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7 03:47:1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學史明理心得體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最有效的內部動力。只有學生有了學習的需要和愿望時,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關鍵。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興趣,他們就會克服一切困難,充滿信心地學習數學、學好數學。現代信息技術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備了趣味性的特點,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極高的價值。利用信息技術的視頻、動畫、解說、文字等多種功能,能使學生借助于電腦技術,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更好、更快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
例如:學習九年級(下)數學教材《圓》第一課時,教師提出問題: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而不做成三角形的或正方形的?學生回答時憑自己的想象找出答案后,教師再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設計一組馬拉車的動態畫面,車輪分別采用正方形、正多邊形、圓形……學生清楚地看到:三角形轉動最不穩定,正方形轉穩定程度有所改善,圓形車輪平穩而圓滑,畫面生動有趣,讓學生感受了為什么車輪必須是圓形的。由此所設置的情景,能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熱情,自然而然地使學生迅速地進入本堂課的教學情境中,讓課堂充滿活躍的學習氛圍。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了要求。在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含義是很廣泛的,它包括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探索規律等能力。
例如:在圖1中,設點C為線段BD上的一點,在線段BD的同側作正ABC和正ECD,連結BE,交AC于M,連結AD,分別交BE、CE于點P、點N。
(1)問圖中有幾對全等三角形;
(2)線段AD與BE相等嗎?線段ND與ME呢?線段NC與MC呢?說明理由。
這是一個極平常的題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解決此問題的。我們借助信息技術,從運動的觀點進一步研究問題,利用幾何畫板,作兩個公共頂點為C的正ABC和正ECD,如圖2,連結AD,BE。教師用鼠標拖動點D使正ECD繞點C旋轉,就能連續產生如下的圖形:
不難發現ACD≌BCE及AD=BE的關系在運動中保持不變。由于圖形是連續變化的,學生看的清楚,理解更明白,掌握的不是孤立的一個題目,而是這樣一類問題。相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分別要畫出許多圖形,然后分析、判斷、證明,花時多,難度大,學生又不易掌握。信息技術強大的動畫功能,解決了很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問題,使得教學過程更加的簡潔明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三、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教育的共識。在教學中,可以結合教材,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方法進行自主學習。還可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創設一個好的環境,引導學生上網查找相關學習內容的資料。例如了解數學史、查閱最新的數學發展情況,查閱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一題多解得能力。通過E-mail、空間、論壇等交流學習心得體會,將學到的知識與同學們共享,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教學要求。在教學中體現學生自主學習,使課堂教學能充分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得多數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互相關心,可增進同學間的友愛,使學生學會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人,教師也變成了學生合作的伙伴、討論的對手、交心的朋友。
四、利用信息技術,加強知識間的融合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標準按不同層次將學生必須學的數學知識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以及實踐與綜合運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學段整合成學生的學習領域。而課程標準沒有對教材編寫體系、教學先后順序等問題作出硬性統一的規定,使學生所學和教師所教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數學知識間的條塊分割局面,使傳統代數、幾何、三角分家的體系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數學知識以更加快捷方便的形式出現在課堂上,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容,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框架。
五、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數學教學方式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的學習者與教學者產生了深遠而又持久的影響。由于有信息技術作為學習的平臺,就可以滿足學生多樣性、個性化、區別化的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地點、時間、環境、資源)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學生可以利用的資源更加豐富,更加便捷,學生會更加積極地參與知識的探索過程。對教師而言,將不再單一的依賴教材、教參、黑板、粉筆等載體,而是以計算機為主要載體所營造的教學環境所代替,如多媒體教學系統、資料庫等,教師不僅有靈活選擇教學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膽創設新穎的、有趣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創設更加開放互動的學習方式,師生關系得以改變,成為真正的合作者。信息技術教學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發展。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學方式,將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展示出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朱慕菊主編.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2002年出版.
2.《現代教師——走進教育科研》張民生.金寶成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