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1 04:08:3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礦山機電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工學結合 人才培養目標 課程改革 教學管理 校內實訓基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05-01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即“教育十二五規劃” 中,提出高職教育要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推進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推進職業學校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實訓基地建設,提升職業教育基礎能力。
為貫徹規劃綱要的指導思想,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遵循“學生第一、實踐第一、就業第一”的辦學理念,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辦學方針,通過市場、企業調研及畢業生質量的追中反饋,針對2011級礦山機電、礦物加工、電廠運行、煤礦開采、礦山地質、礦井通風、礦山測量、礦山安全共八個專業試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并與龍煤集團雙鴨山分公司下屬的七星礦、東保衛礦、東榮三礦、東榮二礦、新安礦、集賢礦、中央選煤廠七個單位及矸石電廠共八個單位簽署了校企合作協議,完成了2012-2013學年度的上述八個專業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教學任務。
對于首批進行工學結合培養的學生,在教學效果上與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提高:第一,由于學生的學習生活場所都在企業,因此對畢業后就業環境有一定了解,為就業做好了心理準備。第二,為學生聘請了企業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師,針對企業具體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進行講解,真正實現授課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第三,采用每門課程集中教學,按照企業生產流程安排教學內容進度,實現了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對接。第四,在學生實訓環節,為學生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由于每個工學結合點在學生管理、師資隊伍、教學環境上的差異,所以教學效果參差不齊,整體效果提高,但和預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符合現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符合當代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是我院今后教學改革的方向,將會長期堅持下去。作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首次試行的全程參與人員,通過一個學年度的機制運行管理,個人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提升教學效果:
第一,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加強教學內容與崗位工作內容的聯系,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但這并不要求教學場所一定在企業,在生產現場,因為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生產,當教學過程和生產相沖突時,教學必然被忽視,而且在生產現場進行講解,由于噪音及安全方面考慮,教學效果并沒有達到預期,這在我們過去機制試行的一個學年里,已經發現這個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和企業共同建設小型的模擬生產車間,這樣就可以實現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緊密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教學過程可以順利進行,避免了因企業生產帶來的打亂教學安排的情況出現。
第二,企業培訓校內專職教師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師素質要求較高,必須具備企業工作經驗,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即要具備雙師素質。由于我們校內的專職教師大多是從校門出來直接從事教師崗位,缺乏企業經驗,因此在過去的一個學年里,我們主要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教師,這樣不但增加了教學成本,而且由于企業技術人員缺乏教學經驗,在教學效果上會有所影響。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重點培養校內專業教師,針對不同職稱級別的教師,每隔兩年分別進行一次培訓,助理講師培訓一年,講師培訓半年,副高級職稱培訓三個月,高級職稱培訓一個月,通過分批去不同企業進行掛職鍛煉,掌握最新的企業生產工藝,把握行業最新發展方向,提升師資隊伍水平,實現教學內與時俱進,培養出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
第三,建設健全外聘教師的管理制度
由于某些專業校內專職教師緊張,加之欠缺企業經驗,因此,必然要從企業聘請一些優秀的技術人員進行授課,為保證良好的教學效果,充分發揮出企業技術人員的優勢,學院應加強建設對外聘教師的培訓、管理制度的建設,從而提高外聘教師的教學水平,養成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
第四,“三管”齊下抓好教學管理工作
在過去的一個學年里,由于各專業師資力量不均,雖然學院盡最大力量進行了人員的調配,實行了三級管理,但各工學結合地點的管理還是有所區別,有的結合點一個管理人員要負責七八十人的管理,相比只負責三十人的結合點來講,工作量超出很多,教學管理效果上出現了明顯不同。因此,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健全的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在原有的“學院、系部、專業教研室”三級管理的基礎上,在增加三個方面的建設,即以每個班級為單位,分別配備三個導師,分別是學校實習指導老師(也是學生工學結合期間負責主要技術理論和畢業論文指導教師),企業綜合技能指導教師(負責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的綜合技能指導,主要是從企業聘請專業工程師),就業與素質教育指導教師(學生班主任,深入學生實習企業,利用學生每周班會時間,圍繞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定期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專業負責人組織三個導師,每兩周召開一次教學研討會,及時分析總結學生工學結合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五,積極進行課程改革
在傳統的學科式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均以教材為準,理論教學內容過多,且與工作崗位內容脫節,培養出的人才質量,不符合現代企業的需求。因此,要想實現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預期效果,必須要進行課程改革。通過企業調研、校企共同開發適合工學結合的課程,并重新根據企業生產過程,崗位工作內容,編寫適合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教材,改變傳統的根據教材決定授課內容,變成崗位任務決定授課內容,授課內容決定教材內容,使教材內容不再滯后于企業生產過程。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運行標志著我們在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等方面工作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們將在摸索中前進,在前進中發展,在發展中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