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0 10:01: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文名稱:Chinese Medical Culture
主管單位:上海市教育委員會
主辦單位:上海中醫藥大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3-6281
國內刊號:31-1971/R
郵發代號:4-449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英文名稱: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管單位:江蘇省衛生廳
主辦單位:江蘇省中醫藥學會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蘇省南京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397X
國內刊號:32-1630/R
郵發代號:28-8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2010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中科雙效期刊
聯系方式
【關鍵詞】中醫藥博物館;中醫藥文化;傳播
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中醫博物館收藏有各種中草藥標本,其中蘊含的中醫文化能夠不斷教育人們,中醫藥博物館不但收藏書籍,還有實物展示、藥品展覽,人們可以在實際觀看中真實體會和學習藥學理論知識,以最靈活的方式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播。
一、我國中醫藥博物館發展的情況
六十年代,我國的中醫藥博物館漸漸發展起來,我國中醫藥文化也隨之得以弘揚光大,我國中醫藥的文化也得以保留流傳下來。在我國各個省市都設有中醫藥博物館,近些年來,我國各個地區的中醫藥博物館規模逐漸增大,建設也日漸完善,在全國的影響力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地區也越來越大。有很多中醫藥企業借助我國的中醫藥文化來宣傳自己的品牌產品。現如今,由中醫藥企業投資建筑的博物館幾乎20所,并且博物館的建設也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到現在為止我國的中醫藥博物館近100多所這對弘揚我國的中醫藥文化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
二、中醫藥博物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中的作用
中醫藥博物館集教育、研究、收藏職能于一身,是一個多功能的文化機構,隨著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教育功能首屈一指,博物館成為傳播中醫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醫藥博物館中,醫學典籍、中草藥標本收藏眾多,醫學規律和發展脈絡、醫家的成就和貢獻,通過展示物可以得以體現,有利于直接、簡單的促進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了解、弘揚和學習。中醫藥博物館在傳播中醫藥文化上尤其獨特優勢。
(一)博物館中有很多實物收藏,中醫藥的文化內涵通過實物展示的形式得以直觀展示,其感染力和說服力很強[1]。豐富的圖片、標本、模型和文物極其鮮活生動,晦澀難懂的醫藥知識通過實物觀摩的方式迎刃而解,與此同時,中醫藥文化的深奧難測和廣博精深被人們充分的認識到。
(二)通過中醫藥博物館來傳播中醫藥文化,具有教育形式直觀、時間消耗短、文化容量大等優勢,人們在博物館中觀展,猶如在極大的知識容器內自由翱翔,并且醫學中的細節也能清晰掌握,比起枯燥的課堂講解、晦澀的書本知識,在中醫藥博物館中自由觀看、吸收感興趣的知識更能加深印象。
三、我國中醫藥博物館布展遵守的原則
開設中醫藥博物館的目的是使我國的中醫文化得以傳承并發揚光大,使人們得到一定的教育,對中醫進行了解并能夠收藏一些名貴藥材。在博物館設計時也應該重點突出這一功能,促進人文與科學、創新與傳承的結合。
(一)人文性和科學性的結合。中醫藥不但應該具備科學精神,而且還應該具備人文精神,因此,在博物館的布展過程中應該注意到人文和科學的結合。中醫藥科學的內涵可以通過圖片、文物以及標本的形式展現出來;中醫藥的人文情懷可以通過各種音樂或者場景的設計烘托出來,從而有利于人們對我國的中醫藥知識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學習,提高人們追求健康的欲望。
(二)創新和傳承的統一。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不僅是傳承傳統的文化,還應將創新的思想融入其中,使我國的中醫藥文化得到不斷的發展。在中醫藥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再結合創新的思想和經驗使我國的中醫藥得到進一步發展從而體現出我國中醫藥的精髓。
(三)現代和傳統的融合。在我國中醫藥博物館中,不但要對傳統實物進行展覽,還應加入現代化因素對其核心內容進行講解和分析,其展覽的方式很多,如光影、聲音、電子等互相結合,使標本的展覽效果更加生動,這樣人們在參觀的同時還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中醫藥的精髓,從而實現了教育的目的。運用現代科學信息技術,使通信網絡系統不斷完善,從而使中醫藥博物館不斷實現數字化建設。
四、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中醫藥文化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在傳承中華文化上擔當著主要作用,參觀博物館的一般都是青少年,但是中醫藥文化晦澀且精深,青年人一般不感興趣,只有將中醫文化滲透到生活細節中,才能讓他們時刻感受到文化魅力,引起青少年的好奇心,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具體方法如下:
(一)加強青少年對中醫的認識
經絡是中醫藥的基礎,在組織青少年參觀中醫藥博物館時,講解員可以把整理好的醫藥理論進行具體講解,使得青少年對經絡的發展和起源做到了解;扁鵲是我們眾所周知的歷史人物,了解中醫藥時不可避免,為了提高青少年興趣,可以介紹扁鵲的歷史故事,同時將恒動觀展和辯證法傳播給大家;中醫與五行是分不開的,五色、五味和五臟與中醫藥息息相關,這些也是生活中的常識問題,在參觀中醫藥博物館時,青少年可以向講解員提出各種問題并得到解答,以此提高他們對中醫的興趣和了解[2]。
(二)加強青少年對中藥的認識
在青少年參觀中醫藥博物館的過程中,通過講解神農嘗百草的典故、藥物產地、中藥名稱、可治療疾病等激發人們對中藥的興趣,發起找尋中藥等活動,加強人們對中藥的認識;如今人們越來越注重食療養生,藥食在一定程度上是同源的,能夠通過中醫藥博物館內的養生食療大講堂的分析、講解,認識到中醫藥對人體健康的重要作用,指導青少年及其家人學習藥物養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中醫藥文化就是其中組成部分之一,其影響力重大,中醫的發展、醫藥文化的弘揚、傳承和保護甚至是我國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都可以從中得到實現。上述分析可見,中醫藥博物館在中醫藥文化的傳播中起著關鍵作用,不僅可以使人們在趣味中接受文化,還能引導人們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參考文獻】
[1]劉洪.依托中醫藥博物館的中醫藥文化的教育與傳播[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04:7-9.
[關鍵詞] 中醫藥 旅游資源 旅游
醫藥旅游是近年來國際上新興的一種旅游方式,中醫藥旅游在我國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未形成大規模的開發,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也很少,目前,并沒有統一的概念,按照世界旅游組織的定義,醫療旅游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游服務。很顯然,醫藥旅游并不等同于醫療旅游。本人認為,中醫藥旅游是在旅游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以中醫藥的深厚文化內涵為基礎,與中醫藥相關的各種旅游活動。中醫藥旅游集旅游與中醫藥為一體,是中醫藥的延伸和旅游業的擴展。
一、中醫藥旅游資源豐富多樣
中醫藥與國畫、京劇并稱為中國三大國粹。中醫藥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一直在世界上具有深遠的影響,目前已成為外國人來華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近年來,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的各種旅游活動倍受青睞,同時,“花錢買健康”已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同,新加坡、印度等國都制定了相應的醫療旅游計劃,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我國的中醫藥旅游應抓住這一發展的契機。
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生物資源豐富多樣,為中醫藥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豐富旅游資源。中醫藥旅游的內容和方式豐富多樣,但可概括為醫療旅游、醫藥旅游、參觀學習、會展等。
1.醫療旅游
主要是以預防、治療疾病或健身為主要目的。中國醫藥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寶貴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針灸、刮痧、拔罐、氣功、太極拳、按摩、藥膳、藥飲、藥酒、洗溫泉、泥療等都是傳統的項目,就有很大的吸引力。中醫以陰陽、五行等哲學理論為指導,從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方面對藥物的性能加以概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天人合一中醫療法。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高,美容、心臟手術等醫療項目雖然不是傳統的強項,但相對歐美發達國家昂貴的醫療費用而言,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醫藥旅游
我國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其中的天然藥物資源有記載就已達3000余種,僅次于馬來西亞和巴西,位居世界第三位。如四川的黃連、東北的人參、廣東 的陳皮、山東的阿膠 、云南的茯苓等,由于中藥大多為植物藥材,生長于大自然,通過自然的選擇與淘汰,其毒副作 用一般較小,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對中藥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具國家旅游局在入境旅游者購物抽樣調查顯示,中成藥和保健品是旅游者最感興趣的商品之一,中藥材是我國旅游商品市場的主要品牌之一。
3.參觀學習
參觀學習包括對藥材生產基地、加工基地、醫藥博物館等地的參觀游覽。許多藥材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具有觀賞價值,當人們回歸自然,置身于中藥材世界時,不僅可欣賞到自然美,也同時通過人體本身與自然環境進行物質、能量、信息等的交流,達到一定的醫療作用。在參觀游覽過程中,通過增加一些可參與性的活動,經過專業人員或導游員的講解,即可提高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又可實現寓教于游的目的。
二、中醫藥旅游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國中醫藥旅游資源豐富,但對中醫藥旅游資源的認識不清,重視不夠。目前,中醫藥旅游產品雖已出現,但中醫藥旅游的開發還處于起步和探索階段,未形成大規模的開發。如東北地區的人參、鹿茸等吸引著大批韓日游客,他們在旅游途中,喜歡用中國的藥膳,如何進一步提高這些旅游資源的吸引力,吸引更大范圍更多的游客,是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1.醫療旅游水平低
目前,我國的醫療旅游還是以療養為主,但與醫療旅游較發達的新加坡、印度等國相比,在醫療水平、硬件設施、休閑服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
2.醫藥旅游資源開發力度不夠
我國擁有豐富的醫藥旅游旅游資源,但由于對其開發力度不夠,國內專業人士甚至很少有人知道醫藥旅游的概念,更何況普通游客和國外客人。
3.規模小水平低
目前,中醫藥旅游由于規模普遍較小,未形成區域中醫藥旅游中心,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都較小。同時還停留在是以觀賞、療養、購買為主,水平較低,服務項目不能做到完整配套。
三、中醫藥旅游發展對策
1.提高認識,培訓人才
中醫藥旅游是重要的專項旅游產品,是實現旅游產品升級換代的重要舉措之一,但目前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對其研究的人很少。各級政府和專業人員應對中醫藥旅游的發展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
2.科學規劃,合理開發
我國中醫藥旅游資源豐富,但多數還屬于原生狀態,開發力度不夠。如何科學規劃合理開發中醫藥旅游資源,提高資源吸引力,確定合理開發模式,推出規范的專項旅游線路,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3.加大宣傳力度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世界影響力越來越大,中醫藥旅游潛在的國際市場非常巨大,政府相關部門應抓住機遇,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宣傳促銷力度,把潛在的市場轉變為現實的旅游者。
結語
中醫藥旅游是旅游業的全新分支,我國中醫藥旅游資源十分豐富,但若把資源優勢轉變為市場優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必須經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以達到中醫藥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田廣增:我國中醫藥旅游發展探析,地域研究與開發,2005
[2]張群:中醫藥旅游的產品開發與市場分析,市場與發展,2003
[3]徐菲:迅速發展的印度醫療旅游,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6
[4]甘枝茂等:旅游資源與開發.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5]楊桂華等:生態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一條為了繼承和發展中醫藥學,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中醫醫療、預防、保健、康復服務和中醫藥教育、科研、對外交流以及中醫藥事業管理活動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中藥的研制、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執行。
第三條國家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藥事業,實行中西醫并重的方針,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推動中醫、西醫兩種醫學體系的有機結合,全面發展我國中醫藥事業。
第四條發展中醫藥事業應當遵循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保持和發揚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積極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藥理論和實踐的發展,推進中醫藥現代化。
第五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藥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使中醫藥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制定區域衛生規劃時,應當根據本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居民醫療需求,統籌安排中醫醫療機構的設置和布局,完善城鄉中醫服務網絡。
第六條國務院中醫藥管理部門負責全國中醫藥管理工作。國務院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藥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藥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藥有關的工作。
第七條對在繼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中做出顯著貢獻和在邊遠地區從事中醫藥工作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給予獎勵。
第二章中醫醫療機構與從業人員
第八條開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符合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的中醫醫療機構設置標準和當地區域衛生規劃,并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后,方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第九條中醫醫療機構從事醫療服務活動,應當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和優勢,遵循中醫藥自身發展規律,運用傳統理論和方法,結合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發揮中醫藥在防治疾病、保健、康復中的作用,為群眾提供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中醫藥服務。
第十條依法設立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應當能夠提供中醫醫療服務。
第十一條中醫從業人員,應當依照有關衛生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的規定通過資格考試,并經注冊取得執業證書后,方可從事中醫服務活動。
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學的人員以及確有專長的人員,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通過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核考試,并經注冊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后,方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第十二條中醫從業人員應當遵守相應的中醫診斷治療原則、醫療技術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
全科醫師和鄉村醫生應當具備中醫藥基本知識以及運用中醫診療知識、技術,處理常見病和多發病的基本技能。
第十三條中醫醫療廣告,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申請并報送有關材料。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應當自收到有關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核發中醫醫療廣告批準文號的決定。對符合規定要求的,發給中醫醫療廣告批準文號。未取得中醫醫療廣告批準文號的,不得中醫醫療廣告。
的中醫醫療廣告,其內容應當與審查批準的內容一致。
第三章中醫藥教育與科研
第十四條國家采取措施發展中醫藥教育事業。
各類中醫藥教育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藥基礎理論教學,重視中醫藥基礎理論與中醫藥臨床實踐相結合,推進素質教育。
第十五條設立各類中醫藥教育機構,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設置標準,并建立符合國家規定標準的臨床教學基地。
中醫藥教育機構的設置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制定;中醫藥教育機構臨床教學基地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制定。
第十六條國家鼓勵開展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培養高層次的中醫臨床人才和中藥技術人才。
第十七條承擔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較高學術水平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技術專長和良好的職業品德;
(二)從事中醫藥專業工作30年以上并擔任高級專業技術職務10年以上。
第十八條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繼承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和良好的職業品德;
(二)受聘于醫療衛生機構或者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從事中醫藥工作,并擔任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務。
第十九條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繼承工作的指導老師以及繼承人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藥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第二十條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應當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完善本地區中醫藥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制定中醫藥人員培訓規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應當按照中醫藥人員培訓規劃的要求,對城鄉基層衛生服務人員進行中醫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訓。
醫療機構應當為中醫藥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創造條件。
第二十一條國家發展中醫藥科學技術,將其納入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加強重點中醫藥科研機構建設。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充分利用中醫藥資源,重視中醫藥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采取措施開發、推廣、應用中醫藥技術成果,促進中醫藥科學技術發展。
第二十二條中醫藥科學研究應當注重運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開展中醫藥基礎理論研究和臨床研究,運用中醫藥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開展對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的防治研究。
中醫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醫療機構應當加強中醫藥科研的協作攻關和中醫藥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培養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技術骨干。
第二十三條捐獻對中醫藥科學技術發展有重大意義的中醫診療方法和中醫藥文獻、秘方、驗方的,參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給予獎勵。
第二十四條國家支持中醫藥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推進中醫藥的國際傳播。
重大中醫藥科研成果的推廣、轉讓、對外交流,中外合作研究中醫藥技術,應當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批準,防止重大中醫藥資源流失。
屬于國家科學技術秘密的中醫藥科研成果,確需轉讓、對外交流的,應當符合有關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
第四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逐步增加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扶持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中醫藥事業經費挪作他用。
國家鼓勵境內外組織和個人通過捐資、投資等方式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
第二十六條非營利性中醫醫療機構,依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財政補貼、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
第二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確定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包括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
獲得定點資格的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第二十八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加強對中醫藥文獻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保護工作。
有關單位和中醫醫療機構應當加強重要中醫藥文獻資料的管理、保護和利用。
第二十九條國家保護野生中藥材資源,扶持瀕危動植物中藥材人工代用品的研究和開發利用。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中藥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鼓勵建立中藥材種植、培育基地,促進短缺中藥材的開發、生產。
第三十條與中醫藥有關的評審或者鑒定活動,應當體現中醫藥特色,遵循中醫藥自身的發展規律。
中醫藥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中醫醫療、教育、科研機構的評審、評估,中醫藥科研課題的立項和成果鑒定,應當成立專門的中醫藥評審、鑒定組織或者由中醫藥專家參加評審、鑒定。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三十一條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的工作人員在中醫藥管理工作中違反本條例的規定,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獲取其他利益,,,或者發現違法行為不予查處,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降級或者撤職的行政處分。
第三十二條中醫醫療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責令停業整頓,直至由原審批機關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取消其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一)不符合中醫醫療機構設置標準的;
(二)獲得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資格,未按照規定向參保人員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
第三十三條未經批準擅自開辦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未按照規定通過執業醫師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取得執業許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三十四條中醫藥教育機構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審批機關予以撤銷:
(一)不符合規定的設置標準的;
(二)沒有建立符合規定標準的臨床教學基地的。
第三十五條違反本條例規定,造成重大中醫藥資源流失和國家科學技術秘密泄露,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
第三十六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損毀或者破壞中醫藥文獻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責令改正,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紀律處分;損毀或者破壞屬于國家保護文物的中醫藥文獻,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七條篡改經批準的中醫醫療廣告內容的,由原審批部門撤銷廣告批準文號,1年內不受理該中醫醫療機構的廣告審批申請。
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撤銷中醫醫療廣告批準文號后,應當自作出行政處理決定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通知廣告監督管理機關。廣告監督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負責中醫藥管理的部門通知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查處。
第六章附則
第三十八條本條例所稱中醫醫療機構,是指依法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中醫、中西醫結合的醫院、門診部和診所。
英文名稱:Jili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主管單位:吉林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長春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3-5699
國內刊號:22-1119/R
郵發代號:12-42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79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關鍵詞] 斑禿;中醫藥;內治;外治
[中圖分類號] R758.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3(c)-0056-04
Research overview about alopecia areat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ENG Jing DUAN Xingwu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Dongzhim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alopecia areata can't be ignored and it is a trend that the Chinese medicine joins with modern medicine,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rough retrospecting the ancient literatures of alopecia areata, the experience of modern famous doctors and the research situation in recent five year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auses, treatments inclu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s and both of them, acupuncture, such as fire needle and plum needle, the treatments with Chinese and modern medicine, the therapy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finds it is an advantage to cure alopecia areata with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treatment isn't limited to traditional medicine, it makes the effect significant with modern medicine and the proper combination of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t the treatments still need to explore much more perfect way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ose ways to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So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overview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alopecia areata.
[Key words] Alopecia areat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nal treatment; External treatment
斑禿是一種頭發斑片狀脫落的皮膚病,無自覺癥狀,偶有脫發區域頭皮輕度麻、癢[1]。祖國醫學古代文獻中沒有與斑禿對應的唯一病名,多根據其病因及皮損形態來命名,如油風、鬼剃頭。中醫藥治療斑禿的效果值得肯定,除使用傳統的內外療法,與現代醫學和先進科學技術的聯合運用使臨床療效得以提高,但仍有治療時間過長、易復發等問題,因此還需不斷完善。通過探究中醫藥診治斑禿疾病的研究進展,以期待為臨床工作者提供有效的診療思路,提高療效。
1 古籍文獻研究
1.1 病名及癥狀
古籍中有關本病的記載,可追溯到《難經》與《黃帝內經》時期,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提出“鬼舐頭”。明代陳實功在《外科正宗》中首次提出了“油風”這一病名,被廣泛使用“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毛發根空,脫落成片,皮膚光亮,癢如蟲行”。清代《外科證治全書》中寫到“油風,又名鬼S刺,俗稱落發”。清代吳謙在《醫宗金鑒》中談到“成片脫落,皮紅光亮,癢如蟲行,俗名鬼剃頭”。
1.2 病因
1.2.1 血瘀 《醫宗金鑒》提出油風診治要訣“油風毛發干焦脫……養真海艾砭血痊”。《醫林改錯》云“頭發脫落,各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發,故發脫落”,清代王清任首次提出瘀血內阻是致使脫發的病因。《血證論》中有云“凡系離經之血……瘀血在上焦,或發脫不生”,闡述了發落與血液瘀滯之間的關系。
1.2.2 肝腎不足 《內經》中便有腎與毛發之間關系的論述,如“腎氣實,發長齒更;腎氣衰,發墮齒槁”“腎之合骨也,其榮發也”等。《素問》云“腎者主蟄……精之處也其華在發”,《難經》云“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濡于骨髓??????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發無潤澤”,皆強調了先天之本腎與毛發之間的密切關系。《金匱要略》闡釋了肝腎與發落之間的因果關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發落,脈芤遲,為清谷,亡血失精。”
1.2.3 氣血虛 《諸病源候論》有云“血盛則榮于頭發,故須發美;若氣血衰弱,經絡虛竭,不能榮潤,故須發脫落”。《脾胃論》中說到“夫胃病其脈緩,脾病其脈遲,且其人當臍有動氣……若火乘土位,其脈洪緩,更有身熱……此陽氣衰落,不能生發……或皮毛枯槁,發脫落”,由此可見,李東垣認為胃氣虛無以化生氣血滋養毛發而致發落。《外科證治全書》提出“油風……夫發為血之余,腎主發,脾主血,發落宜補脾腎,故婦人產后,脾腎大虛多患之”,指出治療上宜補脾腎兩臟以補血養發。
1.2.4 風邪 風邪,既有內風,亦有外風。《馮氏錦囊秘錄》云“發乃血之余,焦枯者血不足也,忽然脫落,頭皮作癢,須眉并落者,乃血熱生風,風木搖動之象也”,提出血熱生風、肝風內動是引起發枯落的重要病因,此為內風也。《醫宗金鑒》中寫到“毛孔開張,邪風乘而入,以致風盛燥血,不能榮養毛發”,道明了外感風邪致病的原理,此為外風也。
此外,斑禿還與情志因素有密切聯系。斑禿常因情志內傷,氣機逆亂,氣滯血瘀,不能上奉于腦,毛發失榮;或久病及產后氣血兩虛肝腎不足,發無精血濡養而起病。《諸病源侯論》寫到“人有風邪在于頭,有偏虛處,則發禿落”,指出外感風邪加上本虛致使頭發片狀脫落,所以使斑禿發生的既有外因亦有內因。
1.3 治療
1.3.1 內治 《壽世保元》有云“儒者因飲食……須發脫落。余以為勞傷精血,陰火上炎所致,用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五味子及六味地黃丸加五味子,須發頓生如故”。《雜病證治準繩》用黃芪建中湯治療“脈弦氣弱,皮毛枯槁,發脫落”,用四君子湯加熟地治療“發脫落至臍下痛”,以益氣健脾。《醫林改錯》中,王清任用通竅活血湯治療血瘀型脫發。《醫學入門》云“少壯有發落,或須亦落者,腎枯火炎……腎氣丸、天門冬膏主之”。
1.3.2 外治 《瘍醫大全》中記載“生姜切片,擦落發光皮上,數日即長”“川椒四兩,用白酒釀浸七日,早晚潤禿處,其處自生”等外治斑禿的方法。《千金要方》中治鬼舐頭方和生須發膏等亦是治療斑禿的外治良方。《醫宗金鑒》中指出“若耽延年久,宜針……出紫血,毛發庶可復生”,即脫發已久可針砭脫發處,出紫血,以助于生發。
綜上,治療斑禿的方法豐富多樣,內治丸劑、湯劑等劑型豐富,中醫外治更是歷史久遠,內外合治亦是常見,《太平圣惠方》中記載了8首治療發禿脫落的方劑,包括內服與外用方藥。《外科正宗》中“油風乃血虛不能隨氣榮養肌膚,故毛發根空,脫落成片……此皆風熱乘虛攻注而然,治當神應養真丹服之,外以海艾湯熏洗并效”,亦有針砭治療之法。
2 現代著名醫家經驗
朱仁康認為現代醫學所說的斑禿,在祖國醫學中稱為油風,同時指出油風還包括脂溢性脫發,斑禿與“血”密切相關,宜從血論治,并總結出斑禿多見氣血不足、肝腎虧虛的虛證與血虛風燥無以養發的虛實夾雜證,以及血熱生風的實證等,歸納總結出:血熱證、氣血兩虛證、陰血虛證和血瘀證四證[2]。
趙炳南認為斑禿多因肝腎兩虧、陰血不足無以榮養肌膚,同時腠理不固,風邪乘虛入所致。趙炳南善用七寶美髯丹以養血補肝,有時亦慣用神應養真丹加減,認為天麻加入補血、補養肝腎的藥物,能促進頭發生長。外用方面用椰子油或鮮椰子汁搽脫發處[3]。張志禮通過毛發特征探尋機體氣血盛衰的情況,認為濕熱之癥治療時應注意脾虛,不可只用苦寒峻藥,需注意調理脾胃以便濕去而發固[4]。
P國維認為斑禿為虛實錯雜之證,治療上不可忽視本虛的重要性,且需標本兼顧[5]。P國維根據自身經驗發現松針對于治療斑禿的有極大幫助,《本草綱目》中記載:“松針,氣味苦溫,無毒……主治風濕瘡,生毛發……不饑延年。”臨床上,P國維常用黃芪、靈芝等補養正氣,調節免疫力,讓人受益匪淺。
各名老中醫考據大量古籍,結合臨床總結出讓后世受益匪淺的經驗方法。對于斑禿的認識及診療,需注意標本兼顧,在調節血瘀血虛、疏風散邪時,應顧護先天之本與后天之本,補養肝腎、調理脾胃,在不同疾病階段分清主次,盡量達到療效的最優化。
3 近五年研究概況
3.1 病因與辨證
肝藏血,腎藏精其華在發,故肝腎虧虛,氣血不足時無精血養發,毛發失榮而脫落以致斑禿,所以斑禿的病因與辨證分型應重視“血、肝、腎”,以補血養血益氣、滋補肝腎為基本準則[6]。發為血之余,氣為血之帥,七情內傷時,氣機不暢,氣滯血瘀,血無法上奉于腦,毛發失養以致斑禿。對于斑禿疾病,情志因素不可忽視,心理干預能調節心理狀態,提高疾病療效[7]。
斑禿由多因素引起,《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將斑禿分為肝腎虧虛、血熱風盛、血虛風燥、氣滯血瘀4種證型。臨床上周豐寶等[9]對斑禿患者進行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治療肝郁血虛型29例、氣血兩虛型18例、肝腎虧虛23例。不同醫者在實際診治中對斑禿的辯證分型看法各有特色,卻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外乎“虛、實”兩字,虛證以氣血虧虛、肝腎不足為主,實證可見肝郁、血熱風燥、血瘀證,并有血虛風燥、氣虛血瘀、腎虛血瘀、肝郁血虛等虛實夾雜證[10]。因此,治療上當注重情志因素,以虛實為綱,標本兼治。
3.2 內治
斑禿的內治不外乎口服中藥。《外科理例》云“治外必本諸內,治內亦即治外”,發于體表的斑禿,與體內臟腑相關,通過辨病辨證臨證選方用藥。喻紅兵[11]與劉歡[12]經過臨床辨證分型,分別運用養血生發丸與舒肝養血湯,治療肝腎不足型斑禿90例,肝郁血虛型斑禿33例,有效率為93.33%和83.34%。
小兒斑禿也較常見,但用藥需謹慎。小兒屬于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不宜使用激素與免疫制劑等,中藥內治便是一個較佳的選擇。湯勇等[13]運用茯苓生發方加減治療小兒斑禿31例,對照組29例口服復方甘草酸苷片,經治療總有效率為83.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8.6%。
3.3 外治
斑禿發生于體表,外治藥物直接作用于皮損,常選用溶液、酊劑等劑型。王滿清[14]將神奇生發露外用治療斑禿患者114例,治愈109例,總有效率為100%。
針灸治療的獨到之處是顯而易見的,臨床徐凱[15]和高險峰等[16]運用梅花針治療斑禿。項晶等[17]和程素利[18]分別運用溫針與火針治療斑禿,有效率達83.33%、84.8%。溫針與火針使虛者得以溫,實者活血祛瘀,引熱以泄。灸法亦有溫通、活血化瘀之理,傅海兒[19]單純應用灸法治療斑禿16例,經治療痊愈4例,總有效率為93.75%。
外治法易于接受,種類多樣,副作用少。針灸與外用中藥等外治法的聯合使用提高了斑禿治療的效果,例如董輝[20]運用梅花針叩刺加生發液取得良好療效,且中藥復方與現代醫藥給藥方式(如復方當歸注射液[21])的結合,櫓幸┑腦擻猛乜砹慫悸貳J笛檠芯糠⑾種幸┕撬椴雇庥猛ü減少退行期毛囊中細胞凋亡,可抑制毛囊進入退行期[22]。
3.4 民族醫藥療法
花日等[23]用蒙藥治療斑禿,治療組與對照組均口服蒙藥(嘎古拉、古日貢、阿如等),前者加用外用阿拉嘎斑布,7 d后,前者總有效率為92.8%,后者總有效率為73.7%。楊通神[24]運用侗藥(改良俊茸液)聯合梅花針治療斑禿患者132例,痊愈85例,總有效率為95.45%。陳紅路等[25]采用壯醫藥線點灸治療斑禿,實證組28例和虛證組22例,均采用壯醫藥線點灸治療的方式。操作時將藥線點燃,直接灼灸蓮花穴。經治療,前者痊愈16例,總有效率為92.9%,后者痊愈9例,總有效率為90.9%。實證組的治療效果較佳,在一定程度上證實了藥線活血化瘀的功用。
各民族醫藥在治療斑禿上各有特色藥物和療法,并與中醫中藥相結合,其療效確切,但在進行臨床觀察和研究時,方法稍有欠缺,例如缺少對照組,治療組患者病例數較少等。
3.5 綜合療法
內治運用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調整內環境,外治法使藥效直達病所,內外兼顧,中西結合取長補短,促進疾病恢復。中醫內外治療相結合,是治療斑禿的基本方法,口服湯劑加中藥酊劑或溶液較為常見。彭美霞等[26]采用內服外用中藥治療斑禿35例,口服滋腎生發湯,外用中藥酊劑,治愈19例,總有效率為88.6%。
中藥內服與針灸的聯合治療,從內調理全身氣血,疏通經絡,外用針灸之法刺激皮損局部,改善血液循環。麻秋雷等[27]將口服中藥與火針相結合,治療斑禿患者35例,對照組15例僅口服中藥,經治療,前者痊愈4例,總有效率為97.1%;后者痊愈2例,總有效率為73.3%。喻國華等[28]治療斑禿患者40例,口服中藥加隔姜灸;對照組38例,內服養血生發膠囊,外用生發酊。經治療,前者治愈28例,總有效率為95.0%;后者治愈21例,總有效率為76.3%。
隨著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相互結合,多元化治療已成為一種趨勢。口服中藥與外用米諾地爾、曲安奈德封閉的聯合使用,療效比較客觀。瞿奕等[29]用中藥聯合曲安奈德局部封閉治療斑禿59例,對照組60例,僅外用曲安奈德,治療組痊愈49例,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痊愈38例,總有效率為93.33%。
4 小結
中醫藥治療斑禿歷史悠遠,先輩積累與傳承下的豐富經驗值得我們學習與體會。中藥內外聯合治療斑禿已是常用治法,把握整體觀念,關注局部變化,以虛實為綱,標本兼治,勿忘情志因素。與針灸的聯合使得斑禿的診療多樣化,而中西結合的治療手段為斑禿患者帶來了更豐富的治療方案。由上文可知,口服中藥常用到何首烏、女貞子和墨旱蓮三味中藥。何首烏能誘導毛細胞增殖,從而達到治療斑禿的作用[30]。墨旱蓮具有調節免疫的作用,該作用與其所含有的黃酮成分相關[31]。女貞子是扶正固本的補益中藥,且在調節免疫方面效果良好[32]。
傳統治療方式與現代科技的結合,相輔相成,促進了斑禿診治的發展,如氦氖激光與中藥顆粒聯合治療34例斑禿患者[33],運用中醫五行音樂改善斑禿患者情緒抑郁[34]等。關于斑禿的療法不勝枚舉,仍有許多特殊的治療方式及聯合治療措施值得我們去探究。
[參考文獻]
[1] 瞿幸.中醫皮膚性病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231-232.
[2]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朱仁康臨床經驗集-皮膚外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210-211.
[3] 北京中醫醫院.趙炳南臨床經驗集[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89-290.
[4] 婁衛海,周壘,劉矗,等.皮膚病臨癥筆談[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209-211.
[5] 吳盤紅.P國維教授治療斑禿臨床經驗介紹[J].新中醫,2012,44(1):134-136.
[6] 楊倩,魏躍鋼.論斑禿中醫分型及內治法[J].河南中醫,2015,35(4):805-807.
[7] 孫穎.心理干預對中重度斑禿及全禿、普禿患者心理與治療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120-121.
[8]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2:3342.
[9] 周豐寶,陳美南,杜翠翠.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斑70例療效觀察[J].中國療養醫學,2014,23(7):610-611.
[10] 叢琳,張鵬飛,葉建州.斑禿中醫辨治研究概況[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19):80-81,84.
[11] 喻紅兵.養血生發丸治療斑禿(肝腎不足證)的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雜志,2013,35(2):52-53.
[12] 劉歡.疏肝養血湯治療斑禿(肝郁血瘀型)的臨床療效觀察[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4.
[13] 湯勇,盧正文.茯苓生發湯治療小兒斑禿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6,8(4):197-198.
[14] 王滿清.神奇生發露治療斑禿114例[J].江西中醫藥,2012,43(12):35.
[15] 徐凱.針刺治療斑禿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5, 31(2):20-22.
[16] 高險峰,徐百靈.生發梅花針環壓叩刺法治療血瘀毛竅型斑禿的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3(10):5509.
[17] 項晶,邊曉東.施氏溫針治療斑禿30例[J].浙江中醫雜志,2016,51(11):843.
[18] 程素利.火針療法治療斑禿的臨床研究[D].天津:天津中醫藥大學,2014.
[19] 傅海兒.艾灸治療斑禿的臨床療效觀察[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4.
[20] 董輝.生發液涂擦聯合梅花針叩刺治療斑禿的研究與臨床觀察[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24):4873, 4876.
[21] 詹鵬.頭降憊樽⑸湟褐瘟憑窒扌園咄旱牧俅擦菩Ч鄄[J].醫學信息,2014,27(2):395.
[22] 黃云英,張德芹,沈麗,等.骨碎補外用對環磷酰胺致小鼠斑禿模型的影響[J].天津中醫藥,2012,29(4):375-377.
[23] 花日,孟克,烏蘭其其格.蒙藥阿拉嘎斑布外涂液治療斑禿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3(8):2122.
[24] 楊通神.侗藥外治圓形脫發132例臨床報道[J].中國民族醫藥雜志,2013(9):13-14.
[25] 陳紅路,鄧翠榮,宋飛,等.壯醫藥線點灸對不同中醫證型斑禿患者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2,11(4):253.
[26] 彭美霞,周青.中藥內服外用治療斑禿35例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2,18(3):78-79.
[27] 麻秋雷,梁冰潔,,等.火針配合中藥治療斑禿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5,34(3):232-233.
[28] 喻國華,劉建國.隔姜灸配合中藥治療肝腎不足型斑禿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3,32(10):861-862.
[29] 瞿奕,茅偉安,張健,等.曲安奈躍植糠獗樟合中藥治療斑禿59例[J].上海中醫藥雜志,2013,47(11):64-65.
[30] Sun YN,Cui L,Li W,et al. Promotion effect of constituents from the root of Polygonum multiflorum on hair growth [J]. Bioorg Med Chem Lett,2013,23(17):4801-4805.
[31] 程敏,鄧雅婷,王慶偉.墨旱蓮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藝與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師,2015,18(11):1956-1959.
[32] 于東波,張宏方,鄭玉,等.女貞子對免疫相關調節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7):150.
[33] 楊梅,楊國華.健脾益腎顆粒聯合氦氖激光治療斑禿34例[J].陜西中醫,2012,33(10):1351-1352.
關鍵詞:近視;針灸;按摩;耳穴刺激;氣功;穴位激光;艾灸;中藥;綜述
近視,指的是以看近物清晰、視遠物模糊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眼病。自隋唐以來,歷代醫家對本病多有論述。近視病因多與過用目力,勞瞻竭視,血傷氣損,或稟賦不足,先天遺傳有關; 病機多為肝腎兩虛,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微,光華不能遠及。西醫認為近視眼形成主要原因是視覺環境不佳( 包括光污染) ,與閱讀時間長短有關,此外還與環境、遺傳及發育等諸多因素相關[1]。西醫主要有手術與非手術兩方面,均是矯正,不能治治愈。而中醫藥的干預有一定優勢,綜述如下。
1針灸方法
鄭氏[2]針刺雙側承泣、太陽、風池,平補平宵手法,留針30 min/次。1次/d,5~6次/w,20次為1療程。臨睡前,用毛巾熱敷針刺穴位。每穴5~10 min。治愈率:19. 5%;顯效:37.8%;有效:40.2%;無效:2.4%;總有效率:97.6%。
2按摩推拿療法
張氏等[3]對45例青少年近視患者運用按摩手法,對太陽、晴明、四白、頭臨泣、肩中俞、合谷按順序用拇指或食指深按穴位,強力按摩1 min,然后用指腹輕柔按摩1 min,按摩后讓患者遠眺3 min,按摩1次/d,10 d為1個療程。治療后測裸眼視力,視力提高率90.1%。
3耳穴刺激療法
朱氏等[4]將68例(118只患眼)青少年輕度近視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4例,60只患眼)和對照組(34例,58只患眼),對照組用復方托品酰胺滴眼液睡前滴眼1次/晚,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磁珠貼壓耳穴眼、目1、目2、肝、脾、腎等治療,治療8 w后顯示磁貼壓耳穴組治療后視力提高明顯,療效優于對照組,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3. 33%和62. 0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氣功療法
吳云霞[5]納入標準的大學生近視患者60例、隨機分為練功組、對照組,每組30例。練功組研究對象運用"增視功"鍛煉,1次/d,30 d為1個療程,連續3個療程,對照組則不采用任何干預措施。兩組研究對象入組當天和3個療程后分別檢測近視屈光度、裸眼遠視力,以末次近視屈光度及遠視力作為判定療效的依據。3個療程后,療效比較:練功組:好轉34例,未愈20例,有效率達63%;對照組:好轉4例,未愈54例,有效率達6.9%。
5穴位激光照射法
臨床用于近視治療的穴位激光照射法主要選用氦-氖激光儀。尤佳[6]治療青少年近視100例,選睛明、四白、陽白、合谷穴,以氦-氖激光照射,波長0.6328微米,輸出功率1.5~2.5 mW,光斑直徑 1~1.5 mm,每次選取2個穴位,每穴每次照射5 min,1次/d,10 d為1個療程。并設對照組做眼保健操,治療 2 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83.00%,對照組為36.67%。
6艾灸法
李杜軍[7]采用藥艾灸治療青少年近視 241 例,對照組為復方托吡酰胺眼液點眼,總有效率藥艾組 86.31%,明顯高于對照61.35%。
7中藥療法
7.1李氏等[8]選用明目沖劑(黃苗、黨參、茯茶、柴胡、川考、絲瓜絡、當歸、白術、地龍、全蝎、白砂糖、糊精等) 水沖服治療近視,20 g/次,3次/d,1個月為個療程。結果1730例患者中治愈250例,占14.45%;顯效896例,占51.79%;有效490例,占28.32%;無效94例,占5.43%;總有效率為94.56%。
7.2黃妍收集2009年7月~2010年2月,湖南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眼科門診近視眼"例(年齡5~15歲,屈光度
7.3劉氏[9]認為,近視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內分泌失衡、眼部組織代謝綜合作用的結果,臨床觀察組成益明亮視I~III號系列方治療近視之肝熱證:患者初期肝經郁熱,目昏不明,治以清肝泄熱,開竅明目,給予益明亮視湯I號,藥物主要有石決明、茵陳、黃琴、柴胡等;用藥后肝熱不顯,肝脾兩虛,治以益氣健脾,養心育瞳,給予益明亮視湯II號,主要藥物為遠志、石葛蒲、當歸、黃茂等;患者視力提高至1.5以上,己無臨床癥狀,給予益明亮視湯III號補肝腎,益精血,藥物主要有構祀子、車前子、生地黃、當歸、蕪絲子等,鞏固2 w后停藥。結果:治療526只眼,治愈率83.3%,總顯效率96%;未見不良反應。治療前后視力、屈光度對比經統計學處理均有非常顯著性差異。結果表明年齡越小,越易治愈,提示預防近視工作越早越好。
7.4元氏[10]認為近視的病機脾胃氣虛是本,血癖是標,當治以健脾益氣、活血化癖之法,創制了視明露方益氣健脾活血治療青少年調節性近視。結果治療168只眼,顯效72.6%,有效27.4%,以視明露配合眼保健操治療青少年近視158眼,有效率達100%,無不良反應。
7.5增光袋泡劑系由著名眼科專家張懷安從《銀海精微》治"能近視不能遠視"的千里光散衍化而成,功能益肝補陰,升陽明目增光。張[11]以增光袋泡劑治療218只眼,治療后視力恢復到1.0以上98只眼;平均視力提高0.35;提高1~3行者68只眼,平均提高0.26,總有效率為76.15%。觀察6個月后,視力1.0以上者92只眼,視力保持不變者100只眼。
7.6趙永旺[12]等用益氣健脾湯(太子參、黃芪、茯神、遠志、白術、山楂、茺蔚子、菟絲子、枸杞子、石菖蒲)從全身的角度解除睫狀肌的痙攣狀態,使睫狀肌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又補充了全身多種必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強了患者對環境的抵抗力,同時益氣養心,強健脾胃,增強體質,緩解青少年假性近視眼,阻止其發展。
近視是眼科疑難雜癥,中醫藥治療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點,建議在今后的臨床研究上深入研究,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汪芳潤.近視眼研究的現狀與存在問題[J].中華眼科雜志,2003,39(6):381.
[2]鄭會芬,張紅星.針灸治療青少年近視42例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6,22(12):16.
[3]張旭輝,傅少穎.穴位按摩治療青少年近視的初步觀察[J].傷殘醫學雜志,2003,11(2):36.
[4]吳麗云,竇思東.中醫外治法防治青少年(頸性)近視的臨床應用[J].健康研究,2012,32(5):378-380.
[5]吳云霞."增視功"對近視大學生視力影響的觀察[D].福建中醫藥大學,2014.
[6]尤佳.氦氖激光穴位照射治療青少年近視[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1,14(11):1188.
[9]李杜軍.藥艾灸治療青少年近視241例[J].上海針灸雜志,2004,23(11):26.
[8]李糜糜,黃永健.明目沖劑的制備與臨床療效觀察[J].海峽藥學,2004,16(6):23.
[9]劉玉芬.益明亮視方案治療近視眼肝熱證267例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9(3):194-196.
[10]元旭紅.視明露為主治療青少年近視168眼[J].四川中醫,2001,19(7):64.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世界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知識,成為各行各業飛速發展的核心之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非常重視中醫藥信息的建設工作,明確指出:“中醫藥信息是醫藥衛生事業的重要基礎信息,大力推進中醫藥信息化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幾年來,通過許多中醫信息研究人員的努力,中醫藥信息化建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從管理部門網站的建設到一些專業數據庫的開發研制,為中醫藥信息事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局面,也為中醫藥科研、醫療提供了信息化的保障。筆者就開展中醫藥信息服務、促進中醫藥科研發展談些體會。
1、促進科研管理的規范化
中醫藥科研現代化是振興中醫藥事業,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中醫藥科研工作的不斷加強,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科研管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科學化、規范化的科研管理對于各單位、各部門科研水平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提高科研管理能力,除了要加強科研管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及提高管理水平外,相關信息的掌握也非常重要。科研管理部門不僅要有正確獲取、利用、評價信息的能力,還要充分發揮科研管理部門的職責、職能作用,及時掌握國內各類醫學科研基金項目申報、資助情況,了解基金動態,做好上傳下達,鼓勵、指導中醫藥科技人員積極申報各類科研基金項目。
良好的信息服務是促進中醫藥科研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主要手段之一。信息服務人員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及時了解、掌握相關部門、行業國內外動態,積極向領導與科研管理部門諫言獻策,當好科研管理部門的參謀和助手。同時要針對管理部門的需求,搭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平臺,進行專業軟件、數據庫的開發研制,使科研課題立項、科研項目管理、科研經費分配、科研成果評審等管理更加先進、規范和科學。
2、做好科研項目的檢索查新
科研工作的開展,必須要保證三性,即:科學性、先進性、可行性,而醫療工作者要在本專業的學科前沿開展科學研究,其創新性就顯得尤為重要。科研項目要有創新性,就必須掌握大量的信息資源,不僅要了解本行業、本學科的最新動態,還要從大量的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中獲取信息,借鑒其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運用于自己的研究中。對項目進行查新無疑是一種有效的充分利用信息資源的方式。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有些科研人員對科技查新工作不夠重視。其實,課題立項前的文獻檢索查新十分必要,不僅可以防止部分課題申報人員由于時間緊,或專業檢索知識的欠缺,對自己所報選題信息掌握不足、了解不夠的弊端,而且通過專業信息服務人員對該項目研究的內容、方法、技術路線等進行全面系統的相關文獻檢索,并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分析、對比,提供給用戶一些可以參考、借鑒的技術文獻,使科研人員能事先發現項目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促進新的創意與想法的產生,從而提高項目的創新能力。
中醫藥信息服務人員要充分利用數據挖掘技術,及時與課題負責人溝通,對科研課題進行文獻檢索查新,使科學研究少走彎路,避免科研課題的低水平重復。這對有效利用國家財力資源,對于保證科研項目的新穎性、先進性,評審科技成果的科學性、公正性具有重要意義。
3、進行課題定題跟蹤服務
定題跟蹤就是圍繞科研課題,為科研人員定期提供有關的文獻資料,使他們能及時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的進展情況,掌握本專業的最新動態,這項服務對科研課題的開展非常有必要。定題跟蹤不是簡單的提供文獻,而是要求信息服務人員主動參與到科研課題中去,經常與課題負責人與科研人員溝通,領會該課題的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了解課題實施的進展情況,根據課題的研究內容進行階段性的文獻檢索、加工、分析,為課題組提供最新的國內外資訊。該項服務能夠及時修正課題實施過程中的一些偏差,并充實完善課題的建設內容,確保科研課題的順利開展。目前國內在各個領域的科研工作中,文獻定題跟蹤服務都得到了廣泛的開展,尤其是在一些重大、重點項目的研究上,專業的文獻定題服務對課題的開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4、促進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科技成果只有經過推廣應用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達到真正服務于經濟建設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目的。但是從目前的醫學科學研究現狀來看,普遍存在重科研課題的申報,忽略科研成果推廣的現象。一些科研人員,因為職稱晉升等原因,在課題申報時積極性非常高,而對課題完成后的科研成果轉化不夠重視,從而影響許多應用開發性科技成果的推廣轉化,特別是一些技術較先進、較成熟、簡便易行的中醫藥科研成果,大部分曾獲科技成果獎勵或申報了專利,已在本單位或本地區推廣使用,取得良好效果,但這些科研成果往往由于未能得到很好的推廣應用而束之高閣。影響科研成果轉化應用的主要原因,除了個別研究人員認為成果是否轉化與己關系不大,積極性不高外,中醫藥信息服務體系的不夠完善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因此除了提高科研人員對科研成果轉化的認識,還必須加強中醫藥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創建中醫藥科研信息服務平臺,構筑科研人員與藥廠、醫院等之間的橋梁,使一些良好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及時的推廣應用,服務于臨床與新藥開發。
5、提供高質量的情報分析
情報是通過對信息和知識的獲取、篩選、整理、分析后,傳遞給某一特定的主體,輔助人們在解決科研、生產中具體問題時有參考或決策價值的信息。中醫藥科研的發展,離不開情報信息的獲取,所以提供高質量的情報分析也是中醫藥信息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中醫藥信息服務人員要針對性的進行國內外相關情報的搜集,并對所搜集的情報進行對比分析,為相關部門提供最新、最及時的專業信息。同時,高質量的情報分析也是領導決策的主要依據。要做好情報分析工作,就意味著信息服務人員要有敏銳的眼光與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要求信息服務人員要做一個有心人,平時對一些有價值的文獻信息要注意搜集、歸檔、分析、研究,這樣才能為領導、不同的研究學科人員提供最新、最及時的信息。
6、為重點學科提供文獻支持
中圖分類號:R13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07)07-0018-02
臨床治療矽肺,主要以克矽平、矽肺寧、磷酸派喹、羧基哌喹阻止或減緩肺纖維化進展速度,長期運用容易導致肝腎功損傷。筆者自2000年至今采用中藥治療矽肺58例,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116例符合國家塵肺標準確診的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8例,其中Ⅰ期18例,Ⅱ期36例,Ⅲ期4例;58例矽肺患者均為男性;年齡68~83歲,平均年齡(78±8)歲。對照組58例,其中Ⅰ期26例,Ⅱ期30例,Ⅲ期2例58例矽肺患者均為男性,年齡62~78歲,平均年齡(70±8)歲。
1.2治療方法
1.2.1治療組將中藥(丹參、黃芪、當歸、地龍、銀花、玄參、浙貝)減去雜質及霉變藥料后加入冷水浸泡2h,待藥材軟化后進行煮提2次,每次90min,煮完后合并2次藥液,自然靜置過濾,濾液加熱濃縮至原液的1/5,再進行靜置過濾,濾液加熱后加入白糖煮沸消毒后,再加入防腐劑制成糖漿劑,待冷卻至40"C左右,加入矯味劑調味,完全冷卻后在消毒房內裝罐即可。(100ml/瓶)每次20ml,每日3次,30天為1療程,每年連續3個療程,總療程3~5年。
1.2.2對照組用羥基哌喹(Hydroxypiperaquine)500~750mg/次,每周口服1次,一月量2000mg,以半年為1療程,間歇1月后進行第2療程,總療程3~5年。
1.3觀察指標 (1)肝腎功能;(2)肺通氣功能;(3)呼吸功能;(4)胸片肺纖維化進展情況。
2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2.1療效標準有效:呼吸功能明顯改善,肺纖維化無進展;無效:治療后無明顯改善。
2.2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肝腎損傷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見表1。
2組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X2=6.79,P<O.01
3 討論
尊敬的領導:
您好!衷心的感謝您在百忙之中翻閱我的這份材料,并祝愿貴單位事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我是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學校藥物制劑專業08屆實習生李新星,自從進入大學之后,中考后的輕松、獲知被錄取的喜悅隨風而逝,因為我得從新開始,繼續努力奮斗,迎接新的挑戰。大學四年是我思想、知識結構及心理、生長成熟的四年。學校濃厚的學習、創新氛圍,熔融其中的我成為了一名復合型人才。時光飛逝,我將懷著我童年的夢想、青年的理想離開我的母校,走上工作崗位。
中藥學校師生中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今天你以學校為榮,明天學校以你為榮”,從入學以來,我一直把它銘記在心,立志要在大學四年里全面發展自己,從適應社會發展的角度提高個人素質。將來真正能在本職工作上做出成績,為母校爭光。
我以“嚴”字當頭,在學習上勤奮嚴謹,對課堂知識不懂就問,力求深刻理解。在掌握了本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對課外知識也有比較廣泛的涉獵。我還很重視英語的學習,不斷努力擴大詞匯量,英語交際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同時,為了全面提升個人素質,我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這些經歷使我認識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也學到了很多社交方面的知識,增加了閱歷,相信這對我今后投身社會將起重要作用。
現在,我以滿腔的熱情,準備投身到現實社會這個大熔爐中,雖然存在很多艱難困苦,但我堅信,大學生活給我的精神財富能夠使我戰勝它們。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希望貴公司能給我一個發展的平臺,我會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斗,為貴公司的發展貢獻力量。
此致
敬禮
李新星2008年4月20日
高校特有的傳統和文化精神是學校魅力所在,校園文化是學校治學特色的集中表現,從長遠來看,校園文化建設的好壞關系到學校發展的未來。近些年,國內外“中醫熱”興盛,培養優秀的中醫藥人才、拓展中醫藥文化的影響更是成為我國中醫藥院校的艱巨任務,校園文化成為中醫院校展示中醫藥文化的一面窗口。對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比較成熟,研究成果也頗多,而建設具有中醫藥院校特色校園文化方面的文獻研究卻相對比較少,對于怎樣建設具有中醫藥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學術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研究視角:
1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精髓是建立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核心
廣義的中醫藥文化涵蓋了整個中醫學學科體系、與學科發展和醫療行為密切相關的各種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動、人文精神方面的歷史傳統、精神氛圍、理想追求和人文氣象等,包括哲學文化、歷史文化、學術文化、倫理道德文化、文學藝術等內容。著名老中醫鄧鐵濤曾說:“一個有水平的中醫必須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熟諳中醫經典,精通辨證論治。”中醫藥文化是中華歷史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醫藥不斷融合滲透發展形成的,是我國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遺產。因此,中醫藥文化的建設是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最核心的內容,它是提升中醫藥院校文化品位的最有效方法,也是傳播中醫理念和中醫思想的最優橋梁。金阿寧與陳川認為傳統中醫藥文化精髓是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靈魂,在實踐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在教學改革中彰顯中醫藥文化傳統;辦學思想中彰顯中醫藥文化精神;環境建設中彰顯中醫藥文化氛圍;學科建設中彰顯中醫藥文化傳統;學術活動中彰顯中醫藥文化特色;社會實踐中彰顯中醫藥文化使命。趙力從中醫的東方文化特性出發,認為中醫藥院校要真正建設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要著力抓好校園隱性文化建設:首先是通過物質環境烘托良好的校園氛圍,體現中醫藥文化魅力;其次要健全學生的人格培養,通過隱性文化建設灌輸“醫德”教育理念。徐超伍闡述了新形勢下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提出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應把握的幾個原則,即導向性、主體性和和諧性原則。王萍則認為在建設具有中醫藥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方面應該從辦學歷史中汲取綿遠悠長的中醫藥文化營養,在辦學實踐中整合豐富的中醫藥文化資源,于辦學理念上大力推進中醫藥文化創新與交流,才能走出一條高等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各位學者一致認為傳統中醫藥文化精髓是中醫藥院校的立校之本,是研究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基本立足點。傳統中醫藥文化元素要貫穿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始終,它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豐富的智力資源,這是打造具有鮮明中醫藥人文特征校園文化品牌的基石。更為重要的是,當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的各個層面,會形成一種潛移默化的學術氛圍,這有利于培養和強化學生的專業興趣,從而培養中醫藥工作者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而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最終目標就是創造一種獨一無二的氛圍,以期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出真正的中醫藥星火車傳承之人。
2全面建設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環境是構造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基礎
校園環境包括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學術環境、生態環境、精神環境、生活環境等,從中醫藥院校校園環境著手建設校園文化,使校園文化與學校特色相吻合,充分發揮環境對校園文化的影響作用,這是大部分學者對建設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一致觀點。翁峰以福建中醫藥大學為例,從校園的物質環境、生態環境、學術環境等方面闡述了中醫藥院校校園特色文化的內涵建設,并指出校園文化是實現大學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中醫藥院校就是要把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融入到高等教育的每一個環節,充分發揮校園環境的育人功能。秦祖杰等學者就廣西中醫藥大學為例,簡要探討了高等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狀。從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校園生活文化建設和校園制度文化建設等方面闡述了中醫藥高等學校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物質和精神文化方面精華的沉淀。艾衛平[10]等學者以江西中醫學院為例,闡述了江西中醫學院如何在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培育校園文化精神、完善校園文化行為等方面突出中醫文化特色,走出一條將中醫藥特色融入校園文化,以校園文化彰顯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之路。此部分研究多是在實例中結合具體的中醫藥院校校情,把校園文化的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人才培養目標這一大背景下來設計和實施,將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到學校運行的每一個環節,從多個角度全方位地探討了怎樣來建設富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提煉出理論、原則,用于指導實際工作,這對我國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3重視對文化載體的建設和文化資源的挖掘是高等中醫藥院校文化建設的靈魂
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校園植被作為重要的校園物化環境,是校園文化的承載體和有機組成部分,是一所學校展現于外最直觀的東西。特別是對于中醫藥院校來說,這是展現自身特色的最佳途徑。建設具有中醫藥院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研究,基本是從圖書館、中醫藥博物館以及中藥材植物園等人文景觀等方面展開。郭新農論述了圖書館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建設突出中醫藥特色的館藏資源與聲像閱覽、設置中醫藥歷史文化展廳、開展中國傳統文化導讀與閱覽服務、建立中醫藥科普教育基地等方面探討了圖書館參與和促進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對策。王一帆和劉海全兩位學者在建設校園人文景觀方面,著力強調中醫藥博物館的發展與高等中醫藥院校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之間的關系,指出了中醫藥博物館對于加強校園文化的科研內涵、輻射功能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等多方面的意義,并且建議將校園的“藥化”落實,將校園建設成為大藥圃,方便學生的中藥課程學習,也擴大了博物館的內涵和外延。李上、呂培霖則從更加具象化的角度提出了在校園廣泛種植中藥材,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常用藥材有生動形象的認識,成為校園中藥特色文化建設思路的一部分。此部分的研究從特定的角度探討了中醫藥院校怎樣建設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強調對文化載體的建設和文化資源的挖掘,這是建設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靈魂,可以直接反映一所學校內在的文化素養與氣質。同時,對中醫藥院校的學子們有一種“潤物細無聲”的美育作用:流連于具有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的中醫古籍、金石碑帖、器具實物、字畫手稿間,往返于清香秀麗的中藥材植物園,對牢固其專業思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增強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大有裨益。
綜上所述,我國中醫藥院校在構建特色校園文化體系方面的理論研究還比較少,在此領域的研究主要是從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精髓、全面建設具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環境、重視對文化載體的建設和文化資源的挖掘等方面展開。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構造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的、長期的戰略問題,必須從多個方面著力建設。在大學教育方向發生改變、社會信息化程度加深以及校園文化與外部文化的交融等新時期新階段,中醫藥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建設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在借鑒先進文化中尋求突破,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創新。在新時代下,我國中醫藥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研究,需要學術界秉持廣泛吸納世界優秀成果的胸襟,主動思考本土與外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文化的交匯點,立足當代我國中醫藥院校校園文化的核心,以更加富有創造力的思維、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豐富的內涵去創造性地建設富有中醫藥特色的校園文化精神。
作者:楊洋 王翠崗 單位:云南中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