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經貿英語

經貿英語

時間:2022-06-06 07:06:3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經貿英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經貿英語

第1篇

[關鍵詞] 經貿英語 詞匯特點 翻譯

經貿英語(Economy & Trade English)主要是指進出口貿易實務所涉及的各種英語文書,包括商業書信、合同、文件、產品說明書及各種單據等。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經貿英語已經成為“the language of world business”。中國加入WTO后,對外交流也日趨頻繁,經貿英語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門課題。作為一種專用英語,它不以詞藻華麗為追求目標,而是講究語言的簡潔、客觀、準確和嚴謹,故在譴詞造句方面有不少獨特的地方。本文只著重探討經貿英語的詞匯特點以及與之相關的翻譯問題。

一、 用語正式

除廣告文體外,用語正式是經貿英語的一大基本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行文用語準確、嚴謹

國際經貿往來中,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的交易各方,由于語言文化的差異,極易產生誤解,進而導致國際性的訴訟、仲裁。而據國際貿易慣例和法規,交易雙方的往來信函是交易的一部分,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因此,經貿英語在用詞方面力求準確無誤,一般選用詞義相對單一的詞來替代詞義靈活豐富的詞,如:通用英語中的詞匯tax,buy,include對應在經貿英語中則用tariff,purchase,constitute。

2.常使用古語詞

經貿英語文本中常用古體詞來增加嚴肅、正式的意味。其中常見的有以here、there和where為詞根的詞,如: herein,hereof, herewith,thereby,whereas,whereby等。翻譯的時候不一定要字字對譯,可以在其它地方以詞匯手段予以補償,用相對比較古雅的詞匯將原文的含義表達出來。

3.大量使用專業術語

由于經貿英語涉及的范圍廣泛,包括工業生產、經濟、貿易、法律等多個方面,因此在經貿文獻中,使用專業術語特別多而且龐雜。其中有些術語意義固定,如各種價格術語等;有的是單獨的詞,如:honor (承兌);有的則是由幾個詞構成,如:endorsement in blank(無記名式背書),to draw on sb. (向某方開出匯票)。應該注意的是,有些術語的意義因使用的場合而異,翻譯時切忌望文生義。例如credit一詞既可以指公司的“信譽”,也可以指“信用證”。

4.常使用外來詞

經貿英語中常使用外來詞,以增加文本的正式意味。如來自拉丁語的ad valorem(從價稅),pro rata (真正的,常接holder,意思是合法持有人),ex(在……交貨/ 在……前免稅,后常接works, warehouse, dock等),來自法語的force majeure (保險用語,不可抗力),來自意大利語的el creder (信用擔保)等。外來語拼寫獨特,翻譯時要探本尋源,弄準詞義。

二、同、近義詞重復

法律性文件中常重復意思相同或者相近的詞,中間用and、or或者and/or連接。

重復意義基本或者完全相同的詞,表示強調。例如:all and any,goods and chatters,by and between,null and void,terms and condition等。翻譯時可以省略其中之一。

重復的兩個詞項具有包含關系。例如,在“This contract is made and signed”這一合同常用的開頭句式中,made中包含了signed的含義,所以常省略其中之一。譯成:本合同由……簽定。

兩個詞項從不同的方面強調同一內容,在這中情況下,翻譯時最好能全部譯出來。例如:The decision of the Arbitration Committee shall be accepted as final and binding upon both parties.仲裁委員會的裁決為終局裁決,對雙方均有約束力。

三、使用縮略術語

縮略詞是經貿英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由主干單詞的首字母組成,是人們在長期使用過程中演變的結果。術語縮略的優點是:詞義單一,簡練明確,形義固定,節省時間。如POD 意為Pay on Delivery(發貨付款);B/ L意為 Bill for collection(提貨單);I/ P意為Insurance Policy(保險單)等。

四、傾向使用名詞

作為一種專用英語,簡潔和客觀是經貿英語的靈魂,故經貿英語更傾向使用名詞,特別是慣于將動詞名詞化。動詞名詞化結構讓原來的施動意義隱含在結構的深層里,表述從“動”轉為“靜”,語言變得更為客觀。名詞短語結構極為復雜,且意思精確.杜絕了歧義的可能。具有組合方式多,意義容量大,簡潔準確的特點。

五、結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國際貿易的競爭日益激烈。對外經貿翻譯工作者肩負重大的責任。詞匯是基礎,只有掌握了經貿英語詞匯特點,才能更好地進行經貿翻譯,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服務。

參考文獻:

[1]李 朝:實用商務英語翻譯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

第2篇

經貿英語經貿知識銜接目前,包括高職教育在內的普通高等教育的經貿英語有兩類,國貿專業的經貿英語課程和英語專業的經貿英語。兩類經貿英語課程中的英語教學各有特點,但培養方向無疑是一直的,即是外語與國際商務知識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從英語專業學生的外貿英語知識的學習角度探討經貿英語教學中的英語與對外經貿專業知識關系的問題。

一、對外商貿英語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國家十二五規劃概要指出,適應我國對外開放由出口和吸收外資為主轉向進口和出口、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的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斷完善對外經貿體制。國家規劃為我國近期的對外經貿發展事業繪制了宏偉藍圖。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際的較量。中國能否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敗關鍵是看我們國家能否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蓬勃發展,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各地區各部門對外經濟貿易業務的頻繁,這就需要大量的懂外語的外貿專業人才。為了適應市場對外貿人才的需求,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普遍開設的經貿英語課程。開設的課程多為一學年的商貿英語,且多在大三或大四等高年級開設,內容多涉及基本的商貿專業知識和相關的英語術語等。由于課程開設的初衷是為學生的就業常創造更多的選擇,故課程頗受學生的歡迎。

二、商貿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據筆者考查,商貿英語教學實踐中存在很多問題,表現在首先學生感覺學的不多,學的不深,畢業后很難派上用場,學生畢業后也很難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問題的現狀和學校設置商貿英語課程的初衷存在很大差距,究其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開設對商貿英語課程認識不夠,普遍認為課程的開始是為了開拓一下學生知識背景,無需專和精的學習。多數開設商貿英語課程的學校都為了學生就業而設置該課程,并不把商貿英語課程作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這一戰略地位上來規劃和實施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首先在師資配備上并不專業,商貿英語課程的教師多數就是普通的英語教師,并沒有很強的經貿知識背景,認為英語教師備備課就能教授商貿英語課程,結果必然導致教學內容膚淺,教學效果欠佳。其次在教材選擇上多選擇簡易的商貿英語素材,多是原則和規則之類的敘述而并非實踐的案例和可資借鑒的經驗總結。總之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商貿英語課程的教學和學習的效果不甚理想。

2.經貿英語教學內容、資源和教學手段脫離實際。翻閱英語專業的英語教材不難發現,多數教材為10年前甚至更早的教材,而我國的對外經貿發展迅速,經貿的理論的實踐和案例年年更新。有些新理論和新學說很難在學生的教材中得以體現。受制于傳統英語教學模式的影響,商貿英語課堂也出現了老師在臺上一章一章的講,學生在課下半信半疑的聽的機械教學模式。老師講解單詞然后講解課文和練習,孰不知商貿領域的知識是實踐的知識,商貿知識又是一個復合型的知識體系,不僅要求學生的英語水平,而且要有營銷、交際談判、物流服務、金融知識等放放面面的知識,它和一般的英語文學和英語語言的學習區別還是很大的。

3.經貿英語的教學重點上,很多經貿英語僅僅偏重于讀寫譯的訓練而忽略聽說的訓練,造成學生實踐能力不強。商貿領域的商事活動很多首先是通過電話或面談溝通開始的,而后在再做一些合同起草等文字性的工作。如果從業者不能在初次接觸中很好的理解對方的發盤詢盤等要點,后面的合作也很難進行的順利。

4.商貿英語課堂缺少對學生進行不同國家商務慣例和商務文化的教學和講解,造成學生對將來從業的適應和過渡期漫長。盡管國際上關于國家貿易有統一的規范,比如UPC500等,但各個國家由于宗教、民族文化等的差別,表現出了多樣的商事慣例和文化。比如在南美的客戶很少有接受遠期信用證結算的;中東地區不接受貨物秸稈包裝的傳統等等都說明了這一點。

三、經貿英語教學中的英語與對外經貿專業知識的銜接探索

改革和完善傳統商貿英語教學弊端,應通過閱讀、討論和實踐等形式講解經貿英語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除涉及經貿英語文體風格和語句特點及專業詞匯的學習之外,應該更多地系統學習經貿專業知識,并加大對外經貿實務知識的引入和講解,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總之,要做好知識性和實用性以及可操作性的結合。

第一,增強和加深對外經貿專業知識的學習。經貿英語只是經貿知識的表達符號和工具,沒有準確扎實的專業知識必然導致經貿英語變成脆弱的花瓶,“中看不中用”。這方面應該探討引入經貿專業教師的必要性。雖然商貿英語作為英語專業學生的一門課程,內容的廣度和深度自然無法和經貿專業的學生進行比較,但商貿專業的教師以其系統性和宏觀性的專業背景在講授商貿英語課程時就能更好的做到高屋建瓴,更貼近現實和實務,也更加符合學校設置經貿英語課程初衷和目的,即是為學生的就業增加競爭力。即使有些學校受制于師資的匱乏,也應該在商貿英語師資配備上多考慮具有商業背景英語教師擔任,唯此才能保證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和實用性。

第二,加強國際上商貿慣例和國家間商業文化的學習和了解,以使商貿英語的學習更加使用和得體。對外經貿活動和商事活動是人們交際活動的一種,交易活動的過程必須符合普通交際活動的基本基本原則。比如,誠實信用、等價有償和互相尊重批次的文化和傳統,等等。了解各國的文化習俗才能把握商機真正多好對外經貿。比如,英語學生都知道圣誕節是12月25日,Merry Christmas是所有學過英語的學生都知道的西方基督教國家最重要的節日。但圣誕節在對外經貿活動中的意義也許體會并不深。舉個例子,中國廣東某外貿加工企業接單為位于美國的采購商加工一批圣誕樹,但該批圣誕樹由于廠方組織生產不及時,導致該批次圣誕樹在來年的一月份才到達美國西雅圖海港。由于圣誕節已過,圣誕樹被采購商退回。該例說明,了解目標國的商事管理和文化的重要性。

第三,注意改進商貿英語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多引入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采用案例教學。分專題和模塊,考究語言精確性的學習。模擬商事活動的現場,進行情景教學和角色扮演的教學方式,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如何處理好經貿英語教學中的英語與對外經貿專業知識的關系,是一個很具現實性的課題,有效銜接英語技能和專業知識,培養復合型涉外經貿人才是高等學校商貿英語課堂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經貿英語 詞匯 翻譯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經濟時代的到來,經貿英語(Economy& Trade English)在國際交流和商務交往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了解經貿英語的特點,注意其與通用英語的區別,避免對經貿英語的誤解和誤用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從經貿英語詞匯的角度來探討其特點及相關的翻譯問題。

1 經貿英語的特點

1.1 用詞準確

與普通英語不同的是,經貿英語具有其運用領域所賦予它的帶有行業特征的一些特點。它在用詞方面力求準確無誤,以避免可能產生的誤解。經貿英語的詞匯一般選用那些詞義相對單一而穩定的詞來替代那些詞義豐富靈活的詞。

例:我們同意開即期信用證支付所購貨物。

We are agreeable to opening sight L/C to cover our purchases.

句中的cover和purchase都是正式用詞,cover是支付的意思;purchase是購買的意思。一般較正式、大規模的商業性購買都用purchase這個詞,而不用buy這個詞,buy較多的指日常少量購買。

1.2 運用專業術語

經貿英語專業性強的特點導致專業術語的大量使用。

例:保險公司簽發的保險單或保險憑證,按發票價值110%將貨物投保發運地點至目的港倉庫的海上風險、火險、戰爭險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貨物保險條例的綜合險,無免賠額。

Insurance Policies or Certificates issued by insurance companies, for 110% of invoice value, fully covering the merchandise from point of origin to warehouse at destination against the risks of Marine Perils, Fire, War and C.I.C. Cargo Clauses (all risks) irrespective of percentage.

該句中的專業術語就有8個之多(insurance policy,invoice,merchandise, origin,destination, Marine Peril,C.I.C. all risks),分別表示(保險單;發票;商品;原產地;目的地;海上風險;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切險)。由此可見,該句的主要意思是通過專業詞匯表達的。

1.3 縮略語的使用普遍

經貿英語中縮略語的使用普遍,這些縮略語是貿易往往來中人們長期使用逐漸轉變的結果。縮略語的廣泛使用,也會給理解與翻譯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正確掌握縮略語的意思也是尤為重要的。例如:B/L(Bill of Lading 提單); 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加運費保險費價); 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 付款交單); FOB(Free on Board 船上交貨價)。

1.4 運用成對詞和近義詞

經貿英語中詞語重復現象比較普遍,通常是運用成對詞和近義詞對概念作出界定,從而避免歧義,達到準確無誤的目的。常見的成對詞和近義詞有:terms and conditions(條款); controversies and differences(爭端); losses and damages(損失); customs fees and duties(關稅); excluded and extinguished(排除并消除)。

2 經貿英語詞匯的翻譯

2.1分辨詞匯的專業意義

經貿英語詞匯在翻譯的時候要考慮到專業意義,不能按照普通英語的詞義解釋,需要根據文章和句子的具體語境來做出判斷和翻譯。例如經貿英語中handle一詞,在下列短語中的含義就不同。handle with care(小心輕放);handle handicraft articles(經營工藝品);handle the disputes (處理爭議)。

2.2 力求準確規范

經貿英語詞匯的顯著特點是用詞準確正式嚴謹,因此翻譯時要盡量保持原文的風格,要準確再現原文的意思。詞義必須符合原文的定義域。例如:We have duly received your letter dated July 8.(敬悉貴公司7月8日來函)。

2.3 注重翻譯過程中的詞類轉換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存在一定差異,因此翻譯有時需要進行詞類轉換。翻譯時應根據漢語的特點靈活掌握,適當地把原文中的某些此類轉換成漢語的另一種詞類。例如:The volume of trade has increased tremendously to the advantage of both countries. 貿易量有很大的增加,這給兩國帶來了益處。(動詞-名詞)

與普通英語相比,經貿英語有其特性,掌握經貿英語的詞匯特點會幫助譯者減少翻譯中的誤譯,有效提高經貿英語閱讀和翻譯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宏麗.經貿英語的詞匯特點及翻譯[J].商場現代化,2008(4).

第4篇

【關鍵詞】高職經貿英語 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14-0080-01

高級經貿英語是為了培養在對外經貿上的專業人才,要求能夠熟練掌握英語方面的知識,在翻譯、對話上基本能做到運用英語直接交流。這一類人才也是現在國家的急需型人才。高職經貿英語專業正是在對外貿易人才嚴重缺乏的背景下誕生的。正因為其工作條件的特殊,所以這就要求擔任這門課程的教師的職業素質要高,并且對從事對外經貿人員的基本能力要求必須掌握。本文結合現在高職院校的現況,分析改制院校對于高職經貿英語學習的一些針對性很強的改革措施。

一 對于從業者在技能上的要求

現在國家對于對外經貿方面的人才要求較高,要求從業者各個方面的素質較高。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英語水平

毋庸置疑,作為一個對外經貿人員,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其工作能力。英語水平高,就能適應各種場合的交流洽談,這樣才可以使得工作順利進行。還能在特定的場合做一些商業洽談、語言翻譯的工作。這些能夠順利實現的一個必要因素就是自身具有良好的英語素質,在生活中也能做到用英語隨意交流對話,并且也要有很好的翻譯功底。

2.對外經貿能力

既然是一個對外經貿人才,必須對經貿方面的一些基本要求有足夠的了解,對于如何做好對外經貿方面的業務以及一些業務洽談、商業上的合同審批也有一些基本的要求。

3.基礎知識的掌握

對于一些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計算機網絡的知識及應用,這些在工作上都能如虎添翼。

二 高職經貿英語教學的初衷

我國對于對外經貿方面的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要求很高,對其工作的性質也有明確的劃分,這就使得老師作為傳授者在這一方面應有更深刻的了解,知道這門課程的教學意義所在。教師應多在課程設計上下工夫,研究一套好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抓住高職經貿英語教學的精髓,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也要多結合實際,不能一味地講授理論知識。在學習中對于經貿方面的知識應該教得很詳細,對學生也應該進行一些實踐性的教學。

三 對于高職經貿英語教學上的一些建議

1.課程設置

依據課程的具體要求,在課程設置上符合要求,符合學生學習的習慣,使得學生在學習高職經貿英語的過程中能夠對這門課程有個全面的認識。要求在課程設置上必須符合相關的規定以及崗位對于這門課程的要求,并且時刻關注這門課的動態,及時了解課程的最新動態,并根據實際情況作出適當的調整。

2.教材選取

對于一門課程的學習必須在教材的選擇上有一個明確的定位,選擇高職經貿英語方面的適合教材,適合高職學生學習的課本。現在的很多教材都是理論偏多,關于實踐方面的介紹明顯偏少,這就導致了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學到表面上的理論知識,而關于實踐的操作卻極其缺乏,所以對于教材的選擇就要更加謹慎。盡量選一些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材,使學生學習的東西能與實際結合。

3.突出重點

正因為這門課程針對性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突出重點,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有針對性地對于某些重點知識加強學習,并且對于基礎方面的知識是必須掌握的,這些是對于重點知識學習的鋪墊。既要突出重點,也不能丟了基礎知識的學習。這樣才能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對于重點知識一定要學習充分,這些都是職場的“敲門磚”。

4.課堂學習

在課堂上的學習也要求教師必須掌控課堂,課堂上應把講課與師生互動相結合,使學生能夠處于積極的學習氣氛中。多讓同學間自主討論,加強對于這門課的認識。老師也要提前備好課,課堂上盡量用一些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那些不容易弄懂的部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記住這個知識點。這樣也會使得課堂效率大大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得以提高,也強化了學生的記憶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第5篇

摘 要:在當今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對信息的傳遞要求簡潔、快速、準確。這種要求在語言方面的表現就是縮略語的大量出現和高頻使用。本文從縮略語定義、特點、類型、應用等方面,結合理論與實例,探析了經貿英語中的縮略語現象。縮略語在經貿領域為人們的交際提供了許多便利,但由于自身和外在條件的局限性,縮略語的大量使用容易引起歧義,阻礙商務活動的順利進行。鑒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建議和策略消除歧義,以便縮略語更好的服務于國際貿易活動。

關鍵詞:縮略語;歧義;消除歧義

縮略語發音簡短,書寫方便,符合現代社會所要求的語言表達的經濟原則,逐漸成為經貿英語中的一大亮點。被廣泛應用的同時,縮略語帶來的歧義問題浮出水面,若不加以重視,必然會影響貿易活動的順利進行。本文從縮略語的定義和特點入手,分析了其構詞法和在經貿活動中的應用,最后提出建議和策略,旨在消除歧義問題。

一.縮略語的定義和特點

縮略是一種常見的語言現象,存在于所有的語言系統中。縮略語指在不改變原意的基礎上,把原來較長、較復雜的詞加以省略或簡化而產生的詞。

縮略語的第一個特點是便于書寫和記憶。詞義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在單詞原形上進行了很大程度的簡化,如NO-number。

縮略語的第二個特點是易讀。縮略后的單詞,由于省略了一個或多個音節,自然讀起來容易。

縮略語的第三個特點是使用方便,節省時間。由于對單詞和詞組的簡化,大大縮短了書寫時間,提高了效率。

二.縮略語的構詞法

(一)混合構詞法

混合構詞法是指利用兩個單詞的部分或其完整形式構成一個新詞。由此構成的新詞稱為混合詞。混合詞不僅有形式的混合,也包括意義的混合。常見的混合詞有Motel(motor+hotel)汽車旅館,Medicare(medical+care)醫療保健,Workfare(work+welfare)工作福利制,等等。

(二)逆構詞法

逆構詞法是指從一個已經存在的長詞中刪除某個詞綴形成一個新的短詞。此方法構成的新詞稱為逆生詞,如televise。單詞television先出現,televise由television刪去-ion逆生而成。

(三)裁減構詞法

裁減法指將一個詞的完整形式刪去一個或幾個音節產生新的拼寫形式。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化繁為簡,將多音節的單詞簡化為單音節的單詞,方便使用。常見的裁剪法構成的詞有Copter(helicopter),Phone(telephone),Dorm(dormitory),Flu(influenza)等。

(四)首字母合成法

首字母合成法指由原詞中每個實詞的首字母組合形成新詞。經貿活動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將一些詞組和單詞集合中每個實詞的第一或首部幾個字母重新組合,組成一個新詞匯,作為專用詞匯使用。常見的有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北大西洋公約組織,UNESC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聯合國教科文組織,VOA(Voice of America)美國之音,等等。

三.縮略語在經貿英語中的應用

縮略語形式簡短,卻能完整地傳達出原語的意思,符合語言表達的經濟原則,在經貿活動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貿易術語

國際貿易中最常見的縮略語就是貿易術語。貿易術語又稱價格術語,貿易條件,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一個簡短的概念或若干字母的縮寫表示商品的價格構成,說明交貨地點,風險,責任,費用劃分等問題。貿易術語不僅可以簡化磋商內容,節省磋商時間及費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談判趨于標準化,因而被國際貿易界廣泛承認和接納,并逐漸成為國際慣例。

根據《2010國際貿易解釋通則》,共有11個貿易術語:EXW(EX Works 工廠交貨),FCA(Free Carrier 貨交承運人),CPT(Carriage Paid To運費付至),CIP(Carriage and Insurance Paid To運費和保險付至),DAT(Delivered At Terminal目的地或目的港的集散站交貨),DAP(Delivered At Place目的地交貨),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后交貨),FAS(Free Alongside Ship裝運港船邊交貨),FOB(Free on Board裝運港船上交貨),CFR(Cost and Freight 成本和運費),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險和運費)。

(二)電報、電傳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際貿易往來的日益頻繁,電報、電傳由于及時、方便、快捷等優點,成為現代社會最普遍的交流方式之一。電報、電傳在為信息傳輸提供了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也要求在確保原意準確和完整的前提下,力求文字簡明扼要。縮略語言簡意明,在電報、電傳中得到了廣泛運用。電報電傳文稿中常見的縮略語有:ASAP(as soon as possible),FYI(for your information),RYTLX(refer to your telex),CERT(certificate),INV(invoice),R(are),U(you)等。

(三)機構、組織名稱

經貿英語中,一些重要和常見的商貿組織和機構名稱,在外貿信函中通常只用縮寫形式而不用全稱,往往將名稱中主要詞的首字母連成一個詞,從而構成一個首字母縮略詞。例如: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合組織,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關稅及貿易總協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OPEC(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石油輸出國組織,等等。

四.縮略語引起的歧義問題

縮略語的應用可能引起歧義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縮略語的一詞多義性和語境的不確定性。

(一)縮略語的一詞多義性

一詞多義是詞語的語義發展的結果。一個詞語最初出現的時候是單義的,隨著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被賦予的語義也越來越多。另外,縮略語的構詞法是有限的,不同的信息可能會被壓縮成相同的符號。例如WTO,通常我們看到這個縮略語就會想到World Trade Origination(世界貿易組織)。其實它還有另外三個意思:World Tobacco Organization(世界煙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世界旅游組織),Warsaw Treaty Organization(華沙條約組織)。雖然后三個意思不為大眾熟知,卻實實在在存在著,并在相應的領域被廣泛應用。

(二)語境的不確定性

語境是一個復雜的概念。狹義上講,語境是指某個詞和其他相關的單詞,短語,句子形成的語言環境,可能包括一個段落,一個章節,或整本書。廣義上講,語境延伸到文化背景,稱為外部語境。不管是語言語境還是外部語境都會影響單詞的意思。我們談論語境時,通常只想到語言語境,但外部語境對單詞的影響遠遠超出想象。對于某一特定的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戶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國際貿易活動中,貿易雙方往往來自不同的國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他們對同一英語縮略語很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如VD,在日本是Videodisk的縮略形式,指電視唱片。而在美國,VD代表venereal disease(性病),這與日本人所知曉的VD相去甚遠,以至于日本向美國出口VD時,不少美國人被搞得摸不著頭腦。

五.消除歧義的策略

縮略語可能引起的歧義問題會使縮略語不能順利地完成信息傳遞,導致商務操作的失敗,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耗損。鑒于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策略,旨在消除縮略語引起的歧義問題。

第一,把握語言語境。譯者要通過分析語言語境的語法結構、詞義搭配和上下文語義等因素,準確理解和把握原文的語境。如We have mainly adopted some usual international cans,for example,payment by installments.句中的can 可代表canal,cancel,canon,canvas 等多種含義,但根據與其搭配的動詞adopt和緊隨其后的payment by installments 所構成的語言語境,可判斷只有canon 適合。因此上句可譯為:我們主要采用了一些通常的國際規則,比如分期付款方式。

第二,關注外部語境。外部語境即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交際者對縮略語語義的認知也會有差異。準確理解某一縮略語的語義,在把握語言語境的同時,還需要關注信息發出者的文化背景,推理出其交際意圖。比如,近來在臺搞分裂祖國的行為,引起廣大在大陸投資的臺商聯合會廣泛抗議,紛紛指責呂秀蓮是一個的IBM。IBM可代表Indian Bureau of Mines(印度礦業局),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allistic Missile(洲際彈道導彈)等,但臺商們絕不是將其和上面任何一個含義掛鉤,而是意為International Big Mouth,用幽默的方法來譴責其令人不懈的分裂行為。

第三,除以上建議和策略外,今后使用縮略語還要注意不要根據個人意愿自造縮略語、注意已經得到默許的縮寫形式、盡量使用公眾熟知和認可的縮略語。

六.結論

由于自身特點和社會需要,縮略語日益顯示其生命力。大量縮略語的應用,使得縮略語的學習相當重要。對于經貿英語學習者來說,了解和掌握縮略語的使用規律,熟悉并牢記縮略語的應用是十分必要的。對于縮略語引起的歧義問題,要加以重視,關注和把握內外部語境,從而減少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失誤,促進國際貿易活動的順利進行。(作者單位:天津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張志國、楊玲,縮略語成因之探究[J],《山東外語教學》第93期,2003。

[2]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第三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第6篇

在外貿英語的實際運用中,如何挑選出現代最有使用價值的條目,使外貿英語用起來更加幽默、詼諧,充滿勃勃生機與活力,如何對其意義加以準確理解和轉譯,就成為一個急待解決的重要問題。現舉例表述如下:a1a shirt-sleeves engineer 常穿襯衣的工程師b1a helluva lot 相當多c1well-heeled 富裕d1investment guru 投資專家短語a的言下之意是不穿夾克或外套,常穿著襯衣,精神抖擻。b中helluva是美國俚語,它既可用作形容詞,也可作副詞,表示“數目可觀”。c也是美國俚語,原意表示“抖起來了”,此表示“富裕起來了”。guru是一個非正式的幽默表達法,原意為“師父”“、宗師”,此為“專家”之意。又如:e1 to break the icef1 to cut no iceg1 skating on thin ice在許多地方,人們用冰十分普通,因而引出許多與冰有關的獨特用語。這些用語常與河流息息相關。嚴冬一到,河水凍結,船舶無法通航,過去的水手不得不用手斧破冰開路。現則用動力機器將手斧取而代之。這便是e例中“打破堅冰”的由來,意為“邁出第一步”。若說某推銷商尚未“打破堅冰”,即意為“他還沒推銷出一件商品,生意還未開張”。美國地域遼闊,南北溫差大,冬季南暑北寒。19世紀初葉的一個冬季,一位美商靈機一變,計上心來,從北方的河流上將北冰南調,大發其財。于是,眾人爭相仿效,用長鋸鋸冰販賣,若現在像f例那樣“鋸不了冰”,其意則引申為“你的言語沒能打動對方,你將無法從他那兒有所收獲”。g例意為“如履薄冰”,到冰薄處采冰,其后果不言而喻;現義為“某人說話或干事有點冒風險,可能會連累別人,陷入困境”。h1wildcati1 wildcat currencyj1 wildcat mines上述h例“野貓”一詞首先于19世紀初葉就進入美國的政治和經濟用語。當時,美國正在開拓西部,急需貨幣,而那時美國無任何管理性銀行,也沒有發行貨幣的立法,準許各州銀行自行印發貨幣。后因密執安州一銀行發行了一種印有野貓圖案的鈔票而使紙幣泛濫成災,貨幣貶值,人們便把這種紙幣稱為i例中的“野貓貨幣”。與此相仿,把沒有任何開采價值的油田或金礦稱為j例的“野貓礦”。對于這些慣用法的意義理解有三大困難:一是若對相應的典故一無所知,就會對該慣用法的意義和用法百思不得其解,難以掌握;二是有些用法無典籍可查,全靠自己平時大量的閱讀或收聽、觀看文化性的電視、廣播節目,對相關的慣用法進行日積月累;三是須在詞語原意的基礎上加以引申、擴展,從機靈、幽默的思維表達中悟出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對慣用法的理解必須注意以下四個問題:①英語慣用法的意義表述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同一條習語根據其具體的語境,可以理解和表達成多個同義或近義的漢語習語;②準確理解英語慣用法含義,弄清褒貶和中性之分,采用恰當的漢語習語表達出來;③英語慣用法的理解切不可望文生義,有些英語慣用法從表面上看意思一目了然,實際上與其實含義大相徑庭,相差甚遠;④準確領悟英漢兩種語言慣用法濃厚的民族色彩,弄清楚有些人名或地名不能互相替換。在翻譯時應采用意譯法或直譯(加引號)法。所謂意譯法即原語和譯語在詞匯表達、語法結構和修辭手法等方面差異較大,不得不棄舍原文的字面意義,以求譯文與原文的內容相符和主要語言功能相似的方法。否則,應使用直譯(加引號)法,直譯法則指在不違背英語文化傳統的前提下,在譯文中完全保留原文詞語的指稱意義,求得語言內容與形式相符的方法。

二、修辭格:詞義韻味和語言文化底蘊的構建及意義擴展的路徑

英語語言中修辭格的用法有多種,而在外貿英語中修辭的運用常見于明、隱、轉、提喻的用法,它們統稱為比喻。比喻需抓住事物間的相似特征,使人們主客觀意象取得完美、和諧的統一。西方對于比喻的最早論述在亞里士多德的《修辭學》中說“:使用隱喻時,要使用相近的類似的而非疏遠的事物作比。”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善譬的大師惠施也說“: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劉向《:說苑·善說》]。”抓住了比喻的本質,對于理解經貿英語大量比喻的說法大有裨益,在翻譯時宜采用意合法即意譯法或意合加注法。比喻中最難理解的是隱喻,隱喻化的方式可分為三種:a1與人相關的單詞的隱喻化middleman?中間人?經紀人(the industry’s benchmark)leader?領導?領頭的企業headquarter?頭部?總部b1代表物體的單詞的隱喻化(acquisition)surge?驚濤駭浪?(兼并的)巨浪(credit)spectrum?光譜?(信貸的)范圍(when the)rubber(hits the road)?橡膠?車輪?車子c1抽象詞的隱喻化(given your)scenario?劇情?情況buoyance?浮力?(經濟的)增長big three?三大?三大企業巨頭明喻的用法也屢見不鮮。眾所周知,現代股票市場有關于“bulls and bears”即“牛”和“熊”的說法。在古代,牛是西方宗教和民間傳說中的圣物,因健壯有力,干勁十足而受到推崇。金融投資者的特征有許多跟牛的相似,他們都很貪婪,為了炒股盈利常絞盡腦汁,因而象牛一樣富于創造力。他們投資先購買股票是因為預計股票行情看漲,然后伺機再將股票售出去,從中大撈一把。這種投機家很快被喻為“牛”,即“買空者”。

三、多義詞:詞語聯立關系的建立及語際轉換的策略

英語同漢語一樣,一詞多義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些多義詞大多是在語言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由基本義或專門義經漫長的演變發展而來,其演變的基礎是國際貿易、商情信息、經濟、管理、金融、投資、營銷、轉讓、電子商務、市場調研等理論和經驗。演變的方式包括上文所提及聯想、隱、轉、提喻。演變的結果是經過引申使原義擴大、縮小、轉移、易位等。對于由某詞的基本義轉變而來的多義詞,在理解原語和翻譯成譯語時,很難找到與其每個義項都相同或相近的同義詞或近義詞來表達,關于這一點,美國《韋氏第三版新國際詞典》為同義詞下了這樣一個定義:“…as one of two or morewords of the same grammatical category having the same essential orgeneric meaning and differing only in connotation,application,or id2iomatic use…1”意為“:……同一語法范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基本意義或一般意義相同,但涵義、搭配或慣用表達法意義不同的詞語……”。這一定義闡明了跨文化交際或翻譯中理解多義詞的每一義項時應把握詞義的性質,掌握詞義轉換的標準。經貿英語一詞多義的基本特征是舊瓶裝新酒或不換枕套,只換枕心,對這些詞語的認知和理解具有經驗、范疇、發散和微觀分解等特性。這些詞的演變總模式示意圖可表現如下:……

ξ

一級引申義

ξ

……ω一級引申義ω基本義?一級引申義?……ψ

一級引申義?二級引申義?……

ψ

ψ

……

三級引申義?四級引申義?……

ψ

ψ

……

五級引申義?……現將operate意義演變與理解的關系模式網圖示如下:……ξ(GM European)operations ωoperate?(set up production)operations

業務

操作

開設工廠 (一級引申義)

(基本義)

(一級引申義)

ψ

ψ

ψ

……

operate(companies)?…… ……經營(一級引申義)ψ

第7篇

【關鍵詞】地方性高校;經貿英語;實踐教學

一、引言

黨的十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就要求高校在實際工作中要大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大力推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經貿英語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熟練掌握經貿英語和談判技巧、通曉外經貿知識、熟悉國際商務環境,以達到能利用經貿英語跟外商自由和成功洽談的目的。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方性高校經貿專業學生來說,由于所在城市工貿欠發達,很難象大城市的高校學生一樣接觸現代信息和企業的機會較多而實踐機會相對增多。例如廣州外國語學院的學生就可以利用地域優勢,在業余時間到企業里兼職,每年的春秋兩季廣交會能給他們提供大量的操練口語的實戰機會,從而為他們的就業打下優良的基礎。經貿英語的社會應用性很強,如果只是將學生關在教室進行與社會和企業隔絕的英語學習,其效果肯定不理想,因為英語練習需要語境,一味的模擬會讓學生失去新鮮感。而目前關于經貿英語實踐教學的研究很少,很難滿足這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因此,對該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迫在眉睫。地方性高校應根據教學實踐,以及當前大學的總體教學安排,采用"校內與校外結合,分散與集中結合"的方式進行經貿英語實踐教學,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學目的。

二、經貿英語實踐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一)經貿英語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

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和職業要求的不斷提高,能夠培養出掌握一定基本知識、適應崗位職業要求、能夠較快勝任相關工作,適應社會發展的本科畢業生成為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的初衷。然而,在多數高校所進行的經貿英語的教學過程中,這一點并沒有在課堂的得到體現。教學過程仍然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方式以填鴨式為主,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不多,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其結果是,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不少經濟和外貿知識,但是缺乏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能力。

(二)學生的校外實習實訓流于形式

在近幾年的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中,實踐教學的建設和實施是評估的一個重要觀測點。因此,絕大多數高校都與校外的企業之間形成了合作關系,對于國貿專業而言,可以安排學生到校外企業去了解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進一步熟悉進出口貿易的基本流程,對相關職業崗位增加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等等。但是,一方面由于參加校外實訓的學生一般來說都不具備熟練實際操作的能力,企業出于成本利潤的角度考慮而不能大量投入培訓。另一方面,企業無法按照學校的教學計劃安排來調整自身的經營管理計劃滿足實訓要求,因此使得校外培訓往往流于形式,學生也只不過是到這些企業進行參觀考察等。

三、建議與對策

(一)重視學生知識和技能的輸出,突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

1.設置情景教學,進行課堂口語模擬實驗

在教學過程中,可組織一些課堂模擬訓練,如接待外商,建立業務關系,詢盤報盤,價格和付款方式的談判,包裝、運輸和保險方面的洽談等等。利用這些情景教學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可以下載或購買一些經貿英語實戰視頻,在課堂上播放,以便學生感受商務場景的氣氛并在角色扮演中進行更好地模仿。

2.引入需求分析,鼓勵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

在設置課程時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需求、用人單位對外貿人才的要求等進行細致而全面的分析。在制定相關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時,應該聽取行業內的專家對職業及崗位能力的定位,鼓勵學生在校期間根據自身情況考取一些與經貿方向接近的職業資格證書,如外銷員證書、BEC中高級證書、國際商務師、商務英語翻譯師等,在平時的課堂講授和活動中,可以引入部分資格考試內容作為實訓的素材。一方面可以為學生參加相關職業資格考試作一定的準備和指導,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資格考試中與實際工作聯系教學的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二)尋求多種途徑開展校外實習實訓

1.組織學生在鄰近地區的外貿企業參觀學習,跟本市的外貿企業建立長期業務關系,負責擔任免費翻譯。利用互聯網的外貿論壇和現有的人際關系跟外地外貿企業聯系并向其推薦經貿專業的學生參加各類型的展銷會,如廣交會、高交會等等,可免費充當翻譯或幫忙布展。幫助學生樹立參展意識,學會參展英語用語和溝通技巧,為其就業積累經驗資本。可以帶領學生去大型人才交流市場如深圳寶安人才交流市場見習,親身體驗面試的場面,感受其激烈的職場角逐,避免一味的課堂模擬。

2.努力創建沿海實習基地,以供學生進行專業實習。針對校外實踐基地落實的問題,既要充分理解合作企業安排大量學生參與實踐所帶來的難處,同時也應該盡一切可能尋求其他解決途徑。例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根據企業的經營管理計劃,將實踐階段分散到專業學習的各個學期時段。同時,對學生參與實踐所必要的經貿英語實踐知識、協調能力、工作態度、心理素質等綜合素質進行評估,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在與合作企業協調后安排到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去,這樣既避免可高校的實訓環節與企業的計劃安排時間上的沖突,又能夠按照學生實際的能力與工作崗位進行能級對應,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合作企業由于接收學生實訓所帶來的成本損失,并且不同實踐能力層次的學生能夠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實踐水平。

3.在外貿實訓基地的建設上,除了跟校外企業合作外,還可以整合系部師資團隊打造外貿SOHO實訓基地,幫助和指導大學生創業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逐漸熟悉外貿SOHO流程并總結更多經驗。另外,地方性高校國貿專業實訓教學主要包括課內實訓、模擬實訓、畢業實習等。課內實訓改革主要是在一些主要的專業課程中增加實訓課時,但是單個實訓課程之問缺乏相互融合;模擬實訓雖注重課程之間的融合,但由于課時、師資、教學設備和場地等條件的限制,仍局限于在計算機房里利用一些模擬軟件進行教學,學生既接觸不到真實的產品也無法感受真實的商務環境;頂崗實習或畢業實習是國貿專業學生畢業前的最后實踐機會,學生可進入外貿公司熟悉工作環境、了解產品知識,但由于企業保守商業秘密等原因,大部分學生仍無法接觸到外貿的核心業務,只能做一些助理工作等,很難掌握真正的外貿操作技能。因此,建立外貿SOHO實踐基地,一則可滿足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實訓需要,可讓學生實際參與整個外貿流程,了解不同的崗位任務;二則引導學生自主創業加入外貿SOHO族;三則促進經貿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為全面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

四、結語

為了解決地方性高校存在的地域和資源的局限,經貿英語課程教學必須創新教學形式與內容,利用有效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模式實施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讓課堂上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能夠為他們所用,幫助他們適應未來的實際工作環境及熟練地處理、解決問題,開啟外貿、商貿、經貿各領域的新局面,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經貿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徐義云.基于“大工程觀”的地方院校經貿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思考[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3).

[2]郭龍娟,丁玲,王德田.經貿英語課程教學目標與構建科學教學模式研究[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3]謝朝龍.經貿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9(01).

第8篇

經貿英語,作為一門專門用途英語,涉及到國際貿易,進出口業務,國際金融等多個領域。經貿英語函電實訓教學是經貿英語課程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已成為高校對外經濟貿易專業或國際商務英語專業高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該課程旨在將經貿知識和英語知識相結合,培養學生如何在不同的經貿環境下撰寫出表達準確,得體的經貿英語函電,從而能夠達到不同的商務目的。而國際貿易實務作為經貿英語函電所涉及到的最主要的外貿知識決定了經貿英語函電這門課程不論是理論教學還是實踐教學都與其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關系。這也是國際貿易實務這門課程之所以成為經貿英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原因之一。然而在國內雖然商務英語作為一門熱門的專業悄然興起,不論是整體的外語教學部門還是師資都存在對經貿專業知識認識欠缺的問題。而作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對其而言實際的培養目標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既要有過硬的英語應用能力,又要掌握過硬的商務知識,否則不能稱其為商務英語專業的合格人才。這其實是對這個專業的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相應的對本專業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外貿背景知識的基礎性作用

經貿英語函電屬于專門用途英語范疇。它是英語寫作與外貿實務相結合的一門綜合性課程。而它的作用是與外商進行外貿業務的洽談和協商。毋庸置疑首先經貿英語函電的操作者應該具備良好的英語功底,而同時又必須要熟悉外貿實務的背景知識,二者缺一不可。缺少外貿知識背景的經貿英語函電的操作者就好像無米之炊。學生雖然具備了良好的基礎英語功底,但是不能將經貿領域的具體問題應用到實踐領域,這樣達不到有效溝通的目的。可見,外貿業務知識基礎性作用的重要性。也正是因為經貿英語函電寫作的這個特性才體現出其與普通英語信函寫作的區別。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它的內容上得到證實。基本上國內所有的經貿英語函電課程的目錄都包含以下章節:①建立業務關系;②詢盤;③報盤;④還盤;⑤訂貨;⑥接受;⑦簽約;⑧包裝;⑨裝運;⑩保險;付款;索賠,等等。每一個章節都是在相應的外貿實務的背景下來學習如何撰寫相關業務洽談與協商的信函。同時也要了解國家的外貿政策及規定的變化,只有具備了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學生才能在寫作經貿英語函電的時候有的放矢,不會不知所云。同時對商務談判也會有比較理性的判斷。

二、外貿環節程序的基礎性作用

外貿業務是一種類似于程式化的業務類型,對于其中涉及到的每一個環節都有程序的規定。如果不了解這些程序步驟也就不會清晰的了解經貿英語函電的寫作目的。在外貿業務的各個環節中所涉及到的主要的程序有班輪的運輸,信用證的使用程序,保險的辦理及索賠等。如果不知道對于每一個環節所涉及到的具體的操作程序,那么對于業務對象所訴內容就會一知半解或者完全不懂,那么也就談不上擬寫正確的信函了。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信用證付款的例子中得到充分的理解。由于信用證付款方式是屬于銀行信用的付款方式,這種付款方式要求買方首先申請開立信用證,然后賣方審證無誤后發貨發提單,之后由銀行層層墊付貨款。這樣的付款程序相對于其它的方式要復雜很多,如果不了解其中的具體做法就很難跟商業伙伴或者銀行進行信函的溝通或者談判。很多學生在學習外貿實務知識尤其是程序類內容的時候感覺很枯燥,難以理解,不愿意做深入的理解。這樣在寫信函的時候容易造成思維混亂,文字不清的現象。

三、專業術語的基礎性作用

外貿函電既然是一門專門用途英語,體現著學生的交際能力,而這個交際的基礎就是外貿領域中所涉及到的特殊的專業術語,所謂的行話。誠然,基礎階段的英語能力是外貿函電應用能力的基礎,而外貿函電中所涉及到的專業術語則是基礎英語能力的擴展和延續。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基礎英語學習,基本都達到了一定的英語水平,所掌握的單詞量、語法和句型,以及對于篇章的理解已經達到了較高的程度。此外,學生通過相應的外貿專業課的學習,例如,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等,對于整個國際商務業務的各個環節都已經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商務英語函電這門課程。“根據對外經貿商務活動的實際運作過程,函電內容會涉及到建立貿易關系、詢盤、報盤、還盤、訂單、支付、包裝、運輸、保險、索賠與理賠、等各個業務環節。”在教學過中,教師在學生掌握詞匯基本意義和實用熟練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商務專業術語的含義和用法,這些與之前所學習的基礎英語詞匯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

例如:

1.offer在基礎英語中作為名詞使用是“提供”的意思,而在商務英語中表示“要約”或“發盤”(“一方當事人向特定的他人作出的以一定條件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并標明一經對方承諾受該意思表示的約束。”)

2.order在基礎英語作為動詞使用,表示“命令,指示,”但在商務英語中表示“下訂單,訂購”。

此外,在商務函電撰寫中,還會用到一些縮略語,例如,FOB(貿易術語),S/C(Sales Confirmation銷售確認書),L/C(Letter of Credit信用證),A/R(All Risks保險險別,一切險)等,這些縮略語涉及到商務交往中各方面的信息,也是從事外貿工作人員在實際操作中熟悉的。在教學中,針對不同的商務英語函電使用的商務環境,教師有必要對外貿業務環節和學生一起進行復習回顧,補缺和鞏固學生的外貿業務知識。如果由于學校課程設置,學生之前沒有學習過相關的外貿專業課程,教師還應該讓學生了解有關的國際貿易知識,為函電撰寫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商務英語函電課程中有“支付”的函電,其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用信用證支付時如何撰寫相應的信函,這就需要教師對其基本知識進行復習或概括性地講解,包括信用證的定義、用途、特點、有關當事人、內容、流程、種類等。學生在了解熟悉上述內容后,才能更好地理解各種信用證的信函內容,從而進一步地學習和獨立寫出有關信用證支付的信函。

第9篇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1 Introduction

The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possible advantages of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s in its application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and translation analysis.

Since early 20th century, translation studies gradually broke away from the marginal status within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and established itself as an empirical science. From then on, schools of thought have kept coming out and each claims its legitimacy for existence. Among these schools is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DTS).

DTS approaches translation from an empirical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is viewed to be a social activity having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the receiving culture and for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refore, translation is dealt with beyond the linguistic realization and language comparison, and is incorporated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My attention was first directed to DTS by its peculiar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The subject is whatever happen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spec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 to the process of translator’s choice of strategies, brainstorming and the revision, to the final product making appearance in the target community.

The method of DTS is basically descriptive. The prescriptive tendency and the problem-solution pattern is abandoned.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noted down. With accumulated data, some underlying truths about translation will come out which will prove to be instructive not only for theoretical probe but also for applied translation practice. I will apply this descriptive method in the case study of this thesis.

A convenient tool has been set up to conduct DTS. “Norm” is operative at every stage of description and explanation. Fun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s well are skeletal structure of what constitute descriptive studies. Translation phenomena are accounted for with the help of norm.

The case taken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ese classic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Two English versions translated respectively by Yang Hsien-yi and David Hawks are compared and observations are made in regard to their translation approaches.

In this regard, my observations are limited to several aspects, I hope in-depth observation and explanation will done in light of DTS.

第10篇

關鍵詞:經貿口語 課的設計 能力培養

隨著中國的入世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中國與世界的經貿合作越來越多。經濟全球化和國際一體化的發展趨勢對于既有高水平的經貿專業知識又有出色的英語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為此,很多高校的英語專業都加開了經貿方向的課程,比如經貿英語入門、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經貿英語口語等,目的是為了使自己的英語畢業生更具有競爭力,找工作時有更多的選擇權。但是不同的培養目標決定要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經貿英語口語課的目標是要培養學生的經貿英語口語能力。這個能力不是簡單地等于英語口語能力,發音標不標準、語音語調合不合適、語法規則正不正確都不再是重點。重點是能夠交流,是培養學生掌握經貿領域常用的表達;是能與外商流利的溝通;能做各種商務接待,能做各種商務談判;能靈活處理各種突發商務狀況的綜合能力。在提高口語能力的同時還要學習經貿、金融、管理、營銷、旅游、物流等相關知識。而在實際的課程教學中,時間是很有限的。因為是開給非經貿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比如英語文學或者英語教育專業,他們的經貿知識非常有限,那么教師的課的設計一方面要講究時效,另一方面也要有實效,要針對非經貿專業的英語學生這個目標制定合理的課的設計,使學生能夠真正學到東西,學有所用。

1.開課時間的設計

經貿英語口語課最好在大學三年級英語專業學生中開設,每周兩學時。選擇三年級開課是最佳時機,首先學生在前面兩年基礎階段的學習中有了一定的英語口語基礎,其次三年級其他經貿課程的同時開設能夠讓學生有更好的理論準備,有利于學生學好這門課程。開設期限每個學校都會根據自己的教學安排制定,有的開設一個學期,有的開設一年。建議最少開設一年,因為我院這門課程只開設了一個學期16周課,總共32個學時。時間緊促,很多內容沒法講,沒法實踐,有一些內容也只能點到即止。學期末很多學生反映感覺意猶未盡,剛剛入門就被棄之一旁。而且在一學期的時間內要給予學生系統訓練,培養好理論和聽說基礎,提高交際和商務能力的話還是比較困難的。開設一年的話可以持之以恒地訓練,對于學生經貿口語能力的培養就能達到既定目標,學生到了找工作時可以立即付諸實踐。

2.開課教材的設計

因為是給非經貿專業的學生開設的課程,所以教材的設計也很關鍵。不能太難,太難會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和厭惡情結;不能太易,太容易就實現不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經過最近幾年經貿英語口語課程的教學實踐,筆者覺得陳準民編著、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的《實用經貿英語口語》一書內容全面,完整講述了一個中國服裝公司和一個美國服裝公司做進出口貿易的流程,從商務接待、觀光旅游、價格支付談判到出國訪問、參觀工廠、外商投資等內容都覆蓋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與中國國情文化結合。從前幾屆畢業生的反饋信息來看,這個教材的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單一的教材肯定是不夠的,基本上每個信息點筆者都要去查閱大量資料,自己重新設計補充相關的內容,讓學生每堂課都覺得學有所獲。另外還要給學生列出一些參考書目讓他們課后自己去學習。

3.開課計劃的設計

3.1課程計劃的設計

課程設計不一定要按照教學的順序,教師可以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自己調整課程順序,增加或刪減某個內容,這實際上就是開課前要做好的教學計劃。經貿英語口語的學習可以以比較容易的商務接待作為第一階段,比如機場接機、日程安排、娛樂活動等;然后過渡到第二階段商務訪問和商務談判,比如出國考察、參觀工廠、價格談判、處理索賠等;最后到第三階段的商務實習,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和某些企業達成實習合作,給學生以真實的工作環境鍛煉能力。

3.2課程步驟的設計

怎樣設計好每一堂課是與學生能力培養息息相關的。下面以本人的課程步驟設計為例討論這個問題。按照一次課90分鐘來制定課程教學步驟。第一步,復習預習抽查。上課第一個15分鐘通過提問和句子口譯的形式抽查上次課的學習和復習情況、新課的預習情況。目的是讓學生下了課以后花時間去消化所學,去操練。以強制性的抽查記入平時成績為初衷,培養學生課后自我習得能力,課前預習,課后復習,變書本知識為我用的習慣。實踐證明效果良好,學生非常積極主動地發言答問。

第二步,相關詞匯和理論學習。大概花15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這一個內容。因為非經貿專業的學生經貿相關知識有限,有時候學到某個內容如果理解不了就沒有辦法進行情景實踐。就我院而言,沒有單獨開設商務理論課,所以有時候涉及一些理論還是要花掉一些上課時間來講的,使得學生練習時間減少,我們正在建議系里是否能單獨開一門理論課。由于要求學生課前做了預習,所以實際詞匯學習起來就很快,關鍵是培養學生理論付諸實踐、實際運用表達的能力。

第三步,情景設置角色表演。這個看起來好像任務一布置老師就沒事做了。但實際上課前要花很多時間來設置情景,很多細節要斟酌。比如說《實用經貿英語口語》第13課,參觀完工廠后李先生想以發票價值60%買第三家工廠的二手設備,但是結尾部分只表達了這么一個意圖。那么教師就可以設計一個“真實”語境的價格談判案例,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角色,學得交際本領。將學生分成兩組模擬談判,一方代表買方李先生,另一方代表賣方工廠代表,雙方不知道對方的底牌,教師精心設計出買賣雙方的信息、報價、底盤、談判策略等分別指導兩個小組。這個過程不僅要熟悉詞匯表達,更要鍛煉臨場應變、團隊合作、積極創新的各項綜合能力。學生準備加上表演大概50分鐘時間。實踐證明學生非常認真積極,很多平時膽小的學生也為團隊合作勇敢發言,自我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有明顯提高。

最后一步,學生自評,老師點評。做完情景表演后指定的觀察員點評發現的問題,總結做得好的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培養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最后教師分析評價學生的表演,給出典型問題的意見,寬容小錯誤,鼓勵大家再接再厲,大概10分鐘。通過這樣的課程步驟設計,一次課的內容充實,節奏緊湊,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在提高口語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交際能力。

4.結語

課的設計是為課的目標服務。根據非經貿專業經貿英語口語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經貿英語口語課程的開設時間、合理的開設時長,有一本適合的教材加上教師設計的有針對性的能力培養課程步驟,真實的語言環境的設置,一定能夠培養好英語專業學生的經貿口語技能,讓他們步入社會能多一門技能,多一個機會。

參考文獻:

[1]蘭艷萍,孟凌云.試論經貿英語口語能力培養[J].商場現代化,2007,2.

第11篇

【關鍵詞】經貿翻譯 文化 翻譯方法

一、引言

經貿活動中,商業翻譯在各國交流和國與國之間的貿易之間變得極其重要。經貿翻譯的根本目的是促進經貿交流與合作、便利國內外客戶進出口貿易、介紹國外經貿環境和相關政策。在現代多種不同內容和背景的文化因素共同存在的時代,在世界上文化在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和經濟貿易發展中變得很重要。

二、經貿翻譯中存在文化問題的原因

1.文化的多樣性對翻譯構成障礙。現在社會是多元文化共存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在相互的經貿往來中都受到本地文化和異地文化的影響。同時也給翻譯活動帶來影響。文化因素對翻譯的影響是深刻的、全面的。文化因素不僅對在經貿翻譯時選擇什么樣的詞匯、在翻譯過程中的價值取向和翻譯時采用什么樣的句式風格發揮著制約和調節作用。可以說,文化因素是影響翻譯的極為復雜、極為重要的因素。

2.風俗習慣差異。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構成其特有的風俗習慣,它對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的語言有著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它對經貿領域翻譯的影響當然也不應忽視。比如說,面包(bread)在西方尤其在英國非常盛行,于是英語中就出現了“breadwinner” (養家糊口的人),daily bread (日常食物)等許多和面包相關的詞語。

3.日常用語表達差異。在國際事務交流中和貿易函電上,有時因忽視了日常用語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引起的誤解甚至引起雙方矛盾的事情也是時而發生的。日常用語表達方面的差異主要是包括雙方問候語與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相互稱呼的差異。

4.宗教文化差異。在商務交往和跟客戶交流中也要注意宗教文化的差異,如在圣誕節時不能隨便的問候客戶“Merry Christmas”(圣誕快樂)。最好知道對方的是什么。雖然說英語的人中有大多數人信基督教,但還有信伊斯蘭教的,如果跟信伊斯蘭教的客戶說“Merry Christmas”(圣誕快樂),那就引起對方的不悅。同時還有信佛教和其他宗教的。所以為了不引起誤解,就說 “Happy Holiday”(節日快樂)。

三、經貿翻譯中解決文化因素影響的翻譯方法

1.直譯。所謂直譯,就是既保持原文內容又保持原文風格與形式的翻譯方法。例如“software”(軟件)、“the Temple of Heaven”(天壇)、“Chinatown”(中國城),東方明珠可翻譯為“Oriental Pearl”。

2.音譯。音譯是一種以源語的發音在目標語言中尋找發音相近的字詞進行替代翻譯。音譯通常用于姓名,企業,地名和國名的翻譯。一般而言,在音譯時需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源語的發音。其次,音譯并非只顧及譯入語的語音,還要兼顧音譯詞的表義準確性,通用性和簡約性。再次,要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經貿英語中的專有名詞出現頻率高,但有相當一部分,尤其是組織機構的名稱都有約定俗成的譯名,應該使用通用的譯名。

3.釋譯與音譯的結合。釋譯與音譯的結合是指一個詞部分音譯、部分釋譯,常見于商標名稱的翻譯。這種翻譯方法可以更靈活地挖掘譯入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充分表達商品的特征和效能。Goldlion翻譯成“金利來”,前半部分采用意譯,后半部分采取音譯,究其原因,如果全部采用意譯,則可譯成“金獅”,而“金利來”則傳遞了“財源滾滾來”之意,迎合了顧客追求富麗堂皇、吉利的需求。

4.諧音取義法。諧音取義就是指譯語符號與源語音同或音近并帶有源語一定的語義信息。常見于商標名稱的翻譯。現在很多商品尤其是化妝品和裝飾物品的翻譯堪稱經典,如Benz 奔馳(汽車),Avon 雅芳(化妝品),Pentium 奔騰(計算機中央處理器)。這種翻譯方法不僅音譯接近,而且在譯入語文化中找到了很有彩頭的字詞表達。

5.意譯。所謂意譯,就是只保持原文內容而不保持原文風格與形式的翻譯方法。如:以上所介紹的情況對外國客人來說,雖不應是一種離奇的“天方夜譚” 可譯為None of the above observations should strike a foreign visitor as particularly strange or exotic,《 天方夜譚》是一套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英語譯為The Arabian Night’Entertainment或 A Thousand and One Nights。這里僅用作比喻,不必直接翻譯。

綜上所述,文化因素是影響經貿翻譯的比較復雜,比較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經貿翻譯中,譯者必須了解不同民族社會文化在文本或對話中體現的文化內涵,正確理解語詞所包含的文化語義,采用適當的翻譯方法,如直譯法,譯意法,音譯法等;在不違背原文語言的表達基礎上再現原文語詞的文化意蘊,達到忠實原文的目的,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促進經貿合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許鈞.翻譯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第12篇

【關鍵詞】國際經貿專業;本科教育

為什么國際經貿專業畢業生大都屈就他業?甚至畢業之后一片茫然?讓我們看看當今這類大學的教育模式便一目了然。幾乎所有的國際經貿專業本科課堂至今還在津津樂道于時過境遷的老三篇,“出口,海運加信用證”。出口章節充滿了初放外貿時期的題材———大豆、玩具加小五金;海運也不過是散雜貨的運費計算;至于信用證業務,不是堅持保兌,就是杯弓蛇影的拒付風險。這令人想起李白的詩句:“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簡直就像垂暮老人的訓導一般。再就是專注于應試型的競賽,而與主流產業之前沿外貿毫無聯系。這就向我們很好地解釋了該專業畢業生出路艱難的原因,也預示著一個勢在必然的專業教育體系急需改革。

1國際經貿專業師資隊伍的窘迫

一位對外經貿學院的書記說得好,“老師沒做過生意,怎么去教學生做生意呢?”這一語可謂撕破了某些經貿類大學的最后一層面紗。國際經貿專業的培養初衷,是要讓學生學會做國際生意,而非“開國際玩笑”。那么,沒有做過國際貿易的師資隊伍,肯定只能是照本宣科,最多也就是傳導一些道聽途說,加上應試教育的案例題材。多數學院的這類師資都沒有實踐記錄。或者屬于學院畢業就到學院的師資,或者是為了追逐高學歷的學院,招請的經貿類博士。可以想見,就其教學效果肯定都不理想,再加上他們不一定有過對外貿易經驗,這類師資無法帶徒。對于某些學院聘請的“外貿退役人員”,倒是有實踐記錄,然而大都也在傳授“過去時”,因為他們只記得計劃經濟時期的那些個范例,也就是“大呼隆外貿戰”之體驗。一開口便是,“外貿公司”,再就是“出口創匯”。已經完全隔離與當代外貿形勢。一是因為大經貿時代的單一化初放經營模式,導致他們知識和技能的積累有限,經貿實施環節的操作經驗也不完備;二是這些人員大部分沒有再學習和更新知識與技能,甚至學歷也沒達標。只能是說說“城南舊事”,有的甚至還在忽悠學生。因為他們缺乏當今主流產業外貿運作知識與技能。

2國際經貿專業主干教材的滯后性

當代國際經貿專業的主干教材應該是《國際貿易實務》,《國際招投標》、《國際商務談判》以及《國際商務英語》(含書面語和口語)等。作為國際經貿類的主干教材,至少前四本書必為雙語版,而且其內容也應與當代外經貿形勢吻合。而市面上的現行版本,就不盡人意了。2.1《國際貿易實務》的主要缺陷。這類教材,最大的缺陷在于,選取的題材都與當今外貿主流相去甚遠。我國目前的外貿主流是“中高端出,高低端進”。查看一下中國商務部或中國海關總署網站,不難發現,近年來我國進出口商品的量值中,機電產品特別是在出口方面,總是占據半壁江山有余。這是因為中國的出口力舉三大巨頭,科技出口、工程出口與裝備出口。而這類舉例在教材中幾乎罕見。多為大豆和小麥,或者是鞋帽、布匹和工藝(以扇子為代表)。這既暴露出作者的理念落后和知識技能之貧乏,也揭示出出版機構的失誤。其次是堅持滯后的慣例說教。首先是信用證出口業務,無論買家是誰,都一律要求別人開立“ConfirmedL/C-保兌信用證”。殊不知發達國家的信用證從來就“不保兌-Unconfirmed/WithoutConfirmation”。接著是對付拒付事情的發生,好像一個不符點就會遭致拒付。不知道商人做生意是為了賺錢,還是為了玩弄文字游戲?其實,大多數單證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符點,但絕大多數信用證都被兌付了;再則,開信用證必須存有保證金(總額之30%左右)于開證行,就是拒付撤證,也得等到該證有效期后的2個月,才能撤回保證金。這對申請人和開證行又有何益呢?銀行還損失一樁業績,它巴不得要做成此筆業務。哪來那么多的拒付?這種訓誡至少從70年代開始。對于發達國家的信用證大可不必保兌,而只是對于發展中國家的信用證才需要保兌。與發展中國家做生意,可以要求其在當地的中資或發達國家的銀行分支機構開證,便萬無一失。另外是國際運輸方面,也只有散雜貨班輪海運之主題。新型的渝新歐、鄭新歐、漢新歐和義新歐鐵路運輸的操作,沒有寫進課本。附帶的是如前所述的,我國當今的進出口商品結構問題,由于突出中央經濟方針導向之科技、工程和裝備出口,機電產品肯定是主流;進口方面主要是能源產品,像礦砂、木材和原油等,同樣也有機電產品的進口。而教材中少有介紹這種貿易如何進行,更有甚者,是對進口業務或保稅貿易(加工貿易)的忽略,給學生留下幾大空白。2.2《國際招投標》的缺失與《國際商務談判》的脫軌。國際招投標這類課本主要介紹一些概念,招標書和投標書的區別,還有標書的結構等。但是,沒法指導學生看懂一本招標書(tenderdocuments),更不能指導學生如何制作投標書(biddingdocuments)以及如何投標。這一嚴重的缺失,致使學生畢業后,根本不能應對國際投標業務。不但說明教材的失敗,也說明教學的多余。國際招投標課程的關鍵點應該在于投標。國際投標,當然先要閱讀英文版的招標書,然后再針對招標要求,列出清單,收集資料,走訪生產第一線,計算成本和利潤,最后,撰寫投標書。投標書實際上就是三部分:①投標者的資質介紹;②價目清單(標的);③生產、財務與物流保障措施。但是,這些都必須用英文書就。學完此課,應該能夠完成投標書的制作。除此之外,還必須了解當地招標委員會的運作特征,也就是渠道的掌握。至于什么開保函之類的簡單技能都容易執行。所以,教科書要有英文樣板招投標書,讓學生模仿去做,舉一反三。達到這一目標,才算是到位。《國際商務談判》這類教材應該是英文版的,至少也應該是雙語版的,并設置成對話性。而國內教材絕大多數為中文版,這樣就談不上什么國際化了,也就不會具有實用性。再則,談判的習題也應該涉及當前外貿主流態勢,體現“中國夢”和“一帶一路”的特征。要對照工程圖紙談判,可以先設計零件加工貿易的談判,再深入到成套設備的洽商,否則,只不過落俗于低劣游戲的說明書。商務談判教材的考核設計應該是由老師擔任外商角色,與學生用英語談判,從流暢度、主題性、親和力以及語言技能的發揮等方面判分。而這一點,對于大多數學院來說,都是天方夜譚,更沒有這樣的教材問世。2.3《國際商務英語》之軟肋。這類教材,最大的弊端在于商務性不突出和不到位。由于作者大部分來自英語教學領域,不能很好地體現專業英語的特點,同時還有落俗的弱點。首先是題材方面,有的與國際貿易關系不大。比如,濃墨重彩于國際股票交易,國際金融,成功人士的介紹,旅游或者餐飲行業的典范等。當然,有的教材還是以國際貿易為中心的。但是,只能是教條地翻譯陳舊的國貿實務的內容,信用證的解讀沒能介紹,或者沒能透徹介紹。單證的初識往往也缺失,除了什么詢盤-inquiry,報盤-offer,還盤-counter-offer就是接受-acceptance,再還有古老的“電報-cable通訊”等。其次是題例落俗。類似于出口,海運加信用證之老三篇。體現不出當今國際貿易的特征,一是沒有太多的進口-import內容,二是少有加工貿易-tolling之介紹,三是對招標書和投標書的解讀與編寫望洋興嘆。而且還缺乏口語的訓練題例,顯得十分無力。

3國際經貿專業教學導向的偏離

國際經貿專業教學偏離實際,總體屬于起點導向低質化,與滯后教材的理念如影隨形。中國的外貿早已進入產業外貿時代,“創匯”二字已經不屬于這個時代。主打產品也是機電類,貿易模式和結算方式也不只是出口和信用證。可是,經貿類學院在當今外貿經營主流的主體和客體上的認識,尚停留在千禧年之前。不但課堂上,就是所謂講座也是大談特談“外貿公司”。在大經貿時代,確實外貿公司被人頂禮膜拜,因為它們獨有對外經營權。而今天的外貿公司是什么樣子呢?不是夫妻店就是小規模捉襟見肘的私營小微企業,完全不是主流。千禧年以來,產業外貿已經成熟,它們以外向型機電產品撐起了中國外貿的這片藍天,代替了過去獨家壟斷式的經貿與工貿公司,成為中國外貿新時期的主流。前已述及,我國明確提出的出口導向是科技出口、工程出口和裝備出口。這也得到了國家進出口銀行的鼎力相助,只要是100萬美元以上的機電產品出口合同,就可以享受專項低息貸款。進口產品也以機電產品占據近50%。所以,其外貿經營之對象,十分明確地歸屬于機電類產品,包括配件,總成和成套設備。當然,進口產品中工業原料也居多。但不管如何,總是具有突出的工業性。而課堂里連篇累牘的還是那些農產品,甚至是我國非比較優勢的老產品。這種外貿經營主體和客體的認識誤區,帶給學生低起點的導向,使學生的就業難以適應市場需要,不會做高端產品的外貿,也說明了國際經貿專業畢業生大部分屈就他業的原因。

4國際經貿專業教學手法與能力的疲軟

施教者的國際經貿專業教學手法與能力,直接示范給學生一種商業風范或氣度。盡管有的學院備有一流的設施和設備,如仿真教學、模擬談判實驗室、聽力語音實驗室、商檢通關系統模擬實驗室、外貿單證上機實驗室,甚至外貿倉儲實驗室等。如果教學不到位,不深入到前沿化,也達不到教學效果。手法與能力往往結合在一塊,共同體現出教學的水平與績效。以案例切入,已不是什么新手法。但是,案例均有時效性。新型的有說服力的案例,必定效果明顯。傳統的手法,如,選擇填空、判斷等方式用在這種課上就不適用了。即使概論課,也得要講到位,深刻地揭示出字里行間的寓意。而絕大多數專業課教師達不到這個標準。另外,雙語教學手法與能力權重極大。國際經貿專業教師的英語能力,特別是口語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水平的發揮,也決定了效果的優劣。但是,絕大多數教師無法使用英語教學。嚴格來講,這類專業師資應該能夠扮演外商,以學生為供貨方或買方,與其展開進出口洽商,信函往來,開證審證,催交貨物,制單審單(特別是結算單證)。甚至還應該能夠扮演商檢人員、海關官員,審單查貨;更進一步者,應該帶領學生試制樣品,比如,一個機械配件的軸或齒輪等。提出改進要求,最后簽約接受樣品,訂貨,而且必須全程使用英語。所以,達不到這個程度的教學水平,也就是不到位。這樣的教學狀態顯而易見,屬于疲軟型。

5國際經貿專業培養的顛覆性改革之策

針對傳統的國際經貿專業培養體系,必須探討出新的教育模式。通過教學與實踐積淀,作者初探出與時俱進、緊貼實際的并吻合“中國夢”以及“一帶一路”的新型教育模式;建議告別應試型國際經貿專業本科教育的方式。5.1國際經貿專業培養導向。專業導向。引導本專業學生認識未來的專業工作領域和行業大氣候。很明顯,當前,必須與“中國夢”以及“一帶一路”的經濟方針導向相一致。外貿運行離不開產業,裝備制造就是我們的產業優勢,也是在國際分工中的比較優勢。我們的裝備通過“一帶一路”,實現產能互換。也就是高端出,高低端進。這應該在《國際貿易概論中》作開篇論述,由此引出具體的經營產品主流導向,以機電裝備及其配件為主導。這一產業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和常規裝備產業。而這一主流經營產品之產業得到了國家進出口銀行的極大支持。轉而在《國際金融》課程中,應該引導這一認知,由此講透“向政策要效益”的原理。特別應該加強進口業務的專業導向。進口產品主要是工業原料、高尖端裝備和農林產品,但主流產品應該是工業品,其量值巨大,必為主導。所以,需要引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接觸一些普及性的工業知識,比如,礦冶和機電常識,按權重排列為:機械制圖、機械加工、金屬材料學、鍛冶加工、電工學等。因為當代的國際商務者,是對照圖紙來談生意的。看不懂圖紙,坐到談判桌邊,形同虛設。學習方法與內容的導向方面,應該說明,我國需要的是高級工匠大軍與建造師隊伍,理論學習,以夠用為原則。這種導向可以使學生與時俱進地明確學習目標與目的,其導向起點也高,未來工作層次也高。5.2課程設置與教材的革新。課程設置應該以“實用,現實和事本位”為原則。傳統課程可以大大減量,比如,“概論”一類課程,各門課只需24學時足矣。將更多的學時用于“實務”、“單證”和“投標書制作”以及模擬性實訓課。還須盡可能多地增加礦、冶、機、電生產類常識性課程,以應對外貿主流客體的運作。除此之外,教材必須跟進。教材也就是打造專業之才的本源,如果它失敗了,其后的專業培養工程肯定也失敗。當然,優材也尚須施教大師的調理。課程和教材都要遵從一個中心內容,那就是圍繞圖紙談生意。5.3師資隊伍的徹底改造。為畢業生未來能夠挑起當代國際商務的大梁,教師首先要修煉自我,成為高級工匠大師,方可在新的機制下展現風范,打造出新時代的工程化國際商務之良才,以吻合“中國夢”與“一帶一路”之戰略主題。其實,在80年代中期就提倡過的外貿人員“三懂化”,即懂國際商務、懂外語、懂工業技術,今天一樣可以用作三大原則來考量這類師資。首先,這種主干課的師資,除了國家規定的學歷和資質以外,還必須來自前沿,并具有完備的各環節運作經驗,且能與時俱進,而非灌輸舊經貿時代老經驗的“老先生”。其次,主干課程必須雙語化,甚至英語化,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師資不得上講臺。所以,要求其外語能力至少上乘,特別是英語。而且,口語完全能夠應用自如,不但能和外教無障礙地溝通,同時也能撩撥學生的英語思維與英語表述的積極性。這也是衡量國際經貿專業師資綜合水平的基本標準。最后,施教者的國際商務教學內容,要緊密結合工業生產,授課中的“談判環節”和“跟單運作”再也不是單純的國際商務,而是技術交流談判,商務與工程的混合式談判,加上機電生產運作的監管和參與活動;至少能夠識讀工程零件圖、部件圖和簡單裝配圖,知曉機加工和電氣常識。

作者:戴正翔 單位:武漢紡織大學

[參考文獻]

[1]朱慧萍,徐雅琴.國際貿易英語談判(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2.

[2]陳淑梅,陳敏.國際商務函電[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3,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右旗| 鄂托克前旗| 中西区| 诸城市| 响水县| 耿马| 昌邑市| 津市市| 老河口市| 洪泽县| 潍坊市| 将乐县| 景德镇市| 屏山县| 句容市| 虹口区| 泗阳县| 长兴县| 博野县| 邢台县| 廉江市| 赤壁市| 庆云县| 荆门市| 周口市| 平阳县| 房产| 隆子县| 拉萨市| 丹寨县| 宜章县| 永丰县| 静安区| 江孜县| 祁门县| 墨竹工卡县| 蓝田县| 成武县| 尼勒克县| 石河子市|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