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0 04:09: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村莊調查報告,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調查報告是反映對某個問題、某個事件或某方面情況調查研究所獲得的成果的文章,通過事實說明其觀點,對調查對象作出評價,闡明其意義,或從總結點上的經(jīng)驗入手,講明某個道理。調查報告要怎么寫呢?小編精選了一些關于調查報告的優(yōu)秀范文,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環(huán)境調查報告
環(huán)境的污染嚴重制約著農村經(jīng)濟的繼續(xù)發(fā)展。農村產(chǎn)業(yè)化經(jīng)營與旅游業(yè)開發(fā)是當今農村發(fā)展ZUI快的路子,也是ZUI熱門但又ZUI難以實施的路子。如今城市興起吃綠色、吃健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有機農作物生產(chǎn)的必要條件。
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下降,使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遭到破壞,隨著個別物種的消失和一些異地植物的入侵,農田間病蟲害爆發(fā)率上升,農作物產(chǎn)量和質量明顯下降。
為響應十七大會議召開,充分的認識并認真解讀“科學發(fā)展觀”,將理論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為實現(xiàn)自然與人類和諧發(fā)展,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共榮,共同攜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調查對象和方法
1、調查對象:田間地頭,路邊和村頭垃圾的多少與分布。
調查方法:將農田劃分為幾個區(qū)域,將路段等分為小路段,將村莊劃分為小的區(qū)域(以道路為基礎)并都以數(shù)字命名,如“農田1區(qū)”、“11號路段”、“村莊1區(qū)”。
2、調查對象:農村水渠和池塘中水的質量問題。
調查方法:對以上區(qū)域的水分別取樣,并觀察其清澈程度,聞其氣味,并用物理化學方法粗測分析其污染物的成分。
3、調查對象:污水與垃圾的來源。
調查方法:通過走訪咨詢居民,詢問垃圾的來源與排放垃圾的時間。
4、調查對象、:樹木覆蓋率(村莊)。
調查方法:將全村以街道為界劃分為塊,隨機抽取五塊,算出覆蓋率,求出平均值。
5、調查對象:近年來田間野生生物的數(shù)目變化與種類的變遷。
調查方法:用樣方法統(tǒng)計各種野生植物的數(shù)量和分布,用表格對比三年來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種類比例的變化。
6、調查對象:調查村民對環(huán)保的認識與生態(tài)農業(yè)的態(tài)度。
調查方法:隨即在居民名單中抽出十名,對其進行環(huán)境方面的采訪。
7、調查對象:調查村民的近幾年健康狀況,并與相對的環(huán)境對比,找出二者的關系。
調查方法:與年齡相對較高的居民進行訪談,在大隊中查閱有關村民健康的資料并列出表格與環(huán)境對比。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經(jīng)調查,垃圾主要分布在路、農田、村莊和水溝相對集中的地方,約占45%。在城鄉(xiāng)交會的道路旁邊,垃圾也相對較多,約占32%。在村里的大路邊,有15%的垃圾。在農田中,有2%的垃圾。在小巷和其他地方的垃圾約占6%。
分析:由垃圾的分布來看,在人活動越頻繁的地方,垃圾的量也越多,垃圾堆積主要是人為產(chǎn)生的和任意丟棄造成的。從中反映了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并不高,責任心也不強。
2、農村水渠中水的清澈度不高并且有異味,不符合國家二等水的標準。經(jīng)過濾,發(fā)現(xiàn)水中浮游生物甚多,并且有很多蚊子的幼蟲。。有些水渠已經(jīng)淤塞,水道中充滿了垃圾,并發(fā)出陣陣惡臭。池塘的水為綠色,是以為水中有很多藻類而產(chǎn)生的水華現(xiàn)象。水中的魚類尚多,水有腥味,且不清澈。經(jīng)過過濾蒸餾等處理,未發(fā)現(xiàn)有毒物質。
分析:水質變壞,但未發(fā)現(xiàn)有害化學物質,說明目前水體主要是受固體垃圾污染所至。由此可推,由于垃圾堆積,無人清理導致垃圾入水;另外村民亂排污也使水體受到了污染,使水質變壞。
3、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村頭垃圾主要是生活用品廢棄物,來源于村民。村民圖方便、省錢,便將生活垃圾倒在村頭。在離城較近的路旁,臭氣沖天,招來了很多蒼蠅。這里的垃圾主要是縣城里的人倒的。因為把垃圾倒在農村省去了向垃圾處理廠交錢,而且也省時間。時間久了,便都往這里倒垃圾。污水的主要來源是生活污水,未發(fā)現(xiàn)有工廠在此排污。
分析:既然沒有工廠,村民都把環(huán)境污染成這樣,成堆的垃圾無人管,亂仍亂排,只圖自己方便而不顧集體形象,說明村民缺乏責任心與環(huán)保意識,村民素質有待提高。
4、居民幾乎家家都有樹,有的院子竟然全被大樹遮著,而有的院子只是沾到一點樹陰??傮w來講,全村樹木覆蓋率約在40%-50%。
分析:村里人都有在院子里栽樹的習慣,樹木為村民帶來了很多好處,且美化了自己的家園。表明村民希望生活在一個好的環(huán)境里。這樣有利于環(huán)保工作的進行。
5、年份青蛙蛇麻雀菜青蟲螳螂刺莧刺蔓田鼠
06很多較多很多較少不多較多較多較少
07不多較少較多很多較少不多較多較多
08很多很少較少很多很少很少很多很多
(由少到多的程度:很少<較少<不多<較多<很多)
分析:經(jīng)詢問農民得知,對于蛇,因其生的丑陋,雖然無毒
,仍然遭到人類的殺害。還有的就把它當作野味,數(shù)量銳減。對于麻雀,因其偷吃糧食,一直得不到人類的喜歡,也遭屠殺。同時在農藥的作用下螳螂的數(shù)量也在急劇下降,而害蟲與田鼠卻頑強的抵抗住了農藥。在人為的作用下生態(tài)在悄悄的變化,推測將來蟲害與鼠害仍會上升。人對刺莧的討厭恨不得將其斬盡殺絕;而同時又有種刺蔓蔓延。可見人類的愛憎對環(huán)境是有作用的,更不用說在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對環(huán)境的傷害有多大了。
6、調查人數(shù):40
方法:抽樣法
結果如下:
認為環(huán)境問題很重要無所謂不清楚
人數(shù)71221
分析:目前人們對環(huán)境問題的認識不夠,重視不足。很多人都未曾考慮過環(huán)境惡化的后果,還有一些人說那是杞人憂天,只有少數(shù)人認識到了環(huán)境的重要性,說明關于環(huán)保知識尚未普及,宣傳工作仍要進行。
7、年份05060708
出生人數(shù)16181914
非意外死亡人數(shù)12151418
癌癥死亡人數(shù)3679
由表對比可知,得癌癥死亡的人比例在逐年升高。經(jīng)調查得知,環(huán)境與腫瘤的產(chǎn)生有很大的關系。即,隨著環(huán)境的惡化,細胞癌變比率也在升高。由此說明,環(huán)境與居民的健康的關系十分密切。
三、問題與建議
1、農民對于環(huán)境問題缺乏了解,不能認識透徹,對于集體的生活環(huán)境,缺乏責任感和主人公意識。所以要加強宣傳力度,開展教育會議,改變村民原本不負責的的觀念。
2、作為新世紀的青年要走在時代的前列,要積極的配合環(huán)保工作,做好自己家人的思想工作,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號召大家共建美好家園。
3、在村委會成立環(huán)衛(wèi)小組,定期對村里的環(huán)境進行整治美化。在中小學成立志愿者,鼓勵中小學生保護環(huán)境。
4、對于城市的個別企業(yè)提出警告,要求其停止對村里環(huán)境的破壞,并對已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求賠償。對于不聽警告者進行勸導教育,若仍任意妄為則追究其法律責任。
“同意的代表請舉手,請放下;反對的請舉手,沒有;棄權的請舉手,沒有;一致通過?!?/p>
2月18日,海寧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閉幕。閉幕會上,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關于農戶剛需建房的決議》。這意味著,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就農戶剛需建房開展特定問題調查的接力棒,順利地交到了新一屆人大常委會手中。
由最初的決定啟動特定問題調查,到?jīng)Q定提交人代會審議,再到人代會作出決議,海寧市兩屆人大及其常委會接力監(jiān)督的,是怎樣一項民生問題?
作決定 首次啟動特定問題調查
“你看,這大孫子都已經(jīng)會滿地跑了,再過幾年,小兒子也該結婚了,這房子肯定擠不下了。”每每提起兩個兒子的事,海寧市斜橋鎮(zhèn)仲樂村的孫大媽總要為分立戶的事犯愁。
“我家這房子還是爸爸手里建的,已經(jīng)快二三十年了?!敝芡鯊R鎮(zhèn)長春村的老呂指著石灰已脫落得所剩無幾的外墻,嘆了口氣說:“現(xiàn)在就怕臺風暴雨天氣??!”
在海寧農村,大部分農房都建于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因為建造年份較久,一些房體都開始出現(xiàn)不同程度老化,同時隨著子女的相繼長大,房屋居住面積也捉襟見肘。2003年以來,海寧市各鎮(zhèn)相繼實施“撤小點、并大點”、“兩新”工程等,對村莊布點規(guī)劃進行了多輪調整,加上近十年來對農戶建房實行限批限建,剛需建房的需求量逐年增大。2012年至2016年,海寧市人代會共收到涉及農戶建房問題的代表建議17件。
民生所望,監(jiān)督所向。農戶剛需建關農村群眾的切身利益,是一個特別重大的民生問題,引起了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的高度重視。經(jīng)過前期初步摸底調查,發(fā)現(xiàn)基層村莊布點規(guī)劃不夠完善、中遠期控制點建房政策反復等問題較普遍,考慮到整個農戶剛需建房涉及面廣、個體差異大、情況復雜。經(jīng)過幾番商討斟酌,2016年9月23日上午,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次會議依法作出《關于組織農戶剛需建房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并開展調查的決定》,由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和農村基層人大代表組成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并由與農戶建房有關的規(guī)劃、土地、農經(jīng)等方面專業(yè)人員和熟悉相關法律政策的律師等組成專家組。特定問題調查在海寧市首次被喚醒。
“這是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體現(xiàn)人大為人民的具體行動。”動員大會上,海寧市委書記朱建軍要求“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改善民生的有關精神,確保扎實有力推進農戶剛需建房特定問題調查工作,為科學有序推進農戶剛需建房問題奠定基礎”。
當天,該消息一經(jīng)海寧市全媒體推出,即引起層層“圍觀”,該條微信在3個小時內點擊破萬,網(wǎng)友紛紛留言,“期待再期待”“確實是好消息,舉雙手贊成”……
全動員 歷時四個月開展全面調查
“特定問題調查是一項非常嚴肅、非常嚴格、非常嚴密的工作,任何接受調查的個人和單位、組織必須依法履行如實反映問題和情況的義務?!睍r任海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輝強調。
2016年9月23日,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明確了調查總體目標:切實掌握全市農戶剛需建房的現(xiàn)狀和問題所在,推動政府完善政策、修編規(guī)劃,切實解決農戶剛需建房問題。會后,特定問題調查在海寧市12個鎮(zhèn)、街道全面展開。
“大媽,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時候建的?”“現(xiàn)在幾個子女有立戶的想法?”那段時間里,每天中午或傍晚吃飯時,村里總會有這樣一些人拿著一疊調查問卷,挨家挨戶地敲門、詢問、填寫。這是各鎮(zhèn)、街道根據(jù)要求先行開展自查。
“你好,我們是市統(tǒng)計局的工作人員……”為掌握全市剛需建房的具體性質分布,10月上旬,從各鎮(zhèn)、街道上報剛需戶中,特調委又隨機抽取了500戶,組織專業(yè)統(tǒng)計人員上門開展入戶抽樣調查。
與此同時,由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主任和副主任分別帶隊,分赴各鎮(zhèn)、街道召開各類座談會14個。
“你是村民小組長,對老百姓建房最有發(fā)言權,你先說說看!”
“如果現(xiàn)在讓你去規(guī)劃好的新村點建,你愿意去伐?”
2016年10月17日下午,長安鎮(zhèn)政府四樓的大會議室內,30多人圍坐成一圈,時任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徐輝正就農戶剛需建房問題召開座談會,聽取該鎮(zhèn)部分市鎮(zhèn)人大代表和村民小組長代表的意見建議。
“幾個村子只規(guī)劃了一個點,雖然比較集中,但因為是跨組的,農戶房子造過去后,土地跟不過去?!?/p>
“現(xiàn)在弟兄分家,自己小隊里不能造,他也不愿意去別的組,這些問題怎么解決?”
“現(xiàn)在老百姓生活條件好了,就想要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想讓子女住得寬敞一點,這對老百姓來說是件大事。”
“年紀大一點的,還是想在原地基造,他們有原來的風俗習慣、鄰里關系在那里。”
…… ……
短短一個星期,周王廟、丁橋、斜橋等鎮(zhèn)街都相繼召開了類似的座談會。
“想問一下,前段時間鎮(zhèn)里和村里有沒有人來調查過剛需建房的事?”在相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聽取意見過程中,特調委發(fā)現(xiàn),前期個別鎮(zhèn)、街道上報的自查情況和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與農戶的實際情況有出入。為此,決定再從中抽取部分上報的剛需戶,由特調委成員入戶核查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并當面聽取農戶的真實意愿。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特調委還搜集、掌握了周邊縣市農戶剛需建房問題的現(xiàn)狀和解決辦法,與本市情況開展橫向比對和綜合分析。2016年12月底,特定問題調查報告出爐。
作決議 新一屆人大接過跟蹤監(jiān)督接力棒
在隨后的一個月里,特定問題調查報告先后提交市委書記辦公會議、特調委會議、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反復討論,征求和吸納了方方面面的意見,大到調查報告結構的調整,小到逐字逐句的斟酌,幾上幾下,進行了不下20次的修改完善。
“現(xiàn)在我受特定問題調查委員會的委托,對調查工作報告如下:……”今年2月6日,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六次會議專題聽取關于全市農戶剛需建房的特定問題調查報告。
“這項工作十分必要,調查工作扎實有力,真實反映了我市農戶剛需建房的現(xiàn)狀?!?/p>
“建議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充分運用好調查報告的成果,將這一項工作擺上議事日程。”
“調查報告中反映了全市剛需農戶的真實想法,但其中一些農戶的想法也不合理。”
“報告中的用詞還需要更慎重、客觀一些。”
經(jīng)過認真審議,大家一致認為,此次特定題調查工作做得扎實,調查工作面廣量大,原因分析有理有據(jù),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議。當下,如何執(zhí)行、落實這些建議才是關鍵。
然而,海寧市十四屆人大及其常委會已臨近屆末。“人”換屆,“監(jiān)督”不換屆。2月14日,海寧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開幕,除了審查法定的六項報告外,“審議市人大常委會關于農戶剛需建房的報告”被列入大會議程。
“要調整規(guī)劃,根據(jù)各個鎮(zhèn)、街道實際情況,科學調整規(guī)劃?!眮碜择R橋街道的沈玉祥代表建議。
“最好是按照一定比例分年實施,迫切需要解決的,先批給他們;不是特別迫切的稍微緩緩,分年度,按計劃解決?!眮碜栽ㄦ?zhèn)的孫小平代表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
2月18日,在充分審議的基礎上,全體代表一致通過了《關于農戶剛需建房的決議》。海寧人代會歷史上首個基于特定問題調查作出的重大事項決定誕生。決議明確要求,市鎮(zhèn)兩級政府要按照五年內基本解決農戶建房剛性需求為目標,因地制宜制定分年度工作計劃,落實工作責任,扎實推進新市鎮(zhèn)、新社區(qū)建設。要通過全面實施“1+X”規(guī)劃點,進一步提高農村土地流轉比例,加強跨村、組調地落地工作力度,切實保障農戶剛需建房土地指標,確保剛需建房有“點”建、有“地”建,精準化解農戶剛需建房問題。同時明確,市人大常委會對決議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監(jiān)督,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個月內報告實施情況,在決議實施完成之前,每年報告實施情況,并印發(fā)下一次人代會。
報道再次把“牛奶危害論”帶進了大家的視野。多年來,關于牛奶危害的研究就不斷出現(xiàn),“牛奶到底能不能喝”困擾了很多人。本文中研究當事人坎貝爾教授和國內權威食品營養(yǎng)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教授談了自己的看法。
來自中國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報道中,關于癌癥的研究內容主要引自坎貝爾教授所寫的《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一書。書中主要探討了在對健康的影響方面,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坎貝爾教授講述了本書的由來:1981年,中國的一份癌癥普查報告引起了他的關注。這份報告包括了2400個縣的數(shù)據(jù)和詳細的中國癌癥分布圖。在他看來,這項調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規(guī)模普查。隨后,坎貝爾與當時在他實驗室工作的陳君石博士、在美國國家健康研究院訪問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國牛津大學的皮特歐教授合作,在中國69個縣的130個村莊進行了6500個樣本、含639個變量的調查。通過調查,坎貝爾認為,和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東方飲食結構相比,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西方飲食結構更易引發(fā)心血管病、癌癥、糖尿病、老年癡呆癥等慢性病。這項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轟動,影響力至今不衰?!吨袊】嫡{查報告》一書也是在此基礎上完成的。在書中,坎貝爾通過老鼠實驗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飼料,可加強黃曲霉毒素對老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論”不科學
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論”的來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動物的奶水中,但含量、類型各有不同??藏悹柦淌诘膶嶒灧椒ㄊ怯脙山M老鼠,通過致癌物黃曲霉毒素使其體內產(chǎn)生肝臟腫瘤,然后一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飼料喂養(yǎng),另一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飼料,最后發(fā)現(xiàn),植物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沒有變化,而酪蛋白組老鼠的病情明顯惡化。同時,他們比較了飼料中分別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時老鼠的腫瘤發(fā)生率,最后得出結論:占牛奶蛋白質87%的酪蛋白會“在動物實驗模型中顯著地促進肝癌的發(fā)生”。
我們該怎么理解這個研究?陳君石教授談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實驗結論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這個研究是將酪蛋白作為實驗鼠唯一的蛋白質來源,這樣的飲食結構在人類日常飲食中幾乎不可能出現(xiàn)?!捌綍r我們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質加起來也不過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質”――顯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滿足小部分蛋白質需求。再次,這個實驗是首先通過黃曲霉毒素引發(fā)癌癥,大量酪蛋白加強了黃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發(fā)癌癥。最關鍵的是,坎貝爾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沒有說牛奶會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發(fā)癌癥”的結論是誤導。
對國內的報道,坎貝爾教授又怎么看?他說,這一研究“并不是說乳制品會致癌”,而是說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對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貝爾教授也不認為它就會致癌。在《中國健康調查報告》中,他寫道:“蛋白質攝入水平和癌癥發(fā)病率之間有關聯(lián),并不能說明蛋白質是導致癌癥的病因”,“相關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細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攝入的酪蛋白“達到或超過身體生長速率所需的蛋白質攝入量時”才會發(fā)生――很明顯,坎貝爾教授已經(jīng)在書中向我們說明了“牛奶致癌論”不夠科學。
那我們該如何看待酪蛋白實驗的意義?陳君石教授指出:這項研究的真正意義在于讓科學家們注意到蛋白質的來源、含量都會對致癌物的作用產(chǎn)生影響,從而去尋找更合理的飲食結構。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闡述完對酪蛋白研究意義的理解,陳君石教授接著指出,坎貝爾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國人,中國人不應該全盤照搬。其中的原因,在于兩國人民的牛奶飲用量存在很大差異。
差異到底有多大?歐美國家的每年人均牛奶消費量超過300千克,而我國僅為21.7千克,甚至低于發(fā)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美國人把牛奶當水喝,各種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國人則是遠遠不足。研究顯示,牛奶營養(yǎng)豐富,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還能促進骨骼發(fā)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處這么多,而飲用量卻遠遠不足,因此我們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會導致鈣流失,有些人會出現(xiàn)腹瀉,因此,陳教授指出,“美國人不可能再鼓勵喝牛奶”,他們的乳制品已經(jīng)吃得太多,“需要潑點冷水”。
食物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搭配
按我們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該多吃,不好的該少吃,為什么還要這邊鼓勵多喝,那邊“潑點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問題?!标惥淌谶@樣說,在營養(yǎng)學家眼里,食物從來就沒有好壞之分,關鍵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說紅燒肉這樣的東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風險,但一般人每周吃一兩頓又有什么關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頓頓吃,那樣身體也會受不了?!边@個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樣的――“我們現(xiàn)在是喝得不夠,需要增加,使我們的飲食結構、營養(yǎng)搭配更合理。這和美國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個道理。”
除了癌癥,不少人也認為,牛奶等動物性食品與很多慢性病有關。對這一點,從小在農場長大的坎貝爾教授認為,多年的研究結果和人群調查表明,多吃動物性食品,包括牛奶,與癌癥(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腸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關聯(lián)”。但是他依然強調這只是一種“關聯(lián)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與這些疾病有一個特定的致病機理”,并不是說多吃動物性食品就必然會引發(fā)這些疾病。
西方營養(yǎng)學家推崇東方飲食
五一假期期間,我們對向本會申請的同學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我負責4名學生,分別為家住孫店鎮(zhèn)的姚瑤同學、家住高寺的張小林同學、家住付集鎮(zhèn)的張小林和陳李平同學,下面就幾位同學的情況作簡要報告:
1、張小林,家住xx鎮(zhèn)xx行政村*莊。其兄妹三人,家中有父母及爺爺奶奶,其父母均在外打工(詢問后,得知為在外地賣白吉饃)姐姐在外地讀大學。家中住房破舊,和同村其他村民相比,單從住房情況而言,應屬偏下水平(住房拍有照片)。經(jīng)詢問班主任,該生在校成績優(yōu)異(前十名)生活較為樸素。經(jīng)實地考察,家中擺設較為破舊,尚能印證此說。
2、陳李平,家住xx鎮(zhèn)xx李**莊。我們到達該村莊時,先詢問其鄰居,其鄰居吞吞吐吐地說其家中有一個精神失常的叔叔,其母外出無音訊,當詢問其家庭條件時,鄰居指給我們讓我們自己去看。經(jīng)查看,其兩邊鄰居的住房均為嶄新二層小樓,只有他們家的房子孤零零的在中間,很是單薄。由于其叔父精神不太正常,暫無法見到其父,經(jīng)多方打聽,終于找到在本村打零工的陳李平(其父),由其當時所干的活來看,應屬于建筑工地上的小工(工資最低工種)。經(jīng)與其父交流,得知其母于十年多前隨本村一人私奔,拋下崔家姐妹三人,而其爺爺奶奶均已過世,其叔叔為精神失常(此點已拍錄像,我們去時見在其院外地上坐著扣泥土),所以陳李平同學的父親無法外去打工,只能在本村干點時有時無的零活,干零活的收入大概為每天30元左右。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我所考察的四名學生中最應該幫助的一個。
3、陳李平,家住xx鎮(zhèn)xx村*莊。我們到達該村時,先詢問了其鄰居,鄰居說其家庭條件在農村一般。我們先拍下其住房情況,為兩層樓房,貌似不錯。但深入其院落發(fā)現(xiàn),雖是樓房,但未做任何裝飾,磚頭瓦塊、樓板等在外裸露著,家中擺設凌亂。到其家時,見到陳李平正在上大學的姐姐,她在看電視,我看了一下,電視為21寸的老式國產(chǎn)彩電。經(jīng)詢問其父原在蘭州建筑工地上打工,遭車禍后,從蘭州返回,現(xiàn)在鄭州打工。其母在家中務農,爺爺奶奶身體均不好,其奶奶患有癌癥。
4、姚瑤,家住xx鎮(zhèn)西街。此調查任務,我交于我的學生xx(麻袋行動發(fā)起者和負責人)進行考察。其考察認真細致,已寫出專門調查報告,并拍攝照片和錄像。
5、以上情況,只是概述,有關家庭詳細情況,有相關表格存檔。
總結:我所負責的四人中,我們一致認為(xx二高一年級一班的xx和xx同學同我一起去考察)第二個考察對象陳李平同學最應該受到幫助,而其他所申請的四位同學家庭在和同村其他家庭相比,生活層次明顯低于其他住戶。從某種情況而言,都應屬于貧困學生。但由于資金有限,若讓我推薦一個人的話,那么在我所負責考查的四位同學中,我建議資助陳李平同學。
另外,我會在資助對象確定以后,分別見一下我所負責考察的對象。特別是對落選的同學,盡量溝通交流。因為資金的給予,是最膚淺的幫助(但不能說不是最直接和暫時最有效的),除了金錢,我希望通過溝通和交流,可以讓他們知道,這個世上,還有陌生人愿意關注他,盡管暫時我們不能給予他們金錢上的幫助。建議各理事也能和所負責同學多多聯(lián)系。
社會上有太多貧困兒童沒辦法上學,這導致了貧窮落后的地區(qū)更加落后。希望我們的政府部門建立以套獨立的方案來解決這些窮苦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慈鴻飛:《二十世紀前期華北地區(qū)的農村商品市場與資本市場》,《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一
先從家庭收支是否平衡和生活費用的分配結構來考察農民的生活程度。
家庭收支平衡與否,是衡量農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
據(jù)1934年初全國土地委員會對華北四省55縣60萬戶的調查,收支有余者占28%,相抵者占34%,不敷者占38%,“農家經(jīng)濟困難,收不敷支,或雖平時收支勉可相抵,設遇以外勢必出于借貸?!雹俣甏鞯氐木唧w調查也表明,入不敷出者的比例是很高的。如河北遵化、唐縣、祁州(今安國)、高陽、邯鄲5個縣,1922年人均收入50元以下者占62%以上,按每人年收入50元為貧困線,“其入息離開‘應有之供給’的地方太遠了”。②清苑縣500農家,入不敷出者占62%,總計平均每家虧損20余元。③山西中部一個村莊,“各種農作每畝的平均收入為1元6角5分6厘,每畝平均支出為3元零9分4厘,收支相抵每畝實賠大洋1元4角3分8厘;如果除去已工不計,每畝僅可實賺大洋1分2厘。”④山東萊蕪縣,一個有地10畝(合官畝40畝)之家,入不敷出,負債積至400元之多。⑤濰縣,一占地14畝之家,收入158.3元,支出191.05元,虧欠32.75元。⑥河南舞陽縣,無衣無食、衣食不足者占全縣總人口的40%,僅足自給者10%,衣食有余者僅10%。⑦輝縣樊家寨134農家,入不敷出者占36%,收支平衡者占44%,收支有余者僅占20%。⑧
據(jù)當時農村經(jīng)濟的落后狀態(tài)可以判斷,上述所謂收支平衡者實際上大多是以降低生活水平為代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一編,財政經(jīng)濟(七),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6—37頁。
②馮和法編:《中國農村經(jīng)濟資料》,黎明書局1933年版,第31、33頁。
③張培剛:《清苑的農家經(jīng)濟》(下),《社會科學雜志》第7卷第1期,1937年1月。
④張稼夫:《山西中部一般的農家生活——替破產(chǎn)中的農家清算的一筆賬》(1935年7月),載陳翰笙主編:《解放前的中國農村》第3輯,中國展望出版社1989年版。
⑤王毓銓:《山東萊蕪縣農村實況》,天津《益世報》1934年9月15日。
⑥瓦格勒:《中國農書》,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第732頁。
⑦趙質宸:《復興河南舞陽農村》,《農村復興委員會會報》第8號,1934年。
⑧《鄉(xiāng)村建設》第5卷第14期,1936年。
我們還可用維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標準來衡量,以定縣為例,農民生活一年至少不能低于250元,①但該縣農民的年收人大多低于此數(shù),李景漢說一般農戶:“全家的收入在200元左右,除好年成外,不易超過250元?!雹趽?jù)1931年3月至1932年6月對123個農戶的調查,年收入在250元以下者占60%以上。③1934年李宗黃調查定縣時發(fā)現(xiàn),平均每家農作物、副產(chǎn)品以及副業(yè)收入才195元。④1928—1929年34家的周年調查,農民年收入相對較高,250元以下者占32%,但這34家平均有地31畝,比全縣人均23畝多8畝,并且“記賬的周年內,農作物的收獲也比較的稍好,又沒有遭遇特別的天災人禍,大致農家是比較的過太平日子?!雹?/p>
在30年代,貧困農家有增長之勢,這可以從農家階級地位的下降得到證實。如河北臨城縣,1930—1935年,中農戶由65%降至23%,小農由20%增至55%,無產(chǎn)農由6%增至17%。⑥棗強縣杜雅科村,1930—1936年,自耕農戶數(shù)由89.29%降至88.78%,半自耕農由5.95%增至8.16%。⑦唐縣1937年初的調查也表明,近十幾年來,中農階層的數(shù)量有減少之勢,“從事實上觀察,似乎也只有走向貧農群里去,”相反,貧農和雇農的數(shù)量則逐漸增加。⑧河問縣也是雇農、半自耕農日多,中農、富農日少。⑨河南許昌、輝縣、鎮(zhèn)平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濤鳴:《定縣見聞錄》,《獨立評論》第4號,1932年6月。
②李景漢:《華北農村人口之結構與問題》,《社會學界》第8卷,1934年。
③何延錚整理:《三十年代初期河北省定縣123戶生活水平調查》,《河北文史資料選輯》第11輯,1983年。
④李宗黃:《考察江寧、鄒平、青島、定縣紀實》,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宗號236,第191—192頁。
⑤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33年版,第302頁。
⑥薛邨人:《河北臨城縣農村概況》,天津《益世報》1935年5月25日。
⑦杜連霄:《棗強杜雅科農村概況調查》,天津《益世報》1937年1月23日。
⑧劉菊泉:《河北唐縣的農村經(jīng)濟概況》,天津《益世報》1937年1月30日。
⑨劉亞生:《外力侵略下的河北河間縣農村經(jīng)濟》.天津《益世報》1937年3月27日。
縣,1929—1933年,中農戶由20.4%降至18.7%,貧雇農由59.76%增至62.3%。①
生活費用的分配結構,是反映農民生活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標。
農民生活消費種類大致有:食物類,包括主食、副食;衣服類;房屋類;燃料類;雜類,包括醫(yī)藥、教育、娛樂、婚喪、嗜好、器具、宗教、應酬等。19世紀德國統(tǒng)計學家恩格爾(Ernst.Engel)創(chuàng)立并廣為通用的“恩格爾定律”(食物支出與消費支出之間的比例關系,稱恩格爾系數(shù))表明,家庭越貧窮,用于食物費用的比例越大,雜項費用的比例越小,生活享受程度越低,反之亦然。因為食物是滿足人類生存的第一要素,只有在食物滿足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其他生活消費。如果一個家庭的生活費用主要用于食物,說明它沒有余力滿足其他需要,沒有能力提高生活水平,這樣的家庭必然是貧窮的。
二三十年代的鄉(xiāng)村調查表明,食物費用占農民生活費用的比例最高。20年代,河北平鄉(xiāng)、鹽山,河南新鄭、開封,山西武鄉(xiāng)5個縣的農家,食物費平均占總生活費用的63.3%。其中,平鄉(xiāng)為66.4%,鹽山為55.9%,新鄭為75.1%,開封為76.7%,武鄉(xiāng)為50%。②又據(jù)李景漢1928—1929年對河北定縣34個農家的調查,平均每家全年支出242.6元,食品費為167.9元,占總支出的69.2%;燃料費19.6元,占8.1%;房租費18.5元,占7.6%;其余各項雜費21.7元,占8.9%。在食品費中,米面雜糧又是最多的,占95.5%,調味品還不到3%,肉類僅2.2%,水果更少,才0.3%。③1937年日本滿鐵調查班對河北昌黎縣前梁各莊、平谷縣大北關村農家的調查也表明,生活費用分別占家庭支出的72.2%、62.6%。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行政院農村復興委員會編:《河南省農村調查》,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第22—24頁。
② 卜凱:《中國農家經(jīng)濟》,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第514頁。
③據(jù)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305—306頁整理計算。
④南滿鐵道株式會社:《冀東農村實態(tài)調查報告書》平谷縣統(tǒng)計篇、昌黎縣統(tǒng)計篇,昭和12、13年(1937、1938年)發(fā)行。
1931年版山東膠縣志也記載,“鄉(xiāng)民終歲辛勤所得十之七八用之于食”。①
以上所舉農家中,收入較低的家庭,食品費所占生活費用的比例更大。如河北定縣34農家,收入250元以下之家,食品費占生活費用的72%,比所有農家食品費占生活費用的比例高2.8%。②
與發(fā)達國家做一下比較,更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農民生活程度之低。30年代初,美國、日本、丹麥農民的生活費用中,食物費分別占41.2%、42.8%、33.0%,③比中國農民的食品費用比例低百分之二三十之多。
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根據(jù)恩格爾定律,將國民生活水平劃分為5個檔次:恩格爾系數(shù)為59%以上者屬絕對貧困型消費,50%—59%屬勉強度日型消費,40%—50%為小康型消費,20%—40%為富裕型消費,20%以下屬最富裕型消費。④依此衡量,近代華北農家的生活大多數(shù)屬絕對貧困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膠志》卷52,1931年鉛印本。
②據(jù)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306頁整理計算。
③喬啟明:《中國農民生活程度之研究》,《社會學刊》第1卷第3期,1930年5月。
④參見張東剛:《近代中國消費需求結構變動的宏觀分析》,《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00年第1期。
二
農民的具體生活狀況,驗證了上一論點。
先看農民的食物:
農民最主要的食品是糧食,茲據(jù)1936年中央農業(yè)實驗所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整理成下表:
由上表可知,華北四省有不少縣份的主要糧食作物產(chǎn)量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的消費需求,糧食短缺縣份約占有調查報告總縣數(shù)的一半。況且,這還是平常年份的統(tǒng)計,如果是歉收年,糧食之不足更可想而知。
各地的具體情況有助于對此問題的認識。以1933年河北定縣為例,每人一年需要口糧51.77市斗,全縣439729人需糧22763891斗。同年,全縣出產(chǎn)糧食22964670斗。如除去種子、田賦等項,用于全縣消費的口糧約2200萬斗,距離口糧標準尚差69萬余斗。①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據(jù)李景漢:《定縣經(jīng)濟調查一部分報告書》,河北省縣政建設研究院1934年版,第145、3—8頁;馮華德、李陵:《河北定縣之田賦》,《政治經(jīng)濟學報》第4卷第3期,1936年整理計算。
絕食的農民隨處可見,韓家莊50個農戶中就有30余戶絕食,趙村也達20余戶。①又據(jù)1936年平谷縣夏各莊、小辛寨、胡莊3個村的調查,谷類收獲量分別為280373斤、30742斤、l82400斤,距離食物、飼料和種子需要量尚差116135斤、61398斤、310291斤。②
糧食不足,迫使農民將糧食消費減至最低限度。
譬如,小麥口感好,營養(yǎng)豐富,頗合人們食用,華北是著名的小麥產(chǎn)區(qū),本應在農民的食糧消費中占一定比例,但因小麥價格較高,農民將此視為商品經(jīng)濟作物,所以很少吃甚至不吃。30年代初河北定縣的調查表明,小麥產(chǎn)量雖僅次于小米和甘薯,但農民的主食中沒有小麥。③又據(jù)李景漢20年代中期對北平郊外掛甲屯村100個農家的調查,全年吃白面5次以下者約占一半,除年節(jié)外,平日從不吃白面,有的僅在新年吃一次;吃5—9次者占15%;10—49次者占25%;50次以上者僅占10%。④滄縣,“邑之產(chǎn)麥為田產(chǎn)十分之四,而食麥者不及百分之一?!雹萜渌骺h也有類似情形,如山西屯留縣,農民只是在春節(jié)時才吃一頓麥面面條。⑥河南新安縣,也是“全縣民眾恒食之者廖廖無幾。”⑦通許縣,“全年食麥面者百不抽一焉?!雹嗌綎|東平縣,絕大多數(shù)農家也吃不起白面,“能終歲食面粉者不過少數(shù)素封之家?!雹?/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顧猛:《崩潰過程中之河北農村》,《中國經(jīng)濟》第1卷第4期,1933年4月。
②(日)《冀東地區(qū)內25個村農村實態(tài)調查報告書》上卷,昭和11年(1936年)發(fā)行,第147—148頁。
③曲直生:《華北民眾食料的一個研究》,參謀本部國防設計委員會1934年版。
④李景漢:《北平郊外之鄉(xiāng)村家庭》,商務印書館1929年版,第45頁。
⑤《滄縣志》卷11,1933年鉛印本。
⑥高苗:《山西屯留縣農村經(jīng)濟實況》,天津《益世報》1934年12月1日。
⑦《新安縣志》卷9,1938年石印本。
⑧《通許縣新志》卷11,1934年刊本。
⑨《東平縣志》卷5,1936年鉛印本。
即便是雜糧,許多農民也吃不飽,還要摻雜野菜充饑。如河北阜平縣,據(jù)1934年初的調查,農民“吃樹葉、糠秕、菜根、薯塊,總是不可掩諱的事實。他們在秋天把樹葉(杏、柳、槐……)打下來,浸在甕里,預備泡淡了苦味,撈出來拌上糠秕,蒸窩頭吃。遇有收棗年頭,再把糶不出去的壞棗搗成泥攪和在糠里,為的便于下咽?!薄靶∶字唷⒂衩赘C頭,雖算不得好,但貧苦的鄉(xiāng)農很少吃到這些東西,家里要沒點家私,誰吃得起?能夠啜到小米粥,啃到玉米窩頭的,他們覺得是在天堂上的人。”①定縣農民的主食,也是極其粗劣的,1934年冬紅學家俞平伯走訪了幾個條件較好的村莊,問村里出產(chǎn)的小米夠不夠吃,村民說除了有客人或有什么事情吃點小米,平常只以紅薯、白菜為食。②如果說在農活忙的季節(jié),農民每天還能吃三頓飯,到了農閑的冬季,大多數(shù)就只吃兩頓,即使吃三頓,也有一頓是稀的。③山西中部農民的食品,最主要的是高粱和小米,但高梁面也僅限于午飯吃一次,早晚是小米稀飯或煮以南瓜湯之類的東西。④又如山東膠縣,農民“通年食物以甘薯為主,雜以粟豆、高粱、小麥,冬春食甘薯居多,夏秋食粟居多,是為主食品?!雹蒺^陶縣農民,“食則以谷類為主,麥不常食,野菜充食品者正多。”⑥東平縣農民大多也是“取樹葉野菜及胡蘿卜地瓜補充食料,而號寒啼饑之侶仍復數(shù)見不鮮。”⑦河南太康縣,農民“半年多半以高梁菽粟為常食品,而食麥者廖廖?!雹嘈尬洹⒔棺骺h,“一般農民生活極苦,吃高梁小米者,在鄉(xiāng)間還算是中等人家,而一般極貧苦之農人,竟有吃糠者。”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小民:《河北阜平縣農村素描》,天津《益世報》1934年11月30日。
②知堂:《保定定縣之游》,《國聞周報》第12卷第1期,1935年1月。
③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260頁。冬季吃兩頓,夏季吃三頓的情形在華北非常普遍,當時許多資料都對此有所記載。
④張稼夫:《山西中部一般的農家生活》,天津《益世報》1935年7月13日。
⑤《膠志》卷52,1936年鉛印本。
⑥《館陶縣志》卷6,1936年刊本。
⑦《東平縣志》卷5,1936年鉛印本。
⑧《太康縣志》卷2,1933年鉛印本。
⑨龔逸情:《河南焦作的民眾》,《向導周報》第165期,1926年。
副食在農民的食物中就更為簡單了。
如蔬菜類,據(jù)20年代中期李景漢對北平郊外掛甲屯村100戶農家的調查,全年蔬菜費不滿5元者約占1/3,平均每家蔬菜費為10.8元,僅占總食品費的10%。①到30年代,昌平縣,“蔬菜也是自己種,如果種不起,則所吃也不會高貴,只是些咸菜疙瘩,煞白菜或豆腐而已?!雹诤幽狭挚h,農民的常用蔬菜“一蔓菁蘿卜葉,二豆葉,三紅薯葉。三種皆秋問煮熟淘凈摻蔓菁絲入缸,備常年調湯佐食。”③
至于雞蛋、魚、肉等較為昂貴的副食品,農民享受的機會就更少了。如上述北平郊外掛甲屯村100農家,大多數(shù)只在新年、端陽、中秋購用肉食,有的只在新年吃一次肉。除了年節(jié)之外,能吃得起肉者僅有13家,數(shù)量與費用也甚少。④河北盧龍縣,農家也是“非喜慶年節(jié)或延客,不恒用酒肉。”⑤定縣農民除了年節(jié)之外,大多數(shù)也吃不起肉。據(jù)1931年120家的調查,僅有兩家在冬季每隔三五日吃一次,不到總家數(shù)的1.7%。⑥
調味品對農民而言,也是非常稀見的東西。定縣農家的調料費還不到食品費的3%,6口之家一年僅用1角5分錢買香油與花生油吃,1933年1斤香油的價格雖然從1930年的0.276元降至0.116元,但1角5分錢仍是不夠買1斤香油的。⑦所以,農民“每買幾兩香油,常常吃了一兩個月還不見少,”就不足為奇了。⑧他們用油的法子,是用鐵絲穿過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景漢:《北平郊外之鄉(xiāng)村家庭》,第47頁。
②蔣旨昂:《盧家村》,《社會學界》第8卷,1934年。
③《林縣志》卷10,1932年鉛印本。
④李景漢:《北平郊外之鄉(xiāng)村家庭》,第48頁。
⑤《盧龍縣志》卷10,1932年鉛印本。
⑥濤鳴:《定縣見聞雜錄》,《獨立評論》第4號,1932年6月;《研究村食物概況》,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綜號236,卷號115。
⑦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260—261頁;李景漢:《定縣經(jīng)濟調查一部分報告書》,第211頁。
⑧魯紹柳:《定縣農村經(jīng)濟概況》,《文化建設》第3卷第4期,1937年。
個制錢的方孔,把它鉤住,然后把錢放在油里,用油的時候把錢拿出來,放在菜里頭,從不敢把油從油瓶直接倒出來,怕用得太多了。①如果食物里“偶爾放人幾滴香油,競致看為例外的奢侈”。②醬油醋等調料品在他們看來,也是帶點特別意味的東西。定縣6口之家一年僅用1角5分錢買醋,按比以前降低了的1933年的價格計算,也只能買2.6斤干醋或6.8斤水醋。③鹽是人類生活的必需品,但因價格太高,許多農家根本吃不起鹽。定縣在1933年冬季,吃不起鹽的農家占20%,1934年達到27%,有的村子高達74%。④買不起鹽的農民,便到陰溝里或潮濕的地皮上刮硝鹽吃,豈不知“鹽是屬于國家的,私人刮取是犯法的,”他們惟一的辦法只有少吃鹽或不吃鹽了。⑤臨城縣管等村,300戶農家中也有100戶吃不起鹽,還有150戶不夠吃,二者占總農戶83%以上。⑥河南獲嘉縣,“貧寒之家,更有時連海鹽不用,惟佐以本地硝鹽者”⑦
農民的穿著,也是簡陋到極點。20年代北平郊外掛甲屯村,不少農民買不起新衣,就在海淀或北京買舊衣舊鞋穿。⑧30年代,河北的南皮縣,農民穿的衣服都是“新舊大小輾轉改作,至朽爛為度?!雹嵬伎h農民“尋常衣服,棉改夾,夾改單,敝而后已。雖襤褸之衣,猶作鞋履之用,不肯輕于一擲?!雹庥謸?jù)定縣34農家的調查,平均每家全年衣服被褥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濤鳴:《定縣見聞雜錄》,《獨立評論》第4號,1932年6月。
②李景漢:《深入民間的一些經(jīng)驗和感想》,《獨立評論》第179號,1935年12月。
③李景漢:《定縣經(jīng)濟調查一部分報告書》,第211頁。
④李景漢:《定縣農村經(jīng)濟現(xiàn)狀》,《民間》第1卷第1期,1934年5月。
⑤佛:《農民的偉大修養(yǎng)》,《民間》第1卷第1期,1934年5月。
⑥遠:《河北省一個農村經(jīng)濟的調查》,《中國經(jīng)濟》第2卷第8期,1934年8月。
⑦《河南獲嘉縣志》卷9,1935年鉛印本。
⑧李景漢:《北平郊外之鄉(xiāng)村家庭》,第51頁。
⑨《南皮縣志》卷3,1932年鉛印本。
⑩《望都縣志》卷10,1934年鉛印本。
費14.86元,其中5.99元買本地土布80尺,1.1元買愛國布或洋布十幾尺,1.82元買棉花,另外鞋料費2.56元,襪子費1.47元,被褥費1.11元,其他1元。①這點可憐的費用是連蔽體都不夠的,結果是小孩、尤其是男孩,從春天起就脫得赤條精光,了。甚至到了霜降節(jié)令,當富人已經(jīng)皮衣在身的時候,赤身露體的兒童仍是隨處可見。至于老年人,僅求能蔽體而已。穿得上棉褲的農民大半只有一件,一冬不離身,里面狀態(tài)不忍目睹。②河南南陽縣的狀況也是如此,“一般農民底衣一看總是破爛不堪,他們只有在年初一、三月三趕會,或者遇喜事等等時候,才把那僅有的一套總算不破爛的衣服穿上。”③
農民的住房,也非常糟糕。房屋主要有瓦房、磚房、土房、草房等類型,但瓦房、磚房造價較貴,一般農民是蓋不起的,只有住土房、草房。如河北定縣,“砌以磚覆以瓦者,一村之中實寥寥無也?!雹芡伎h,“土屋占十之八九”。⑤懷安縣,土房“約占十分之七,倘遇雨連綿,屋多漏滴?!雹奚綎|東平縣,“建造瓦房者頗鮮。”⑦范縣農民,也是“居住多土房?!雹嗟缕娇h,“住室普通概為土質,形式簡陋,內容樸素,僅足供蔽風御雨之資?!雹岷幽贤ㄔS縣,“農家多住草房,瓦房甚少?!雹饽详柨h,草房占農民住房的80%。⑾靈寶縣,“平原之中,中人以上之家始有房屋;其中人以下之家,多于平地下掘一深坑,坑內剜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318頁。
②李景漢:《華北農村人口之結構與問題》,《社會學界》第8卷,1934年。
③馮紫崗:《南陽農村社會調查報告》,黎明書局1934年版,第71頁。
④《定縣志》卷8,1934年刊本。
⑤《望都縣志》卷10,1934年。
⑥《懷安縣志》卷10,1934年鉛印本。
⑦《東平縣志》卷5,1936年鉛印本。
⑧《續(xù)修范縣縣志》卷3,1935年鉛印本。
⑨《德平縣續(xù)志》卷10,1935年鉛印本。
⑩《通許縣新志》卷11,1934年鉛印本。
⑾馮紫崗:《南陽農村社會調查報告》,第73頁。
謂之地陰院。又有于平地純用土壁砌起合成窯形,謂之錮窯,每遇陰雨,傾塌堪虞,其窮亦可憐矣?!雹俑鼮閲乐氐氖?,有的農民沒有自己的住房。如河北遵化縣盧家寨,32個住草房的農戶中,有10戶是借典來的。②北平郊外掛甲屯村,100農家中只有24家有自己的住房,其他多是租房或住親友房屋。③山東沾化縣,沒有房子的農民占14%。④
農民用于燃料方面的費用也非常低,如20年代河北的定縣,據(jù)34個農家的調查,平均每家燃料費為19.56元,占生活費總支出的8.06%。燃料主要是柴草,平均每家用費15.16元;次為煤炭,平均每家用費2.26元,其中有14家未用煤炭;再次為煤油,平均每家用費199元,多在冬天短時用,夏季幾乎不用;洋火費最少,平均每家僅傭0.25元。⑤30年代山東的沾化縣,“燃料即以禾秸野草充之,用煤炭者甚少。”⑥
此外,農民用于其他雜項的費用也少得可憐。仍以定縣34家為例,雜項開支共有十余項,平均每家支出僅21.72元,占生活總支出的8.95%。其中,以與親友、鄰居來往的應酬費最多,平均每家支出4.49元;娛樂、家具、醫(yī)藥、衛(wèi)生、教育五項費用,平均每家才支出1.7元、1.62元、1.22元、0.61元、0.54元。⑦在如此低的費用之下,不難想見農民的娛樂生活是多么的貧乏、家里陳設是多么的簡單、身體素質和教育程度是多么的低下。李景漢在調查中就發(fā)現(xiàn),定縣“農民除了耕種收獲、娶妻生子、新年酬酢、逛廟燒香、墻根底下談天等等以外,很少有其他復雜的社會生活,尤其是社會的娛樂,很是缺乏。”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靈寶縣志》卷2,1935年鉛印本。
②《冀東地區(qū)25個村農村實態(tài)調查報告書》上卷,第365頁。
③李景漢:《北平郊外之鄉(xiāng)村家庭》,第51頁。
④馮和法:《中國農村經(jīng)濟資料》,第14頁。
⑤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304、317頁。
⑥《沾化縣志》卷1,1935年石印本。
⑦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305、320—324頁。
⑧李景漢:《定縣社會概況調查》,第325頁。
農民死亡率在35—40之間,平均壽命僅30歲,而當時英美等國的人均壽命已將近60歲①,真可謂霄壤之別!
“行”也是人們生活的一個方面,然對于農民而言,它似乎是一個不太重要的概念,正如李景漢對定縣的調查所說的,“行的方面就更為簡單,拿起腿來走路就行了,大多數(shù)人仍然是洋車沒坐過,馬路沒見過的?!雹诓娇h,農民出外的方法也是步行,或騎驢及其他牲口,土路雖然不少,但多洼濕,一到春夏,就不易走了。③
綜上可見,農民生活水平距離最低限度的要求都相去甚遠,貧困是農民生活的惟一寫照。1936年,著名社會學家對中國最富裕的蘇州地區(qū)吳江縣江村調查后也說:“中國農村的基本問題,簡單地說,就是農民的收入降低到了不足以維持最低限度生活水平所需的程度?!雹艽萨欙w所謂中國農產(chǎn)品已經(jīng)出現(xiàn)大量剩余,農民已脫離糊口水平,不攻自破。試問,在多數(shù)農民連最低限度的生活都是難以維持的情況下,農村產(chǎn)品可能會出現(xiàn)真正的剩余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李景漢:《華北農村人口之結構與問題》,《社會學界》第8卷,1934年。
②李景漢:《華北農村人口之結構與問題》,《社會學界》第8卷,1934年。
一、選題原因
我鎮(zhèn)19個村莊有一半的土地輪作花生,近幾年,花生在七、八月開花下針及莢果膨大期,常常發(fā)生葉片黃葉現(xiàn)象,葉片大小無明顯改變。如不及時防治,將造成葉片脫落,植株死亡,對花生產(chǎn)量影響極大。群眾對此也十分著急,農技部門也深入田間地頭查找原因,另外,從2002年起我校就成為唐山市豐南區(qū)唯一一所使用自編勞動技術教材的學校,也是勞動技術與生物教學有機結合最早的學校,有一定的實踐基礎,鑒于這種情況,結合生物校本課程開發(fā),我們于2006年9月安排了七年級新生共計156名同學歷時三年的生物綜合實踐活動,結題報告放在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訓期間。
二、時間安排
調查開始時間:2006-9-12;匯報時間:每年的暑假開學的第一周;結題時間:九年級中考后的“三加一”培訓期間。
三、具體措施
1.利用生物校本課程講解花生種植的相關知識,從選種、到種子萌發(fā)的條件到出苗后的水肥管理等,都作了詳盡的講解。
2.發(fā)動全體同學對自家花生地塊黃葉病因調查,與不發(fā)生黃葉病的花生地塊的花生品種、土壤土質、花生輪作、播種時間作比較,通過走訪、咨詢家長、農技人員、網(wǎng)絡查詢等措施尋找答案。定期交流匯報,形成共識,第二年指導到家長進行花生種植,然后再觀察再匯報交流,第三年在指導家長進行種植,中考“三加一”培訓期間匯報交流得出結論。
第一年匯報中典例調查如下:王磊同學叔叔是市種子公司農技人員,他在叔叔的指導下調查如下:每年的7-8月份正是我區(qū)高溫少雨多陰天的季節(jié),空氣濕度小,土壤鹽分隨土壤水分的蒸發(fā)而上升,因為鹽堿地土質較粘對土壤鹽分的吸附力較強,而不宜于隨水散失到空氣中,而滯留在土壤表層土壤中,導致土壤溶液濃度過高,而使花生吸水困難,對鐵離子的吸收也困難,從而發(fā)生葉片黃化的現(xiàn)象,嚴重時干枯死亡。汪金鳳同學調查的結果是:自家的花生品種是魯花12品種黃化病較重,而與之相鄰的同學家的3323品種發(fā)生黃花病不明顯,她認為花生黃花病與花生品種有關。王思羽同學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地膜花生很少發(fā)生黃花病,而不覆膜地花生地塊黃花病較輕。
對以上同學的調查報告我沒有及時給予正面答復,而是提示同學對于他們的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結合網(wǎng)絡、結合農技人員進一步了解,形成自己的看法并指導第二年自家花生種植,由于自己的行為與自家的收成掛鉤,學生家長都非常用心。第二年繼續(xù)觀察了解看自己的學習能否給自己帶來好的收成,然后再匯報交流。同學們都有了一大堆的觀點,發(fā)言比以前熱烈多了,老師再要求同學們用此次的討論指導第三年的花生種植。此時同學們將面臨九年級中考,然而,這樣的綜合實踐已不再是他們的負擔,飯前飯后的三言兩語就能完成,結題報告定在“三加一”培訓中,也是對學生三年來素質能力的一個展示,避免了上幾節(jié)課發(fā)個證書的形式做法。
四、小結
本次綜合實踐活動歷時三年,是對課本知識的一個擴充,是對學生意志的一個考驗,是對學生探究、合作、表達與交流能力的提高與展示;也是對素質教育的一個探索,在這三年中,156名同學中,部分同學起初是被動的去調查,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周圍同學的帶動,他們都逐漸走入到這個活動中來,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與提高,圓滿完成這次實踐活動,花生黃葉病基本消失。產(chǎn)量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作為教師我感到欣慰。物之出生必見其陋,推陳出行也是必然,望廣大同仁指正。
關鍵詞:國土資源;耕地保護;調查報告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86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民生之本、發(fā)展之基。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因此,耕地保護是保障群眾生活、保持農村穩(wěn)定、促進社會發(fā)展的基礎。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從自覺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高度,合理利用和切實保護每一寸耕地,走出了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科學之路。近日,該縣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先后深入全縣21個鄉(xiāng)鎮(zhèn)、26個部門、150多個企業(yè)和村莊,對五蓮縣耕地保護工作開展調研活動?,F(xiàn)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 基本情況
(1)加強領導,建立耕地保護長效機制。五蓮縣縣委、縣政府對耕地保護工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經(jīng)常聽取耕地保護工作情況匯報,多次在縣域重點工作(黨政)聯(lián)席會、縣委常委會、縣長辦公會等重要會議上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并定期組織檢查考核。縣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土地衛(wèi)片執(zhí)法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耕地保護領導小組、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qū)建設領導小組、農村建設用地挖潛利用領導小組等,進一步加強了對國土資源工作的領導,為全縣耕地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2)立足關注民生,做好耕地保護利用?!懊褚允碁樘?,食以地為本”,我國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土地生產(chǎn)是農民重要就業(yè)途徑和收入來源,耕地是最基本的生產(chǎn)資料,也是生活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減少一畝耕地,農民就減少一畝生存“地”,就減少一份生活的保障,增加一份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五蓮縣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完善土地流轉形式,在保證耕地面積不減少、用途不改變的情況下,調整產(chǎn)業(yè)結構,提高單位耕地的糧食產(chǎn)量和利用效益,以此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針對農村宅基地管理點多面廣的實際情況,該縣積極探索,勇于實踐,闖出了一條“一預審兩公示三到場”并用“五簿二表一臺帳”規(guī)范管理的新路子,實現(xiàn)了農村宅基地報批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保護了耕地,減少了矛盾,有力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嚴格土地執(zhí)法監(jiān)察,維護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該縣嚴格落實土地執(zhí)法動態(tài)巡查責任制、逐級報告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土地違法行為始終保持了強大的高壓態(tài)勢,特別是通過對少數(shù)典型違法用地實施,公開曝光,有效地遏制了新的違法用地行為的發(fā)生。切實發(fā)揮好基層所的前沿陣地作用,進一步加大動態(tài)巡查和執(zhí)法力度,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早制止,堅決把各類違法違規(guī)用地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對于重大土地違法違規(guī)案件,該縣做到發(fā)現(xiàn)一起,查處一起,公開曝光,“既處理事又處理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決不手軟。2015年以來,全縣共出動土地執(zhí)法人員3000余人次、車輛1000余臺次,監(jiān)督檢查項目用地56宗,及時制止和查處各類違法用地苗頭20余起,土地執(zhí)法監(jiān)察工作收到明顯成效。
(4)切實改善耕地環(huán)境,提高糧食產(chǎn)量。耕地只要使用得當,肥力可以不斷提高。為此,近年來,五蓮縣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秸稈還田、平衡施肥、施用有機肥、輪作、種植綠肥等等手段,不斷培肥土壤肥力。調整種植業(yè)結構,因地制宜發(fā)展生產(chǎn),提高耕地的產(chǎn)出效益。與此同時,積極增加對農業(yè)的投入,加強中低產(chǎn)田的改造,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防止水土流失,減少自然災害的發(fā)生頻率。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排灌設施等,提高農田防預自然災害的能力。
(5)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縣里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五蓮縣城鎮(zhèn)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用地減少掛鉤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五蓮縣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財政扶持暫行辦法》,設立了專項資金用于掛鉤試點工作。2009年以來,通過村莊整村搬遷、空心村就地改造、社區(qū)化改造等模式,五蓮縣城鄉(xiāng)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共立項15個項目,可增加耕地2220畝;已通過驗收的項目有8個,增加耕地1216畝。截止目前,全縣基本農田面積始終保持在72萬畝,耕地總量為93萬畝,已連續(xù)19年實現(xiàn)了全縣耕地總量動態(tài)平衡。
2 存在的問題
(1)基本農田保護率高,耕地保護的壓力大。經(jīng)過這些年的快速發(fā)展,我縣部分鄉(xiāng)鎮(zhèn)建設占用耕地已經(jīng)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基本農田保護率接近90%,給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壓力。
(2)在對空心村的整治上,急需上級進行必要的經(jīng)濟支持。對“空心村”的整治,目前只能按照農民的意愿,要和農民的經(jīng)濟收入相結合,在一些村莊,由于農村集體經(jīng)濟力量薄弱,“空心村”一時很難解決,上級最好采取經(jīng)濟扶持政策,調動村莊積極性,盡快消除“空心村”。
(3)對于“一戶多宅”的管理上,存在較大難度。對一戶多宅現(xiàn)象,雖然《土地管理法》只做了一些原則性規(guī)定,但是由于配套辦法尚未出臺,實際操作難度比較大。
3 建議和下步打算
(1)建議對基本農田保護率高的“農業(yè)大縣”進行政策扶持。為調動農業(yè)大縣保護基本農田的積極性,建議國家對農業(yè)大縣按照實際基本農田保護量進行財政補貼,每畝每年可補貼10-50元,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業(yè)生產(chǎn)環(huán)境。
(2)建議盡快出臺“空心村”整治優(yōu)惠優(yōu)惠。建議國家進一步對整治“空心村”給予優(yōu)惠政策,如掛鉤等政策,采取國家、省、地市、縣給予經(jīng)濟補助的辦法,以此來推動舊村改造和整治“空心村”工作的順利進行。
(3)建議搞好對上爭引,增加耕地面積。建議繼續(xù)創(chuàng)造條件,主動想辦法,積極向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多匯報工作,多爭土地指標,多爭土地整理項目,多爭國家優(yōu)惠配套資金,以增加耕地面積。
【摘 要】 目的 了解日照市嵐山區(qū)居民高血壓患病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方法 采用村莊整群抽樣,村莊內部系統(tǒng)抽樣方法,于2008 年~2009 年對嵐山區(qū)18 歲以上常住居民共6210人進行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和結論 完成調查6069人,嵐山區(qū)居民高血壓患病率21.2%,其中男性患病率為21.6%,女性20.8%,男女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患病率呈明顯增高趨勢。經(jīng)分析,年齡大于55 歲、腹型肥胖、患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 、飲酒、高血壓家族史、口味重等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對高血壓的危害重視不夠,且知曉率低,健康查體少。結果提示應加強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飲食結構,健康查體,了解自身狀況,以降低高血壓患病率。
【關鍵詞】 高血壓;患病率;危險因素;生活方式;健康查體;預防
1 引言
高血壓既是心腦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險因素又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盡管該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臨床和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遺傳因素和生活方式與高血壓的發(fā)生密切相關。為了解日照市嵐山區(qū)人群高血壓患病情況及相關危險因素,2008~2009 年對該區(qū)人群開展了橫斷面調查研究。
2 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采用村莊整體抽樣 村莊內部系統(tǒng)抽樣的方法,對嵐山區(qū)18歲以上人群進行抽樣,共抽取6210人作為研究對象。
2.2 方法
2.2.1 研究內容
采用統(tǒng)一的調查表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體格檢查和血生化檢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情況、既往史、家族史、生活習慣等。體格檢查內容包括測量血壓、身高、腹圍等。血生化檢查指標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HDL-C、空腹血糖等。
2.2.2 質量控制
調查人員在調查前統(tǒng)一培訓。質量控制人員負責核實調查表。
2.2.3 診斷標準
測量血壓,采用汞柱式血壓計測定坐位休息5分鐘后的右臂血壓,測壓3次取平均值記錄。高血壓按WHO/ISH(1999)高血壓診斷標準即收縮壓等于或大于140mmHg和或舒張壓等于或大于90mmHg。男性腹圍等于或大于85cm,女性腹圍等于或大于80cm為肥胖;總膽固醇大于6.5mmol/L,甘油三酯大于1.7mmol/L或HDL-C小于0.91mmol/L為血酯異常。每周至少吸煙一次連續(xù)5年以上計作吸煙。每周至少飲酒一次,每次飲酒300mml以上計作飲酒。
糖尿病按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3年)標準診斷即糖尿病癥狀加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等于或大于11.1mmol/L或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等于或大于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值等于或大于11.1mmol/L。
2.3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錄入采用Microsoft risuaf foxpro 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采用SPSS11.5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危險因素分析采用x2檢驗。
3 結果
共調查6210人,取其中完成調查且資料完整6069人納入本研究,應答率97.7%。其中男性3291人,年齡(49±10歲),女性2778人,年齡(49±10歲)。
3.1 高血壓患病率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fā)現(xiàn)高血壓患者1286例,男711例,女575例,總患病率21.2%,男性患病率為21.6%,女性患病率為20.8%,男,女高血壓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高血壓的患病人數(shù)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3.2 本次調查組中資料完整的高血壓組患者213例(高血壓組)及正常血壓者206名(血壓正常組),分析可能影響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高血壓組年齡大于55歲、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飲酒、有高血壓家族史等所占比率均高于血壓正常組,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為P<0.05)。
4 討論
2004年10月12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會上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中指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18.8%,而人群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僅為30.2%、24.7%和6.1%。這些數(shù)字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估計全國高血壓患者已超過2 億,高血壓已成為我國目前患病率最高、人群患病最為普遍的疾病之一。隨著高血壓患者的增加,隨之出現(xiàn)的冠心病,腦卒中,腎臟功能不全,糖尿病及胰島素抵抗亦增多。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日照市嵐山區(qū)高血壓患病率為21.2%,比全國患病率高,可能與沿海地區(qū)喜歡吃咸,居住環(huán)境差異有關。其中男性為21.6%,女性為20.8%,男女患病率相當,提示高血壓病的發(fā)病與性別關系不大。從高血壓患者的年齡分布可以看出,隨年齡的增長,高血壓患病率也呈明顯增高趨勢。調查高血壓的危險因素發(fā)現(xiàn),高齡,腹型肥胖,合并糖尿病,血脂異常,吸煙,飲酒,高血壓家族史等為高血壓發(fā)病的危險因素。
本調查結果表明,日照市嵐山區(qū)應大力開展一級預防工作,因地制宜地對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增強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自覺改變行為危險因素,調整飲食習慣,如低鹽,低脂低糖飲食。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相關的慢性病,社區(qū)管理對高血壓的防治尤其關鍵。社區(qū)醫(yī)療機構不僅能為高血壓患者就醫(yī)提供方便,同時,能夠在強調高血壓患者積極治療的同時,加強健康教育,組織健康查體。控制危險因素,有效提高高血壓的控制率。
參考文獻
[1] 高莉潔,王束玫,馮月秋,房學強.濟南市城鄉(xiāng)結合部居民高血壓病知信行現(xiàn)狀分析[J];疾病控制雜志,2005,6.
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的指導下,由計算機世界傳媒集團所屬北京《電腦愛好者》雜志社主辦的“2009 lT講師培訓計劃”圓滿結束。華碩公司和英特爾公司全面投入,積極參與,成為IT媒體集合社會力量進行IT知識普及和推進農村信息化進程的一次成功嘗試。2009年10月23日,“2009IT講師培訓計劃”活動總結大會暨“普及英雄”頒獎典禮在北京裕龍國際酒店隆重舉行。主辦方領導和來自全國14個地區(qū)的基層鄉(xiāng)鎮(zhèn)領導、高校教師和大學生IT講師的代表參加了大會?,F(xiàn)場的《z009中國農村電腦使用狀況調查報告》也成為了本次大會的亮點之一。
頒獎典禮上,共有157名高校大學生IT講師、村長和學校分別榮膺主辦方頒發(fā)的“l(fā)T知識普及英雄”、“IT知識普及先鋒”、“優(yōu)秀IT講師”、“英雄村長”和“最佳活動組織獎”。來自青島農業(yè)大學的大四學生曲明杰作為獲獎學生代表道出了自己參加活動的心路歷程:“你這是真的假的?”“你干嘛免費培訓電腦知識,人家××的兒子也是大學生,放假回來也辦電腦輔導班,收一個人60元,都招了20多個人了!”滿懷激情的曲明杰剛一開展普及工作就頗有壓力,不過,來自四方的質疑反而激起了小伙子的斗志。他自己跑到鎮(zhèn)上的印刷廠印了1000份宣傳單,到處張貼;在村里大喇叭上大做宣傳;三顧茅廬找村里的負責人才把辦培訓班的場地給定下來。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的曲明杰最終得到了鄉(xiāng)親們的認可,他說:“從剛開始我去央求別人聽我講,到現(xiàn)在鄉(xiāng)親們一聲聲曲老師地叫我,爭著讓我去他家給講講電腦咋用,這樣的改變讓我心中充滿了莫大的欣慰!”
正是被這種“為家鄉(xiāng)做貢獻”的真實情懷感動,主辦方授予了曲明杰“IT知識普及英雄”一等獎的榮譽。茌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說:“參加這次活動―方面可以用所學的知識回報家鄉(xiāng),帶動家鄉(xiāng)的發(fā)展,還對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通過這次活動,我感觸最深刻的就是:一個人的力量太小,應該聯(lián)合更多的人去做普及,而在這之前,我們應該鍛煉好自己的組織能力和團隊精神。”本次活動改變的不僅有曲明杰,來自沈陽工業(yè)大學的程冉也表示,寒假將會聯(lián)合一部分同是參加本次活動的學生,編寫一本真正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電腦教程。
此次活動歷時5個月、覆蓋全國14個地區(qū)的1000多個村莊。來自全國各地900所高校的1451名大學生“講師”經(jīng)過主辦方組織的集中培訓,返回家鄉(xiāng)在父老鄉(xiāng)親中開辦了2500余場電腦講座,進行電腦知識普及培訓,直接聽眾達50000人。他們?yōu)榧亦l(xiāng)帶去了電腦知識,帶去了科技致富的新理念。“2009IT講師培訓計劃”活動不僅豐富了科技知識在農村地區(qū)的普及形式,也使得眾多的大學生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為科普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影響深遠。
河南省駐馬店汝南縣舍莊鄉(xiāng)和莊村村長程三生在談到這次活動的影響時說道:“我感覺,在農村普及電腦,最重要的是先改變農民們的意識。這次活動的意義,就在于讓農民了解了電腦有哪些用處。農民的意識還比較落后,只有看到新科技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時,才會信任這個新科技。我希望這個活動還能搞下去,并且能在生產(chǎn)、生活上給我們帶來改變?!?/p>
頒獎典禮結束后,活動主辦方與榮獲“IT知識普及英雄獎”的15名同學進行了近兩個小時的座談。這群朝氣蓬勃的講師們打開了話匣,暢談活動中曾遇到的困難、活動中曾經(jīng)歷的感動、活動中曾見證的震撼,還有活動中收獲的成長。他們難忘這次活動給他們、給他們的家鄉(xiāng)帶來的積極影響,表達了他們希望這個活動繼續(xù)辦下去的愿望,而且提出了很多具體的建議,比如制作從農民朋友實際需求出發(fā)的IT知識普及小冊子,充分利用當?shù)刭Y源進行長期培訓、電腦教育要從學生開始等。這次活動讓《電腦愛好者》雜志社更深感肩負IT普及事業(yè)的意義重大、任重道遠。
24名大學生在11個省份調查
參與此次活動的24名大學生,老家分別在全國11個不同的省份,他們都是長沙理工大學環(huán)保志愿者協(xié)會的成員,平時經(jīng)常參與一些環(huán)保志愿活動。近年來,在他們的關注視野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霧霾”二字。去年下學期,他們曾在學校里開展了一次霧霾知識的宣傳,后來又參加了一次社會性的“抗霾活動”,對霧霾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們決定走出學校,用自己的實踐去做一次“抗霧霾調查活動”。
寒假來臨之前,他們查詢了大量與霧霾有關的知識,查閱了大氣污染的法律法規(guī)和行業(yè)標準,并制定了詳細的調研策劃書。“考慮到時間和能力有限,我們決定把自己家所在的村莊或小區(qū)作為調查對象,把日常生活中可能造成霧霾的行為作為調查內容。”長沙理工大學環(huán)保志愿者協(xié)會會長李永睿說,在調查內容上,主要針對家庭與餐館的油煙排放、煙花爆竹燃放情況、私家車尾氣排放等。
昨日,參與調查的大學生們剛剛返校,就開始匯集各自的調研情況。他們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們完成調研返校之時,柴靜也了霧霾調查紀錄片,掀起了全社會對霧霾的關注和討論,這讓他們很欣喜,“只有越來越多人關注、重視,才有機會變得更好。”
調查1
爆竹燃放
不同年齡段的人,觀念也不同
家在湖北孝感市郊區(qū)的何貝說,自己的春節(jié)是在霧霾天當中度過的。從大年三十早上至正月初一晚上,煙花爆竹聲響個不停,當?shù)貛缀跬耆\罩在一片煙霧當中。
何貝對周邊煙花爆竹燃放情況、煙花爆竹與霧霾天氣的關系、居民對此所持態(tài)度等方面進行了調查。何貝最為直觀的感受是,居民們并沒有因為霧霾天的出現(xiàn)而減少煙花爆竹的燃放。另外,年齡不同的人對此所持的態(tài)度也不同。
“年輕一代傾向于減少燃放量。”何貝說,有一次他在小區(qū)詢問一對父子:“過節(jié)期間頻繁出現(xiàn)霧霾天氣,你是否愿意少放甚至不放煙花爆竹。”50歲的父親給出的答案是:“那肯定不行,不放爆竹還怎么算過節(jié)?”20多歲的兒子則說:“愿意不放,沒必要加重霧霾。”
在這24名大學生的調查當中,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在何貝看來,這種觀念差異,和老一輩的傳統(tǒng)觀念及新一輩接觸的霧霾知識息息相關。雖然網(wǎng)上不時會有人爭議,燃放煙花爆竹對霧霾形成的影響有多大?但這群大學生認為,隨著一代代人的成長和霧霾知識的傳播,煙花爆竹會越放越少。
調查2
汽車尾氣
私家車劇增,用車習慣需改變
在柴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里,有很長一段關于汽車尾氣排放的片段。李永睿、何貝等人在走訪中也對此感觸頗深。
“以前我們縣城從沒堵過車,但今年堵了。”李永睿說,每年春節(jié)后,他都會去縣城的親戚家拜年,在他的印象中,10多年來從未碰到過堵車。但今年春節(jié)期間,縣城的私家車多了很多,他們在路上被堵了半個多小時。
家住岳陽城區(qū)的黎安嫻也參與了此次調查。她說,私家車的數(shù)量與日俱增,這是難以改變的趨勢,但人們的用車習慣卻可以改變,并且能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每一輛車,影響整個城市的尾氣排放。
她在調查相關情況的同時,也在落實自己想向他人傳達的觀點。她家買了兩輛自行車,雖然家里有機動車,但春節(jié)期間在城區(qū)的短途行程中,她和家人經(jīng)常是騎自行車或乘坐公交車出行,“我爸媽現(xiàn)在上班也是騎自行車。”
調查3
家庭燒煤
用煤量大,燃燒方式粗放
李永睿目前是該?;瘜W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的大三學生,老家在陜西省寶雞市的農村。在他的印象中,讀小學時藍天格外多,但到讀初中時,每到秋冬季節(jié),天空經(jīng)常是一片灰蒙蒙的。當時,他們每家每戶已放棄了傳統(tǒng)的土炕,改用燒煤塊的小鍋爐取暖,附近還建起了火電廠、冶煉廠,因此煙、灰到處都是。
“在北方很多農村,家庭用煤量很大,而且燃燒方式很粗放。”李永睿說,在家用的小鍋爐內,煤塊經(jīng)常達不到充分燃燒狀態(tài),產(chǎn)生大量有害氣體,直接通過煙囪排放在大氣之中。燒完的煤塊被簡單地堆在外面,風一吹,粉塵飄得到處都是。
李永睿跟爸媽說,燒鍋爐不干凈,而且會污染環(huán)境,應該把家里的鍋爐淘汰掉。在他的勸說之下,今年春節(jié),他家里換上了電暖器和節(jié)能空調。在寒假中,他一邊串門,一邊發(fā)放調查問卷,與村民訪談,并講解有關霧霾的知識,勸大家盡量淘汰這類小鍋爐。
“有一些鄰居也愿意聽我聊這些,我爸媽對這些雖然不是很懂,也說我做的這些很有意義。”李永睿高興地說,現(xiàn)在他家所在的村民小組60多戶中已有20多戶淘汰了小鍋爐,改用電暖器等更為環(huán)保的取暖工具。
感受
很多中老年人并不了解霧霾
昨日,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跟記者談到他們的一個感受——還有很多人并不了解霧霾,對這種天氣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無動于衷。
正月初五,何貝的小叔到他家拜年。當時已是中午時分,外面卻一片灰白,能見度極低。小叔進門后說:“今天怎么又下這么大的霧啊?”何貝告訴他:“這不是霧,是霧霾。”小叔愣了一下:“霧霾不就是霧嗎?都一樣。”
李永睿在村里走訪時,跟一些父輩、祖父輩的人說起有關霧霾的危害,很多人表示懷疑:“這東西有這么厲害嗎?大家都生活在這里,也沒見出什么問題?”
希望
大家不要只吐槽卻不去改變
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決定把各自調查的情況進行匯總,同時請教環(huán)保方面的老師,做出具體分析,綜合出一份調查報告。然后,他們會將調查報告在協(xié)會、個人的微博微信中,并在校園及周邊社區(qū)進行宣傳。
1.教學內容要和學生的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
新課程教材為教師和學生留下了頗為廣闊的填補素材的空間。教師應改變以教科書為中心的觀念,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對教科書進行細致研究,結合農村學生生活實際和愛好特點靈活地使用,適當?shù)赝卣埂⒄{整個別教學內容。
如通過在綜合實踐課堂上培養(yǎng)農村孩子愛家鄉(xiāng)、愛家鄉(xiāng)人的情感這一課堂上。我重點讓學生來談談農村豐富多彩的活動。由于農村機械化的生產(chǎn)工具越來越多,農村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
所以學生能說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一下子都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村子里有塊空地,過年過節(jié)都會在空地上搭臺唱戲;有的說他們村子也有了敬老院,那些孤寡老人都有人照顧了;有的說他們村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桑樹,每年采桑葉的季節(jié),村里的養(yǎng)蠶能手就會聚在一塊,交流養(yǎng)蠶心得。你一言我一語,課堂頓時熱鬧起來了,農村生活也一下子豐富、鮮活了起來,因為同學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家鄉(xiāng)其實也有著豐富多彩的活動。
針對孩子對家鄉(xiāng)侃侃而談的這一點,我設計了給“給家鄉(xiāng)當當小導游”的上課內容,那怎樣幫助學生找到熱愛自己家鄉(xiāng)的感情支點,喚起他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激情呢?我想到了山東省泰安市(以下簡稱“我市”)編寫了一本《鄉(xiāng)土教材》,在這本教材里詳盡地介紹了我市的優(yōu)美景色、名勝古跡、杰出人物……于是在課前我布置學生閱讀,然后把它與自己的村莊對比,哪些是寫自己村莊的,哪些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在對比中,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并不比別人家鄉(xiāng)差,真真切切地體會到家鄉(xiāng)在變化,越變越美,從而產(chǎn)生“誰不說我家鄉(xiāng)美”的自豪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便油然而生。
2.善于捕捉本土資源,優(yōu)化教材內容
山東省寧陽縣泗店鎮(zhèn)中心小學位于具有中華蟋都之稱的寧陽縣泗店鎮(zhèn),是中華斗蟋名蟲繁衍的風水寶地。我充分利用這一地域優(yōu)勢,開展了“我愛家鄉(xiāng),我以蟋蟀為榮”主題活動。讓學生利用節(jié)假日,走向田間,親自捕蟀、逗蟀、養(yǎng)蟀,回來后,填寫自己的調查報告,既豐富了課堂的知識,又使學生在過程中體會到了樂趣。
我們這里一年主要生產(chǎn)兩種糧食作物,即小麥和玉米。我利用適當?shù)霓r時分階段引導學生學習。例如,春季是管理小麥的黃金時間,我就組織學生到田間學習管理小麥的經(jīng)驗,初夏,讓同學們去幫助父母收割小麥體驗父母的艱辛,秋季再組織學生去幫父母收割玉米,到了冬季,再讓學生學習一些大白菜的種植與管理。這樣學生學到了教材上沒有的知識,他們會比較感興趣,這樣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品德的教育也慢慢地滲透到其中來。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靈活處理教材
動手操作,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但是我們的活動手工課,需要的一些材料,都需要花費一些錢財,所以我結合了一些農時,組織實施了一些就地取材的手工課,例如:麥收過后,我及時地讓學生去田間采集麥稈,回來后作為麥草編制的教學;秋季玉米剝完皮后,讓學生收集整理,作為沙發(fā)坐墊編制的材料。這樣我把本土的教學資源,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同學們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4.整合其他學科課程資源,拓展教材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綜合性很強的課程,在農村課程資源相對缺少的情況下,做好該課程與相關課程的溝通和整合,能幫助學生豐富情感體驗。如語文教材中的不少課文:“圓明園的毀滅”
“只有一個地球”等;美術教材中“各種各樣的折紙”“編織的技巧”;科學教材中的“有趣的電磁鐵”“各種各樣的食品包裝”。各門學科豐富的教學資源,生動的視聽材料,同樣可為綜合實踐課所用。
獨立生活的老人
在歐洲,人們把經(jīng)濟自看得很重,許多年輕人過了18歲后就不再與父母住在一起,而是自己打工掙學費和生活費,難得開口跟父母要錢。而父母退休之后,也不向子女索取贍養(yǎng)費,兩代人保持著親近、但是不涉及金錢的關系。
馬莉太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她剛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回到法國,她和老公一起去探望了很久沒有聯(lián)系過的表兄。76歲的馬莉雖然不習慣坐飛機,可仍然每年至少乘坐一次。每當這對老夫婦隨老年人協(xié)會的伙伴們旅游回來后,他們總是容光煥發(fā)、興致勃勃的。她的小本本上記滿了各個旅行社的價格、折扣,并早就進行了比較,每年她都能買到最便宜的飛機票去旅行,度過最美好的時光。
當然,法國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很多樣,除了許多像馬莉太太這樣的老年人之外,不少退休者即使自己有房產(chǎn),也還是愿意住在養(yǎng)老院里。據(jù)法國就業(yè)和互助部1999年10月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法國有47.5萬老人住在養(yǎng)老院里,其中95%的人年齡超過65歲。他們當中87%的人同子女保持著聯(lián)系,2/3的人的子女,每月至少會去養(yǎng)老院看望父母一次。
養(yǎng)尊處優(yōu)的老人村
由于法國老人更加青睞養(yǎng)老院,為了讓老人生活得快樂,活得更有尊嚴,法國政府專為老人設計了代替敬老院的村莊。
位于伊芙琳省什弗赫茲谷地的圣雷米老人村,處處可見如茵綠草。村里的居民都是滿頭銀發(fā)的老人,他們的平均年齡在84歲左右。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村內郵局、雜貨店、圖書館、美容美發(fā)店、健身中心、游泳池、酒吧、餐廳、音樂廳、活動中心等一應俱全。各類文化、娛樂活動,如橋牌、舞會、音樂會、森林野餐、戲劇課、雕塑課、繪畫課及水中體操,更是老人們的精神食糧。這些活動通常由年輕人負責策劃安排。村里共有200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在28歲。
精神矍鑠、耳聰目明的老人,可以在村里享受快樂而充實的生活。病痛纏身、行動不便的老者,也可以安心住進特別設計的屋內,由一批專業(yè)醫(yī)務人員照料。這些老人的生活與地方社區(qū)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村里的泳池,每星期三免費開放給鄰近地區(qū)的小學童上游泳課。這些孩子每個月由老師帶隊,到村子里吃一次晚餐,跟老爺爺、老奶奶談學校的事情,有的還會住上幾天。
法國老人無論是選擇獨立生活,還是住在老人村,都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法國老人的一種“人老心不老”的精神狀態(tài)。盡管人到晚年,但是他們不會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不依賴子女,獨立生活,是法國老年人所推崇的,但是他們也會享受親情之樂。每當孩子來探訪時,老人們喜悅的心情就難以言表。這就是法國老人晚年的幸福生活。
法國“頤養(yǎng)天年”的小鎮(zhèn)排名
法國政府頒布了一個“頤養(yǎng)天年”的小鎮(zhèn)排名,這些地方都是老年人養(yǎng)老的好去處。格勒諾布爾、甘岡、布古安-家利悠,這些地方是法國適宜養(yǎng)老的城鎮(zhèn),也是經(jīng)遴選而在榜上有名的“頤養(yǎng)天年”的小鎮(zhè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