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30 23:07:5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語言研究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心靈溝通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溝通的工具,三歲是人一生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那么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提及語言教育,一般人會認為在幼兒階段也就是講講故事,說說詩歌,每當與家長談及這類話題,家長總是感到非常困惑,不知如何來教。經過長期的實踐,我認為要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發展,應做到家園共育,共同培養。家園以及全社會共同為幼兒創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的良好環境對幼兒一生的語言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庭中的幼兒語言教育
家庭是幼兒生命的搖籃,是孩子們最溫暖、最安全、最自由、最快樂的港灣,家庭成員的講話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因此,作為家長,在家庭中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1.家長要做好榜樣,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3~4歲的幼兒正處在接受語言能力最強的時期,這時候對孩子進行普通話的教育與培養,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家庭中家長以身作則與孩子用普通話交談,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樂意講普通話,特別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言特點的,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于說、樂于講,并時時要求她用普通話表達,從小培養幼兒學說普通話的興趣。同時家長應注意用規范的語言來與幼兒進行日常交談。
2.充分利用各種環境,激發幼兒想說的欲望
雙休日家長可帶孩子去公園、書店、游樂園等地,充分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周圍的景物,在玩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于交談,如與小朋友、售貨員、管理員們進行對話。有時,也讓孩子與小動物們、植物談話。這樣家長可以從中了解孩子們的內心在想些什么。孩子們的大腦中有了內容,自然會流露出想說的欲望,同時為幼兒的想象插上了美麗的翅膀。
3.睡前講故事
睡前講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孩子依偎在媽媽、爸爸身邊,聽著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熏陶,此時家長可適當的提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說來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從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充分利用各種媒體讓幼兒接受語言信息
孩子的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強,有時看過一兩次廣告后也能流利地說出廣告語,這充分表現出孩子想學習語言的渴望,因此,選擇一些合適的電視節目讓幼兒欣賞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是很有益處的,特別是一些孩子較為喜愛的動畫片等。家長還可以為孩子們選擇配樂的優美的兒童詩讓幼兒欣賞,時間長了,幼兒自然會跟著讀;同時也可以利用錄音機、影碟機等電教手段,讓孩子在日積月累中學習語言,接受語言,加強對孩子的語言培養。
二、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
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積極為幼兒創設一個使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小班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
1.引導幼兒開展各種有目的、有計劃的豐富多彩的語言活動
如定期舉行兒歌朗誦會、講故事比賽、語言教學游戲等,都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尤其像講故事活動,不僅幼兒興趣高,而且還能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故事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當教師充滿感情,富有表情地講述每個故事時,幼兒聽得那么認真,當請他們講述時,他們又會繪聲繪色地表演。如我班幼兒鄭漪、王雨琳、趙子昊等小朋友,經過近一年的訓練,不僅能模仿老師有表情地講述,而且還能創編故事的開頭或結尾,并能伴有表演動作,語言表達能力令全班幼兒非常佩服。其他幼兒在講故事活動的訓練下,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隨機教育
(1)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語言教育
戶外游戲時請幼兒觀察幼兒園中的各種玩具時,可請幼兒說出玩具的名稱及自己最喜歡玩的玩具,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為什么喜歡它們,如李嘉正小朋友說:“我喜歡玩輪胎,輪胎跑起來很快,我喜歡與趙子昊玩滾輪胎比賽;張宏宇說:我喜歡鱷魚玩具,它是我的大馬。這樣,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大腦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個個爭先恐后地向老師講述自己心愛的玩具以及自己的創新玩法。
(2)散步時的語言培養
散步時啟發幼兒講述觀察到的事物和現象,鼓勵他們發問。如春天到來的時候,請幼兒利用散步的機會讓幼兒觀察講述春天法桐樹葉的變化,孩子們會說,初春時樹葉是嫩綠色的,過幾天后嫩綠的樹葉變成淺綠色的,再過些天,孩子們會說樹葉變成深綠色的,到夏天時,法桐樹的葉子又變得更綠了,這時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幼兒學新詞:“碧綠”,這樣語言活動中所學的詞語,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運用。如幼兒學過“漸漸”一詞后,可結合生活實際,啟發他們講“天氣漸漸熱了”,“雨漸漸小了”。教師也可以隨意和幼兒個別或三三兩兩地進行交談,談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事,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不僅能培養師生間感情,而且能使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生動活潑的發展。
3.注重日常談話,加強個別指導
小班幼兒由于環境的變化,對周圍的人或事物都感到陌生,容易產生情緒不安,甚至變得“沉默寡言”,這時教師應善于把他們安置在自己周圍,和他們親近,撫愛他們,以和藹的態度、親切的話語,跟他們說話,使幼兒在感情上得到滿足,陌生感、膽怯就會逐漸消失,對新的環境、教師、伙伴發生興趣。這時幼兒也就逐漸產生了說話的愿望。此時教師要抓住時機,發展孩子們的說話興趣,使他們有話愿意說,有事愿意講。因幼兒的認識能力與語言水平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善于與人交談,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有的不愛說話,說不清自己的意思。所以我們要掌握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根據不同情況,做好個別工作,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語言交往任務,對于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不愛說話或以點頭、搖頭代替說話的幼兒,我們要主動親近和關心他們,有意識地與他們交談,解除他們說話的顧慮創設語言交際的情境,鼓勵他們大膽說話。通過多講多練,使他們逐漸習慣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4.圖書角的妙用
班里的圖書角是孩子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孩子們經常去看自己喜愛的書籍,不但擴大了他們的眼界,增長了有關大自然、社會生活的知識,培養優良品德,還促使孩子們觀察、分析、想象及講述能力的發展小班幼兒模仿性強,往往喜歡與別人看相同的書,這時有可能會發生爭搶現象,此時教師要適時地引導幼兒想辦法用與人商量的語言,如我看看你拿的書好嗎?咱們一起看這本書可以嗎?你看完了給我看一看,好嗎?通過這種語言引導,可從中培養幼兒的與人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在幼兒看書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幼兒互相談論和講述書中的內容,這樣可以發展孩子的語言,并使幼兒更正確、深入地體會書中的內容。同時還可以鼓勵幼兒給同伴講述自己圖書中的故事情節或其他內容。這樣,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講述,進一步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5.將語言教育滲透于其他各領域教育活動之中。
編者按: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通過感知、理解、抽象、運用幾個環節完成的,這幾個環節的進行都離不開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又是憑借語言來完成的。人們用語言對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概括、總結,并又以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這就要求學生要提高數學口頭表達能力。本文試從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重述老師講的算理、學生口頭表達數量關系的語言要規范、訓練方式要靈活并持之以恒三個途徑進行提高小學生數學口頭表達能力分析。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通過感知、理解、抽象、運用幾個環節完成的,這幾個環節的進行都離不開思維活動,而思維活動又是憑借語言來完成的。人們用語言對一些問題進行分析、概括、總結,并又以言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可見對學生進行數學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下面我就從幾方面來談一談。
一、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重述老師講的算理等。
這種重述的方法尤其適合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因為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對一些知識不容易理解,但教師引導學生先表達出數量關系,加以規范,然后再讓學生重述,從而達到使學生再分析類似的問題時會運用這種思維方法的目的。例如,一年級有關應用題的教學,如果教師等到講求和求剩余應用題時,才對學生進行應用題結構的口頭表達的訓練就為時太晚。可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教材內容及早對學生進行應用題結構的口頭表達的訓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數學第一冊講到"3"的認識時就出現了這樣的插圖:一個圓圈中有兩個小朋友掃地,另一個圓圈中又跑來一個小朋友。教師可利用這幅插圖讓學生看圖說話:"有兩個小朋友在掃地,又跑來一個小朋友幫助掃地"。學生的這種表述其實就是說出了應用題的兩個已知條件,但這不是完整的應用題結構。這時教師引導學生提一個問題:"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掃地?"再讓學生把條件和問題連起來重述幾遍,即"有兩個小朋友掃地,又跑來一個小朋友幫助掃地,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掃地?"這樣,一個完整的應用題結構讓學生認識了,再引導學生說出算式和口答。使學生把形象的圖轉化成口頭的表達,進而抽象到用算式表示出來。如果長期這樣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提高了,而且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求和求剩余"的應用題。
二、學生口頭表達數量關系的語言要規范。
數學的特點要求我們在表達數學關系時,語言要簡練,要準確,有邏輯性。可是由于學生年齡的限制,知識的淺薄,往往在表達數量關系時,不能達到這樣的要求,為了使學生逐步具有用數學語言表達數量關系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口頭表達內容作以規范。比如,當學了"長方形的認識"這一內容后,教師出示圖形,問:這個圖形是長方形嗎?為什么?有的學生會這樣回答:這個圖形不是長方形,因為它有一個角不是直角。教師就在這個學生表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得更完整更規范。教師提問:你怎么知道有一個角不是直角就不是長方形?學生說,因為長方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并且四個角都是直角。這時,教師趁勢引導,說得更完整更規范:因為這個圖形雖然有四條邊,四個角,但四個角不都是直角,所以這個圖形不是長方形。然后讓學生按規范好的語言進行理解性的敘述。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再遇到類似的問題,就知道了該怎樣思維、怎樣表達更準確,為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打下基礎。
三、訓練方式要靈活并持之以恒。
數學語言口頭表達的準確性靠理解,熟練性靠使用。教師應有目的地經常安排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訓練,要有耐心,舍得花時間,在各個教學環節中靈活掌握,盡可能地為學生創設多說話的機會,如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講算理,概括概念、法則、規律、公式,讓學生多說、巧說。只要持之以恒,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必定會很快提高。
總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師有目的的引導下,使學生的數學口頭表達逐步具有條理性、邏輯性,最終達到培養學生思維條理性和邏輯性的目的。
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應當充分注意實驗環節。首先老師在上實驗課時盡量要求學生多編寫程序,多上機調試程序,上機實驗的目的決不僅是為了驗證所編程序的正確性,其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熟練掌握上機操作要領和調試程序技術,積累編程經驗。其次上機實驗可以加深學生對講授內容的理解,尤其是一些語法規定,光靠課堂講授比較枯燥又難以記住,但它們又很重要,通過多次上機就能自然地熟練掌握,通過上機來掌握語法規則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最后,學生在上機調試通過一個程序后,可以自己改變程序中某些部分,甚至故意設置一些障礙,觀察和分析在不同情況下的編譯和運行結果。應當說,上機實驗的重要性絕不亞于課堂聽課,這是鞏固和發展課堂知識的十分重要的環節。
2C語言實驗課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不少高校C語言實驗教學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2.1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部分學生在學習程序設計以前只知道使用計算機娛樂或辦公,認為計算機的學習應該很輕松。但是C語言的許多基礎知識都是概念性強、理論性強,內容豐富且抽象,具有嚴密邏輯性的,學習難度比較大。這時有的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而老師又沒有及時引導,因此許多學生學習興趣開始降低,不聽老師講授理論課,甚至連實驗課也干脆不去。
2.2很多高校的C語言課一般是理論課和實驗課分開教學,任課老師只負責理論教學,實驗部分則是把學生丟到機房由實驗室老師負責輔導,任課老師很少或基本不去機房,學生上機調試程序的自覺性當然很差,就算任課老師布置了作業,也有不少同學在偷偷玩游戲浪費時間,有同學有問題也是由輔導老師負責解答。任課老師和輔導老師溝通不夠,學生到底哪里不懂,上機時在干什么這些情況任課老師很少知道,當然也不了解學生現階段的學習情況,教與學在這里脫節了,任課老師上課就失去了針對性。
2.3學生的作業存在抄襲現象,有的程序錯誤百出,根本就沒上機調試過。對批改過的作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也不認真去分析,交作業僅僅是為了應付老師。對于C語言這樣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僅靠布置作業和書面批改作業的方法來督促學生學習和了解學習情況是很不全面和客觀的,很難提高教學質量。
2.4學生每次上機時缺乏明確的量化指標,雖然教師事先也向學生布置應準備的內容,但沒有督促和檢查,完成完不成無所謂。上機情況與期末總成績沒有直接關系,這常常導致學生上機前不充分準備,上機過程中時間抓得不緊,思想上沒壓力,故而上機調試程序的能力提高不快。
2.5不少高校目前C語言的編譯軟件還在用DOS下的TC,現在是WINDOWS橫行的年代,如果還是堅持讓學生面對純英文操作界面的TC,運行一系列難以記憶的DOS命令,很多學生看第一眼就被嚇倒了,更不用說去仔細分析調試程序時產生的諸多英文提示,而且TC本生也有不支持鼠標操作,輸入中文不方便等缺點。3C語言實驗課教學改革的原則和方法
基于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認識,在上機實踐教學中應采取如下改進措施:
3.1為了方便管理任課老師最好兼任實驗室輔導老師,或者要和實驗室輔導老師保持密切聯系、經常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上機作業情況,適時調整授課進度。加強機房管理,端正學生的上機目的。上機考勤、紀律情況記入期末成績。
3.2在每次上機時,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獨立完成一定數量的練習題。老師(任課老師或實驗室輔導老師)根據每人完成練習題的數量、質量與時間,現場打分并做為平時成績,影響該課程的總成績。練習題可在上機之前提前告訴學生,方便他們事先做好準備。這樣一來即可有效地避免學生互相抄襲作業、不求甚解的弊端。
3.3凡講過的基本操作方法,要求學生必須事先復習好,上機時一律不予解答。目的是提高學生理論課的聽課質量。
3.4取消原來的書面作業,換成學生寫實驗報告,這樣可以幫助他們總結編程經驗。實驗報告的格式可以參照上機實驗指導書,此類書現在書店很多,比如譚浩強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C程序設計》就比較不錯。
3.5改進C語言的編譯環境,選用WINDOWS下的編譯軟件,比如WIN—TC,WIN—TC的內核實質上和TC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是操作界面不一樣,WIN—TC的優勢主要就是純中文菜單,支持鼠標操作,在WINDOWS下編輯TC代碼,充分利用WINDOWS的剪貼版,可以很方便的輸入和顯示漢字等,這是一個免費軟件在網上很容易找到。
3.6筆者結合國內外優秀編程語言的實驗教學方法和模式,并經幾年來C語言的教學實踐,建議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量將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比例設置成1:1,千萬不可為趕教學進度或其它任何理由而壓縮實驗課時,那樣做會得不償失。
4C語言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效果
上述方案經筆者若干循環的C語言教學實踐后,明顯感到改革前后的情況大不相同,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1課堂聽課質量明顯提高。因為上機時老師要當場檢查程序,根本就不可能去抄襲別人的,就算抄來弄不明白也是白費心機。要想上機時順利通過,課堂上必須認真聽講,記筆記。因此課堂教學時學生基本上沒有遲到和無故缺的,并且課堂上都能專心聽講,記筆記,課間10分鐘還問個不停,因為上機時就沒有這么多時間詳細問老師了。
4.2實驗課上機效率明顯提高。因為要趕快把程序調通過讓老師檢查,否則這次作業就沒成績了,上機時大家都在爭分奪秒,根本沒有人有時間去玩游戲、上網,甚至于有的學生下課后都還要拖堂調試程序。
[關鍵詞]仿擬廣告修辭
一、概述
廣告作為一種新型的藝術門類,是和我們生活聯系最廣泛、遍及社會各個角落的一種藝術形式。表現廣告主題和創意的核心手段是廣告語言,它是人類語言同廣告學、美學、心理學、文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交融的結果,是廣告信息功能的主要承擔者,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創造,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廣告語言不僅需要引起消費者注意、理解和使他們產生肯定的情感,而且還應當使消費者過目不忘,在他們準備選購商品時會有自然地回憶、聯想起來,最后選購該產品。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廣告語言的創作者運用各種修辭手段如比喻、雙關、借代、排比、對偶,來獲得理想的宣傳效果。其中仿擬修辭手法的使用,更是使人們對廣告語產生過目不忘的印象,達到廣告的目的:促進消費,從而增進人們的購買欲望。本文通過分析仿擬在廣告語言中的分類和應用,探討仿擬這一修辭手段在廣告創作中的作用和價值。
二、仿擬在廣告中的分類和應用
仿擬指仿照某一著名的詩歌、文章、段落或某一名言、警句、諺語的句式、格調等,改變其中的語素或內容,獲得一種新的語言概念或內容。廣告中的仿擬現象隨處可見,通常以諧音仿擬、意義仿擬、換字仿擬和篇章仿擬四種形式出現。
1.諧音仿擬
諧音仿擬指將成語、諺語、俗語等中的某個語素抽出,用一個音同或音近的詞換上。由于漢語同音詞較多,眾多廣告便利用這一特點,對各種語言成品進行諧音替換,諧音仿擬的特點是原語言成品的意思,并沒有因替換而消失,而是起到了幫助受眾理解廣告語的作用。
例1:“金城所至,金石為開。”這是金城牌摩托車所作的一則廣告。廣告詞對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進行仿擬,巧妙地將“精誠”二字換成摩托車品牌“金城”,生動表達了金城摩托車竭誠為大眾服務的承諾。
例2:格力空調廣告:“多快好省,靜在其中。”該廣告語的用意為格力空調把功能多、制冷快、質量好、用電省等諸多方面的優點盡集其中。這里用諧音字“靜”代替“盡”,除了上面的意義之外,又突出了“清凈”無噪音的優點,進一步激發人們的購買欲。
例3:“千里江鈴一日還。”這一則江鈴汽車的廣告仿擬了李白《朝發白帝城》中的著名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原句中,李白用“千里”和“一日”的懸殊作對比,千里的空間距離,行船只花一天功夫,對比強烈,給人以極其深刻而鮮明的印象。該廣告以“江鈴”代替“江陵”,嵌入諧音字,用得自如,恰到好處地借用李白的名句形容江鈴汽車瞬息千里般的速度,給人一種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覺。
例4:“工到自然成”。“功到自然成”是我們家喻戶曉的一句俗語,在這則工商銀行的廣告語中,作者運用仿擬手段,巧妙地將“功”字用“工”字替換,使讀者瞬間領悟作者的獨具匠心,工商銀行到了,自然就成了,而“成”字本身就具有成功,功成名就等褒義的含義,因此,這則廣告語不能不說是中國工商銀行在同業廣告中的亮點。
2.意義仿擬
意義仿擬指通過更換原語句中的某個詞,改換原語句的語義,借用仿照出的新詞語與原詞語的語義差異,達到某種風趣或幽默的效果,從而突出產品的功能或效用。語言成品往往是傳統文化的積淀,但很多思想在今天看來,未必那么絕對。很多廣告就反其道而用之,把廣告傳播的信息通過對語言成品的反義運用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來。
例1:上海家化有限公司六神牌花露水廣告:“六神有主,一家無憂。”其中,“六神有主”是對“六神無主”的仿擬。廣告制作者借助“有”與“無”的反義對比,從而強調了六神牌花露水能讓一家大小無憂無慮的特殊功效。
例2:廣東遠成集團上海物流基地的廣告:“一諾千金,欲速必達。”該廣告語的后一個成語被反義運用。原來的成語是“欲速則不達”,意為凡事都有自身規律,急于求成往往會適得其反,達不到預期的目的。但該公司是從事物流的,要求就是“速達”,因此利用仿擬手法對原成語反其意而用之,向消費者承諾“欲速必達”,并以“一諾千金”來強化,無疑準確傳達了公司的服務宗旨和理念。
例3:自動釣具廣告:“一心二意,照樣釣魚。”此處,“一心二意”為“一心一意”的仿擬,本來釣魚得“一心一意”才行,而這里卻打破常規說“一心二意”(實際上是“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不專心也能釣到魚,足見這種自動釣具的性能是多么優越。
3.換字仿擬
換字仿擬指把原語句中的某一詞語抽掉,換上與產品品牌、功用相關的詞語,這種類型的仿擬可不考慮新仿詞和被仿詞的意義聯系,只要新仿詞能準確傳達廣告的內容即可。
例1:“書山有路讀為徑,學海無涯報作舟。”這是《中華讀書報》的一則廣告。廣告詞是對“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仿擬,前后各改一個字,仍保持對仗格式。新句與原句在形式上緊密相連,但突出了“讀報”的巨大作用。
例2:雪豹皮裝廣告:“年年歲歲雪相似,歲歲年年豹不同。”這條廣告語借用了唐朝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中的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品牌名“雪豹”二字分別替代原文的“花”、“人”嵌入句中,就成了極有詩意的廣告語,同時,雪豹皮裝不斷更新款式、緊跟潮流、引領時尚的特點也不言而喻。
例3:躍進牌汽車廣告:“路遙知馬力,日久見躍進。”其中,“日久見躍進”是“日久見人心”的仿擬,原語抽掉“人心”二字,換上汽車品牌“躍進”。人們熟悉的成語中出現“躍進”二字,令人感覺新鮮突出,而且還傳達了躍進汽車經得起市場檢驗的自信。
4.篇章仿擬
篇章仿擬指仿照現存的篇章而成就新的篇章。通常是半句直接引用語言成品的原句,另外半句依照此句的形式仿造。由于原句多是廣為人知的名句,讀到其中半句,另半句自然而然會在人們的腦海里浮現。雖然它并沒有出現,但是在理解整個廣告語的時候,它實際上幫助人們從借用的半句聯想到沒出現的另半句,再體會到廣告語的中心句,即仿造的半句,從而完成對廣告語的完整理解。
例1:寧紅減肥茶廣告:“衣帶漸寬終不悔,常憶寧紅減肥茶。”“衣帶漸寬終不悔”是宋代詩人柳永《鳳棲梧》中的名句,原句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原本是說癡心的人為自己心愛的人縱然相思到日漸消瘦也無怨無悔。這種情懷與減肥者對減肥的堅持不懈,對消瘦的無悔追求有異曲同工之妙。仿擬的運用在這則廣告中,別具幽默的效果,寧紅減肥茶的名字也深深留在人們的腦海里。
例2:杉杉西服廣告:“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驚醒,杉杉卻在,我心靈深處。”該廣告仿擬了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將“驀然回首”改為“驀然驚醒”,“那人卻在”改為“杉杉卻在”,“燈火闌珊處”改為“我心靈深處”,利用人們對名句的熟悉達到認同,略加改動則給人一種新鮮感。
例3:水井坊酒廣告:“風聲、頌聲,聲聲入耳;雅韻、酒韻,韻韻關情。”水井坊酒的這條廣告語創作顯然來自流傳甚廣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是廣告針對產品特點做了有效的改動,其中“風聲、頌聲”,“雅韻、酒韻”,都是極好的概括,同時傳達了水井坊酒倍受稱贊、喝酒為風雅之事的信息。
三、仿擬在廣告語言中的效用
在廣告語中,仿擬是使用得相當普遍的一種修辭手段,主要表現在成語、詩詞、俗語的仿擬上。由于它的大量使用,使得廣告語言表現出一種推陳出新的氣象,顯現出幽默風趣、新鮮明快、生動活潑的特點,達到了宣傳商品品牌、產品質地性能的獨特效果,成為廣告修辭的一大景觀。仿擬的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耳熟能詳,熟悉親切
廣告語仿擬的對象——語言成品,主要是人們常說的熟語,如成語、諺語、歇后語、慣用語等,還包括廣為流傳的詩詞、名言、名句等。這些語言成品從古代流傳到現在,是漢語言的精華,有明確而豐富的語義和文化內涵,已經成為公眾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長期儲存在人們的記憶中,易于激活。此外,語言成品作為漢語言的經典“素材”,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我們民族思維和行為方式的集中反映,具有深厚的文化積淀和內涵,言簡意賅,信息量大。將這些人們熟悉的語言成品融入廣告語言,有利于解除大眾對廣告的抗拒、抵制心理,產生對產品本身蘊含的人文意識、價值觀念的認同,能帶給人們情感上的共鳴,進而獲得人們對廣告產品的認可。
2.推陳出新,獨特新穎
創作廣告語言要追求“奇”,即富有個性,新奇獨特,出奇制勝,給人一種意料之外的感覺。這樣才能過目不忘,過耳不漏。一則廣告詞,不論用詞上,還是造句上,都能有變化,讓人們始終處于接受新信息的亢奮中,會增加對廣告的興趣。一味地重復自己的話,或不斷重復別人的話,陳陳相因會令人生厭。仿擬運用一定技巧,對語言成品進行巧妙的加工和匠心獨特的改造,實施變化運用,“老話翻新”。這樣既保存了原語言成品的精華,讓人們有似曾相識之感,又出乎其預料的推出自己的產品品牌或產品特點,可謂因循又創新,容易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幽默詼諧,形象生動
仿擬通過改動一些原本嚴肅的詞匯或句式結構,選用一些意想不到或幽默詼諧的詞語來替代原先的詞語,往往構成反語,從而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和反襯,起到幽默、滑稽的效果,極大增加了廣告的吸引力,促進了人們對廣告信息的接受和記憶。
四、結語
綜上所述,仿擬是廣告宣傳的一種有效修辭手段。創造性的模擬和仿造一些現有的詞語或句子,尤其是一些經典的諺語、詩句或俗語,使它們賦予新時代的內涵,舊貌換新顏,這不啻于是再創造。仿擬在廣告中的正確運用,不僅是一種有效的商業宣傳手段,同時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播和宣傳途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廣告語言中,亂用仿擬的現象確實存在,因此遭到一些專家學者的批評。仿擬的使用一定要從廣告語言的需要表達出發,切忌過于泛濫,否則就失去仿擬的意義和價值了。
參考文獻:
[1]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
[2]鄧惠蘭:廣告文案寫作的修辭特點探微[J].修辭學習,1997,(1)
[3]董景寰:廣告學概論[M].北京:中國建筑出版社,1998
[4]郝欽海:廣告語言中的文化內涵[J].山東外語教學,2002,(2)
[5]吳為善:廣告語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關鍵詞:C語言;教學方法;思維轉化;啟發式教學;軟件工程
一、前言
C語言是一種通用性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它兼有匯編語言和高級語言的雙重優點,運用它既能編寫操作系統軟件,又能開發各個領域的應用軟件。C語言的實用性使之成為編程的首選語言。學好了C語言,再進一步深造C++/VC++,JAVA等言語,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但目前很多學生在學習《C語言程序設計》后,感覺讀程序還湊合,編程則“難于上青天”部分學生甚至毫無編程想法,僅僅是為應付考試而死記硬背,完全背離了高職教育的初衷。因此,如何在C語言教學中啟發并訓練學生的編程思維,是每個教師應深思的問理。以下是筆者在C語言教學中的一些看法,愿和同行探討。
二、上好第一堂課
如何上好第一堂《C語言程序設計》課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學生都是初次接觸C語言,C語言對他們來說是神秘的,“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所以第一堂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對這門課產生興趣,所以我覺得第一堂課應為“趣味C語言導學課”。
(一)程序結果展示,激發興趣
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要讓大家知道C語言的強大功能,利用它我們能編寫各種軟件,通過幻燈片向學生展示各種結果畫面,例如從50年代玩的搖桿游戲到如今的電腦游戲。相信這時有些學生已經有些“蠢蠢欲動”了。恨不得立刻學好C語言。
(二)強調C語言的重要性
C語言是學生今后學好后繼課程的基礎,比如數據結構。C++,JAVA等。雖然程序設計語言更新很快,但如果真正掌握精了程序設計思想,具備了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言再更新可程序設計的本質不會變。
(三)傳授C語言的學習方法
C語言是一門實踐性課程,要理論結合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方法上給以學生指導,告訴學生如何自學,如何聽課,如何動手實踐,明確一點:“C語言不是看會的,也不是聽會的,而是親自動手實踐練會的”,強調實踐的重要性。
(四)認識C語言的編譯環境。
在visualstudio2005環境下,舉出幾個簡單的小程序演示給他們看,并逐一講解,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程序中存在的缺陷以及改進的方式。熟悉C語言源程序到可執行文件的整個操作流程。讓他們仿照所列舉的幾個程序模仿著編一個小程序。
三、C語言教學方法
(一)抽象思維到形象思維的轉化
讓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有趣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所在,C語言本身是一門極其抽象難懂的學科,把抽象的問題形象化,使本來枯燥無味的C語言變得魅力無限,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采用問題啟發式授課,激發自主學習
針對C語言概念多,語法繁的現狀,采用問題啟發式教學可以將難理解、難記憶的概念和規則變成一系列時而醒目、時而深奧的問題呈現在課堂教學中,這樣就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達到師生互動的效果,教師自問自答為主,有問有答,互問互答,改變單調死板、照本宣科的牧師講法。這種啟發式、討論式、交流式的教法,不僅改變原來的灌輸式,而且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引申法”“框架法”和“求異法”相結合
所謂“引申法”是指是結合已經解決的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解決相關聯的問題。“引申法”可以培養學生在程序設計方面的發散思維。提高程序設計中的應變能力。問題是活的,但程序是有章可循的。最終使學生明白,語法是有限的,可解決的問題是無限的。只有在分析實際向題的基礎上,以清晰的思路去設計算法,才能舉一反三,以不變應萬變。
“框架法”可培養學生的全局思維和算法的整體設計能力。具體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學生有了一點編程基礎后要利用偽代碼或流程圖,從算法設計的角度講解編程思路,而不應拘泥于語法細節,不分主次、逐條語句的講解代碼。通過此框架,可使初學者對函數設計的關鍵問題有清晰的認識,利于從統籌全局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體現了程序設計逐步求精的思路。這樣可以層次分明,突出算法設計的關鍵,利于培養學生的編程思路。二是在學習重點章函數時,由于新的算法已很少,主要是學習用函數調用的方法來重新編制以前所熟悉的程序,那么我們可以把著眼點放在函數的設計框架上,體現參數設計、返回值設計等關鍵問題,而無需細講函數體的實現細節。
“求異法”:一個固定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可能不唯一,如果能啟發學生多角度、多側面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則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興致。在C語言中一題多解的情況有很多,有意識地引導新思路,鼓勵新方法,以培養學生在編程中的求異思維,而不是死記硬背,墨守成規。超級秘書網
(四)理論教學與學生實踐相結合,提高程序調試能力
對程序設計課來說,理論學習和上機要兩手抓,兩手都要抓硬。實驗課不能流于形式,讓學生照抄照搬,甚至身在曹營心在漢。必須給學生思考、創新的啟迪,訓練其實踐能力,實驗課要生動活潑,使學生既掌握書中的重點算法,又有充分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頓悟和創造的樂趣。在進行每一部分的學習的時候,都應該配有相應的學生上機實踐的機會。這樣學生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還應該讓學生養成上機前分析題目,決定算法與數據結構,并編出程序源代碼的好習慣,這樣在上機時,學生就有的放矢,主要精力放在調式程序上需。對于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集中提示、講解、演示以增加學生的印象。井及時檢查總結學生上機實驗的完成情況。
(五)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巧妙地引人軟件工程的基本思想
計算機科學屬工程技術科學,為使學生有良好的編程思維,應注重軟件工程思想的滲透。對軟件生存周期的幾個階段,即問題定義、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編碼、調試、運行與維護,可以通過常規的C程序設計實例來體現,以培養學生編程中的工程思維。這樣并沒有費很大力氣講抽象的概念,卻可培養學生在程序設計中從軟件工程角度去系統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雖然問題小了些,但“窺一斑而知全局”,經反復強化問題求解中所蘊含的基本思想,將有效地訓練學生程序設計中統籌全局的工程思維能力。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論文選題題目:(外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導教師: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評審項目及意見:
[1] 該論文選題屬
句法學 語音學
語義學 語系學
心理語言學 語用學
詞典學 語言測試
第一語言習得 第二語言習得
計算語言學 文體學
跨文化交際/ 英美文學、文化 社會語言學
語料庫語言學 法律語言學
其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該生對選題所屬領域的研究現狀和相關文獻的熟悉程度
了解所有與論題相關的理論、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和結論,并能在基礎
上對研究現狀的長處與不足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了解與選題相關的主要理論、主要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和結論,并
能在此基礎上對研究現狀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深度不夠。
對與選題相關的研究和文獻有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不少重要的理論和研
究成果被遺漏。無法對研究現狀提出個人見解。
完全不了解與選題相關的研究現狀。
[3] 該生對所選課題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是否明確
十分明確。
基本明確。
不甚明確。
完全不明確。
[4] 該生所選課題范圍
選題恰當,能在一年半至兩年半之內完成。
選題過大,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選題過小,達不到博士學位的水平。
[5] 選題的理論和/或實踐意義
具有重大的理論和/或實踐意義,具有前瞻性和開拓性。
有相當的了理論和/或實踐意義,但只是對現有研究的局部補充。
理論和/或實踐的意義不大,只是對現有研究的模仿。
沒有任何理論和/或實踐意義。
[6] 該生是否已經找到結局問題的方法
已經找到。
有些想法,但仍不具體。
尚未找到。
[7] 該生所提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完全可行
基本可行,但仍需進一步完善
完全不可行,必須推倒重來。
[8] 該生在開題報告中所顯示的語言和文章組織能力是否能勝任博士論文的寫作
完全能勝任。
基本能勝任,但還需進一步加強。
不能勝任。
二、論文選題評審結論:
[ ] 我認為該生論文題目可以通過,不用修改。該生可以開始學位論文撰寫。
[ ] 我認為該生選題可以通過,但必須根據以下意見進行重大修改,并得到導
師的認可。該生可以開始學位論文撰寫。。
[ ] 我認為該生論文題目應暫緩通過。該生必須根據以下意見進行重大修改,
然后再交答辯委員會評審,通過后方可開始學位論文撰寫。
【關鍵詞】日語語料庫 日語學術論文 句末表達
一、序言
日語語言中書面語與口語在表達方式上有很大差異,日語學習者往往將重點放在練習口語表達上,而忽視了對日語書面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學生語言基礎不扎實,影響了學術論文寫作的質量。在研究領域,學術論文一直是呈現新知識的重要渠道。學術論文作為一種特殊的體裁,有著它獨特的語篇結構。因此,系統性地歸納出學術論文的語言表達特點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論文寫作能力。丸山指出句末表達是一句話的表達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要素,句末表達形式變化的豐富程度可以視為展示那一類文章所蘊含的豐富表現力的線索。因此,本文以句末表達形式為切入點進而分析日語學術論文的表達特點。
二、研究方法
1.語料采集。CiNii(http://ci.nii.ac.jp)是目前世界上最全的日本學術論文數據庫,收錄日本各學會出版的學術期刊文獻。本文從CiNii數據庫中采集2000年到2013年間發表的日語語言學論文,涵蓋語音學、詞匯學、語法學、教育學、中日對比研究、語用學、語義學及認知語言學等領域,共計50篇論文作為本次構建語料庫的文本素材。
2.語料處理。利用OCR文字識別軟件“e.Typist”將采集到的樣本轉換成txt文本格式。然后使用軟件“edamame”、“himawari”將樣本制作為可檢索的語料庫。
3.語料分析。本文旨在研究日語學術論文的句末表達形式,因此在建成的語料庫中將關鍵詞設置為“。”進行檢索,得到6512個結果。然后把檢索結果的前文按照五十音圖的順序重新排序,統計得到的句末表達形式,除去檢索結果中為論文引用的例句、注解以及謝辭的部分,最終得到4946句語料。將其分門別類,計算各自的比例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參照清水(2010)將句末表達按照語氣(モダリティ)進行分類,結果如表1所示。
ル型包括ル、テミル、テオク、テイク、テクル、ラレル、サセル、エル、ウル、テモラウ、テシマウ、テイル,有12種形式,占據比例最大,為52.9%。タ型包括タ、テイタ、サセタ、ラレタ、テキタ、テモラッタ、テミタ,有7種形式,比例為10.9%。タイ型包括タイ、テミタイ、テイキタイ、テオキタイ,有4種形式,比例1.7%。ウ/ヨウ型包括ウ/ヨウ、テミル+ウ/ヨウ、ラレル+ウ/ヨウ、テイク+ウ/ヨウ、テオク+ウ/ヨウ、ダ+ウ/ヨウ、デアル+ウ/ヨウ,有7種形式,比例3.3%。デアル型包括デアル、ノ+デアル、ワケ+デアル、モノ+デアル、コト+デアル、ヨウ+デアル、ハズ+デアル,有7種形式,比例16.2%。デアッタ型包括デアッタ、モノ+デアッタ、コト+デアッタ,有3種形式,比例1.0%。“其他”指的是形容詞、名詞、助詞、否定的句末表達形式,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考察這些形式。ル型大約是タ型比例的5倍,デアル型約為デアッタ型比例的16倍,由此可見,在論文的句末表達中,ル型與タ型相比使用更為頻繁。從時態的角度來看,ル型表示現在和未來,タ型表示過去,在論文敘述中更多的是,使用表未來的ル型來進行論述作者當前的見解,以及引出下文將要論述的內容。通過觀察例句發現,使用タ型更多的是用來描述作者在過去進行了某項調查,相對于作者用于論述的筆墨而言占有的篇幅較少。表達作者語氣的表現形式占比例較小,タイ型和ウ/ヨウ型加起來也僅為5%,可見在重視客觀性的論文敘述當中,作者會盡量避免使用顯露作者本人語氣的語言表達,轉而使用表示斷定的句式來增添論文的可信度,力求保持中性的立場闡述客觀事實。
由于篇幅有限,僅簡短地分析一下比例超過半數的ル型。ル型當中比例較高的有ル形(如ある、なる)1342例,テイル形(如なっている)626例,以及ラレル形(如考えられる)457例,僅此三種形式就占據了ル型所有例句的92.6%。另外比例較高的只有デアル型中的デアル形580例,以及タ型中的タ形388例,這五種形式可以說是本次調查中學術論文的句末表達形式中最為常用的句型。
結果顯示,包含作者語氣的表達形式使用較少,使用更多的是斷定的句式。和表過去的タ型相比,ル型使用更為頻繁。句末表達形式中最常用的5種形式依此為ル形、テイル形、デアル形、ラレル形以及タ形。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能就所獲得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并且未與中國日語學習者所撰寫的論文進行比較分析,這些問題筆者將在今后的研究中繼續不斷努力,加以探索。
參考文獻:
[1]盛文淵.語料庫在日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中的應用[J].讀與寫雜志2013(3):22-2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mpare the structures of English-language titles in the two counterpart journals in economics field and whether. To this end, the corpus of 237 titles i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 and 311 titles in Jingjixue Jikan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or (CEQ) are built. And all the titles are categorized into five classes: Noun Phrase, Compound, Full-sentence, Verbal Phrase, and Prepositional Phrase. More detailed investigation includes the comparison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titles. The results show a sharp contrast between structure of the titles in two journals and the trend of title forms, such as the different frequency of occurrences of types or subtypes of titles. And the results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L2 Chinese writers compile a suitable English research article titles while publishing articles in journals in either domestic or international journals.
關鍵詞: 論文標題;經濟學;體裁分析;對比研究;二語寫作
Key words: research article titles; economics; genre analysis; contrastive analysis;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中圖分類號:G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8-0304-03
0引言
近十余年來,隨著對學術語篇研究的興起,語言學家越來越重視體裁分析方法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并形成了以John Swales (1990) 為代表的語步分析法,其對學術語篇前言進行了實證研究提出了CARS Model。隨后引發了學者們的濃厚興趣,他們將注意力集中于學術語篇的不同部分,例如,Lores (2004)和Martin(2003)研究了學術語篇的摘要部分,Homes(1997)研究了學術論文討論部分,Yang和Allison (2003)研究了學術論文的結論部分,等等。本文將針對學術論文的標題部分進行對比研究,其方法也是體裁分的實證研究方法,目的在于發現國內外經濟學期刊英語標題的結構特點,并能夠對中國學者撰寫英語標題提供參考。
1學術論文標題研究綜述
80年代末以來,以“體裁分析之父”(Pérez-Llantada, 2004:140)John Swales (1990) 為代表的體裁分析法(genre analysis)的研究范式逐漸確立其在學術語篇的語言學研究中的地位。在1990年,John Swales 指出標題是學術體裁研究中被忽視的一個方面之一。隨著學者們對標題研究的關注與日俱增,研究成果不斷涌現。Yitzhaki (1997)比較了18種不同人文學科期刊的論文標題中的實詞數量目的在于檢驗學術論文標題的信息密集性。Busch-Lauer (2000) 分別對比了醫學和語言學領域內的英語和德語標題,發現醫學領域內的標題長度比語言學內的論文標題的字數明顯要多一些,并且確證了以德語為母語的學者習慣于用德語的思維方式撰寫標題,同時發現了所有的標題在兩個領域內的作用都是交際功能的作用。Laurence Anthony(2001)通過對計算機領域期刊中600個論文標題的長度,標點使用,介詞使用和詞頻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計算機學科的論文標題有其自身的特點,例如,他發現介詞和冠詞在此類標題中出現的頻率最高,其中介詞for在所選的6種期刊中的4種當中出現的頻率最高。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計算機科學領域內的標題有其自身的特點,但是同時也提出,論文標題的特點因學科不同而有差異,這樣的普遍性結論有待進一步的研究。隨后在2002年Yitzhaki又研究了24個重要期刊的論文標題與論文長度的關系,同時做了歷時比較的研究,發現文章長度和論文標題長度的關系是因科學類別的不同而不同,在所謂“硬”科學內標題長度與文章長度的相關性較“軟”科學更強。Haggan (2004)則是同時分別比較研究了文學,語言學和理科科學的論文標題的結構特點。她將標題按形式分為句子型,名詞型和短語型三類。研究結果顯示出三個不同領域內的標題都互不相同,各有特點,同時指出標題的功能在于引起讀者閱讀文章的興趣。Hartley (2005c,2007a,2007b)從不同方面探討了論文標題的特點或功能:一、指出論文標題應當同時具有傳遞信息和吸引讀者的作用;二、將論文標題按功能重新分類,共有12類并且分析了各類的特點和功能;三、研究了冒號在學術論文中的使用偏好。最近的研究是Soler (2007)對研究型學術論文和綜述型學術論文的標題結構的實證研究。在570個標題中,480個為研究型論文標題,90個是綜述型論文標題,時間跨度從1996年至2002年,涉及的學科領域是生物學和社會學,她將標題按結構分為句子型,問句型,名詞詞組型和復合型,同時還對標題的長度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綜述型標題的長度在兩個領域都非常的短,復合型標題是社會科學體裁研究型論文標題的特點。句子型標題是研究型論文標題的文章類型的特點,尤其是生物學領域內的研究型論文標題的特點。
國內的標題研究主要分為兩類:漢英單語種獨立研究和漢語標題的英譯。例如王英格(1993)研究了英語學術論文標題的語法和修辭特點。化柏林(2007)對圖書情報學類核心期刊論文標題進行了計量研究,共對42989篇文獻的標題進行統計分析,涉及到標題長度,句型以及標題中相關詞匯的研究,如題首詞,題尾詞,關鍵詞等。而論文標題的漢英翻譯的研究有,段萍和顧維萍(2002)的關于醫學論文的標題和摘要的漢譯英的常見錯誤的分析的研究,周永模(2002)的關于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論文標題的漢譯英的標準的探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王成宇(2003)對英漢雙語的疑問型學術論文標題進行的對比研究。
綜上所述,學術論文的標題研究成果逐漸豐碩,本文將就前人的研究成果繼續深化和推進學術論文標題的研究,基本的研究思路是以體裁為切入點,即語言學類研究型學術論文;英英對比,其特點在于中國學者的英文標題和國際學者的英文標題的對比;以及采用實證研究方法。
2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選取了中美經濟學兩本在各自學術共同體中的權威期刊:中國的《經濟學(季刊)》(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CEQ))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QJE)。建立了一個含有548個英語科研原創論文標題的語料庫,其中CEQ 中隨機選取311 個標題,QJE 中隨機選取237個標題。按照語料庫的建庫原則以及對比語言學的可比性原則,標題的選取時間跨度為2004至2009年(由于研究時間限制,2009年只收集部分標題),且不包括書評類以及其他體裁類型的文章標題。其次本文將所選標題分為五大類:名詞詞組型(Noun Phrase [NP]), 復合型(Compound [CP])即一個標題由兩部分組成,中間被冒號或其他符號隔開, 句子型(Full-sentence [FS]), 動詞詞組型(Verbal Phrase [VP]), 以及介詞詞組型(Prepositional Phrase [PP])。另外,本文還進一步細分了名詞詞組型標題和復合型標題,同時還統計了本語料庫中的NP和CP標題在近五年內(2004-2008)的變化趨勢。
3研究結果與討論
標題應當體現信息性和經濟性原則。信息性是指標題應當全面準確反映論文的內容。經濟性是指標題應當用最少的詞表達最豐富的意義。表1顯示了兩本期刊英語標題的平均長度。明顯的差異在于國內的CEQ論文標題要比國外的QJE論文標題用詞偏長。就其原因在于英語不是中國人的母語,并且中國學者在撰寫英語論文標題時會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Connor, 1996)。另外,無論CEQ論文標題是出于投稿人的翻譯或重新用英語撰寫,都會受到原來漢語標題的影響,我們的統計發現,漢語標題會經常出現“論”、“研究”以及“探討”之類的標題標記(尹世超,2001)。同時,國內學者撰寫的英語論文標題會將這類標記詞翻譯出來形成“The study of …” 或“The analysis of …”之類表達形式。這無形中會增加英語標題的長度而不會因此增加標題的信息含量。
標題的功能有四種(尹世超,2001):稱名功能,概括功能,吸引功能和引導功能。如果綜合考慮標題的兩個原則和四個功能,那么復合型標題是最理想的標題形式。表2的復合型標題頻度百分比正好體現了這一選擇在英語環境下的要求。按照Swales和Feak(1994)的觀點此類標題(英語)的構成為:問題-解決(problem-solution),一般-詳細(general-specific),話題-方法(topic-method)和主要-次要(major-minor)。這一構成就能夠是撰寫者不通過語言手段而在兩部分之間建立聯系,達到信息性、經濟性和吸引功能的統一。由于標題的基本功能是稱名功能所以名詞詞組型標題在兩本期刊中都占有較多的頻度。有趣的發現是,美國的QJE期刊論文標題出現了較多的句子型標題,共15個占該期刊語料的6.33%,以及較多的動詞詞組型標題,共8個占該期刊語料的3.38%。
兩本期刊使用最多的名詞詞組型標題都是NP+PP結構,即一個核心名詞后接一個介詞短語的結構。但是,相比較而言,CEQ期刊論文NP標題的結構相對較復雜。這一點似乎驗證了Connor(1996)的觀點,寫作是一種深嵌于文化的行為。即國內學者撰寫英語論文標題時,會采用復雜的介詞短語限定討論話題的形式,而國外學者會直接采用其他策略比如說采用CP型標題結構。這同時似乎也表明非母語寫作者會在使用第二外語時無意識的會凸顯過濾某些文化因素,這些因素會表現在語言層面,比如說,復雜的介詞短語結構標題。
在標題具有稱名這一點上,中美期刊論文撰寫者又一次達成一致,即標題的前后兩部分都是名詞詞組結構[NP:NP]。但是QJE期刊CP論文標題并不僅僅是依賴這一結構,作為美國學術共同體的研究者,他們會更多關注英語標題的其他功能如吸引功能,所以該類標題在QJE中呈現出較多的其他次級結構,如Q:NP[問句:名詞詞組]型。本語料庫中,最強烈的對比在于,QJE中會出現PP:NP類型標題和Q:Q類型標題,而CEQ中卻無此類型標題出現;另外,在CEQ中會出現PP:NP和Q:VP類型標題,但是在QJE中,撰寫者不會才取此類型去撰寫標題。此現象有待于進一步的大規模的語料收集和分析。
從上圖可以看出,NP和CP標題在五類標題中在近五年內呈增加趨勢。有趣的發現是,CP標題在兩本期刊中在2007年增至最多,相反的NP標題在兩本期刊中減至最少。相對于2007年來說,兩本期刊中的CP標題在2008年有所減少,而NP標題有所增加。最終的結果表明,經濟學類期刊英語論文標題NP和CP類型出現的頻度趨近于相同,但總體呈增加態勢。
4結論
本研究表明經濟學類中美兩本期刊的英語論文標題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差異是由于文化社會因素造成。本研究的意義在于為經濟學類同行撰寫英語論文標題提供幫助。進一步的研究可細致深入地探討經濟學類英語論文標題的用詞特點。
參考文獻:
[1]Anthony L. 2001.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Research Article Titles in Computer Scienc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44(3): 187-194.
[2]Busch-Lauer, Ines-A. 2000. “Titles of English and German Research Papers in Medicine and Linguistics Theses and Research Articles” [M]. Analysing Professional Genres, (Edited by Anna Trosborg),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3]Connor, U. 1996. Contrastive Rhetoric: Cross-cultural aspects of second-language writing [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Dillon, J. T. 1980. In pursuit of the colon: a century of scholarly progress: 1880-1980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3 (1): 93-99.
[5]Haggan, M. 2004. Research paper titles in literature, linguistics and science: dimensions of attraction [J]. Journal of Pragmatics, 36: 293-317.
[6]Halliday, M. A. K. 1994.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 [M]. London: Edward Arnold.
[7]Hartley, J. 2005. To Attract or To Inform: What Are Titles For? [J].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32(2): 203-213.
[8]Hartley, J.. 2007a. Planning that title: practices and preferences for titles with colons in academic articles [J].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9: 553-568.
[9]Hartley, J.. 2007b. There’s more to the title than meets the eye: exploring the possibilities [J].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 Communication, 37(2): 95-101.
[10]Pinkham, J.. 2000.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 [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1]Lewison G, Hartley J.. 2005. What's in a title? Number of words and the presence of colons [J]. Scientometrics, 63: 341-56.
[12]Pérez-Llantada, C.. 2004. An interview with John Swales [J]. IB?RICA, 8: 139-148.
[13]Soler, V.. 2007. Writing titles in science: An exploratory study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6(1): 90-102.
[14]Swales, J. M.. 1990.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 New York, Cambridge: CUP.
[15]Swales, J. M. 2004. Research Genres: Explorations and Applications [M]. New York: Cambridge: CUP.
[16]Swales, J.M. & Feak, C.B. 1994. 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 Commentary [M].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7]Thompson, G. 1996.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
[18]Yitzhaki, M. 2002. Relation of Title Length of a Journal Article to the Length of the Article [J]. Scientometrics, 54 (3): 435-447.
[19]段萍,顧維萍.醫學論文標題與摘要漢譯英常見錯誤分析[J]. 中國翻譯,2002.
[20]化柏林.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論文標題計量分析研究[J].情報學報,2007,26(3).
[21]王成宇.英漢疑問型學術論文標題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02.
[22]王英格.英語學術論文標題的語法和修辭[J].外國語,1993,02:34-37.
每逢畢業,大學生最頭痛的問題之一莫過于畢業論文,很多商務英語專業的同學都期望學校取消畢業論文。然而,畢業論文能幫助學生掌握商務英語專業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初步研究能力,是考察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根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畢業論文(設計)是考查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本科生進行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入門階段,是對四年大學專業學習的一個成果展現。因而,畢業論文或設計對于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
商務英語專業的選題方向是什么?在畢業論文開題意見和成績評定表中往往會有這么一條:是否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對于培養目標《商務英語國家標準》規定,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英語基本功扎實,具有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掌握語言學、經濟學、管理學、國際商法等相關基礎理論與知識,熟悉國際商務的規則和慣例,具備英語應用能力、商務實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從培養定位來看,商務英語專業學生以文學、語言學作為選題對象肯定是不怡當的,選題的核心還應是商務英語。對于地方性本科院校來說,由于教育部已經將這類院校定義為應用型高校,選題的重點還應放在商務英語在相關領域的應用上。
二、商務英語專業畢業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甚至是指導老師都不清楚什么是商務英語,商務英語到底該研究什么。無法明確這一點,就會導致論文選題不符合專業培養方案、籠統空泛、與社會實踐脫節等問題。
(一)選題不符合專業培養方案
要符合專業培養方案,除了熟悉教育部的商務英語專業介紹外,還一定要明確什么是商務英語。對于商務英語的定義,Hutchinson和Waters稱:商務英語是ESP的一個分支,是以英語作為語言媒介、以商務知識為核心的一種ESP。從其定義可以看出,商務英語可以根據實際用途來界定,其范圍涉及到許多不同行業和領域,所以商務英語涵蓋了各個相關領域的專業英語,如經貿英語、金融英語、會計英語、法律英語、物流英語、廣告英語等。因此,商務英語的一般定義是一切與商業相關領域的英語。
這樣看來,符合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方案的選題范圍相當廣泛,只要涉及與商務相關的專業英語領域即可,例如“合同英語中贅述現象的語用分析’、“物流英語語篇的語法銜接研究”、“從張家界景點的翻譯看旅游英語的翻譯策略”等均是相當不錯的商務英語選題。但是,脫離了商務界定的選題就很可能不符合專業培養方案,例如“文化因素對電影片名翻譯的影響”、《快樂大本營》中漢英語碼轉換現象探析’、“從英漢句法差異看長難句的翻譯”等選題就明顯不符合商務英語專業培養方案。
(二)選題籠統、空乏、單一陳舊
由于缺乏對商務英語研究領域的系統了解,學生的選題往往籠統空乏,很多同學感覺無題可選,紛紛借助網絡,從而產生選題陳舊、雷同等問題。在對幾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商務英語畢業論文選題的調查發現,畢業設計的形式比較單一,全部是采用傳統的學術研究性畢業論文模式,居然沒有學生采用調查報告或策劃方案。就畢業論文選題的領域而言,寫商標和廣告的占40%以上;寫商務英語語言特點的也占到30%以上;只有一到兩篇涉及到新聞、法律方面;研究金融、管理、保險、物流等方面的基本沒有。
(三)選題與社會實踐脫節,無實際價值
理論結合實際一直是需要解決的基本社會問題,也是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然而很多商務英語選題脫離社會實踐,缺乏新意,無實際意義。有些選題不像是研究論文,更像是教課書里的內容,例如像“商務英語信函的語言特點”和“國際商務談判的語言特點”這樣的選題可以在相關教課書上發現完全一樣的內容。另外,有些研究是已經沒有必要進行的,例如,隨著高等教育的全民化,進出口行業從業人員一般都已具備直接閱讀和撰寫外貿函電的能力。因此,沒必要研究類似“英漢外貿函電翻譯”和“論商務函電翻譯”的選題,而且之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豐富。
三、原因分析
(一)商務英語研究氛圍
根據葉興國教授對中國商務英語研究現狀與趨勢的研究,發表過的商務英語論文從研究領域看,籠統地研究商務英語的論文多,研究英語廣告和商標的論文多,深入研究國際商務具體領域專門用途英語的論文少。另外,據統計,過去30年總共發表了約5000篇商務英語論文,其中,研究廣告英語和英語商標、品牌的論文約占總數的31%。由于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主要文獻來源是中國期刊網,這一現狀無疑對學生的選題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
(二)往屆學生論文選題傾向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選題的時候都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實踐調查,因而很多同學就直接上網搜索現成的選題,似乎寫起來有更多資料可查。這樣一來,往屆學生論文的選題,尤其是其他院校上傳到網上的選題就成為很多畢業生使用“拿來主義”的對象,這也是學生選題單一的原因。
(三)管理和指導理念落后
造成學生畢業論文諸多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老師指導理念落后、學生英語水平不高、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管理過程不規范等造成的。現在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的畢業設計仍然堅持按照傳統的學術論文模式進行,基本脫離社會生產實踐。論文指導的管理機制也不合理,例如寫作指導的時間安排不妥當,往往與找工作、考研時間相沖突;選擇指導教師的機制不科學、不合理,根本沒有根據教師的研究方向進行選擇,常常出現研究文學或教學法的教師指導商務英語選題學生的情況;指導老師的指導理念落后,單一要求用理論解釋現實問題,忽視了商務英語的社會調查和商務英語的實證性研究。
四、解決方案
(一)熟悉商務英語研究理論
理論聯系實際是論文寫作最常見的模式,要想寫好這類論文,首先要熟悉相關領域的理論。在進行論文寫作前,商務英語專業學生應系統地學習商務英語理論,并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王立非教授針對商務英語語言理論體系,提出了商務英語詞匯學、商務語用學、商務話語分析、商務翻譯學、商務對比語言學、商務社會語言學、英語經濟學等十二種研究理論和商務英語研究方法。
(二)擴大商務英語研究范圍
掌握好了商務英語理論,接下來就是明確要指導的實際問題。由于商務英語涵蓋了與商務有關的各個領域,商務英語研究的范圍也隨之非常廣泛。研究內容可涉及商務英語語言、廣告、商標、函電、經貿、談判、合同、標識語、公示語、法律、外宣、司名、旅游等,還可包括金融、會計、會展、物流、涉外禮儀、電影、產品說明、公司宣傳、證券、電子商務等領域所使用的英語語言特點及翻譯技巧。
(三)畢業論文形式多樣化
根據《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要求》,畢業論文(設計)要求選題有價值、思路清晰、內容充實、文字通順,并有一定的獨立見解。商務英語專業應鼓勵學生采用市場調研報告、商業計劃書、營銷方案等多種形式,長度與畢業論文長度大體相等,用英語寫作。評分時除了考慮語言質量和格式外,還應把創新思維和應用價值作為重要依據。因而,除理論聯系實際的學術型論文寫作外,還可以采用實踐性畢業論文形式。論文的內容可圍繞商務英語專業相關崗位進行選題,以解決具體職業崗位的具體問題。例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習經歷,針對工作過程,用英語寫一份完整的工作程序匯報;或者是為某項促銷活動寫一份詳細的策劃案;也可以就某個行業的一個突出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完成市場調查報告;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市場調查,寫一份創業計劃書等等。
五、結語
【關鍵詞】英語專業本科生 畢業論文質量管理 實證研究
一、引言
本科畢業論文是本科人才培養的最后一個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培養計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英語專業教學中,畢業論文的撰寫不僅有助于英語專業學生鞏固大學四年所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語言技能,而且有利于培養本科生創新思維、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等。畢業論文寫作不但具有本科教學中其它教學環節所不能替代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作用,同時也是衡量和檢驗高校本科教學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2012年3月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中,特別強調要“強化育人環節,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驗、實習實訓、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然而,近年來,各高校畢業論文質量普遍下滑,引起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基于這一現狀,筆者以本校英語專業2012級和2013級部分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形式來分析探討本校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并擬提出改進措施,以期為今后畢業論文質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二、基于問卷調查的對比研究
1.問卷設計。為了提高問卷調查的有效性,在開展問卷調查之前,筆者所在課題小組成員對我校外語學院2012級論文指導教師(43名)開展訪談,并對指導教師所反映的問題進行了記錄。基于前期的理論綜述和指導教師反饋,本組成員將問卷調查設計為29個問題,其中前27個問題為選擇題,后兩個問題為開放式問答。問卷調查的內容涵蓋了論文撰寫前的準備階段,論文撰寫過程階段以及論文撰寫后的評價階段存在的主要問題,每個階段涵蓋不同的側重點。論文撰寫前,著重了解學生對于畢業論文的重要性認識,了解學生選題出現的困難以及學生對于論文指導教師的評價。論文撰寫過程中,主要側重于學生論文撰寫中的難點,主要存在于論文撰寫時間、論文文獻查找以及語言組織能力三個方面。論文撰寫后,著重了解學生對于論文的答辯管理評價、論文的評定管理評價以及論文的質量管理評價三個方面。
2.問卷實施。本問卷設計完成之后,本課題組5名指導教師首先抽取各自指導論文的2012級學生共計80進行了問卷調查,于答辯結束之后開展了問卷調查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工作。發下問卷調查80份,回收有效問卷78份。本課題組成員針對問卷調查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研討,并提出了改進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學生對于畢業論文重要性的認識;(2)加強指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將學生的興趣與教師的研究方向相統一;(3)增加指導教師修改論文次數;(4)適當延長論文撰寫時間;(5)提高文獻查找能力;(6)加強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7)加強答辯過程的過程管理;(8)規范論文評定標準;(9)加強論文的質量管理。本課題組成員一致在2013級的論文指導工作中堅持這九項措施,在2013級的論文指導工作中嚴格要求。隨后本組成員收集各自指導論文的2013級學生共計80進行了問卷調查,發下問卷調查80份,回收有效問卷80份。隨后開展了問卷調查的數據收集和整理工作,分別形成了對照組和實驗組。
3.問卷調查結果和討論;經過兩次的問卷調查和統計,本組成員獲得了數據,并對此進行數據分析,具體分析如下:
表1和表2收集的是論文撰寫前學生準備撰寫論文的數據對比。表1數據表明,實驗組較對照組對論文的重要性要明顯提高,這組數據說明加強論文重要性教育是必要的,只有充分認識到論文撰寫的重要性才能調動學生撰寫論文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表2數據顯示出實驗組比對照組在選題與教師一研究方向一致性有所提高,這也與本組指導教師在選題階段與學生加強溝通有直接的關系。說明學生論文選題受指導教師影響較大。學生選題與教師的研究方向一致性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師發揮自身專L,利于論文指導工作的展開。
表3至表6收集的是論文撰寫過程中的撰寫時間,修改次數以及學生存在主要的困難的數據對比。以上數據顯示實驗組教師修改學生論文次數明顯高于實驗組,這個結果在另外一項問題(你對你的指導教師是否滿意)中也得到數據支持,學生對于教師的論文修改次數的提高有積極的評價。同時實驗組比對照組撰寫畢業論文時間普遍長1到2周,該數據對比使老師在實驗組加強論文指導和監督的結果,同時也是實驗組學生重視論文撰寫的體現。對于學生論文撰寫中出現的困難,表5體現的論文撰寫中查找文獻途徑受限,該數據對比表明實驗組的上網查閱文獻比例高于對照組,實驗組中完全不查閱文獻的情況沒有出現。反映出本組指導教師在實驗組學生中加強文獻檢索指導,學生網上檢索文獻的能力有所提高。另外表6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論文撰寫中,語言組織一直是難點。不少學生習慣用翻譯軟件組織語言,致使全篇論文中式英語隨處可見。該數據說明語言的積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的語言基礎決定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與指導教師的指導并無直接關聯。
表6至表9收集的為論文撰寫后學生對相關的評價數據對比。以上數據表明,實驗組比對照組對答辯過程、論文評定和論文質量管理方面的評價明顯提高,說明本組指導教師對實驗組的論文答辯、評定、管理三方面的改進與優化提高了學生對以上三項的結果評定。因此,規范論文考核、制定科學合理的畢業論文評價和管理體系對于提高畢業論文質量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結論
通過對我院2012級和2013級畢業論文質量管理分三個階段進行實證研究和分析,表明提高論文質量必須做到如下幾點:一是要加強學生對畢業論文的重視,需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使學生都能從思想上認識到畢業論文的重要性。二是要充分發揮指導教師的指導作用,合理安排教師的工作量,保障教師的論文指導時間。三是管理層要加強畢業論文過程監控,規范畢業論文評價和管理機制,從制度上保障畢業論文工作的開展。問卷調查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由于問卷調查樣本不夠大,被調查者人數有限,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本研究的實證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穆風英.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調查和與思考[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1(4):138-142.
[3]楊宇紅.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的調查和反思[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08-112.
[4]張奕,王健.構建多維化的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管理體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5(9):71-72.
[5]張春芳.英語專業本科畢業論文管理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04(6).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工作刻苦努力,態度認真,遵守各項紀律,表現出色。
2、能按時、全面、獨立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表現出較強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透徹,解決問題方案恰當,結論正確,并且有一定創見性,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或較大的實用價值。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確,語言表達準確,結構嚴謹,條理清楚,邏輯性強,欄目齊全,書寫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規范,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規范,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準確可靠,能夠正確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答辯時,能夠簡明和正確地闡述主要內容,能夠準確深入地回答主要問題,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良(80-89分):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工作努力,態度認真,遵守各項紀律,表現良好。
2、能按時、全面、獨立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具有一定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得當,解決問題方案實用,結論正確。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確,語言表達準確,結構嚴謹,條理清楚,欄目齊全,書寫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規范,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規范,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準確,能夠正確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設計)答辯時,能夠簡明和正確的闡述主要內容,能夠準確地回答主要問題,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中(70-79):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工作努力,態度比較認真,遵守各項紀律,表現一般。
2、能按時、全面、獨立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無原則性錯誤,解決問題方案比較實用,結論正確。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正確,語句通順,條理比較清楚,欄目齊全,書寫比較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規范,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規范,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基本準確,能夠正確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答辯時,能夠闡述主要內容,能夠比較正確地回答主要問題。
四、及格(60-69):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基本遵守各項紀律,表現一般。
2、能夠在教師指導下,按時和全面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
3、論文立論正確,理論分析無原則性錯誤,解決問題的方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結論基本正確。
4、論文中使用的概念基本正確,語句通順,條理比較清楚,欄目齊全,書寫比較工整。
5、論文寫作格式基本規范,基本符合有關規定。論文中的圖表、設計中的圖紙在書寫和制作上基本規范,基本能夠執行國家有關標準。
6、原始數據搜集得當,實驗或計算結論基本準確,能夠使用計算機進行研究工作。
7、在論文答辯時,能夠闡述出主要內容,經答辯教師啟發,能夠回答主要問題。
五、不及格(59分以下,同時具備以下三條或三條以上者):
1、在畢業論文工作期間,態度不夠認真,有違反紀律的行為。
2、在教師指導下,仍不能按時和全面地完成與畢業論文有關的各項任務。
3、論文中,理論分析有原則性錯誤,或結論不正確。
關鍵詞:學術話語;讀者意識;功能語言學;語篇體裁理論
一、引言
英語在學術知識傳播中成為主要媒介語言,大多數全球交流的學術論文都是使用英語的。非英語母語(NNS)學者在進行國際學術對話時,就要了解為學術團體所接受和認可的學術寫作的范式,并按照這種約定的范式寫作。傳統論文寫作觀認為,客觀、非人稱和信息傳遞是學術話語的主要特征,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學術話語的交互性特征。Halliday認為語言是社會人的有意義的活動,是做事的手段[1]。Hyland也認為,寫作是為了達成某一目的:寫作是完成某任務的手段[2]。學術寫作是有寫作目的的一種寫作行為,是與讀者具有互動的寫作過程,本文將結合Halliday系統功能語言學的人際意義理論和Swales[3]和Bhatia[4]的語篇體裁理論語,論討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的讀者意識。
二、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在20世紀60年代末,美學家Iser提出了“暗隱的讀者”(Implied Reader)[5]的概念,這一概念符合藝術規律,也對作家寫作和創作有借鑒意義。從寫作創作角度看,所謂讀者意識,就是寫作過程假想讀者對象,寫作過程傾訴或交流的目標人群。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始終存在著“隱在讀者”,這一“讀者”存在于作者創作的任何一個環節。從寫作教學角度看,讀者意識是一種寫作教學觀,是從讀者角度思考,根據讀者閱讀期待、審美標準、知識水平等不斷質疑和完善寫作過程的訓練方式。從寫作“讀者”角度看,讀者包括“自己”和為不同的讀者寫作的“他者”。針對不同的讀者,結合不同的寫作目的,寫作的內容和過程也會不同,本文討論論文寫作中的讀者對寫作內容和體裁的影響。
(一)Halliday系統功能語言學人際元功能角度
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把語言從系統和功能角度劃分為三個語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際功能、語篇功能[1]。語言是對存在于客觀世界的事物和過程的主觀反映,是說話人對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的經驗,被稱為語言的“概念功能”。而語言又是社會人的有意義的活動,是做事的手段,所有語言使用都表達一定的社會和人際關系,即語言的“人際功能”。用語言表達人類完整思想,概念功能與人際功能結合,即語言的“語篇功能”。
傳統的觀點認為,學術語言是用非人稱的客觀語氣傳遞客觀信息的,因此學術話語被認為是以“概念功能”為主要特征。然而,這種觀點忽略了學術話語的交互性和目的性,學術話語與其他的語言使用領域一樣,作者在與讀者進行交流信息,表達個人觀點,進行學術對話,使自己的學術見解得到認可肯定或者討論質疑。在學術交流中,作者的目的是展示讀者其觀點的可信性,并說服讀者接受其觀點,這就要求在寫作過程中語言考究,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學術話語含有命題內容,也包含Halliday所提出的語言的人際功能。
(二)語篇體裁理論角度
以Halliday的功能語言學理論為基礎,Swales[3]和 Bhatia[4]建立了自己的語篇體裁理論。體裁理論強調語篇的功能性,語篇與語境聯系在一起為不同的語言社區服務。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將體裁解釋為:“一系列交際事件,交際成員共享某種交際目的,這些目的職能為該話語社團所承認,因為構成某一體裁存在的基本理論。這一基本理據形成體裁的圖式結構,并影響、限制內容以及文本的選擇。”每一個專業領域的語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目的和語篇形式,這些都是由該專業領域的話語社區約定承認并共同使用。Swales提出“體裁教學法”,根據語篇的“語步”和“步驟”作為語篇分析的基本單位,對語篇的各部分的體裁特征作了概括總結。
三、論文寫作中的讀者意識
大學生在應試級作文寫作中,關注寫作最終成品,讀者也只有閱卷人。論文寫作與應試作文寫作在寫作過程、寫作目的和目標讀者方面都有不同,而三者又是互相影響,并相互作用的。以科研為目的的研究生階段學習,更重視其在學術研究的發展,其論文撰寫過程也是要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應試寫作是在考試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文寫作。二者在寫作過程方面不同,前者需要經過文獻查找、文獻閱讀、形成研究問題、研究設計、論文初稿撰寫、再閱讀、修改、反饋、再修改等復雜往復的過程,才能夠形成最終的論文。應試作文寫作要經過審題、作文大綱、初稿、終稿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論文寫作的目的較多元,包括:結業畢業、學術交流、職稱評定等,其動機也可以是其中幾種的結合;應試作文的目的是完成考試考核,取得理想成績。論文寫作與應試作文在目標讀者上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強調讀者意識非常重要。
需強調論文寫作中讀者意識,是因為傳統論文寫作觀往往忽略學術話語的交互性特征。論文寫作需要說服讀者,使讀者相信其論證過程的邏輯性。論文寫作并非完全客觀、無人稱的客觀陳述,因此學術寫作是有寫作目的的一種寫作行為,是與讀者具有互動的寫作過程。
四、結語
學術話語的作者與讀者之間進行交互性的交流,學術話語是作者用以說服目標讀者接受其論點正確性的手段,為了有效地達到說服讀者的目的,作者需要使用能夠被學術社團成員接受的方式表達其觀點,因此需要尊重該專業領域的話語社區約定承認并共同使用的范式。學術寫作是作者與讀者就學術領域的某些問題進行磋商的過程,這個過程要求參與者使用特定的社會與文化語境中規約性的表達方式。在論文寫作中,強調論文寫作中與讀者的交互是達成學術交流目的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2]Hyland,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
[3]Swales, J.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