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圍術期護理管理

圍術期護理管理

時間:2023-08-02 17:16:4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圍術期護理管理,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圍術期護理管理

第1篇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risk management in perioperative nursing care of thoracic surgery. Method: To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thoracic surgery as the study object, and divide them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does not take risk management; Observation group takes risk management,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accordingly propose risk prevention measures. Results: after risk management, in perioperativ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ransfusion reaction,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care are all superior than before,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關鍵詞: 風險管理;胸外科;圍術期護理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thoracic surgery;perioperative nursing

中圖分類號:R2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2-0312-02

0 引言

護理風險管理指的是護理人員識別、評價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同時針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應的安全防范措施,通過護理風險管理,能夠將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減少,同時,還能夠將護理風險事件對醫院及患者的危害及經濟損失盡量降低。一般來說,胸外科中,大多數患者為肺癌、賁門惡性腫瘤、食管惡性腫瘤患者,這些患者均需要進行開胸手術治療,該手術具有較大創傷,并且術后患者還會發生嚴重的并發癥;所以,護理人員應該要將風險管理貫穿在胸外科圍術期護理的整個過程中,評估潛在風險,在手術前,對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全面的評估,給予患者相應的措施,保證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手術治療;術后幫助患者恢復生理功能,避免患者發生并發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胸外科手術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選取的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按照患者的住院時間先后進行分組,2010年10月-2011年9月的患者分為對照組,患者例數為50;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患者分為觀察組,患者例數為50。對照組患者不采取風險管理,觀察組在圍術期護理中貫穿風險管理。對兩組患者在圍術期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沒有存在顯著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 風險管理方法 風險管理涉及的部門較多,基本上,醫院中的所有部門均與風險管理存在一定的聯系,所以,臨床護理中貫穿風險管理必須要得到醫院最高管理層的支持,同時還需要醫院中其他部門的協調,首先,醫院高層管理人員必須要有一致的觀點,才能將風險管理在下級進行貫徹。風險管理包括的內容主要為:評估與分析風險、制定風險管理計劃、評估計劃的結果。

1.3 評估方法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觀察兩組的文書錯誤、輸液反應、并發癥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情況,采取問卷調查(自制問卷)的方法統計在圍術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經過風險管理之后,觀察組的文書錯誤、輸液反應、并發癥發生次數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同時,風險管理后,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遠遠高于風險管理前,上述結果對比,均存在顯著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 護理風險影響因素

3.1.1 患者自身心理影響因素 由于胸外科患者大多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手術不但會對患者的生理產生影響,還會對患者的心理產生嚴重影響,大多數患者在圍術期會出現悲觀、恐懼、憂郁、焦慮等消極反應,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出現行為改變,對手術治療及護理效果產生嚴重影響。

3.1.2 術前疾病導致的風險因素 胸外科的賁門惡性腫瘤及食管惡性腫瘤患者在手術前均存在嚴重程度不一的惡心、進食哽噎、嘔吐等胃腸道反應,導致患者減少進食,進食減少就不能保證患者營養充足,繼而引發機體營養不良癥狀,患者體內發生營養不良,就會導致患者水電解質平衡狀況受到影響,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癥狀;而肺癌患者在手術前大多數存在呼吸困難、咳痰及咳嗽等不良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還會發生大咯血的不良癥狀;上述不良癥狀均會對手術及護理效果產生嚴重影響,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1.3 手術治療導致的風險因素 給予患者開胸手術,由于開胸手術切口通常較大,就會導致較大的創傷,術后患者容易發生并發癥,如果術后護理人員沒有詳細監測患者的病情,沒有及時發現不良癥狀,沒有對患者的輸液速度進行良好控制,就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術后并發癥,另外,不規范的引流管道護理及健康指導,也會導致發生術后并發癥,一般來說,胸外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吻合口瘺、肺炎、出血等。

3.2 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

3.2.1 提高護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可以將胸外科手術患者按照病情及手術情況進行分類管理,針對不同護理人員負責的領域不同,可以給予他們不同的培訓及指導,提高他們的基礎理論知識及時間操作能力,經過指導,使護理人員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得到提高,在臨床護理過程中充分貫徹風險管理,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2.2 提高醫療文書質量 醫療文件中,患者病歷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該文件在法律上的嚴肅性不容忽視,所以,文書書寫中,護理人員一定要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進行書寫,保證文書的準確性與規范性,還要保證文書的記錄與醫護人員的記錄相符合。

3.2.3 加強風險識別能力 患者在入院前,護理人員就應該對患者的以往病史、意識狀態、心理狀況、活動能力及體征等方面的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術后,還應該加強對病情不穩定患者、老年患者、嚴重病情患者等的巡查。護理人員在病房巡視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患者的主訴,同時,還要詳細觀察患者的呼吸、表情變化,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就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初步評估,馬上通知醫生,必要時還要配合醫生進行相應的處理措施。另外,關于陪護措施、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詳細落實,并且按照規定嚴格執行。

3.2.4 加強風險監控 在加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的同時,護士長還要對臨床護理過程中的各個基礎及環節質量加強監控,特別是重點對象、重點患者、重點環節、重點時段等重點內容的質量控制,保證每天均做到“四看五查”,四看為:看醫囑單、護理記錄、患者體溫單、重點患者的病情變化;五查為:①是否妥善處理新住院患者;②查患者術前物品是否完善準備;③查病情嚴重及長期臥床患者是否出現壓瘡、床單是否平整及是否按時翻身;④查是否妥當處理大小便失禁患者;⑤查各種引流管是否妥當安置。另外,還要定期考核護理人員的護理狀況,及時反饋結果,針對結果進行相應的改進,減少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

3.2.5 護理風險發生后的處理 一旦出現護理風險,護理人員要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盡量降低風險損失程度,護士長要馬上趕到風險現場,對風險的發生過程進行詳細的調查,做好與患者及其家屬的溝通工作,避免出現護患糾紛,然后將風險事件及時上報。

參考文獻:

[1]梁潤華.基于管理失誤論的頂崗實習風險防范對策[J].價值工程,2012,(28).

第2篇

圍術期與圍術期護理的界定及概念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也在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1998年中國第一屆普通外科圍術期學術討論會上,對圍術期做出的定義是“圍術期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至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的一段時間”。而圍術期護理是指“從患者確定入院治療時起,對患者從心理、生理、社會等整體護理,貫穿術前、術中、術后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圍術期也稱手術全期(術前、術中及術后),指護士從迎接患者進入外科病房到患者術后痊愈回家這段時期。根據時間的不同分為手術前期、手術中期和手術后期。外科護士在圍術期的重要職責是在術前全面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采取措施使患者具備耐受手術的良好身心條件;術中確?;颊甙踩褪中g的順利實施;術后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生理功能,防止各種并發癥和殘障,實現早日全面康復的目標。由此可見,圍術期護理是患者在整個外科治療過程中的一個中心階段[1],現將圍術期護理評估的定義、目的、技巧、內容分述如下。

1 圍術期護理的定義與目的

根據圍術期的概念和處理的目的,可將圍術期護理評估的定義與目的歸納為:以病人為中心,圍繞著“幫助患者獲得最佳的手術治療效果”這一最終目標,采用觀察、交談、體檢、參閱各種相關文字資料等方法,連續性地收集患者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的主客觀資料,進行動態的分析判斷,以及時發現患者在圍術期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為做出準確的護理診斷和制定實施恰當的護理計劃,實現預期目標提供依據,也為評價護理效果提供反饋的信息資料。具體地說,通過圍術期的估計與處理,術前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手術治療;術中能夠安全地耐受手術并確保手術成功;術后盡早順利康復。因此,護理質量管理的定位同樣應建立在護理工作是否滿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上,因為滿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是護理服務產出效果的標準[2]。為了保證手術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心理護理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必須做好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各項交接工作,且要做好手術后及時隨訪,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痊愈出院。

2 圍術期護理技巧

2.1 系統觀察 是指護士用感官或借助一些器具有意識的收集支持或否定護理診斷的資料。要求護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不但要仔細觀察患者的外在表現,還要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系統觀察是臨床護士每日運用的護理技巧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2.2 有效溝通 指護士通過交流技巧與患者之間進行的一種流暢友好的,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為確保溝通有效護士需注意以下技巧:首先自然地自我介紹和說明來意與目的;合理的運用開放性提問;恰當的目光交流;隨時把握語言、語調和交談內容;巧妙的運用引導語引導患者;適時扼要地歸納和總結。

2.3 護理體檢 指運用基本的視、觸、叩、聽技巧以及護理測量的工具與手段,去收集患者的客觀資料,臨床護士既要熟練運用基本的體檢方法,也要掌握具有專科特點的體檢方法來準確地獲得客觀資料。

3 圍術期護理內涵

患者手術治療得到滿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圍術期護理,也要有優質的服務與優良的護理技術,三者缺一不可[3]。從重要性來講,完善的圍術期護理較護理技巧更為重要。圍術期護理是從患者的整體來考慮,包含患者的生理、社會、環境對疾病影響的轉歸因素,患者對手術需求與精神準備的護理需求、特殊情況的護理以及手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等,確保患者度過圍術期,取得手術成功。概括起來,圍術期護理分3個階段,內容包括如下。xz

轉貼于 【關鍵詞】 圍術期護理;技巧;內涵

圍術期與圍術期護理的界定及概念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也在發生一定程度的變化。1998年中國第一屆普通外科圍術期學術討論會上,對圍術期做出的定義是“圍術期是指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至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的一段時間”。而圍術期護理是指“從患者確定入院治療時起,對患者從心理、生理、社會等整體護理,貫穿術前、術中、術后與這次手術有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圍術期也稱手術全期(術前、術中及術后),指護士從迎接患者進入外科病房到患者術后痊愈回家這段時期。根據時間的不同分為手術前期、手術中期和手術后期。外科護士在圍術期的重要職責是在術前全面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采取措施使患者具備耐受手術的良好身心條件;術中確?;颊甙踩褪中g的順利實施;術后幫助患者盡快恢復生理功能,防止各種并發癥和殘障,實現早日全面康復的目標。由此可見,圍術期護理是患者在整個外科治療過程中的一個中心階段[1],現將圍術期護理評估的定義、目的、技巧、內容分述如下。

1 圍術期護理的定義與目的

根據圍術期的概念和處理的目的,可將圍術期護理評估的定義與目的歸納為:以病人為中心,圍繞著“幫助患者獲得最佳的手術治療效果”這一最終目標,采用觀察、交談、體檢、參閱各種相關文字資料等方法,連續性地收集患者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的主客觀資料,進行動態的分析判斷,以及時發現患者在圍術期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為做出準確的護理診斷和制定實施恰當的護理計劃,實現預期目標提供依據,也為評價護理效果提供反饋的信息資料。具體地說,通過圍術期的估計與處理,術前使患者以最佳的身心狀態接受手術治療;術中能夠安全地耐受手術并確保手術成功;術后盡早順利康復。因此,護理質量管理的定位同樣應建立在護理工作是否滿足了患者的健康需要上,因為滿足患者的健康需要是護理服務產出效果的標準[2]。為了保證手術患者術前、術中和術后心理護理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必須做好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各項交接工作,且要做好手術后及時隨訪,促進患者早日康復痊愈出院。

2 圍術期護理技巧

2.1 系統觀察 是指護士用感官或借助一些器具有意識的收集支持或否定護理診斷的資料。要求護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不但要仔細觀察患者的外在表現,還要分析患者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系統觀察是臨床護士每日運用的護理技巧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2.2 有效溝通 指護士通過交流技巧與患者之間進行的一種流暢友好的,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為確保溝通有效護士需注意以下技巧:首先自然地自我介紹和說明來意與目的;合理的運用開放性提問;恰當的目光交流;隨時把握語言、語調和交談內容;巧妙的運用引導語引導患者;適時扼要地歸納和總結。

2.3 護理體檢 指運用基本的視、觸、叩、聽技巧以及護理測量的工具與手段,去收集患者的客觀資料,臨床護士既要熟練運用基本的體檢方法,也要掌握具有??铺攸c的體檢方法來準確地獲得客觀資料。

3 圍術期護理內涵

患者手術治療得到滿意的成功,既要有完善的圍術期護理,也要有優質的服務與優良的護理技術,三者缺一不可[3]。從重要性來講,完善的圍術期護理較護理技巧更為重要。圍術期護理是從患者的整體來考慮,包含患者的生理、社會、環境對疾病影響的轉歸因素,患者對手術需求與精神準備的護理需求、特殊情況的護理以及手術后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等,確?;颊叨冗^圍術期,取得手術成功。概括起來,圍術期護理分3個階段,內容包括如下。

3.1 手術前期 護理包括以下9個方面:(1)患者入院至確定手術日之間心理調整,護士應了解患者環境改變、角色改變、心理狀態改變,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影響。(2)護士傳授給患者及其有關人員對疾病的認識和配合治療的知識、方法。(3)與手術相關的康復訓練知識,如肢體功能鍛煉、肺部深呼吸等要領。(4)為患者提供各種術前信息,如手術方案、手術操作者、手術麻醉方法選擇、術后疼痛處理等。(5)患者機體包括合并疾病對術后恢復影響的防治,如術前有肺功能障礙,改善肺部狀況的超聲霧化、拍背。(6)疾病或手術本身需要的特殊準備。(7)特殊的器械、藥物和方法使用知識,如抗生素使用的時間、劑量、方法及觀察不良反應處理。(8)了解患者整個治療過程中最擔心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關鍵手段,如患者擔心術后疼痛,可以介紹止痛技術,如擔心無人陪護,可與陪護中心聯系等。(9)讓患者了解圍術期護理配合的重要性,如手術方法、護理方法。手術前護理的關鍵是使患者以最佳狀態進入手術期。

3.2 手術中期 護理包括以下5個方面:(1)手術中配合的實施與管理,保證患者與手術器械萬無一失。(2)術中監測與常規護理。(3)麻醉清醒者的語言保護性措施和心理安慰:如保暖、撫摸、關心體貼等。(4)意外情況的預防、發現與搶救配合。(5)特殊藥物的應用及護理。手術中護理的關鍵是使患者能夠安全地耐受手術,并保障手術成功。

3.3 手術后期 護理包含以下8個方面:(1)患者術后良好環境。(2)生命體征與重要臟器功能的監測與異常情況的觀察。(3)術后常規護理技術:如床上洗漱、擦浴、口腔護理、洗腳以及術后肢體的功能鍛煉。(4)??谱o理技術,如肺部護理、各種引流管護理、呼吸道管理等。(5)康復訓練技術實施與管理。(6)維持內環境平衡與良好的代謝支持:如腸內、腸外營養支持,各種靜脈穿刺技術應用。(7)術后所需特殊治療與護理。(8)患者出院健康教育與家屬康復知識實施教育,護士對所做護理進行效果評價和總結,提高護理質量。手術后護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盡早順利康復。

圍術期護理是從手術前準備與手術后護理發展起來的,由于許多護理問題貫穿于手術前中后3個階段而不能分割,護士通過調查分析了解到患者對手術的過程及時間、術后疼痛情況及時間、術后的飲食情況、注意事項及手術費用情況,都需要護士全過程體貼入微的關懷,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在治療方法和認識上的發展,要求護士的護理技術也應有先進的理論指導。

【參考文獻】

1] 陸丹.整體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實施及評價[J].家庭護士,2007,5(11):809811.

第3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19.79

關鍵詞 集束化護理 內鏡黏

>> 內鏡下胃息肉切除術圍手術期應用集束化護理的效果分析 內鏡下胃黏膜剝離治療胃間質瘤的手術配合體會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胃異位胰腺治療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在內鏡粘膜剝離術患者圍手術術期的實施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胃食管連接部癌前病變的臨床效果觀察 內鏡粘膜下剝離術(ESD)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 護理告知在內鏡黏膜剝離術中的應用觀察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上消化道腫瘤的圍術期護理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結直腸癌的圍術期護理 分層級管理在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患者中的應用及分析 淺談胃間質瘤的內鏡黏膜下剝離術護理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消化道隆起性病變治療中的應用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在治療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應用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消化道病變的臨床研究 腹腔鏡下胃轉流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的護理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護理配合探討 二氧化碳氣體灌注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中的應用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上消化道黏膜病變及黏膜下腫物臨床研究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胃癌的護理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 Resar R,Pronovost P,Haraden C,et al.Using a bundle approach to improve ventilator care processes and reduc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J Qual Patient Saf,2005,31:243-248.

4 郝晉雍,黃曉俊.ESD在治療早期胃癌及癌前病變中的應用[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1,20(6):58.

5 單君,朱建華,顧艷葒.集束化護理理念及其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0):890.

6 Masaki Tanaka,Hiroyuki Ono,Noriaki Hasuike.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Of early gastriccancer.Digestion,2008,77(1):23-28.

7 Conio M.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7(4):248-250.

8 令狐恩強,盧忠生,馮佳,等.內鏡下黏膜剝離術治療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24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8,28(11):964-966.

第4篇

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食管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沈陽市第九人民醫院收治的95例食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A組(53例)和B組(42例)。B組患者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A組患者在B組基礎上在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疼痛程度及術后恢復時間。結果A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A組患者VAS評分為(1.8±0.6)分,明顯低于B組的(4.0±1.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A組患者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對食管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減輕術后疼痛,促進其早日康復。

【關鍵詞】

優質護理;食管癌;圍術期

食管癌是目前危及人們生命安全的常見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1]。手術是治療食管癌的主要措施,對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手術創傷大,術后疼痛劇烈、并發癥多,均可影響患者恢復,因此臨床日漸重視食管癌圍術期的護理工作。本研究就優質護理在食管癌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95例食管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經臨床癥狀、影像學及病理檢查等確診[2];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手術及麻醉禁忌證。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A組(53例)和B組(42例)。A組患者中,男32例,女21例,年齡30~65歲,平均(42±6)歲;B組患者中,男24例,女18例,年齡30~68歲,平均(43±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B組患者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術前訪視了解患者心理狀態,緩解其焦慮、抑郁情緒,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常規禁食禁水,做好腸道準備,常規消毒。術后密切注意患者意識、呼吸、血壓、心率等變化,給予吸氧、心電監護,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A組患者于B組護理基礎上在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創建溫馨、干凈、舒適的住院環境

保持病房內干凈、安靜、整潔,治療、護理操作應集中展開,減少噪聲,室內不可吸煙、飲酒,適當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室內溫度維持26℃左右,濕度70%;保證光線柔和,陽光充足,適當擺放綠色植物、書籍,播放輕柔音樂,使患者能夠在舒適的環境中保持身心愉悅。

1.2.2健康宣教

術前根據患者心理狀態、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等,護理人員應向患者講解醫院規章制度、主治醫師、責任護士及疾病相關知識,講述手術目的、安全性、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項,以消除其陌生、焦慮、不安、恐懼等心理;與患者積極進行溝通交流,通過認知干預、放松干預等措施,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3術后基礎護理

術后幫助患者取平臥位,及時清理口腔分泌物。

1.2.4疼痛護理

術前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展開腹式呼吸鍛煉,以減小胸部活動幅度,減輕胸部疼痛,術后根據其疼痛程度給予相應護理。理解患者痛苦,滿足患者需求,鼓勵、支持患者,緩解其焦慮情緒。必要時給予鎮痛護理。鎮痛可采用硬膜外鎮痛泵,向患者講述鎮痛泵原理及作用,指導其如何使用,并對其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必要時給予鎮痛藥物。

1.2.5營養支持

患者禁食期間可靜脈補液,行腸內腸外營養支持;術后第2天患者腸胃蠕動恢復后經導管滴入營養液,減少輸液量;術后第5天可逐漸恢復飲食,由流食過渡至半流食,再逐漸過渡至普食,禁止暴飲暴食,少食多餐,逐漸增加飲食量。

1.2.6早期活動

患者術后生命體征穩定后,護理人員應協助其適當翻身并按摩肢體,適時叩背排痰,適當增加床上活動,拔除胸管后可下床活動,并逐漸增加活動次數。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疼痛程度及術后恢復時間。生命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估患者的生命質量,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總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質量越高[3]。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10分,0分:無痛;10分:劇烈疼痛,無法忍受[4],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嚴重。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命質量比較

A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護理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護理前,A組患者VAS評分為(6.8±1.1)分,B組為(6.8±1.2)分,兩組患者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A組患者VAS評分為(1.8±0.6)分,明顯低于B組的(4.0±1.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術后恢復時間比較

A組患者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3討論

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以滿足患者需求為目的,為患者提供高效、優質、滿意的服務,確?;颊甙踩?、軀體舒適,平衡患者心理[5]。食管癌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對生命安全擔憂、對治療措施不了解、對治療費用擔憂等,大部分會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可影響治效果。因此,應加強食管癌手術患者的護理工作,緩解其圍術期的不良情緒,促進護理工作的順利實施。食管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首先應營造舒適、溫馨的住院環境,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應以熱情友好的態度,面帶微笑,迎接患者,向其介紹醫院管理制度,以減輕其住院期間的陌生感和孤獨感,術前展開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及常規基礎護理,使患者能夠掌握手術基本情況,以消除其緊張、不安情緒;術后實施飲食護理、基礎護理、疼痛護理等,可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同時,護理期間應加強患者安全管理,給予其全程健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樹立高度健康意識及安全意識[6];需定時巡視病房,對危重、躁動患者予以相應約束。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A組患者VAS評分明顯低于B組,排氣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B組。提示對食管癌圍術期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促進其康復。并且A組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精神狀態及日常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B組。表明對食管癌圍術期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改善患者生命質量,調節患者精神狀態、軀體功能,提高患者社會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對食管癌患者圍術期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患者生命質量,減輕術后疼痛,促進其早日康復。

作者:唐陽 單位:沈陽市第九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周慧娟.黃珍珍.113例食管癌患者圍術期的疼痛護理[J].護理學報,2010,17(5B):37-38.

[2]陳莉.老年食管癌患者圍術期肺部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3):523-524.

[3]劉光英,張娜,潘愛春,等.Orem自理理論在食管癌圍術期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雜志,2010,25(14):1278-1280.

[4]孔美菊.食管癌根治術的護理配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9(2):159-160.

第5篇

[關鍵詞]肝癌;圍術期;細節化護理;臨床效果

我院就將以細節化護理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將其作用于肝癌患者圍術期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5年10月期間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18例,平均年齡(50.3±1.4)歲,平均病程(3.3±0.2)年,所有入選研究的患者均經CT及病理學檢查確診;采用隨機性分組的方式將60例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1.2護理方法對照組,本組患者行肝癌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本組患者行細節化護理,具體護理內容為(1)心理疏導,患者受到疾病的影響生活質量的下降,因此患者多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負面心理情緒,針對這種情況護理人員首先要將關于肝癌的基本知識、手術必要性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以消除患者由于未知引起的恐懼,通過成功治療案例講解的方式幫助患者構建戰勝疾病的信心;(2)中醫對癥護理,對于伴有惡心嘔吐的患者,可遵照醫囑對患者耳穴埋豆:神門、交感、胃、十二指腸,中醫認為肝喜條達、惡抑郁,因此告誡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避免惱怒使肝氣條達;對于有便秘或大便干結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順時針方向揉按腹部或關元、氣海、足三里等穴,每日清晨1次,每次持續5~10分鐘[1];(3)管道護理,要求各引流管標識清晰,嚴格各導管出現避免堵塞、扭曲、受壓、脫落及過度牽拉的情況,對引流液的顏色和性質進行持續性的監測和記錄,若發現異常則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并配合其采取針對性處理,同時做好患者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的護理,以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4)疼痛護理,由于手術創傷和各引流管的刺激等原因,患者多會出現程度不同的疼痛感且睡眠質量也會受到很大的影響[3],因此,護理人員可通過心理安慰減輕患者由于疼痛引起的不適應,同時對于疼痛感過于明顯的而患者可遵照醫囑指導其使用鎮痛泵或鎮痛藥物[4];(5)并發癥護理,從本次研究來看,患者術后并發癥多以肝功能衰竭為主,由于肝腎功能損害,患者多會誤以為是由于治療效果不佳所導致,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還應對患者肝功能進行系統性的評估,遵照醫囑對其使用保肝藥物和水化治療,及早發現肝性腦病的先兆比如多語、嗜睡、表情冷淡和煩躁不安,對肝功能的各項指標行動態監測,3~5d內對患者行靜脈滴注白蛋白,并避免對患者使用鎮靜劑和安眠藥等對肝臟有損傷的藥物,術后持續對患者行面罩給氧以增加肝細胞的供氧量,對于術后3d未排便的患者可對其行灌腸處理,以降低肝功能衰竭的發生率。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1.4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實驗的計量資料,并應用配對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結果

兩組患者在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上比較觀察組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2。

3討論

結合本次研究來看,細節護理管理與常規護理的差距在于,將具體護理內容更加細化,有預見性的對患者在整個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預判性的干預,保證了護理的科學性,進而提高治療效果;其次,根據每一名患者在手術前后的基本情況,對其存在的護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護理,保證了護理工作的針對性;結合本次研究來看,兩組患者在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患者滿意度三項指標上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在兩組患者各項臨床資料均無差異的情況下,這也從側面提示了細節化護理管理作用于肝癌圍術期護理中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萬小琴.加快康復外科理念在肝癌患者圍術期護理的效果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17:223-225.

[2]李寧,黃芙蓉,黃躍英.循證護理對肝癌術后并發癥中的預防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5,33:117-118.

[3]侯妙珍.高齡原發性肝癌患者圍術期護理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23:3570-3572.

第6篇

[關鍵詞] 綜合康復理念;乳腺癌;圍術期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11(a)-0100-04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oncept on 9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IAO Yongqian

Harriso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of Hengshui City, Hebei Province, Hengshui 05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function of perioperative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oncept o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0 to November 2011, in Harrison International Peace Hospital of Hengshui City, the clinical data of 90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nurs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nurs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monitoring the patients closely, drainage nursing, wound nursing and so 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nursed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oncept based on the routine care. The bed activity, under bed activity,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limb lymph edema, wound infection,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nd so on were monitored, the situation of shoulder joint activity, lymph circumfluence and limb function recovery at 1, 3,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general situa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13.33%)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31.11%), the situation grades of shoulder joint activity, lymph circumfluence and limb function recovery at 1, 3, 6 months after the surgery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or P < 0.01).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oncept can improve effectively situations of perioperat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educe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and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lymphedema effectively .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concept; Breast cancer; Perioperative

綜合康復理念以減少、消除患者生理和心理創傷以及減少圍術期的應激反應和并發癥為宗旨,近年來被越來越多的醫務人員和患者所認可。同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較高的復發率及淋巴轉移率也困擾著廣大臨床醫師[1]。乳腺癌近幾年的發病率在我國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前列[2]。但是,隨著人們防病意識的增強,無轉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較多。目前無轉移乳腺癌的治療手段主要是手術切除[3]。有報道[4]乳腺癌患者在進行完手術后有15%~25%會出現淋巴水腫或者慢性疼痛,為防止乳腺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明確綜合康復理念在乳腺癌患者圍術期作用,本課題組對收治的90例乳腺癌患者進行研究,對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按照綜合康復護理理念,在術前、術中、術后提供“三位一體”的綜合康復護理。術前,主要是醫務人員的儀表,按照護理接診程序,向患者講解術前、術中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等,同時宣傳能夠早期活動患者防止淋巴水腫的意義,同時告知醫務人員以優質康復服務理念貫穿于整個手術過程,強化服務意識,增加患者的信任感。術后,根據患者個體化的特點,給患者提供功能康復、飲食、用藥、生活習慣、健康促進等指導,同時建立健康檔案,進行跟蹤服務,定期對乳腺癌術后患者治療康復效果進行隨訪。結果顯示其能有效增強癌癥患者的適應,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0年11月~2011年11月于衡水市哈勵遜國際和平醫院收治的97例無轉移乳腺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7~48歲,平均(40.23±3.14)歲;均經過病理組織檢查證實,其中單純癌10例,乳腺腺癌67例,浸潤導管癌9例,髓樣癌4例。經6個月以上隨訪,其中2例因病情變化退出研究,5例失訪,最終有效病例為90例。將90例患者患者按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45例)及對照組(45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術前常規禁飲4 h,禁食8 h。隨后為患者進行手術風險評估,并進行血常規、生化、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血糖、心電圖、B超和X線檢查,及時發現心血管、肺部疾病及糖尿病等[5]。手術過程中將濕度控制在50%~60%,溫度控制在25~26℃。進行手術時,依據麻醉類型,協助患者擺放并予患者吸氧,打開靜脈通道,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必要時為患者插導尿管。與患者溝通時應注意語言技巧,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話語。術中護理人員規范操作,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若有異常,及時采取應對措施。術后,協助患者過床,至患者神志完全清醒且無明顯不適,再將其送至病房。在病房內對患者進行后續觀察和治療,并認真觀察切口恢復狀況、鎮痛效果、引流液的量和顏色、管道有無堵塞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2.2 觀察組 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同時應用綜合康復理念進行護理,成立綜合康復小組,由腺體外科主任、手術室主任、外科總護士長、腺體外科護士長、手術室護士長、高年資經驗豐富的腺體外科護士共計12名組成。具體方法:①術前禁飲食較對照組更為寬松,患者可于術前6 h服非固性食物,術前4 h飲用10%葡萄糖溶液500 mL。②不為患者置入導尿管,若患者術后出現尿潴留再予導尿,觀察管道中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質,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拔除導尿管。③全面了解患者情況,做好宣教指導,指導患者練習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掌握平臥位咳嗽排痰技巧,向患者說明術后患側肢體床上練習的必要性,將快速上肢康復訓練納入健康教育內容,由所分管護士按照康復計劃單內容指導患者進行練習,直至患者能掌握術后所要進行的訓練。④術中由手術室護士長指導配合手術中鎮痛;手術完成后自控鎮痛2 d。⑤采用劉殿臣等[6]的方法,對乳腺癌患者術后予以含有氫化潑尼松和地塞米松的藥物霧化吸入,有效緩解了氣管插管術后患者的咽部不適。⑥患者無明顯不適可術后4 h飲水,12 h后進食流質食物。⑦術后綜合康復外科小組進行康復指導。指導患者盡早進行患肢活動,活動強度循序漸進,以防止患側肢體淋巴水腫形成。若患者術后2~3 d體溫都保持正常,且鎮痛效果良好、傷口無感染、患肢能自由活動、進食順暢,即可認定患者達出院標準,患者可在術后2周內出院。出院前,為患者制訂有針對性的功能恢復訓練方案,建立患者隨訪記錄檔案,指引患者隨訪時注意事項及隨訪時間,需要完善及攜帶的資料,促進患者家庭自我管理的自覺性及依從性,將每次隨訪內容記錄、整理、匯總。護理小組在綜合康復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患者的肩活動度、患肢功能康復情況以及淋巴回流狀況有針對性地制訂個體化的護理干預計劃。隨訪期間患者遇到的問題和難以解決的問題由綜合康復小組成員結合患者生活習性、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等的自身特點和患者的個體化狀況予以一一解答。并在每次的隨訪中了解患者心理、情緒狀況,給予患者直接的心理援助,把負性情緒可誘發乳腺癌再復發事件的危害告訴患者,并加以指導訓練。⑧熊彥等[7]報道家庭支持作為家庭功能的一部分,在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減輕心理應激方面有巨大的作用,故本課題組充分利用家庭保證患者的情感支持,盡可能促進丈夫和患者的情感交流,建立長期的家庭支持計劃,爭取家庭支持作用的可持續化。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術后一般情況,包括床上活動、床下活動、住院時間、住院費用。監測患者術后2周內的并發癥情況,包括呼吸系統感染、患肢淋巴水腫、切口感染、尿路感染等;術后1、3、6個月隨訪記錄患者肩關節活動度、淋巴液回流及患肢功能康復情況。依據活動范圍、是否腫脹、功能、疼痛進行評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肩關節活動度、患肢功能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兩組術后一般情況

觀察組床上活動時間、床下活動時間、住院天數均較對照組縮短,住院費用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 0.01)。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一般情況(x±s)

2.2 兩組患者術后2周內并發癥情況比較

術后患者呼吸道感染、淋巴水腫等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在應用綜合康復理念后明顯降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2周內并發癥情況比較(例)

3 討論

綜合康復理念是近年來新涌現的醫學理念,指的是對圍術期患者實施的一整套由循證醫學證實的優化措施,從而有效減少患者心理和身體遭受的創傷應激,實現促進患者順利康復的目的[8]。醫院作為乳腺癌患者可利用的外部資源,將綜合康復理念滲透于乳腺癌患者圍術安全管理過程中,建立圍術期安全管理流程,加強術前、術中和術后3個重要環節管理,嚴格執行查對制度,遵循醫護雙方圍術期互相監督管理乳腺癌患者,切實做到零風險管理,從而保證患者手術安全[9]。仲艷[10]報道處于不同治療階段的患者對于參與社會回歸有著共同的正性認識,回歸社會有益身心健康,減輕家庭負擔。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床上活動、床下活動、住院時間明顯較短(P < 0.01),同時住院費用也顯著少于對照組(P < 0.01);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P < 0.05),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肩關節活動度、患肢功能恢復狀況優于對照組(P < 0.01)??梢?,綜合康復理念應用于乳腺癌患者圍術期管理的效果確切。因為綜合康復理念注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心理疏導,加大了對健康教育和溝通交流,能夠最大程度地減少患者的心理應激,獲取患者對治療與護理的配合;術前調整禁食方法并口服葡萄糖,減少了術后可能出現的胃腸道不適;術中注意保持體溫,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心臟不適、免疫功能下降的發生;術后加強了康復護理指導和飲食、飲水護理,有助于淋巴回流保護,促進機體功能的恢復,有報道[11-12]不良情緒可以通過神經系統及內分泌系統的中介作用影響免疫功能,從而促使癌細胞快速增長,使復發發生。改變了乳腺癌患者在圍術期要承受較大的麻醉、手術創傷大、疼痛刺激等的影響,規避了不良并發癥發生風險,使其能運用積極的應對策略,有效地改善癌癥患者的社會心理狀況,促進術后患者康復及遵醫行為。

目前,癌癥仍被視為不治之癥,人們對癌癥的正確認識普遍不足,從而引起患者不確定感,這主要來源于患者本身,如手術是否成功、是否出現化療副作用、癌癥是否轉移和復發等。治療的長期和遷延性,個人角色發生的轉變,有的被迫離開原崗位在家休養,不善于主動收集與疾病相關的各種信息。這可能與現有獲取知識途徑單一有關?,F階段醫務工作者由于人員和時間的原因,對患者進行深入系統的教育不現實;同時,雖然現有網絡非常發達,但是由于本次調查患者多為農民,其文化程度一般較低、上網能力較差,無法獲取網上的大量信息[13]。綜合康復理念的介入,能為患者提供更加易懂、便捷的信息,讓患者能夠更加輕松地獲取相關知識,以提高他們的信息管理能力。

護士要主動收集患者的信息,綜合康復小組成員與患者需采取有效交流、營造寬松的就醫環境,主動關心、同情患者,盡量滿足患者的需求。為患者進行個性化的康復提供依據,患者心情的好壞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輕松愉快的情緒能使患者感覺病情癥狀減輕,同時,能提升患者康復的進程。因此,樹立情感化護理服務理念,對于提高乳腺癌患者護理質量十分重要,研究報道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齡、不同認知能力患者需求不同。利用出院后的延續護理有效解決患者的恐懼、孤獨和身體意向問題[15-16]。楊柳等[17]報道,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現狀不容樂觀,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通過監控和管理自身癌痛的癥狀和征兆,能使患者自己保持和增進自身健康,減少癌癥對自身、社會功能、情感和人際關系的影響。

社會家庭和自我管理多元協同乳腺癌術后至2年內,局部肢體功能鍛煉和全身體能康復訓練相結合,可以改善自身功能狀況和肢體功能,乳腺癌患者趨于年輕化,患者從“社會人”到成為“病人”是患者的“虛弱線”,悲觀抑郁以及化療,可引起患者食欲不振、莫名發怒等,會降低治療的依從性[18-19],而綜合康復理念結合輔助化療,在縮小腫瘤、降低腫瘤臨床分期、判斷腫瘤對化療敏感性等方面有重要的意義,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0]。還可通過組織“癌友協會”,請自我照顧好、社會回歸度高的患者講解自身感受,現身說法,交流心得,產生情感共鳴。同時鼓勵家屬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和支持,協助患者從不同的角度調試好自己,適應現階段的角色轉變,重塑自我價值觀,擺脫失助感的困境,幫助其獲得良好的社會回歸做鋪墊。改善自我效能管理水平,自我效能是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實施某一行為的期望,是影響自我管理能力的核心因素,而改善受教育對象的行為旨在通過有效途徑提高自我效能水平,患者表現出的對疾病不確定感和自我管理信心的不足現象,應幫助患者與醫方建立從“主動-被動型”轉為“共同參與型”的管理模式,對患者愿意參與治療積極給予表揚和肯定,體會患者的經驗分享,幫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21-24]。

綜上所述,通過對乳腺癌患者一系列圍術期優化處理措施,縮短了術后住院時間,減少了住院費用,降低了并發癥發生率,促進了肩關節功能的恢復,是效果確切的護理理念,值得在臨床中普及推廣。

[參考文獻]

[1] 閆偉.早期乳腺癌保乳手術與改良根治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0):1665-1667.

[2] 龔振琴,閆風玉,劉麗華.實施家屬健康教育對乳腺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7,21(10):2590-2591.

[3] 張華,呂淑玲.中醫辨證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圍術期療效的影響[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09,31(3):279-280.

[4] 唐強,陳惠玉,林奇,等.老年早期乳腺癌腋窩淋巴結轉移的預測與診斷[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36):4712-4713.

[5] 吳國豪.重視老年普通外科病人圍術期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29(2):109-111.

[6] 劉殿臣,張冰.霧化吸入氫化潑尼松對乳腺癌氣管插管術后的呼吸道保護作用[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3,8(2):188-189.

[7] 熊彥,袁海娟,楊慧.家庭支持對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藥衛生,2009,23(19):2922-2923.

[8] Kehlet H. Fast-track surgery-anupdate on physiological care principles to enhance recovery [J]. 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5):585-590.

[9] 崔麗君,何劍.圍術期患者護理安全管理策略[J].醫院管理雜志,2012,19(2):197-198.

[10] 仲艷.青年乳腺癌患者回歸社會影響因素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2):1128-1130.

[11] 袁靜.乳腺癌患者手術前后焦慮情緒的護理干預.[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5):298-299.

[12] 常云麗.早期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2,9(7):120-121.

[13] 王衛青,盧偉華.農民乳腺癌化療患者疾病應對方式的現狀及強化護理宣教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2):110-112.

[14] 李紅麗,符蓉,趙海平,等.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人格特征與情緒狀況的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2,9(32):45-47.

[15] 黃玉玲.人性化護理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影響[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3,10(18):62-63.

[16] 周文,于風燕.系統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7):113-115,118.

[17] 楊柳,徐錦江,顧立學,等.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管理行為及其影響因素[J].醫學與哲學,2013,34(2B):40-42.

[18] 苗露丹,赫英娟.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143-145.

[19] 方群英.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調查[J].中國現代醫生,2011,49(31):7-9.

[20] 龔麗,鄒天寧.乳腺癌分子分型與新輔助化療療效關系的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13):42-44.

[21] 孟鮮艷.心理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護理工作的應用[J].中國醫藥科學,2014,4(3):128-130.

[22] 韓改章,孫忠麗.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手術患者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145-146.

[23] 崔小玲,劉艷華,韓素霞,等.健康教育路徑在乳腺癌根治術患者中應用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26-127,129.

第7篇

關鍵詞:圍術期;護理;實施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學科學的發展,手術室護理工作不能僅局限于單純的提高護理技術,而應將“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優質護理理念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過程的始終。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在我院手術室擇期手術的圍手術期患者112例,其中男65例,女46例,年齡19~65歲,初中以上文化69例,小學35例,文盲8例。

1.2方法 將患者隨即分成兩組,即優質護理組和傳統組,每組56例。一組采用優質護理,通過術前訪視,了解患者文化背景,心理需求,制定患者圍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計劃。另一組采取傳統護理,術前常規介紹手術注意事項,巡回護士按傳統手術護理配合為主,術后未隨訪。

2 圍手術期護理措施

2.1圍術前

2.1.1術前訪問護理 加強術前訪視,手術前1d下午由巡回護士到病房訪視患者。護士應儀表整潔,端莊大方,向患者作自我介紹,使之產生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依賴感[1]。向他們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及進入手術室的準備工作,告知在手術期間有手術室護士陪伴他度過手術期并對其進行護理。

護士應耐心聽取患者的主訴,尊重其隱私,細心觀察病人情緒變化,與患者交談時注重技巧與態度。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重要性,鼓勵家屬做好患者的支持工作[2]。

收集患者相關手術資料,告知患者術前注意事項,除急診手術外,術前禁食12h,禁飲4~6h,吸煙患者禁煙2w,教會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颊呷胧中g室前去掉隨身攜帶飾物,義齒,及貴重物品,應穿已消毒病員服,減少對手術造成的污染。

術前及時為患者解答疑惑,讓患者了解手術醫生及手術過程,以溫暖,親切的語言使患者精神放松,鼓勵患者樹立信心,使患者能夠以最佳狀態配合手術[3]。做好術前各種準備工作,各項檢查指標是否正常,心電圖,血常規,血型,術前用藥等,督促患者家屬各種簽字如手術同意書,麻醉同意書等,介紹麻醉方式,麻醉,手術,以便患者很好的配合手術。

2.2圍術中 手術中護理是從患者安置在手術臺準備手術到手術結束,器械護士和巡回護士分別擔任不同角色,為患者實施的全期護理。

2.2.1心理護理 患者進人手術室后,對于患者來說,入室是心理上最緊張的時刻。這時應由術前訪視患者的護士熱情友善地迎接患者,核對床號、姓名、住院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手腕標識等信息,清點由病房帶入的物品,并介紹手術室的環境,以消除患者緊張的心情[4]。術前30min手術室室溫控制在22~25℃,濕度50%左右。護士在術前交談、溝通的基礎上,可邊做各項術前準備工作,邊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的環境,消除患者由于陌生帶來的拘束、恐懼感。同時說明手術麻醉與術中必要時需配合的注意事項。

2.2.2麻醉期護理 協助患者擺好麻醉,特別是實施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時,護士應站在患者的身邊,對患者的身體做小范圍的暴露并給予解釋,保護患者的自尊。手術患者進入麻醉階段,大多處于睡眠狀態,此時,巡回護士應在配合醫生做好手術前的準備工作后,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保持輸液通暢。對于非全麻患者,可以簡略介紹準備進行的工作。進行輸液等護理操作時穩,準,快,動作輕柔嫻熟,減少疼痛刺激帶給患者的不適。由于手術室工作隨變性很大,當突發病情變化情況危急時,護士應沉著冷靜,機智靈活,與手術醫師、麻醉醫師配合共同完成急救工作。同時,在術中,為了防止患者損傷及污染,眼部、耳廓等部位用敷貼保護。電刀負極板避免浸濕,其接頭下方墊海綿墊保護[5]。術中隨時觀察患者身體各部位的受壓、受損情況,有效的保持身體皮膚的完整性。洗手護士準備好手術所需的物品及器械提早15min上臺,密切與手術者配合,力求做到穩、準、快,保證手術順利完成。護士的面部表情需要與職業有良好的協調性,不為情況所左右,要通過柔和自然的表情來傳遞關心、同情和果斷的信息。巡回護士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按照術前制訂的護理計劃進行護理,及時發現問題,立即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注意準確記錄護理記錄單,及時提供、補充術中所需物品,用實際工作使患者從內心感到放松,科學有效的減輕患者緊張,恐懼感。在執行手術過程中保證一切安全制度的同時,護士為患者提供優質,親切,滿意的服務。

2.3圍術后 手術完成后,協助包扎傷口,用溫水擦凈患者皮膚上的消毒液及血跡,為患者穿好衣褲,蓋好被單,保持各種引流管通暢,防止脫落。專人守候患者加強固定約束,防止患者墜床。保持呼吸道通暢,觀察手術部位及全身情況,搬動病人時選擇移布單法,動作要輕巧,防止突然改變影響血液動力改變,使血壓下降。

術后1~2d當臺護士前往病房隨訪,了解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給予鼓勵和相應的指導,讓其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觀察固定處有無引起神經循環障礙,無菌切口感染情況。同時征詢患者圍術期意見和感受,了解患者對手術室工作滿意度,并向其宣教術后注意事項。同時制定整改措施,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解決,進一步完善圍手術期優質護理服務,實現了手術患者護理工作的連續性。

3 結果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及滿意度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均無惡心,嘔吐等并發癥發生,術后愈合良好,優質護理組滿意率為83.93%,高于傳統組60.71%,

圍手術期優質護理組與傳統護理組評分指標比較結果表明,圍手術期采取優質護理明顯優于傳統組(P

4 討論

實施優質護理“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護理要求才能真正地體現出護士的專業技能及服務態度,也是手術室護理理念更新,提高的需要。要以“患者為中心”這是護理的核心,要對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并讓其感到關懷,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通過實施圍手術期的優質護理服務能減輕手術治療病人帶來的思想顧慮及恐懼,使患者主動地配合麻醉和手術,增加了患者的安全感,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開展,并利于手術后盡早康復。另一方面,開展了優質護理后提高了手術室護士手術配合能力,責任心得到升華,激發了護士對護理工作的研究、思考和探索的熱情,促進手術室護士專業知識技能服務態度的提高,增進了患者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魏革.手術室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1:114-121.

[2]黎介壽.圍手術期處理[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31-3.

[3]吳榮華,朱丹,朱志聰.手術室護理技術分層準入管理的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3):7-11.

[4]田秀梅.圍手術期病人安全管理的探討[J].北方藥學,2012,02.

第8篇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甲狀腺;腺瘤 臨床護理路徑(CNP)為高品質、高效率、低費用的全新護理管理模式,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特殊患者制定出有序、恰當的臨床服務計劃,以加速患者康復,減少資源浪費,利于服務對象獲得最佳的持續改進的照顧品質[1]。本研究對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甲狀腺腺瘤患者,在圍手術期給予臨床護理路徑,取得良好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72例,為我院行甲狀腺腫瘤及囊腫切除術患者。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肝、腎功能衰竭者,排除凝血功能異常者,排除甲狀腺功能低下或亢進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者均不符合本次入選病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男8例,女24例,年齡32~65歲,平均年齡(48.3±15.7)歲,其中甲狀腺部分切除術12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10例,甲狀腺腺葉切除術5例,雙側甲狀腺切除術3例,一側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加對側甲狀腺部分切除術4例;觀察組男9例,女23例,年齡31~64歲,平均年齡(47.9±15.1)歲,其中甲狀腺部分切除術13例,甲狀腺次全切除術8例,甲狀腺腺葉切除術7例,雙側甲狀腺切除術4例,一側甲狀腺腺葉切除術加對側甲狀腺部分切除術3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切除部位等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 對照組采用傳統圍手術護理,創造良好環境給患者,術前給以心理護理、指導術前檢查、術前禁食8h禁水12h,術前藥敏測試等。術后監測生命體征等各項指標,對患者出現的并發癥做出對癥治療,囑咐患者逐漸恢復飲食,應從流質食物恢復到普通食物。同時保持充足的睡眠及良好的心理,術后第4d身體恢復可辦出院手續出院。

1.2.2觀察組護理 觀察組給以CNP護理,CNP參照衛生部公布的《臨床路徑管理指導原則》[2]及普外科手術的臨床護理路徑、疾病護理標準[3]等,由醫生、護士等醫護相關人員共同制定的CNP,并根據醫生的診療計劃及甲狀腺腺瘤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隨時調整,由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CNP內容從宣傳教育、評估、檢查、化驗、用藥、飲食、活動、出院、出院計劃等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的日程工作計劃表。將醫生的診療與護士的護理內容都有序的放在每天的CNP 里。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在病例上標示:“臨床護理路徑”由主管的護士負責做好每日的住院計劃單,向護理人員講解,并有當班護士安裝CNP的內容觀察患者的病情,實施當日CNP護理,當患者的病情平穩時,則在相對應的表格欄中打“√”,如病情有變化,則在相應的表格欄中打 “×”,同時在表格的下方給以注明,患者病情具體的變化,及給以相應的干預措施,并簽名。進行臨床護理小組溝通、協調,達成共識加強協作,提供護理質量。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的術后不良反應及并發癥情況及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滿意率。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顯示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形式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

2結果

2.1對照組與觀察組治療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手足麻木6例、后上神經損傷4例、呼吸困難2例、頭痛24例、嘔吐7例、切口出血5例;觀察組出現手足麻木1例、后上神經損傷1例、呼吸困難0例、頭痛2例、嘔吐1例、切口出血0例;觀察組在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滿意22例,基本滿意4例,不滿意6例,滿意度為81.2%;觀察組滿意27例,基本滿意1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6.8%。觀察組在護理滿意度上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大多數甲狀腺腺瘤手術患者圍手術期常有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部分患者術中有喉痙攣出現,有頭頸部疼痛,頭暈、惡心、切口出血等并發癥出現。在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痛苦的同時,也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4]。選擇有效預防及減少甲狀腺腺瘤手術圍手術期不良反應及術后并發癥的護理方法為擺在臨床護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項亟待解決的問題。

CNP由常規護理計劃綜合而成,可指導護理人員有預見性地工作,為一種高效率、低費用的護理管理模式[5]。本組研究結果顯示,采用CNP護理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常規護理,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護理。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將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細致的文獻檢索及查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及個人護理技能、臨床經驗、治療原則,制定出的甲狀腺腺瘤圍手術期臨床護理工作路徑,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管理及整體護理改革的力度。

參考文獻:

[1]劉振紅,王慶文,王金英,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超聲引導下經皮注射無水乙醇治療甲狀腺腺瘤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0,13(6):933-934.

[2]何潔麗.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06,10(2):159-160.

[3]楊銳.臨床護理路徑在甲狀腺瘤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學工程,2013,21(2):124.

第9篇

【關鍵詞】 泌尿外科; 腹腔鏡; 圍手術期護理;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 應用價值

doi:10.14033/ki.cfmr.2017.1.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01-0085-03

現階段,腹腔鏡技術因具有創傷小、術后康復快等應用優勢已在多種疾病的臨床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1]。然而較長一段時間的臨床應用發現,腹腔鏡技術雖然具有上述應用優勢,但也存在一些應用風險,可能對患者手術治療效果產生影響[2]。提高腹腔鏡手術治療的安全性不僅僅與手術醫師的操作技能有關,與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也存在密切關系[3]。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指導方法,目前已在多種疾病患者的圍術期護理中得到應用,且獲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4]。筆者所在醫院本次研究針對該種護理指導方法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做出以下總結匯報。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納入2014年2月-2016年4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3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手術類型:腎囊腫開窗術19例,腎上腺腺瘤切除術13例。采用單雙號法將32例患者分為加速康復組和一般組,每組16例。加速康復中男10例,女6例,年齡39~72歲,平均(55.8±2.1)歲。一般組中男11例,女5例,年齡37~75歲,平均(56.3±2.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在開展前已事先獲取患者及其家屬的知情和同意。

1.2 方法

采用泌尿外科常規圍手術期護理模式對一般組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護理內容包括術前常規指導、術后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等。對加速康復組患者實施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的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包括:(1)術前宣教,術前向患者講解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相關知識及疾病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加強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認識和臨床護理的認識,緩解患者的擔憂情緒,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2)術前1晚對患者進行飲食管理,術前8 h要求患者禁食、禁水,給予患者靜脈滴注葡萄糖溶液。協助部分疾病治療需要的患者進行腸道準備。(3)術后24 h內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24 h后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在病床上進行一些主動活動及被動活動,避免長時間臥床產生壓瘡和下肢深靜脈血栓。(4)患者住院期間,定期清掃患者病房,適當開窗通風,確保患者病房內溫度、濕度適宜,床單、物品整潔。(5)患者術后未排氣前,給予患者靜脈注射營養液或進食半流質飲食,排氣后恢復正常飲食,以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為主,禁食油炸、辛辣、堅硬類食物。(6)出院前對患者實施出院指導,為患者發放健康教育手冊,囑咐患者定期復查病情。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選取的用于評價兩組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效果的指標包括:(1)術后引流時間;(2)術后住院時間;(3)術后并發癥情況;(4)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評價標準:獲取方式問卷調查,自制含有十分滿意、滿意和一般三個選項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患者進行單項選擇后回收統計結果,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1.0版本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

2 Y果

2.1 兩組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比較

經對比發現加速康復組患者的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一般組患者,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加速康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6.3%,一般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2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106,P=0.044),見表2。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加速康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87.5%,高于一般組患者的5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971,P=0.036),見表3。

3 討論

長期臨床觀察發現,導致患者圍手術期出現不同程度應激反應的主要原因為手術治療所具有的創傷性[5]。而相對于開放手術,微創手術的創傷性明顯減輕,在促進患者術后早日康復上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但與此同時,微創手術也存在一些風險因素,會對患者的術后康復產生影響,如術后并發癥等。這一狀況,提示臨床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的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也不容忽視[6]。

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是依托于微創手術所誕生的一種護理指導方法。有臨床研究發現,采用該種理念指導微創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能夠促使患者的圍術期護理更加精細化,護理有效性得到提高,繼而能夠縮短患者術后康復時間,有利于減輕患者經濟負擔[7]。本次對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發現,該種理念指導的精細化護理,不僅能夠滿足患者疾病康復對臨床護理的需要,同時還能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及遠期自我保健需要,能夠減少患者腹腔鏡手術治療過程中存在的風險。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加速康復組患者的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均較一般組患者短,并發癥發生率較一般組患者低,護理滿意度較一般組患者高。由本次研究結果可知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的在泌尿外科腹腔鏡圍手術期護理,可促進患者病情早日康復,具有優越的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錢萍,高興蓮,劉波,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膀胱全切回腸代膀胱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泌尿系統雜志,2016,36(2):204-206.

[2]王鴻雁,趙曉蓓,韓路,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后腹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4,17(12):2037-2040.

[3]何瑩,高美玲,范志平,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鏡圍術期的護理應用[J].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5,10(1):93-95.

[4]李麗莎,雷花,李艷,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中應用[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6(44):207-208.

[5]胡艷香.探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26):217-221.

[6]宋真,丁萍,岑婷,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腹腔鏡下保留腎單位圍術期中的應用[J].臨床護理雜志,2012,11(3):16-17.

第10篇

【關鍵詞】綜合護理干預;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腰椎結核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5-0217

脊柱結核是骨科的常見疾病,臨床多使用局部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術治療,術后臥床時間長,并發癥發生率高[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6例腰椎結核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在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治療腰椎結核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選取我院2010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46例腰椎結核患者,經術后病理學檢查確診為腰椎結核,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男16例,女8例,年齡平均(41.38±5.46)歲;有椎旁膿腫或腰大肌膿腫形成者19例,有竇道形成者6例。觀察組男17例,女6例,年齡平均(41.83±5.47)歲;有椎旁膿腫或腰大肌膿腫形成者20例,有竇道形成者5例。兩組患者在基本資料、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圍術期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腰椎結核患者多會產生焦慮,恐懼和失望等不良心理狀態,護理人員應詳細解釋手術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安全性,增強其治療信心。

1.2.2飲食護理:結核患者長期低熱,盜汗以及食欲減退,護理人員依據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飲食計劃,多食高熱量、高蛋白質和高維生素的飲食。

1.2.3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軸線翻身及床上四肢運動,防止長期臥床帶來的并發癥。

1.2.4圍術期護理:術前需完善各項檢查,術前一天備皮,配血。術后嚴密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傷口滲血情況,及時更換敷料,于術后72h內密切觀察雙下肢的活動和感覺情況。

1.2.5并發癥的護理: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術后泌尿系感染、便秘、壓瘡、肺部感染和靜脈血栓等,并指導患者逐步進行功能鍛煉。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脊髓神經壓迫癥狀改善情況和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的差異。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計量資料用t檢驗,定性資料比較用卡方檢驗,設檢驗標準P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脊髓神經壓迫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ASIA分級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ASIA分級顯著優于對照組(P

2.2兩組治療前后脊柱后凸畸形角度比較:觀察組治療前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為(32.62±9.25)°,與對照組的(32.34±9.83)°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脊柱后凸畸形角度為(15.48±5.65)°,顯著少于對照組的(23.53±7.26)°(P

3結論

脊柱手術治療腰椎結核的主要目的為矯正畸形、緩解疼痛、穩定脊柱以及保護神經,行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治療腰椎結核的療效確切,但術后需嚴格臥床,增加了術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幾率。

腰椎結核患者營養狀態不佳抗感染和組織愈合能力差,且術后需長期臥床,易導致泌尿系感染、便秘、壓瘡、肺部感染和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給治療和護理增加了難度。研究表明,對擇期行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治療的腰椎結核患者從心理護理、飲食管理、護理、圍術期護理和并發癥護理等方面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于促進結核患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至關重要[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ASIA分級顯著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行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治療的腰椎結核患者圍手術期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療效滿意,可快速緩解病情,縮短病程。

參考文獻

[1]李卓,劉曉艷,申勇,等.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頸胸段脊柱結核的研究[J].河北醫藥,2012,34(6):837-840.

第11篇

[關鍵詞]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圍術期;護理;優質護理

[中圖分類號] R656.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6(c)-015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 in infants.Methods 80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7.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5.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ewborn;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Perioperative period;Nursing;Quality care

在新生兒消化道畸形疾病中,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較為常見,是胚胎時期腸管空泡化不全而引起,同時可伴其他畸形。此類患兒在出生后即可發生嘔吐,且嘔吐次數較多,量多[1]。手術治療是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的治療手段。而此類患兒圍術期護理干預是十分重要的。特別是此類患兒術后并發癥嚴重影響到患兒的預后[2-3]。本研究選擇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新生兒,觀察圍術期優質護理干預對此類患兒術后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新生兒共80例,患兒出生后即出現嘔吐等癥狀,經臨床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確診。所選患兒家屬同意參與本實驗研究,本實驗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并在其指導下進行。同時排除不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及護理干預、不能順利完成本實驗的患兒。將入選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兒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手術圍術期護理干預:觀察患兒病情、記錄患兒嘔吐情況、囑咐患兒家屬為患兒做好術前準備、術后病情觀察等。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干預:①病情監測優質護理。術前嚴格觀察患兒嘔吐、腹脹等臨床癥狀,監測患兒脈搏、呼吸、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征改變情況,一旦發現病情改變及時通知醫生做出處理。術后患兒的心率、血壓、呼吸、血氧飽和度等指標監測對患兒術后至關重要,詳細記錄患兒嘔吐物的量和顏色等,如果患兒嘔吐物為膽汁樣,患兒體溫升高以及肺部聽診有濕音等,這可能是術后并發癥,要及時通知醫生并及時作出正確處理。②做好術后呼吸道優質護理。此類患兒嘔吐物容易導致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發生;麻醉時氣管插管可導致患兒喉頭水腫而導致氣道口徑變小,導致吸氣性呼吸困難,要及時發現并告知醫師作出處理;術后做好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及時控制肺部感染;通過叩背、吸痰等方式清理呼吸痰液。保持病房內濕度和溫度適中。每天對病房消毒,并通風換氣。③體溫優質護理。新生兒中樞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全對體溫調節功能有限;再者,新生兒皮下脂肪和成人有差別,飽和脂肪酸所占比例較多,外界溫度對其影響大,容易使患兒發生硬腫癥,所以對患兒要做好保溫。把要做的護理集中在一起,避免患兒身體長時間暴露而影響體溫。定時測量患兒體溫,預防此類患兒發生硬腫癥。④胃腸減壓優質護理。當患兒出現吻合口瘺等術后并發癥時,要對此類患兒做好胃腸減壓,胃腸減壓過程中,記錄引流的量和顏色,同時告誡患兒家屬做好胃管方面的保護。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吻合口狹窄、吻合口瘺、硬腫癥、肺部感染、腸粘連致梗阻等)發生情況。②評定兩組患治療效果比較:患兒經過手術治療后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術后并發癥相關癥狀和體征消失,患兒術后痊愈順利出院,為治愈;患兒術后嘔吐等臨床癥狀消失,術后并發癥相關癥狀和體征顯著改善,為好轉;患兒嘔吐臨床癥狀沒有改善,術后并發癥并沒有改善,甚至患兒死亡,為無效;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③自設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患兒家長對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護理滿意度調查包括護理態度、護理操作熟練程度、護理措施、術后護理管理4個項目,每個項目評分為25分,總評分為100分,根據評分結果劃定滿意情況(>80分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兩組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為7.5%,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為25.0%,觀察組術后并發癥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80.0%,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患兒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的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95.0%,對照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為77.5%,觀察組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或狹窄在新生兒消化道畸形疾病中較為常見,主要是新生兒在胚胎時期十二指腸發育障礙引起,患兒主要表現為頻繁嘔吐,在嘔吐發生過程中可導致患兒發生吸入性肺炎,長時間嘔吐容易導致患兒發生電解質紊亂,甚至死亡[4-5]。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的治療措施主要是手術治療,通過手術治療可以解除十二指腸閉鎖狀態,改善患兒嘔吐等臨床癥狀,使十二指腸閉鎖得到治愈。根據患兒具體臨床表現和影像學等檢查,此類患兒的診斷容易確定。

c其他疾病一樣,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的護理對提高此類患兒手術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認為,此類新生兒的手術和一般患兒手術不同,此類患兒的呼吸、循環等系統的承受能力比一般患兒差,在對此類患兒輸液時,要注意滴注速度,避免發生心力衰竭[6-7];在護理過程中要做好體溫護理,因為此類患兒對體溫調節能力更差。還有研究認為,此類患兒在圍術期的護理是至關重要的,術前因為嘔吐可導致脫水,術前要處理脫水[8-9];在術前和術后做好保溫措施,特別是注意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并能夠及時處理。針對此類患兒護理情況,本研究為觀察組患兒提供了優質護理干預。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在強化常規護理基礎上,進一步深化護理干預和護理責任,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10-12]。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為患兒提供了嚴格病情觀察、呼吸道管理、體溫、胃腸減壓等方面的優質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的療效評定結果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提示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后,患兒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同時提高了治療效果[13],而患兒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也得到顯著提高。這與優質護理的宗旨分不開的,優質護理目的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和質量,利于減少護患糾紛,建立和諧護患關系[14-16]。所以,圍術期優質護理干預有助于降低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術后并發癥,改善患兒預后,護理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青江,樓毅,高志剛,等.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梗阻[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3,34(10):746-749.

[2]肖志華,鐘健.新生兒十二指腸梗阻的外科診療體會[J].廣西醫學,2011,33(8):1036-1037.

[3]宋東建,王家祥,楊合英,等.新生兒十二指腸梗阻35例臨床分析[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2013,34(7):549-550.

[4]吳典明,崔旭,郭斌,等.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與狹窄26例臨床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3,35(4):20-22.

[5]鄭麗麗,諸紀華,鐘菊紅,等.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10例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5,14(1):38-40.

[6]張麗娟,王松,胡寶莉,等.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8):89-90.

[7]武晉萍.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閉鎖與狹窄的圍術期護理[J].實用醫技雜志,2014,21(5):570-572.

[8]黃儒,晏勝蘭,高小陽,等.綜合護理管理在胎兒新生兒消化系統疾病圍術期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7, 24(4):177-181.

[9]張春燕.優質護理干預在功能性便秘患者臨床診療中的實效性[J].西部中醫藥,2015,28(8):166-168.

[10]曹淑榮,閆玲,韓華,等.腹腔鏡治療新生兒先天性十二指腸梗阻的圍手術期護理[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1,16(10):799-800.

[11]謝麗麗.小兒腹部外科手術護理體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2):7898-7898.

[12]辛文瓊,童英,尹莉,等.新生兒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4):19-21.

[13]吳雪紅,戴文獻,張冬,等.先天性十二指腸梗阻32例圍術期管理體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18):2476-2477.

[14]林宇航,余冬英.對進行腹腔鏡手術的闌尾炎患兒實施圍術期優質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3):82-83.

[15]高林,李炳,蔡久英,等.腹腔鏡診治新生兒十二指腸梗阻的圍手術期護理[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16,28(1):69-71.

第12篇

    關鍵詞:人工膝關節置換術 醫護一體化 護理模式 圍術期應用 發展

    醫護一體化模式作為近年來比較受到臨床與患者青睞的護理管理模式[1],其仍然秉持著“以人為本”的中心理念,由??谱o理人員、醫生共同組建一個專門性一體化小組,在患者院內治療、護理、康復期間為其提供輔助,從而為患者治療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提供保障,減少并發癥,改善預后質量,因此該模式對醫生與護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有更高的要求[2]。醫護一體化模式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將人本理念貫穿于患者的圍治療期,并要求醫生與護理人員協同合作,立足于患者的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為其提供輔助,一方面加深了醫護人員協作的深度,促使護理工作質量在整體層面得到了較大的提升[3-4]。醫院應結合??菩枨笈c患者實際情況,不斷提升醫護一體化模式小組成員的專業素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醫護一體化模式可以在臨床應用的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出其所具備的能效,最終為患者實現早期康復創造較好的基礎條件[5-6]。

    1 術前應用    醫護一體化模式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前的應用主要有以下6個方面:(1)評估與宣教。醫生需要評估患者全身系統,明確疾病情況,以降低手術風險;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做好護理協同功能,并針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疼痛情況、血栓情況、心理狀態等進行測評;最后結合醫護人員的評估結果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健康宣教與對癥處理方案,以減少患者術前的顧慮等,提高其對手術治療的認知水平[7]。(2)功能鍛煉?;颊呷朐褐?,醫生需要協同護理人員結合患者的喜好、具體病情等為患者制定個體化功能鍛煉方案,常規的鍛煉方案包括直腿抬高、股四頭肌收縮、踝泵運動、膝關節屈伸等;除此之外,也提倡患者通過騎腳踏車,或是散步等方式展開鍛煉,注意鍛煉期間應嚴格把控運動量,避免給患者患肢造成負擔,加重病情。對于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而言,其患肢普遍不具備較好的活動功能,術前適當的開展有效的功能鍛煉,對肢體功能的改善有較好的意義,同時對患者術后功能恢復有促進效果[8]。(3)禁食禁水。參考《中國麻醉指南與共識》(2014版)[9],醫生、護理人員、麻醉師、營養師等需要協同合作,對患者麻醉前最短禁食水時間可能存在的適應癥加以明確,并由醫護人員在患者術前對此展開宣教,術前患者應個性化禁食,避免禁食時間過長術后出現胃腸道并發癥,且在麻醉前2h,需要攝入適量的生理鹽水,有利于術后機體恢復。(4)超前鎮痛。即患者有疼痛感之前通過一些措施加以干預,避免出現傷害性刺激。要求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在測評患者疼痛情況之后,需要立即與醫生協商,并實施階梯治療,以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感,有利于促進患者早期開展膝關節功能鍛煉。(5)糖皮質激素治療。髖膝關節置換術患者治療期間廣泛應用糖皮質激素,以此對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產生抑制作用,減少患者術后出現惡心嘔吐、疼痛的風險性。但給藥劑量過大,或是周期過長則極易導致患者出現骨壞死、高血糖等情況,臨床需多加謹慎。(6)導尿管。下肢關節置換術后常規對患者留置導尿管可以為尿量檢測、液體控制等提供便利,減少患者術后出現尿潴留的可能性。但留置導尿管屬于侵入性操作,不僅會給患者機體造成損傷,同時也會增加患者出現關節假體感染,或是尿路感染的風險,甚至是誘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等,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復,同時也會對早期下床活動造成不便,影響患者功能鍛煉。因此認為在患者具體以下指征時方可留置導尿管:(1)手術時間超過90min,且術中出血量在300mL以上;(2)同期雙側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KA)、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THA)。

    2 術中應用    醫護一體化模式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中的應用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1)麻醉方式。常規麻醉有兩種,即硬膜外麻醉、全麻,均會影響患者凝血功能,而且麻醉也會對患者術后是否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產生影響,因此需要對麻醉方式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以穩定患者凝血功能。有研究指出硬膜外麻醉可減少患者術后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的風險,椎管內麻醉可減少術中出血量,作用等同硬膜外麻醉,臨床可結合患者具體情況二選一,或是聯合使用[10]。(2)鎮痛方式。常規鎮痛方案包括神經阻滯、關節腔周圍注射“雞尾酒”,一般臨床多在患者關節囊關閉前多點注射“雞尾酒”,注射點包括滑膜、股四頭肌肌腱、髕腱、關節囊、髕下脂肪等[11]。有研究指出,以此為基礎聯合應用糖皮質激素可以避免患者術后早期出現不耐受疼痛;或是在股神經阻滯的基礎上輔以丁丙諾啡也能起到較好的鎮痛效果,對患者早期功能鍛煉有促進作用。(3)使用氨甲環酸。受術中顯性出血、術后隱性失血的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往往并不理想,有很多學者認為治療期間使用氨甲環酸可以減少患者術中顯性出血、術后隱性失血風險,同時并不會給患者造成其他不良反應,具有推廣價值。但該藥臨床使用途徑、時機、劑量目前尚未得到明確,在不同學者的研究中不同給藥方式、劑量所產生的臨床影響也各不相同。但該文總結發現,可在患者術前、術后分別取15mg/kg氨甲環酸靜脈給藥,雖然不存在上述作用之外的收益,但也不會給患者機體造成負擔[12]。(4)留置引流管。因患者術后出血量與引流量較大,因此需要放置引流管,但會增加患者出現相關并發癥的風險,例如假體周圍感染、切口感染等,延長患者的康復周期。所以在一體化模式中,引流管理為重點內容,需要醫護人員多加注意。目前臨床尚未統一患者術后是否留置引流管,但均應妥善止血,若留置引流管,需在術后將引流管夾閉4h以上,且留置時間不能超過24h;引流期間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將引流情況報告給醫生,醫生明確引流管拔除時機。(5)下肢加壓包扎?;颊邍g期多需要通過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或是繃帶包扎處理傷口,借助軟組織填塞效應避免組織出現水腫,或是切口出血等情況。有學者[13]研究發現,相對而言以繃帶對患者傷口進行加壓包扎處理可以縮短康復周期,同時改善膝關節屈曲角度,患者出現相關并發癥的風險性較小。但其影響因素較多,例如繃帶張力、繃帶層數、肢體表面柔韌度、護理人員包扎經驗等,因此提倡護理人員常規包扎后需要對患者患肢末梢血運情況、感覺情況等進行密切觀察,若有異常情況需要及時與醫生溝通,并采取針對性處理方案。

    3 術后應用    醫護一體化模式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的應用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1)胃腸道管理?;颊邚穆樽碇星逍阎?,護理人員需要對其吞咽功能、精神狀態進行測評,醫生協助護理人員評估其營養狀況,排除誤吸風險之后需結合患者麻醉方案制定胃腸道管理方案。例如全麻,需要在清醒后立即進食、進水,若硬膜外麻醉、腰麻,需要在返回病房后進食進水。術后需要盡可能在短時間內讓患者攝入流質食物、半流質食物,避免長期禁食禁水導致患者胃腸道出現不適的情況,有利于促進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2)疼痛管理。護理人員每天均需要測評患者的疼痛情況,若評估在3分及以下,可行常規疼痛護理方案,例如音樂療法、轉移注意力、心理輔導、更換等,或是王不留行籽壓耳穴鎮痛,患者有明顯的止血帶反應性疼痛、腫脹癥狀時,可涂抹消腫止痛膏,維持7h左右;若患者評分超過3分,應測評4次/d,若評分達到7分時,應測評6次/d[13]。護理人員完成測評后需要立即告知醫生,由醫生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制定鎮痛方案。注意醫生制定鎮痛方案時,需避免同類藥物重復使用,以產生耐藥。(3)功能鍛煉。當患者不再受到麻醉影響之后便可以基于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開展功能鍛煉,常規鍛煉方案包含直腿抬高(20次/5min/組,共10組)、伸膝(15min/次,2次/d)、踝泵運動(500次/d)等,爭取患者術后1周膝關節伸直角度<10°,彎曲角度介于90°~120°之間[14-15]。醫生、護理人員需要協同測評患者的疼痛情況、肌力情況、生命體征等,只有綜合測評合格的患者方可下床活動,并由醫生制定(非)負重位屈曲/伸直訓練、肌肉力量訓練等,期間需要由護理人員全程跟隨,避免患者出現意外事件,改善患者的膝關節功能[16-18]。(4)惡心嘔吐管理。術后護理人員需要做好惡心嘔吐預防工作,此方案等同于術前措施;對于存在惡心嘔吐癥狀的患者,護理人員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加以干預:抬高患者的腳、軟枕墊高患者頭部等,同時做好心理護理,提高患者的舒適度,若患者惡心嘔吐癥狀仍未得到有效緩解,需要立即告知醫生,通過止嘔藥加以干預。

    4 結 語    醫護一體化模式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將人本理念貫穿于患者的圍治療期,并要求醫生與護理人員協同合作,立足于患者的實際情況與具體需求,為其提供輔助,一方面加深了醫護人員協作的深度,促使護理工作質量在整體層面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護理工作的全面性,減少了患者圍治療期的風險隱患;可以在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與安全性的同時,改善其預后質量,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陳瑾.健康促進管理模式對患者術后康復的系統管理價值[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6):168-169.

    [2]郭建英.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心臟瓣膜置換術中的應用效果[J].山東醫藥,2016,056(20):80-81.

    [3]Zhen-JieYao,JieBi,Yi-Xin Chen. Applying Deep Learning to Individualand Community Health Monitoring Data:ASurvey[J]. International Journalof Automation and Computing,2018,15(6):643-655.

    [4]ShuaiYang,YangHe,JinsongLeng.Review:Recent Progresson Poly(etheretherketone) andIts Composites for Biomedical,Machinery,Energy and Aerospace Applications[J].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Series),2020,27(3):243-258.

    [5]宋榮,王春艷,陳雪,等.醫護康一體化工作模式對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健康之友,2019(1):192.

    [6]YiJiming,WangJian.The Establishmentofan Overarch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 udicial System[J]. Con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2020(2):72-102.

    [7]李悅.醫護治一體化模式在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養生保健指南,2018(27):256.

    [8]石曉娟.醫護一體化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9):163,165.

    [9]朱曉娜.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心臟瓣膜置換術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15):155,158.

    [10]楊偉毅,梁桂洪,劉軍,等.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中西醫結合醫護一體化促進快速康復[J].廣東醫學,2019,40(9):1199-1204.

    [11]郭美容,詹文英,吳淮,等.醫護一體化模式在膝骨關節炎患者行膝關節表面置換術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8(12):187-189.

    [12]王媛媛.醫護一體化護理模式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4):182-183.

    [13]王成海,李沙,劉月梅,等.醫護一體化隨訪管理模式對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6):133-135.

    [14]楊春練,陳玲炫,陳培英.醫護一體化模式在提高全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肢體活動度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2016,31(1):135-137.

    [15]趙麗.膝關節置換患者參與健康照護方案的構建及試用研究[D].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7.

    [16]馮振偉.體醫融合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边坝县| 大理市| 邵武市| 繁昌县| 汶川县| 观塘区| 辽阳市| 武城县| 宾川县| 宕昌县| 景东| 曲沃县| 安化县| 临澧县| 郁南县| 桑日县| 罗山县| 安陆市| 金堂县| 海口市| 彭州市| 南安市| 霍邱县| 白山市| 宁武县| 新竹县| 略阳县| 泸定县| 团风县| 互助| 沂水县| 余干县| 浙江省| 邢台县| 阿勒泰市| 金昌市| 邓州市| 柳河县| 望谟县|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