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醫基礎的重點

中醫基礎的重點

時間:2023-07-07 17:25: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醫基礎的重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醫基礎的重點

第1篇

【關鍵詞】中職學校 中醫學基礎 教學優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4-0184-01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用型教育,培養學生扎實的衛生職業技能是各門專業課程的共同教學目標。中醫學基礎作為中職學校衛生教育類各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學生專業素質形成的重要紐帶。為了提高中醫學基礎的教學效果,我們應從學生將來求職就業的大方向出發,結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對中醫學基礎教學進行有效的優化。通過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衛生職業技能的快速提高。

一 積極實施愉快教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說過:“若要使教學成功,最關鍵的要素莫過于讓學生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一種優秀的學習品質,是推動學生主動求知的內在力量,也是中職中醫學基礎的教學追求所在。中職學生大多是中考的失敗者,由于缺少對學習的正確認識,學習的欲望和信心普遍比較薄弱。因此,中醫學基礎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積極運用愉快教學,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經絡和腧穴時,我們引入武俠電視劇情節,以劇中俠客高超的點穴奇功,創設富有懸念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建立關于經絡和穴位的感性認識。在學生興致盎然的基礎上,以多媒體課件展示人體的不同經絡和穴位,誘發同學間的相互指點。這樣一來,學生始終處在輕松愉快的情緒狀態下,學習的欲望強烈;并通過自己的探究體驗到學習的愉悅,感受到努力的價值,把學習真正當成一件樂事。

二 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注重教學直觀實用

中職衛生教育的總體辦學目標是培養綜合素質好、職業適應力強的技能型、實用型醫藥衛生一線人才。這就決定了中職中醫學基礎的教學目標不在于培養通曉醫理的中醫專家,而在于培養學生的中醫臨床診斷思維能力、中醫藥知識融會貫通和運用的能力,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的中醫藥知識和技能解決臨床遇到的中醫藥實際問題。因此,中職中醫學基礎的教學目標不應過多地追求理論的深奧,而是要綜合考慮學生將來的就業需求和職業發展,表現教學直觀性,注重教學的實用性。

三 合理簡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安排,中醫學基礎一般只開設一個學期,幾十節課。對于這門涵蓋了中醫基礎理論和診斷、中藥、方劑、針灸和推拿等多方面內容的課程而言,把書中所包含的所有章節都詳細、深入地講解是不現實的。由于中職衛生教育只要求學生掌握中醫的基礎理論學說,了解中醫的思維方式,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應有技能。中醫學基礎教學就必須結合課時容量簡化教學內容,遵循詳略得當、條理清晰、循序漸進的原則,將學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講解清楚,讓學生掌握中醫精髓,獲得通往中醫學寶庫的“鑰匙”。同時要突出教學重難點,對中醫理論中比較抽象復雜的、學生感到困惑和難以理解的內容,濃墨重彩,詳細講解。特別要結合通俗易懂的實例,深入淺出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中醫理論和技能。如對于“五行學說”重點講授五行的屬性和五行相生相克的關系,以陰陽五行學說和臟腑學說為核心,闡述中醫的辨證論治。

四 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收獲最佳授課效果

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是優化教學過程的核心問題。在中職中醫學基礎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各個章節的內容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打破教學的單調和枯燥,以教學的新穎性和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有效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學習針灸方面的知識時,我們在中醫實訓室里給學生提供數字針灸模型儀、針灸的毫針、穴位掛圖、人體模型等學具,讓學生通過教師授課基礎上的自我實訓,內化相關理論,形成操作技能。在講解情志與五臟關系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當外來刺激過于強烈,超過人自身的調節能力,便可傷及五臟,導致疾病發生”的含義,引用“為伊消得人憔悴”來說明“思為脾之志、思傷脾”;用范進中舉的故事來說明“喜為心之志、喜傷心”;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人物性格來說明“憂為肺之志,憂傷肺”。

要實現中職學校中醫學基礎課的教學優化,關鍵是要全面貫徹中職教育以技能為核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在教學過程、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上實施積極的改革。力求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事半功倍的中醫學基礎教學中,促進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的穩步提升。

參考文獻

第2篇

作為一名生理師,面對中醫學專業同學,如何能夠既突出中醫學的特點,又講好生理學的基礎知識,是學好中醫學專業的重點。在中醫專業教學工作中,我們逐漸摸索出一些較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醫融合”。

1對教師的要求

生理學是研究正常機體功能活動規律的科學。在中醫基礎理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學好西醫的基礎。但中醫專業學生在學習生理學之前,往往先學習中醫學基礎理論,特別是中醫學基礎的“臟象學”部分,相當于中醫的“人體生理學”。中醫學對生理過程的認識自成一套體系,當學生接觸到西醫生理學時,這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會對學生學習和理解造成困難。因此,作為西醫院校畢業的教師,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知識、中藥學以及中醫診斷學等內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又有利于更好地與學生探討。另外,教師還需正視一個新問題:如何應對已從網絡獲得大量信息的學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師不斷補充學術養份、拓展學術視野、更新學術理念,以保持對學術新知的熱情,從而主動及時地給自己的學術生命輸入新鮮血液,本教研室要求教師除了課堂教學外,在課余時間也要學習中醫的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層面,另一方面,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積極關注前沿學術動態,了解學木熱點,參加科研活動,撰寫科研文章。

2理論教學中要做到“中西醫融合”

中西醫都是科學,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發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理論體系。在理論教學中,盡力尋找到一些生理學與中醫學的共通點,在講授的時候加以結合,以此構建中西醫理論體系之間的溝通平臺。第一,我們對中醫學和西醫學中內涵一致,僅僅是提法不同的內容進行整合。打個比方,學習緒論這章時,根據內環境穩態內容,把生命活動的對立統一、維持相對穩定狀志等普遍存在的規律與陰陽的對立制約、互根互用、消長平衡、互相轉化的陰陽對立統一學說相比較,使學生在掌握內環境穩態的基礎上,對于中醫理論的總綱一“陰陽學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又如,在講授器官生理作用時,把中醫理論中臟腑的相關功能與之相比較:西醫中心臟的泵血功能與中醫學中心主血脈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貯血和消化,這與中醫學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醫中生成尿液是腎臟的主要功能,這與中醫學中腎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通過“中西醫融合”的方法將兩大理論體系不斷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為學生架設起一座溝通中西醫學的橋梁。第二,除了比較這些共通點,我們還特別提出中西醫之間對器官生理功能和意義理解上的差異,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理解和記憶。例如:中醫學對心功能的闡述是“藏神,主血脈”,它除去包含西醫生理學中心血管系統的功能,其中還囊括神經系統的部分功能。

3實驗教學的“中西醫融合”

生理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其一切理論都源于實驗,實驗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如動脈血壓調節實驗中,學生通過給家兔耳緣靜脈注射肝素、烏拉坦等藥品,隨后進行頸總動脈插管,就可以掌握靜脈注射、動脈插管等操作方法。同時通過牽拉、夾閉頸總動脈以及電刺激迷走神經等操作,來驗證降壓反射的相關理論,使學生對此知識點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牟固。實驗教學是最能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如何做好生理實驗,如何通過實驗得出相應的理論知識。同時,在常規的實驗項目中,我們還特地加入一些中醫藥學內容,以提髙中醫系同學的興趣。例如,實驗5:調節動脈血壓中,可以建議同學觀察三七這種中藥對動脈血壓的影響;還可以觀察中藥木香對小腸平滑肌的影響。

4根據不同專業區別對待

在我校,中醫專業學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學生起點差異比較大,而且生理學教學課的時間有限。因此,作為生理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專業、知識掌握的不同水平,對教學內容有所側重,當然是在保證掌握基本內容的前提下。例如:生物電現象的形成機制,對于藥學專業,這部分內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學生掌握其詳細過程;但對于中醫專業,該部分內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通過這種不同專業和層次的匡別對待,在有限的課時內,既做到了生理學基本原理和知識點的覆蓋,又突出各專業的特色和重點。

5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對于中醫學專業學生而言,生理學內容較多,而課時少,如果采取“填鴨式”的講授方法,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在要使學生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識,作為教師必須抓住各章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重點就是對教學大綱中所要求掌握的重點知識,進行詳盡地講解。如呼吸運動的調節重點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調節,而其中又以化學感受性反射尤為重要。因此授課時主要講授化學因素CO2,O2和H+對呼吸的影響,這樣才能突出重點,做到層次分明。也利于引導學生把握住重點進行自學和復習。至于難點內容,也就是學生認為難以理解、難于掌握的內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從而化難為易。教學中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能抓住要點,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內容。

第3篇

管理學院中開設西方經濟學或微觀經濟學課程。可以使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框架和主要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初步掌握經濟學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增進對市場經濟制度和運行方式的理解。由于我國政府現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制定已經基本上采用了西方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將有助于對政府政策的理解。對學生今后把握自己的工作、生活有重要幫助。但這門經濟學基礎課程只針對管理學院的學生開設的,學時也比較少,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比較窄,造成了其他學院如臨床學院、藥學院的醫學專業的學生不能結合國家的宏觀經濟情況調整自己的專攻方向,使一些學生在進校時選擇了熱門專業,畢業時卻找不到工作。筆者認為在中醫院校各專業開設經濟學基礎課程可以很好地培養一批既懂醫,又有經營理念的學生。

1 中醫院校普及經濟學基礎的重要性

40余年來,高等中醫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級中醫人才,為中醫事業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隨著社會對中醫人才知識結構及專業設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傳統的純醫學課程培養出的高級中醫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時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弱點。這些只學好所謂技術知識的學生畢業后并不能適應社會。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醫藥在國際上的地位正在提高,中醫院校應該積極調整人才培養戰略,面向國際市場調整人才設置,增加國際經貿知識等課程,讓各學院的學生都能掌握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現代企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熟悉我國醫藥企業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以及國際企業管理的慣例與規則,具有初步的實際工作能力。 通過學習經濟學基礎這門課程,對了解到另外一個領域的知識有所幫助,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另外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學校可以讓學生接觸到廣泛的知識,培養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在研究生階段應培養精英人才,在自己的專業上下功夫。因此,在本科階段接觸到另一個領域的知識也是有益處的。

2 中醫院校普及經濟學基礎的途徑

2.1 由于本課程的教學對象是非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應采用比較淺顯易懂的初級教材。教學的重點是已經發展成熟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對于各種流派和分支、前沿問題,可在講授相關內容時做簡單介紹,有正確的理解,能夠對基本概念做出正確解釋,并能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解釋現實社會中常見的經濟現象和政府政策。

2.2 考慮到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與我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有較大差別,學生會產生一定的接受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采用實例教學。在課時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地運用生活中的、身邊發生的現象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加以說明,并根據專業不同,調整課時數。

2.3 培訓教師,至少每年1次讓講授經濟學的教師參加經濟方面和醫藥經營管理方面的培訓,這讓老師在授課時更有針對性。

2.4 面向全校的學生開設經濟方面的講座,講座的內容可以結合時事,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第4篇

基本完成縣中醫院基礎建設和設備配置,全面加強縣醫院中醫藥工作,完成鄉鎮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建設,加強鄉、村兩級中醫藥人員培訓,初步建成以中醫院為龍頭,縣醫院中醫科和其他中醫醫療機構為補充,鄉鎮衛生院為樞紐,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城鄉中醫藥服務體系。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中醫院建設。中醫院項目不少于1個。制定公立醫院區域布局和結構調整規劃時,編制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標準化縣級醫院建設規劃時。要對中醫院進行科學規劃和重點加強,確保中醫院不改變中醫性質。中醫院改擴建時,應重點加強中醫藥特色專科基礎建設,積極配備中醫診療設備,環境形象和內部裝飾上體現中醫藥文化風格與特色。扶持中醫院建設省級以上重點中醫藥專科。鼓勵積極開展中醫藥特色專科建設工作。

二)加強鄉鎮衛生院中醫藥工作。即中醫就診人數占總就診人數的1/3以上,積極推進鄉鎮衛生院中醫科、中藥房標準化建設。落實鄉鎮衛生院等級評審標準中醫藥考核指標。中藥收入占藥品總收入的1/3以上,中醫藥收入占總收入的1/3以上。尚未設立中醫科的鄉鎮衛生院,由中醫院對口援建。對支援鄉鎮衛生院的上級中醫藥人員在職稱晉升、工資待遇上予以傾斜。每個鄉鎮衛生院推廣10項以上的中醫藥適宜技術,對中西醫人員分別進行培訓。積極引導鄉鎮衛生院建設中醫藥特色專科(專病)建成3個以上的中醫藥特色鄉鎮衛生院。招錄醫學大學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的計劃中,中醫藥專業人數不低于30%鼓勵鄉鎮衛生院中醫藥人員開展符合國家規定的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同等條件下,鄉鎮衛生院中醫藥人員可優先晉升上一級專業技術職稱。

三)提高村衛生室中醫藥服務水平。由新農合出臺政策從門診統籌中全額報銷。村衛生室要配備開展中醫藥適宜技術的中醫藥必要診療設備,積極開展在村衛生室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治療農村常見病工作。并設置中醫藥文化和科普知識宣傳欄。

四)加強縣醫院中醫藥工作。住院部設立不低于醫院總床位數5%床位的中醫科病房,縣醫院要在門診設立中醫科、中藥房。購置中醫康復理療相關設備,強化中醫人員的進修培訓。將中醫藥工作納入綜合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基本指標。西醫科室在診療過程中要積極邀請中醫會診,把綜合醫院中醫藥收入占總收入比例、中醫藥治療人次占總治療人次比例和西醫科室中藥消耗量、中醫治療人數等作為考核指標,納入年度考核內容。積極組織參加全國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示范單位創建活動。縣醫院要根據以上相關要求制定全面加強中醫院工作實施方案,落實工作責任。

五)加強公共衛生機構中醫藥工作。研究中醫藥預防疾病的方法和措施。衛生監督所要成立中醫藥監督科,縣疾控機構要成立中醫防病科。監督各級醫療機構和公共衛生機構中醫藥法規政策落實情況。積極創造條件將中醫藥服務作為公共衛生的重要內容,給人民群眾免費提供。

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特別是名中醫在農村地區開辦中醫診所。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在服務準入、監督管理、醫保定點、人員職稱評定和繼續教育等方面,鼓勵有資質的中醫專業技術人員。與公立中醫醫療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七)加強對口支援工作。積極支持農村優秀中醫藥人員赴外省進修學習。縣中醫院要對口支援若干個鄉鎮衛生院,重點是人才培養和下鄉業務指導,定期對村醫進行中醫藥知識培訓,建立縣級中醫醫師下鄉指導和基層中醫藥人員進城進修的雙向培養機制。

八)加強中醫藥文化建設與信息宣傳工作。縣中醫院要制定和實施符合工作實際的中醫藥文化建設規劃。挖掘和弘揚地方中醫藥特色文化。鼓勵與媒體開設專欄,創作通俗易懂、貼近群眾的中醫藥文化和科普作品,不斷提高大眾對中醫藥常識的知曉率,擴大中醫藥的社會影響。

三、優惠政策

一)城鎮醫保和新農合制度中提高中醫藥報銷比例。城鎮醫保中落實中醫院起付線降低一個檔次。繼續研究城鎮醫保的中醫藥優惠政策。新農合制度中,對縣級醫療機構將中醫藥服務報銷比例在原來提高10%起付線降低20%基礎上,報銷比例再提高10%起付線再降低10%逐步實現通過新農合在村衛生室利用地產中藥材和中醫藥適宜技術免費治療農村常見病。

二)公立醫院改革中向中醫藥傾斜。要充分考慮中醫藥服務費用低廉的特點,進行公立醫院改革中。補償中,要提高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科的床位補助標準,縣級達到同級綜合醫院床位補助的1.2倍。

三)實施基本藥物制度中對中醫藥工作好的基層衛生機構予以補償傾斜。對中藥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多的衛生社區和鄉村衛生機構適當提高補償標準。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中。

四)積極調劑院內中藥制劑使用范圍。適時調整中醫藥診療服務價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要鼓勵基層醫療機構使用省上公布的院內中藥制劑,要將院內中藥制劑調劑使用品種和數量,作為考核醫療機構的一項主要指標,同時要適時調整中醫藥技術服務價格,鼓勵醫患雙方積極使用院內中藥制劑和中醫藥服務。

四、保障措施

第5篇

PBL教學法是一套以問題為導向的設計學習情境的教學方法。PBL教學法著重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同時,通過PBL教學法可以將學習與相關問題或任務密切聯系,使學生投入到問題當中。此外,PBL教學法設計的任務是具有十分的真實性,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解決相關問題,進而探究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知識,進一步提高自身自主學習的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醫理論基礎課程中采用PBL教學法就是以問題為導向,運用實際臨床醫學中的病例為背景,通過教師提出相關基礎問題,讓學生展開對問題的探究與解決,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

二、PBL教學模式在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由于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科的專業基礎課程,因此,要重視其基礎作用,只有將中醫基礎理論學扎實了,才能為學習臨床專科打好基礎;中醫的傳統特性使其存在一定的傳統思維,因此給初學生帶來相當大的困難,很多學生剛剛接觸中醫學,對其概念掌握不到位,同時存在部分學生對經絡理論的科學性產生懷疑,因此要提高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的認識;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學生自主能動性的發揮,進而狹隘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而PBL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地位的格局,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能力的培養,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PBL教學模式通過營造一個輕松的、愉快的良好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問題探究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想法、觀點表達出來,同時可以參考他人觀點與想法,不斷提升自己。

三、PBL教學模式在中醫理論基礎教學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加強PBL教學管理與組織能力

中醫理論基礎教師應努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不斷學習中醫理論知識,提高對中醫理論的整體認識與掌握。中醫理論基礎教師應用PBL教學模式應在中醫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應進行科學的學習小組人員分配,堅持協調性原則,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開展探究活動。

(二)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只有學生的積極配合才能順利開展PBL教學模式,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由于PBL教學模式是有問題的設計開始,故要學生做好前期資料收集工作,在資料收集過程還需要學生之際相互合作,因此,需要學生的自主性。中醫理論基礎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自覺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如在基礎知識比重大的授課時,若學生提前做好課前準備,那將會大大減少教師在課堂講課的時間,而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三)教師要設計合理的問題

PBL教學模式是以問題為先導,教師為基礎的教學形式,問題設計得合不合理將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因此,要提高問題設計的合理性。由于中醫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化,其臨床病例過于復雜化,故給問題設計添加一定的難度,問題設計要突出教學重點。例如,在上《五行學說》一課時,中醫理論基礎教師應從五行的概念入手,結合五行的特性,即“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穡”“金曰從革”“水曰潤下”,展開對五行學說的認識教學,進行問題設計時應重點突出五行概念與五行的生克乘悔兩個大的方面,加強學生對其的理解與掌握。

四、PBL教學模式在中醫基礎教學中的實施

(一)以非結構化問題為前提

非結構化問題是指由于問題所涉及的內容、背景過于復雜,使其解決過程與解決方法沒有固定的規律可以遵循,最后的解決結果全取決于主體的主觀行為(學識、判斷力、經驗、直覺、個人偏好等)。在中醫理論基礎課程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以問題為主軸,構架出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領域可能遭遇的“真實世界”,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自主解決這些非結構化的問題。例如,中醫理論基礎教師在上《消化吸收與五臟調節》一課時,應根據自身多年臨床經驗結合教學要求,設計相應的問題,如“當患者出現經常脹氣,排便不暢,消化差,舌苔很厚且發黃,感覺口干,味道很重,口水腥臭等癥狀時,是什么癥狀?應怎么調節?”通過這樣的實際案例提問,可以讓學生發揮自身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助于散發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PBL教學模式中的主要形式,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基礎。中醫理論基礎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合作小組,提高學生自主學習中醫理論,探究中醫問題及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性,增進彼此間的情誼。例如,在上《臟腑之間的關系》一課時,中醫理論基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對“五臟六腑”的討論,根據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評比出最佳小組,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可以營造一個積極競爭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勝心,進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

在完成每一個問題和每個單元學習后,中醫理論基礎教師應開展小組評價與組員自我評價活動,根據各個小組成員給予自我評價,總結出對小組的評價,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作出適合的評價并予以正確解決方法,總結出最好的學習方法與經驗,為學生今后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第6篇

【關鍵詞】循證護理;中醫護理

【中圖分類號】R248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647-02

護理學與醫學的發展是緊密聯系的,循證護理是根據循證醫學的觀點從而形成的一種新的護理觀念。循證護理是一種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模式,因為循證講究的是實證,所以在開展具體的護理工作時,不能單憑臨床經驗和慣常方法來單方面的思考和解決問題,應該遵循科學的實證原則,客觀、仔細、認真、全面的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

1 什么是循證護理和中醫護理[4]

循證護理英文名為evidence-based nursing,簡稱EBN,是近年來新出現的一種護理理念。循證醫學注重的是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證據,其目的是把傳統的以經驗為主的護理朝著科學化的現代護理發展,核心是從病人個體出發,運用科學、合理、明智、謹慎、客觀的最佳依據來做出對病人最有利的決策。在開展循證護理時,考慮點應該包括病人的實際情況、醫務人員的素質技能、以及目前可以達到的最佳護理條件三方面。

中醫講究的是整體觀念和辯證思想,這些思想在今天的中醫臨床護理中依然受用,很多辯證護理方法如刮痧療法、熏蒸法、推拿法、拔罐法等現在依然在使用。中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古人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醫藥著作,而中醫護理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相關的記載,如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中醫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個人衛生護理、環境護理等都有相關記錄。現代中醫護理正是在傳統中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整體護理體系。

2 中醫護理的特色之處

中醫護理獨具特色已經得到了很多國內外醫學人士的認同,中醫護理不僅僅是一種醫學護理病人的方法,其中還融合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在里面,所以中醫護理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表現形式。總的來說,中醫護理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整體觀念為護理工作的重點,實行的是辯證護理,獲取病人信息的方法包括“望、聞、問、切”四種,治療和護理的方面是結合患者整體的功能狀態對疾病的部位、性質、原因及發展等進行綜合分析和醫治護理。中醫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和文化緊密聯系在一起,但是中醫護理能夠在今天的醫學護理中依然保持自己的獨特地位,這和不斷實踐、改進、完善是分不開的。將傳統的中醫醫學護理理念與現代化的科學技術進行整合,經行科學、系統、全面的管理和安排,在臨床工作中進行實踐和檢驗,這些是促進中醫護理事業不斷發展和前進的動力和源泉。

3 循證護理在特色中醫護理發展中的作用

3.1 循證護理可以深化中醫護理的指導思想

中醫護理講究的是人體的器官和組織是一個整體,以經絡為紐帶內臟、外在的四肢、身體穴位、關節等連在一起,形成結構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補充的整體。而且中醫還講究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統一,人得了疾病與自身和周圍環境都是相關的,對病人病情的治療與護理也是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循證醫學也是重視整體觀念,工作的出發點要“以人為本”,用最好的、最先進的醫療手段為病人服務,從患者實際出發,要求根據科學證據來實施工作,收集正真有利于患者的證據,整體上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二者的觀念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循證護理更多的注重人本思想和科學證據,因此在開展中醫護理工作時,運用循證醫學可以加深中醫護理的作用和指導思想。

3.2循證護理可以促進中醫護理科學、全面、專業的發展

中醫在治療疾病時注重實施辯證治療,通過的是四珍法收集病人資料,然后在根據病人整體的身體狀況和表現進行綜合的分析和評估,一種疾病在進行治療護理時往往是從整體和系統出發,考慮的方面包括內臟、經絡及穴位外,還有外在的治療水平、自然社會因素,如在護理病人時要注意藥物、飲食、情感等的全面護理。因此,總的來說中醫護理就是一種整體護理、全面護理的護理行為。循證護理以真實、科學的證據作為開展醫療工作的基礎,這點是中醫護理理念中比較薄弱的,因此在開展中醫護理時可以運用循證護理的這種觀念,將中醫辯證護理的觀點與科學的證據和方法聯系起來,促進中醫護理學科全面、專業的發展。

3.3循證護理可以促進中醫現行護理方法的轉變

好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醫護理中雖然傳統的方法流傳下來的較多,但是很多的中醫護理方法憑的是經驗,或多或少都存在科學性和合理性的問題,所以正確管理中醫護理方法、促進臨床實踐活動的安全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循證護理也稱實證護理,這種護理觀念是在現代科學技術和醫療技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因此循證護理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科學、準確、講究證據,這是傳統中醫護理較為薄弱的方面。將循證護理運用到中醫護理中,可以促進中醫臨床護理方法的優化和完善,而且對護士的素質也有更好的培訓和提升。護士在工作中會更多的從患者的角度考慮,針對臨床實際,辯證、批判、全面的看待問題,在實施護理工作時自覺地尋求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手段,做到護理工作有據可循、有據可依、有據可證,推動中醫臨川護理方法的轉變,促進中醫護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向前發展。

4 結語

循證護理是以科學技術和證據為基礎的護理模式,講究的是實證護理,在開展護理工作時要求護理人員講究科學證據,細心、認真、明智的思考問題,不能根據以往的經驗籠統的實施護理工作,要結合患者實際的病情、當前的醫療環境及患者具體的要求來開展護理,在臨床實踐中提升專業技能,促進中醫護理工作的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黃雅娟. 淺談循證護理在中醫護理中的應用. 醫學信息. 2010,9:2481-2482

[2] 蔣志娟,周 琦,馬秋平. 循證護理有利于特色中醫護理發展.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08,12,6(12):1566-1567

[3] 王凌玲. 循證護理對特色中醫護理發展的幫助. 臨床合理用藥. 2013,8,6(8):171

[4] 陶虹江,陳 俐. 循證護理對中醫護理發展的作用探討. 江蘇中醫藥. 2011,43(10):81-82

[5] 陳燕菊. 循證護理有利于特色中醫護理的發展. 臨床醫學工程. 2010,11,17(11):118

[6] 徐鳳霞. 循證護理對中醫護理工作的促進作用. 當代護士. 2004,2:1-2

第7篇

當今社會,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作節奏不斷加快,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人越來越多,因此養生康復保健越來越受到醫學界乃至全社會的重視,各種養生保健場館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也引起了越南留學生的關注和興趣,要求將《中醫養生學》納入其人才培養方案。這無疑為中醫養生保健在越南的發展帶來了機遇。中醫養生學內容豐富,既有古代哲學的思想精髓,又有現代科學思想;既有中醫基礎理論,又有極其豐富的養生技術及疾病的預防康復手段。這對于沒有中醫基礎的越南留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既能調動起越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適當彌補其中醫基礎不足的缺點,使學生系統地學好養生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1 精彩開篇,引發熱情

“良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因此,用精彩的開篇來引發學生的興趣就顯得極其重要。若一開篇就講諸如中醫養生學的概念等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毫無學習興趣。相反,用十幾分鐘給他們講中國古今的長壽名人的故事,現代人的養生誤區及生活中的陋習等讓學生認識到中醫養生學跟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自然地引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以后的每次課開始的幾分鐘,都盡可能的多舉相關實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講針灸養生時,舉艾灸足三里延年益壽的故事;又如,在講睡眠養生時,舉紅樓夢中劉姥姥在大觀園中,被眾姑娘們戲弄,每天給好吃好喝就是不讓其好好睡覺,結果劉姥姥跪地求睡覺的故事,教師在講“求饒”的時候,適當配上夸張、戲劇化的表情及動作,定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接著引用一位生理學家剝奪狗睡眠的實驗,解剖后,發現狗的中樞神系統發生了顯著的形態學變化,從而引出睡眠養生的重要性。

2 精選內容,專題授課

根據越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實際,精選講學內容,將中醫養生方法技術篇中精神養生、食藥養生、經絡養生、運動養生、娛樂養生作為重點教學內容,以“專題講座”方式授課。授課內容有針對性,實用性。

3 夯實基礎,溫故知新

中醫養生是在中醫基礎理論的指導下的發揮,要運用好中醫養生知識必須要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這正是越南留學生的短板。如何彌補這一短板,對上課老師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挑戰。教師必須在上課的時候準確的、言簡意賅的補充相應中醫基礎。比如,在講針灸、按摩保健章節時,先回顧一些重要的養生保健穴如足三里、關元、氣海、腎俞等,再講保健方法。在講精神養生時,教師須先介紹中醫理論中“七情”的概念和相關臟腑關系以及七情如何導致疾病等,然后再接著講精神致病。如此便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 恰當舉例,激發興趣

在授課過程中恰當舉例,可幫助學生理解中醫養生精髓。以精神養生為例,講到情志致病時,可舉《儒林外史》中范進因中舉而發失心瘋癲狂,如此為“喜傷心”,后其最懼怕之岳父給了他一巴掌,反而將其治愈,此為“怒勝喜”。這是典型的情志過激導致疾病和利用情志治療疾病的病例。憤怒傷人可講《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周瑜暴怒之下口吐鮮血而死。悲傷人可舉《紅樓夢》中林黛玉多愁善感,常常傷心哭泣,最后傷肺咳血而死等。又如,三國時期一太守因思慮過重致病,華佗診之,收重禮不施治反而咒罵太守,太守大怒后其病自愈,此為以怒勝思等等。以這些案例強調情志與疾病的重要因果關系,突出精神養生的重要性。

5 實踐教學,動手操作

中醫養生學是一門技術實踐課程,教學中要突出實踐教學。比如,在食藥養生章節,可以讓學生親自制作藥膳,自己選擇搭配食材,體驗制作過程。運動養生章節,可以增加傳統養生體育教育,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使其掌握導引、行氣運動的本領。在娛樂養生章節,如在介紹音樂養生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播放音樂,如《春江花月夜》、《梁祝》、《二泉映月》、《第三交響曲》等,使之在現場能切身體會到音樂在消除病人心理障礙上特有的心理、生理功效。在介紹舞蹈養生時,播放中國好舞蹈、舞林大會、中美舞林大會等電視視頻,讓學生認識并欣賞古典舞、現代舞、群舞、獨舞等舞蹈,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有更加深刻的視覺感受。

第8篇

【關鍵詞】 《生物化學》;中醫專業;教學方法

生物化學(以下簡稱生化)是中醫專業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聯系基礎和臨床的橋梁課程。但是由于該課程具有知識密集、內容繁雜、概念抽象、更新迅速等特點,使其成為醫學基礎課中公認的較難學的一門課程[1]。同時又由于目前在中醫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學生在學習生化課程時往往缺乏相關學科知識的網絡式結構體系,再加上錄取入校的文科生化學基礎普遍較為薄弱,所以在生化的學習過程中,部分學生尤其是文科生對其產生了畏懼心理和抵觸情緒。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生化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較好地、全面地、系統地掌握生物化學的知識,就必須從優化教學方法抓起。我們通過多年教學研究與實踐,總結出5種基本教學方法,現將其總結如下:

1PBL教學法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BL)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問題就是學習的內容,教學目標所要求掌握的內容被嚴謹地安排在這些問題之中。顯然,PBL教學模式是打破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是活躍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在教學中采用的PBL方法如下:(1)設置問題。在上課前幾天,教師預先向學生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在課下準備。例如在進行“氨基酸的分解代謝”教學之前,可提出下列預習思考題:①細胞內氨基酸代謝的共同途徑有哪二條?主要代謝途徑是哪一條?②氨基酸的脫氨基作用主要包括哪些途徑?最重要的是哪條代謝途徑?③什么是聯合脫氨基作用?有哪兩條聯合脫氨基代謝途徑? ④轉氨酶、脫羧酶的輔酶是什么?含有哪種維生素? ⑤氨的代謝去路主要有哪些?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2)自學、準備。學生根據指定的問題進行準備,可以查閱教科書和參考書,圍繞提出的問題進行獨立思考。(3)發言、討論。在教學中,由學生唱主角,讓學生以設置的問題為中心積極參與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分析、見解和結論。教師給予適當的啟發引導。(4)總結。最后教師對一些共同性的問題和爭議大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概括歸納本次課的重點及難點,指出不足之處和今后改進的要求。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團隊協作能力,將枯燥的教學轉變成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有效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習興趣。

2 “案例”教學法

生化課在中醫專業的講授中除了把理論講透之外,結合疾病進行講授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講解影響氧化磷酸化因素中甲狀腺素的作用時,就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些患甲亢病人的圖片,結合圖片講解該病的發生機理,發病癥狀:甲亢病人甲狀腺素分泌增加,誘導Na-K-ATP酶的生成和解偶聯蛋白的表達增加,使氧化磷酸化加快,三羧酸循環加快,營養物質分解加快。此時,由于耗氧和二氧化碳生成增加,導致病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產熱和產水增加,病人會大汗淋漓;而能量生成的增加,會使這類病人異常興奮,長期營養物質的消耗也會使它們變得消瘦。通過這樣的案例教學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了疾病,也加深了對生化知識的理解,所掌握的知識經久難忘。

3多媒體教學法

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開展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原本枯澀的內容變得生動、直觀,形象,且一目了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講授蛋白質的高級結構時,學生往往很難弄清楚蛋白質二級、三級和四級結構的形成及其之間的層次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最多有一個模型,而多媒體使用三維顯示技術就能輕而易舉的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頭腦里有了一個空間立體結構的概念,那么問題就迎刃而解,同時也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實驗教學

生化是一門理論基礎課,同時又是一門實驗學科,生化實驗課在生化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生化實驗教學質量,不僅可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還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在實驗教學中,我們采用以下幾點:(1)選好實驗項目:我們根據生化實驗的教學目的,在強調比色、離心、電泳、含量分析等生化基本操作的基礎上,還結合學科知識的更新與進展以及中醫專業的特點,實驗項目選擇注重結合臨床醫學,減少落后的單純性驗證性實驗,增加探索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在有效的時間內使學生學到較多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做好實驗設計: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自己動手設計實驗,教師對實驗設計思路和技術方案提出建議。(3)剖析實驗問題,做好實驗小結:在學生做完實驗以后,進行實驗小結,對實驗的原理、方法及意義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點評當次實驗課的優缺點,對實驗中所出現的問題、異常現象、異常結果進行分析,分析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并針對實驗內容,結合理論課知識進行提問、討論,以啟發學生的科研思維;指出學生儀器操作中出普遍出現的問題,以利于下次改進。

5“自學輔導式”教學法

《生化》在中醫專業的教育中一般因為課時的限制,內容只能講授其中一部分,所以單靠課堂講授是遠遠不夠的,一些淺顯易懂內容要通過自學來掌握。我們將自學分為課內自學與課外自學相結合,課內自學由老師引導、課堂答疑;課外自學,由教師寫出自學要求,介紹參考資料,布置思考a題,每個學生必須有一個專門的作業本,教師定期檢查作業,并將其記入總成績。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督促,有的學生為完成自學作業借閱了參考書。通過這樣的自學可變被動為主動,鍛煉了查閱資料的能力。同時又能夠為《生化》教學中難點和重點內容的講授節省時間。

總之,教學實踐證明,中醫專業的《生化》教學除必須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生本身專業特點,抓住重點,因材施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效果。

第9篇

 

關鍵詞:  王自敏 慢性腎臟病 辨治規律

1  濕濁瘀毒為病機重點

肺主宣發、脾主運化、腎為水臟,肺、脾、腎三臟功能失常,水液代謝紊亂,形成本虛標實之證是CKD的發病基礎。

腎為水臟,內藏元陰元陽,更強調陰為物質基礎,陽為功能表現,一切功能異常都是基于物質基礎的缺乏,故治療重點以滋陰為主,陽中求陰,滋陰強調平補,滋而不膩,補陰不助濕礙胃生滿;補陽也強調平性偏溫之品,忌用大辛大熱之劑。王教授認為,CKD患者病程較長,本于肺、脾、腎功能失調,水液代謝紊亂,阻滯氣機,血行不暢,而顯濕瘀內停之象。如果不能及時清除,濕郁生濁,濁蘊生毒,濁毒犯腦,可出現頭痛頭暈、昏蒙狂躁等;侵及上焦,心肺受邪,則見心悸、健忘、失眠、胸悶、咳嗽、吐痰、不能平臥、皮膚瘙癢等;傷及中焦,輕則見到納差、乏力、面黃,重則可見惡心、嘔吐、水腫加重;侵及下焦,可見尿少、癃閉、鼓脹等。而濕、瘀可貫穿整個病程之中。

總之,CKD的病機是以虛、濕、濁、瘀、毒為主,不同的病程階段,病機重點不一樣,治則各有側重。

2  辨證與辨病相結合為原則

CKD病情復雜,臨證雖以中醫辨證施治為主,但也應借鑒現代醫學的各種相關理化檢查,作為辨治的重要依據。

2.1  蛋白尿

蛋白尿屬中醫精微物質下泄。腎藏精、主封藏,脾主升清、運化水谷精微,故蛋白尿出現多責之于脾腎虧虛,但也有濕熱瘀血的影響,故也是本虛標實之證。

2.2  血尿

血尿屬中醫“血證”范疇。病機主要為脾不統血,濕熱灼絡,陰虛火旺,迫血妄行。

2.3  高血壓

腎臟病合并高血壓的情況十分常見,且非常頑固。中醫認為屬肝旺之象,主要責之于腎陰虧虛,水不涵木,血虛不能柔肝,致肝陽上亢,故治療宜在平肝基礎上,重點滋腎補陰、養血柔肝。

2.4  高脂血癥

本癥屬中醫“瘀”、“痰”范疇。與久病必瘀理論相符,痰瘀互結,形成癥積,可促使腎臟纖維化。

2.5  低蛋白血癥

蛋白為人體精微物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低蛋白血癥乃脾不運化,生化乏源,腎不封藏,精微物質下泄,二者相因為病。故治療重點為健脾補腎固澀。

2.6  腎功能異常

王師將腎功能異常的病機概括為虛、濁、瘀、毒。虛主要責之于腎、脾、肺,腎為水臟、脾主運化水濕、肺主宣發通調水道,無不關乎水液代謝,功能失調則水濕內停,濕郁化濁,濕濁內蘊,日久成毒,濕阻氣機,血運不暢,加之病久,則瘀血形成。

2.7  腎臟萎縮

腎臟萎縮應歸屬“癥積”范疇,與病久瘀血內停、濕郁成痰、痰瘀互結有關。

3  并發癥的辨證

3.1  感染

腎臟病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究其原因,與大量免疫抑制劑長期應用及病久必虛有關。因此,CKD患者經常出現感染癥狀,包括上呼吸道、泌尿道、胃腸道、皮膚及其他部位的感染,此乃氣虛不固,陰血不足,陽氣虛衰,治療重點為滋陰溫陽補氣。

3.2  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是CKD患者常見并發癥之一,臨床可見心腦血管、肺、腎、四肢及腸系膜動靜脈等部位的血栓,腎組織病理可見腎小球毛細血管內微血栓的形成。這些均與機體的纖溶、凝血機制功能異常有關。究其原因,與久病必瘀、氣虛濕滯痰瘀、氣機不暢密切相關。

3.3  貧血

現代醫學認為,腎臟功能衰竭是促紅細胞生成素減少而致。而中醫主要責之于脾腎虧虛,蓋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精血同源。

4  用藥特點

   

王師治療CKD用藥遵循治虛宜平補,驅邪勿傷正,忌大辛大熱、苦寒傷陰之品,尤其是重點固護人體陰液,蓋陰為物質基礎,功能活動是其外在表現。補陰多用墨旱蓮、女貞子、菟絲子、生地黃、枸杞子等;補陽則用巴戟天、羊藿、仙茅等,很少用附子、肉桂、干姜等;健脾用六君子湯、山藥等;固澀多用芡實、金櫻子、覆盆子、龍骨、牡蠣等;清熱解毒選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土茯苓、白花蛇舌草、敗醬草、魚腥草等;活血化瘀用丹參、赤芍、牡丹皮、桃仁、三棱、莪術、水蛭等;和胃降濁用大黃、槐花、竹茹、陳皮、半夏等;利水滲濕用滑石、薏苡仁、大腹皮等;清利濕熱用黃柏、瞿麥、萹蓄、石韋等;軟堅用穿山甲、鱉甲、積雪草等。   

5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歲,2006年6月14日初診。1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水腫。尿檢:蛋白質(+++),紅細胞(-),24 h尿蛋白定量8.11 g,血漿白蛋白18 g/L,總膽固醇7.1 mmol/L。乙肝五項(-),抗核抗體、抗ds-DNA、抗sm抗體均呈陰性,否認紫癜、糖尿病病史,臨床診斷為原發性腎病綜合征。腎臟病理報告:微小病變性腎小球疾病伴急性間質性腎炎。B超提示:左腎體積增大,中度腹水。胃鏡檢查: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因畏懼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而求治于王教授。證見全身水腫,下身為著,腹脹,小便量少,納差乏力,畏冷,舌質淡黯、有齒痕,苔薄膩,脈沉弱。中醫辨證:脾腎兩虛,濕瘀內停。治以健脾補腎、活瘀利水。處方:生黃芪30 g,黨參30 g,茯苓15 g,薏苡仁30 g,巴戟天30 g,大腹皮30 g,桂枝9 g,丹參30 g,赤芍1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服。另加服西藥利尿劑、潘生丁等。7 d后復診,水腫明顯減輕,守方再服14劑后,腫全消。尿檢:蛋白(+)。于7月7日再診:感乏力,舌質淡黯、有齒痕,苔薄膩,脈沉細。治以健脾補腎、活瘀利濕。藥用:黃芪30 g,生地黃15 g,牡丹皮12 g,丹參20 g,赤芍15 g,水蛭10 g,生山藥20 g,蓮子肉20 g,雞內金12 g,山茱萸30 g,枸杞子30 g,菟絲子30 g,覆盆子30 g,白茅根30 g,巴戟天15 g。服7劑后,尿檢轉陰,后以中成藥調理,病情穩定至今。

按:本案患者因合并十二指腸潰瘍,故未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劑,而主要服用中藥使疾病痊愈,其治療用藥思路仍是以辨證與辨病相結合,效果靈驗,令人深思!

6  結語

第10篇

[關鍵詞] 藥理學;六西格瑪管理法;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R96-4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4(a)-0139-04

六希格瑪(6δ)指6個標準差,即3.4 PPM,每百萬產品或服務里面有3.4次不良的發生。6δ概念于1986年由摩托羅拉公司提出,屬于品質管理的范疇,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從一種全面質量管理演變成為一個高度有效的企業流程設計、改善和優化技術。隨著時代的發展,6δ理念已經逐漸從企業管理界引入到各行各業。近年來,在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越來越多的教育者開始借鑒6δ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解決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存在的諸多的問題,以期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本文以中醫藥高等學校藥理學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6δ質量管理法在藥理學教學質量提高過程中的運用及作用。

1 6δ質量管理對于中醫藥類高等院校藥理學教學管理的啟示

1.1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管理理念

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管理理念是6δ管理的特征之一,其出發點和重點是顧客最關心、對對組織影響最大的方向,通過提高顧客滿意度來占領市場,獲得效益。高校作為育人單位,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大學生,也就是顧客,并由大學生所引申出來的隱性的顧客如家長、將來的用人單位及工作崗位等,也都成為我們的服務對象。藥理學是醫藥院校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作為橋梁聯系著基礎與臨床、藥學與醫學,指導臨床合理用藥,并是新藥研發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清藥理學課程的性質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我們通過這門課程可以向顧客輸送那些讓他們感到滿意的產品,可以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可以提高我們產品的質量,通過我們的產品輸出要滿足顧客的需要。

1.2 整體觀念

6δ管理強調將組織作為一個整體的系統進行看待。系統是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依賴、共同作用的過程構成。在高校影響藥理學教學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師的素質、教學水平、教學態度、教學方法,學生學習藥理學課程前的知識儲備,如生理學知識、解剖學知識、基本的化學知識等;還包括學校的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教材、圖書資料等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管理水平等。因此藥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涉及到各個部門多方面的配合。藥理學課程是中藥藥理學科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需要立足于學科,從學科發展的角度和學科人才培養的角度出發,真正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1.3 注重數據和事實,使管理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基于數字上的科學

數據中包含著很多重要的信息,這也是6δ管理基石,要在教學過程中尋找相關的數據,數據展示事實,決策依賴數據,目標的確定和改進過程均離不開數據。數據無處不在,針對學生如課堂出勤率、曠課率、遲到率、平時考核成績、考試成績及格率、優秀率、補考率等;針對教師有評教的優秀率、教學工作量、科研工作量、教師工作量等;針對試卷質量的數據由考分全距、平均分、標準差、難易度和區分度等。這些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原始數據,要采取多種統計手段進行數據分析,讓其變為可被利用的信息,幫助我們找到問題的癥結點,讓教學過程管理變得可控、規范、科學[1]。

1.4 實現對產品和流程的突破性質量改進和有預見性的積極管理

6δ管理的又一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對過程的優化,實現組織競爭力的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管理也要樹立6δ關注過程管理的理念,就是要關注、搞好全程質量管理,即教師資源儲備管理、教學計劃實施過程質量管理、教學過程質量管理、教學輔助設施與過程管理、考核過程質量管理等。通過對不同環節的優化,使過程質量與主要顧客群體(學生)的需求之間的偏差度縮小,真正實現藥理學的專業價值。

2 利用6δ質量管理策略(DMAIC業績改進模型)來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

6δ管理策略,實質是D(difine,定義)-M(measure,測量)-A(analysis,分析)-I(improve,改善)-C(control,控制)業績改進模型。

2.1 定義

確定需要改進的產品和過程,決定項目需要什么樣的資源。

2.1.1 確定與顧客有關的關鍵質量值 就藥理學教學而言,我們的顧客需求無非有以下:①確定課程重點、要點,通過課程考核;②有實際應用價值,指導用藥(打好基礎,參加執業藥師考試,或日常用藥指導);③掌握基本方法,參與藥理相關研究。這幾方面是我們可以輸出的產品。

2.1.2 確定項目的資源 包括教學所需的人力、信息資源、物力等。人力主要指從事教學工作教師的素質,包括專業素質、相關專業素質、外語素質和授課素質。①教師的專業素質對本專業基本知識的了解,內容主要包括使用的教材,主要的參考書目,近期藥理學方面的論著和文獻,《中國藥典》(2010年版),要定期對專業知識進行更新。②相關專業的素質和相關知識的敏感度。由于藥理學是承接醫學與藥學,以及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因此對于相關的素質要求很高,比如說醫學、藥劑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課程的知識,最新的相關新聞的及時掌握將有利于我們素質的拓展和知識的更新。③外語素質。藥理學的研究方法是國際通行的手段,因此良好的外語素質是我們了解國內外最近知識與技術更新的重要媒介,也是中醫藥院校立足于中醫藥特色并國際化的重要手段。基本的外語水平包括大學英語六級考試,另外更重要的是專業英語的學習。④授課素質。“授人以魚”還是“授人以漁”很大程度上由教師的授課素質體現。授課素質是教師綜合素質的體現,如果僅僅只著眼于知識的灌輸,將大大減損高等教育本身的閃光點,重點還是及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將方法傳授給學生,書本的基本知識的學習,只是對這些方法學的實踐[2]。

2.1.3 資源的整合,各方面的配合 教學質量的提升,有賴于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整合。教學資源從物力而言一般包括圖書館、網絡資源、教學設施等,同時學校管理層的全力支持、教職工的配合、制度的不斷優化也都是對教學資源整合與優化至關重要。教師是高校辦學中占有重要的主體地位,因此,在對人力資源的整合中要將教師質素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建立以教師為中心的現代師資管理模式;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事實上是一種“1+1>2”的理念,和諧的環境將有利于各種資源優化配置[3-5]。

2.1.4 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確定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后,正確分析潛在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然后收集數據,制訂預防行動和計劃。

2.2 測量

收集與產品或者操作過程(底線)有關的數據,對缺陷進行定義,并確定改進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形式的調查獲得很多與教學質量密切相關的原始數據。其中學生的出勤率是反映課堂教學質量的一個非常直觀的數據,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對有課堂出勤率度量出來的教學質量水平Z值進行等級確認。如對于一個有80名學生的班級,假設課堂有3人遲到,3人曠課,測算其δ水平Z,遲到與曠課1人作為一個缺陷,對于這節課而言出現了6個缺陷,對于達到上課要求來說,這堂課共有80個缺陷的機會,DPMO百萬缺陷機會缺陷數等于75 000,δ水平約為1.4,這與δ=6的要求相距甚遠,該水平低意味教學過程滿足學生要求的能力低,教學質量較差。對于導致課堂出勤率低的原因,我們可以采取調查問卷等形式去收集顧客學生的呼聲,對于藥理學而言,問卷內容可就專業人才培養與課程設置、教學環境與設備設施、實踐環節設計與實施、教師授課質量、教學服務質量、課程與學生就業與再深造的應用價值等方面展開。從收集的調查數據,我們大致獲得以下的反饋:

2.2.1 注重相關學科的串連 藥理學課程,針對中藥學專業而言,開設于大學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在這之前學習過生理解剖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等相關課程,但是由于藥理學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所涉及疾病和藥物作用機制等內容較為靈活,需要對之前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使用,這對于我們以考試通過為目標的教學對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課堂教學是需要將相關學科的內容撿拾起來,再加工,幫助學習和提高。

2.2.2 多媒體教學的使用 隨著技術的發展,多數學科的教學工具,已經從單純的板書改換成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最初使用的時候收效頗好,因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融入更多的知識傳播手段,比如說從單純的文字、圖線轉向動畫、語音、視頻、圖畫等多種形式的表達,課堂的內容也更加豐富多彩,可以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但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弊端,比如說多種表現形式的采納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課堂的教學重點與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把握知識的脈絡,同學們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常常無所適從,不知道什么知識對于他們的考核是重點,慢慢的興趣度會發生消磨和轉移[6-9]。

2.2.3 對輸出產品的興趣度和接受能力 顧客對于輸出產品的興趣度和接受能力也是調查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在進行問卷時,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最后的考試考查環節,所以在課堂上只將關注點定位在考試要考到的內容上。這與藥理學課程所要輸出的理念有出入。考試只是在一個方面檢驗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作為一個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藥理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藥物的使用就是人類與疾病等斗爭的過程。如何將單純基礎的學習轉移到應用,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內容[10]。

2.2.4 教師的授課質量 學生對于教學過程老師是否將知識脈絡理順、重點內容明晰、關鍵關節闡釋非常關注。如果上課過程中,教師缺乏一定授課的能力,課堂教學內容鮮有說服力,將會造成教學質量低下。

基于以上,根據顧客所反映的問題,考慮當前的教學質量水平,根據多方面的條件,確定教學改革的目標,這個目標將是在當前水平上對于項目實施者與顧客都能接受的水平。比如說將當前1.4δ水平提升至3~4δ水平。

2.3 分析

分析測量階段收集的數據,按重要程度確認一組變量,并找到突破的關鍵,進行財務分析后決定優化的解決方案。根據我們所得的數據,從教學實施者出發,對于提升產品的質量,可以確認一組變量提高教學水平。比如說夯實基本知識、拓展相關學科知識、發散思維、改善教學方法、進一步明晰教學目的、合理化教學用具和課程設計、站在顧客角度考慮問題、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知識的實用性、提高顧客的興趣度。在這些變量的操作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和不可把握的環節,因此如何找到突破的關鍵呢,還是得在調查數據中獲得答案。根據當前的調查結果,藥理學知識的實用性是提高學生興趣度的關鍵,課堂教學重點脈絡是有利于學生通過考核的關鍵,因此可以在這兩方面下功夫,找到優化的解決方案。

首先要讓課堂教學的重點脈絡清晰。教學的重點是在對教材、教學大綱、考核內容結合科學分析的基礎上獲得的。教材建設體現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然而這些又都通過課堂教學表現出來,各個環節密不可分。教材多數收納的經典的已被驗證的知識,內容的更新存在一定的周期,比如某些臨床已經不常用或已被淘汰的藥物仍出現在課本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賦予新的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彌補。同時傳統的教材部分內容與實際教學存在脫節現象,比如對不同專業(如護理學專業、中醫學專業和中藥學專業等)的知識側重點沒有做區分,這就需要一方面在教材建設上下功夫,另一方面可以在不同教學方法的使用中作提升。在把握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針對中藥學專業學生傾向于了解藥物的藥理學特性與作用機制,藥代動力學特點和藥物構效的關系的問題,采用比較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等相結合。

更重要的是要尋找多種方法讓課堂的內容變得更加有應用價值。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讓書本的知識成為學生驗證方法學的手段。因此如何讓藥理學書本的知識在實際應用中變得鮮活起來尤其重要。在以往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很多的學者與專家實踐了多種的教學方法。比如說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基礎上,適當添加新穎的教師模式,如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教學法、比較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eam-based learning,TBL)。可利用幾次課程設計一些藥理學相關的問題,設定一些自學要點與問題,讓學生查閱文獻或者與臨床醫師或藥師溝通獲得資料,在課堂測試中,以PPT匯報的形式,并進行小組討論,以提高知識與現實的銜接度,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其體會到藥理學知識的實踐價值。也可以將當前社會中出現的與藥理學密切相關的材料在課堂上提出,讓課堂內容更加豐富。也可以發揮網絡的力量,讓同學們在浩瀚的網絡信息中發掘知識[11-12]。

2.4 改善

實施優化解決方案,確認該方案能夠滿足或超過項目質量改進的目標,即方案—試驗—持續改善。確認方案,中藥學專業的藥理學理論課課時為54學時,可以抽出部分學時作為實驗。比如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廣受關注,抑郁癥和精神分裂癥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所以選取《抗精神失常藥》一章作為示例,從心理健康維護出發,抓住重點,設置問題。讓同學們從網絡、圖書或者是調查來回答以下問題: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主要誘因,臨床治療方法和治療藥物的選取,藥物的特點有什么,臨床的藥物使用與書本知識有什么不同。請同學們采取PPT展示,小組討論等形式學習。試驗成功后,將多元化的學習內容輻射到更多章節。

2.5 控制

確保過程不會恢復到原來的狀態。藥理學的教學質量狀態想要保證,是基于知識大量積淀與實際應用基礎上的,除了要保持經典的知識構架外,還要不斷應顧客需求,更新知識和實踐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回歸到6δ管理方法,還是要把對人的關注放在首要位置,只有了解了不同學生群體,才能夠輸出他們理想中的產品。

3 小結

6δ質量管理理念的應用將更加明晰中醫藥高等院校藥理學教學的服務對象,以學生為基本主體并擴展到學生正在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社會角色定位,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6δ質量管理理念有助于整合藥理學教學過程中的各種資源,隨時收集教學過程中有關的數據,測算授課質量,及時分析原因、確定提高教學質量突破的關鍵、采用更合理的教學手段并提出切實可行可控的解決方案。

藥理學內容較多,教科書中收錄了近700種藥物,課堂中充斥大量的原理和概念,使學生倍感繁瑣抽象、枯燥乏味,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6δ質量管理理念的引入可以針對不同的專業的學生,分析教學對象的特點,整合資源,靈活轉變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群體變化,使藥理學的知識變得更加有實用性,同時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趣。6δ質量管理理念的引入,使藥理學教學過程中各環節的變化得到實時監控,將教學現象轉化為數據,有利于客觀分析測算,并及時改善,藥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將有賴于各環節的配合與改善。

總之,藥理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教學改革的深入,更多新的探索、新的嘗試將為其添加許多新的理念,也因此讓其保有持久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何麗華,林思祖,吳承禎,等.6西格瑪質量管理理念與方法在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5):85-89.

[2] 李麗波,劉天寶,許莉,等.藥理學授課質量六西格瑪法評價體系構建初探[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19):2433-2434.

[3] 葉春玲,葉開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藥理學教學質量[J].藥學教育,2010,26(2):22-24.

[4] 魏道祥,梁兆敏,史震.高等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2,10(1):14-16.

[5] 許國平.基于六西格瑪的高校教學質量改進研究[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1,32(4):395-398.

[6] 高建平,沈旭華,陳長勛,等.多模式藥理學實驗教學探索與改革[J].中醫教育,2012,31(1):50-52.

[7] 張志國,王慧生,畢慧娟.辨證論治,推進中醫高等教育PBL教學模式改革深入發展[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30(1):52-53.

[8] 陳淑瓊,李育瑜.多媒體輔助概論教學的原則[J].醫學教育探索,2010,9(9):1238-1240.

[9] 樸英姬.藥理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4):60-61.

[10] 盧恩姿.基于六西格瑪的高校課程試卷質量管理研究與應用[J].科技信息,2011,(33):195-196.

[11] 王君明,崔瑛,賈玉梅,等.高校中醫藥專業《中藥學》教學方法探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1,9(20):64-65.

第11篇

中醫內科學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的一門臨床學科,是中醫各科的基礎。中醫內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多以講授課本內容為主,學生面對的是枯燥的教材,如何讓課程內容貼近臨床、深化書本知識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如何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筆者結合中醫內科學教學及臨床帶教經驗,提出構建臨床模擬教學體系思路,開展以提高學生中醫臨床技能為核心的教學實踐,有效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中醫臨證能力與學習興趣,豐富了中醫內科學教學改革和創新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

筆者在進行了廣泛的中醫內科學教學現狀調研和分析后,發現中醫內科學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內容重復。中醫內科學的許多教學內容與基礎理論課程交叉重復,過分強調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學方法單一。偏重于教師課堂講授,忽視對學生學習需求的了解和把握,缺乏從學習方法上對學生加以啟發與引導。(3)受傳統教育方式影響較大,強調記憶性知識和前人經驗的繼承,學生學習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筆者從現實問題入手,確立本課題的立題指導思想,提出中醫內科學教學應在中醫理論精髓“辨證論治”“整體觀念”思想指導下,構建臨床模擬教學體系,強調在教學中探索多種能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臨床思維、臨證能力的方法,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推動中醫內科學教學改革與發展,提高中醫內科學教學水平,形成較為完善的臨床模擬教學體系。

中醫內科學臨床模擬教學體系的建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轉變教學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中醫臨床技能為核心,積極培養學生中醫悟性,重視中醫基礎理論知識的靈活掌握和理解,豐富教學方法,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實踐。突出中醫治療的優勢與特色,營造主動、積極探索的教學環境,深化理論認識,提高理論水平。緊密聯系臨床實際,引入“點面結合、由點及面”的方法,建立數據庫,采用實證研究法、病案教學法、名醫驗案分析法、模擬醫療場景法及問題引入法等,將實踐貫穿于教學各階段,突出各系統疾病的特點。重視中醫治療優勢病種的講授,密切結合臨床實際,精選典型病案,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和努力探索的精神。如在學習脾胃系病證時,針對“脾胃為后天之本”,脾升胃降為中焦平衡協調的關鍵,提出:①常見的脾胃病證有哪些?②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表現在哪些方面?③如何從“五臟整體觀”角度看待脾胃系病證?④中醫治療脾胃系病證的優勢體現在哪些方面?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得出答案,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展示當脾胃病存在各種病理實邪時出現的舌體、舌苔變化,并加以比較,如白膩荅、厚膩苔、水滑苔、薄白苔等,幫助學生理解。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病案,由簡入繁,培養學生中醫臨證思維能力。可模擬臨床場景提出問題,學生表達各自觀點并自由辯論,教師總結分析,給出正確答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扮演醫生角色,提出理法方藥的實施。

(2)調整課堂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數,選擇各系統重點病證進行講授,如肺系病證,選擇感冒、咳嗽、哮病、喘證,而將肺癰、肺癆、肺脹、肺萎病證留在課下供學生自學。課堂教學重點突出,重視同一系統疾病的內在聯系,如感冒是外邪從皮毛、口鼻而入,引起肺衛失和的外感病證;若外邪入里客肺,肺失宣降,肺氣上逆就表現為咳嗽,出現咳嗽病證;若患者久咳,伏痰于肺,遇感引觸,痰阻氣道,隨氣升降,可引發哮病,并指出“伏痰”是哮病發生的重要因素,哮病具有“發作性的痰鳴氣喘”特點;當咳嗽、哮病反復遷延,臨床以呼吸困難、喘息不已為主要表現時,就當以“喘證”論治。課堂教學時應注意講授內容的聯系和變化,如中醫理論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當肺失肅降,腸腑難以通降,不僅會引起肺系咳嗽、喘息等癥狀加重,還會出現便秘、腹瀉等癥狀,而同一病機也會出現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癥狀。提出問題讓學生緊扣病機,主動分析,夯實中醫理論基礎,變枯燥的課堂學習為積極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主動思維,重視學生中醫悟性的培養。每個中醫內科學病證,既有整體相關性又有各自特點,學習中既有整體又有個體,寓簡于繁、由淺入深,體現中醫教學特色,發掘中醫教學魅力,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正和完善。

(3)構建中醫內科學臨床模擬教學體系,是中醫內科學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以提高學生臨證水平為目的,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要求,注重對不同專業、不同授課教師意見的收集和整理;建立各系統病證的臨床模擬教學數據庫,內容涵蓋病案分析、問題收集、名家經驗、習題庫、問題導入等,在實踐中取舍增刪,逐步疏理成體系。因筆者僅對構建中醫內科學臨床模擬教學體系的工作做了初步探索和實踐,而如何更好地在中醫內科學教學實踐中找到操作性強的方法并加以推廣,是一個需要不斷實踐的過程,仍需要繼續努力和探索。

    作者:張淑香(河南中醫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8)

第12篇

為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渝府發〔〕98號)、《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年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渝辦發〔〕318號)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國發〔〕3號文件精神,堅持以人為本、公平效率、統籌兼顧的基本原則,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與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相結合,以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為目標,以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重點,以提高基本醫療保障能力為基礎,以健全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籌資機制為核心,以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動力,以加強醫學科技和人才隊伍建設為支撐,突出基本、基礎和基層的改革重點,不斷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總體目標

到年末,初步構建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得到普及,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得進展,醫藥科技創新和衛生人才隊伍水平明顯提升,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初步建立,城鄉醫療衛生服務差距逐步縮小,人民群眾享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保障水平明顯提高。

三、工作措施

(一)普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結合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突出公共衛生問題,免費提供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實施預防接種,傳染病防治,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人保健,食品安全,飲用水衛生監管等。

制定實施并適時充實調整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繼續實施結核病、艾滋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預防控制和國家免疫規劃、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農村改水改廁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逐步提高人均公共衛生經費水平。

(二)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建成縣鄉兩級、鄉村一體、防治結合、分工合理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以縣級醫院為龍頭、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在每個鄉鎮設立1所由政府舉辦的全民事業性質的衛生院,每個行政村建成1所村衛生室,推行鄉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

加強中心鄉鎮衛生院和標準化衛生室建設,確保鄉鎮衛生院具備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的綜合服務能力,村衛生室具備開展公共衛生服務和一般疾病的診治能力。加強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完善社區在公共衛生服務、初級診療、慢性病管理和康復服務等功能。

(三)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全體城鄉居民。不斷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有效實施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努力降低個人醫藥費用負擔比例。

(四)建立基本藥物制度。所有政府舉辦公立醫療機構使用藥品,全部執行市級統一網上采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配備和使用基本藥物,并實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其他公立醫院按規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藥物,允許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買基本藥物。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居民醫療保險報銷目錄。

(五)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強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龍頭醫療機構建設,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改革公立醫院以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財政補助為主的補償機制,積極探索醫藥分開運行機制,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建立以服務收費和財政補助為主的補償機制。醫院由此減少的收入或形成的虧損通過增設一般診療費、調整部分技術服務收費標準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解決,一般診療費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報銷范圍。

積極推動非公立醫院發展,形成公立醫院與非公立醫院相互補充、共同發展的格局,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各類醫療機構的管理、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讓群眾得到更多實惠。

(六)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在區域衛生規劃中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醫療機構。加強綜合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中醫科室建設,積極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的中醫藥服務。積極促進非公立中醫醫療機構發展,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的辦醫格局。推進中醫藥繼承與創新,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鼓勵西醫師學習中醫,培養一批中西醫結合型人才。開展面向基層醫生的中醫藥基本知識與適宜技術培訓。

(七)逐步建立全縣實用共享的信息系統。創建一體化的醫療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醫療保障、藥品監督四大信息體系,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

(八)改革醫療衛生機構財政補償機制。完善公共衛生投入機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經費由政府根據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需要足額安排,所需人員經費、公用經費和業務經費由政府根據人員編制、補助標準、服務任務和服務績效考核情況全額預算安排。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取得的服務收入按照規定上繳財政專戶或納入預算管理,逐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

改革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政府舉辦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公益性事業單位,藥品收入不再作為基層醫療機構經費的補償渠道,運行成本通過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補償,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人員經費及承擔公共衛生服務的業務經費由縣財政按照“核定任務、核定收支、績效考核補助”的辦法給予足額補助,人員工資水平與當地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相銜接,提供醫療服務的價格按扣除政府補助后的成本確定。社會力量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補償;提供基本醫療服務,采取簽訂醫療保險定點服務協議等方式,通過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等渠道給予補償。縣政府按績效考核兌現的方式,對取得鄉村醫生從業資格且被聘任在村衛生室工作的鄉村醫生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給予補助。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把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落實政府的公共醫療衛生責任,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扎實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確保改革成果惠及全縣人民群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夏邑县| 肇州县| 盐源县| 赣州市| 天峨县| 大邑县| 临洮县| 会宁县| 六枝特区| 九江县| 南皮县| 喜德县| 新竹县| 阜宁县| 玉树县| 庄河市| 公主岭市| 通辽市| 鲁山县| 佛冈县| 司法| 榆中县| 英吉沙县| 祁门县| 马尔康县| 禄丰县| 高平市| 长海县| 望都县| 扎鲁特旗| 霍州市| 寿阳县| 平谷区| 工布江达县| 汶上县| 固始县| 大埔区| 玛沁县| 长岭县| 鹿邑县|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