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高中英語評課稿

高中英語評課稿

時間:2023-06-05 10:15: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英語評課稿,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關鍵問題

高中英語寫作是測試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方式,它不僅要求學生對詞匯、句型有豐富的積累和對語法的熟練掌握,也要求學生有較強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這也是許多學生頭痛的考題之一,往往出現費時費力不討好的尷尬局面,這與英語寫作教學效果不佳是分不開的。作者結合平時教學和高考評卷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提高高中英語寫作教學效果的四個關鍵問題。

1 吃透課標的要求

課標是對本門課程的教學標準的規范,是課堂教學的“坐標”。上好每一門課程都離不開對課標的理解和把握,這是進行英語寫作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根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的要求,高考英語對考生寫作能力的要求應該達到八級寫作技能目標,即:能根據所讀文章進行轉述或寫摘要;能根據用文字及圖表提供的信息寫短文或報告;能寫出語意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敘述事情或表達觀點和態度;能在寫作中做到文體規范、語句通順。

把課標具體化,筆者以為高考英語寫作的具體要求是:①學生所寫作文內容應當覆蓋題中所有提示和要點;②句與句之間的銜接要自然,用好關連詞和插入成份,使文章邏輯合理,內容達到完整清晰;③文章的整體結構要求豐富,不能只拘于簡單句式,因為這會造成機械重復的句式,從而影響文意的確切表達。應著重于復雜語法結構,適當運用關連詞,使作文流暢、渾然一體。④在詞匯方面也要求多元化,能準確卻又不重復的表達思想。總而言之,高考寫作要求學生做到“信、達、雅”。即要點要準確、齊全,語言要流暢、地道、思路要清晰、明了。

2 認清英語寫作的目的和特點

英語寫作的目的就是文章要表達的思想。常言道“言為心聲”,寫作與說話一樣,它的目的就是要把個人的思想情感、看法、觀點用文字表達出來。簡單地說,寫作目的就是寫作的主旨,決定著寫作的其他要素。在高考作文中,題目往往以漫畫,材料或者其它形式把文章的主旨蘊含其中,這就要求學生首先要把文章的主旨找出來,才能確保不離題。主旨確定了,才能選擇體裁和布局。

要熟悉英語寫作的特點:①先總后分的思維習慣。英美人的思維是直線式的,他們的遣詞造句通常是從一般到具體,從概括到舉例,從整體到個體。例如:Soccer is a difficult sport. (1)A player must be able to run steadily without rest. (2)Sometimes a player must hit the ball with his or her head. (3)Players must be willing to bang into and be banged into by others. (4)They must put up with aching feet and sore muscles.上面的這則短文中,主題句(main idea sentence)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是第一句,(1) (2) (3) (4)句是用來說明主題句的。而漢語則習慣先分后總,先因后果。因此英語的中心句常常位于句首,而漢語的中心句常常位于句末。②結構上偏重形合。英文重形合而中文重意合。英文常由于連詞相銜接而成句成文,而中文多用簡單句與短句。

3 堅持正確的教學原則

3.1 遵循循序漸進的發展規律,提高英語寫作能力。在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時間比運用知識進行實際交流的時間多。說和寫這兩個涉及語言輸出的主要環節都是教學的薄弱環節,學生較少有機會通過語言的使用提高語言能力。寫作教學從初中到高中沒有循序漸進,跳躍較大。在初中階段,基本不要求寫作,而傾向于單詞、語法和句型的掌握,這為高中階段寫作課教學帶來了許多薄弱環節。因此,從高一開始,教師就要注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應該為不同層次的寫作教學確定不同的目標,每階段均應有所側重,從低到高,逐步實現,穩步發展學生英語寫作能力。

3.2 保證大量的語言輸入。寫作是一種語言輸出,要達到輸出有內容、規范、得體,就必須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明白地說就是要大量的閱讀。有關研究表明,我國學生英語寫作普遍存在的“母語負遷移”現象主要在于語言輸入不足,他們腦中所儲備的語言信息極為有限,常用詞匯、句型及固定表達積累太少,以至不得不用漢語的思維,英語的詞匯,依靠語法編造句子,這既造成漢語式英語(China English)的出現,又由于腦中翻譯的過程降低了表達速度,因此,當學生沒有足夠的語言輸入情況下進行書面交際,必然會產生大量不規范的語言輸出,從而影響輸出質量。若要擁有大量的語言輸入,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進行大量的閱讀。閱讀能廣泛增加語言知識,能使學生熟悉語言結構,幫助拓展寫作內容;能使學生熟悉語言結構,熟練語法規則,掌握詞句功能等。

3.3 正確認識學生的寫作技能和其運用第二語言能力的關系。學生在寫作時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且很難迅速根除。究竟如何對待這些錯誤,是教師必須考慮的問題,因為對不同類型錯誤的重視表現了寫作教學的側重點,而這不外乎寫作技能與語言能力兩個方面。值得指出的是,寫作技能和語言能力兩者不可偏廢,可以說寫作教學有其雙重目的,即通過寫作加強英語語言技能和通過寫作教會寫作,如果能同時達到這兩種目的,寫作教學就發揮了充分的作用。

4 運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4.1 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高中階段學生最少需掌握2400個單詞、五種基本句型及從句、復雜句、倒裝句式。這些足以讓他們能寫出優秀的文章了。然而認識是一回事,應用又是另一回事。在批改作文時發現有的學生單詞掌握一般,卻能適當地運用連詞及關系詞,將句與句有序地連接在一起形成好的文章。由此可見,加強學生對句型的熟練掌握對寫作有著相當大幫助??赏ㄟ^示范性教學,舉一反三的學習來達到目的。一系列連詞,讓學生將不連貫的句子連接起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熟悉各種句型和連詞的運用。

另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網上有豐富多彩的材料,優秀范例,經驗之談等,是日常教學必要的補充。比如,下載網絡上的故事材料,讓學生編寫故事結局。這樣讓學生經常進行發散性思考,并嘗試寫作,不但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對形成英語思維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4.2 注重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技能。

4.2.1 謀篇布局,語篇連貫,思想表達等高層次寫作技能的培養是寫作教學之重點。盡管學生已有一定的母語寫作基礎,但大多對語篇層次的技能掌握不夠,用英語寫作的技能又十分有限,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生對這些寫作技能的訓練,應使學生對什么是好的作文有明確的認識。學生從孩童起,說話、閱讀、習作都是中文,而在中文寫作入門中卻是模仿。同樣,此種方法也可借鑒于英語寫作。如果沒見過葫蘆又怎么能畫瓢呢?因此有必要將優秀的范文向學生展示。從題目、取材、結構、開頭及結尾等等方面分析其優缺點,再讓學生模仿著寫,久而久之,便會在學生腦海里印入豐富的寫作內容、方法和遣詞造句的技巧。

4.2.2 讓學生熟悉各種文體的特點。英語的文體不同,所用的表達形式也不盡相同。而學生往往在不了解文體的情況下錯誤地進行表達。例如,口頭通知和書面通知屬不同文體,而學生在書面通知里用“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please ?”因此,應向學生介紹各種文體的式樣,如日記、通知、記敘文、報告書、議論文、書信、演講稿、廣告及新聞等等,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其寫作格式。

4.3 正確評價學生習作。對習作的認真分析評價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確經常被老師和學生忽視。對此,筆者總結出以下三個科學評價學生習作的方法:

4.3.1 教師指導,恰當評價法。在批改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在于肯定學生的成績,指出錯誤,給學生以恰當的評價。其內容可包括:師生共同分析所給材料;討論結構層次安排;師生共同討論定位主旨,選擇合適的句型和主要詞匯;討論句與句、段與段間的連接等。

4.3.2 學生互評,取長補短法。同學互相批改能發現自己平時意識不到的小錯誤,教師批改起來也比較輕松,而且很容易找出常犯的典型錯誤,有利于講評。對于新教材中的自由寫作訓練,可以指導學生弄清主題,抓住要點;由點到線,連句成篇。多用熟悉的單詞和句型,多用五種基本句型表達,然后讓學生共同研究,互相評論寫好的草稿,以便最后定稿,也有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這一活動能夠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從而漸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4.3.3 及時講評,鞏固強化法。抓好習作講評課,及時反饋,是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不可缺少的環節。講評的主要內容有:格式、體裁、主題的定位、典型性錯誤等。如書信的格式常會出差錯,口頭通知與書面通知的格式常會混淆。備好、上好講評課,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每次習作中有所得,有利于增強學生書面表達的自信心和準確性,起到鞏固強化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彭若梅.高中英語寫作現狀的分析與研究[J].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3] 王鵬.英語寫作教學探析[J].中國科技信息 2005,(10)

[4] 鄧鸝鳴.注重背誦輸入克服英語寫作中的負遷移[J].外語教學,2001,(4)

第2篇

關鍵詞:英語 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7-0136-02

說到英語教學研究,不少英語教師有一種神秘的感覺,以為“研究”只是專家、學者才能干的事,對一個教師可望而不可及。其實這是一種錯覺?!把芯俊闭f到底是動腦筋,是人人都有能力進行的分析、推理和判斷的思維過程。但是,不是動動腦筋就完全是英語教學研究了。英語教學研究是以英語教育教學理論為武器,以英語課堂教學中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英語教學規律為目的的創造性認識活動。本文主要探究英語教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研究方法、研究形式以及研究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一些問題。

1 英語教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1有利于學生發展

英語教師做研究,直接針對的是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直接滿足學生英語學習發展的需要。江蘇省洋思中學就是在總結教改實驗的基礎上成就了“洋思現象”。“課堂上教師幾乎成了‘啞巴’,每節課上教師‘只能講幾分鐘’,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學或學生同伴之間互學”,課堂上學生是駕駛員,教師是引橋或路標,引領學生走上學習的高速公路,實現了從師本走向生本的歷史性跨越,促進學生有效發展。

1.2有利于教師發展

英語教師做研究,能理解、掌握、學習運用新的英語教育理念和新的英語教學方法,形成英語教學研究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降低教學心理負荷,減輕教學勞動強度,構建自我反思意識,形成專業發展的有效方法,獲得成功的愉悅,體現人生價值,推動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在當今社會,我們有理由把“讀書、研究、合作”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三大主題,我們不僅要把教師作為一種職業來經營,還要把教師作為一種專業來研究,更要把教師作為一種崇高的事業去追求。

1.3促進學校發展

教師做研究能促進學校發展主體(學生和教師)的發展,提高學校教學工作的效率,形成研究型的教師團隊,構建校內專家隊伍,形成內聚力和輻射力,優化學校的社會形象,形成更積極的學校――家長關系。

1.4促進教育事業發展

我國的新課改從2000年開始,至今已走過13個春秋,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通過教科研,才能解決問題,推進新課改,從而促進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

2 英語教學研究的方法

英語教師做研究,一開始的時候只是英語教育現象的記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敘事,也有初步的英語教學經驗總結,然而要從經驗中總結出規律,就必須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如:調查法、反思法、比較法、系統法、控制性、信息法等。就反思法而言,反思法是杜威于1933年提出的,指的是“教師要思考教學過程中發生的一切、考慮達到教學目標的其它方法”,換言之,反思法是教師改變自己思維和行為的方式,擺脫過時的觀念和過時的教學方法束縛的教學研究方法,它的整個過程為“查知―確定―判斷―變革―行動”,符合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

3 英語教學研究的形式

中小學英語教學研究主要有校本教研、英語教學實驗研究、英語教學理論研究以及常規英語教學研究等類型。由于理論研究大多由專業研究人員進行,因此我們英語老師主要進行校本教研、英語教學實驗研究和常規英語教學研究。

3.1教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一種以促進學校的發展主體(學生、教師)的全面、終身發展為目的,以為了實現以上目的而進行的教學活動中呈現的需要研究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學校的工作主體(教師)為研究主體,基于科學合理的研究方法,學校組織與支持,專家引導和協助,社會各種力量支持和參與的教學研究活動。

校本教研的程序通常為:學校組織―制定計劃―專家引領―發現與分析問題―確定解決方案―開展具體的校本教研活動―總結反思―開展新一輪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主體是全校教師。

校本教研需專家引領,如果校內沒有專家應采取“請進來”或“走出去”的方式。

校本教研中發現與分析的問題主要是發現自己的教和學生的學中存在的根本性問題或關鍵性問題,然后對問題進行分析,找到問題的本質原因,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再按計劃采取行動研究方法開展校本教研,最后進行總結反思。在一輪校本教研結束時,要進行科學的分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為新一輪的校本教研作好準備。

3.2英語教學實驗研究(課題研究)

所謂實驗,就是在正式開始做某些事情之前的嘗試性活動。英語教學實驗是為了解決某一教育問題,提出一定的理論假設,開展有計劃、有控制性的嘗試性英語教育實踐活動,通過對嘗試性英語教育實踐活動進行分析,探索英語教育規律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英語教學實驗研究也稱為英語課題研究。

英語教學實驗研究首先應確定選題,選題就是選擇問題,或者叫選擇課題,選題應注意以下幾點:

3.2.1選題的價值

即所選的問題是否具有普遍的教育教學價值,其它學校和老師是否面臨同樣的問題,問題是否有代表性。筆者于2010年選取《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用的研究》申報當年的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此課題被成功立項并按期結題。選題的原因就是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提高并豐富了當今人類獲取、傳遞、再生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手段,也徹底地改變了當今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已對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也為我們的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勢在必行。

3.2.2選題的方向

即所選擇的問題是否符合中學英語教育的發展方向,是否是未來中學英語發展需要先期解決的問題。

3.2.3選題的創新

即所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否具有創新性,我們可選擇別人沒有研究過的問題。也可以選擇原有課題,通過實驗,對原有理論進行創新。作為英語教師,發現學科“減負”的新途徑就是一種創新。筆者主持的2004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課改理念下高中英語多層次遞進式閱讀教學模式實驗與研究》成功結題,該課題從分層教學的角度針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減負”另劈新徑。

3.2.4選題的可行

即所選擇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是否可行,提出的問題是否可以解決。比如我國從2011年開始加大教育投入,拿出GDP的4%用于教育事業,那么這塊增大了的蛋糕如何分配就是個問題,是多往薄弱學校投入“雪中送炭”,還是多往優質學校投入“錦上添花”呢?不過這個問題不是我們英語老師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通過政策來解決,是決策者需要研究的問題,我們無法研究和解決。

課題選定后就應進行實驗課題實施,課題實施可分為以下階段:①編制實施方案。課題被教育行政部門批準立項后即應啟動實施方案的編制,實施方案應該按照實驗周期從實驗的開題到實驗結束的整個過程設計,實驗周期常分為前期實驗階段、中期攻堅階段和結題評估階段等階段,每個階段都應編制相應的實驗目標與實驗措施。②組織實驗開題。進行實驗開題就是要向實驗老師詳細介紹教學實驗的背景、實驗目的以及實驗要求等,使實驗老師能夠準確地理解實驗,以確保實驗的順利實施。③進行實驗教師培訓。為確保全體實驗教師全面了解實驗,尤其是實驗教學的要求,避免一些非控制性的變量影響實驗,開題報告會結束后,課題組應及時組織實驗教師培訓。④開展實驗教學。開展實驗教學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是實驗進入實施階段的關鍵,將對實驗數據的科學性產生直接影響。課題組應該要求實驗教師盡快從其現行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過渡到實驗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課題組還要提醒實驗老師:實現教學方法過渡的過程越短,實驗教學與實驗假設的正相關度就越高,實驗假設就越有可能通過實驗教學得到驗證。課題組必須要求每位實驗老師寫好典型課例教學設計,上好教學實驗課,做好課堂實錄和教學反思,必要的時候邀請課題組全體成員聽課并在課后進行體現實驗教學思想的有針對性的評課。課題組還應以問卷調查等多種形式對實驗教學進行動態的監控,以保證實驗過程確實是按照課題實施方案的設計在進行,發現問題及時調整,以保證刺激變量的刺激確實能形成反應變量,同時也保證反應變量的反應確實來自刺激變量。⑤進行階段總結。為保證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按照課題實施方案進行,課題組應及時進行實驗階段總結,對成功的經驗及時進行推廣。⑥進行實驗修正。針對階段總結發現的問題,課題組應及時分析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根據對策對教學實驗進行必要的修正。⑦撰寫實驗教學論文。全體實驗教師在開展教學實驗的過程中應深入研究實驗,特別是實驗基本理論、實驗假設的理論基礎等,不斷總結實驗教學,總結成功的經驗,發現新的成果,并將這些研究撰寫成實驗教學論文,一是促使自己對實驗進行深度的思考,二是與其他實驗教師進行交流,以便更深刻地理解實驗思想,更好地組織和開展實驗教學。⑧編制階段性實驗報告。階段性實驗報告應該對階段實驗進行總結,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明確下一階段的實驗方向。

⑨編制實驗結題報告。實驗結題報告主要說明實驗的過程與結論。

3.3常規英語教學研究

常規英語教學研究主要有說課和評課兩種形式。說課是授課教師面對同行或專家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進行評價和改進的一種教研形式。首先由說課人說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程序、教學方法以及學習策略。接著評課人對說課內容進行評議、討論和切磋,并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最后說課人參考評價意見,修改完善原來的教學設計,以便更好的上課。評課是在教師作課后,聽課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分析評價的教學研究形式,它集思廣益、操作簡單、運用方便,是一種普通使用的英語教學研究形式。評課應注意以下兩點:

3.3.1評課的原則

①發展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又稱提高性原則。英語教學評價應以改善英語教學,促進英語教師發展并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發展性教師評價是目前評價發展的主要趨勢,我們應積極倡導,從而規避評價的功利性。

②學習性原則。學習性原則又稱借鑒性原則或實踐性原則。聽課評課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我們可學習借鑒別人成功的英語教學經驗,結合自己班的具體學情在日常教學中創造性的應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格。

③尊重性原則。尊重性原則又稱平等性原則,要從相互尊重的角度出發,平等虔誠地交流意見,不得進行人身攻擊,應對授課教師的英語課堂教學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④研究性原則。研究性原則又稱反思性原則,應對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策略、評價手段等進行研究和反思,總結成功與不足。

⑤多元性原則。多元性原則集中表現在評價者的多元性、評價方式的多元性,評價內容的多元性等等。課堂評價既要有專家評價、領導評價、同行互評和學生評價,更要有教師自己評價;評價方式應包含評價量表式評價、對話式評價、研討式評價等;評價內容既要關注教學目標、教材處理、教學程序、教學方法、教學功底,更要關注教學效果。

3.3.2評課的要素

①教學目標?;A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具體到每一課的教學目標都應與課程總目標保持和諧統一。做到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教學要求恰當,教學緊扣主題,能恰當地注意思想教育和個性品質的培養。

②教材處理。教師要從實現英語教學需要出發,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英語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策略等方面進行大膽的、適當的、創新式的取舍和整合。做到教學內容正確充實,分量適當,思想性強,理論聯系實際,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反映學科前沿,突出重點,難點處理得當,層次清楚,結構合理。

③教學程序。英語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必須做到程序合理,妥善安排教學活動。

④教學方法和手段。因課制宜,選擇有效的英語教學策略和方法,注意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有機整合,合理高效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⑤教學基本功。語言清晰、精練、確切、生動;板書工整、設計合理;教態自然、親切,能靈活駕馭課堂。

⑥教學效果。課堂講授感染力強,能當好平等中的首席,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當面檢查面廣,目標達成度高。

4 英語教研成果表現形式

英語教研成果表現形式一般有:教學論文、調查報告、教學經驗總結、教學實驗報告等。其中教學論文的格式為: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緒論―正文―結論―參考書目;調查報告的格式為:題目―導言―主體―討論或建議―結論―參考資料等;教學經驗總結的格式為:題目―引言―正文―結尾―附錄等;教學實驗報告的格式為:題目―單位―作者―實驗方法―實驗結果―結論―附錄和參考文獻等。

5 結語

教科研的根是苦的,但長出的葉子是綠的,開出的花是香的,結出的果是甜的。作為當下的英語教師,只有傾力打造有學校特色的教科研平臺,才能為英語教學插上隱形的翅膀。

參考文獻:

[1]魯子問.王篤勤.新編英語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第3篇

【關鍵詞】高中英語;評講課教學;動態課堂;提高效率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生成性動態課堂”教學作為一種更加呵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情感和體驗、滿足學生的各方面需求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通過自己的幾年的高三教學實踐與研究,初步形成了一個動態的且有生成的英語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這樣的講評課堂為師生共同搭建了一個展示生命活力的舞臺。那么,如何構建生成性動態課堂,提高英語講評課效率呢?筆者認為:

一、創設情境,誘發生成

當前,英語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導師,首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做到自己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設良好的課堂環境,即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這樣一個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一些研究者發現,學生從英語教師糾正錯誤這一過程中,受益并不明顯,屢糾屢錯,對語言水平的提高也沒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每次將試卷發下去后,首先為學生公示正確答案,接著鼓勵并引導學生自己查明錯誤類型。例如:

(1)It was for this reason ____ her uncle moved out of New York and settled down in a small village.

A. that B. why C. which D. how

(2) Is this the reason ____ at the meeting for his carelessness in his work?

A. he explained B. what he explained

C. how he explained D. why he explained

(3)Nobody believed his reason for being absent from the class ____ he had to meet his uncle in the airport.

A. why B. that C. where D. because

以上三道題都是考查同一考點reason的用法,但第一道題考查的是強調句型,第二道題是考查定語從句,第三道題則考查同位語從句。這樣,學生通過比較而獲得與此題相關的系統語法知識,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強調句型之間的區別,更便于記憶和掌握。

二、合作探究,促進再生

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不同,它更強調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合作關系。我在試卷講評課中采用了傳統的合作學習模式,即思索活動――雙人活動――分享活動,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獨立思考設法弄懂每道題的答案,思考過程中將自己思考的結果記錄下來,包括自身不理解的題號,然后是學生與學習伙伴分享交流。英語講評課的實效性學習應面向全體學生,并照顧個體差異,所以,教師在這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督導與助手作用,積極參與幫助個別學生獲取結果。隨后,將交流的內容在更大范圍的學生(更大的學習小組4-5人或全班)之間分享交流。這一過程以組織學生提問,學生講解試卷答案理由為主要方式,即“生生互動”。

比如:After a month’s voyage, Columbus arrived in ____ later proved a new continent.

A. where B. what C. which D. that

此題設計旨在考查介詞in后面跟一個名詞性從句的用法。What引導的從句在句中做in的賓語,且what在從句中做proved的主語。但學生會根據句意,忽略動詞proved缺少主語這一關鍵事實,誤選A答案。或誤解為in which構成定語從句,做介賓,選C答案。其實,類似的題目學生都曾做過,也分析過,可學生還一錯再錯,正答率不高。于是我組織學生自主分析、討論、講解,各個擊破。我將選A、C答案的學生挑選出三、四個分析句子結構并給出理由,而選B答案的學生按捺不住自我,大聲說出“從句中缺少主語”,頓時全班一片贊同聲,選錯答案的學生也茅塞頓開,似乎想起了以前類似習題。此時,我趁熱打鐵,再挑一位選錯答案的學生,重新講解,分析一遍此題,以達到鞏固之功效。這比起單一的老師講解,效率提高了許多。

三、拓寬升華,開放延伸

講評時,教師可針對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引申出相關的知識點,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拓寬、加深。例如做到as引導讓步狀語從句的習題時,先由學生們合作討論答案。再點撥其引導的從句倒裝不同于我們通常所說的倒轉,它所在的句子的主語和謂語的詞序有時不變。as的倒裝共分為四類:單數可數名詞提前類,形容詞提前類,副詞提前類和動詞提前類。也與although和though的用法完全不同。Though既可用于倒裝結構中,也可不用于倒裝結構中;而although則不能用于倒裝。as一詞在高中教材中多次出現,看起來簡單,但用法頗多??梢怨膭顚W生在課后收集、整理、歸納、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四、深化反芻,內化知識

為了切實提高講評效果,必須讓學生及時消化講評內容。通過消化,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具體做法是:每次講評后,要求學生對錯題加以訂正,做好錯誤記錄,建立錯誤檔案,收錄自己做錯的題目,并注明正確答案及解題思路,以便學生在下次考試前有的放矢,及時復習。此外,教師可根據講評的重點、難點及學生的易錯題,通過變換角度設計出有一定針對性的鞏固性練習,讓學生加以訓練,以鞏固講評效果,實現“第二次飛躍”。

生成性動態課堂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高三復習階段的試卷講評課也絕不是單純地核對答案。教師以試卷講評為載體,做到知識的歸納和延伸、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試技巧的訓練和養成,同時也應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使英語課堂教學因動態生成而變得更加優化,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

[2]李霞平“重視英語試卷講評課的課堂效率”《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6期

第4篇

關于XX黨總支部委員會(或XX黨支部委員會)選舉結果和分工的請示

⑵正文:

簡要情況:寫明根據黨委XX的批復,于X月X日召開黨員大會,進行換屆選舉。

具體內容:寫明采用何種選舉方式,候選人的得票情況、當選人名單,新的委員會分工意見。

要求:寫明對批復的要求。一般以“當否請予批復”結尾。

⑶落款和日期:

XX黨總支部委員會

XXX年X月X日

來源:網絡整理 免責聲明:本文僅限學習分享,如產生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

繼續組織兩周一次的專題學習沙龍和互動式評課沙龍,結合教研活動的主題組織好教師學習、交流。聽展示課的教師對聽課內容進行精心、系統的評點,寫成評課稿,在兩周一次的互動式教學研討沙龍中進行交流、探討。與往年不同的是,在保證互動評課活動開展同時,不影響正常教學,本學期安排8次集體評課活動,其他評課通過qq群來交流、研討。

指導思想

以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努力實現教學創新,改革教學和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校的內涵性發展。同時,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全面實施新課程過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研究。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創新與質量的關系,積極探索符合新課程理念的生物教學自如化教學方法和自主化學習方式。

本學期,我組將進一步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把課程改革作為教學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學習和研究新課程標準,積極、穩妥地實施和推進中學英語課程改革。以新課程理念指導教研工作,加強課程改革,緊緊地圍繞新課程實施過程出現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加強課題研究,積極支持和開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質量,提升教師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加強教學常規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我校英語教師的英語教研、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為我校爭創“三星”級高中而發揮我組的力量。加強理論學習,推進新課程改革。

組織本組教師學習《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及課標解度,積極實踐高中英語牛津教材,組織全組教師進一步學習、熟悉新教材的體系和特點,探索新教材的教學模式,組織好新教材的研究課活動,為全組教師提供交流、學習的平臺和機會。

加強課堂教學常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強化落實教學常規和“禮嘉中學課堂教學十項要求”。做好集體備課和二備以及反思工作。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抓好上課、課后作業、輔導、評價等環節,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教學方法、手段和策略的研究,引導教師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

加強課題研究,提升教科研研究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組織教師有效開展本組的和全校的課題研究工作做到有計劃、有研究、有活動、有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并向報刊雜志和年會投稿。

制訂好本組本學期的校公開課、示范課、匯報課計劃,并組織好聽課、評課等工作。

堅持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課程改革精神,以貫徹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以研究課堂教學為重點,以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為根本,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本學期教研組重點加強對教師評課的指導,使教師的評課規范化,系統化,定期舉行主題教學沙龍和“會診式行動研究”,促進新教師的成長,加快我鎮小學語文教師隊伍成長速度和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結合區里的活動安排,開展各項有意義的學生活動,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調動啟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二、工作目標

以課改為中心,組織教師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轉變教學觀念,深入課堂教學研究,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努力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進一步加強語文教師隊伍建設,讓“語文研究小組”,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重視團隊合作智慧、力量。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以老帶新,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3、組織教師開展切實有效的說課沙龍、評課沙龍,提高教師說課能力,和評課能力,能夠結合主題教研活動,對典型課例進行互動研討,開展教例賞析活動。

4、加強教研組集體備課,每周以段為單位組織一次集體備課,分析教材,賞析重點課文,進行文本細讀,交流教學心得。讓備課不再是走場,形式主義,而是真真實實為提高課堂效率服務,提高教師的素質服務。

5、根據上學期制定的語文常規活動計劃,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競賽活動、過關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自主活動中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個性和諧發展。

6、 加強學習質量調查、檢測工作,及時分析,尋找得失,確保完成各項教學指標。

三、主要工作及具體措施

(一)骨干教師示范、把關,當好“領頭羊”。

1、本學期,語文研究小組成員繼續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作用,重視團隊合作智慧、力量。教研組將圍繞“探索實效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這個主題,深入開展精讀課文教學有效性研討活動。低段(1-2年級)則繼續進行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的探討。分層、有序地開展教研活動,使教研活動更成熟、有效,切實提高我校語文老師的專業水平。

2、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以老帶新,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二)年輕教師取經、學習,爭取出成績。

1、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促成新教師迅速成長,1—5年教齡新教師每一學期上1堂模仿課和一堂校內研討課。上模仿課的內容可以通過觀看名師的關盤、視頻或者教學實錄等途徑,根據個人教學需要,有選擇性地進行局部模仿,從而使新教師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 。

高二的歷史教學任務是要使學生在歷史知識、歷史學科能力和思想品德、情感、態度、價值觀各方面得到全面培養鍛煉和發展,為高三年級的文科歷史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為高校輸送有學習潛能和發展前途的合格高中畢業生打下良好基礎。

高考的文科綜合能力測試更加強調考生對文科各學科整體知識的把握、綜合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為解決問題而遷移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通識教育理念。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材,轉變教學觀念,緊跟高考形勢的發展,研究考試的變化,力爭使高二的教學向高三教學的要求靠攏。

按照《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要求,認真完成高二階段的單科復習工作。堅持學科教學為主,落實基礎知識要到位,適當兼顧史地政三個學科的綜合要求,培養提高學生學科內綜合的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落實基礎,提高學科思維能力和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水平。

全班共40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25人。學生的數學基礎較一般,多數學生能掌握所學內容,少部分學生由于反映要慢一些,學習方法死板,沒有人進行輔導,加之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不能掌握學習的內容。能跟上課的學生,課上活潑,發言積極,上課專心聽講,完成作業認真,學習比較積極主動,課后也很自覺,當然與家長的監督分不開。部分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較強,不管遇到什么題,只要讀了兩次,就能找到方法,有的方法還相當的簡捷。有的學生只能接受老師教給的方法,稍有一點變動的問題就處理不了。個別學生是老師

本冊的教學內容:(1)混合運算和應用題;(2)整數和整數四則運算;(3)量的計量;(4)小數的意義和性質;(5)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本冊的重點:混合運算和應用題是本冊的一個重點,這一冊進一步學習三步式題的混合運算順序,學習使用小括號,繼續學習解答兩步應用題的學習,進一步學習解答比較容易的三步應用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復雜的數量關系,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得意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并繼續培養學生檢驗應用題的解答的技巧和習慣。第二單元整數和整數的四則運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學的有關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數的認數范圍擴展到千億位,總結十進制計數法,然后對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運算定律加以概括總結,這樣就為學習小數,分數打下較好的基礎。第四單元量的計量是在前面已學的基礎上把所學的計量單位加于系統整理,一方面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更加鞏固,一方面使學生為學習把單名數或復名數改寫成用小數表示的單名數做好準備。

③提出教學任務:在全面發展體能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靈敏、力量,速度和有氧耐力,武德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合理掌握練習與討論的時間,了解實現目標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在不斷體驗進步和成功的過程中,表現出適宜的自信心,形成勇于克服困難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優良品質;認識現代社會所必需的合作和競爭意識,在武術學習過程中學會尊重和關心他人,將自身健康與社會需要相,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結合本身項目去了解一些武術名人并能對他們進行簡單的評價;加強研究性的學習,去討論與研究技能的實用性,加強同學之間的討論交流的環節。:

①總體目標:建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培養學生的健康意識和體魄,在必修田徑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初級長拳”、“劍”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以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都受益,以及多樣性和選擇性的教學理念,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設計本教學工作計劃,以滿足學生選項學生的需求,加深學生的運動體驗和理解,保證學生在高一年田徑必修基礎上再加上“長拳”來引導男女生學習體育模塊的積極性,再結合高二年的 “劍”選項課的學習中修滿2學分。加強學習“長拳”以及“劍”的基本套路,提升學習的的興趣,提升學生本身的素質,特別是武德的培養。

運動參與:a養成良好的練武的鍛煉習慣。b根據科學鍛煉的原則,制定并實施個人鍛煉計劃。c學會評價體育鍛煉效果的主要方法。

運動技能:a認識武術運動項目的價值,并關注國內外重大體賽事。b有目的的提高技術戰術水平,并進一步加強技、戰術的運用能力。c學習并掌握社會條件下活動的技能與方法,并掌握運動創傷時和緊急情況下的簡易處理方法。

身體健康:a能通過多種途徑發展肌肉力量和耐力。b了解一些疾病等有關知識,并理解身體健康在學習、生活中和重要意義。c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與健康行為。

心理健康:a自覺通過體育活動改變心理狀態,并努力獲得成功感。b在武術練習活動中表現出調節情緒的意愿與行為。c在具有實用技能練習中體驗到戰勝困難帶來喜悅。

社會適應:a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良好的體育道德與合作創新精神。b具有通過各種途徑獲取體育與健康方面知識和方法的能力。

采用教師示范與講解,學生討論,練習,教師評價,再進行個別指導,后進行學生練習,最后進行展示與學生的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實行培優扶中輔差,,采用學習小組的建立,加強學習小組的相互學習、相互討論、相互研究的功能,提升學習的效率;加強多邊學科的整合,特別是加強心理健康的教育,加強運動力學、運動醫學等進行學習,以提升學生的運動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

(1)課題研究:加強校本課程“劍”、“平山初級長拳”的開發與教學;做好“趣味奧運會進入校園”課題的開題準備。做為“青春期健康教育進入校園”課題組的成員,協助課題組進行研究,開展活動。

第5篇

1.主要問題:

1.1中學英語“高效課堂”實踐過程中許多教師過于重視了“教學方法”,反而輕視了“教學內容”。目前,我市推行的“高效課堂”教改實驗已進入鞏固提高階段,有些教師只注重了課堂形式上變化,

讓學生圍坐成一圈,相互討論,不注重問題設計及有效點撥。有些課

堂討論也只是走過場,討論習題答案等,不能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有些教師只是讓學生課前喊喊口號,不能真正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粗放,教學容量小,教學任務很難完成。

1.2中學英語“高效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導學案的編寫問題。目前,教師們的集體備課還不夠落實,所提供的導學案基本上沒有體現“導學”的思想,有的只是把書本知識以問題形式搬到導學案上,有些純粹就是習題集,沒有對知識形成過程的誘導、沒有對學習知識

過程的方法指導、沒有對學習活動的安排指令。

1.3學生課堂展示過程中的問題。現在學生的課堂展示活動只是過去教師講解的一種替代,失去了展示的本來意義。并且這種替代式的展示,讓教學活動變得膚淺和直接,課堂上看起來熱鬧了許多,但熱鬧背后的學生能力培養成了大問題。同時,由于學生的參與度不高,

很多學生還不能真正地動起來。

1.4課堂學習小組的建設問題。從學生的活動情況來看,目前的學習小組還是一個松散的組織,沒有形成合力,小組長的職責還不明確,組內各成員之間的相互幫助、相互檢查還不落實,導致少數基礎差的學生還不能認真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落實情況

也不太清楚。另外,小組學習的優勢沒有真正的發揮,英語課堂師生互動方式比較單一,師生一問一答的方式任然是課堂互動的主要方式之一。學習小組內的自主、合作、探究沒有真正的落實,組內的相互

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不夠充分,小組的討論也不夠深入。

1.5師生的課堂學習評價問題。教師們仍然以學生的學習結果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沒有把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勞動付出納入學習評價中來,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學生之間的點評還不能形成爭論的話題,不能真正發揮學習評價的激勵、糾正、導向、指導、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2.主要建議:

2.1重視學生課堂上語言能力的發展。課堂教學是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根本途徑。要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知識、運用知識,體驗知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很早就提到:I hear ,I foeget . I see,I remember, I do,I learn ! )改革課堂教學,最要緊的是還給學生學習的自。教師要徹底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做法,不能滿足于“講的好”,而應該致力于學生“學得好”。要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用于學生自主進行語言實踐,是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2樹立新課程觀

教師要做到從教材知識向課程知識轉變,樹立新課程觀。舊課程中教師圍著教材轉,新課程是以新課程資源為內容(如:網絡、讀書館、報刊雜志等)。目前大部分教師在教材的處理上還是很謹慎的,主要還是在教教材,要達到用教材去教還有一定的距離。例如人教版高中教材中warming up 部分教學,本身是一個頭腦風暴,是一個導入,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為了讓學生有話可說。也就是說可以降低難度,接近學生實際,一定讓學生有話可說,只要跟本單元話題有關,可以突破給定教材的內容。另外warming up也不宜討論時間太長,畢竟不是speaking,以不超過10分鐘為宜。warming up英語課堂討論要以話題(topic)和語言功能(functions)、語言結構(structures)為前題。老師要下小組多指導,多參與,給予必要的方

法指導,同時要保持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2.3關注學生,狠抓落實。關注學生,從學生的課前、課中、課后的落實上抓起。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自己的備課,有時候有忽視了學生落實的現象。建議老師盡量解放自己,首先狠抓課堂學生的落實。教師講的再多再好,要學生課堂落實;另外,教師要不僅僅滿足于課堂上抓好學生的落實訓練,要向課前結構化預習上下功夫,狠抓課后的落實和鞏固,一些預習和作業的任務要具體;還有一節課老師盡量能走下講臺,走近學生,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控。如果老師只管講自己的課,在課堂上不關注學生,師生活動缺乏交流,缺乏互動,這樣會致使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就缺乏活力。

2.4在少講多學、先學后教上下功夫。教師能夠樹立“學為中心”的課標理念,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能給學生留出消化吸收的時間,讓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自悟、反思、鞏固、總結。例如老師一講到底和叫學生做與老師講答案效果就不一樣;個別回答與滿堂吼效果也不一樣。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不是老師講出來的,而是學生練出來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少講多學,先學后教,注重學生的自學、合作以及探究。

2.5重視英語學習中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影響。學生在課堂學習英語,英語教師對學生要在課堂上不時的給以鼓勵、贊揚,使每一位學生都對英語學習能樹立信心。對學生要適時的給予鼓勵和贊揚,少一些抱怨。

總之,隨著“高效課堂”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中學英語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其最鮮明的體現就是學生擺脫了完全被“灌輸”、被“學習”的位置,擁有了更多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時間和機會。學生也在教師的引導下,也逐步開始了對教材內容富有個性化的解讀,并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問題,從而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我市推行的“高效課堂”模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 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

程標準(實驗稿)[S].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6

[2] 陳琳,程曉堂,高洪德,張連仲. 英語教學研究與案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5

第6篇

關鍵詞: 高中新課程標準 英語課堂教學模式 “學案導學”模式

1.學案的概念

學案,簡言之,就是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案,即與教師教案相對應的學生學習的方案。它是教師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經驗,為指導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而編制的。其內容包括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知識結構、學法引導、思考討論、技能訓練等,具有“導讀、導聽、導思、導做”的作用。

2.“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概念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就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學案先學,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再教,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方法系統。它也是一種能引發學生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一改過去老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地聽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和諧統一,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3.1新課程標準

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要符合新課程的需要。課堂教學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教師應幫助學生發展探究知識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發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增加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和探究性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與觀點。教師要鼓勵學生學會合作,發展與人溝通的能力。

3.2建構主義理論

3.2.1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杰(J.Piaget)提出的認知發展的階段性理論,具有非常廣泛和深遠的影響。他認為,兒童認知形成的過程是先出現一些憑直覺產生的概念(并非最簡單的概念),這些原始概念構成思維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經過綜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構新結構,這種過程不斷進行,這就是兒童認知結構形成的主要方法。

皮亞杰認為,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其認知發展涉及到圖式、同化、順應和平衡四個方面。其中圖式是動作的結構或組織,它們在相同或類似的環境中,會由于重復而引起遷移或概括。所謂同化,就是個體將環境因素納入已有的圖式之中,以加強和豐富主體的動作;所謂順應,就是個體改變自己的動作以適應客觀變化。個體就是不斷地通過同化與順應兩種方式來達到自身與客觀環境的平衡的。圖式最初來自先天的遺傳,以后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不斷變化、豐富和發展,形成了本質不同的認知圖式(或結構)。

3.2.2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

維果斯基(Vygotsky)在說明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時,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他認為教學必須要考慮學生已達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為此,就要確定兒童的發展水平。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是現有的發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借助成人的幫助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啟發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即兒童現有水平與經過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3.2.3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

布魯納(Bruner)強調學習是一個主動的過程。教師應該作出更多的努力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主動地參加到學習中去,并且從個人方面體驗到有能力來對待他的外部世界。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布魯納提倡采取發現學習的教學方式。他認為對于學習,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則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發展一種態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態度,作出假設,推測關系,應用自己的能力,以解決新問題或發現新事物的態度。所謂發現,當然不只限于發現人類尚未知曉的事物的行動,而且還包括用自己頭腦親自獲得知識的一切形式。

3.3多元智能理論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念指導下的外語教學有四個教學階段:能力的感知──通過觸、嗅、嘗和看等多種感官經驗激活各種智能,感性認識周圍世界事物的多種特征;能力的溝通──通過接觸他人、事物或特定的情景體驗情感,調節并強化認識活動;能力的傳授──在教學中傳授學習方法與策略,把智力開發與教學重點相聯系,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發展潛能;能力的綜合運用──通過評估促進學生綜合地運用多種智能,使每個學生都能自信地學習,并有所作為。

3.4“有意義學習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P.Ausubel)在其“有意義學習理論”(the 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義性及其學習條件問題,并提出了著名的處理教材內容的先行組織者策略。他進而認為,學生接受學習的過程不應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應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對學習新知識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礎,學生既有原有的知識結構,又有對新知識的順應和同化的思維屬性,所以學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學習。

4.學案的設計

4.1設計原則

4.1.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案必須設計成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有序方案;

4.1.2指導性原則――學案必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具有指導性,讓學生有章可循,能夠利用學案有條不紊地進行自主研究和學習;

4.1.3基礎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涵蓋內容以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主,旨在夯實基礎;

4.1.4層次性原則――課堂提問、習題設置等思維訓練要體現針對性、層次性、梯度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成功的機會;

4.1.5開放性原則――教學過程體現多維互動,教師不搞“滿堂灌”、“填鴨式”。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獨立發展。

4.2組成要素

學案的類型有新授課、講評課語法課和復習課等之分,在設計過程中側重點應有所不同,但大致都應包含以下幾個基本要素。

4.2.1學習目標

學案中要體現出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應包括:智力目標和非智力目標,其中智力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等;非智力目標包括情感目標、意志目標、心理培養目標等。智力目標是顯性目標,應寫在學案上,讓學生明白應掌握哪些內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并運用各種學習手段去完成;非智力目標是隱性目標,可不寫在學案上,但需要教師恰當調控,溝通師生感情,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針對性。

4.2.2知識結構

這是學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此可以強化基礎知識的落實、基本技能的培養,較為詳盡完整地把握學習內容,主要包括:與前后知識的聯系。這能幫助學生把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架設溫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構完整科學的知識體系;所教內容的內在聯系。能使學生形成一個較小范圍內的知識框架,更好地把握所學內容,培養比較、辨析等高考能力。

4.2.3重點難點

它能提醒學生要著重掌握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激勵學生想方設法重點突破。

4.2.4學習方法

英語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理解角度閱讀技巧等。

4.2.5高考掃描

這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所學內容在高考中是怎樣考查的,以什么形式、題型、材料來設計問題,難度如何,從而啟發學生思維,規范學生解題。

4.2.6時事熱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適時引入一些時事熱點,比如當天的英語新聞片段英語天氣預報名人英語講話等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使其更加高效地學習。

4.2.7隨堂練習

這也是學案中的基本要素,可包含識記類、理解類、聽說類、讀寫類、任務型及討論型等多種多樣的題目,能穿插在教學過程中,也能作為課堂內容鞏固訓練,以檢驗所學知識,培養聽、說、讀、寫多種能力。

4.2.8回顧總結

主要由學生來總結所學的主要內容或提出疑難問題等,以便及時總結得失,彌補知識缺漏。

4.3注意事項

4.3.1英語學案的設計要注重知識網絡的建構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知識點進行拆分、組合,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找到一條引導學生積極認知的最佳思維網絡,編排出最合理的知識體系;分解知識點編排知識體系,要循序漸進,有啟發性、針對性、系統性,要有利于學生自學,有利于學生形成知識、技能規律,保證學生思維的流暢性;知識點可分為一般知識點、重點、難點及知識熱點:一般知識點可設計成填空題或選擇題;重點、難點設計成不同類型、不同梯度的系列問題,并設計針對練習加以鞏固;知識熱點,通過高考試題來強化;尋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編出適合學生自學的知識體系,大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4.3.2英語學案的設計要研究課本內容的取舍

根據具體情況對課本內容經行刪減、合并、重組;創設問題情景,給學生留有創造性學習的空間;能體現跨學科的滲透;要廣泛地聯系社會生活。

英語學案內容要呈現思維梯度,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內容的填空、習題的堆積。學案的編寫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好的學案決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之功,必須潛心研究,分類專項突破,以挖掘學案的潛力。決不能把學案當成變相練習,這不但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而會加重學生負擔。

5.學案的實施

英語“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操作步驟。

5.1學生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學生既然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當然就要自主備課,在上課前認真閱讀課本和學案,明確學習目標、熟悉學習內容、探究學習方法。教師還可以采用檢查(抽查)、小組長檢查、學生互查、課堂提問等多種方式檢查學生的備課情況,并進行評價,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課前備課的習慣。

5.2教師導入

教師既是課堂的“導演”,又是課堂中的“演員”。何時扮演何種角色,教師要根據需要靈活轉換,但必須要有示范活動,因為教師的示范效應是任何其它工具不可比擬、不可替代的,尤其是在課程導入這個環節,教師必須要進行精彩的示范,從而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非常輕松地進入“情境”,不知不覺地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之中去。

5.3獨立自學

學生根據學案進行自主的學習,結合學習指導,獨立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

5.4合作探討

學生分組討論,一般兩人或四人一組,組內成員相互交流自學成果,探討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教師此時可當一當“演員”,加入到“演員的隊伍”中去。

5.5交流展示

由各組選出的小組代表輪流在黑板前經行展示,鼓勵全員參與、多形式呈現。每組講解展示完后,針對展示情況,教師要作及時點評,學生還可以采取反問、追問、質疑或補充等形式,共同深入探究問題。在展示過程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歸納、總結和應用等,還要關注學生的語言、神態、動作、情感、書寫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5.6練習鞏固

鞏固練習旨在查看本節課學生的學習效果,并針對學生反饋情況及時進行補償教學。鞏固練習要限時限量,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重對學困生的檢查,收集學生答題信息。練習完成后,及時檢查,反饋矯正,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反饋與矯正的基本要求是“適時反饋,及時矯正;真實反饋,準確矯正”。每個知識點后面對應的練習題要扣住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易錯、易混、易漏點、高考焦點,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反饋矯正不僅可以采取書面練習、檢測,而且可以采用提問、展示等多種形式。

6.結語

“學案導學”模式既能夠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示范效應下,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養成良好的獨立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掌握科學的英語學習方法和策略,并逐步提高對英語的自學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但在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操作中,教師必須靈活運用,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Brown,H.D.語言學習與語言教學的原則(英文版)[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1.

[2]胡德海.教育學原理[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1.

[3]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桥县| 浠水县| 台中县| 南汇区| 汕尾市| 独山县| 盐亭县| 调兵山市| 天镇县| 宣城市| 星子县| 修武县| 清丰县| 南漳县| 长沙县| 东莞市| 成武县| 凤凰县| 怀远县| 威海市| 北川| 革吉县| 铜梁县| 罗源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宁陕县| 吉木萨尔县| 扎囊县| 洪江市| 晋宁县| 渝中区| 邳州市| 渑池县| 沈丘县| 米易县| 忻城县| 舒兰市| 芜湖市| 沁阳市| 舞钢市|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