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生物醫學工程學概論

生物醫學工程學概論

時間:2024-01-08 11:29: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醫學工程學概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生物醫學工程學概論

第1篇

生物醫學工程學是一個新興的、發展迅速的專業,除了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外,還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前景非常廣闊,是目前各國爭相發展的高新技術之一。以1984年為例,美國生物醫學工程和系統的市場規模約為110億美元,到2000年其產值已達400~1000億美元。然而我們對這個專業的了解卻少之又少,似乎提到它我們就只想到推銷醫療器械的人,我們的思維和潛意識中已經把這個專業和推銷醫療器械畫上了等號。其實不然,本期我們將把這個專業簡單介紹給大家,供考生參考。

名詞解釋?生物醫學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興起于20世紀50年代,它與醫學工程和生物技術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而且發展非常迅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主要領域之一。生物醫學工程學與其他學科一樣,其發展也是由科技、社會、經濟諸多因素所決定的。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美國。1958年在美國成立了國際醫學電子學聯合會,1965年該組織改稱國際醫學和生物工程聯合會,后來成為國際生物醫學工程學會。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理、工、醫相結合的邊緣學科,是多種工程學科向生物醫學滲透的產物。它是運用現代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和方法,從工程學的角度,在多層次上研究人體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揭示其生命現象,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術手段的一門綜合性、高技術的學科。其目的是為了解決醫學中的有關問題,保障人類健康,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服務。

有識之士認為,在新世紀,隨著自然科學的不斷發展,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前景不可估量。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是一門高度綜合的交叉學科,這是它最大的特點。

生物醫學工程的主要課程:現代生物學導論、生理學、定量生理學、生物學專題、生物醫學工程概論、電路原理、數字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電磁測量、計算機文化基礎、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圖形學、信號與系統、數字信號處理、自動控制原理、人體運動信息檢測與處理、生物醫學電子學、醫用電子儀器、醫學儀器設計、醫學圖像處理、醫學模式識別等。

畢業生具備以下基本能力:

1.掌握電子技術的基本原理及設計方法;

2.掌握信號檢測和信號處理及分析的基本理論;

3.具有生物醫學的基礎知識;

4.具有微處理器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5.具有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與開發的初步能力;

6.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

7.了解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動態;

8.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

名校盤點?國內外排名靠前的學校

國內生物醫學工程一級學科排名靠前的學校是:

東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其中東南大學在多次評估中蟬聯第一。

美國生物醫學工程排名前十位的學校是: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佐治亞理工學院、杜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萊斯大學、斯坦福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重點推薦?天津大學生物科學與醫學工程學院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環境、能源、市政等方面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中心。學院定位和建設目標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按照“高起點、新機制、辦特色、創一流、持續發展”的建院方針,不斷招攬國內外高級優秀人才,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開發和應用推廣等方面協調發展,快速實現重點突破。

學院下設環境科學與生態系、環境工程系、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系三個教學單位和中澳能源合作中心、建筑節能研究中心、座艙空氣革新性環境研究中心、建造環境研究室、中心實驗室、環評中心、遺傳工程研究所及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所。擁有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環境工程、環境科學、市政工程、熱能工程和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5個二級學科。擁有覆蓋全部二級學科的博士點和碩士點,并與建筑學院聯合培養建筑技術專業博士研究生,建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流動站。

學院科研實力雄厚,先后承擔或參加“863”

“973”、國家“十五”“十一五”重大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博士點基金項目、天津市重點攻關和基層研究項目。

學院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國際上著名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開展合作,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互訪交流。通過國外企業資助,為學生建立了科技創新基金和創新獎,鼓勵學生積極創新,提高學習積極性。學院40%左右的本科畢業生繼續研究生的學習,其中有近一半的學生是經考核合格免試進入碩士研究生學習,一部分學生還能進入碩博連讀學習。學院還有一部分優秀學生可以選擇攻讀院內或校內其他專業第二學位,獲得雙學士學位證書。50多年來,學院已經為國家輸送了大量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等高層次專業人才,為中國環境保護、能源利用和市政工程領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有問必答?關于報考

問題1:生物醫學工程有哪些著名企業?

通用公司、飛利浦、東芝、西門子、強生、日立、 中國邁瑞。

問題2:生物醫學工程相關產業發展前景?

生物醫學工程發展非常迅速,除了具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外,還有很好的經濟效益,前景非常廣闊,是目前各國爭相發展的高新技術之一,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主要領域之一。以醫療器械為例:

2005年開始,中國已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醫療器械市場。

2006年,中國醫療器械進出口額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進出口總值為105.52億美元,同比增長17.57%。

2010年,中國醫療器械總產值達1000億美元,在世界醫療器械市場上的份額達到5%,到2050年這一份額將達到25%。

問題3: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的創始人是誰?

我國生物醫學工程的創始人是韋鈺院士。她1940年出生,1965年南京工學院電子工程學研究生畢業,1981年獲西德亞琛工業大學工學博士學位,是第一位獲得博歇爾獎章的中國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問題4: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有何特點?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交叉學科,以理工科為基礎,學習各種相關技術在醫學診斷與治療中的運用。如影像技術,CT、B超的原理與應用;各種醫用傳感器;典型儀器的原理等。它最突出的特點是:交叉復合、知識融合。比如它融合了工程科學(信息、電子、材料)、醫學(生理、解剖)、生命科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理學(數學、化學、物理)、人文社科(文史哲)等學科知識。

問題5:畢業生有怎樣的出路?

第2篇

“電子技術基礎”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兩門主要課程,是理工科相關專業的技術基礎課程,也是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開設“電子電路課程設計”課程,對提高學生的電路設計能力、硬件制作能力和系統調試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如何利用科學的選題在較短的時間內訓練和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是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教學研究課題。[4-6]

一、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電子電路課程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特殊性,目前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電子電路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課程設計的選題沒有考慮專業特點,實施的目的性不強,與專業的整體發展建設結合較差,達不到課程設計要求

一個突出的問題是,課程設計的選題大部分是沿用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傳統選題,如多級低頻阻容耦合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語音放大器、函數發生器、交直流放大器、數字電子鐘、定時器、智力競賽搶答器、簡易數字電容測試儀等選題,這些題目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聯系較少。這樣既不能體現專業特點,也不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運用于實際,造成與實踐的脫節。

2.課程設計內容不完善,所設計的內容不能充分體現課程設計的目標

“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課程應該是由許多關鍵環節構成的一個整體,從多個方面訓練和提高學生的能力和素質。但原有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忽略其中的一些重要環節。這些問題表現在:只要求學生完成電路制作,對于任務分析、方案選擇、分析計算要求較少,把課程設計簡化成操作實訓;不重視測試和數據分析,不能充分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注重使用設計軟件和選擇流行器件,只使用過時的器件,甚至老舊的分立元件,制作的電路達不到任務要求。這些對于提高課程設計的效果都有不利的影響,導致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練習不夠、電路設計能力偏低、綜合調試能力不高。

3.評價方法和標準簡單,隨意性大

教學過程中沒有嚴格的評價標準,課程成績評定基本上流于形式,從而造成課程設計質量下降。

在這種情況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存在電路設計能力和系統調試能力不足,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難以在工程設計領域中發揮獨當一面的作用,不能快速適應社會要求。

二、“電子電路課程設計”的改革思路和實踐

幾年來,在“電子電路課程設計”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幾點改革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明確專業培養目標,構建課程設計選題庫

“電子電路課程設計”是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傳統課程,有大量的課程設計選題,但這些選題中,大部分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和生物醫學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有較大的區別。為此,學院組織教師從眾多的課程設計選題中,選出若干與專業相關的訓練內容,進行加工改造,并對每一個設計選題提出具體的訓練要求和目標,構成課程設計選題庫。題庫中題目所涉及到的課程內容和設計內容的統計分析見表1。從表中可以看出,與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選題占總選題的72%,這樣就形成了有專業特色的電子電路課程設計內容和要求。

另外還結合專業的特色,對與醫療儀器密切相關的設計,如測量心電、腦電、心音、血氧飽和度、脈搏波等信號的電子系統的采集電路部分,要求學生做成完整的模塊,作為以后系統課程設計的子模塊。

2.以學生為主體,改革傳統課程設計指導方式

改變過去教師全程指導,有問必答,甚至直接給出參考電路的指導方式。教師在給出選題和要求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在選題范圍內選定設計題目。學生自己查閱資料,提出方案,獨立設計,最終完成設計并進行完整的調試和測試。在整個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每周留出固定或靈活的課堂答疑時間,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或啟發學生提出問題,直至課程設計結束。

3.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加深加寬課程設計的訓練內容并提高要求

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教師提出設計的目的和要求后,實驗室只負責提供材料及儀器,其他工作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成。為了更多地訓練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需要獨立完成實踐步驟確定、任務分析、方案選擇、電路設計、元件選擇、電路布線、印刷板設計及制造、元件測試、電路焊接、系統調試、測試方案設計、電路測試等訓練步驟,并將這些步驟作為課程考核的訓練點(見表2)。通過這種完整的訓練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初步掌握電子產品的設計開發流程,還能較好地鍛煉自己的專業素養。

4.重視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鼓勵學生掌握和使用工具軟件和最新芯片

做到軟件和硬件結合,學生除了完成電路設計以及硬件的焊接、安裝、調試外,還需要至少掌握一種印刷電路板設計軟件和一種電路仿真軟件,有條件的學生還應掌握一種數字電路設計軟件(如EDA軟件)。學生既要熟練掌握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等分立元件的選擇和使用外,還應盡量掌握和使用最新的集成芯片,以進一步訓練工程設計能力。這樣,電子電路課程設計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5.培養學生興趣,將課程設計與創新課題訓練相結合

鼓勵教師將本科創新課題、教師科研課題等進行簡化、分割,形成適合課程設計的課題,供學生選擇。鼓勵學生進行電子產品整機設計、開發、組裝、調試,并且組織學生共同交流,互相學習,不斷提高。

三、結束語

“電子技術”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而“電子電路課程設計”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體現出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該課程進行的一系列教學改革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按照改革后的教學模式,“電子電路課程設計”不斷能夠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加深學生對課堂抽象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還能使學生對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的認識更加明確具體,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出理論基礎扎實、實際工作能力強的高素質生物醫學工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John D.Enderle.生物醫學工程學概論[M].封洲燕,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2]李剛,張旭.生物醫學電子學[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3]余學飛.現代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M].第二版.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4]劉劍,楊立才,劉常春.“生物醫學傳感器與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1):15-17.

第3篇

一、調整基礎醫學課程結構

21世紀,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分子生物學將成為帶頭學科,引導醫學面貌發生根本改觀。著眼于未來醫學發展趨勢,我們在原有的臨床醫學專業主要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增加了部分課程的學時數,增設了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課程。將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電鏡技術、醫學遺傳學、社會醫學等列為必修課程;設置了人體斷面解剖學、實驗動物學、生物醫學工程學概論、行為醫學和醫學史等選修課程。

二、改革課程本身所包含的內容體系

對傳統的基礎醫學課程,我們將著眼點放在改革課程本身的內容體系上,要求各課程一定要在五年制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強“三基”教學,同時立足于未來醫學的發展,將國內外新理論、新技術列入教學內容,并向學生介紹新的學術觀點和學科發展動態。

    目前,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疾病已嚴重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臨床上的診療手段在不斷更新。依據這種狀況,我們在基礎醫學的教學內容中,增加了有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為醫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在形態學科中增加了心臟血管解剖,中樞神經和植物神經解剖,中樞神經損傷及臨床,腦干斷面解剖,神經節、脊髄、大腦皮質及小腦皮質結構,骨骼肌、平滑肌的超微結構和收縮原理,T、B細胞的分化,乳腺結構等內容,生理學中增加了細胞膜物質轉運、離子通道、膜受體,呼吸節律起源,甲狀腺素、生長腺素的作用及分泌室交界結構及生理特點,血流動力學,神經元間作用方式,中樞抑制及下丘腦功能等授課內容。生物化學中把蛋白質氨基酸序列分析,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細胞內受體激素的作用,基因表達與調控,基因診斷與治療,抗體氧化酶體系等內容列為加深拓寬的內容。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為適應臨床醫學的發展,增加了以下的內容:病毒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方法,遺傳變異,細菌基因診斷,細胞因子、補體受體、抗體的遺傳控制及單克隆抗體,I型超敏反應發生的分子機理,還結合臨床介紹各型超敏反應的相關疾病。病理學在五年制教學的基礎上擴展的教學內容有:炎癥化學介質,腫瘤浸潤轉移,腫瘤免疫組化標記,細胞損傷的超微結構,細胞凋落,lgA腎病激素受體檢測,尖銳濕疣、愛滋病、心肌病,缺血性心臟病的病理生理及血脂與動脈粥樣硬化等。隨著藥物學的發展。藥理學在七年制教學中增加了抗藥性發生的機制,受體分類與受體動力學,受體阻斷藥的新發展,傳出神經系統受體I型分類,GABA與苯二氮卓類抗癲癇藥作用的關系,ACEI抗高血壓作用機理,抗高血壓藥物轉換酶抑制劑的抗高血壓作用機理,治療心功能不全藥物的評價等,還將新藥的開發與杻究也列為教學內容。

我們在開設普通心理學的基礎上,更新了醫學心理學的講課內容。新增的內容有:行為主義學派的理論與技術,皮層內臟相關學說的理論,認知理論與有關技術,個人中心療法,關于心理失調的理論和治療,心理測驗的理論與技術等內容,為開展心理疾患的治療奠定了理論基礎。

三、更新實驗教學內容,加強學生能力培養

    實驗課教學重點放在加強學生能力培養上。首先我們將部分機能學科的實驗課,以獨立課程的形式列入教學計劃,如生理學實驗、生物化學實驗、藥理學實驗等,要求規范開課、單獨考核,并將考試成績納入學籍管理。

實驗內容更新中,我們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實驗設計、操作技能、掌握或了解主要研究方法等基本技能的訓練上。在人體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中把神經解剖學研究方法和組織學、胚胎學研究方法列入實驗教學內容。在藥理學與病理生理學中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和結果分析的全過程、全方位訓練。

各學科實驗教學更新內容,增加了學生獨立操作機會。人體解剖學實驗中將學生分成2-4人一組解剖一具尸體,增加了硬腦膜竇的觀察,開顱取腦及顱神經、腦橋、小腦腳、心臟、肺、會陰、盆腔等部位的解剖操作。組織學增加了脊髓、大腦、小腦、脊神經節、交感神經節、闌尾及乳腺的切片觀察,血一腦屏障動物模型建立和觀察,肥大細胞標本制作與觀察等。生物化學課重新組合實驗內容,將原來3學時的實驗改為7學時一組,連續一天觀察實驗結果。還將質粒DNA提取、限制性內切、酶切、基因制備、重組DNA連接等列為實驗內容;并對電泳、層析、分光光度及超離心技術的實驗理論及原理進行了介紹。生理學實驗擴展的內容有:時值、溫度、K+等對神經干動作電位的影響,M、β受體阻斷劑對雎心灌流實驗的影響,改變體溫、失血、大量快速輸液、改變胸腔負壓及針刺穴位對循環調節的影響;去動脈體、短串刺激中樞部位引起吸氣切斷現象的觀察,剌激交感神經、改變體溫對尿生成的影響等。醫學微生物學與醫學免疫學課程的實驗教學中增開了:病毒的血凝及血凝抑制實驗,病毒中和實驗,ELISA法診斷病毒感染,病毒核酸雜交技術,隱球菌墨汁染色法,MΦ吞噬殺菌實驗,E—花環形成實驗,淋巴細胞轉化實驗和單向免疫擴散實驗。病理生理學實驗把載脂蛋白測定和“實驗性氨情”實驗設計列為實驗課內容。病理解剖學中應用電子顯微鏡和免疫熒光分析法觀察了淀粉樣變、乳腺纖維腺瘤、星形細胞瘤及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切片。藥理學增加的內容有:地塞米松的抗炎作用,強心甙對離體蛙心的影響,藥物對貓血壓的影響,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拮抗劑PA2的測定等實驗。

第4篇

南通大學地處江部的南通市,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交通運輸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南通大學的辦學歷史始于近代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先生于1912年創辦的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其“父教育、母實業”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為南通的教育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南通醫學院是國內最早開設面向臨床信息學本科教學的高校。該校學科帶頭人董建成是較早就耕耘在醫學信息學領域的知名教授之一,現任南通大學醫學信息學系主任、數字醫學研究所所長,兼任中華醫學會醫學信息學會常委等職。據董建成教授介紹,南通醫學院早在2002年就開設醫學信息學本科專業方向,是在綜合分析了國內外相關發展信息的基礎上作出的抉擇。其后歷經了“非典”、汶川地震和我國新醫改的推動,不但證實了當初選擇的正確性,而且即使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明確目標:確立醫學信息學專業教育方向

醫學信息學(Medical Informatics)是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涉及到生物醫學、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和管理科學等學科。說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董建成教授的教育背景了,董建成教授是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后南通醫學院醫學系第一屆大學生,經過五年的臨床醫學理論和實踐學習后獲得醫學學士學位,畢業后留在了南通醫學院任教。“一晃幾年過去了,當時總覺得除了不斷地學習和工作之外,我還應該再做點兒事業”,董建成教授如是說。就在這種“做點兒事業”的信念下,董建成教授考取了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研究生。在北大,他如魚得水,穿梭于不同的學院,白天聽課、做實驗,晚上還經常來往于清華、人大等不同的院校去聽講座和學術報告。也是從那時起,他開始接觸醫學信息學這個獨特的學科。

1. 深入學習,立志從事醫學信息學事業

“我是學醫的,當時我就想如果將醫學知識和信息技術結合起來,一定能夠提高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效率,避免不少醫療差錯。”董建成教授說,“這個思想在以后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都對我影響很大。”

之后,得益于北大課程的開放性,董建成教授不但讀完了信息管理學的全部課程,還在北大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修讀了大量的計算機課程。“那時對知識的欲望已經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當時協和醫大的本科生前三年是在北大讀的,我就跟著他們聽生物醫學工程、醫學電子學等課程。”雖然當時非常辛苦,但董建成教授坦言那時的學習是他收獲最大的階段。

在導師的指導下,董建成教授看到了交叉學科的發展前景。他的畢業論文選擇了《艾滋病數據庫的建立與信息學分析》,建立了當時最全的艾滋病文獻數據庫,并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研究。“我把畢業論文工作當作我醫學信息學研究的第一次實踐,投入了我的全部時間和精力。從那個時候起,我真正感覺到了我這一生的‘一點兒事業’,就是要把醫學和信息科學結合起來。”

2. 目標明確后,開墾醫學信息學荒地

從北大研究生畢業后,董建成教授回到了南通醫學院,在“立志從事醫學信息學事業”的信念下,他于1992年在南通創建了國內第一個醫學信息學會,一年后,中華醫學會增設了醫學信息學分會。從此,我國的醫學信息學研究從傳統的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開始了朝向臨床醫學和數字醫學的邁進。

董建成教授組建的醫學信息學研究團隊,在學校的支持下,于1996年成立了國內醫學院校中第一個“醫學信息學教研室”。并在其后的國內外相關學術交流中,開展了醫學信息學的研究內容、方法、技術等多方面的探索,確立開設醫學信息學專業培養專門人才的思想。通過整合學校的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公共衛生學、計算機科學、管理學等多方資源,于2002年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專家論證,正式開設了醫學信息學專業方向,面向全國招收本科生,成為了國內第一所面向臨床和醫院信息化開展醫學信息學教育的高等院校。國家教育部隨后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外增添了醫學信息學專業,專業代碼為070408W。加快了我國的醫學信息學教育與國際接軌的步伐。

持之以恒:完善醫學信息學專業教學內容

在國內,面向臨床的醫學信息學專業教學沒有先例。董建成教授的團隊于2000年就開始到美國、歐洲、澳大利亞等國考察其專業教學體系的建設。從教學內容、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直至師資配備、教材建設、實驗指導、生產實習等各個環節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和分析。建立了適合當時國情的醫學信息學專業教學體系,為其后醫學信息學專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國其他高等院校開展醫學信息學專業教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1. 教學體系建設是培養合格人才的基礎

董建成教授對記者說:“在確立醫學信息學專業教學體系后,師資力量是辦好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基本保障。”面對當初師資力量不足的局面,董建成教授利用自己在東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做高級訪問學者的機會,一邊提高自己,一邊堅持教學,還一邊在南京的高校中“大肆地‘挖’人、‘搶’人”,先后從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以及日本德島大學引進博士、碩士若干人。同時通過自身培養和送出去培養等多種方式,確保了該專業師資力量的可持續發展。

在專業教學課程的設置上,董建成教授說,南通大學醫學信息學專業的課程設計參考了八所國外高校的課程內容,是在醫學信息學專業教學委員會和國內其他知名專家的論證后確定的,不僅包含有國外的原版教材、國內的統編教材和規劃教材,也有該系自己主編并在人民衛生出版社、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自編教材,如《醫學信息學概論》、《醫學信息檢索教程》等,后者在2009年獲得國家級精品教材。本科生主修的學位課程覆蓋了信息技術、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管理科學等多個領域,確保了醫學信息學專業畢業生知識結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2. 動手能力培養是醫療衛生信息化的急需

考慮到大四的學生在醫院實習期間不能操作醫院信息系統的現實,如何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是學校急需考慮的問題。有鑒于此,董建成教授又于2006年率先建立了國內第一個醫院信息系統(HIS)模擬實驗室,由于教學效果顯著,該實驗室于2007年獲得了中央與地方共建實驗室的200萬元資助,使得南通大學醫學信息學專業的實驗教學條件如虎添翼,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關注。

“我們在后續的項目資助下,將原有的實驗室擴大為數字醫學實驗室,成立了南通大學數字醫學研究所,為研究生的培養提高了更好的條件。”據董建成教授介紹,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如何讓醫學信息學教育真正與國際接軌,真正面向當前的實際應用,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醫學信息學人才培養之路。

面向應用:不斷探索醫學信息學創新之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宁县| 邹平县| 三河市| 波密县| 稻城县| 苗栗市| 新昌县| 佛教| 巴彦县| 信宜市| 贵州省| 巴里| 开封市| 思南县| 岐山县| 哈巴河县| 吴桥县| 江城| 榆社县| 平乡县| 永和县| 泽库县| 墨竹工卡县| 阿合奇县| 宣化县| 大姚县| 聂拉木县| 百色市| 莱芜市| 河津市| 东方市| 全州县| 永安市| 彰武县| 乌鲁木齐市| 朝阳区| 岚皋县| 云浮市| 平阳县| 平罗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