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關于英語的學習方法

關于英語的學習方法

時間:2023-06-08 11:00: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關于英語的學習方法,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于英語的學習方法

第1篇

一、抓好語音,強調誦讀

詞匯學習第一關是會讀,而正確的讀音也有助于學生正確記憶單詞,因為讀音的正確與否往往與詞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高中課本詞匯表里對每個生詞都有音標注釋,但好多詞學生還是不會讀。究其原因,一是學生對有些音標掌握的不好;二是學生平時讀單詞的時間很少。針對這兩個原因,筆者認為教師有必要在語音方面對學生加強訓練,如每節課前花2~3分鐘時間幫助學生復習音標,在英語早自修時播放磁帶讓學生跟讀單詞或課文等。另外,教師還可從課文或課外挑選一些優美的段落和篇章讓學生自己進行誦讀,并在班內舉行朗讀比賽,增加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也為學生練習語音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科學記憶,突出主次,循序漸進

單詞會讀還不夠,還需知道其意思和拼寫,而這就離不開記憶。但如今的高中英語課本每個單元的單詞都接近或甚至超過50個,若想在短短的一到兩天時間內記住所有單詞并知道一些詞的用法是非常困難的,就算記住也會忘得很快。針對學生這種學習特點,筆者建議教師采取科學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單詞。教師可以把課后的單詞根據重點程度進行標注劃分:標注黑體的是課標詞匯,即重點單詞,學生不僅要會讀、會寫,還需知道其意思并學會運用;打“”的是行文需要的詞匯,大都為地名或人名,學生不需記憶;剩下的為話題拓展詞匯,學生需要知道其音、形和義,但不要求運用。明確了主次之后,再把課后單詞拆分為幾個小版塊,要求學生每天大約記10個左右的單詞,先記課標詞匯,再記話題拓展詞匯。另外,根據艾賓浩斯遺忘定律,輸入大腦的信息如果要在大腦中保持長久的記憶,必須不斷地加以重復、再現。因此,為了幫助學生長效地鞏固所學的單詞,必須加強對所學單詞的溫習、復習,以鞏固記憶的效果。

三、傳授方法,訓練策略

好的學習方法有事半功倍之效,詞匯學習也不例外。一旦掌握好的記憶方法,養成記憶的習慣,單詞的積累將會是成倍增長的。在高中階段,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在詞匯學習上也有了一定的方法。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還是被動的,需要教師掌控和監督。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在課外能自覺運用一些好的學習方法來記憶詞匯,教師在課堂上應事先對各種方法進行指導和訓練,使之成為學生的習慣落實到課外的英語學習中去。在詞匯教學過程中,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可供借鑒。

1.翻譯法

翻譯法就是把英語單詞用中文或簡單的英文翻譯出來,最好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英文翻譯單詞,這種方法比較直接,也能訓練學生運用已學的詞匯。

2.構詞法

英語中許多詞匯是由詞根加詞綴構成的,教師應傳授學生基本的構詞法知識,以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

3.猜詞法

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課文后沒有而自己又不會的單詞。這時,可讓學生根據構詞法以及上下文語境進行猜測,即猜詞法。猜詞法在做閱讀理解時特別需要,是一項必須掌握的閱讀技能,也是拓展詞匯的較好的方法之一。

4.詞典法

查字典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學生在遇到生詞時,如果猜測不出,這時可考慮查字典。另外,對于一些重點詞匯,在平時的學習中,也可通過查閱字典的方式了解其具體用法。

5.游戲法

單詞學習本身是一件比較枯燥的事,如何讓學生對單詞學習感興趣呢?筆者認為可以在教學中加入適當的游戲活動,這些活動應便于學生課后自己操作,這樣可以寓教于樂,也可以增加學生學習詞匯的興趣。

學無定法。上述方法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加以訓練和利用,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英語詞匯,從而提高其英語學習成績。

四、多樣檢測,鞏固效果

第2篇

關鍵詞 高中英語;學習方法;培養

目前的高中教育體系、教育方法陳舊,學習方法與方法等技能普遍缺乏。教會學生學習、教會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獲得自主學習知識的方法已成為現階段高中教育的要求,因此,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角色在此過程中也實現了從知識的傳播者和教學秩序的管理者與控制者到學習方法的培訓者、診斷者和咨詢者的轉變。本人通過幾年的高中英語教學,就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有了一定的經驗,現通過以下幾個方面談一談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

1 學習方法培養的特點和意義

學習方法是指有助于提高學習質量、學習效率的程序、規則、方法、技巧及調控方式。它是衡量個體學習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約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會不會學的標志。學習方法通常分為三大類:學習方法,交際方法和社交方法。其中學習方法似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習方法與年齡、性別、動機、態度、興趣、智力、語言學習觀、語言潛能、記憶力等內在因素及其他外在因素交錯在一起,產生千差萬別的學習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高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學習方法的使用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絕大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學習英語、記憶單詞、提高閱讀理解、聽力水平及口語。因此高中英語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便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英語。就高中英語教學教學而言,方法訓練的目的是喚醒并提高學生對學習方法的意識,是他們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更有效的學習,培養學生培養監控、評估自己學習的能力,以便調整學習方法和進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2 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實施

高中英語教學是一個涉及多因素的系統工程,教師應采取理智、開放的教學態度,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不但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還要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教師需要認識到自己不但是為學生提供語言輸入的語言教師,而且是學習方法的培訓者、方法運用的診斷者,指點迷津的教練,學習過程的協調者。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常用的學習方法及方法運用中的問題。有研究表明,大多數高中英語學生學習英語時最常用的方法是記憶方法、認知方法、元認知方法,其次是補償方法,最不常用的是社交方法和情感方法。英語語言水平的高低與方法使用顯著相關,有可能學習方法促進了語言學習,也可能是語言學習促進了方法使用。學生關于學習方法的看法也值得我們思考。大多數在學習英語是比較一致的肯定社交方法、認知方法、記憶方法在學好英語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其次是認知方法,最不認可的是補償方法及情感方法。方法偏好帶來的問題應該與其使用方式有關。比如記憶方法,如果英語學習過程基本上是記憶方法,這種偏好就會帶來嚴重的問題。

3 對學習方法的正確認識

學習方法本身并無好壞之分,關鍵在于使用者如何使用。從成功學習者使用不同方法來看,方法使用是相對的,成功的學習方法因人而異。學生在同樣的條件下確實存在學習差異,教師應鼓勵他們之間進行交流,某些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取得的成功能激勵那些學習有障礙的學生,促進他們的學習進步;學習好的學生通常處于良好的情感狀態,例如有較高的學習動機,有融入所英語文化的欲望,并對英語學習持有較為積極的態度;他們能不斷加深自身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動機、態度及濃厚的興趣決定了他們在學習中較為積極主動。在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習較差者主動從更成功者那里獲取有益的經驗。

4 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第3篇

一、單詞的學習方法

單詞是英語中最基本的單位,詞匯量的多少可以直接影響我們聽、說、讀以及寫各方面的能力,但是單詞的學習上,大部分人采用的就是死記硬背的方式,花費太多的時間,所取得的效果卻并不是太理想,所以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對高中單詞進行學習。關于單詞的記憶方法,首先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把具有相同詞義的單詞進行總結進行統一記憶,也可以根據單詞的使用方法進行總結記憶,另外對于一些單詞也可以采用漢語擬音的方式記憶,比如“addle”這一單詞,我們可以把它擬為“唉,都是壞的”,主要是用“唉”和“都”兩個漢字的發音對addle的讀音進行模擬,這樣通過他們之間的音義關系,就可以進行聯想記憶。這樣不僅擺脫了死記硬背的單純重復記憶的枯燥性和機械性,還為單詞記憶增加了趣味性,可以對記憶效果進行有效的提高。

二、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

關于英語課堂的學習,首先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課前準備。(1)制訂自己的學習計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不同時段的學習計劃,例如每天、每周、每月,并嚴格依照計劃進行學習。(2)進行課前預習。課前預習是對這節課老師要講的內容進行熟悉,并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課堂上進行有重點的聽,有重點的記,避免出現在課堂上對老師所講的內容一頭霧水,被老師牽引著學習,這樣找不到自己的難點和重點。

課堂上的學習,可以準備一個筆記本,把老師所講的重點和難點記下,然后在課下進行反復理解和領會,確保自己能夠熟練掌握,比如在說到某一個語法時,就要迅速準確地說出它的重點和細節性問題,甚至是關于它的出題方向等等。在課下,也要學會進行自我學習,但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立足于課本,課本才是所有知識的源頭,所以要對之中的詞匯、句式、短語以及一些經典的片段全部掌握。還可以去閱讀一些英語資料,但是要選擇那些文字規范、題材廣泛、內容新穎且難易程度適中的材料,這樣不但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積累掌握一些新詞匯。

三、學習方法的掌握

1.閱讀能力的提高。現在閱讀理解已經是高考題目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平常的閱讀中,我們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逐詞逐句逐段進行閱讀,其實這樣不但會減慢閱讀速度,還不利于掌握文章的整體感覺。關于閱讀的方式,我在新東方高分分享會上作出了分享:(1)粗讀,這一過程中的閱讀只是對文章的整體感覺進行掌握,只要把文章中每段的意思大概了解即可,然后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所設定的題目是什么,并進行回答。(2)尋讀,這就是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可以是針對那些不需要掌握文章整體感知的,只是需要解決一些特點的細節問題的文章進行。(3)精讀,這一方法主要用于平常的閱讀能力訓練中,就是利用足夠的時間,對文章的每個細節進行掌握,可以不是為了掌握知識點,只是為了把英語閱讀當作一種美的享受。這樣可以提高自己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以及找到英語閱讀的感覺。

2.寫作能力的提高。寫作也是進行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關于寫作技巧的掌握,不但要學會借鑒別人的,也要注意自己進行總結。但是寫作能力的提高,卻需要長期進行積累,并大膽地進行寫作,這樣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自己的寫作能力。同時也要注意平日的積累:加強聽力訓練,通過長期的耳濡目染,可以培養自己的英語思維習慣;注意詞匯的積累,詞匯是寫作的基礎材料,掌握大量的詞匯才能在寫作中手到擒來;注意基本句型的掌握,文章就是由句子組成的,掌握了英語的基本句型,也就是掌握了詞匯的恰當組合方式,可以在寫作過程中進行熟練運用,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掌握不同題材文章的寫作格式,想要準確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就要掌握不同題材文章的寫作格式,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自己寫作文章的質量;加強課外閱讀,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可以培養自己更好地利用英語進行表達的能力。

四、結語

第4篇

1 探索背景

仁愛版初中英語教材在教學內容編寫上按“Unit-Topic-Section”展開,每冊四個單元,每單元三個話題四大板塊,SectionA/B以聽說為主,SectionC/D 以讀寫為主,大部分一線教師就按照這個編排體例進行教學,很少有老師會對整個話題語言知識核心內容進行梳理,忽略了對整個話題核心知識的構建。

2 模式構建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受教師授予的知識,而是學習者基于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的過程”。也就是說,學習過程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已有知識經驗、促進新意義不斷生成的過程;它強調語言學習是對外部信息選擇、加工、轉換、重組的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和創造性。

下面結合一節聽說話題整合復習教學案例,剖析該教學設計模式的基本思路。

3 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

3.1 教材分析

這堂課教學內容選自九年級上Unit3 Review of Topic3.課型為Topic3 SectionA-D聽說綜合復習課,話題圍繞“表達英語學習問題和交流英語學習方法”功能性語言展開聽說教學活動,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用具體的線索串聯感知整個話題,再現鞏固本話題的重難點,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能自如地使用表示談論英語學習問題和交流英語學習方法的表達法進行日常交流,并解決自己學英語中碰到的困難,培養學生相互溝通、相互幫助的美德,鼓勵學生在學習英語時,要學會求助,學會分享。本課在本話題學習中起綜合串聯的作用。

3.2 教學內容重難點分析

3.3 教學流程

Stage1: Lead-in & Review

Step1.Play a video:播放學生街拍采訪的視頻。采訪內容為:What difficulties do you have in English learning? 目的是迅速導入本課學習話題,激發學生共鳴。

Step2.Guessing game:展現老師學生時代的照片,告訴學生當老師在讀書時也會碰到英語學習困難,并根據圖片讓學生猜: What difficulties did I have in learning English when I was a student?在學生猜的過程中要對四會詞匯板書,意在激活學生語言知識背景,引導學生鞏固四會詞匯;既激發了師生共趣話題,又為英語學習困難的語言輸出做鋪墊。

Stage2:Presentation

Step1.展現英語學習問題

觀看一段視頻(視頻內容是學生課前拍攝的關于自己學習英語中困難)完成以下任務:

Task1:看,聽和回答

Q1: Can he retell the text?

Q2: What does he hate?

Q3: Does he have trouble in reading?

Q4:What is his biggest problem?

意在提取課文線索,了解學習困難的表達法。

Task2:再看聽和回答深層問題

Q5:How many difficulties does he have?

Q6: What’s his difficulty?

Task3:借助思維導圖讓每個學生盡可能用不同的目標語言表達英語學習中的困難,迅速導入本節課中心任務,梳理習慣用語。如:He is poor in new words./ It’s hard for him to remember new words.?/ I have difficulty in remembering new words.

Task4:在學生用各種句型表達學習英語中的困難后,教師順勢引導學生用疑問詞+不定式來表達英語中的困難,鞏固本話題中how/wh-+to do的語法功能。如

Step2:展現英語學習方法

Task1: Listen(整改話題聽力材料:聽前預測,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聽后檢測,梳理和鞏固四會詞匯。培養學生聽懂談論英語學習問題和交流英語學習方法的表達法,訓練學生聽前預測的聽力技巧。)

Stage3:Practice

Task1: 對癥下藥

Make a survey:根據問題情境,要求學生就英語學習問題和交流英語學習方法進行多元化口語操練。通過這個環節學生能自如地使用表示談論英語學習問題和交流英語學習方法的表達法進行日常的交流.為語言說的技能有效輸出奠定基礎,同時培養學生樂于交流學習問題,分享經驗,樂于助人的精神。

A: How to improve my reading ability is my biggest problem.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at to do?

B: Do more reading. Try to guess the meanings of new words,and get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

A: Thank you. I’ll have a try.

……

Stage4: Consolidation

Task1: Ask for help(就展現環節中英語學習困難,鼓勵學生給以不同的建議)。意在讓學生能根據語境強化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積極性,為下一步驟的語言探究運用做鋪墊。

Stage5: Project

Task1: Speaking(show opinions) 借助思維導圖,從學生學以致用的角度設計本環節的教學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運用。本環節為學生提供了有用的英語學習方法,降低了學生英語學習負擔,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

Stage6:Assignment

1. Search the Internet for more ways to learn English well.

2. Write a complete passage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3. Some websites:

http://movies.xunlei.com/type,area/movie(看英文影片)

http://vvvdj.com/play/102657.htm (聽英文歌曲)

hwj.webi.com.cn (免費學英語)

第5篇

關鍵詞:連貫性 大學英語 第一課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103-02

大一新生教學中,常常發現有的學生不能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和方法,課堂上跟不上進度和節奏,更談不上課后的自主學習。由于教育體制、地區差距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大學英語教育在高中和大學兩個階段呈現出明顯的銜接不順暢、不連貫的現象,這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等都造成一定阻礙。

1 大學新生英語學習現狀分析

根據作者自2011年開始在大學新生入學半年的多份問卷和訪談調查顯示,高中-大學銜接問題突出表現在大學新生的適應方面。調查顯示,多數大學新生表示喜歡英語,清楚英語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數新生明確表現出提高英語能力的迫切愿望,尤其是對英語聽說應用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見,剛入學的新生在大學英語學習上興致高、熱情足。但隨著英語學習任務的加大,內容的增多,學習心態、方法等方面的適應問題逐漸出現。

一是學習目標和計劃不明確。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教育在教學體制、內容等多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習慣于“高考指揮棒”下學習的新生,習慣了灌輸的教學方式,很多不能適應大學英語教學環境和方法,由于大學更強調自主學習,有些學生還用高中的學習方法進行,常常陷入學習茫然狀態,不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除了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會對自己的英語學習進行規劃。學習目標不明確,常導致學生東一榔頭、西一棒,結果什么也沒提高。甚至有個別學生從緊張的高考中解放出來,把寬松的大學環境當成一種享受、放松,沒有學習目標和人生規劃。

二是學習內容和方法不習慣。根據對大一新生中期的調查顯示,很多學生感覺大學英語課堂內容多,例如一課的生詞量大,教師講課節奏快,信息量大,對語法處理太粗線條。而且,大部分同學意識不到課外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不會利用充裕的課后時間、豐富的課外英語學習平臺和資源來提高自己的實際語言能力。更有甚者是經過一個學期的英語學習,學生逐步了解大學英語考核評估方式,抱著臨時抱佛腳的態度學習英語,并不能真正提高英語能力,只能是延續高中的目標,提高應試能力。

三是學習能力要求難達到。觀察大一新生英語學習狀態,不難發現,學生們還在等待大學老師給他們布置學習任務,不知道自己該學什么、怎么學。他們已習慣了高中階段填鴨式的、被動的接受學習方式,主觀能動性完全沒有發揮出來。而且也不清楚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有什么區別,學習方法上應該有什么不同。因此,大學英語第一課至關重要,把以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為目標的大學英語教學向學生充分呈現出來,并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逐步改變學生學習習慣,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以上現象,看似是學生適應性的問題,但仔細分析實際是高中和大學的銜接教育問題,更是大學英語、乃至英語教育的連貫性問題。高中英語與大學英語在教學內容、方法和目標上有很大區別,它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從學習觀念和方法上都有了很大變化。根據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二者應該是一個連貫的教學整體,在理想狀態下的學生應該是順利地過渡到大學英語學習階段,適應大學課堂教學方式,并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高考驅使下的高中英語教學和大學英語課堂呈現很大差別。

2 連貫性教育的重要性

進入大學英語階段,整個大學一年級基本都是屬于高中-大學的轉型適應期,這一階段也是大學生心理活動較復雜、最動態的時期。對于經歷了高考洗禮、對未來充滿憧憬的學子,會發現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對于在父母、師長呵護下的游子,遠離家鄉,會有從依賴到獨立的恐懼和期待,而對于來自不同背景的孩子,更是會有驕傲和自卑的矛盾情緒。復雜的情緒變化也會在學生的學習中產生一定影響。

語言教學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每一個階段應該是對上一階段的延續和擴展。生物哲學研究學者胡文耕撰寫的《整體論》中認為,“自然界的事物是由各部分、或各種要素組成的,但各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有機整體。整體的性質大于其組成部分性質的總和”[5]。即關于整體和部分的研究,整體不是部分的簡單相加,整體性會產生整合效應。因此做好各階段的銜接教育,不僅節省教學資源,同時也符合語言整體和教學整體規律。人類發展生態學認為:“在每次進入新環境之前,如果能為發展中的個體與兩個環境中的成員提供有關即將發生的環境變遷的信息、建議和經驗,那么個體將會獲得更多的發展。當新環境也獲得關于舊環境的有用信息、建議和經驗時,那么個體一旦進入這個新環境,其獲得的發展也會更多。”[3]因此,分析大學英語各階段特征,重視大學英語轉型期教育,研究各學習階段的銜接教育是符合人類發展過程的研究。

如何加大教學投入,在大學各階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銜接期教育,幫助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語言水平是連貫性教育要努力實現的目標。在大一新生階段,通過大學英語第一課和中期指導課,以及宏觀設置的教學課程內容和方法,逐步改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認識,調整學習心態和方法,幫助他們從高考英語學習模式更快更好地過渡到大學英語自主學習階段。

3 連貫性原則指導下的大學英語第一課

如何上好大學英語第一課,不僅是一節課的問題,更是大學英語整個教學階段的指導問題。大學英語學習指導課應該是一個系統的過程,包括初期、中期、銜接結束期、專業指導課。因此,教師應努力做到宏觀性、延續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原則,教師將持續的、過渡性的、系統性的學習指導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既有集體集中指導,也有個別指導,既有階段性指導,也有延續性系統性指導,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習慣,更好更快地適應新的學習內容。

新生入學教育做的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以國外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為例,如澳大利亞的阿德來德大學、昆士蘭大學用設計了完整的新生適應性訓練課程。利用前兩周的時間教學生如何上大學,而美國哈佛大學等名校花四周時間教學生怎樣聽課、提問、參與教學時間,甚至包括如何完成大作業等內容。在我國大學新生入校教育中也包含有類似內容,但在我國,入學教育內容以思想教育和學校各方面概括介紹為主,對于大學的適應和具體到每門課程教學內容和學習方法上的適應還需要通過真正的課程課堂教學來實現。因此,對于大學英語的介紹仍然需要通過大學英語第一課來完成。

通過第一課提高學生對高中與大學知識銜接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緊迫感,消除松懈情緒,初步了解大學英語學習的特點,為大學英語學習奠定基礎。第一課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是如何保持英語學習興趣的連貫性,即大學英語的重要性,解決為什么學的問題。既包括在整個大學課程中所占的位置,以及對專業英語、英語考級和考研出國的重要性。其實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學生本來就習慣了高考驅使下的英語學習,這種功利性的學習動機是直接引起學生注意力的方法之一。

二是如何保持語言學習本質的連貫性,即大學英語和高中英語的對比,解決學什么的問題。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的對比,通過實例向大家展示真實的大學英語課堂。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將語言學習是什么跟學生講清楚,英語學習不僅是英語知識的學習,更是語言運用過程的學習。

三是如何保持自主學習方法和能力的連貫性,即掌握大學英語學習方法,解決怎么學的問題。結合實例向學生對比高中和大學在英語學習方法上的本質區別,介紹科學的自主學習的方法。

大學-高中在大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上,上好大學英語第一課是至關重要的,它直接影響著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的質量,甚至影響到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高質量的大學英語第一課,能有效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大學課程教學方式和學習方法,在整個英語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推動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蔡基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的銜接性和前瞻性[J].外語界,2004(5):10-17.

[2] 杜曄.芻議如何有效促進中學與大學英語口語的銜接[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3):144-146.

[3] 黃兆信,李遠煦.大學新生人際交往障礙的疏導模式探析――基于高中與大學銜接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08(11):70-72.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5] 金吾倫,蔡侖.對整體論的新認識[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3):2-9.

[6] 劉紅梅.大學新生英語學習心理初探及教學對策[J].國外外語教學,2003(3):49-53.

[7] 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8] 王建成.關于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的思考[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5):49-51.

[9] 楊新宇,李齊全,胡鶴玖.大學新生適應期心理問題的分析與教育措施[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3):63-65.

第6篇

關鍵詞:雙向式;AAA;瘋狂英語;逆向法;功能

0 引言

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由于人們缺乏語言環境的支持,傳統的教學方法如雙向式英語、AAA英語、瘋狂英語、逆向英語等在教學實踐中效果不佳,相當一部分人在學完10余年英語課程后,仍然不能運用自如。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英語的學習方法的選擇出現了困惑,使學習效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此,本文分析比較了以上四種英語學習法,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廣大英語教師和英語學習者有所幫助。

1 幾種方法的比較

(1)雙向式英語。雙向式英語(double direction English)在20世紀80年代較為流行,它針對華人使用的英語教材較少,內容較為陳舊和不實用等特點,多以日常用語和商業用語作為教材的主要內容,同時也有配套的語音磁帶,在那時的國內,這樣的教材較少,不甚實用。

(2)AAA英語。AAA英語始于1994年,也稱為“正向遷移”,它是“Assurance(安全感)Achievement(安全感),以及Acceleration(加速度)”的縮寫。正向遷移是指一個人,尤其是成人,在學習或接受一個新東西時,總要用自己已有的觀念和知識來分析、評價這個東西。其表現以“先人結構”作基礎,而未消化吸收“后人”的成分,這樣就可能造成語言上的錯誤和文化的誤解。但是只要學習者有意識地將兩種語言和兩種文化進行對比和對照,就能夠發現在語言的背后有著引起誤會和沖突的文化因素,也能夠自覺地改變和調整自己固有的框框。進而利用母語作為支持力量,以此作為一種優勢,不僅不排斥它,而且大膽地利用它,就能造成正向遷移。Assurance是指教材在內容單詞和編排上比較接近中國學習者的心理,使其一接觸教材就有一種安全感。Achievement是指教材是按場景來編排,每學一個單元,熟悉一個場景,對這個場景所有的對話內容都了如指掌,學后就能使用,便產生一種成就感。Acceleration是指由于教材通俗易懂,語法講解詳細,利用母語作支持,這就便于達到速成的效果。所以說,AAA 英語一般的教材,從理論上講頭頭是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難以找到那種感覺,怎么看都覺得它只不過是一種英漢對照得比較古板的教材而已。

(3)瘋狂英語。瘋狂英語(Crazy English)流行于20世紀90年代。在闡述了“一個典型的中國人學習英語的故事”以及“英語學習者的痛苦心聲”之后,它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它的學習理念是,首先要有以口語和句子為中心的學習方法(in“三最口腔訓練”,“一口氣訓練”)。提倡瘋狂的學習精神是值得稱道的,其實質就是學習者必須進入某種狀態,即自我營造一個學習環境。至于以句子為中心,其用意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將語言的形式和材料進行記憶。這樣在記憶語言的形式時,就有了固定的參照內容,從而易于記住語言的形式。另一個方面,這些句子表達了某些典型或思想,記住它就記住了語言的內容。

瘋狂英語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它激發了中國人學習英語的熱情,指出了許多學習者的誤區,提出了很多的好的學習理念。但是,它提出的解決方案,依然存在某些局限。其一,盡管很多人都承認“瘋狂”的重要性,但由于性格、環境等諸多問題的限制,要長久地保持“瘋狂”的狀態是十分困難的。這一要求的本質,是希望依靠激情來消除人的惰性,或者改變某些人的性格。其二、盡管它搜集了許多典型的流行甸子,但這些甸子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要把這么多缺乏聯系的、缺乏現實實用環境的句子記住,是困難的。盡管它也提出了意境想像的概念,但這種意境想像的隨意性大,難以穩定、清晰和持久。就背誦大量單句而言,即使是有快速記憶法的支持,也很困難。因此,許多人在堅持了一段不長的時間后,就放棄了。其三,它提出的一些關于英語學習的理念,仍有待于眾多學習者的檢驗。例如,關于不用大塊時間學習英語的說法。學習者必須意識到自己在性格、環境、工作性質、學習目的和時間上的諸多限制,理性地運用這些學習理念和方法。

(4)逆向英語學習法(Adverse English)。鐘道隆教授的學習方法,指出英語學習成效不大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基礎不扎實,二是急于求成,三是得不到指導和鼓勵。對于這些原因,逆向法一一逆之。

對于基礎不扎實的問題,逆向法以錄音帶上的聲音為學習內容(不用課本,也不用教師一課一課地進行講解),以錄音機和各種詞典為老師,進行“聽、寫、說、背、想”,由自己將錄音機上的內容寫下來,完全消化。錄音帶上的內容可以是以前學過的課本,也可以是自己勉強可以聽懂的語言內容。

對于急于求成的問題,逆向法要逆憑空的強化和提高,強調先扎扎實實地學好基礎英語,主張樹立長期刻苦努力學習的思想,同時特別強調在具體實施上要爭分奪秒,一個詞一個詞,一句話一句話地學。

對于得不到指導和鼓勵的問題,逆向法認為自己可以使學習英語成為一種興趣,一種享受。具體地說,是指在聽錄音的過程中,會遇到不懂的地方,將這些不懂的地方記下來,經過努力后聽懂了,所取得的成績明明白白地記在紙上,因此會很有成就感,由此產生興趣而得到享受。應該說,逆向法抓住了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通病,這就是基本功不扎實,基礎不扎實。語言的形式和內容知道一些,有時甚至是知道很多,但兩者都是迷迷糊糊的,也未能進行有效的結合。逆向法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回溯到學習者力所能及的地方,通過心無旁騖地“聽、寫、說、背、想”,將聽到的語言內容自己寫出來,使學習者對語言內容及語言形式達到了深刻的理解。

逆向法沒有否定傳統的教學方式,只是提出一些改進的方法。這種聽錄音帶拾遺補漏的方法,能夠極大地強化學習者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它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可操作性強。

2 討論

以上四種方法應該說不是相互排斥的,在學習過程中多了解這樣一些方法,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是有益的,但是,筆者認為這些方法在學習英語過程中,也是程度不同的有不足之處。如逆向法,一是它過于強調脫離文字材料,只憑錄音帶一點一點地“摳出”錄音帶上的文字內容。也許這種需要“摳”的地方正是學習者模糊的地方,但對于初學者來說,很多東西是他沒有接觸過的。沒有接觸過就談不上模糊,無論怎么摳都是摳不出的。反復摳的真正目的,就是把它記住。這種做法從效率上講得不償失。實在摳不出就應該看文字材料。將這些摳不出的文字材料記錄下來,模仿其正確讀音并進行背誦,應該是兼顧了效率和學習效果的更好的方法。二是逆向法是一種精工細作的方法,它認為自己同時操練聽力、詞匯、句型、口語等多個方面,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卻分散了學習者的銳氣,使他們難以很快地形成關于英語的框架概念,難以在某一分支(例如詞匯和閱讀)取得迅猛的進展。所以對于初學者和急于參加考試的人而言,修習它,需要有很好的耐心,需要非常充足的時間。

3 建議

目前,國內許多新興英語學習方法都致力于營造“人工”的語言環境,都希望通過各種方式記憶所學內容。逆向英語中“主要課文熟練到能背誦的地步”,“對所學的內容熟練到了‘化’的地步”的要求,瘋狂英語中“脫口而出”的要求,可以說和圖憶的背誦理論是吻合的。由于圖憶提供了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大規模記憶方法,所以圖憶要求學習者完全背誦。對于超出學習者記憶能力的課文,圖憶提供了快速復述的方法。

特別指出的是,從本質上說,圖憶只是一種記憶方法,不是系統的英語學習解決方案。但是它可以同其它學習方法和理念兼容,向其提供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還需要精心選擇、組織和編排教學材料,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但是就每個人而言,各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唯有打好基礎,肯吃苦,發掘興趣點,善于通過對各種學習方法分析,啟發自己,牢記語言學習的特點是記憶與運用,這應是不可缺少的觀念。

參考文獻:

[1]Arevart,S& P.Nation,Fluency improvement in asecond language[J].RELC Journal,1991(1):84-95.

[2]顧佩婭.Interent與英語學習環境[J].現代外語,l997.

[3]哈特曼,斯托克.語言與語言學詞典[Z].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

第7篇

作為一名學貫中西的學者,亨德森?楊在教育教學的理念和方法上提出了許多嶄新而高端的觀點。為了將他的教育理念在云南乃至全國廣為傳播,本刊將陸續刊出亨德森?楊博士的先進教學理念系列文章。

亨德森?楊認為教育教學的精髓應該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智力,激活學生的潛力,并使學生學會如何學習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便是自身的智力和潛力;而開發智力的關鍵在于,必須具備一整套可操作并行之有效的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

高分高能的關鍵:科學的學習方法

著眼于未來,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必然失去主流化或被邊緣化。教育研究與實踐的成果表明: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必須把教會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作為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實施。因為這一內容既是構建學生智力與非智力形態的核心要素,同時又是學生對學習過程進行自我管理、心理調控以及實現高分高能學習目標的保證。

基于這一認識,對教學成果的檢測和學生評價系統的標準,就不應僅以學生學會某一特定知識內容為根據來制定,而且還應考慮到學生是否掌握了學習方法這一至為重要的內容。道理很簡單,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和知識的爆炸,學生只有學會怎樣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發法,才能適應知識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作為學習心理學和教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習方法是指為達到學習目標、提升學習效率效度在學習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它是關于學習行為的規范和程序的知識,以及學習理論實踐和應用途徑。事實上,人類知識體系中最有價值的內容,是有關獲取知識的方法的知識。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是,在所受教育中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通過智力與非智力要素的協調發展,成為具有學習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學習方法的特性

一個人的競爭力和創造力,是由其學習力決定的,而學習力的大小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掌握及其運用程度密切相關。按其特性,科學的學習方法作為根據特定的學習目標,為提高效率效度在學習活動中所采用的策略方式或措施,具有可操作的系統性和靈活的適應性。

基于以上知識,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學長期以來所存在的問題,大致可歸結為:

1、學習目標的設置,由于違背了學生的認識發展規律,是不科學的。按照國家規定的英語教學大綱,從小學到高中畢業12年4380天,所學單詞為2000個,平均兩天還學不到一個1個單詞。這一教學目標和進度,嚴重地阻礙了學生英語語言智能發展,根本不能滿足其成長關鍵時期學習能力提升的需求。

2、中小學生的學習方法,基本不具有可操作的系統性和靈活的適應性。也就是說,由不同結構層次和教學途徑形成的方法系統,缺乏操作及其程序實施的教學環境和具體條件,因而不能做到隨課堂內容體系、知識結構層次或水平的不同特點選取靈活的、相適應的學習方法來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要提高中小學生的英語成績,使之成為高分高能的新型人才,必須根據學習方法的特性,改變教育觀念,改善教學環境和條件。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學習方法的特征

西方先進國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之所以非常強調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是因為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同其元認知水平呈正相關。根據認知心理學,學生在學習的時間軸上,不但涉及如何對與學習內容相關的關鍵信息進行理解和編碼、吸收和記憶以及提取和運用等問題,還涉及對所有認知環節及其相互關系、自我認知能力和特性的認識、監控和調整所選用的策略與方法系統。主體對自我心理世界的認知方法、認知體驗、認知調控及其方法系統,便是元認知的核心內容。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Flavell提出的元認知概念,在歐美教育思想和教學體系中,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力。

英語教學中,把提升學生的元認知水平作為教學內容,可使學生基于對自身學習能力與特點的認識,對學習內容及特性進行把握,采取相應的策略與方法,來提高學習的效率效度。學生的元認知一旦受到訓練和發展,既可學會如何學習,又可學到怎樣選用相應的方法去調控自己的學習,實現高分高能的學習目標。教學案例表明,英語成績差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同高分高能的學生相比,其元認知水平都處于低位。因此,提高元認知水平,學會對認知的認識,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與方法,學會如何學習,是取得優異成績的根本前提。

記憶――智能結構的基石

記憶作為人腦的重要機能,是英語語言智能的關鍵組成部分及英語學習活動的基礎;人的智力形態及其要素無不同記憶密切相關。英語課程所包括的聽力、口語、閱讀理解、寫作和解題練習等知識的學習與考試,沒有記憶是不可想象的。故而,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認為,掌握高效記憶的方法是英語學習的主要內容之一。因為,著眼于智力因素,學生學習、考試和綜合能力的程度,是由其記憶水平來決定的。

第8篇

一、多聽

語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來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工具。首先要從“聽”入手。

1、上課認真聽老師說,注意老師的口型。

2、課堂內外認真聽磁帶,特別是聽與課本配套的磁帶,因為這些配套的磁帶發音純正,無方言,比較標準。

3、聽英語廣播和收看電視上的教學英語的特別節目,培養聽力能力。

二、多模仿

要想與人交流,就要大膽地說出來。學好英語要靠反復說。特別對初學者,我就叫學生每人帶一面小鏡子,根據老師教的口型,對著鏡子說。先看自己的口型對不對,再讓別人聽聽你的發音準不準。例如讀“horse”和“house”,“month”、“mouse”和“mouth”等。學習過程中要克服母語的障礙,注意英語的語音語調。例如:I think so.和 Is that so? Yes.和 Yes?它們的語調就不一樣。

三、多讀多背

為什么我們覺得語文不難學呢?因為我們從不會走路就聽父母和別人講話,到上學時已經在大腦中聚集了許多詞匯、語句。而我們以前沒聽過英語,大腦中沒有英語的詞匯、語句。這就要求我們多聽、多讀、多背,一天背十個單詞、兩個短語、一個句子。把一些有用的詞匯和語句記在大腦中,到要表達時就不會覺得難了。例如,早上見到熟人時都會說“Good morning!”覺得很簡單。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大腦中有這句話,脫口就說出來了。我在上初中和高中時,書上的對話、課文,我幾乎都會背。背的時候,要多動筆,千萬不能懶,更不能小和念金有口無心。特別是用英語讀電話號碼,有助于提高聽說能力。我就叫學生每天讀一個電話號碼,讀得滾瓜爛熟,然后互相說、記。無數成功經驗表明:多讀多背是提高英語水平的有效途徑。專家也說“好英語背出來”。

四、學會音標

漢語用漢語拼音助讀。任何不會讀的字讀可以查字典,根據字典上的注音讀出該字。而英語中的單詞是用英語音標助讀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音標。只要我們學會了音標,我們就可以根據音標讀出任何一個單詞。如我們在預習或閱讀課外書時遇到新單詞不會讀時,就可以查詞典,根據音標讀出該單詞。

五、化繁為簡

有很多復雜的、難的詞、句都可以化為簡單的形式,便于記憶。長詞可以化為:詞根+詞頭或詞尾。例如 carefully=care+ ful+ly.多音節詞可以按音節分開記憶。例如 important=im-por-tant.長句可以找出主要成分或主要結構。例如 Many children's life dream in Britain is to study at one of the famous music schools.這是一個主系表結構,找出be動詞就好辦了。be動詞之前是主語,be動詞之后是動詞不定式短語作表語,這樣,句子就好理解了。因此,“化繁為簡”的學習方法是一種很好的記憶、理解方法,有助于提高我們的英語水平。

六、編口訣

口訣言簡意賅,便于記憶。有的內容有現存的口訣,如關于be動詞用法的口訣:“我是am,你是are, is用于他、她、它,復數都用 are。”有的內容沒有現存的口訣,我們可以自己編。如我自編的關于sinc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的口訣:“‘毒蟲’一過去,主子就完了,since當家了。”“毒蟲”指從句,“一過去”指從句謂語動詞用一般過去時態,“主子”指主句,“完了”指主句謂語動詞用現在完成時態,“since當家了”指這是一個由since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例如:I have learned two thousand English words since I came here.這樣一來,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運用口訣,既便于記憶,又提高學習興趣,何樂而不為呢?

七、新舊聯系

世上萬事萬物都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都有著聯系。因此,我們在學新知識的同時,要聯系到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如學 take care 時,要聯系到be careful ,look out.學prefer to do sth時,聯系到would like to do sth, feel like doing sth, want to do sth, had better do sth, would rather do sth, prefer A to B, prefer doing A to doing B, would rather do A than do B等。這樣多聯系,既學會了新知識,又復習鞏固了舊知識,對我們學習很有幫助,是很好的學習方法。

八、學會預習和復習

在老師教新課之前,我們要先預習。只有現預習,才能發現不理解的新知識,才會認真思考動腦筋,課上才能認真聽老師講,才能學會所學內容。光學還不夠,課后還要及時復習、鞏固,消化理解。古語云“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只有常復習,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增強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效率。

九、多動筆

多動筆,首先要學會記課堂筆記。要快速地把老師在課堂上講的重、難點記下來,便于課后復習鞏固提高。還要學會課后總結、書面造句、提問題并回答、看圖寫話、同學或朋友之間寫信、記日記等。特別是要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因為記日記有助于提高運用英語進行寫作的能力。

第9篇

一、科學的教學觀有利于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了解、關注、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要與共性需要,是教師要關注與研究的問題。教師要通過學生調研的方式切實了解學生的內在需求,據此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更要關注認知需求,只滿足學生情感需求的課堂會偏離教學目標。另外,引導學生在學習方法、策略,良好的課堂行為習慣養成,最終發展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才是真正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二、英語教師要關注學生哪些方面的發展需求

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關注、調查、分析并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是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的保障。如何了解、關注、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及共性需求,是教師要關注、研究的問題。

學生需求的內涵很多。就英語學科教學來說,學生的需求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需求,具體體現為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展需求。從需求本身來看,還要區分學生的內在實際發展需求,即在一個特定階段的學生在已有的經驗、知識、思維、情感態度基礎上的最近發展區。另外,還有課程總體目標、課程級別標準對學生提出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發展的外在需求。

在現行的教學實踐中,一些教師忽視學生的內在發展需求,忽視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基礎以及與話題有關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情感態度、認知水平,教師按照自己的經驗和主觀判斷來確定學生的需求;還有一些教師把教材、教參確定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學生的需求,結果是教學效率低下。還有一些教師似乎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在教學設計中有學情分析部分,但是學情分析基本是依據教師的主觀判斷,說明學生已經學過哪些內容,或者是對學生整體特征進行描述。這種分析對于教師合理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沒有幫助,似乎在給教師提供某種依據,可以把學生學習效果差的責任都歸咎于學生的基礎薄弱和態度消極。

三、如何獲取學生需求信息

要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要有科學的教學觀,在教學中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尋找科學依據,用調研等方法來驗證自己的主觀判斷是否正確,以調研結果為依據來設計、實施教學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策略指導。

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學會學生調研的基本方法――問卷調查、作品分析、訪談、課堂觀察,尤其要養成課堂觀察和訪談的習慣。調研要依據調研目的,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相關的生活經驗、思維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根據調研獲得的信息,分析學生共性的、個體的發展需求,依據需求分析設計教學,制訂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措施。

第10篇

關鍵詞:職校生;英語教學;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職校英語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氣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職校生對英語缺乏興趣的原因分析

1.從眾心理

大部分職校生覺得沒考上普通高中而進入職業高中是一件很丟臉的事,甚至連有些家長都認為職校生是沒出息的。這種思想慢慢地在學生中蔓延,導致很多學生覺得進入職校就是混日子,等到畢業再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對于英語這門課程,以后也不一定用得上,沒必要花時間去學基本上聽不懂的課程。即使有些人意識到英語的重要性而想努力學,但看到周圍的同學漫不經心的樣子,他們的積極性也很容易被打消。

2.自卑心理

由于基礎知識差,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上課聽不懂,課后練習不會做,考試經常不及格。尤其是對于語法知識,更是一竅不通。多次的考試打擊,再加上老師的批評、訓斥,有些學生便覺得自己天生腦子笨,不是學英語的料,干脆放棄了該門功課,這樣自暴自棄就導致惡性循環,更學不好英語。

3.逆反心理

在教過的幾個班中,我了解到有些同學把不認真學英語的原因歸咎到初中英語教師身上,就因為某次被英語教師狠狠地批評過或跟某位英語教師發生過沖突,他就發誓“不再為教師學習英語”,而且憎恨所有的英語老師,所有的英語課都不愿意聽。

二、激發職校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1.改進職校英語教材

傳統的英語教材側重的是語法知識的掌握,各單元語法知識聯系較緊密,一旦前面的知識未理解,后面的內容就會跟不上,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會降低。隨著近幾年的職校英語教材的改革,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有了普遍的提高。新教材以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方面能力為主,以話題為線索,每單元安排不同的切合實際生活的話題,讓學生圍繞其展開對話,在對話的練習中掌握英語知識。這樣改變了傳統的“灌輸式”教法,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小組合作”結合在一起,加大了學生參與教學的力度,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英語學習中。

2.從教師的教學出發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教”貫穿于學生習得知識的整個過程,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入手,抓住“興趣”這一主線,大膽地進行教學改革,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想方設法運用有效的教學手段,點燃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之火。

(1)改進教學方法。在英語課文中總會有一些枯燥無味,很難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在傳授這些內容時,教師不可以用“灌輸式”教學從上課講到下課,而應該利用新穎的教學方法或利用多媒體,使有趣的內容與枯燥的內容交叉進行。比如,高二課文中有兩單元是講“interview”,關于面試的詞組和句子對學生來說比較生疏,讓他們逐字逐句去掌握就非常枯燥,我在教的時候就利用“情境對話”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為主,把需要掌握的詞句編成不同的面試對話,分角色表演此對話,展示給其他同學。通過這種方法,學生學習本單元的積極性大增,興趣相當濃厚,本來很枯燥的知識在對話表演中變得津津有味。

(2)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又無知時,最能誘發其好奇心,激發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愿;教學內容過深,學生畏而卻步,會降低學習興趣。教學內容過淺,唾手可得也會喪失學習興趣。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一定要按課文內容循序漸進,可以把簡單的內容和復雜內容穿插講解,合理分配,并且充分挖掘課文的知識興趣點,讓學生每節課都能始終保持興趣不減。

3.從學生的學習出發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或稱認知需要是固有的,是與生俱來的潛能的一部分,教師只是把它激發出來、顯現出來,而不是原本沒有而由教師外添上去的。所以,我們倡導和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為這樣便能持續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良性互動。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養成,自覺性就會大大提高。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的提高有賴于科學的學習方法,而科學的學習方法必然能促進學習能力的提高。科學的學習方法有助于學生自覺愉快地學習,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盡可能充分利用課堂上有限的45分鐘,創造一個濃厚的英語氛圍,在教學中有機地滲透學法指導,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學習習慣,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并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增強自信心。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一般來說對自己缺乏自信心,容易把自己同成績好的學生比較,從而覺得自己樣樣不如別人,越比自信心越低。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們是憑借別人對自己的反應作出自我判斷的。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找出他們的積極因素。當他們取得成績時,老師要在全班面前表揚他們,這樣會使他們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快慰和成就感,使得他們信心倍增。當他們出現錯誤時,教師要體諒學生,態度和藹、委婉地指出錯誤,并多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和進步,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常對學生講“Trust yourself”“Try your best”“Never give

up” “You are the best”等等激勵話語,并鼓勵學生大膽地“表現

自己”

4.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老師的品德或威信甚至能決定學生學與不學、喜歡與討厭某一學科,這是一種感情遷移現象。因此,溝通師生情感、達成師生間的雙向理解十分重要。教師要在課堂上以親切、友好、大方的教態及幽默風趣的語言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心理狀態。課下要盡可能多地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學習態度、困難和體會以及他們對教學的看法、要求,從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英語教學成功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我們必須本著敬業樂教的態度和強烈的責任心,做學生喜愛的英語教師。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英語教學;意義;具體應用

一、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1.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如今的高中英語教學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閱讀、聽力、寫作、語法、詞匯五方面,看似均是一些英語基礎知識,卻對某些高中生來說難度較大,因而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地采納思維導圖去引導學生學習,對于學生的詞匯記憶、閱讀理解、寫作提升與語法掌握有著重要作用,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

2.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運用思維導圖對英語知識的梳理,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對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區別的梳理,因而可以減輕學生繁重的學習任務,從書海中解救出來,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梳理方法的運用,對學生思維能力是一種鍛煉,幫助他們找尋到切實有用的知識遷移手法,尤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利于優化學生學習方法

與傳統的學習方法相比,思維導圖直接將知識結構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眼前,使得學生從本質上對于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度的掌握,與此同時,對于某些不同情景不同意義的多義詞匯,思維導圖也可以對此類詞匯的各種意義進行歸納整合與分類,確保詞義內涵不被混淆,而且對知識的整合理解有一定的別樣功效。

二、探究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詳細應用

1.關于思維導圖的詳細設計

關于思維導圖的詳細設計問題,可以通過設計前、設計中、設計后三項具體流程完成,具體分析如下:

(1)設計前。設計前即為高中英語教學備課階段,需要老師對于所講知識點有條理、有針對地分析,畫出其中的重難點,保證設計出的思維導圖有所側重,否則一盤散沙或者無側重的導圖對老師教學的開展也是極為不利的。

(2)設計中。在具體設計過程中,老師需要將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等部分的思維導圖分開設計,保證設計出的導圖可以針對每一模塊的內容,具有一定明晰的條理,同時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也更具有層次性與時序性。

(3)設計后。老師設計完成思維導圖之后,應該對其實用性、可操作性再進行更深層次的調試,便于及時發現其中所隱藏的問題,同時還要依據平時自己課堂的學生表現情況進行必要調整,及時吸取學生的建議意見,保證思維導圖更加貼合課堂教學。

2.關于思維導圖的詳細應用

(1)關于英語詞匯的思維導圖。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不僅關系到自己的閱讀理解,連帶寫作、口語、聽力等皆有牽涉,因此老師應該將每一個單詞在思維導圖中有所體現,包括單詞的前綴、后綴及詞根,將新舊詞匯能夠良好地區分與辨認,讓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帶領之下能夠牢記詞匯深意。

(2)關于英語語法的思維導圖。英語語法的具體體現主要在句型句式上,某些重要詞匯的詞性與句子時態更應該受到關注,也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點難點,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借用思維導圖對語法問題有所歸納、總結,讓學生可以一眼辨認出相似語法的異同之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語法。

(3)關于英語閱讀的思維導圖。英語閱讀,它不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與整個英語各分支相互聯系,對于拓展學生知識視野、體現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整篇閱讀文章的結構進行劃分,展現出故事發展的清晰流程或者論證流程,鍛煉學生在閱讀中尋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4)關于英語寫作的思維導圖。英語寫作相較以上三種分類模塊來說,它具有一定的綜合性,是對詞匯、語法和句式的整合運用,因此相對來說更具難度,所以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提前設計好寫作的脈絡,讓學生明確本篇文章的寫作流程、寫作重點,這樣具體可觀的思維導圖對于英語寫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可視的教學手段,對于高中英語教學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能夠幫助學生熟練地掌握英語語法、記憶英語詞匯、閱讀英語素材、提升英語寫作,同時對于某些知識框架的構建與整合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以上內容即為筆者個人對于思維導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詳細應用課題的一些個人探究,希望思維導圖的方法可以被越來越多的老師所運用,受到更為廣泛的支持和重視。

參考文獻:

[1]張瑜.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實驗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第12篇

關鍵詞:自主學習 激發興趣 指導方法 總結經驗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63-01

目前,農村學校存在一部分留守兒童,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缺乏英語學習的氛圍,普遍存在死記硬背、自信心缺乏等學習問題。基于這些情況,我認為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構建“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改革的各項要求,能夠反映以學生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1.調動各種手段,激發學習興趣

1.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心理學家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內因的最好激發是激起學生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這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作為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喜、怒、哀、樂,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吸引學生。特別是當他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多鼓勵,多與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實情,真心幫助他們,讓學生喜歡上英語課,這樣,學生就會積極地投入到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古人云:“親其師者信其道。”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傾注了愛心,以情感人,以智服人,融洽師生的關系,這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1.2加強家校聯系,提高家長對學好英語的認識

利用我校的家校通平臺,經常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學生每階段的學習情況和課外學習程度,以便教師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同時也讓家長引起高度重視,配合英語老師的工作。

1.3采用多樣的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吸引學生,寓教于樂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其認識過程中占主導地位,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盡量采用實物情景進行直觀教學,這樣既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又能吸引他們的有意注意。利用彩色的圖片或實物進行單詞教學,創設真實情景進行句型操練,可以加深學生對單詞的理解,教學中盡量少出現中文,避免學生用母語作為中介語言來學習和理解英語。教學Unit 4 Buying fruit一課時,我準備一個袋子裝著各種水果。在教學時讓學生摸或用鼻子聞,猜中時我就說:Oh, it’s an orange. They’re apples. 這種實物教學,學生很感興趣,記憶也比較深刻,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1.4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穩定發展

內在穩定的心理優勢是一種良好的心理素質。當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種較穩定的強迫的求知欲時,要正確引導,維持它的穩定發展。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一定困難或挫折時,要多給予他們鼓勵,因為多次的失敗往往會動搖他們學習的信心和決心,產生消沉、顧慮、甚至產生反感和失望的心理,這樣就談不上“樂學”了,更別提“自主學習”了。

2.傳授學習方法,促進自主學習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狀況等,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這說明重視學習指導是當前教改的潮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適時地進行三個方面的指導:

2.1端正學習態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農村小學的英語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不是“我要學”,而是“要我學”,甚至“不想學”。產生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這部分學生沒有充分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覺得學習英語是一種苦差事,是一種負擔。因此,教師應用豁達寬廣的胸懷去啟迪學生,使學生燃起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的學習心態變成“我要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鼓勵學生努力學好英語。

2.2鍛煉堅強意志,建立積極的學習情緒

堅強的意志能使人在困難中奮發向上,自強不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習英語的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和指導方法。對于怕羞、怕講錯的學生,要耐心教育,及時發現他們微小的進步,加以肯定、表揚,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對于不認真參與、馬虎的學生要及時督促;對于成績差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指導,幫助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努力方向,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對于成績優秀的學生,可指導他們制定一定難度的練習,但要把握尺度,以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挫折時,教師要及時幫助糾正,指導科學的、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法,讓每位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進步,看到自己的成績,從而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和意愿。

2.3指導學習方法,形成多方位的自主學習

達爾文有一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必須在教學中改進教法,指導學習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關鍵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策略。英語學習是一個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積極自主學習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在預習、課堂、小結、作業、復習及制定學習計劃等方面指導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們的自主學習。

3.了解學習情況,及時總結經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云梦县| 灌云县| 林口县| 彰化县| 曲阜市| 海城市| 新河县| 张家口市| 湛江市| 疏附县| 伊川县| 安康市| 滕州市| 馆陶县| 周至县| 绥芬河市| 岳阳县| 筠连县| 嵩明县| 镇坪县| 兴安县| 万宁市| 越西县| 牟定县| 札达县| 洛川县| 子洲县| 铜梁县| 来宾市| 宿松县| 克东县| 阿巴嘎旗| 赞皇县| 巴马| 神木县| 荆州市| 赣州市| 昌图县| 玉屏|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