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25 10:30: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課外讀物實施細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精細化管理已經逐步演變成職業學校的管理模式,如何讓精細化管理具體的落實,筆者所在學院模擬企業的“7S”管理模式,在教學、教育各個環節嘗試推行“7S”管理,取得了較大成效。
一、在職業院校推行“7S”管理的意義
學校“7S”管理是指以學校實訓室、理論教室、學生宿舍為環境,以學生為管理對象,以“7S”要求為行為目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管理下,對學習、生活現場環境全局進行綜合考慮,通過規范現場、現物,營造一目了然的學習、生活環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案例一:上課了,學生從工具箱翻騰到實訓臺,又從實訓臺翻騰到工具箱,滿頭大汗,終于在一堆工具中找到了本次實訓課要用的工具。案例二:班級教室內,垃圾扔了一地,學生在教室內心浮氣躁地聽講,教師也在課堂上煩躁地講課,學生很快聽不下去了,老師立即進行批評教育,語氣比較粗暴,導致師生矛盾激化,整堂課被迫停止了十幾分鐘。案例三:一部分學生又在破壞環境衛生,剛剛清掃過的地面很快又臟了,負責清掃的學生還要注意維護環境衛生,用行動來影響破壞衛生的學生。案例四:下課鈴響起,所有學生無秩序地跑出教室,在樓梯間擠在一起,相互推搡中致使學生受傷。案例五:教室內空無一人,日光燈、電風扇依然工作著。上面的案例說明職業院校的學生起點參差不齊,學生在學習、思想、行為習慣、修養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缺陷,如果不加以正確地引導和教育,將來學生畢業后很難滿足企業對職工的素養需求,因此引進企業的“7S”管理理論,既具體落實了系部精細化管理,又能很自然地使學生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
二、“7S”管理實施步驟與辦法
1.走出去請進來首先組織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調研,與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開座談會,現場實地了解企業的管理現狀,從感觀上認識企業的“7S”管理。同時請企業專門負責“7S”管理的工作人員進校宣講并示范“7S”管理,其中中航物業的工作人員在講座中提到的五常管理,使教師初步了解到了“5S”管理的基本知識,并通過對中航物業承包物業服務項目的參觀,體會到了它在企業管理中的效用。海爾集團在管理規定中要求工人在廠內十字路口必須走斑馬線,工量夾具必須放在規定的位置等,這更讓教師認識到這種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減少管理所占用的資源、降低管理成本,從而達到最佳的效果。而在集成電子的裝配車間,在進入車間前大家必須穿上鞋套,偌大的裝配車間見不到一絲灰塵,用手指抹一下地面,手指上根本碰不到一點灰塵,比一般家庭的廚房還要整潔衛生。百聞不如一見,這樣的參觀無疑是對教師的一次深刻體驗和教育,給教師們提供了“7S”管理的樣板和動力。2.規范完善管理制度根據“7S”管理要求,起草制定實訓室管理、教室管理、宿舍管理及專業實訓各項管理制度。如《“7S”管理實施細則》《標準化實訓流程》《設備操作規程》《實訓車間應急預案》《實習耗材管理辦法》等。添置了工作服、工具箱、工具柜、警示牌、“7s”管理看板、責任人標識牌等輔助勞保用品,為實施“7S”管理做好準備。3.做好“7S”管理宣傳工作一是通過師生動員會加強宣傳,讓師生了解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明確推行“7S”管理的目的。二是組織各教研室編制“7S”管理教材,并把“7S”管理課程列入教學大綱,編入教學計劃,安排教師進行授課,學習“7S”管理的有關內容和實施步驟等相關知識,讓學生做好認知準備。4.按照《“7S”管理實施細則》進行現場管理“7S”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方法,不同場所“7S”管理中7個“S”項目要求也各有側重點,但一個共同點是程序基本相近。筆者所在學校以教研室所管理的教室、實訓室為管理對象,對照制定的細則逐步落實,現以電氣自動化教研室的“7S”為例談談做法。一是整理。即區分要與不要的東西,現場除了要用的東西以外,一切都不放置。整理的實施步驟,第一步是現場檢查,第二步是區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將實訓室、教室內的物品進行歸類處置:第一類是不要(不允許放置)的物品,即長時間不用的有用物品、長時間不用的無用物品,與學生角色不符的閱讀物及其他物品、學習過程廢棄用品、多余的桌椅。第二類是要(允許放置)的物品,用到的課本、各課程的作業本、各課程的學習輔導用書、優秀課外讀物、學習文具(盒)、平時隨帶必需用。第三步是清理非必需品,第四步是每天循環整理現場。二是整頓。即整理后將要的物品按規定位置分門別類整齊擺放,明確標識。其目的在于使學習場所一目了然,縮短尋找物品的時間,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三是清掃。即保證學習現場無垃圾、無灰塵,環境整潔,地面、實訓臺、黑板、講臺、桌椅每日擦拭,門窗玻璃、電視、多媒體、燈扇每周擦洗。四是清潔。即保持現場清潔,實訓或授課過程中,教師在現場來回巡視,及時發現并指出學生亂扔垃圾、廢料等現象;課程結束時,按規定保養、清潔設備,長期保證現場干凈整潔。具體要求如下。櫥柜:將櫥柜統一放置在實訓教室的合適位置,在每個廚柜的左上角貼上該廚柜內盛放物品的標簽。工具:將工具箱整齊擺放在固定的櫥柜,里柜門上貼上在這里存放工具箱的學生名單,每個工具按照順序放置在工具箱內,工具箱內張貼工具清單,按清單整理工具。電腦:將每臺電腦編上號碼,合理擺放在桌子上,主機和顯示器上應標明“是否完好、維修日期”等信息,以便于使用。理論教學區:橫豎成線,人離開座位時,椅子置于課桌下左右居中,靠椅緊貼課桌;人離開教室后,桌面不能放置其他物品;離開教室、宿舍應及時關閉照明、風扇等有關電器,關好窗戶,教室門上鎖。實驗演示區:整體要求是干凈、整潔、井然有序。下課后工作臺面上要整齊,放學后把門窗、風扇、燈關上。學生實操區:學生實操區一定要干凈,凳子擺放整齊。離開教室、宿舍及時關閉照明等有關電器。衛生區:衛生區要整齊,衛生工具要擺整齊,按順序放好;公用工具用完后要放回原位;垃圾箱內不能有垃圾。五是安全。維護人、財、物的安全,以班級為單位與任課教師、班主任簽訂安全責任書,定期進行安全大排查,消除安全隱患。六是節約。按標準流程領取實訓耗材,根據學期計劃,以月為周期采購實習材料,依據實訓項目發放材料,工量夾具損壞的追究賠償,有回收價值的廢料回收利用,實現實習材料精細化管理。七是素養。要求學生自覺遵章守紀,養成良好的習慣;使要求變成行動、行動變成習慣、習慣變成自然。經過一個學期的試行,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有了很大的改觀,上面案例中描述的現象消失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在逐步養成,師生的精神面貌在悄然發生變化,教師對“7S”管理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的工作熱情。當然實施“7S”管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需要持續不斷地推進和創新,為做到高效和堅持,還要建立有效的評價考核機制,健全檢查評比制度,只有這樣才能把“7S”管理內化于心、外化于形,有效地加快筆者所在學院向精細化管理邁進的步伐。
作者:王昱 呂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