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統計學基本知識

統計學基本知識

時間:2023-07-10 17:41:0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統計學基本知識,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大眾 艾滋病知識 知曉率

目前我國艾滋病(AIDS)流行已處于快速增長期,艾滋病(HIV)感染開始從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擴散,要做好一般人群的艾滋病防控工作,保護他們免受HIV感染,就有必要了解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識的知曉情況。

1 對象與方法

1.1 方法

根據《廣西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7-2010年)》中期評估“大眾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專題調查方案要求,通過多階段隨機抽樣調查方法,隨機抽取城市居民(255人):隨機原則抽取1個城區的街道辦事處再隨機抽取一個居委會,按戶調查,每戶隨機調查1人。其中15-24歲105人,25-49歲150人。農村居民(255人):隨機抽取2個鄉鎮,隨機確定調查的第一戶,每戶只調查1人,其中每個鄉鎮調查15-24歲55人,25-49歲75人。校內青少年(300人):隨機抽取3所高校,3所高中、4所初中、從二年級的1個班級隨機抽取調查對象,每班30人。農民工(300人):隨機抽取2個大型企業、2個建筑場所、2個農貿市場,每個場所隨機抽取調查50人。

1.2 調查內容:一般人口學信息和關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識

1.3 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的情況:問卷共有8個問題,全部回答完8個問題中能正確回答6個即為知曉。

1.4 本次調查統一采用EPIDATA,軟件建立數據庫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相對數表示,組間比較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基本情況:

此次共調查1120人,收回有效問卷1110份,城市406人、農村704人,其中男性570人、女性540人,男女比率1.05:1,平均年齡27.64歲。

2.2 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

2.2.1 總人群的知曉率為54.05%,不同人群間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0.100 P<0.05),最高為城市居民知曉率(65.09%),最低為農村居民(39.60%),見表1 。

2.2.2 總人群中不同性別的知曉率:男性為57.19%,高于女性為50.74%,性別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648 P<0.05),見表1。

表1 各類人群不同性別艾滋病基本知識知曉率

注:P<0.05 P>0.05

2.2.3 見表1農村居民男性知曉率46.15%高于女性知曉率32.80%,性別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751 P<0.05)其余同一人群中不同性別間知曉率不存在差異。

2.2.4 見表1 在同一性別不同人群中的知曉率有差異,其中男性以城市居民最高為62.99%,農村居民最低為46.15。女性以城市居民最高為67.19%,農村居民最低為32.80%。

2.2.5 用不同人群知曉率進行兩兩比較結果為城市居民和農民工的知曉率無差異,其余的不同人群知曉率兩兩比較的結果是有差異的。其中城市居民的知曉率最高為65.90%,農村居民知曉率最低為39.60%

2.3 從表2 說明不同知識點以第4、5、6問題正確率最高分別為87.39%、88.02%、78.1%,以“蚊蟲叮咬會傳播艾滋病嗎”正確率最低為40.27%。

表2 不同人群不同知識點的正確率

2.4 見表3艾滋病信息的來源,其中以電視、報刊、免費宣傳材料和宣傳廣告為主,其中電視占的比例最高到62.5%,其次為免費宣傳材料43.5%,而從醫生、學校教育、網絡獲取艾滋病知識僅占14.6%、17.8%、5.0%。

3 討論

此次調查發現各類人群艾滋病知識知曉率差異較大,農村居民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明顯低于城市居民,在總人群中男性的艾滋病知識知曉率高于女性,其中農村居民性別間知曉率存在差異,這可能與以下原因有關:① 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低于城市居民;②在農村由于經濟條件落后,女性相關的知識水平和生活技能均較低,思想各方面仍比較保守主動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受局限;③男性是家庭的主要勞動力外出打工的機率比女性多,因此男性主動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相對廣泛;④ 農村尚未建立完善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被動接受艾滋病知識教育的機會較少。[3]所以要重點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和文化教育建設的投入,只有在逐步提高農村文化教育水平的基礎上,建立覆蓋農村的基層醫療衛生體系,才能達到健康教育的預期效果。

調查結果還顯示群眾對艾滋病傳播途徑的知曉率較高,但對非傳播途徑的知曉率偏低,特別是蚊蟲叮咬是否傳染的問題四組人群回答的正確率為最低40.27%,反映了人們對艾滋病的一種盲目恐懼心理。從獲得艾滋病知識渠道分析中看到電視和宣傳材料是主要獲取渠道,所以應結合城鄉居民的文化和風俗特征,動員廣大醫務人員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宣傳;教育部門在學校切實開展艾滋病防治的基本知識宣傳教育;利用廣播電視的生動圖像信息構建立體宣傳網絡;加強在公共場所和建筑工地等對農民工預防艾滋病知識的宣傳。

參 考 文 獻

[1] 張紅杰,甘恒志,候燁,等.河北農村青少年對HIV感染者/AIDS病人接受情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26-128.

第2篇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level related to hiv/aids and high-risk ***ual behaviors among men *** with men.

zheng ying?jun,zhang hong?bo,xu juan,et al.

insitute of medical science(hefei,23006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 the knowledge level related to hiv/aids and high-risk ***ual behaviors among men who have *** with men,to provid proof for hiv/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the future.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anonymous questionnaires survey was carried out by trained shopkeepers and waiters among msm who visited gay bars.results among 174 participants,their knowledge,level about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as better than the basic hiv/aids knowledge,the rate of correct related to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as 78.1%~98.9%,and the basic hiv/aids knowledge only was 12.6%~67.8%,the main sources which they obtained the hiv/aids knowlege,were newspaper,magazine,website,television and broadcast.the score of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among those who frequent“homo***uality”websites.age was older than 25 years,***ual orientation was homo***uality,and live the city more than 6 months than those who non-frequent“homo***uality"websites,age was yonger than 25 years,***ual orientation was non-home***uality,and live the city less than 6 months(p<0.05).the score of basic hiv/aids knowledge was singnificantly higher among those who frequent "homo***uality"websites than who non-frequent “homo***uality"websites(p<0.05).it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or the score of basic hiv/aids knowledge and hiv transmission routes which distributed among high-risk ***ual behavior and multi-***ual partners.conclusion the knowledge level related to hiv/aids was lower,which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risk ***ual behaviors and multi-***ual partners among msm.

key words: msm;hiv/aids knowledge;high risk ***ual behaviors

宣傳教育與行為干預是控制艾滋病(aids)流行的主要策略〔1〕,對人群尤其是特殊人群進行健康教育及行為干預,己經被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證明是控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傳播的有效措施之一〔2〕。近年來,國內在男男性行業者(men who have *** with men,msm)人群中進行了有關促使hiv/aids感染流行的高危等因素的研究〔3,4〕,而對這些高危與hiv/aids 知識不平之間的關系報道較少。為此,本文以msm經常聚會的酒吧為調查點,對進入酒吧的msm進行匿名問卷調查,探討該人群的知識水平狀況與高危的關系,為今后在該人群中進行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工作提供基礎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年2月,對進入合肥市3家msm聚會的酒吧內的msm進行調查。共收回調查表193份,剔除男男填寫漏項超過3項和無男男的調查表19份,有效調查表為174份。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

采取現場匿名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員為經培訓合格的3家酒吧經營者和服務人員,由調查員征得酒吧中msm的知情同意后,向其發放調查問卷,并說明填寫要求。完成調查問卷填寫后封存。

1.2.2 調查內容

參照家庭健康國際(family health international,fhi)編寫的行為監測指南〔1〕,同時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編制《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社會人口特征、方式、性伴情況、安全套使用情況和性病艾滋病基本知識等。艾滋病知識共有15題,答對1題得1分,分布統計每個人傳播途徑總分和基本知識總分。msm可根據自己的意愿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到合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免費的匿名hiv的檢測。

1.2.3 統計分析

采用eri data 2.1軟件建立數據庫,采有雙錄入檢錯輸入,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以一般人口學特征、高危和性伴情況為分組變量,得分為檢驗變量,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和方差趨勢f檢驗。

2 結 果

2.1 性病、艾滋病知識了解情況

2.1.1 知識來源

了解艾滋病知識的途徑依次是報紙、雜志(77.6%),有關網站(59.8%),電視(55.2%),免費宣傳材料(39.7%),廣播(34.5%),朋友(32.8%),醫生(15.5%)老師(14.46%),同學(13.8%),家人(10.3%)。

2.1.2 艾滋病知識知曉率(表1)

msm對傳播途徑知識掌握的較好,正確率為78.1%~98.9%。而基本知識情況較差,正確率只有12.6%~67.8%,其中對前檢查性伴是否正常問題正確認識最差。經常登陸“同性戀”網站的msm艾滋病基本知識和傳播途徑得分高于不經常登陸網站的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1 艾滋病傳播途徑、基本知識的知曉率(略)

2.2 艾滋病知識知曉率人群中的分布

年齡<25歲組msm傳播途徑得分低于25歲~和31歲~年齡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性取向為同性、居住本市超過6個月的msm的傳播途徑得分高于非同性和居住時間<6個月的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不同狀況msm對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表2) 表2 不同狀況msm對艾滋知識知曉情況(略)注:p<0.05

擁有同性固定性伴數為2個及以上的人艾滋病基本知識得分高于2個以下的人,而傳播途徑得分則低于2個以下的人,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過高危的人和無高危的人在基本知識和傳播途徑得分方面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 論

本次調查發現,msm人群對hiv傳播途徑的認識正確率較高,但是對hiv/aids基本知識認識較差,與劉惠〔5〕等人的調查結果相同,可能與我國近年來對hiv/aids知識宣傳的側重點有關。從知識的來源來看,目前msm人群對hiv/aids知識宣傳的側重點有關。從知識的來源來看,目前msm人群對hiv/aids知識的獲得途徑除了報紙、雜志、電視和廣播等主流媒體外,網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調查還發現,有91.9%的msm登陸過同性戀網站,msm對社會道德的教育極為敏感,在特殊的人群中開展預防hiv感染的健康教育較困難。因此,健康教育專欄,充分利用同性戀網站對msm人群進行hiv/aids相關知識的宣傳教育。

調查結果表明,25歲~年齡組人群知識水平高于16歲~組和31歲~年齡組,提示對年輕的msm進行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時也提示,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低年齡組應成為健康教育的重點對象。本次調查結果還顯示,在年輕msm中,多數為在校學生,這就要求在學校進行健康教育和性教育時不僅要強調異性與性病、艾滋病的關系,同時要增加同性教育的內容。

amirkhanian〔6〕等人在俄羅斯的同性戀酒吧中對434名msm進行調查時發現,高危行為和缺乏hiv/aids知識有關聯。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msm人群的hiv/aids知識得分高低與多性伴和高危之間無關聯,這與fred〔7〕的研究結不同。盡管在不同的研究中結論不同,但是對于在msm人群中開展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時,提高msm人群的hiv/aids知識水平是必要的。我國政府應把msm人群作為aids預防教育的重點人群,制定出針對msm人群健康教育的具體措施,同時要減少社會大眾對msm的歧視,為msm健康教育營造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曾毅.宣傳教育與干預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主要策略[j].中國健康教育,2003,19(11):846-848.

〔2〕天尊友,祁國明,張家鵬.艾滋病流行與控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9:19.

〔3〕張北川,李秀芳,胡鐵中,等.男同性性接觸者與aids流行[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0,6:126-127.

〔4〕張北川,李秀芳,胡鐵中,等.中國大陸男男性接觸者艾滋高危行為情況調查[j].中華流行病雜志,2001,22(5):337-340.

〔5〕劉惠,劉英,肖亞.對北京部分男男性接觸者hiv/aids的kabp調查[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2001,7(5):289-291.

第3篇

關鍵詞:肺結核;大學生;認知

中圖分類號:G47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5-0104-02

高校是一個人員密集、集體就餐、住宿,彼此之間有更多的學習、日常生活接觸的群體,如今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大多數為90后,他們是彰顯個性的一代,獨特的飲食習慣以及求異心理作祟使得他們對健康的關注程度普遍較低;另外學校的條件有限,再加上新入學學習負擔重,對環境氣候不適應很容易發生疾病,尤其是傳染病。一旦有傳染病源進入,就很有可能在學生中發生傳播流行。國內外報道,肺結核近年來在學生中的感染率有所上升,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學生缺乏該方面的基本知識,預防觀念淡薄。

結核病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可侵及許多臟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結核(pulrnonary tuberculosis)最為常見,排菌患者為其重要的傳染源。人類主要通過吸入帶菌飛沫(結核病人咳嗽、打噴嚏時散發)而感染。入侵呼吸道的結核菌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

本課題以廣西某高校學生為對象,通過了解大學生對肺結核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健康有關知識的需求,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他們對肺結核病的認知和態度,探討認知和態度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從而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現狀,為更好的制定完善的免疫程序,為疾病防制奠定基礎。

一、對象和方法

1.對象 對在廣西某高校就讀的1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隨機發放調查表1500份,收回有效問卷1428份,回收率95.2%,其中男生610名,女生818名,文科學生822份,理工科學生606份。

2.方法 采用不記名問卷調查伴以問詢的方法。問卷根據傳染病學[1]自行設計,內容包括被調查者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專業);肺結核病的基本知識(病原體、傳播途經、防控措施、對曾患病者就業和學習的態度以及作為異的態度和選擇,以及國家應對肺結核的政策認識,獲得肺結核咨詢的途經)等內容。學生獨立完成后收回,由專業人員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

3.統計方法 對回收的數據通過統計軟件SPSS,x2檢驗統計數據間的相關性。

二、結果

1.對所調查的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肺結核基本知識回答的情況來看,學生對肺結核有一定了解,對肺結核的病原體是結核分枝桿菌和傳播途徑的知曉率都達到了75%以上,比2005年樊霞[2]報道的醫學類大學生對肺結核基本知曉率為53%有了很大上升,但是對于病原體的回答,理科生的答對率極顯著高于文科生。見表1。

2.對肺結核的預防途徑,通過問詢,大多數學生都認為不近距離接觸患者即可,對于注射疫苗的答對率文理科學生分別為12.77%和13.70%,兩者在統計學上無差異,對預防注射疫苗的知曉率偏低。見表1。

3.在認知態度的調查中,文理科學生認為患肺結核對學習有影響的比率分別為97.44%,97.85%,兩者在統計學上無差異;認為對就業有影響的比率分別89.42%,84.98%,兩者在統計學上無差異。文理科學生在接受曾經或在患結核病者為異的比率分別為:48.66%,82.6%,理科學生的接受程度極顯著高于文科學生。見表1。

4.在所調查的男女學生中,女生對問卷問題的回答都極顯著的差別于男生。見表2。

三、討論

我國是世界上結核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通過呼吸道傳播。健康人感染結核菌并不一定發病,只有在機體免疫力下降時才發病。結核病重在預防,然而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對肺結核基本知識的認知還不夠高,還不能滿足學生主動、有效地防御疾病的要求。在對肺結核病原體的調查中,理科學生的認知比例要高于文科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科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的獲知能力較強,知曉率高;而對是否接受曾經或在患結核病者為異的問題中,理科生的接受程度要顯著高于文科生,人們傳統的觀念中,認為肺結核為癆病,在上世紀70年代談之色變,然而隨著科學社會的進步,如今國家已經有了一套嚴格的治療肺結核疾病的技術,結核病在發病初期的治愈率幾乎達到了100%,而結核病傳染源是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只要免疫力好,不一定會發病,這方面的知識儲備理科生要遠高于文科生。在調查中,大學生對疫苗接種的認知程度相當低。接種卡介苗后人體獲得一定的免疫力,對結核病有一定防治效果。但接種具有年齡特點,BCG在預防兒童結核病方面具有相當的效果,但對成人的保護有限,不足以預防感染和發病。

肺結核病患者癥狀一般包括咳嗽、咳痰、乏力、失眠、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在調查中,文、理科學生普遍認為會對學習、就業有影響,說明對患肺結核病的疾病癥狀以及對身體影響,大學生們在很大程度上有了了解。

在調查中,不同性別大學生對肺結核疾病基本知識的正確回答情況都呈極顯著的相關性,男生對基本知識類回答的正確性極顯著低于女生,說明女生在對知識的獲取上比男生更為精準;在態度上,如是否對學習、就業有影響上,女生接受意向的程度極顯著高于男生,說明了女生更容易受來自于自身或外部環境的影響;男生對是否接受曾經或在患結核病者為異問題的回答肯定率極顯著高于女生。

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大學生對肺結核的認識,學校的宣傳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調查大學生獲知肺結核知識的途徑中,發現大學生們對學校的依賴很大,他們更希望通過學校的重視而獲知更多的知識。

總而言之,通過本次調查,不同專業、性別學生對肺結核的認知和態度有差異,整體認識水平有待提高。建議相關部門和領導能夠高度重視,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營養知識的教育,為國家培養出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第4篇

[關鍵詞]口腔健康;社區居民;口腔衛生;調查

[中圖分類號]R78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6)06(b)-0158-04

Survey on oral health statu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XIAO Lun-wang TANG Xin-ning ZHONG Ning

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Shenzhen 5181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oral health statu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so a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ral diseases.Methods In reference with National Or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Program,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oral health statu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was designed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200 cases 5-65 years old dental patients who were Buxin community residents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and treated in Buxi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Results Among 200 cases who were surveyed,the correct rate of oral health care behavior of 5-18 years old resi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19-45 years old and 46-65 years old resident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Oral health;Community residents;Oral hygiene;Survey

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一種“重病、疑難病去大醫院、專科醫院找權威醫生,小病、常見病和日常強身保健在社區、家庭解決”的新型醫療保健模式正在形成。社區衛生保健將越來越受重視[1]。目前,我國已進入一個社會老齡化階段,人們對身體健康的保健比以往需更多的關注,尤其是口腔健康保健[2]。本文針對社區居民易患口腔疾病的特點,對深圳市寶安區社區居民口腔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分析,旨在了解深圳市寶安區社區居民口腔健康狀況,為更好地制定社區居民的口腔保健保障計劃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寶安區布心社區來深圳市寶安區人民醫院布心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就診的5~65歲200例口腔患者,其中男性137例(68.5%),女性63例(31.5%);年齡5~65歲,平均48.36歲。

1.2納入標準

①同意接受調查者,并配合工作人員的調查、隨訪,簽訂家庭醫生協議;②年齡5~65歲;③在布心社區長期居住。

1.3排除標準

①不同意接受調查者,不配合工作人員的調查、隨訪工作;②孕婦或哺乳期婦女;③不符合納入標準;④有心血管、腦血管、肺、肝、腎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精神患者。

1.4調查方法

應用單純隨機抽樣的方式在社區醫院隨機抽取200例口腔疾病患者進行口腔狀況調查,然后給予相應的健康保健指導,跟蹤隨訪,每3個月隨訪一次,詳細問詢口腔狀況并進行登記。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以口腔健康教育調查問卷為參照基礎,先期進行50例初步制定問卷調查作為小樣本,根據結果結合該社區能實施的口腔全科醫療服務水平進行綜合完善制定,內容如下。⑴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家庭住址、聯系方式。⑵患者主訴。⑶患者現病史和既往牙病、慢性系統病史。⑷對口腔健康教育的需求和程度:①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識;②口腔補牙的基本知識;③口腔拔牙的基本知識;④口腔牙周炎的基本知識;⑤口腔鑲牙的基本知識;⑥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知識;⑦口腔疾病和全身疾病的關系。問卷按照Likert 4點評價法打分:不需要(不接受)1分;無所謂2分;需要(接受)3分;非常需要(非常接受)4分。

1.5問卷調查和數據處理

由同一指定的接受過專門培訓的門診護士進行問卷發放和回收。發卷前,向候診的患者介紹調查的目的,取得患者的知情和同意后發卷,答卷后不簽名;不識字但能理解調查目的的患者由護士代為填寫。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200份,問卷全部回收且填寫合格,未有患者填寫額外的健康教育要求。

1.6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對調查采集的社區居民信息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結果

2.1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

對200例接受調查者對于牙菌斑致齲齒、有效潔牙行為刷牙、含氟牙膏防齲、牙菌斑致牙周病、牙齦出血認知五方面知曉率進行調查:5~18歲年齡段居民牙菌斑致齲齒、有效潔牙行為刷牙、含氟牙膏防齲、牙菌斑致牙周病、牙齦出血認知五方面知曉率明顯要比19~45歲和46~65歲年齡段低(P0.05)(表1)。

表1 不同年齡、性別居民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知曉情況[n(%)]

與5~18歲比較,*P

2.2不同年齡段、性別的居民口腔衛生保健行為情況

5~18歲年齡段居民刷牙頻率、刷牙時間、刷牙方式、更換牙刷時間、經常使用牙線潔牙率明顯要比19~45歲和46~65歲年齡段低(P

2.3不同年齡段、性別的齲病情況

受檢者共有130例患有齲齒,總患齲率為65.0%;5~18歲患齲率21.73%,19~45歲37.89%,46~65歲58.54%,5~18歲患齲率明顯低于其他年齡段(P0.05)(表3)。

2.4牙周情況

受檢者中,174例牙面有不同程度的結石存在。牙周炎患者47例,齦炎患者103例,各年齡段牙石、牙周炎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9~45歲和46~65歲年齡段牙齦炎發病率明顯高于5~18歲年齡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不同年齡段、性別的缺牙及修復情況

200例受檢者中全口牙列缺失者9例(4.50%),部分牙列缺損者123例(61.50%),68例受檢者無牙列缺損(34.00%)。5~18歲年齡段部分牙列缺損率及已修復率明顯低于26~45歲和46~65歲年齡段,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第5篇

關鍵詞 健康教育 處方 心力衰竭 應用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84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種心血管疾病發展的最后階段,據統計,國外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15%~20%,而在65歲以上人群中可達6%~10%[1];我國的心衰患病率09%,其中男性07%,女性10%[2]。因此,本研究對心衰退患者進行健康處方的干預,為心衰的防治提供依據和指導。

資料與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心衰患者200例。

方法:對研究對象采用自行設計的健康處方,調查患者的基本情況及干預前后用藥、飲食、運動、情緒、對心衰知識的知曉率、危險因素等情況,比較健康處方干預前后的效果差異。

統計學處理:數據由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結 果

干預前后心衰基本知識知曉率比較,見表1。

干預前后心衰危險因素知曉率比較,見表2。

對心衰基本知識的知曉率,干預前后比較,干預后明顯高于干預前。

對心誤危險因素如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其他心臟疾患的了解,干預后與干預前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討 論

心衰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需要進行長期管理。因此,可以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來預防心衰,如控制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其他心臟疾患等,可以通過服藥、改變生活方式來控制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有效地控制心衰的發生率,提高冶療率,減少致殘率和死亡率,使用健康處方來干預心衰患者不妨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臨床上值得使用。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健康知識,態度,實踐;;學生;農村人口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6-0495-03

艾滋病(AIDS)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與成長。截至2007年底我國現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全人群感染率為0.05%;2007年新發HIV感染者5萬,因AIDS死亡2萬人[1]。在目前尚沒有治愈藥物和預防疫苗的情況下,健康教育仍然是預防和控制AIDS的重要方法之一。學校是向青少年傳播預防AIDS知識的重要場所。為了解農村地區學生AIDS知識、態度、行為狀況,于2008年5月對安徽省2所農村中學初一、初二年級學生進行了預防艾滋病知識、態度、行為調查,期望為農村中學開展預防艾滋病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安徽省2所農村中學初一、初二2個年級的全體學生為調查對象。共調查712名學生,獲得有效問卷604份,有效率為84.8%。其中男生310名(51.3%),女生294名(48.7%);初一學生306名(50.7%),初二298名(49.3%)。平均年齡(13.71±1.07)歲。學生母親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占79.5%,初中占18.6%,高中及以上占2.0%;父親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的占35.8%,初中占55.1%,高中及以上占9.0%。

1.2 方法 根據研究目的設計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一般人口學特征、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態度和等。現場調查以班級為單位對學生進行集體施測,學生無記名自填問卷后,將問卷封入信封內,由調查人員收回。

1.3 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 用EpiData 3.0建立數據庫進行重復錄入,用SPSS統計軟件對相關指標進行描述性分析,用χ2檢驗、t檢驗和方差分析探討學生預防AIDS知識的性別差異、年級差異和不同父母親文化程度之間的差異。

2 結果

2.1 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 在被調查的604名學生中,分別有41.2%,70.3%,59.3%的學生知道HIV可以通過、血液和母嬰等途徑傳播。分別只有16.1%,20.9%,23.0%的學生知道HIV并不通過蚊蟲叮咬、共餐、禮節性握手/擁抱/親吻等日常生活接觸傳播。見表1。

根據艾滋病知識內容,大體將其分為AIDS傳播途徑、AIDS不傳播途徑、AIDS性質、AIDS防治4類知識,并將其計分,答對1題記1分,將各類知識題目得分相加,除以題目數,得4類知識的因子分(分值范圍0~1)。各類知識因子分比較,由高到低,依次為艾滋病性質(0.56)、傳播途徑(0.53)、防治知識(0.41)、非傳播途徑(0.23)。

將所有AIDS知識題目得分相加,得總分(范圍0~23)。比較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和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間AIDS知識得分的差異,結果顯示,男生AIDS知識得分(10.5±4.9)高于女生(9.5±4.2),初二學生AIDS知識得分(11.0±4.8)高于初一學生(9.1±4.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性別=2.618,P=0.009;t年級=5.163,P

方差分析顯示,學生父母文化程度不同,其艾滋病知識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F父=0.989,P=0.373;F母=0.058,P=0.944)。

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的主要來源,由多到少依次為電視(56.3%)、書/報刊/雜志(47.5%)、廣播(21.5%)、醫生/護士(19.4%)、朋友(14.4%)、學校教師(11.8%)、父母(9.1%)、互聯網(8.8%)。有79.7%的學生回答在學校里沒有聽教師講過有關艾滋病方面的內容。

2.2 預防艾滋病相關態度 有83.6%的學生對“人類最終能戰勝AIDS”有信心,88.6%的學生表示愿意了解更多的有關AIDS知識;85.8%的學生表示應該關心并幫助HIV感染者,61.6%的學生表示愿意與HIV感染者繼續做朋友;然而只有31.3%的學生同意允許HIV感染者學習和工作,29.8%的學生不同意將HIV感染者隔離;分別只有13.7%,20.4%,24.2%的學生表示愿意與HIV感染者一起吃飯、學習和握手。

將預防AIDS相關態度題目計分,每題賦值范圍1~5分,總分范圍9~45分,分數越高,表明態度越正確。比較不同年級、性別以及不同父母親文化程度之間的學生態度得分的差異,結果顯示,初二學生態度得分(25.9±4.3)高于初一學生(25.0±4.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5)。不同性別以及不同父母文化程度之間的學生態度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根據艾滋病知識得分,將學生分為≤8分組、9~16分組和≥17分組,比較各組間學生預防艾滋病態度得分,結果顯示,艾滋病知識≥17分組的學生預防艾滋病態度(28.7±5.0)明顯高于9~16分組(25.6±4.4)和≤8分組(24.5±3.8)的學生得分(P值均

2.3 有2.3%的學生回答有過行為(12/511)。分別有2.3%的男生和2.4%的女生回答有過行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約占55%,其中農村初中(包括普通和職業初級中學)有在校學生2 252萬名,約為城市初中學生的2倍[2]。在農村中學開展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不但可以使學生受益,還可以通過學生向家庭成員和同伴傳播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有利于農村地區居民艾滋病知識的普及。

為促進學校預防艾滋病健康教育,2003年教育部了《中小學生預防艾滋病專題教育大綱》。大綱要求初中教育內容中的預防AIDS基本知識包括:(1)什么是艾滋病病毒;(2)什么是艾滋病;(3)HIV/AIDS的傳播途徑、非傳播途徑;(4)預防艾滋病的方法與措施。并要求學校從初一開始進行預防AIDS教育。如在被調查的初二學生中分別只有42.3%,76.2%,60.1%的學生知道HIV可通過、血液和母嬰途徑傳播,分別只有17.8%,25.5%,29.5%知道HIV并不通過蚊蟲叮咬、共餐、禮節性握手/擁抱/親吻傳播。結果與遼寧、甘肅農村初中生以及靈壁縣農村中學生的調查結果[2-4]相似。提示農村初中學生缺乏預防艾滋病基本知識,尤其是缺少日常生活中不傳播HIV的知識。在教育中,要注意預防AIDS知識教育的全面性。

研究還顯示,分別只有13.7%,20.4%,24.2%的學生表示愿意與HIV感染者一起吃飯、學習和握手。與宜春市農村初中生和安徽靈璧縣鄉鎮農村中學生調查結果[4-5]相似。學生預防AIDS態度隨著預防AIDS知識水平的提高而越正確,提示學生缺少預防AIDS知識是導致其對HIV感染者不夠寬容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在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識的教育,還要注意不歧視HIV感染者態度的教育[6]。

據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在5萬HIV新發感染者中,性傳播占56.9%,注射吸毒傳播占42.0%,母嬰傳播占1.1%[1]。提示性傳播已成為我國AIDS流行的主要傳播途徑。青少年婚前行為是艾滋病、性病傳播的一個危險因素。本組有2.3%的初中生報告有過行為,知道HIV可通過行為傳播的學生只有41.2%。提示應重視初中學生中的行為問題,在學校預防AIDS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負責任的態度和行為,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參考文獻

[1] 衛生部.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年). 省略.cn(2008-11-05).

[2] 陳晶琦,何舒青,王粉燕,等.關注農村地區學生預防艾滋病教育:392名農村初中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調查研究報告.中國性科學,2007,16(12):3-6,14.

[3] 馬迎華,李農,王超,等.對甘谷縣250例農村中學生艾滋病教育需求調查.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07,9(1):39-41.

[4] 楊武步,李瑞雪.農村中學生預防艾滋病知識和態度調查分析.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07,(13):265-267.

[5] 張思明,李松柏,施少平.宜春市農村初三學生艾滋病知識與態度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0):883-884.

第7篇

[關鍵詞] 艾滋病 職業暴露 護理專業學生

艾滋病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瘟疫,它不僅是醫學問題,也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醫務工作者面臨更多的HIV/AIDS 職業暴露[1]。護理專業學生是一特殊群體,掌握艾滋病知識既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未來工作的需要。在我國,護理人員的針刺傷發生率為80.6%,被污染針頭刺傷的占60% [2]。發生針刺傷的主要原因有:防護意識薄弱,操作時注意力不集中,操作行為不規范,針刺廢棄物處理不當等;而且不同工作部門因工作強度和勞動強度不同,護士發生職業暴露的比例也明顯不同。張洪[3]的一項調查顯示:22%~77% 的護士不知道皮膚沾染艾滋病患者的血液或體液后應如何正確處理,職業暴露后應在多長時間內預防性用藥。本研究旨在以知-信-行模式( KAB) 為理論基礎,了解職業院校護理專業學生艾滋病知識、態度及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為今后在護理專業學生中普及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以有效控制艾滋病在護理職業行為中的傳播及蔓延提供科學依據。

對象和方法

1.對象

本研究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高職學生中抽取2010級新生共366人為研究對象。

2.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調查問卷是由WHO的評估青少年艾滋病危險行為的知識、態度、信念和行為(KABP)問卷修訂而成[4]。本研究結合護理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專家組評定,結合護理職業暴露防護知識反復修訂和完善調查表,確保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問卷包括五個部分:一般資料、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問卷、艾滋病態度問卷。艾滋病知識問卷:共22個條目,包括調查對象對艾滋病基本知識、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及非傳播途徑、艾滋病的職業防護知識。艾滋病態度問卷:共8個條目,包括調查對象對有關艾滋病及相關職業防護知識的態度。本研究在正式調查前選擇了50名研究對象測試了本問卷的信度。其信度系數(Cronbach’s a系數)為:總問卷a=0.80,知識問卷a=0.71,態度問卷a=0.85。

(2) 調查方法

1)培訓前調查:

選擇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教師及研究者本人共4人為調查員,調查前進行統一培訓。2011年3月到各班進行有關艾滋病知識、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和態度的基線調查。

2)健康教育講座:

根據培訓前調查的結果制訂適合護理專業學生職業需求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內容,于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進行為期3個月共計3次艾滋病基本知識及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

3)效果評價

2011年7月,到各班進行有關艾滋病知識、艾滋病職業暴露防護相關知識和態度的后測,評價健康教育的效果。

(3)資料分析

討論

1.艾滋病相關知識和態度

培訓前后護生艾滋病知識及相關知識和態度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

第8篇

    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來自于外部壓力的學生學習主動性缺失

    主動性可能來自于壓力,這種主動性常常是暫時的,帶有較大的功利性,一旦達到目標,主動性就消失了。興趣是主動性的另一個來源,比較而言,來自于興趣的主動性則比較持久,但是興趣的培養是長期的過程,絕非一門課程能夠勝任的。“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會影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影響學生的學習氛圍。如果學生對所學的課程感興趣,就會對其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其學習效果。”

    1.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評價考核體系

    始于20世紀末的高校擴招帶來的問題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自從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教育部等高校主管部門加大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考核與監管,以期從源頭上控制沒有社會需求的專業招生。這一政策的出發點是對的,但各高校采取種種手段應付就業率的考核,不僅出現了學生“被就業”等荒謬的事情,還直接影響了高校教學效果。各高校、各專業都要應對日益激烈的生源競爭,甚至是與國外的高校競爭。競爭不僅是各高校實力(師資、科研水平、綜合水平)的比較,就業率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如果這些爭取來的學生不能按期完成學業,順利就業,對各高校、各專業來說無異于自損招牌,這就意味著所有的學生只要進了大學的門,一般情況下都能順利拿到文憑。管理部門可以采取各種措施來確保這一點,這實際上變相剝奪了教師對學生學業成績獨立考評的權力。在教與學的博弈中,如果學校管理部門管理設置的前提是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拿到文憑,即專業課學習都通過考試,那么學生對應用統計學這類有難度課程不會有學習的壓力,他們會認為反正最后考試都能過。況且,學生手里還掌握著“學評教”這個對付教師的“法寶”,迎合學生的需求是教師的理性選擇。

    2.公共管理專業的影響

    “我國公共管理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仍然比較落后,學科邊界模糊,視野狹窄,基礎不牢,知識體系不完整,研究方法陳舊,知識創新不足,理論研究落后于實踐發展,針對性、應用性不強。”學科邊界模糊使研究內容多而龐雜,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多,學生感覺“老虎吃天,無從下手”,基本上學習的都是“屠龍術”;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落后,借鑒學習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的基本研究方法,學生不僅面臨較多的學習內容,在總學分一定的前提下,必然是各種方法都了解,但是都不精,與其他專業的學生相比,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生沒有就業的競爭優勢,公共管理成了一個所謂的“萬金油”專業。政府擴張權力,公務員待遇優厚,工作穩定,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畢業生考公務員,近幾年考公務員成了高校畢業生的首選,這種形勢使公共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更加困難。由于各種原因,我國的非政府組織很不發達,那么與公共管理專業對口的就只有政府部門,進政府機關只能考公務員,公共管理專業知識對學生考公務員并沒有直接的幫助,這些必然影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

    (二)高校科層化管理模式的影響

    科層化管理模式注重的是程序和規則,正如默頓所強調的“:規則原本只是手段,現在卻變成了終極目標”。不同學科的教學工作不僅有共性,還因為學科、專業及教師、學生的個性差異而呈現出不同的特性,特性服從嚴格的規則制度,要求教學活動服從行政命令,這必然給教學帶來種種困擾,應用統計學遇到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文理科合班教學

    我們的授課對象是按大類招生的公共管理,文理兼收。高中階段理科的數學已經包括了概率論的初步知識,文科的學生則沒有學習過這部分內容。這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較大影響,文科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已經形成了重思辨思維,輕邏輯思維的思維定勢,普遍對與數學相關的課程有恐懼感。這要求我們要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既不能使文科的學生學不懂,又不能讓理科的學生感到沒興趣。我們應用統計學的授課教師首先要消除文科學生的恐懼感,并逐步建立起用統計數字來說明事實,用統計推斷來驗證主觀判斷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利用統計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專業技能。

    2.大班教學,課時壓縮

    作為公共管理的專業基礎課,應用統計學曾經是4學分,在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背景下,學校對專業課的數量和課時都進行了調整,應用統計學現在是2學分(32學時),但課程內容沒有減少。內容多,課時少,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應用統計學的概念、公式多而且概念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而且從基本概率知識到推斷統計學的各種方法之間存在層層遞進的關聯,前面的假設檢驗等知識沒有掌握,后面的相關分析、方差分析等就很難理解。學生必須做課后學習、閱讀、練習和實踐活動,否則很難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點。課后學習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甚至成為與課堂教學同等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我們將課后學習分為三個部分:內容自學、習題練習、上機練習,內容自學通過課堂討論或完成作業的方式檢查;上機練習用來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并作為平時成績。

    《應用統計學》是公共管理的專業基礎課,安排在一年級第二學期或二年級第一學期,這個學習時段學生學習負擔較重。案例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同時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基本知識和概念需要學生課外學習,加重了學生的負擔;每年公共管理專業招生的數量基本固定,出于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考慮,一般都是按50多人的大班進行授課,案例討論不能保證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這不僅影響教學效果,也增加教師的工作量。《應用統計學》采用案例教學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與公共管理的其他專業課相比,其內容沒有吸引力。在高校實施“學評教”的考核壓力下,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可能影響教師的教學考核等級,這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3.教學環節不匹配

    《應用統計學》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考試方式。閉卷筆試注定了考試內容注重基本概念和計算,而案例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考試和平時的教學存在著脫節的現象。(三)缺少案例以及合適的教材經濟管理類學科發展比較成熟,統計學的基本方法已經廣泛深入地運用在管理實踐中,因此,各類合適教學的案例也比較多,有專門的案例教材。“在我國目前的公共決策實踐中,一些功能環節往往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被忽視,科學的、合理的決策程序并未完全確立起來……少數領導者憑經驗,甚至按主觀設想拍板的情形并未絕跡。”實踐中收集分析真實數據的基本統計方法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囿于公共管理學科研究方法的不足,切合中國實際,又能夠用于教學的案例較少。

    缺少合適的教材是我們面臨的又一個問題,目前的統計學教科書多是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的教材大多是針對MPA的,內容和深度都不適合本科生;用經濟管理類的教材又面臨例題和習題都是經濟管理方面的,內容與本專業的關系不大的問題,學生感覺統計學方法不是公共管理體系的,與其他的專業課完全是兩張皮,沒有結合起來。

    對策和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改進。

    (一)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以應用統計學為核心,將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得到結論等統計工作環節,分別由社會調查研究方法、應用統計學等幾門相互銜接而又各自獨立的課程體現出來。這樣不僅讓學生體驗了一個完整的統計工作過程,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引導學生從問題入手,運用統計學的方法,得到科學合理的結論。通過這些專業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學到了相應的知識,而且得到了怎樣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了以往課程結束后,學生考完試,知識又還給教師的狀況;參與了不同階段的統計工作,掌握了用統計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改變了文科學生重思辨能力,輕邏輯思維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差的傾向。

    (二)考試方式改革

    在遵守學校教學管理部門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我們將閉卷筆試與平時考核結合起來,閉卷筆試重點考查學生對《應用統計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運算以及推理能力的考查,平時考核的模式不拘一格,包括教學中的討論、答辯和作業、上機考核、小論文等靈活多樣的考試形式。學生的成績可根據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學習過程中提交的小論文、上機操作和筆試閉卷卷面考試成績等來綜合評定。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注重綜合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積極收集教學案例

第9篇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12月入住本院新區干部病房的糖尿病患者94例(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病情穩定,神志清楚,具有一般交流能力及一定的書寫能力,無糖尿病嚴重并發癥,無精神病史,出院以后愿意參加隨訪。94例患者中男60例,女34例;年齡55~70歲。

1.2方法

1.2.1研究人員組成

本研究組由干部病房醫護人員構成,其中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師1人,護士5人(均為護師以上資格,其中一名為本院糖尿病專科小組成員,一名具有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資格)。為保證健康教育的一致性、規范性及動態的進步。研究期間,小組成員需定期參加培訓,定時召開會議。

1.2.2健康信念模式的實施

1.2.2.1住院期間

(1)評估:采用健康信念評估表對患者進行以下三方面評分,即①糖尿病相關知識問題:10題,答對一題1分,答錯0分;②改變不健康行為的態度和信念問題:8題,按積極程度由低到高1~3分;③健康相關行為問題:14題,肯定1分,否定0分。研究人員根據以上內容,評價患者的健康信念,糖尿病知識認知程度;評估患者的生活、行為習慣及心理狀況。

(2)根據以上評估結果,了解患者執行健康行為中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系統地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①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嚴重性及威脅性:每周組織患者及家屬參加糖尿病知識講座,介紹疾病的易感因素,發展趨勢,介紹糖尿病的嚴重并發癥,介紹個體現有的不良行為與疾病發展的緊密聯系;通過發放《臨床內科護理手冊》和圖片介紹使患者能夠更直觀地了解和掌握。②讓患者知曉健康行為的益處:患者不但要了解疾病的危害,更要知曉健康的益處,這樣才會積極采取與健康相關的行為,針對患者在執行健康行為中的薄弱點增加教育環節,并積極鼓勵家屬參與,讓患者充分了解執行這些健康行為對延緩疾病的發展是有效的。③對患者在實施健康行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認真如實指出,并幫助克服,使其樹立信心,堅定信念,從根本上改變患者的行為和態度,使其有毅力堅持健康的行為。④舉行患者間的經驗交流座談會,使患者現身說法,以榜樣作用來刺激其他患者的良好行為。

1.2.2.2出院后

以患者出院前的評估結果為基礎制訂出院后的健康教育計劃。

(1)每2周1次電話隨訪,主要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健康行為的執行情況,以便及時解決患者在執行健康行為中遇到的困難,給予專業指導和心理疏導。

(2)患者攜帶出院前發放的每周記錄卡進行每月1次的回院隨訪,記錄卡內容包括食物種類、藥物名稱及用藥時間、運動方式及時間、血糖監測次數及時間等,針對每例患者存在的問題研究人員應用健康信念模式給予個體化針對性的指導。

(3)發放科室自制的圖文并茂、簡單易懂的糖尿病警示標語牌,由研究人員指導貼于醒目處,時刻提醒患者及家屬(如鏡前與門口貼運動標語、餐桌貼監測血糖標語、廚房貼飲食標語等),使其真正意識到健康行為的重要性,并將其當做一種習慣。研究人員針對每例患者進行教育效果評價并做好記錄。

1.2.3評價方法

患者住院時發放調查問卷94份,均由研究人員及家屬協助完成,內容主要分以下兩部分。

(1)疾病知識認知:包括基本知識、飲食知識、藥物知識、運動知識四方面共32題,應用likert5級評分“極不了解”到“十分了解”記1~5分,每一項內容有8個條目,如基本知識共有8個條目,每一個條目記1~5分,每一項得分8~40分,4項總分為32~16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越高。

(2)健康行為的執行情況:包括合理飲食、正確用藥、按時監測血糖、適度運動四方面問題,每一項有3題,3題都回答是,才能表示患者能正確執行這一健康行為,其余均為否定。調查過程中研究人員注意觀察患者情緒的改變情況及家屬的支持情況。教育6個月后因有10例患者失去聯系,發放問卷84份,所發問卷全部收回且有效。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AS8.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教育前后患者對疾病知識認知情況比較

教育6個月后,患者對疾病知識認知的總分明顯高于教育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對疾病基本知識的了解及運動相關知識了解最為顯著。

2.2教育前后患者健康行為執行情況、家庭支持、焦慮情緒比較

教育6個月后,患者的正確用藥情況,合理飲食、定時監測血糖情況,能否適度運動情況得到很大的提高,家庭支持率達到97.62%,有焦慮情緒比例僅為4.76%,與教育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第10篇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本校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兩個班為研究對象,將兩個班學生隨機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n=79)采用提問式復習法教學,對照組(n=80)采用傳統復習方法教學,兩組學生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學生無選擇偏倚。除了復習方法以外,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學時數、考核內容、授課教師無差異,具有可比性。2.方法實驗組具體實施步驟(1)按計劃講授理論:在實施前,按照教學大綱和授課計劃講解理論知識。(2)設計問題:研究表明,不同類型的問題能激發學生不同的思維。提問時要避免使用質問的語氣,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并將對話雙方置于平等的位置上,學生會因感到被尊重而主動參與到對話中來。好的提問可以使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積極創新。比如知識點“乳牙出齊的年齡”,設計的問題是“幼兒補充維生素D應補充到幾歲?”,引導學生思考。(3)布置任務:每次理論課結束,要布置下堂課提問的重點內容,要求學生課后預習掌握。(4)課堂實施:每次新課前,隨機點名請學生到講臺上回答提問,避免在座位上回答時有其他學生提醒的弊端;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如果遇到相關聯的知識點,也要隨時提問。(5)記錄:教師將學生的回答情況在花名冊上做好記錄,對于沒有回答正確的學生,要求再回去復習,下一堂課的課間要求他們繼續回答教師之前提出的問題。(6)教師點評:學生每次回答完問題,教師針對知識點進行總結評價,幫助學生鞏固提高。3.觀察指標(1)觀察兩組學生每周用于學習的時間。(2)考核通過階段測驗和期末考試對兩組學生進行比較,采用的試卷相同。為避免改卷中主觀因素的影響,測試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題型接軌,全部采用選擇題型,成績采用百分制。(3)問卷調查對兩組學生分別進行匿名式問卷調查,當場發放,當場回收,回收率、有效率均為100%。主要內容包括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等六個問題。學生給予評分,每項勾選“是”得10分,“一般”得5分,“否”記0分,匯總兩組學生的得分。(4)統計學處理所有資料均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成組資料的t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結論一在學習自主性方面,整個學期實驗組學生學習花費的時間明顯多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2.結論二理論知識考核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結論三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對示教課的滿意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三、討論

兒科護理學教學的傳統復習模式往往是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前回顧復習,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式念書配合,復習的效果并不明顯。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容易遺忘,進而產生厭學情緒。提問式復習法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課堂上的重、難點問題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改變教師總結復習的模式。我們在兒科護理學的課堂教學中應用提問式復習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發展。1.了解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由于班級人數較多,課時安排較緊張,教師平時很難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通過隨機提問式的復習方法可以了解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如果沒達到,教師應調整計劃或授課方式,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2.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研究表明,適當的壓力可以產生積極作用,可以讓人的記憶更加敏銳,提高工作效率。教師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適量的任務,對于缺乏自律的高職學生而言,是給了他們適當的壓力,以此督促其在課后自主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會逐漸養成課后復習的好習慣。3.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進入高職院校之前,所接受的教學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式授課,他們很少有機會站在大眾面前發言,導致部分學生有輕微的社交恐懼癥,表達存在障礙。為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進行提問式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站在講臺上面對全班同學回答問題。剛開始進行的時候,有許多學生因為害羞、緊張等因素,無法有效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部分學生已經能比較自然地站在講臺上表述自己的答案和觀點,以此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4.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表2可以看出,提問式復習法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往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將教學內容全面、系統地講授給學生,盡管已經講明了重點、難點,但教學環節單一,形成了課堂教師講、課后學生不復習、課終忙考試的“填鴨式”教學。學生面對煩瑣的基礎知識常常陷入注意力不集中、疲于應付的困境。而提問式復習法使教學空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復習不再是教師的總結,而成為學生展示學習效果的舞臺。在解答和總結環節中,教師不只是復述、強化教學重點,還通過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效的肯定,對不足之處提出建議,極大地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專業知識的信心,有效提高了學習成績。總之,在高職兒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提問式復習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提問式復習法教學提升了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互動性,深化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使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者:楊艷婷 單位:梧州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金傳寶.教師如何提高發問技巧[J].外國教育研究,1998(2):40-44.

第11篇

一、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護生理論知識、操作掌握情況及工作積極性。理論知識及操作判定:分發每位護生一份我科相關知識的理論試題,由每位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自完成,然后每位護生在本科室實習最后一周,完成我科一項護理操作,分別對每位護生考試結果進行評分,理論知識及操作每項100分。工作積極性判定:結合每位護理實習生平時工作表現情況,通過全科室的護理人員對每位實習生的工作積極性進行評價,其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等。(四)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來表示,組間比較應用配對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觀察兩組患者理論知識、護理操作情況。觀察組護生理論知識評分(91.1±4.1)分,操作評分(89.1±2.4)分。對照組護生理論知識評分(73.1±3.8)分,操作評分(70.21±2.2)分。觀察組護生理論知識評分、操作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二)觀察兩組護生工作積極性情況。經帶教模式干預后,對照組護生工作積極性優秀14例,良好16例,一般8例,較差7例,其中優良率為88.9%。觀察組護生工作積極性優秀24例,良好16例,一般4例,較差1例,其中優良率66.7%。觀察組護生工作積極性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護理學是一項以培養醫療一線工作者、協助臨床醫生診療和服務患者為主要目地的實踐性科學[2]。要與病人密切接觸,這就要求護理工作者不僅要有一定的臨床護理技能,還要求其具備相關的臨床理論知識,方便與病人及患者家屬溝通。而實習是將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必要途徑,是培養護理工作者的必經之路。如何提高實習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能力,值得臨床教學醫院及每位帶教老師探討。

骨科是護理中比較繁重的一科,大部分患者均是生活不能自理或是長期臥床的病人。治療原則是復位、固定及功能鍛煉。前兩者是臨床醫生的主要工作,其質量好壞直接關系第三步治療計劃:功能鍛煉。讓護理實習學生跟隨醫生完成查房,不僅理解復位、固定的基本知識及方法、對護理實踐操作能力有所指導,更能增加護理實習生的相關骨科知識,方便處理緊急情況、了解護理步驟中的注意事項以及與患者溝通的能力。本研究顯示,應用于醫護結合工作模式進行護理實習生的帶教,明顯提高護生對相關理論知識及操作的掌握,增加了護生工作的積極性。

綜上所述,醫護結合模式能有效提高護理實習生專科理論知識,增強護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增加其工作的積極性,其效果明顯,值得在臨床帶教中應用及推廣。

作者:蔡瑾瑾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

第12篇

關鍵詞:哮喘;藥學服務;效果分析

支氣管哮喘是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目前專家提出既要控制發作又要降低未來風險作為目標[1]。由于以往治療未能重視藥學服務,許多哮喘控制率遠低于指南目標,而且反復發作加重造成患者肺功能不斷破環,再住院治療次數增加,身心健康和經濟負擔都得到嚴重影響。為了提高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我們于2014年2月起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進行全面實施藥學服務,取得非常滿意的效果,先將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以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期間門診、急診及住院病人的支氣管哮喘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年齡為6-50歲不等,病期半年至15年,根據患者就診時肺功能測定(FEV1%、PEF%)兩項指標,結合患者哮喘嚴重程度分輕、中、重三個程度,將46例隨機分成兩組,且兩組在年齡、病期、嚴重程度方面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5)。所有患者均登記基本資料,便于隨訪追蹤調查。

1.2藥學服務。藥學監護、藥學干預、藥學咨詢。兩組患者均給與常規治療,輕度:每天吸入氟替卡松氣霧劑;中度:加口服孟魯司特鈉咀嚼片;重度:布地奈德溶液、沙丁胺醇溶液、異丙托溴胺溶液混合霧化吸入,每晚口服孟魯司特鈉片。觀察組施行藥學服務干預,周期為6個月,建立患者電子檔案,每月一次登記基本信息、病史、用藥情況、不良反應、依從性等,針對不同患者提供個體化用藥指導。向患者及家屬面對面指導用藥方法、給藥劑量、途徑、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禁忌癥、聯合用藥及患者依從性問題。并利用電話隨訪提供即時服務,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調整用藥方案。解答患者或家屬提出的有關用藥咨詢,用藥常識,指導合理用藥。

1.3研究方法。采取問卷方式,制定統一標準,自行設計表格,包括哮喘基本知識問卷、依從性問卷、肺功能檢測登記表等3個量表。哮喘基本知識包括支氣管哮喘的病因、預防、治療、急性控制藥物、長期預防藥物、誘發因素、肺功能檢測指標等內容,總分100,得分70以上為哮喘知曉良好;依從性標準為嚴格按照醫囑用藥達80%以上天數為好,低于為差。肺功能檢測治療前檢測,每月檢測一次,共7次。自身前后對比。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9.0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P<0.05人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干預前兩組在哮喘知識、用藥依從性、肺功能檢測均無差異,干預后6個月后,哮喘知識和用藥依從性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FEV1%,PEF%指標顯示,觀察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3討論

藥學服務是現代藥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從傳統的僅僅提供藥物,發展到目前以“病人為中心”強調改善患者生命質量為目的的藥學服務階段。因此,支氣管哮喘的治療也離不開科學規范的藥學服務,由于支氣管哮喘控制的關鍵在于患者及家屬對于哮喘的誘因、病情的判斷、疾病的預防、發作的自我救助、吸入治療的技術、用藥的依從性等多個方面因素。這些都是控制哮喘的關鍵[2]。本組實驗通過6個月的藥學服務,觀察組FEV1%和PEF%得到顯著改善,提示藥學干預治療對支氣管哮喘是非常有效的。由于哮喘藥學服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從多方面保證長期規范治療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與國內其他資料觀點一致[3]。因此,對待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藥學服務,首先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干預計劃,因人而異,個體化方案。藥師要樹立藥學服務新理念,積極主動參與臨床治療,通過藥學教育和指導,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用藥依從性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及時發現不良反應、為醫生改進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在不斷干預,反復強化中循序漸進的進行藥學服務。只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藥學服務的作用。藥學監護是藥學實踐發展的方向,體現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我們通過本次藥學服務,發現科學的藥學監護、有效的藥學干預、積極的藥學咨詢是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開展藥學服務提高臨床療效的關鍵。

作者:馬星海 單位:河南省焦作市人民醫院西藥科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修县| 酒泉市| 昭通市| 神农架林区| 余江县| 垫江县| 秀山| 调兵山市| 临洮县| 留坝县| 罗城| 襄汾县| 北安市| 潜山县| 横峰县| 平昌县| 四会市| 普宁市| 宜都市| 遂川县| 惠安县| 安达市| 抚远县| 育儿| 弥渡县| 辛集市| 嘉义县| 拜城县| 兴仁县| 阆中市| 湘乡市| 滦南县| 织金县| 邵武市| 若羌县| 定结县| 海南省| 本溪市| 英德市| 法库县| 扶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