝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基礎所流行病研究室的刁玉濤老師在科研工作中提供的支持與幫助。

感謝師兄弟、師姐妹王志萍博士、鄭國華博士、陳會波博士、周英智博士、楊艷芳博士、房學強博士、鄭薇碩士和黃克鋒碩士在我學習與生活上的關心與幫助。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學習和生活上的全力支持和關懷。

最后感謝在我學習、生活及論文完成過程中給予過我關心和幫助的所有老師和同學。(劉洪慶博士)

(四)

本課題是在導師的悉心和殷切關懷下完成的,在此衷心感謝導師對我的諄諄教導,以及對我在生活、工作、學習、研究等各方面的無私幫助。王老師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認真勤奮、不知疲倦的的工作作風,以及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都將使我終生難忘,并時時鞭策我努力工作,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奮發向上。

特別感謝流行病與衛生研究所的王潔貞教授在本課題的統計學分析方面給予的指導。

本課題整個實驗過程中得到了王桂亭老師、宋艷艷老師、姚蘋老師、許洪芝老師、龔忠發老師的無私幫助,在此向他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感謝薛永磊、王小凡、王戰勇、任桂杰、陶澤新、宋紹霞、張文強、吳冰、劉曉麗等師兄、姐、弟、妹的無私支持和幫助,他們幫助我解決了很多的困惑,幫我完成了實驗以及論文中的部分工作,希望我們以后能夠繼續合作,共同進步。特別感謝我的師姐王戰勇在我的實驗過程中給我的無私幫助。

本課題還得到了衛生Du研究所的謝克勤教授、于麗華老師、流行病與衛生統計研究所的王束玫教授、汪心婷老師、免疫學研究所的馬春紅教授、學院的王鳳山教授、劉一紅同學、李媛同學、騰莉同學、徐洋同學等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感謝我的同學張翠麗、孫秀彬為我的課題提供的幫助。

感謝所有支持和幫助過我的領導、老師和同學們!

感謝我的父母、我的家人對我工作的大力支持,感謝他們對我生活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溫紅玲博士)

(五)

在此論文完成之際,首先,感謝我的導師畢振強主任醫師在我碩士研究課題的設計、實施和論文撰寫過程中對我的悉心和幫助。他對科研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有信心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工作中去。我的另一位指導導師王志強老師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和幫助,他們不僅支持我的研究工作,也關心我的生活。兩位導師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勤奮的工作作風,我會牢記終生,它將一直Ji勵著我將來更好的開展相關研究工作。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山東省疾病控制中心各位領導的支持。特別感謝山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防治所的王顯軍所長、王玫所長給我的大力支持和無私的幫助。同時,還要感謝其它老師的熱情幫助,使我的課題在那里能夠得到很好的完成。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本教研室王束玫老師、姜寶法老師、賈崇奇老師、賈存顯老師的熱忱指導和無私幫助,使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此,向他們致以最誠摯的感謝。

感謝李建同學、房學強同學、楊麗萍同學、劉兆蘭同學給我的無私幫助,希望我們以后能夠繼續合作。

最真誠的感謝對我理解、支持、幫助的各位!

感謝我的家人對我學習的理解、支持和關心,他們的付出是巨大的!(馬衛勝碩士)

(六)

看似漫長的學生生涯即將結束了,心里實在舍不下山大這美麗的校園,更舍不得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們。

三年前,我懷著無盡的遐想,來到山大,來到衛生教研室,三年來,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老師們的關愛和教研室同事們的無私幫助

衷心感謝導師丁守鑾副教授,導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高度的敬業精神,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也讓我感到慚愧。在我寫畢業論文期間,導師雖遠在國外,卻無刻無刻不在鞭策著我的學習,給予我勇氣和動力去繼續完成我的論文,我在此表示深深的謝意。

衷心感謝導師王潔貞教授給予我學習生活中的教誨和在畢業論文上的極大幫助

衷心感謝本教研室全體老師和同學曾給予我熱情的幫助

衷心感謝師兄孫秀彬三年來給予我學習生活上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

衷心感謝山東學院田金方老師在時間序列知識方面給予我的

衷心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在我寫論文處于最困難的時候給予我的鼓勵和支持

最后,衷心感謝那些曾默默支持過我的朋友,在這里請接受我真摯的謝意

三年光陰,如同白駒過隙,轉眼間不得不將要和大家說離開,但是,一想起

曾在這里的點點滴滴,我都會像今天這樣感動,這種感動,將會伴隨我的一生。(王強碩士)

(七)

值此論文完成之際,首先向尊敬的導師王潔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時光如梭,轉眼三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三年來,導師敏銳的思維、嚴謹的治學態度、淵博的學識、果斷干練的作風、誠摯謙虛的品格和寬厚善良的處世方式,永遠值得我學習和效仿。導師在我的學業上尤其是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給予了我許多教誨和,將使我終生受益。多年來,導師還在生活方面給予了我諸多慈母般的關懷和愛護,使我在感Ji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將更加努力,不辜負恩師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對本研究給予了大量的指導和鼓勵。薛教授勤奮的科研作風、與時俱進的科研精神和寬以待人的為人之道真正體現了一位學者的風采。在此,致以誠摯的謝意。

感謝山東省CDC的康殿任和王志強醫師,以及莒南縣和平邑縣CDC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在資料收集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本研究的資料收集還得到了山東省CDC陳仁友、張曉菲、郭婕、范軼歐和袁群醫師以及本教研室孫林博士的幫助,在此一并感謝。

感謝山東大學衛生學院的領導和老師在我學習期間給我的幫助和支持。

感謝本教研室老師和同學對我學習、生活上的幫助和關心。

特別感謝我的父母和弟弟,每當我在學業上受到挫折時,總能從他們那兒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

我還要感謝一直支持我、關心我和照顧我的男友,在地圖測量、論文資料整理和圖像繪制過程中,他分擔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論文得以順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關心我、愛護我和給予我幫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誠摯的謝意!(張娜碩士)

(八)

本課題是在導師于素芳副教授的悉心和殷切關懷下順利完成的,導師對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均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表示深深地謝意。三年來,您使我懂得了學無止境,在學業上不斷求索;學會了認真做事,踏實做人。您嚴謹細致、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和寬以待人的處世風范,我會牢記終生,并將永遠受益。

本課題從設計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中還受到衛生Du研究所謝克勤、趙秀蘭教授、于麗華老師和其他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以及勞動衛生和衛生學研究所李杰教授、李國珍老師及其他老師的無私支持,使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此我向他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特別感謝宋福永師兄、宋美芳同學、喬春霞同學,感謝你們對我的幫助和配合,希望我們以后還有機會繼續合作,共同進步。

感謝師弟和師妹們的幫助和合作,希望我們的友誼永存。

感謝我的家人,他們給予我支持和鼓勵,使我克服困難,完成學業。

謝謝!(易超碩士)

(九)

三年緊張而又充實的研究生生活即將結束,在碩士畢業論文完成之際,我要向所有支持、關心、幫助過我的人們表示最誠摯的謝意!

由衷地感謝尊敬的導師藺新英教授的諄諄教誨。三年來,藺老師在學習、工作、生活方面給予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為我提供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學習和鍛煉,可以說我的每一步成長,每一點成績都凝聚著藺老師的心血。藺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扎實深厚的學識功底,敏銳的洞察力,果斷的工作作風,都是我終生學習的榜樣。本論文是在藺老師的精心下完成的。在論文的選題、實驗的進展以及文章的修改等環節,藺老師的言傳身教使我受益匪淺。謹向藺老師致以深深的謝意!

本課題在實施中,得到了山東省立醫院兩腺科馬宏巖主任及本教研室所有老師和同學熱情的幫助與支持,還要感謝病Du所的姚平老師和Du理所的于麗華老師以及實驗中心的郭冬梅和王淑娥老師,他們的支持使我深受感動和啟發,在此謹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謹以此文獻給我敬愛的導師藺新英教授和所有支持、關心、幫助我的人們!(趙妍碩士)

(十)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即將結束,在將近三年的學習生涯里,曾經得到過許許多多老師、同學和同事的熱情關懷和無私幫助,在此謹向他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謝意!

首先,我要向我的導師謝克勤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謝!謝老師治學嚴謹,學識淵博,待人誠懇,胸襟坦蕩,他高屋建瓴的學術眼光、兢兢業業的工作精神,為我樹立了榜樣。三年來,學習上謝老師對我嚴格要求,精心,并很早就向我提出論文的指導意見,幫助確定論文的主題,從論文的主題、內容、到整體的結構都給予了細致、有效的指導。在寫作過程中,謝老師不惜休息時間,細致、耐心的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是論文得以順利完成。他對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誨和無微不至的關懷令我難以忘懷,受益非淺。

在專業課程學習和論文工作開展期間,還得到趙秀蘭、趙麗、張翠麗、于麗華、朱振平等老師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另外在實驗和論文撰寫過程中還得到王青山、張利平、郭新、宋福永、周貴珍和潘光兵等同學的支持和幫助,在此一并表示真誠的謝意!

最后,感謝我的父母以及所有這三年學習過程在物質和精神上給予我幫助的親人和朋友們!(朱英建碩士)

(十一)

首先感謝我的導師徐凌中教授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給予了我從課題設計、資料收集與整理、到論文的撰寫等全程的悉心和幫助,對導師付出的辛勤勞動致以最衷心的感謝和最誠摯的敬意。王興洲老師在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學分析等諸多方面給與的無私幫助和指導,對本文的順利完成做出了巨大貢獻;荊麗梅、楊學來等同學在資料收集與分析討論過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無私幫助,給予了許多方便,在此表示感謝。

在現場資料收集過程中,威海市衛生局、威海市疾病控制中心、威海市衛生監督所、文登市衛生局、文登市衛生防疫站、乳山市衛生局、乳山市衛生防疫站、榮成市衛生局、榮成市衛生防疫站的有關領導在現場組織協調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還要感謝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威海市各市(區)參與本次的全體人員。

最后,特別感謝威海市衛生局對本項目提供的特別資助以及有關領導給予的高度關注。(高校教師侯淑軍)

(十二)

在本論文即將完成之際,謹此向我的導師XX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本論文的工作是在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李老師以他敏銳的洞察力、淵博的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和對科學的獻身精神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這些使我受益匪淺,并將成為我終身獻身科學和獻身事業的動力。

在攻讀碩士的這三年里,導師不僅為我創造了優越的科研和學習環境,使我得以在計算機科學領域中自由翱翔,同時在思想上、人生態度和意志品質方面給予了諄諄教誨,這些教益必將激勵著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奮勇向前。

真誠感謝教研室的XX博士和師兄XX碩士,他們不僅在學術上給我指引,而且在生活上予以幫助,從他們身上我學到很多知識。感謝項目組成員在項目開發中的互助合作,正是集體的努力才使得項目進展順利。

由衷感謝我的室友同學,他們開創性的研究拓展了我的學術視野,無數次的爭論和探討使我的研究工作有了長足的進展。

第10篇

關鍵詞:創新能力;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課程設置優化

中圖分類號:R-01;C9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5-000-02

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學碩士專業是醫學和社會科學、管理科學之間的一個交叉學科群,重點培養能夠綜合運用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揭示社會、文化、經濟等因素對群體健康的影響,采取社會措施來防治疾病,以促進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改革的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對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來說,培養創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迫切要求,是研究生畢業后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或衛生事業實際管理工作的現實需要,也是促進我國衛生事業改革的時代呼喚。優化研究生課程設置是提高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分析目前研究生課程設置的問題,調整與改革現有課程體系,合理設置課程內容,能夠總體上提升研究生的綜合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進一步促進衛生事業改革的發展。

一、目前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

由于研究生教育的理論教學方面的優勢和重視學術的傳統,一些高校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與管理實踐、管理技巧相關的實務課程在師資和教材上都明顯匱乏,相關的實踐基地建設也有待加強。實踐教學在整個課程體系中占得比例很少,形式較為單一,研究生綜合能力評價體系不夠全面。一些學生對畢業實習應付了事,畢業實習考核、反饋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實踐教學在考核中的比重也應進一步提高。對畢業通過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0-2015近5年研究生畢業分配情況調查發現,90%左右的畢業生分配進入醫院機關、高校、事業單位的管理職能部門,只要不到10%的畢業生能夠繼續讀博或從事教學科研相關的學術工作。可見,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將實踐教學置于與理論教學同等重要的地位是目前研究生課程設置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2.重視理論素養,輕視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對有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碩士點的各大院校教學計劃可以看出,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所占課時比重較大。由于高校教學重理論、重學術的傳統,高校普遍重視公共必修課、專業課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師資力量配備較強,而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的課程較少,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課程較少。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畢業生大部分直接就業,除人才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應重點培養應用型、創新型、復合型公共衛生管理人才,增加實用性和實務類課程,如美國雪城大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課程包括公共事務討論、領導藝術等實用性課程等。

3.部分課程設置不科學,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部分課程設置不是從學科和專業培養目標所需的知識結構出發,而是根據現有師資開設課程,存在因人設課的現象;部分課程設置缺乏科學的論證,隨意性較大,缺乏規范性、系統性和完整性,學科價值和實用性較差。創新往往來自于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學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創新成果往往是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匯聚的結果。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選修課范圍有限,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有待加強,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如醫學社會學、循證決策、健康和疾病社會學、衛生職業社會學、社會行為學等都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且與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學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都可以納入選修課中,并及時更新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美國各大學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為滿足研究生的興趣和專業需要設置了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比如Harvard大學為兩年制碩士研究生共開設18門選修課,Iowa大學為研究生開設26門選修課。

4.方法論課程開設較少,重視程度有待加強

方法論課程通過對研究方法的講解與總結,有助于研究生夯實研究基礎,與國際學術界研究方法接軌,有助于研究生在宏觀層面上把握研究方法的發展歷史及趨勢、特點與局限性等,對于研究生如何正確開展科學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研究生通過方法論課程的學習和訓練, 不僅有利于掌握正確而嚴謹的科研方法,而且有利于培養對科研的興趣,提高科研創新能力,有助于理論、方法和技術方面創新。目前,方法論課程在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所占比重偏低,研究生學位論文存在著邏輯分析與推理能力較弱,缺乏嚴謹的實證分析,數學建模能力有待于加強等問題,應增加方法論課程的開設,如衛生服務研究方法、衛生項目制定方法、高級衛生統計學、衛生統計模型等方法學課程都可以納入到課程體系中來,加強相關師資力量,進一步提高重視程度。

二、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公共(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課程設置優化建議

1.增加實踐教學的比重,提高研究生應用創新能力

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實踐教學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為科研實踐,鼓勵研究生參與導師的科學研究,在導師已有課題思路的基礎上,學生參與從開題、立項調查分析、課題實施、結題驗收整個過程,熟悉研究課題的每一個步驟,通過建立學習型小組,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同一課題組研究生之間定期研討,鼓勵研究生發表創新性科研論文,為研究生今后獨立從事科研打下良好基礎;二為社會實踐,增強研究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是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是研究生順利就業的需要,也是提高其應用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學校和學院應創造條件積極建立實習實訓基地,推薦研究生去醫院、醫療管理機構、政府部門等參加社會實踐,并改革和完善考核、反饋機制,將實習單位的考核納入到研究生總體成績的考核中。

2.合理設置課程體系,增設交叉學科和方法論課程

目前,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有待于進一步優化,應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導向,按照科學性、系統性、前沿性的原則,對課程體系進行進一步拓展和調整。具體來講,在公共必修課上縮減政治理論、公共外語課時,增加專業外語課時比重;調整基礎課程的設置范圍,增加理論前沿性和探索性的課程;以重點學科方向重新整合專業方向必修課;擴大選修課范圍,激勵導師開設前沿性、開拓性強的選修課,如艾滋危機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聘請人文、社會科學方向兼職導師,舉辦跨學科專題講座或學術活動,作為研究生創新課程體系的有利支撐與補充。增設交叉學科和方法論課程,鼓勵學生從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中尋找創新點,通過方法論課程提高科研創新能力,促進理論、方法和技術等方面創新。

3.實行“雙導師”制,保持導師制和課程設置協調發展

高水平的導師隊伍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為促進研究生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協調發展,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應采用雙導師制,導師組由2名導師組成,要明確1名校內導師和1名校外醫院管理崗位的導師。校內導師負責理論學習與指導,校外導師負責實習實踐、項目研究、調研過程、政策研究等實踐環節指導,促進研究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共同提高,畢業論文由兩位導師共同指導撰寫。同時,完善導師評價機制,改變實踐評價流于形式的現狀,在研究生總體成績中增加實踐環節成績的比重,保持導師制和課程設置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穎,卞永橋,等.優化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學專業研究生課程設置[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11,4.

[2]洪學智,程薇,等.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課程設置改革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0,4.

[3]孫娜,劉曉晶,等.中醫院校公共(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研究[J].學理論,2014,2

[4]滿強,凌志海,李雨.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崗位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重慶醫學,2015,7.

[5]王琳琳,何敏媚,洪學智.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課程教學方式改革的調查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2,5.

作者簡介:何 暢(1981-),女,哈爾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藥技術性壁壘。

左 軍(1971-),男,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醫方劑。

關曉光(1963-),男,哈爾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公共衛生事業管理。通訊作者。

第11篇

【關鍵詞】枕神經阻滯;青少年;頭痛;認知功能

Clinical research of occipital nerve block in improving cognitive function of adolescents with neck source headache HAN Guang-jing, ZHANG Jian-zhong. Dongy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Dongying 2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and safety of occipital nerve block (ONB) in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s neck source headache(CHE), and analyze the improvement of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Methods Choosing 60 cases of adolescents neck source headache patients in resent ten years to our hospital and dividing them in to two groups, 30 cases for each group, group A treated with nerve block the pillow and conventional drugs and physical therapy, group Btreated with routine therapy and physical therapy. And in a city middle school randomly normal children in 30 cases as control group C.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ental status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obviously improved, but compared with group C, it still had obvious difference, P

【Key words】 Occipital nerve block; Adolescents; Have a headache; Cognitive function頭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癥狀。現如今, 青少年患者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近年頭痛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及損害正逐漸被認識, 因此, 臨床治療也逐漸得到重視, 本文就神經阻滯在頸源性頭痛中的應用以及對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 1一般資料本研究選取近10年在東營市就診的60例青少年頸源性頭痛患者, 患者的年齡在6~12歲, 平均(8.77±2.34)歲, 病程2個月~3年。均符合CHE國際頭痛協會的診斷標準; 并排除焦慮、 抑郁和其他精神障礙等其他源性頭痛, 并經顱腦影像學檢查排除顱內器質性疾病。60例患者按有無進行神經阻滯治療分為A、B兩組, 兩組患者在年齡、病因、發病時間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選取的C組正常兒童年齡與A、B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項目檢測認知功能檢測:本研究根據考夫曼兒童成套評價測驗(簡稱K-ABC), 以及中國最近相關的考夫曼兒童成套評價測驗的試用研究情況[1]。關于患者精神狀況改善的分級:輕度:偶爾神經衰弱、失眠、焦慮、強迫、抑郁;中度:時常發作;重度:時時發作, 甚至有精神分裂、偏執、病態人格。治愈:患者在3個月內無復發。

1. 3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要適度休息、局部按摩、適度理療, 同時配合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A組患者配合神經阻滯治療。每例均根據臨床癥狀及體格檢查確定神經阻滯部位2~3處, 每點注射消炎鎮痛液 2~3 ml, 配方為 2%利多卡因1~2 ml+得寶松 1 ml+ 生理鹽水3~ 5 ml。30例患者根據情況進行1~3次阻滯治療, 每2周1次。所有患者均經過3個月的治療后進行臨床效果比較。

1. 4統計學方法采用 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檢測結果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 x-±s)表示, 進行t檢驗, 患者的精神狀況為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分析。P

2結果

本次研究所有人員認知功能的測試比較。A、B兩組在治療前的認知行為上比較, 兩組沒有明顯差異, 與C組正常兒童比較, 有著明顯的差異。在治療后, A、B兩組在動作模仿、完型測驗、數字背誦、三角拼圖、詞語背誦、圖形類推、人地辨認、算術、猜謎、閱讀發音項目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在治療后, 患者的癥狀均減輕, A組患者明顯比B組患者改善好, 治愈率也高(P

3討論

有研究發現[2], 青少年頸椎曲度異常與 CHE明顯相關, 且曲度異常所致 CHE患者腦血管功能紊亂發生率明顯高于正常兒童, 其經顱多普勒超聲異常改變多為顱內動脈流速增高, 少數表現為流速降低或不對稱[3]。且在頭痛發作時, 患者頸部肌張力明顯增高, 作者發現, 本研究所有患者幾乎均存在學習時姿勢不正確, 而長時間姿勢不良使頸椎處于異常反曲狀態。

頸源性頭痛發作時, 受傷周圍神經的異常神經元活動被認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藥物封鎖神經元活動傳遞信息可以緩解神經性疼痛[4], 治療前要仔細分析病情, 確定具體部位, 初始或二次治療效果不佳者, 要考慮再次治療。注射療法消除了局部炎癥, 增加了局部血流, 松解肌肉痙攣, 同時促進了神經功能的進一步恢復[5]。經過本文治療的分析, 進行神經阻滯治療后的患者的頭痛緩解情況以及認知功能的改善都要比對照組明顯, 也證實了藥物神經阻滯治療有著一定的臨床價值。本文只是小樣本初步研究了神經阻滯治療對青少年頸源性頭痛認知功能的影響, 更加詳細的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丁偉. 考夫曼兒童成套評價測驗的試用研究. 華東師范大學碩士畢業論文, 2005.

[2] 舒慧敏, 周冀英.偏頭痛患者認知功能研究.中國疼痛醫學雜志, 2012, 18(10):628-631.

[3] 常蜀英, 牛京育, 黎建民, 等. 青少年頸椎曲度異常致頸源性頭痛患者腦血管功能狀態分析.中國臨床康復, 2006, 10(20): 25-27.

[4] Jürgens TP, Müller P, Seedorf H. Occipital nerve block is effective in craniofacial neuralgias but not in idiopathic persistent facial pain.J Headache Pain, 2012, 13(3):199-213.

第12篇

[關鍵詞]新聞傳播 教育 美國

近年,我國新聞傳播事業發展蒸蒸日上,新聞傳播業內競爭也是空前激烈。新聞事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培育更多優秀的新聞傳播專業人才,這自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個重要任務。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現狀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事業的發展,是從1983年5月與教育部在北京召開首屆全國新聞教育工作座談會和1984年10月中國新聞教育學會正式成立以來逐步開始的。20余年間,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帶動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事業的大踏步前進并占據了重要地位,同時與全國新聞傳媒業的命運息息相關。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各種類型的新聞傳播學院的設立如雨后春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類綜合性大學、理工大學、師范大學、藝術類大學及職業技術院校辦有新聞傳播類專業的高校已近千。

這種態勢絕非短暫的泡沫效應,而是我國新聞傳播業的地位空前提高讓人們認識到新聞傳播業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全社會對新聞領域向往,很多八從小就有做新聞記者、編輯或主持人的理想,認為不僅能擁有熒屏上的光鮮,還可以為社會和人民“伸張正義”。這些因素在客觀上為我國新聞傳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辦學環境。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全方位多層次的辦學使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體系不斷完善,客觀上培養了大批有專業素養的新聞從業人員,但同時也逐步暴露出新聞傳播教育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高校擴招造成新聞專業學生爆增,而培養出的學生多具有理論知識而非專業技能,這讓新聞機梅對從高校走出的許多新聞人才大失所望。

分析20余年間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可以發現如下方面的問題:

1 發展迅速,質量下降

很多高校并非具備創辦新聞傳播專業的基礎,而是因為看到該專業發展趨勢火爆、能有很好的生源,便盲目創辦或者擴招。專業是建立了,但專業沒有深厚的文化基點,就不免在培養方式上流于表面,學生質量也就下降了。

2 專業教學的理論知識落后

我國新聞傳播業雖然發展很快,但在我國還是一個年輕行業,因此理論積淀并不厚實,許多傳播學和新聞學的經典著作還是外國的。特別是美國的。但由于國情不同。理論的借鑒不能全部靠“拿來”,這就對理論學習造成障礙。且我國的較多新聞專業傳播理論著作很多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求,老師在選擇教材的時候感到困惑,學生也無所適從。

3 新聞傳播教育不能緊密地和實踐相結合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全職教師占絕大多數。很多教師擁有豐富的理論而非實踐知識。一些學校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便采用講座和報告會的形式聘請有經驗的媒體工作者對學生進行輔導,而這種輔導多無法形成長效機制,請來的媒體工作者由于個人的觀點迥異,無法為學生們帶來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4 新聞專業的學生得不到充分的實踐教育

眾所周知。新聞傳播學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我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也非常注重基本技能的培養,但實踐教育的渠道并不豐富。多數學校校報、電視臺承擔著實踐教育基地的功能,但由于不能和社會上的新聞專業需求掛鉤,學生的職業精神和技能無法得到專業的訓練。當然還有更多學生選擇在媒體單位實習,但實習期一般較短且僅僅設在最后一學年,學生在實習中發現不足后無法回學校進行進一步提高,且更多學生并不能把實習落到實處,而只是當作任務完成,讓唯一能起作用的實踐機會流于形式。

我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合格的標準更多的還是對畢業論文的審核,實習的成績當然也納人其中。但比重不大。同時,受我國高校教師評價標準的制約,新聞傳播專業教師的考核也離不開學術論文的質量和數量,因此老師的實踐和檢驗專業素質、能力的機會更少,這樣怎能教出業務素質高的學生?

他山之石:美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啟示

讓我們來看美國作為傳媒大國,其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特點:

美國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的目標明確定位在培養學生的采訪、寫作、編輯及評論等基本業務能力,提高他們感覺新聞的積極性和敏感性;同時重視新聞職業精神的培養。

美國高校新聞傳播專業課程由專業課和基礎課構成。專業課以新聞傳播業務課為中心,把如何寫好新聞、制作新聞作為教育重點;且并行開設大量社會科學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和社會科學理論素質。

美國高校重視新聞實踐基地的建設,實踐體系完備,與社會充分接軌。例如,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擁有真正的報社、電臺和電視臺。學院主辦的電視臺是美國國家廣播電視臺NBC的一個分支機構,也是全世界惟一一家由學生擔任記者、制片人和電視錄像制作入的商業電視臺,每天有三小時的新聞直播節目,成為最好的為學生進入現實世界做準備的培訓。他們主張學生通過新聞實踐學到更多的知識,而不是僅僅談論這個職業。

美國新聞傳播專業普遍要求老師有新聞實踐背景。據統計,美國新聞傳播專業全職教師僅為30%,學校從校外聘請了大量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老師,他們多來自著名媒體,擔任一線教學任務。密蘇里新聞學院的教師中。專職理論教師和專職、兼職實踐教師各占一半,其中有三名專業實踐教師獲得過美國最高新聞獎“普利策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和政县| 若羌县| 永吉县| 靖西县| 板桥市| 台南县| 西青区| 盘山县| 榆树市| 嵊泗县| 濮阳县| 桓台县| 苍山县| 六安市| 连江县| 饶河县| 卢湾区| 张家口市| 新安县| 温州市| 珲春市| 宜良县| 连山| 潞西市| 长宁县| 泰和县| 法库县| 五家渠市| 丹棱县| 临邑县| 左权县| 乌兰县| 岳池县| 大化| 旌德县| 酉阳| 徐汇区| 平顶山市| 开鲁县| 遵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