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21:51: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室內設計專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理論教學課堂多維度轉換
室內設計基礎課程通常針對本科二年級學生開設,對室內設計的概念、空間尺度的理解都較為初級,作為入門課程,這一階段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尺度概念,樹立正確的審美習慣。傳統課堂教學以教科書為藍本,以大綱為參照,理論講授與課題練習相結合。然而,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與深化,循規蹈矩的傳統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應多維度室內空間設計理念的要求,如今的室內設計已不再是傳統概念中的三維立體空間設計,而是將時間、情感等諸多客觀或主觀因素加諸建筑內環境之中,從而使環境設計更為飽滿。所以,打破傳統單一環境教學的模式,以課堂理論授課與施工現場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這一模式一方面堅持課堂理論教學的必要性,同時將課堂搬至施工工地或各類展覽館等多維度空間,并與知名設計院開展深度合作,為學生的作業提供從設計到施工的全過程現場考察資源。創造一個讓學生在本科階段就可以進入室內設計的基層學習,了解施工工藝,與工人、設計師交流,從而打破了課堂與工地的界限,避免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施工工地實踐零經驗的遺憾現狀,使課程設置更具適時性,滿足崗位任職實際需求。
二、課題練習項目化
環藝專業和傳統文理科有所不同,沒有基本公式可遵循,設計理論是學習的基礎,動手能力的培養則需要通過大量的設計作業進行訓練。一般而言,室內設計專業根據不同功能空間進行課程劃分,傳統課程作業也是針對不同功能空間進行專項練習。隨著室內設計行業的發展,各功能空間的劃分不再一成不變,多功能混合空間趨勢明顯。如此編排的授課過程,強調了學生的專業基本功訓練,卻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應變能力。如上所述,筆者提倡將實際工程項目作為課程作業安排,并為學生創造參與項目設計施工的全過程的條件,改革以假想空間為主的主流作業布置方式,甚至讓學生有機會與實際項目委托方面對面交流,使學生全程參與設計項目市場化的操作流程,快速培養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使課程評價體系更具多維實踐意義。
三、作業評比比賽制
作業評比是衡量學生對專業課程內容掌握程度的標準,而環藝專業課程考核方式多為考查課程,成績評定由平時成績(占30%)和期末考試成績(占70%)兩部分構成,其中平時成績中出勤、課堂測驗、學習主動性等占50%,平時作業占50%。學生對多年未變固有的成績評定體系較為麻木,課程作業好壞與出勤率甚至任課教師對該生的印象等都有直接關系,所以無法刺激全體學生的作業積極性。在課題合適且時間契合的前提下,應積極鼓勵本科生在校期間廣泛嘗試、參與各類型設計比賽。這樣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能有效刺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班級里形成良性競爭的氛圍。
四、結語
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培養方案與方式不能墨守成規,應針對市場人才需求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整。室內設計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加大室內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比重的形式,將課堂講授與施工現場教學相結合,打破固定課堂授課的單一理論教學形式,實現多地點、多層次的課程編排,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鼓勵授課教師發揮團隊優勢和人脈資源,為實現課堂理論授課與施工現場實踐技能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供最大可能性。
作者:吳智雪 單位:南京工程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王兆明WANG Zhaoming
王兆明
男,1963年出生于哈爾濱,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環藝系副教授、高級工程師、高級室內建筑師,哈爾濱唯美源裝飾設計公司負責人,唯美環藝設計學校創辦者、法人
社會職務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副理事長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第十一(哈爾濱)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專家委員
黑龍江省建設廳科學技術委員會建筑裝飾專家組成員
哈爾濱南崗區民辦教育協會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
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學會教育分會“新明珠大獎賽”專家評委
第二屆IFI國際室內設計大賽暨2006年“華耐杯”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評審委員會委員。
《id+c 室內設計與裝修》編委
《室內細部》編委
《寧波設計》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獲獎情況
1999年三項竣工作品――“哈爾濱明月泉洗浴廣場”,“哈爾濱太陽島月亮灣培訓中心”,“哈爾濱報業大廈”,分別榮獲首屆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榮譽獎”。
2001年兩項竣工作品――“哈爾濱國際飯店”、“哈爾濱精華書店”在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上榮獲“佳作獎”。
2003年 竣工作品《女王 SPA 夢幻生活館》榮獲亞太地區室內設計大獎賽 “冠軍獎”
2003年 竣工作品《光譜SPA美容美體中心》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公共空間類 二等獎
2003年 手繪作品“某酒吧”榮獲首屆中國室內設計手繪表現圖大賽金獎
2006年 竣工作品“現代食尚”榮獲“箭牌杯”海峽兩岸四地室內設計大獎賽三等獎
2006年8月,竣工案例“惠鴻SPA生活館”榮獲2006年“箭牌杯”海峽兩岸四地室內設計大獎賽三等獎。
2006年8月、竣工案例“錦州大連灣海鮮”榮獲2006年“箭牌杯”海峽兩岸四地室內設計大獎賽三等獎。
2006年11月,竣工案例“夢天湖會館”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類佳作獎。
2006年11月,竣工案例“大連灣海鮮碼頭”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類三等獎。
2006年11月,竣工案例“成都世紀城假日酒店”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酒店、賓館工程類二等獎。
2006年11月,竣工案例“大田韓式松骨會館”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類優秀獎。
2007年 論文《室內設計專業構建工作室學習體系》入選2007年《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年會論文集》,被評為2007年度優秀論文。
2007年12月20日由王兆明同志負責的“十一五”規劃課題“室內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經專家組評審、省高教學會審批,該課題成果獲二等獎。
2007年11月竣工案例“女王傳奇美容美體SPA店”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類佳作獎。
2007年11月竣工案例“晶鑫公館”榮獲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類優秀獎。
2008年10月竣工案例“印象食代”榮獲2008年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類佳作獎。
2008年10月竣工案例“八府香鴨”榮獲2008年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商業工程類二等獎。
各項榮譽
2004年 被評為首屆“中國室內設計師十大封面人物”
2004年 被現代裝飾(國際)年度傳媒獎評審組評為首屆“2004年度優秀設計師”
2004年 被中國室內設計學會評為“全國百名優秀室內建筑師”
2004年 被中國建筑裝飾學會評為“全國杰出中青年室內建筑師”
2004年 榮獲ID+C首屆“最佳設計師”
2005年 被“2005中國(深圳)室內設計藝術周” 組委會授予“中國第二室內設計師最具代表性人物”稱號
2005年 由其創辦的唯美源裝飾設計公司榮獲IAID
地產景觀類“最具影響力建筑裝飾設計機構”
商業建筑類“最具影響力建筑裝飾設計機構”。
2006年榮獲“光華龍騰獎――2006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提名人”
榮譽稱號
2007年榮獲“光華龍騰獎――2007中國設計業十大杰出青年提名人”榮譽稱號
作為一個設計師,從來沒有真正的審視過生活,忙忙碌碌的一天只認為設計是生活重要的一部份,有的時候與其說是生活不如說是活著。忙著去搞方案,忙著去實現自己設計的思想。嘴里面經常談著的是設計離不開生活,但何時真正地去觀察過生活,審視過生活。
今年春天偶然的一個機會,接下了一個設計任務,做一個餐廳。說來也怪,這個餐廳的名字起得有些感性,和餐廳配合起來有些不搭調,叫“完美生活”。做著設計之余也想著生活問題,生活離不開樂觀的面對每一天,而每一天又在品味著生活,感悟著設計,但是說突然有一天來了個設計叫完美生活,從創意上來講不可能說把完美生活去怎樣創意,而是說更多地通過這個案子去給自己一定的反思。完美生活是具有空間想象的,當中的“完美生活”是合乎人性,合乎于生命的東西,但是完美的東西都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作為一個小空間的餐館,能提倡這種理念的設計,非常值得我對它的重新認識!我盡我作為設計師的職責,來體現我所想象完美生活的空間,像它簡潔的四壁,每天都有充足的陽光透過寬敞的大玻璃窗灑向室內,讓走進來的人對生活懷有著無限想象的完美的生活空間。
生活離不開燦爛的陽光,自己身為天天熬夜作案子的設計師,特別渴望著能有閑暇的時間,可以真正地觀察生活,原來說的自認為對生活很有觀察,其實并沒有特別靜地去看待生活!看看那一片片的樹葉,聽聽森林里那自然的聲音,感受自然的氣息,這是大家所向往的,當真正有一天休息的時候,我要去追求這種完美生活,我認為完美生活是永遠追求不到的。
完美生活只是精神層面的。但是我覺得大家在忙碌之余,起碼要想到還有對完美生活的一種向往就夠了。
完美生活是享受自然的,自然界給人創造了陽光,空氣,水和食物,如果大家可以用自己良好的精神狀態把這些物質生活體現到生活的更高層面,我想這就將是完美生活!
As a designer, with the busy days passing by, I have never spared a chance observed the life carefully, I only believe that designing is a part of my life. Sometimes, it would rather be call called making a life than making a living. I have been involved in creating plans and realize the design thoughts of designing.Designing derives from life, that is what I often said, but do I found a time to observe the life truly and carefully?
Accidentally, a chance came in Spring this year, we undertake a task of designing a restaurant. It is rather strange; the name of it is, somewhat perceptual, called Perfect Life, seemingly unsuitable for a restaurant.While making the designing, I also am thinking about the problem of life. Actively I face each day of my life, and everyday I get touched in designing by tasting the life. Suddenly a designing task called Perfect life comes into my life. From the angle of creating, it is impossible to say how to make a design on perfect life, but it can rather brings me a chance to reconsider the life. Perfect life has innovation space, in which the meaning complies with the human nature, it is something with living factor in it. But for the perfect things, they are rather relatively called perfect than absolutely. As a restaurant of small space, it requires a decoration design like this, for me this is worthy being re-cognized! Contributing my responsibility of a designer I have embodied the space of perfect life that I imagined. Its brief walls let abundant sun shining penetrates the huge glasses in to the room, it enrich the people who come in with infinite imagination of perfect life.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國室內設計教育的現狀,簡要介紹了教學評價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同時主要介紹了室內設計教學評價標準所應包含的內容,目的是希望促進教學過程達到更高效的教學效果。
一、室內設計教育評價現狀和作用
1.室內設計教育現狀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室內設計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為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全國各大專院校先后為藝術類、建筑類,理工類三種類型的學生開設了室內設計相關專業。由于各個學校的自身差異,各自的教學結構、師資配置不盡相同,所以室內設計教育的內容點也各有側重。頓時全國出現了一哄而上的局面,可是目前還沒有一個比較規范的符合中國國情的室內設計教學的評價體系和方法。什么是教學評價呢?教學評價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性質、教育目標,采用定性和定量等方法對教育客觀事物進行測量、分析、價值判斷以及提供決策有用信息的一個過程。它的最終目的是對室內設計的教學教育活動進行科學的、量化的研究,發揮指引和導向作用。
2.室內設計教育評價標準的作用
在室內設計的教學過程中,一定的技術手段可以適時介入,收集、整理、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個因素。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評價的對象,如課程方案、教學計劃、教師工作、學生學習等存在的不足和亟需改進的地方,并判斷出它形成的原因,最終研究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全面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是否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得出學生的設計創新能力欠缺的原因,使得教師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重點輔導,從而提高學生整體設計水平。教學評價還可以起到激勵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作用。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大量的研究表明,在一個時間階段,經常對學生的測驗成績進行記錄,對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原因在于,較高的評價可以給學生心理上的滿足和精神上的鼓勵,可以促進他們向更高目標努力;同樣的道理,教學評價對教師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室內設計專業教師為了能夠較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一定會為自己的的班級的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工作。教師可以更有針對性地修訂教學計劃,改良教學方法,完備教學指導;學生由此也可以總結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的效果。這樣室內設計教學就成為一個可以隨時得到反饋的靈活機制,教學效果也就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教學目標。
二、室內設計教學評價包含的主要內容
室內設計教學評價的內容包括很多方面,本文主要從課程體系的評價、教學環節的評價、學生學習的評價3個方面進行闡述。
1.課程體系的評價
課程評價在課程體系設計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課程評價對室內設計的教學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課程方案設計的效果只有在實施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驗證,而評價則使驗證更加地有效,更加地準確。在課程實施中預定目標常會和實踐不符,但通過評價體系,可以及時地發現問題并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所在,然后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改良教學活動,盡可能減少無謂的失誤。
(2)課程評價體系可以使教師根據評價的結果,結合當代社會的實際需求,確定室內設計的教學哪些課程是必修課,應該設置多少學時:哪些課程是輔修課,在教學時間允許的前提下,可以作為選修課程來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評價體系為課程設計的指導原則。
(3)課程評價體系還可以幫助教師對教育規律的深刻了解,為優化教學方案提供強有力的保障。有很多種方案可以達到室內設計教育目標,然而評價體系可以為教師提供一種最有效的教學方案。
(4)課程評價體系還具有總結和推廣的作用。評價的結果可以檢驗出室內設計課程方案是否具有推廣的價值,通過總結可以找出原方案的成功經驗,輔助新課程方案的設計,使室內設計教育體系更加完善。
2.教學環節的評價
室內設計教學是室內設計教育評價的中心環節,對于它的評價有利于教師教學的嚴肅性和條理性的養成,可以幫助教師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它的評價內容主要包括備課、上課、作業、輔導幾個環節。備課是教師上好課的基礎和前提,檢查、評價備課有助于督促教師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關于室內設計教師備課的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教師對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的理解,其次是教案的書寫,再次是教具和多媒體等的使用,最后是選擇教學方法。上課既是教學環節評價的核心內容,也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標桿。教師課堂評價可以采取直接聽課和學生反饋的方式。有很多高校還采用網上點評的方法,讓學生給教師打分,這種最直接的評價辦法對教師促動很大。作業和輔導是教學評價反饋的重要途徑,室內設計專業教師對學生耐心、細致的輔導可以起到課堂教學達不到的效果。
3.學生學習的評價
評價學生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的提高,幫助學生室內設計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包括認知、情感、操作技能三個方面,通過對這些方面的綜合分析,教師可以掌握不同學生的設計基礎水平,因材施教,恰當地選用合適的教育方法,并針對學生學習的成績,做出合理的教學決策,改良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改善學習的效果。
總之,我國的室內設計教育在觀念、師資、教材、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等很多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與國外的教育水平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當今社會室內設計行業市場潛力巨大,發展勢頭迅猛,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很多西方國家設計師紛紛瞄準了中國巨大的市場,紛紛進入中國的市場。因此,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室內設計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室內設計人才,是教育者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探討當代室內設計先進理念、素質教育、培養模式、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應在借鑒了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對我國室內設計教育的發展歷程、構成要素、課程體系、教學評價體系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開創出適合我國國情和教育現狀的室內設計教育的先進理論,同時讓學習室內設計的學生,更好地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達到更高效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曹磊.建筑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研究[J].裝飾,2002.
關鍵詞:建筑與室內設計;一體化;教學研究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4.219
0 引言
由于當今的社會各個行業之間的分工特別的明細,互相之間的區別越來越清晰。在建筑行業的設計方面,由于建筑的設計和室內的設計,二者之間產生分離之后,出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這就需要在對室內設計和建筑設計的教學過程當中,增強它們之間的聯系,提升教學質量,使二者的教學一體化得以實現。
1 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一體化教學背景介紹
由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每個行業和每個行業之間的分工越來越具體和明確,導致了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二者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少,都各自的形成了系統并獨立的發展。通常來說,室內的設計要在建筑設計的施工完成之后來進行,正因為如此,便產生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因為建筑設計 它所重視的是建筑外部的設計,對建筑內部空間的使用方面沒有充足的考慮,所以就為后來進行的室內設計留下了問題。另外有的一些室內設計師會以自身對建筑室內結構的理解,來進行室內設計工作,對建筑設計師的設計工作予以否定,室內設計師對室內格局等進行重新設計和規劃。有時在進行室內設計時,過于追求視覺效果而忽略了建筑物本身的特征,進行隨意的設計與施工,對建筑物原有的總體形象產生了破壞。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二者之間的分離過度,導致了空間使用不便和資源浪費,進而導致了建筑物總體品質的降低。所以說想要提升建筑物的總體的設計水平,就要切實的加強它們之間的關系,促進建筑和室內設計的一體化進展。
建筑學在廣義上的根本宗旨為,能夠實現各個領域互相交叉,滲透和互相融合。近幾年來,建筑和室內設計一體化獲得了人們的高度重視和一致認可。但是在實際的發展情況來看,建筑和室內設計一體化進展速度緩慢,有很多因素都對其的發展有著影響,例如設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每一個設計環節中的協調等,這其中設計者對一體化的了解認識與重視程度是特別關鍵和重要的。所以在進行教學時要突破行業中的觀念阻礙,增強建筑和室內設計的互相融合與滲透,培養出與時俱進的和現代化高專業素質的設計人員。依據現代建筑行業市場發展的需求,有很多建筑設計單位建立起了相應的部門,來進行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相融合的設計工程項目。
2 建筑和室內設計課程的特征
建筑和室內設計課程是把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互相結合,組成協調統一的一個整體,以總體環境設計至建筑設計再到室內設計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進行科學合理的把握和對人們居住環境的設計能力。
這項課程是專業課程的基礎,是建筑設計到專業設計的過度時期,通過這項課程的學習,學生再進行室內設計的學習時,就能夠更加的容易和輕松,不會感覺到陌生和難以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在建筑設計課程中所學的內容,靈活的引用到室內設計當中,能夠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對建筑物進行貫徹和分析,進而作出科學合理的室內設計方案。進行建筑和室內設計的教學中,分析了空間和功能,場地和空間,材料和建筑結構之間的關系,目的在于引導和加強學生對建筑與室內設計二者關系的重視程度,培養其在進行方案的設計時,要充分的從建筑整體的設計來考慮,把室內設計和建筑設計二者互相融合起來,共同的來提升設計質量。
3 建筑和室內設計一體化教學的有效措施
(1)培養和提高學生整體環境的意識。想要保證一個項目設計任務的高質量,就要去除景觀設計,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他們之間的分隔性,加強他們互相之間的協調和溝通。在設計方案的初期階段讓同學們以城市總體的環境為切入點,對城市環境進行充分分析,來把設計的基本標準確定下來后,在中期階段要注意建筑物的空間和所在的環境,不能單一的考慮建筑的設計還要對場地進行設計,在后期階段要把室內設計當做主線,以前中期的設計工作為基礎來進行總體設計,不斷的進行修改和優化設計方案。(2)設計應突出主題。主題是一個設計方案的主線和線索,引導和指導學生對設計的給個環節進行充分的考慮,重點的表現出設計方案的總體性效果。為學生確定一個設計主題,學生通過相關的聯想和思考,進而建立設計的整體意識。主題的設定能夠對學生思維進行啟發,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在進行主題的確定時要依據建筑物的基本特點,不能主觀臆斷。(3)明確尺度。在每一個設計階段的尺度都是完全都相同的,所以當學生在設計方案時,對尺度的確定時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在初期階段學生特別容易小題大做,所以作為教師就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工作,解決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這樣不斷的出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學生就慢慢的對尺度有了新的體會和認識,進而應用到環境和空間的設計方案當中去。斷面的設計與分析也能夠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明確尺度感。(4)引導寫生建立起空間的多元化視角。在一體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內部到外部空間進行綜合性的掌握和把控,建立起空間的多元視角,既要具備俯瞰全局的視野,還應具備內部條件對其進行把控的視角,進而建立起動態的多元視角。在多元視角之內,能夠使內外空間形成互動,在東條控制中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5)對光線和材質進行深入的研究。在通常的建筑設計的教學當中,學生的關注度都在建筑整體的塑造上,對內部空間的關注只是停留在組織層面,缺少比較具體詳細的設計。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增強對內部和外部材質的關注度,刺激設計靈感,依據材質與光線來提升設計質量。(6)加強溝通和交流。設計課程的核心就是建筑和室內設計的一體化教學,需要增強和其他學科的梁旭,形成各課程之間互相促進的關系,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思考能力。并且要增強學習和溝通交流,對教學進行切實有效的總結。
參考文獻:
[1]丁翠娟.中國新時期美學還念和人的主題[J].當代文壇,2010(06).
[2]謝振林.淺談我國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J].中國市場,2011(10).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課程設置
一、室內設計與景觀設計的特性與就業現狀
1、室內設計的專業特性與發展前景
室內設計專業在中國以及世界范圍都是一門發展得較為成熟的專業。在八十年代初期,室內設計專業(又稱裝潢專業)就已經成為了藝術專業特別是設計方向最主要的專業之一。至此將近四十年的時間里,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情況良好,這和中國的時代背景和政治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改革開放后,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從沿海城市開始,城市化進程速度之迅猛讓全世界都為之震驚。農民、工人加上本科教育擴招后畢業的大量學生涌入沿海以及經濟教育發展良好的一二線城市,隨之產生的就是居住、醫療以及消費等各種問題。供不應求的樓市導致了在這些城市里,早期的五層樓甚至更低的住宅大量變成了現在的超高建筑。這樣的超高型建筑就必然會需要大量的室內設計師,產生大量的室內設計工程。
2、景觀設計的專業特性與就業現狀
大量的工作機會吸引了更多的學生報考,甚至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在報考環境藝術專業之前,對這個專業的理解就是室內設計。然而,現在學科與學科之間的劃分越來越精細,每個學科自身也越來越獨立,在早期隸屬于建筑和城市規劃專業中的園林景觀設計專業也首先在美國發展成為了獨立的景觀設計學科(Iandscape Design),景觀設計學科是主要研究自然景觀要素以及人工景觀要素,是一門與地理、氣象學、植物學、生態學以及人文歷史互相交融聯系的一門學科。在具體的項目中,除了建筑物本身和室內硬裝軟裝,景觀設計主要負責實施道路的規劃、植物的選擇、景觀小品的設置以及歷史文化的相匹配。初步看來,景觀設計學科是一門比室內設計學科更需要綜合知識和多學科融會貫通的專業。那么我們從可提供的就業前景來研究,一個中小型的居住區樓盤,一棟民用居住樓根據其戶型的不同,大概會產生將近80到120個室內設計工程,而景觀設計工程只會委托給一個景觀設計公司或者團隊,每個團隊內大概8到10人,室內專業和景觀方向的就業前景懸殊巨大。就業機會的渺茫導致了有些學生即使對景觀專業非常感興趣,也因為對前途的渺茫而隨波逐流,選擇了室內設計專業。
二、民辦三本類院校環藝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筆者作為一名在民辦三本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工作近五年的專業教師,對同類學校以及自己所在系部的專業課程設置較為熟悉。在大學一二年級時,大部分學校都會以設計基礎課程為主,這些課程包括建筑制圖與識圖、測繪、建筑初步以及小型建筑等,此類課程是環境設計專業和建筑專業的基礎核心入門課程。在大學三年級,就會逐步引入專業的分科,有室內設計原理以及手繪課程,景觀設計原理及設施及手繪課程,讓學生對兩門學科的區別與聯系有初步的理解與認識。只有了解了兩門專業方向不同的研究領域和現實意義,才能培養自己對其中一個學科的興趣。雖說在專業選擇的課程設置上,大部分學校在初始時都會均等的設置室內方向和景觀設計的課程,但是無論從教育大綱以及教學精神上,大部分民辦本科類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高年級分配專業時,都會將天平偏向室內方向,在講授初級專業課程時也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室內設計方向。最終導致選擇室內方向作為職業方向的學生數目遠超過景觀方向,那么在高年級階段到大四畢業階段,課程的設置最終成為了室內設計方向獨大的局面。
2、問題背后的綜合原因
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并不能單獨歸咎于就業率,雖然這種普遍的事實確實存在,但是現在景觀專業的發展前景以及人才需求量也非常的大。特別是在沿海等一線城市的商業高度發達區,或者是各類城市規劃設計院以及交通樞紐沿線,此類的景觀設計人才是相當匱乏的。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本科生的藝術專業基礎比一本類重點院校的學生稍顯薄弱,那么在本科時期的課程設置和教育模式就更為重要。而現在,基于此類現狀,大部分學校的教育方向都是把學生的就業傾向往市內設計師、基礎繪圖員或者效果圖的制作上引導。最終導致了高級設計人才大都是重點名校出身,而大量三本類環境設計的學生畢業后卻只能進入了大大小小的裝飾公司甚至售樓部。如果要改變這種一成不變、主觀并且被動的教育模式,就需要此類學校專業的教育模式和教育觀念都要有根本的改變和進步。
在國內,任何一個能力較好的景觀設計團隊所招納的團隊成員一般都是有著較好的技術能力以及較高的學歷學位。所以,如果三本類院校的學習景觀方向的學生想要進入這樣的工作團隊,學歷上的拔高深造是很必要的。并且國家政策在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選拔政策并沒有苛求初始學歷,所以,院系以及專業教師應該鼓勵學習能力較強、有意愿深造的學生,繼續學習。一方面彌補學歷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強專業技術水平。院系在學生的專業學習進入正軌的同時,應該做好職業規劃和引導,強調專業知識和文化知識的重要性,兩手都要抓,才能在大四畢業的時候不會面臨沒有心儀的工作也考不上研究生的兩難格局。
三、新思路下的三本類院校環藝專業課程設置
1、基礎抓牢、正確引導
一個出色的景觀設計團隊要求設計師具備獨立的設計能力和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那么在課程設置上,民辦本科類院校環境設計專業的課程大綱以及核心理念就必須有根本上的轉變。首先,在基礎課程之后,應該對學生平均的教授室內設計方向以及景觀設計方向的專業課程,因為這兩個方向雖然學科性質差異較大,但是是相互交融并隸屬于環境設計學科的。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這兩個學科都應該都要有所涉獵,然后主修一門。在初步學過基礎理論課程之后,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專業方向選擇引導,分析學科特性,分析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專業特長以及就業情況,切不可用工作的壓力引導誘導學生選擇自己并不喜愛的專業。在確定了專業方向之后,室內專業和景觀專業的各類核心課程應該按照層次、難易程度依次展開,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采取因材施教。因為學科特性,學校還應該多安排一些和實際工程相關的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和市級工程以及一些有經驗的室內設計師和景觀設計師交流,比起每天面對枯燥而生硬的書本知識而言,這種實際經驗會讓學生有勝讀十年書的效果。
2、深入實際、教學相長
實際項目對于環境設計類的學生來說遠遠比課本知識來的直接,這也是為什么設計類專業對于實際項目的要求會比文理科各種科研論文要求更嚴苛。在攻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階段的設計類學生有機會和導師一起參與各類實際項目的操作和演練,而本科生大部分的時間則是在學習各類基礎學科。即使到了大四階段,安排了各類實習課程,基本上也如沒頭蒼蠅般隨意找一處室內家裝公司實習。很多本科生都反映,除了看戶型套模板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帶客戶買材料了,專業知識方面的收獲非常有限。筆者認為,在本科大三大四階段,系部應充分利用專業特性,無論是企業合作還是教改以及各類科研項目,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有興趣和專業優勢的學生參與實際項目,即使不能一開始就參與設計,從基層繪圖開始,與老師討論設計方案,親自參與出圖和項目洽談和施工也是好的。此類實習課程為大四畢業設計會立下汗馬功勞,也為學生就業提供強大的技能支持和心理準備。
【關鍵詞】室內設計 考試改革 改革方案
一、課程考試改革緣由
我國多數高等大專院校都開設室內設計課程。室內設計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知識涉及面廣、實踐性強。湖南科技學院的室內設計課程開設于2002年,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人才培養、課程架構、課程內容、課程組織、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建設等方面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體系,但與其他老牌設計院校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目前,湖南科技學院室內設計課程沿用傳統的作業考試模式,該考試模式還存在諸多弊病。
1.室內設計教學考核的目的是實現高校學生畢業和就業的“零接軌”,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滿足社會對職業能力強、上崗快、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更好地為區域社會發展和經濟繁榮服務。但傳統考核機制過于呆板,缺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環節,考核內容與市場脫節,不能滿足學生就業需求,不適應專業發展需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難以調動。
2.人才培養是藝術設計專業的核心,湖南科技學院注重培養藝術設計領域具有寬廣的傳統文化視野、市場經濟視角并對生活方式設計有敏銳感悟力、洞察力的藝術設計人才,對于實踐性強的室內設計課程,傳統的考核機制不能檢驗教學效果,還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這一課程考試改革目標是探索適合本校實際情況、合理有效、特色鮮明的藝術設計專業考試體系,為學校建設藝術設計專業提供新的教學和考試思路,為培養高素質,有競爭力的藝術設計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二、課程考試改革方案
室內設計課程考試改革以“注重實用,適度超前”為理念,以市場為契機,依托湖南科技學院美術系“中央與地方共建基礎實驗室”的優勢資源,最大化地發揮教學儀器設備在藝術教學、考試、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作用??荚嚫母锓桨溉缦拢?/p>
1.考試過程全程化??荚囀墙虒W過程的指揮棒,整個教學過程和考試是一個有機整體。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學生選題、課程調研、學生、課程任務書、課題參與比賽貫穿整個教學和考核過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考核改變了以考試作業作為評價學生課程學習效果的片面做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而與考試改革相匹配的是以就業為導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模式。通過“講授―接受”“自學―輔導”“網絡平臺―知識拓展”“示范―模仿”“探索―發現”“規劃―設計”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動腦及創新能力,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達到與學生互動、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1)分階段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專業訓練和團隊協作訓練,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專業技能和團隊精神。A.理論知識講解和學生課后練習;B.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或特長進行課程選題指導;C.指導學生資料收集和以周為單位對學生選題定期檢查;D.檢查課程設計完成情況。
(2)室內設計課程教學實踐過程,注重Auto CAD、3ds max、Photoshop等電腦制圖能力和手繪能力的培養,轉變學生思維模式,挖掘他們的空間想象力、理解力和創造力。
(3)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研。組織學生參觀品牌樓盤的售樓部和樣板房間、大型專業建材市場、大型展覽廳等,讓學生了解室內設計的發展動態及方向。
(4)組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類競賽,如教育部組織的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以及各省市、設計協會組織的各種設計大賽等賽事,充分發揮學科競賽活動在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創造性素質方面的引導和示范作用,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及就業競爭力,同時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鼓勵學生為第一作者發表學術論文,拓展學生思維和專業知識面。
2.考試形式多樣化。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能力的培養,消除以往作業考試(教師命題,學生自主完成,中間環節無教師指導)的弊病,采取研討、調查報告、、團隊完成設計任務書和以賽促學等多種考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程學習效果。
3.考試內容綜合化??荚噧热葚灤┱麄€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知識與技能。學生可以自主選題,以論文形式結課,可以進行市場調研,可以參與老師的項目設計,也可以完成設計任務書參加相應的設計比賽。考試內容消除以往試卷和作業考試的局限性,以綜合性、理解性和應用性為主,考試內容從知識主導型向知識、能力和素質協調發展轉變,促進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升,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應對能力。
4.考試評價多元化。改掉主要以任課教師作為唯一評價主體的單一模式,采取學生互評、師生共評和獎勵加分等開放式評價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考核成績以學期為基本單位,由出勤、分階段成績、設計任務書和創新成績四部分組成。最后總成績為≤99分。
(1)出勤(20%)。曠課每次扣7分,遲到或早退每次扣3分。
(2)分階段成績(40%)。第一次作業:選題的新穎性和可行性(5%);第二次作業:市場調研和資料收集(15%);第三次作業:以周為基本單位,教師指導,學生互評并修改不足之處(10%);第四次作業:課程匯報,師生共評(10%)。
(3)結課作業(30%)。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和選題,選擇與之相對應的設計任務書進行創作。
(4)創新成績(10%)。必須在完成(1)(2)(3)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自己的構思與想象,參加各類比賽獲獎或,可獲獎勵加分1至10分,其細則如下:全國一等獎10分,二等獎9分,三等獎8分;省一等獎8分,二等獎7分,三等獎6分;市一等獎6分,二等獎5分,三等獎4分;校級比賽一等獎4分,二等獎3分,三等獎2分;系部比賽一等獎3分,二等獎2分,三等獎1分。,國家級刊物10分;省級刊物4分。多項獎獲得者以最高項為準。
在這種考核機制下,學生可以選擇、作品參賽、參與項目設計、市場調研等方法完成學習任務;參與教師的設計項目、市場調研可以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幫助學生了解設計行業發展方向。、作品獲獎可以享受課程加分和學校評獎評優政策,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這一課程在改革前已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嘗試,較以前傳統的考試方法效果顯著,學生能夠在課程以外的時間自行調研、查閱資料和完成設計,主動性和活躍程度較高。如下表:
結語
室內設計課程采取考試過程全程化、考試形式多樣化、考試內容綜合化、考試評價多元化的課程考試新模式,突出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踐能力的考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和應變能力。這種考試機制利于學生專業技能及就業能力的提升,符合湖南科技學院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目標,體現了學校以學生為本、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人才的務實風格。
參考文獻:
[1]肖立.淺析高校課程考試改革的制約因素與改進對策[J].華章,2012(11).
[2]劉銳.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考試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職業,2008(12).
【關鍵詞】:室內設計;建筑內部空間;補充與提升;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nterior design will enrich architectural interior space function, provides personalized living space for the people. The interior design is to supplement and enhance the interior space, is a necessary means of building interior space of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rationality of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necessity for the existence of all aspects of interior design in architectural interior space,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ior design and architectural interior space, and illustrates the interior design is necessary for certain 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al interior space is not reasonable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building interior space interior desig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 Interior design; interior space; supplement and improvement;
中圖分類號:TU2
引言:
古今中外,室內設計對于建筑內部空間來說都是一種必然的存在。室內設計存在于建筑內部空間中,延伸建筑思想,補充建筑內部空間功能,是完善建筑內部空間功能和環境的綜合學科。它與建筑設計是在整體設計思想指導下的彼此融合、不可分割的有機組合,它們有著密切的外在延伸和內在聯系,兩者相互影響、彼此依賴。而室內設計也是解決建筑內部空間中不合理因素的重要方法,現在的建筑設計往往是根據國家規范確定相應的建筑結構標準,不太會為后期的室內設計預留出合理的空間余地,這就要求室內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充分發揮創造力,對現有的建筑內部空間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對現有的建筑內部空間進行補充和提升。
室內設計存在于建筑內部空間的必然性
在人們的工作與生活中室內設計存在于建筑內部空間是必然的。它是對建筑內部空間的進一步完善。建筑空間是由建筑師根據人類社會的需求,通過設計師的創造力、想象力等思維活動,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以一種結構形式構建起來的空間。室內設計是從建筑內部把握空間,根據空間的所處環境和使用性質,運用物質技術及藝術的手段,創造出功能合理、舒適美觀、符合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使使用者心情愉快,便于生活、工作、學習的理想場所的內部空間環境設計。室內設計是塑造整體建筑空間環境的綜合學科。它在設計思想整體指導下是與建筑內部空間彼此融合、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它們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和外在延伸,兩者彼此依賴、相互影響。室內設計是對建筑內部空間的再創造、延伸和深化,是對建筑內部空間個性化創造和合理性開發的必要手段。
建筑內部空間設計需要實現合理性與人性化
1.室內設計中多樣化的風格
室內設計的人性化首先體現在各種多樣的設計風格上,不同的建筑空間、不同的人群需求、不同的功能需要就要有不同的設計風格來實現建筑空間人性化。設計風格是屬于建筑內部空間環境中精神方面的需求,為了實現建筑的風格、家具的風格緊密相結合,它會用一定的藝術形式體現在空間里面,通常會有很多的因素影響一種設計風格的形成。設計風格具有時代性的特色,通過創作性思維和表現逐步發展成具有個性的室內設計形式,是不同時代的思維方式的體現。設計風格會受到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和愛好、設計師的創意和專業水平等方面的影響,還會因為自然環境、社會生活、中西文化等大環境的影響,各方面的因素相互補充、互為作用、不斷發展,隨著科學的進步信息的發展,人們對自身周圍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室內設計中不同風格的產生、發展與變換,既是深刻的社會歷史發展和文化發展的反映,同時也將以人性化的設計極大地提高人們生活環境的質量。目前比較流行的室內設計風格主要有以下幾種:現代風格、后現代奢華風格、自然風格、傳統風格。
2.室內設計中個性化的創造
個性化設計對設計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設計師必須擴展自己的專業知識面。設計理念通常會通過裝飾材料來表達設計師對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F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日新月異,各種材料的特性設計師必須熟記于心,也要了解新技術和新的施工工藝,增加設計的深度,密切配合設計與施工兩方面。拓寬設計的廣度這是深化室內設計的另一個方面,很好地完成一項工程的設計,首先應熟悉該工程的具體功能要求。
3.室內設計的藝術表現方式
室內設計的藝術性表現要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滿足其功能實用,外表的裝飾要求美觀,體現感性的空間。運用各種形式語言來表現主題和情感意境。和諧是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種室內物體的形、色、質感等組合得到統一成為一體。
4.室內設計完善建筑內部空間功能
室內設計體現人們的生活理念和個性需求,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生理的需要。細化住宅功能,可以通過空間的變化、空間潛力的挖掘、儲藏空間的利用,將結構、裝修綜合成整體考慮,實現空間最大效益。
結合設計方案解決布局不合理問題:
案例分析:面積 142.3 平方米、兩房一廳一衛、高層住宅。此建筑問題主要集中在廚房空間過小、沒有餐廳、客廳過大等幾個方面(見圖一)。廚房內的各個區域需要形成一個合理流程的三角區域,這樣在實際應用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各部分的功能,也方便業主操作。為了解決廚房小、無餐廳、客廳大的問題,將原來的廚房墻面拆除(非承重墻),櫥柜做成一字型,這樣就滿足了洗滌區與烹飪區的空間。餐廳設計在客廳與廚房之間,做成開放式的廚房、餐廳,這樣廚房的空間就大了,餐廳與廚房相連,客廳的空間也就不會顯的過大(見圖二)。
(圖一)
(圖二)
室內設計受建筑內部空間的局限及解決辦法
建筑內部結構的限制
建筑內部空間結構始終會限制和約束室內設計的創作過程,所以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對建筑的設計各個方面要充分理解和體會,體會建筑的個性需求,深入了解人的運動方向還有建筑內部結構等因素,然后進行總體的功能分析,對內部整體進行設計。通常是對建筑內部進行二次劃分和改造,但這種改造是有限度的,如利用隔斷、家具等, 以及新型材料、新結構、新技術來加以完成。原建筑設計對內部空間結構的局限性,建筑物整體設計時候對后期室內設計考慮過少。室內設計要從各個方面考慮對建筑內部空間進行補充和提升,在運用室內設計手法保障室內隔潮阻燃等作用和要求的同時滿足建筑的實用性。同時要把建筑設計深入到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不用建筑師來完成,只是需要建筑師在進行建筑內部空間設計的時候給后期的室內設計工作留出余地和空間,而往往建筑設計只是從建筑外部考慮而疏于考慮建筑內部空間的合理性,涉及到內部空間的其他部分似乎都與他們不相干了。這也需要建筑師設計時要對室內空間給予相應的考慮。
室內設計受內部層高的影響
建筑內部空間的層高對室內的設計影響是很大的。任何好的室內設計都要通過設計形式和設計語言來得以體現,在一個被高度限度的空間內充分考慮尺寸比例的美觀和實用性就要浪費更多時間了。建筑師對建筑的設計往往是根據國家規范確定內部層高,不太會為后期將要進行的室內設計設想更多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就要求室內設計師充分了解建筑內部空間,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對各種問題加以理解和分析,發揮創造力揚長避短。室內設計受內部結構的影響,克服形式化的建筑模式是建筑師應該思量的問題,在對建筑外部進行設計的同時兼顧到內部空間的功能性。建筑內部結構好好壞直接影響到后期室內設計工作的進行。有些建筑師的設計不考慮室內空間將來會產生的問題只一味的追求建筑外部造型的與眾不同、標新立異。這對于室內空間的“犧牲”往往是非常大的,并且這種對內部空間的“犧牲”往往是室內設計在后期無法彌補的,最終將可能導致室內設計的失敗,空間功能的缺失。其實有些時候從設計的形式上講我們希望創造出一些有美感的建筑來,但在有美感的同時應該保證建筑內部功能的合理性,設計是一件在理性條件基礎上的思維創造活動,供人使用是其根本目所在。
結語:
上文通過對室內設計在建筑內部空間存在的必要性加以闡述和說明,強調室內設計是對建筑內部空間的深化,延伸,改良和提升,是保證建筑空間設計由外及內整體風格統一和諧必不可少的步驟。
參考文獻
[1] 王受之.世界現代建筑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3.
關鍵詞:環境藝術設計 信息技術 模塊化模型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04-0026-02
1 引言
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優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課堂教學,運用模塊化理論將整個模型逐級模塊化、深化、細化,重視整體環境觀的教育,樹立整體的建筑觀、景觀設計觀和室內設計觀,運用生態審美意識去培養“開拓型、會通型、應用型”的環境藝術設計創新人才是適合于21世紀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實行分段式教學機制具有科學依據: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接軌學院、資源共享實現共同教育;強化學生的基礎能力、專業技能,有助于使學生獲得較為全面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整體控制能力;強調跨學科、多技能的素質教育,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進一步讓學生培養扎實的專業基礎、活躍的思維、開闊的學術視野,從而培養處具有較高藝術修養、較強設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2 現代信息環境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摸塊化教學模型結構
本科教學對教學模型的探索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根據自己多年環境藝術專業的求學經驗、設計實踐經驗、工程實踐經驗、在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經驗,以及從科研項目開題以來對國內這個領域的專業人員多年的采訪和收集資料過程中獲取的資料、直接和間接經驗,試圖以系統工程學、模塊化理論、整體論、還原論為方法論和信息技術化手段一一建立一個現代信息環境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模塊化教學新模型。作為嘗試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其基本思路是:先將整個教學系統按照模塊化理論分離出7個大模塊,再按照這7個大模塊的學習內容和要求來設計更多的相關子模塊來構成整個教學的信息系統,這些子模塊可根據當前信息時代對學生專業能力的需要增加或減少、更新內容、升級換代。再按照子模塊中更小的模塊的邏輯性歸納成新的層次,根據學校的信息技術設備的實際情況最終形成每學年的課程表。
關于教學模塊的分離、更新、增加、減少、歸納以及為模塊創造一個“外殼”:為了便于宏觀上的教學管理,把整個教學系統分離成幾個大的教學模塊,即教學模塊的分離,例如,本文將整個教學系統分為“室內、建筑、景觀、規劃、史論、設計基礎、實習”7個大模塊,通過將模塊不斷地分離、更新、增加、減少、歸納,以及為模塊創造一個“外殼”,使模塊本身的內涵以及模塊內部子模塊之間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發生變化,最后導致教學模型不斷發生變化。同時,教學控制體系內容也要隨著設備和技術的調整做出相應調整。所以我們說,伴隨著教學模塊的分離、更新、增加、減少、歸納,以及為模塊創造一個新的“外殼”,專業教學模型呈現為動態的、開放的教學模型體系。專業教學模型與教學控制體系都是動態的、開放的模型和控制體系。穩定是暫時的、相對的,變化是永恒的、絕對的。
3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新模型的四個核心內容
3.1 五年制教學模型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以五年制的教學模型為宜。環境設計專業范圍較廣,實踐性強,涉及學科門類較多,運用到的信息和科技技術也相對多,如:設計基礎、建筑基礎、建筑設計、專業基礎、室內設計、景觀設計、設計歷史及理論、電腦軟件學習及使用、畢業設計及論文等。尤其是專業實踐一項耗費時間較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現在幾乎所有學校的學生參與實踐的時間都不夠、以至于所學專業知識與實踐連接不上。
3.2 四段式教學模型
設置四段式教學模型,是參考了國內外的專業教學模型以及目前國內的專業教學與實踐的實際情況而定的。
3.2.1 有針對性設計的、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基礎教學模塊(1學年)
現在許多學校的設計基礎部教學,是將所有設計專業的學生放在一起學,不分專業,強調共性,忽略個性,但是在有些院校比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基礎部的教學,在經歷了20多年的歷史后,逐漸變成了現在的狀態。即: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保持共性并展開個性教學,強調設計基礎教學的專業適應性、方向性,并非每個專業的基礎教學都一樣,而是有相同部分有不同部分,而不同部分的課程及內容正是針對各自不同的專業特點而設。
3.2.2 網絡資源拓展條件下的建筑設計課程模塊(2學年,含建筑設計實踐)
建筑設計是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基礎之一,據本人訪談專業人士統計的結果發現,無論是裝飾設計公司的業務領導還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的從業人員,在談到建筑和室內設計、景觀設計的關系時,無不強調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生在建筑知識方面的匱乏導致在工作中的被動。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環藝系開設的工科內容和開在建筑系的工科內容是不完全一樣的,在這里的內容重點更多的是強調該科內容和室內設計的關系,這是一個室內設計師所必備的知識技能,這一課程模塊的教學設計需要借助大量的網絡信息資源。
3.2.3 計算機設計軟件使用下的模糊景觀設計與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模塊(1學年,含工程實踐)
這一階段主要學習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相關的設計技能,使學生通過學習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理論鍛煉設計思維能力,通過專業造型基礎、設計原理與方法、計算機軟件技術和其他相關的信息技術、工作室及工程實踐能力的基本訓練,具備了解室內設計及景觀設計的歷史及現狀,了解專業最新成就的發展趨勢。
3.2.4 信息技術下景觀設計或室內設計教學模塊,并以所選方向作為畢業設計(1學年,含實習)
最后一年的分專業教學,是讓學生在前面一年設計基礎、兩年建筑設計基礎和一年“景觀、室內模糊教學”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喜愛,學有所專,學有所長,同時也在畢業之際做出一個有深度的設計項目。環境藝術設計只能以建筑設計為基礎開出兩個專業方向,景觀設計和室內設計,而建筑設計由專門的建筑系來完成正規的專業教學。無論是美院建筑系還是工科建筑系,一般還要5年,環藝系在有限的時間里既不要去重復別人的路子,更不要忘記了自己的任務。
四段式5年制教學模式,一年級培養學生從“自然人”到掌握一定專業知識的“專業人”;二三年級開始打好專業基礎——建筑設計基礎課程;從四年級到五年級,則重點培養學生從專業人到具有一定職業能力的設計者,以開拓型、會通型、應用型的創新人才為育人建設重點;從五年級到畢業則選擇一門作為突破,再提高,并對本科階段的學習作一總結。
3.3 增加有關工學課程
這一塊內容具體落實在四段式教學的第二段里面,“兩年制的建筑設計課程模塊”。主要包括建筑物理、建筑結構、建筑材料等課程,增加有關工學課程的出發點是基于工程設計及施工實踐的需要。工學課程的缺失是目前國內藝術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軟肋?;谖目祁愃囆g院校的學生的理工基礎,可以將有關工學課程的內容在難度上區別于工科類建筑學院,但是一定要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一門藝術和技術結合的專業,這在業內和實踐中已成共識,在這里所說的技術,除了當前信息化環境下的信息技術,還有就是相關的工學內容。
3.4 文理兼收模式
文理科兼收的優勢就在于使該專業學生進入社會后,在該專業的高端和中段都有相當數量的學生保持優勢?,F在的專業設置狀態是:幾乎所有美術學院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均為文科類生源;國內的一些工學院及林學院的一些相關專業是理工科生源。這樣的狀態使學生在個人優勢上不斷擴展,但是在專業“短板”方面卻沒有得到長足的長進和補充。文理兼收的模式不僅可以使文、工科學生在專業技能、教師信息化教學手段上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甚至在思維方式、學習方式和工作態度等諸方面都有互補優勢。
4 結語
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模塊化模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們從中可以看出這一專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尤其是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逐漸運用到環境藝術設計和教學中,教學設計應該從信息技術這一個輔助手段多加考慮。希望我的探索能夠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提供幫助,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寧 272100)
參考文獻:
[1]徐曉星.高職院校教師設計工作室建設的探索[J].科技信息,2012,(12).
[2]張正.“包豪斯”與當今環境藝術設計教育[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10,(02).
關鍵詞:室內設計、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 A
一、室內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室內環境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高校中也迅速的開設了室內設計專業。但目前的現狀是,大量的相關專業的畢業生不斷涌入市場,造成表面上的情況是此專業人才已經飽和,而筆者也通過跟市場人才需求方接觸了解到,非常多的設計公司人才缺口很大,但招不到合適的專業人員。產生此現象的非常客觀的原因就是學校輸送出來的人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畢業生無法做到畢業就上崗的要求,也就是我們常聽說的,學生做的東西用不了,那么為什么用不了,我們要通過什么樣的方式來解開這個難題,就是此文要嘗試探討解決的問題。
二、傳統設計專業人員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學校室內設計專業傳統的培養模式是造成這種現象產生的關鍵之所在。傳統培養模式存在問題如下:
第一,學校里普遍的授課模式是先講解設計理論,然后學生通過老師給的設計任務書完成課程設計練習。學生拿到的任務書往往是虛題,沒有甲方的具體要求,也沒有現場的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很多學生在設計進行過程中,通過更換自己假設的設計條件來完成設計,而這些在實際的項目是不可能發生的。
第二、雖然室內設計的系統課程設置是按照循序漸進的模式,在目前的課程體系中也加入了設計心理學等相關課程以期提高學生對設計最終的使用者的使用過程的效率及使用者心理的關注,但僅限于理論和圖紙的層面,學生很難體會到,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他們自己筆下的每一條線,都會給空間使用者帶來很大的或好或壞的影響,換句話說,理論和圖紙層面的設計,很難讓學生體會到設計的力量,體會不到設計能夠引導生活,引導人的行為方式,因此,學生對于即將形成的空間的理解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第三、設計需要經過施工實施出來,能夠滿足人們的使用功能,且被人們所喜好,才成為成功的設計。而學生在沒有跟實際對接的過程中,有些想法新奇,但不能夠被實施,那么也就無法被人們所體會。這種現場產生的原因在于,學生往往被引導加強了表現能力的提升,而忽視了草圖能力、項目的各方面調研分析能力、裝飾材料等方面基本能力的培養,素質的訓練。
第四、學生四年的時間要學習整個設計專業系統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導致專業方面,學生每一門課都略有了解,但又沒有一門特別精的情況,學生自然沒有時間在某一專業課程上,有大量的時間接觸實際的項目,來深化自己的相關知識。
三、實踐環節在室內設計課程中的意義
應用性人才設計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終極目的,通過設計師的辛勤勞動及專業知識來完成設計任務,從而創造出具有可行性的設計作品。但目前高校中課程教學與社會實際應用專業性設計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應用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室內設計學科教育中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室內環境設計實用功能,裝飾功能的完善要對室內進行細致的分析、研究,更重要的是要綜合考慮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好的環境設計方案不只是看設計方案畫面是否優美,更為重要的是看功能定位是否準確,有無鮮明藝術個性,材料工藝是否滿足工程實際需要等等。
綜上所述,沒有大量嚴謹的應用性實踐教學內容,學生是不可能達到實際專業要求的。因此,在室內環境設計教學中,必須增加教學環節的實踐性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實踐活動,課堂理論和工程實踐相結合,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學以致用的室內環境設計師,達到室內環境設計教學的真正目的。
四、實踐教學環節實施方法的探索
專業實踐課要求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訓練,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為了全面培養學生的技能水平,在具體實踐教學環節中我們可以采用“三步教學法”。
第一,在教學中,以能力培養為主,主要包括草圖表現能力、項目分析能力、材料、工藝等基本綜合素質的訓練。第二,安排教學實踐項目,把實際項目作為教學為手段,進行設計實訓,并且根據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在每一個項目都針對一個比較綜合的實際問題,如室內空間結構、家具與陳設布置、居住空間設計、展示空間設計、公共空間設計等。第三,校企對接。要求學生先在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再結合自己的實習情況,完成一個較全面的畢業設計的任務。這樣,從課程設計到實踐性教學,由淺到深,逐步深入,由理論到實際應用,循序漸進,使學生專業技能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得到系統的鍛煉和培養。從而,使得學生能根據用戶或市場的要求獨立地進行設計。
具體實際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
1、項目教學法。以實際的工程為對象,先由教師對其進行分解,并作適當的示范,然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協作學習,最后以共同完成的情況來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日的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中課題采用實際項目也可以是已經完成的實際項目進行再次設計。這樣做,學生既可以學習分析已經實施出來的項目設計思路,對初學者來說,在同一場地的多次設計能進行方案的比較,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學生可以去現場感受空間結構并進行現場調研來進行關于自己的方案的推敲。
2、實訓基地和實地考察相結合。學生可以在實訓基地進行材料和施工工藝方面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這方面的基本素質。在適當條件下,讓學生走出課堂去到工地、設計公司、市場去考察學習,身臨其境的去體會,彌補課堂上的不足。另外,在實地訓練中應用理論知識,圍繞實際課題開展有針對性的理論教學;利用實際工地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動力,培養學生的空間尺度感,啟發學生對專業理論認知的興趣,使學生明白設計作品的轉化完成過程。
3、引進來的教學方法。聘請校外專家、資深設計師與學生進行知識交流,靈活的培養、學習互動性的建立,引導學生培養創造能力。讓學生自己講解設計思路與設計創新,再由專家和設計師與同學共同探討或是提問。在答辯的過程中,既鍛煉了同學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考核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又使學生認識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之處,明確了努力方向。
4、建立設計小組。在實際項目的設計中,往往是由一個設計團隊完成的。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可根據興趣自由結合,也可由教師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長指定來進行設計實踐。通過分工與合作,模仿社會環境中的團隊工作方式,有助于發展每個學生的長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各自的任務都是與自己擅長的工作相關,作業質量也大大提高。由此,也可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
5、建立實踐教學評價方法
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檢驗和評價的方法,是教學實踐工作成果好壞判斷的一個重要環節。建立以作業過程與最終效果為評價依據,由教師小組評價、甲方評價與學生自我評價相結合考核體系。讓學生吸收來自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加快學生自我提升的步伐。
五、結語
關鍵詞:職業技能競賽;高職教學改革;引領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3)04-0075-02
職業技能競賽遵循“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具有檢驗和展示教學成果、選拔和激勵技能強手、引領和弘揚“尊技重職”社會風氣的功能,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推進器,是促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專業建設以及實訓基地建設的重要抓手。
一、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引領,加強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建設
職業技能競賽引入了行業的新技術、新設備,企業全程參與競賽項目設計、標準制定、技術支持、設備和材料的提供以及培訓等,實現了職業教育與企業的零距離對接,推動了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促進了職業教育專業調整與教學改革。高職院校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尤其要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和技術更新信息,以便能夠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方向,構建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能力為本位、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培養適應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技能型人才。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辦學指導思想,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學院依托校企合作平臺,總結多年來實行的“訂單式”“頂崗實習”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將專業建設與產業發展、崗位需求與培養過程、技能培養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制訂了“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相結合、學生課程作品與企業產品相結合、學生頂崗實習與就業創業相結合、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該方案涵蓋了專業培養目標、職業能力要求、人才培養規格、課程結構設計、教學內容安排等方面的內容。根據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和職業資格標準,與企業合作開發課程,制定突出職業能力培養的課程標準,科學設計教學內容,構建了“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課程體系。學院的“室內設計專業”是省示范建設重點專業之一。依托中央財政資助創建的“室內設計專業實訓基地”,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要途徑,加強室內設計專業建設。在開展企業人才需求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充分分析了該專業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等,制訂以職業崗位能力為主導的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探索“項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養模式,制訂專業建設與改革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包括專業培養目標、職業崗位群、人才培養規格、職業能力要求、課程標準、項目設計等,構建了“大平臺基礎+小專業方向”的專業課程體系,推進了設計表現、陳設設計、施工等小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建設。依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定崗位核心課程標準,設計項目實施方案,制定校企合作課程考核標準及考核辦法。職業技能競賽項目都是根據國家職業標準或行業標準設置的,注重對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與各專業的考工考證密切掛鉤,并盡量與省市級乃至國家級技能競賽接軌?!笆覂?D效果圖制作”是室內設計專業競賽項目之一,該項目緊跟現代裝潢業發展的步伐,考查室內設計專業人才的必備技能。競賽試題全部來自裝潢設計公司的真實項目,做到真題真練,在實戰中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競賽評委由來自裝潢設計公司的資深專家或具有裝潢設計工作經驗的技術人才以及專業骨干教師共同組成,由他們負責競賽項目的命題、裁判等工作。
二、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引領,優化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
職業技能競賽是面向企業、面向生產崗位的社會性活動,并引進了行業的高技能、新技術,要求行業專家、企業技術骨干依據職業標準編寫競賽實施方案和實際操作規程。技能競賽推動了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了教學內容和手段的優化與創新,切實提高了學生的職業核心技能,強化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崗位要求,充分檢驗了學生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樹立了質量、效率、成本和安全等意識。利用競賽項目進行教案設計,采取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情境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一體化;以實訓周的形式進行專項實踐訓練,完成了作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項目;重視頂崗實習和畢業設計,使學生直接參與到實際工程項目中,實現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通過職業資格認證考核,強化了學生的專業技能,而技能競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等。學院在“室內設計專業”實施了項目化課程教學,重點建設校企合作優質核心課程,包括計算機三維設計-3Dmax、手繪表現、材料與工藝、家具與陳設等,并著力建設了作為市級精品課程的手繪表現課程。以職業能力要求為標準,以工作過程為依據,從知識、能力、素質多方面入手制定課程標準,設計了貼近生產與工藝的教學項目,精選和整合教學內容,精心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加強課程網站建設,完善了教學資源庫。通過實施“工程現場引導式、設計小組探討式、項目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模式,探索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核心崗位課程突破了傳統單元制教學方式,采用“多學期、分階段、小單元”的形式進行教學。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差異、學生知識層次差異、學習時間差異等,嘗試實施“學分制”管理,將實踐教學內容貫穿整個教學周期,確保每學期、每學年都有專業實踐課程。室內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場所,并直接參與實踐教學計劃的制訂、專業建設、教材建設等。建立以學術帶頭人為主、骨干教師及青年教師參與的專業教學團隊,南其負責規劃教材的編寫工作,并根據實際情況自編專業實訓指導書或特色教材。
三、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引領,加強專業教學師資隊伍建設
職業技能競賽作為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助推器,有效推進了“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專業教師可以借助技能競賽平臺,了解企業的用人標準,縮短自身差距,促進專業教學改革。通過培訓和參賽,不僅能夠提升專業教師自身的綜合職業能力和雙師素質,而且還能夠使專業實踐教學更加貼近工程實際,從而提升學生的崗位技能和職業素養。
依托職業技能競賽,學院對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專業教師激勵機制,定期選派專業教師深入企業一線參與工程實踐,對外招聘富有實際經驗的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著力打造一支以“專兼結合”為特征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專業教師雙師素質提升和專兼結合教學團隊建設為重點,實行分類管理,將專業教師分為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專任教師三類,將兼職教師分為專家型、授課型和指導型三類,對各類教師進行量身打造。專業帶頭人偏重培養社會服務能力,骨干教師偏重培養課程開發和建設的能力,一般教師偏重專業技能培訓,而“專家型”兼職教師注重宏觀參與,“授課型”兼職教師注重課程教學,“指導型”兼職教師注重實踐指導。學院“室內設計專業”的雙師比例已達93%,目前有兼職教師12人,高級職稱教師所占比例達47%。具體做法如下:首先,在該專業重點培養校內專業帶頭人,發揮其在校企合作、社會服務、專業改革和課程建設方面的指導和引領的作用,包括開發設計項目、主持橫向課題、申報發明專利、參加學術交流等;聘任在建筑裝飾行業有較高知名度和較深行業背景的兼職專業帶頭人,并在校內建立大師工作室,引進真實項目。其次,應進一步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工作,通過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開發精品課程,參與專業改革和課程建設,提升專業教學水平。通過發表專業學術論文、到企業教師流動工作站鍛煉等方式,提高教師的課題研究能力、項目開發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此外,應強化對專業教師的基本實踐技能訓練,將專業技能提升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起來。積極選派專業教師參加技能競賽培訓,定期安排頂崗實習,積累實踐經驗。目前,一部分專業教師已考取了國家注冊結構師、注冊造價師、注冊建造師等職業資格證書,大部分教師擁有在建筑設計、施工、監理單位鍛煉的經歷。還應加強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聘請擅長工程現場指導且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骨干擔任兼職教師,由他們承擔專業總課時數1%左右的實踐教學課程,并讓他們參與課程開發、實訓教材編寫等工作。
關鍵詞:現代中式;居室設計;色彩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17-0045-01
隨著生活質量不斷提高,人們對賴以生存的環境開始重新考慮,并由此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特別是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和住宅條件的改善,“室內設計”已不再是專業人士的專利。普通百姓參與設計或自己動手布置家居已形成風氣,這就給廣大設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設計內容
簡潔和實用是現代中式風格的特點,中式是比較實用的裝修方案,它不僅可以緩解現代生活所帶來的生活壓力,又用較少的資金獲得自己滿意的裝修方案。此外,現代人對家居節能環保要求日益提高,要綠色家居和低碳生活。本方案是圍繞現代中式為主題,適合于30歲左右的三口之家居住,再加上時尚的設計元素在里面。相互結合,相交融。以簡潔明快的設計風格為主調,中式風格很受大眾家庭的喜愛,這是因為人們裝修時總希望在經濟、實用、舒適的同時,體現一定的文化品味。而中式風格不僅注重居室的實用性,而且還體現出了現代社會生活的精致與個性,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品位。全面考慮,在總體布局上盡量滿足業主生活的需求,主要裝修材料以淺黃色,壁紙為主,壁紙的樸素大方來裝飾墻面的景點,更體現了現代中式的之感。
二、設計定位
(一)設計理念
設計個性的定位,首要就是要滿意的是業主的生活需求,即“有用”,其次才是展示檔次及滿意審美需求?,F代中式個性是化繁為簡、型隨機能,簡略中求藝術,使規劃變得中式而不簡略?,F代化的生活步伐,找到溫馨、自由,不受捆綁的感覺,現代中式是不錯的挑選:中式家居、低碳生活。
(二)設計風格
現代中式風格,是人們更加向往清新自然、隨意的居室環境,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力求擁有一種自然中式的居室空間。此居室全體選用暖調,慎重,大氣,卻又不失檔次,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受。最重要的是著重功能性規劃,線條中式流通,顏色比照激烈,這是現代個性家具的特色。此外,很多使用墨鏡鏡、條紋墻紙等資料作為輔材,也是現代個性家居個性的首要裝修資料,能給人帶來現代、時髦,大氣的感受。由于裝修元素少,以軟裝去營建家居空要給居室留下變換的空間,與現代風格的硬裝進行完美的配合,才能顯示出美感。例如沙發需要靠枕、茶幾需要地毯、餐桌需要餐布、床需要窗簾和床單陪襯等,軟裝搭配是現代風格家具裝飾的重點。
三、戶型分析
本戶型的流線較為簡單、實用。餐廳、客廳、過道空間形成獨立卻又完整空間,空間功能分布合理。各個房間動靜分區較為合理。主臥、客廳、客房的采光比較好,客廳有個大陽臺,相當愜意。
(一)缺點
次衛門洞位置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客廳的功能,其位置與流線方向不是很附和,一定程度妨礙流線順暢。廚房間敲掉部分墻面,擴大門洞,更有利于采光。主臥缺少儲藏間存放反季節的衣物以及各種藏品等。
(二)改造
衛生間將門洞設在進門口處,將電視墻的寬度延伸使與客廳的流線順暢。儲藏間作為主臥的衣帽間,擴大主臥空間;滿足業主的需求。主衛的馬桶、洗手臺位置要進行管道的改造。
四、空間及功能
1.設計空間的功能劃分。戶型為3房2廳,滿足了室內住宅有用功用,分區顯著動態皆宜,在設計上根本堅持了原戶型的內型布局.客餐廳、房間為直列排式布局,在局部作了調整.客廳通透了兩邊,撤除內凹與廚房相鄰的墻。使更賦有空間層次.主臥的衣帽間區則改動比較大。
2.顏色上,以其經典的配色系統.黑、白、黃交叉交合。出現了豐厚的室內空間表情、時尚與經典的磕碰、文麥與人文的布局、都賦予了室內空間的別的元素。
3.形體上。以“回”字型布局,上下照應、豐厚了原空間布局的板滯,“n”型電視墻面外型,使空間更加挺立,客廳內凹與光槽的門洞。豐厚了空間層次。級及遞進的層次,更帶有傳統院子宮廷的理念。
五、結語
本設計以簡潔明快為主要特點,注意室內使用功能,強調室內布置應根據區分原則的功能,家具布置與空間密切配合。這不僅將節省空間和材料,和布置房間清潔,有序的,豐富多彩的時代感和整體美,體現了現代人追求的“少就是多”的中國設計概念。
注:文章系“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2014年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環境設計專業”項目課題系列論文。
參考文獻:
[1]張光俊,張曉川.室內設計[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8.
[2]袁熙.新現代主義設計[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
[3]盛英森.中式室內設計之初探[J].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
論文通過建立汽車4S店建筑空間尺寸模型,采用《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中提供的簡化計算方法,根據汽車4S店的自身特點,嚴格負荷計算的輸入條件,計算了我國不同氣候分區下典型城市的空調、供暖負荷指標,將計算結果編制成表(詳正文表1),以供讀者借鑒。該成果主要應用于汽車4S店建筑方案階段的負荷估算。
讀者可根據表1數據和文中提供的修正方法,結合擬建汽車4S店的室內外空氣計算參數、建筑條件,估算擬建汽車4S店展廳辦公區的空調冷熱負荷、車間區供熱負荷。需要說明的是,本文負荷計算不是采用各房間計算負荷疊加的方法來求取,而是將汽車4S店展廳、辦公、車間等區域的各自每一層分別按一個空間整體進行計算,來獲取計算負荷指標。
論文第二部分,對表1的編制條件和應用說明作了規范性的闡釋,包括:系統及冷熱源形式、負荷調整、計算方法、負荷計算的輸入條件等。負荷計算的輸入條件對展廳、辦公、車間等區域的外墻條件、建筑空間尺寸模型、人體照明設備散熱量確定、空調供暖設計參數等做了明確說明。
關鍵詞:汽車4S店計算負荷面積指標輸入條件
中圖分類號: F407.471文獻標識碼: A
緒論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近些年來家用汽車開始進入我國的千家萬戶,各種品牌的汽車4S店也如雨后春筍般地,在全國各地涌現出來。相對于常見的公共建筑而言,絕大多數設計單位對汽車4S店的使用特點還是比較陌生,再加上建設單位提供的條件可能不足等因素,導致圖紙設計問題很多。
以筆者就職的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全國各地開發建設、并持有大量的不同品牌汽車4S店,筆者主要負責其暖通專業的設計管理,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設計圖紙審查。通過圖紙審查,發現一個廣泛存在于很多設計人員的重要圖紙問題,就是汽車4S店的空調供暖計算負荷普遍偏大。方案設計階段負荷指標估算過大,導致設備站房、管井尺寸偏大,以及申報的能源(如熱力、電力、燃氣等)偏大等。施工圖設計階段,由于缺乏對汽車4S店設計、使用特點的了解,負荷計算的輸入條件(包含建筑條件在內),很多是不合理、不正確的,導致計算負荷偏大,設備選型過大,導致不必要的投資浪費,以及空調系統運行的低效率。
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通過與汽車生產廠家、汽車4S店運營管理人員和設計人員的溝通,筆者編制了詳細的《汽車4S店設計指導書》,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汽車4S店的負荷計算進行了規范,以實現計算負荷的合理化、準確化,從而促進空調系統投資和運行的合理化。筆者將這部分內容摘出來,并進行了規范整理,以供讀者借鑒、探討。
論文主體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計算負荷指標統計表編制及其應用;第二部分:計算負荷指標統計表的編制條件和應用說明。
一、計算負荷指標統計表編制及其應用
1、典型城市汽車4S店的計算負荷面積指標統計表
通過建立的汽車4S店建筑空間尺寸模型,采用《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中提供的簡化計算方法[1],筆者計算了我國主要氣候分區典型城市汽車4S店展廳、辦公、車間等區域的空調冷熱負荷面積指標,并將計算結果歸納成表,詳表1。
表1
備注:1、模型一是指與展廳銜接的辦公樓層存在兩面外墻;模型二是指高出展廳的辦公樓層存在三面外墻;2、表中“與層高相關的負荷”,在夏季冷負荷時,包括透過玻璃窗的太陽輻射冷負荷、通過圍護結構傳熱形成的冷負荷(需扣除屋面傳熱形成的冷負荷)、冷風滲透形成的冷負荷。在冬季熱負荷時,包括圍護結構耗熱量及其附加耗熱量(需扣除屋面耗熱量)、門窗縫隙的冷風滲透耗熱量。3、表中“相關負荷占比”一項,同一列①、②、③、④(取夏季或冬季)等四項數據之和等于1.0,組成夏季冷負荷或冬季熱負荷。
2、計算負荷面積指標統計表的應用
后文主要從應用說明、應用領域、應用方法等兩方面進行闡述。
(1)應用說明
1)表1給出了“與層高相關的負荷占比”、“新風負荷占比”、“太陽輻射形成的冷負荷占比”、“屋面負荷占比”,以便于參照表1數據,在建筑方案階段對擬建汽車4S店建筑總負荷,做相對較為準確的估算。
2)表1給出了常見建筑層高所對應的負荷指標。
(2)應用領域
表1主要應用于建筑方案階段對建筑總負荷的估算,以確定設備站房尺寸和消耗能源(如熱力、電力、燃氣等)的申報;也可用于建筑施工圖階段負荷計算結果的校核參照,但強調施工圖階段負荷計算,須按各個房間(逐時)進行詳細計算。
(3)應用方法
應用表1時,應考慮到擬建汽車4S店建筑條件與該表建筑條件的差異,如擬建汽車4S店的所在城市(影響室外溫濕度等參數、氣候分區的選?。⒔ㄖ痈摺⒔ㄖ訑?、建筑外墻和屋面的熱工條件等異同,故需要對表中數據加以修正后進行應用。修正時要注意,后一項影響因素的修正應在前一項影響因素修正結果的基礎上進行。
1) 氣候分區的修正
擬建汽車4S店的氣候分區,按與表1對應選擇。表1沒有給出夏熱冬暖地區、溫和地區的夏季冷負荷指標,可參照表1中夏熱冬冷地區的負荷指標。
2) 室外溫濕度的修正
如果擬建汽車4S店的城市,表1中沒有體現,則需要對室外溫濕度輸入條件做修正。
A)夏季冷負荷修正
擬建汽車4S店的夏季冷負荷面積指標ql′=qf′+qt′+qn+qx′,其中qf′、qt′、qn、qx′等負荷指標的計算,詳下文a)~d)項。
a)透過玻璃窗的太陽輻射冷負荷
修正公式:qf′/qf=Djmax′/Djmax
其中:qf′—擬建汽車4S店展廳或辦公區的太陽輻射冷負荷面積指標 (W/m2)
Qf—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或辦公區的太陽輻射冷負荷面積指標 (W/m2)
Djmax′—擬建汽車4S店所在城市的各朝向夏季日射得熱因數最大值,在展廳或辦公區對應朝向外窗面積上的加權平均值。
Djmax—表1中參照城市的各朝向夏季日射得熱因數最大值,在展廳或辦公區對應朝向外窗面積上的加權平均值。展廳取東、南、西三個朝向外窗相等面積的“Djmax”加權平均值;辦公區取東、西(模型一)或東、南、西(模型二)等朝向外窗相等面積的“Djmax”加權平均值。
b)通過圍護結構傳熱形成的冷負荷,與冷風滲透形成的冷負荷。(以下簡稱“溫差傳熱冷負荷”)
這部分冷負荷數值上等于,表1“與層高相關的冷負荷”扣除“透過玻璃窗的太陽輻射冷負荷”后剩余部分的冷負荷,與屋面傳熱形成的冷負荷之和,用qh表示。
修正公式:qt′/qt=(tw′-tn′)/(tw-tn)
其中:qt′—擬建汽車4S店展廳或辦公區的溫差傳熱冷負荷面積指標 (W/m2)
Qt—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或辦公區的溫差傳熱冷負荷面積指標 (W/m2)
tw′—擬建汽車4S店所在城市的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tw—表1中參照城市的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
tn′—擬建汽車4S店的夏季空調室內設計溫度(℃)
tn—表1計算所基于的夏季空調室內設計溫度(℃)
特別說明,對于“通過圍護結構傳熱形成的冷負荷”,修正公式中用“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tw”近似代替“逐時冷負荷計算溫度twl”。
c)人體、照明、設備形成的冷負荷
這部分冷負荷(用qn表示)受室外條件的影響較小,故不做修正。
d)新風冷負荷
修正公式:qx′/qx=(hw′-hn′)/(hw-hn)
其中:qx′—擬建汽車4S店展廳或辦公區的新風冷負荷面積指標 (W/m2)
qx—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或辦公區的新風冷負荷面積指標 (W/m2)
hw′—擬建汽車4S店所在城市的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和相對濕度,所對應的空氣比焓(kJ/kg)
hw—表1中參照城市的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干球溫度和相對濕度,所對應的空氣比焓(kJ/kg),詳表1中“夏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空氣比焓”。
hn′—擬建汽車4S店的夏季空調室內設計溫度和相對濕度,所對應的空氣比焓(kJ/kg)
hn—表1計算所基于的夏季空調室內設計溫度和相對濕度,所對應的空氣比焓(kJ/kg),詳表1中“夏季空氣調節設計室內空氣比焓”
B)冬季熱負荷修正
修正公式:qT′/qT=(tn′-tw′)/(tn-tw)
其中:qT′—擬建汽車4S店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冬季熱負荷面積指標 (W/m2)
qT—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冬季熱負荷面積指標 (W/m2)
tn′—擬建汽車4S店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冬季室內設計溫度(W/m2)
tn—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冬季室內設計溫度(W/m2)
tw′—擬建汽車4S店展廳、辦公的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或車間區的供暖室外計算溫度(W/m2)
tw—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辦公的冬季空氣調節室外計算溫度,或車間區的供暖室外計算溫度(W/m2)
3)建筑層高的修正
建筑層高的修正,主要指對表1中“與層高相關的負荷”做修正,其它部分負荷則不用修正。
修正公式:qh′/qh=h′/h
其中:qT′—擬建汽車4S店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負荷面積指標 (W/m2)
qT—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負荷面積指標 (W/m2)
h′—擬建汽車4S店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建筑層高 (m)
h—表1中參照城市展廳、辦公或車間區的建筑層高 (m)
4)建筑熱工條件的修正
各種圍護結構建筑熱工條件(如:傳熱系數、遮陽系數等)的修正,過于繁瑣?;诒?計算所采用的傳熱系數、遮陽系數等取值,均采用《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3]中,城市所在氣候分區規定的的最不利限值,再鑒于表1主要用于方案設計階段,因此建筑熱工條件不做修正。
二、計算負荷指標統計表的編制條件和應用說明
1、系統及冷熱源形式
(1)系統形式。展廳、辦公區采用中央空調加新風的形式;車間不供冷,其供暖采用熱水暖風機形式。
(2)冷熱源形式。冬季供暖地區采用空氣源熱泵水機作為空調冷源,冬季不供暖地區采用多聯機作為空調冷源。市政熱力、自建燃氣鍋爐或空氣源熱泵水機作為空調供暖熱源。
2、負荷調整
(1)間歇空調采暖設計。由于汽車4S店屬于辦公建筑,白天使用、夜晚停用(或冬季設值班采暖),可按間歇空調/供暖設計,冷、熱負荷面積指標,可在表1基礎上附加20%~30%。
(2)標準層負荷計算,表1數據應當扣除屋面負荷。
3、計算方法
(1)負荷計算采用《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中,提供的簡化計算方法。
(2)傳熱系數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 50189-2005中的最不利限值,墻體內外表面熱阻作為保險值不計入;內遮陽Cn=1、外遮陽Cw=1,玻璃的遮陽系數Cs=0.50。
(3)工作機制。汽車4S店空調采暖系統運行時間為8:00~18:00,工作小時數為10小時。
4、負荷計算的輸入條件
(1)展廳區
1)外墻條件。展廳外墻采用全玻璃幕墻,窗墻面積比取規范允許最大值0.7,展廳體形系數≤0.3。
2)建筑尺寸模型。參照大多數汽車品牌,展廳層建筑空間尺寸采用長×寬×高=52米×18米×8米。
A)建筑條件:展廳層存在三面外墻,一個屋面,無地下室,一側墻體與辦公區相接。外墻按不利朝向設定,長邊外墻供冷季取正南朝向(供暖季取正北朝向),兩短邊外墻分別取東、西朝向。
B)由于實際建筑朝向的多樣性,南(北)、東、西等三個朝向的外墻面積,在負荷計算時取三面外墻面積平均值。
3)計算人數確定
A)計算人體散熱形成的冷負荷時,計算總人數按展廳內每輛展示車輛不大于4個人考慮;供熱時,人體散熱量不計入。
B)確定新風冷、熱負荷時,應取新風比(應不小于10%)計算、人員新風量標準(取20M3/h.人[3])計算二者中的較大值。
4)供冷時,照明散熱量按熒光燈考慮,配置功率標準50W/m2;設備散熱量,主要考慮空調末端設備、電腦散熱。供熱時,照明、設備散熱量均不計入。
5)空調參數:供冷時,室內送風采用機器露點送風(φn=90%),送風溫度ts=16℃;新風處理到室內空氣等焓線(tn=26℃,φn=60%)。供熱時,室內設計溫度取工作地點與屋頂下平均溫度tn=21.2℃[2]
(2)辦公區
1)外墻條件。辦公外墻采用全玻璃幕墻,窗墻面積比取規范允許最大值0.7,展廳體形系數≤0.3。
2)建筑尺寸模型。參照大多數汽車品牌,辦公層建筑空間尺寸采用長×寬×高=49米×22米×4米。
A)模型一:辦公層存在兩面相對的外墻(取短邊),其它兩側為內墻(取長邊),一側內墻與展廳相接,另一側內墻與車間相接。兩側外墻按不利朝向設定,取東、西朝向。
B)模型二:超出展廳高度的辦公層,存在三面外墻,其中第三面外墻(取長邊)供冷時取正南朝向、供熱時取正北朝向,其它條件同“模型一”。
3)計算人數確定
A).計算人體散熱形成的冷負荷時,人員面積密度標準按人 /5m2考慮,人員辦公面積系數為0.7(指有效辦公面積與建筑面積的比值);供熱時,人體散熱量不計入。
B)確定新風冷、熱負荷時,應取新風比(應不小于10%)計算、人員新風量標準(取30M3/h.人[3])計算二者中的較大值。
4)供冷時:照明散熱量按熒光燈考慮,配置功率標準30W/m2;設備散熱量主要考慮空調末端設備、電腦散熱,電腦按每人一臺配置,耗電功率170W/臺(包括主機與顯示器)。供熱時,照明、設備散熱量均不計入。
5)空調參數:供冷時,室內送風采用機器露點送風(φn=90%),送風溫度ts= 18.5℃;新風處理到室內空氣等焓線(tn=26℃,φn=60%)。供熱時,室內設計溫度取tn=20℃。
(2)車間區
1)外墻條件。車間外墻采用砌塊加鋁板外墻;窗墻面積比取0.45(常用值),車間體形系數≤0.3。
2)建筑尺寸模型。參照大多數汽車品牌,車間層建筑空間尺寸采用長×寬×高=59米×39米×5.3米。車間層存在三面外墻,外墻按不利朝向設定,取東、西、北朝向;一側內墻與辦公區相接。
3)確定新風熱負荷時,車間通風量取1.5倍換氣次數,最小新風比取10%
4)供暖設計參數:工作地點設計溫度取tn=14℃[2]。
結論
1、擬建的汽車4S店,在建筑方案階段應用表1數據,做空調采暖冷、熱負荷估算時,應當按論文提供的方法做適當修正后應用,以確保應用數據的合理性。
2、擬建的汽車4S店,建筑施工圖階段做負荷詳細計算時,其輸入條件應當盡量準確。外墻屋面建筑熱工條件,依據建筑施工圖;人員、設備、照明等散熱量,若建筑圖不明確時,可以參照本論文。
參考文獻
[]《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