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血壓病健康管理

高血壓病健康管理

時間:2023-10-11 10:12:4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血壓病健康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高血壓病健康管理

第1篇

關鍵詞:高血壓病健康檔案;社區居民;血壓控制

高血壓是最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并且與冠心病、腦卒中、心衰、腎功能衰竭等疾病密切相關,對我國居民的健康產生極大威脅,而且當前我國高血壓患病率還呈現迅速上升趨勢,患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處于很低的水平[1],加強高血壓防治工作對于保護我國居民身體健康,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社區居民高血壓防治工作中,我們采用了建立社區居民個人健康檔案的方式來加強社區居民高血壓的綜合管理,現隨機選取了2011年~2013年的35例建立健康檔案管理的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觀察,旨在評估建立健康檔案對于社區居民高血壓防治的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35例高血壓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齡31~80歲,平均年齡(61.1±18.7)歲,均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制定的診斷標準,其中1級(輕度)高血壓11例,占31.4%;2級(中度)高血壓15例,占42.9%;3級(重度)高血壓9例,占25.7%。6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腦血管病。服藥治療情況:非藥物治療3例,服用鈣拮抗劑17例、服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8例、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4例,服β-受體阻滯劑3例,服中藥或復方制劑5例,聯合用藥2例。

1.2方法

1.2.1建檔管理 按照患者的血壓水平、危險因素評估、風險分級評估等對高血壓患者個人基本情況進行記錄,并予以分類管理,制定個體化的隨訪計劃,實施治療和健康教育等措施。對于風險評估為高危和極高危的患者隨訪1次/月,低危和中危患者隨訪1次/3個月。根據隨訪情況,適時調整治療方案并進行健康宣教和疾病咨詢、用藥指導,以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其知曉高血壓患者進行長期隨訪的必要性和長期堅持治療的重要性,了解不利于病情控制的不良生活習慣并主動進行改變,講解非藥物治療的措施和意義,指導患者科學地控制體重、限制鈉鹽、減少高糖、油脂的攝入、適當體育鍛煉、保持心態樂觀平和,戒除煙酒。在醫生指導下對降壓藥進行合理選擇,適時遵醫囑調整用藥的類型和劑量,定期進行血壓監測以便指導用藥。

1.2.2評價方法和指標 對35例建立健康檔案管理的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為期1年的觀察,通過設計問卷調查方式比較健康檔案管理前后的患者血壓變化、對高血壓知識了解程度的變化。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資料統計學處理,計數和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建檔管理前后患者血壓變化 建檔管理前血壓≥140/90 mmHg者有24例,血壓

2.2建檔管理前后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程度 建檔管理前后患者對高血壓疾病和保健知識了解的情況,各項調查指標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受多因素綜合影響的慢性病,需要進行綜合、長期的治療和疾病管理,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盡可能平穩地控制患者血壓,減少嚴重的并發癥的發生[2]。對于社區居民高血壓的管理,采用建立健康檔案并進行規范化的管理方式,可按照患者的血壓水平、危險因素評估、風險分級評估以分類管理,便于執行個體化的隨訪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和健康教育,可根據隨訪情況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通過健康宣教和疾病咨詢、用藥指導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知識的了解程度,使其知曉高血壓患者長期隨訪的必要性和堅持治療的重要性,了解不利于病情控制的不良生活習慣并主動調整改變,有利于社區高血壓的整體綜合防治[3-4]。本研究表明,進行健康檔案管理前后的患者血壓和對高血壓知識的了解程度均有明顯差異(均P

參考文獻:

[1]張文兵.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建檔分級管理的方法與評價[J].河北醫學,2010,16(12):1514-1516.

[2]潘炳凱,蔡桂芹.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的開發與利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2):124.

第2篇

【關鍵詞】社區高血壓病發病率控制率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03-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使得慢性疾病像無聲的殺手,悄悄地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健康。2006年衛生部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城市人口心腦血管疾病居死亡原因之首,而高血壓是其總死亡的第一危險因素。近半個世紀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上升迅速,據2006年的調查統計,我國18歲以上居民高血壓患病率為19%,患病人數約1.6億[1]。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高高血壓病治療率和控制率的關鍵,是提高生命質量、延長壽命的有效途徑。本文通過對轄區居民的入戶調查登記和發放調查問卷方式的結果進行分析,指出在社區中提高居民對高血壓病的認識,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質,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對高血壓病的管理和治療,可有效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方法

將入戶調查、健康體檢和問卷相結合,內容包括測量血壓,詢問家族史和現病史、對高血壓認知狀況、服藥情況、常規體檢項目。

1.2 診斷標準

高血壓的診斷以《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為診斷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舒張壓≥90mmHg的診斷標準;高血壓知曉的定義為調查對象知道自己診斷為高血壓;控制的定義為通過采取降壓措施使收縮壓

1.3 材料收集

入戶調查15230人,發現高血壓患者1845例,居民健康體檢5415人,發現高血壓患者508例。高血壓患病總數2353例,以上病例均排除繼發性高血壓。按銀川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高血壓病三級管理流程對轄區所有高血壓患者進行分級管理、隨訪[2]。在社區范圍內發放對高血壓病的知曉和治療情況的調查問卷2978份,治療前知道自己患高血壓病的1258人,知曉率為42%;患高血壓病且使用藥物治療的1105人,治療率為87%。以上資料全部輸入銀川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慢病管理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轄區常住居民20806人,男10031人,女10775人;高血壓患病數2353例,患病率為11.2%,其中男1141例,女1212例,男:女為1:1.06,男女患病率之間差異無顯著性。高血壓病在各年齡組分布情況:30~39歲共25例占總患病的1.08%,40~49歲共319例占總患病的13.1%,50~59歲共690例占總患病的28.8%,60歲以上患病率最高,占全部高血壓病的57%。高血壓患者分級管理狀況:Ⅰ級1760例(75%),Ⅱ級377例(16%),Ⅲ級107例(9%)。

3 討論

高血壓病常見多發,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有關調查資料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中國成年人高血壓人數由1960年的3000萬增加到1980年的5900萬,1991年又上升到9400萬,并仍有上升勢態。因此,定期進行高血壓的調查非常重要,它可以為醫療機構制定高血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學依據。本次調查顯示,所轄社區高血壓病以50~59歲和60歲以上兩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占調查比例的28.8%和57%,并且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轄區居民高血壓患病率與國內及其他大城市相比相對較低,患病率為11.2%。高血壓的知曉率為42%,高于全國普查的30%,筆者認為這些與社區日益增多的健康教育、社區衛生服務站慢病管理工作加強、慢病綜合防治管理力度加大有關。我們在社區充分利用有效的宣傳工具及良好的衛生政策,如半月一期板報宣傳欄,每月進行講座大力開展健康宣教,提高社區居民高血壓病的知曉率;成立高血壓咨詢宣教室,倡導科學的生活方式,加強高血壓高危人群的監管;定期社區居民體檢、堅持門診病人免費測血壓制度,對高血壓患者分級管理,建立隨訪追蹤機制,對高血壓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截止到2008年底治療率達到88%、控制率達到82%,明顯高于其他市區和國內調查報道,在高血壓病的群防群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綜上所述,筆者體會到高血壓發病率增高是一個群體現象,群體的疾病必須通過群體的方式來防治。控制高血壓發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預防,在社區人群中實施以健康教育為主導,以高血壓防治為重點的干預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從而達到在一般人群中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減輕高危人群的發病危險,減慢或阻止高血壓患者并發癥的發生。通過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并建立完善的社區衛生防治體系,在社區大力開展慢性病綜合管理,強化健康教育,才是實現高血壓病綜合防治,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高血壓聯盟(中國).社區醫生高血壓預防技能培訓,2007,1.

第3篇

關鍵詞:社區醫學;高血壓;護理

高血壓病是一種世界性的常見疾病,世界各國的患病率高達10% ~20% ,并可導致腦血管、心臟、腎臟的病變,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高血壓病的治療是長期的甚至是終身的過程,老年患者常常難以堅持,臨床上亦常出現老年高血壓病患者血壓控制不理想而反復入院的情況。社區干預是控制高血壓的最有效途徑,積極開展社區護理干預,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壓的防治水平?,F將本社區醫院的高血壓管理方法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門診就診的180例高血壓病患者定期電話隨訪、家庭式管理、社區服務等形式,并建立檔案。其中男109例,女71例,年齡36~85歲,均符合高血壓病診斷標準。

2 社區護理

2.1健康教育 通過對門診就醫的高血壓患者定期隨訪,深入居民區進行高血壓病健康知識講座, 發放宣傳小冊,讓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包括:①高血壓病定義;②誘因:包括肥胖、長期飲食過咸、吸煙、過量飲酒、精神緊張;③并發癥:心腦血管疾病、腦血管意外、腎損害。讓患者及家屬了解高血壓的康復保健知識是降低危險因素、防治高血壓發生、發展的有效措施。隨著社區護理近年來工作的不斷展開,社區護士及護理干預的優勢逐漸得到群眾的認可,定期上門服務,加強護患之間的交流,取得了社區患者的信任,能夠及時有效地了解患者的血壓、生活狀態、心理活動等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

2.2定期監測血壓 血壓監測在高血壓管理中非常重要,應教會患者及家屬掌握血壓測量方法及影響血壓變化的因素,社區健康人群至少每半年測一次血壓。社區護理干預期間,患者人群至少每1個月測一次血壓。新診斷患者或不穩定患者應每日為患者測量血壓1次并記錄,測量時應做到定部位、定時間、定、定血壓計,以免影響測量的結果。如血壓異?;虺霈F頭痛、頭暈、視物模糊、四肢活動障礙、言語不清等情況,盡快到醫院就診[1],確保高血壓患者在社區醫療服務中在有效干預、監管服務范圍內。

2.3堅持合理用藥 通過健康教育講座,讓患者認識到在醫師的指導下堅持用藥的重要性,講解各種藥物的作用和副作用,要向患者說明高血壓一般需終身治療,遵照醫囑規范服藥,在用藥過程中發生不良反應要及時與醫師聯系,提高患者的信心和依從性[2]。

2.4飲食護理 減少脂肪的攝入,食用低脂、低糖類食物,適量攝入蛋白質,如魚類,蛋類。保證充足的鉀、鈣攝入,多吃蔬菜、水果、豆類食物,油菜、芹菜、蘑菇、木耳、蝦皮、紫菜等含鈣量較高食物。限制鹽的攝入,遵從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要求患者每日食鹽6g左右,在4~8個月內達到限鹽標準。忌暴飲暴食,控制體重,控制總熱量的攝入。

2.5合理安排運動量 指導患者根據年齡和血壓水平選擇適宜的運動方式,對中老年人應包括有氧、伸展及增強肌力[3]類運動。運動強度因人而異,注意勞逸結合,運動強度、時間和頻度以不出現不適反應為度。

3 結果

社區患者掌握高血壓等慢性病的防治知識明顯提高,防病意識加強,特別是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自我管理及保健常識的知曉率明顯提高,180例患者95%血壓控制良好,并發癥和致殘率顯著下降。一部分無癥狀高血壓患者,特別是年輕患者通過血壓監測而被發現的高血壓病,建立高血壓患者信息庫,定期隨訪、定期體檢、定期化驗、定期血壓監測,有效控制危險因素,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降低。

4 討論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高血壓的病因復雜,目前高血壓還不能完全根治,所以預防高血壓顯得尤為重要。防治高血壓必須保證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按規律服藥,才能達到控制血壓的目的[3]。社區護理在慢性病的長期治療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在社區防治中能夠做到早發現、早防護、早治療。

參考文獻:

[l]成荷香.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全科護理,2011,9(lB):l81-182.

第4篇

關鍵詞: 高血壓病 健康教育 社區衛生服務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老齡化進程的加速,我國高血壓病的患病率已呈快速上升趨勢。它的急慢性并發癥,尤其是急性并發癥如心肌梗死、腦卒中等,其致殘、致死率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給個人、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負擔。高校教師工作壓力大,腦力勞動繁重,很多都出現急慢性并發癥才來就診,部分都造成了無法挽回的結局,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完全可以及早預防和治療的。所以,高校中高血壓病的規范化管理已刻不容緩了。

        1  高血壓病的定義和分類

        1.1 高血壓病的定義:是指體循環動脈收縮壓和(或)舒張壓持續增高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綜合征??煞譃樵l性和繼發性兩大類。臨床上所見的95%以上為原發性高血壓,所以我們主要討論這一類。

        1.2 分類:根據《1999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的分類標準

        目前,我國采用國際上統一的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即診斷為高血壓。但高血壓的診斷必須以非藥物狀態下二次或二次以上非同日多次重復血壓測定所得的平均值為依據,偶然測得一次血壓增高不能診斷為高血壓,必須進一步觀察。

        3  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

        3.1 體重超重和肥胖:體重指數(BMI)的差別對血壓水平和高血壓患病率有顯著影響。

        3.2 飲酒:據統計,男性持續飲酒者比不飲酒者,4年內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增高40%。

        3.3 膳食高鹽、低鉀、低鈣、低動物蛋白質。

        4  高校高血壓病的檢出及處理

        4.1 檢出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4.1.1 體檢:教職工體檢每年1-2次,離退休人員必須每年體檢兩次,大學生入學體檢,畢業生體檢,各類從業人員體檢,出國體檢,婚前體檢等。

        4.1.2 多發人群篩查:根據多發人群(年齡>60歲,家族史中有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超重和肥胖,膳食高鹽,吸煙酗酒,工作壓力大,缺乏體力活動等),對符合條件者進行定期篩查。

        4.1.3 機會性篩查:醫院首診病人測血壓制度而發現高血壓病。

        4.1.4 主動檢測:通過網絡、媒體、公眾健康教育使高危人群主動測血壓。

        4.1.5 通過建立人群健康檔案、基線調查,或高血壓病篩查時的測血壓而發現。

        4.2 檢出高血壓病的處理:在日常門診及各類體檢中發現高血壓病人時,及時為其建立健康檔案,填寫隨診記錄卡(電子卡);其他科發現高血壓病人,轉交專科醫生處理。一旦診斷有高血壓,必須進一步檢查:有無引起高血壓的基礎疾病存在,即鑒別是原發性還是繼發性高血壓。如為原發性高血壓,除病史及體檢檢查外,尚需作有關實驗室檢查以評估其它危險因素及有無靶器官損害,相關臨床疾病等。 

        5 高血壓的治療

        5.1 非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消除不利于心理和身體健康的行為和習慣,與藥物治療同等重要。具體內容包括:

        5.1.1 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低鹽飲食,每日每人食量不超過6克,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優質蛋白,多吃蔬菜水果,補充鉀、鈣,戒煙戒酒。減輕體重,體重最好控制在正常范圍以內(BMI 18.5~24.0),增加體力活動,保持良好的心態。

        5.1.2 自測血壓:每日定時由同一個人測血壓,這樣便于監測降壓治療效果。家庭測量平均血壓≧135/85mmHg,應考慮高血壓病。高血壓病人每有頭暈、頭痛、心慌等不適或藥物調整時,應及時檢測血壓高低。

   5.1.3 規范化的高血壓教育是治療的中心環節。有效的自我保健是高血壓治療的關鍵,醫生、家庭成員都要時刻警惕,通過宣教與咨詢,提高人群自我防病能力。高血壓教育是一個終身過程,其治療也需終身。

第5篇

關鍵詞:社區;護理干預;高血壓

高血壓是社區居民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為廣泛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它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長期性和危害性,血壓又被稱為“無情殺手”,是一種危害社區人群健康最嚴重的疾病,列為國家社區慢性病管理和預防的重點疾病。它與人群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及行為密切相關。高血壓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好壞直接影響病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1]。本次研究通過2種不同社區護理干預方法的效果對比,發現家庭隨訪教育的社區護理干預方法能大大提高高血壓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療效?,F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1月~12月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門診和1次/年的>65歲老年人體檢發現符合WHO的高血壓的診斷和分期標準,并經醫院確診的原發性高血壓病患者24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A組)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52例, 平均年齡(62.10±8.03)歲, 平均病程(8.23±6.01)年;對照組(B組)120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55例,平均年齡(63.02±7.10)歲,平均病程(8.25±7.11)年。兩組病例的年齡、性別、病程及治療前血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

1.2干預措施

1.2.1干預方法 A組進行常規降壓治療,同時每季度次進行家庭隨訪護理干預,詳細詢問全面的健康情況,針對患者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隨時發現新問題,及時進行解釋和相關指導;同時爭取家庭成員的參與以取得支持和幫助;發放健康教育資料,B組進行常規降壓治療加每季度1次電話隨訪健康教育資料發放。同時隨訪時間1年。兩組在治療隨訪過程均無退出者。

1.2.2干預內容 健康教育資料和家庭隨訪干預著重通過以下5個方面進行:①講解高血壓病的發展趨勢及不遵醫行為造成的后果;②介紹高血壓病的預后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與藥物治療的重要性;③限鹽,合理膳食,戒煙、限酒,保證充足的睡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④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有關降壓藥的名稱、劑量、用法、作用和副作用等;⑤教會患者及家屬正確測量血壓的方法及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患者家中要自備血壓計,定時測血壓3次/d,分別監測降壓藥作用最弱時點的血壓。

1.2.3觀察內容 調查分析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依從性、血壓水平、血壓達標情況以及對高血壓診斷標準的知曉率。

1.2.4效果評價 包括:①藥物治療依從性評價;②療效評價;③高血壓病知識的知曉率。通過書面問卷的形式進行檢查。

1.3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設P

2結果

兩組干預前后情況見表1、表2。

由表2可見,干預后A、B兩組依從性、血壓達標率、高血壓病知識知曉率均有提高,但A組改變更明顯,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9.47、19.55、5.69,P均

3討論

社區人群高血壓病患者的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是高血壓流行病學和干預研究的重要參數。經過強化干預管理,干預后高血壓健康知識知曉率和控制率都呈上升趨勢,說明干預管理有成效。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發現不同的社區護理干預方法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影響也不相同,通過綜合的護理干預及治療后的患者血壓控制可以得到明顯的改善。積極地開展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病的防治,提高患者的藥物治療依從性是控制高血壓病的最有效途徑[2]。家庭隨訪近距離對患者開展全面、系統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掌握高血壓系列知識和健康信息,同時可以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指導,有利于促進高血壓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態度及行為改變,從而影響血壓控制提高臨床高血壓治療效果。書面健康資料的教育雖然簡單易行,但因為受患者重視度的影響效果有較大的不同,其針對性方面同樣存在缺陷,從而影響血壓的控制。

目前我國社區人群高血壓患者的高血壓病的知曉率、治療(服藥)率和控制率都很低。社區護理干預中,定期的、規范化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患者逐漸糾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習慣,提高自我保健意識,達到知曉、信任、行動的統一,最終控制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致殘率和病死率。本次通過對不同社區護理干預方法對高血壓患者治療效果影響的研究提示:家庭隨訪的健康教育方法優于定期的書面資料的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健康宣講;高血壓;健康教育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男23例,女27例,年齡45歲~78歲,50例中90%為原發性高血壓,10%為繼發性高血壓,38例病情控制出院,隨訪24例院外生活質量良好。

2 健康教育的目的

醫護人員向高血壓病病人傳授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識,形成人們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在預防疾病和控制并發癥最為重要,??商岣吒哐獕翰∪说闹委熞缽男浴?/p>

3 健康教育的形式

在健康教育的形式選擇上,最受病人歡迎的是醫護人員經常與病人交談。因此我們采取邊護理邊教育的方法。如掃床、測血壓、服藥的時間對病人提供教育內容,對有一定文化層次的病人,我們利用文字材料做補充,給病人看與疾病有關的小冊子和標準教育計劃等。我們醫護人員要與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敬的良好關系,把醫療護理工作與健康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運用自己所具備的專業知識,根據病人的不同個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

4 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我國高血壓的治療目前仍以口服藥物為主,大部分病人需長期或終生服藥,在客觀上要求醫務人員與病人要充分認識到治病的長期性,在心理上要具備一定承受能力,在戰勝疾病之前一定要戰勝自我。

4.1 高血壓病的基礎教育 高血壓的基礎教育包括:血壓多少可叫高血壓;高血壓的分期;多長時間測一次血壓;高血壓對人體的危害;高血壓與遺傳的關系;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治療高血壓藥物副反應的觀察與處理;高血壓如何預防;維持自身血壓的穩定范圍;高血壓與心理社會因素的關系。通過基礎知識的教育,使病人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早預防。

4.2 提高自我護理能力 培養高血壓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提高生存質量。高血壓的特點:長期性;對自身疾病的重視不夠;消耗一定的費用;不理解服藥依從性的重要性。高血壓病病人渴望得到有關疾病的知識,掌握自我護理的方法,調整生活習慣,實施自我管理疾?。唤虝∪俗晕易o理的知識和技能,提高服藥的依從性,控制疾病的發展進而達到提高人們健康水平的目的。

4.3 指導生活習慣的改善 低鹽低脂飲食,保持適當的體重,戒煙忌酒,加上運動療法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改變生活方式可起到自體降壓、協調降壓的作用。

4.4 提高服藥的依從性 有人認為病人不依從是當今醫學面臨的最重要問題,現今降壓藥物能使90%以上高血壓病人的血壓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率較低,主要與病人服用降壓藥的依從性有關,其原因是人們對高血壓病的危害認識不足,有的因無自覺癥狀或癥狀好轉或怕麻煩,加上經濟因素,藥物副反應等種種原因導致病人擅自停藥或不規律服藥。針對這些原因,反復向病人解釋病情及冶療的意義和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嚴格指導病人按醫囑服藥,可持久地維持降壓藥物的血液濃度,避免短效藥物引起血壓驟然下降影響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血。盡量避免使用貴重藥品,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利于長期服藥,病人出院后囑病人定時測量血壓,每周1次,隨時修訂治療方案。

4.5 注重心理護理 加強衛生宣傳,有針對性地向病人講解高血壓病的一般常識,使病人對病情的診斷、治療有大致的了解,保持心情愉快,心理平衡,生活要有規律,對疾病憂慮恐懼者,講明高血壓是可控制的疾病,只要有效地控制血壓便可健康長壽,減輕顧慮。對疾病不重視不愿長期服藥者,應對其講明高血壓病及并發癥的危害,使其主動配合服藥,達到增強健康,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

5 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組60例獲隨訪病人在適應現狀、情緒穩定、心理平衡、自保能力等方面均達到教育目的。經護理人員耐心宣教與心理護理,病人主訴不良情緒消除,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對治療充滿信心,能做到遵醫用藥,正規治療還學會了疾病的預防、保健、自我護理等知識。并使護患關系得到發展和升華,個人潛能得到發揮,充分體現了護士的自我價值。同時也樹立了醫院良好職業道德形象。

參考文獻:

[1]CNKI 數據庫 中國高血壓教育指南 作者:吳兆蘇 霍勇 王文 2013年12期

第7篇

【關鍵詞】高血壓病;遺傳因素;外界因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壓力的增大,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正逐年升高,一般來說,高血壓病的病因分為外界因素和遺傳因素,其中外界因素占60%,遺傳因素占40%,而筆者調查的356例高血壓病患者,男女各半,發現外界因素占71.9%,遺傳因素占28.1%,高血壓病病因中外界因素有逐年增高的趨勢,因而改善慰藉因素有望降低高血壓病的發病率,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預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筆者調查了356例高血壓病患者,性別:男女各半,年齡:20~40歲14例,40歲以上342例,平均53.2歲。高血壓問卷調查:1、您知道自己的血壓水平嗎? A.是 B.否。2、您最近一次測量血壓是什么時候? A.最近3個月內 B.3~6個月前 C.6個月至1年前 D.1年多前 E.我不記得了 F.我從未測量過血壓。3、您患高血壓多久了? A.1年 B.2~3年 C,3~5年 D.5年以上 E.無 F.不知道。4、您是否服用高血壓的藥物?A.是 B.否。5、血壓高時有癥狀嗎? A.是 B.否。6、你認為下列哪幾項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多選)A.高血壓家族史 B.超重/肥胖 C.不常運動 D.高度緊張狀態 E.糖尿病 F.年齡 G.高鹽飲食 H.種族 I.高脂飲食 J.過量飲酒 K.性活動 L.吸煙 M.其他。7、您的直系親屬(祖父母、父母、姨(姑)/叔(舅)(伯)、兄弟姐妹)中是否有人患高血壓?A.有 B.無 C.我不知道。8、高血壓診斷標準是多少(mm Hg)? A.120/80 B.130/85 C.140/90 D.160/95。9、近1年您每天的吸煙情況如何?A.每日吸香煙,20支以上每日吸香煙,B.10~20支每日吸香煙,C.5~10支每日吸香煙, D.5支以下每天吸煙,不固定數量,E.不吸煙。10、近1年您每天的飲酒情況如何? A.每天飲酒,半斤 B.每天飲酒,2兩 C.每天飲酒,1兩 D.每天飲酒,1兩以下 E.不飲酒。11、近1年您每周運動情況如何?A.每周運動5次以上(每次持續≥30 min以上)B.每周運動3~5次(每次持續≥30 min以上)C.每周運動2~3次(每次持續≥30 min以上)D.每周運動1次(每次持續≥30 min以上)不運動。

1.2 方法 ①通過家訪;②來本院就診。調查人員由我院內科有中級職稱者擔任。

2 結果

356例高血壓患者,無家族遺傳史256例,占71.9%,有家族遺傳史100例,占28.1%; 356例高血壓患者,≥40歲者占94%,

3 討論

高血壓病病因分為外界因素與環境因素,一般遺傳因素占40%,外界因素占60%,父母均有高血壓者,子女患病率為46%,如父或母一方有高血壓者,子女患病率為28.3%,在筆者調查的356例高血壓患者中,有家族遺傳史占28.1%,無家族遺傳史占71.9%,說明高血壓病病因中環境因素占主導地位。外界因素發病中,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年齡:40歲以上發病率明顯增高,我們社區內中老年人居多,356例高血壓者40歲以上占96%,故提高中老年人預防保健觀念可以使高血壓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教育與健康干預是行之有效的手段;②鹽攝入量:1993年WHO/ISH報告[1]提出每日鹽攝入量不得超過5 g,對預防高血壓有良好的作用,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天只吃2~3 g鹽。而社區內356例高血壓患者每日鹽攝入量均在10 g以上,東北人固有生活習慣,故改善飲食習慣可降低高血壓發病率;③肥胖:肥胖者高血壓發病率是非肥胖者高血壓發病率的4倍,我們調查的356例高血壓患者有40%為肥胖者,說明控制體重對防止高血壓病至關重要,目前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肥胖者越來越多,這也是導致高血壓病逐年上升的原因之一,故有效的飲食、運動療法可控制體重,減少肥胖發病率;④吸煙:吸煙可使血壓升高心跳加快,久之動脈壁變形、硬化,管腔變窄,形成持久性高血壓。本文356例高血壓患者,有吸煙史占45%,戒煙有利于降壓及預防高血壓,目前青少年吸煙者逐年增加,這也是導致高血壓發病率逐年升高的誘因之一。從事精神緊張度高的職業者發生高血壓的可能性大,筆者的調查中高血壓患者體力勞動者占35%,腦力勞動者占65%,也說明這一點,故保持平常心態、勞逸結合是預防高血壓的有效手段之一;⑤規律、正規的體育鍛煉:缺少體育鍛煉是形成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本文356例高血壓患者無一例有正規、規律的體育鍛煉,目前運動療法已作為一種治療高血壓病的手段之一,正規的運動療法包括制定運動的種類、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以上導致高血壓病的環境因素均可通過健康教育與健康干預得到有效改善,只要健康教育與健康干預真正落實到戶,落實到人,環境因素可得到改善,高血壓病發病率可降低。如果再加上對現有高血壓患者實施動態管理,提高患者高血壓藥物治療依從性[2],即高血壓患者嚴格按醫囑堅持服藥的程度,可減少心腦血管疾患的發病率。

參 考 文 獻

第8篇

【關鍵詞】健康管理:高血壓;效果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是其主要并發癥,其致死率及致殘率都很高,對人們的健康有著嚴重威脅。而高血壓致病因素有飲食、遺傳、社會、心理、個性因素、年齡等[1]。國內外的實踐證明,高血壓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明顯減少腦卒中及心臟病事件,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有效降低疾病負擔。此次研究選取本社區120例在二零零九年一月到二零一一年一月所治療高血壓病人,將其隨機分作兩組,其中,60例為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60例為觀察組,進行健康管理治療,然后對其兩組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選的120例患者,其中有75例男性,45例女性,年齡在34-至80歲間,年齡平均為59.8歲。均符合二零零五年所修訂的中國高血壓患者防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及分類標準,其中I級高血壓有45例,Ⅱ級高血壓有63例,Ⅲ級高血壓有12例。都使用解降壓藥以及他汀類藥物進行聯合治療。12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各有60例,且其在年齡、用藥、病情和性別等資料中的比較,其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

1.2方法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而觀察組則將常規護理和系統健康管理聯合使用,具體方法如下:

1.2.1于社區建立一個以家庭為單位的高血壓病人資料庫。社區中最基本的元素是家庭,而家庭環境和人際關系對高血壓的診斷治療存在直接的關系。對資料庫中的家庭實行健康管理,改善其家庭功能、引起家庭人員對病人病情控制的關注,達到病人及其家屬積極配合治療的目的。

3討論

近些年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方式也發生了一些新的改變,而以病狀檢查為主要重心的健康體檢開始向健康評估和健康管理方向轉變,以實現預防病癥,解決致病因素,進而促進健康管理的模式[2]。在我國,高血壓病的發病率極高,且其病死率極高,而不同類型的高血壓病人在人群中又分布廣泛,所以,如何進行科學、系統、規范的監測和管理,已成為進行高血壓控制的核心內容?,F進行社區高血壓的防治,是我國政府對人民健康問題關心的體現,也使社區醫療機構充分發揮其作用,讓社區醫護人員和居民群眾之間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從而增強社會的和諧度。一些病人由于體征及癥狀均不典型,從而導致自主參與的意識缺失,最后忽視了系統治療的重要性,最終使得高血壓病的治療沒有實現理想結果,從而給家人帶來一定的經濟及思想負擔。健康管理的實施,糾正了患者不良的生活習慣,進而提高了人們的健康素養,找到了健康管理的服務方式[3]。此次研究中對于高血壓病人所實施的健康管理,不僅使病人知道不良生活習慣對高血壓的影響,還對病人的體重、飲食與高鹽等方面進行了限制,這明顯提高了降壓藥物的效果。健康管理中的行為及信息干預,有助于病人掌握高血壓的保健內容,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建立一中良好生活方式中來,最終達到了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以及高血壓病的防治知曉率,這在實現顯著降壓的同時,還減輕了病人醫療負擔,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實踐意義[4]。

參考文獻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57.

[2]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257.

第9篇

【關鍵詞】高血壓; 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高血壓病是一種常見的以體循環動脈壓增高為主的臨床癥候群,其發病率高,且可引起嚴重心、腦、腎等并發癥,危害較大[1]。

健康教育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病的基礎和前提。如何做好高血壓患者的健康教育,降低并發癥,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現今社會愈來愈受到重視。本文通過住院后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具體做法和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取2008年3月~2010年5月連續參加健康檢查查體中符合高血壓病診斷的122例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最小29歲,最大81歲,平均為53.7歲。血壓升高或下降5mmHg為變化,5mmHg以內為穩定。

2方法

2.1評估患者基本情況對兩組高血壓患者,了解年齡、體重、生命體征、文化程度、職業、自理能力、生活習慣、家庭、社會狀況、性格等項目。

2.2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其教育內容是讓患者了解血壓正常值范圍、測量血壓的注意事項、誘發因素、保持情緒穩定的方法、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自我保健知識、目前高血壓防治誤區、堅持用藥的意義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對現存的心理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

2.3收集資料、病情估計:對確立高血壓病診斷者發放問卷,包括生活、飲食、運動、用藥等情況,當場收回問卷。

2.4建立綜合病案:歸納影響疾病發生的主要因素。

2.5制定計劃:根據高血壓病人分類制定教育計劃。低鹽、低脂、低膽固醇、低糖飲食,適度運動,避免勞累;心理調護,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適度飲酒;按時按量服藥及注意事項,定時測量血壓;早發現并發癥的相關征兆。

2.6教育內容

2.6.1休息和運動:做到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做到“三個半分種”:夜里醒過來,先躺半分鐘,不要馬上起來;坐起來半分鐘;兩腿下垂半分鐘。還要做到“三個半小時”:早晨活動半小時;中午午睡半小時;晚上散步半小時。避免過度勞累、緊張和用腦過度,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娛樂活動及體育鍛煉,做漸進式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打太極拳,避免舉重物和做等長運動。

2.6.2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

2.6.2.1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WHO建議每人每日食鹽量為3~5g,應避免食用罐頭、盒裝和一些冷凍食品以及腌制、熏烤的魚、肉產品。因長期進食過咸、含鈉量高的食品易造成體內水鈉潴留,動脈壁水鈉增多,周圍血管阻力增高,血壓上升。含鈉量多的食物有味精、飲料、調料、腌菜、醬油。

2.6.2.2低脂飲食:少吃動物脂肪、動物油、蛋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血脂、血膽固醇增高而沉積于血管壁導致血管硬化。同時注意忌煙、酒、濃茶、咖啡,多食水果、蔬菜、雜糧等粗纖維食品,保持大便通暢。

2.6.2.3減肥和低熱量飲食:肥胖者應節制食量,逐漸減輕體重,建議體重指數應控制在24以下。為減少進食量,宜在用餐時坐下來慢慢咀嚼;在看電視或閱讀等空閑時不吃零食;每頓飯吃六、七分飽為宜,進餐時先吃蔬菜或喝湯;少喝或不喝含糖的飲料及其它熱量較高的食物[2]。

2.7保持樂觀情緒: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憤怒使舒張壓升高,恐懼、焦慮使收縮壓升高,情緒壓抑、心理矛盾、環境吵鬧、長期過度緊張、腦力勞動、不良精神刺激等都可使大腦皮層功能紊亂,失去對皮層下血管舒縮中樞的正常調節,形成以血管收縮神經沖動占優勢的興奮性,引起全身細小動脈痙攣,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壓升高。因此,患者應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要心胸開闊,增強自我控制能力,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每天堅持做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保持身心輕松,愉悅[3]。

3結果

開展健康教育后,在高血壓病的治療過程中推行健康教育效果明顯,有效率明顯提高。在病區形成了自我保健保持,促進健康的良好氛圍。開展健康教育效率為76%,未開展健康教育為46%。

4體會

加強高血壓基礎病因、臨床癥狀知識等內容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能糾正高血壓病人不良生活行為,消除高血危害因素。

通過健康教育,既讓患者明白高血壓病的危害性和高血壓病是終身慢性病,只能控制,不能治愈,需要終身治療。又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等相關知識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正確的健康信念,促進高血壓的有效控制。

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拓寬醫患溝通渠道,加深了醫患之間的了解,建立了良好的相互信任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高血壓的控制。

通過上述分析,高血壓病人血壓變化與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是控制病情惡化、預防高血壓病發生,保證高血壓病人生活質量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黃瑋.國內外高血壓病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建議.《護理管理雜志》,2008年3月第8卷第3期30

第10篇

【關鍵詞】高血壓  社區護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但人們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還處于較低水平[1]。高血壓病不但直接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給國家和個人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研究顯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導致近年來高血壓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壓防治應針對影響高血壓的危險行為因素而采取措施,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區防治。在高血壓的社區防治工作中,積極開展社區護理干預,尤其是在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壓的防治水平。不少人在此方面已經做了許多有益探索,現結合工作實踐,就近年來有關高血壓病的社區護理干預措施作一簡單探討。

        1  健康教育

        高血壓病作為生活方式疾病,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從高血壓一級預防角度來看,若早期發現,及時防治,去除可能伴隨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健康教育是社區護理干預的基本形式,被認為是可以顯著提高人們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能力,轉變不良生活方式,培養健康行為的最佳手段。且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響健康意識,文化程度越高健康意識越強,建議將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列為健康教育的重點。護理人員可通過個別咨詢、書面指導、團體指導等方式加強健康教育指導,提高病人對不良行為、危險因素、并發癥、預后和規則用藥治療的重要意義等相關知識的認知,自覺培養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病的發生,同時,還要最大限度簡化治療方案,因為復雜的治療方案,病人常常難以堅持,應提倡選擇副反應低、廉價、長效的控釋片劑,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從性。

        2  加強自我管理指導

        根據病人個體差異調整飲食結構,超重、肥胖、高鹽膳食及中度以上飲酒,是國際公認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而且一些有利于高血壓控制的因素沒有形成主流,因此膳食指導就成為社區護理干預中的主要措施之一,社區護士應在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制定膳食原則,指導平衡膳食,根據個體情況編制食譜,做好記錄。觀察病人膳食結構的變化,結果證實,膳食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高血壓。

        3  膳食指導

        (1)減少鈉鹽,每人每日食鹽量不要超過6克。 

        (2)減少膳食脂肪,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可以減緩心血管病的發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積極改善食物結構,減少含脂肪的肉類,增加蛋白質較高而脂肪較少的禽類和魚類。

        (3)注重補充鉀和鈣,如綠葉菜、鮮奶、豆類制品等。

       (4)多吃蔬菜和水果,飲食應以素食為主。

        (5)限制飲酒。大量飲酒可誘發心血管事件發生,飲酒還可降低藥物療效,提倡高血壓病人戒酒,飲酒量越大危害越大。

        4  運動鍛煉

        運動訓練一向被人們認為是防治高血壓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一定量的適宜運動后,運動者的血壓會低于安靜值。如果長時間堅持規范的訓練,訓練者安靜時的血壓也可以下降。有文獻報道,在合理科學的運動療法后,訓練者的收縮壓可以平均下降10-15毫米汞柱,舒張壓平均下降5-10毫米汞柱[2]。對于高血壓患者,運動療法可以作為重要的輔助療法。運動類型包括步行、慢跑、騎車、太極拳等,在護理中要特別注意,一是高血壓病人運動后常常會出汗,汗出多了血液會濃縮,所以要注意補充相應的水分和鹽分;二是運動強度掌握得當才能保證運動的效果,高血壓運動療法傾向于中低強度。研究表明,低強度運動的降壓作用比高強度的運動更好,尤其是對中度以上的高血壓患者,不提倡高強度運動,運動的一個更重要的指標,就是病人自己當時的感覺,如運動時以可說話、哼歌為適宜,運動后以不發生頭暈、不心慌氣短、不是非常疲勞為度。

        5  減輕身心壓力

        長期的精神壓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響高血壓病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區護士應根據病人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程度和個性特征,進行護理干預,避免負性情緒,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處理好家庭和同事之間的關系,尋找適合自己的心理調節方法,通過心理咨詢增強承受身心壓力的能力,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社會環境,對控制高血壓病亦起著重要作用。

        由于人們對高血壓危險因素防范意識淡薄,通過多種多樣的社區護理干預,就能提高處在高血壓病危險狀態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從重視高血壓治療轉向護理心血管病的健康,提高對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

參 考 文 獻

第11篇

健康教育是傳授健康知識,培養健康行為的一項社會活動。隨著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改變,大多數患者不能滿足一般的生活護理,而需要的是健康知識,更想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和健康行為,以及疾病痊愈及痊愈后的問題。高血壓病病程長,病情進展程度不一,大部分是良性緩慢過程,但對心、腦、腎是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積極地預防和治療可制止和逆轉高血壓病對靶器官的損害,所以健康教育尤為重要,可以改變高血壓病患者行為的認識,可以延緩病情的進展。根據患者個體情況 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有針對性的制定了一系列適合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計劃,有效地進行健康宣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目的

在臨床工作中要求社區站醫護人員必須掌握高血壓的定義、臨床分級,對高血壓病因也要了解,比如家族、年齡、職業、環境、吸煙等與高血壓的關系,對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包括非藥物治療措施,藥物治療等方面),要求醫護人員必須掌握高血壓治療常用五類降壓藥物的作用機制、用法、注意事項以及并發癥等。在高血壓的健康教育中,醫護人員是健康教育的傳播者及指導者。只有熟練掌握有關高血壓知識及治療方法,積極地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才能發揮醫護人員在高血壓治療中的作用,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2、 方法

東城區衛生站按照上級衛生管理部門的健康教育規劃,制定具體的站內開展健康宣教工作計劃,針對轄區內居民的整體健康情況,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工作。

2.1 東城區率先開展的高血壓自我管理小組的活動,其目的在于社區站的醫護人員對參與本次活動的轄區內高血壓居民進行個體化教育引導工作,通過形式各樣的高血壓管理活動,促進居民之間對于高血壓疾病的深入、細致的討論,醫護人員根據現場居民討論情況給予指導,使居民建立正確的疾病觀,引導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同時教育居民認識不良生活方式指導對血壓的影響,如長時間的吸煙、酗酒、過度疲勞、情緒激動等都會影響血壓,最終引發高血壓的發生。

2.2 健康教育首先要介紹疾病的一般知識,讓患者感覺到溫馨和安全。以誠相待,解除恐懼、焦慮心理。我們是醫患溝通的橋梁,要用真誠和理解給患者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聽他們的講述疾病,盡可能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使患者感到一種親切感、安全感,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之后教育病人穩定情緒:當患者情緒上受到刺激時,血壓則升高;相反,血壓則降低。及時調節患者的情緒,防治一過性過高的血壓對心腦血管的損害,但患者情緒直接影響著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各個環節?;颊哂淇?、樂觀,藥物則易發揮治療作用;煩躁、不思飲食、難以人眠,必然影響藥物療效,使血壓難以下降,甚至更趨升高。要運用新的醫學模式理論宣傳情緒調節可以治病的道理。保持血壓穩定。再者飲食運動指導:飲食宜低鹽、低脂。食鹽的攝人量與高血壓發病率呈正比,過多攝人脂肪,是高血壓病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成人食鹽量不超過5—6g/d,教會居民日常生活中測量食鹽量,用不同食物教育居民警惕隱藏著的食鹽。指導患者少吃或避免食用含飽和脂肪酸多的動物脂肪,如動物內臟、脂肪、腦髓、貝類等,適當補充蛋白質,如:牛奶、魚類、瘦肉等。體力活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根據高血壓患者的年齡、軀體狀態等具體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游泳、氣功、太極拳等有氧活動。尤以簡便散步開始為好,隨后逐漸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告知患者運動時的注意事項避免造成心臟、骨關節的損害。最后用藥指導:大部分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知識缺乏,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如不能堅持服藥,無癥狀就以為血壓正常,認為沒必要吃藥,擔心藥物有不良反應。因此在加強宣教,提高患者對高血壓疾病的認識,教育居民測量血壓的方法,促使居民養成自己測量血壓的習慣,也是幫助他們養成規律服藥的方法。

3、 效果

2005~2007年普查高血壓病48712人次,高血壓病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有所上升,分別為37.04%、42.28%、51.88%,通過健康教育許多高血壓病患者對自己的不健康行為進行主動改正,對高血壓病的高危因素不斷減少,降低了心腦腎等疾病合并癥的發生,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質量,進一步增強了身心健康,通過健康教育,我社區在社會上也得到了廣泛地好評與認可,很多患者都成了醫護人員的朋友,構建起了和諧良好的醫患氛圍。

4思考

健康教育是促進高血壓病良性管理的重要手段,拉近了衛生部門與群眾之間的距離,密切了醫患關系,小型的講座、義診、免費咨詢等使群眾倍感親切、信任。通過此舉,實現了醫患之間的有效溝通,對社區高血壓病的管理產生了巨大促進作用。 健康教育能改變人們不良生活方式,有利于促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克服社會的陋風敗俗,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和生活行為,健康教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基本構成。

健康教育的實施鍛煉了醫護人員的人際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豐富了知識。加強健康教育工作力度,增加健康教育投入。走出去,進社區,提供健康促進、衛生保健、醫療、康復等綜合連續、系統的醫療保健服務,使群眾自覺接納健康的行為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加保健服務,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保障醫改順利落實。

健康教育可以強化對病人的診治,通過健康教育,拓寬了人們的知識領域,深入和普及了人們的醫學科學知識,大大改善了人們對疾病的認識,強化預防觀念,促進求醫行為。人們將依據科學的、客觀的、豁達的態度對待疾病,為疾病的及時醫治創造良好的條件,努力踐行早期診治、早期康復的目標。

第12篇

關鍵詞 高血壓病 社區防治 護理對策

高血壓病是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1]。它與人群的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及行為密切相關。高血壓病患者的服藥依從性的好壞直接影響病情的發展和治療效果[2]。在社區防治工作中,積極開展社區的護理干預,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壓的防治水平[3]?,F對22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綜合防治與護理,效果顯著,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2008年7月~2009年6月對223例高血壓患者進行社區防治與針對性護理。其中男128例,女95例,年齡35~84歲,其中60歲以上148例。223例中屬1級高血壓者145例(65%),2級高血壓者58例(26%),3級高血壓者20例(9%)。

方法:①建立健康檔案:由社區全科醫生進行高血壓診斷評估、登記,由社區護士與醫生共同隨訪管理。對高血壓患者定期量血壓并記錄,登記其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②健康教育: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定期出健康教育宣傳專欄和黑板報,組織看錄像贈送宣傳畫冊等。社區醫生和護士在高血壓患者就診時或隨訪時進行高血壓的防治知識方面的宣傳。通過講解答疑來加深患者的印象。③行為干預:控制體重,超重與血壓水平呈正相關,指導患者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參加合適的體力勞動和體育鍛煉來達到控制體重,增強體力的目的。發放限鹽勺限制食鹽攝入量以<5g/日為宜(約1小勺),鈉攝入量與血壓呈正相關,而且鈉的升壓作用是隨增齡而增強。心理健康護理,不良心情是高血壓發病機制中的重要環節,幫助患者認識其中的危害并建立積極樂觀的心態,鼓勵其多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和集體活動。戒煙限酒,煙堿對血管有直接的收縮作用,并使血液黏滯度增加,血流變慢,加重高血壓對靶器官的危害。大量飲酒可誘發心腦血管事件并使降壓藥的藥效下降,所以提倡高血壓患者應依據個人習慣考慮適量飲酒,但切忌過量。平衡膳食指導患者選用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及低糖食物,多食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④藥物治療和護理監護:藥物治療是高血壓防治工作的主要手段。高血壓病的藥物治療目的是使高血壓患者經過藥物與上述方法的配合治療后使血壓能達到一個理想狀態,并使高血壓病患者心腦血管發病率和死亡總危險性降低。高血壓的藥物治療要求用較小的有效劑量來獲得最好的療效并使不良反應降到最小。要使血壓長期控制在一個理想的范圍,關鍵監督患者不能血壓一旦正常就停藥,這樣不但對治療不利反而會引起更嚴重的并發癥,在這個過程中護士承擔起重要的責任,她們和社區人群廣泛接觸,經常深入家庭,可長時間接觸患者,了解他們的服藥情況,對不良服藥習慣及時糾正,同時指導患者自己在家中自測血壓或由家庭成員幫助量血壓,對降壓藥的效果做隨時的追蹤和監護。

結 果

通過對高血壓患者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護理干預,患者對高血壓防治知識均有很大程度的掌握,知曉率比干預前提高了50%,服藥正規率比干預前提高了45%,血壓控制率比干預前提高了45.2%。

討 論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病已成為我國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常見的心、腦、腎血管病的危險因素。一旦并發心、腦、腎等臟器損害,病情即呈不可逆性進展,輕者生活質量下降,重者致殘,致死,給個人、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4]。作為一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通過各種途徑的健康教育和宣傳以及專業的醫療護理手段積極預防治療高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而高血壓患者血壓只有得到有效控制,才能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癥的發生。因此,高血壓病的社區防治與護理是控制高血壓水平,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最經濟方便有效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愛萍,張維娜,蔡虻,等.高血壓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與健康教育[J].護理研究,2003,16(2):145.

2 張玉,王凱平.患者依從性與藥物利用[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01,10(4):2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治县| 维西| 平邑县| 杭锦后旗| 扶余县| 临沧市| 鄂托克旗| 盘锦市| 中江县| 漾濞| 穆棱市| 陇南市| 金华市| 资源县| 永昌县| 裕民县| 凤翔县| 堆龙德庆县| 宜川县| 格尔木市| 清流县| 梁山县| 建瓯市| 南昌市| 余姚市| 朝阳县| 石嘴山市| 越西县| 利辛县| 廊坊市| 区。| 资兴市| 东港市| 日喀则市| 原阳县| 佛教| 中方县| 康平县| 平乐县| 宽城| 江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