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3 13:45: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離婚財產分割協議,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財產分割協議公證,應當由當事人住所地、分割行為地的公證機構管轄;涉及不動產的分割應當由不動產所在地的公證機構管轄。
辦理財產分割協議公證,當事人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當事人的身份證明,委托人需提交授權委托書和身份證明;
(2)財產分割協議文本;
(3)公證員認為應當提交的其他證據。
財產分割協議應具備以下內容:
(1)協議各方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住所地等;
(2)協議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形成共有的原因和分割理由;
(3)被分割財產的物理現狀和權利現狀;
(4)分割財產的原則、方式、方法、標準;
(5)各協議人分得之財產的物理現狀和權利現狀;
(6)分割后財產的交付和轉移條件;
(7)價格補償和債務承擔問題;
(8)違約責任;
(9)其他事宜,例如辦理登記和批準手續的問題,涉及第三人的問題等。
辦理財產分割協議公證,應當注意的問題有:
(1)區分被分割的財產是按份共有還是共同共有,對按份共有的財產,按已有之份額進行分割;對共同共有的財產,由當事人自由進行分割;
(2)如果共有人中有人出賣自己占有的份額,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購買權;
(3)不宜分割的財產或者分割后有損價值的財產,應當采取折價、適當補償的方式處理;
(4)如有共有人下落不明,應保留其應得之份額;如有共有人死亡,則死者的法定繼承人或其他遺產受益人參與分割;
(5)共有財產上有債務負擔的,應明確各共有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和償還方式;
(6)因合伙終止等原因發生財產分割的,應當提交合伙關系或其他合作關系終止的證明;
(7)分割財產應當考慮各共有人對共有財產的貢獻大小以及共有人的具體經營生活需要。分割家庭共有財產,應當對老弱病殘者給予適當照顧;分割夫妻共有財產,應當對無過錯責任者給予適當照顧;
(1)當事人的身份證明,委托人需提交授權委托書和身份證明;
(2)財產分割協議文本;
(3)公證員認為應當提交的其他證據。
財產分割協議應具備以下內容:
(1)協議各方的基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住所地等;
(2)協議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形成共有的原因和分割理由;
(3)被分割財產的物理現狀和權利現狀;
(4)分割財產的原則、方式、方法、標準;
(5)各協議人分得之財產的物理現狀和權利現狀;
(6)分割后財產的交付和轉移條件;
(7)價格補償和債務承擔問題;
劉某(男)與李某(女)1998年5月登記結婚,雙方于2004年3月在上海市某區民政局辦理了協議離婚手續,并于當日簽訂了一份離婚協議書。離婚協議書中關于財產的約定如下:
XX大道19XX弄22號X5室的房屋產權歸劉某所有,沒有償還的貸款由劉某償還。
雙方各自名下的現金、股票、有價證券歸各自所有。
雙方的債務由各自承擔。
原告劉某訴稱:原、被告1998年5月登記結婚,雙方于2004年3月在上海市某區民政局辦理了協議離婚手續,并于當日簽訂了一份離婚協議書。原告在辦理離婚登記手續后又發現被告故意隱藏了其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屬夫妻共同財產的本市XX路XX號XX室的房屋一套,致使夫妻共同財產未得到平均分割,嚴重侵害了原告的合法財產權益,故要求分割本市XX路XX號XX室的房屋,或由被告給付原告人民幣100萬元。
被告李某辯稱:原告所述不實。2004年3月雙方因感情不和登記離婚,離婚協議及財產分割方案都是原告主張并同意的。被告購買本市XX路的住房,原告是知情的。原、被告在購買該房之前,口頭約定該房歸被告一人所有,故該房登記在被告一人名下,該房的負債也由被告承擔。因此,離婚時,原告表示XX路的房屋因法律登記的權利人為被告,因此,離婚時原告表示可以不要寫入離婚協議,故懇請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法院審理后認為: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對離婚雙方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現被告主張原告對被告購買的XX路房屋是知情的,并且在被告購買該房前,雙方口頭約定該房屋歸被告一人所有,所以房屋登記在被告一人名下,因此,離婚時,原告表示因該房登記的權利人為被告,可以不要寫入離婚協議,但被告對于其主張并未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原告對此也予以否認,本院對于被告的此主張難以采信。因此,判令了被告給付了原告90余萬元的房屋對價款。
離婚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自愿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離婚協議書在離婚后一年內可以起訴變更。
《婚姻法解釋(二)》第9條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1年,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法院應當受理;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當事人對離婚財產分割協議能請求變更或撤銷(更改離婚協議):欺詐、脅迫。以顯失公平為由申請撤銷離婚財產分割協議不能獲支持,因為顯失公平不是撤銷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的法定事由。
法律依據:
《婚姻法解釋(二)》第9條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1年,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法院應當受理;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當事人對離婚財產分割協議能請求變更或撤銷(更改離婚協議):欺詐、脅迫。以顯失公平為由申請撤銷離婚財產分割協議不能獲支持,因為顯失公平不是撤銷離婚財產分割協議的法定事由。
(來源:文章屋網 )
[案情]原告周勇與被告鄭賽云于2003年12月18日在波陽縣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手續,《離婚協議書》規定:一、女兒周玉婷由父親周勇撫養,離婚后周勇每月繼續給女兒定期存500元教育儲蓄,并承擔大學 [案情]
[分析]
一、原告可否提起撤銷離婚協議中經濟條款之訴?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解釋(二)》)第九條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受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本案中,原、被告雙方離婚時所訂立的經濟條款除子女撫養條款(也涉及到財產)外,還有財產分割條款,且原告同時申請法院調查其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共同財產,也就是說原告對被告是否在離婚時隱慝了財產表示懷疑,對財產分割表示反悔。原、被告系2003年12月18日登記離婚,原告系在其離婚后一年內提起,根據《解釋(二)》的規定,原告可提起撤銷財產分割條款即經濟條款之訴,法院應當受理。
二、法院應否撤銷原、被告離婚協議之財產條款? 根據《解釋(二)》的規定,法院撤銷原、被告之間財產分割協議的條件是一方存在欺詐、脅迫的情形,也就是說,如果一方在分割財產時沒有欺詐和脅迫的情形,法院就不能撤銷雙方所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本案中,原告認為所訂經濟條款“顯失公平”,如果僅以“顯失公平”提起撤銷之訴,那么法院就不能以“顯失公平”撤銷其與被告所訂協議的財產條款。然而,原告在時,同時申請法院對被告在其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進行調查,而且經法院調查,原、被告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有20000元共同財產被告在離婚時沒有與原告說明,這20000元應視為被告在離婚時隱慝的共同財產,據此可見,被告在與原告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情形,因此,根據《解釋(二)》的規定,法院可以撤銷原、被告之間離婚協議之經濟條款。原、被告雙方可就以經濟條款重新協議,協議不成時,由法院判決。
離婚協議的內容一般包括離婚、子女撫養和財產處理等三項內容,其中關于離婚和子女撫養的內容屬于夫妻人身關系的性質,而財產處理則屬于夫妻財產關系的性質,因此,離婚協議的性質應是一種混合合同。那么離婚協議書如何才具法律效力?
東營婚姻家庭律師李燕霞解答:離婚協議中涉及夫妻人身關系條款是無效的。
首先,我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解除采登記要件主義和訴訟要件主義相結合的原則,即當事人既可以選擇登記離婚,也可以選擇訴訟離婚,兩者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未經登記或訴訟離婚,夫妻雙方的婚姻關系就不能解除。
其次,當事人關于離婚的意思表示可能隨著時間、環境、對方言行、自我認識等各種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因此,一方當事人在簽訂離婚協議后又反悔不同意離婚,是很正常的,婚姻當事人在離婚協議書中關于“同意離婚”的意思表示并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只能作為一種證據,證明夫妻感情曾經出現過重大裂痕。
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關系的條款是附生效條件的協議,在雙方同意離婚或者判決離婚的條件下應當認定其效力。
離婚協議中財產分割的前提是,即如果離婚,應當按雙方約定分割財產。財產分割協議的成就條件即離婚。但離婚財產分割協議所附生效條件,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附生效條件,因為其成就需要離婚雙方當事人的合意,任何一方均可決定其是否成就,可以單方面使財產分割協議不產生約束力且不會承擔任何法律責任。除非有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情形,否則,人民法院在判決離婚的情況下,應當將協議作為分割夫妻財產的重要證據,即法院要按照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約定作出判決。
協議離婚后能不能反悔得分以下三種情形加以分析:
一、離婚本身不能反悔
雙方離婚后其夫妻關系解除部分立刻發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反悔。如要復婚必須雙方自愿并重新登記。
二、未成年子女撫養問題可以反悔
未成年子女撫養主要是撫養權和撫養費問題,如果依原協議履行嚴重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長或撫養費明顯偏低時,另一方隨時有權要求變更撫養權或增加撫養費。
三、財產分割協議原則上不能反悔
實踐中有的人為了達到迅速離婚的目的,將大部分或者全部夫妻共同財產均答應給予對方,而一旦達到離婚目的,卻又以顯失公平等為由。法律顯然不能支持這種不誠信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對此作了具體的規定:
“第八條: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第九條: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孫先生和李女士本是夫妻,兩人于2004年因感情不和協議離婚。雙方在協議中約定:離婚后,他們的兒子由李女士撫養,孫先生定期給付撫養費和教育費;現住公房及房屋內所有物品歸李女士所有;現金、存款上雙方不存在共同財產,離婚時互不干涉,不需再分割;孫先生經營的公司、所有的汽車等財產,離婚后屬孫先生。
2014年,李女士在作為兒子的法定人依據“離婚協議”要求孫先生付撫養費時,發現孫先生現住房是其與自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的,孫先生在離婚時對該房屋進行了隱瞞。故李女士以此為由到法院要求判決涉案房屋全部歸自己所有。
在庭審中,被告孫先生辯稱,李女士的期早以超過兩年的訴訟時效,而且當時雙方因為感情不和,從2001年便已經開始分居。涉案的房屋是其在分居期間完全用個人的財產購買的,應屬于個人財產。同時,離婚協議中的公房在離婚時已經取得完全產權,與公房相比,現住房在離婚時價值較小,而且購買此房也告訴過李女士,故對于該房屋完全沒有隱藏的動機和必要。況且,雙方在離婚協議中明確約定“所有的汽車等財產,離婚后屬男方”,自己的現住房理應屬于個人財產,因此不同意李女士的訴訟請求。
來一點家法:
離婚后夫妻一方發現還有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未分割的,該如何處理?
律師分析:
本案是一個離婚后的財產糾紛,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在離婚后一方發現有夫妻共同財產未分割的,可以請求法院分割。如果該“未分割”是由夫妻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所致的,該方應予少分與不分。
在這類案件中,往往離婚協議書的約定尤為重要。孫先生與李女士在離婚協議書中關于財產的s定為:現住公房及房屋內所有物品歸女方所有;現金、存款上雙方不存在共同財產,離婚時互不干涉,不需再分割;男方經營的公司、所有的汽車等財產,離婚后屬男方。
律師認為,縱觀離婚協議書,雖然雙方在離婚協議中有“男方經營的公司,所有的汽車等財產,離婚后屬男方”的約定,但在房產價值遠大于汽車的常識背景下,以“等”字涵蓋房屋,違背常理,故該房為雙方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購買,應屬于雙方共同財產。
對于孫先生所稱的李女士的已超過兩年訴訟時效,法律所稱的訴訟時效是從李女士知道或應當知道有這套夫妻共有房屋存在時起算的,而非孫先生所稱的從離婚時起算,所以李女士的亦在訴訟時效之內。
對于該房屋在離婚時為何未曾分割,孫先生亦提不出合理的解釋,很顯然,是孫先生故意向李女士隱匿了該財產。
綜上所述,法院應將該房屋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予以分割,并在分割之時對孫先生少分或不分。
在此,律師提醒各位,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在夫妻緣分走到盡頭之時,雙方還應坦誠相待,避免日后對簿公堂,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買單,既得不償失,也失了風度。
舉例來說,張三和李四簽訂一份買賣合同,約定如果張三取得a房屋,房產買賣合同生效,在張三和李四簽訂合同之時,合同成立了,但必須等到張三取得a房屋,合同方生效,如果張三永遠不能取得該房屋,合同永遠可以不被執行。
同樣的道理,夫妻雙方簽訂的離婚協議必須經過夫妻離婚登記后方可生效。如果雙方只是簽了協議,沒有離婚的,協議書成立但是不生效。所以,夫妻在協議離婚過程中,可以簽訂多份離婚協議,但是這些離婚協議只是成立,并沒有產生法律效力,只有夫妻完成離婚的各項手續,離婚協議才會發生效力。
因此,必須領取離婚證才會生效。也就是說,沒有去民政局備案登記的,離婚協議書并未生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十四條 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并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相關閱讀】
一、離婚協議有什么作用
離婚協議書只有在雙方辦理了離婚手續之后才生效。不管是通過民政部門離婚還是通過法院離婚。也就是說,即便簽訂好離婚協議,在未辦理離婚手續之前,只要有一方反悔,協議就不生效。如果一方拿著離婚協議書起訴離婚,法官審判時,也不會根據離婚協議書的內容來判決。
已經簽署的離婚協議書在雙方都愿意去登記離婚時有重大作用,但即使協議不成需要離婚訴訟,亦可作為夫妻之間感情破裂,或說明現有財產狀況的重要證據。
二、離婚協議要如何寫
(一)男女雙方自愿離婚。
(二)子女撫養、撫養費及探望權。
(三)夫妻共同財產的處理。
(四)債務的處理:
雙方確認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發生任何共同債務,任何一方如對外負有債務的,由負債方自行承擔。
(五)一方隱瞞或轉移夫妻共同財產的責任:
雙方確認夫妻共同財產在上述第三條已作出明確列明。除上述房屋、家具、家電及銀行存款外,并無其他財產,任何一方應保證以上所列婚內全部共同財產的真實性。
本協議書財產分割基于上列財產為基礎。任何一方不得隱瞞、虛報、轉移婚內共同財產或婚前財產。如任何一方有隱瞞、虛報除上述所列財產外的財產,或在簽訂本協議之前二年內有轉移、抽逃財產的,另一方發現后有權取得對方所隱瞞、虛報、轉移的財產的全部份額,并追究其隱瞞、虛報、轉移財產的法律責任,虛報、轉移、隱瞞方無權分割該財產。
(六)經濟幫助及精神賠償:
因女方生活困難,男方同意一次性支付補償經濟幫助金 元給女方。鑒于男方要求離婚的原因,男方應一次性補償女方精神損害費 元。上述男方應支付的款項,均應于年 月 日前支付完畢。
(七)違約責任的約定。
男方 與女方 現因 夫妻感情徹底破裂 自愿離婚,經雙方商定,對有關事項達成以下協議:
一、雙方婚生女 由男方撫養,女方每月 日前支付共計 人民幣撫養費。女方每月逢雙周周六上午九點到男方處接孩子探視,于當日下午七點之前送回男方住處。
二、 雙方共同財產分割方案如下:
夫妻雙方共有的位于上海市 路 弄 號 室房屋登記在雙方名下,系雙方共同財產。現雙方約定:
離婚后,該套房屋歸男方所有,女方配合男方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因辦理產權變更登記手續所應支付的一切稅費由男方承擔。
為保障子女的居住和生活環境,女方放棄該套房產的共同財產分割折價款。
三、女方自愿自籌 人民幣作為父母義務撫養子女期間的醫療費用,若以上錢款不足以支付以上醫療費用,超出 元部分,由男方承擔。
四、雙方各自名下的其它財產歸各自所有。
五、妻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內無其它共同債權債務;個人名下的債權債務離婚后由各自享有和承擔。
上述協議事項,雙方保證切實履行;協議內容如有隱瞞、欺騙、責任自負。
立協議人:
方 (簽字) 女方
年 月 日
(本協議一式三份,當事人雙方各執一份,交婚姻登記機關存檔備案一份)
注意事項
1、離婚協議書在辦理離婚登記時會經民政局備案,如事后反悔是非常困難的,因此,簽訂協議時最好咨詢下專業人士。我認為離婚協議書內容要有 操作性,不要過于簡單,條款的約定不能過于寬泛。比如:離婚協議約定“財產已分割完畢,雙方無異議”。由于有哪些財產、如何進行分割沒有在離婚協議書中體 現出來,因此雙方就很容易產生分歧,一方認為財產分割已完畢,說明財產已沒有必要分割,在誰名下就歸誰所有,另一方則認為既然沒有明確約定財產的具體項目 和處理方式,應當視為約定不明或沒有分割,應當重新依法分割。這樣最后的結果還是訴諸法院,那么這份離婚協議書起草還是有問題的。
周敏,湖南人,丈夫趙萬山則是廣西人。他們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夫唱婦隨。
2004年初,女兒燕燕來到這個世界后,周敏當起了全職主婦。家里有妻子掌管,女兒有妻子帶養,沒有后顧之憂的趙萬山全身心地掙錢,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家庭經濟狀況越來越好,他們期待已久的新房夢想也如愿實現。
住進新房不久又傳來喜訊,2009年“五一”前夕,他們的兒子軍軍降生了。
按理說,他們的家庭幸福指數應該提高不少,可是事與愿違。兒子出生后,周敏性情大變,動不動就吵鬧,趙萬山開始還能容忍,可時間久了也失去了耐心,夫妻倆就此進入爭吵模式。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終于,“離婚”兩個字從趙萬山的嘴里蹦了出來。
“離就離吧。”吵累了,趙萬山和周敏反倒平靜地坐下來,商議撫養子女及財產分割問題,最后他們和和氣氣地簽訂了離婚協議:“雙方自愿離婚,并就子女撫養、財產分割達成如下協議:女兒燕燕隨趙萬山生活,趙萬山自愿承擔全部撫養費用至女兒獨立生活時止;兒子軍軍隨周敏生活,趙萬山每月承擔撫養費1500元至兒子獨立生活時止;雙方無夫妻共同財產、房產,亦無夫妻共同債權、債務。”
2012年5月,趙萬山和周敏到民政局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從此分道揚鑣,走完了十年婚姻路。
一紙親子鑒定,曝光前妻孽情
離婚后,周敏帶兒子回了娘家,趙萬山也開始了自己的生活。每個月,趙萬山都及時把撫養費匯到兒子賬戶。與前妻相比,他在經濟條件上占優勢,因此在撫養問題上作了很大讓步。
“誰曉得孩子是不是他的。”“那孩子一點都不像他爸!”離婚一年后,一些難聽的話語傳到趙萬山耳中,趙萬山越聽越不是滋味。兒子是不是自己的?趙萬山覺得有必要弄個明白。
趙萬山以探視兒子為由,去了趟周敏娘家。經過仔細端詳,他越看兒子疑心越重,額頭、眼睛、鼻子,跟他不像。像前妻倒還好,偏偏也不像前妻,難道那些傳言是真的?即便他的內心竭力否定,可腦海里一直有一個聲音在說“這里面定有蹊蹺”。
僅憑相貌是無法斷定親子關系的,思來想去,趙萬山帶著軍軍去了醫院。
沒過多久,親子鑒定結果出來了。“趙萬山不是軍軍生父”的結論,讓他的心涼到了極點。殘酷的現實面前,趙萬山心如刀絞,孩子是不是在醫院出生時被抱錯了?
趙萬山希望事情峰回路轉,可當他把親子鑒定結果甩在前妻面前,前妻看過之后默默地不作辯解時,趙萬山明白,軍軍不是他的兒子,這是真的;孩子出生時沒有被抱錯,這是真的;前妻婚內出軌,同樣是真的。
前妻孽情曝光,受了傷害的前夫該咋辦?
趙萬山首先想到的是,要回已經支付的撫養費,以及向前妻索討精神損害撫慰金。同時,還有一件事讓他無法平靜。就是他們離婚時,財產分割不明,所謂的“無夫妻共同財產、房產”,其實是表明一種態度,結婚十年,不是窮得叮當響的人家,又怎會沒有夫妻共同財產。
房子是他們在婚姻存續期間買的,登記在前妻名下,既然如此就不好再拿房子來說事。不過他曾偶然聽前妻說買有保險,數額還不小,就想著能不能從中作文章?
經過一番調查,他發現:2008年,周敏向保險公司購買了一款保險產品,基本保費是10萬元,基本保險金額是10.63萬元。2013年初,這筆錢已由周敏領取。雖然周敏領取保險金發生在離婚后,可保險購買于離婚前,購買款來自夫妻共同財產,這么一分析,趙萬山便鎖定了突破口。
重啟財產分割,能否獲得支持?
2014年8月,趙萬山將前妻周敏告上了法庭。
趙萬山訴稱,他與周敏于2012年協議離婚,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周敏購買了10萬元的保險,該筆保險金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因周敏有意隱瞞而未予分割。因此,周敏應當少分,加之周敏婚內出軌,違背夫妻忠實義務,為過錯方,更應少分或不分。趙萬山請求法院判令將保險金大部分分割給自己。
一起離婚后的財產糾紛就此拉開了序幕。在當事人雙方簽訂的離婚協議中,“雙方無夫妻共同財產、房產,亦無夫妻共同債權、債務”的聲明又作何解釋?是考驗雙方的誠信,還是對各自名下的財產歸各自所有的默認?趙萬山的答案是前者。
面對前夫的,周敏積極應對。前夫要求重啟財產分割,她不同意,購買保險,前夫是知道的,不存在隱瞞的情形。就事實部分進行辯解后,周敏把重點放在離婚協議上。
她表示,在離婚協議中,“無夫妻共同財產、房產”的條款,是就財產分割而宣示,雙方都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平等協商,自愿簽訂的協議,應當得到完全履行。
2015年初,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這起離婚后財產糾紛案。法庭上,趙萬山咬定重啟財產分割的訴求,周敏也毫不退讓,并針對趙萬山發動的道德攻勢強力反駁。自己縱使有過錯,而且過錯在離婚后才被發現,也不能成為離婚協議、重啟財產分割的理由。
一番激烈辯論,焦點問題呼之而出。“無共同財產、房產”,對離婚協議中這一條款的解讀,顯然與財產分割能否重啟息息相關。法院又如何認定呢?
2015年4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法院認為,趙萬山與周敏在離婚協議中約定“雙方無夫妻共同財產、房產”,能推出兩個層面的意思:一、雙方離婚時,對夫妻共同財產問題并非視而不見,而是進行了協商;二、對于夫妻共同財產,雙方愿意維持現狀,誰的名下歸誰所有。基于這樣的解讀,“無夫妻共同財產、房產”理解為各自所有的財產歸各自所有,更貼近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
從趙萬山自愿負擔女兒的撫養,并給付軍軍每月1500元撫養費的內容來看,可知他們離婚時,雙方經濟狀況良好,繼而可知,“雙方沒有絲毫夫妻共同財產、房產”必定不符合客觀實際。根據《婚姻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財產分割協議生效后,一方反悔的,需在離婚后1年內提出,且只有在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時,訴求才能獲得支持。
就本案而言,周敏婚內出軌,有重大過錯,但該過錯只是導致其可能需要對配偶給予精神損害賠償,并不意味著其在分割財產時應少分或不分,因此不能成為否決財產分割協議效力的理由。根據“無夫妻共同財產、房產”的宣示,本案所涉保險款中屬于趙萬山的份額,視為趙萬山已經贈與周敏,趙萬山要求重新分割,不予支持。據此,法院一審駁回了趙萬山要求重啟夫妻財產分割的訴訟請求。
一審宣判后,趙萬山不服提起上訴。2015年國慶節前夕,二審法院依法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中國婚姻家庭網首席律師、婚姻咨詢師
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理事
北京市律師協會婚姻家庭專業委員會委員
Q 我與妻子結婚6年,她性格剛烈,讓我覺得缺乏溫暖。我在工作中遇到一個女孩,很體貼,后來我與她發生了關系。上個月她提出要與我結婚,并威脅要到我單位鬧。我反復考慮后,向妻子坦白了這件事,那一晚,我們相擁而泣。第二天,妻子說:“那女孩不是看中你的錢嗎?我們先去辦離婚手續,在協議中約定所有財產都歸我,你什么都沒有,那女孩也就不會再糾纏你了。過后,我們就辦理復婚手續。”我開始認為沒有必要通過這種極端的做法,但為表明我浪子回頭的決心,便照妻子的意思,到民政局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所有財產都歸在她名下。
事情也像預料的那樣,女孩知道我什么都沒有了,就和我中斷了聯系。可當我跟妻子商量辦理復婚手續時,她卻說:“你還是準備搬出去吧,我不可能和你復婚,我是和你真離婚。”妻子給我的理由是,她早已厭倦了這種生活,我傷害了她,這些是她應該得到的。我滿心誠懇地向她認錯,誰知卻鉆進了她的圈套。這些對話,我都有錄音。錢不重要,但我只想討回一個公道。
A 分析與解答:
我非常能理解你此刻的心情,對你來說,經歷了情感的出軌之后,經過慎重考量,決心回到妻子身邊確非易事。我能夠理解,當你知道這是一個騙局后,你受到的打擊有多大。
你與她已辦理完離婚登記手續,不管你們的離婚意愿真假與否,你們的婚姻關系事實上已經終止了。現在她不同意復婚,你們的婚姻關系也確實無法再恢復過來。
而在財產分割方面,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來挽回。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規定:“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這表明,你現在對財產分割協議有異議,還是能到人民法院,要求重新分割。同時,該條第二款還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也就是說,你必須有證據證明你在簽訂這份離婚協議時,存在受欺詐或脅迫的情形,否則,你的訴訟請求就無法得到支持。
根據你的陳述,1.離婚時將財產全部歸于她名下,是對方的主意,她也曾許諾擺脫第三者后與你復婚;2.對于假離婚的事實,對方已承認,且有錄音為證。這些可以證明,財產分割協議的作出,是你在受欺詐的情形下所為,依據上述《婚姻法》解釋(二)的規定,你可以請求撤銷該財產分割協議,對夫妻共同財產重新進行分割。
律師提醒:
假離婚是指夫妻一方或者雙方本無離婚的共同意思,因串通或受對方欺詐而辦理離婚的情形。一般而言,假離婚包括兩種情況:一是串通離婚;二是欺詐離婚。
串通離婚,是指婚姻當事人雙方為了共同或各自的目的,串通暫時離婚,等目的達到后再復婚的離婚行為。如為了逃避計劃生育而多生子女;為了逃避債務等。但也有一部分人弄假成真,離婚后置原先的約定于不顧,不愿意復婚或者與他人結婚,從而容易引起糾紛發生。
欺詐離婚,是指一方當事人為了達到離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詐手段向對方許諾先離婚后再復婚,以騙取對方同意暫時離婚的行為。欺詐離婚有的只是為了達到離婚的目的,而在財產上可能做出讓步,有的則既為達到離婚目的,又把全部或絕大部分財產騙到手。
現行《婚姻法》和《婚姻登記條例》修訂后,為最大限度保障婚姻自由,尊重當事人人身自由及隱私,在行政程序上已取消對虛假離婚的處罰。由此,通過婚姻登記機關辦理的虛假離婚,無法獲得婚姻關系上的救濟,所產生的后果,完全由當事人自己承擔。
而《民事訴訟法》第180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愿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婚姻當事人通過人民法院虛假調解離婚的,有證據證明調解不是自己真實意愿或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要求撤銷。但還須注意的是,如果一方當事人在調解離婚后又與他人結婚的,那么對于離婚一事就不能再要求撤銷,只能在財產上要求重新審理,否則有可能使另一方當事人構成重婚。
為此,通過婚姻登記機關辦理通謀離婚或被欺詐離婚的,在婚姻關系上無法再恢復,但在財產分割上,可以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之規定要求重新分割。但若沒有證據證明在簽訂財產分割時存在欺詐或脅迫情形的,則其請求將會被駁回。
法律在保障人們行使婚姻自由權的同時,亦警醒當事人慎重行使該權利,否則不利后果只能由自己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