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02 09:20: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自制主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自制玩具 幼兒大班 社會性情感教育
1.引言
幼兒的發展應是全面的發展,應重視發揮各種教育手段和方法在幼兒教育中的交互與滲透作用。為什么從前的孩子家長隨手自制的小玩具,孩子們能百玩不厭?在自制玩具逐漸消失的今天,我們怎樣利用自制玩具讓幼兒學而戲之,不亦悅乎呢?而且能夠滲透進社會性情感教育呢?筆者根據教學實踐,認為除了營造以自制教玩具為特色的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環境;實施多樣化的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形式,搭建積極參與的平臺之外,還可以采取利用自制教玩具開展主題性活動的辦法。本文下面以自制玩具為載體對大班幼兒開展社會性情感教學,進行了初步的探究。
2.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實際意義
幼兒園自制玩教具,是成人根據教育需要和幼兒發展需求,對各種自然材料或成品玩具進行加工、改造、組合,重新進行玩具教育因素設計后的產物。改造后的物品更具有教育的針對性,更能體現幼兒的發展需要,在教育運用上更為靈活,教育手段更為豐富,教育因素更為突出,并能集中運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反映出當地的民俗特色、社會文化。由于不存在商品玩具在生產與銷售中成本和利潤上的憂慮,自制玩教具能極大地體現玩具設計的時代感與教師的創造才能。此外,自制玩教具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就可以吸引幼兒參與制作,能激發幼兒動手操作玩具的熱情,促進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
3.社會性情感教育的含義
社會性情感教育,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識,進行社會交往,內化社會規范,進行自我控制及進行其他社會活動時受到的教育。抓住時機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情感教育,會產生什么教育效果呢?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而社會性情感教育正是根據幼兒的這一特點而臨時組織進行的教育,社會性情感教育所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情境性、直觀性,容易被幼兒所理解和接受。
4.大班中以自制玩具為載體開展社會性情感教育的實踐
社會性情感教育的開展離不開適宜的活動場所和多樣化的器械設施。我園開展的教師自制教玩具活動,激發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經過一年來的實踐與探索,成效十分顯著。自制教玩具既豐富了幼兒園的區角活動,又彌補了以往戶外活動中器械單一、教玩具缺少的局面。豐富多樣的自制教玩具,給幼兒園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物質保證。在實踐中,下面介紹一下利用自制教玩具開展主題性活動的一些具體做法。
《綱要》指出,幼兒園社會性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標是培養幼兒對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的興趣,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吸引幼兒參與。社會性情感教育課是實現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總目標的重要組織形式,在幼兒園為了充分開發自制教玩具在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中的功能和價值,提高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組織能力,我們開展了《自制玩具真開心》主題性教學活動設計和觀摩研討活動。要求教師從實際出發,利用自制教玩具為幼兒設計出豐富多樣的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并開展公開課展示和課后的互動式交流研討活動。在教學活動的設計策略中,我們主要運用了四種設計方法:
自由設計法:要求教師根據幼兒園現有的自制教玩具,結合班級幼兒的實際,自由選擇適合的教玩具設計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方案。這種設計方法形式比較寬松、簡單,我們運用于主題設計活動的開始階段。
同材異設法:教師們根據相同的自制教玩具,進行不同主題的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方案設計。例如自制教玩具彩球:大一班的×老師把它設計成一個《小兔真勇敢》的活動。把彩球喻為石頭,讓幼兒以小兔的身份用“石頭”練習投擲的本領;而大二班的×老師卻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猴娃摘桃》的活動,把彩球喻為桃子。活動中以小猴們幫大王孫悟空(老師)為西天取經的師傅和師兄弟們尋找食物為情景,進行猴娃摘桃的活動。望著在“桃樹”下蹦跳著來回向上竄,不把桃子摘完不肯休的“小猴”們,把聽課老師也帶進了這生動有趣的情景中,和孩子們一起樂了一回。
同材多設法:是要求每位教師根據相同的材料設計幾個不同的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可以是不同年齡段的社會性情感教育游戲或綜合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
異材同構法:教師應用不同的材料來構成同一個主題。如投擲練習:有的教師讓小朋友學做,把紙球當作炸藥彈,進行炸毀敵人碉堡的游戲;有的教師用紙飛機,以飛機飛過不同的云層來組織幼兒學習投擲;有的……
通過《自制玩具真開心》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在有趣的情景中、快樂的活動中,身體技能、合作能力、競爭意識得到了發展,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對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的興趣。同時,也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相互學習和交流的平臺。為優化教師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探究自制教玩具在社會性情感教育活動中的有效運用起到了促進作用。
5.體會與反思
一、電視劇價格飆漲 衛視轉戰自制劇市場
早有業內人士預測,自制劇將成為未來熒屏霸主,也是省級衛視收視之戰的主戰場。而電視劇價格的不斷飆漲,發行市場的混亂,是促成安徽、湖南、江蘇、浙江等一線省級衛視在2011年猛攻自制劇的主要動因。
2010年,國家廣電總局審批的電視劇14685集。廣電總局的官方數據也顯示,實際每年的電視劇產量和播出的比例為5:3,即40%已經生產出來的電視劇是沒有播出平臺的。2011年初,安徽衛視和天津衛視就因新版《水滸》發行混亂,而面臨收視風險,高價購買上星首播權,但出品方不能控制網絡盜播搶播的混亂局面。在購劇價格飆漲、發行市場混亂、收視競爭激烈的多重壓力推動下,安徽、湖南、江蘇等一線衛視在今年更加猛攻自制劇投入。作為播出平臺,衛視比普通制片方更有能力把控觀眾收視口味。多數業內人士預測,當衛視既是播出平臺,也是制作單位時,自產自銷的自制劇將成為未來熒屏霸主。
近年來,各電視臺自制電視劇越來越受到青睞,主要由于自制電視劇的編排有著許多優勢和與以往不同的特點:
(1)播出方式靈活。絕大部分電視臺的自制劇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但具體播出時段根據衛視頻道的不同情況而定,尤其是各臺自制的欄目劇和情景喜劇,節目時長大多在20~45分鐘之間,短小精悍,作為一個獨立的時段小板塊調整起來就比較容易,對頻道整體收視率也不會造成特別重大的影響。其中最早被觀眾和業界認同的自制劇就是重慶衛視的老牌欄目劇《霧都夜話》,原來固定在20:02~20:30播出,2007年4月則調整為17:30~18:15播出,收視熱度不減。
(2)每天1~2集,采用“細水長流講述故事”的播出方式。絕大部分自制劇是一集一個故事,獨立成章,單位容量小,但整體容量大,不少欄目劇、情境喜劇動輒上百集,如山東衛視投拍的大型情境喜劇《低頭不見抬頭見》長達365集,就以每天2集的速度播出。這種編排方式如果收視表現良好則會牢牢維系固定觀眾,欄目走勢相當穩定,有利于廣告品牌的長期投放,但劣勢在于一旦失敗,承擔的風險就非常巨大。
(3)注意和其他自制節目的編排配合,拉動收視率。在全國首創“定制式”營銷模式的天津衛視,其津門都市系列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小房東》等劇在業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以《楊光的快樂生活3》作為“天津衛視大劇獨播年”的開年序劇。編排上,開辟了19:30檔的“陽光生活劇場”,周一至周六全部打通,并采用了“自制電視劇+自制節目+電視劇”的架構,利用吊床原理,將自制欄目帶收視托起,形成觀眾在頻道內的順暢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差異化編排的競爭策略。
(4)季播型的播出方式悄然興起。自制劇由于是利用臺里的力量設備自己設置,在進度控制、節奏把握方面得天獨厚,可以根據市場的反映和特定時期的需求而靈活機動地選擇是否進行下去,大的時期編排上就可以采用按“季”播出的方式進行。目前,我國衛視頻道有兩種風格突出的季播方式——
方式一:湖南衛視《愛情魔方》的主題系列模式,每季所有劇情都有一個主題。例如:曾在7月底推出了“彩色清涼系列”,主題是“給你一個繽紛清涼的夏天”,所有劇集統一被整體規劃為五個小的系列,在8月的每周一到周四晚上7:30呈帶狀播出,每周4集一個小系列,共5周。每個小系列的主題分別是:第1周,七彩清涼,讓觀眾體驗彩虹般夢幻的愛情經歷;第2周,桔色清涼,來看超級爆笑的一對對滑稽戀人;第3周,白色清涼,在生離死別之間感悟真摯戀情;第4周,綠色清涼,提醒觀眾在酷熱中享受一抹無厘頭的薄荷香味;第5周,藍色清涼,傾聽這一夏最動人的悲情戀歌。這種創新編排方式結合了時代口味的變化,易受觀眾歡迎。
方式二:上海東方衛視《青蛙王子》的互動季播方式,該劇是為“好男兒”量身定做的互動偶像欄目劇,其大膽模仿美劇、令人耳目一新的播出模式最值得稱道:首先,一周播一集,以季播連續劇的形式,每周播一集,第一季共12集,這在我國尚屬首次嘗試;其次,該劇采取邊拍邊播的形式,在每集結尾設置情節懸念,開放競猜,被抽中的幸運觀眾可以去片場探班。而劇中熱點情節的發展,則完全由觀眾投票來決定。觀眾的投票不僅決定劇情走向,同時也決定現實中5位“好男兒”的命運:每周票數最高者成為該周MVP最有價值演員,票數每周累計,全季票數最高的選手將成為下一季的男一號,而票數最低的“好男兒”將被淘汰,失去第二季的機會。其獨創的新穎之處還在于每集播出前設置了30分鐘演播廳環節,讓劇中演員與觀眾進行現場互動,極大地調動了觀眾對下面劇集的收視熱情。這一創新的播出模式打破了傳統電視劇閉門造車的編播模式,真正做到了讓觀眾直接參與電視創作。這種模式在日韓、歐美早已普及,但對于我國電視劇市場而言,效果究竟如何,還需市場檢驗。
二、省級衛視“三國鼎立”自制劇大行其道
去年開始,省級衛視加大了自制劇攻勢,湖南衛視《一不小心愛上你》和安徽衛視的《夏家三千金》,自制劇扎堆開年。隨即江蘇衛視也推出蓄勢已久的自制劇組合拳——翻拍海巖劇三部曲。一方面,能對成本有效把控,另一方面,能有效規避同題收視競爭的尷尬,三大衛視都嘗到了自制劇的甜頭,而省級衛視自制劇“三國鼎立”之勢也在這種甜蜜中漸成雛形。
關鍵詞:區域活動;材料;有效投放
《綱要》強調:“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幼兒園的活動中,區域活動給予幼兒自由的游戲空間和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臺。因此我們要投放不同要求的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使每個幼兒都能滿足操作欲望,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效的材料投放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社會交往、動手操作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下面與大家分享我們在區域活動開展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有目地、有計劃的投放材料。
主題活動是一種充分展示智慧和個性的、有意義、有價值的學習活動,區域活動是主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主題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的系列活動。因此,材料投放應具有目標性,根據近階段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如:在《好忙的市場》主題活動中,圍繞“幫助幼兒了解市場與生活的關系,體驗買賣的過程與意義。”這一活動目標,在語言區為幼兒提供了故事CD、錄音機、幼兒用書以及大量的自制圖書,讓幼兒邊聽故事邊閱讀圖書。并請家長帶孩子去市場體驗,讓孩子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了解菜場、嘗試談價、學習買賣,同時家長和幼兒自制圖夾文故事書:聊聊自己想吃的菜,可以在菜市場的什么地方買到。請家長記錄幼兒的講述,并讓幼兒在適當的地方配上圖畫,從而達到落實活動目標,社會性語言得到了發展。在活動環境的創設中,應為幼兒創設學習交往的環境,這樣既能培養幼兒社會交往的能力,也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我們還結合主題創設了“美美超市”、“嘟嘟美食”。在“美美超市”,我們用四張桌子模擬貨架,分別擺放標志:生活用品區、玩具區、飲料區、餅干糖果區、果蔬區;材料提供了自制水果、蔬菜、水果籃、蔬果盒、橡皮泥、玩具、生活用品、飲料、袋裝餅干、糖果等的包裝盒;在“嘟嘟美食”區,我們用幼兒制作的魚和海鮮布置環境,把各種食物進行了分類擺放,如肉類、魚蝦類、蔬菜類、雜貨類等。并結合主題投放了相應的材料和師幼自制半成品。如自制的灶臺、鍋、碗、勺子、筷子、砧板、鏟子、塑料刀具等玩具;毛絨豬、雞鴨、魚、蝦、蟹玩具;毛線(做肉圓)、粉紅皺紋紙(肉絲)、泡沫紙(做餃子、包子、抄手)等;用礦泉水瓶自制了裝油鹽醬醋的調味瓶,還有圍裙、套袖等。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材料進行游戲活動。在益智區,我們提供了適量的水果模型、格子貨架、蔬菜圖形與漢字標記,讓幼兒根據圖形與漢字進行分類。在建構活動區建造小菜場:使用積木或插塑,建構市場中的貨物或人物,設置入口與出口,創設買賣的場景。同時師幼共同討論設置了取款機和多個刷卡機以及玩具貨幣,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幼兒在充分感受游戲快樂的時候,交往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同時使主題區域活動的目標得以實現。
二、根據主題活動的需要,投放適宜的相關材料。
主題活動的進行是以集體活動、區域活動為主線展開的。區域活動是與集體活動不可分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在投放區域材料時,我們往往根據主題活動實施的需要。科學地投放與主題相關的區域材料,使主題活動中的集體活動、區域活動能更好地互動,從而使主題的實施更加完整、深入。
在《好忙的市場》的主題中,各種各樣的豆豆吸引了幼兒的視線。在美工區,豆豆成了粘貼畫的好材料,幼兒將各種形狀、大小與顏色的豆豆互相搭配。粘貼出了一幅幅富有創意的豆豆畫。幼兒還在老師的帶領下每人選擇了一種豆子。自己親手種在小花盆中,精心地照顧它,并將小豆豆的變化記錄在“豆豆生長情況記錄表”中。幼兒每天都用心地給豆豆澆水、曬太陽。有時還省下一點豆漿給豆豆喝.就是盼望著自己的豆豆能早點發芽。在語言區投放了一些關于豆豆的故事、兒歌,如《豆豆買豆豆》、《扁豆的故事》等,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豆子。益智區提供瓶子、碗等容器,筷子、勺子、各種豆,幼兒根據容器上的點數或數字,取出相應的豆子。還可以按照豆子得顏色、形狀、名稱等規律進行分類、排列。
三、結合主題投放具有層次性和可操作性的活動材料
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活動區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興趣的幼兒提供適于其發展的活動環境。因此我們在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度不同的材料,便于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在主題活動“好忙的市場”中,我們增設了一個“好吃的蔬菜、水果”的區域,提供的材料有蔬菜、水果畫紙、剪刀、數字袋等,能力弱的幼兒只要求會給蔬菜、水果涂色,盡量不要將顏色涂到邊線的外面;能力一般的幼兒要能將蔬菜、水果剪下來,數一數,知道自己剪了幾個水果或蔬菜;能力強的幼兒則會按照袋子上的數字裝入相應數量的水果或蔬菜。這樣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選擇材料和操作方式,為他們達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創造條件,使每個孩子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活動材料還應該具有可操作性。通過操作材料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使幼兒在半小時的區域活動中不感乏味。如主題活動“妙妙鼻”中,我們結合主題,在益智區的投放了各種動物鼻子的拼圖,幼兒在拼的過程中會不斷遇到挫折,然后經過觀察、思考、反復拼貼,直到成功為止。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判斷智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各式各樣的動物完全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很多種動物的鼻子,那種成功后的喜悅更是不言而喻。
四、家園合作準備材料,豐富幼兒區域活動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區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越多樣,幼兒在操作過程中就會變得越聰明、自信、大膽。因此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教師、家長和幼兒共同配合。
1.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區域里有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小樹葉粘貼成小動物;葉子拓印,制成“書簽”;小石頭當成計算材料……孩子們能在隨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自由的體驗和創造的樂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秦皇寶鼎”的烹飪手法并沒有太多特別之處,是把遼參、鮑魚、魚翅、大蝦球、帶子這幾味海鮮用濃湯煨入味。特別之處在于它的出品方式――提前煨人味的原料們在走菜時會被放入一個特殊的器具中加熱,這個器具是一只近百斤重、半米多高的大石鼎。
走菜時,石鼎被抬進包廂,在底部鋪上層食鹽(圖1),倒進高度白酒,點著后熊熊的火苗能躥出尺多高。把調好味的濃湯倒進一只黑色的砂鍋中,將砂鍋放到鼎內燒熱,加入原料熱透(圖2),用分餐勺盛入兩個盛器中上桌。上桌用的這兩個盛器也是石鼎(圖3),只不過小了很多。菜品本身檔次較高,再用這種方式上桌,讓食客感覺很震撼。這個大石鼎是從北京大型工藝品市場訂購的,價格約三四千元。
1 秦皇烤魚
熱賣理由:“燒烤”永遠是夏季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之一。這款烤魚烤好后刷上自制醬食用,口味很獨特,一天能賣一百多條。
制作:冰鮮的氣泡魚(當地的一種魚類,身體窄長,每只重約二兩半,售價約10元/斤)去鱗殺好洗凈,加蔥、姜、蒜、料酒、白酒、干辣椒、雞粉、鹽、味精拌勻,腌漬3小時,用竹簽串起來,表面刷上一層油,上炭火中火兩面翻烤10分鐘至外酥里嫩,刷上自制醬上桌即可。
自制醬的做法:鍋上火入底油燒熱,加小洋蔥粒1 50克、蒜茸300克、芹菜碎1 50克炒香,加入沙茶醬1瓶、阿香婆素味辣醬5瓶、阿香婆香辣牛肉醬5瓶、蒜茸辣醬4瓶,小火熬炒20分鐘即可。
2 炭烤鮑魚
熱賣理由:鮑魚腌漬入味后串起來刷醬汁烤至入成熟,跟炭火爐上桌,客人邊吃邊烤,出品形式新穎,把鮑魚像羊肉串一樣烤著吃,給客人留下深刻印象。
制作:活鮑魚殺好洗凈,入沸水氽30秒,撈出瀝干水分,加料酒、蔥姜、鹽、味精拌勻,腌漬1小時,每2只一串,點綴洋蔥片和紅椒片,用竹簽串好,表面刷上一層油,上炭火烤制1分鐘,取下刷上一層自制醬汁,再上火兩面翻烤至入成熟,帶炭火爐上桌即可。
自制醬汁的做法:鍋上火入底油燒熱,加入蒜未150克炒香,加入蒜茸辣醬2A、美極鮮味汁50克、孜然粉20克,小火炒香即可。
3 XO醬燒大蝦
熱賣理由:大海蝦用自制XO醬燒入味,在原料本身的鮮味上融合醬汁的香味,在以吃海鮮本味為主的當地比較新穎。
制作:兩頭大蝦飛水后炸至皮肉分離,用巧媳婦魯味鮮醬油、料酒、老抽、東古一品鮮醬油及自制XO醬燒入味即可。
關鍵詞:自制玩教具;幼兒發展;關系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7-044-1
我們所說的自制玩教具則是相對于現在市場上需要花錢購買的各種商品性質的教玩具而言的。它是指兒童或成人采用各種物品或材料自己動手制造出來的,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以及游戲活動的現狀,創造性地利用收集的各種自然材料或廢舊材料,制作出符合幼兒現實需要的教玩具。
一、自制玩教具的意義與價值
幼兒參與到制作和玩自制玩教具的活動中,無論是過程還是結果都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制作——思考——再制作,直到制作出令人滿意的玩具的過程能夠使兒童體味到親手制作玩具的樂趣,感受揭示自然奧秘的喜悅。通過這種方法,讓幼兒在“做中玩、玩中學”。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中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制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幼兒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于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我們同樣可以從“綱要”的相關規定中看出自制玩具對于幼兒的價值所在。
二、自制玩教具與幼兒發展
(一)自制玩教具材料收集與幼兒發展的關系
在幼兒園中,教師、家長、幼兒通常為自制玩教具的材料的主要收集者。以我所見習的幼兒園的一次收集材料的過程為例。
例一:在舉行有關新年的主題活動時,教師請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收集秋天各種各樣的落葉,并進行“樹葉貼畫”展覽會的游戲。在收集到足夠的落葉后,教師與幼兒進行了一次有關“秋天的葉子”的談話活動。
在本次收集材料之前,幼兒對于各種葉子的認識比較淺薄,僅知道一些常見的樹葉,例如松樹葉、梧桐樹葉等。但在收集樹葉的過程中,幼兒自然地對于各種不認識的落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與爸爸媽媽一起收集的過程中,通過詢問的方式,得到了解答,拓展了幼兒對于葉子的認識經驗。在幼兒帶葉子來幼兒園的時候,通常一見到老師就會迫不及待地告訴老師自己認識的新葉子叫什么,并會很熱情地解說各種葉子長在哪種樹上等。對于幼兒的熱情,教師對這次葉子的收集進行了“秋天的葉子”的談話活動。在談話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非常強烈,每個幼兒與全班幼兒分享自己的已有經驗,而這些經驗就是在收集葉子的過程中拓展的,相較于教師直接開展活動,引導幼兒去認識各種樹葉而言,幼兒自己到大自然中去發現,并自主地想去了解,去探索,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同時也增長了自己的認識,培養幼兒對探索的興趣,讓現在在城市中長大的孩子體驗到在自然中的快樂,培養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由此可見,自制教玩具收集材料的過程對幼兒來說是很好的學習過程。
(二)自制玩教具制作與幼兒發展的關系
自制教玩具的制作過程對幼兒來說是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創造力以及動手動腦能力的過程。在幼兒園中,幼兒對于動手活動總是充滿著激情。他們非常享受自己動手的過程。
例二:在幼兒園進行“新年”的主題活動過程中,在手工區投放制作鞭炮的各種材料。請幼兒將制作好的鞭炮送入小超市進行販賣。鞭炮制作的方法:將長方形的小紙的長邊貼在一起,并在小鞭炮的兩頭貼上金色的鑲邊。要求:不能把小鞭炮壓扁,同時鞭炮的兩端要同樣粗細。
從上述范例以及聯系我們生活中的自制教玩具可以看出,部分自制教玩具具有地域性、季節性等特點。如例一中提到的葉子便具有季節性的特點,同時不同地區的葉子也是各具特色的。而例二中的“鞭炮”也比較有特色,因為那是根據“新年”這個主題順勢展開的。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也會受地方特色或季節特色的影響等來擴展相應的經驗。而在幼兒自己動手制作鞭炮的過程中,教師的示范鍛煉了幼兒的觀察力,他們自己制作則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由于將小長方形的長邊貼在一起這個步驟比較難,因此對幼兒來說又有一定的挑戰性,可能在觀察教師示范后還是不能很好地完成,這就需要幼兒自己去嘗試,而教師在這時候需要做的則是做出適當的語言提示和指導,鼓勵幼兒不輕易放棄克服困難的嘗試。
(三)玩自制玩教具與幼兒發展的關系
玩是幼兒的天性,而自制玩教具很好地將有針對性的教育融入到了幼兒玩具之中。
例三:教師在桌面游戲中,在一個桌子上放上6副情境圖以及各式各樣的動植物。教師要求用桌上的圖片進行講故事。
關鍵詞:意志品質;質性分析;編碼
中圖分類號:G804.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1007-3612(2011)03-0075-04
A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Volition
LI You fa1,WANG Ting ting2
(1.College of P.E.and Sport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 ijing 100875,China;
2.Department of Air Force Clinics of Beijing Milit ary Region,Beijing 100060,China)
Abstract: Phenomenological interview was carried out towards good mental toughness behavio r among athletes with excellent volition characteristics. Then the research use d Nvivo encoding software to explore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build the voli tion model.In the volition model,there are two classes’ dimensions,which inc luded four dimensions in the first class and nine dimensions in the second class .The dimensions in the first class were consciousness,independence,resolutene ss and toughness and the dimensions in the second class were goal clarity,conti nence,belief confirmation, persistence, wisdom focus, decision in time,fati gue endurance and difficulty bearing. Self fulfillment, goal clarity,contine nce belonged to consciousness, belief confirmation, persistence belonged to in dependence, wisdom focus and decision in time belonged to resolution and fatigu e endurance and difficulty bearing belonged to toughness.
Key words: voli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coding
意志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現象,是人主觀能動性的集中表現,對人的心理健康、人格形 成和發展、事業成功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迄今為止,心理學對認知過程的研 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但對意志的研究相對薄弱。
許多學者通過理論思辨等方法來界定意志品質的維度,但沒有一致結論。前蘇聯學者彼 得羅夫斯基(1981)認為意志品質包括獨立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性四個方面。[ 2]高 玉祥等(1985)認為個性中的意志結構主要表現在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方面。 [3]彭聃齡(1988)認為意志品質的結構包括獨立性、果斷性、堅定性、自制性。 [4]除此之 外,殷小川(2001)將意志品質的結構確定為主動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并將這4 種品質作為優秀運動員意志品質量表測量的目標。而后,經探索性因素分析,最終將意志品 質的結構確定為5種:自覺性、主動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5]梁承謀等人 (2003) 立足于意志的定義,將意志品質的結構擴展為6個方面:堅韌性、頑強性、果斷性、自控力 、目標清晰度和信念確認度。[6]也出現了不同運動項目運動員具有不同意志品質 維度的傾 向,如張寶華(2001)認為體操運動員的意志品質主要有:自覺性、果斷性、勇敢性、沉著 性、頑強性和自制力。[7]西方學者目前對意志的研究集中于意志控制策略的研究 ,分析指出了意志作為一種控制策略在各種活動中的作用[8,9]。
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論研究方法,以行為事件訪談法作為收集資料的主要方 式,讓運動員回顧以往訓練比賽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詳盡地描述比賽訓練中克服困難的過 程及感受,對其克服困難的意志行為進行全面客觀分析,從中提煉意志品質維度,為能量化 評價意志品質提供理論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基于意志行為的復雜屬性,以質性研究為取向,通過行為事件訪談技術,讓受訪者描述 比賽訓練中克服困難成功以及克服困難失敗的典型案例來收集資料。由于收集到的相關資料 非常繁雜,本研究采用質性分析軟件Nvivo 8.0來管理大量資料,研究分析的每一步都扎根 于原始資料,逐級編碼形成結論,并通過這種質性分析軟件直接在原始資料和編碼之間反復 進行類別、關系的驗證,保證資料分析過程的邏輯性和透明性。
1.1 訪談對象 共選取14名運動員作為研究被試。其質型國際運動健將代表4名,健將級運動員10 名。特質型國際運動健將代表有面臨巨大傷痛的體操運動員桑×,歷經57天橫渡大西洋的中 國第一人孫××;在比賽最后一刻“滑”出人間奇跡的冰壇尖兵葉××;訓練出三屆奧運冠 軍且自己也曾是健將運動員的跳水教練于×。其中男性7名,女性7名。
訪談一般在約定好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在經得被訪者的同意、簽署書面《個案訪談協議 》并申明保密原則后,才可以進行錄音。這樣在訪談時能減少訪談對象的防御,對獲取資料 的可信性有較好的保障。
1.2 訪談方法與內容本研究中的意志品質建模,采用經典的實證建模方法,即行為事件訪談技術(Behavior al Event Interview,BEI)。這一方法也稱為行為事件分析技術,它是由McClelland和Dai ley(1974)結合關鍵事件方法(Critical Event Interview,CEI)和主題統覺測驗(TAT)于 1974年開發的一種操作性訪談技術,是對J.Flanagan(1954)CEI方法的一個擴展。行為事件 訪談法是一種開放式的行為回顧式探察技術,通過了解受訪者對自己過去活動中發生的某些 “行為事件”的回溯,揭示當事人的品質,特別是那些潛在的個人特質,能夠對當事人未來 的行為產生預期。采用開放式的行為回顧式探察技術,即行為事件訪談法,讓被訪談者找出 和描述他們在學習生活或訓練比賽中,遇到困難和挑戰時,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三件事,然 后詳細地報告當時發生了什么,如表1所示。
在質性訪談中,利用BEI技術建模時不管研究的過程和研究的 內容如何,訪談過程和編碼過程這兩個環節都是決定意志品質建模成敗的關鍵。選取樣本的 代表性,講述成功故事和失敗故事的結構性,訪談中訪談主持者有效地詢問探測性問題,文 本編碼的主觀性的有效控制,這些重要因素都會影響意志品質建模的準確度。因此,對訪談 主持人及其參與研究的相關人員事前進行BEI技術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在編碼過程 中,定期組織研究者討論,這種討論對于研究者提高編碼一致性,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1.3 訪談資料整理訪談錄音文本轉錄。由專人將訪談錄音整理成文字,然后由研究者對照錄音,核查文本 。校核后給每個錄音文本編號,并打印文本,最終產生提出意志品質模型的原始數據,即14 份訪談錄音文本,共計10萬余字。
1.4 編碼工具在本研究中,使用Nvivo軟件對文本資料進行了編碼。該軟件是QSR國際有限責任公司生 產并注冊的系列產品,目前在質性研究中的使用十分廣泛。當然Nvivo質性分析軟件并不能 代替人的思考,因而編碼終究是一個比較主觀的過程。該軟件編碼的界面如圖1所示。
(說明:A表示文檔顯示窗口,該窗口顯示需要編碼的整篇文檔,并在該窗口中進行編 輯和編碼;B表示代碼顯示窗口,該窗口可以顯示已編的代碼以及與文字的對應關系;C表示 代碼窗口,該窗口可以顯示所有的代碼,以及對哪些代碼進行過操作。)
1.5 扎根理論方法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的方法對社會 現象進行整體性研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 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10](陳向明,2000)。
在質性研究中,最常用的建構理論的方法是“扎根理論”。本研究運用扎根理論方法, 通過對深度訪談資料的分析,挖掘意志行為信息,并通過編碼發現關鍵概念的關系模式。這 是一個不斷比較、思考、分析、轉化資料成為概念以建立理論的過程。扎根理論方法的資料 分析過程包括開放式編碼、軸心式編碼和選擇式編碼3個步驟。
意志是人自覺地確定目的,并根據目的調節支配自身的行動,克服困難,去實現預定目標的 心理過程[11](朱智賢,1989)。在意志行動之前,活動的結果已作為行動目的以 觀念形式清楚地存在于人的頭腦之中,以此來指導自己的行動,并使之達到預期的目標。這 種先形成觀念,隨之付諸行動,使內部意識向外部動作轉化,并使之緊密圍繞觀念進行,充 分表明了明確的目的性。另外,意志行動必須是與克服困難相聯系。克服困難是意志行動的 核心,人的意志行動只有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顯現出來。人在意志行動中碰到困難有兩種情 況,一種是外在困難,它是阻礙目標確立與實現的外部條件。另一種是內部困難,它是阻礙 目的確立與實現的內在生理與心理的條件。可見,意志行動具有兩大特性,即“明確的目的 性”和“與克服困難相聯系”。本研究的三級編碼過程緊密圍繞意志行動的這兩大特性展開 。
按照上述操作步驟,根據扎根理論的程序,得到了訪談樣本的編碼結果。限于篇幅,僅列舉 桑×的訪談文本編碼結果,包括對主題及相應編碼的截取,如圖2所示。
1.6 編碼的信度和效度兩個編碼者對相同文本材料獨立編碼結果的一致性程度,是影響編碼信度的重要因素, 是編碼結果可靠性、客觀性的重要指標。經過預研究之后,研究者及助手對編碼系統已經較 為熟悉和統一。在完成編碼任務后,隨機抽取5份文本材料的編碼結果,計算了兩人編碼的 評分者一致性。結果表明(表2),各子維度的頻次相關在0.78與0.95之間,說明評分者 一致性比較理想,反映了本次編碼的合理有效性。
在訪談錄音轉為文本的過程中,對訪談結果盡量 進行深刻而豐富的描述以最大限度提高內部效度。而且編碼的每一步驟都要參照同類研究。 本研究部分支持了梁承謀(2003)關于意志品質六維度的觀點,顯現出較好的理論效度。
2 結果與分析
根據訪談編碼的數據,確定出意志品質的四個維度:自覺性、獨立性、果斷性和堅韌性 。如圖3所示。自覺性是指主體在意志行動中,活動目標十分明確,并自動按照它的要求, 支配、維持自己的行動的品質;獨立性是指人在意志行動中能根據自己的認識與信念,單獨 采取決定,執行決定,而不屈從于周圍環境壓力的品質;果斷性是主體善于在復雜情況下, 明辨是非,迅速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的品質;堅韌性是主體堅信自己的決定正確,長時間堅 持不懈為執行決定而奮斗的品質。
其中,自覺性包括自我實現欲、目標清晰度和自制力三個子維度;獨立性包括信念確認 度和頑強性兩個子維度;果斷性包括智源集中度和決策及時性兩個子維度;堅韌性包括倦怠 耐久度和困難承受度兩個子維度。自我實現欲是主體證明自身價值需要的強烈程度;目標明 確度是主體對目標和計劃的具體明確程度;自制力是主體克服動機斗爭的自我約束程度;信 念確認度:主體對目標完成執行的認可程度;頑強性是主體在困難突如其來時的接受應對程 度;智源集中度是主體注意對象的集中程度及思維的清晰程度;決策及時性是主體決策的速 度和準確程度;倦怠耐久度是主體對身體疲乏、倦怠的忍耐程度;困難承受度是主體對身體 傷痛、精神壓力的長久承受程度(表3)。
個體在自覺性品質上確定好目標,經由獨立性品質讓目標更為堅定,在果斷性品質上目標以 觀念和行為的方式表現出來,在堅韌性品質上,目標的執行通過堅持取得圓滿結果。
3 討 論
1)在模型建構過程中,編碼的第一個階段是開放式編碼以形成意義單元。采用逐段逐句的 分析,從提取出來的關于意志行動的段落中進行再提取、合并和初步概括,抽取出相應的意 義單元。開放性編碼是將意志行動資料記錄逐步概念化和類別化,目的在于指認現象、界定 概念、發現類別。通過開放式編碼分析,明確資料所代表的意義,提煉出精確、有價值的概 念,并在進一步發展這些概念中,將指代同一現象或事件的概念重新歸類。通過不斷比較和 提問題,發現意志行動涉及到13個主題,包括動機、好勝心、目標、計劃、誘惑、信念、注 意、競爭、拼搏、決策、厭倦、壓力、傷痛等方面。這些主題充分反映了意志行動的特性。 其中前7個主題與“明確目的性”有關,后6個主題與 “克服困難”有關。
2)編碼的第二個階段是軸心式編碼形成概念詞。軸心式編碼是對開放式編碼后得到的有意 義單元進行進一步的歸納、概括,將屬于同一意義層次的概念進一步歸類,賦予概念詞更大 的解釋力,從而對現象進行更為精確全面的解釋。在開放式編碼階段,所得出的類別幾乎都 是獨立的。在軸心式編碼階段,通過原資料確認類別關系,使開放式編碼已經發展出來的有 關理論概念能夠充分被驗證,最大程度地發現資料的相似性和變異性。在此階段,將開放式 編碼的13個主題歸納為9個概念,具體為:將動機、好勝心這兩個主題概括為自我實現欲, 將目標、計劃這兩個主題概括為目標清晰度,將誘惑這一主題概括為自制力,將信念這一主 題概括為信念確認度,將競爭、拼搏這兩個主題概括為頑強性,將注意這一主題概括為智源 集中度,將決策這一主題概括為決策及時性,將厭倦這一主題概括為倦怠耐久度,將壓力和 傷痛這兩個主題概括為困難承受度。
3)編碼的第三個階段是選擇式編碼以形成核心類別。選擇式編碼是對概念詞進一步歸納, 發展成為核心類別,從而更好地解釋研究問題以及研究問題的本質。核心類別應該代表研究 主題的核心內容,它應該具有很強的解釋力,可以將相近類別的概念詞連接起來,形成一個 有關聯和層次的框架。在此階段,將自我實現欲、目標清晰度和自制力歸為自覺性維度;信 念確認度和頑強性歸為獨立性維度;智源集中度和決策及時性歸為果斷性維度;倦怠耐久度 和困難承受度歸為堅韌性維度。自覺性、獨立性、果斷性和堅韌性則是構成意志品質的四個 維度。意志行動與克服困難相聯系,必須長期地忍耐、堅持以達到目標,因而需要堅韌性品 質;意志行動所面對的情境有時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常常處于兩難境地,卻又必須迅速決策 ,因而需要果斷性品質;意志行動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會受到內外部的各種誘惑,產生激 烈的動機斗爭,因而需要自制性品質,另外,意志行動必須有堅定的信仰,才能夠承受極端 的困難、忍受單調乏味的枯燥倦怠感,因而需要獨立性品質。這四個品質構成了意志品質模 型的一級維度。
4)通過本次實證研究得出的意志品質模型,與以往研究結果相比,突出特點在于不僅通過 編碼得出了四個一級維度,而且對這四個一級維度進行了分解和細化,得到了意志品質的九 個二級子維度,較好地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單一級別的意志品質模型存在的重疊和交叉的歸屬 問題。
4 結 論
1)本研究運用質性研究方法,采用BEI技術,通過實證研究和分析確立了意志品質模型,建 構的意志品質模型中,共有兩級維度,包括四個一級維度和九個二級子維度。
2)意志品質的四個一級維度是:自覺性、獨立性、果斷性和堅韌性。九個二級子維度包含 自我實現欲、目標清晰度、自制力、信念確認度、頑強性、智源集中度、決策及時性、倦怠 耐久度和困難承受度。其中,自我實現欲、目標清晰度、自制力歸屬于自覺性;信念確認度 、頑強性歸屬于獨立性;智源集中度、決策及時性歸屬于果斷性;倦怠耐久度和困難承受度 歸屬于堅韌性。
參考文獻:
[1]李佑發.意志研究現狀及其在體育運動中的研究展望[J].天津體育學院 學報,2008,23(1):60-63.
[2]彼得羅夫斯基著,朱智賢,等譯.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3]高玉祥,程正方,鄭日昌.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4]彭聃齡.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
[5]殷小川.我國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診斷和監測系統的研究與建立[M].北京:人 民體育出版社,1985.
[6]梁承謀,付全,程勇民,等.BTL-YZ-1.1高級運動員意志量表的研制及運用[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12):44-47.
[7]張寶華.體操運動員意志品質及其培養[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1,25(5):1 33-134
[8]Cross, S.E., & MARKUS, H.R.The willful sel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 sychology Bulletin,1990,16(4):726-742.
[9]Tibor P.Palfai, Abigail M.McNally, Monica Roy. Volition and alcohol-ri sk reduction :The role of action orientation in the reduction of alcohol-relatedharm among college student drinkers[J]. Addictive Behaviors,2002,27:3 09-317.
就目前農村勞動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有的教師在勞動實踐這一教學環節上,不是按學生年齡特點、知 識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異進行勞動實踐教學;部分教師在處理勞動知識和勞動實踐的教學關系上,不是有所側 重,而是平均用力。這就違背了新形勢下勞動課教學的自身特點,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勞動課教學的任務。鑒 于此,筆者認為,要上好勞動課,除了依據勞動課的自身特點和宏觀把握勞動課教學的原則外,還要依據學生 的生理心理特點、年級層次、知識水平以及對實踐項目的興趣和了解程度等因材施教,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熱 情地參與學習和實踐,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低年級勞動課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應側重于培養學生
“自我服務”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勞動興趣教育。
農村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年齡一般在7-9歲,他們知識水平低、自制能力差,因此,在勞動課的實踐環節上 ,需要圍繞“自我服務”(自我服務不只是為自己服務,還包括為自己生活的班集體服務,為家庭成員服務, 為伙伴服務)這一主題進行教學活動,從學生身邊的小事中選擇一些他們易于感興趣的事開展活動,教育學生 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以培養、鍛煉學生獨立生活的能力。如學習《洗手帕》(《勞動》第二冊)一課,可以 設計出這樣一些實踐項目:“洗手帕比賽”、“穿一件自己動手洗的衣服”、“做一件讓媽媽高興的事”等。 活動評比的原則是多鼓勵、少指責。這樣一來,既進行了勞動知識的教學,又對學生提出了勞動技能的啟蒙要 求,還能培養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
二、中年級勞動課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應側重于培養學生
“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情感教育。
小學中年級學生由于已經接受了兩年的學校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文化知識和自制能力,依賴性減少,許多 事情都想“自己做”,這應該說是由低年級勞動教育培養成的“勞動興趣”向中年級階段形成“勞動情感”的 一個平穩過渡。因此,我們應抓住這一良好契機,在指導勞動實踐活動時加強勞動情感教育,寓情感教育于勞 動中。但是,學生在由“自我服務”向“自主”、“自制”的轉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獨立自主能力,應該說 還是比較脆弱的。在這種情況下,對學生的勞動實踐活動不能包辦代替,不能束縛他們的勞動積極性和自主性 ,而應當大膽放手,真正發揮學生在勞動實踐中自我教育的作用。為此,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時,應側 重于引導:①教師應注意低、中年級層次的銜接,有的放矢地開展一些活動,讓學生由“自我服務”勞動及時 轉到以“自主”、“自制”為實踐主題的勞動制作上來。如開展“小小巧手賽”、“今天我當家”等主題活動 ,以此來提高學生自立的信心,進而培養學生自主、自制的能力。②教師的指導一定要留有余地,把握好尺度 ,盡可能多一些“懸念”,這樣才能既給學生更多動腦、動手的機會,又避免“扶而不放”、“越俎代庖”的 現象。③注意發揮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多鼓勵學生動腦、動手,對一些哪怕是最粗糙的作品,教師也應給予肯 定,決不允許用刺激性語言傷害學生制作的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注意通過勞動教育和實踐教學開發學 生的智力,使每個學生的各種能力都得到鍛煉,進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
三、高年級勞動課教學中的實踐活動,應側重于培養學生
的“自強”、“創新”能力,對學生進行勞動責任感教育。
小學高年級學生已有了自己的獨立的思想,在低、中年級段獲得的各種能力正促使他們朝著“自強”的方 面發展,他們已不愿聽教師“多余”的“嘮叨”,對教師過多的“指手劃腳”表示厭煩。在勞動實踐活動中, 一些學生在操作、設計能力方面常表現出超越教師想象的可喜情景。為此,教師應給每一位學生充分展現自己 能力的機會,給他們創造一個競爭的環境。在指導思想上,應本著培養學生“自強”、“創新”能力的原則, 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同時,指導教師要注意做到:①充分做好后進生的促進、轉化工作,給他們以 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對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哪怕是一點點,也要迅速捕捉,給予肯定,并使之發 揚光大。②指導實踐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即使是同一年級進行同一個活動主題的勞動實踐,也要避免“一 刀切”的標準。各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差別,其性格、興趣、愛好等都不盡相同,因此,在活動的主題確 定后,要圍繞著活動的主題進行分類施教。只要使學生在相應的年級段里受到應有的教育,掌握需要掌握的勞 動技能,便算是達到了教學目標,切不可求全責備。在這方面,我們做了一點較為成功的嘗試。如,為了配合 小學高年級的勞動課教學,我們結合學校少先隊工作,在“六·一”前夕,設計了一個以四、五年級學生為主 體的“爭創勤巧隊員”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各自發揮一技之長,規定在一個星期天內每人拿出代表自己最 高水平的一件小制作,向“六·一”獻禮。在所有參展作品中,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男同 學精心制作出搓洗板,有的女同學巧手織出柳編工藝品;有“高才生”改制的氣補塑料槍,也有一般學生費了 九牛二虎之力才完成的粗糙的刀刻木制品。展覽桌上,每一件小制作都凝聚了學生們的心血,令人喜愛,學生 們也從中獲得了成功的樂趣。這次實踐活動出現了人人動手、個個參與的喜人場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政府審計業務外包; 交易成本; 交易治理結構; 交易特征; 審計主題
中圖分類號:F239.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5937(2015)07-0130-07
一、引言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業務外包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外包已成為當前企業界、政府界與理論界關心的一個熱點。就政府部門來說,業務外包已經成為提高公共服務效率效果的重要路徑,甚至是現代國家治理的標志之一。政府審計機關是重要的政府部門(廣義政府),審計業務外包在不少國家也已經成為常態,如何利用審計業務外包來提高政府審計效率效果已經成為重要的議程(賈云潔,2014)。我國政府審計目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審計覆蓋率較低,而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路徑是審計業務外包。
然而,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理論研究極為缺乏,關于政府公共服務外包有不少的相關研究(鄭聞,2009),關于內部審計業務外包也有很多研究(王光遠、瞿曲,2005),關于業務外包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徐姝,2003)。本文借鑒政府公共服務外包、內部審計業務外包、業務外包的相關研究成果,以交易成本理論為基礎,引入審計主題,構建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理論框架。
二、文獻綜述
根據本文的主題,筆者簡要地對政府公共服務外包、內部審計業務外包、業務外包的相關文獻作一概要式的綜述,然后再綜述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相關文獻。
關于政府公共服務外包有不少研究,研究主題涉及公共服務外包內涵及方式、公共服務外包驅動力、公共服務外包效果(Ni,Schneider,2007;句華,2008;鄭聞,2009;舒奮、袁平,2012)。關于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研究較多,研究主題涉及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動因、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方式、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利弊、影響內部審計業務外包是否成功的因素、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后果等(Pelfrey,Peacock,1995;王光遠、瞿曲,2005)。還有很多文獻研究業務外包的共同問題,涉及的主題包括:外包的概念、分類及動因,外包的過程框架,外包決策,外包實施與管理,外包與組織績效關系(徐姝,2003;吳國新、高長春,2008)。
然而,關于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研究極為缺乏,國外鮮有相關研究(賈云潔,2014),國內的研究也很少。徐向真(2014)分析探討了我國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必要性、政府審計外包的主要形式及其優缺點,并指出了政府審計外包過程應該注意的事項。賈云潔(2014)介紹了澳大利亞政府審計外包的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認為我國審計機關應整合利用外部審計資源,做好審計業務外包的需求分析,外包部分審計業務,聘用臨時專職人員,建立健全外包合同管理制度,以更好地應對審計的發展需求和挑戰。此外,有些文獻從審計資源整合的角度涉及到政府審計如何利用民間審計資源(張小秋,2005;車嘉麗,2008;劉玉波、桑海林,2010;張倩,2013)。
總體來說,業務外包、政府公共服務外包、內部審計業務外包的相關研究較為深入,而關于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研究則極為缺乏,本文借鑒上述研究成果,以交易成本理論為基礎,構建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理論框架。
三、理論框架
政府審計業務外包涉及理論和操作兩個層面的問題。從理論層來說,有兩個基本問題:審計業務為什么要外包――外包動因;什么審計業務可以外包――外包業務類型。操作層面是以上述兩個基本問題為基礎,設計和執行操作制度,主要包括:政府審計業務外包模式、外包步驟、外包付費方式、外包績效評價、外包質量控制、外包風險控制等。本文關注理論層面的問題,通過對政府審計業務外包兩個基本問題的解析,構建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理論框架。
(一)審計業務為什么要外包――外包驅動因素
關于業務外包的動因,有經濟學、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等不同視角的理論觀點。就經濟學來說,有交易成本理論、委托理論、不完全契約理論等不同視角的理論觀點(吳國新、高長春,2008);就管理學來說,有供應鏈管理理論、資源基礎理論、核心能力理論等不同視角的理論觀點(吳國新、高長春,2008)。在上述多種觀點中,交易成本理論和核心能力理論是主流觀點。
交易成本理論認為,業務外包是降低交易成本的手段,當交易活動的市場成本大于內部交易成本時,則該項活動應全部或部分地在組織內部進行,否則就應在組織外部進行(Williamson,1975)。核心能力理論認為,核心能力是指能使組織長期或持續保持某種競爭優勢的能力,屬于組織核心能力的活動要加以嚴格控制和保護,原則上不能進行外包,而其他不重要的活動則應該外包出去,以使組織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核心能力的培育和保護上(Prahalad,Hamel,1990)。
上述兩種觀點事實上是異曲同工的(Arnold,2000),對于任何一個組織來說,具有核心能力的活動,其成本會低于市場成本,而不具有核心能力的活動,其成本會高于市場成本。所以,降低成本是核心能力發揮作用的結果,而具有核心能力是成本得以降低的原因。所以,將不具有核心能力的活動外包,讓具有核心能力的組織來從事該項活動,從而,該項活動的成本就會降低。一般來說,政府業務外包的背景是新公共管理運動,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重要主旨。所以,通過業務外包將市場機制引入政府服務,也就是讓具有核心能力的組織來提高其擅長的服務,該項服務的效率會提高,而成本會降低。研究表明,雖然人們似乎也在逐漸意識到為獲取競爭優勢而需要將外包看作一種戰略措施,但實際上人們主要還是將外包看作是一種節省成本的手段,降低成本是實施外包的最主要驅動因素(Arnold,2000)。
既然如此,這里的交易成本是什么呢?Vining & Globerman(1999)認為,組織活動在自制與外包兩種選擇中存在三種成本:生產成本、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外包的選擇依據就是這三種成本之和最小。所以,這里的交易成本應該是生產成本、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之和。
下面分析政府審計業務自制和外包情形下的上述三種成本。生產成本是審計業務的直接成本,在自制情形下,生產成本是從審計項目選擇到審計報告完成的全部成本,也包括直接相關的管理成本;在外包的情形下,生產成本是支付給承包商的價款。一般來說,自制成本要高于外購價格,其原因是,如果自制成本低于外購價格,則外購就沒有價值。為什么外購價格會低于自制成本呢?可能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規模經濟效應。就某項審計業務來說,對于特定的政府審計機關可能數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對于承包商來說,可能專業從事該項審計業務,接受眾多客戶的委托來提供該項審計服務,所以,規模較大,達到規模經濟的要求,固定成本得到分擔,專業化水平得以提高,從而規模經濟效應得到產生。第二,范圍經濟效應。一般來說,政府審計業務的承包商會是某方面審計業務的專業化經營機構,不會從事很多類型的審計業務,而是在特定的一些審計業務上具有較高的專業化水平。也就是說,承包商的業務范圍較少,實行專業化經營,從而達到范圍經濟的要求,具有范圍經濟效應。第三,市場競爭。一般認為,壟斷會降低效率,提高成本,而競爭會提高效率,從而降低成本(Reichelstein,1995)。政府審計業務在自制時,類似于壟斷,而在外包時,由于有多個可能的承包商存在市場競爭,通過市場競爭,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而使得外購價格低于自制成本。
政府審計業務自制情形下,也存在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但是,大多數的這些成本已經作為自制的生產成本考慮,所以,這里主要從增量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外包情形的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
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談判成本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簽約前的成本,主要是承包商的選擇、評價及承包合約談判相關的成本;簽約后的成本,主要是合約變更或未預期事項的談判成本;監督成本,主要是監督承包商履行合約的相關成本;爭議處理成本,當政府審計機關與承包商出現爭議時,雙方需要談判甚至發生法律訴訟,從而產生相關成本。談判成本產生于政府審計機關和承包商的自利,由于自利,各自都希望維護自己的利益,也正是這種自利,增加了談判的難度,從而增加了談判成本。
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機會主義成本是由于承包商的機會主義行為給政府審計機關及利益相關者帶來的損失,一是源于承包商偏離合約,從而給政府審計機關及利益相關者帶來損失;二是在合約不完備的情形下,承包商未按最大善意原則行事,而是按自我利益最大化來行事,從而給政府審計機關及利益相關者帶來損失。承包商的機會主義行為當然是其自利的表現,但是,這種自利得到實現的條件是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就特定審計業務而言,由于承包商直接實施審計業務,其掌握的信息質量和數量都優于政府審計機關,承包商正是利用了這種信息不對稱來實施其機會主義行為。
以上從政府審計機關的角度分析了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現實生活中,這兩類成本是難以嚴格區分的,正是承包商的機會主義傾向增加了談判成本和監督成本,所以,在審計業務外包決策中,通常要將這兩種成本合并考慮。當然,政府審計機關也存在自利,在合約談判時,還存在信息優勢,所以,承包商也同樣會發生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但是,這主要涉及承包商的決策,本文主要是站在政府審計機關的角度。
根據以上分析,政府審計業務外包,一方面會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會增加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審計業務自制成本=生產成本,審計業務外包成本=外購價格+談判成本+機會主義成本,所以,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條件如下:
審計業務外包成本<審計業務自制成本 (1)
外購價格+談判成本+機會主義成本<生產成本
(2)
生產成本-外購價格>談判成本+機會主義成本
(3)
審計業務外包降低的成本>審計業務外包增加的成本 (4)
(3)和(4)式表明,政府審計業務從自制改為外包,一方面會增加交易成本,表現為談判成本+機會主義成本;另一方面會降低交易成本,表現為生產成本-外購價格,只有當降低的交易成本大于增加的交易成本時,政府審計業務外包才會發生。
(二)什么審計業務可以外包――外包業務類型
關于什么樣的業務可以外包,有幾種主流分析模型。Lepak & Snell(1998)根據業務的價值與獨特性兩個維度將業務劃分為四類:業務、核心業務、傳統業務和獨特業務,核心業務、獨特業務一般不宜外包,業務首先外包。Vining & Globeman(1999)根據業務的資產專用性與生產復雜性兩個維度,將業務劃分為四類:低專用性低復雜性、低專用性高復雜性、高專用性低復雜性和高專用性高復雜性,上述業務的外包優先性遞減。Arnold(2000)將業務劃分為四類:企業核心業務、與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業務、支持性業務和可拋棄性業務,上述業務的外包優先性遞減。
政府審計機關當然有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一般來說,審計業務屬于核心業務,而為審計業務服務的保潔、IT、行政等屬于非核心業務。然而,就審計業務本身來說,難以區分核心審計業務和非核心審計業務。所以,Lepak
& Snell(1998)、Arnold(2000)的分析模型不宜作為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分析框架。Vining & Globeman(1999)要求區分業務的復雜性,對于政府審計業務來說,可能也難以做到,因此,他們的分析模型不宜采用。從邏輯上來說,既然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動因是交易成本驅動的,外包的審計業務類型也應該按交易成本這個路徑來分析,并且要按交易成本降低幅度來排定審計業務外包優先程度。本文前面已經指出,交易成本是生產成本、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之和。那么,什么因素會影響交易成本?不同的審計業務其交易成本又有什么特點呢?
Coase(1937;1960)指出,科層組織和市場都是交易的運行方式,一種交易是由市場來運行還是由科層組織來運行,是由這兩種方式的交易成本所決定的,何種運行方式的交易成本低,就選擇何種方式。然而,交易成本是由什么決定的呢?如何能做到交易成本最低呢?Williamson(1981;1984;1991)研究了上述問題,他以人類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為前提,分析了交易的不同治理結構對于交易成本的影響。在他看來,交易治理結構影響交易成本,而影響交易治理結構的是交易特征,所以,正是交易特征和交易治理結構的正確匹配決定交易成本。Williamson提出了交易治理結構選擇的資產專用性原則、外部性原則和科層分解原則,按這三項原則來選擇交易治理結構,就能達到交易成本最低。上述三項原則中,科層分解原則實際上是對科層組織能降低交易成本的解釋,不是交易治理結構選擇的主要原則。所以,資產專用性原則和外部性原則是影響交易治理結構的交易特征。
就政府審計機關來說,審計業務就是審計交易①,自制還是外包的選擇,其本質就是選擇審計交易的治理結構:如果選擇外包,就是選擇市場治理;如果選擇自制,就是選擇科層治理。所以,正是審計業務特征與審計業務治理結構的匹配決定審計交易成本。前面已經指出,交易特征包括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兩個維度,審計交易同樣存在這些交易特征,不同的交易特征需要匹配不同的交易治理構造,如果匹配正確,則交易成本最低,否則,交易成本會增加。同時,不同的審計交易具有不同的交易特征,從而需要不同的交易治理結構。下面,借鑒筆者以前的分析框架來具體分析。
1.審計業務特征與交易治理結構(自制或外包)
(1)資產專用性原則與審計交易的治理結構選擇。隨著資產專用性程度增加,市場運行形式的交易成本增加,所以,資產專用性程度決定著交易是由市場還是由科層組織來運行,當資產沒有專用性時,經典的市場合約是有效的;當資產半專用時,混合組織就會出現;當資產專用性程度較高時,科層組織將會取代市場(Williamson,1981;1984;1991)。
審計交易當然存在資產專用性問題。DeAngelo(1981)認為,在審計過程中,審計師所使用的知識包括三類:一是通用知識,即適用于所有審計客體的知識;二是行業特定知識,即可適用于特定行業所有審計客體的知識;三是客戶特定知識,即只適用于特定客體的知識。應該說,所有的政府審計業務都是針對于特定人(國有資源經管責任承擔者)所領導的科層組織,都有一定的資產專用性,但是,有些審計交易存在于很多委托關系之中,資產專用性程度不高;而另外一些審計交易存在于特定的委托關系中,資產專用性程度較高。總體來說,當審計業務的資產專用性程度較高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自制;當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程度較低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外包;當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程度居中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混合組織。
(2)外部性原則與審計交易的治理結構選擇。這里的外部性是指交易一方的非合約行為給對方造成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隨著交易外部性的增加,市場組織形式的效率越低,從而越可能采用科層組織形式(Williamson,1981;1984;1991)。
審計交易當然存在外部性,例如,審計過程中,審計人可能不按委托人的期望實施審計,并且,審計人的這種行為一般難以被審計委托人發現;又如,審計過程中,獲取了審計客體的一些商業秘密,如果審計人使用這些商業秘密,可能給審計關系的其他方帶來不利影響;再如,審計人在審計過程中發現一些可以改進審計客體績效的機會,如果審計人告訴了審計客體,則可能給審計關系的其他方帶來有利影響。但是,審計交易的外部性,最主要體現在審計質量方面,審計人提供的審計產品如果低質量,而委托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還難以確認審計質量,這勢必給委托人和其他利益相者帶來負面影響。當然,不同的審計交易其外部性程度不同,有些審計交易無法確定其法律責任,所以,審計質量難以保證,外部性較高;有些審計交易,只能以有限保證方式發現意見,難以衡量審計質量,外部性較高。所以,總體來說,審計交易存在外部性,不同審計交易的外部性還存在差異。既然如此,根據交易的外部性與交易治理結構之間的關系,有如下結論:當審計交易的外部性較高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自制;當審計交易的外部性較低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外包;當審計交易的外部性居中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混合組織。
以上所述的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外部性與交易治理結構之間的關系,歸納起來如表1所示。
2.審計主題與交易治理結構(自制或外包)
本文根據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分析了審計交易治理結構。然而,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筆者認為,不同的審計主題具有不同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
審計主題就是審計人員要發表審計意見的對象,區分為信息和行為兩大類(鳥羽至英,1995;鄭石橋、宋夏云,2014;鄭石橋,2015)。信息主題一般以定量的方式出現,包括通用信息和非通用信息。行為主題一般以定性的方式出現,也包括兩種情形,一是以特定的行為作為審計標的,針對審計客體的特定行為是否符合既定標準發表意見;二是以制約人的行為制度作為審計標的。而制度標的又分為兩種情形,一是共性制度,即這種制度在不同審計客體之間具有一定的共性,例如,內部控制制度;二是非共性制度,這種制度在不同審計客體之間的共性較少。不同的審計主題,在形成審計交易時,具有不同的交易特征(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
下面,筆者將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結合起來,分析不同審計主題的交易特征。
(1)通用信息。按統一規則生產的通用信息有兩種情形。一是需要根據特定組織特征來進行職業判斷的成分不多,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程度較低,并且,對于通用信息的審計一般是以合理保證方式發表審計意見,可以明確審計主體的法律責任,從而為審計質量奠定基礎,此時,通用信息審計的外部性不高。當資產專用化程度和外部性都不高時,適宜采用市場方式來運行這種審計交易,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外包。二是需要根據特定組織特征來進行職業判斷的成分較多,此時,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程度居中,由于同樣的原因,其外部性也不高。當資產專用性程度居中,外部性不高時,適宜采用混合方式來運行這種審計交易,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混合組織。
(2)非通用信息。非通用信息是特定組織所特有的,資產專用性程度較高。同時,非通用信息審計難以制定相關的審計準則,也難以確定審計質量,所以,這種審計交易的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外部性較高。正是由于非通用信息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較高,所以,這種審計交易適宜采用科層組織,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自制。
(3)共性制度。共性制度與通用信息的交易特征較為相似,資產專用性具有居中和較低兩種情形,外部性較低。所以,適宜采用市場或混合組織來運行這種審計交易,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外包。
(4)非共性制度。非共性制度與非通用信息的交易特征較為相似,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較高,所以,這種審計交易適宜采用科層組織,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自制。
(5)特定行為。特定行為是最典型的行為主題,一方面,由于是特定行為,所以,針對這種行為的審計就具有較高的資產專用性;另一方面,對于特定行為的審計,難以確定相關的審計準則,同時,由于其審計命題的不可窮盡,難以采用合理保證的方式發表審計意見,所以,難以確定審計人的法律責任,因為這些原因,特定行為的審計質量難以保障,這種審計交易的外部性較高。正是由于特定行為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較高,所以,這種審計交易適宜采用科層組織,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自制。
以上所述的審計主題、審計交易特征和交易治理結構之間的關系,歸納起來如表2所示。
四、例證分析: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審計業務外包
本文以上分析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兩個基本問題,提出了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理論框架。然而,理論的生命力在于解釋現實,下面,筆者用這個理論框架來分析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審計業務外包,以一定程度上驗證這個理論框架。
(一)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動因和業務類型
20世紀80年代末,澳大利亞聯邦審計署開始采用外包審計,到2011―2012年,財務審計項目的二分之一左右已經外包(Wilson,2013),也有少量的績效審計項目涉及外包(賈云潔,2014)。那么,這一過程是如何發生的?需要關注其中的兩個基本問題:外包動因、外包業務類型。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場聲勢浩大的新公共管理運動在世界范圍內掀起,澳大利亞也不例外。借鑒企業的管理方法,追求效率效果、降低成本是這場運動的重要主旨。在這種背景下,1979年修訂的審計法案,授權聯邦政府審計長開展效率審計。然而,直到1988年4月,JCPA(Joint Committee of Public Accounting,屬于國會)對聯邦審計署檢查時,績效審計仍然沒有得到重視,大量的資源分配到法定的財務審計和合規審計,給予績效審計的關注和資源非常有限(JCPA,1989)。后來,在JCPA建議下,聯邦審計署開始采用審計業務外包,逐步加強同私人會計師事務所的交流和合作。
哪些審計業務外包了呢?聯邦審計署將其審計業務分為三部分:遵循FMA法案的聯邦政府機構的財務審計,遵循CAC法案的聯邦法定機構及公司的財務審計,績效審計。聯邦審計署負責完成對遵循FMA法案的政府機構的財務審計,而對遵循CAC法案的聯邦法定機構及公司等,其財務審計則外包給更富經驗的私人會計師事務所完成,績效審計很少外包(Barrett,1995)。就聯邦審計署外包業務的合同構成來說,財務審計外包合同占到總合同量的60%以上,而績效審計外包合同占合同總量的12%,IT、出版、清潔和法律服務等占到合同總量的24%(賈云潔,2014)。
(二)原因分析
為什么會出現外包?根據本文的理論框架,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驅動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從表面看來,聯邦審計署開展審計業務外包的原因是因為其人力資源不夠,沒有資源開展國會期待的績效審計,所以,業務外包是增加人力資源的路徑。問題是,解決人力資源不足有兩個途徑,一是招聘人員,二是業務外包。為什么JCPA建議采用審計業務外包而不是招聘人員呢?這應該與新公共管理運動的追求效率效果、降低成本這個主旨相關。就澳大利亞當時的情形來說,市場上能提供財務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很多,并且,財務審計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傳統業務,具有競爭優勢,政府審計機關將財務審計業務外包給會計師事務所,一方面需要支付審計費用,同時,還會發生談判成本,并受到會計師事務所機會主義行為帶來的損失。但是,由于外部競爭機制的存在,上述三方面的成本之和可能還是低于政府審計機關自行招聘人員來實施審計的生產成本。所以,正是基于交易成本的考慮,政府審計機關選擇外包而不是自行招聘人員來自制。
為什么外包的主要業務是財務審計?根據本文的理論框架,審計交易特征決定審計交易是外包還是自制。就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兩類審計業務來說,財務審計是對財務報告的審計,而財務報告是基于統一的政府會計準則,所以,財務審計的資產專用性不強。另外,財務審計有成熟的審計準則,要求發表合理保證審計意見,所以,會計師事務所從事財務審計的合約不完備性相對較低,外部性不強。而績效審計是當時的新業務,不同審計項目的特征不同,資產專用性較強;同時,績效審計在當時也沒有成熟的審計準則,審計意見類型也難以提出明確要求,合約不完備性相對較高,外部性較強。正是因為財務審計和績效審計的上述交易特征,財務審計業務外包優先于績效審計。
總體來說,本文提出的理論框架能解釋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動因及外包的審計業務類型。
五、結論和啟示
審計業務外包已經成為各國政府審計機關提高效率效果的重要路徑,我國政府審計目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審計覆蓋率較低,而解決這一問題的路徑之一是審計業務外包,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論為基礎,引入審計主題,構建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理論框架。
從理論層來說,政府審計業務外包涉及兩個基本問題:審計業務為什么要外包――外包驅動因素;什么審計業務可以外包――外包業務類型。
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驅動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當審計業務的市場成本大于內部交易成本時,則該項活動應由審計機關自行完成(自制),否則就外包。這里的交易成本包括生產成本、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之和。生產成本是審計業務的直接成本,在自制情形下,生產成本是從審計項目選擇到審計報告完成的全部成本;在外包的情形下,生產成本是支付給承包商的價款。一般來說,自制的生產成本高于外包價格是外包的前提條件。政府審計業務自制情形下,也存在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但是,這些大多數的成本已經作為自制的生產成本考慮,所以,主要從增加成本的角度來考慮外包情形的談判成本和機會主義成本。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談判成本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簽約前的成本、簽約后的成本、監督成本、爭議處理成本。談判成本產生于政府審計機關和承包商的自利,由于自利,各自都希望維護自己的利益,也正是這種自利,增加了談判的難度,也增加了談判成本。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機會主義成本是由于承包商的機會主義行為給政府審計機關及利益相關者帶來的損失,一是源于承包商偏離合約,二是在合約不完備的情形下,承包商未按最大善意原則行事,而是按自我利益最大化來行事。機會主義成本的前提是信息不對稱。
政府審計業務從自制改為外包,一方面會增加交易成本,表現為談判成本+機會主義成本;另一方面會降低交易成本,表現為生產成本-外購價格,只有當降低的交易成本大于增加的交易成本時,政府審計業務外包才會發生。
關于什么樣的業務可以外包,應該按交易成本這個路徑來分析,并且要按交易成本降低幅度來排定審計業務外包優先程度。
審計業務就是審計交易,自制還是外包的選擇其本質就是選擇審計交易的治理結構,如果選擇外包,就是選擇市場治理,如果是選擇自制,就是選擇科層治理,所以,正是審計業務特征與審計業務治理結構的匹配決定審計交易成本。當審計業務的資產專用性程度較高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自制;當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程度較低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外包;當審計交易的資產專用性程度居中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混合組織。當審計交易的外部性較高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自制;當審計交易的外部性較低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外包;當審計交易的外部性居中時,政府審計機關應該優先選擇混合組織。
不同的審計主題,在形成審計交易時,具有不同的交易特征,從而需要不同的交易治理結構。通用信息審計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不高,適宜外包或混合組織;非通用信息審計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較高,適宜自制;共性制度審計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不高,適宜外包或混合組織;非共性制度審計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較高,適宜自制;特定行為審計的資產專用性和外部性都較高,適宜自制。
本文提出的上述理論框架能解釋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的動因及外包的審計業務類型。
我國政府審計目前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審計覆蓋率較低,而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重要路徑是審計業務外包。目前,我國政府審計機關的主要審計業務類型是行為審計,行為是否合規、是否合理是主要的審計主題,這類審計業務的資產專用性、外部性都較強,并且,外部市場中的會計師事務所并不在這類審計業務中有優勢,所以,這類審計業務不適宜外包。但是,有三類審計業務可以考慮外包,一是決算(草案)審計,這類審計的主題是財務信息,與上市公司財務報告審計具有較大的共性,會計師事務所擅長這類業務,而政府審計機關反而不擅長這類業務,可以考慮外包;二是工程價款審計,這類審計業務的資產專用性、外部性都不強,外部許多中介機構都擅長這類業務,可以考慮外包;三是通用內部控制審計,內部控制具有組織粘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具有較大通用性的內部控制,例如,招標、財務、采購、工程等相關的內部控制,具有較大的通用性,對于這類內部控制的審計,可以考慮具有該類特長的中介機構來完成。
【參考文獻】
[1] 賈云潔.澳大利亞政府審計外包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審計研究,2014(6):63-71.
[2] 鄭聞.政府公共服務外包研究綜述[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9(1):80-82.
[3] 王光遠,瞿曲.內部審計外包:述評與展望[J].審計研究,2005(2):11-19.
[4] 徐姝.西方業務外包研究成果評介[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3(12):14-17.
[5] Ni A.Y.,Schneider A.B. The decision to contract out:a study of contracting for E-Governmwnt services in state government[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7(67):531-544.
[6] 句華.美國地方政府公共服務合同外包的發展趨勢及其啟示[J].中國行政管理,2008(7):103-107.
[7] 舒奮,袁平.我國政府公共服務外包績效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浙江社會科學,2012(8):40-45.
[8] Pelfrey S., Peacock E. A current status report on outsourcing[J].Internal Auditing,1995,Fall,26-32.
[9] 吳國新,高長春.服務外包理論演進研究綜述[J].國際商務研究,2008(2):31-37.
[10] 徐向真.政府審計業務外包相關問題探討[J].審計月刊,2014(7):15-16.
[11] 張小秋.對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內部審計資源整合的探討[J].陜西審計,2005(5):15-16.
[12] 車嘉麗.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資源整合的研究[J].會計之友,2008(6):48-49.
[13] 劉玉波,桑海林.國家審計與社會審計資源整合應把握的關鍵環節[J].審計月刊,2010(7):27-28.
[14] 張倩.政府審計與注冊會計師審計資源整合發展歷程的文獻綜述[J].經營管理者,2013(6):175.
[15] Williamson O. E.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 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 [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5(22):230-256.
[16] Prahalad C., Hamel G. The Core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8):79-88.
[17] Arnold U., New Dimensions of Outsourcing:A Combination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and the Core Competencies Concep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 Supply Management,2000(6):23-29.
[18] Vining A., Globerman 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outsourcing decisio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9,17(6):645-654.
[19] Reichelstein.S.,Reliance investment under negotiated transfer pricing: an efficiency result[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5,70(2):275-291.
[20] Lepak. D., P., Snell.S.A., Virtual HR: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21st century[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998(Autumn):215-234.
[21] 鄭石橋.獨立性、審計主題和審計主體多樣化[J].會計之友,2015(1):127-133.
[22] Coase R.H. The nature of firm[J]. Economica, 1937,4(16):386-405.
[23] Coase R. H. 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J]. The Journal of Law & Economics, 1960,3 (1):1-44.
[24] Williamson O.E.The modern corporation:origins, evolution, attributes[J].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e, 1981,19(4):1537-1568.
[25] Williamson O.E. Corporate Governance[J]. The Yale Law Journal, 1984,93(7):1197-1230.
[26] Williamson O. E. Comparative economic organization: the analysis of discrete structural alternativ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1,36:269-296.
[27] DeAngelo L. Auditor Independence,Lowballing, 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1981,3(2):113-127.
[28] 鳥羽至英.行為審計理論序說[J].會計,1995,148(6):77-80.
[29] 鄭石橋,宋夏云.行為審計和信息審計的比較――兼論審計學的發展[J].當代財經,2014(12):109-117.
[30] Wilson G. Quality Control Around Financial Statements Audits,Australian National Audit Office[R]. http: // anao.gov.au / About-Us / External Audits.2013.
[31] Joint Committee of Public Accounts,The Auditor General:Ally of the People and Parliament[R].Report 296,Australia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CANBERRA.1989.
學校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一
活動目標:
1.通過全園主題會,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意義以及主要的風俗習慣,感受元宵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2.積極參與主題會的準備和慶祝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體驗。
3.大、中班幼兒樂于與弟弟、妹妹交往并關心弟弟、妹妹,小班幼兒樂意與同伴分享食品和快樂。
活動準備:
1.張貼海報,邀請家長來園參加活動。
2.舉辦幼兒自制花燈展,開展自制花燈評比活動。
3.展出能反映幼兒不斷豐富元宵節經驗的資料和照片。
4.排練舞龍、踩高蹺、劃旱船等節目。
5.自制、品嘗元宵的各種材料和工具。
活動程序:
1.鑼鼓隊、腰鼓隊進場,主持人宣布活動開始。
2.在《金蛇狂舞》的伴奏下,師幼進行舞龍、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表演。
3.知識競答活動。
4.宣布制作花燈的評比結果,為獲獎幼兒頒獎。
5.文藝表演與游戲、猜謎活動穿行。
6.親子元宵美食活動。
學校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二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又稱“燈節”、“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每逢上元,民間有張燈觀賞的風俗。每年的元宵節活動方案都是大家關注的問題,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多的創意,從而帶來更多的歡樂,以下分享元宵節活動方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一、設計思考
元宵節是我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在主題活動中,通過調查、參觀、學習和表演等不同形式的活動,幼兒不僅能對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過自身的參與和表現,進一步獲得對節日氣氛的體驗,獲取多方面的經驗:
1.元宵節有吃元宵、玩花燈、猜燈謎、劃旱船等豐富的風俗習慣。
2.“元宵”象征著“團圓”,它有不同的種類和味道。
3.元宵節有各種各樣的花燈,給人們帶來了喜氣和歡樂。
4.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是團圓的日子。
5.元宵節有許多傳說、故事、兒歌。
二、各年齡段主題活動目標
1.大班主要目標:
(1)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元宵節的相關經驗,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2) 積極參與“鬧元宵”的籌備和慶祝工作,在和老師、同伴一起過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團圓的意義。
2.中班主要目標:
(1)知道農歷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玩燈、賞燈、吃元宵、劃旱船等);
(2)感受與家長、老師、小朋友一起玩花燈、猜燈謎、吃元宵的快樂。
3.小班主要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團圓的節日,初步了解元宵節人們的活動和特別的食品——元宵;
(2)愉快地參與元宵節各種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氣氛。
三、活動實施概況
活動名稱:歡歡喜喜鬧元宵(賞燈、猜燈謎)
組織形式:親子形式(分年級組開展)
活動時間:20xx年x月x日下午 小班15:40、中班15:55、大班16:10
活動準備:園內展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和燈謎、各種小禮物
活動建議:
1.參觀花燈展,欣賞花燈的外形、色彩、圖案。
2.交流對燈謎的認知經驗,豐富對燈謎由來、種類和結構的認識。
3.積極參與賞燈猜謎活動,老師對優勝者給予適當的獎勵。
四、主題活動環境創設
園內大環境
(1)園內大廳懸掛教師、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和制作的各式花燈,花燈下懸掛各種燈謎;
(2)宣傳展板:開展元宵節活動策劃方案及要求。
班級環境
(1)師幼共同布置“美麗的花燈展”,懸掛幼兒購買或參與自制的花燈;
(2)收集幼兒在節日中賞燈、玩燈的照片,布置主題墻飾;
(3)在家長園地貼出“致家長的信”,介紹主題活動的構想和配合事項。
元宵之夜,小孩子們紛紛提著燈籠,四處游走玩耍。元宵佳節,不少地方都要舉行彩燈展、花燈會。元宵的燈,有掛花燈、滾龍燈、迎轎燈、走馬燈、放水燈、展冰燈……像北京的宮燈、天津的寶蓮燈、上海的金龍戲珠燈、東北的冰燈,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過去燈內點蠟燭,現在用電,使燈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繽紛。元宵節有許多傳統風俗和節目,如:鬧社火、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面包糖餡做成的,它象征著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學校元宵節主題活動方案三
一、活動目的:
1.培養學生上網搜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2.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3.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4.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5.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6.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活動內容:
1.了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
2.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進行評比。
三、活動建議及進程安排:
第一階段:了解“元宵節”
學生方面:提前布置學生,利用寒假,借助電腦,讓學生圍繞“元宵節”的主題,提出你想知道元宵節的哪些知識?可以上網收集資料,也可以問問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教師方面:以班為單位,班主任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關春聯知識、燈謎知識和元宵燈制作方法的專題輔導講座,可以讓學生到電腦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并有計劃地組織大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而培養學生上網搜集資料、處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階段:1.學生就元宵節活動,以及掌握的元宵節知識,動手設計一份手抄報。
2.元宵節前學生動手自己制作燈謎、元宵燈作品,以備開學后進行評比
學生方面:每個學生制作一個春聯或者燈謎;
一、電視劇編排常用策略
策略一:主題化、類型化、規模化編排
2006年以來,利用演員或節目類型形成主題,對電視劇進行主題化、類型化、規模化編排,成為一些電視臺提高電視劇收視的重要策略和電視劇編排創新的一大亮點。其實這并不是新鮮事,中央臺早在幾年前已經提出并運用過,但真正成為業界注目的焦點則是經過安徽、湖南等強勢省級衛視頻道的推廣宣傳,如今已成為一種方興未艾的特色節目編排方式。主題化編排圍繞一個特定主題,對節目內容進行集納式編排,既可以增強節目內容的連續性和整體感,形成節目的組合效應,提高目標觀眾的忠誠度,又可以增強編排板塊的識別度。
2006年上半年,安徽衛視大量采取“主題化”的電視劇編排方式。連續推出了四大主題系列:3月份“春天幸福計劃”(《守望幸福》、《家有九鳳》、《幸福像花兒一樣》);“抗日傳奇系列”(《雙槍老太婆》、《江塘集中營》);“危情出軌系列”(《出軌》、《危情杜鵑》);“婚姻三部曲”(《啞巴新娘》、《半路夫妻》、《再婚家庭》)。這些電視劇都是按照貫穿幾部劇的同一主題進行編排和推介,其中尤以“幸福三部曲”的收視效果最為明顯。2007年,安徽衛視延續這種編排,推出了以女性情感為主題的系列劇《錯愛》、《女人不哭》、《決不妥協》等,形成了一股競爭的合力,使頻道的電視劇品牌進一步鮮明。湖南衛視也于2007年“至渝愛情、感動春天”系列劇之后,推出“不屈命運、堅強女人”三部曲,包括《九指新娘》、《苦戀花》、《悠悠寸草心》等。
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新版本或相關大型活動,在其他時段播出舊版本或前幾部戲進行立體的延展和相互拉動也是提升收視率的非常有效的方式。如北京衛視借“紅樓夢中人”大型選秀活動,周末活動直播,平時則在晚上黃金時段相繼重播了《紅樓夢》、《曹雪芹》等相關的劇目。
主題化編排雖然具有顯著優勢,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比較困難。最大難題在于,具有系列主題概念的電視劇需要衛視頻道提前購入,有時很難“湊”編在一起,需要衛視頻道較強的節目購買實力,而節目購入之后,對編排和宣傳推廣也提出了挑戰。
策略二:晚間播出時段提前,搶在《新聞聯播》之后播出
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是晚間黃金時段的電視劇播出時間提前了。對于所有衛視頻道而言,晚間繞不開的一個節目是CCTV《新聞聯播》,而19:59左右開播的央視大戲也充滿競爭力。如何避開央視的強勁鋒芒,開創自身的收視空間,是諸多衛視頻道必然要面臨的問題。而將電視劇提前搶先播出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因此,越來越多的衛視頻道采用了這種避其鋒芒的競爭型編排對策。
圖2 2007年《玉卿嫂》安徽一套、河南衛視時段走勢收視比較(2007.3.6)
據筆者統計,2007年上半年,共有22個省級衛視頻道的主打劇場在20:00之前播出,像江西衛視、天津衛視、浙江衛視等幾乎在《新聞聯播》結束之后馬上播出主打電視劇。這種編排的調整一方面消除了原來因時間差而導致的正面沖突,另一方面也造成大量電視劇在同一時段扎堆播出的另一種競爭局面。
策略三:開拓非黃金時段,全天候編排競爭
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一個重要趨勢是,觀眾收看電視劇的時間呈現扁平化分布,黃金時段和非黃金時段的界限進一步模糊。反映到編播上,省級衛視的電視劇播出量在全天各時段的分布也更加分散了。
因此,除加強黃金時段的劇目吸引力以外,很多電視臺將新增長點放在非黃金時段開發上,一方面在白天時段進行多檔編排或大板塊多集連播,如安徽衛視周末大板塊多集連播的做法已成為一些臺的日常編排方式。另一方面適應觀眾夜生活延長的趨勢而加大深夜時段的挖掘,紛紛設置了22:00檔甚至更晚的深夜劇場。如山東衛視的《白金故事劇場》、浙江衛視的《大寶星空劇場》等。許多衛視還將獨播劇放在22:00之后播出,創造了次黃金時段的收視熱點。這種編排調整所帶來的影響是,使原先集中在晚間黃金時段的電視劇競爭上升到全天候、全方位的競爭。
策略四:長假特殊編排,營造“小編播季”
長假是衛視頻道一年當中電視劇編排的重頭戲,也是最容易創新的地方。隨著“編播季”這一舶來概念的西風東漸,國內衛視媒體逐漸將“五一”、“十一”和春節為一個小的編播季來設置節目,電視劇編排呈現出和平時不同的特色,通常采用如下手法:
一是實行劇海戰術,全天多集連播。這種多集連播的形式讓觀眾一次看過癮,使感興趣的觀眾實現了頻道內的順流,收視率得到了保證。
二是劇目和活動營銷互相配合,凸現頻道特色。一些頻道會選擇在假日期間播出契合自身定位的某一類型劇或熱播劇,巧妙結合假日期間的大型活動,集束播出以鞏固、打造頻道形象和品牌,這種編排較無主題無方向地“盲播”顯然更勝一籌。所播劇目以經典老劇、前期熱播劇、首播劇和獨播劇(包括海外劇)等為主。如湖南衛視2007年“五一”以“閃亮黃金周”概念為主打,以“2007快樂中國仁和閃亮快樂男聲”貫通全線,《鹿鼎記》、《火花游戲》、《恰同學少年》首尾呼應,不同風格展現眾多精彩片段,滿足不同欣賞口味的觀眾需要,同時“金鷹劇場”于5月5日推出獨播大戲“不屈命運、堅強女人”系列,展示鮮活生動的堅強女人形象。重慶衛視則實行“黃金假日特供”,“五一”期間播出首播劇、獨播劇、特制欄目劇、定制情感劇,加之明星云集、亮點繽紛的《娛樂星工廠》、《情感龍門陣》等欄目,以及直播晚會《城市奧運行》,在“大戲當前”的主線之下,營造出一種“眾星捧劇”、“劇”和“星”交相輝映的態勢。
二、熱播電視劇編排收視效果分析
1.獨播劇:集中在22:00檔的編排競爭
對優秀電視劇的爭奪正成為近年來衛視頻道間資源激戰的一大主題。獨播劇和首播劇是其中爭奪最為激烈的核心資源。獨播劇因其播映權、發行權等相關權限都被買斷,買方擁有獨家資源、只在特定播出平臺上播出,而身價最為昂貴,只有少數資本實力雄厚的衛視媒體才能染指其中,如央視、安徽衛視、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浙江衛視、東方衛視等。固然,獨播劇是獨家專享資源,有利于頻道快速樹立品牌形象、提升廣告創收,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隨高風險,一旦高價買斷的獨播劇沒有收到預期的市場效果,高昂的成本就會轉變成慘重的損失。除了內容的選擇要對觀眾口味之外,如何編排至關重要。
從收視表現而反觀編排得失的角度來看,獨播劇在編排上需要注意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契合、順應社會熱點,把握合適的播出時機。目前常見的編排有:
一是在長假或暑期推出,結合社會的熱點話題,往往能收到良好效果。長假期間,尤其是春節期間,衛視頻道通常會精選一部開年大戲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以博得“開門紅”。如安徽衛視在2006年國慶長假期間,播出了獨家買斷的港劇《我的野蠻婆婆》。2007年春節,安徽衛視提出“五大獨播劇”壟斷全國賀歲檔,精選內地、港臺、韓國五部收視冠軍劇集全國獨家播出。浙江衛視晚間黃金大戲首開四集聯播,全力推出春節大戲《喬家大院》。央視一套在春節期間也沒有放棄電視劇的強力拉動,雪藏5年的歷史大劇《秦始皇》,在除夕夜借助春晚的熱潮走向觀眾。央視八套大型武俠劇《大旗英雄傳》除夕之夜閃亮登場。暑期也是推行獨播劇的較佳時期,如安徽衛視在2006年暑假期間連續播放幽默搞笑、青春浪漫的《我的野蠻婆婆》、《王子變青蛙》,針對的正是暑假期間收視猛增的青年學生觀眾,取得了較好的收視效果。
二是放在晚間22:00之后播出,如2007年伊始,安徽衛視、湖南衛視、上海東方衛視都在晚間10點檔開辟了獨播劇場。放在這個時段的好處在于,不僅可以播放獨播國產劇,更可以播放獨播海外劇。眾所周知,海外劇由于政策的限制一直被央視八套、湖南衛視等放在此時段播出,一定程度上已經培養出喜愛海外劇的觀眾的“約會意識”,此時段已經具備良好的觀眾基礎,釋放了絕對黃金時段播放的高風險。湖南衛視還在全天設置了三檔以“獨播”命名的劇場:“12:50偶像獨播劇場、16:00超級獨播劇場、22:10金鷹獨播劇場”,將獨播競爭擴散到大部分時段。
2.首輪四家上星劇:晚間黃金時段的競爭
2005年國家廣電總局出臺的同一電視劇集不能同時在四家以上上星頻道中播出的規定,引發了省級衛視對電視劇首輪衛星播映權的爭搶。目前,國內電視劇首播方式主要有三種:首輪四家上星播映權、首輪獨家上星播映權和獨家上星播映權。
由于后兩種首播方式費用高昂,因此國內衛視頻道多采用首輪四家(也有兩家或三家)上星播出方式。2007年上半年,衛視同時推出的首播劇有《婆家娘家》、《玉卿嫂》、《湘西往事》、《天高地厚》、《錯愛》(2006年廣東衛視獨播)、《我愛我夫我愛子》、《天下第一媒婆》、《中國母親》、《靠近你溫暖我》、《更年期的幸福生活》、《像風一樣離去》、《接觸》和《將門風云》等。這些劇目除了上述后5部之外,其余8部均在同一日期開播,但每部劇在每個衛視的結束時間有所不同(見表1)。
從2007年的收視效果來看,獲得成功的首輪四家上星劇編排上有兩個鮮明特點:
特點一是“同時播出,比拼速度”。3集聯播的編排成為多數衛視的選擇。有些衛視頻道還會經常調整自辦節目的播出時間,為首播劇讓路,采取超常規舉措。
以2007年熱播劇之一《玉卿嫂》為例,國內4家衛星頻道均于3月1日播出。其中,重慶衛視打破常規編排,并在開播當天提早,于17:03開播至24:12結束,一口氣連播5集,在播出節奏上絕對領先,獲得市場認知之后,剩余劇集則安排于次黃金時段21:30~24:20播出,每晚3集連播;安徽一套在晚間19:36播出,每晚3集,周五1集,周六2集;江西衛視則于19:30播出,每晚穩定在2集連播。河南衛視在播出時間上有所滯后,于20:05播出,但也是3集聯播。從收視效果來看,不同的編排策略帶來了完全不同的收視走勢。該劇前11集,四家衛視競爭激烈,格局動蕩劇烈,但很快收視走勢趨于明朗:搶先播出的重慶衛視幾乎步步走在其他三家衛視前列,平均收視率名列前茅。而安徽一套一開始依托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較快的播出節奏而緊隨重慶衛視之后。但3月9日~3月10日(周五、周六)播出集數減少之后就收視走低,被河南衛視后程趕超。穩播穩打的江西衛視收視率走勢也較為平穩,和其他三家衛視相比之下有所遜色(見圖1)。
特點二是“同日播出,比拼時段編排”。首先比誰開播早,仍以《玉卿嫂》為例。3月8日,河南衛視和安徽一套均播出了該劇的第19~21集。河南衛視開播時間晚于安徽一套半個小時左右,加上安徽衛視劇行天下的頻道品牌優勢,導致河南衛視整體處于被動地位,從其分鐘走勢可看出其基本都處于下風(見圖2)。
其次,比廣告插播技巧。每當安徽一套出現大的中插廣告時段時,收視率就會被正在播出該劇的河南衛視追平。而且兩個頻道下降幅度最大的兩個低谷都處于換集之間,安徽衛視最長的廣告插播時長高達9分鐘,河南衛視也長達7分鐘,其間造成了觀眾數量的大量流失(見表2)。
3.二輪劇:全天候的競爭
隨著衛視頻道陣營的分化和首輪劇、獨播劇等稀缺影視資源的壟斷加劇,上星頻道在電視劇領域的爭奪趨于白熱化,對經典劇、熱播劇的挖掘、編排也在不斷深入,2006年以來出現了老劇重播的熱潮。CSM統計發現,占電視劇播出總數1%的電視劇被30多個頻道播出,同時近80%的電視劇僅在少于9個頻道播出,內容競爭向少數優質電視劇高度集中。歷經時代考驗的優秀精品劇憑借過硬的質量深受歡迎,在各衛視頻道紛紛重播,既可以多次利用節目資源,又能夠取得不錯的收視效果。二輪劇的編排特點是:
(1)較之首播劇和獨播劇更為靈活、機動。由于經典老劇已經經歷過歲月的沉淀和收視的考驗,編排失敗的風險也較小,所以,在全天的分布可謂“遍地開花”,尤其是支撐白天時段收視率的主要內容。而且在晚間黃金時段18:00~24:00,也出現了多家衛視重播老劇的現象――2006年,《鐵齒銅牙紀曉嵐》被廣西衛視、黑龍江衛視、吉林衛視、內蒙古衛視、山西衛視多次重播。湖南衛視獨自播出了《阿信》、《鹿鼎記》、《梅花三弄》,廣西衛視播出了《烏龍山剿匪記》、《情深深雨鰲返壤暇紜
(2)配合社會熱點、流行主題、大型活動、長假特色而重播相應老劇。如多次被重播的老牌經典劇《西游記》在2006年“五一”期間又被河南衛視、江西衛視播出,“十一”期間由央視三套、山東衛視、浙江衛視、廣西衛視播出。由央視八套首播而一炮走紅的《武林外傳》,2006年“五一”期間又被四川衛視、江西衛視、上海東方衛視、深圳衛視播出,“十一”期間被中國教育臺三套、廣西衛視、福建東南電視臺、黑龍江衛視反復播出。2007年春節期間,《火玫瑰》、《濟公》、《武林外傳》、《天地有情》、《神雕俠侶》等一批老劇和熱門劇配合各自頻道的迎春主題重播。2007年5月“母親節”期間,多家衛視播出了《母親》等與女性有關的電視劇。“紅樓夢中人”決賽期間北京衛視晚間黃金時段播出了《曹雪芹》等。
(3)同一熱播劇目被同一頻道反復大量轟炸播出,以“榨凈”電視劇的剩余價值。最典型的案例是江西衛視的《亮劍》(27集),2006年在不同時期、不同時段重播了7次之多,并獲得了不俗的收視效果,被稱為“救市”良方。2007年上半年,該劇在不同時段,又被重播9次。2007年7月1日恰逢周末,《亮劍》以一天10集的速度播出,可謂將該劇的資源價值最大化利用了。
4.自制劇的編排特色
隨著頻道經營能力的增強和實力的擴充,部分電視臺不再滿足于充當營銷者的角色,而是開展全面發力多點布局攻勢,加強自主版權運營,逐步從電視劇產業鏈下游的播出端進入到上游的生產環節,自制電視劇成為其擴張生產能力的內在需求。衛視頻道的自制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傳統電視劇、欄目劇和情境喜劇。傳統電視劇成本高收益好,如湖南臺投拍的《還珠格格》系列,而欄目劇和情境喜劇則屬于小成本制作、富有特色的電視短劇類型。衛視頻道編排方面,自制傳統電視劇和外購首播劇或獨播劇沒有大的區別,而欄目劇和情境喜劇則有自己的一些特點:
(1)播出方式靈活。絕大部分自制劇在晚間黃金時段播出,控制在17:30~22:30左右,但具體播出時段根據衛視頻道的不同情況而定,由于節目時長多在20~45分鐘之間(見表3),短小精悍,作為一個獨立的時段小板塊調整起來就比較容易,對頻道整體收視率也不會造成特別重大的影響。如重慶衛視的老牌欄目劇《霧都夜話》原來固定在20:02~20:30播出,2007年4月則調整為17:30~18:15播出。
(2)每天1~2集,采用“細水長流講述故事”的播出方式。絕大部分自制劇是一集一個故事,獨立成章,單位容量小,但整體容量大,不少欄目劇、情境喜劇動輒上百集,如山東衛視投拍的大型情境喜劇《低頭不見抬頭見》長達365集,就以每天2集的速度播出。這種編排方式如果收視表現良好則會牢牢維系固定觀眾,欄目走勢相當穩定,有利于廣告品牌的長期投放,但劣勢在于一旦失敗,承擔的風險就非常巨大。
(3)注意和其他自制節目的編排配合,拉動收視率。在全國首創“定制式”營銷模式的天津衛視,其津門都市系列喜劇《楊光的快樂生活》系列、《小房東》等劇在業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并以《楊光的快樂生活3》作為“2007天津衛視大劇獨播年”的開年序劇。編排上,開辟了19:30檔的“陽光生活劇場”,周一至周六全部打通,并采用了“自制電視劇+自制節目+電視劇”的架構,利用吊床原理,將自制欄目帶收視托起,形成觀眾在頻道內的順暢流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差異化編排的競爭策略(見圖4)。
(4)季播型的播出方式悄然興起。自制劇由于是利用臺里的力量設備自己設置,在進度控制、節奏把握方面得天獨厚,可以根據市場的反映和特定時期的需求而靈活機動地選擇是否進行下去,大的時期編排上就可以采用按“季”播出的方式進行。目前,我國衛視頻道有兩種風格突出的季播方式――
方式一:湖南衛視《愛情魔方》的主題系列模式,每季所有劇情都有一個主題。2006年7月底推出了“彩色清涼系列”,主題是“給你一個繽紛清涼的夏天”,所有劇集統一被整體規劃為五個小的系列,在8月的每周一到周四晚上7:30呈帶狀播出,每周4集一個小系列,共5周。每個小系列的主題分別是:第1周,七彩清涼,讓觀眾體驗彩虹般夢幻的愛情經歷;第2周,桔色清涼,來看超級爆笑的一對對滑稽戀人;第3周,白色清涼,在生離死別之間感悟真摯戀情;第4周,綠色清涼,提醒觀眾在酷熱中享受一抹無厘頭的薄荷香味;第5周,藍色清涼,傾聽這一夏最動人的悲情戀歌。這種創新編排方式結合了時代口味的變化,易受觀眾歡迎。
方式二:上海東方衛視《青蛙王子》的互動季播方式,該劇是為“好男兒”量身定做的互動偶像欄目劇,其大膽模仿美劇、令人耳目一新的播出模式最值得稱道:首先,一周播一集,以季播連續劇的形式,每周播一集,第一季共12集,這在我國尚屬首次嘗試;其次,該劇采取邊拍邊播的形式,在每集結尾設置情節懸念,開放競猜,被抽中的幸運觀眾可以去片場探班。而劇中熱點情節的發展,則完全由觀眾投票來決定。觀眾的投票不僅決定劇情走向,同時也決定現實中5位“好男兒”的命運:每周票數最高者成為該周MVP最有價值演員,票數每周累計,全季票數最高的選手將成為下一季的男一號,而票數最低的“好男兒”將被淘汰,失去第二季的機會。其獨創的新穎之處還在于每集播出前設置了30分鐘演播廳環節,讓劇中演員與觀眾進行現場互動,極大地調動了觀眾對下面劇集的收視熱情。這一創新的播出模式打破了傳統電視劇閉門造車的編播模式,真正做到了讓觀眾直接參與電視創作。這種模式在日韓、歐美早已普及,但對于我國電視劇市場而言,效果究竟如何,還需市場檢驗。
對媽媽表達感恩的節日
一、二年級開展“擁抱媽媽”活動。在三八節那天,主動擁抱媽媽,并對媽媽說聲:“媽媽,我愛你!”和媽媽拍一張美美的合影,紀念這溫情一刻,貼在感恩卡上,并在卡上寫好孩子和媽媽的感言。
三、四年級開展“謝謝媽媽”活動。在三八節期間,每個同學用各種各樣的水果,為媽媽制作一份水果拼盤獻給媽媽,對媽媽說聲:“媽媽您辛苦了!”將活動成果及感想制作成感恩卡。
五、六年級開展“感恩媽媽”活動。在三八節到來之際,每個同學在家為媽媽分擔家務,學會做一道菜,讓媽媽品嘗,并將色香味記錄在“我的菜譜”上。
“感恩卡”“水果拼盤卡”“我的菜譜卡”,那一張張圖文并茂的卡片,記錄下了母子、母女的溫馨一刻,不少家長在活動之后都發出了感言:“孩子,今天聽到你一聲:媽媽我愛你!讓我非常激動!”“真正感到孩子長大了!”“雖然菜不算很精致,但是從中品嘗到了孩子對我濃濃的愛!”更多的家長,在這樣的活動中感受到了孩子對自己的愛,溫情,在他們的心中滌蕩。一張張照片,流露著濃濃的愛,深深的情。
愛洋溢在校園的每個角落
安慰身邊的同學,幫助陌生的同學,與禮儀崗的同學禮貌問好。這些景象,在城北小學的校園中,已經成為了常態。每天早上,三三兩兩走進校門的同學們,看到禮儀崗的同學,能主動停下來說聲“同學好!”那一聲聲問好,如此真摯,又如此溫暖。趁著三月的暖風,學校少先隊大力號召隊員們更要將這種純純的同學之愛發揚光大,讓每一縷微笑,每一聲問好,溫暖城北小學師生的心靈。
于是,我們看到:晨光初露的天氣里,城北小學的校門口一聲接一聲的“老師好!”“同學早!”讓校園里彌漫著一股溫馨的氣流;教室里,哪個同學遇到難題了,其他同學坐在他身邊,一句句分析,比老師輔導得還盡心;校園里,誰跌倒了,旁邊的同學趕緊伸手攙扶,雖然他們素不相識。城北小學的隊員們,學習雷鋒幫助他人,快樂自己的精神。快樂時與我們一同快樂,悲傷時送上最真的安慰,困惑時與他一起面對。送上最真的友情,收獲美麗的世界。三月的城北小學校園,溫馨、溫情、溫暖,是永不落幕的主題詞。少先隊的老師們,總是端著相機,在校園里尋找愛的瞬間,將一剎那的溫情定格,留在了城北小學師生的記憶里。這些瞬間,被打印、放大,張貼在櫥窗里,吹拂了整個春天。
三月,是“環境月”。植樹節、森林日、水日,環保的點滴都融進了這一個個節日里。在倡導環保的三月,少先隊開展了“彎彎腰”行動。彎彎腰,讓校園更潔美。我們要求學生們做到看到地面的垃圾主動撿起,維護校園優美的環境。一張紙片,一張包裝紙,一根牛奶吸管,都是孩子們搶著撿起的對象。他們以彎彎腰撿起垃圾為榮,以行動還給校園潔美為傲。我們期待著,當彎彎腰成為習慣,那一定會成為城北小學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動動手,廢物大變臉”比賽,可謂是三月活動中最絢麗的一抹顏色。一到六年級各班,人人都參與了這項自制花盆比賽。原本只能通往垃圾箱的物品,在孩子與父母的巧手、巧思下,搖身一變,成了讓人眼前一亮的藝術品,令人嘆為觀止。如果說,一二三年級的花盆做得可以用“精致”來形容,那么,四五六年級的花盆,勝在創意。毛線、廢舊包裝帶、開心果殼,甚至樹枝、光盤,都成為了同學們創新的最好道具。形態各異、材料多樣的花盆,在同學們的手下,煥發出奪目的光彩。在班級初評的基礎上,各班又將精挑細選出來的“精品”參與了學校評比。評比那天,校園里人頭攢動。來來往往的師生們,穿梭于一盆又一盆做工精美,用料考究的“自制花盆”。陽光下,微風中,創意十足的花盆,相得益彰。全校的隊員,既是選手,又是評委。他們每人手持十張印有城北“蓓蓓”形象的選票,為其他年級的自制花盆投票。每個花盆都那么有創意,有美感,讓小評委們難以取舍。這個活動,讓城北的小蓓蓓們充分認識到:創意可以改變生活,它讓生活中默默無聞的廢舊材料令人眼前一亮。善于動手也算是一種幸福的體驗,它同時也帶給了我們這些旁觀者美好的心情。
安全二字扎根學生心間
安全主題升旗儀式,安全主題黑板報,安全主題電視臺節目,安全主題班會。“安全”這個字眼,充斥在我們的耳旁。在3月的全國安全教育日到來之際,我校的安全教育活動也轟轟烈烈開展起來。安全主題國旗下講話,教給了隊員們自護的方法。黑板報上,是對安全一詞的詳盡解說。電視臺節目,主題隊會,隊員們用自編的豐富節目,詮釋安全。通過這些活動的扎實開展,在全校隊員中形成自護氛圍,讓安全伴你我同行。
[作者簡介]朱建梅(1967—),女 ,江蘇如皋人,本科,江蘇省如皋市如城健康幼兒園教師,小學高級。
一、創設適宜區域環境,保證足夠活動空間
另外,在一些生活化的區域游戲中,環境的創設還要注意真實性,增強幼兒的心理認可度。如超市游戲中,教師可以模擬現實中的超市,設置貨架、商品(可以用一些商品的包裝盒替代)購物車等。在區域游戲的創設上,教師要讓幼兒參與到游戲玩具制作中。比如,在以“交通工具”為主題的活動中,幼兒展開自己的豐富的想象,用酸奶罐、薯片桶、礦泉水平等,制作了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在這樣的玩具制作中,幼兒逐步提升了動手能力,也了解了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特點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教師要具有制作游戲玩具的能力,其制作水平也是幼兒教師自身素質和專業技能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幼兒園要通過多種有效措施發動教師自制玩具,并能夠充分地運用于區域游戲之中。筆者認為有效鼓勵措施的實施應該從如下三個方面入手:
三、結合實際投放玩具,鼓勵幼兒制作玩具
喜歡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的很多能力離不開游戲的啟發和訓練,因此,我們要在區域游戲中鼓勵幼兒自制玩具,由此使幼兒在興趣驅動下,體會到玩具制作的快樂。比如,在“蛋殼人”的制作活動中,造型的主要材料是蛋殼、竹棍。筆者給幼兒示范了蛋殼人的做法后,給他們留下了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展開想象去創作。在很短的時間內,他們就制作出了蛋殼的老奶奶、大花臉、圣誕老人、小雪人等,其想象力令人驚嘆。
在區域游戲中為幼兒游戲自制的玩具,能讓幼兒感受到別樣的自制玩具帶來的快樂,能讓幼兒獲得感知覺等多方面的操作實踐和訓練。自制玩具的制作自然離不開大量的廢舊物資和自然物質材料的收集。要大量地收集這些材料,僅僅靠教師單方面是不夠的,必須在幼兒園老師、家長及幼兒乃至社區的積極配合的前提下,才能很好地完成。
總之,自制玩具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有效利用,不僅能充分挖掘我們身邊的自然資源和廢舊物質資源,讓這些資源發揮最大的教育效用,而且還能讓幼兒在良好的區域游戲環境與氛圍中,更為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自制玩具能激發幼兒更為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能在游戲中進一步鍛煉幼兒的操作實踐能力,使幼兒身心愉快地投入到游戲之中并獲得多方面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