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防災減災條例

防災減災條例

時間:2023-06-07 09:10:2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防災減災條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防災減災條例

第1篇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的第五個“防災減災日”,根據縣民政局有關文件精神,為進一步發揮“防災減災日”活動的宣傳教育功能,切實做好“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喚起社會各界對公共安全風險的高度關注,促進全社會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群眾自救互救能力,結合我鄉實際,現就做好全鄉“防災減災日”活動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及時間

今年“防災減災日”的主題是:“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活動自5月9日開始至5月13日結束。

二、活動領導小組

鄉上成立了以鄉黨委副書記、鄉長為組長,鄉政府副鄉長、鄉武裝部部長為副組長,黨政辦主任、民政助理員、各包村干部、各村黨支部書記為成員的活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民政助理員具體負責日常工作。

三、活動內容

(一)大力開展全民防災減災知識普及活動

1、開展全民防災減災知識普及活動。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各村、站(所)要結合開展“四個一”活動(即:閱讀一本關于防災減災的書,觀看一部涉及災害的影視作品,與他人分享一次避險經歷和避險經驗,開展一次家庭災害風險隱患排查),面向公眾,認真做好防汛抗旱、地質災害防治、防震減災、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沙塵暴防治等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

2、各村要通過發放宣傳資料、制作宣傳標語、播放減災知識宣傳片等形式,集中宣傳《突發事件應對法》、《防震減災法》、《防洪法》、《氣象法》、《消防法》、《森林防火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和應對洪澇災害、地質災害、農業生物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森林火災及各種傳染病等災害的有效處置辦法和應對措施等應急知識。

3、宣傳周活動期間,各村要結合本村實際,在顯眼位置懸掛橫幅,在全鄉內營造防災減災輿論氛圍。

(二)認真組織防災減災應急演練

5月12日,各村要組織農牧民群眾、學生結合本轄區災害風險特點,開展一次綜合防災減災避險逃生應急疏散演練活動。

(三)扎實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各村要組織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工作,重點對農村危舊住房、中小學校舍、集貿市場等各類公共場所的風險隱患進行排查治理工作,要動員和鼓勵群眾積極參與災害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全面提高全社會應對災害風險的能力。

四、其他事宜

(一)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各村要抓緊制定細化活動方案,明確職責,提前做好現場布置、宣傳資料準備等工作,逐項抓好落實,認真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活動。

第2篇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五個“防災減災日”,根據x減委發【2016】號文件精神,為做好“防災減災日”活動,進一步提高全社會防震減災能力,增強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大力宣傳防震減災科學知識,提高公眾參與防震減災活動的能力及自覺性,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與技能,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我鄉利用5月12紀念日,組織全體鄉村干部、群眾代表利用多種形式開展了以“識別災害風險,掌握減災技能”為主題的“防災減災日”宣傳周活動,向社會公眾宣傳安全生產和防震減災知識。

一、于5月12日在鄉政府三樓會議室召開xx鄉防震減災會議和并舉辦防震減災知識培訓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寧夏回族自治區防震減災條例》和《地震安全性評價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培訓內容包括《地震知識》、《動物震前異常反應》、《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等,我們從地震基礎知識,到震情識別技能、災情速報程序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培訓,培養造就了一批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高、熱愛防震減災事業的業務骨干。

二、在xx鄉文化廣場懸掛標語、橫幅,進行防震減災知識宣傳及現場咨詢活動。活動當天著力宣傳了防震、避震、地震工程方面的知識和我國地震發展形勢,豐富群眾防震減災知識,向群眾發放各種宣傳資料500余份。向群眾展示宣傳圖片5張,到各企業送發地震宣傳單100余份,累計咨詢人數達200余人次。這次活動對有效提高我鄉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起到了促進作用。另外,也能幫助群眾正確處理地震發生與識別相關謠傳。通過宣傳,群眾了解到防震減災知識,接受到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增強了防震減災意識。

三、在xx中學進行防震疏散演練,在疏散演練警報響起后,各班同學在任課教師的帶領下快速有序地跑出教室,全校師生在校長王學強的指揮下用2分13秒安全撤離教學樓。在師生們到達指定位置后,班主任清點各班人數,向總指揮做口頭匯報。最后,總指揮進行活動評估、總結。為做好這次地震逃生演練,學校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并制定了詳實的演練方案,讓學生掌握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明確演練的重要意義、演練的程序、時間和紀律要求,以及各個班級疏散的路線和到達的區域;對疏散路線和安全地帶進行了仔細檢查,消除各種可能存在的障礙和隱患,確保“逃生”路線暢通安全,真正做到了高效、有序、快捷地避震、逃生和疏散。此次地震逃生演練,使廣大師生了解了防震知識、避震方法,疏散路線,樹立了自救互救意識,掌握了基本的自救自護技能,進一步提高了廣大師生的防震減災綜合能力。

四、發揮地震預報觀測點的作用。在我鄉設立了2個觀測點,發現異常情況迅速上報,通過畜、禽和自然現象密切關注地震災害的前兆,有效地掌握地震動態。

這次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民眾的防震減災意識,提高公眾應對地震這一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增強了公眾對地震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

xx鄉人民政府

2016年x月13日

第3篇

農業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2014年種植業工作要點》。《要點》明確了今年種植業工作的目標,即努力實現“三穩”“三進”。“三穩”,就是糧食穩定增產,棉油糖穩定發展,蔬菜生產穩定發展;“三進”,就是高產創建和增產模式攻關、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病蟲害統防統治等科技服務重點措施推進有新進展,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有新進展,資源節約利用有新進展。

今年種植業工作將突出九個重點:

毫不放松抓好糧食生產。強化政策引導,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16.79億畝以上。深入推進高產創建,全面開展糧食增產模式攻關,在4大區5大作物集成推廣58個區域性標準化高產高效技術模式。推進新形勢下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構建。

促進棉油糖穩定發展和園藝作物提質增效。穩定糧油糖播種面積,開展棉油糖等經濟作物增產模式攻關。繼續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園由“園”到“區”、由“產”到“銷”拓展,開展“三品”提升行動。

提升蔬菜均衡供應能力。穩定蔬菜面積,強化產銷信息監測,保障總量平衡、促進結構均衡和質量安全。繼續抓好南方冬春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突出抓好北方城市冬季設施蔬菜開發試點,編制《全國設施蔬菜發展規劃》。

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與國土資源部門合作開展永久基本農田的劃定,完善占補平衡補充耕地質量驗收制度和標準。推動實施“沃土工程”,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加快推進耕地質量立法。

推進土肥水藥等資源節約利用。解決測土配方施肥的“抓藥用藥”問題,推進配方肥到田和施肥方式轉變。建設11個高標準節水農業示范區。大力推廣高效低毒農藥和高效大中型藥械,加強科學用藥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

加強種植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結合增產模式攻關和標準園創建,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推進病蟲害綠色防控,建設100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縣。加強農藥監管,創建高毒農藥定點經營示范縣,開展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貼試點,鼓勵小宗特色作物用藥登記,完善農藥殘留標準體系。

切實抓好科學防災減災。強化災害監測預警,完善重大災害應急預案,提早預警信息。加強技術指導服務,落實好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積極探索新型主體參與防災減災的有效途徑,推進科技抗災。

強化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加強病蟲田間監測網點建設,及時監測并預警信息,確保重大病蟲不大面積暴發成災。繼續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百千萬”行動、“百強組織聯百企”活動,力爭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加大植物疫情處置力度,確保重大植物疫情不惡性傳播蔓延。

突出法規建設和項目監管。推動出臺《農藥管理條例》,制定《肥料管理條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等法規。整合現有轉移支付項目,促進資金向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和主產區傾斜,研究建立種植業財政項目績效評價制度。

第4篇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八個“防災減災日”。為認真貫徹國家和省、市減災委通知精神,切實做好我區5.12“防災減災日”活動各項工作,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市民群眾自救互救能力。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今年5.12“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的主題是“科學減災、依法應對”。目的是進一步科學分析和研究防災減災重點工作任務,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防災減災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災減災領域的集成轉化和推廣應用,加大防災減災科學知識普及力度,提升綜合減災能力。同時,要健全防災減災救災法治,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堅持依法行政,普及防災減災法律知識。要通過開展一系列防災減災活動,將科學思維和法制理念貫穿防災減災救災的全過程,促進國家綜合防災減災“xx”規劃任務的全面落實,有力提升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的科學化和法制化水平。

   二、活動時間

   5月12日是防災減災集中宣傳日,5月11日至17日是全市防災減災宣傳周,各街道辦事處要以“科學減災、依法應對”為主題,全面開展防災減災宣傳活動。

   三、活動內容

   (一)開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活動

   宣傳周期間,各街道辦事處要根據實際情況和職能特點,組織開展防災減災日主題活動,重點以《突發事件應對法》、《防震減災法》、《防洪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森林防火條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應急避險知識宣傳為主。同時,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防災減災的支撐作用,做好氣象水文災害、地質地震災害、生物災害和生態環境災害等各類自然災害知識、防范應對措施的科學普及和宣傳教育。5月12日當天,區宣傳活動主會場設在時光公園,各街道辦事處也可設立分會場。

   (二)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治理活動

   要尊重科學,依靠法制,組織各社區開展災害風險隱患排查,針對轄區可能發生的暴雨、洪澇、地震等頻發易發災害威脅,重點排查社區各類建筑和民房、學校、醫院、生產經營場所、火車站、大型商場、影劇院、城市地下管網等人員密集場所和重要設施,摸清災害風險隱患,開展災害風險評估,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并進行集中整治,進一步促進我區綜合防災減災“xx”規劃的全面落實。

   (三)修訂完善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

   各街道辦事處要按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要求,尊重科學,依靠法制,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類防災減災應急預案,并要結合預案要求分層次、分災種、因地制宜組織開展防災減災綜合演練,進一步提高本級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四)做好防災減災日活動的宣傳報道

   各街道辦事處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以及微博、微信等多種形式和手段,對防災減災日系列活動以及防災減災經驗做法等進行宣傳報道,大力普及防災減災知識及相關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四、具體要求

   各街道辦事處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認真籌劃,并根據職責分工和業務特點,制定工作方案,逐項抓好落實。全市5.12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結束后,各街道辦事處要認真總結活動情況和經驗做法并形成書面報告,于5月25日前報至區民政局辦公室。區民政局全面負責做好相關聯絡溝通和綜合協調工作。

2021年防災減災活動方案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周年的日子,是國家法定的“防災減災日”,為切實增強全民應對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全民在發生特大地震災害時從容應對和自救互救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各類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安全。根據省、市有關要求,經研究決定,于“5。12”防災減災日期間組織一次防震減災應急演練活動。現將活動要求通知如下,請各單位按照方案要求認真準備和落實。

   一、演練時間

   20xx年5月12日(星期二)上午9:20開始,演練時間約30分鐘。

   二、演練地點:

   閶江小學。

   三、演練內容:

   1、突發地震災害時應急避險。

   2、地震過后人員安全疏散。

   四、參加人員:

   閶江小學所有在校師生。

   五、演練目的:

   通過此次演練,使在校師生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冷靜應對,并按照正確的疏散線路安全快速的撤離,最大限度地保護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特別是減少不必要的非震傷害。同時,通過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宣傳防震減災及應急自救知識,切實提高全民在突發事件下的應急反應能力。

   六、演練組織機構設置

   (一)防震減災應急演練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馮飄時

   副組長: 胡育林、方芳

   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

   1、在地震和其他災害發生時,決定啟動應急預案,指揮全校開展防震救災應急工作;

   2、指導督促有關單位做好演練準備工作。在演練時,負責各預定區域的疏散指揮工作;

   3、負責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災情及應對措施。

   (二)防震減災應急演練指揮部

   總 指 揮:陶麗娟

   副總指揮:陳劉杰(政府辦)

   指揮部主要職責:

   1、對學校防震減災應急演練實行具體的統一指揮領導;

   2、負責及時修訂演練預案,收集和分析相應的演練準備情況,提出演練的指導意見和具體保障措施,協調參演各部門工作;

   3、檢查、指導演練工作小組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并對演習情況進行講評;

   4、演練過程中,確保人員安全、物資充裕、信息暢通,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緊急情況處置方案,保證順利完成演練任務。

   七、 演練流程

   (一)9點20分,演練總指揮下達演練開始的命令。工作人員將放置在各區域的防災警報器、揚聲器鳴響,發出警報信號(防災信號為鳴60秒,停30秒,反復兩遍為一個周期,時間三分鐘);同時,設置在各建筑物內的電鈴、消防警報也同時響起。校園廣播也發出警報信號,并同時播放語音信息,內容為“全體師生員工請注意,學校發生緊急情況,請大家不要慌亂,聽從指揮,迅速有序地撤離各建筑物,到預定避難集結地域(安全區域)集中!”;

   (二)聽到“地震發生”的信號后,每個教室的老師要指導學生用書包護住頭部迅速躲在課桌下面,抱頭,閉眼,掩護好身體。”

   (三)當險情結束后,各建筑物內的疏散引導組迅速開啟全部疏散通道,并通過喊話、廣播等方式穩定人員情緒,消除恐慌心理,防止擁堵踩踏,積極引導師生員工采取正確的逃生方法,通過安全出口、疏散樓梯向安全地點疏散。

   (四)全體師生員工在撤離各大樓后,全部在指定避難集結地域(安全區域)集合;

   (五)所有參演人員在各避難集結地域(安全區域)集中完畢后,各避難集結地域(安全區域)負責人逐級向上匯報情況,情況匯總后由總指揮根據現場情況決定是否向120、119請求支援,并向縣委、縣政府報告此次地震災害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后續搜救受傷埋壓師生工作等方面情況。最后,總指揮宣布“險情排除,本次防震緊急疏散演練圓滿結束”。

   演練結束后,總指揮現場對此次演練進行簡要講評,各參演單位分別進行總結。

   八、演練注意事項

   1、演練開始后,師生員工要認真按照規定的疏散路線進行有序疏散,不得在建筑物內滯留。演練指揮部將派出督查組對各樓進行專項檢查,并將各樓滯留人員的'多少作為演練考評的重要指標;

   2、演練時,樓層長(或學院指定負責人)要恪盡職守,穩定學生情緒,有序地組織學生迅速撤離;

   3、學生在撤離過程中,要聽從各樓層負責人的指揮,特別在樓梯口,不準推、拉、擠,動作要迅速而又不慌不亂,排成兩列縱隊,有秩序地前進,不能爭先恐后、慌亂奔跑。下樓梯時必須走,在平地上可以有秩序地小跑,迅速轉移到指定位置。如果有同學跌倒,要盡快扶起來,迅速撤離,確保演練過程中不發生踩踏的事故。各樓層負責人要在學生撤離后1分鐘內檢查校舍,確保無學生后撤離;

   4、疏散引導人員要沉著冷靜、反應靈敏,在疏散過程中要隨機應變,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如發生演練意外事故,立即報告指揮部。

   2021年防災減災活動方案

   今年5月12日是我國第十一個防災減災日,主題是"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為做好今年的防災減災日各項工作,切實提高全校廣大師生防范各類自然災害的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特制定本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保障學生生命安全為根本,以提高學校預防和應對突發災害的減災能力為重點,全面增強師生的防災減災觀念,切實提高師生的避災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創建平安、和諧的校園環境。

   二、活動主題

   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

   三、活動時間

   2019年5月6日至12日(5月12日為“防災減災日”)。

   四、活動領導小組

   組長:馬金龍 副組長:何常青 劉海邦

   成員:全校教師及各班班主任。

   五、活動內容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要高度重視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的開展,牢固樹立“弘揚防災減災文化,提高防災減災意識”的理念,堅持以人為本,本著對學校安全工作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把安全教育主題活動擺在學校議事日程上,作為學校安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

   2.大力營造防災減災活動的濃厚氛圍。

   制定學校開展“防災減災日”宣傳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標、措施、方法等。

   3.開展防災減災系列教育活動。

   (1)國旗下講話。

   (2)以班級為單位舉辦一次“防災減災教育”主題教育班會。

   (3)各班班主任通過班級微信群發放《業土小學全國防災減災日倡議書》。

   (4)圍繞“提高災害防治能力,構筑生命安全防線”為主題,辦一次安全手抄報,深入淺出地宣傳防災減災有關知識。

   (5)開展校園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

   由校領導組織相關人員對學校的教室、宿舍以及校園周邊環境進行一次全面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防患于未然。

   (6)開展一次防地震疏散演練活動。提高師生應對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的能力。

   六、活動要求

第5篇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組織領導。

一是將我市防震減災工作納入了本年度市政府工作目標考核(廣震發〔2011〕1號)并要求各鄉鎮、單位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組織領導,今年依照市政府總體目標考核方法。將防震減災工作納入本單位工作目標考核,做到人員、經費落實。二是印發了市防震減災助理員管理方法和工作職責》廣震發〔2011〕5號)結合已經建立的三網一員”隊伍,初步建立起了部門和(鄉鎮)社區、村)防震減災工作網絡。

二、大力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創新宣傳方式。

5月6日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專題會議,一是依照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安排布置全市2011年“5.12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提出了開展以“科學認識地震,理性應對災害”為主題的市防震減災5.12宣傳周活動方案,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在宣傳周期間結合本單位實際,認真組織開展學習國務院、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及相關法律法規,各自辦公區域懸掛宣傳標語橫幅,積極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增強市民防震減災意識。二是市政府在5月10日組織召開了全市2011年防震減災工作會議。副市長、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江敦杰安排部署了2011年工作任務,傳達學習了四川省、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同時對“5.12宣傳周活動工作進行了布置。市長、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毛君甫結合當前自然災害頻發對防震減災工作進行了強調,要求:一是要有意識。要有預防各種災害的意識;二是要有措施。要加強各方面的措施、準備和儲備;三是要有責任。要認清防災減災形勢,加強責任心,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增強做好防災減災工作的責任意識,克服麻痹大意思想和僥幸心理。防災減災是公共平安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生命財富平安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做好防災減災工作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常務副市長林波、副市長譚偉分別對我市防震減災工作進行了講話,要求各鄉鎮、各部門做到領導到位、責任到位、宣傳到位”并就地質災害防治和防災減災形勢,要求在市連山、松林鎮安排應急演練。各鄉鎮人民政府鄉(鎮)長、市府辦、各相關部門負責人,人武部、民航飛行學院分院等,約60人參加了這次會議。三是5月12日這天市防震減災局與金輪防震減災辦一起深入到金輪鎮社區、機關、企業宣講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對地震應急預案制訂、自救互救、農村居民抗震設防等地震應急救援和震害防御方面知識進行了宣傳指導。四是市各單位、鄉鎮在5月12日積極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雒城鎮三北社區組織開展了有20多名防震減災應急隊隊員參加的防災減災平安知識講座;雒城二小舉辦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展覽,并把社區居民請進校園參觀、學習;高坪鎮防震減災辦、國土辦組織人員到鎮街頭開展了防震減災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500余份;金輪鎮政府在宣傳周期間派專人到社區、機關、企業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鎮機關、居委會、企業配合掛出宣傳標語積極響應;市郵政局在房湖公園雒城門舉辦了抗震救災集郵展覽”及“5.12防災減災知識宣傳活動;市教育局、財政局、公安局等單位分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局部鄉鎮還利用宣傳車在宣傳周期間進行不間斷地播放各種防震減災音像制品;全市各中小學校組織號召師生及學生家長參與了全省中小學生平安知識競賽,通過參與模擬地震應急逃生游戲,進一步增強了師生及家長自救互救能力和應急逃生能力,更新校內防震減災科普展板50余塊,舉行了15次防震平安知識講座,制作了防震知識展板、櫥窗50余個,召開了84次防震平安主題班會。

全市各部門、各鄉鎮、學校、社區發放宣傳資料30000余份。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全民參與的積極性,整個宣傳周期間。強化了群眾的防災減災意識,提高了市民的防災能力,防震減災知識得到大力普及,為維護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促進我市的經濟社會可繼續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三、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監測預報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時提高監測預警能力,因地制宜。

去年的基礎上將2492個社納入宏觀觀測點,一是市18個鄉鎮、183個行政村根據地理情況和人口分布。切實做好宏觀前兆觀測工作,鄉鎮建立起鎮、村“宏觀信息、災情速報、地震知識宣傳、防震減災助理員”防震減災基礎數據庫,形成群測群防體系,達到全市群測群防全覆蓋。二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地震宏觀觀測員管理辦法,對宏觀員開展“信息、災情”速報培訓,提高業務水平,上半年開展了2期宏觀現象分析、研討會活動。三是合理布局,加快地震監測臺網設施建設步伐,積極向市局和省地震局爭取政策,并得到支持,實現地震應急、前兆、災情、辦公等信息的共享和展示的素質教育服務站建設,平時,為我市提供獲得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和了解及參與防震減災工作的平臺;震時,成為防震減災工作輔助業務系統,為地震應急響應、應急處置、緊急救援、災民安頓、恢復重建等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信息服務,目前省局基本將我市確定為全省10個項目中的一個,并將我市的機房建設作為全省的樣板來建,預計項目總投資20萬元。

三、努力提高震害防御能力,強化抗震設防管理。

16月建設工程抗震設防按要求審查備案4件;4月14日我局開展了2011年重點調研課題討論活動會,一是認真執行《市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規定》進一步規范抗震設防管理順序。就“如何加快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和防震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及“加強抗震設防監管,提高民居抗震設防”進行了深入研討;5月開展了城鄉建筑物抗震設防和地震平安性評價、農村防震保安等相關培訓,協助相關部門開展了對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規范的監督檢查。二是積極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示范學校、示范社區、示范鄉鎮創建申報工作,印發了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鄉(鎮)申報認定工作(試行)方法》廣震發〔2011〕3號)與市民政局、市政府應急管理辦公室、市科學技術協會印發了市防震減災科普示范社區申報認定及管理辦法》廣震發〔2011〕4號)并在努力爭取創建一所省級科普示范學校和一個省級科普示范社區。

四、努力推進地震應急工作,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作用。

加強全市防震減災工作領導,為全面貫徹省、市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一是將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地震災害應急救援隊并配備應急裝備、應急物資貯藏庫等防震減災基礎建設共計1300萬元納入了市防震減災“十二五”規劃建設項目。二是對《市公共場所地震應急預案》進行了進一步的修訂完善,并指導鄉鎮、部門依照有關要求編制好本鄉鎮、本部門的公共場所地震應急預案》建立健全了市、部門、鄉鎮為主的公共場所地震應急預案體系。三是抓好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基本籌建起一支地震應急專業救援隊伍和26支應急和志愿者隊伍,積極開展了志愿者隊伍的地震應急救援知識培訓。四是加強地震應急指揮系統和災情速報系統建設,指導學校、醫院、企業、商場等重要場所地震應急知識培訓和演練,定期開展地震應急工作會商、監督、檢查、調研活動,3月8日市防震減災局與寧夏石嘴山市羅平縣地震局開展了地震應急救援演練工作會商觀摩調研活動,4月8日依照市局通知精神,與教育局聯系協調在全市中小學校組織實施開展加強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和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各學校本學期開學第一周組織學生開展了應急疏散演練共計61次,通過演練不時完善了預案,6月15日市防震減災局邀請市防震減災局應急救援科與工商聯一起對我市公共場所地震應急疏散演練工作進行了業務指導,西園酒店、圖書館作為公共場所地震預案建設試點單位,已上報市局。五是制定了重大節假日地震應急方案,堅持節假日值班制度和零報告制度,保證通信疏通。

第6篇

(1)幸福感首先是安全感——新年漫談地質災害防治 黎松峭

專題

(6)生命至上——強化“生命工程”筑牢民生“護坡”——202年廣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概覽 黎俊彥 覃祚友 玉瑩瑩

(9)情系群眾 擊地災——廣西資源縣兩水鄉對門山滑坡搶險救災工作紀實 黎俊彥 陶琦 李強 侯艷波

(11)打造“生命屏障”和“致富通道”——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地質災害治理和管理工作側記 陶琦 鄧龍祿 梁朝標 崔如軍

專題

(14)打造“五大平臺”建設美麗廣西——廣西國土資源廳部署2013年工作 陶琦

(16)30年的防災堅守“在廣西重大地災點肯定見到他”——記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總工程師王舉平 李烈干 黃惠民 賀紅梅

(18)使命在肩自擔當——記廣西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桂林站站長姜明義 滿興賢 姚元富 肖吉貴

專題

(21)生命之舟:構建防災減災體系——著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無

(24)加強防災減災國際合作勢在必行 楊亞非

(26)抓住重點,從容應對災害 秦光榮

法律

(28)細化落實條例規定 加快推進土地復墾——《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解讀 滿興賢

(30)網上競得采礦權資格是否即獲采礦權? 楊海翔 李瑩

探索

(32)容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評價研究 黃天能 彭定新

(36)arcmap環境下實現面狀要素界址點坐標的智能標注 賴權有 魏小武

(40)大新縣弄屯鉛鋅礦區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分析 黃海景

(42)章丘市垛莊鎮一帶泥石流遙感解譯 王鳳華

(45)廣西土地整理工作之我見 農兆云

欣賞

(47)水斧神工·探險樂園——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 陶琦

(52)南寧名樹園,仙境般的景色 黃云清

(56)風雨人生橋來度 蒙飛

(59)解密生物大滅絕——廣西蓬萊灘“金釘子”發現確立紀實 陳國章

動態

(61)一個偏遠山區縣的信息化之路——廣西融水縣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紀略 陳國章 黃尚寧 張燕娜

(63)讓行政效能在陽光下提升——百色市國土資源局在全區率先推行“審管分離”制度紀實 韋慶斌 符瑞香

(65)梧州:多舉措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唐娟

(65)全州:加強地質災害防范工作 唐柏林

(65)玉林:反腐介廉建設

實現“三覆蓋” 雷強

(66)田林:著力打造“民生國土” 陸文寶

(66)扶綏:“五大專項工作”推進國土測繪管理工作 黎家寧 淡石鳳

(67)臨沂:扎實推進民生國土建設 無

(67)通遼:多措并舉保護耕地 無

(68)嘉定:領先一步助推招商引資工作 無

(68)鞍山:“三個渠道”強化便民服務 無

(68)卓資:“四堅持四突出”強化隊伍建設 無

第7篇

一、地理位置及洪災概況

二、成因分析

分析我市山洪災害頻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5.人為因素造成局部山體滑坡,導致山地災害。在地質條件較差的山體上開采礦石、修路建房,破壞了山體結構,在強降雨的誘發下,山體滑坡、泥石流往往伴隨著山洪一同泛濫,造成房屋倒塌,人員傷亡,電力和電信線路倒桿,交通道路中斷,農田被毀。

三、減災措施的探討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針對山洪頻發的主客觀因素,我們要采取綜合性的措施,治標治本。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山洪災害意識,在防御山洪災害上,當前普遍存在著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把防災減災當做是“短期行為”和“被動行為”,災情發生,往往措手不及,處處挨打。防災抗災涉及到全社會的各個方面,涉及到各行各業各個部門,因此,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防災減災斗爭中來,樹立抗災保安全、抗災奪豐收、抗災求發展的思想,要把強化防災減災意識做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一是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報告會等各種宣傳媒介,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發動工作,增強全民的防災意識;二是加強教育和培訓工作,傳授防災抗災的有關知識,增強防災抗災能力;三是要提高公民參與防災抗災的意識,認識到防災抗災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四是要建立健全一個強有力的指揮體系,組織一支過硬的搶險隊伍。

2.建立專門的山洪災害防御責任制。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明確職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地礦、氣象部門加強山洪災害的監測、預報和預測工作,尤其是地礦部門要加強調查研究,制定具體的管理方案;建設、國土部門要采取措施制止在山洪易發地區進行建筑、開發。在今年“5.26”洪災中,由于氣象部門預報的準確及時,各級各部門防汛責任落實,提前作好了各項準備,在抵御山洪災害中抓住了主動權,雖遭特大暴雨襲擊,沒有造成人員死亡。

3.大力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搞好水利基礎建設,提高抗災能力是防災減災的有力保障。針對防御山洪災害的需要,工程建設應著力從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抓水庫的除險加固。集中精力、財力、物力,打好險病水庫殲滅戰,力爭三至五年內,摘掉現有險病水庫的帽子,確保安全運行,發揮其正常的防洪效益。二是抓城鎮防洪工程建設。發生山洪災害,損失最大的一般均在城鎮,因此,要把城鎮防洪堤建設納入城鎮規劃、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修好“保命堤”,保城鎮安全。三是爭取骨干防洪工程立項建設。按照我們的規劃,如能在夫夷水上游修建犬木塘水庫,在赧水上游修建洞口塘水庫、山門水庫等重點骨干工程,邵陽的山洪災害將會得到根本的治理。

第8篇

活動主題

各村居主任,鎮民政干部

工作基調

民政工作提升年活動要始終堅持“強化基礎、科學管理、創優提升、爭創一流”的工作基調,突出重點、統籌兼顧。

工作目標

通過開展民政工作提升年活動,要明顯改善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在加強機關自身建設、推進管理創新和建立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上取得明顯成效。

提升工作

(一)進一步提高困難群體保障能力

將符合條件的城鄉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切實做到“應保盡保”。突出公開,公平、公正、嚴格程序,做好城鄉低保家庭信息管理臺賬,努力打造陽光低保、公平低保。提高有勞動能力的低保家庭自我發展能力,鼓勵低保對象積極就業。

(二)進一步提高優撫群體保障能力。

全面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辦[2012]6號文件精神和軍休人員各項政策待遇,實施撫恤補助金社會化發放,繼續抓好優撫對象醫療保障工作,完成一站式醫療結算服務工作。貫徹落實新頒布的《兵役法》、《軍人撫恤優待條例》、《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建立完善新時期退役士兵安置制度體系。

(三)進一步提高特殊群體保障能力。

提高農村五保供養和孤兒最低養育標準,建立孤兒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孤兒養育模式,改善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

(四)進一步做好防災減災工作。

加大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力度,組織好宣傳活動,進一步完善減災救災工作機制,及時、準確核災、報災,切實報災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

(五)深入推進基層自治組織和社區建設。

加強村務公開何民主管理,完善村規民約,推進“421”工作法,調動村民參加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鞏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進社區活動成果。

(六)進一步完善落實“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

進一步改進行風和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和質量,主動接受來自群眾、社會和其他部門等各個方面的監督。要切實轉變服務態度,規范服務行為,創新服務手段,提升服務能力,堅決杜絕“生冷硬”和推諉扯皮現象。

方法步驟

(一)學習動員

各村居委員會要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案,對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

(二)組織實施

圍繞民政工作重心任務,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創新活動載體,豐富活動內容,抓好工作落實,落實工作進展情況報告制度。

第9篇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

加強氣象預警信息傳播是防災減災工作的關鍵環節,是防御和減輕災害損失的重要基礎,是政府和社會公眾科學避災的參謀助手,是避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必然選擇。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播出機構和縣氣象局要充分認識準確快速氣象預警信息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氣象預警信息傳播工作,努力增強服務民生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采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扎實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警和信息傳播工作。

二、明確責任,密切協作。

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縣廣播電視臺、廣電網絡公司、廣播電視監測站、氣象臺、氣象防災減災科要加強合作,明確職責,建立穩定高效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優勢,以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努力在第一時間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送到廣大群眾中。建立重大和突發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緊急制度和快速“綠色通道”。

(一)加強合作,完善預警機制。各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系與合作,完善廣播電視氣象節目定時播發和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即時直(插)播機制,因地制宜增加固定時段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播出頻道和時長。

(二)強化宣傳,提高災害防御能力。播出機構要做好抗災救災工作宣傳報道和氣象災害防災減災、自救互救相關知識的宣傳。廣播電視行政管理部門和播出機構要履行廣播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等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增強社會公眾的災害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的災害防御能力。

(三)建立預警信息綠色通道。遇有突發性氣象災害,縣氣象臺應立即通知并及時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傳至廣播電臺、電視臺,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必須注明提供信息的氣象臺名稱和時間,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氣象臺要進行信息的嚴格審簽。

廣播電臺、電視臺收到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后,應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級別,及時調整節目,采取主持人播報、滾動字幕條、字幕板、懸掛圖標等多種方式在電視頻道、廣播固定頻道和村村響廣播頻道中實時直(插)播(見表1),確保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快速高效傳播,努力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

第10篇

一、堅持“震情第一”,進一步提升地震災害監測管理能力

1、合理規劃地震前兆臺網建設。嚴格按照地震前兆臺網的建設規范,結合實際,認真做好市地震前兆臺網建設總體設計,建好市地震前兆臺網。切實推進南渡深井水溫、水位臺和茅山斷裂附近鉆井應變、分量應變等新建項目。

2、科學推進數字臺網遙測工作。在現在的地震速報基礎上,優化操作流程,科學組織實施遙測的技術準備工作,為實現值班人員相應減少、監測管理質量不降的目標打好基礎。

3、充分發揮地震監測管理公共安全服務作用。加強市域內震情監測工作,每季度組織一次震情趨勢會商,有情況及時會商,為政府決策提供地震專業技術支撐;嚴格執行震情監視、短臨跟蹤和異常落實等工作規范,及時澄清地震謠傳消除公眾恐慌情緒,為維護社會穩定提供地震專業知識服務;組織開展地震監測管理業務培訓,提高地震監測管理能力。

二、堅持科學發展,進一步提升地震災害防御能力

4、根據《省防震減災條例》的相關要求,及早開展城市震害預測相關工作的前期準備

5、依法規范抗震設防要求管理工作。有序地推進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貫徹落實新修訂實施的《防震減災條例》,年底前出臺市規范性文件;會同相關部門,將建設工程設防要求管理納入基本建設程序,將項目備案納入“三合一”網絡平臺運行。

6、推進地震安全社區建設。按照《市政府辦公室轉發〈常州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社區防災減災和民防工作的意見〉》要求,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推進地震安全社區建設,同時要統一規劃,整合資源,堅持標準,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確保2013年底前完成年度社區建設目標任務。

三、堅持以人為本,進一步提升地震應急救援綜合實力

7、加強地震應急預案體系建設。上半年完成市地震局預案修訂;編制地震局應急響應流程,建立健全應急預案備案、督查、評估和演練制度;貫徹落實《省地震應急工作檢查管理辦法》,開展地震應急工作,收集更新地震應急基礎數據庫;加強地震群測群防工作,推進“三網一員”隊伍建設,配齊人員,完善通信網絡,組織業務培訓,實施動態管理。

8、強化地震應急演練實效。組織地震系統內的應急演練,熟悉預案規范,熟練工作流程,提高地震系統自身的應急響應能力。同時要立足本地實際,組織地震應急演練,提高地震災害應急處置和救援能力。

9、完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建設。上半年,完成市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聯網建設項目;大力推進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建設工作,年底前,建立以省、市聯網的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聯網平臺,制定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聯網平臺管理制度,規范全市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聯網平臺管理。

10、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根據《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關于推進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要求,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對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技術指導,做好本區域內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的推進工作。

四、堅持面向社會,進一步擴大防震減災知識普及率

11、抓好《市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計劃(2011-2013年)》的落實,健全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領導體制和協調機制。制定防震減災科普宣傳規劃、年度宣傳工作方案和落實措施,確保取得實效。強化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以學習、宣傳和貫徹實施《防震減災法》為主線,結合全國防災減災日、科普宣傳周、全國法制宣傳日、科技三下鄉等重點時段開展系列宣傳活動。通過社區宣傳陣地、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宣傳媒體,采用設置宣傳展板和標語,發放宣傳資料、舉辦知識講座、知識競賽,連載地震科普知識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規章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營造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的良好氛圍,提高社會對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認識與理解,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12、深入開展中小學和幼兒園防震減災知識教育工作,要求全市各中小學和幼兒園:一是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體系,特別是要完成地震應急預案和地震緊急疏散預案的編制。二是每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以緊急疏散、逃生避險、自救互救為主要內容的防震應急演練,不斷提高學生逃生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全面檢驗應急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積極組織開展地震科普知識競賽、舉辦地震科普講座、制作防震黑板報、播放地震科普影視宣傳片,在重要紀念日開展防震減災主題活動。四是進一步建立健全學校地震災情速報員,積極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防震減災宣傳活動。五是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開展省級防震減災示范學校的創建。已榮獲省級防震減災示范學校稱號的學校,要不斷充實和完善軟硬件建設,充分發揮示范學校的帶頭作用。

第11篇

關鍵詞:防雷安全管理現狀;氣象宣傳;對策

Abstract: the so-called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mitigation, meant for lightning disaster weaken and decrease the loss of activities, and lightning disaster for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security weather content. Strengthen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can be directly to protect the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ecurity, has now become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at the current stage, the present status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analysis, and to find out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safet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Meteorological propaganda;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雷電災害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對于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著極大的威脅,雷電所產生的強大電流與磁場會對建筑物、通信設備、導航系統、各類電器等帶來極嚴重的破壞,在各類的自然災害中,雷電災害已然成為最具威脅的自然災害。

一、防雷安全管理現狀

在2010年1月20日國務院第98次常務委員會上通過了《氣象災害預防條例》。在該條例中地15條已規定:“全國各地方人民政府必須與當地氣象等部門聯合,對于以往在區域內發生的各類氣象災害的種類、次數以及強度等展開全面調查,針對其造成的損失,加以分析,并建立一個完善的有關各類氣象災害的數據總庫。對于以往發生的氣象災害種類以及次數加以風險評估,并根據評估出來的結果,劃分出在氣象災害頻發的季節,容易發生氣象災害的區域,研究防范對策。而氣象部門必須及時的將發生氣象災害的可能性上報上級有關部門,然后由上級部門制定出針對氣象災害的相關保護措施,確保在氣象災害發生時,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最小的損失。

二、氣象部門防雷減災職能

雷電作為一種天氣現象,它是雷雨云中正負電荷之間不斷的放電撞擊所產生的極其強大的電流,其威力是相當大的,對我們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國家針對雷電所形成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等特征,已經命令氣象部門對此一定要加以高度重視,設立防范雷電等氣象災害的安全措施,做好防雷減災工作就成為了氣象部門與有關工作人員的使命,同時,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氣象雷達站建筑物結構實例設計分析

1、對于雷達天線的防護。

在防雷減災的過程中,雷達天線的防護起到關鍵作用。首先,在安裝雷達天線底座平臺上,至少要安裝兩根避雷針或者避雷天線,而且必須要讓避雷針與防護罩的邊緣距離控制在四米以上。同時,為了較小避雷針或天線底座支撐桿對雷達天線正常工作的影響,避雷針的支撐桿要在雷達天線的邊緣處使用一根強度相對較高的支撐點,可以用塑鋼的管來代替之前的金屬支撐點。避雷針的頂端盡量要用一根鐵絲將幾個避雷針連到一起,這樣不僅僅會使避雷針形成的整體系統更加牢固,同時還能起到分流的作用,將電流分為幾部分,減小雷達天線的壓力,而且在雷電到來時,能夠從各個方位接觸雷電,及時的將強大的電流導入地面。對于避雷針與地面之間的引雷線一定用放置在用混凝土里面的鋼筋,鋼筋不要過細,因為要考慮的是在建設防雷設施時候風力對于雷達天線與避雷針的影響。

2、雷達站接地。

一般情況下,雷達站里與地連接的線基本上都采用主機房等建筑物作為雷達天線的控制室,也就是對建筑物混凝土根基里面的鋼筋全都搭在一起并焊接在一起,而由于控制室屬于次級防雷建筑,控制室的門窗以及樓梯等全部與滾球壓環或主體根基里面鋼筋相連接。

3、對于雷達天線中電纜與波導管的防護。

雷達天線中電纜與波導管的維護也是一項特別重要的工作,在天線連接到主控制室上的連接線上時,一定要在天線外面設置保護裝置,可以套一個高強度的塑料管,與波導管一起進行等電位連接,接點至少要有三處。而在設計各類建筑物之前,一定要事先考慮好如何防范像雷電等氣象災害,所以在設計建筑物的時候,一定要在雷達天線一直到主控制室之間,在適當的位置留出為今后安放避雷針時候套管用的孔洞,防止今后安放避雷針時候引起沒有必要的麻煩。

四、防雷安全管理與氣象宣傳措施

1、安全意識的加強,履行防雷減災條例。

防雷減災工作也是目前對于氣象災害的一項重要突破,強大的氣象災害對公共安全與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著極其嚴重的威脅,所以,各地必須履行“防雷減災減小損失”的職能,尤其是夏季多雨多雷電季節,一定要把防雷減災放在安全管理的首要位置,一定要從根源上來防治雷電所帶來的隱患。這還需要房地政府與氣象部門的緊密配合,在工作中,氣象部門的主要任務是,首先要提高防雷減災的意識,要將工作重心放在警報與預測上,在與防災管理部門的配合下,搞好抗災減災,安全生產。其次,一定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必須要有健全的防雷生產與事故責任制,嚴格控制防雷減災工作,對于防雷設施一定要購置齊全,不要留下一點能夠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隱患。定期的對防雷設施進行檢查,是否符合標準,能不能做到防災減災。最后,對于防雷裝置的創新與實用性一定要加強,防雷裝置的安裝一定要納入城市化建設當中,在建筑物建設的同時,就要首先考慮防雷裝置安放的問題,將其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時還要增加人們防雷減災的意識,可以通過廣播與電視向全社會宣傳有關防雷減災的法律法規與基本常識,從而來提高全社會的安全意識。

2、嚴格執行安全生產責任制,追究制。

在防雷減災工作過程中,生產部門與氣象部門一定要緊密合作,將各個部門的主要領導設為安全生產與事故的責任人,同時加強對安全生產的監督工作,定期對防雷裝置進行檢測,確保其能夠正常工作,對于重點建筑物一定要加大監管力度,加強防雷減災的宣傳與測報信息的反饋,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的責任制與追究制。

總結:以雷電為主的各類氣象災害能給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非常大的危害,所以,在防雷減災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切實將防雷減災放在工作的首位,這關系到我們的切身利益,但是由于有些地區依然存在僥幸心理,不重視防雷裝置的設置,這就為我們帶來了相當大的安全隱患。同時,這并不是短時期內能完成的任務,相反的,它是一個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它還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

第12篇

(一)加強氣象災害綜合監測系統建設。進一步完善全市綜合氣象監測網絡。氣象、農業、水利、林業、國土、環保、旅游、電力、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加強合作。構建地面、高空、空間相結合的氣象災害立體監測體系,著力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能力。

(二)加強氣象災害預報預警。進一步完善市縣兩級氣象災害預報預警體系。完善新一代可視化、人機交互氣象災害預報預警平臺。大力推廣運用先進的預報預警技術,重點加雨、大霧、雷電、大風、冰雹等氣象災害的短時臨近預報,全面提高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加強對災害性天氣事件的會商分析,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天氣的預報和趨勢預測,實現對各種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的實時動態診斷分析、風險分析和預警預測。

二、全面落實各項氣象防災減災工作措施

(三)切實抓好氣象災害普查和隱患排查。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按照防災減災有關規劃和要求。認真做好氣象災害普查和隱患排查工作,建立氣象災害風險數據庫。加強氣象災害分析評估,根據災害分布情況、主要致災因子等,逐步建立氣象災害風險區劃。深入查找在抗災減災工程設施、技術裝備、物資儲備、組織體系、搶險隊伍等方面存在隱患和薄弱環節,并及時整改到位。

(四)依法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氣象部門要依法開展城市規劃、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工程建設、重點領域或區域發展規劃的氣候可行性論證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發展改革、水利、農業、林業、國土、建設、交通運輸、能源等部門在規劃編制和項目立項中要統籌考慮氣候可行性和氣象災害的風險性。

(五)抓緊制訂和實施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各縣市區要組織有關部門結合實際抓緊編制和實施氣象災害防御規劃。優化、整合各類資源,統籌規劃防范氣象災害應急基礎工程建設。

(六)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江河堤防、水庫、城市排水設施、緊急避難場所等防災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工程設施的防災抗災作用。氣象部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做好新建、擴建、改建的建(構)筑物防雷裝置的竣工驗收,并加強檢測、監督和管理。暴雨、山洪、滑坡等災害易發地區,要科學制訂防洪、防漬澇、防滑坡等工程建設標準,提高綜合防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七)加強氣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加強農業、林業、生態旅游、地質災害、電力、交通、城鎮環境、重點工程建設、人工影響天氣等公共氣象服務系統建設。

三、努力提高氣象災害應急處置能力

(八)制訂和完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各縣市區要按照《氣象災害防御條例》要求。明確各災種的應對措施和處置程序。加強預案的動態管理,針對氣象災害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不斷完善相關應急預案。經常開展預案演練,特別要加強城市、人口密集地區、重點保護部位和邊遠山區的氣象災害應急預案演練,切實提高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

(九)及時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完善多部門相互配合、資源互補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與傳播體系。及時各類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號。廣播、電視、報紙、網站和電信部門要及時播發氣象災害預警預報信息,并根據需要及時增播、插播重要災害性天氣警報。人員密集場所、關鍵街區、主要建筑物、公交設施上布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電子顯示屏、公眾廣播,擴大預警信息覆蓋面。建立村級氣象災害預警傳播網,組建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及時傳遞預警信息,幫助群眾做好防災避災工作。

(十)加強氣象災害防范應對專業隊伍建設。加強人工增雨、防雹、防雷、防汛抗旱、災害救助等各類氣象災害防范應對專業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不斷增強應對各類氣象災害的能力。學校、醫院、車站、碼頭、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要明確氣象災害應急聯系人,定期開展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確保能夠及時準確地接收和傳達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并采取相應處置措施。動員和鼓勵志愿者參與氣象災害應急救援工作。

(十一)增強氣象災害抗災救災能力。災害性天氣警報后。根據需要及時啟動相關應急預案,積極主動予以應對。高度重視氣象災害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防范應對工作,加強查險排險,科學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避險,并及時上報災情。認真落實減災救災措施,全力做好氣象災害救助、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工作,確保災區生產生活秩序穩定。充分發揮金融保險行業在災害救助和恢復重建工作中的作用。

(十二)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重點抓好煙葉、高山蔬菜、柑橘等農業特色產業基地增雨防雹作業點等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礎設施建設。

四、切實加強氣象防災減災保障體系建設

(十三)全面落實氣象災害防災減災責任制。各地各部門要建立完善“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氣象災害應急管理體制。明確各災種的應對措施和處置程序,災害易發地區要延伸到村、社區、學校和企業。進一步完善氣象、公安、民政、國土、建設、鐵道、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衛生、環保、民航、安全監管、林業、旅游等部門災害信息共享機制,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真正形成防災減災的工作合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威市| 区。| 威海市| 时尚| 如东县| 阳东县| 新河县| 靖西县| 梓潼县| 阿坝| 衡阳县| 育儿| 洛阳市| 青海省| 桦南县| 儋州市| 简阳市| 武山县| 宜章县| 宽城| 闻喜县| 茌平县| 射洪县| 雷山县| 彭阳县| 肃南| 如皋市| 沛县| 东港市| 武川县| 临城县| 康马县| 白水县| 农安县| 含山县| 武乡县| 巴林右旗| 宝应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宝山区|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