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低碳建筑設計標準

低碳建筑設計標準

時間:2023-07-11 17:36: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建筑設計標準,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低碳建筑設計標準

第1篇

關鍵詞:建筑設計;節能環保;低碳;理念

1引言

低碳建筑的概念是依據現實情形所提出的策略性理念,實際上,現今對于其定義并不明確,同時,對于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沒有數值的相關規定。因而,對于低碳建筑即可認為在保障建筑施工平穩的前提下采取使用環保材料,選擇環保施工工藝等方式盡可能地減少碳的排放量以減少溫室氣體,緩解溫室效應。自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大會以來,低碳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題,為響應聯合國號召,我國積極將“低碳”理念引入建筑行業,讓低碳建筑成為構成低碳經濟的重要部分。通過采用環保材料及選擇低排施工工藝,盡可能降低建筑建設過程中對于環境的污染破壞,推進現代化低碳建筑進程,為我國實現低碳經濟做出貢獻,同時也為地球這個大環境的未來提供保障。

2建筑設計與低碳環保的聯系

實際調查表明,廢氣中的50%來自建筑排放,其中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氣體,建筑釋放占40%之多。綜上可得,實現低碳建筑是低碳經濟實現的重要基礎。因而,在建筑設計之初應當著重考慮環保方面問題,將低碳環保作為建筑設計的原則之一,以期后續具體施工操作能夠將低排放、環保節能貫徹落實到每一個環節當中。從設計方面入手有利于為建筑的建設指引方向,加速低碳建筑進程,推進低碳經濟發展。

3建筑設計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究

現今,我國的建筑業飛速發展,較以往有著十分喜人的進步。然而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著較大差距,具體而言主要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3.1我國未賦予給節能環保以明確定義,因而在建筑建設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參考基準,即使是《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以下簡稱為“《公建設計標準》”)和《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以下簡稱“《居住設計標準》”)中的相關規定即全年總能耗與未采取節能措施前減少50%,其也只是一個較為籠統的節能目標,反映的僅是建筑行業的一個總體節能方向,對于具體建筑的節能要求并沒有做相關規定,總體而言,在低碳減排,環保節能的理念方面,我國還相對欠缺,因而,未能給建筑行業以明確的指導方向。

3.2若想將“低碳”貫徹落實到建筑建設的每個環節中,在建筑設計之初就應當將這一理念融合其中作為后續具體施工操作的指導原則。而現實情形是,建筑設計者本身對于低碳建筑方面知識較為匱乏,在節能環保意識上也相對欠缺,因而設計建筑上不能體現對于低碳環保方面的追求,更不能對施工操作予以引導。因而,應對于此,要求設計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獲取低碳相關知識,深入分析探究理念,緊隨時展腳步,明確當今社會潮流,有意識的將節能環保注入設計中,讓其為低碳建筑建設指導方向,為低碳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3.3在進行低碳環保節能減排設計時應當對于現實情形進行考察,使其更契合現狀,同時更重要的是應當重視人的感受,將人的舒適度與健康作為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很多建筑在設計時并不能符合要求。例如,在建筑窗戶設計方面,窗戶設計面積較大但實際可通風率較小,自然通風不暢造成室內空氣質量差損害人體健康。

3.4建筑設計是后續具體施工操作的導向標,因而,對于設計的把握十分重要,節能設計審查成為審批檢驗設計的關鍵環節。然而,在實際操作時,很多審批單位自身相關專業知識十分匱乏,并且審查環節并沒有完善的體系指導,欠缺綜合審查能力,這給一些單位可乘之機,許多建筑設計并不合格只是建造的建筑不能滿足低碳要求。

4低碳建筑的設計原則

建筑設計是應當牢牢遵循法律法規與相關政策規定,同時,將低碳環保,節能減排作為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為后續建筑的具體施工指引明確方向。在具體設計時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內容:

4.1在設計時應當綜合考察,“因地制宜”。在具體的建筑設計之前,設計者應當實地勘察建筑施工現場,分析其周圍環境,其中包括現場所處的大環境即所處南方或是北方,所處氣候帶等等以濟南為例,其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既不同于南方的溫暖濕潤,也與北方的嚴寒干燥有區別,因而,在濟南地區的建筑設計應當注意其特殊性,打造其獨特的建筑模式;同時,在把握大的環境同時也應當注重周圍小環境特征,如地質、水文、及周邊車輛人流狀況。

4.2建筑設計者應當培養自身責任意識,為建筑社會效益做出貢獻。設計者在設計之初應當明確設計目標及原則,并充分了解是施工現場的環境,因地制宜。同時,設計者應當主動獲取相關專業知識,確保設計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建筑設計關系到后續工作的開展,是整個工程項目的關鍵,因而,建筑設計者所承擔的責任可想而知?,F今,為響應國家低碳建筑的號召,設計者更應集中精力,突破創新,為社會更有效貫徹落實低碳經濟做出貢獻。

5低碳建筑的設計要點

現今低碳建筑成為建筑行業發展的指向標,然而,想要貫徹落實低碳這一標準并不容易。首先,節能環保本身就是個系統而龐大的過程,它涉及到從建筑設計開始到具體工程施工的各個環節,需要一個科學而完整的系統予以指導進行。其次,節能環保這一理念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因而,應當理清各方面之間聯系,促進整體的協調發展,從而以最低的投資與最精簡有效的方式實現低碳建筑的建設目標,為低碳經濟的發展也貢獻一份力量。在具體的設計操作方面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在建筑設計時應考慮使用節能設備首先節能目標,例如空調熱泵比一般的空調機更具節能效果,因而在設計時考慮采用空調熱泵。同時節能也意味著對于能源的節約。因而,使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例如運用風力發電或者太陽能發電等。只有將節能設計滲透到各方面,才能真正實現低碳建筑目標。在建筑節能設計的同時,應當將環保理念與之結合充分考慮人的感受,體現人文主義。環保方面的設計要點即是提高人的居住舒適度與心理感受,其主要依據對于自然資源的設計與運用從而保證和維持建筑內的溫度和通風等使用要求。簡單而言,溫度與自然通風構成整個環保設計的重要因素。所設想的良好的建成效果即建筑內冬暖夏涼、通風良好,或者僅需要小功率的空調和采暖系統就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或工作需要,這便達成最初的環保設計目標。

5.1采光設計

自然采光即指在日間充分利用自然光為室內進行照明的方式。自然采光又可分為兩類即主動式采光與被動式采光。兩種采光方式相比較而言主動式采光更具有實際意義,具體理由如下:首先,被動式采光是在日間充分利用太陽光進行照明的方式,這種方式擁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在現今社會也依舊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其有著不可忽視的弊端。根據對被動式采光的定義,太陽光是其實現的重要因素,因而可斷定其對于天氣的依賴程度高,如果是陰天或者光線較弱的情形下,采光實現起來很有難度。同時,光源的變化也會造成采光的不穩定從而造成光能的浪費。其次,主動式采光是通過采用鏡面反射采光,由定義可得采光方式具有主動性。其適用于無窗或地下建筑等建筑本身采光條件較為惡劣環境,其有利于改善室內照明質量,節約電能,做到低碳環保。最后,建筑設計是以“低碳”為原則的,因而,采光選擇上,被動式采光對于天氣的依存度高,需要對其做出技術上的改善以更好的節約能源。在主動采光方面,其能夠有效改善室內照明,并節約能源,是符合環保原則的較為良好的采光方式。

5.2通風設計

通風設計是基于環保設計理念上的具體措施,其主要是為保障人的居住感受與身心健康,使得室內通風順暢,人們更加舒適。在建筑上的自然通風可分為三種即熱壓作用通風、風壓作用通風與熱壓與風壓的綜合作用通風。三種通風方式的原理均為氣壓差作用,因而,在建筑設計時應當考慮窗戶大小、室內外氣壓差等各種影響自然通風效果的因素,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良好且舒適環境的建筑。

5.3環保措施的探索與使用

人們在漫長的探索節能環保措施的過程中,依據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逐漸總結出了低能耗的途徑,其在以“低碳”為原則下的建筑設計與建設同樣適用即利用余熱形成供暖形成能源的再利用及開發新的可再生的能源兩種方式。能源的再利用是對資源的節約,而新能源的開發即是通過一種更為先進的方式保護能源。因而,兩種方式相輔相成,相互協調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打造低碳建筑,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6低碳建筑在實際中的探索與應用

6.1對傳統技術探索

隨著“低碳建筑”理念的興起,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人們也在生活的各方面進行探索。例如,在農村家庭中,改變先前焚燒秸稈的做法,將秸稈收集起來為做飯及一些日常生活提供能源,這便是對于能源的再利用,同時有效避免秸稈焚燒所產生的有害氣體污染環境。同時,人們也積極將一些低能耗低碳材料用于房屋建設當中例如我國東北地區所使用的苯板、稻草板、稻草磚等。除此之外,節能技術的使用如陶土夾心墻建造技術,竹子建造技術,木結構填充巖棉,木框架填充秸稈磚等等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做出重要貢獻。除了人們在生活中的實踐,相關研究人員與學者也在為低碳事業做出努力如由同濟大學師生共同建造的太陽能竹屋(如圖1所示)。由圖1所示,太陽能竹屋主要材料為竹子,最主要的特色即整個小屋以太陽能為能量來源,可供家庭日常生活使用,其充分滿足了節能環保的屬性,是對于低碳建筑的良好探索,為未來的建筑建造也起著啟發與引導作用。若太陽能竹屋還在試行階段,臺灣成功大學則是以已建成的一座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被稱為綠色魔法建筑(如圖2所示)。臺灣成功大學建筑從建筑設計到材料選擇到具體的施工操作均將低碳環保彰顯的淋漓盡致。在建筑設計方面,由多位著名學院的資深專家學者以低碳建筑為導向多次考察論證,分析研究最終敲定設計計劃,由此指導的建筑,運用特殊水泥減少碳排放,使用不含甲醛與重金屬的油漆和鋼板,制作可吸臭的墻面。同時,在屋頂設置太陽能電板為室內提供日常學習生活所需要的能源。由上,這所綠色魔法建筑真正實現了“綠色”,并將“綠色”貫徹到細節中,成為名副其實的低排放,保護環境的并令人身心愉悅的魔法建筑。

6.2新型技術探索

與傳統相對應的即是當代新型技術在低碳環保方面的探索。現代科技重視對于材料與施工技術的選擇,因而,在低碳環保理念指導下的建筑設計應當采用環保型材料作為建筑主體并依托節能低碳低耗的施工工藝形成較為完善的施工理念,從而真正貫徹落實低碳建筑目標。如我國第一幢零碳排放節能大樓——寧波諾丁漢大學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究中心(如圖3所示)。寧波諾丁漢大學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究中心是一所真正實現零碳排放的建筑,其主要依靠太陽能、地熱能等自然可再生能源維系能源供給,自然資源的使用讓其并不排放CO2,實現對于環境最大限度的保護。大樓樓頂及窗戶邊均設置太陽能光電板以采集包括日常工作用電、電梯等運輸用電、計算機、空調機等高耗能設備用電等等。同時大樓采用新型夾層玻璃材料用于窗戶及外墻玻璃使用,使得大樓內制冷制熱均在夾層中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能量流失,保障在能源使用時不造成浪費,為低碳環保盡一份力量。寧波諾丁漢大學可持續能源技術研究中心建筑設計、建設及實際使用都很好地貫徹了節能環保這一目標,是新型技術的良好探索與應用,為更多低碳建筑引導方向,提供借鑒。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在建筑行業的探索不斷深入,世界零碳館即是良好的證明(如圖4所示)世界零碳館較其他展覽館而言其獨棟別墅的別致外形成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之一。作為中國第一座零排放的公共建筑,其除了能在可再生能源運用上得心應手,在其他方面也有著讓人驚喜之處。首先,它能夠實現對水能的合理運用。汲取黃浦江水利用水源熱泵為房屋提供能源形成天然的“空調”。同時,其可將殘羹粉碎降解用于發電,不至于造成能源浪費。另外,更令人矚目的是其對于植物“景天”的運用。在房屋頂端種植這種多肉植物,不僅可以避免熱量的散失,同時與周圍綠色植物相呼映襯,融為一體,使得低碳環保這一理念更具人文色彩,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創造環境,使得人身心舒適。如圖5所示為杭州低碳科技館,其是人們對于低碳建筑的又一成功探索。杭州低碳科技館在設計之初嚴格將“國家建筑三星級”標準作為原則,在材料選用方面選擇天然的低碳材料,在具體施工操作時將低耗低碳的施工工藝作為主要施工方式,將節能環保這一理念滲透到各個環節當中。如此,其成為世界上首個以低碳為主題的科技館,在世界建筑業也頗具盛名。

7結語

現今,我國的建筑業飛速發展,較以往有著十分喜人的進步。然而與西方發的國家相比,還有著較大差距。同時,在世界“節能減排,低碳環?!钡奶栒傧?,我國將“低碳”理念引入建筑行業作為建筑設計的原則之一。為更好貫徹落實這一理念,建筑設計者在設計之初應當明確設計目標及原則,并充分了解是施工現場的環境,因地制宜。同時,其應主動獲取相關專業知識,確保設計科學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再者,在建筑建設過程中對于環保材料的選用,對于節能施工工藝的選擇都關系到“低碳建筑”的發展進程。因而,只有將這一理念滲入建筑的每一個環節,才能真正打造良好的節能環保建筑,才能為人們提供給更為舒適的居住環境,才能推進“低碳經濟”進程,促進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冰,康健.英國低碳建筑:綜合視角的研究與發展[J].世界建筑,2010:54-59.

[2]曾旭東,秦媛媛.設計初期實現低碳建筑設計方法的探索[J].新建筑,2010:28-29.

第2篇

1低碳理念下建筑工程材料設計

低碳理念下進行建筑工程材料設計,應合理選擇綠色建材。其在生產階段以及應用過程,均會導致能量的明顯消耗,并會對環境產生較大作用。一些混凝土發出來的氡氣會影響環境質量,而人造板材含有的甲醛對人身健康形成較大威脅。對城市建筑工程來講,其通常更多的應用鋼筋混凝土系統結構。需要應用到大量的水泥材料,能耗較為明顯,污染環境程度也較大,應用水泥材料階段中形成的CO2總量較高。該類結構系統建筑,每個平方形成的CO可高達三百千克至四百千克。

特別是在拆除工程結構階段中,較難做好建筑垃圾處理。為此,由建筑材料應用來講,合理優選建筑材料,對于建筑工程的應用與維護管理會增加較多麻煩。為此,在應用選擇建材環節中,應盡量應用能量消耗不大的建筑材料。該類材料體現出一定的可循環利用性,進而可符合低碳理念下節能環保設計標準。例如,在我國黃土高原區域,可就近選擇黃土進行加工生產,將產生的生土材料加入到麥草以及蘆葦之中,進而可明顯的預防建筑工程開裂現象。對生土建筑工程來講,其顯現出明顯的優勢作用。首先,施工操作處理較為簡單,同時該區域儲備材料多樣豐富,因而可節約選材、運輸投入成本費用。另外,該環節應用處理能耗水平較低,取材環節更為方便。對土坯磚加工生產來講,需投入的成本費用較低。而對于混凝土來講,則可節約百分之八十的費用。倘若將土胚轉用于建筑工程施工建設的結構,則可全面符合混凝土應用材料達到的舒適可靠效果。甚至在加工生產土胚轉階段中,不需要進行煅燒操作處理,因而將明顯的預防環境污染現象。該材料可循環重復應用于建筑工程內部結構的裝修中。由此不難看出,基于低碳理念下,進行建筑工程設計應全面注重分析研究材料具體性能特征,盡可能的優選功能優質、應用便利高效的環保節能材料,進而可為維護施工處理提供便利,并可良好的發揮建筑室內環境的優化調節功能,達到雙贏目標。

低碳理念下,節能環保建筑設計過程中,應關注節約材料的規劃設計。由控制建筑垃圾總體排放量做起,最大化的實現資源、成本的節約,全面提升經濟效益。應在建筑與室內的一體化設計階段中,有效降低建筑結構的各類要素,控制材料損耗以及建筑項目總體能耗。再者,應全面了解掌握材料各類屬性特征,進而可激發其應用優勢,同建筑工程可緊密的連接起來。另外,應優選較強耐久性的節能型、環保型建材。例如,鋼結構系統構建,該材料便利的實現搭接,操作施工快速簡單。在節約投入成本的同時,可預防應用材料的不良浪費,抑制排放廢棄物對生態環境形成的不良影響。

2有效提升建筑空間利用率,優化建筑形式

建筑低碳環保的設計,應有效提升空間利用率,進而令建筑總面積有效下降。針對集群建筑以及建筑空間要求較大的工程,則需要最大化的提升空間利用率。另外,對面積標價應科學管控,進而利于降低能耗標準。該過程中應靈活考量,體現良好的可變性,分析改變功能的可能性,進而可令建筑工程壽命合理延長,并可最大化的降低建筑工程垃圾總量。為實現節能設計目標,應在墻體處理環節優選具有優質保溫性的材料,把握這一關鍵節能指標。同時,應合理處理結構方式,優選設計顏色??梢肓Ⅲw化的綠化網絡結構模式,例如,屋面保溫系統的隔熱設計,通過架空處理、蓄水管理以及覆土種植環節,令墻體綠化以及屋面綠化有效集成融合。在美化處理建筑的同時,應全面應用潔凈環保的太陽能以及雨水進而合理的調節建筑室溫以及濕度水平,真正實現低碳、環保、節能的設計目標。

總之,針對現代建筑設計來講,低碳環保節能為工程項目設計的核心理念。伴隨人們環保意識的持續增強,其對建筑設計水平,質量則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同時環保低碳也逐步成為建筑行業優質發展建設過程中的必由之路。為此應全面了解低碳理念,明確其在設計建設階段中的核心作用與地位,科學應用有效應對策略。應建筑設計過程中引入低碳理念展開探討,對設計階段中應關注的問題與引入的方式技術展開分析,進而令低碳環保理念真正的滲透到建筑工程整體設計環節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彭穎馬牧野單位: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第3篇

關鍵詞:低碳;建筑設計;技術

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和建筑用地逐漸減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給人們提供舒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必須使用低碳環保型的建筑設計技術。低碳型建筑也是未來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促進建筑行業快速前進的動力之一。低碳建筑設計具有環保、節能等特點,采用低碳建筑設計技術能夠減少施工中廢棄物的量,進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為人們建造健康的居住空間。

1低碳建筑設計理念

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環境問題也隨之越來越嚴重,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伴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們更加傾向于環保型建筑物,低碳建筑設計理念應運而生,這也是實現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把低碳建筑設計理念應用到建筑施工中不僅能夠提高建筑施工的整體效果,同時還能夠減少環境污染問題的發生,而且提高了建筑資源的利用率,為建筑企業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建筑企業獲得了更多的經濟效益,所以低碳建筑設計理念已經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受到了建筑行業專業人士的一致好評。為了更好地應用低碳建筑設計理念,相關的專家學者應該加強對該理念的重視。

1.1能源組合優化

建筑行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為了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建筑企業就必須在低碳建筑設計理念的前提下做好建筑能源消耗的控制工作。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應該做好能源組合優化工作,在保證提升建筑各方面性能的前提下,還能夠提高建筑設計的整體質量,滿足業主對房間布局的要求。

1.2節能

當前建筑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節能型材料,符合當前的低碳建筑設計理念,要合理使用這些節能型材料,減少不必要的消耗。同時設計人員還應該考慮節能施工材料與建筑設計本身是否能夠相符合,能否滿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建筑施工人員不僅要考慮建筑質量是否達標,同時還能夠考慮建筑工程生態效益是否也達到標準。設計人員根據低碳建筑設計理念對建筑物的內部空間進行了優化,起到了節約建筑資源的效果。

1.3營造出健康舒適的環境

目前人們往往追求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作為設計人員來說應該從業主的生活條件以及居住要求出發,這樣才能夠保證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而在低碳建筑設計理念下,除了上述方面還應該注重建筑設計的健康方面。

2低碳節能建筑發展趨勢

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建筑行業必須向著低碳節能方面發展。所謂低碳建筑指的就是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使用低碳材料和設備,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相比其他行業,建筑行業是能源資源消耗比較大的行業,通過調查數據顯示,全國百分之五十的廢氣都來自建筑行業,能源消耗占全國能源總消耗的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實現低碳建筑不僅能夠突顯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同時還能夠利用當地的資源并融合當地的文化理念,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筑物。低碳建筑不僅外型上具有特殊的美感,而且還能夠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并能夠促進建筑行業實現長遠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3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技術

3.1應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整個工程建設的質量,為了符合低碳建筑設計理念,施工單位應該選擇綠色環保型的建筑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對環境污染小、對人體傷害小的特點。由于建筑市場上有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環保材料,施工人員應該根據工程的實際并根據不同建筑材料的特性,選擇最合適的建筑施工材料,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同時還要遵循就近原則,減少運輸成本。

3.2建筑結構設計

在低碳建筑設計時,還要做好結構設計優化工作,設計人員需要保證空氣的流通性,這可以降低對空調及采暖能源的消耗,利用太陽能及風能,既保證了建筑的舒適性,也降低了能耗。建筑結構設計需要考慮建筑所處的環境,保證建筑與室內的設計標準一致。在優化建筑結構時,應保證結構的性能的最優性,保證結構的耐用性,控制建筑工程各個環節能耗的控制。

3.3自然采光設計

3.3.1自然采光的類型。自然采光設計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主動式自然采光,另一種是被動式自然采光。自然采光是指白天對太陽光的利用,使其發揮出照明的效果,主動式自然采光是指利用光纖引導、導管作用以及衛星反射等方式進行低碳建筑采光設計,這種設計方法在地下建筑中應用比較多。其可以提高房屋的采光質量,可以使沒有自然光的房間也享受到太陽光,降低了建筑房屋內照明設備的投入,還降低了照明工程的能耗。被動時自然采光是指在白天被動的利用太陽光進行照明設計,其可以在陰天發揮出照明效果,可以在沒有太陽光直射的前提下使用,不用考慮一天中陽光強弱的變化,有利于增強低碳建筑的采光效果。

3.3.2采光設計方法。在自然采光規劃時,設計人員應對建筑物的間距、朝向、環境、周邊障礙物等可能對采光設計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另外,還應思考建筑照明設施同室內格局的分配、怎樣把自然光引入房間、照明設備的負荷區別、怎樣提高照明設備的效率等內容。自然采光設計不但可以確保建筑的節能低碳,并且還可以使人們感受到自然照明的舒適。

3.4保溫性能的設計

3.4.1應用單一建材進行保溫設計。由于這種方法所應用的建材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并且重量較小,因此,適用范圍較廣。例如:加氣混凝土砌塊及情形的空心磚等建材都可以在非承重的保溫墻體設計中應用。

3.4.2混合保溫設計。這種方法不僅符合當前建筑的保溫需求,同時還具備良好的經濟性能。例如:建筑項目利用混合保溫方法進行施工時,其不但具有可以封閉空氣、承載結構的外墻,同時還有實體建材的保溫層,進而進一步提高了保溫效果。這種方法一般廣泛應用在熱工需求較高的建筑中。

4結束語

過去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且當時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比較弱。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出飛速發展的趨勢,人們的環保意識普遍提高。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開始運用節能環保理念。建筑行業是對環境影響較大的行業,低碳概念的提出和運用對于建筑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地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消耗,對環境的破壞也有所減小。實現低碳概念下的建筑設計技術,不僅提高了建筑人員的技術水平,同時也為人們營造出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

參考文獻

[1]趙延威.試談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化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4(6).

[2]韓昊軒.淺析建筑設計的合理性原則[J].商場現代化,2010(16).

[3]羅冬.時空特質:建筑設計的內省與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3).

[4]林君.環境保護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推廣[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3(5).

第4篇

關鍵詞:建筑設計;低碳建筑;設計要點

中圖分類號:TU2

1引言

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建筑業引起的生產用能、運輸用能以及運行用能迅速增加。據統計,建筑業所造成的能源消耗,己經占到我國總的商品能耗的20%~30%。建筑物的建造及使用過程中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已成為制約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問題,而建筑設計階段對建筑節能效果起到決定性作用。經粗略估計,建筑能耗中的2/3—3/4是可以通過正確、有效的建筑措施節省下來的,設計師如果能在建筑設計階段就能預先考慮到建筑節能的問題,通過各種有效的設計方法和措施,可大幅度降低建筑整體使用能耗。因此,充分考慮當地的地理氣候因素,盡可能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能源,在創造舒適健康的人居環境基礎上將建筑、能源、環境進行有機地融合,實現與環境和諧共存,己經成為建筑環境設計的主要發展方向。

2低碳節能建筑的優勢

節能建筑是指按照節能設計標準進行設計和建造,使其在使用過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同一般建筑相比,低碳節能建筑有以下4個優勢:

①低碳節能建筑能耗顯著降低。據統計,建筑在建造和使用過程中可消耗50%的能源,并產生34%的環境污染物。節能建筑則大大減少了能耗,和既有建筑相比,它的耗能可降低70%~80%,在丹麥、瑞士、瑞典等國家,甚至提出了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的建筑理念。

②低碳節能建筑產生出新的建筑美學。一般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產技術,建造過程的標準化、產業化,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風貌大同小異、千城一面,而節能建筑強調的是突出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氣候條件,這樣在風格上完全是本地化的,并由此產生了新的建筑美學。節能建筑向大自然的索取最小,這樣的建筑,讓人在體驗新建筑美感的同時,能更好地享受健康舒適的生活。

③低碳節能建筑可適四季之景。傳統建筑與自然環境完全隔離,封閉的室內環境往往對健康不利,而節能建筑的內部與外部采取有效連通,對氣候變化自動調節,建筑如小鳥的羽毛,可根據季節的變化換羽。

④節能建筑環保理念貫穿始終。傳統建筑多是在建造過程或使用過程中,考慮到環境問題,而節能建筑強調的是從原材料的開采、加工、運輸、使用,直至建筑物的廢棄、拆除的全過程,節能、環保理念貫徹始終,強調建筑要對全人類、對地球負責。

3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原則和指導思想

低碳節能建筑設計應遵循現代開放、端莊樸實、簡潔流暢、動態親民的建筑形象,從選址到格局,從朝向到風向,從平面到外向,從間距到界面,從單體到群體,都要采集天然能源,以利節能;注重空間的陽光感、流動感與體量感;充分體現材質的輕重、粗細、虛實對比以及建筑設計中各類節能、環保低碳建筑技術的應用。同時還應做到:

①引入“低碳節能”觀念,掌握節能技術,樹立節能意識。積極利用低能耗資源和自然資源,是搞好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關鍵。低碳節能的建筑設計應以“低碳、節能、技術”為發展模式,在整個設計過程中,關注建筑節能、環境特征的表現和技術的運用,使之融入建筑設計中,產生建筑形象。因此,設計在尊重自然環境、減少能源消耗的同盹還要從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的角度考慮建筑功能與生態環境穩定性和持久性。

②低碳節能建筑設計的特點應符合整體設計與多元共融。結合當地文化內涵,發掘不同建筑類型的特點,開發適合本地生態環境的新型能源和技術,整合并完善建筑功能,以滿足使用者對適宜的、高舒適居住環境的追求,提升整個設計的環境質量和文化品質力求科學化、邏輯化、智能化、系統化的設計,使整體功能適應各種功能性質的使用要求。“建筑當隨時代”,倡導低碳節能建筑設計,是我們在建筑創作中應該明確的主導思想。

4被動式采暖設計

為人們創造一個適宜的熱舒適環境是住宅設計首要任務,而冬暖夏涼的居住環境正是人們一直追求的熱舒適環境。我們知道,直接影響室內熱環境的客觀因素有四個,即:空氣溫度、壁面平均輻射溫度、風速、相對濕度。顯然,這四個因素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太陽輻射有關。因此,合理利用太陽能是創造熱舒適環境的主要途徑,同時對于節約不可再生的礦物能源,保護環境,改善人類生存空間,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被動式太陽能建筑是通過建筑朝向和周圍環境的合理布置,內部空間和外部形體的巧妙處理,以及建筑材料和結構、構造的恰當選擇,使其在冬季能集取、保持、貯存、分布太陽能,從而解決建筑物的采暖問題;同時在夏季又能遮蔽太陽輻射,散逸室內熱量,從而使建筑物降溫。它的最簡單原理就是陽光穿過建筑物的南向玻璃進入室內,經密實材料如磚、土坯、混凝土和水等吸收太陽能而轉化為熱量并對其加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從而創造一個舒適的室內熱環境。為此,一個成功的太陽能建筑設計必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①建筑物的護結構絕熱效果良好:②南向要設有足夠數量的集熱表面,最大限度地爭取太陽能源;③室內布置盡可能多的貯熱體,能夠盡可能多地貯存熱量:④要主次分明:主要采暖房間緊靠集熱表面和貯熱體布置,而將次要的、非采暖房間布置在它們的北面和東西兩側;⑤要通過環境綠化、遮陽、通風等措施處理好建筑物的夏季降溫。

5遮陽設計

日照帶給建筑物內部的溫熱環境以及冷暖氣負荷的影響非常之大。冬季房屋承載著獲取陽光的功能,而夏季,陽光透過玻璃射入室內,是造成房間過熱、空調能耗增加的主要原因。伴隨著隔熱、密封化、房屋內部能量消耗的增加、冷氣使用的增多,適當的遮陽功能顯得比以往越發重要了。對于寫字樓等內部發熱量很大的建筑物,由于冷氣的使用頻率高于暖氣,遮陽功能被作為全年重點。遮陽設計時應滿足幾點要求:主要防止夏季陽光的直射,并盡量避免散熱輻射的影響。其次要有利于窗口的通風、采光和防雨。同時要注意不阻擋從窗口向外眺望的視野以及與建筑造型處理的協調,并力求構造簡單,經濟耐久。

遮陽設施在夏季遮陽降溫的同時,將影響建筑自然通風的潛力,對于需要通風的潮濕地區而言,必須注意遮陽設施的使用不能影響自然通風的應用效果。寒冷地區采用的遮陽設施、其“遮陽”功能的發揮只在短暫的溫度較高的夏季,因此這些地區使用的設施必須考慮冬季保暖問題。而對于廣大的長江流域地區而言,夏熱冬冷帶來了四季分明的氣候,也帶來了冬夏季太陽得熱控制的矛盾,冬夏兼顧是這個地區遮陽設施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寒冷地區以冬季采暖為主,因此,遮陽設施的使用以保護室內私密性和保暖為主,因此建議以內遮陽為主;炎熱地區以夏季隔熱為主,除了保護室內私密性的目的外,阻擋太陽輻射是主要目的,因此在遮陽設施的設計選擇上建議以外遮陽為主,配備一定的內遮陽設施達到保護隱私和隔熱的雙重目的。

6結束語

總之,建筑活動是人類作用于自然生態環境最重要的生產活動之一,也是消耗自然資源最大的生產活動之一。我們已經了解到,一些節能環保的設計并非想識知象中那么復雜,只要發揮我們的智慧,完全可以為減排作出應有的貢獻。首先應因地制宜的考慮低碳節能建筑的標準,考慮各自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來講就是結合氣候條件、自然條件、資源條件、經濟條件和文化條件來確定各地的節能建筑標準,不盲目復制和理想化采用,讓節能方案切合實際。其次具體辦法是在建筑設計上充分利用自然資源設計朝向、通風性能,在屋面、墻體、門窗等建筑護結構上使用具有隔熱和保溫性能的材料,在空調等建筑暖通設備上盡量使用能耗低的產品,同時充分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資源。

第5篇

1.1綠色工業建筑

在進行綠色工業建筑的方案設計時,必須要遵循以下幾點設計標準:首先,要堅持環保、自然以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將建筑施工和保護自然環境有機結合??梢岳米匀荒茉慈缣柲軣裟茉唇档臀廴竞湍茉吹南?。其次,要根據建筑的實際的使用情況和用途來對綠色工業建筑進行設計,要保證綠色工業建筑的適用性、靈活性,在保證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進行綠色、節能和低碳。最后,綠色工業建筑的建筑外形應該如同它的名字一樣具有綠色、自然等設計特點,將生態自然、人文氣息以及現代化特色融入到建筑的設計中,提高綠色工業建筑的外形設計特色。

1.2綠色工業建筑設計的原則

具體的設計原則在有以下幾點:首先,要堅持保護環境的原則,要站在自然和建筑統一的觀點上去進行綠色工業建筑設計。建筑和自然環境兩者之間是統一的整體,要在保證建筑質量的前提下,進行自然環境的保護,降低建筑施工過程中的污染和浪費。在環境保護的原則上進行綠色工業建筑的設計,這樣不僅能夠保證建筑的環保性,還能提高建筑設計的特色性。其次,要堅持能源節約、高效利用的原則。建材資源和能源在建筑施工過程的消耗是巨大的,尤其是在當前我國資源消耗巨大的情況下,更需要加強對資源和能源的節約。此處的節約是在保證建筑施工質量的前提下進行的,是提高對建材和能源的利用率來實現的。只有高效的資源利用率,才能保證能源和資源的節約以及綠色工業建筑的施工質量。最后,要堅持建筑的適用性原則。建筑的根本目的是用來使用的,只有保證其使用的價值才能實現建筑的真正價值。

2關于綠色低碳工業建筑技術

要做到減少工業建筑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營造出綠色工業建筑的整體形象,必須要做到對自然的尊重和保護,采用綠色低碳技術,有效地運用各種自然資源,讓能源以及資源的消耗盡量的減至最低:盡可能地保持工業建筑周邊環境的生態平衡,做到對建筑地域環境的綜合考慮,做到因地制宜。所以綠色工業建筑在營造中必須要從以下幾個進行:

2.1注重選址

綠色工業建筑在進行選址時,必須選擇一個合理的位置,做到對環境的破壞減至最低,進一步地讓城市自然生態系統基本功能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得到保障。確保城市的健康與安全。而一般情況下綠色建筑的選址除要考慮到常規情況下的因素外,還需注意以下原則:(l)避免選擇生態敏感區。例如水體、森林、自然保護區等。(2)要保持建筑場地生態的完整性以及生物的多樣性。在設計時盡量保留與利用地形、地貌,植被以及自然水系。(3)注意盡量減少建筑場地水土的流失。防止因工業建設而造成的自然災害。

2.2優化布局結構

工廠總圖設計要對廠區總體的布局、室內環境條件以及廠房的布置等進行深入的統籌與考慮、讓設計方案不但能夠滿足生產工藝的要求,同時又做到節能節地。同時在總規劃階段,要重要考慮如何將環境進行最大限度結合,增加建筑的采光度,確保室內具有一定的溫度、溫度,建立立體的綠化系統凈化環境。工廠總圖按照產品的特性考慮生產工藝區劃布局,按生產工藝流程布置備類廠房,廠房間設機械運輸通廊,做到物料運輸效率盡可能的高、物流路線盡可能的短、運行能耗盡可能的低。合理優選能源種類,保障經濟供給、降低綜合能耗。

2.3節能與能源利用

在工業建筑設計中,要結合工藝生產特性,采取多種的節能措施。做好在建筑體形、建筑布局、朝向等方面的設計,盡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并對東西朝向采取多種形式的建筑遮陽系統,即取到建筑裝飾的效果,又減少夏季太陽的熱輻射;外墻面采用低能耗的保溫隔熱建筑圍護結構;高效的節能空調系統可采用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新興的可再生能源,包括了太陽能、地熱能、風能等的利用。

2.4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在加強節水和對水資源的利用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首先,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在不影響施工進展的情況下減少用水。其次,可以對水資源進行循環使用,減少消耗。最后,對施工用過的廢水要嚴格排放,不能隨意的排放到水源或者土地中,要對其進行質檢,達標后再進行排放。在一個建筑項目施工開展之前,要對當地的水資源進行質量檢查,確定其是否滿足施工要求。在建筑施工結束后,還需要再進行一次檢查,并與之前的水質數據進行對比,若是出現污染現象影響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要及時的采取措施進行治理。

2.5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一項建筑項目的開展對建材的消耗是巨大的,而且由于對建材的利用率較低,往往造成大量的浪費。因此,必須提高對建材資源的使用效率,節省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建材使用量。在建筑項目的施工中可以提高對鋼結構建材的使用,因為這種建材不僅便于使用,具有較大的可造性,而且鋼結構還能夠循環使用,能夠極大的減少對其他建材的使用,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

3結語

第6篇

關鍵詞:低碳;生態;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the "low carb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s a compound concept, the former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low pollution, low emissi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power to weight, high efficiency, high benefi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building development mode; The latter mainly manifests in the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friendly, suitable for living, operation safe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etc. In the current low carb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big background, the low carbo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in the future will become the hotspot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trend. Therefore discusses low carbo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low carb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notation, and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low carb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e necessity of the focus from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design, indoor environment design and low carbon ecological technology three aspects to low carbo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points.

Keywords: low carbo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X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低碳生態建筑的內涵

低碳生態建筑是指與周邊生態環境和諧共生,具有較低的溫室氣體排放的建筑。它的衡量與評價是以溫室氣體排放和與周邊環境協調為標準,以最大限度地節能減排為主要目的。

近年來,建筑能耗一直在社會總能耗中占有較大比重,發展低碳生態建筑是順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變暖,改變建筑能耗特征,促進低碳時代到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建筑類型。這類建筑包括四點內涵:①節能減排體現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內。從建筑的規劃、設計、施工、使用等方面充分考慮與自然和諧共生,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并結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氣候資源、自然環境等條件為人們提供舒適、低耗的空間。②本著節約、高效率的原則利用能源、土地、材料等資源,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的統一。③減少對煤、石油等常規污染性化石能源的使用,盡量使用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清潔環保能源。④資源的循環使用和再利用,對廢棄物加以回收,減少排放。

建設低碳生態建筑的必要性

(一)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

中國是一個極具影響的發展中大國。而發展低碳經濟是抵御全球氣候變暖對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嚴重挑戰的積極措施。2009年,我國在哥本哈根國際氣候峰會上確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當低碳減排正式成為國家責任時,作為中國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中重要支柱的建筑產業,必須正視產業的現狀。2009年,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開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選擇5個省和8個市開展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锻ㄖ芬笤圏c省和試點城市研究制訂“十二五”低碳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支持低碳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建立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統計和管理體系;積極倡導低碳生活方式。這足以說明我國已經將“低碳”提到到了重要的議程。

(二)我國能源短缺的現實要求

我國能源相對貧乏,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8%。城市里的碳排放,60%來源于建筑物維持功能上。目前,我國建筑相關能耗占全社會比重較大,每建造一平方米的房屋,約釋放出0.8噸碳。我國既有建筑拆除率占新建筑面積的35%左右,歐洲建筑的平均使用周期近百年,我國建筑平均使用周期較短,由于建筑平均使用周期短,增加了建筑物拆除、建造的碳排放量。在新建筑中,高能耗建材、高能耗建筑較為普遍,隨著中國城市化的進展,將導致建筑能耗的持續上升。

低碳生態建筑設計要點

(一)外部環境設計

1、增加“綠色”面積,保護生態平衡

生態建筑外部與自然相呼應,內部空間的設計也應綠色化,即通過精心的室內設計,將室外的綠色引人室內環境。綠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氣,吸收各種有害氣體、慮塵、調節濕度、溫度、減少噪音等。生態建筑的興起為綠化環境開辟了廣闊天地。通過建筑設計,可以使室內空間室外化,運用綠化、水面等劃分空間,這些設計手法在建筑創作上最為常見。如建筑物內的共享大廳、內庭院,在其上部加一個可調節的開啟式屋頂,根據時間季節的變化,由計算機或人工控制,達到室內溫濕度的調節,又可使室內外空間連成一體。

2、屋頂綠化

生態綠化對于CO₂具有固定效果,同時可增加屋頂與墻面的遮陽能力與隔熱能力。生態屋頂具有反射、隔熱和蒸騰作用,不僅可為房屋提供隔熱、保溫效果,還可形成集雨水系統及為生物提供棲息地。參照建筑屋面設計標準,按照植被層、基質層、隔離過濾層、排(蓄)水層、隔根層、分離滑動層的構造設置一定面積的屋頂綠化,既能增加綠化,又能起到一定的防曬作用。

屋頂的綠化設計層

3、主動式自然采光

主動式自然采光設計主要指采用鏡面反射采光,利用導光管導光,光纖導光,棱鏡組傳光,利用衛星反射鏡采光,光伏效應間接采光等技術和方法來進行采光設計。這些采光方法適用于無窗或者地下建筑、建筑朝北房間以及識別有色物體或有防爆要求的房間。它不僅改善室內光照環境質量,在無天然光的房間也能享受到陽光照明,而且可以減少人工照明用電,節約能源,減少碳的排放,保護環境。

主動式自然采光技術不僅能夠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還能讓建筑物的使用者享受到自然采光照明的良好效果。事實上,根據研究顯示,利用天然光照明能夠提高人們的工作與學習效率以及增進健康。這就意味著將日光照明技術應用到建筑設計上,能有機會增加建筑自身和其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自然通風設計

自然通風設計時,一方面通過建筑體型設計、朝向、建筑群的布局等,根據當地風動環境來取得最大的自然通風。另一方面,建筑物的平面形狀及建筑群的布置方式也會引起氣流的不同變化。各種建筑構件,如導風板、窗戶設置方式(窗戶朝向)、窗戶尺寸、窗戶位置和窗戶開啟方式等都會直接影響建筑室內氣流分布。

在經過精心設計后,自然通風可以實現兩種不同的功能。一是健康通風,用室外的新鮮空氣更新室內空氣,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符合人體衛生要氣。二是熱舒適通風,直接增加人體散熱和減少皮膚出汗引起的不舒適,進而改善條件,另外還可以降低建筑表面的溫度,帶走建筑圍護結構儲存的能量,達到降溫的目的。

(二)室內環境設計

1、室內采光優化設計

結合立面設計,利用日照軟件模擬分析房間的采光效果,優化布局、戶型、遮陽構件設計,以及窗地面積比。

2、室內隔聲設計

為解決樓板撞擊傳聲產生的噪聲,地面采用“浮筑樓板”構造。即在結構樓板上鋪設一層絕緣隔聲材料,上面再澆筑6 cm~8 cm的混凝土砂漿層,這層樓板好像浮在絕緣層上,與樓板及四周墻體分離,從而達到極好的隔音效果。

3、室內新風設計

選擇安裝雙向流戶式新風系統(可帶熱回收功能),在采暖和空調期與空調采暖設備聯動使用,有效調節室內空氣濕度,使居室時刻保持干爽、舒適的狀態,對夏季潮濕的空氣有很強的除濕作用;并且可以驅除室內裝飾造成的可能長時間存在的有害氣體。

(三)低碳生態節能技術的運用

1、太陽能熱水系統

太陽能熱水系統是利用太陽能將冷水加熱成低溫熱水(小于100攝氏度) 的技術系統,是當前太陽能利用技術最成熟、最經濟、最具競爭力、應用最廣泛、產業化發展最快的領域,目前已在建筑中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

太陽能熱水系統由集熱器、蓄熱水箱、循環管道及相關裝置、設備(水泵、控制部件) 組成。按水在集熱器中的流動方式,太陽能熱水系統可分為三大類:循環式、直流式和悶曬式。影響太陽能熱水系統性能的因素有:當地太陽輻射資源和氣候條件、熱負荷特性、集熱器類型、集熱面積與蓄熱水箱容積的配比、管道大小、安裝位置和場地條件、當地水壓和供電情況以及管理水平等。

2、地源熱泵技術

地源熱泵技術是取代空氣源而利用淺層地熱做熱源為建筑物提供所需要的能量。該技術利用大地表層中恒定的溫度以及儲存于地下土壤層中近乎無限的可再生低品位熱能,通過輸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如電能),實現低溫熱源向高溫熱源的轉移,地表土壤淺層(包括地下水) 分別在冬季和夏季作為低溫熱源和高溫冷源。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循環利用,符合節能建筑的基本要求和發展方向,是最有希望在住宅、商業和其他公用建筑供熱制冷空調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新技術。

3、公共空間采用節能照明系統

公共區域優先選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如選用低能耗的熒光燈(如T5,T8管)及緊湊型熒光燈,顯色指數大于80,室外照明等開闊空間采用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等高效氣體放電光源。同時,采用使用低能耗性能優的光源用電附件,如電子鎮流器、節能型電感鎮流器、電子觸發器以及電子變壓器等。緊湊型熒光燈優先選用電子鎮流器;高壓鈉燈、金屬鹵化物燈宜配用節能型電感鎮流器。

雨水回收利用技術

在城市建設中,發展雨水收集與利用工程,既是增加水資源,又是節約自來水的有效途徑。雨水收集利用是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舉措。雨水作為一種極有價值的水資源,早已引起發達國家的重視。德國雨水利用技術已經從第二代向第三代過渡,其“第三代”雨水利用技術的特征就是設備的集成化,各項雨水利用技術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德國的城市雨水利用方式有3種:一是屋面雨水集蓄系統,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場所和企業的非飲用水。二是雨水截污與滲透系統。道路雨水通過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過滲透補充地下水。三是生態小區雨水利用系統。小區沿著排水管道建有滲透淺溝,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徑流流過時下滲。超過滲透能力的雨水則進入雨水池或人工濕地,作為水景或繼續下滲。

結語

低碳生態的思想是人類的取向和必然選擇,建筑設計的低碳生態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共識;另一面它為建筑設計發展開辟了一條新途徑。低碳生態建筑理論的發展將導致建筑科學技術內容的極大豐富與建筑藝術創造的相應發展,推動整個建筑學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坤民,潘家華,崔大鵬,主編.低碳發展論[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

[2]王國軍.淺談我國建筑業低碳經濟發展之路[J].長三角,2009.3.

第7篇

【關鍵詞】建筑設計;節約;理念;方法

生態建筑的設計,沒有通用的方法,也沒有一個萬能的公式,建筑師應當主動承擔自己在生態保護方面的責任,在自己思想意識中樹立起生態的觀念,工作中應借鑒各類生態建筑創作的成功經驗,努力探索建筑生態化的設計方法,本文就低碳生態建筑設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通過相關設計實踐,為建筑業生態化與可持續性發展的進程做出自己的貢獻。

一、不重視建筑方案的節能性研究

在建筑設計構思中,人們習慣于僅對一般的建筑功能、形式表現等進行思考;對設計方案的評價,也常常只關注其形式表現力、空間舒適度、技術先進性等方面,缺少對建筑經濟性問題的研究以及對節能條件的客觀分析,使得實際工程中超出預算額而違反概、預、結算梯級制約關系的實例屢見不鮮。

其次忽視建筑使用中的消費成本。對建筑經濟性的認識局限于建設成本的最小化,而忽視使用過程中能源、資源的消耗成本,缺少對社會資源綜合高效利用的研究,常常造成建設低投入和使用高能耗、低效率的非良性循環。同時缺乏綜合效益觀念。孤立地理解經濟效益,將高經濟回報作為建筑發展的首要目標,忽視環境質量、社會效益,最終使經濟效益也很難得到保證。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源自傳統發展觀的局限。在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思路中,經濟性往往被理解為產出的最大化和對投入成本的被動性限制。自然資源的消耗成本、整體效益的協調以及對社會消費的客觀引導等問題沒有進入人們的思考范圍之中。

二、建筑設計節約原則的實現

注重節約的建筑設計包含非常廣泛的內容。除了以往實踐中所強調的改善建筑體形系數、降低層高、改進建筑材料保溫性能和氣密性等一系列節能降耗措施外,更要在建筑空間組織、結構設置、能源與資源利用、技術組織,以及建筑循環再利用等方面全面地確立經濟性的原則、方法。

1、“少費多用”原則

這個概念是由國外建筑師提出的。意在借助有效的手段,用盡可能少的材料、資源消耗來取得盡可能大的發展效益1。在人類發展與資源危機的矛盾日漸突出的今天,它不失為一條重要的經濟性設計原則。在國外的建筑生態化設計實踐中,這一原則最具代表性地表現在他對空間結構及建材應用的創意中。他的短桿網架穹隆結構體系被稱為人類迄今為止最輕、最高效、最為有力的空間圍合手段,在造型、尺寸、材料選用上具有很大的靈活性,且造價低廉、營造方便。

“少費多用”原則還體現在建筑空間組織、利用的高效化方面。這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對每一平方米面積的有效利用,還要對三向度的空間做充分的發掘。

2、集約化原則

建筑是各項物質資源的集合體,大約2/5的能源、材料,1/6的水消耗在建筑的建造及使用中。提高建設及使用過程中資源、能源利用的集約化程度,無論是對于建筑業還是對于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

(1)土地利用的集約化,隨著國內建筑用地的不斷減少,在建設設計中應注意立體地開發用地空間,發掘城市地上及地下空間的利用效益;結合舊城改造,拆舊建新,提高城市容量;在建筑空間的構筑中,還應積極采用輕、薄的新型節能建筑材料,以少占建筑空間。

(2)水資源利用的集約化,水是人類十分有限的資源,建筑設計中應注意結合廢水凈化、雨水收集,設置循環用水和分質用水系統,并積極采用各類節水設施、設備,有效地控制用水量。

(3)能源利用的集約化,在全球推進可持續性能源開發、利用的戰略進程中,建筑節能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設計中應結合相關技術的進步,提高能源的集約化利用程度;另外,要積極結合自然氣候條件,充分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資源,以減少空調、照明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

3、適宜性原則

當前的建筑設計中應將“適宜性”應是建筑設計的出發點,在實際案例中多加運用。當前多種技術體系并存的現實首先是與地域經濟差異相對應的。技術設置要做到切實可行、經濟有效,就必須從地域經濟的客觀條件出發,與人們的實際消費需求相適宜。許多優秀的設計實踐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啟示。

(1)與自然條件相適宜,建筑設計中與自然氣候、地形、地貌、地質等因素相結合,常常會使方案的建構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使用中的能耗、物耗。如今,“設計結合自然”、“設計結合氣候”已成為建筑設計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國外的生態建筑實踐也是建立在對自然環境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展開的3。這些與自然環境條件相統一的設計思路,是技術設置達到高效節能、經濟適宜目的的重要保障。

(2)與社會人文因素相適宜,社會習俗、信仰、審美、價值觀等因素對建筑有重要的影響作用。一個單純從技術合理化角度出發,而忽視社會人文要素的建筑方案是很難得到使用者認可的,甚至與其經濟實用性的基本前提都是相背離的。由此,我們應意識到,與各類人文環境要素相適宜,是建筑實現其社會價值及經濟性的必要前提。

4、循環利用原則

從人類發展的長遠利益著眼,將建筑的循環再利用與添建、新建相結合,形成建筑發展的動態循環機制,這不僅有利于環境的維護,對于提高建筑的經濟性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筑的循環利用原則包括再利用、再循環兩方面內涵。再利用是指將各種建筑產品以初始形式多次加以使用。主要表現為對早期建筑的改造利用以及對結構構件、照明設施、管道設施、各類設備以及磚石構件的重復利用。再循環是指建筑產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經過一定加工處理使之變成可再次利用的資源。這表現在對舊建筑中可再生材料的重新加工、合成和利用。

只有順應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要求,使建筑發展走高效化、集約化的道路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它在總體上要求社會宏觀經濟的發展要步入高效化、集約化的軌道,為建筑的集約化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同時也要求建筑設計者必須從當今經濟現狀及發展趨勢出發,建立宏觀的經濟性理念,合理地確定各種條件下的建筑設計標準、評價體系,總結各項經濟性措施、原則,為滿足社會各類需求、改善人居環境質量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倪麗君,呂愛民.富勒生態設計思想的啟示[J].華中建筑,2009.01.

第8篇

關鍵詞:低碳、零能耗、生成的設計、零能耗綠色建筑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一、解放南路文體中心項目背景

1.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解放南路文體中心,建設地點位于天津市外環輔道與解放南路交口的東北角??傆玫孛娣e13875m2,界內使用面積10026.1m2,總建筑面積11660m2,項目局部地下一層、地上四層。其中地下室為設備用房,地上空間以中部共享空間為核心,北側為游泳館、羽毛球館、南側為各種活動用房、會議室等。建筑作為解放南路地區的啟動項目,力求做到低碳零能耗、達到國家綠建三星、LEED鉑金級認證標準。能耗目標:每年50-70kwh/m2(普通建筑能耗的40%左右),碳排放目標:每年42.7-60kgCO2/m2(普通建筑碳排放的50%左右)

2.設計指導思想和設計特點

2.1總體布局:

2.2.本工程設計的指導思想和設計原則:

建筑構思源于“生長”的概念,體現為環境而設計、為時間而設計、為使用者而設計。設計采用被動式生態節能措施結合主動式節能手段的建筑節能技術,整個設計過程從萌芽到定稿均基于可持續建筑設計的策略及概念,以求最終達到零能耗及低碳建筑的設計目標,并通過美國綠色建筑協會LEED鉑金認證及我國綠色建筑三星認證。

3.節能措施選用

1)被動措施

新型高效保溫材料(二氧化硅氣凝膠)、高效節能玻璃窗(四玻三腔單銀Low-E玻璃)、自然采光、智能遮陽系統、自然通風、坑道風的利用、生態中庭。

2)主動措施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低溫熱水發電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溫濕度獨立分控技術、低能耗空調末端的選用、高效變頻設備、空氣源熱泵系統、太陽能光熱系統、節水器具的選用、游泳池綜合節能措施、雨洪控制及利用、湖水冷卻系統、分項計量與能耗控制管理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

二、研究目標

總體目標:通過對解放南路文體中心的低碳零能耗設計研究,使其成為天津市第一個綠色建筑集成技術示范項目,將被動節能和主動節能結合起來以降低建筑能耗,并以可再生能源以解決剩余能耗,并推廣到類似項目,以利用建筑集成設計來發展和建設零能耗建筑。此項舉措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將使解放南路社區文體中心成為立足整個天津市、輻射北方地區乃至全國的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對我國寒冷地區以建筑集成設計方式建設零能耗建筑具有指導和示范意義。

眾多單項技術集中應用在一個建筑物上時,它們之間必然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甚至有不少相互矛盾的地方。因此研究零能耗建筑集成設 計是非常必要的,它通過對各種節能技術的綜合優化整合,既減少了各種技術集中應用時相互之間出現的不利影響,使建筑集成化設計發揮最佳效果,又能夠減少重復設備投資,降低綠色建筑的綜合造價,使其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統一。

本項目完成后,可作為解放南路地區乃至天津市的低能耗建筑展示 中心,極大促進建筑節能和降低碳排放工作的開展。此外可建立一套完整的適于北方寒冷地區的零能耗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可推廣的零能耗綠色建筑設計導則,項目成果可在天津市乃至整個寒冷地區廣泛推廣。

三、綠建零能耗設計

零能耗建筑定義:是指應用到現場和用可再生能源的能量來運作的建筑,使一年中現場產生能量的凈額等于建筑所必須的能源凈額。

能量平衡模式:即發即用:成本低、可靠性高、但需考慮電量的同步調節;太陽能光伏系統發電電能的余電上網。

1.1建筑平面將采光通風要求較高的房間布置于南側,游泳池、報告廳、羽毛球場等房間布置于建筑北側,從布局上充分利用了自然條件。

1.2根據《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本工程處于寒冷地區,設計以低碳零能耗為目的建立數字模型,進一步模擬計算,在滿足《天津市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能耗。

本工程體形系數不大于0.13,窗墻比不大于0.4,外墻采用200厚砂加氣混凝土砌塊外貼130厚超細玻璃棉保溫,玻璃幕墻為呼吸式幕墻,導熱系數不大于1.5w/m2;地下室頂棚采用板下50厚噴涂超細無機纖維保溫層,外門窗選用鋁合金型斷熱型材, 四玻三腔單銀Low-E玻璃,

游泳池保溫采用二氧化硅氣凝膠。氣凝膠在建筑上的應用氣凝膠是一種固體物質形態,世界上人工制造的密度最小的固體之一,一般常見的氣凝膠為二氧化硅氣凝膠。由于氣凝膠中99.8%以上是空氣,所以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一寸厚的氣凝膠相當20至30塊普通玻璃的隔熱功能。但是由于沒有相應的安裝技術,-氣凝膠在建筑領域還沒有應用,只是在航空、石油輸送等方面應用。在本次研究中,我們也將研究方向定位在氣凝膠與建筑的一體化方面。

1.3不同于以往生態建筑中另辟土地安放光伏電板的策略,第五立面屋頂以水平夾角15°的設定結合太陽能光伏電板進行太陽能一體化設計,中庭玻璃屋面則采用透光效率較高的薄膜光電板,以有效地減少對環境和周邊住戶的負面影響,陽光照射的死角采用弱光發電非晶硅柔性光伏電池來進一步增加發電量。另外考慮熱水的制備,部分光伏板采用光熱一體設計,充分利用了屋面的有效面積。

光伏板與建筑一體化的通風應用 此項研究的原理就利用太陽能光伏板下的密閉空氣腔加熱后形成煙囪效應,驅動夾層空間帶動室內氣流與室外進行換氣,從而獲得有組織的通風效果。本項研究的重點是光伏板與建筑的一體化,使其在不影響建筑第五立面、不影響光伏板發電效率的前提下做到密閉和有效通風。

1.4中廳設置多層立體環繞種植園,利用植物蒸發,光合作用改善微環境,并結合中庭反射采光系統解決建筑內部自然采光。

1.5創新集成地道風解決過渡季的降溫以及采暖季前后的室溫過低問題

濕度獨立分控系統大大節約供冷能耗。室內采光采用光高效照明燈具及局部照明,結合智能建筑設備管理系統有效降低能耗。結合游泳館,景觀水體,周邊環境設計實現雨洪控制及利用,有效節約用水。

1.6在設計細節上已簡約為主,以功能構件作為細部的裝飾,南向窗上部設反光遮光板,上表面為反射面,可將自然光線反射入室內,提高房間進深方向的照度;羽毛球館東西兩側設通風間層,減少到空間的能耗;建筑屋面采用15度坡屋頂,完美平衡了太陽能板效率與室內空間體積,達到綜合節能效果,坡屋頂利用太陽能板與屋面形成可通風的空氣間層,進一步降低室內的能耗。南側走道小共享與梯形天窗的結合有效增加了室內采光。

1.7建筑在東、南、西三個方向均設遮陽板,其中南向百葉上部設反光板,西向為電動可調式水平百葉,頂部天窗設百葉或電動遮陽簾,避免輻射熱進入室內。

1.8根據氣流模擬分析,在建筑西側設地道風取風口,同時西側設計較為開敞,容易進風,屋面的可開啟天窗作為排風口,充分利用過渡季的自然通風。

1.9產生噪音的房間,如空調機房、水泵房、琴房等,均采用浮筑樓地面,吸音墻面與頂棚,有利于隔絕空氣聲與固體聲。電梯井道采用隔聲處理。

綜上所述,低碳、零能耗建筑的技術集成本工程不是先進技術的簡單堆砌,而是以軟件模擬分析為主導設計依據,以相應的技術手段為輔助條件的一項經過多次研究后自然形成的低碳、零能耗綠色建筑。本次研究我們研究了眾多主動、被動策略后選出適宜本工程的技術,并在軟件中進行模擬后確定了采用下列技術:過渡季的氣流組織;反光折陽、遮陽板;雙層皮玻璃幕墻;太陽能光伏發電;低溫熱水發電;微電網;能耗管理監測系統等。通過上述技術我們將我國目前同等建筑的米每年耗電量 120kwh降低到 60kwh,此項指標比目前的生態城的75kwh/(m2•年)還要低 20%。

參考文獻:

1.ARUP公司提供的綠色建筑分析

EMSI提供的美國LEED標準和中國綠建標準

2.《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

3.《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JGJ/229-2010

4.《天津市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T29-204-2010

5.《天津市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T29-205-2010

第9篇

【關鍵詞】建筑設計;技術;工程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1.前言

建筑設計是科學與藝術結合的產物,既包括自然科學,又涉及一定的美學。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深入,建筑物的形態及實用性也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與此同時,人們也對建筑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建筑行業要想繼續發展,相關建筑設計人員要想讓自己的建筑設計作品具有個性與特色,就必須深入理解蘊含在形式內部的理念背景與技術背景,并對建筑設計技術進行一定的創新,從而設計出具有更具科學性、實用性以及新穎性的建筑[1]。

2.建筑設計意義與原則

建筑設計是建筑工程的主要構成部分,任何建筑工程在施工前,相關建筑設計人員都必須在相應理論、經驗方法的指導下,通過實地考察、走訪,全面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特征以及經濟狀況等信息后,方可設計出能夠充分滿足人們對建筑質量、建筑實用性以及建筑美學的要求,從而為其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注意的是,建筑設計人員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必須堅持以下原則:(1)整體性和綜合性設計原則;(2)聯系性和動態性設計原則;(3)節能原則;(4)為用戶及建筑本身創造附加價值原則;(5)重視建筑本身的細部構造處理原則;(6)精確計算,規范設計原則等[2]。

3.建筑設計要點分析

3.1考慮建筑的氣候條件

隨著人們保護環境意識的不斷增強,未來建筑形態將逐漸向低碳建筑方向發展,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建筑設計人員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未結合實際情況,尤其是當地氣候類型,而選用通用的建筑設計標準進行新的建筑設計,在該設計方法雖然在極大程度上節省了設計時間與成本,并有效保證了建筑的舒適性與實用性,但是,在不良氣候因素的長期影響下,建筑物局部結構極易在短期內遭受破壞,從而影響建筑的整體結構,最終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

3.2注重健康、安全理念

有效保證建筑使用人員的人身安全是建筑設計的基本目的,這就要求建筑設計人員在進行建筑結構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該建筑結構主體遭破壞后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例如人員傷亡、經濟損失以及社會影響等,并嚴格按照有關建筑準則、標準進行規范設計,例如,選用高質量的綠色建筑材料,采用具有吸聲效果較強的隔音材料,設置多個進風口、出風口以及應急通道等,以此改善建筑室內的內熱環境,保證空氣質量與應急疏散。此外,還應科學、合理的進行自然采光,以此滿足人們對健康及視覺美學的要求

3.3.整體設計

目前,隨著低碳與健康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以及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部分建筑設計人員亦逐漸將低碳與健康理念視為建筑設計的附加設計理念,主要表現為,完成建筑主體設計后,才將低碳與健康理念貫穿于建筑個體中,導致建筑理念不協調[3];此外,部分設計人員為追求最大化的建筑空間使用效益或建筑美觀,而忽視了建筑土地的承受力與使用效率、建筑與環境的協調關系以及建筑的內在品質等,從而導致所設計出來的建筑無法達到預期的設計目標。

3.4降低能耗

降低能耗是建筑設計的關鍵,這就要求相關建筑設計人員必須使用良好的建筑體形系數,并充分利用光照等自然采資源,采取先進的外墻保溫措施及科學、合理的設置好門窗位置,從而實現建筑節能目標。

4.建筑設計技術方法

4.1平面功能法

平面功能法是一種較為普及的設計方法,其通過分析建筑的具體占地情況、空間利用、使用性質功能以及交通聯系等方面,可對建筑平面進行功能結合。由于建筑設計是一個三維向量的產物,而是否能夠妥善處理好平面功能則直接關系到整個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相關建筑設計人員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必須對建筑的整體流線與功能進行全面分析,并以此作為設計的依據,進而設計出更加科學、合理的建筑[4]。例如,在對公共建筑進行設計時,就必須從建筑整體流線、密集人群安全疏散等方面進行建筑平面的功能組合。

4.2構圖法

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應先對建筑進行全方位的定位,其次將建筑整體構造、建筑空間以及建筑基本體量等視為簡單的幾何形體,例如長方體、正方體以及圓柱體等,最后通過簡單的構圖要素,全面分析各幾何形體間存在的關系,并在形式美學規律的指導下,規劃并明確好各幾何形體間的主從關系、對比效果以及尺度大小等。典型建筑代表:巴西國會大廈。

4.3結構法

建筑結構法亦可稱為結構主義的建筑設計方法,其主要通過建筑的主要結構形式開展建筑設計??偹苤ㄖY構與建筑空間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只有充分借助建筑結構的整體設計,并正確處理好各個體的裝飾要素,才能全面且完美的展現出所設計建筑的形態與使用性質[5]。典型建筑代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場館――鳥巢。

4.4符號象征法

符號象征法除了可增加建筑機構的外部美學效果外,還可豐富建筑的內涵。地域、習俗、信仰以及建筑使用性質等方面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各個地區的建筑外部形態與內部構造存在巨大差異,例如,將具有特定文化象征意義的符號作為詮釋建筑空間與平面向量的主體,或將其作為建筑的主要裝飾部分,以此充分展現出當地的人文景觀或體現該建筑的主要適用性質[6]。此建筑設計方法主要適用于對建筑外觀有特殊要求的設計方案中,典型建筑代表: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在紐約的總部大廈,即AT&T電報大樓。

4.5綜合法

建筑設計綜合法是一種集平面功能法、構圖法、結構法以及符號象征法于一身的系統的建筑設計方法。建設設計是一個系統而繁雜工作,這就要求建筑設計人員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必須充分考慮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與統一性,尤其是群體建筑設計[7]。在群體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設計人員既要考慮到各單一建筑的美學效果與使用性能,又要充分考慮到整體建筑的連貫性與一致性,從而體現出建筑設計人員獨特的設計理念與當地特色,這就要求建筑設計人員必須具有極高的設計水平、獨特的設計理念以及嫻熟的設計方法等。典型建筑代表:上海金茂大廈。

5.結束語

建筑設計理念、建筑設計原則以及建筑設計手法不僅是建筑設計人員對建筑進行設計的重要依據,而且也是不斷研究并分析建筑產物的基礎,優秀的建筑固然應該通過建筑體型和空間形態表現出來,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但其更應具有適用、實用、美觀以及經濟等特點,這就要求相關設計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與文化素養,并不斷的對建筑設計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以此設計出更加符合新時代需要的建筑。

【參考文獻】

[1]郁文平.建筑設計創新方法的相關研究[J].建筑設計管理.2010(01):344-345.

[2]范明明,王天博.關于建筑設計創新方法的相關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6):231-233.

[3]許紅燕.建筑設計技術淺析[J]城鄉規劃與設計.2013(10):98-100.

[4]趙曉宇.建筑設計技術淺談[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35):532-533.

[5]鄭斯理,姜則昊.關于建筑設計創新方法的研究分析[S].城市建設,2010(15):350-352.

第10篇

【關鍵詞】招商地產;低碳社區;生態效應

招商局地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地產)成立于1984年,是招商局集團三大核心產業之一, 是中國最早的房地產公司之一。招商地產通過深圳蛇口工業區、福建漳州開發區、廣州金山谷等進行社區綜合開發。招商地產在低碳社區開發運營過程中,注重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因此,對招商地產模式的效應評估,可以從生態、經濟、社會效益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具體采用的分析框架如下。本文以招商地產金山谷項目為例,重點探討招商地產綠色模式的生態效益。

招商地產的低碳開發運營模式,在保護環境、節約資源、降低排放、減少污染、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方面,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為實現“自然生活、天人和諧”(蛇口創始人袁庚語)的偉大理想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1.保護了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在廣州金山谷社區,保留利用現場原有植被,恢復利用現場的老魚塘,盡量減少對區域生態系統的破壞;創立一個物種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并形成完善的監測系統;到2010年,創建一個具有豐富生態的綠帶……注重保護環境的神經始終在招商地產人的頭腦中繃得緊緊的,實踐又為金山谷再造蛇口的奇跡樹立了一個綠色典范。

在金山谷別墅區地塊上,那幾十株成年大樹,枝葉繁盛,郁郁蔥蔥,形成了最為稀缺的自然風景,面對這些成長了數十年的生命,招商地產清晰的認識到其遠比建筑更具價值,他們沒有輕易的砍伐與遷移,而選擇修改設計,建筑讓步于樹木,為了一棵樹,可以改變一棟建筑的布局和方向,甚至在建筑中挖出樹木的空間。以在“大樹中間種房子”思想,讓建筑的主人,擁有自己的城市綠蔭。

諸多案例證明,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始終成為招商地產的追求,這是建筑對于自然的妥協,也是一個百年企業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2.實現了資源能源的節約利用

招商地產在推行低碳社區開發運營模式中,通過“天人和諧”的共同價值觀的指引,實現了資源能源的節約利用。

招商地產金山谷社區提出使得“一個地球生活方式”,倡導在享受高品質的生活同時,對資源的消耗也控制在一個地球的承受能力之內。作為人類消耗資源能源的定量評估指標,生態足跡成為招商地產探索一個地球生活的基準。項目所在地番禺區的人均生態足跡是4.1公頃/人,相當于2.2個地球的生活方式。而在金山谷社區中,僅從居住功能考慮,金山谷的生態足跡為3.4公頃/人,實際上,金山谷不僅有良好的居住社區,又設置了金山谷創意產業園,實現了居住與工作的互動,因此,最終金山谷的生態足跡為2.5公頃/人,遠比番禺區的平均水平要低得多,不僅直接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時也大大減少了交通、食物、辦公設備方面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

金山谷社區的建筑節能目標是65%,將超過目前《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與國家《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50%的要求。此外還將通過對生物質發電的可行性研究,力爭在2015年實現金山谷所有的能源消耗都有可再生能源供應。狹義的節能65%建立在現有節能50%的基礎上,技術手段表現為增強圍護結構隔熱、保溫性能和提高空調、采暖設備能效比來實現節能65%;廣義的節能65%則是貫穿于建筑設計周期和壽命周期,從改善室外熱環境、強化室外通風、提高圍護結構隔熱性能、提高空調通風照明系統效率、強化室內自然通風和使用新能源6大方面實現節能65%。

3.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作為低碳城市的重要實踐,招商地產低碳社區開發運營模式通過節能、新能源利用、低碳綠色技術的使用、低碳生活方式的推行,降低了溫室氣體的排放,為全球減緩溫室效應、踐行低碳經濟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最新發電CO2排放因子,可以發現:金山谷住宅部分則通過建筑節能和太陽能熱水的采用,每年減少了約8412噸CO2,折合單位建筑面積減排19千克。在綠化、節能、節水三個方面平均節能建筑的年單位建筑面積減排CO2量約20千克,金山谷住宅項目由于擁有大面積的綠地和原生態樹林,同時年節水量可達73000噸,加上這一部分的碳減排量,單位建筑面積減排量肯定也遠高于20千克。這一系列數據表明,招商地產在綠色地產和綜合開發的大旗下,對于減少CO2這一溫室氣體有著明顯的生態效益。

4.減少了污染物和廢棄物

招商地產在項目開發運營過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循環經濟原則,盡量減少污染物和廢棄物,如能量回用、人工濕地、中水回用、雨水收集與利用、可再利用材料使用、可在循環材料使用、垃圾管理制度、垃圾深度分類收集等方案的實施,將開發活動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降到了最低。

水是金山谷開發建設的一個重要關注問題。通過使用高效器具、用戶教育、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技術與廢水管理,金山谷將達到高水平的水的自足,實現零污水排放。分階段目標如下:

同時,金山谷社區采用了零廢物原則,考慮開發資源閉路循環,通過消費品的謹慎設計,減少廢物的產生,最后回收,循環和恢復生產。金山谷的目標是廢物減少、回收與循環利用,利用技術增加填埋垃圾的轉移。分階段目標如下:

5.實現了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注重對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和實踐,使得招商地產從蛇口走向全國的戰略布局中逐步邁向了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低碳綠色價值觀的倡導、低碳規劃的推行、低碳綠色技術的使用、低碳生活方式的弘揚,招商地產所倡導的“自然生活、天人和諧”的系統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實現了跨越,將項目開發、人們生活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結合在一起,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樹立了醒目的標桿。

【參考文獻】

[1]阿爾?戈爾.瀕臨損衡的地球――生態與人類精神[M].陳嘉映,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7:162-165.

[2]柴鐸,董藩.綠色低碳地產未來發展趨勢[J].創新時代,2011(01):88-91.

[3]胡建新,林武生.綠色建筑 和諧家園――招商泰格公寓節能設計[J].建筑學報,2007(4).

第11篇

【關鍵詞】公共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設計;途徑

一、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和特點分析

綠色建筑產品的成功投產運營并被市場的高度認可和接納,并不是因為綠色建筑施工具有的成本可控的價格優勢,同時也因為綠色建筑設計能夠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各類現有能源,比如節能、節水、節電、節水等,進而會最大幅度降低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影響,提供給人們居住、辦公、娛樂時的健康建筑環境,使之建筑風格和建筑環境等最大限度的回歸大自然。此外,公共建筑綠色設計理念應用時,由于要全面考量到生態環保收益和經濟適用需求。因此,建筑產品投產運營時往往可獲得可觀的經濟利潤,又能實現顯著的生態效益,做到人和建筑以及環境間的和諧共處,促進建筑產業經濟增長和生態環保建設間的持續化發展。

二、綠色建筑的設計原則

(一)和諧原則

建筑是人類行為所產生的一種影響結果,因為它的影響因素較多,其受空間選擇、建造過程和使用拆除的影響,這些過程均存在著消耗和擾動,因此,綠色建筑特別強調其體系和諧、系統和諧和關系和諧。

(二)綜合運用原則

公共建筑融入綠色設計理念的服務宗旨主要是為人們提供舒適、安全、可靠、便利的建筑場所。和傳統設計概念相比,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要利用各類資源、能源等,強調合理綜合利用,高度體現“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同時,公共建筑往往人流較多,流動性明顯,所以也要強調因地制宜,能夠利用好各類現有自然條件。

(三)節約原則

最主要是把握好“節能省地”的原則。省地要從規劃階段就開始入手解決,分配好生產、生活等各種用地之間所占的比例關系,使得土地的使用率提高。節能主要是利用蓄熱等措施減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如太陽能、風能、水利能、海洋能、生物能等,降低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在建筑設計中根據不同的氣候特點,按照太陽的運行軌跡和風的形成規律,利用太陽光和風能等節能措施來減少能耗。

(四)最佳效益原則

在滿足業主單位設計要求的基礎之上,綠色設計理念應用要結合工程概況將項目施工所在場地的周邊現有條件、社會人文要素、自然環境等考到在內,從而才能設計出適宜地方經濟發展和滿足地域文化傳承的公共建筑產品,待項目營運時可促進建筑產品被市場所接納,使之具備充分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價值。

(五)高度適用性原則

一般建筑設計要考慮實用性需求,但綠色公共建筑要在此基礎上體現人文關懷,具有高度實用性,能夠增強建筑內部和外界間的交流與溝通。比如,建筑產品設計中如果應用了玻璃墻,此時需要考慮避免光污染的同時,還要考慮風格、美觀、人文關懷等,從而才能增強人與建筑以及外界的交互性,給人們提供適宜、健康、舒適的建筑場所。

三、綠色建筑設計運用途徑

(一)設計方案

要盡可能的利用自然能源,比如自然光照和自然風力。在設計時要明白任何一個項目組織設計都要滿足經濟適用原則,所以必然要為長期考慮成本控制而進行合理計算,并不能只看見項目各工程作業的工程量增減花費成本,同時設計目光也要帶有遠瞻性,能夠考慮可以合理利用的施工建材成本回收費用。此外,在技術工藝選用方面,也要適當應用生態策略技術,準許在設計階段中謀劃出不同的設計文件,以從中挑選出集多種方案優點于一體的優質設計方案,取長補短,為項目施工打造出具有良好社會效應的公共建筑提供有力基礎。

(二)公共建筑銜接著的院落

傳統情形下的公共建筑,涵蓋著獨特院落。這一空間形態,帶有多個層級內的綠色功能。院落的布設方式,可以依循場地內的空間狀態,沿著周邊去布設,以便限縮原有的占地。院落類的建筑,能阻擋住外界多樣污染,維持住室內現有的氣流潔凈。敞開態勢下的院落,可以吸納特有的長波輻射,吸納潔凈空氣。閉合情形下的天井,銜接著周邊區段內的房屋,能搭建出特有的通風體系。經由風壓這樣的作用,能獲取到很順暢的氣流,維持住院落現有的氣候環境。院落內的房屋,也會獲取到期待中的氣候狀態。建筑銜接著的庭院,能消除掉噪音,帶有隔熱及保溫特性。布設最佳的院落,可以增添原有的采光面,限縮人工照明產出的污染。

(三)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綠色建筑設計要盡可能充分利用現有的能源、資源的前提下,合理控制土地資源的開發強度。比如,按照綠色建筑設計標準而言,原有對建筑容積率的要求已經從過去的2.5逐漸升至3.0,且覆蓋率也由原來標準的25%下降到18%。此外,對于建筑項目所選施工場地,要確保做好必要的隔音降噪、防光污染、節水節電等設計考慮,以盡可能減少對周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并能合理利用交通體系,可以將施工組織進場入口設置在運輸條件通暢的一側方向。

(四)合理應用建筑材料

1、應用無公害材料。施工方案中所選用的建筑材料應該是對人體身體損害最小的建筑材料。這些建筑材料要具有低揮發、無放射、低活性;同時,要對常用的粘合劑、地板磚、模板、絕緣類材料等的選擇,除卻考慮材料性能意外,還要考慮是否具有“公害”,從而才能確保公共建筑各類工程施工所選選用的材料具有綠色、低碳、環保,滿足“原生態”要求,為人們身心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2、應用節能環保材料。時代在不斷進步,科技領先市場前沿,許多新型建筑材料流行于市場。其中這些新型材料不乏有一些建筑節能的環保建材。如果是大型商場或者一些民用性質的公共建筑,供暖費用往往是一筆較大開銷。因此,設計階段時有關人員要充分考慮供暖建材是否能夠利用環保節能式的材料。比如可以在寫字樓等大廈選用太陽能幕墻,既環保又為供暖提供必要的熱量,一定幅度降低傳統能源的消耗。

(五)考慮要全面系統

要全面考慮各地區的氣候差異,具有的氣候特點來設計選用出合理的節能式低耗材料。此外,也可以就地取材,強調綜合利用,以降低建筑運輸成本;或者可以通過節能墻體建材來提高建筑物的保溫節能效益;通過空調冷凝熱當作平時生活所用熱水的輔助熱源;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產生的熱量為生活用水提供溫度,留作日常生活用熱水;也可以在混凝土中埋設光導纖維,一方面可以監視構件在恒載作用下受力情況是否正常,另一方面在實際施工中也可以利用該方式修復混凝土結構;建筑構造物表面材料,要選擇能夠凈化室內空氣的建筑材料等。

結束語:

總之,綠色建筑是時代經濟發展與自然生態平衡屢遭破壞嚴峻形勢下的產物。它的應運而生,能夠告誡人們要尊重自然與保護環境,并能重視生態效益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化發展。因此,公共建筑綠色設計理念一方面應能注重人們的實用性需求,另一方面應能合理設計,充分注重各類能源的高效運用,強調現代公共建筑產品能夠節能、環保、綠色、低碳,從而才可以通過公共綠色建筑來實現生態與經濟發展共繁榮的持續發展關系。

參考文獻:

第12篇

關鍵詞:深圳市;節能(綠色建筑);審查管理;問題

近年來,深圳市持續推進建筑項目低碳、循環、綠色發展,積極轉變建筑行業的傳統發展模式,是構建“深圳質量、深圳標準”的重要環節。2013年1月,所有新開工建設項目在全國率先100%推行綠色建筑標準。截至2015年,全市新建節能建筑面積累計超過9100萬平方米;全市累計有208個項目獲得綠色建筑評價標識、建筑面積超過2100萬平米。

一、深圳市綠色建筑管理工作概況

全面促進綠色建筑發展,深圳市綠色建筑發展遵循的原則:(1)因地制宜、經濟適用的原則;(2)整體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3)政府引導、市場推動的原則。市人民政府建立推行建筑節能和發展綠色建筑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綠色建筑發展的重大問題,監督考核各相關部門的貫徹落實情況。市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市主管部門),負責制訂全市綠色建筑發展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明確綠色建筑等級比例要求;組織編制綠色建筑技術規范;綠色建筑造價標準和相關價格信息;負責對全市綠色建筑實施全過程監督管理。各區人民政府(含新區管理機構,下同)按照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綠色建筑發展任務和要求,制定本轄區年度實施計劃,并組織實施。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簡稱區主管部門),根據建設項目管理權限,負責轄區范圍內綠色建筑的監督管理工作。

當前,深圳市構建了全方位、全過程的建筑節能監管機制,涵蓋了建筑項目驗收、施工、施工圖設計、方案設計等各個環節,建筑項目綠色節能施工設計圖抽檢合格率不低于30%,修改優化以后合格率達100%,并且全面落實了建筑項目節能減排驗收工作,對于大型公共建筑和機關辦公建筑都必須經過能效測評,而且在全市范圍內推廣了建筑節能信息公示制度。

二、綠色建筑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原因

在多年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監管工作中,筆者發現部分項目在執行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標準、規范和法規政策方面還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處。

(一)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方面:

1.部分申報單位對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的重視不足,對項目執行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標準要求不高。部分項目雖然已被確認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但申報單位不及時申報,或不及時回復筆者出具的建筑節能(綠色建筑)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辦文告知中的有關問題。近日,筆者對一個項目進行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并對其存在問題出具了建筑節能(綠色建筑)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辦文告知書,經筆者多次催促,申報單位才給予回復。主要原因是自從取消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當作施工許可的前置條件以后,監管部門對抽查到的項目缺少有效監管手段,造成申報單位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重視程度不夠,對項目執行建筑節能(綠色建筑)標準要求不高。

2.部分設計單位、審圖機構單位的業務能力和責任心不強,。筆者在施工圖設計文件抽查過程中經常重復遇到以下類似問題:(1)部分項目設計圖紙、節能計算模型中的指標不一致,同一指標在不同的設計文件中參數不一致,同一措施在不同的設計文件中表述不一致;(2)節能專篇過于簡單,建筑節能相關做法、保溫材料性能參數表述缺少,在節能專篇中經常缺少保溫隔熱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太陽輻射吸收系數參數等細節的描述;(3)項目部分戶型的外窗通風開口面積比例不符合《夏熱冬暖地區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JGJ 75―2012)第4.0.13條強制性條文規定;(4)倒置式屋面未按《倒置式屋面工程技術規程》(JGJ230-2010)第5.2.5條強制性條文規定:倒置式屋面保溫層的設計厚度應按計算厚度增加25%取值,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25mm等等。

3.建筑節能(綠色建筑)相關實施性法規政策不完善。2015年02月02日的《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GB50189-2015)已經了一年多了,但其中一些明確的相關配套制度遲遲沒有出臺,各單位對該標準實施時間(按建設工程設計合同還是工程規劃許可日期為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深圳市實施細則》(SZJG 29-2009)是否繼續執行等系列問題存在很大爭議,導致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標準執行力度大打折扣,執行難度大,從而使的綠色建筑有關工作推進緩慢,對我市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事業的發展形成一定的阻力。

(二)綠色建筑設計階段評價標識專業初審方面:

1.部分申報單位對綠色建筑設計階段評價標識專業初審的重視不足,未及時申報,導致所準備的資料存在大量的問題。部分項目在申報驗收時才發現綠色建筑設計階段評價標識專業初審仍未申報,從而匆忙申報,導致所準備的資料存在大量的問題:(1)文件形式常見問題有:申報系統內填報內容與上傳的申報文件不一致;上傳的申報文件不完整,缺漏大量必要文件;申報材料填報內容與設計文件或證明材料不一致等等。(2)條文不達標常見問題有:住區綠地率計算未按要求進行計算;裝飾性構件比例計算文件不完整;每套住宅不能保證至少有一個居住空間滿足有關居住建筑日照標準的要求等等。

2.綠色建筑相關實施性法規遲未出臺,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相關技術標準有待加強,導致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標準執行力度大打折扣,執行難度大。新版《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4)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相應的《深圳市綠色建筑評價規范》(SZJG30-2009)亟需修編,深化綠色建筑標識評價工作。

3.網上申報綠色建筑評價系統尚不完善。由于新的網上綠色建筑評價系統尚不完善,未有獨立的服務器,經常出現文件不可上傳或下載的問題,嚴重影響工作效率。同時,由于綠色建筑設計階段評價標識專業初審都在網上申報(不收紙質文件),當發現設計文件出現明顯違反有關技術標準規范時,我們無法第一時間取得證據(紙質文件)對相關單位進行處罰。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進一步加大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執法力度,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和能力建設

強化新建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標準和綠色建筑標準的監管,著力抓好設計階段及相關薄弱環節執行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的監管。要強化設計單位和審圖機構的責任意識,對經常出問題的設計單位、審圖機構的施工圖設計文件,要重點抽查,從嚴執法。同時,加強與市住建局聯合執法。

(二)加強組織機構建設和能力建設

結合自身實際,加強組織領導,積極爭取區政府及上級相關主管部門的支持,通過 多種有效途徑,進一步加大人力資源和資金投入,完善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機構,要加強能力建設,加強政策法規和技術標準規范的學習,充實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技術管理力量,積極培養自身技術力量,提高自身專業素質,有效保障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相關宣貫培訓和推廣工作

重視和有效組織面向全行業和全社會的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措施、技術標準、典型案例、的宣貫和推廣活動。結合自身實際,聯合各種媒體、相關協會、專業機構或社會公益組織,通過節能宣傳周、低碳日等主題宣傳活動,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營造全行業、全社會共同支持全面發展綠色建筑的良好氛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墨竹工卡县| 鞍山市| 凭祥市| 青岛市| 皮山县| 潮州市| 福贡县| 涡阳县| 南宁市| 阳泉市| 漳浦县| 平乐县| 正蓝旗| 江西省| 五华县| 永春县| 茶陵县| 三穗县| 大姚县| 辽阳市| 太仓市| 丹阳市| 宁远县| 茂名市| 上林县| 含山县| 上饶县| 新郑市| 安义县| 读书| 桃园市| 中宁县| 竹北市| 平利县| 吉隆县| 眉山市| 徐闻县| 怀仁县| 呼图壁县| 上思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