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時間:2022-02-03 21:46:1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姜太公釣魚的故事

第1篇

【注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 , yuàn zhě shàng gōu

【出處】我是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里。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

【釋義】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愿地上當

【相近詞】心甘情愿

【同韻詞】百歲千秋、萬古千秋、雨散云收、見好就收、一葉扁舟、山梁之秋、呶呶不休、騎馬乘舟、微顯闡幽、豆分瓜剖、......

【成語故事】商紂王殘暴統治,百姓十分痛苦。姜尚退隱在渭河邊,經常河邊釣魚,他釣魚的方式很特別,釣桿很短,釣線只有三尺長,釣鉤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人們譏笑他,他說“愿者上鉤”。后來姬昌前來請他出山輔佐他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

【示例】據傳說他[姜太公]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普通說‘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便是此意。

第2篇

游黃仙洞

湖北省宜城市漢江中學七年級(1)班

謝正一

10月2日,在這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我和作文培訓班的同學們從宜城乘車到京山縣,游號稱世界第一洞的黃仙洞。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終于來到了黃仙洞的洞口。剛下車,我就被黃仙洞巨大的洞口驚呆了。“這個山洞可真大啊!”在洞口旁邊的石墻上赫然寫著幾個鮮紅的大字“世界第一洞”。進洞前,還聽導游介紹說洞的總長度為2500多米,可是我卻半信半疑:“真得有那么長嗎?”于是,我帶著這個疑問就進入了黃仙洞。

黃仙洞內光線十分昏暗,洞內溫度也較低。我扶著護攔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處處壯觀的景觀映入我的眼簾。第一個景觀是由一個個像羽毛似的石頭組成的一對巨大無比的鳥翅,真是無比的壯觀,難怪叫“大鵬展翅”!看那“群猴子觀海”,一個個像猴子一樣的石頭聳立在大石頭上伸長了脖子,好像在觀看洶涌彭波的大海。其中,一只淘氣的小猴子還站在另一只年齡較大的猴子的頭上呢!山洞里一會兒上坡,一會兒下坡。瞧,一個巨大的“玉米”出現在我的眼前,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玉米,我想這個玉米一定長了幾千年了吧,走近仔細一看,其實這個玉米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經過無數年由大自然雕刻而成的。就在我端祥這個“玉米”時,又看見了西游記里的“定海神針”,石柱從地底一直到了山頂上,就猶如擎天一柱,這真是舉世無雙啊!嗯,怎么有一位老人正在我的前方釣魚,哦,原來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姜太公釣魚”,古時候姜太公釣魚的情景,就仿佛出現在我的眼前:他頭頂帽著斗笠,手里拿著長長的魚桿,悠閑地等著魚兒上鉤……洞中還有許多的景點如:滄海桑田、夫妻對拜……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人們最驚嘆的“天梯”前,站在天梯的腳底,我仰著頭,天梯就好像是一條由山頂垂下來的直線,讓人看的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神話故事中的通天之路,有點躍躍欲試的念頭。當聽到工作人員介紹天梯有90多米高時,我也有過一絲點怕的感覺,可是我還是想登上去看看究竟。最后由于時間關系天梯要關閉了,我只好帶著遺憾依依不舍的離開了。

看了號稱世界第一洞的黃仙洞,我深深地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驚嘆,洞中的每一處景都讓游人流連忘返。

第3篇

觀靈峰夜景

“十.一”黃金周,我們一家去雁蕩山游玩。雁蕩山中的靈峰、靈巖、和大龍湫被稱為“雁蕩三絕”。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靈峰的夜景,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介紹吧!

在一個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姑娘”仰睡著,數天上美麗的星星。長長的頭發直垂下來,雙手放在胸前,“睡美人”這個好聽的名字就因此而得名。

在一個陡峭的石壁上,我們把頭仰起來往后看,你就會發現有一只“雄鷹”正收著翅膀跟大家問好,仿佛在說:“歡迎你們來到靈峰景區游玩!”真是惟妙惟肖。

最有趣的就要數“夫妻峰“和“牧童偷看”了(兩塊巨石要連起來看),這里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傳說,有一對夫妻,丈夫去外國留學,妻子每天站在外面遠眺,她日日盼,夜夜盼,終于盼到丈夫回來了,他們非常激動,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臉對臉互訴相思之苦。一些游人就說那個丈夫好像駝背,其實是因為他還沒來得及放下包袱,所以有點駝背。右邊有一位牧童放羊歸來,碰巧看見了這一幕,于是他悄悄地躲在一塊石頭后偷看呢!

那里還有好多奇峰怪石,如“婆婆峰”、“姜太公釣魚”,等等,真是栩栩如生。

靈峰的夜景讓人浮想聯翩,仿佛來到了一個想象的世界,讓我們留連忘返。

第4篇

小朋友,怎樣才能使你的作文多姿多彩呢?下面有三把金鑰匙等著你去開啟。

金鑰匙一:巧設懸念法

在作文中,有時可以故意“賣關子”,設置一些疑問,引起讀者的注意,增添讀者的興趣。比如寫《我與媽媽打賭》一位小朋友是這樣寫的:“我英語考了一百分,匆匆忙忙地夾起書包像小鳥一樣飛回了家。對,這樣的好消息不能就一下子讓媽媽知道,我何不來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這里便設置了懸念:誰是姜太公,誰又是魚呢,該怎樣來釣魚呢?這怎能不吸引別人呢?同時又使作文改變了平鋪直敘的形式,此乃一箭雙雕也!又如寫《烤肉串》:“我看著香噴噴的肉串,真是垂涎欲滴,口水都不由地滲了出來。我美滋滋地接過肉串,正準備大飽口福時,老師的身影神不知鬼不覺出現了。”這老師出現了怎么辦,是逃還是躲?又使本來平靜的小河開始翻騰起來,這將濺起朵朵美麗的浪花。

金鑰匙二:詳略對比法

在作文中有時詳寫有時略寫,也會使作文的結構有所變化,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寫作文很講究詳略得當。紅花還得綠葉扶,沒有了綠葉的襯托,紅花怎能顯得更艷更美呢?請看下面一段精彩作文:

爸爸呢,則是一個標準的幽默大師。一天吃過晚飯,爸爸叼著一根煙,悠閑地吞云吐霧。坐在一旁的媽媽嗆得直咳嗽,忍不住發話了:“你能不抽煙嗎?”爸爸一聽,立刻掐滅煙頭,乖乖地說:“遵命,老婆大人。”媽媽也挺幽默的,笑了笑說:“在你家里,我怎能是大人呢?只不過是一保姆而已!”爸爸眨了眨眼睛,說:“說你是大人,就是大人!你比我年長一歲,這足足可以稱得上大人嘍!”

我呢,是個愛下象棋、愛打籃球、愛聽故事的小男孩。在班上一提到故事會,我便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其中去。

寫爸爸是那樣的具體,寫我是那樣的簡略,這一詳一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怎能不給人一種變化的美呢?

金鑰匙三:欲揚先抑法

作文時為了更好地頌揚人物與事情,有時也可以退讓一下,然后著力褒揚,將人物與事情推向到眾人景仰的高度,這種以退為進的寫作方法就叫欲揚先抑。下面請看作文《不循私情的市場管理員》中市場管理員的外貌描寫。

他個兒小,身體很單薄。眼睛細細的,皮膚有些黝黑。要是不戴那頂威嚴的大蓋帽,誰也不相信他就是市場管理員。

接著,再看市場管理員的語言與神態描寫。

第5篇

許多來到牟氏莊園的人,竟被這群建筑迷惑得神魂顛倒。放眼望去,一色的青磚灰瓦構筑起的廳堂樓廂,重重疊疊錯錯落落連成一大片,或說是遠年遺留下的村落,或說是散落在民間的故宮。其實,它不過是一個家族的宅院,是清代大地主牟墨林和他的后世子孫飲食起居的場所。

就是這樣一個鄉間財主的居處,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居然與故宮、孔府有了同一等次的文化身份。規模固然很大,年代也算久遠,難道憑靠這些就能夠躋身在深宮大殿之中?你走進它,只要對大門的那幾件飾物略一端詳,便立刻就會覺察它細微處的功力,當即就會對它的文化品位給出一個不同尋常的評判。

比如石鼓。在大門的兩側分設著一對石鼓,那是光緒年間的作品。據說是四個工匠歷時三年才雕琢出來的,做工之精一想便知。可它讓人高看的并非工匠的斧鑿之功,而是浮雕圖案的取材和寓意。憑主觀臆想,一個鄉間財主,花了一大筆資財造了一個體面的大門,它的裝潢雕飾該會在吉祥喜慶、祈福鑲災等俗文化的層面上做文章,與社會的主流文化不會產生多大瓜葛。而眼前這對石鼓的浮雕卻表達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高雅境界。右邊的一只,刻畫了一個端坐垂釣的長者,神情悠然,滿臉安詳。畫面沒有標題,也無需標題,憑直覺就會記起“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完全可以想象當年周文王路過渭水的時候,姜子牙那波瀾不驚的神情和飄逸散淡的情懷;左邊的一只,雕琢了一個起舞的少年,一手掂個金蟾,一手拋灑金錢,神情慷然慨然,臉上流露出散盡家財后的超脫和快樂。這便是“劉海戲金蟾”的故事。兩則民間故事殊途同歸,一老一少在這里相會,結成了一個不離不棄的盟約,共同表達著一個以淡泊寧靜為主題的人文情懷。而這種表達方式,又把握了中國傳統的審美手法,那就是點到為止,決無贅言,就像書法里的藏鋒和繪畫里的寫意,含蓄而確鑿,空靈而內秀。

再比如對聯。對聯簡直就是石鼓的續篇和注腳。看罷石鼓,慨嘆之余,疑問隨即浮上心頭:一個鄉間財主,心不在做官,志不在聚財,那他的精神世界究竟在何處皈依?正躊躇著尋覓謎底的時候,大門上那副描金對聯映入眼簾,上聯為耕讀世業,下聯為勤儉家風。字跡剛勁大氣,包含內功,以寥寥數言給出了一個不卑不亢的答案,勾勒出一個書香盎然、春華秋實的景象,一派大家風范。

又比如門簪。四只門簪實在是一組不可缺少的點綴。對聯所倡導的耕讀固然重要,勤儉也很寶貴,可生命在耕讀間奔波,在勤儉中度日,總嫌過于板正和枯燥,真實的生活要在更燦爛的空間展開。于是便在四只門簪上分別雕刻了琴、棋、書、畫四個圖案。這樣一來,生活的畫面便生動活泛起來,閨房撫琴的淑女,樹下對弈的智者,書齋揮灑的筆墨,堂間舞動的丹青,一塊兒加入進來,輕松自如地展示著自己的魅力,共同調和出一曲淡雅清麗的韻律,匯成一股沁人心脾的涓涓清流。

如不夠盡興,就跨進去,它的廳堂樓廂、曲徑回廊將會為你展現一個更為廣闊的文化園地。

第6篇

“長河應得魚為夢,樂土先教鼠不貪”,回龍門的舊跡留給我們太多的思索。姑且不論楹聯的哲理,單是“長河”“樂土”兩詞就足以看出作此聯者的匠心獨運:小鎮三面環山,南面汨羅江淺淺而過。有這么一個環境,不能不稱長樂是一塊寶地。

晨光熹微,我站在海螺山上東望,輕紗中,陽光勾勒著鱗次櫛比的屋廓,渲染著點點群山的意韻。江水一橫,顧盼生輝。

唯恐小鎮責怪我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初日,獨駕小舟,自回龍橋溯江而上。左岸樹木陰翳,柳枝毿毿,鳥語啁啾。右岸是一立于江心的大洲,綠草芊綿,牛羊成群,幾個小孩在那里歡呼雀躍。遙遙可望回龍門,這是一個臨江的亭子,四角飛檐,樸素可人。相傳秦攻破郢都,屈原抱石沉河,汨羅江人自劃龍舟尋覓詩人的蹤跡,至此回舟,故曰“回龍門”。船行江中,憑吊古跡,不免有“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之感。穿過平汨橋涵,頓覺水波粼粼,清澈可辨,漪瀾閃爍入懷,粲然流韻,自有情趣。不出二里,江面陡然水草菁菁,別有一番韻致。我走近船舷,聽水聲潺潺,看云影斑駁,草木映入其間,心中恍如窗明幾凈,一塵不染。遠望智峰山巍然屹立,龍臥天邊。船至一攔江堤壩處,水流瀠洄,即到龍王潭。這是一個亂石之堆,中心為潭,不知深幾許,相傳此為汨江君棲息之處,當地百姓為阻止大水對堤壩的沖刷,炸石筑壩。現在龍王潭美麗的傳說也隨著潭的消失而湮滅在碧波蕩漾之中了,帶給人們些許遺憾。

棄舟登堤,智峰山近逼眼前。它擎起蒼龍,俯視足下西去的柔波弱水,挽起這一片孕育出鐘靈毓秀的兒女的土地……

長樂,春秋戰國時期隸屬羅子國。長樂人,篳路藍縷,建造了自己美好的家園。從回龍門拾級而上,縱貫南北,是有名的麻石街。通街由麻石鋪成,寬三米,街旁建筑以木樓結構為主,鋦碗,陶瓷,收購,藥業,茶館是沿街鋪面的主要經營。世事滄桑,這些木樓也所剩無幾,但我們仍可以踏著锃亮的石塊尋覓昔日的痕跡:幌旗迎風飄揚,算珠子噼里啪啦作響,舊氈帽下粗獷地討價還價,獨輪車吱呀吱呀地碾過……一切都讓踏上麻石街的人們仿佛又回到了過去。

與麻石街垂直的是西街,窄窄的路面打上了昔日的烙印。轉過一個彎,東街則顯得寬闊了許多,新街、百興街、商業步行街又與東西街縱橫交錯。從街的演變情況我們可以窺出新舊交替的痕跡。

長樂依山傍水,智峰迤邐,山嵐縈繞腰間,讓心徜徉于云煙氤氳之中;汨水滔滔,孤帆點綴白練,讓神思行于水墨丹青之上,令人平心靜氣,寧靜致遠。正月里的長樂儼然一串激情跳躍的音符。

作為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鎮,長樂人最熱衷于“故事會”,這是據小說、典故,依精彩片段把童男童女扎在臺子和車上的一種藝術。長樂街的“故事會”盛于明朝嘉靖年間,上、下市街自分派系,一般以富和藝術性的故事為主,如“姜太公釣魚”“一百零八將”“三打白骨精”“華山救母”等等。高蹺也從三尺到丈二,蔚為壯觀,敲鑼打鼓,挑燈點火,從初一到十五,充滿了情趣。可以說,長樂人人人都是能工巧匠。

說到長樂,不得不提甜酒。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對甜酒大加贊賞,賜名“長樂甜酒”,從此享譽三湘,香飄四海。以“三粒寸”糯米為料,取甘草曲,引智峰山一脈清泉,蒸煮發酵,不出兩天,則濃香撲鼻,可口醉心。即使是心情最不好的日子,舉起一盅,輕輕抿一下,一口下肚,倏然清爽;兩口下肚,肺清腑明;三口下肚,兩腮飛暈。如果說美景醉眼,“故事”醉心,那么,甜酒則醉神――一天的疲勞煙消云散,千般情思悉堆嘴角,萬種幸福頓涌心頭。

第7篇

論文摘要:文化誤讀是指人們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去解讀另一種文化。由于學生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英語的缺乏,文化誤讀在跨文化交際中頻頻發生,甚至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如何更好地在英語專業文化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中國文化能力和中國英語能力,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誤讀,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是英語專業中國文化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

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跨文化交際具有雙向性,既要學習目的語文化知識,又要弘揚和傳播母語文化。英語專業大學生肩負著在國際交流中弘揚中國文化的重任,但是由于學生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英語的缺乏,致使文化誤讀在跨文化交際中頻頻發生,對交際雙方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應,甚至可能導致跨文化交際失敗。2000年修訂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英語專業學生文化素養的教學要求是:“熟悉中國文化傳統,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熟悉英語國家的地理、歷史、發展現狀、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具有較多的人文知識和科技知識;具有較強的漢語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因此,如何更好地在文化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中國文化和中國英語能力,減少并消除文化誤讀,傳承和弘揚中國文化,促進中國文化全球化,是英語專業中國文化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

一、文化誤讀

所謂文化誤讀就是人們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及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文化誤讀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民族文化群體之間的文化差異,在解讀本族文化和異族文化的過程中,文化差異無時無刻不在制約著人們的思維活動。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差異對解讀異族文化既有正遷移作用,也有負遷移作用。當兩種文化中的詞語所表達的概念意義和內涵意義都一致時,文化差異可能起到正遷移作用;當二者之間有差異時,文化差異可能起到負遷移作用。“人們與他種文化接觸時,很難擺脫自身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往往只能按照自己所熟悉的一切來理解別人。人在理解他文化時,首先按照自己習慣的思維模式來對之加以選擇、切割,然后是解讀。這就產生了難以避免的文化之間的誤讀。”樂黛云(1995)因此,在與異質文化的接觸中,如果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按照本族文化去解讀異族文化,文化誤讀就會在有意識和無意識中產生。

例如,學生往往將英文中的“RedTea”誤讀為中國的“紅茶”,然而紅茶的英文卻是“BlackTea"這是因為紅茶在加工過程中,茶葉的顏色越來越深,逐漸變成黑色。由于西方人相對注重茶葉的顏色,因此稱之為“BlackTea";而中國人相對注重茶湯的顏色,因此稱之為“紅茶”。而英文中“RedTea”指的是"Rooibos",是一種生長在南非、完全不同于茶樹的野生植物,而絕非真正的茶葉。

英語中Dutch意為荷蘭人,但是學生很容易對"Dutchcourage'''',望文生義,將其誤讀為荷蘭人的勇氣,然而其正確的含義為酒后之勇,且帶有貶義。這是因為英國和荷蘭在十七至十八世紀曾因商業和海上霸權發生沖突而發生了“英荷之戰”,當時英國人對荷蘭人非常憎恨,他們在重創荷蘭人之余,還在語言上對荷蘭人加以攻擊。因此,在許多場合都用Dutch一詞表示厭惡、輕蔑之意。

二、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誤讀

跨文化交際含義廣泛,商貿談判屬于直接的跨文化交際,外語學習則屬于間接的跨文化交際。筆者在《中國文化概論》課程教學實踐中發現,雖然英語專業學生具備一定的中國文化知識和英語能力,但是由于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的缺乏,加上學生自身英語水平的限制,學生往往不能用英語正確表述中國文化,甚至不能理解有關中國文化的“中國英語”,文化誤讀現象時常發生。以下是學生在學習《中國文化概論》課程中出現的三種文化誤讀現象。

(一)母語文化誤讀

對于中國人而言,中國文化往往被認為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因此常常被置于無足輕重的地位。在專業英語教學中也如此,英語專業的學生接觸到的大多是目的語文化,而有關中國文化的英文書籍、資料卻非常少見、甚至為零。由于文化教學中的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輸人不平衡,往往導致學生對自己的母語文化認識缺乏,更不知道如何用英語來正確表述自己的母語文化,甚至造成學生的“中國文化失語”。例如,由于缺乏對《易經》知識的了解,學生很容易對八卦和六十四卦中的“卦”產生文化誤讀,部分學生甚至質疑教材中的英文翻譯八卦(eighttrigrams)和六十四卦(sixty-fourhexagrams)。實際上,《易經》里的八卦由三艾組成,六十四卦由六交組成,根據英文構詞法,采用不同的英文前綴tri一和hexa-,由此將八卦譯為(eighttrigrams),六十四卦(sixty-fourhexagrams)。顯然,學生的誤讀和置疑都源于學生對母語文化的缺失。

(二)目的語文化誤讀

通過多年的英語學習,學生對目的語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英語知識,但是,由于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一知半解或不甚了解,也往往會造成一定的文化誤讀。雖然學生對《史記》都有一定了解,但是卻無法將“swansong”與魯迅先生對《史記》的贊譽“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中的“絕唱”聯系起來,由此產生文化誤讀。眾所周知,絕唱在此指詩文創作的最高造詣。但是由于學生缺乏對目的語文化預設的了解,學生不理解“swansong'''',的含義,而將其誤讀為天鵝的歌聲。實際上,在目的語文化中,"swansong”并非指天鵝的歌聲,而是源于源于希臘神話。在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Apollo)是太陽神、光明之神,由于他多才多藝,又是詩歌與音樂之神,后世奉他為文藝的保護神。而天鵝是阿波羅的神鳥,故常被用來比喻文藝。傳說天鵝平素不唱歌,而在它死前,必引頸長鳴,高歌一曲,其歌聲哀婉動聽,感人肺腑。這是它一生中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唱歌。因此,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就用這個典故來比喻某詩人、作家臨終前的一部杰作,或者是某個演員,歌唱家的最后一次表演。

(三)跨文化誤讀

雖然學生具備一定的母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知識,但是如果學生不能將兩種文化加以融會貫通,不能意識到兩種文化的共識和差異,缺乏對跨文化知識的認知,也將導致文化誤讀。例如,學生對姜太公釣魚這個故事耳熟能詳,但是學生對姜太公輔佐周武王滅商,屢建奇功,受封于齊地的故事卻了解不多,學生往往根據其字面意思將“right-handman”理解為“右手邊的人”。殊不知在目的語文化中,"right-handman'''',意為“左膀右臂、得力助手”。《西廂記》“紅娘”在中國文化中表示促成美好姻緣的媒人,通常帶有褒義。學生常常將英語中的“go-between和match-maker”與之對等,殊不知在無意之中產生了文化誤讀。因為在西方文化中,"go-between和match-maker'''',除了表示“媒人”,還有“中間人、捐客”的含義。很顯然,二者在文化涵義上不完全等同。

第8篇

[關鍵詞] 目的性 功利

伊恩?弗雷澤(Ian Frazier,1951―)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幽默作家和游記作家,《紐約客》雜志的特約撰稿人。在《漫無目的》(A Lovely Sort of Lower Purpose)一文中他探討了人類活動的目的性對人和社會的影響。

兒童的行為往往缺乏明確的目的性。在村后的樹林中捉迷藏、爬樹、摘藍莓、抓魚、戲水、捉蝴蝶等等活動,總是隨性而發,隨心而止,不需要前期的籌劃,也不需要遵循原本的計劃,甚至不需要任何裝備,然而每次卻都能盡興而歸。樹林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浪漫的、充滿著無限可能的地方。騎在樹杈上聽著小伙伴們講那些有頭沒尾的故事,會覺得比電影院里的大片更扣人心弦,比書本上的童話故事更讓人浮想聯翩。即使躺在草地上透過濃密的枝葉凝望著天空發呆,也能讓他們心滿意足。而終有一天這一切發生了改變。坐在樹杈上,他們突然發現自己不能再饒有興致地繼續以前的游戲。他們中一些人已經步入中學,穿上了中學校服,已經開始忙碌于各種社團活動、校園舞會和社會實踐。站在樹林中,他們突然開始為自己的兩手空空、無所事事而感到尷尬。就像亞當和夏娃突然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都沒穿衣服而一樣,這些少年們開始為他們漫無目的的徜徉而感到驚恐和羞恥。

從這一刻起,他們再也不是天真爛漫的孩童。伊甸園般無憂無慮、無牽無掛童年時代就此結束了,他們再也不能平心靜氣在樹林中游蕩。他們開始追問自己做每件事情的具體目的和意義,開始為世俗的事物所煩擾和牽絆。

成年人更是因為不斷尋求自己行為的目的和意義而深受困擾。強烈的目的性改變了所有活動的性質。成年后的他們即使重回那片樹林,也不再有當年那種心境,而往往是帶著明確的目的:或者是為了鍛煉減肥,或者是為了采摘,或者是為了寫生,或者是面對婚姻中、工作中、生活中的難題需要清醒地反思。

強烈的目的性不僅體現在工作中,更是體現于其它的各個方面。如果去釣魚,那么就必須釣到大魚、更大的魚。姜太公釣魚的悠然自得不復存在。如果去打獵,第一次打到獵物,下次就必須打到更多的獵物,更大的獵物。過于明確的目的性使這些娛樂活動自身的樂趣大大減少。

強烈的目的性不僅使休閑娛樂的樂趣大打折扣,更是給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這也是現代社會精神焦慮癥的激增的重要原因之一。薪金待遇、衣食住行、子女教育、旅游度假無一不演變成一種競爭和攀比。平民休閑體育運動也變成了一場競賽,勝者趾高氣揚,敗者偃旗息鼓、郁郁寡歡,完全忘卻并違背了運動的本意。

強烈的目的性使急功近利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征。當代人很少愿意靜下心來讀書,踏踏實實去做事。走捷徑成為一種時髦。投資少見效快成為人們共同追求。表現在商業社會中,急功近利的人為追求一己私利往往會置道德法律于不顧,進而敗壞整個社會的風氣,甚至會導致嚴重的社會信任危機。

強烈的目的性也是人際關系的毒藥。懷著一定的目的接近別人往往最終讓人反感而避之不及。沒有人愿意成為被他人利用的工具。利益關系可能使人們相識,卻很難使人們相知。

在科學研究領域,急功近利會促使不少研究者放棄進展緩慢的沒有直接經濟效益和商業利潤的基礎研究而轉投“短平快”的應用技術研究,從而損害了科學技術的長期健康發展和社會進步。

即使中小學學生身上,這一點也有所體現。學生們熱衷于討論答題技巧,對名目繁雜的應試技巧培訓班趨之若鷺。各種培訓學校、培訓名師也紛紛涌現,號稱不讀文章做閱讀,不看選項做選擇,直通名校,實現人生夢想。事實上,最佳的學習狀態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物我兩忘的狀態,是一種“不問收獲,但問耕耘”的狀態。只有忘記了眼前的短期目標,完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才能最終獲得豐碩的成果。

反映在城市規劃方面,規劃者們就需要高瞻遠矚,保護現有的綠地、濕地,不去開發。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齡化的日益加劇,城市居民對城市公共休閑活動場所的出現井噴之勢。廣場舞大媽、太極拳大爺飽受詬病甚至被妖魔化的背后反映的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活動需求和城市公共活動場所的嚴重缺乏之間的矛盾。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們都需要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嬰兒需要學步的地方,兒童需要追逐打鬧的地方,少年需要滑滑板、練飛車的場地,青年需要談情說愛的綠蔭長廊,中年人需要思考和放松的寧靜,老年人需要打牌、下棋、彈唱、跳舞、打太極的場所。而本可以滿足這些需求的空地正在被加速地開發一棟棟大樓和商場。

每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留出一些私人時間去做一些看似毫無功利的事情,每個人都需要結交一些不帶任何目的的純粹的朋友,每個城市都需要一些未被開發的空地讓人們漫無目的地徜徉其中。這就是伊恩-弗雷澤《漫無目的》一文給我們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楊立民. 現代大學英語閱讀.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0.

第9篇

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學生評價也是重要的構成環節,有助于深化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在評價的過程中,單一的評價方法難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選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如檔案評價、表現性評價、紙筆測試等,以實現彈性評價,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一、運用表現性評價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

在語文綜合性學習評價方法中,表現性評價是有機構成部分,即觀察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相關表現,然后予以恰當的評價。具體而言,即進行模擬或者生活實踐等評價性練習,然后根據有關標準來觀察學生的反應,正確地評價學生。這一評價方法的主要形式有:收集資料、寫作研究報告、進行實踐操作、動手實驗、展示成果或作品、課堂演講等。表現性評價方式突破了傳統紙筆測試的局限,既能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與技能的把握程度,也能觀察與分析學生的表現,更對學生的實踐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創造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進行了恰當評價,實現過程與結構評價的和諧統一。因此,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應重視表現性評價,及時捕捉表現性評價信息,引導學生關注學習的過程,優化課堂表現。

如“我與文學名著”綜合性學習活動,其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文學名著的重要作用,使其樹立高尚的審美情趣與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體會名著的藝術魅力,提高文學修養,拓寬閱讀視野;可緊扣中心寫出閱讀文學名著的感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敘述各自的學習過程,交流閱讀文學作品的感受,分享各自的閱讀體會。亦或進行分組交流討論,如外國文學作品組、當代文學作品組、古典文學作品組,然后共同欣賞與學習文學名著,品賞閱讀的體會。其中,討論的內容主要有:①你最喜歡哪一部文學名著?請說一說理由。②文學名著對你們的成長有何影響?③閱讀名著對語文學習有何幫助?然后教師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參與性等展開評價。

二、運用紙筆測驗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各地的試題出現了綜合性學習題目,以引導教師重視綜合性學習,考查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考試(紙筆測驗)是基本的評價方法。盡管考試的方式不盡如人意,然而綜合性學習考查題的出現,對引導師生關注綜合性學習,穩固綜合性學習地位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另一方面,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考試對教學與學習有著指揮棒的功效,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巧用這一指揮棒,思考怎樣在試題上構建平臺,緊扣主題展現綜合性學習內容,通過多種形式來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真正落實綜合性學習評價的要求。

如在單元測試或期末、期中考試中添加綜合性學習題目,以引導學生重視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水平。如語文強化訓練題:黃河是孕育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母親河,有著濃厚的人文意蘊。請走近黃河,緊扣“黃河與中華民族”的主題感受母親河跳動的脈搏吧!(1)走進動感地帶:若你是策劃人之一,會為此次活動設計哪些項目?請列舉三項。(如“黃河頌?詩歌朗誦會”“黃河頌?好歌大家唱”等)(2)走近黃河文明:①請舉出黃河流域三個早期人類文化遺址的名稱。(如丁村古人文化遺址、半坡村遺址、藍田猿人文化遺址等)②請舉出兩個關于“黃河”的歷史人物故事、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如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大禹治水的傳說等)(3)走近黃河文化:請分別舉兩個與“黃河”相關的詩歌與成語。(成語: 負石赴河、帶礪山河等;詩歌: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4)關注黃河現狀:水土流失、污染、斷流是當前黃河的現狀,請從保護黃河環境的角度出發,至少提兩條建議。通過布置這些綜合性學習任務,考查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將語文與歷史等學科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學生完成上述任務后上交給老師,教師予以評定。

三、采用檔案袋評價法,實現語文綜合評價

在綜合性學習中,檔案袋評價法也是重要的評價方法,即收集學生的作品,基于學生的表現來評定學生的學習質量。其中,學生檔案袋具有真實性與操作性特點,可反映出學生的個人風格。因為學生的檔案袋記錄了每個學生平時的綜合性學習過程與表現,給他們提供了自我診斷與反饋的信息;收集了各種綜合性學習材料、問卷調查、調查報告、語文寫作作品、手抄報等,記錄了學生的進步與成長,是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的綜合性評價,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在檔案袋評價中,評價的主體既有教師也有學生,還可讓家長參與其中,共同督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檔案袋內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體現基本過程,如開題報告、課題研究方案、研究問卷、活動記錄、影像資料、階段計劃、活動計劃等。②體現基本成果,如階段總結、實驗數據、參考資料、問題解決策略等。③體現最佳成果,如結題報告、調查論文、文學作品、個人或小組研究成果、總結材料、最佳解決方案等。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出現了電子學檔,更易于統計與管理。同時,在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當教師運用檔案袋評價法時,要聯系教學實際,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參考材料,引導學生討論評價標準與操作方法,師生共同制訂檔案袋評價標準,然后發給同學,適時修改。

第10篇

進入大學校園,沒有緊張的月測、單元測、模考,一下擁有了“自由的天空”,但這種自由能否幫你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和實現自我呢?大學不僅僅是豐富你的個人簡歷,更重要的是豐富你的人生,形成獨立思考的方式。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凌曉麥四年的學業生活展示給我們的就是這樣一條成長與成功的道路!

“好,今天的精讀課就上到這里,大家在課后要……”老師話音未落,凌小麥的思緒就已經飄去了禮堂,一年一度的“學生社團招新大會”早已讓新生們躍躍欲試了。

招新現場早已熱鬧非凡,五花八門的社團展位把可容納五六百人的禮堂占得滿滿當當。但小麥難免有些失望,因為他期待一個不同尋常、有深度的社團。關于理想和生活,他心里總有這樣那樣的疑問,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遇見志同道合的人能夠一起探討。

不知不覺便走到了會場的盡頭,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張另類的展臺引起了小麥的注意。沒有宣傳海報、沒有學生代表,只有一張寒酸的小課桌上豎立著“X社團”的標牌,下面擺著幾疊名片大小的宣傳卡,上面寫著:“請把您的自我介紹和申請信投入X檔案(你懂的),我們會盡快回復。謝謝。”這種姜太公釣魚式的架勢馬上勾起了小麥的胃口。

“他們每年都是這個陣勢,從來不宣傳,但是很多人擠破頭都進不去。”隔壁環保組的師兄見小麥徘徊良久便忍不住熱心指點起來,“聽說想要入會必須得到12位會員的推薦,每過一關才能見到下一個代表。拿張卡片回去寫申請吧,祝你好運!”

原來,X社團號稱校園精英組織,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它提供給會員的職業規劃和輔導,據說每屆畢業生里在各大公司瘋狂拿offer(錄用通知書)的牛人都是他們的會員。只不過他們的就業指導理念和學校的官方傳統并不一致,所以刻意保持低調,他們的名氣全靠口口相傳。

直覺告訴小麥,X社團也許就是他一直尋找的組織。入會的自我介紹和申請信是開放式的,小麥回想著自己這些年乏善可陳的升學之路,索性在宣傳卡的背面誠實地寫道:“本人凌小麥,國際法系一年級(二)班,經過12年應試教育的洗禮,沒有一技之長,只有未知答案的問題無數和興趣愛好種種。誠心入會,渴望成功,還有希望您能告訴我應該努力的方向。非常感謝!(出于環保考慮,循環利用了您的宣傳卡,請見諒)”。

經過整整一周焦急地等待,小麥終于收到了X社團的書面回復,這令他激動不已。回信中肯定了小麥的簡單直白,并邀請他周五下午在校園咖啡廳進行第一次面談。

如約來跟小麥面談的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女生,舉手投足間透著一種淡雅高潔的氣質。“凌小麥同學你好,我是二年級英語系的沈小寒,很高興作為X社團的代表來跟你見面。”她的大名小麥早有耳聞:著名的美女師姐,學習拔尖,待人誠懇,經常成為男生閑談雜議的話題,沒想到她也是秘密組織的成員!

小寒剛一落座便開門見山,“咱們的談話我只提問題,不做解答。不過你要把談話的心得反饋給我,如果社團常委們覺得你很有潛力,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跟你預約下次的見面;否則,我們也非常感謝你的嘗試。”一股無形的壓力從綿綿細語中涌了出來。

“在申請中,你說想知道自己應該努力的方向,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自己的答案是什么呢?”“以前我心里的目標只有一個——高考。現在這個指引自己多年的目標突然消失了,讓我有一種失重的感覺。”小麥把心中的困惑娓娓道來,“也許畢業的時候能找一份理想的工作算是一種目標吧,可各種各樣的用人單位,五花八門的行業領域、崗位職能,真讓人無所適從。當然考研和出國留學也是不錯的選擇,可繼續讀書好像只是把當前的就業問題推后幾年解決罷了,學歷升級了還是一樣的迷茫。”

“沒錯,失去目標不只困擾著你一個人,但這個問題并不是簡單想想就能解決的。你能自覺意識到問題并且主動尋求答案,已經是走在很多同齡人的前面了。接下來我的問題是:你有什么特別敬佩或者崇拜的人嗎?為什么?”“有啊,喬布斯他雖然出身貧寒,中途退學,卻能從零做起創立蘋果這樣一家偉大的公司,在很多領域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更不用說他還創立了皮克斯(Pixar)……”“那么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普通人為什么能夠經受住那么多挫折,最終取得今天的成就?”小麥順著沈同學的提問,若有所思。“也許正如他自己說的那樣,是因為他對事業的熱愛吧,也許他天生就是這方面的天才,或許兩者都有。”

“其實各個領域都有它們的天才,只是我們不太關注這些領域,所以不熟悉他們的名字罷了。當你知道更多這些偉人的故事以后,你會發現他們身上驚人的共性。回去仔細想想,然后告訴我們你的發現。另外推薦你讀一下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演講,會對你的思考有所幫助。”

第一次談話出乎意料地短暫,但幾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讓小麥想到了很多。接下來的幾天里,小麥做了很多功課感覺頗有心得,于是給沈同學發了電子郵件作為上次談話的總結。

沈師姐,您好!

非常感謝您上周抽出寶貴時間跟我面談您的提問對我頗有啟發。通過閱讀一些偉人傳記并反復閱讀您推薦的演講稿,我總結了一些心得請您指正,

1.目標需要不斷尋找。人生的目標不再是一次決定命運的大考,而是一個需要自己不斷去探尋的彼岸。我們的目標模糊不清是由于目前人生經驗的匱乏,隨著閱歷的豐富,本來模糊的方向會漸漸變得清晰,成為具體的目標、

2.熱愛是動力的源泉。人的成功要付出一輩子的努力,在漫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艱難困苦?能夠讓我們堅持不懈,不僅是對于成功的信念,更是對于事業本身的熱愛。走自己的路,不要為了別人而活。

3.要發揮自己的長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應該充分認識自己的天賦,并找到能把天賦發揮到極致的領域或崗位,不斷借助競爭優勢走向成功。

我想為了找到自己奮斗的方向,應該從了解自己入手。想清楚自己喜歡做什么、擅長做什么,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路。謝謝您和X社團帶給我的啟發,我衷心期待著下一次談話。

第11篇

關鍵詞: 習語翻譯 文化差異 歸化 異化

英國語言學家薩皮爾(Sapir)認為:“語言不能離開文化而存在。它是來自決定我們的生活結構的信仰和習俗的這個社會遺傳集合物。”(Sapir,1921)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習語是語言的精華。《辭海》將習語定義為:“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組織,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慣用語、歇后語等。”正因為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習語才被公認為是最難翻譯的語言形式之一。錢歌川先生認為,翻譯是不能單看字面的,還有其他因素要注意(錢歌川,1981)。本文試從英漢文化差異入手,探討如何運用歸化和異化這兩種翻譯基本策略,從而準確傳達英漢習語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并再現其表現力。

一、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一面鏡子,L.P.史密斯在《詞匯和習語》一書中說:“我們最好的習語和最好的詞一樣,不是產生于圖書館、會客室或華麗的劇院,而是在工廠、廚房和農場里產生的。”習語反映了人們的人生經驗、生產經驗、歷史傳統、價值觀念、民間禁忌和民族性格,是人文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英漢習語的文化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地域文化

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習語的產生和其相關的地域文化密切相關。英國是個島國,四面環水,航海業在世界歷史上曾經一度領先。由此,英語中有很多有關船和水的習語。如:plain sailing(一帆風順),all at sea(不知所措),a drop in the ocean(滄海一粟)等。中國自古是農業國家,人們在陸地上繁衍生息,與此相關的習語有很多,如“春雷響,萬物長”、“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相反,在漢語中,大海有一層神秘莫測的含義。如“石沉大海”、“茫茫苦海”、“大海撈針”等習語均反映了人們心目中大海的神秘。

2.歷史典故

許多和歷史故事、典故有關的習語都是某一個民族特有的。它們結構清晰、言簡意賅、具有濃厚的民族歷史文化內涵,最能體現出民族文化特色。英漢兩種語言都具有大量富含民族色彩的習語。如漢語里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醉翁之意不在酒”、“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英語里的“Trojan Horse”(顛覆分子)、“Homer sometimes nods”(智者千慮必有一失)、“Achilles’ heel”( 唯一的致命弱點)。這些典故都充分體現了其民族的獨特文化,很難在另一種語言中找到絕對對等的翻譯。

3.風俗習慣

風俗習慣既受到一個民族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影響,又反過來影響這些方面。一個民族的語言作為這個民族文化的特殊組成部分,必然反映該民族的風俗習慣,習語更與民族的風俗習慣緊密相關。比如在飲食習俗上,面包、黃油、牛奶是英美國家的主食,有很多與之相關的習語,如“earn one’s bread”(養家糊口)、“bread and butter”(日常生活中最必需的東西)、“say cheese”(笑一個)等。中國以米飯為主食,這從漢語熟語的一些表達中可以看出,如“人是鐵,飯是鋼”、“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粗茶淡飯”等。再比如由于民族文化的差異,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內涵。紅色在中國是一種深受喜愛的顏色,“開門紅”、“走紅運”傳達了吉祥喜慶的意思,而英語國家正好相反,紅色代表危險和警告,如“be in the red”(債臺高筑),“give someone a red face”(使某人感到尷尬或羞愧)。

4.

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各民族歷史發展中具有重大的影響。英美國家篤信耶穌基督,中國深受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影響。上的這種差異在英漢習語中也有明顯的反應。英語中有不少源于《圣經》或同基督教有關的習語。如:“as old as Adam”(很久很久以前)、“as poor as church mouse”(一貧如洗)、“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等。佛教和道教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漢語中有大量的與之相關的習語表達,如“佛靠金裝,人靠衣裝”、“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等。

5.客觀認識

漢英民族雖生活在同一客觀環境里,但對客觀事物各持己見,因而賦予同樣事物不同的含義。在英漢文化中,人們的好惡往往不同程度地被賦予在動植物身上,折射出該民族的愛憎,從習語即可看出。如蝙蝠(bat),在漢語中“蝠”與“福”同音,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在西方,蝙蝠卻是一種瞎眼、丑陋、兇惡的動物。此類習語有:“as blind as a bat”(眼力不行),be bats(發瘋)等。再如梅花之不畏苦寒、松竹之高潔、之樸素等都代表著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價值觀念,而英語對松竹梅卻沒有任何聯想意義。同樣,英語中的daffodil(黃水仙)在漢語中缺乏春天、歡樂的象征意義。

第12篇

一、趣味盎然,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動有趣的課堂,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公選課上的學生大多數都對股票所知甚少,如何讓他們對股市有感性的認識,并產生興趣,還能做一些思考?可以通過恰如其分地講一些故事來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比如,為了讓學生對莊家如何運作股票有感性的認識,可以給他們講一個商人買猴子的故事。故事從一個商人進山村買猴開始。這個山村周圍山上全是野猴子,商人出價100元一只收購,村民們覺得很劃算,抓了很多猴子賣給他。村民們賺了些錢,但猴子也變少,不容易抓到了。商人提價到200元,村民們又開開心心去抓猴,商人又全買下,但猴子已經很難抓到了。商人又提價到300元,后來又提價到500元,猴子終于被抓完了。商人走后,其助手回村,標價300元一只賣猴,村民們心想可以500元一只賣給商人,不禁欣喜若狂,家家戶戶砸鍋賣鐵,把猴全買回去了。從那以后,商人再也沒有回來過……故事講完以后,教師告訴學生,這個故事實際上講的就是股票坐莊。然后,打開股票行情軟件,讓學生看股票K線圖,對比著故事來講解。學生聽后覺得這個故事太生動、太形象了,不禁開懷大笑,當時就對學習股票大感興趣。有的學生善于動腦筋,課堂上就會提出來,這個炒股坐莊不就是低買高賣騙人錢么?還有學生開玩笑說,這就叫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事實證明,這門課程結束之后,很多學生都依然對這個故事印象深刻。

二、博觀約取,精心編制講義

關于股票投資的書籍汗牛充棟、浩如煙海,而公選課只有32個學時,教師該選哪一本來作為教材?這需要教師本身博覽群書,然后根據選課時數、學生基礎和教師自身炒股經驗,博觀約取,精心編制講義。現舉個例子說明如何編制有特色的講義。第一章為理念篇,內容精要為:選股以價值投資為主、技術分析為輔,主抓熱點板塊龍頭股,做中長線;持股以趨勢投資為主,強調占住自己的位置;賣股以技術為主,遵守自己的規則;克服人性缺點,堅持獨立操作;保本第一。第二章為成長指引篇,為學生成長為一個優秀炒手指引方向:先學K線,再學炒股的智慧與基本方法,然后學均線技術和常用技術指標及綜合看盤,再看他人經歷而知曉風險、體會他人成長的艱辛,接著學股票整體架構、莊家的心理、股價運行的六種形態、個股與大盤關系的四個層次等,然后學價值投資的思想、方法及業余投資者股票投資技巧,最后學股票投機的思想、智慧、方法、理念和交易規則。第三章為基本面分析篇,講解如何對影響證券價格及其走勢的各項因素進行分析,如通過分析宏觀經濟、行業背景、企業經營能力和財務狀況等,以決定投資購買何種證券及何時購買。第四章為技術分析篇,簡要介紹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重點講解K線技術、均線技術、價量關系和MACD指標以及如何綜合運用,詳細介紹莊家的操盤手法及散戶的心理特征。第五章為選股技巧篇,主要介紹三種選股技巧:第一種是根據彼得•林奇講的六類公司里面去選合適的股票,第二種是和大盤比較尋找機會選股,第三種是抓熱點板塊龍頭股。

三、難度適當,學生普遍接受

選修股票投資公選課的學生中,學科背景大不相同,股票投資的理論和實務基礎也很不相同,教師需要在講授時把握好難度,使得教學能廣泛適用于所有學生,但又不失特色。學生中,有的是理工專業,有的是英語專業,有的是藝術專業,沒學過股票投資的理論;有的是金融財會專業,可能上過證券投資學,還學過財務類課程。大部分學生沒炒過股,但也有的學生炒股有兩年以上,股票投資實踐經驗很不相同。下面舉例說明教師在教學中該如何把握。以教學生基本看盤為例。首先,講股票的分類和股市術語,大部分學生不熟悉,但少部分學生很熟悉,可以很簡單地講解,因為后面在講實戰的時候學生很自然地就掌握了。其次,講看大盤的基本方法,可以稍微講詳細一點,因為在股票行情軟件上面一邊操作一邊講解的時候,學過的學生也不會覺得厭煩。最后,講如何觀察個股走勢,其內容包括看板塊效應、趨勢、點位、集合競價、開盤、盤中異動等等,課堂上也是一邊操作股票行情軟件一邊講解,可以講詳細點,學過的學生也很喜歡聽。至于如何實時盯盤,通過看每一筆掛單和交易及其變化和異常來進行分析等等,可以不講,這種內容很難學而且很耗時間,推薦一兩本寫得較好的書給學生看即可。

四、重點突出,提高教學效率

課時只有32學時,而學生的股票投資知識普遍較貧乏,想教給學生很多東西是不合實際的。引導學生學習,主要是讓學生懂得通過怎樣長期的學習和練習是可以成長起來的。突出重點,主要是結合教師炒股經驗,教給學生一些實戰的技巧,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講得太多、太細致,學生很難記住,效果反而不好。書本上可以看到的知識性東西,盡量要求學生自己去看;關鍵是教學生怎么去觀察和思考,并教學生如何運用于實踐。尤其是強調實戰中是千變萬化的,照搬書本將必敗無疑。講技術分析時,若要處處結合實盤細講,需要講幾十個學時,怎么樣做到重點突出呢?比如,道氏理論中只重點講道氏的3種走勢即股票指數的短期趨勢、中期趨勢和長期趨勢;波浪理論中簡要介紹8浪循環,重點講5個小浪的推動浪和3個小浪的調整浪,以及波浪的3個原則;K線技術重點介紹相對比較有效的幾種反轉形態、持續形態和十字線,并強調要充分重視周K線,記住大周期決定小周期;均線技術只講參數為5、10、30、60的均線之多頭與空頭排列,及其支撐力和壓制力,均線組合只結合實例講金山谷、銀山谷和死亡谷,并強調重視周K的均線;價量關系主要講解結合實例講解量在價先的道理,量與價的配合及背離,高價區與低價區的天量和地量的含義,并強調要充分重視跟蹤量的變化;技術指標中只重點講MACD指標的應用,主要講解買入和賣出及背離信號,并強調周K線MACD指標對中長線轉折的判斷的準確性較高,可以作為中長線投資者的首選參考指標;綜合運用講解,是根K線、均線、價格位置、量的變化和MACD指標進行綜合研判,以及莊家如何吸籌、震倉、拉升、出貨并會在盤面留下什么痕跡,則應該貫徹課程始終。

五、隨時舉例,啟發學生思考

課堂上的空洞的說教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也難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某個問題而通過生動的例子作類比,不僅道理變得顯而易見,而且能啟發學生思考,贏得學生的共鳴。如果教師平時做過充分思考,并且也習慣于通過生活中合適的例子作類比來幫助自己理解問題,那么,他在課堂上隨時舉出恰當的例子來答疑解惑時,無疑會為課堂增光添彩。比如回答學生關于支撐位和阻力位的疑問。在講解阻力位時,教師會告訴學生,最基本的阻力位是10的整數倍價位如10元、20元、30元等等,以及某個區域最低價位的2倍、3倍等等。課堂上學生學會了,課下做炒股實戰,在重要阻力位10元賣掉,結果股價輕易穿過阻力位,大漲不止,學生就認為老師講錯了。教師可通過舉例作類比來輕松回答學生的疑問:一個人從標5的地方開始走,走到標10的地方會有一堵墻,很多人都會因為推不倒墻而退回去,所以老師會告訴同學們在標10的地方可能會過不去,要小心。可是某一次,又一個人在標10的地方輕易就推倒了墻,跨了過去,還繼續往前走。這說明了什么?說明后面這個人很有力量、很強大!換成股票的話,就是這只股票很牛!老師講錯了嗎?沒有!老師常常強調,炒股是講究概率的,阻力大說明直接突破的概率相對較小,并不等于絕對不能突破。不能突破是正常的,直接突破是有可能的。我們學股票的時候,一是要記住炒的是概率,二是要思路開闊,千萬不能死記硬背,照搬書本!這樣舉例說明之后,學生當場會心一笑,覺得恍然大悟。總之,教師要想將股票投資類公選課講得既有特色又實用,而且受學生歡迎,是需要下很多工夫的。

作者:李文芳 方伶俐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湖北大學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陟县| 灯塔市| 清丰县| 达州市| 阿合奇县| 卢氏县| 婺源县| 灵台县| 河北区| 固阳县| 涟水县| 汶上县| 昌乐县| 修武县| 松江区| 太仓市| 石林| 和平区| 历史| 五家渠市| 三亚市| 隆林| 秦安县| 邻水| 灌南县| 巍山| 浠水县| 宁阳县| 西盟| 宣恩县| 临朐县| 乌什县| 景洪市| 耒阳市| 界首市| 饶阳县| 宜川县| 新野县| 正蓝旗| 彝良县|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