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45:2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人質張惠妹,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畢竟歌王是一個新晉歌手,歌后是個老派歌后,難免讓人有現在的樂壇青黃不接,實力懸殊的感覺。不少人質疑今年“金曲獎”的華語地區代表性,聲言現今樂壇已經回不到當年“四大天王”或者王菲與張惠妹奪冠的盛大場面。
歌王欠實力?蕭敬騰被質疑
本年度“金曲獎”歌王寶座由天王周杰倫、微博大熱方大同和蕭敬騰相爭,最后蕭敬騰成了黑馬,奪得金曲歌王。一邊是老歌老人老場面,一邊是新人新曲很陌生。這是本屆“金曲獎”的尷尬,也是今年臺灣流行音樂的極端。
以爭奪最佳男歌手的五位候選人為例。其中四位出道時間不長,其中的宋念宇甚至內地歌迷都不認識,只有出到8年的方大同可以和人氣天王周杰倫一較高下。對比上屆最佳男歌手的候選人:亂彈阿翔、陳奕迅與周杰倫爭歌王,本屆候選人的實力確實懸殊得很。
蕭敬騰在樂壇打拼的時間不長,卻已具明星特質、演唱實力及獨特聲線;先后有個人巡回演唱會等,成績斐然。今年蕭敬騰憑借《以愛之名》擊敗賽前大熱周杰倫、方大同和林宥嘉。因此,外界對此結果頗多猜測,不少“雙J粉絲”為此事掀起筆戰,質疑蕭敬騰的金曲歌王頭銜。確實,相對第22屆的金曲歌王周杰倫和第23屆的亂彈阿翔而言,剛出道數年的蕭敬騰在樂壇的資歷和貢獻確實令人尷尬。前輩級的周杰倫和賽前大熱方大同,無論在唱工、傳唱度和知名度各方面也不在蕭敬騰之下。不少粉絲不服氣,致使謠言滿天飛,更質疑蕭敬騰的實力。
歌后之爭:“過江龍”壓倒“本地姜”
而最佳女歌手三位來自香港,包括實力老唱將林憶蓮、人氣歌手鄧紫棋和創作歌手盧凱彤,正好涵蓋了樂壇的老、中、青。其他三位是天后蔡依林,出道數年的徐佳瑩,還有新人家家。鄧紫棋、盧凱彤、徐佳瑩和家家均是新晉人氣歌手,在的知名度相差頗遠。而家家首次入圍最佳新人獎,就同時入圍最佳女歌手,真讓人覺得樂壇實力懸殊。
自本屆金曲歌后入圍名單公布以來,傳媒焦點一直落在林憶蓮領銜的鄧紫棋和盧凱彤一眾香港“過江龍”與蔡依林率領的徐佳瑩和家家等“本地姜”身上。林憶蓮憑著《蓋亞》專輯囊括最佳女歌手和年度最佳專輯,壓倒一眾臺灣“本地姜”。《蓋亞》在各方面與林憶蓮往年的專輯風格不盡相同,但樂迷與樂評人顯然更喜歡林憶蓮這次的“新鮮”。林憶蓮去年接受訪問時亦坦言:“我不需要另一首《至少還有你》!”可見她對這張專輯充滿信心。
出道28年的“過江龍”林憶蓮,今年已經是第三度入圍最佳國語女歌手獎,前兩次分別敗于張惠妹和蔡依林。她這次獲獎是繼莫文蔚、王菲之后的第三位來自香港的金曲歌后,對香港歌手是一個重大的鼓舞,也實現了她本人多年的夢想。
臺灣味道濃,“金曲獎”淪為地區獎?
“金曲獎”是華語地區最具影響力和覆蓋面最廣的音樂頒獎禮之一。而今年的一眾入圍歌手集中活躍于臺灣樂壇,外界紛紛質疑本屆“金曲獎”代表華語地區的意義不大。
最佳男歌手的候選人當中,宋念宇在內地、香港等地華語樂壇并沒什么名氣,甚至陌生。“金曲歌后”候選人盧凱彤、鄧紫棋雖是香港創作系女歌手,但近年扎根臺灣,走“小清新”創作路線,尤其是盧凱彤的名字在香港十分陌生。徐佳瑩和家家的名字在內地和香港也無太大知名度。一堆新晉歌手只活躍于臺灣。除了白安之外,家家、艾怡良和最佳新人獲獎者葛仲珊在內地和香港并沒有什么代表性。對于香港和內地歌迷,甚至對于臺灣許多歌迷來講,“最佳新人”“最佳組合”都太新了。如果不了解臺灣非主流音樂,確實有局部“臺灣化”的味道。
當然,綜觀本屆“金曲獎”,不難發現香港歌手的影子。國語是香港歌手在內地與臺灣發展的一道門檻,所以當大家聽到盧凱彤、鄧紫棋發音標準的國語大碟時,著實有點驚訝。而林憶蓮的《蓋亞》專輯也獲得樂迷的廣泛好評。香港歌手靠自己的創作風格獲得評審的肯定,在本屆最佳女歌手入圍名單中坐擁半壁江山,可以看作本屆“金曲獎”唯一的驚喜吧。
演唱類出版獎
最佳年度歌曲 蔡依林《大藝術家》
最佳國語專輯 林憶蓮《蓋亞》
最佳音樂錄影帶 陳奕仁《干杯》(五月天《第二人生》)
最佳臺語專輯 謝銘佑《臺南》
最佳客語專輯 暗黑白領階級《回家的路》
最佳原住民語專輯 歐開合唱團《O-Kai A Cappella》
個人獎
最佳國語男歌手 蕭敬騰
最佳國語女歌手 林憶蓮
最佳新人 葛仲珊《葛屁Knock Out》
最佳作曲人 黃韻玲《回味》
最佳作詞人 焦安溥(張懸)《玫瑰色的你》
最佳樂團 猴子飛行員《Big Child》
最佳演唱組合 歐開合唱團《O-Kai A Cappella》
最佳編曲人 常石磊《蓋亞》
最佳專輯制作人 林憶蓮、常石磊《蓋亞》
最佳單曲制作人 亂彈阿翔《不一樣的朋友》
最佳臺語男歌手 謝銘佑《臺南》
最佳臺語女歌手 李婭莎《愛》
最佳客語歌手 湯宇歆《兩個世界》