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中秋遐想作文

中秋遐想作文

時間:2023-05-30 10:55: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中秋遐想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中秋遐想作文

第1篇

中秋遐想

農林小學五(四)班

劉芷君

中秋,一輪明月掛在天上。碧藍的天幕,又帶給了我們思念。此時此刻,坐在窗前的我,正望著一輪明月逐漸升起。那月亮圓得就像是一輪玉盤。圓,代表團圓,中秋節就是讓每個家庭都合家團圓。

當那一團明月升起時,我會想:這個時候,嫦娥姐姐在干什么呢?是在一邊吃月餅一邊欣賞我們這個湛藍色的地球嗎?吳剛又在干什么?他還在執行他的砍樹任務嗎?也是在這個時候,每家每戶都點著燈籠,高高興興地全家一起坐在窗前,一邊吃月餅一邊欣賞美麗的月亮,那月亮就如一輪玉盤嵌在藍色的天幕中,顯得特別傳神。

可在世界各地上,肯定有因種種原因而失去親人的人。這些人“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他們是多么的痛苦與孤單呀!當過節時,他們可能會痛苦地想象曾經于家人相見的場面,使得他們更加痛苦。如果是這樣,我們更要關愛那些因為自然災害而失去親人的人,因為他們失去的是親人,帶來的卻是全中國同胞的支持與鼓勵。

中秋,請使大家快樂,我們要關愛失去親人的人。讓那明月不再有遺憾,讓那美好的生活延續下去吧!

(指導老師:趙苑霆)

趙老師點評:這個題材很好,如果能把中秋團圓這個主題寫得更真切一點,再加上一些汶川地震等地質災害失去親人的人,雖然他們失去了親人,但全中國的同胞都會在心里默默地支持他們。

第2篇

20xx年中秋節作文篇【1】中秋的月兒,又圓又亮,仿佛是一個毫無瑕疵的夜明珠。它的光芒雖不如太陽光那么直白,那么強勁,然而她卻婉約的讓人心醉,仿佛有月光的萬物都通了靈性。中秋之夜大伙圍在一起,一起欣賞那一輪明月,訴說著那流傳千古的美好佳話!

中秋賞月,吃月餅自古以來就有了,大家伙通過觀賞中秋美月,一起傾聽那嫦娥奔月的動人傳說,好是熱鬧。昨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懷著滿心的激動,從早盼到晚,真是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到了天黑,早已按捺不住的我,瞧見夜幕已經拉下來,便迫不及待的抓一塊月餅,掂起一把小板凳沖到樓頂。月亮可真圓啊!那么的明亮,又那么的朦朧,仿佛是一個害羞的小姑娘。托起下巴,抬頭凝望月亮,使自己沐浴在皎潔的月光之中,渴望那清明的月光能洗去我那一身污穢。

低頭看著地面,月光如霜一般,不由得想起大詩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千古佳句。望著那滿地霜,便觸景生情,也不由得“佳節倍思親”,想起我遠方的姥姥。但我卻只能在此祝愿他們的美好生活,正如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么的情真意切,肺腑之言!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這話真不錯。今天是八月十六,那月亮也更顯得嬌小玲瓏,亮白如玉,那樣圓,那樣亮,給人以無限遐想,仿佛也同樣能夠看到嫦娥奔月,玉兔搗藥,吳剛伐桂……“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小時候對月亮的憧憬,那么的奇思幻想,隨著時展,童年的憧憬也逐漸泯滅在大眾人的心中,嫦娥奔月的美好佳話也被淡忘!

我呼吁大家請留有一份童真,一份向往,一份傳統,去發揚光大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讓他走向世界!

20xx年中秋節作文篇【2】中秋佳節,月亮是那么圓,月亮是那么亮,月亮是那么純潔,月亮是那么迷離,月亮是那么美麗,月亮是那么潔白,月亮是那么的有魅力!

看著大家那喜氣洋洋的神態,看著大家那嘴角的一絲絲笑意,看著大家那手忙腳亂的樣子,看著大家那大兜小兜的東西,真是一幅幅欣欣向榮的景象!

中秋佳節,大家都拎著大兜小兜的月餅,而商店門口卻都在搞促銷活動,那高昂的男高音,那細膩的女音,那迷離的舞蹈,那一箱箱的月餅,真是讓人驚嘆!

看著那華麗的包裝,真是讓人羨慕,而打開包裝里面卻存放著一個月餅,細細地聞著,輕輕的捧著,慢慢地咀嚼著,天哪,怎么那么讓人眼饞,呵呵,趕快讓我咬一口!

咦,這兒怎么會有一條長長的龍,難道..難道..難道地球上還生存著龍的后裔,我的天哪,呵呵,原來是一輛輛汽車擁堵在了車道上,形成了一幅幅焦急的畫面,你聽,喇叭聲“嘟嘟嘟”,說話聲“屋里哇啦”,小販聲“哇哇哇”,唱歌聲“昂昂昂”……

又是一年中秋日,中秋情思系在心。皎潔圓月掛天空,怎能與星論媲美?

中秋,真是別有一番韻味!

20xx年中秋節作文篇【3】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電視新聞上說,今天的月亮在19點13分時最圓,我不太理解。媽媽給我解釋:俗話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但今年十五的月亮卻是十五圓,再等下一次“十五圓”的話估計到8年以后。

晚飯后,我和爸爸媽媽就趕快下樓去賞月,看著又圓又大的月亮掛在天空的東方,有的地方亮一點,有的地方暗一點,真美麗啊!

第3篇

初2中秋節作文800字篇【1】“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恰逢又是一年中秋時,圓圓的月餅勾起了我的思念。金色的月餅仿佛給樹木、花草、云霞鍍上了一層金色的邊。幾片云霞縈繞在月亮邊,朦朦朧朧,似煙似霧。

我在月光下漫步,銀色的月光仿佛給我披上了一層輕紗,如水一樣,蕩漾在每個人的心里。隱隱約約的,一股桂花香撲鼻而來,透過月光,吳剛好像正喝著桂花酒,與嫦娥互相傾訴著自己的眷戀故鄉之情。桂花的香氣愈來愈濃,扭頭一看,一塊桂花月餅正躺在桌上,散發著濃濃的香氣。品著桂花餅,我心中忽然覺得,寄宿在外的游子一定與我一樣,倚在窗旁,賞著這皎潔的月光吧!

月光觸見他的心,一定勾起他的思念,更加濃厚,如桂花餅一樣,散發著濃濃的鄉情,不然,怎會有“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千古絕唱呢?相傳在古代,天上有十個太陽,民不聊生,有一名叫后羿的神射手,射箭射下了九個太陽,成了英雄。有一次他到昆侖山訪友時,在王母娘娘那兒討了一個仙丹,據說吃了它能長生不老、成為神仙。

他帶回去給他的愛妻--嫦娥保管。不料卻被心懷鬼胎的門徒蓬蒙看見了,他假推自己生病了,趁后羿打獵時,持劍沖進后花園,威逼嫦娥交出仙丹。在緊急情況之下,嫦娥掏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霎時,嫦娥慢慢飄起,飛向藍天,由于思念后羿,她飛到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后羿回來之后,從侍從口中得知嫦娥為蓬蒙所逼,迫不得已吞下了仙丹。后羿氣憤之極,氣沖沖的去找蓬蒙,可他卻逃跑了。不經意間,后羿發現今晚的月亮特別圓,還有一個酷似嫦娥的身影在晃動。后羿急忙在嫦娥最喜歡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貢上嫦娥最喜歡的水果食物。鄰居聽了,紛紛效仿,就形成了中秋拜月的習俗。

這一則略帶憂傷的故事給古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與思念,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讓古人將自己的思鄉之情,融與這中秋皓月中。又是一年中秋時,我又漫步在月光下,抬頭望望著月亮,閉上雙眼,帶著無限的遐思進入了想象的空間,在那里,我張開翅膀慢慢地飛向了月亮……

初2中秋節作文800字篇【2】每天過著一樣的日子,日升日落。簡單而忙碌的生活竟會讓自己忘記去品觀月盈月缺。終在一日的午后被撲面而來的香喚醒,久違的感覺倏忽而歸,這是桂花的香!哦,又是一年中秋時。

立秋有些時日了吧,還一直沒有秋高氣爽的感覺,到是連天的陰雨平添了許多綿延的愁緒。今兒,天猛的放晴了,傍晚過后弦月半彎,和著一陣陣的桂花香味,挽著關于中秋的情懷讓思緒從那些天的雨中開脫出來,轉身走入有關月的情境。每到這個時節,都會不免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詩人一生坎坷、仕途不暢,而這首千古絕唱另多少后人在無數個月圓月缺的日子吟詠,也用這種方式把詩人祭奠。天上的月兒,圓缺有時。地上的紅塵,也在悲歡離合中往復。詩人亦如此,詩意自酣暢。“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詩人應該沒有料到,醉書至兄,竟成為后世對情意的不朽思念。

中秋就是讓人心生思念的吧,否則它又怎么會中居古代歷法中的孟、仲、季三部分呢,它似乎在顧盼,也是在等待,等待回歸的圓滿。這個時節,人們總是讓思念越來越濃,路途的旅人,他鄉的游子,無論學業是否有成,仕途是否有望,都懷著一顆同樣的歸心,在月圓時,與親人舉杯望月。所以在古代,當歸鄉的路遙不可及時,有泛舟淺唱,有對酒當歌,都是發泄這一腔情愫吧,都付于月,在這中秋。

愈是月滿西窗,愈是留戀詩詞之美。正如李白可以豪放盡釋,舉頭一問“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想必沒有科學考證的年代,自然的景象,宇宙的神奇會更加賦予玄妙與美。有時,神秘便是美。其實,更美的是詩人的情懷,灑脫與不羈總可以超然物外,另現代人所不及。如清月,浩浩高空,靈心自居。只是未知這人間恰逢中秋時節,可否真有一縷香,直入月宮?是否真有一份情,能讓月輝帶露?好在,現代的我們有了古人未曾聽聞的高科技設備,可以讓思念越來越短,可以讓團聚越來越多。

滿是桂花香氛的長街,人們甜蜜的品著中秋,說著團聚,秋的果實墜滿枝頭。所有的團聚都讓人心生溫暖,團聚是情感的擬補,是親情的融匯。總是感覺中秋是可以把友情暫時擱置的,而讓終日因忙碌而疏忽的親情盡可以在團聚的酒杯里沉醉,雖然沒有詩詞之唯美,然卻伸手可觸。今夜,月兒未到正圓時,但也無需像古人一樣,把思念變成痛,浸成詩。只需輕抬你的腳步,把快樂的心帶回家。

初2中秋節作文800字篇【3】小時候聽著嫦娥奔月的故事,總是羨慕月宮中神仙的生活。出門駕著云朵,吃的是美味佳肴,穿的是綾羅綢緞,終日聞著桂花的香味,還有一只可愛的玉兔作伴,還能長生不老……但是讀了這首詩以后,我對神仙的生活又有了新的理解。你看吧:

透過一扇珍貴的云母做的屏風,我們似乎可以看見背后的燭光忽明忽暗。而此時,窗外的銀河已經漸漸西落,即將消失在天際,連寥落的晨星也快要隱沒。我仿佛看見了嫦娥獨坐室內,整夜無眠,一個人度過了寂寞的一晚。

我不由得奇怪,為什么做了神仙,嫦娥反而這樣不快樂呢?詩人一定也和我一樣有這樣的疑問,所以在后兩句中,詩人發出了這樣的猜想:“嫦娥應悔偷靈藥”,她此時心里一定在想:“假如我沒有一個人吃下仙丹,就不需要做這個寂寞的神仙,就可以和后羿一起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冷冷清清的月宮中,嫦娥不知道度過了多少這樣的夜晚。嫦娥孤單的身影也在窗前定格,似乎成了一座寂寞的雕像。

她一定在懷念曾經在人間擁有過的那個家,溫暖而幸福。我仿佛看見嫦娥依偎在門口,等候后羿打獵滿載而歸;我仿佛又看見他們飯后手牽手在草地上散步,那碧油油的細草,那綠茸茸的苔蘚,似乎也都散發著清香。草叢中點綴著幾朵綻開的野花。后羿彎腰采下一朵,插在嫦娥的頭發里,嫦娥也折了一朵,別在后羿的衣襟上,就像一對神仙眷侶。

第4篇

夜幕降臨,那一輪曾帶給我無限美好遐想的圓月,在天幕中緩緩升起,白中帶金,美輪美奐。我們的車飛馳在被月光披上一層白紗的公路上。

每逢中秋,無論如何,我們都會聚到奶奶家。這已經成了我們家過中秋的“傳統”。

透過車窗,我靜靜地注視著高懸在天邊的那一輪圓月。在月光下,我仿佛看到了奶奶。她獨自一人,坐在院子里的樟樹下,等待兒女們團聚。只要看見孩子們,她的心就會柔得像月光一樣。

望明月,明月如鏡掛天邊。風起,淡淡的來自月光的香氣,吹進了我的心房,帶了一絲甜,又染了一點酸。借著這皎皎圓月,多少身處他鄉的游子在遙寄思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十年后,我也會離開父母,為自己的事業忙碌。十年后,那是個未知的世界,我有憧憬,又有膽怯。我不確定,十年后,自己能否在這花好月圓人歡樂之時,和最親愛的他們,在美麗的銀白色的月光下團聚。只是,陪伴父母的時光,一定會被種種因素,殘忍地分半再分半。想著想著,心,已是酸酸的,淚,已在眼角打轉。

父母,這個愛的代名詞。他們將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他們的愛就像一本打開了就合不上的書。他們掃去我們心頭的塵埃,愈合我們心中的創傷。他們擷一抹驕陽,照亮我們的心房;掬一汪清水,洗去我們的污漬;將自己的歲月年華全部奉獻給我們,卻在不經意間悄然老去。在我們小的時候,他們咬牙也要撐起這個家,多忙也要陪我們歡笑,他們始終拉著我們稚嫩的手不離不棄。時光荏苒,白駒過隙,在不經意間皺紋開始爬上他們的臉,白色開始在他們的發絲上蔓延。總有一天,他們會變得不能照顧好自己,越來越需要我們。我想:如果真的到了那么一天,我一定拉上他們的手,就像當年他們拉我的手一樣。

在不經意間,到達了奶奶家。奶奶一見到我們,暖暖的笑容立刻浮現在臉上,那張本已布滿皺紋的臉經這么一笑,在迷離月光的映襯下,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美極了。

我看著奶奶幸福的樣子,在柔柔月光下,默默地許下一個諾言:無論多忙,一定會在月圓之際,與最愛的父母一起,而不是一個人借著圓月,遙寄思念。

在清幽的月光下許下諾言,讓心中的月亮永不改變,讓心中的誓言永無終點!

(指導老師:項 通)

第5篇

組材點撥:

好的作文離不開材料。考場上,一些考生動輒引用 “愛迪生發明電燈”、“愛因斯坦的小板凳”、“居里夫人提煉鐳”這樣的材料,這樣的作文早就讓閱卷老師感到視覺疲勞。因此,平時積累些素材,充實自己的作文資料庫,對于高考發揮大有裨益。

科學本身充滿了藝術美,一個簡單的數字零,在科學家的眼中卻頗有王者氣象。科學與藝術是一對分不開的翅膀,科學可以通過藝術的想象來啟發靈感,藝術又離不開科學抽象的支撐。這一點,古今中外都有許多例子來證明。同學們可以從張衡、愛因斯坦、達芬奇、蘇步青、錢學森的事例中選擇典型材料來證明論點,也可以從沈致遠對“數”的美麗描述中來說明觀點。

理論論據: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愛因斯坦

科學家可借藝術之瓦,攻科學之堅;藝術家可借科學之梯,攀藝術之峰。 ——愛因斯坦

陀斯妥耶夫斯基給予我的東西比任何科學家給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還多! ——愛因斯坦

藝術和科學的共同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李政道

科學與藝術——一枚硬幣的兩面。 ——李政道

科學揭示宇宙的奧秘,藝術揭示情感的奧秘。 ——吳冠中

事實論據:

愛因斯坦幾乎每天都要拉琴,他在緊張思索光量子假說和廣義相對論的日子里,每當遇到困難,就放下筆,拿起琴弓。那優美、和諧、充滿想象力的旋律,激發他對物理學的深思,引導他在數學王宮里作自由、創造性的遐想……

愛因斯坦不僅是一個有造詣的小提琴家,而且還能彈一手好鋼琴。最意味深長的動人的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彈鋼琴是量子論的創始人普朗克,演奏小提琴的,則是相對論的創始人愛因斯坦。量子論和相對論共同構成了本世紀物理學科的兩大支柱,在科學上面他們共同描繪了物理學的一幅優美壯麗的圖景,在音樂藝術中,他們同樣能奏出扣人心弦的和聲。

除音樂外,愛因斯坦還推崇文學。他熱愛莎士比亞、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蕭伯納的作品。在他青年時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誦海涅的《哈爾茨山游記》。大家知道,高斯是十八、十九世紀的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可是在愛因斯坦的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

在愛因斯坦看來,科學和藝術之所以值得追求,還因為它們體現了一種絕對和諧的美。 “三角形的三個高交于一點”,這一幾何命題就具有高超的邏輯美,它在人們心中所激起的美感同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在人們的心中所激起的美感是一致的……

在愛因斯坦看來,科學和藝術之所以是相通的,在于兩者都要以豐富的想像力為心理背景。

(趙鑫珊《愛因斯坦與藝術》)

零和自然數以及帶負號的自然數統稱為整數。以零為中心,將所有的整數從左到右依次等距排列,然后用一根水平直線將它們連起來,這就是“數軸”。每個整數對應于數軸上的一個點,這些點以等距離互相分開。你看!負數和正數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開,零據中央,頗有王者氣象。

我有一首小詩單詠零:

零贊

你自己一無所有

卻成十倍地賜予別人

難怪你這樣美

像中秋夜的一輪明月

(沈致遠《說數》)

一個人在自然科學領域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在文學和藝術領域照樣也可以有卓越的成就,科學家也是文學家的張衡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張衡不僅發明了用于觀測天象的渾天儀和用于測量地震的地動儀,而且還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文學家。

漢代的代表性文學形式是辭賦,而張衡在賦史上是承前啟后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大賦《二京賦》,小賦《歸田賦》,另外,他還有一首著名駢體詩《四愁詩》,這些文學作品對后世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蘇步青不僅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詩人。他在教學科研之余,與江問漁、王季梁、祝廉先、錢寶琮、胡哲敷、劉淦芝、鄭曉滄等教授及張鴻謨助教在一起,組織了“湄江吟社”。他們工作之余經常邀約在一起,寄情于湄江山水,拾柴煮茶,吟詩作賦,為湄潭人民留下眾多珍貴的詩詞,豐富了湄潭文化。

第6篇

我所愛的是秋林古氣磅礴氣象。有人以老氣橫秋罵人,可見是不懂得秋林古色之滋味。在四時中我于秋是有偏愛的,所以不妨說說。秋是代表成熟,對于春天之明媚嬌艷,夏日之茂密濃深,都是過來人,不足為奇了,所以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蘢之概,不單以蔥翠爭榮了。

這是我所謂秋天的意味。

大概我所愛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時暄氣初消,月正圓,蟹正肥,桂花皎潔,也未陷入凜冽蕭瑟氣態,這是最值得賞樂的。

……如一只熏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出的鍋中徐吟的聲調,使我感到同觀人燒大煙一樣的興趣。或如一本用過二十年而尚未破爛的字典,或是一張用了半世的書桌,或如看見街上一塊熏黑了老氣橫秋的招牌,或是看見書法大家蒼勁雄深的筆跡,都令人有相同的快樂。人生世上如歲月之有四時,必須要經過這純熟時期,如女人發育健全遭遇安順的,亦必有一時徐娘半老的風韻,為二八佳人所絕不可及者……

作者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后改玉堂,又改為語堂。1912年入上海圣約翰大學,畢業后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之后去西方留學多年獲博士學位后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等職。主編《論語》半月刊,創辦《人間世》 《宇宙風》 《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臺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著有《吾國與吾民》 《京華煙云》 《風聲鶴唳》等。

在《秋天的況味》中,作者開頭并沒有大肆渲染秋景之美,而是通過一段香煙煙氣的描寫,把讀者帶入秋天那寧靜、淡泊的氣氛中。“看煙頭白灰之下露出暖氣,心頭的情緒便跟著那藍煙繚繞而上,一樣輕松,一樣的自由。”煙氣輕盈,縹緲,變幻莫測。作者把自己的思緒比作輕煙,巧妙體現出心中無限的遐想,打開了文章的內容,從而引出對秋天的感悟。

“秋天,使人聯想的是肅殺,是凄涼,是秋扇,是紅葉,是凄草。”這句話是作者對古代詩詞中秋的評價的闡述。這看似與作者愛秋的思想相悖,但經過作者進一步與其它三季對比描寫之后,卻顯出秋的古氣磅礴。在作者的筆下,春是嬌媚的,夏是熱情的,冬是冰冷的,只有秋是最成熟與穩重的。

接著,作者又將秋天之美深化,突出表現初秋之美。文中用兩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句,突出了初秋美的特點。“初秋的溫和,如煙上的紅灰,只是一股熏熟的溫香罷了。或如文人已排脫下筆驚人的格調,而漸趨純熟練達,宏毅堅實,其文讀來有深長意味。”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秋天的溫和、沉醉、成熟、韻律。

之后,作者又將文章回歸到開頭意境,進一步表現自己沉浸在“古老、純熟、熏黃、熟煉”的秋之中。將秋景比喻成“慢為熬燉回鍋肉,古老卻完整的舊字典,熏黑了老氣橫秋的招牌,大書法家蒼勁雄渾的筆跡”。讓讀者慢慢去品味。

文章最后感嘆到人們常在意春天的美好,卻總忘記秋天的“華麗、恢奇”。這使文章發人沉醉,韻味意長。描寫季節,人們大多從自然景物著手,但作者另辟蹊徑,著重于秋天的“況味”,把“秋”比作“過來人”,比作“煙上的紅灰”,比作文人筆下成熟的文章,比作又醇又老的酒,還有雪茄、鴉片、用過二十年的破爛字典,甚至一只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發出的聲調,都是作者用來傳遞秋天“況味”的道具或者媒介。當讀者細細品味蘊含其中的秋的豐厚和醇美時,你就不由得進入作者巧妙營造的秋的境界了。

一煙在手,獨對黃昏,在一片寧靜、愜意的氛圍中,林語堂的思緒如白色飄渺的煙霧,悠然地飄忽著,如無韁的野馬,秋的溫潤便在心中悠悠無羈地蕩漾開來,秋成了代表成熟的內蘊、古色蒼茫的過來人,成為煙上的紅灰,又如又老又醇的酒帶一股熏熟的溫香,散發著一種純正的意味深長的氣息。秋被比作雪茄、鴉片、用過二十年的爛字典、用過半世紀的書桌、一塊老氣橫秋的招牌,甚至一只熏黑的陶鍋在烘爐上用慢火燉豬肉時所發出的徐吟的聲調。

作者寫秋天,不是登山遠眺或臨海感懷,決不同于在秋景之中賞秋,見一葉落而知秋色。在許多名家筆下的秋大多為悲涼、凄惶、蕭瑟、肅殺,而作者的意圖是寫秋天的況味,是寫秋天的味道。秋是豐碩、成熟、收獲的季節,可林語堂沒有對秋的豐腴、肥美過多著墨,而是以一種怡然的心態,寫秋的一種綿延細節的意味。

整個文章毫無絢爛之彩繪,但筆鋒過處濃情四溢,透出濃陽襲人的醇美與豐厚。“人的一生無論成敗,他都有權休息,過優哉優哉的日子”,林語堂這一人生格言在文中灑脫地飄逸出來,人生之秋的豐厚,人之生命的厚重底蘊在林語堂的筆觸下從容瀟灑,充滿了睿智。

“正得秋而萬寶成”,林語堂的秋有著豁達的人生觀,他的《秋天的況味》制造出一種溫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氛圍。

秋天的況味是什么呢?作者寫出了秋天的味覺。由酒談起,若之醇老為佳,又談及煙,紅光炙發。這些極言秋天的老辣味醇,而這老辣味醇能給人美的,雋永的回味。是“其色淡,葉多黃,有古色蒼龍之慨”,這是多么沉著的色彩,很像一幅圖畫中的淺繞山水,微閉上眼,便看到朦朧的秋色,一片古銅的秋色。這個色彩是沉著的,厚重的。古色蒼蘢,秋的神采和色彩盡收其中,大有蒼茫厚重的氣勢,給人以曠達的感覺。但,這只是秋天的外在形態,真正秋的神采卻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這里才是秋天真正的氣質所在,這其中的美感的意味正是秋天的內涵。

然而,《秋天的況味》風格清淡甘美,筆調是閑適,由平淡而逐漸純厚,對秋天新奇而獨特的感受,給人留下一方想象的天地,使讀者同作者一樣,從沉靜而閑適的遐想中過渡 到老辣之處,從靜態的寧靜中感到一種渾厚奔涌的秋天的氣質。如果說文章前半部給人以陰柔之美,那么后半部則使人受到一種陽剛之美的陶冶。全文充滿性靈閑適的特點,幽默而機敏,淡泊而深遠,讓人讀后心曠神怡,回味無窮。他既不同于林清玄散文的文采華麗,也不同于席慕容散文的感情細膩,更不同于余秋雨散文的文化苦旅……而是以其獨特的閑談風格作為一種意趣去感化讀者。

第7篇

【關鍵詞】 青澀;教學時光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 (2014) 28-0043-03

我常常會想起這個地方,即使是在我走了很遠很遠的路,即使是在我離開了很久很久之后。在燈火閃爍的人生路口,我總是記得,我最初的燈盞是在這個地方掛起的。浙江永嘉縣橋頭中學,你總是會在許多個不刻意安排的時段走進我的回憶里,那里,有我最初的出發……

片段一

懷念一個地方,不只因為它現時的繁榮與鼎盛,更是因為它曾經的寒苦與顛簸。想起“橋頭中學”四個字,我記憶最多的是那一段簡陋時光里的相濡以沫,幸福的枝頭上被我們主動搖曳的還是那曾經孱弱卻頑強生存的花蕾。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總愿意微笑著為那一段艱苦溫暖的歲月而喝一杯緬懷的酒。

1990年8月,我18歲,和橋頭中學一樣的年輕。我是帶著一臉的稚嫩和滿目的陌生回到故鄉的,至今我依舊不熟開門推窗之道,可我知道在許多學校對我關上門的時候,橋頭中學卻為我留下了一扇窗。只是我沒想到離家那么遠,更沒想到在這個每一個角落都能散發商業氣息的經濟重鎮,橋頭中學竟是如此的破舊。一幢兩層樓,一排低矮房,甚至沒有門,沒有窗,塑料膜一掛就是我們遮風擋雨的屏障。破敗的桌椅,殘缺的黑板,不時剝落泥粉的老墻,還有教室頂頭堅強支撐歲月的木架……站在這塊不成規則的泥土操場上,望著簡易旗桿上飄揚的那面國旗,掃視著四周衰草殘葉,我的眼里溢著感傷而寂寞的淚。

我無處遁逃,開學分書的時候,我夾在同事當中,稚嫩嫩地給出我要教的每一本語文書。老組長以為我還是個學生,給我一個親切的微笑,那是我來橋頭中學接觸到的第一個真實的笑容。我開始注視起這破而不衰的學校,我發現,操場四周的邊邊角角,總有一兩叢野花在星星點點地閃爍,比之于公園里的妖艷惹眼,多了一份樸素,多了一份平和。那一年,新進來的老師近二十人,全是清一色的單純天真,爽朗的笑聲成了我們裝點簡陋歲月的標簽。一起做飯,聚會聊天,討論學生,日子開始充實了起來,最重要的是我開始找到了沉甸甸的溫暖。“來,培東,一起炒粉干吃。”“剛買了點菜,你就別出去找吃的了。”“快,幫我想想教師節班刊什么內容好。”很快的,我就被無數的微笑包圍了:和我一樣年輕的微笑,慈祥又關切的微笑,滄桑而和氣的微笑……這樣,陸陸續續的,充滿了很多的生氣和熱情,我不再一到周末就想著回家了,開始把這里當做自己的家。

夜,看著小山坡上的月色,還有月色下幽靜空曠的學校,我沒覺得這里有多么簡陋。夜色中,我常常會推開宿舍的小窗,看著黑黑的學校輪廓,微微一笑……

片段二

鐵筆,蠟紙,是我最熟悉的教學工具。橋頭中學的記憶里,它們是無法泯滅的存在。我的教學起飛于它們,發跡于它們,刺痛于它們,轉身于它們。

看著葉正喜老師工工整整地試卷刻字,我很好奇。我也想自己刻出一張試卷。拿著鐵筆,我把蠟紙鋪在刻板上,抖抖地寫下“橋頭中學”四個字,第一筆順利,第二筆正確,很快,鐵筆劃開了,一豎一橫開花似地生長出長長的藤蔓。望著這不規則的筆劃,我尷尬地笑了,可誰知,這藤蔓般的字體竟貫穿了我在橋頭中學的六年。六年,我的青春匍匐在刻板上,我的教學躑躅在試卷上。幾乎每一天,我都能刻寫好一張練習,我把語文承載在蠟紙上,堅硬如鐵筆尖頭,而我的語文教學也在不知不覺中喪失著文學的溫暖。

然后是油墨印刷,為了不麻煩小葉老師,我硬是學會了油墨推印。從此,黑色的油墨香味就飄進了我在橋頭中學的每個日子。一次考試大概要五六張蠟紙,手工的推印,我都是自己獨自的完成。很多時候,別的同事吃完午飯,我才帶著滿手油墨印痕從油印室出來。然后考試,然后批改,計算平均分,計算優秀率,我用數字來計算著語文,大大小小的考試成了我語文課堂的全部內容,而那油墨味道則一直充溢著那段時光。期末成績上去了,家長好評涌來了,我以為這就是勤奮,這就是語文教學,這就是師者之心。可是,我終于還是錯了。我把語文的本真給丟了。

很慶幸,我在走過一段彎路后,醒悟了。“我們注定要失去過去的時光,要不然我們怎么會知道它對我們有多么的重要。”望著孩子們亮晶晶的眼眸,我明白,那美麗的語文課,絕不是用試卷來填充的,絕不是用分數來驗證的。課堂上,我開始和孩子們一起描畫:朱自清筆下美麗柔和的春天,桃花源柳綠桃紅的田園,小弗朗士憂傷的眼神……課堂上,我們有了朗朗的書聲,有了熱鬧的討論,有了沉默中的思考,也有了生命里堅實的成長……

可是,即使如此,每當我想起這段時光,我總會想起案頭上那一方刻字的鐵板和那支靜默里思索的鐵筆,因為它們見證了我真心的付出、年輕的追求。我還會刻寫,只是少了些浮躁,多了些厚實,我想把真實的語文在筆尖下流瀉而出。感謝橋頭中學,包容了我年輕時踉蹌不穩的行走,給了我一段思索中前行的歲月,而它,奠實了我未來語文教學的基石,成為我生命軌跡中一段無法抹去的記載。

片段三

君自故鄉來,卻不知故鄉事。初到橋頭,置身在這個每個呼吸都是商業味道的紐扣城,我有著很深很深的孤獨與寂寞。橋頭的喧鬧,我的落寞,心氣頗高的我其實很難填平這樣的隔閡。而當我的學生,如蟻般地爬進我孤獨的靈魂深處時,我才覺得,這其實是一段絕不貧乏又閃耀光彩的校園生活。

工作后第一個中秋節,我很憂傷地望著對面山坡上的月亮。門,被推開了,女孩子男孩子一起涌了進來。“老師,中秋快樂。”“老師,我們一起去賞月吧。”燦爛的笑容,純摯的話語,清澈得如同楠溪江的溪水。那晚的月亮很溫暖,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是他們,化成了月亮,照耀著我一路寂寞的行走。因為他們,校園外的世界與我無關,我只在自己的城里,純凈著,追夢著,享受著。看,教師節,我的桌上會有許多彩色的卡片,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孩子們的祝福,一些孩子,還喜歡在卡片上涂上一個笑臉,打開一看,仿佛他們就在賀卡里微笑著。聽,除夕之夜,他們會爭著在辭舊迎新的那一鐘點上擠占著我的電話線,為的只是給我說聲“新年好”。我的門口,常常有一袋袋的柑橘,你不用去思量是哪個孩子偷偷地放在這里的,只管剝開一只,露出的就是香甜,吃到嘴里,都是甜甜的汁液。還有那次春游,那次野炊,我和學生們一起炒菜一起歌唱,山水間,風吹來的都是歡樂,都是溫馨……

我開始歌唱,和孩子們一起扯開青春的嗓子。六年時光,從小虎隊的《愛》到孫悅的《祝你平安》,從譚詠麟的《水中花》到田震的《野花》,季節老去了一茬又一茬的歌手,我送出了一批學生,又迎來了更稚嫩的一撥。我們一起唱著羅大佑《光陰的故事》,一起哼著許美靜《陽光總在風雨后》,我們的眼眸里有了哀傷,有了迷茫,也有了憧憬。時光蒙塵了年輕的足跡,可那一份濃濃的校園記憶,卻仍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每一瓣,都是盈盈感動。

當然,也會有眼淚,會有困惑。比如好心地給孩子補課,卻不顧及他們對周六的渴望;比如一次次讀著那幾篇高分作文,卻甚少理會那一雙雙自卑的眼睛;比如嘗試著走進孤獨的孩子的心底,卻因為急于求成招來叛逆……不成熟的我在意著自己的方向,卻忘記了三年時光其實是一條河流,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走向,而分數,其實真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葉舟。教育,是一種點燃,而點燃后,又是一種互相的燃燒。感謝我的學生們,用他們的奔跑,陪我一起成長。我開始懂得把眼光停留在每一朵花上,無論它在哪個角落,我都希望能給出這樣的一方天空,明凈,澄澈。

片段四

幾年后,我們搬進了新的校園。

新的校園里有一座假山,靜默在淺淺的水池中央。當陽光灑下來的時候,水池就亮亮地閃著光澤。襯之以校園的表情,時光安好。在那個即將畢業的夏天,我總會和我的學生們一次次去驚訝于一座假山的出現,仿佛是在單調的畫布上多了一抹鮮艷。有一筆色彩就會有第二筆墨痕,我們在簡單的時間里遐想著學校美好的未來。我們越來越努力,為了我們還遙遠的未來。

同事和我談心的時候,會走到這座假山前,看著這池里的小魚,我很慶幸擁有這樣一波溫馨。我和學生談心的時候,會在走廊上俯視這座假山,我常常會拍著孩子們的肩膀,想傳遞一種大山般真實的信任。學生和學生課余嬉戲的時候,我也總望著他們在水池周圍盡情奔跑,我想象著未來的日子里他們是一座座行走的高山……橋頭中學,在這繁雜的區域里,我們沒有太多的風景,除了愛,還有的就是這樣一座簡單站立的假山。可是,我真的很留戀這樣一種簡單樸素的風景。

拍完了最后一張畢業照,我就離開了橋頭中學。照片里,我坐在第一排的側中位置,所有的同學都張開嘴,努力放飛著他們的笑容。而我們背后的風景,就是這座假山,假山上,幾簇野花在頑強地綻放著。

走的時候,我在假山前佇立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我選擇了一個安靜的時光讓自己與陪伴我六年的橋頭中學對話。想起初來時的惶恐與陌生,想起同事們張張友善的笑臉,想起孩子們天真淳樸的聲音,所有懂事的或不懂事的片斷,都在這柔軟的時光里慢慢浮現。貧瘠溫暖的老校舍,月色下矮矮的山坡,弄堂里薄薄的菜餅,同事一起夜宵時的老鴨粉干,我的一堂堂語文課,和學生相處的無數個畫面,還有冰冷的刻板鐵筆和靜靜開花的綠枝……默默地,我和假山在六年的青春背景中站成一幅剪影。時間在沙漏的輪回中悄然流逝,可因為這樣的溫暖,漸漸滄桑的心卻沒有皺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邵县| 鞍山市| 浪卡子县| 甘谷县| 和龙市| 永德县| 怀来县| 武义县| 宜城市| 纳雍县| 龙胜| 星座| 抚宁县| 鄂托克前旗| 岐山县| 永宁县| 芒康县| 蒲江县| 梅州市| 垦利县| 余姚市| 宝坻区| 武川县| 两当县| 仁怀市| 合阳县| 洪江市| 嘉定区| 靖州| 临高县| 霞浦县| 南阳市| 德惠市| 米脂县| 当阳市| 张家口市| 麻栗坡县| 平江县| 正蓝旗| 孟州市| 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